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镇的文章
关于古镇的文章(精选12篇)
小镇的记忆
文/吾爱三生
那天清晨,在一个古镇里拾街而上,同行的摄影师说,眼前的老屋快成古物了,在以后的岁月会很少见了。抬眼,那聚集在原始森林山脚下的老屋镀上岁月的青苔,破旧中掩不住的沧桑,唤起的情结大概是儿时的记忆。
那天,本来想着去取景。有一段铁轨,已经没有了原来的模样,我尽力在脑海想拼凑出它旧时的青春,和那段繁华的往事。我恍惚了。有几位老人在冬日阳光下安详的坐着,百年的老树轻悄坠落些许树叶,被风带起,悠悠扬扬落在地瓜地上。这让我联想起,这些脸上写满故事的老人,在半个世纪前,在这个镇上用自己的青春书写辉煌历史。而在这样的清晨,他们慈祥的望着我,大概老去是一种安详的姿态。
一次亲眼见正在新建的古镇,是的,这是很讽刺的字眼。建筑文化竟然都能仿古,大概就差没有做旧了吧。走过很多古镇,古城,发现中国的古镇大体相似,商业化让现代人迷失到忘记了当时出发的方向和寻找的缘由,而惊人的相似,似乎不是巧合。
其实这是很矛盾的,如果不包装,不商业化,那么尽管很有历史底蕴的古迹,那般破旧残败,也许很难吸引现代人刁钻的审美。于是,迎合大众胃口,一律的后期修葺,直到把它们装饰成人们期待中的模样,就成为了文化。亲眼所见,本来原滋原味的古镇在修葺后的模样,确实没有了破旧,却少了几分真实和沧桑。也许这是现代人的审美吧,我不知是否应该随波逐流,还是该固守自己的审美阵地。
陷入沉思间,一座一个世纪前的电影院和苏联式的职工宿舍映入眼帘,虽然年代不是特别久远,但是特别真实。老人们都说那时中国和苏联交好,所以连建筑都模仿他们的格调。我眼前浮现出一群年轻人拉手风琴,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情景。
镇上,有毛主席语录,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岁月把它洗礼成苍老,它像一位年轻时曾经傲慢的孤独老人,在冬日的清晨里掩不住一丝落寞。人烟似乎渐渐稀少。别具风情的庭院,最吸引我,有点小资情调。未经任何商业化的包装,在我最初到来,似乎未能引起我的注意。但是古朴和陈旧,以及老故事和文化底蕴,一寸一寸的深入我的内心。直到这某一日的清晨,它经由老屋,老人那双写满故事的眼,摄影师那深深眷恋这里景观的镜头,提醒了我。或许,它在若干年后也许会和中国的其他古镇的一样,闯入世人的视野。我希望它被大家认识,但是又希望它一直古朴。也许,静默的它,大概不希望太多关注的目光惊扰。
我在木渎古镇看时光轻流,你却迟迟不来
文/文艺范流氓
亲爱的么么,我现在坐在初见书房给你写信。
午后的阳光慵淡地打在实木圈椅上,我的桌子,是一面出产自苏州御窑的金砖,屋子里很温暖,碎碎的枝蔓缠绕着书架,老式的留声机哼着淡淡的老歌。
窗外的游人熙熙攘攘,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不一样的表情,混账的生活究竟对他们做了些什么?在这幽巷步履匆匆!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我只是在这里想你。
我点了一杯拿铁,虽然我并不喜欢咖啡的味道,但它能让我优雅地消磨时光,在旧式挂钟滴滴答答的秒表声里,我计算着与你分别的距离。
这里是木渎古镇,古老的房子前有流浪歌手抱着吉他唱着我听不懂的炫歌,像是蒙太奇,夸张而又怪诞。
时光有些恍惚,我注视着桌面上那盘尚未下完的残局,心里忍不住纠结,下棋的人去了哪里?
船娘唱着艳情的词曲,摇橹船吱吱呀呀从窗外的香溪划过。
香溪据传是美人西施在灵岩山上的馆娃宫沐浴梳妆后,倾倒的水流淌而成。但我更愿相信,这是那些不要脸的穷酸文人捡了去,活脱脱意淫出来的勾当。
我可不喜欢病怏怏的西施,你提起裙摆,穿着高跟鞋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奔跑,才是我看不尽的风情。
只是可叹了吴王夫差,既已灭了越国,何以竟为这一病美人丢了江山丧了性命。
但是,男人的心思谁能说得明白呢?假如换了我,也当真是你在,什么江山什么社稷,全都要被我踢进这潺潺的溪流了。
明月寺前的银杏已是披了一身的黄袍,它们倒是会炫富,一阵秋风跑过来一番吹捧,嗖嗖的就往地上丢金叶子。
我还是老样子,没有变胖也没有变瘦,当然更没有值得炫耀的成功。我想,如果哪一天你见到我,一定会惊讶,“呀,你怎么还不老去?”
怎敢老去?因为你迟迟不来,严家花园里晶莹剔透的海石榴就要枯萎。你若是冬天来,怕也只能欣赏腊梅了。
不过也无妨,我为你准备了一袭华服,我会穿上最为钟意的唐装,牵着你的手步入海棠书房读画、听香。
或者,我们可以去听雨轩,雕花窗外冬雨打在芭蕉叶上,滴滴答答没有绝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天色渐渐地黯淡下去,只有静慢的流沙陪着我们慢慢变老。
这座古镇我来了无数趟,或许我们可以假装偶遇,在永安桥上擦身而过又各自回眸,惊鸿一瞥间,仿若当年的初见。
或是你坐着摇橹船顺溪而下,我在御码头迎了你,轻轻搀了你上岸,你或许可以假装羞赫一笑,低声轻唤一声“相公”,我顺势抱了你大呼,“娘子,随我回家!”
管他一路的单身狗们淌了一地的鼻血,有你相依,何惧千把万把别人眼里射出的箭。
我要携了你入这虹饮山房,恰似那南巡的乾隆,古戏台上你水袖长舞,我把拍子打得山响,你一曲《游园》旋绕楼阁,我道是“好景艳阳天、万紫千红尽开遍”,这万千风情绽放,岂顾得上那一众惊了梦穿越成摩肩游客的众随从。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你袖遮俏脸眼神幽怨,呀,真真是愁坏我这负心郎!
铿铿强强锣鼓声响起,我当是杜丽娘与柳梦梅颠鸾倒凤被抓了现行,心头一惊才听得真切,“先生,您还需要续杯吗?”
