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谷雨的散文

2023/01/16好文章

关于谷雨的散文(精选20篇)

谷雨

文/王晓宇

谷雨时节的雨,最能滋养万物,山川、田地、树木、植物……

得谷雨之水的滋养,植物更加丰腴,土地更加肥沃,谷雨之雨是滋养万物的精灵,是大自然赐予生灵的幸福。

庄稼人所有的希望都是从谷雨开始的,有句谚语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说明到了谷雨时节,各种农事活动都已经到了紧要关头,插秧播种,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当然,也会有心急的农人,不等谷雨来临,就提前开始修理农具,平整土地,买种子和化肥,做着各种前期的准备工作。

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庄稼人一年到头,盼望的就是个风调雨顺,谷雨的雨,是春雨贵如油,谷雨下雨,农人们一定会欣喜若狂,因为这预示着这一年风调雨顺,不会白忙,会有个好年景。

谷雨这两个字,一读起来,心中就会生出温润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湿搭搭的意韵缠绵而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谷雨时节,雨是杏花春雨,风是杨柳斜风。

春雨缠绵,飘飘洒洒,润物无声,仿佛一个满怀心事的少女,无限伤感与惆怅,一个人对着春光悄悄地感伤一回,惆怅一回。树木悄悄地回绿,仿佛不经意间,芽叶开始绽放葳蕤。花儿渐次开放,迎春、玉兰、樱花、杏、李、梨,春意纷繁枝头闹。

昨日还是细雨如诉,转天煦风暖阳,雾霭散尽,杨柳依依,阳光如万道金线,耀眼生辉,积聚了一冬的寒意,顷刻间化为乌有,阳气回升,连泥土草木都散发着静静的幽香。角落里不起眼的草儿、虫儿、动物、植物,一起合和着春天的节拍唱响。

春雨像一首诗,抒情和缓,没有夏雨的暴虐,没有秋雨的急躁,更没有冬雨的冰冷。春雨更像一只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山川大地河流,不动声色地传达着心中的情意,山川因为这多情的春雨绿了起来,河流因为这多情的春雨醒转过来……

春雨像一阙词,清凉透明,缠绵悱恻,滤掉了心中的烦恼与喧嚣,滤掉了心中的浮躁与悸动。滚滚红尘中,无法把持的时候,不妨在轻风细雨中淋上一会儿,那些清凉的雨丝会让人清醒与参悟,那些细细的风会让人平静与智慧。

信步郊外,河畔烟雾迷朦,山中花放柳翠,大田一望无际,有三两农人在田间忙碌,扶犁点种忙春播,隐隐地闻得远处鸡鸣犬吠之音,山坳里缓缓升起一缕炊烟……

谷雨之雨,滋养万物之水。

被遗忘的谷雨

文/谯徵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近些日子,“谷雨”一词连续不断地在我脑海中闪过。谷雨来得迟,是春季末尾的节气。此时,花事正盛,就连蜂蝶也流连于春光,遗忘回巢的时间。

往年,每到谷雨时节,父亲总要到麦田里散步,与其说散步,倒不如说是满足寥寥的虚荣心。其时,小麦处于孕穗期,一棵棵挺着“大肚子”,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安静地等待着“分娩期”的来临。和众多农民一样,父亲悉心照顾着这片麦田,像是料理一位临产的妇女,心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毕竟小麦的确是家里一笔可观的收入。

自出生于农民家庭,我就耳濡目染不少有关“谷雨”的谚语,最熟络的莫过于“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是种瓜的好时候,我们一家三口通常会齐上阵。我抡起锄头,每隔半米左右的距离刨一个坑,母亲将瓜苗放置坑中,父亲则负责培土,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偶尔聊些家长里短,欢笑声不时飘荡在田野之中。

谷雨前后,香椿是造物主赐予我们最可口的美味。这个季节的香椿,刚刚吐露出新鲜的嫩芽,紫红色的叶子中夹杂着一丝嫩绿,散发着独特的清香气息。自我记事起,老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香椿树,祖母是位“美食家”,每到谷雨季,就令我爬上树采摘新鲜的香椿,为家人做一餐可口的蒸菜。

现在的谷雨于我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气,它蕴含着儿时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而这一切,恍如昨日,如今却再也够不到,摸不着了。

正如《围城》中所说,“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外的人想进去。”父母与我,都不约而同地做了土地的背叛者,他们离开乡村,到一家工厂劳作,我抛弃了乡村,蛰居在城市。从农村到达城市,从宁静抵至喧嚣,我想,我们一家人大抵属于围城之外的人吧……

母亲以前有个习惯,每过一日,都会撕下日历的一页,她一年的光阴似乎也就在撕日历的动作中渐渐流逝……百忙之中,母亲打来电话,询问我的近况,言语间透露着无限的关爱,却没有提到“谷雨”,要知道母亲在乡下的时候,每一个节气她都烂熟于心。我提示她,快到“谷雨”了,她仿佛如梦初醒,随即感慨时光飞逝,又自嘲年纪大了,居然连“谷雨”这么重要的节气都能遗忘。

我想,为了生活,我们都在人生的道路上竭力奔跑,跑得太快,总会丢掉一些东西,正如被母亲遗忘的“谷雨”,不是吗?

梦想在谷雨里发芽

文/张用剑

梦想是人生的动力,人人都有梦想。出生在偏僻落后农村的我,自小听家乡“才子”讲李白、杜甫的故事,求学过程中又拜读不少出自名家之手的文章,不觉心生敬意,从此,立志要做文化人。

为了这一目标,我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我都特别认真对待,池塘边、大树下、山丘上、田地里,都留下了我“采风”的足迹。每次作文被当范文在班里分享时我都很激动自豪,也梦想有朝一日,借助手中笔,跳出农门。

知识改变命运。通过高考,我如愿以偿进入黄冈师范学院。正是在大学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里,我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去读书写作。那时,要么泡在图书馆里苦读,要么跑到赤壁山遐思,要么相聚长江江滩追逐。渐渐地,我的作品在校报、地区青年报、日报上相继发表,看到一笔一画的钢笔字变成铅字,领到一个又一个获奖证书,内心是欣喜若狂的,至今记忆犹新。不久之后,我成为校内唯一的文学社团——栖霞文学社社长,经常带百余会员赴周边采风,并主编双月刊《栖霞》,自然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出校门近三十年,文笔仍在默默发挥作用,使我从一种文体涉猎到另一种文体。因长期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文学创作一度搁置。没想到,山不转水转,若干年后,组织上安排我到市文联工作,并在2020年作协换届时当选为市作协主席,与文学又不期而遇了。我不相信宿命,但无巧不成书,这也许就是命运的安排吧。

5月23日,市作协举办第23届谷雨笔会。一年一度的谷雨笔会始终保持着“根在民间、亲近民间、服务民间”的本色,倾注了历届作协主席团的心血和汗水,成为省作协重点推介的文学品牌活动之一,也是鄂州市作协成员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提升创作水平的特色活动。去年因疫情耽误了一年,广大会员翘首以盼。

