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2024/10/05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

充分信任

信任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会让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

理解先行

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宽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对这样做的原因。要杜绝简单地否定或以长辈的身份粗暴地压制孩子的做法。

减少指责

简单而粗暴的指责会让孩子大失信心,并改变对自己的评价。父母应该变指责为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引导孩子在反思中进步。

维护形象和尊严

对孩子的不足和过错,不要在外人面前随意评述,这会让孩子觉得没面子而对父母产生反感。

少下命令

对孩子过多的要求和乱下命令,不但会让孩子产生压力,还会激增孩子的逆反心理。

切忌唠叨

对于同样一件事情,说得次数多了,肯定会让人烦,也会激起孩子“你越不愿意让我做,我就越做”的心理。

注重孩子感受

凡事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遇到不愉快或委曲的事情,应该适当安抚。

议事表决

对于家中的一些事情,应该引导孩子参与决策,这会增强孩子对家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感受,也会让孩子因有发言权而拉近与父母的距离。

适当放权

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高兴,并能从中体悟成长。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2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而不是敷衍,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训导。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4.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其次,沟通的形式是多样的。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可操作的:

1.定期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来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2.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

这是一种纸上的对话,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用“留言”的形式应该对年龄稍大点的孩子是较为合适的,可以接受的。对含蓄的中国父母来说,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是为了平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3.书信交流。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用书信交流?书信交流的一大好处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更能够把握分寸,更理性。用书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平气和,思路清晰,条例完整,在书写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这是多么大的财富啊!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3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4

一、在家长面前,多一点对幼儿肯定的评价

我在每一个家长面前,对幼儿都给予肯定的赞扬多于否定的批评和一些问题的指出。每个幼儿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幼儿在老师鼓励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中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而我们的老师往往跟家长交流更多的是幼儿的表现不如以前了,把谁惹哭了,上课不专心了、讲话了,或者是和谁比起来,还不够出色等等。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幼儿有了问题一定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改正,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将幼儿积极进步与改善的一面好好地向家长们赞美一番。赞美是老师对幼儿真诚的欣赏,也是对家长最直接的一种鼓励方式。如果家长的耳畔常常回荡的是老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指责,那么时间一长,家长必定渐渐会对幼儿失去信心,也会对老师不再信任。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幼儿,要能够容忍幼儿的缺点,对每一个幼儿都有一定的期望,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里所说的,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老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孩子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老师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幼儿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幼儿,极易形成幼儿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和家长谈“问题”,更要谈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和家长就出现的问题多联系交流,而在沟通中除了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师要和家长一起努力研究怎样来解决问题。家长们不但关心幼儿在园表现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样让自己的幼儿更好更快地改正缺点,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相比大多数家长,我们老师对如何教育幼儿懂得的更多一点。那么,不妨心平气和地多和家长交流一下,也可以听听家长们的经验与心得,让家庭和学校的对话变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义。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位幼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优缺点以及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长的怎样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三、讲求语言艺术

讲求语言艺术,并不是随声附合,也不是添油加醋,而是从爱护幼儿,关心幼儿出发,“多报喜,巧报忧”,把批评融入在希望之中。当幼儿有进步时,我便告诉家长。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讯带给家长,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多联系。

我们在和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应该是“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的一些不足,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在引导中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尽量不说别人忌讳的话语。如果家长情绪过于激动,这不是交流的最好时机,我们没必要急着给家长以更多的交流,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做进一步的交流,这样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在沟通中减少一些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是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对家长的尊重。在外人看来,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职业,我倒觉得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是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我会在来园、离园时与他们很热情的打招呼,我的微笑和热情可以拉近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幼儿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5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学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沟通好了,家长可以理解、支持老师的工作,可以取得家校协同教育的良好效果;反之,因为教师不善于和家长沟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费力不讨好。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

一、要尊重家长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特别是要尊重“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常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以表扬为主

教师的称赞,会让家长感到高兴。作为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面对家长,多向家长透露孩子的优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