哦,天色已晚。罢罢罢,你自是不会来了,我把相思埋在这里,你若来,自取便是。
对了,给你的信就塞在书架的第二排,若是旁人取了去,这情话,真真是要羞死人。
遇见濯水
文/田丹
有人说,人的一生总要不停的流浪,以此安慰那总是浮躁的心灵。曾经我对此深以为然,因而在那段时常遇到烦恼的青春里,我总喜欢一个人的旅行,从北到南,再从西向东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直到某一天,我无意中遇见那座养在武陵山深闺的千年古镇——濯水,在当地的朋友家里住了一宿,便从此对它深陷。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黔江人,很小的时候濯水的名字就总是听人们提起,一直想着有机会去看看,每次都在无意间放弃了。或许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那么轻易得到而往往遗落。
大学毕业那一年的冬天,我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濯水。
细雨。柔风。傍晚。初见。
到濯水的时候已是下午六点多,一路车行颠簸,加上没吃午饭,我早已是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本想着到濯水后,一定要先解决吃饭问题,然而当脚步踏上濯水古镇青石板的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惫与烦恼在顷刻间没了踪影。眼前的濯水敲碎了夜色朦胧的外衣,让人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深怕一不小心就打碎了这难得的宁静。有一个声音在心里叫嚣着,“停下来吧,这就是你梦中的濯水,有着和江南一样小桥流水人家般美丽的风景”。
挽着朋友的手,一路从青石板街道慢慢走来,街道两边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小店里面有各种土家服饰;归来的农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聊着今儿的喜闻乐见;有小镇的居民,正兴致勃勃地给游客讲古镇那曾经的故事。我身上的每一个烦恼的细胞都被小镇潺潺的流水所抚慰着。这一刻,我忽然觉得也许前世我就是濯水那溪流边的一棵树,融进了这静谧而又美丽的古镇。濯水啊,美丽如你,养在深闺已千年,是否是为了等待我们的相遇?温婉如你,就让我多情一次,从此与你缘定于此。
一座千年古镇,当你从横向和纵向来了解她时,她总会比你想象中更有历史感和沧桑感。那一天,我们竟不觉间就在濯水古镇上晃了几个小时。到朋友家安顿下来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多。当晚我早早进入了梦乡,酣睡一宿,第二天天麻麻亮,我便迫不及待的起了床,邀朋友一起去看晨曦里的濯水。
清早,捧一杯清茶,坐在朋友家门前。听老人讲古镇“天理良心”碑的由来。曾经我总以一个过客的眼光去欣赏那田园的宁静与都市的繁华。那一天的清晨,看着手里的那盏清茶,耳边响起老人絮絮叨叨的话语,我第一次感觉,濯水离我那么近,却又如此遥不可及,因为我终究要离开这个不属于我的地方。
第二天下午,我便离开了古镇,然而心却从此丢在了那里,我知道,濯水将是我路过的最别致的风景。
又一年冬天,因工作需要,我终于再次走进了濯水古镇。那天天气初晴,徐风,暖阳。
也是在那天,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与濯水的缘分,在我初次遇见它的那一刻,我便得了皈依。
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去了解濯水,为此我在濯水停留了整整三天,。在汪本正老人的热情讲解下,我们知道了在濯水为何有“樊家的锭子、汪家的银子、龚家的杆子、余家的顶子”这“四大家族”之说。此后兜兜转转我又和家人、朋友多次到濯水,遗憾的是我始终只是一个过客,每一次的相遇都不舍离去。
古镇的上空,仿佛漂浮着一种能促进人心房宁静的情愫,让你舍不得离开,却又知道不能久留。只因我们都是普通人,在短暂的停泊后,终将回到属于自己的轨道,继续明天的生活。
遇见濯水,就像喜欢上曼陀罗花一样,明知道有毒,却仍然会喜欢上它。中国的古镇何其多,但如濯水这样的“濯心”之地都不多见,能让每一个路过的人放慢脚步,应和着她的节奏。
乌镇之美
文/陈宝林
最早知晓“乌镇”这个名字,缘于刘若英和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似水年华》。片中的乌镇,粉墙黛瓦,石道小巷,还有桨声灯影里的枕河人家,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今年11月24日,我们10名高中同学一起报名参加了本市一家老年养生会所组织的乌镇、常熟3日游,我终于踏上了圆梦的旅程。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与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并称为江南六大古镇,也曾叫乌墩和青墩,拥有六千余年的历史。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完整地保存了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水阁、桥梁、石板巷等建筑独具江南韵味。
“小雪”刚过,乌镇的早晨略带寒气。我们走在光滑油亮、透着丝缕沧桑的石板路上,眼前错落有致的房屋,层叠翘飞的檐角和小桥流水,亦真亦幻,恍如梦境,让我们兴奋不已。
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木屋,氤氲着浓郁的古老气息,仿佛在向人们诉说千百年来的曲折经历。置身这些老宅之中,我不由心生幻觉,感觉自己已站在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
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里面陈设了数十张明清与近代的江南各式木床,既让你看到贵胄的奢华,也能领略到平民的俭朴。
随后,我们又来到茅盾故居、民族风俗馆、当铺、蓝花印布坊、钱币馆……每一景,都让人体悟到乌镇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乌镇称得上是“百步一桥”。那些小桥精致洒脱、巧夺天工。乌镇现存30多座桥,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导游介绍说,踏步逢缘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寓意人走此桥,即可“左右逢缘”。
伫立古桥,将一缕清风揽于怀中,摘一朵白云挂上绿色的枝梢,然后慢慢地放空自己,你就会真正领悟那句“浮生多俗累,山水有清音”。放眼望去,小河两边,房屋依水而建,白墙乌顶,错落有致,河水平如镜,倒影似仙境,如水墨画一般溢出古韵与灵性。乌篷船上的船娘悠闲地摇着撸,甜甜地唱起吴越谣歌,又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值得珍藏的风景。
东栅看景在白天,西栅看景在夜晚。乌镇的“夜”恬静安祥,流光溢彩,浓重醇香。夜幕降临时,河面上的小船挂起了小灯笼,犹如无数只萤火虫在晚风中轻轻翩飞。不一会儿,小街上、桥洞里、屋顶上、湖水中……各式各样的夜景灯渐次亮起,有黄的、红的、白的、紫的、绿的……交相辉映,美轮美奂,把江南古镇打扮得如天街仙境。
西栅的夜晚热闹而不喜张扬,这里秩序井然,让人感受到江南冬夜的恬静和舒适。如果你有雅兴,在乌镇住一晚民宿,品味枕水而眠的乐趣,定会有“淳朴、热情、大方、风情万种”等字词涌向心头。每一栋民宿,都由一个小家庭打理。早上,你坐在八仙桌旁,看掌柜满脸含笑,进进出出地忙碌着,然后像招待亲戚朋友那样热情地端上家常菜,定有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触,然后就会诗兴大发,迫不及待地写上几句:乌镇,是一部文化厚重、内涵丰富、文笔细腻的史书,是一首灵感涌动、柔情似水、清新隽永的情诗,是一幅浓淡相宜、雅俗共赏、意境深远的水墨风景画,是一坛香飘四溢、醉人心田、回味无穷的陈年老酒……
短暂的游玩结束了,可乌镇留给我的印象越发清晰。就说乌镇的美吧,它美就美在乌镇人的高贵品质,他们以激情、真情、浓情为墨,以坚韧、持续、责任为砚,出色地描绘出一种独特的江南古镇的水墨之美、静谧之美、古韵之美,并将现代揉进古老,让梦幻般的、明珠式的乌镇流传于世,流芳人间。
乌镇,我不仅赞美你,我还要经常去看你!
