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庆的文章
关于国庆的文章(精选10篇)
异国国庆见闻
文/李梦泽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8月9日便成为新加坡的国庆节。每年这个时候政府都会举办国庆庆典。庆典前的几天晚上举行彩排,并开放给公众。因此,基本上每一个新加坡人,包括外籍奖学金生都能现场观看一场盛大的国庆庆典。庆典每年在不同地方举行,今年是在离我们宿舍很近的露天体育场。
还没出露天体育场的地铁站,我便只能在看庆典的人流中蠕动了。到达后,我和同学们跟着领队老师在人群中摸索了好一会儿才找到入口。
我们被领到了为中国奖学金生专门划置的区域,我想奖学金生们被要求观看庆典,也许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新加坡吧。每个座椅上都放着一个大红色的塑料书袋,内含节目手册、相关漫画、新加坡国旗、纪念品,还有两瓶矿泉水和一些吃的。不一会儿,主持人乘敞篷车说着主持词来到了舞台中央。在他的号召下,观众们进行了一个烘托气氛的“人浪”游戏,依次起身和坐下来制造连绵不断的波浪,这时我才发现所有的观众上身穿的都是红衣。翻腾着的红色浪潮让我想起了新加坡的“星星之火”,新加坡被誉为是对世界有大影响的小红点。
国庆庆典,阅兵一定少不了。新加坡没有大广场,阅兵的规模小而整齐,没有武器的展示。国际外交环境稳定可能是另一个使新加坡不需展示武器的原因。国家政要也要出场,新加坡虽小,但民众也是想亲眼见到国家领袖的,而庆典正好给民众提供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
这一次的庆典运用了3D投影技术,第一次展示了大部分新加坡人从没听说过的新加坡河神的神话故事。故事解析自19世纪发掘的刻着古代字体的巨石,巨石现陈放在新加坡博物馆里。
当地乐队演奏了关于民族团结的新歌曲,海洋似的红衣随着乐曲此起彼伏,打节拍的掌声和呐喊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当全体观众起立唱国歌,宣读公民誓言时,我也有一种想要唱新加坡国歌,说新加坡公民誓言的冲动,现场观看国庆庆典对民众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提高真是太有效了。
这一环节结束后我就和旁边同学说笑道:“我差点跟着他们唱出来。”“我也是!感觉快归属新加坡了。”小规模的新加坡国庆庆典都能让现场观众无比自豪,无比激动,若自己某一天能去天安门看我国的国庆庆典,那种热血沸腾、自豪骄傲、感动得要流泪的感觉一定会更强烈。
庆典结束后,我们山东2015年来的十几名奖学金学生聚在一起合影,沿着河边说笑打闹,慢慢走回宿舍。清风徐徐,水波不兴,这一刻,我竟十分想念我国的国庆节呢。
我家有个小“国庆”
文/刘林贺
我的外孙出生在2015年的国庆节,所以乳名国庆,也算是沾了国庆节的光。今年国庆节,小国庆6周岁了。几年来,我天天看着他成长,从他能翻身坐起到蹒跚挪步,从他牙牙学语到今天入读幼小衔接班,每一个关键细节都历历在目,想当年对女儿也没有这样上心和关注过。
记得外孙两三岁时的一个春天,我牵着他的手,经过一棵桃树。树下落了一地的桃花,当时他停下来不愿再走,说踩到花了,它会疼的。我当时颇为诧异,如此小的孩子内心闪现的是对生命的本能尊重。我想,这大概就是人心底最纯净的一泓清泉,值得珍惜。
去年夏天,小国庆在幼儿园放学后,每天会和小伙伴在小区的草地里玩耍。他会抓一些昆虫,有时还会用一只脚重重踩死它们。你若要阻止他,他会郑重告诉你因为那是害虫,而益虫是人类的朋友,才需要保护。我发现他对是非好坏的判断正在形成。
上个月,女儿对我说国庆在学校受到老师表扬了。原来,9月18日那天上午,幼儿园老师对同学们说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一会要拉响防空警报。小国庆这时就插话说:“过去外国人侵略我们,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老师很惊讶地夸奖道:“国庆懂这么多啊,真棒。”无疑,是我女儿事先给孩子讲解了那段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才会让孩子脱口而出这段话。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幼小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张洁白无瑕的白纸,家长在上面绘制的每一个图案都是孩子未来不可替代的财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孩子识多少字,掌握多少才艺,更重要的是要在适当的年龄让他们懂得是非观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帮助孩子在将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国庆后
