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母爱的文章

2023/02/04好文章

关于母爱的文章(精选19篇)

自古母爱都无私

文/王敬礼

亚美尼亚大地震时,一对埋在屋瓦堆下,长达八天之久的母女,奇迹般地被救了出来。年仅三岁的幼女,能熬过既无食物、又无饮水,而且阴湿寒冷的八天, 是因为躲在母亲的怀抱中,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血液,吸取养分,以维持不死,直到得救。 听到这个故事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这位无私的母亲在危难时刻,想到的,只是如何延长孩子的生命,等待救援。自己的安危早已置之度外。

这使我想起多年前读到的一个报导:一队考古学家,在被火山岩浆淹埋的庞贝古城中,找到一片中空的岩层,凿出一个孔,竟发现一个母亲紧紧俯身在幼儿身上的木乃伊。这是一千九百年前,在庞贝城发生火山爆发时造成的悲剧。 当时瞬息掩至的滚滚熔岩,吞噬了来不及逃跑的人们。一个母亲眼看无路可走,屈身下来,以自己的背、自己的头,紧紧环抱着幼子,抗拒明知无法抗拒的岩浆。 于是母子都凝固了,凝固在火成岩之间。 这位1900年前的母亲,危急关头,把自己生死抛到了脑后,一心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这样母爱同样是感人泪下,无私的。

前年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见到了一幅催人泪下的图片,一位母亲,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枪杀了,躺在血泊中的她,把奶头送到婴儿的口中,让他多吸几口奶。在她死后的很长时间里,还不懂事的孩子一直吸着母亲的乳汁,这位母亲同样是伟大无私的。

自古母爱是无私伟大的,天下的母亲为了儿女,艰辛付出,不思回报,尊重和保护母亲,是各位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母爱至上

文/解脱先生

其实,对于许多,自己真的要学会放下。

晚饭没有吃。出来走在人群聚集的广场,看着大家集体舞,迎着春风和煦,我忽然劝了自己一句:“回归生活,摆脱魔障,放下吧。”

其实,对于母亲去世的悲伤,我一直强压在心底深处,一点一点的慢慢释放。我也曾经想过,某一天没有别人的时候可以直抒胸臆的嚎啕大哭一场,哭天哭地说些絮絮叨叨的话——每次,一翻到以前关于母亲的记录文字,每次,一看到可以和母亲联系起来的物件,就止不住心的疼痛。不是不能接受母亲的离世,关于人的生与死我还是可以做到淡然些的,尤其母亲患病两年以来,日夜牵挂的照顾让我并无遗憾,只是那种亲切的遥不可及,那种默契交流的失去让自己总是念起母亲。母亲,用她的一生早就教会了我坚强,患病日子的谈话劝导也早就让我做好了她离开我的准备,只是,这期间的心路历程让我很辛苦。一个人啊,活着不容易。

我有时候会把自己身边的人们在心里一一盘点,没有人比我的母亲更重要。但就在母亲离世的时候,我并没有大家猜想中的泣不成声,一种强大的心念让我不可以脆弱到不堪一击,母亲劝慰过的话不可以不遵守——她多可爱!她知道我会是最难过的人,所以用“不许哭”保护我的身体不能因为悲伤受到伤害,含蓄间希望我健康、平安的活下去。说来很惊人,每次我梦到她都是祥和、平安的样子,别人则不是,这是我们母女间别人无法达到的沟通与关爱——她爱我,我爱她。我希望她升去天堂,她希望我从容人间,彼此真诚的祈愿与祝福,让我们在梦中亲密见面,纵然阴阳相隔,隔不断的是爱真。

其实,我是应该欣慰的!对于母亲,我几乎没有亏欠与内疚,虽然她最终被病魔夺去生命,但我们母女早就看淡生死懂得命里注定,我们既不怕活也不怕死,所有的一切我们不强求。那天,弟妇说看我说话的样子一下就想起了母亲,说我像极了母亲,我在内心升腾出一种喜悦:“妈妈,我是你。”是啊,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做她。