三、给家长支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一个星期天的傍晚,我到学生王玄烨家家访时,正巧这个学生在外玩耍,家中有一牌局,父母在看牌,可以说一点学习环境都没有。我委婉地提醒他父母应该给自己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另外我检查发现,这个学生星期天的作业只完成了一小部分,而他的父母说,他们已经询问过孩子的作业情况了,孩子说已经完成。很明显他们对孩子作业的督促仅仅停留在口头。我给他父母出谋划策:建立家校联系本,让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业的要求写在上面,每天由老师督促并签名,完成后由家长逐项检查核实完成情况并签名,至于作业的质量则由教师批改后在下次作业签名时反馈在这个本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有很大的提高。在我的引导下,他父母对他的训斥和打骂也逐渐减少了。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我觉得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教师应以一种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当家长感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自然乐于与教师接近,那么我们就会取得有效地沟通。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6

一、在家长面前,多一点对幼儿肯定的评价

我在每一个家长面前,对幼儿都给予肯定的赞扬多于否定的批评和一些问题的指出。每个幼儿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幼儿在老师鼓励的目光、激励的话语中都会取得一定的进步。而我们的老师往往跟家长交流更多的是幼儿的表现不如以前了,把谁惹哭了,上课不专心了、讲话了,或者是和谁比起来,还不够出色等等。老师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幼儿有了问题一定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家园合作,帮助幼儿改正,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将幼儿积极进步与改善的一面好好地向家长们赞美一番。赞美是老师对幼儿真诚的欣赏,也是对家长最直接的一种鼓励方式。如果家长的耳畔常常回荡的是老师对幼儿的批评与指责,那么时间一长,家长必定渐渐会对幼儿失去信心,也会对老师不再信任。所以我觉得我们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幼儿,要能够容忍幼儿的缺点,对每一个幼儿都有一定的期望,这就是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里所说的,教师的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对方。老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决不能以教训式口吻与家长谈话,特别是当其孩子在学校“闯了祸”的时候,老师仍要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也不能当着幼儿的面训斥家长,这不仅使家长难堪,有损家长在幼儿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长一旦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幼儿,极易形成幼儿与老师的对立情绪。当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也应平心静气地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既要以礼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和家长谈“问题”,更要谈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要和家长就出现的问题多联系交流,而在沟通中除了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师要和家长一起努力研究怎样来解决问题。家长们不但关心幼儿在园表现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样让自己的幼儿更好更快地改正缺点,更健康、快乐地成长。相比大多数家长,我们老师对如何教育幼儿懂得的更多一点。那么,不妨心平气和地多和家长交流一下,也可以听听家长们的经验与心得,让家庭和学校的对话变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义。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位幼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优缺点以及你采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长的怎样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三、讲求语言艺术

讲求语言艺术,并不是随声附合,也不是添油加醋,而是从爱护幼儿,关心幼儿出发,“多报喜,巧报忧”,把批评融入在希望之中。当幼儿有进步时,我便告诉家长。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不喜欢听到自己孩子进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讯带给家长,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多联系。

我们在和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应该是“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引导家长认识到幼儿的一些不足,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在引导中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来叙述。因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描述它。为了使人们乐意接受,我们就可尽量从人们的心理易于接受的那一个角度去叙述,尽量避免那种容易引起人们反感的角度,尽量不说别人忌讳的话语。如果家长情绪过于激动,这不是交流的最好时机,我们没必要急着给家长以更多的交流,等待时机成熟后,再做进一步的交流,这样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在沟通中减少一些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是踏进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对家长的尊重。在外人看来,教师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职业,我倒觉得除了教书育人以外,更是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的。我会在来园、离园时与他们很热情的打招呼,我的微笑和热情可以拉近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这种特殊情况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幼儿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7