早上还是细雨淅沥,从市政府停车场出发时,阴云渐渐散去。70多名会员,分乘两辆大巴,浩浩荡荡来到第一站——市临空经济区展示中心。

这是一座造型别致、极具现代感的展示中心,是临空经济区对外招商、宣传的重要窗口。建筑采用“双回字形相扣”布局,外立面简洁大气,起翘的白色杆件间隔分布,与周边环境相互辉映。展示中心内,以交通引领城市变革为逻辑,系统全面展示鄂州花湖机场未来对我市城市形态、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根本性变化,通过光电信息等技术呈现临空经济区规划蓝图和产业布局。讲解员边讲解边视频连线了花湖机场火热的建设现场。只见工地上各种吊臂林立,车辆往来穿梭,航站楼、转运中心等建筑已初具雏形。作为鄂州市花的梅花,也被巧妙设计运用到机场核心建筑——塔台上,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朵梅花会灿然绽放,鄂州也将随着飞机的腾飞走向世界。

参观完市临空经济区展示中心后,第二站来到汀祖镇岳石洪村,开始一场绿色氧吧之旅。

岳石洪是汀祖镇重点打造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位于东方山脚下,四面环山,交通便利,森林资源丰富,生态农业亮丽,集体经济发达,人居环境优美,先后获评省级“绿色生态示范乡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下车后,大家欢歌笑语,沿荣辉山庄好汉坡拾级而上,漫步在密林间。一路上呼吸着泥土的清香和新鲜的空气,聆听着鸟鸣嬉闹,远处山坳里还不时传来犬吠声,感觉全身五脏六腑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处不畅快,仿佛梦一般从高楼林立、喧嚣嘈杂的现代化都市,瞬间穿越回千百年前男耕女织的古代,走进唐诗宋词所描绘的恬淡静谧的田园美景之中。

紧跟大家的脚步,沿层峦叠翠的山间步道继续前行,途经古朴典雅的醉月亭,穿过青翠欲滴桃花林,跨过耸立半山腰的天阶中门,行至群山深处,在充满古风禅意的拂云亭小憩片刻后,便向那高耸入云的“一径通河汉”共520级台阶的“东方第一阶”发起挑战。

不到长城非好汉。约20分钟后,大家终于一鼓作气爬完这条通向桃花山彩虹桥的天梯,见到了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此时,山雨欲来,翠林似海,苍黛如墨。立于桥上,仿佛置身云雾缥缈、旷野空 濛、如梦似幻的仙境中。让人顿时忘记一路翻山越岭、爬坡登梯、气喘吁吁的劳累,忘却尘世间一切烦恼和忧愁。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激情满怀,摆个poss,留个念想,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望一碧澄空,徘徊桥上,久久不愿离去。

这一刻,青春的文学梦想,在谷雨里悄悄发芽。

种瓜点豆是谷雨

文/王尚桐

暮春时分,雨水充沛。田野上的植物已洗净脂粉,换用青翠的眉眼,与蓝天白云遥遥相对。柳条儿从鹅黄变成娇艳碧绿,临水依依。远处树林中传出布谷声声,近处秧田中白鹭在优雅地觅食。田埂上的蚕豆已满荚,邻旁的蒲公英,微风吹过,就把种子四方播撒。果园中,卸妆的桃李梨将小小的孕事,羞答答地藏在嫩绿的新叶后,几场雨下过,烟霭菲菲,深深浅浅涌动的绿,穿云越雾,奔涌在小昆山的田野上。

农谚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用春天的梦想,到温润的谷雨,都落实到了辛勤的耕耘。菜农们拆除了大棚,土地更加顺畅地呼吸。干打垄,湿插苗,菜农们只用一把锄,一副担,一把籽,就让菜地重新兴旺。菜地一锄一锄精心翻过,土地松软喧腾,黑油油泛着亮光,垄归垄,沟归沟,丝瓜种在大棚架旁,小白菜、苋菜撒两垄,豇豆、四季豆结伴爬上架,葫芦和南瓜为邻,到时候一个个架上成长。菜地里,各色蔬菜蓬勃生长,就像可爱的小朋友在奔跑,向着幸福的驿站冲刺。

宋代范成大《蝶恋花》中写道:“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家庭农场的稻田里,一望无际的秧苗,绿油油,齐刷刷,春风吹过,前拥后挤,绿浪涌来,令人喜爱。千军万马“雨生百谷”,风调雨顺,看来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

紧邻家庭农场稻田旁,水产养殖区又是另一番景致。万顷水波,银光闪闪,烟波浩渺,幽静的水塘旁,几株迟开的樱花,正静静地绽放。水鸟轻轻掠过水面,看着各色鱼儿自由地嬉戏游弋,不由令人心旷神怡,想起唐代崔护的诗句:鸟弄桐花白,鱼翻谷雨萍。“”

汤村庙的几位姑娘小媳妇们,挎着竹筐在河沟旁采桑叶,一打听,才知是采桑养蚕,江南水乡,种稻养蚕,传承着老祖宗几千年留下的习俗,尽管养蚕在当今费时费力,挣不了几个钱,远不如打工来钱快,但他们仍然坚持养蚕,他们告诉我:看着蚕宝宝吃桑叶,吐丝作茧的过程,心里充溢着满满的快乐。谷雨催秧蚕在眠“,秧苗长了,”蚕也做茧了,小昆山乡民们日子越过越甜。说话间,桑叶采完了,看到几簇椿芽尚嫩着,急急忙忙掰下,中午回家拌豆腐,炒鸡蛋,下饭最好。过了谷雨,椿芽易老,再想吃,还得等到来年了。

“谷雨笋茶俱俊美”,好友送来了几支佘山兰笋和一包佘山谷雨茶,谷雨茶又叫二春茶,它没有明前茶珍贵,但经济实惠。急忙烧水泡茶,但见叶片青碧可人,茶汤澄澈,茶香阵阵,轻呷一口,茶醇微苦,与明前茶相比,毫不逊色。听老一辈人讲,谷雨茶最好存放在锡罐里,常喝谷雨茶,清火、辟邪、明目。正如清代郑板桥写诗道:“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一滴雨,一粒谷,乡下人最关心节气,耕种和劳作,采撷和收获,伴着二十四节气,农事一桩桩,饱含对土地珍重的情谊,也饱含对土地慷慨馈赠的深情,对于城里人来讲,节气只关乎冷暖,添加衣衫。正如宋代陆游所说:“谷雨初过换夹衣”。

谷雨,春天里最后一个节气,它就像一位俏丽的村姑,端坐于春末夏初,回眸,姹紫嫣红,一片春光;聆听万物拔节,鱼跃秧长;遥望秋实累累,丰收在望。

谷雨,渔民的狂欢节

文/王艳芳

谷雨时节,春汛水暖,百鱼上岸。休整了一冬的渔民开始备网打鱼。为了祈愿出海平安、鱼虾满舱,这一天,渔民们虔诚地祭拜海神,并举行盛大的仪式,这是渔家的狂欢节。

听说威海靖子村有一座威海保存最完好的龙王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谷雨节当天,笔者走进靖子村,亲身感受独特的渔家民俗文化,观看龙王庙祈福典礼。

太阳冉冉升起,北海湾附近的渔民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拥至龙王庙,欢庆节日。庙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舞龙扭秧歌的人们欢天喜地,那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

龙王庙里,祭坛前高香林立,烟雾缭绕。虔诚的渔民们把带来的大饽饽和猪头、白酒等供品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供桌上。10个寓意十全十美的大饽饽是手巧的渔家媳妇们提前一两天就蒸好了的,上面插上了红枣,红白相映,煞是好看。猪头上挂着纸做的大红花或者是红绸子簇的大花,还挂着白白的粉丝和绿油油的菠菜,平添了喜庆的氛围。

