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文章
传统节日的文章(精选20篇)
三月节景好春光
文/阎建滨
一年之计在于春,阳春三月是赏花季,又是举办节庆最佳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农历三月,不仅汉族节日频繁,有上巳节、寒食节和清明节等,许多少数民族也迎来了一年中节庆的旺季。
汉族的上巳节已被人们淡忘,三月三在我国少数民族节庆中却色彩斑斓、精彩无比,呈现出极其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至少我国的壮族、畲族、侗族、瑶族、黎族、布依族、土家族、土族、苗族等九个民族,都将三月三作为本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其中从2006年—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就有五项,分别是海南“黎族三月三节”、浙江景宁“畲族三月三”、贵州贞丰、望馍“布依族三月三”、贵州镇远“报京侗族三月三”和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应该说今天要体验活态的三月三节日风景,一定要到以上这些少数民族地区,那欢庆热辣的山歌、色彩绚丽的盛装、奇特风俗的展示,都是三月节庆的好风景。
广西的“壮族三月三”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这里有“三月三”专属假日。自2014年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规定,“壮族三月三”设为公众假日,辖区全体公民放假两天。今年因为清明节与三月三连在一起,广西壮族的假期从4月4日一直到4月8日,长达五天,令外省人分外羡慕。壮族三月三的地位丝毫不亚于汉族过年,十分盛大而隆重。赶歌圩、对山歌、抢花炮、碰彩蛋、斗牛、吃五色糯米饭,习俗很多,也十分热闹。壮族三月三也叫歌圩节,“圩”是集市的意思,就是聚集在一起唱山歌。壮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一般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有的地区持续时间更长。广西民歌节之所以能够办出影响,与壮族人这种自古就有的习俗和天性有关。歌成为人与人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这习俗源于汉代,已经传承了千年之久,宋代就有关于壮人“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尤其是刘三姐的传说,更是将广西的民歌传播久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刘三姐》传遍大江南北,这位“歌仙”使广西声名远播,吸引了无数青年男女对广西的向往,爱情之歌响彻山谷……
与壮族三月三相比,浙江畲族三月三习俗也很像过年,要宰杀牲口、买鸡备肉、祭祀祖先。而且,有许多畲族人家选择在这一天举办婚礼,将盛大的节日与婚礼融汇一起,赶舞场、跳火把舞、竹竿舞,十分热闹。湖南土家族三月三也叫女儿节,也是情人节,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海南黎族三月三更是一年最狂欢的节日,是追念祖先、喜庆新生、赞美生活、追求爱情的传统吉祥节日。姑娘们穿上盛装、披金戴银,载歌载舞、欢乐无限!
过了农历三月三,可以到云南大理看白族的盛大节日“三月街”,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节期5到7天。
大理三月好风光,一年一度白族最隆重的节日“三月街”,也是云南大理最美的季节。云卷云舒,苍山洱海,白与蓝清澈的令人陶醉,纯净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三月街”也叫观音市,最初是祭拜观音的节日,后来演变成为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和文娱表演大会,“千年追一街,一街忙千年”。据说大理白族“三月街”集市形成于唐代永徽年间,距今已有千年传承。明代达到繁盛时期,《徐霞客游记》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每逢“三月街”,商贸云集,货物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当然,最迷人的不是滇西的商业交易会,而是白族最狂欢而盛大的节日。白天的贸易街,晚上则成为歌舞狂欢场,成千上万的人云集于此唱歌跳舞,射箭、戏剧、球赛、花灯戏,一浪高过一浪,热闹非凡。“三月街”最火热的是赛马会,在赛马场上,骏马飞奔,勇敢的骑手火辣辣冲向前,进行着速度和智慧的较量。
去过云南,再下江南,不可放过烟花三月下扬州。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唐都长安有几分失意,开始云游四方,边走边写,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烟花三月是扬州最美的时节,也是江南桃红柳绿、春色满园的佳季。何为“烟花”?这里应该是指柳絮。每年三月,春风吹过,柳絮满天飞舞,就像飘舞的雪花,给唐代的扬州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凄美。扬州的烟花三月,长安的灞柳飞雪,大概同属一座城市的胜景,留下了每年不是节日却胜似节日的人潮涌动。如今,每年农历烟花三月之时,扬州市都要举办“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时间定在公历的4月18日,为期一个月。昔日扬州是商贸发达的城市,也是明清盐商云集之地,文人画家更是数不清,美食美景美女更是令人流连忘返,乾隆下江南多次停留在扬州瘦西湖,可见扬州城的魅力。如今的商贸旅游节,有万花会、美食节、马拉松比赛等,十分热闹。烟花三月的扬州,有清风、细雨、斜柳、琼花,这是下扬州的最佳时节,不下扬州,就不知春色几许。
下过扬州,还可以到福建的海边,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的诞辰日,福建乃至澳门都要举办妈祖的盛大庆典。“先有妈祖庙,后有澳门城”。妈祖信仰的地域很广,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妈祖成为海神,有28个国家和地区近6000多座庙宇供奉。每年阳春三月的妈祖诞生日,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庆典,数以万计的信众参加,可谓盛况空前,是三月节庆盛大的人文奇观。“妈祖回娘家”的习俗和其***祖信俗一起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盛德参天,庇万民吉庆;母仪配后,佑四海安澜。”这是对妈祖的高度评价,也是沿海地区三月里最盛大的祭祀朝拜。
周庄的腊月
文/周文治
周庄里的阴坡,厚厚的雪,还没有消的意思,却忽然洋溢一种暖乎乎的感觉。
这股暖流是庄子里,母亲那一辈的老人们最先感受到的。
“腊月来了!”不知是谁就这么说了一句。整个周庄的神便被提起来了。大家忍不住心中的兴奋,见人就说:“快过年喽!”一个人说了一句,就有人立马把话题接过来,唯恐像阳坡上落到地上的雪,会拾不起来。
“五豆腊八二十三,过年还有七八天!”人们脸上都是少有的像孩子一样的笑容。整个庄子里,一股年味开始涌动。围着火炉闲了一冬的老人们,跌跌撞撞地跨过门槛,走出小院,去看看外边的大路上,有谁能带来娃们的消息不?
腊月是周庄一年中最有盼头的季节。过去每到腊月,从初五开始,吃五豆米,喝腊八粥,打扫庭院,请香表,祭灶神,一直到二十三的小年,到除夕,几乎天天是节日。
一到腊月,总有人时不时到村头的路口,眼巴巴地张望着。其实好多人是知道的,自己要等的人,不定要挨到年跟,还见得了?还不定,过年回来不?但还是忍不住,去那里等。
心里又不免想恨恨地骂自己:咋就像个孩子,盼过年了呢?!好多人在怀念年轻时的周庄。一到腊月,孩子们就整天在耳边叽叽喳喳,过年了!过年了?腊月就像后塬上消雪,眨眼就完了。而这些叽叽喳喳的声音,现在是越来越听不到了,整个周庄的一年里,几乎都是静悄悄的。
春暖花开时候,桃花、梨花、杏花,还有好多没有名字的花儿,静静地开着,又静静地谢了。夏季里,到处的野草疯长,鸟鸣声越发地清脆。秋天的收获季节,也常常是果子落了一地,懒得有人去捡拾似的。
人群簇动的时候,必定是哪一家的红白喜事。热闹上几天后,人们就像树上的鸟儿一样,忽地就散了。这样的时候,也是庄子里的节日,但有时对于老人们,却是最残忍的折磨。总是有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几十年的伴,说倒下就倒下了,永远的走了。庄子上的人是越发的少了,不免担心,下一刻是不是就轮到了自己?那一刻,还见得了那些惦记的人最后一面?