终于我牵手别人,看着你,心在滴血,原来我还是没有办法放下,我很累,很希望寻找一个出口,可是却发现这个出口是死胡同。喜欢你似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态度,单身也是为你单身,看着你一个人走在校道上,多么想告诉你,学长,喜欢你很久了,现在我会选择放手。因为很累
现在的他对我很好,主要原因是他和你惊人地相似,我会努力爱上他的,我知道自己这样做对他很不公平,但是我没有办法一瞬间忘记你,对不起,我爱你。
我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是对的,可是学长,暗恋好累,好累,无数次看着你的照片大哭,无数次听着歌想着你垂泪,没人知道那种痛苦。
我会好好爱上那个男孩,我会努力忘记你,过客,学长,以后你就安稳睡觉吧,因为以后我的梦里不会再有你了,只有他。晚安
扛一杆红缨枪 参加国庆游行
文/陈光新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父母收入少,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但父母对我们的上学读书不敢掉以轻心,在我们一个接一个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都按时地把我们一一送进了校园。我们小小年纪,已经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父母的不易,学习都格外努力,考试成绩一直都很好,从来不用父母操心。上小学时,我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以后一直担任班级的中队长。
1959年过完暑假开学,父母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把我们几个人的学费凑齐了。谁知,开学后不久,我被选进了学校的“红缨枪队”,将参加江苏省的庆祝国庆10周年大游行。上级要求“红缨枪队”统一着装,队员一律穿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我已经有了一套白衬衫蓝裤子,唯独缺少一双小白鞋。母亲闻讯后一边嘟囔着:“省着省着,窟窿等着”,一边外出张罗,跑到姨妈家去借钱,为我买了一双小白鞋。
那段日子里,每天放学后,我们“红缨枪队”都留下来操练。起先操练时,各人使用的都是从自己家中带来的一根木棍。直到国庆节的前几天,学校才把红缨枪发到我们每人手上,银色的枪头,红色的缨穗,红白相间的枪杆,持在手中威风极了。带队老师要求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管好自己的“枪支”,千万不能误了国庆游行的大事。其他同学带着羡慕的目光,走过来想摸一摸我们的红缨枪,都会遭到我们的无情拒绝。
最后一次演练结束后,回到家我立即脱下小白鞋,用粉笔浸湿后在鞋面上仔细涂抹一番,晾干后的小白鞋显得愈加洁白耀眼。
国庆节那天,天不亮我们就来到市中心广场旁的马路上,坐在慢车道上静静等候。
上午9点,游行正式开始,我们手持红缨枪,排着整齐的队列,边喊口号边前进。我们“红缨枪队”紧随受阅的解放军方阵处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很快就行进到了广场正中的检阅台前。在领队学长的口令指挥下,我们紧握红缨枪,做着各种刺杀动作通过广场。娇小的身材,统一的着装,耀眼的枪刺,整齐划一的动作,赢得了检阅台上的领导和广场周围无数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场参加国庆游行的经历,一直留存在了我的心间,经久难忘。
国庆寄情:一部老电影、一首老歌
文/轻风流水程维
怀旧心态,使我日常乐于重温一些老电影和老歌。国庆假日里,我又在电脑收藏中点开了40多年前国庆25周年时的彩色新闻纪录片《国庆颂》来回味。
重温这部电影,尤其是聆听那首气势磅礴的主题歌,那时的阳光灿烂和风雨如晦,那时的山川河流和田园风光,那时的校园生活和街市人景,一切的一切便会影视一般在我的脑海里放映起来。
那年月我在海阳中学读初中,跟着爷爷奶奶、阿公阿婆(爷爷的兄嫂)住在休宁县城南街草堂巷巷口的那所徽派四合老屋里。那里地处十字路口,非常热闹;过年过节更加热闹:远近农村里的人们,会赶集般地涌进城里:走亲戚的,相亲的,购货的,或者什么东西也不买、什么事儿也不做、纯粹进城逛街赶热闹的……满街都是来来往往的人。