一、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家长要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乐趣。现在孩子因为有我这样的家长而骄傲,将来我会因为有这样的孩子而自豪。告诉孩子:在爸妈眼里“你最棒”,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天赋都能被唤醒。就像打开宝藏的口诀“芝麻,开门”一样,唤醒这沉睡的巨人也需要秘诀,那就是“你最棒”。

二、对孩子的要求具体化

家长有一种习惯就是容易语重心长,但是说出的话却又特别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学习”。这种语言表达在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的,也是无益的。因为这些话缺乏明显的可操作性,作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紧张焦虑。记得我的同事孩子上初三了,她也很着急,就对孩子说:“初三了,可得下功夫。”孩子却很茫然,反过来问:“怎样是下功夫。”你的要求孩子无从下手,其实你也说不清楚操作程序。积极的方式是要以一种具体的问话,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动的方向。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抓住关键时机不放松

新学期开始时。这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学生总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其中最主要的想法就是我要好好学,把学习搞上去,做一个好学生。对于学生的这一上进心,家长应该珍视和爱护。这是家长对他的要求和制定的目标,他会牢记在心。

享受成功喜悦时。假如你的孩子在运动会上获了奖、单科竞赛获了奖、文明礼貌获奖等等。家长若能在祝贺、鼓励的基础上,对孩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将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孩子受到委屈时。家长若能主动地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孩子解释,孩子会产生感激之情,更易于接受家长的告诫。

孩子有困难或失败时。家长这时不是训斥,而是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给予指点。家长要以乐观豁达的精神感染孩子,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快速飞出“困境”。

他人取得优良成绩时。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孩子往往会暗下决心,家长要抓住此时机,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孩子一时的热情变为永恒的行动。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8

1,深入交谈,明确目标。

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单独沟通,平等交流。

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平等地交流,避免公开的斥责。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单独沟通时,要以朋友式的语气平等交流,父母最好不要同时出面。有些问题需要妈妈来谈,有些事情则需要爸爸交流。尤其是男生,妈妈应主动退位,让爸爸成为初中男生最敬佩的人物。

3,主动放手,理解尊重。

初中学生的教育,家长们要主动放手,让孩子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学习上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生活中更要让孩子多些独立自主的空间。

父母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变化,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

4,少说多做,以身示范。

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5,悦纳错误,积极面对。

在孩子成绩下降或做了什么错事的时候,首先,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悦纳错误,学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获得成长。

比如孩子的成绩下降或做错事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9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0

1、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在学会倾听孩子的同时,家长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如果家长只一味倾听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会变成一个只喜欢吐苦水、寻求别人帮助却不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帮助别人的人了。

2、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当孩子的玩具坏时,或当孩子和小伙伴闹别扭时,孩子会难过上好半天,如果家长认为:小孩嘛,很快就会忘记的。或者就只会一味和孩子说:“没关系的,要坚强点。类似这样硬邦邦的安慰,孩子会觉得你根本体会不到他的难过,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和你说,而是一个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说:“我也很难过,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件事情好嘛?”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对待幼儿,孩子在家里没有玩伴,这会让孩子心里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会敢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或对爸爸妈妈提出问题呢?

4、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妈妈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5、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6、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合理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资质和潜能,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有良好的发展,那么现在开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来为孩子选择学习的内容,停止逼迫孩子进行一些活动。了解来自于观察,例如:孩子对音乐声特别敏感,听到音乐声就特别兴奋,平时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对音阶的掌握很准确,喜欢各种乐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很大潜能,可以和孩子进行商量让他参加音乐类的学习。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表现是否一致,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要求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必须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与家长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诚交往,密切联系

教师要想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热情地与家长相交,在心理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园双方互相访问,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还可定期开展家长个别咨询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嘉睿、戎腾、乐添、郑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独立性较薄弱。那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独立性呢?是这些家长们所关注的。因此在于家长的沟通中,我建议家长平时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业本、小画书等。随着孩子常时间的锻练和培养,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增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二、尊重家长,增进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存在许多不合作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家长尊重不够或双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长,尊重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不可摆出一付教育权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对家长进行旁敲侧击,使家长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长,并让家长也理解教师,作为家长,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关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会觉得脸上无光,教师在与家长接触,不宜总是向家长指出孩子的缺点、短处,向家长“告状”,不要用刻薄的语言指责,挖苦学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客观地交换意见,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养孩子的对策与办法。