周庄过去的时候,几乎农历每个月都有节日。正月里有元宵节,随后二月二,三月三,四月清明,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十五,八月中秋,九九重阳,十月十一寒衣节。这些节日,小时候我就弄清了,有的是给活着的人过的,有的是给地下的老先人们过的,有的是给没有了后代的孤魂野鬼过的。
但不管是给谁的,总能得到一次改善生活的机会。这些节日,是人们活着的希望。父亲活着时老是说,如果没有这一个个节日,日子一直这样平平淡淡的流失着,活着还有啥劲呢!于是每个节日,即使再忙,再困难,母亲就要给我们做一顿好吃的饭。我也是越发的盼望每个节日,盼望每一年的腊月。
而现在,好像只有老人们能记得了,只有我还记得,外出的人们已经淡忘了。
我的12岁以前,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周庄,最远就是到20里的本家族里人的集聚地蔡川,或者是一岭之隔的母亲的娘家涌峪,走几天亲戚。母亲已经进入80岁了,体弱多病的她,至今和大哥、小妹一家还生活在周庄。
每逢节日,我总是尽量推掉所有其他事务,赶回周庄过节日。在这一次次的节日里,接受对灵魂的一次次洗礼。我买了一辆车,平日里总是在那里静静地躺着,好像就是专门为了回周庄用的。今年冬天的周庄,一场大雪把整个庄子都埋没了,万物都被冻僵了。
我回家的路也断了很久。可是,一听到腊月来了,仅一句话,我觉得大地顷刻间就开始回暖了。这么多年来,尽管平日里的周庄,是多么的荒凉和寂寞。好在一到腊月,外出的人们都将像鸟儿一样,会陆续回到周庄这个巢里,暂时栖息到正月。这个时候,才是留守在这里年迈的父母们真正高兴的时候。
进入腊月,我的心里也顿生一股暖流,一直在梦里的周庄流淌着。那一头就连着母亲,小妹和大哥,连着周庄的父老乡亲。
进入腊月,整日里,我心里就像揣了个小兔子,一直动个不停。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回周庄,陪母亲再好好过个年!
为了纪念,更为了幸福
夏日,骄阳热情似火,不知是阳光的诱惑还是热浪的炙烤,人们将自己裸露的只剩下丝丝薄纱样的裙裾和短衣短裤,将四肢尽情地舒展和暴露,沐浴在阳光里。软软的纱衣在轻轻的风中飘逸柔美,柔情地慰抚着我们躁动不安的灵魂。最喜那凉爽的风从窗户肆无忌惮地涌来,将纱帘高高地掀起,吹在肌肤上的惬意和温柔。
我坐在电脑前,看着屏幕上朋友发来图片上那些诱人的粽子,一股淡淡的香甜轻轻地飘进心扉,浓郁的思念也阵阵袭来。
粽子飘香时节,老家种植的百合橙黄色的花朵成串成串地盛放,摇曳着六月如花的姿影和如火的热情,这个节日的喜庆异常的浓郁,但,一切都已遥远。
我想着空荡荡的老宅,想那一地黄橙橙的花,想着小鸟孤寂的鸣叫,想某个旮旯拐角祖母悬挂在那用来包年糕的芦苇叶,还有那只祖父亲手编制的大筐,那口蒸糕用的大铁锅,一些物件还在,可它们永远地失去了再为这个家服务的功用,因为他们都已远去,和过去的时光一起,留在了那个时代。
但我快乐的记忆却一直没的遥远,而是伴随我至今,因此,我喜欢这个节日,也珍爱这个节日,更要过好这个节日,我珍藏从祖母慈祥微笑的皱褶里溢出的甜甜粽香,流经母亲辛劳的手指,如今和着我欢快的幸福让它久久飘浮,在老宅的上空,在亲人的心头,让我们用微笑、甜润、欢快的心情迎接这个无比美好的传统节日,将笑脸挂在枝头,将思念包进粽里,将幸福融化我们一起分享。我想,人是有灵魂的,他们一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深情地注视着我们,为让我们远去的亲人看到我们的笑脸,品到节日的香美,我要好好过一个端午节。
我要为这个节日呈上最美最浓最诱人的粽香,甜透亲人的心扉,让她们知道亲情是世间最为浓郁的情,粽香也没有因着祖辈的仙逝而遥远,依然飘摇着淡淡的香甜,醉在心头。
其实,每一个节日,都会有浓浓的思念,因为我们只有在节日间才能相聚,享受乐意融融,涛涛不绝于耳的喧闹和笑声飞扬,也是此刻,最为想念远离我们而去的亲人,一幕一幕都是与他们度过的美好和快乐。
人们常说:树倒猢狲散。但我坚信我们不可能散,因手足之情深浓。公婆走后,那个我们经常相聚的共同家园没了,虽然我们少了一个最温馨的去处,最牵挂的所在,那个在每一个节日我们提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奔赴的目的地,永远没了。而今,节日,我们多是在各自的家中度过,但不管多遥远,不管在城市的哪一个角落,属于节日的牵挂依旧,血浓于水的亲情依旧,并没有如猢狲状的丢失彼此。平日里一个短信或是电话知道彼此安好,但节日的祝福,节日的牵念,节日相聚的向往还在,也许就几个粽子或是一卷年糕,即使不能相聚,之于相聚少了些许欢乐,但那份节日的甜美和真心的祝愿必须送达。
今天,我要包粽子,蒸年糕,炸油饼,让我们的节日飘着曾经浓郁的粽香,就让我们品着,念着,乐着,温暖着,让一切美好永远围绕。
千百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愤然离世,一腔热血忧国忧民,抱国无门,遭小人馋言流放,眼看国破家亡,诗人一腔爱国热情最终只能以一曲壮歌抒发万丈豪情,以生命为代价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乐章。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愤慨,诗人的不平,如河水荡漾着波涛汹涌澎湃在心头,一曲《离骚》如泣如诉酣畅激扬淋漓尽致地抒写了诗人的情怀。
那年游三峡,在诗人的故乡,观看当地居民自编的歌舞剧《屈原》,在那绿意葱茏,水气氤氲的水中舞台上为一批又一批的游人演出,真切地体验了伟大诗人临江怒号,悲愤填膺,慷慨激昂,心怀民众的激扬胸襟。
龙舟竟渡,喝雄黄酒,柳枝避邪,一切的一切都是为着纪念。
我要在这个节日用一种很幸福很温柔的姿态去怀念那些值得一直怀念和记着的人。营造一种节日的气氛,让亲人在节日浓浓的氛围里去想念曾经,想念让我们无比幸福过的人和事以及往日的快乐时光。就让我的亲人享受节日一直延续着的香甜和美好。
这个日子总是如粽香一样飘着浓浓的香甜,淡淡的思念,满满的幸福。
节日,不只是艾叶、粽香、年糕的甜美,更是有一份浓浓的思绪……
儿时的端午,是祖母的记忆。
祖母做年糕要用整整一夜,蒸大大的一筐,第二天清晨还要早早炸油饼,卷上年糕,那时的香甜简单而快乐,不知不觉中我们长大,祖母走了。但我耳濡目染,我学会了如祖母一样做好吃的年糕。
后来,我结婚了,有了儿子。
在公婆家学会了包粽子,公公削一根竹针,将苇叶梢穿入针孔,从粽子中间穿透,那粽子就不用线绑了,简单而快,肉馅的、豆沙馅的、红枣的,节日的欢快在做和品尝间变得欢喜万分,可如今,公婆都走了,阴阳相隔,端午越发变成了浓烈的怀念。
走在端午时节,百合花开了。
记不得父亲的最后一个端午节是和谁一起过的,母亲自然在旁,还有谁?这么短的时日,我竟然忘了,显然我不在他身边,从此也没有机会再陪他过端午了。
日子又长又短,时光即快又慢,瞬间好多人和事都已遥远……
如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一样,节日我只能用属于这个节日最传统的方式纪念。
关于节日的传说,那个真那个假,都无关紧要,只是借此想念。
想必老家的百合花正自妖娆,去年百合盛放时我回到过老家,但对于端午却淡然了,还记得黄昏十分坐在院里和母亲聊天,父亲在床上看电视,遥远只是瞬间的事。
百合花独自芬芳,伴着小鸟的歌声悠远,但这一切都在心中起伏都在心中嘹亮,摇曳着我思念的深情……我在心中祝福你们安好。
我做了年糕和粽子,并一家一家的送,在端午的前夜,将它们送给母亲、大妹、小妹、大姑、小姑和最好的朋友,让这一点点的香甜漫溢着幸福,飘浮在节日的枝头。
让亲情永驻,让幸福永远。
父亲节快乐!