香烟弥漫之中,渔民们顶礼膜拜,嘴里还念念有词,诉说对海龙王的感恩之情,以及对新的一年的祈愿。似乎有说不出的庄严神秘,道不尽的专注虔诚。

在两岸靖水湾,我们尽情地感受着山海名宅的独特魅力,还有幸在宽敞明亮的售楼中心会客厅里,和两位年过古稀的老船长拉家常、谈民俗,听老船长讲述他们出海和祭拜龙王的故事。

老人告诉我们,俗语道“鱼鸟不失信”“谷雨百鱼上岸”。因为独特的海洋地理位置,随着谷雨节的到来,成群的鱼虾随着春汛涌至威海觅食、产卵。因此谷雨节一到,渔民们就把早准备好的网具放到修葺一新的渔船上,整网出海下南洋。

下南洋?我们一听非常惊奇,那时就可以远洋出海?原来当地渔民把到石岛和俚岛一带捕鱼,就叫下南洋。他们那时用的是帆船,顺风一天能漂百里。打上十天半个月的鱼,就上坞休整换渔网。因为那时用的渔网是棉纱网,不抗烂。

渔民们在龙王庙里祭拜完海龙王后,还要在渔船旁继续举行海祭活动。他们先捧出猪头,摆放在铺有黄纸的甲板上,然后摆上大枣饽饽,围绕船身洒上一圈白酒,再面向船头祭拜海神,祈福出海平安、鱼虾满舱。

仪式一结束,他们便扬帆出海。直到端午节时,他们才回到岸上休整,请戏班在龙王庙前唱大戏,有时会唱三天三夜,整个渔乡都沉浸在狂欢之中。

据老人说,祭拜仪式的高潮在晚上。入夜,各个海口灯火通明,盛大的放海灯仪式开始登场。在低沉、苍凉的锣鼓声中,渔民们先焚香烧纸,同时向海里抛撒预先蒸好的小馒头。然后,人们燃放焰火,还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放在海面。此时,海上灯火一片,随浪起伏,非常壮观。

现在,每逢谷雨和大年三十祭拜龙王成为一项盛事,传承着渔家传统文化,把渔民敬畏大海、感恩大海的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古老的龙王庙再次焕发出生机,赋予渔村新的活力。

谷雨

文/熊成林

山谷里落雨,还是雨里面落了谷子?不管是哪一种,让人打心里高兴,雨带来的是粮食,精神和希望。天上能落谷子,这比掉馅饼还神奇。不过,谁也不能否认,谷雨带来的的确是五谷丰登。“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一层雨,就是一层农谣,一堆粮食,一股股力量的源泉。

山谷落雨,那时,春天马上就走远了,繁华落枝,绿树满坡,春天在山岩的转拐处,说没就没了。而子规,在山岗上,把黄昏唱得更加昏黄。

谷雨是留给农村的。农村里车前草举着宽大的手掌,挥手告别离家的孩子。地丁黄色、紫色的花蕊里,走满了串亲戚进进出出的各种昆虫,谷雨来了,虫子们都走在奋斗的路上。农村能感受到季节的微小变化,比如一缕风、一滴雨、一声鸟鸣。季节喜欢在山坡上、溪流里,瓦房上留下印迹。春天留下满山吹着金黄小号的迎春,在果园里,留下桃和李一层层花瓣。城市里,季节不变地看着楼房水泥铁青的脸,季节落下雨,想在水泥地板上找一个窝,养活一些草。可雨滴刚落,就粉身碎骨了。风带来植物的种子,却也找不到家。谷雨在城里找谷子,谷呢?谷呢?只看到地里长出的一根根钢筋,钢筋最后长成一幢幢楼房,钢筋结不出果子,也没有芳香。城里不爱雨,这是谷雨想不到的事。这些地里长出的钢筋,追赶着蚂蚁、青蛙、蝴蝶,追赶着一簇簇青草,它们和人一道,巨无霸似地要做土地的主人。城里的人只能在报刊和网络上看乡村美景,看四季容颜的转变,他们和鱼缸里的鱼一样,和河水断绝了关系,困在叫城市的一口大缸里。

谷雨时节,也是满山岗药材生长的时候:柴胡、川地龙、五加皮、铜针刺……爹的脚印就印满山岗,他要追逐药材的脚步,追赶季节的脚步,追赶生活的脚步,他要把生活,从大山的土里掏出来,把一家人的生活寄托在这些卑微的植物身上。这些药物,散发着佛性的光辉,从来不叫人失望。也因此,大山就是我们一家人曾经的靠山。穿行林野,我能听懂鹧鸪的语义,树叶的诉说,石块的打坐修行,我甚至觉得,我就是一朵鲜红的山丹、一块手帕样在林里游荡的云,一棵呆头呆脑长在悬崖边的松树。后来,爹走了,穿行在大山的我们,在曾经挖药的地方看见他的身影,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想起他,每一阵风吹,都有父爱的深沉气息。如果看到思念的遥遥无期,孤独的不可替代,死的无解和悲哀,对于生,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谷雨时节,还是到山间走走吧,看看那些绿荫,垂钓出的满坡姹紫嫣红,听听山溪,捎来的林野新闻,想一想这个人世,给予我们无私的爱的人,他们不为什么,只为活着,让亲人踏着自己的身子,走进更为温暖的生活。他们没想到自己,他们的爱宽大、深厚,且无形。我们在林野相逢的每朵花,每一缕风吹,每一声鸟鸣,都是人世间,和他们的再一次重逢。

黑麋峰记——谷雨

文/海燕

红梅溪水库边,漂着一只旧褐色的小木船,水岸上,一个凌空搭建的小木棚里,居然还架着两艘小木船,木船拥有很久未曾使用的行色,木板与木板之间,已微微露出豁口,各种蚁虫能自由地在其间行走,它们的周围,蓬勃地长满苇草,阔长的草叶已高出木船的身子,大有覆盖住木船的趋势。

我原本是没有发现它们的,当时我正坐在高处的农家喝茶,农家禾场边用竹篱围住,竹篱外,是葱绿的青梅树,梅果子小小的,隐藏在叶子间,不细瞧很难看出。我一会看杯中茶叶细嫩青翠,一会瞧绿果儿随风微颤,正品得带劲,却忽然远闻一阵摇橹声。我急急地寻声望去,果真一条木船正自远景中逶迤而来,船后,拖出一条白色的水波。

农家主人也随我的视线看到了这条船,他告诉我,这里原本是不通路的,要往水库的那边,就得坐渡船过去。过去,这里有专门的摆渡人,摆渡人不用种田,由村人们供养。他只负责摆渡、修船、养船,后来路通了,木船自然用不上,只能停靠在水边,作为村人们捕鱼的工具。

如今的水库还保留着原生态,没有被水泥砂石围追堵截,它拥有自由的水岸线,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裸露自身的权利。

潇湘天池可没这么幸运,它已被人为地改头换面,幸好它与大山相比较,只是大山很小的一部分,它凹陷于大山的顶部,与周围的山景还是相融的。特别是当一群黄牛从水库边的路上慢慢悠悠的往上走时,就更显得天池已融入了自然中。

行走的黄牛很从容,很有温和的品性,表情中及眸子里略带一种孤傲的气质,阳光投放在它们流汗的鼻子上,显出一种泛白的高光来。牛们的蹄子踏在硬地上,“的的得得”的,从它们身边路过时,能感受到它们的鼻子中哈出一股热气流,挟带着一股躁骚味儿,一头老牛稍停顿了一下,一大包温热的褐色牛屎在大地上形成塔状。赶牛的小伙子,不紧不慢地跟在牛们的后面,他不时用一种长长的调子吆喝一声。