浦市是一幅画
文/赵丰
回想今年盛夏七月的日子里,我置身于沅水边,平静的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青山白云。水中有舟,岸旁有旧码头,有人。一人用扁担挑着不知是冬瓜还是南瓜在水边行走。那瓜好大,一个足有二三十斤,是我从未见过的。这是我在浦市见到的第一个经典的画面。也许,唯有浦市的水,才能哺育出这样的瓜。
我恍然,这沅水便是浦市的心脏,于是不舍离去,将胸脯贴于水岸,倾听水的心跳,宛如山水拨动的琴弦。我的身心,在沅水边接受着《圣经》般的洗礼。随风握住河畔高树上的一片叶子。这是生长在浦市时间脉络上的一片叶子,叶面上的条条痕印,是画家笔下的线条。
看见了水里的荷花。这是梦幻里的浦市古荷吗?花红叶绿铺满眼帘,在阳光下闪着晶莹。清风拂过荷塘,荷叶如一片片绸缎抖动着,又似一道道绿色的电波触击我痒痒的心。我蹲下身子,撩起荷叶下的水,想着这就是生养了一座古镇荷叶荷花的清水吗?
清晨起来,雨雾迷蒙。雨打荷塘,该有禅意吧。早餐后来到水边,荷叶丛中探出了微红的花蕾,莲蓬上无数毛茸茸的黄色花蕊抖动。雨点不大,密密麻麻地击打在张开的荷叶上,很好听的声音,汉语里却找不出恰当的象声词来表达。忽然悟出,它仿佛是心灵里曾经闪现过的声音。雨水滴落在荷叶上,叶子颤颤地抖,雨滴聚拢在叶面上,聚拢了一颗颗亮晶晶的圆珠。叶面宛如玉盘,珠子滚进水里。那些展露笑容的荷花,在微雨里笑得温文尔雅。
流水、码头、荷花,是浦市这幅风景画奉献给我的一幅幅画面。我双手合十,垂首闭目,完成了对它的最初阅读。
带着水边的惬意,来到浦市的老街。历史上的浦市,是何等鼎盛时的光景:三条商贸街、十二座城门、十三省(地)会馆、四十五条巷弄、数以百计的封火墙“窨子屋”……盛景虽然不在,但残留的古街,依然能够满足我的想象。
在老街上穿行徘徊,我凝滞了脚步,聚拢了目光,静心聆听时光的弹唱,孤零的身影,徘徊在优雅凄清的氛围里,像是在进行着生命回归的祭祀仪式。青石板,夹在古旧民居中间,形成一条时光蔓延的小路。古老的青石板上,曾经走过多少匆匆的脚步。老街,不知道流逝了多少岁月的足迹。走在青石板上,我有意放慢了脚步,想嗅出古人遗落在青石板上的呼吸。
首先看到的是那些灰旧气息的老建筑。那些古旧的屋檐、房梁、瓦楞、门柱、窗格、影壁,无一不是经典的细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浦市人实践着老子的后两句话。在他们的心中,生活就是大事。因此,再普通的居家宅院,也是要经过精雕细琢的。房梁、窗格、门柱上刻满了花草鱼鸟,一段普通的木头,经过艺人的构思、剔地、线刻、镂空,组成一个个经典的故事。这样,足不出户,就可以触摸到人类以及动物、虫鸟的故事,或者情感。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的那样:“你没有走出屋子的必要。你就坐在你的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着就行。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
我所心仪的,是古镇的茶馆。品着茶,聊着天。谁能说不是一种享受?浦市当然不乏闹市中的茶馆。茶客们左手置于方桌,右脚翘于长凳,右手端着紫砂壶,一边喝茶聊天,一边临窗欣赏风景。一杯清茶,呼应着淡泊的性情。国内外的大事,电视里的人物,是聊天的由头。谁挑开一个细节,就进入了身边的生活。小猪的价格、股票的行情、婆媳的吵架、天气的变化……
那个傍晚,我去一家老茶馆喝着一杯绿茶。是那种甘甜中带着苦涩的味道,伴随着孤独和忧伤,仿佛《瓦尔登湖》里的句子。那个茶馆小小的,破破的,适宜扯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一向木讷的我,也按捺不住与茶客们闲聊起来,说说人生,说说琐碎的事,俨然一副梭罗的心境。
来浦市的游客很多。浦市人用自古传承的商道理念,践行着诚信,用水码头的包容,接纳着四方的来客。这座有腔调的古镇,像一碗当地的米酒,你跟着它的节奏慢慢地品,就会感受得到它的香醇。这得益于古镇没有过度的开发,不像凤凰古镇那样充满商业的铜臭。
清晨,苍老树枝上摇曳的叶子和花,散发出沁人清香,缭绕在古镇的角落。绿叶剪碎的斑驳阳光,突兀在老街高处的老屋。几缕阳光,穿过浓密的树枝,短暂地打开了老街封闭的时空。灰瓦粼动起伏,空街孤寂深巷。头顶,老树的枝条间闪烁出明净如洗的蓝天。青瓦屋檐,连绵青瓦,层层叠叠,密密地遮挡着老街的时光。古旧的老街,像一个脸上布满皱褶的老人,即使无言,我也会聆听到发自心灵的呢喃。站在它面前,我会凝神寻找旧主人的呼吸,想象他们曾经的生活,这是一个静心修炼的过程。
风柔柔地吹,依稀听到老街里的群鸟高歌。一棵老树的根,虬龙似的攀缘在一堵老墙上。老藤曲张蜿蜒,青苔阴幽临壁。老树根的一多半镶嵌进了老墙,宛若进行着彼此生命的对接。这是岁月的凝练,我仿佛聆听到自己幸福的心跳。
老街的高处,是树枝和白云,是瓦楞和鸟影。热闹和繁华,是在低处的。几个孩子在青石板上跳跃,哼着古老的歌谣。爽朗的笑声,给沉寂的老街带来往昔的记忆。遥远的时光里,老街也许不是这般暮年般的安宁和深沉,而是青春般的鼎沸和欢乐。一条摇晃着尾巴的小黄狗,尾随着孩子们在青石板上蹦跳。
在我的意念里,浦市人简直就是诗意地栖居。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曾写过一首诗:《人,诗意地栖居》。在漫长的生命征途中,生活的忙碌让我很难想起荷尔德林,但在浦市,他却亲切地向我召唤。
不难想见,浦市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内心的那种安详与和谐,那种静享诗意生活的惬意,是人类共同的憧憬与追求。
今年夏天,我在浦市古镇听沅水心跳,看灰瓦古迹,品绿茶,赏荷花,俨然古镇画册里的主人。
从窑埠到黄姚
文/郑月娟
早闻柳州的窑埠古镇与贺州的黄姚古镇,那天休假,我与好友结伴前行。时令谷雨,一路好雨相伴,傍晚时分终于到达柳州,顾不上饥饿,我们冒雨直奔窑埠古镇。美景真的可餐!
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有“桂中商埠”之称,又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市区青山环绕,山清水秀,水抱城流。“百里柳江,百里画廊”。而窑埠古镇则是柳州城市文化的新名片,百里柳江的点睛之作。它位于柳州市东堤南路,蟠龙山下,是“百里柳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到达文昌桥头远远就望见古镇那建筑群沿河分布。夜色朦胧,雨脚刚歇,柳江边上,窑埠古镇五彩斑斓。目之所及,建筑造型,风格各异,村落码头,风貌古雅,高树矮树,错落有致,树上彩灯,闪烁明灭,漂亮极了!