我找了个盒子,将关于母亲的一些物件珍藏起来:一块孝布,那是她去世的时候我带过的,我想自己可以终生“守孝”,守护着母亲的那些优良“孝”一生;一支吸管,那是我为她在病床上喝水准备的,那是我对她的牵挂;一本皈依证,那是母亲的皈依证,母亲是至高无上的佛门弟子,也是我师傅;一页日历,2014-3-4,那是母亲去世的日子,我想牢记;还有一本《心经》,等我抄完了81遍,我会一并收藏,谨遵教诲行走人世,不负吾母。其实,这些东西,除了心经,按照人间常规是需要烧掉的,但我不烧,我敬畏鬼神,但那只是思想,我并不相信迷信之说,心中也无鬼神。我只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守着对母亲的爱做我自己想要做的。

今天是母亲五七的日子,我没有写信寄往天堂是为了尊重老姨对我的关心,老姨说怕“请神容易送神难”,呵呵,多可爱和胆小的老姨,谢谢。

母亲走了,老姨和五姨时常致电于我,都是关爱之语,并且说:“姨妈也是妈!”我感谢!但我并没有那么脆弱与无助。母亲走了,看起来我没有妈妈了,不过没关系,我做她——我们一体,天上人间!

父母爱情

文/文明婴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能走到一起,而且,这一走就是一辈子。

父亲英气俊拔,一米七二的个子,身材魁梧,面庞端正,笑起来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母亲身材矮小,不足一米五,嘴唇外突,眼睛一只略大,一只略小,年龄比父亲还大两岁。

父亲和母亲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外公先见了父亲,觉得小伙子不错,人长得好,还勤快老实,便让母亲来见。没想到母亲见了第一面就急急忙忙答应了这门婚事,好像生怕人家会抢了去一样。

没多久,母亲便嫁了过来。

当时父亲除了一张床,所有的财产只有一个红木箱子和分地主财产时分到的一个雕花碗柜。红木箱子我上大学时作了我随身携带的衣物箱,毕业后由父亲带了回去。后来,我出嫁,两个哥哥先后分家,这箱子便不知所踪。雕花书柜是父亲家里最奢侈的一件家具,我用它作了书柜。后来,作了哥家里的橱柜。母亲嫁过来的时候,床上连床好一点的被子也没有,父亲只得到人家临时借了一床新的踏花被,放在床上以衬喜气,并答应人家只借三天。母亲过来,看到床上厚实的踏花被,还很高兴,没想到三天后就眼巴巴地看着新被子被人家收走了。她陪嫁过来一个盛衣物的红漆大箱子和一个纯实木的红漆碗柜。大箱子现在仍在母亲的房间里,盛着父母的衣服;那个碗柜,如今也在父母的灶屋里忠实地派上它的橱柜用场。只不过油漆早已剥落,几近看不到原色,灰不溜秋,却一直随着时光随着父亲忠诚地守候在母亲身边,成了母亲的最爱。

父亲穷,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连贫农都算不上,应该是属于贫雇农吧。爷爷替人下脚力赚来的米仅够每天的食粮,奶奶去世得早,父亲读了两年书后,不得不辍学,早出晚归赚取生活费,几乎连个栖身的地方都没有。直到土改,爷爷分得地主在山塘冲的正中间的一套房,爷爷、父亲和伯伯才算有了真正的落脚处。我小的时候去过多次,这是一幢老式的宅院,除了伯伯家,还分给了另三户人家。其中一户的奶奶是位小脚女人,听说我奶奶也是,不过奶奶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常看到隔壁的那位奶奶颠着裹了白布的小脚晃来晃去。当时只有几岁的我觉得她好老好老,老得我与她之间不但隔着那层白布,还隔着一个散发着霉味的时代,我甚至不敢跟她说话,生怕一说话,她屋梁上的灰尘会掉落一地。几棵大的樟树和柚子树掩映了这座青砖大屋,大树遮了大半阳光。屋子昏暗,还有些神秘,每次去都感觉自己的呼吸里都塞满了青苔,让我窒息。