黄牛以食草为主,大山上的草量丰沛,草质鲜嫩,只有当冬天到来,它们的粮食才会慢慢枯竭,这时,若喂以黄豆、酒糟,一个冬天,就能长不少的肥膘。大山上饲养黄牛并不作役用,而是以肉食为主,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大多农家饲养不过几头,像这样大规模饲养的较为少见。我走近其中的一头黄牛,向它伸出手,它惊慌失措地望了我一眼,迅速地将头一扭,快走几步,从我身边逃开,逃到了水库的堤坝上,然后又不急不慢地行走起来。

它们听从命运,由人类驯顺、饲养,却害怕人类的靠近,它们已经退化为旧时的小媳妇,只亲近主人,听从主人的安排。不像草原上的黄羊,身形健硕而敏捷,奔跑速度比草原狼更快,能快捷地逃开一切不利于自身的事物,它们的蹄子能破坏草原,肚子能装下几匹马的食量。

现在的黄牛群只能成为大山中的动态风景,大片杜鹃在路边正开得奢靡,枚红的色泽炽烈而嚣张,那么无所顾忌,无法无天。而潇湘天池与远山相接,云层若隐若现,天池边的岩石山上,开满了三月黄,三月黄是一种长在苔藓上的低矮植物,小叶子肉肉的,小黄花呈五星状,它们那么矮小那么稚嫩,却与大山的岩壁为伍,岩壁陡峭,其上只有一层薄薄的灰色砂石,砂石是岩壁风化后的结果,当砂石与风尘中的泥土相和后,却成为了一种肥沃的土壤,如今,三月黄在上面妖娆着,一大片一大片的渲染,毫不羞涩与矜持。

黑麋峰的土质是肥沃的,不管什么植物在上面都生长得特别好,在谷雨季节里,刷刷下上几场雨,都能听到植物“嗖嗖”生长的声音,竹子拔节,樟树长满鲜绿的新叶,被砍光的杂木林,又覆上了一层新鲜嫩枝。泥土是植物生长的保障,它为它们锁住水,再源源不断地为它们注入养分。

黑麋峰的山脚下,就有这样一大片肥沃的农田,这里的田土不像其它地方的土质较纯,因这里山石多,山石风化后就化为砂砾,砂砾与黑色的泥土混合,就成为肥润的砂土,这样的砂土很养植物。大跃进时,这里被村人开垦为农田,因其砂性土质,被大家统称为沙田。沙田围绕着山脚,山脚下修筑着农房,谷雨前后,全村人就蠢蠢欲动,开始准备农事。

浸种的活一般由年纪较大,农事娴熟的人来操持,大家将家中祖辈传下来的大陶缸滚到大屋场里清洗后,将谷种放入缸内的温水中搅拌,使之受热并加盖薄膜保温。几小时后带温露种近一天,如之反复催芽几次,稻种必将发芽。

谷雨这天,黑麋峰阳光微露,正是播种的好机会。我们在下山时,恰巧遇上了沙田中热火朝天的农事。在一片白晃晃的水光中,几位村人正在搭建温棚,温棚上盖着透明塑料薄膜。他们踩踏在泥水里,正在齐心协力为稻种建造大型的家。另有几位村人,手中拿着盛满稻种的盆,一把把地将稻种抛洒在农田里,他们播得那么欢快,种子下到地里也长得那么欢快。用不了多久,这里将禾苗疯长,农事繁密,稻粱丰收!而黑麋峰的雾,在这个季节里,已渐渐散了!

农谚里的春天

文/祝宝玉

农谚是古老乡村社会的生活密码,是中国的农耕诗,那些世代生活于乡村的农人,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对农耕生活总结和命名,让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都变得清清楚楚。在农谚里梳理春天,在农谚里了解春天,用农人们最朴质的眼光审视春天,你就会发现,春天的美是那么动人,那么真切,那么富有哲思。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天气的转暖,勤劳的家乡人开始了备耕。“谷雨前后种瓜种豆儿”,到了谷雨时节,就开始培育秧苗,准备种瓜菜,种下西红柿秧儿、黄瓜秧儿、茄子秧儿、辣椒秧儿等各种秧苗儿,育种北瓜、南瓜、西瓜、豆角等蔬菜。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正月十五的阴晴预示着清明时节的晴雨。这样的智慧看似简朴,却是多辈人经验的总结,先辈们总把最深奥的道理寓于最简单的话语里,留给我们受用。

“蛤蟆打哇哇,六十日吃疙瘩”,天气一天天变暖,冬眠的动物酣睡了一冬从洞里爬出来,抓一缕阳光,闻一闻春的香。蛤蟆的高亢欢歌唤醒了沉睡中的生灵,从蛤蟆开始唱歌起,数过六十天,小麦就到了收获的时候。

“雁来不过三月三,雁走不过九月九”,去南方越冬的候鸟又飞回了北方。春暖花开,果树都赶趟儿似地相继开花挂果了,杏花梨花桃花争芳斗艳。“梨儿见梨儿一滩泥儿”,往年的梨如果不储存好的话,到这个时节就要腐烂了。

春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个没完没了,在农谚里,亦是如此。“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春雨贵如油,其实多雨的春天正是农人所期盼的,因为有了春雨,今年的丰收就有指望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这句农谚说的是清明前后,天气晴朗,气候和顺,正是农人们耕地、播种的有利时间。谷雨时期,如能下一场好雨,对种子的发芽、出土和生长都有好处。

“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在农谚里我们阅读春天,在农谚里我们读懂春天。看,春天正从农谚里走来。

谷雨过后采樱桃

文/李继平

樱桃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价格不菲的果中珍品。春节期间,父亲在武汉做手术住院时,表姐特意在网上为父亲买了一箱樱桃,那是一种深红色如山楂大小的果粒。休假回家,看到一农民提着一篮樱桃在路边叫卖,是当地的小樱桃,红彤彤亮灿灿很是新鲜,想起患病的老父亲,我赶紧买了些想让老人家尝尝鲜。

回单位上班,有同事相邀,说罗田大河岸镇腾家冲村在谷雨节前一天,举办了樱桃节,那里的樱桃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上网一查,驴友们的相片尽入眼帘,好美的山村,好漂亮的樱桃。同事打电话找到了当地村长。村长说,现在樱桃园的樱桃已经摘完,农户家种的本地樱桃还有一些可以采摘。也就是说,我们赶了个尾声。

赶紧行动,驱车直奔腾家冲村,山路曲折,地势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洁净。约摸半个小时,村向导把我们带到一家农户屋前,让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樱桃树。

那是一棵约有3、4米高的樱桃树,树干像桃树,树叶呈卵状椭圆,好似一位健壮的青年,粗壮的枝干,茂密的枝叶,挺立在农户屋前。而最吸引大家的,是那掩映在绿叶丛中,一串串一簇簇形似玛瑙的樱桃。纯朴好客的女主人搬来梯子让我们采摘,树高梯少,女主人索性拿来一把钢锯,锯断一个大枝干放下来好让大家采摘。