夜幕下的柳江像一条晃动着的彩带,又像一面长长的镜子,倒映着岸上的美景,人行走在这古镇上如置身于蓬莱仙境中。
时近晚上十点,加上暴雨刚过,游人渐少,此时的窑埠古镇少了白天的煕熙嚷嚷和摩肩接踵,多了几分清幽。迎着晚风而行,空气湿润,偶尔有悦耳的歌声钻入耳孔,那嗅到的诱人香味令人咽口水。古街两边有许多售卖小吃的摊档,我对一个名为“山旮旯壮乡土特产”的移动摊档特感兴趣。这个档铺其实是一辆装上十个轮子的车,外形装饰很美,象房子又象车子。我猜老板也许是想先从视觉上吸来游客,再令游客获得舌尖上的满足感!真佩服商家的匠心。
据说古镇的设计以“再现窑埠老镇古朴风貌,复兴古埠码头昔日繁荣”为基本思想,以40万平米的风情古镇打造成柳州城市会客厅,展现多民族文化共荣共存的地方特色,体现自然、历史、社会、民族、文化及人居风貌的整体性及和谐性。
夜已深,我们只能走马观花般看下古镇。
第二天,雨依然不肯歇。早餐后,我们向黄姚古镇方向前进,中午在路边饭店随便吃点东西后继续赶路,下午3点50分到达黄姚古镇景区售票处。此时雨水更是肆无忌惮,虽然下着大雨,但大街上到处是撑着伞的人。
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境内,离贺州市区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古镇方圆3.6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黄姚古镇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972年),是一个有千年历史文化的明清古镇,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古镇地处漓江下游,素有“梦境家园”之称。
这儿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每一个景点都不需刻意寻找,当我们沿着石板路慢慢走,倘徉在弯曲曲的街巷上时,那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据记载,古街是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的,一条主街延伸出八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个大迷宫。街巷青一色的石板路,曲径幽深的街巷串起了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风格各异的古民居。
走在街巷里,踏在青石板上,低头看着那些被无数行人踏过而显得光滑且凹凸不平的千年古石板,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岭南的土著壮族人在这低地河谷上从事稻作农耕,瑶族先民在此以山地为家刀耕火种采集捕猎的情景。他们和睦相处,这儿成了他们繁衍生息的乐土。
瞬间我有一种穿越千年之感!
黄姚那弯弯曲曲的街巷与设计巧究的宅院,令人如入迷宫,一不小心就找不到方向,我们只能边走边问。
我们问路问客栈问景点问美食,不管我们向当地人询问什么,他们都能耐心地作答,这淳朴的民风,令我们有了家的感觉。我在一户人家的门口上拍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偶遇南来北往客,他乡到此既为家”。
在黄姚你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所有人家的大门都是不上锁的,可见治安好到令人放心,或许祖训已经融入到了每个后人的骨子里头了。
黄姚是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这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入画,无意间总会令人惊喜!
古镇依山傍水,四周被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环抱。姚江、小珠江、兴宁河清澈如镜蜿蜒贯穿古镇,小桥流水、古榕参天、翠竹掩映,青山抱着绿水,绿水拥着民居,山水风光美丽如画。行走在这儿,你会看到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游人和听到不同的语言,他们或一大队或三五成群也有独行者,但都是慢悠悠的观赏拍照说话时轻声细语。古镇那千年的石板街;那850多年树龄的龙爪榕;那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带龙桥;那无论多旱多涝始终保持不变的仙人古井;那至今已经有了270多年历史的佐龙桥和佐龙亭;还有那古戏台、宝珠观、文明阁、天然亭、兴宁庙、吴家祠、佐龙祠,加上韩愈、刘宗标墨迹、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竹排泛游姚江。
竹排缓缓前行,两岸美景扑面而来。竹排过处水面波浪翻涌,一根根水草随流轻摆,夹岸古榕千姿百态,荡漾的江水,缀满鲜花的竹排,千年的古桥,高耸的青山,古老的房子,清新的空气,所有的一切带给人的是一顿顿视觉与嗅觉上的盛宴,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中有人高兴到手舞足蹈放声高歌,想不到迎面竹排上的游人也大声唱和,此情此景真令人飘飘欲仙。
江岸与码头边随处见到摆卖的小摊档,各种土特产与地方小食应有尽有。黄姚盛产豆豉、黄精。黄姚豆豉是当地的地理标志产品。据商贩说它是用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制而成的,古朴的制作工艺,悠久的民族传统,使黄姚豆豉成为世人几百年来佐餐调味佳肴,誉美东南亚,成了送礼的首选。而黄姚黄精酒是黄姚古镇著名特产之一,史载黄姚黄精酒在清代康熙至光绪年间已被定为宫廷御用贡品,民间的酿制秘方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同行中那几个男同伴围着卖黄精酒的老头搭讪,笑问其酒的药用功效;而那几个女的则在削生马蹄的女人与煎小鱼的农妇摊前驻足。
古老美丽的黄姚,带着千年的古文明向现代走来,如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踏着青石板,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中领着游人走进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殿堂。
古镇无茶,茶香飘荡千年
文/舒涵
一
我说,在中国,有座千年古镇,我还没有说完你就掰着手指数起来,平遥古城,木渎古镇,甪直古镇,镇远古镇……你能数出以茶馆而闻名千载的古镇吗?