好在父亲结了婚不久,便从地主的屋里搬了出来,自己用稻草土砖在离老屋三里多远的一个叫高家岭的地方搭建了六间屋,正式有了自己独立的家。爷爷也随着父亲搬了过来,我出生在这个新家里,伯伯一家仍然住在地主的青砖黑瓦屋里。父母大概有先见之明,几年之后,那座老宅院在一个风雨之夜从中间倒塌了,塌掉的正好是伯伯家,还压死了伯伯的第三个儿子。这时,伯母已于几年前去世,伯伯一家不得已也从那宅院里搬了出来。

母亲虽然矮小,皮肤却白皙。这一点还是后来,这后来是很后来了,直到今年年初大舅忽然间去世江苏的满舅来奔丧才告诉我的。人们常说,一好遮百丑。也许父亲就是这样看中了我母亲?

新家很简陋。在我的印象里,一天到晚,母亲矮小的身影在家里家外穿进穿出,忙里又忙外,不知疲倦,还得出外挣工分。母亲生了我们四兄妹,我们从小到大的吃喝拉撒,生活起居,除了爷爷有时帮衬一下,母亲一人几乎全包。凡是房屋的维修,家具的改造,生产队里的大事小事,则都由父亲管。年轻时父亲是生产队的队长,外面的事多,家务活他是不插手的,母亲自觉自愿全揽了过来。他们分工明确又互相帮衬,不为家庭琐事争吵。母亲不指责父亲,父亲也不批评母亲。母亲交代父亲做的事,父亲会很快做完;母亲几乎不用父亲张口,就已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早晨,第一个起床的总是母亲,烧火做饭,饭熟了父亲才在母亲的呼唤下慢悠悠爬起来,洗漱。父亲从外面回来,没事了,便坐在厨房的椅子上,一只腿搭在另一只腿上,悠闲地看着母亲钻过来钻过去张罗,母亲再忙他也不动手。这是我们家一条颠簸不破的定律,我在家的日子,从没见打破过。

两人就这样相安无事配合默契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小时候,父亲也不知为什么,怎么看哥哥怎么不顺眼,好像什么事都要教训他们一顿才好。我很清楚地记得,母亲在灶台忙前忙后,父亲回来,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地看着母亲忙。哥哥来了,他立刻情绪转移,命令哥:“去,烧火!”哥哥动作慢了一点,他就声色俱厉起来:“这么大了,还不去帮大人干活!做事要主动一点,不要老是让别人来说!”吃饭的时候,有谁将饭粒掉在桌子上,他生气的话便会吹风机一样劈头盖脸地吹过来:“不要把饭掉在桌子上,人家劳动多不容易!古语说,谁知盘中餐,粒粒都辛苦,连这点都不懂!”父亲在教训我们的时候,母亲是决不帮我们说话的,有时还会帮着父亲说。这时我们是决不能辩解的,只能低着头,无论愿不愿听都得听着或照着去做。否则,砸到头上的就不止骂声,还有棍棒了。

在我们眼里,父亲是威严的化身,他的威严是神圣不容侵犯的。

父亲其实不懒,手还很灵巧。家里的椅子都是父亲一手制作出来的,他不但知道如何将木头糅成想要的形状,还能将椅子做得很漂亮。对儿女骂归骂,却看得要紧。我小的时候常常和村里的孩子们到处玩,由于缺少零食,我们在外玩的第一要紧的事便是找吃的。草地上的野人参,路边熟了的红乌泡、刺松子,山地里的劳几茇,丛树上的野蜂蜜,还有菜地里的黄瓜、豆角、萝卜等等,只要是能吃的,都被我们取来用手一擦便吃进了肚子里。我经常莫名其妙地闹肚子,带我看病便成了父亲的一项任务。医生说的几乎都如出一辙:孩子肚子里有蛔虫。我隔三差五地乱吃东西,父亲便隔三差五地带我跑医院。小的时候我骑在他的肩上,大一些时,父亲用土车子(当地的一种运载工具,前面一只轮子,后面由人握着两边的手柄,手端用绳子连起来,用肩膀挑着往前走,比担着东西省力)载着我跑医院。直到上了初中,这种情形才得以好转。这时,再怎么累,父亲不会有怨言,也从来没有说过我。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父母不阻止我随便吃东西呢?是不懂,还是不想让我失掉童年的乐趣?这时候,父亲的脾气到哪去了呢?