文/rainwishes
老爸,您知道吗?今天是父亲节!就知道忙碌着的您和老妈一定不会记得这些洋玩意儿。不过今天您们还是歇歇吧,姐中午送去的饺子一定要记得吃哦!您一定又要叨念着要给我们留一些了,是不是?就今天一天,可不可以少惦记我们一点,不要去想了昨天昕昕去海边有没有被风吹着,也不要管了今天天气这么热孩子们会不会中暑,把您们心里所有的惦记和牵挂,今天,就暂时先放下吧!
其实不管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还是近来时下流行的洋节日,都只不过是我们给整天忙碌着的自已找的一个可以安心享受、放松心情的理由。也只有在这样的日子,我们才可以理所当然的让自已的身心休息,把平时一直纷扰我们的烦恼与忧愁都抛开,刻意的去寻找那些曾经另我们觉得幸福开心的过往。
象今天这样的日子,您和老妈就应该休憩在咱家阳台的那两张摇椅上,谈笑着您曾经给我们讲过多次的往昔,让幸福的笑容爬满您那黝黑的脸庞,在窗外射过来的一屡屡阳光下,相信一定会看到丝丝白发间跳动着的年轻岁月。
祝福您们节日快乐!身体安康!也祝愿全天下的父母亲健康长寿!幸福永远!!
母亲是一轮明月
文/张春波
5月,有一个特殊的节日,那就是母亲节。在这一天,很多儿女会为他们的母亲送上一束康乃馨,以感谢母亲的无私付出。
其实,对我的母亲来说,她或许并不知道一年中有这么一天是属于母亲的节日,更不知道康乃馨所代表的深意。这个质朴的农家妇女,只知道把土地打理好,默默地用勤劳和汗水改善着家里的生活。
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但我从未提及这个属于她的节日。或许我提起,她会感到不自然,甚至一脸惘然。所以,每次拿起话筒,我只是简单地提醒母亲加几个菜,吃好点,别亏待自己的身子。有时我很想用浪漫的方式,比如买一束康乃馨映衬母亲的笑脸。但是我没有,害怕她一大堆“浪费”的念叨。有一次,我通过电台在母亲节那天送一首歌给她,她也因为在地里赶收庄稼而错过了。所有的语言表达,在伟大的母爱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也许,我只需用一种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回报母亲无尽的春晖。
母亲的脸永远是褐色的,犹如家乡泥土的颜色。洒满汗水的土地是母亲的血脉,承载着无限的希望。我曾劝说母亲搬到城里和我一起居住,但母亲固执地拒绝了。我心里清楚,母亲闻惯了泥土的气息,走惯了田垄阡陌,脚印早已植入丰腴的土地。母亲虽然远在农村老家,但她那熟悉的身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忘不了母亲用她温暖的胸口为我焐热了冻伤的双脚;忘不了母亲光着脚板下地劳作;忘不了母亲教我挑担走路时说的要领:“步子不要大,脚要落得轻,全身提气,呼吸要均匀,上身要平稳……”这些场景,都是我心中难以抹去的记忆。每每想起,便不自觉地哽咽起来。
母亲有“节”,那是儿女在报恩,充溢着浓浓的孝心;母亲无“节”,那是慈母在操劳,饱含着深深的爱意。其实,母亲天天都在过节:当我蹒跚学步,当我学会了写字,当我得到了第一份奖品,当我考上大学……这些都是母亲盛大的节日啊!孩子每天点点滴滴的进步,永远是母亲铭记在心的节日。
5月的夜空璀璨夺目,月亮隐去了身影,群星闪耀着光芒。我突然想到,母亲就是那轮月亮,儿女的光辉源于母亲,她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她的“星子”。而对于母亲来说,这种守护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社火
文/李国文
早些年,我曾经在太行山深处的铁路新线工地待过,借居在山窝窝里的一个小小山村中,恰巧赶上过年,年年过年,倒也不奇,偏偏赶上社火,还是三年一小火,五年一大火的社火,就相当难得了。山上山下,山里山外,好几个村寨联合起来,组织这种类似西方嘉年华式的全民大联欢,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社火渊源久远,始起湮没无考,但这种属于辛苦劳作,挂锄歇犁的冬日暇余,恰又与一年到头,团圆过节,合家快乐,村寨平安联系在一起的社火,是远离大城市的山村人,心目中最向往,最憧憬的大事件。在这个远离农事,彻底放松的日子里,赶上社火,哪有缺席向隅的道理,各村老少,凡走得动的悉数出动,凡腿脚不便哪怕搀扶着也要翻山越岭,如约而至。一眼望去,山坡小道,林间蹊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凡表演者,皆一式化妆画脸,凡游逛者,皆尽量衣着整齐,凡姑娘媳妇,皆描眉涂脂,红袄绿巾,凡少年儿童,无不手抓山乡特产,核桃栗子之类,边走边吃,笑逐颜开。游商走贩,叫卖其间,补锅补碗,摆摊揽活;拈香礼佛,鞠躬作揖,走亲访友,嘘寒问暖……这一切,让我们深切体味到“乡愁”的泥土滋味。什么是乡愁呢?就是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所承载的大众记忆。而最令人牵肠挂肚的乡愁,莫过于一年之中,这些个一个挨着一个,过了这个盼着下个的众多节日了。而所有节日之首,莫过于过年,而在太行山这个偏僻的山村中,过年之中最难以忘怀的,又莫过于社火。
闹社火的这一个“闹”字,充分表现出中国人好聚不喜散,好热闹而不喜冷清的本质。这是我们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中,必须以协作劳动来战天斗地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赖,彼此依靠的传统;也是中国人数千年来屡经挫折而不败的底气。正因这种抱团的心理支持,互助的合力同心,才能挺立在这个世界上五千年不绝如缕的精神支柱。可想而知,一个村落,一方水土,养活一众百姓,正是因为这些生于斯,食于斯,日出而作,日落而歇于斯的最底层中国人,千百年来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得到丰收的喜悦,也共同经受着天灾人祸的熬煎,不仅在物质上,更包括在精神上,所产生的谁也离不开谁的一种乡土情分,成为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基因。
俗话说得好,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在这个大前提下,无论曾经有过的分歧和异见。隔阂与误会,便统统不在话下,置之度外,这种中国人的豁达心胸,正如鲁迅诗云“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过无数历史事实,可以用来资证的。正是因为此,或者由于此,逢年过节,必有聚会,合家团圆;缺一不可,成为我们中国人历久不衰的一大盛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对于节日的兴趣,恐怕是最浓厚的一个民族了。而要观察一个家庭,一个族系,一个村镇,一个集市,那些普通老百姓最丰富的表情,最本真的内心,那就是在所有节日的重头戏的年节中,走进那些忙活过年的男女老少中去。那热闹场面,那欢乐气氛,那兴奋情绪,那眉眼里透露出来的愉悦感觉,有钱过年,没钱也要过年,你就懂得什么是中国人的乐观主义?什么是中国人的求实心态?人称中国人为一盘散沙,这是个伪命题,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这一盘散沙,常常会表现出坚如磐石的团结,慷慨,强硬,同声共气。