当然,你数不出来。你是文人,这座古镇与文人骚客无染,只与茶有缘。
你说,好茶配好水,无水不论茶,那个地方一定既有好水又出名茶。你只说对了一半。这座古镇,涣水出其南,睢水经其北,还有回龙泉、珍珠泉、龙须泉三方名泉相守,泉水清冽甘甜,确实谓之好水。但是,古镇不产茶,往外拓展百里也不产茶。无茶,却论茶千载?于是,你一头雾水。
我说,这个古镇真小,方圆3里,人口不足万人,茶楼却有十余家,家家门庭若市。你若前往,一壶茶水只卖你一元钱,全天候无限续杯。另有古色古香茶楼、茶器、茶具供你观瞻,木桌木凳供你聊天,听戏,打牌,发呆。你半张着嘴,惊讶起来。
我说,这个古镇的水土曾养育过赫赫有名的君子蹇叔,竹林七贤之首嵇康,西晋文学家嵇含,你惊愕,你两眼放光。
我说,这个古镇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攻克的第一个县城,曹操曾在这里驻兵屯粮,隋唐英雄罗成、秦琼曾在这里留下征战足迹,你开始浮想联翩,激动不已。
我说,著名的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曾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你心旌摇荡……
二
你已迫不及待,你掏出手机,打开高德地图,你说一个搞摄影的怎么知道这么多。
你从先头的狐疑到心向往之,你又从心动到行动,你踏上了去往临涣的旅程,你背起行囊,说走就走了。
你行走在临涣古镇街头巷尾,那些老茶馆的幌子在风中摇曳飘荡,就像黄山的迎客松,你激动不已。
你走进茶馆,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那些或行或立或坐的茶客们,都一样的闲适、淡然,不急不躁的步态,浅浅的站姿,温和的安坐。他们劳作之余,他们茶余饭后,他们有客自远方来,就在茶馆择一席而座,沏一壶棒棒茶,论时事、说家常、化矛盾、凝亲情、玩棋牌、听戏曲,静看世间朴拙事,偷得浮生半日闲。你投身其中,你无限感慨,你说做一个临涣古镇的街民该是多么的幸福。
是啊,当我举着相机在临涣古镇四处观瞻,东游西荡时,也是这样的感慨。
我与你一样,都是从远道慕名而来。行走在这片安详自在的土地上,在心灵深处回望乡愁,敬畏苍生,祭奠先贤。
乡愁何处?乡愁在龙须泉水的甘甜里,乡愁在火光熊熊的灶膛里,乡愁在“棒棒茶”淡淡的茶香里,乡愁在弹唱的鼓槌节奏里,乡愁在竹林深处贤者机锋的唱和里,乡愁在古往今来英雄的行囊里……
行走在这片安详自在的土地上,是一场顶礼膜拜,一场对君子的顶礼膜拜。
何为君子?君子的定义不在辞典里,在百姓的口碑里,在茶楼的声声传唱里。你才高八斗为人谦和丈义,你武功盖世心里装着百姓,你光明正大,你清正廉洁,你刚正不阿……你就是百姓认定的君子。
你是百姓认定的君子,百姓就跟你死心塌地,百姓就会舍命陪君子。
君子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临涣这方热土,当年那场著名的淮海战役,上演了一场六十万解放军战胜八十万国民党军的大戏,后方500万百姓就是在拿命载舟,就是舍命陪君子。陈毅司令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
你在临涣行走,你与临涣人把茶言欢,你像是回到阔别经年的故乡,你眼泪汪汪。你对着圆润光洁的老茶壶生发起感慨,你说人生一世,光阴苦短,小镇千古,岁月悠长。你说临涣的茶馆就是临涣人的家,日子都在青烟与茶雾里弥散……
“如果有人用录音,在上海选一百个饭店,每晚开录三个小时,请小说家整理出来,就是巨著。”作家金宇澄有一次谈创作时曾这样说道。
我想,如果有作家写皖北的乡村写皖北的历史,就去安徽临涣,不要选饭店开录,就泡在临涣的老茶馆里,悠闲随意缀饮,或言谈或静默,做一个忘我的茶客,写作素材不仅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更是接地气。
古镇上朝朝暮暮,茶馆里岁岁年年。百态人生,每日都在上演。临涣,一座无茶古镇,茶香千载,润泽岁月,世代流芳。
相忘于江湖——上里时光
文/山菊满坡
人虽面貌殊异,行止不同,然而有没有墨华却瞒不了谁。不换名帖,未露谈吐,明眼人照一面,也就心里有数了。---简媜《相忘于江湖》
有些人,有些事,哪怕一辈子的交集磨合,也遥遥的疏离着。但也不乏另一种情形,即使远山远水的隔着,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回眸,就一见如故了。而后,即使擦身而过,即使从此,弥散于江湖,也会久久地铭记于心。
和上里古镇的遇见,是在夜半找住宿地的一时半会间。其实,车窗里,一个并不清晰的抬眼,和它,一份似曾相熟的好感,便定下了。
半明半昧的灯火点缀于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或青石板前矮屋,或逶迤蔓延的巷子,古村古落特有的韵味情致就在眼底了然着。一条浅浅而过的小河,伴着轻柔的早秋的晚风,宛若琴瑟和鸣,荡啊,荡啊,流连于耳际。刹那,我的心儿也随之轻轻地跳了一下,住下吧,住下吧。
在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韩家大院落脚,在黑天四处望不到头的高墙深院中诚惶诚恐,在店家大姐轻描淡写的一句“这院子都是我们家的”肃然起敬着。迈过旧时人家大门大户的高高门槛,仰望彼时宅子的缔造者闪闪发亮的金色塑像,细细摸索旧门旧窗上的雕梁画栋……阑珊处,一座颇有故事的四合院把整个人紧紧围绕起来,只一会儿,城市里的一切纷扰纠缠就渐次遁隐了。不敢轻易造次,不便大声喧哗,似乎只有细言细语慢条斯理,抑或,假装书香门第出来的学士淑女,才能和这样的场景搭配相容,否则,是没教养,无理和格格不入了。
虽然,最终我们的住地是后院的一栋新式的洋楼,但院子里的一颗桂花树和入院口的一个累累沧桑的大石水槽,水里飘着的小浮萍,甚至,脚下差点把我滑了一跤的青苔,都是让我住下来的理由。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想以一个小镇原住民女儿的身份重新走过一条条街、道、巷子,感受那份狭路相逢,重归故里的遇见。
抬头,一轮清月泠泠地挂着,仿佛当时月光,分明记载的一段二八单纯或醇如老酒的旧日人事。
午夜的古街幽静而深邃,婆婆娑娑中,三三两两的游客穿梭期间,那长长的,镇子的远处便即刻缩短在了眼前。通明的烧烤摊,古意又时髦的酒吧,时尚的红男绿女,一首一首的流行曲和一浪一浪的附和叫嚣,都告诉每一位来者:上里,尽管名不见经传,却时时处处释放着来自都市的气息。
一丝淡淡的失意旋即在眸……这并不是我所来的目的。自我解嘲并告诫自己要随遇而安,于是,叫来啤酒,懒懒的坐定。看杯中啤酒的浮沫激动漾起,又一个气泡……两个气泡……三个气泡地慢慢消失下去,看摇曳光影,在巷子深处阡陌交错,至之,此处无声的堙没于暗夜。
是夜,贴着发霉又潮湿的被褥,遥想着那座城市36度的高温。窗帘晃动的间隙,一股凉意,对那些聒噪和燥热生出的些许不满,便一溜烟儿的拂走了……
早早梳洗停当,拉友转悠拍照。明晃晃的朝阳穿过颀高青树,照在河里,光线撒在一排排临河而建的木屋顶上,整个镇子和夜晚则是完全不同的两幅风景。清晨,它是愈发的静美了,且到处都湿漉漉,水嫩水嫩的。像刚出浴的妙龄女子,又像历经世事的妇人,向人们展示她们最为美好的风姿风貌。我被她们一步一步牵着引着,走走停停。每一步,每一眼,都不谋而合的欢喜着。
拱桥上,借着摆POSE出神……那小屋小桥小藤架下高富帅的德国黑贝和玲珑俏丽的白富美,一只宛似“小三儿”花猫的和睦和谐;那酒吧门口啤酒瓶子串起的装饰和个性风铃;那认真编织草鞋,守着一份传统手工艺过活的大叔;那一盒盒一瓶瓶现做现卖的香辣酱;那可爱的,利用假期卖草编螳螂青蛙的小姑娘;那蓝印花土布的灯罩,草木滕条布置摆设的早餐店;那小小一间零碎屋子里,乐此不疲经营着一份自己喜好的少女;那安心守着营生,试图赚取未来和幸福的小情侣;那小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满街乱窜,优哉游哉的屌丝狗儿,就连一些店门外赫赫然张贴的警示语,都想让人预谋着怎么犯错,好故意讨一顿温柔的惩罚。
驻足盯着做龙须酥糖大哥很是精心地一拉一抻,我忍不住抛出一句:“给我吃点吧”,完全没有考虑言辞是否唐突,是否和自己的年龄突兀着,一如,和邻家哥哥的对话。大哥并不介意,顺手就扯过一些递给我,我在啧啧砸吧嘴巴的愉悦中,也不好意思的掏荷包买来几盒,以示谢意。
好吧,好吧,他们的朴素,他们的个性,他们的满足,他们的坚守,他们的他们的……都使得我的记忆,在千回百转里平静又荡气回肠。
话说,丽江是休闲艳遇的好地方,在上里古镇竟也有着这样一条性格独具,特行特立的去处。一条不长的巷,拙拙的原木桌椅藤麻绳索和一切时尚融合,看似随意,实则用心构思出一间间甚是精巧味道的小店。和它们即使隔门隔窗地望着,也好像熟稔的,老交情般,就想,就那么什么也不想地傻傻地坐着,发一会呆。河畔,一座上了年纪的二层木楼前,蔷薇枝蔓架起的一弯半圆型花柱边儿上,尽管蔷薇花期已过,但几块小木牌子上的刻字,却让我和友莞尔一笑:发呆……艳遇……临窗,听着河水孜孜潺潺的吟唱,无所事事地飞扬天南地北的思绪。一个“艳”字,足以让一段行程,一次不期而至的遇见活色生香了吧。
和友戏谑着能够“艳遇”的种种可能和情景,不想,而后的一点时间,倒真是有了一次被她一路打趣的“香艳”邂逅。某金丝楠木家居博物馆老板要挽留本人咯,嘿嘿。莫非,这地方人杰地灵,是有神仙罩着呢,就连一句玩笑话也经不起开了么?