又一次,二哥下塘游泳,结果掉进了扮桶眼,挣扎不上来。其时,父亲正在塘基下的丝瓜地里浇水,听到喊声,瓜瓢一丢,三步并作两步跑过来,来不及脱衣服便奔进塘里将二哥救了上来。我读高中的时候,为了节省钱,我寄宿的粮食都是父亲用土车子运到学校,近二十里的崎岖不平的山路硬是父亲用汗水踩在了脚下。放下车子时连腰都快直不起来了,他掏出汗巾擦一把汗,还朝我笑!

许多夫妻为生活琐事经常吵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这些,在我的父母这里,就像是在叙说一个与他们毫不相关的故事。

我问母亲,母亲说:“是人都是有脾气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她说,有一次回家晚煮饭急吃了夹生饭,父亲责备她不用心,浪费粮食,口气重了些。母亲一句话没说,默默掉了一下午的眼泪。从那以后,父亲再没说过她,连重话也没有一句。我说:“假如爸爸生你气怎么办?”母亲说:“他会不说话。”沉默也是短暂的,很快两人就会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我想,难道父亲眼里根本就没有母亲,才不屑与母亲争吵?还是他们感情深厚到脾气都没有了呢?

后来我问父亲,父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就看不得***妈哭。”看似暴燥的父亲原来也有一颗细腻的心,懂得对方不愿意听自己便不说,哪怕生气的话到了嘴边也要把它们嚼碎了吞进肚子里。

二十多年前,小妹生孩子,少有出门的母亲去照顾。母亲回来的路上迷了路,当时天又快黑了,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急一上火,眼睛忽然就啥都看不清了。父亲带着母亲求医问药,最终还是落下了残疾,一只眼睛青光眼看不见了,另一只眼睛白内瘴只有点点光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这只眼睛也越来越坏,几近失明。

母亲失明的时候,父亲还不到五十岁。为了赚钱,父亲去了三十里外的林场工作。林场很偏僻,房子周围一坡一坡的山,山上是密密丛丛人工种植的杉树。每天,不是杉树默默地看着房子,就是房子无比落寞地看着杉树。离得最近的人家有三百来米,转了一个弯。门前一条不宽敞的尘土路,也转了一个弯,一忽儿便不见了,但不时出现的摩托车,偶尔出现的汽车还是泄露着与外界的点点信息,让人觉得这地儿还不至于完全与世隔绝。父亲常常一个人守着一栋冷清的房子,守着一座偏僻的山度过一个个孤寂的夜。有空儿的时候,父亲会骑着他那辆破自行车,咯吱咯吱走上三十里山路回来与母亲团聚。

后来,母亲也去了林场,在林场里的一栋平房里一住便是六年。父亲去砍山,母亲便默默在家洗衣做饭。时间对于母亲来说,充裕也好,局促也罢,都变成了每天的柴米油盐,将日子打理得咸淡适中。看不见的母亲在心里为自己安装了一双眼,她知道什么时候天亮了,什么时候该做饭了,案板放在哪里,菜切在哪里,与手的距离有多少。她承续着几十年不变的老规矩——每天煮熟了饭菜等着父亲归来。父亲不回来,她决不先动筷。

我们回去,饭菜自然是我们自己做,但偶尔也会吃一餐母亲做的菜。她做的菜常有这样几个特点:夹生了煮烂了,淡了咸了烧糊了,碗里面的油墨烟子(锅烧过头了如果不及时清洗里面形成的细碎黑灰)常常辣椒粉一般点缀在菜里,一看就没了吃的欲望。可父亲不说,不抱怨,照样大口大口吃得很香。一般人做不到的,父亲都做到了。

有一回,父亲到哥哥家,回去的时候天快黑了,哥哥要他住一晚。父亲说什么也不肯,推出车就要走。他说:“***妈说,她晚上一个人害怕。”在林场,只要母亲在那里,父亲从不在外过夜,无论多晚都要回去,这成了父亲的规矩。