红红的、晶莹剔透的樱桃放进嘴里,顿时滋出一股甘甜的汁水,从舌尖一直甜到嗓子眼,大家边吃边摘,算是过了一把樱桃瘾了。

临了,我买了好几斤带叶子的樱桃,带回去给家人特别是病中的老父亲品尝。

这次采摘樱桃行程安排匆忙。明年的樱桃节,我争取再来腾家冲。老父亲啊,好好等着我,明年的谷雨时节,我再给你带樱桃。

谷雨

文/张常胜

时光之轮碾过绚烂的春色。

谷雨一个颇具诗意的节气来了。

谷雨,雨生百谷。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可在塞外的蒙古高原,浮萍未生,斑鸠未鸣,也未见到羽冠绚丽的戴胜鸟。

天空蓝的高远,空中的鸽群斑斑点点。

桃花渐次凋零,满目的绿色替代了那些走向生命尽头的姹紫嫣红。浮躁的年代,总想抓住些什么。空气、鸟痕或影子,都不抵眼神里的火焰,以及那响彻林荫道上的是足音。

谷雨是纪念仓颉的日子。开启中华文脉的仓颉,躲在黑蚁般的典籍里降下幽叹的泪滴,让大地变得绿意茵茵。

布谷鸟的叫声和许多往事连在一起。对视的目光隐匿着岁月的沧桑。心中的风一阵又一阵掀起,叩问着高原,阅读着额头那一抹神秘的波纹。

我撒下红花的种子,可结出的却是蓝色的花。

谷雨,朱砂书符禁蝎。驱除害虫祈盼丰收的心事,如谷穗一般摇晃着沉甸甸的惆怅。时光缝补着伤口,谁来翻阅前尘往事,读那只孤寂的鸟儿划过时空的样子。

谷雨三朝看牡丹。风华绝代的牡丹花盛放在谷雨天,让热情似火的夏有了心结。

踏青也好,祭海也罢,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食香椿这个习俗,颇合吃货们的口味,香椿炒鸡蛋的滋味的确好。

谷雨茶,因蕴含早春的冰爽,有着清火、明目、辟邪的功效。在燥热时,喝一杯谷雨茶,可以让驿动的心静下来,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谷雨天,喝茶去!

谷雨茶飘香

文/江初昕

喝茶是我平时生活中的一件要紧的事,不可一日无此君。一杯清茶在手,享受着幻术般的甘露与风雅之时,又慢慢地从中感悟到微妙之变。当它放在杯子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在众多茶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谷雨绿茶。过了清明节,气温逐渐回升,茶树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茶,站在茶园里放眼望去,像一块绿色的毯子铺在田野中。春茶享受着清晨的露水和明媚的春光,用不了几天,就长成了六七厘米长,采摘谷雨茶也就开始了。茶农们挎着竹篮三三两两来到茶园里,一垄垄翠绿的茶随风摇曳着,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谷雨前的茶叶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芽头饱满,叶片厚实。早上趁着露水采摘回来后,先晾干露水,然后用柴火在锅中杀青、在竹匾中搓揉、晾摊、再干,最后放在炭火中烘焙干燥后,茶叶就算大功告成了。除了这些必不可少的做茶工序外,做茶时火候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如此,做出来的茶叶才会碧绿清香。谷雨前后,山村里到处茶香浓烈弥漫,户户飘香四溢。

现在众多人热捧明前茶,赶早尝香。明前茶多为芽苞,还没有张开叶片,这样的茶叶芽头雄壮肥厚。做成茶叶后,感观也很好,用开水泡起来,根根芽茶如银针一般竖立在滚水中,煞是好看。那些老茶客是不会购买明前茶的,明前茶不说价格昂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汤汁太薄,且不经泡。而谷雨茶就不同了。在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茶叶两头尖,谷雨值千金。”这也是制茶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谷雨茶受气温影响,发育充分,叶肥汁满,汤浓味厚,远比明前茶耐泡。

古人也对谷雨茶情有独钟,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谈到采茶的时节:“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味道最佳,故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总认为明前茶比雨前茶好。明前茶细嫩品质好,但两三泡之后,味就变淡了。而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的绿茶香浓味厚,久泡仍余味悠长。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制春茶的佳期。此时天气温和,雨量充沛,使得茶树的茶梢叶芽肥硕,色泽翠绿,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茶味也鲜活,香气怡人。

谷雨时节,碧绿茶园里,描绘了一幅在轻雾如烟的茶丛中,采摘翠绿鲜嫩的春山绿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雨前春茶不争春”的朴素情怀,同时也能体味出“叶肥汁满汤味醇”的不尽味道。谷雨前采制的茶,泡起来的绿茶舒身展体,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染得春光盈眼,且茶香浓郁浑厚,久泡仍余味悠长。轻啜一口,顿觉缕缕清香溢出,尘世间的浮躁和功名利禄皆散去。所以,爱茶懂茶之人常把谷雨茶珍藏起来,留待日后慢慢品茗。

谷雨的雨

文/章铜胜

《群芳谱》上说:“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印象中的谷雨,是我祖辈、父辈渴盼的日子。他们懂得因雨生谷的道理,深知这是珍惜农时适时播种谷物的时令。

谷雨的雨中,他们总是忙碌的。幼时的我,透过如烟的雨幕看着他们在烟雨中渐渐隐去的身影,那湿漉漉的雨似乎生长出清凉而明亮的希望。

长大后,我在谷雨前后的连绵雨声里读翁卷的《乡村四月》。读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时,抬眼望那淅淅沥沥的雨,陡然间生出些感慨。那是谷雨的雨,令我心生欢喜的雨,是我记忆中的雨啊!

人间四月芳菲尽,是谷雨送走了时节的芳菲,也是谷雨开启了雨生百谷的季节。四月,江南的桑事刚刚结束,蚕已经结了茧,还没来得及收下来,就要忙着插田了。此刻的溪山原野,只见绿色的河堤、绿色的山坡、绿色的桑园、绿色的秧苗,连村庄也掩映在绿色中。满目新绿,令人身心愉悦。

日色里,绿色充满了动感,仿佛绿色的河流在流淌,又仿佛绿色的马群在奔跑,更像此刻不等人的节气催促我们一步步走向季节深处。

谷雨前后的雨,总是不停的。细细的雨中,从长林深处传来了子规的啼鸣,声音里有着湿湿的凉意以及稠稠的绿意。满川绿色里的水田漠漠、白水茫茫,像是大块留白,只为谷雨时节里层层如烟的雨幕。

细雨如烟,笼在远山。晴日里烟蓝的远山,此刻沉浸在雨中,现出迷茫的神色。犹如雨中的我们,透过重重雨幕看远处戴斗笠、穿蓑衣的人,只能看见白水绿野之间,一笠一蓑一人影而已。山影之上,是一层随风舞动的白色烟雾,缥缈、空灵。山中的细雨,从远山的山坞里,升起浅浅的乳白色烟雾,轻柔地随风而舞。

水面之上,细雨如烟。涨满的河流与池塘,像是阔大的舞台,万千雨脚在水面上跳跃,极不安分的样子,如急速跳动的舞步,如急急敲打的鼓槌。水面之上,雨溅起一层纷纷扬扬的细雾,迷蒙一片,白亮的雨烟伴着丝丝缕缕的雨线,茫茫然混为一片。

村庄的轮廓,在雨中绵延。远远望去,在村道两旁的绿树掩映下,黛黑色的屋脊一层一层铺陈开来。雨落在屋瓦上,生起层层的雨烟,像村庄的表情,生动丰富。老房子上的小瓦是半圆形的,雨烟也有弧度,像主人慈祥温润的笑脸。新瓦房上的瓦平直,一线雨烟直溜溜的,似年轻人的直接浅白。

谷雨的雨,在田野里的一片绿色之上,随之升起的如烟雨雾,便也是绿色的。麦田之上,雨烟闪着油光;油菜的地里,雨烟已经有了荚果的腊质;河边的柳上,雨烟的新绿垂挂着,一点一点滴下来,染绿了河流、池塘和湖泊。

谷雨时节,村庄之外,在满川烟雨里,流淌、漫溢着雨生百谷的希望,生生不息。

键盘敲出的谷雨

文/雨若琴弦

生命,会不会也只是一种流行?在崇尚流行、与从众装裱的日子里。词句、用语随时代赋予的意义,壮大之后,那些“句子”,也会随着流行的需要,时髦在昙花一现的T台么?!