走过看过一间间店铺,买过尝过一道道小吃,摸过感受过一块块青砖红瓦。那人,那水,那一声声婉转韵律的川腔川调,那绕山绕村细水长流的绵长,那墙那碑,那屋那窗上的木刻题字,人鱼鸟兽……历史业已久远,却把一幅古老的生态图,实实的保存了下来。让人们在领受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忘回顾和徜徉前尘事。
晨风,在太阳冉冉升起中,淡了清凉。硕大高耸的古树下,早已是游人如织,古镇,霎时热闹了。一派商业化的浓浓景象,向四处延伸,早起安逸恬淡的一幕幕便又渐远了。唯有远处飘直的炊烟和背着背篓兜售山货的当地人,告知你,他们才是小镇人家,是这儿真正的主人。
带着一丝儿无缘由的惆怅,返回客栈……
庄子说: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诚然,我和上里,和这眺遥的古镇,无论在以后的时光里彼此遗忘,还是相互眷顾着,这样的结局,就好。
梦遇黔江
文/宁新路
就那么短暂的凝望,那轮太阳就挂在了我心头,那沧浪楼和阿蓬江就入了我心,入了我那晚的梦。梦到太阳、楼与河成我的摇篮,敞着柔情的臂膊和胸怀,晃悠地把我载入深长的梦香。梦中那翻着微浪的蓝绿宝石般的暗河和阿蓬江,恰为柔软的毯子或玉女的纤手,为我抚慰路途颠簸的酸痛;那红栏青瓦的长楼,恰是舒适的雕花枕头或绣花的彩云,为我按摩伤痛的颈椎。这楼与河的摇篮,让我沉浸在婴儿的香睡里,笑出了笑声,喊出了欢叫,做出了拥抱山河的动作,还有了畅游江河的飞翔……梦断人醒,是唱声,是两只闹窗的鸟儿扰我梦醒。我怨鸟儿扰了我的好梦,可晨光直射帘缝,怎怪鸟儿,分明是我长梦晚醒了。
还有那碎片式的美梦片段,与完整的梦境交织着,难以形成故事画面。我为这彻夜的楼河美梦惊叹,那沧浪楼和阿蓬江,仅初遇的一望,为何托起这般美艳的长梦?原来我窗下的沧浪楼和暗河与阿蓬江在相会。一条如荷叶绿蓝的暗河,一条如春柳翠绿的江河,这不寻常的融合,使得这多情的河水、神秘的江河,就轻易入了我的灵魂,也让我轻易沉醉在它的妙美中。
仙境入梦,是仙境对人的偏爱,也是人对仙境的深度感应。这梦境让我心跳,接下来我的黔江行,我仍沉浸在实现的梦境里。廊桥卧江,白天红楼绿水,夜晚灯火楼水,还有那日月映辉的吊脚楼古街,总是幅色彩饱满的油画和鬼斧神工的版画。这美的阳光和景致,把我与昨晚的梦连接了起来,也让我的行走延续着梦中的仙境。
让梦境鲜亮的是太阳。没有太阳的梦常是灰暗的,我在梦境里渴望遇到太阳。我在黔江掠美,天上的太阳挂在云边,梦中的太阳也挂在心头。天上的太阳,也是梦中的太阳,透着古香古色。身置仙境,心却时回梦境。入梦的那轮太阳,是古朴的太阳,是纯金色的,光芒纯净得没有尘埃,给人兴奋和纯情,暖得我浑身发热和亮得我眼神放光。
徜徉在黔江濯水千年古镇,沧浪楼缠绵地躺在不息的江上,它是楼的桥,雕梁画栋的楼阁与桥一体,远看是楼廊,再看是廊桥,既是道又是楼的奇妙,沧浪桥成了领略楼桥的雅致风情和纳凉避雨的爽暖。走在这仿真古桥上的人,有意放慢步履,这无雨无晒和古风拂面的惬意,会把人带到黔江濯水的古韵里。把人带到濯水镇古韵的不是桥,而是桥的柱与桥的楼阁。在这楼亭一木一瓦上,是濯水古镇和古黔江文化的博物馆,尽收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精神图腾,也尽显古黔江和古镇人的动人画卷,更尽揽黔江奇葩壮美。
沧浪楼上古濯水的太阳,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太阳里的阿蓬江像神龙蜿蜒飞腾,而神秘的芭拉胡、蒲花暗河和悬崖栈道峡谷的奇美,好似藏龙的地方,为阿蓬江的神性,有了联想的根据。看那落在阿蓬江被映照到濯水古街的金阳,那落在悠扬碧水江里被映照到吊脚楼的太阳,是被放大了的硕阳,是被披上绿纱的太阳;而濯水古街又被梦幻般太阳映入江水,古街在江水里被缩成微景观或大城堡,恰似梦中那若隐若现、变幻莫测的水墨画,让人恍若梦境。它虽似梦境,却是现实的梦现。
那晚凝望窗前彩光飞扬的沧浪楼和阿蓬江,江与楼含情脉脉的相遇,暗河与阿蓬江的温柔融会,月光下的灯火与楼江的相会,楼和江与峦山相依相辉的情形,古镇头篝火染红夜幕和江水的摆手舞会的欢歌笑语,还有那金色的太阳,轻易进入了我的梦境。我梦到了古镇,它变成了一条龙,它飞到了沧浪楼和阿蓬江上,飞到了金殿似的硕阳上,变成了蝴蝶公主,在我眼前翩翩起舞。夜晚的梦境还在萦绕,古镇的晨阳抛洒的七彩露珠,把我拉入了遐想,古镇仙境与美的想象相遇,古镇变成了梦境。古镇的神秘本来就是梦境。我断定古镇是个不简单的仙境,它隐藏着太多迷人的故事。
我慢步轻脚地进入小巷,是舍不得踩破小巷的晨静,舍不得踩破洒满石板的晨阳。而古镇已醒,早醒的是零星的几家客商。人去楼空的古街,在迎接装扮的洗礼。古街的暂时空寂,却给古街平添了几份猜想。听不到有人对古街的介绍,只能倾听古街的无言诉说。
古镇那抹怀旧的阳光,在叙述古镇曾经的商业繁荣。那街头清朝光绪年间碑立的“天理良心” ,见证了古镇人从商道德和做人美德追求。这四个字深刻影响了古镇商人和平民的做事为人,公平礼让渐成古镇的商业氛围,使一些商人有了流传已久的佳话,增厚了古镇人的质朴情怀。这佳话和动人的故事,被雕刻在码头的楼阁上。候船和下船的人,看戏也看那戏台上的雕刻故事,从戏里戏外也会听到古镇流传的故事。戏楼通古街连码头,人们从戏里戏外听到的故事,很容易在古街可看到它的源地。