那时候,我奶奶忙完了家务就最喜欢站在自家门口“望人景”; 而阿公和爷爷则注意看报纸听广播。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都记得,那时正处在十年“文革”的后期,人们都非常关注国家大事中每一点微妙的变化,都非常敏感于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想想吧:在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新闻纪录片中,老人家的衰老倦容愈益尽显——人们嘴上不好说什么,心里总是沉甸甸的;周总理经常“在医院”会见外宾……国家的形势将如何发展,时代的风云又会是怎样的走向,令人不能不忧心。
我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国庆25周年那天早晨,阿公和爷爷不约而同站在天井边,收听门外广播喇叭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他们关注的是头天晚上首都国庆招待会的新闻报道——哪些几年前被打倒的老干部又“出来了”。那个年代,招待会所有出席者的名字都是要见报的。当听到谭震林、杨成武、张爱萍这些名字时,爷爷“嘢”了一声,稍显惊讶地望了阿公一眼。阿公咧嘴微笑一下表示会意。爷爷便喃喃自语:“都是枪林弹雨里出来的……”老干部的复出,让人们对形势朝着人心所向的一面起变化有了新的期盼。
那个年代里老百姓对国事的关注,在我身边还体现在另一件事情上——“拿报纸”。那时候,县邮电局大楼就在如今邮政大楼位置,报纸、信件分发室在一楼,有一扇窗子朝着大街。不知从何时起,每到傍晚时候,总有一些跟邮递员相熟的人来这里拿报纸——为了早一天看到报纸,等不得第二天邮递员送上门了。我家阿公便是其中之一,后来我自告奋勇取代了他。这“拿报纸”的队伍,少时几个人;多时有十几二十人。除了我之外,都是中老年人;多是个人订户,也有帮单位拿的。
在那个“革命化”的年代里,国庆节只放三天假。不兴舞龙舞狮,但也自有其乐:满城墙壁上贴满了大红的国庆标语,街道上各色彩旗飘飘扬扬。南北大街的机关单位门前都升起了国旗,西街各家店铺门面上方也挂上了国旗。很多单位门口还扎起了“门楼”:以木竹为框架,饰以松枝灯珠,扎成彩门;夜晚各色灯珠一亮,彩门煞是漂亮。大街上的广播喇叭成天嘹亮地响着,播报着中央和省、地、县各级广播台站的新闻和文娱节目。晚间,在胜利台广场还有露天电影看。
我第一次看到《国庆颂》,大概是1975年夏天——就是在胜利台广场上看的。
影片画面波澜壮阔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史诗一般。背景音乐整体雄壮豪迈高亢激昂,有如激流勇进排山倒海,万马奔腾不可阻挡;间以自然流转舒缓悠扬,又似风平浪静微波荡漾,小河淌水溪流潺潺。
主题歌《祖国永远是春天》是陈克正作词、陆祖龙作曲的领唱合唱歌曲。合唱队据说有近百人(这是后来从一些资料上得知的);领唱者李双江。
歌词是伟大祖国壮丽河山、建国25年来伟大成就和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铺陈展示:
群山巍巍,江河澎湃,祖国的大地一片光彩。七亿人民豪情满怀,穿过风雨冲破障碍。跃进的歌声响彻四方,捷报传遍江南塞外。啊,祖国!你碧绿的森林马达歌唱,辽阔的原野麦浪如海,奔腾的大江飞架金桥,锦绣的山河百花盛开。祖国,你永远是春天,阳光灿烂处处放光彩。啊,祖国!你英雄的儿女意气风发,战斗的步伐雄伟豪迈,红色的江山坚如磐石,革命的气概排山倒海。祖国,你永远是春天,朝气蓬勃处处放光彩。啊!毛主席指引着胜利的方向,伟大的祖国阔步朝前迈!
歌曲以高亢激越、气吞山河的前奏,引出情怀激荡、气势如虹合唱;进而烘托出豪情万丈、鹤立鸡群的领唱……听来激情澎湃酣畅淋漓,黄钟大吕荡气回肠。其跌宕起伏、振奋人心的优美旋律,也是整个影片贯穿始终的背景音乐。
——银幕画面之激动人心,令我至今难忘:节日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国庆招待会; 10月1日当天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外国贵宾在北京各大公园与首都人民一起游园联欢;人们用深情动听的颂歌来抒发对党和毛主席的无比热爱之情,用欢快热烈的舞蹈来表达欢度国庆的胜利喜悦之心。公园里处处是欢笑和歌声。游艺园地展示着先进的科学技术,聪明活泼的青少年们正在勇攀科技高峰。节日的市场,商品丰富琳琅满目;银幕和舞台,艺术展示异彩纷呈。节日的首都之夜,火树银花,百花盛开……
尤其是国庆招待会上周总理的特写镜头和那句“敬爱的周总理和我们共庆节日”的解说,让人感觉特别亲切,暖心至今。
我对这部影片、这首歌有着40多年的情结。尤其是这首歌——当年看过这部电影后,我曾千方百计地寻找它:到《战地新歌》里去找,到其他一些歌曲集里去找……都没有找到。直到30多年后我用上电脑了,才通过上网找到了这首歌——同时也得以重温这部影片。其欣喜兴奋之至,不必言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啊!
——经典就是经典,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时代如何变迁,它都经久不衰。