我本无需忧虑,好似没有找准脉搏的呓语。哪怕头发已冲出了界限,只要还捂在妆前的镜子里,就多一些真实的味道,留给那个不愿示众的自己。

生命在四季里重复,好的、坏的、枯萎的、开花的,有多少能在记忆的簿上留下印记。它许是你轻轻的花落,却是我重重的花开。所以生命总是不同于个体的感受,性别、年龄、颜色、脾性,我们能翻出许许多多个不同,拧巴在一个结和另一个扣里。

哲人的思绪太重了,托不起我半熟的春天。可俗世的斤两又太轻了,放不进我自以为是的文化家谱。顺其自然当然是一个冠冕堂皇的了断,无论现在或者明天,都可以折断了矛盾的坚持,让今夜有人入眠。

无解的呻吟,听起来更像蚊蝇的呢喃。咬破自己的时候,放一滴血发出的光,是照亮了自己还是昭示了热情?!好在我们总是用一种形式,证明自己的存在。对着远山呐喊的时候,想听见的哪里是山的回答。“山”一直在那儿,看够了我们的百转千回。

是上山还是下山,是且歌且行还是沉默到底。"蝼蚁!",我忽然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你妄想爬上那座山么?!并不是菲薄自己。因为扛不起的,还是自己的怯懦。

纠结缠了再缠,日子就都不知去了哪里。等你有了七成熟的时候,瞥一眼发间的白霜,还会有青葱的喉咙,唱念一把凄凄惨惨戚戚么?!

是了,又是夜。我把自己放出去,用雨浇透一次黄昏。正如明天还是会有更替,不论你故意把自己忘在了哪里,那轮子上栓着的生活啊,都会轧着你又一道车辙。

无奈还是无序?我们都离那“山”太远。唯有张开双手,对着17寸的荧屏,敲击谷雨。

又到一年采茶时

文/鲍明成

清明过后是谷雨,俗话说“雨生百谷”。此时春雨绵绵,春色撩人,雨水“嘀嘀嗒嗒”接连不断,处处春意盎然。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意思是清明茶过嫩,立夏茶又老,只有谷雨茶其时适中。犹如脱尽幼年之稚气,没有老年之迂腐,若谦谦君子之风,让人心旷神怡。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采制春茶的最佳时期,谷雨茶比清明前的茶耐泡,喝起来口感醇香绵和。

每到采茶时节,田间一片葱绿,嫩绿的茶芽齐刷刷露出鲜活的笑脸。此时,家家户户全家发动齐上阵,奔赴自家茶田开启采茶赚钱的快乐时刻。而每到休息日,我也会背着竹篓加入采茶大军。

茶叶经过一夜生长,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采茶时我低头弯腰左手提篓,右手一片片仔细采摘绿叶上的嫩尖。不过我的采茶技术远远不如妻子,她左右开弓,双手的大拇指与食指鸡啄米一样不停地采摘茶叶,与此同时,后面的三根指尖挪到手心兜住茶叶,直到手中茶叶抓满,才会将其丢进身后的竹篓。个把小时后,竹篓满了,我们赶紧把茶叶撒在阴凉处。一天下来,我和妻子大约可采上十来斤。

采下的茶叶要送到十里外的海燕茶场加工。茶场里满眼绿色——茶叶在竹篾筐中薄薄地摊开,在阴凉通风的屋里等待“杀青”。

“杀青”是整个手工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现在茶场都改用机械“杀青”了,拉下电闸,圆铁桶滚动起来,把温度调好,一位“杀青”师便会把一小撮一小撮的茶叶均匀地撒入铁桶中,而另一位师傅则会用手把茶叶轻轻抬高,使质量不好的茶叶被风吹走,留下上好的绿茶等待下一步工序。以往炒茶用的是柴火烧锅,温度达到160摄氏度左右时,茶叶才可均匀撒入。翻锅时,火候和力度、手位都要恰到好处,炒上等好茶得具有多年炒茶经验的技师才行。

“杀青”后还需把茶叶放入竹篾筐中,一个芽一个芽次第摊开,至全部冷却后分拣出不好的芽叶,再重放入锅中“做型”。“做型”很讲究,既要搓成流线型,又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揉烂。

“提毫”也是一道制茶工序,茶叶在八成干的时候轻揉,使嫩芽上的白色茸毛依稀可辨。如不提毫,则茶叶仅为墨绿色,全无灵动之气。

待最后一道“烘烤”工序结束后,茶叶也就完成了制作全过程。

制茶的过程,犹如人的一生——不经历磨砺,何来青绿的希望和最终的美丽。

谷雨“吃春”

文/钟芳

清明过后是谷雨,“谷雨,谷得雨而生也。”四月的乡村,春雨绵绵,接连不断的雨水把香椿芽滋养得鲜活水灵,幽香四溢。俗话说:“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生木质。”谷雨是采摘香椿的最佳时节,这时的香椿最为脆嫩鲜美,营养丰富,有“树上第一青菜”的美誉。可惜的是香椿的“青春”太短,谷雨一过就变老了,既不鲜香,也嚼不动了。

在我家乡,谷雨食用香椿,又名“吃春”,寓意迎接春天的到来。金代的《中都杂记》里说:“春日燕地以椿为蔬,喜之叶鲜味佳,实为上品”;明代《五杂俎》也记载着:“燕齐人采椿芽食之以当蔬”的习俗。每年的谷雨时节,嫩嫩的香椿芽,就成为我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那时我家的院子里,长着多棵高高大大的香椿树。每到春天,几场春雨过后,枝头便会探出些许紫色的芽苞,上面还带着几滴晶莹的水珠,羞羞答答的像暗自怀春的少女。一小撮顶在梢头,像一朵花儿在凌寒的春风中摇曳。初长出的香椿最好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但母亲是不舍得吃的,一定要等它多长一些才可以食用。一眨眼几日,叶便舒展开了,一股淡淡的馨香,那股植物本身所具有的醇香浓郁的味道被风一吹,就弥漫开来,总会让人们内心激动。

大人们在谷雨时节是很忙的,要播种要耕耘,能有时间摘春芽的就只有孩子们了。够得着的用手摘,够不着的用带钩子的长杆去勾春芽。一朵一朵地飘下来,撒得满地都是,每次都有一大抱。一朵朵嫩嫩的绿,芳香得真是可爱,呛得鼻子直发痒。拿回家的时候,总能看到母亲脸上欣慰的笑容。