我笑母亲“赖”着父亲,让父亲不自由。母亲说:“我这辈子就赖着他了,他知道我害怕!”说这话的时候,母亲用看不见的眼睛望着父亲笑,那笑里说不清是得意还是骄傲。

在母亲眼里,父亲是能遮风挡雨的天。

父亲将我的散文集《凭窗听雨》里写他们的文字读给母亲听,母亲听后反问我,我有那么丑?你爸有那么俊?母亲的眼睛不看见多年,那眼睛明显一大一小,没有神光,常常迎风流泪。脸上的白皙早已在灶火的红光里褪了色。父亲仍高大,脸仍端正,只是脸庞显清瘦了些苍老了些。我对母亲说:“妈,您那样儿就是我们心目中母亲的样儿,在我们眼里,您无论长成什么样,都是天地下最美的。不信,你问问爸。”父亲笑,说:“你在我眼里,一直不就是这个模样?俊纯(我母亲的名字),又俊又纯。”母亲撇撇嘴,说:“瞎说!”我知道,母亲矮小,心气儿却高,不愿意别人说她的不是,连外表也不愿。

父亲有他的一套理论,打牌不要欠账,做事不要混帐,讲话要讲理,做人要尽礼。过年的时候父亲辈分大,小辈来看他,送上一百元两百元。按风俗,小辈送礼给长辈必须回礼。一般人家送两百回礼一百或五十,送一百回五十或二十,有的不回。父亲不同,回了家的父亲尽管没有了生活来源,靠的是子女的孝敬,可他宁愿自己不花或省着花,也不想欠人家的。人家送一百他回五十,送两百他要回一百五!他就是要比别人多!他常说,一辈子活的是什么?是脸面,是心安,是人家说你的好。这个时候,母亲也是坚决站在父亲一边的,决不会因为自己没钱,回人家回多了而抱怨半句。一般人做不到的,母亲也做到了。

每次我打电话回去,接电话的都是父亲。也许是老了,责骂没有了,换成了家长里短的罗嗦和婆婆妈妈。不管你听没听,他田里土里,小菜大蒜,猪有几头,鸡有几只,说上一大通。老公来接听,父亲又会从头说起,有的话重复了几遍还在说,让我们觉得好笑又不忍心打断。母亲偶尔也会接接我的电话,母亲自是又一番琐琐碎碎。

现在,白发一天天爬上了父亲的头顶,不过身体仍硬朗。只是膝关节没以前好使了,担一大桶的水有些费力,我劝他少担些,他答应着,说每次只担半桶多一点。但他仍会每天把水担到家里,把菜地浇好。父亲一如既往,外边的事是不要母亲操心的。母亲仍然喜欢忙,在厨房里摸索着干完这个干那个,烟熏火燎得直擦眼泪也不在乎。她不喜欢烧煤,她对不中煤眼。生活十分简陋,可是母亲一脸的笑,一脸的满足。母亲说:“我年轻的时候就请人算过命,说我命好,还真叫他说中了,我就是命好!”母亲的牙又缺了好几颗,父亲给她镶上了假牙。说这话时不想脱落下来,掉在地上她也不知道。她望着我笑,笑得露出了嘴里的空空洞洞,笑得被烟熏成肉色的脸上满是皱纹,笑得我眼泪直流。

我问母亲,你跟父亲一辈子不争不吵,有什么秘诀吗?母亲说:“哪有什么秘诀哟,你要是死心塌地跟着对方,就会心甘情愿付出啊。”

死心,塌地,心甘,情愿,我忽然觉得手有千斤重,重得提不起这几个词语的分量。

云有了风,才不会停留;山有了树,才不会荒凉。如同地与禾,禾与水,水与树,树与山一样,既然在一起,就得相依,既然相依,就得相惜。

父亲和母亲如今已是组里七十岁以上夫妻均还健在的为数不多的几对之一。

父亲没有读过多少书,可他却懂一个“怕”字,懂起码的惺惺相惜。母亲则死心塌地,心甘情愿,守着她的那份简单,那份单纯,守着父亲,度过她的每一个日出日落,不作妄想,不去奢求,平淡率真,从容乐观、安然幸福。