三、激励帮助,搞好配合

为了使家长与教师更好地配合,教师应激励家长树立教育信心,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素养,教师应多方面了解学生家长,根据学

生家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后进学生家长来说,应帮助家长指定教育计划,明确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丰等常有发现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为。事后会推卸责任或接受批评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家长进行反馈和沟通,希望家园共同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不要在孩子面前讲有攻击色彩的话语。并建议家长采用“转移注意”法,给幼儿予较多的关注,比方说: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引导幼儿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逐渐转移侵犯性行为。

四、以诚相待,摒弃功利

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长的需要,不是处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是希望获得老师对孩子多一些照顾和偏爱。因此,百般讨好老师,寻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较好说话,就想办法或利用节日给老师:“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没有对他的孩子照顾好或存在误解,家长便开始论头品足,与其他家长结起伴来,言谈中表示出不满足或是做“最后发难”,使家长和老师不和谐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阴影,本来很快乐的学习生活,随着成人的议论纷纷而留下伤痕。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坚决反对和杜绝利和交往直接或变相收学生家长的好处的行为,以维护人民教师的形象。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2

多信赖、理解,少指责

一方面有少数家长或忙于工作,或忙于赚钱,家教意识淡薄,家长只管孩子吃穿不管孩子学习成长,家长与孩子、与教师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有的家长缺乏学习、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孩子的需要施教,认为孩子读不读书并不重要,故而放任自流。另外还有少数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教师存有戒心,只要老师稍加严格,便认为老师跟自己的孩子过不去,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做法导致家长不能和老师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此,沟通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需要双方心理上架起信赖、理解的桥梁,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教师同样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双方多一点信赖和理解,什么心理障碍都容易克服。教师多考虑家长的难处,不要一味的指责家长;家长要多想想教师教学任务的繁重,一个班级50多个孩子,学生情况千变万化,教学事情千头万绪┅┅这样去想去做,互相配合,同步教育,其效果将事半功倍。

多交流、合作,少指令。

教师要主动向家长讲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和教育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家长介绍孩子在家情况,交流家教经验。方法可采取家长座谈会、联络本等形式,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不然教师只能指令性的.要求家长好好教育孩子,甚至对学生家长不礼貌、批评训诫等,导致家长认为教师素质差、水平低,把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原因归咎到教师身上,这种相互抱怨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成长。

多表扬、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出: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予以充分肯定、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潜在的积极因素就容易激发。因此,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接触过程中,要首先肯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绩以及学生自身的优点,然后再指出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这样家长容易接受,便于教育。不应只把眼睛盯在家长、孩子的缺点上,一味批评。而要想方设法去发现家长、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在消极的现象中积极的因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多家访沟通,少抱怨家长。

教师要主动家访、主动介绍情况,增进教师和家长的了解和友谊,给家长可亲可信之感。不应恨铁不成钢,便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明的暗的“训斥”一顿,抱怨家长“怎么生了这么个孩子,还不管不问”等。家长被老师搞得面红耳赤,其结果不是回家痛打孩子一顿,就是和老师产生敌对情绪。因此,教师要多走访家长,设身处地的为家长、为学生想想,在尊重学生、尊重家长的前提下,转换角度,变换角色,与家长探讨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真诚相待、共同教育的结果。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3

一、要开诚布公。

老师对学生要有一片赤诚之心。要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与家长谈话时要坦诚相见,推心置腹。一般情况下,老师应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介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诚恳地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二、要动之以情,要晓之有理。

老师要营造好xx的谈话氛围,在家长来校之前理好谈话内容及主题,做到心中有数。语言平实而忠恳,让家长有亲切感,千万不能漫不经心,让家长产生失落感。通过双方的情感交流、信息传递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要实事求是。