“嚼之竟日香齿牙”。打下来的香椿,经母亲的巧手,无论是焯水后凉拌,做春卷,炒鸡蛋,拌豆腐,烙盒子,腌香椿,都是香味怡人,爽口又爽心;还可以用切成段的嫩芽与调好的鸡蛋面粉搅匀,放入热油中炸黄成似“香椿鱼”服食。外皮金黄,香椿碧绿,芳香氤氲,别具风味。

记忆中,椿芽炒腊肉是母亲的拿手好菜,椿芽似白泛紫,腊肉微微带红,实在是色香味俱佳。腊肉的醇香和椿芽的清香相互融合,是大自然赐给人间的美食,那一定会突然使你眼睛为之一亮,食欲顿时萌生。吃到嘴里,慢慢嚼一嚼,那种香,沁心入脾,全身的毛孔,淋漓痛快,没有一处不舒坦。现在回想起来,那哪里是吃椿芽,根本就是在品椿芽,感受春天,在咀嚼中唇齿间四溢的春天的汁液和香气,仿佛把春天都留在了舌尖上。

读大学后,学习医书,方知家乡人每年谷雨时节爱吃的香椿其实药用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钾、钙、镁元素以及维生素B,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它身上那股独有的芬芳,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可以解春困呢。

一茬新叶一茬香。春光里,有了椿芽儿芳香的浸染,心底流淌着的是浓浓春意融融暖意。幽香的椿芽叶仿佛在抒写着一个春天的童话。春风里,阳光下,在这个繁花似梦的时节,我们走进春天,敞开肚皮,去品读美丽香甜的春天。

谷雨乡土情

文/一凡

时节当春下,

好雨至农家。

侧听蓑笠翁,

头顶谷粒响。

今日谷雨,偶作小诗,叙一段乡土闲情、往思遐想。知青时,对于二十四个节气,听过不少老农说的谚语,可惜基本忘了,唯有谷雨,稍有些记得。

此时江南,清明过后就是一段最繁生的时光,春雨绵绵不大不小,阳光阑珊不温不火,适合谷类作物的下种催苗,农事跟着节气的脚印,渐渐繁忙。

诗人笔下的春雨,在农家的心里是那样的另一番景象,他们才不去领略苏东坡雨西湖的柔美,戴望舒雨巷中的温婉,在我的记忆里,更留着一份农家人对于春雨的那份许盼甚至感恩。思想起当年插队的情境,宛若回到杜牧笔下雨纷纷的杏花村,时闻牧笛声声,老牛嗷嗷。

正是做秧田的时节,曾听老农讲:“清明谷落田,谷雨变苗田。”这大约是江南早稻播种育秧的大致时间表。可见秧田必须是在清明前做好的。正月十五闹过元宵,就是大忙的春耕开始,老农总是在春分过后,选择几块肥沃的耕田,做好秧田培育稻苗。

虽不再倒春寒,但偶尔也是有很冷的早晨,还斜风细雨着,田里竟结着一层薄冰,老农身穿蓑衣头戴笠帽,赤脚站在田里,笑着说,脚火辣辣的发麻。

田里活其实很有技术性,老农如果按现时的技师系列,当评个高级农技师。做秧田要经过犁、耙、耖数道工序,老农手脚娴熟。几天功夫,秧田做好了。一畦一畦整整齐齐的,土质细腻如膏,再撒上一层草木灰,便播下稻种。

此后,田头的一角,总有着一位漂亮的农家姑娘。每天她拿一把小竹椅子坐在这田埂上,头顶大油布伞,时不时地抓一下牵引着的绳子,拉动立在秧田四角边上的稻草人,还时常拍打响竹片儿,发出啪啪啪啪的响声,惊飞一群偷吃种谷的麻雀。

姑娘在守护着种子,守候着丰收。一年的收成,农家的期盼,就全从这一粒种子开始了。

春雨淅淅沥沥断断续续地下,从清明时节一直下到谷雨,直至暮春。好长的春雨日子里,城里人开始烦了,可农家人喜欢。春雨贵如油,有了这细雨的润泽,和熙的阳光,秧苗很快长出新芽,毛绒绒的一片绿色,再长到约一尺长,立夏前后开秧门,便插秧种田。

一粒谷子和一滴雨水,默契的相遇,是造物之神的恩赐,神农氏创造的谷和雨的神话。节气与农事,天人合一的自然吻合,数千年农耕文明的延续,人类得以生生不息。世世代代的农家人,活出在自己手里,收成还靠老天垂情。

老农于是说:“谷雨谷雨,百谷雨生。”在老农看来,这绵绵春雨,分明是颗颗谷粒,滴滴答答滚落下来,落在了心头上。

谷雨郊园喜弄晴 满林璀璨缀繁星

文/谈笑在指尖

谷雨是晚春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就要立夏了。谷雨的到来,春天就开始拉下帷幕了。一读起“谷雨”二字来,心中就会生出温润的感觉,仿佛有一种湿搭搭的意韵缠绵而来。谷雨节气最主要的的特点是多雨,另外气温也会升高,“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谷雨时节,雨是杏花春雨,风是杨柳斜风。“清明浆美村村卖,谷雨茶香院院夸”。清明时酿制的美酒开始飘着酒香,坐在那儿喝着谷雨茶,也香气醉人。

谷雨,这个节气将“谷”和“雨”联系在了一起,蕴含着“雨生百谷”的意思。谷雨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任降于桑。”古人说的意思是:由于谷雨后降雨量增多了,浮萍这时开始生长,布谷鸟也忙着催促人们要赶快的去播种,桑树上可以看到头顶五彩羽冠的戴胜鸟在飞舞。耳边“播谷、播谷”的鸟鸣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秧禾,那灰黑色的布谷鸟一路相随,一路欢歌,构成了四月天里一幅美丽的风景。

人间最美四月天,四月,整个大地到处流淌着欣欣向荣的景色,处处弥撒着生命勃发的气息。“谷雨郊园喜弄晴。满林璀璨缀繁星”,春天每经过一个节气,绿色就更加的多了一重,繁花就更加的璀璨,到了谷雨时节,草木已进入了深绿,不会再是最初的那种翠绿了,展现在人们眼里的是一种劲道的绿,繁花的盛开也到了极致。作为春夏交替的衔接口,谷雨将春以最真实的面孔,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谷雨后来花更浓,前时已见玉玲珑。”谷雨的来到,让人的心中不由觉得,自己的生活会过得愈加的踏实和厚重。

谷雨,既是生的季节,更是长的起始。人们常说,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其实,夏长的起点,往往并不是从立夏才开始的,而是从谷雨就开始了。很多的农作物,都是在春天里播种下的,是在春天里生根发芽的,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而许多农作物的生根发芽,最为集中的时间段,是在清明与谷雨之间。有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也在诗中写道:“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

春将归,此时莺声已老,林野间也有了熏风,春笋已经长成新篁,在风的劲吹下摇动翠葆。夏到来前,满山的春花作着最后的炽热竟放,显得烁烁夺目。荼蘼花事即将过去,意味着一春已将尽,留着剩红残白,坚守着一分春色的美丽。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泡上一杯谷雨茶,嗅闻一缕宜人之香,品尝一口甘醇美味,写上一段谷雨文字,递上一丝真心的祝福。让春风轻抚强健的身体,让谷雨的细雨,洗掉烦恼思绪,愿一生快乐平安。

谷雨

文/闫超健

每年阳历四月二十日前后,斗指癸,言雨生百谷也,时必雨不降,百谷滋长之意,盖本于此,故名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这也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江南一带冷空气的现象也会随之减少。谷雨十五,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对应的花信风为:“一候牡丹,二候酴醾,三候楝花。”