我的心目中,《国庆颂》正是那个时代的凝缩见证;《祖国永远是春天》正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战天斗地排除万难的爱国心和精气神的集中概括;而我那些宝贵的年少时代记忆,则正是那个时代中国老百姓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无论昨天今天,中国老百姓的家国情怀都是一样的。但凡有过亲身经历,都绝然不会忘了昨天——也就会倍加珍惜今天。
尘封国庆假日的记忆
文/亮颖而爱
七彩国庆节,似昙花,眨眼就过去了。能留下什么?望着电脑屏幕,昨日的情景历历在目:生我养我的故乡,因为母亲,永远的牵挂;美丽的乡村荷塘,因为垂钓,自在的追求;安庆特色小餐馆,因为友情,真诚的继续;姐姐的农家小院,因为亲情,朴实的表达。为圆心中的梦,全家自驾游;快乐送朋友;心静睡大觉,蓄神逛天下。
还在昨日,注意已定,第一天的假日,陪母亲过国庆。为儿最惦记的是,母亲生活很是孤独,电视机是她老人家最赤诚的朋友。每次回家,和母亲聊天,她知道好多好多大事。有时连我这个读书人都自愧不如。新闻的传播给了母亲经常“充电”的机会。十月一日,我买了一些家常菜,刚到家门口,母亲就迎了出来:“放假了,七天假吧。”母亲既是招呼我这个教书的儿子,又好像是自言自语的说。“妈,放假了,爽也回来了。他说,今天我们一家来陪奶奶过国庆。”我应和着妈妈的问候。
寒暄几句后,像往常一样,我开始帮母亲整理生活用具。刷碗筷,擦桌椅,清污垢,洗菜肴,配菜样。一切准备就绪,妈妈在下烧柴火,我在台前当厨师。不求速度,只需过程。整个一上午,排得满满实实,终于弄好了一桌丰盛的家宴。这时候,老婆和儿子赶到了。妈妈喊来了弟弟的女儿,我们五个人围了一桌,以饮料当酒。
“我家也过起圣神的节日了。祝奶奶健康快乐!”儿子率先敬酒。自从上了大学后,儿子也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了,特别是场面上的话语,也越来越多了。
“这一桌佳肴,爸爸劳苦功高啊!儿子也祝爸爸节日开心!”满满的一大杯营养快线瞬间消失了。
“儿子,你少喝点,会发胖的。”妻子关心的说。
“妈妈,你不懂,全部喝完,说明我这个孙子也是儿子实心实意嘛!”儿子解释的说。
“妈妈,这一杯敬您。都说儿的生日,娘的难。祖国生日,亿万人民的血和泪。生活如此小康,您的功劳也不小啊。”书生气浓,说起话来怪文邹邹的。
有了这样的开场白,今天的家宴气氛非常的热闹。妈妈夸着孙子说,比他爸爸有出息。听着这句赞语,我的心如喝蜜似的。吃完了饭,后期任务,妻子包揽了。我和妈妈东扯西拉。忆过去,妈妈泪气一起到;谈儿女,苦尽甘来满脸笑;说期盼,儿买桥车娘报到;舒心的日子连着到,梦寐的生活无需找。下午五点半,我们才离开了妈妈家。家还是那个家,人也是那样的人,今天的心情格外舒畅。祖国母亲的节日,就应该是妈妈的生日。已经76岁高龄的妈妈,是我们儿女永远的牵挂!
第二天,早起的儿子喊醒了我,“爸,今天,我们去钓鱼去!”儿子的假期很珍贵,也许是“子承父业”,儿子居然也喜欢垂钓。我迅速做好准备,和儿子背上急需品,开着车,向目的地挺进。看到满塘的荷叶,我不由的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此时真是身临其境,却不能感慨万分。因为最佳的钓鱼时间不能错过。荷叶密布,我们选择池塘中比较空旷的地方,作为钓鱼的位置。打窝,穿钩,放线,等待。阳光不论强弱,肚子不管饱饿,大腿随它酸麻,只要鱼浮间歇有动,享受乐在其中。
今天钓运很佳。就那么一会儿,儿子就钓了好几条。你看他那得意的样子,“我选择的钓位没得说的!”久违的感觉,把握在今朝。四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起初的兴奋,越来越淡薄。“鱼累了,休息去了”儿子玩笑的说。漂在水中的浮子不动了。庆幸的是我们的收获颇丰,每人都有三四斤。
“爸爸,我们回去吧?”儿子有些不耐烦了。可以打道回府了。为了下次的赶趟,我环顾了全景。咦,还真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地方啊!这是一个“7”字形的池塘。西北凹,东南凸。西边和北边塘堤没有遮拦,只有连接的地方有一棵大树。东边和南边塘堤全部被杂树围住。每个方位的塘堤都连接着金黄色的田野。就在这个面积不是太大的地方,拥有了那么多的绿色。满池塘的莲蓬叶,好像换过装,间或有无精打采的黄叶躺在旁边,像是陪衬,难免有煞风景之感。单就这绿色,那真是惹人喜爱;更有一汪清水卧在绿色中,并来回翻动,由于恋情太浓,就是不肯下来。看到这里,心存疑念:暑期连续高温,为何此绿如此别样?忙碌的农人告诉我,十几年都没有干涸过。有心人想塘中美味,抽过水,也没有抽完,好像哪里连接着地下水。哦,原来如此。一切疑问迎刃而解。农人还说,天天都有垂钓者,如果遇上好天气,那收获一定喜出望外。一斤多重的大鲫鱼也时常来做客呢!
节日的第二天,我们收获了极好的心情。有野味,更有绿色。在我们农村,“垂钓中心”的招牌,非常醒目。朋友,你知道其中的韵味了吧!