社火之闹,白天划旱船,踩高跷,晚间敲锣鼓,放鞭炮,而以年青人为社火的主力,白天折腾了一天不嫌累,到了夜晚,社火的火一摊一摊点燃以后,更是精力饱满,追逐打闹,跟头把式,似乎有用不完的气力。一伙一伙,一拨一拨,聚在烟雾缭绕的火堆旁边,一边扒吃烤得太焦的山药蛋,一边忙不迭地敲响手中的锣和鼓,将热闹进行到底。社火社火,虽然重点在一个“火”字上,其实在夜晚的山村,那社火的光亮有限,五步开外,便不辨面目,远看,山高林密,月色如钩,近观,篝火袅袅,夜黑如墨,根本分不清哪村哪屯的人。尽管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尽管呼男唤女,鞭炮声声,令我最感惊异者,侧耳听去,所有的锣鼓队,无论明处,暗处,无论近处,远处,无论轻重,缓急,无论快慢,起停,竟都能敲在一个点子上。那鼓声,其节律,整齐划一,其气势,有条不紊,锣鼓队很多,本村的,外村的,响器或大或小,成员或多或少,只要一抄家伙,开始也许和整个社火的鼓点不太谐调,但用不多大一会,就融入这种近似狂欢节的快乐当中,这就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最佳禀赋了,总是把大局,总体,放在前面,局部,小我,在举国上下的大目标下面,便无足轻重的了。
节日,中国人所以过得如此融洽,如此愉悦,就在于这一天大家都能放下自己,而想着别人,想着大家。大家都读过唐人王维的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在一年中,并非很重要的节日,即使这样一个很普通的登高望远的老人节,就因为一个人的缺席,而让全家人感到不那么圆满。
其实,我们现在过的元旦,与宋人王安石的《元日诗》的一年之始,不完全是一回事,民国以前的中国,中国人使用的是旧历,也就是农历,农历的大年初一,为现在的春节,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这样一来,公历的元月一日,便成为元旦。因此,“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气候,其实是农历的春节。但中国人是不怕节日多的,所以,阳历的元旦要过,阴历的春节更要过,如果说,元旦,是彩排预演,春节,则是正戏开场。
特别是今年元旦,既是十二五计划收官之年2015年的结束,又是十三五计划开局之年2016年的开始,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日子,更值得全体中国人为之庆祝了。
父亲
爸:
今天照例给你和妈打了电话,两天一次问候,是同在一个城市的我们目前唯一的情感互动。依旧是我妈接的,依旧是那些重复了千万遍的牵挂,吃饭怎么样,睡觉怎么样,孩子动的厉害吗,身体最重要……你依旧是听筒对面那个沉默的父亲,我依旧没有让我妈把电话给你,尽管今天是你的节日,尽管我很想对你说一声,老爸,节日快乐。我知道你是瞧不起这些洋节日的,我也知道如果亲口对你说些矫情的祝福,你会不自在,我还知道,我能开心地生活,对你来说胜过千万句苍白的祝福。
长这么大,陪我妈过过一次母亲节,那是汶川地震那年,我带她买了一身运动服,她象个孩子般开心,和卖衣服的大姐炫耀了好久。但我没有陪你过过父亲节,我甚至不记得这个属于男人的节日是哪一天,但是今年,当我也即将成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时,当一个月前我将自己的生活状态第一次毫无保留地倾诉给你,看到满头白发的你隐忍着眼角的泪花时,我突然意识到,父亲,对我的重要。
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但在我们之间,这个结论似乎并不成立,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妈更爱我,更疼我,我和三个哥哥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亲近母亲,而疏远你。
记忆中,和你唯一的亲近仅限于十一岁之前。从记事起,你就常年在外地工作,每次探亲回家,你都会用胡子拉碴的脸扎我,问我想不想你,哪儿想,我会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想,这儿想;
那个《宝葫芦》的故事,我缠着你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听着听着睡着了;
你唯一一次打我,是有一次我哭个不停死活不去上学,你倒提着我的双脚威胁我要把我扔到猪圈里;
直到上初中前,你都会经常把我架到肩上,那是我最喜欢的游戏,也是三个哥哥从未享受过的待遇;
从小,我就爱哭,任性而敏感,你稍微说句重话,我就会委屈地掉眼泪,你就叫我林黛玉,于是便很少批评我。
在这些琐碎的片断里,此刻的我能体会到一个父亲沉默的情感,但那时候,特别是青春期之后,我不懂。
你和我妈吵了一辈子打了一辈子,因了我妈对我们兄妹无微不至的疼爱,我便时常觉得你不够好,甚至暗暗发誓将来绝不嫁你这样的男人;
上初中后,一直都是我妈接我晚自习,那条漆黑的小巷我妈陪我走了三年,我因此对懂得保护女人的男人特别向往,那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才能给予我需要的安全感;
你几乎没给我买过一件礼物,因为你没多余的钱,你要负担全家六个人的开销,所以直到现在我都无法抗拒毛绒玩具的诱惑;
对你最大的怨来自于你不供我读高中,甚至校长跑到家里和你谈话,你依然没有改变主意,沉重的经济压力足以让你喘不过气来,你没有选择。
所以,很长时间以来,你都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我不崇拜你更不依赖你,因了你的平凡甚至平庸,我一直有很强烈的英雄情结。就是在对你这样的判断中,我一天天长大,你一天天老去。
成年后第一次读懂你的爱,是出嫁时,我妈并不是很同意我的选择,是你的一句“只要女儿幸福就好”说服了她。可是在出嫁的前一天,因了那场突如其来的闹剧,你第一次狠狠地训斥了我,你说我太不成熟,那一刻,我看得到你的心,你希望我幸福,你唯恐我不幸福。
你第一次为我流泪,是收到那条短信,你用你的方式平息了那场纷争,但是后来,我妈告诉我,你哭了。
你当着我的面落泪,是上个月,我怀着你的外孙,那是成年后的我第一次想要躲在你和我妈的怀抱里,象孩子一样寻求庇护,生活多么美好又多么残酷,最无助的时候,亲情成了我最后的依傍。我看得到泪花在你眼里打转,但你依然坚定地给我最平和的劝慰,那是父亲才有的力量。
你不是英雄,却极少落泪,只有在奶奶去世时你痛哭过。男人的眼泪很珍贵,而父亲的眼泪,是疼爱,更是懂得。知女莫若父,我忽然觉得,有你在,有我妈在,有我孕育的小生命在,我何其幸福。
我终于开始读懂你精神世界的珍贵。尽管很多人看不起你,但你应该自豪,因为你是称职的父亲,我最爱的父亲。
傍晚给你发了短信,“老爸,节日快乐”,你很快回复,“只要你开心,爸就高兴”。那一刻,和你一样,眼泪不争气地涌上来,但是向你学习,我没让它们掉下来。
如果可以,下辈子,我还愿意做你的女儿。
母亲节手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节、父亲节这样的节日在我们心中变的重要了起来,可能真的是平时太忙于工作,而对他们的关心少之又少,心里才会如此不安,才会在这样的节日到来时有很多的愧疚感。
还记得很小的时候,还会在母亲节时送给母亲一束很便宜的康乃馨,看着母亲脸上幸福的笑容,真心的希望她能够永远保留着那样的笑意,能够一直幸福下去。
可是长大后才慢慢的懂得,母亲脸上的不幸福也都是不懂事的自己带来的,虽然不曾故意,却还会给母亲带来很多的伤害,还是让她添了很多的白发。
这样的节日,如期而至,心中的愧疚感愈发的深重,现在的我,还是不能让母亲一直幸福下去,还是只能在心中说一句,母亲,辛苦了。
端午的关于
[关于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人们说,同样是伟人,马克思挂了留给我们一大堆要背的政治经济哲学,屈原挂了,还留了一天假期。多好啊。
当然,在这农忙的时节,什么端午的,也就淡化了。不过长大之后什么节日已经无所谓,可以聚在一起倒是重点了。再当然,很多非传统奇怪的节日,却受许多年轻人的追捧,兴许追逐潮流,兴许过于空虚。暂且不论。
[关于农忙]
民以食为天,农则以田为本。
遥想古老的田园牧歌,山也美,水也美。
农忙之时,周围均是农家。本队的相互打个招呼,拉拉家常,为收获铺下汗水。那许多已经不再年轻的脸庞,晒得发黑的皮肤,以及淳朴的笑容。都是美的。
[关于栽秧]
和去年相比,今年栽的算是不错的。虽然几趟栽下来,有点乱糟糟。
衣服上全是泥点,老大和老二却没事。额,莫非人品问题?太阳挺大,想想那么多劳动者都在努力,自己也加快了速度,不过,还是要小心不注意歪到田里了。