这个暮春时节,田地里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最需要的就是丰沛的雨水滋养,这也是“雨生百谷”真正的意思。“谷雨”节气与早春二月表降水量的“雨水”节气不同之处,也主要表现在前者对于农耕作物的重要性。

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提醒着人们及时耕种,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养蚕人又要忙个不停了。

俗话说:“谷雨前,好种棉”。在张家港,这个时节主要种植水稻和棉花,而且南北区域也有所不同。张家港南片区域以种植水稻为主,北片区域则是棉花、水稻并种。

此外,从凤凰山到香山,随处可见茶农们忙碌的身影。

谷雨茶又叫二春茶。民间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足见谷雨茶在爱茶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今,在茶文化人士和协会的推动下,谷雨这一天已逐渐被确定为全民饮茶日。如果,这个节气里去别人家中做客,主人拿出谷雨茶招待,言下之意,您是贵客。

当然,关于谷雨名字的由来,还得从黄帝的史官——仓颉说起。

五千多年前,游历大江南北的仓颉,依照星斗转移、山川走势、鸟兽足迹和龟甲裂纹,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因为仓颉的智慧,巫术横行、人鬼混居的时代结束,鬼因不能再愚弄众生而躲在黑暗里哭泣。上天为黎民贺喜,降下谷子,人们便把这天叫做“谷雨”。后人为纪念他,举行了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祭祀活动。

或许,人们想用这种方式,留住最后的春色吧。毕竟,真正的农忙要开始了。

人间四月天

文/慕耕堂

谷雨,端坐于春末夏初,千百年来,以一种不变的姿势守望大地,守望春华秋实。

谷雨,是我非常喜欢的二十四节气之中的一个。雨生百谷,故名。

谷雨时节,雨水增多。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今年谷雨那天,天公未雨,引以为憾。此后,天天盼雨。几天之后的周末,终遂人愿,天降甘露。

麦收八十三场雨,谷雨时节,恰值麦子抽穗,一场透雨,千金难买。

阳台之上,家养的几盆花,盼雨日久。

下午,阴云密布,刚见雨点,妻子就吩咐说,赶紧把花搬下去,淋淋雨。

吊兰,玻璃翠,金钱树,绿萝,我一盆盆地搬下去,要让这些平时喝惯了自来水的花喝点雨水,尽情接受来自上天的馈赠。

上楼、下楼,我不打伞,我也要像花儿一样,淋淋雨。

雨,越下越大,天地之间,一片迷蒙。

春雨贵如油,多好的雨。

我站在阳台之上,看着楼前空地上,好事者种的一方小麦,两畦开花的芫荽,几行刚刚破土而出的豆角苗儿,在春雨里,尽情欢饮。

白色的小小的芫荽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密密麻麻,被细细的茎秆顶着,在雨雾之中泛着迷离的雾一般的白色。我想,等这些花儿败了,要结多少种子啊。

土地,总是跟节气息息相关。播种和收获,总是跟土地息息相关。祖先的智慧妙不可言,二十四节气,正是他们对无尽岁月的细致梳理。他们给日子排好队,让他们挨个儿站着,过完一个节气再过一个,挨着来,不乱顺序,千年不易。

农具,所有的农具,都醒了。播种、除草、间苗。田野,总是充满希望。劳动,总在创造价值。一粒粒种子就是一个个希望,长在春天的大地里,长在温暖的春风和迷蒙的春雨中。每一粒种子,都信守承诺,发芽、开花、结果,最终到达幸福的丰收驿站。

淋漓春雨,时断时续,持续一夜。我躺在床上,难以成眠。我想着我的花儿,在楼下尽情吮吸雨水的花儿。我想着风雨夜归人,想着田野里的庄稼,还有在雨水润泽之下生生不息的世间万物。这迷蒙春雨,总能让我想起润物无声的大美境界。风声,雨声,总会声声入我耳。

第二天早晨,风停雨住,我将花儿重新搬回阳台。林花经雨香犹在,芳草留人意自闲。经雨的盆花,璀璨雨珠,尚留枝叶之间,顿觉春意盎然,精神抖擞。

谷雨时节,有春愁,也有春愿;雨生百谷,也生梦想。

最美人间四月天。当我独自徘徊在一帘春雨中,我想起雨巷,还有雨巷里那个打着油纸伞结着仇怨的美丽姑娘。我也希望逢着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怨愁的姑娘,希望品一壶谷雨浸润的雨前新茶,更希望播一粒五彩斑斓的梦的种子……

谷雨的意象

文/赵丰

喜欢这两个字的组合。谷为庄稼的总称,雨是水的精灵。地上有谷,上面有水。谷被水滋润,宛若一个女子享受着爱的浇灌、爱的抚摸。

《通纬·孝经援神契》里说:“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雨生百谷,清净明洁。我以为,这八个字是对这个节气最好的注解。

谷雨的意象,在于水。希腊哲人泰勒斯如此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在他看来,水是万物的本原和母腹。关于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都是围绕着雨这个中心词的,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谷雨有雨棉花肥”等等。一个节气,因了雨的缘故而彰显出灵动。这是何等美好的意象。

《群芳谱》中有这样的句子:“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从这一天起,雨量开始增多,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新种的作物得以灌溉滋润,五谷得以很好地生长。池塘里的浮萍开始孳生,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正是养蚕人家开始忙碌的时候。农谚这样说:“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又云:“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谷雨前,好种棉”。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成谚语,世代相传。

我的生命体中离不开茶,品着茶,仿佛就有了写作的灵感。而我喜欢喝的,是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滋味鲜爽,香气怡人。在我的沉思中,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宛若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又像一个雀类的舌头。清明茶为一年中的佳品。不但水中造型好,口感也极舒服。鉴于此,中国茶叶学会等部门于2010年4月20日在杭州举行了“全民饮茶日”启动仪式。

品茶,是谷雨的另种意象。

谷雨的季节,也蕴含着人类生命的意象。这个时节,随着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

在网上看到一首诗:“清阳乘风催时雨。水畔萍生,鸣鸠拂其羽。绿竹在胸田在腹,农人田边初种谷。我欲尽抛闲愁绪。披发轻裘,直上春山路。却恐山间多宿雾,仙家不肯留人住。”这首诗涵盖了谷雨的意象。清阳、春风、水萍、鸣鸠、绿竹、宿雾、农人……这些自然的物体在“催时雨”的作用下,纷纷张扬着自我个性。而作为自然界的主宰者——人,自然会“抛闲愁绪,披发轻裘,直上春山路。”如此的意象,是何等的逍遥自在,神采飞扬。可是,诗的作者依然没有忘却人世的烦恼。末尾两句:“却恐山间多宿雾,仙家不肯留人住。”看似浪漫,却隐含着无尽的人间愁苦,揭示出人世的真相。心里盛着烦恼的人,抛弃不了功名利禄的诱惑,“仙家”何以留住?

人离不开五谷杂粮,自然界的万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谷雨的意象,就在于它展示出来的自然规律。在这个节气里,我们点瓜种豆,我们插秧植棉,我们养蚕品茶。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但是你不要忘记自我的养生,不要忘记任何一个美好的季节,都会伴随着人间的疾苦和忧患。

谷雨过后,便是暮春。在春天的尾声里,我们会做着怎样的梦?它的基调应该是暖色的。因为,夏日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