劳累了一天,床是最让人留恋的地方。看着比较精彩的节日电视,感受到生活甜美温馨。晚上八点多一点。手机的铃声响起来了,是老同学。我迅速接听。“忙什么啊?明天我们在安庆小聚,不要说,你有安排啊!”这分明是命令,哪有相邀和商量啊。人到中年了,值得我炫耀的是,结识了这样的同学,虽不多,也够矣!不分彼此,有话就说;遇事相帮,绿灯畅行;偶有错失,直言不讳。有了这样的“命令”,节日的第三天就被霸占了。
上午十点多,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差十分钟,我们相继赶到了安庆一个小餐馆。那是很有特色的餐馆。相聚的同学有十几位。像往常一样,大家八面玲珑,各显神通。打牌,吹牛,品茶,各做各的一份儿事。酒桌上,似梁山好汉相聚,找到对象,一饮而尽。酒文化为何能发扬光大,请看今天的酒席,我们有说不完的往事,有谈不尽的感慨。这就是文化的品味和魅力。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耗尽了。晚上十点多我才回家。回到家,老婆问我“那个同学买单啊?”问得我哑口无言。
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了生活感受的人,会佩服说此话的人了不起。像这样的聚会,有时也在乡下。叙友情,品生活,解疑惑,感人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三天了,该抽个时间到姐姐家去做客了。放假前,姐姐就说,爽回家,一定要我们全家去她家做客。早晨起来,老婆就把这个话题提出来了,儿子很爽直的赞同。普通的做客,心灵的交流。有了亲情,更有了依靠。每到逢年,过节,或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浓浓的亲情,显现在每个人的脸上,话语中,行动上。这一天,没有新鲜的花样,但有踏实的感受。
转眼间,已经过了四天。儿子说:“爸爸,放假怎么这么累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放长假就是感到累。因为累,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值得记忆!本想到天柱山去玩玩,儿子的一句话,全家一致同意取消此旅游。机会有的是。
“儿子,今天我带你去兜风,不会累的。”我征求儿子的意见。很快提起了儿子的兴趣。可是老婆出来阻止了:“要去,明天去,我也一起。”我们全家很悠闲的在家呆了一天。
第六天,自驾着小车,我们全家开始兜起风来了。第一站,儿子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是有刻骨铭心的记忆的地方。然后循着水泥路漫无目的,优哉游哉。速度控制在50码以下。一边看风景,一边看地名。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今天的自驾游,体会得很深刻。
最后一天的假日,儿子到学校去了。送了儿子上车后,原打算好好的睡一觉,梦里找回记忆,蓄神逛天下。还没有等我从梦里走出来,一个电话铃惊醒了我,要我送一个熟人到安庆。后来的时间就耗费在行车中。傍晚五点半才回家。
长假,的确很长,开心的时刻不会忘;记忆,果真永久,尘封的效果越发香。没有踏上奇山异水,没有捧上鲜花彩球,也没有饱眼名胜古迹,只有习以为常的乡野生活。但我收获了永久的记忆,那里有恩情,亲情,友情;有温馨,自在,真诚。七天的生活,伴随着祖国64周年的喜庆,我把它放在这愚笨的脑中,练成老酒,尘封起来。不久的将来,会有那么一天,启开这尘封的老酒,那时一定会好香好香,就像八月桂花那样……
我的国庆情缘
文/尚红云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每当听到这首专为建国六十周年创作的《国家》,心里便升腾起神圣的情感。国与家同,家随国兴,正如前不久牺牲的维和部队烈士杨树朋所说:“没有祖国大家,哪有我们小家。”祖国,是根、是本、是魂,无论我们放飞到哪里,那根风筝线始终紧攥在祖国母亲手中,无论漂泊到哪里,那颗游子的心始终萦绕在祖国母亲身边。
小时候咿呀学语,母亲教我的第一首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刚会拿笔写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从那时便在心底埋下了向往北京的种子,多少次梦里插上翅膀,飞向首都北京,飞向金色天安门。
千禧年的国庆黄金周,我和女儿同时实现了北京梦。那年女儿十岁,出于每一个做父母都会有的期冀,我们带她参观了清华、北大,当然还有无数次出现在梦境的天安门广场。站在金水桥畔,激动亢奋的心情难以抑制,这就是我从小魂牵梦绕的天安门吗?鲜艳的国旗,高耸的华表,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梦里千百回,今朝入眼帘。眼前的现实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遥望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仰视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我仿佛听到了开国大典上巨人毛泽东那响彻世界的浑厚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人虽已离去,声音犹在耳边回荡,我们的祖国正在加速实现伟大的强国梦。
八年后的国庆前夕,女儿如愿以偿,虽未入名校,但能进京求学,已属幸运。我也因此有机会多次往返北京,尽管步履匆匆,来不及观赏名胜古迹,每次却身不由己奔向天安门。那种情愫,无以言表,置身这块圣地,有一种踏实感、自豪感、依靠感,每一次都是心灵的涤荡、一次灵魂的洗礼。这里大写着祖国六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镌刻着沧桑厚重的五千年文明,也是一部传承国史活生生的教科书。
2009年国庆节,女儿有幸被选拔参加了国庆游行方阵,全家为之自豪。为了向祖国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女儿和同学们放弃了暑假,在军营里挥汗训练。十月一日,十里长安街鲜花簇拥、庄严肃穆,首都高校师生组成的文化繁荣方阵整齐划一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那一刻,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也难以自控,热泪盈眶。后来,女儿告诉我,走过金水桥那一刻,他们全都抑制不住,泪眼婆娑地走完了全程。这次机会,是她一辈子的财富,一段永远难以忘怀的宝贵经历,女儿就是从那时起,认识了北京,并深深爱上了首都,加深了对民族家国的感情。同样,我们也重新认识了90后,他们不是坐享其成的一代,他们也懂责任,也有担当。
巴金说过:“我们的祖国并不是人间乐园,但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她建设成人间乐园。”前辈闯下的光辉基业通过我们这代人已延续到下一代,血脉相传,根深蒂固,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知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一个民强国富、幸福安康的人间乐园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华夏丽日秋色艳,中华梦圆万象新。祖国即将迎来她67周年生日,女儿已居京城八年,我也和北京结下了挥之不去的不解情缘。我依然会去北京,会去天安门广场,依然怀着崇敬虔诚的心,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同胞一起,仰望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倾听雄壮有力的国歌,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体味在祖国母亲怀抱的家国情怀。
嘿,国庆
文/王笛笛
《嘿,国庆》
昨日傍晚,老师宣布国庆有假的时候,全班沸腾了。
但是,我们年级三天假,其余年级七天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高三了。
虽然说只有三天假期,但同学们已经很乐呵了。放假的那天,早晨睡了个懒觉,起床的时候已经快八点了,赶紧地爬起来洗漱回家。
嘿,国庆节了,放假了。按理说,国庆应该是个大日子,普天同庆的呵。
可是,我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什么喜庆,什么激动。国庆,在哪儿庆的?