粮食真的很神奇,这稻秧栽进了湿软的土里,便会合颗、生长,结了稻穗,给了希望。
美一步的成长,都代表希望。
父亲,节日快乐
文/生命花999
六月的天气,时好时坏。而我也总是在雨天,只好躲在房间里,听着雨声。想想六月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居然差点忘记,那就是伟大的父亲节。
说起父亲,每个人都并不陌生。可是,我对我的父亲每次都是说不了几句,就会争吵。这些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很少打电话,不是不爱,只是每次话都说不到一起。
我做的不好,不够好。我希望他能够自立自强,而他却每次都歪曲我的意思,没办法,后来慢慢的就不再说了,就变得没有话了。
虽然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可是我却发现很孤单。还是那么的怀念童年的时光,无忧无虑,虽然那时吃的都是窝窝头,可是却暖在了心里一辈子。
无法回去的昨天,就像风筝断了线,再也找不到交点。那时,我总是觉得父亲很少言语,而且每次都会帮我,哪怕母亲拿棍子依然都是父亲站出来为我挡住。
我永远不会忘记,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吃着粗茶淡饭,哪怕总是忙忙碌碌,可是这样的日子对我来说,这辈子再也无法回到我最怀念的人生里。
父亲,你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无法在你的身边照顾您。只要您好好的,现在对我来说,那就是最大的满足。看着您平安,健康,也许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不能守护在您的身边,真的对不起。我知道,您又只能一个人度过这个节日。遥远的地方,只有您一个人。我知道那种滋味,背乡离井。
数着一个人的日子,听着一个人的心声,空落落的。我好像慢慢的习惯了,也许是出来太久了。也许有时候我太过于偏执,总是把我的意愿加强给您,对不起父亲。
我总是任性,有什么就将出来。也许是过去讲太多,现在却是无话可说。父亲,那么沉重的名字。在我的心中,您是那么重要,可是我们又有太多的分歧。
我从来都不想看到是这个样子,也想努力的做的更好。可是,心里总是有一个疙瘩。无论我怎么努力,总是无法忘记。
虽然现在我们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转点,可是这也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对您好好的,不,应该是更好。
我希望在你的有生之年,你都是好好的,健康的,平安的,快乐的。哪怕我们之间的话并不多,但你一直都是我的父亲,在我的心中。
父亲,谢谢您,小时候给了我温暖的一个家。可是有些事,我并不想说太多。不是我不懂,而是亲情不需要斤斤计较。
爱是一种包容与理解,我知道您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可是,同时我也希望对待身边的人,您也能够如此,用您的真诚。
父亲,谢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包容与理解。无论我做了什么样的选择,您都是一如既往的支持我,鼓励我,让我坚持了自我。
天又下起了雨,而我只能站在房间里,空落落的一个人。我相信您也是一个人,跟我同病相怜。一个人在他乡,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我知道那种感觉,也明白您也有许多的无奈。
雨,越下越大。虽然我不知道前面的路,将会是什么。但有些事,并不是看到了希望才会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不是吗?
所以这么多年,我都是靠着一种信仰,一种坚持走到如今。虽然有好也有坏,但至少我问心无愧。得到的耶好,失去的也罢,但至少我走过了我所选择的路。
我希望我的父亲永远都有一个好的身体,少吸点烟。我知道你的胃,总是不好。那就尽量不要吸烟了,酒就更不要喝了。
虽然以前我也说过您,您总是不听。但我真的希望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您自己。只要您好,我们才会好。
无论我是否在您的身边,您永远都是我最爱的父亲。我敬重您,也爱您。只是希望您能好好的照顾自己,不要委屈了自己。
我知道,有时候您总是说我唠叨,所以有时候我也不说了。说多了,您也不高兴。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我们的沟通越来越少了。但这些并不能影响您在我心中的位置,我希望您能明白。
没有人能够阻止,或者是疏远这层关系。您永远都是我的父亲,永远不会改变。我只要您好,我并好,希望您能明白,也能好好的照顾自己,哪怕是为了自己。
祝福祝福我的父亲,有一个好的身体,一个人在外要好好的照顾自己,记得好好的对自己。只要您好,我们并好,那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父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虽然有千言万语,但却只想对您说一句,您辛苦了。
父亲,一个伟大而响亮的名字。父亲,代表的并不只是一个称呼,而是一份责任与义务。而您给了我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爱,暖暖的情,父亲,我爱您,直到永远。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平凡而伟大,曾经为我遮住了风,挡住了雨,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父亲,我也希望有天我也会为你遮风挡雨,成为您的港湾。我会好好的,努力的,因为您永远都是我的榜样,向您致敬,送给我最爱的父亲。
十月的祝福
文/樊学亮
从金黄的季节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沉甸甸的丰收歌唱:从那镰刀斧头光芒指引的大道上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红火火的事业歌唱。那南湖游船、井冈翠竹、皑皑雪山、光辉延安在我们的梦乡中越来越近,几回回,那北国飘香的麦穗、南国早春的莺花、东部城乡的日夜繁忙、西部沃土的苏醒,燃烧起我们所有的激情和快乐,在十月的节日里为您大声放歌,祖国啊,母亲!愿您永远繁荣、昌盛、文明、富强!
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您的宽广胸怀充满了力量:从南昌起义黎明的那第一声枪响,到遵义会议上那划时代的抉择、延安窑洞和西柏坡燃起的预示着新中国即将在这里诞生的长明油灯,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的共产党人都是这样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地实践着真理,求索着天下劳苦大众未来的光明呀!皑皑的雪山不会忘记,茫茫的草地不会忘记,杨家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会忘记,西柏坡的苍松翠柏也不会忘记,那个在峥嵘岁月、血火洗礼中诞生的名字,那个始终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宗旨的政党,她猎猎飘扬的旗帜是一种怎样的吸引,是一种怎样充满感召和鼓舞的神奇力量,引领亿万中国人从贫弱走向强大,从封闭走向开放。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重温历史,让我们信心万丈,“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像那世纪宣言引领我们再创辉煌!