那是龚家讲究仁义礼智信的袍哥文化,仍为古镇散发着光芒。最亮的光泽是创造了商业诚信文化和码头厚德文化,辉煌的一页是他们清末革命运动中义无反顾的赤诚参与。龚家院落留着袍哥的精神和气息,无论是读那挂在柱上的对联,还是品味那遗留在墙上的文字,令人心涌感动和敬意。这个古镇因江而灵,也因有袍哥一群人形成的高远精神文化而秀。古街临江那采光与进出灵活的吊脚楼,是幢独特的房子。这里走出了古镇第一个大学生汪本善,他不迷恋官位金钱苦读书,他的学问做得很深,他成了有机地球化学的权威专家。在有机地球化学新领域,被他与同事浓墨重彩地添上了一笔,为这古镇人带来了荣光。还有不少古老的院落和商号,还有那些不起眼的吊脚楼,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商业神话传说,也走出去了不少传奇人物。这些人是一道道无形的光泽,融会在这古镇的阳光里,让古镇的黔阳更加耀眼。
最让人生情的是清晨和傍晚的黔江的阳光。在晨晖里从古镇漫步到濯水码头,在晚霞里从濯水码头漫步到古镇深巷,最让人动情的地方是阿蓬江边码头。码头在静静地细语,它是古镇曾最繁忙的地方,也是欢笑与伤悲之地。母亲送子,妹送情哥,远走他乡,离别归来,亲人重逢,这些深长和深重的情感,从阿蓬江上来,从阿蓬江上走,江水里有泪水,浪波里有笑语。阿蓬江收藏了古镇人与古镇人、古镇以外的人多少故事。这些从阿蓬江的码头来与走的人,他们留在古镇丰富的故事,让人对古镇有了谜的猜想,也让人涌现缠绵的诗情。在这晨阳和晚霞里的码头与江边,江水与码头的深情相拥,着实让人眼睛潮湿。
最让人醉心的是山与河的相遇。蒲花暗河流淌的想必是地球之心和大山之魂的水,不然何以绿得可以直接画翠竹,亮得可以赛翡翠。这样的暗河天庭,这样的龙潭圣水,灿烂的阳光从河的窗倾洒下来,照到洞石上,洒到河上,暗河顿成梦中仙境。这河水与太阳美的景致和韵味,难以用文字描述,也难以用画笔展现,即使以人最敏锐的五官体验,也难体会到它们极致的美。天地造就了暗河的精美,太阳恋爱了暗河之美,那么这奇特的柔美,一时让人说不出形容它美的词来。大凡美到绝顶的事物,似乎只能心会,无法言表。
黔阳入梦,是黔阳太美,实是黔江的山水太美。
古镇追梦人
文/施天权
新年新岁,与亲朋好友几对伉俪结伴自驾行,在无锡惠山、苏州铜罗、同里等古镇漫游。砖石小街上穿戴一新的人们摩肩接踵,家家店铺张灯结彩,年货摆得满架满柜。在游客快乐过年的背后,古镇人忙着经营劳作,让一家家老字号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无锡惠山古镇历史悠久,惠山老街古色古香,白墙黑瓦,明清建筑比比皆是,令我这个文史爱好者几步一回首,处处打卡,时时留影,感觉进入了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露天历史博物馆。街景已然喜煞吾等众人,待进入二泉园老菜馆,更多惊喜接踵而至。
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二层楼老建筑,沿着木扶梯蜿蜒上楼,二楼大堂有十数桌食客,环着木走廊另设一间间精致小包房,掌柜孙老板热情迎客,他白皙清秀的面庞上架着一副时尚眼镜。他说:“我现在有两家店:二泉园老菜馆和新万鑫银丝面馆都是创办于1920年的老字号,准备今年在无锡再开五家分店。”坐下来吃饭,首先上来的开胃小点是每人一小盏蟹粉银丝面。一筷入口,人人点头夸赞:哎哟,真是鲜得要掉眉毛啦!接着上桌的酥脆鳝条、糟香鹅肉、瑶柱年糕,似乎都是别处吃不到的美味。看来孙老板的勃勃雄心,有扎实的根基。
我忍不住跟他聊了起来,他说:“老字号的菜肴点心都做工考究,一道道工艺都是几代人摸索传承下来的。但老字号只在食物上下功夫是不够的,过去的食客只要四方桌长条凳就可以坐下来吃喝,如今的年轻人要的是从进店就能开始的全过程体验,这就要重新布局。环境要休闲放松美观,要让年轻人可以拍照分享,最好还能让他们自己动手。”
果然有想法!小孙接手经营老字号已经有七年了。他说背靠惠山古镇这个知名景区,做老字号产品,开发年轻人市场,要让传统的东西在自己这一代手中找到新的定位。
苏州吴江的铜罗古镇向来以“酿酒之都”闻名。我们的车刚开到铜罗镇,迎面就是一家门面开阔的老酒店:苏州养生花酒业有限公司。进得店堂,感觉进了一家瓷器陈列馆,各式酒瓶争妍斗丽。老板娘赵女士热情地请大家尝酒,这里有原汁土烧白酒、手工原酿黄酒,还有年轻人喜爱的桂花甜味米酒。我喜欢喝点小酒,只觉得这里的黄酒醇厚浓郁,米酒清冽甘甜,有一股甘蔗汁水的鲜香。
这里的老总毕虎明原是酒厂工人,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他盘下了这家村办企业,聘请酿酒技艺传承人进行规模生产。酿酒的先决条件是要有酸碱度适中的纯净好水,毕老板不惜重金,在莫干山后的天柱山寻得山泉。养生花把铜罗镇的铜锣敲得更响了!