老公交车吱吱哑哑的爬行了一个多小时,像一个老王八一样,不过速度比老王八快上不少。吱哑一声,终于,车停了,我再步行一段路,就该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了。上学那么多年,回家的次数已经是很少了,故乡也已经是陌生了。
踢踏着儿时尚未踢完的石子,在这土路上,总是惹孩子们喜欢的。这条路上,我走了十七年,如今,我还在走,却很少了。记得十二岁以前我几乎是每天都要走上几遍,因为土路的那头是父母的希望--十里八乡唯一的学校。
"嘿,这不是老三家的小子吗?放假了?"回村的这条路上,总会碰到一些熟悉的邻家人。而今天,路上的人更多了,不是因为国庆,而是--秋收了。
"四叔,您忙着呢!这不是国庆节嘛,放了几天假!"我笑着和老四叔打招呼。相比父亲,四叔确实是老了,村里好多人都叫他四叔的,不是因为他的年纪和辈份,而是老四叔这辈子都没个正经名字,他又排行老四,所以才这么叫他。听村里老一辈人说,四叔家先前是地主,被打到了,那时的四叔还是个孩子,就跟着遭罪了。
我对于地主这个称谓是相当不感冒的,谁说地主就没有好人的?谁说地主就该是被批斗的?现如今的那些个善人,所谓的慈善家,哪一个不是剥削阶级?哪一个不是富得流油的呢?现如今这个社会呵,穷愈穷,富愈富了。看着眼前忙碌的老四叔,我想,是不是再打倒一次"地主"呢?
"噢?国庆了。我说呢!"四叔嘀咕了一句。"嗨,庄稼人就指着这一种一收呢,在忙也不就是这一阵吗?忙完了就该歇歇了。"说着四叔放下"荆斗"(一种用植物荆条编织的箩筐),站起身来,垂了垂老腰,脸上挂着和询的笑容。
"等这阵忙完了,您老就歇歇,让儿子接您享享清福。"我把书包双背在后身,走过去,提起一斗玉米,倒在驴车里。
现在的庄稼人,大都有拖拉机的,而老四叔还在赶着驴车,拾弄两亩薄田。四叔年纪大了,拖拉机对于他来说,不如赶驴车来得轻快。四叔是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干什么的我不知道,因为我基本上没怎么见过。
"也该享享清福了。"四叔呢喃了一句。"小笛儿,你放下吧,好久没回来了,你爸***也想你了,这儿我再拾弄拾弄。"见我放下一个荆斗去拿另一个荆斗,四叔赶紧说道。
"不碍事儿,这就到家了。"说着我把其余的几斗玉米也倒在了驴车里。
"嘿,老三的这儿子长大了,那小时候这么一丁点儿,我一抱就哭啊!"四叔笑呵呵的回忆道,满脸慈祥、幸福的笑容。那时四叔还是年轻的,有妻子儿女,其乐融融。现在,就剩下四叔自己拾弄田地了。现在还有四叔拾弄,那再过几年呢?
看着四叔幸福的笑容,我突然发现,人到老了,有回忆的事儿,这便是幸福。
"四叔,那时候我不是还小嘛,不懂事的。"我笑着回应四叔,也想起了那时,不过那时候还不记事,只是幻想一下。
"唉,一眨眼昨儿还哭着要抱的娃子都长那么大了,四叔也老了。"
突然四叔感叹了一句,把我一惊。是啊,四叔老了,我也长大了,那么父母亲呢?怕是也老了吧!