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我们为自己是您的儿女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从战斗年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到和平年代的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从激情燃烧的年代的东北大庆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粤海深圳……在每一个成长的日子,在每一寸被镰刀斧头覆盖的土地上,时时都充满生机,处处都沾满惊喜。历史证明:那个流淌着祖先殷红的血脉、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个不屈的民族、优秀的民族,那条腾飞在东方的巨龙,目光深邃瞩目美好未来,它的儿女勤劳聪慧、勇敢自强。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拥抱着香港和澳门这两个迟归的孩子,重温那个2008年8月8日国人为奥运不眠的沸腾之夜,还有什么语言可以替代你的自豪和升腾不息的梦想!
在这个伟大的节日里,我们为您的光辉事业充满无限景仰:从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那句面对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浓浓湘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那句铿锵有力的“实事求是是检验和实践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到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梦”伟大的复兴梦想!祖国母亲永远都是那么青春永驻、活力四溢。她以海的胸怀、光的速度、钢的品质容纳世界,独立自强、扞卫自己的宁静家园。她以手中放飞的圣洁白鸽呼唤友谊、和平;她以绿色的橄榄枝呼唤人道、尊严,抚慰那些在野蛮和苦痛的战争边缘挣扎着的受伤的心灵。
在祖国华诞即将迎来65年节日里让我尽情为您歌唱,祖国啊,母亲,祝福您永远美丽、年轻!
千年七夕
文/谢汝平
中国传统节日里,最浪漫的当属七夕。这是一个既不欢腾也不哀伤的节日,这是一个跟神话有关的节日,也是一个跟爱情有关的节日,在过去的传统观念里,能有这样的节日,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人们不再探求爱情的本源,流传千年的悲情故事,在这一天终于以喜剧的面目出现。当然,这不是完美的结局,过了这个节日,一切都会重新开始,留在人们心底的,仍然是刻骨相思。
千年七夕跟所有人有关,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不管是少不更事还是饱经风霜。乞巧的女孩自是节日的一大亮点,当她们盈盈下拜的瞬间,艳羡了多少小小少年郎。女孩天生手巧,即使不过七夕,也比手笨口拙的男孩子灵巧许多,可即使如织女一般灵巧,即使能织出天上的云彩,也不一定能织出自己的幸福生活。凄美的爱情故事都是由底层人民创造的,他们无法为故事安装一个圆满的结局。
纵有万般的情感,也要一个宣泄的渠道,即使在高高的空中,又怎能旁若无人的诉说。七夕之夜,葡萄架下挤满好奇的耳朵,可是听到心里的大概除了虫鸣就是自己的心跳。千万别把七夕当成猎奇的节日,这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听与听到是两个概念,很多时候明知是假,却仍会去做,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如果独处,年近半百的我也会伸长耳朵偷听,我听不到仙人的真情告白,却能听到有情人的窃窃私语。其实这是藏在心底的声音,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把它翻出来,人的耳朵具有录音功能,七夕之夜才按下播放键,才能听到那久违的爱情宣言。
把一个神话过成节日,也算是七夕的功劳。我们在现实中体验虚幻,我们在虚幻中寻找真实,若即若离的情感虚幻得像一缕轻烟,却又是中国人含蓄情感的最真实状态。一个小小少年自然不知道长大以后的烦恼,一个乞巧的女娃也无法预料将来婚姻的归宿,现实里,我们祝福牛郎织女的爱情,祝福老牛和孩子,可有几人想做天各一方的牛郎和织女,尽管最终很多人的境况根本不如他们。少年时,想做牛郎的男孩多的是,他们也想一结仙缘;想做织女的女孩更是数不胜数,她们也想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可真让他们一年相会一次,很多孩子都会退缩,他们并不懂得爱情,当然,成年人也没几个能懂。年老时,假如人生可以重来,别说做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就是十年百年也没有几人不愿意。经历过爱情与世事的人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何况是一份真挚到永久的情感。
千年七夕,也许只是一声感叹,但唯美绝伦。千年七夕,是一份超现实的情感,却也枝繁叶茂。
腊八粥飘香
文/山涧果子
暖冬时节,大气包围着蓝天,天地混混沌沌,阴霾遮住了眼,恰如我当前的生活,浑浑噩噩,挥霍着流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时光又推开了腊月的门,腊梅花怒放,时至今日,灰色的天幕里,腊八粥飘香。
童年的记忆中,对于腊八节并没有什么印象,因为那时的邻家人,正处在土地承包初期,平常,各家都在为最基本的吃饭穿衣而忙碌,对于那些个可有可无的节日,并没有闲暇打理,一度是城里人的奢侈。况且地里也不可能同时种这许多种谷物·豆类,手头也不宽裕,包括农村集市上,也很少有卖这些品种繁多的原材料。一直到上学以后,从课本上才知道腊八节,知道归知道,这个节日我却从未真正过。自打母亲在十四岁那年秋离开后,我的生活就一直处于飘的状态,多年后,虽成家立业,因忙于上班,妻本就不会打理日常的生活,对于类似端午·腊八节这样的节日,几乎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偶尔也会到超市买一些节日食品,感受一下节日氛围。
对于超市里卖的所谓的八宝粥,我并不甚喜,内心里总是有一种渴望,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总是会静静的想,把这许多种豆类·谷物码放在一口锅里,小火慢炖,熬出一屋子的香浓,迎着朝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就一碟小菜,捧一碗热气腾腾的五谷杂粮粥,品尝那粘稠的醇香,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等待中过了这许多年,又逢腊八节,腊八粥飘香,还是一个人,温馨的家的味道,始终是我心中的向往…
爱对的人
等——
时间消失了,伤痛会慢慢模糊,阳光明媚,月朗星稀,等待依旧。逝去的青春,及与青春有关的一切,不再回来。
空——
常常对着天空发呆,对着空白的WORD文档发呆,幻想着插上翅膀,与文字谈恋爱。
寂——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角落吧,隐隐约约地大心底刺痛,有点难过,但很快就会过去,等待一些安慰,重新开始盛装前行。
失——
到底失去了什么了呢?其实一切都还停留在原处。
泪——
流的是透明的液体,看不清的是心底的伤。
离——
看着时光安安静静地流走,身边走走停停的人,至到消失。不曾离开的,是我,一直还等在原处。
time——
唯一能洗刷伤痛的,唯一能见证感情的,除了她,别有谁了。
醉——
美丽的事物,让我沉醉,深陷于转眼即逝的迷幻中。我知道,很短暂。
remember——
所有的纠结,势必会成空。你以为的刻骨铭心不过是风轻云淡。要学会放开,要学会释然。拥有幸福时,请双手紧握,过去成有为回忆时,请让双手放开。
今天是七夕,还是第一次在这个节日里写文,我知道每当在特别的日子里,你们也会跟我一样有着许许多多说不出的情愫在心底回荡,不知我所想的是否会和你们有所相似,总会不自觉地想到了梁静茹唱的那句歌“其实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节日,而是在身边的那个人。我不想寻找爱情,总想着幸福能从天而降,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人的幸福总有归属。
守望春的节日
文/高穹
当走亲访友的民风民俗还在为节日里的繁文缛节增光添色时,关于春的信息已渐次在松动的疆土上籽粒般广播,进而劲草般蔓延和拓展。
春天真的来了,谁都能感知得到。似乎一夜之间风向骤变,掀起一股南来的风,在空气里蹿动出丝丝暖煦潮润的气息来。尽管雾霭总在醒来的清晨里与万物缱绻暧昧,晦明交融撕扯不开,但丝毫阻挡不了阳光随时出行的热情。
今晨,一觉醒来,望向窗外,近在遐迩的群峦依然被缠绵的雾霾层层包裹着,但依稀可辨一抹淡黄的晨曦正努力冲破那层浓重。忽然就以物喜,似乎正如自己此时也卸下了一身负累般而感觉一身清爽,心里自然很清晰那种释然的境遇源自何因以及它要延展何方。
当今晨女儿和她的朋友也从我这儿走出,如同最后一缕人烟从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中离析出来般,我心里长舒一口气,不由感叹道:春节这道关口终于过去了。是否意味着一切的关于年的繁琐杂事都尘埃落定了?随之而来我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所需所要了呢?