母亲的爱

文/吴波

在人生崎岖坎坷的旅途上,是谁给予你最真诚、最亲切的关爱,是谁对你嘘寒问暖,时刻给予你无私的奉献;是谁不知疲倦地教导着你为人处世的道理;是谁为了你的琐事而烦恼? 是伟大的母亲。母爱是无私的,是永不停息的,没有哪位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子女。不管怎样,母爱终究都是生命中最真挚、最难以割舍的情感。

母亲将你带到这个世界上,随即你便有了生命,有了生存的寄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母亲的啰嗦与唠叨也开始厌烦了。然而,当你自认为有道理而呵斥母亲之后,你有何感想?母亲倾注了半生的精力来哺育你、教导你,至死方休,如果在她年迈时,你不孝敬她,反而对她不理不管、大发雷霆,她会有多么地伤心、绝望啊!哪个母亲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母亲会对自己的孩子索要什么回报?

母爱,感化一切。当你已经承受不住外界所带来的种种压力时,母亲为你顶起一片天空,抵挡所有风雨;当你心无慰籍时,她开导你、教育你,教导你“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理;当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或因情绪不好而对她大发脾气时,她默默承受但仍坚强地开导;当你因学习而疲劳、心烦时,她会送上一杯热茶,不需任何语言,一切感情均化为泪水落于掌心,一切尽在不言中……

母爱,真挚无私。当你遇到危险时,她不顾一切地救助你,即使失去生命也毫无怨言;当你感到伤痛绝望时,她比你更加痛心悲伤,却必须要坚强地劝慰你,让你安心;当你欢心愉悦时,她会陪你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悦,但是却绝对不会多霸占一点……

母爱,永不停息。在家里,母亲的关爱如泉涌般包围着我,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千千万万,着实难以报答,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知其中深义,对自己的母亲毫无感恩之心,而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应是有实际行动的,只顾自己而不为父母着想,是十分令人愤恨的行为。

回想起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片段:牙牙学语、背书识字,生病时母亲的守护,上学前的叮咛,放学后的欢乐与忧愁;春日里的风筝和草地上的滚闹,夏日里的游泳,秋日里的郊游,冬日里灯下伴我读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对我的爱所构成的温情。谢谢你,母亲!是你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你给予我生命……永远祝福你,我敬爱的母亲。

母亲

文/李瑞华

母亲和父亲谁伟大?

我认为父母是平等的,但应该是母亲比父亲更伟大,首先,母亲十月怀胎给了我们生命!就凭这仅点就可以说母亲比父亲伟大!

但有人说我的想法是错的,说女人是天生的生孩子工具,因为她具备这种功能,自古以来都是女人生孩子这已是定局!所以女人和男人一样!母亲并不伟大,因为生儿育女是为了防老,这是必须的!说如现在谁说个老婆不能生孩子,那绝对会离婚,女人就是生孩子的工具,这是必须的!朋友,是这样吗?

妈妈,当我提起笔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您的身影。你为了我们全家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看着你每天为我们做饭、洗衣服、为我们辛勤、为我们劳累,但是你布满皱纹的脸上依然挂着笑脸。

我爱母亲,同样爱着父亲。在我心里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可有时又有着天壤之别。父亲是山。山是朴素的,所以父爱朴实慈祥,它的外边并不华丽,却拥有着无比之深的内涵。她并不像母爱一样和睦、宽容,但它同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父爱是一座山,不加修饰的大山,它在我困难时给我力量,在我迷茫时给我指明方向,在我无助时给我力量,会在我成功时给我祝贺和警醒。父爱,是撑起我生命的伟岸的山。母爱如水,滋润着山上每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山是水的肌肤,水是山的血液,山水相映,阴阳之合,天作之美。山水相融,心灵相犀。

有人说过“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最无私、最高尚纯洁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爱都是最真诚最无私的,可两种爱在我心里母爱更伟大。

我们的母亲十月怀胎,用生命生育了我们,她们经历了大命换我们小命的艰辛。从古至今没有一种文字能够写尽母爱,文章是有短尽头,可唯有母爱是永远写不完的。母爱贯穿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用颗孝顺心疼妈妈的心走进她们那颗饱经风霜的内心。看看她们为了整个家的温暖幸福一直操劳布满裂疮的双手。摸摸她们被岁月风霜吹蚀出来的满脸的皱纹。想想母亲现在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到该享福的时候了,我们做儿女的是不是给予了她一个温暖幸福的享受天伦之乐的大家庭了呢?