同里古镇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称,镇外四面环水,镇内河流纵横,将全镇分割为七座小岛。这里的古建筑保存较多,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大年初二晚上,我们步行入镇。进入中心地带,我眼前一亮,黑色的夜幕下灯光闪烁,沿河街面的长廊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铺着桌布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食客满满当当围坐四周,吃菜饮酒谈笑风生。
我们事先在鸿运楼预订了晚餐。这里的民居至多只高两层,鸿运楼在一座黑瓦老屋里,门面不大,却是互联网当家:手机点菜、手机支付。这里的老板是位壮实的中年男子,他在祖传的房子里开了这家餐馆。我们问他生意如何,他说像过年这样宾客盈门,一顿饭要翻好几次台面的火爆时光,一年里大约有30天左右。他乐呵呵地说,互联网把餐饮业也带动了起来,这是谁都始料未及的。他做的是苏帮菜,老少咸宜,借助着古镇和互联网,他准备一直干到六十岁。
古镇上的人们活得多带劲,我们看到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实干劲头,有年轻人创新的思维、有国际化的经营模式。古镇年轻一代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感染了我们,我们也好似充了电加了油,开心而归。
太平古镇的浪漫
文/李柯漂
有了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念头之前,我的情绪已跌落到了低谷。大都市里的生活节奏,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霾尘,压得人呼吸急促,头晕脑涨。从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挣脱出来,抖落一身繁杂琐粹,轻身独自去出游,我选择了离蓉城外不远的太平古镇。
情绪低落时出游,就是想要讨一个愉悦。周边虽有很多5A级景区,大多人满为患不说,都是些人造装修出的所谓景色,这不是我想要的,更谈不上身心愉悦了。我并不在乎季节的选择,说走就走,立马成行这是我的性格。去太平古镇压根儿就不需要挑剔季节的转换,任何时候去都有惊喜等着你。
距成都只需三十分钟车程的太平古镇,就在龙泉山脉中段的腰间。半丘半坝间,古镇错落有致的木壁青瓦房,背倚龙泉山西麓,面对川西坝子,一座民风古朴小镇。鸟瞰太平古镇,如同在龙泉山脉郁郁葱葱的植被里镶嵌的一块宝石,馋煞着人们的眼睛,迫使你想走近了去看个仔细。
我个人特喜欢静。又偏偏生活在大都市车水马龙畅叫扬疾的城市腹中。那种喧闹的时空,在太平古镇静谧悠长的青石板街道上,在一爿一爿的青瓦房屋里,一切都显得那样神闲气定。依山傍水的小镇,打开门就见山,什么风景一眼就能望穿,自然,清新,简单,淳朴。
随来来往往的游客,走在被磨蹭得光滑的青石板道上,像小时候赶集一样,看什么都是新奇。两旁的店铺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一家挨一家做着自己的生意,不吆喝不喧闹,也没有音箱高声叫卖。其实,他们的生意日升月恒,因为这里从不缺少人气。
我到的时候,太平镇的枇杷已几近罢市,但空气中仍然弥漫着那甜甜的枇杷果香。我想,倘若早一些时日前往太平,我定要亲自采摘那金黄的果实,把一枚枚鲜美的果子递入自己的嘴里,细细的品味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般惬意的美感,想想都觉得迟到的遗憾。站在古镇的街头,闻着飘散的果香,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些许妒意,那些早到的吃货,来到这里该是多好的福气啊!
生活中常常在不经意间有这样那样的错过,有的错过了,也就永远失去了,而有的错过了,还可以等待下一季美好的到来。在等待中成长的人们,心里充满期待,有了希望就有盼头。来太平古镇玩耍,你若错过了一茬,还有另一茬等待着你去光顾。没有遗憾,没有走过这村就没那店的失落。就像我一样,来太平古镇,我错过了吃鲜枇杷的时节,一定还有更美的风景等待着我去欣赏,去享受。
我知道,吃不到枇杷,还有葡萄,还有田园风光,还有紫颐香薰山谷里的薰衣草。在太平古镇,果香花香一年四季就没有缺少的时候。在这里,行走在薰衣草的花海之中,就算孤单孑影,浪漫之气也会沁入心底。
我自知不是一个懂得浪漫的人,来到太平古镇只为愉悦心情,给心灵放个假而已。其实,去了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相拥太平,短暂的休闲已不再是最终目的了。太平古镇她就是大都市的后花园,你尽可以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但你绝不可以不来。因为,这里的瓜果最养人,这里的花香最迷人。
有多少古镇可以重来
文/郭瑜
“这里,黛瓦粉墙,轻舟流水,温暖阳光,雨水充盈,墙上爬满常青藤密密的叶子,像一条“生机勃勃”的毯子,掩盖了小城的斑驳。一切都是我喜欢的感觉,这样的街道,这样的古镇,这样的遗风,我以为我孤独地等了你很久很久,原来,穿过历史的晨光,你比我早到了很久很久。”
身处江南腹地,细数到过的古镇,却也不少了。从苏州周庄、同里、甪直、木渎的青石路走来,到杭州西溪、泰州溱潼、贵州青岩……古镇似乎幻化成了一个符号。
初时,我顽固地想象着,古镇就该有戴望舒《雨巷》中的韵味:“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想着,我在那样弯曲转折的小巷里悄然行走,青石板润滑如玉,撑着伞,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在雨中哀怨而彷徨。
而我在周庄逼仄的巷口,看到纷至沓来的人群,与小贩们讨价还价;在船渡口,明码标价着坐船的计时与收费;无处不在的万三蹄髈、海棠糕、臭豆腐……在古镇过度商业化的进程中,清幽与宁静不复存在,带着疲乏与厌倦,我远离了古镇。如果古镇有情感,我觉得它会哭泣,在那一片人声中低咽,在有雨的季节里,肆意发泄它的悲凉。
唯有两次例外。一次是在昆山锦溪的柿园。走过茶楼酒肆,走过小桥流水,穿过马路,我们顺着指示牌来到了锦溪很小的一个景点——杮园。几乎没有别的游客,墙角的凤仙花、太阳花静静开放,在记忆中,这些花都是小时候最常见的,它们与童年交织在一起,似乎是某种召唤。感应到了,所以来了。杮园不大,最显眼的就是那棵杮树,枝叶繁茂,亭亭如盖,青涩的杮子挂着,充盈着生命的力量。我们聚在杮树周围谈笑、乘凉,仿佛时光倒流,整个杮园成了童年时家中的园子。树的周围有假山与凉亭,仰头看着那时的天空,有树的剪影,亭的翘角,还有风带来的清香,深呼吸,千年古镇的遗风……那时父亲还健在,他的笑似孩童般天真。杮树下,我们拍过合影。
第二次是在贵阳南郊的青岩古镇。这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依山就势,有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道观画栋雕梁,关城楼阁飞角重檐。悠悠古韵,金戈铁马,砖石斑驳的城墙上,心中的我似乎化身为守城的女侠,柔骨丹心,轻功盖世。在背街大块发亮的青石板铺就的路上,衣袂飘飘,萍踪侠影,进行着时空的腾挪与移换。追随理想,仗剑天涯,在日暮时的青岩古镇,留下一个孤寂而深长的背影。
天马行空的想象最是美好,竟也渐渐释然了。古镇存在之本身,就是历史的延续。央视百集系列片《中国古镇》中,以主题化的编排方式将各种古镇归类,商业重镇、军事重镇,环境与人文孕育的物产与民俗,富有特色的美食,一段特别的历史……古镇带给我们的,是生生不息活着的力量,它记录了过去,承载着现在,昭示着未来。它在商业化的步伐中,坚守着自己的风霜与瓦砾,它依然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次离开、转身,看到古镇寂寥的上方,那藏蓝的天,与染着黄晕的月,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有多少古镇可以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