这个午后,我终于可以从循规蹈矩的传统缛节中走出,又重新找回自己。那一刻已被节日俗化的我早已抛开难免其俗的纠结。昨日沸腾的亲朋之情和交错的觥筹之光都随着今晨的第一缕晨曦梦般地隐退。我此时轻触键盘,页面上便层层叠叠起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字符来。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忽然外面响起一阵爆竹声,我正飞扬的思绪顿时像碎屑般惊落了一地,来不及拾掇,却见页面上倔强地闪动着一串春的絮语。或许春天一直就住在我心里,才不由我文生春意。
其实被世人繁复而功利化了的春的节日本可以像这样删繁就简,毫无负重毫无牵绊地蹲踞在每个人心中。像我们远行在外的儿女和年迈安康的父母,只需随时随处对他们心揣守望,就会感触到类似春的节日里那爆竹般的生命气息的存在。
父亲的节日
父亲节到了,想着给父亲过个“洋节”。
早早地我便给刚退休的父亲打电话,让老两口来北京散散心。开始时父亲一直说北京热、人多,怕麻烦,找各种理由拒绝,我使出浑身解数跟他说我如何想念他,最后父亲说:“我们过去可以,但有个条件,不许接我们,不许乱花钱,不许耽误工作。”这是父亲从事党务工作30年形成的习惯,经常给我“约法三章”,或者“规划人生”,一直到大学,他都会嘱咐我不要忘记假期学习,不要打乱生物钟,记得时常去长辈家看看。我想,此次他来,也已经是拟定好了短期计划了吧?
父亲经常说:“要有原则。”他的原则是什么?不能因为家里事耽误了孩子的工作,不能因为他来北京就乱买东西乱花钱,不能去外面饭馆吃大餐……小时候一直任性地认为父亲对自个儿太抠,对外人太大方,长大后才理解,父辈们过过吃糠咽菜的苦日子,干过拉土推车的体力活儿,经历过什么都没有的三年自然灾害期,他们的“会过日子”,是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节俭,他们的大方,是山东人自古以来形成的热情、好客、实在的性格。
山东人重“情”,为人父母,纵有千般牵挂,却不会表达;山东人重“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我在站台看到父亲提着大兜小兜下车时,我就知道他这一路没少受累。打开一看,山东的特产,家乡的酒,在家包的饺子,还给我打包了几件衣服,那是我毕业时压箱底的衣服,不知道父亲是怎么翻出来的。离家工作,无法经常陪在父母身边,反倒还让父亲为我的生活操心,就像小时候睡不着觉总要父亲陪在身边方才塌心。父亲搞了一辈子政治,我们便在车上闲聊起家乡发展,聊到北京精神,他仍能脱口而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退休后的父亲给农民工上课,我开始问他给学生上课的感受,他立刻把嗓门提高:“很享受。他们都爱听我的课,别的班的学生有时候还会来我们教室听我讲课哩!”说话时他高兴地像个孩子般挥动着手臂,指点着“江山”。我深知在这炎热的夏天,一节课上下来体能消耗有多大,可是他热爱这份工作,那是一种由心底油然而生的情愫,是年轻时想做却未能实现的梦想的延续,因为喜爱,所以充满激情。
周末还没带着父亲好好转一转北京城,他就急着要走,说不能让我在工作日牵心。刚把他送上卧铺车厢他就让我回去,站在站台看着车内的父亲坐在卧铺旁的座位上点手机键盘,我知道他在跟我发短信,肯定在嘱咐我注意防暑,注意身体,好好工作。他的嘴唇又干了,也不知道喝口放在手边的茶。我不敢打电话,我知道,他如果看到我还在窗外等着车开,定会生我的气,定会担心。
(打小跟爸最亲却也最和他犯冲。我俩要是起急了能够把家里的门摔的叮叮当当。可现在,无论我在电话里怎么想“找茬”的和他吵吵他都不急了,有一次,他说“有火冲家里人发,自个儿在外有气别憋在心里。”时,鼻子不自觉地酸了。儿行千里父母担忧,母亲曾说:“我希望你们飞的远远的,自己闯出一片天地。”可是在年轻的时候不能伴在父母身边尽孝,愧疚之心总是难以平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希望哪日再回到父母身边,补偿年轻时候欠下的亲情债。)
父亲,节日快乐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父亲的节日---父亲节。一年365天的繁忙中,就只有那么一天是父亲的归宿…
从小到大,很少认真的写过一篇给我父亲的文章。记得还在中专的时候,文化课堂经常会出给我们一些关于父亲的文章用来写作文,而我基本上都是草草了事,那时小,根本感受不到父爱如山那种沉淀又内敛的感情,所以压根写不出什么东西,也不知道该写点什么。那么趁父亲节到来之际,第一次为我的父亲写一片文章,祝愿远方的他,健康,如意…
父亲是一个很朴实,并且没有任何心眼的人,外人对父亲的评价是:“好人,讲义气,做什么事都有责任心,尤其是帮别人的事情,总是那么一丝不苟。”二十多年来,我一直被父亲的这种性格感动着。
父亲还是一个很不善于表达的人,他对我的爱从来都是埋藏在心里的,记得大二的时候,一次父亲出差路过北京来看我,带我吃了饭又把我从内到外的衣服换了个底儿掉就让我自己回去休息,我没心没肺的朝住处走,走到拐弯的时候,发现父亲还站在原处没动,恍惚间看到他向我挥手的时候顺便擦了下眼角,当时想一定是错觉。
每次跟家人通话都是母亲接,跟母亲如何如何的聊着,父亲接过电话总是几句话就把电话交给母亲了,现在才发现二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怎么与父亲聊过,而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如今工作了,回家的次数变得更少了,记得以前春节回家,司机刚送到家门口,父亲和母亲就已经等在门口,我一下车二老的第一句总是:“累了吧,冷了吧,快回家歇着,看你冻得怎么不知道多添点衣服?”我看着如今的父母,儿时记忆中他们的容颜已不复存在,脸上添上了些许沧桑,头上也藏不住那一根根的银丝,心里很酸涩。已有两年没回家看望双亲了,今年一点要回去看望双亲。以前觉得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商家用来煽情造势的,但年龄越大,越觉得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希望父亲和母亲不要再为我操心了,我能自己照顾自己了,也长大了…
年少的青春,未完的旅程。是你带着我勇敢地看人生;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而我又能还给你几分,身在远方的我一切都好,在我内心的思念里,改变的是我的容颜,不变的是永远爱你,父爱如山,父爱无言。也许父爱没有母爱的细腻柔情,但父爱一定与母爱一样温暖深情…
妈妈的节日
文/文子客
母亲节到了,心里寻思着给远在家乡的老妈怎么表达一下感恩。但细想,自己太了解自己的妈妈了。在她的意识里,全年所有的节日都是她自己的,是属于她的。
是的,全年的节日都是母亲的。
每逢过节,无论大小,母亲总是很高兴的。每年从大年初一的春节开始,母亲总是最先准备着、迎来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一年又一年的节日。在母亲的日历里,全年的节日当然还包括全家老小等所有人的生日。
节日都是母亲的。在每一次节日时,家里过节的安排,吃喝的美食都是母亲精心准备的。每次过节,母亲总是最忙的。节日的风刚吹来,母亲就把家门打开,桌椅板凳摆开,杯盘餐具准备好全心全意的迎接了。父亲也总是忙碌的,每天都是在为家庭生计的事情忙碌奔波着。节日的到来,对于他倒是漫不经心的。节日很少引起父亲的注意,父亲也很少顾及节日的感受。节日,在母亲的转介下才在父亲的心里留下了“节庆”的印象。而我们,或忙碌,或闲暇,我们始终是节日的客人。节日的日子里,我们要做的是吃喝玩乐和尽情的放松。而节日是母亲的客人。节日的日子里,母亲要招待好节日。
带着大快朵颐后的满足感,节日走了,我们也走了,母亲也又过了一个节。
平常的日子里遇上的节日是母亲的,是自己的贵客。遇上她自己的,她反而变得不那么好客,冷落了这个节日不少。每次孩子们张罗着给母亲过生日,母亲总是百般推诿,不愿意对这个节日伸开欢迎的双手。母亲总是说:“现在还年轻着呢,生日又不是啥大事儿,过啥过,今年就不过了吧!”遇上家人们的坚持,母亲总是说:“只要你们好好的,每次回家咱都是过节呢!”