想到这,我眼皮一重,收敛了几年的眼泪,在这一刻仿佛要决堤。但我忍住了,只是抽了一下鼻子,匆匆于四叔道了别,便一路奔回家。
远远的,家还是那个家,只是屋前的那棵老树已经不在了。
回到家,大门敞开着,显然是屋里有人。
"妈。"我叫了一声。
砰的一声,从厨房传来的声音,马勺落地的声音,紧接着,母亲从厨房里走了出来。都已经将近十点了,母亲还在做饭,这意味着,他们从早上一直忙碌到现在才有时间吃饭。
"小笛儿,回来了。"母亲站在厨房门口,用围裙擦着手慈祥的笑着。
"嗯。"我点点头,鼻子一酸,想哭,但又怕母亲看到,所以,我忍住了。
"还没吃饭吧?你等等,先歇一会儿,马上饭就好了。"母亲笑着看着我,转身又走进厨房里忙碌起来。
"好。我爸呢?"瞅了一圈没有看到父亲,我问道。
"在地里忙着呢,一会儿就该回来了。"母亲一边忙碌一边说道。
"我去看看。"不等母亲回应,我便转身往地里跑去。
由于大多数人家都已收了庄稼,所以视野还算辽阔,隔着老远,我便看见在地里劳作的父亲。
我加快脚步,渐渐地,近了。
父亲这时也发现我了。
"爸。"我跑着过去。
"放假啦?"父亲盯着我问道。
"嗯,国庆节,有三天假。"我点头答道。
"嘿,国庆,我就算着国庆节你能回来,这一忙忘了日子了。"父亲乐呵呵的说道。
我一听父亲这话,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在眼眶里打旋儿的泪水。
国庆节,普天同庆的日子,在父亲眼里就是儿子回家的日子。
我想,这也是大多数父母亲的心愿吧!
放公假,儿女们才能回家看看父母,这对一向以"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算是一种悲哀。
国庆放假了,是放秋收的假?是放庆国的假?还是放团圆的假呢?
"嘿,国庆,我就算着国庆节你能回来。"父亲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耳边,挥之不去。我转过身去,眼泪立刻泛滥成灾。
爱唱颂歌的“国庆”
文/蒋延珍
老家有个叔伯,出生时赶上新中国成立的日子,当初叔伯爷本来想给他取名春林,让孩子如树苗在春天里茁壮成长。但经历过战乱的他,多么渴望祖国从此安宁,因此毫不犹豫给儿子取名“国庆”。
因蒋国庆和我爸年岁相仿,于是俩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发小。他们一起上学,放学一块找猪草,拾柴火,捡狗粪当肥料,帮衬家里。
有一次,老师教了一首《歌唱祖国》,国庆节全班要合唱表演,唱了几遍,还有部分同学不会唱,老师就请唱得好的同学教别的同学。我爸带头高喊:“蒋国庆,唱歌爱国,上。”蒋国庆站起来,胆怯地说:“我还没唱熟,明天教可以吗?”“你的名字就是国庆,你必须行。”我爸又喊他快唱。他硬着头皮唱了,没想他声音还不错,老师表扬了他,喊他好好练习,并把班级领唱任务交给他。
没想到,他这一唱,就爱上了唱歌,把班上不会唱的人一个个教会,大家齐心努力,最终歌唱比赛他们班得了全校第一名。后来,蒋国庆学习了很多赞美祖国的新歌,课余饭后都飘起他深情优美的歌声。
在一次玩耍中,几个小伙伴斗鸡,他不知被谁碰了一下,被绊倒在石磨上,门牙磕掉了半颗。他大声哭了,把大伙弄得不知所措,以为他摔得太痛了。他哭了半天,才说牙齿被摔断了,关不住风没法唱歌了。我爸说:“国庆莫急,我们想法帮你补颗牙齿。”
那时大家都穷,没啥零花钱,闲暇之余他们就到山上割牛草,几分钱一斤,卖给养牛户;假期里就去采摘果子,然后卖了换钱。一次他们不小心捅了马蜂窝,其他人赶紧用衣服床单裹头,蒋国庆怕洒了床单里包的果子,只好双手护头,趴到一堆稻草里,手被马蜂蜇了几个包,痛得他咧着嘴。
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蒋国庆换上了假牙,国庆前他又开始教大家高歌了。“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
后来蒋国庆真的去当兵保卫祖国,他到过天安门,也守卫过边疆。我爸在老家当会计,他们见证了改革带来的日新月异,百姓生活步步高。如今他们老了,庆幸与祖国同岁,时常教育我们用行动爱国,继续守护祖国的和平安宁。他们从心底流出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他们经常一起唱《我和我的祖国》,对祖国的爱唱不完……
哦,国庆
文/郑长春
每年快到国庆节时,我就会想起中学时的老班长杜国庆。
初三那年,班里转来一位新生,名字叫杜国庆,大家和他站一起,他的个子明显都比我们高一头,老师排座位时特意把他排在最后一排的最后一个。他整天坐在教室后面的那个角落里,闷声不响,面前摆着厚厚一摞书,腰弯着,脸上笑呵呵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一眨不眨地看着书本,好像心事重重。坐在偌大的教室里,他似有若无,却又一副鹤立鸡群的样子。大概因为他个头很高吧,班主任老师破格任命他为班长。有些同学不服,向班主任反映说,选班长应该找学习最好的,他算什么,除了萝卜种一样的大个头,没看出有啥能耐,肯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这样选班干部不公平。班主任老师沉着脸,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等考完试再说。”谁知,一个月后期中考试成绩一出来,全班同学一下傻了眼,杜国庆同学总分全班第一。这下他的班长位置坐稳了,再也没有人说什么了。
按他的成绩,随便考个师范学校一点也没问题,那可是多少同学眼红的事情,他却对此无动于衷。谁知道平时沉默寡言的杜班长葫芦里到底装的啥药?其实,他的心大着呢。有一次,在课余时间给我们闲谈时,无意间,他说他特别喜欢军营,要是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就去当兵,在部队好好学习锻炼争取考上军校。最后,他还不忘幽默一句:“就凭我这名字,就是当兵的料,国泰民安嘛。”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中招考试后,我们都如愿以偿上了高中。高中三年,他仍以个头和成绩同高的绝对优势当选班长。高三那年我们成了同桌,虽然对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突然有一段时间我对他很纳闷,觉得他学习那么好是不是跟他的名字有关,沾了“国庆”的福气?后来,我在他填表时才知道,他的生日确实是十月一日,而且我还通过小道消息了解到,他是兄弟两个,上边还有个哥哥叫建国,他父亲比他母亲大四岁,一个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九四五年,一个生于新中国成立的一九四九年。想一想,这个家庭组合很有意思,便总是忍不住钻到课桌底下偷偷地笑。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戏谑他说:“你们这个家庭真好,真正地发扬了革命传统,哥哥建国,弟弟国庆,你要不把大旗扛起来,就对不起父母起这名字啊!”他有点不好意思,红着脸朝我背上给一拳说,就你能得很!