老师与家长交流学生的问题时,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切不可当着家长的面,盘点学生的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牢骚嫁接给家长。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学生的过失,向家长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教育策略。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优秀的学生都会有缺点,同样,学校里不可能存在一无是处的学生,再调皮捣蛋的孩子,他的身上也会有闪光点,关键在于老师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强化其优点,逐步转化。

四、要虚心倾听。

老师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帮助家长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子女,取得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虚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听一听他们的教育观,看一看自己是否忽视了学生身上的某些闪光点,反思一下自身工作是否存在不足。老师面对的家长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年龄、xx格、文化修养等方面都有差异,因此,与家长交谈时要因人而异,在交谈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言的技巧,尽量积极地、正面地、具体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减少“告状”的情况;与文化修养较高、重视教育的家长交谈时,可与他们一起探讨教育现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与文化修养层次低的家长交谈时,应和蔼可亲,多谈一些实际的问题,并且要以尊重、虚心的态度对待家长,不要以为只有自己懂教育,认为自己比家长高明。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用心倾听,给予回应。我们老师应积极、主动的关注他们,经常的与他们保持联系,并注意沟通的方法交流的地点,以尊重为先,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孩子的关爱,以我们的真诚引得家长的合作。在这里也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与家长面对面的交谈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那些“挑剔”的家长。

五、采用角xx置换法

用情和家长沟通并掌握一些沟通技巧。有时一句很普通的问候,一种愉快的语调,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与家长的交往中,我们老师常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和家长探讨孩子的问题,但是,在当今社会,做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在共同教育好孩子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我们老师有时也要替家长着想,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实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家长谋划,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而赢得了家长的信赖,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我们没有诚心,不知道为家长着想,一味的追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之责,最终我们只会将自己孤立于家庭教育外,失去家长的配合。所以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要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只要能从换位体验中做到换位思考,就能与家长达到最佳的交流状态,取得最佳的家庭教育效果。从而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佳配合。

六、“文明用语”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润滑油。

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多使用文明用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常用的文明用语有:

⑴.今天,您的孩子过得好吗?

⑵.您有空吗?我们谈谈您的孩子好吗?

⑶.谢谢!多亏您的支持与帮助,这件事才办得这么好。

⑷.请您放心,我们会记着提醒他……。

⑸对不起,这件事我不太清楚,待我了解一下好吗?

(6)您好,需要我的帮忙吗?

⑺.您的孩子最近xx方面进步很快。

⑻.请问您是来接哪位孩子的?

⑼.对不起,请您稍等片刻。

⑽.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如何与家长沟通心得 篇14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要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给孩子一定的“心理空间”。

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点要牢记: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绝对权利”,平等只是相对的,要让孩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理解和倾听孩子的需求

主动倾听孩子,代表着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孩子也当然愿意聆听父母的看法。倾听中可以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孩子在倾诉中逐渐明晰自己的问题,最后找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孩子逐步学会自主、负责和独立。有时孩子的问题也不一定能解决,但因为有人接纳、理解他,就能使他消除不安和焦虑。当然,有时初中孩子的观点、判断很可能荒唐甚至违背主流文化。身为家长可以反对,但要告诉孩子您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建立友好的信任关系

初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时由于方法、言辞不当或偏听偏信,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并有碍沟通交流。所以,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的方法,让孩子把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说出来。如果发生语言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可以立即采取适当方式主动停止争辩,待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也会好得多。

适时进行性教育

性的逐渐发育成熟是孩子进入青春期的一个明显标志。如果事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对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会感到紧张、困惑。在恰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孩子懂得一些性知识是必须的。这一时期,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增强,希望了解异性并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孩子成长的一种表现。对此家长不必过于敏感、担心,更不能草率地贴上“早恋”的标签。我们要承认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合法性,创设正常交往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尽可能保证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这样,孩子就能够非常坦然地面对异性的交往,反而不会出现家长担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