而遇上家里其他人的生日,母亲心记得比谁都亲,脸上看着比谁都高兴,对节日热情好客的态度比谁都热情。我们怕母亲太累,不想让她太操劳这些小事。每逢此时,母亲总会郑重其事的说:“生日这么大的事情,一年才过一次了!这可是个大日子,赞的好好过!想吃什么我都给你们做!”对待家人们的生日,母亲把所有的人喜悦都收集到了自己心里,融化了,洋溢在脸上。每次恨不得把满汉全席都摆出来的母亲,在每个节日里总是看得多,干的多,忙碌的也多。当一天的忙碌结束了,我们也风卷残云的吃完了,母亲就着饭菜随便给自己也过了个节。
曾几何时,母亲节开始流传进入了中国。这是一个真正属于母亲自己的节日,母亲是节日的贵客,这个不管是洋节日,还是土传统,这个节日都应该是由我们经营、准备和主办的。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母亲很少关注过母亲节是何时何日,更没了解过她的由来。节日到来时,远在异乡的我们打电话给她,虽还没表达什么深情的感恩,但母亲格外开心。电话那头依然是母亲慈祥的声音:“只要你们好好的,每次回家咱都是过节呢!”
母亲节是个日子,从这天开始,不仅仅是这一天,好好给母亲过个节。
我爱我们的节日
伴随着劈劈啪啪的爆竹声,我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于来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奶奶很早就叫醒了我。知道今天是春节,我揉揉睡眼,连忙从床上爬起来,穿上漂亮的新衣裳,梳好辫子,开始吃早饭。
来到厨房,爷爷和爸爸正在喝茶,奶奶和妈妈在灶台上忙碌着,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早点,有甜蜜的红枣,有美味的干丝,有象征团圆的汤圆,有表示长久的粉丝。我首先向爷爷奶奶拜年,祝爷爷奶奶健康长寿,爷爷奶奶很高兴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我喜滋滋地接过红包。接着我又向爸爸妈妈拜年,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资上涨,爸爸妈妈也祝我健康快乐、学习进步。接着我大饱口福,把肚子吃的鼓鼓的,吃完在饭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出门去亲戚朋友家拜年。
我首先去了四爷爷家,见到四爷爷、四奶奶我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四奶奶笑呵呵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我连声说感谢,四爷爷夸我很有礼貌。从四爷爷家出来,我们接着又去了姑姑、叔叔、阿姨等亲戚家拜年,每到一家除了收到一个大红包外,我的口袋里还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拜年结束后回到家里,我已经感觉有点累了,但是心里还是很高兴。
晚上姑姑、姑父带着我的两个表妹来了,我又有了新的玩伴,心里更加高兴。吃完晚饭,爷爷点上香烛,爸爸在院子里放烟花爆竹,我们在一旁捂着耳朵看着。五颜六色的礼花窜上夜空,绽放出灿烂的笑脸,真的很美丽。放完烟花,我们一起看电视,春节的电视节目很丰富,让我们看的很过瘾。
现在春节过去了,我们的新学期也开学了,回想起春节的快乐,我觉得我真的很爱我们的节日。
过年2011
文/刘远忠
民间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合家团聚,辞旧迎新,这是一年中最隆重、最欢乐的节日。辛劳了一年,这才能轻松快
活地过上几天安闲的日子。年关一过,新的365里路,又将从人们的足下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日益繁荣。年关逼近,各家各户都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况采购年货。除夕之夜,吃过丰盛的团年饭,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前,观赏中央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精采节目,欢声笑语不断。时针指向午夜12点,当新的一年到来的钟声敲响,千家万户鞭炮齐鸣,焰火冲天,大大小小的城缜,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告别旧岁,喜迎新春,有谁能不笑挂眉稍,万分激动泥?那些历尽艰辛、饱经磨难的人们,眼角会悄然滚出泪花来。节日期中,有人品茗聊天,有人外出旅游,有人唱歌跳舞,有人探亲访友……走到哪里,嘴角都含着一丝笑意,把节日的喜气溢满神州大地。
人们以往过年,也都是这样热闹、这样欢乐吗?上了年纪的人,不皱一皱眉毛,也会摇头叹息。
我国人口增长极快,有相当长一段时期,市场供不应求,不得不实行凭票购物的配给制度。每家每户按月领取各种票据,如粮票、肉票、油票、糖票、蛋票、肥皂票……种类繁多,配量极少,大家只好节衣缩食,紧紧凑凑地过日子。人们翘首以待的就是过年,年前会公布节日增加供应的品种和数量,如盐肉一斤、咸鱼半斤、木耳一两、花生二两等等。年关临近,每家每户都奔忙起来,各个供应点门前,排起购物的长蛇阵。人们跑了这家,又跑那家,去迟了货物早已售完,还得再跑一趟,但不管怎样辛苦劳累,心头总是乐滋滋的,盼了一年,除夕餐桌上,总算能象个过年的样子,吃上一顿极难吃到的菜肴,大人小孩的嘴里、心里,都是甜津津的。但就象这样平平淡淡多少有些寒酸的过年,又能维持多久呢?
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处敲起造反的战鼓,吹响武斗的号角。中国盛产各种各类的分子,名目多,人数多,揪出一批又一批,斗倒一伙又一伙。在震天动地的口号声、批斗声中,春节不知趣地悄悄走来。那时的口号是“过一个有意义的革命化的春节”,切不可放松对阶级敌人的警惕,更不可松懈革命造反的斗志。既然是过年,总得休战两三天。但休战决非休息,或打扫环境卫生,或去工厂农村劳动,或瞻仰革命胜地,或赶写革命的标语和大字报,革命的事情哪里会作得完呢?
至于形形色色的那些分子,会让你象平常人那样过年吗?或囚于标准牢房,或关在私设的牛棚,或押去劳动改造。他们过年虽没埃批挨斗、挨打埃骂,但如坐针毡,年一过完,更猛的风暴即将袭来。这些人的亲属虽没被关被押,但怀念亲人,提心吊胆,忧心忡忡,坐在吃年饭的餐桌前,泪眼望着泪眼,谁能了解他们的苦楚和辛酸?
峰回路转,欢乐热闹的春节,在阔别多年之后,又回到人们身边。但快快活活过年时也别忘了,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依然还在风雪严寒中冷冷清清地过年。当春节捧着美酒佳肴,把欢乐送进城市乡村的每户人家,举国欢腾的鞭炮声中,我们会看见祖国母亲噙着泪水在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