一晃高中三年转瞬而逝。高考结束后,平时学习成绩平平的我有幸考到了西安的一所大学,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他却名落孙山了。父母和班主任老师都劝他复读,争取再考个好大学,生情倔强的他却坚决要去当兵。通过严格体检和政审后,他终于成了北京武警部队的一员新兵。因为勤奋好学和吃苦能干,表现特别出色,不久就被送到军校学习并提干,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几年。到转业时已是响当当的正营级干部了。他考虑到自己正年富力强,家里父母年龄已高需要照顾,自己还想到社会上闯荡一番,便毅然决然选择了自主择业。
回到家乡后,他凭着一身干劲,带领几个亲朋好友搞起了建筑工程,先是在市里承包一些小项目,等手里有了积蓄便开始合伙搞起了房地产生意。他为人耿直,在生意场上,诚信经营,大家都把他当成兄长看待。事业有成的他并没有忘本,时常回到家乡出资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还常年扶助村里几十户孤寡老人和特困户,并捐资助学,深受群众的爱戴。
他宽厚、热心、慷慨,尽管时过数年,远隔千里,我们照样是无话不说的朋友,隔三差五总要通个电话,谈谈过去的生活,说说今天的心事,聊聊明天的向往。然而,我们正准备合算着联手在老家筹建一所希望学校时,他却意外出事了。
那是三年前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一个在商场打工的外地女孩下班后,正往租住的小区赶路,当她走到公交车站附近时,突然从路边蹿出两个男子,其中一人趁其不备,迅速上前一手用刀威逼,一手抢夺她的背包,她包内装着刚发的几千元工资卡和一部手机,便下意识地死死抓住背包不放。在双方僵持过程中,女孩背部、腿部被刀划伤,并被按倒在地。另一名歹徒见状,也冲上前一起抢包。女孩急忙大声呼救。这一切刚好被从此经过的杜国庆看见。眼看着两名歹徒即将得手,杜国庆厉声喝止。两人一见有人“管闲事”,便恼羞成怒,立即放开女孩,转身围攻杜国庆,朝着势单力薄的杜国庆身上连捅两刀,顿时鲜血直流,受伤倒地。两人作案后匆忙向车站方向跑去,消失在夜色中。
路过此地的群众见状,急忙拨打110报警。民警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此时在站牌的人行道上,他已倒在血泊中。民警立即通知120急救车。但由于他身中数刀,且伤及致命部位,急救车赶到时,他因失血过多身亡。那年他刚满四十岁,却用宝贵的生命维护了正义。一个秋夜,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就这样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抢劫联系在一起,一个年轻的生命获救,一个见义勇为者却不幸被害,而他连她的名字也未及问清。
很多人知道情况后纷纷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他的妻子说,国庆生前经常为老家捐款,资助贫困生和孤寡老人,总金额达上百万元,就在事发前,他还打算在家乡出资建立慈善基金会,以帮助更多的人。
出殡那天,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孩怀抱一个花篮走到国庆家。刚一进门,就扑倒在遗像前,放声痛哭:“叔叔,对不起,是我害了你,我不是故意的!”她声嘶力竭的哭喊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无论旁人如何劝说,她都长跪不起。家属几番哭劝,也没有制止住她痛哭流涕。连续几次被搀扶出门后,她都再次冲进屋内,双手颤抖着为救命恩人点上三炷香。
进门的每一个人都是眼含热泪离开的。是啊,他身家千万,却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在别人有危险时挺身而出,用义薄云天的壮举,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赞歌,让人怎么不感动?国庆,你永远是我们的骄傲和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