有了母爱,人类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华。如今,我们赋予母爱更多内涵。我们把祖国比作母亲,她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我们对她情真意切,生死相依。是真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依恋!为了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母亲为了他一次次地搬家。“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终于成为一代“亚圣”,伟大的母亲也千古流芳。

人世间最美的字眼是“妈妈”,最动听的呼喊是“妈妈”,当一个婴儿刚会说话,第一句说的是“妈妈”,当一个人浪迹天涯时,她时刻想念的也是妈妈,我们祖国是最伟大的母亲,因为母亲是一部阅不完的长卷,让我们终生拜读,永远思念!永远怀念!

悠悠寸草心 且行且珍惜

文/醋建伟

古往今来,描写母亲的文章太多太多,多少文人墨客演绎着他们的故事,众多丹青妙手描绘着他们的容颜……我们爱母亲却不如母亲爱我们那么深,我们爱母亲不仅因为母亲生养了我们,更因为母亲那勤劳、善良的品格,以及对儿女无私的爱。

改革开放以来,不管你是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意接受也罢,诸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复活节……之类的洋节都是接踵而来,很多节日让很多国人乐此不疲,我不太有兴趣去赶这个时髦的,但“母亲节”却是我追寻的。

想为母亲写点文字的念头已经很久,可每每凝眸面对空白的纸张,每每提起笔却不知如何下笔,便一直不曾、不敢动笔。每每提及母亲这两个字,总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母亲这两个字太沉重了,总怕写不出母爱的份量,让我不敢轻易去亵渎她的圣洁。回想母亲为了儿女不辞辛苦、忙上忙下的身影,突然好想为母亲写点什么,即使语不如情深意切,也想写下这份感恩。

母亲节,本不是我国本土传统节日,自港澳台地区流行后方才传入大陆,但中华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对母爱的尊敬由来以久。母亲节源自美国,最早出现在古希腊,传说是古希腊人为了向希腊众神之母希布莉致敬,存在一定的神话和封建迷信思想。1907年,费城安娜 (Ana Jarvis)发起订立全国性母亲节活动,她说服母亲所属的位於西维琴尼亚州的教会,在她母亲逝世二周年的忌日,即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隔年,费城人也开始在同一天庆祝母亲节。后来,威尔荪总统在1914年把每年的五月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现已成为一个约定成俗的节日,人们纷纷向母亲赠送康乃馨、忘忧草等礼物,来表达感恩母亲的浓浓亲情。

母爱是伟大的,对母爱的感恩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对母爱的感恩的文学作品很多,但没有比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让人感觉母爱的伟大,就像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缓缓道来,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伟大的母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母亲,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算不得是中国典型的家庭主妇,中国典型的家庭主妇主要在于照顾家庭,至于养家糊口都是不甚了之。母亲,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农村妇女,站在人群中都不会很容易被认出来,但母亲却不是这般,她用最简单的母爱,和父亲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含辛茹苦为儿女生活奔波,哭了累了只是一个人把苦楚默默咽下,就这样她从未抱怨什么,在唠叨和操劳中将我们拉扯长大。

依稀记得,在他们那个年代,自由恋爱可不是一件很随便的事情,他们之间从来没有过甜言蜜语,也不会去说甜言蜜语,甚至经常会有口角之争,但我也清楚他们的感情已经融入到了平平淡淡的日子之中,他们已经谁也离不开谁。那时农村是清贫的,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什么收入,仅靠挣工分哪里够用呀。尽管生活捉襟见肘,父母还是坚持让我们读书,希望有个好出路。那是懵懂的我们,哪里能体会父母的心情呢?放学回家只顾自己玩耍,甚至和别的孩子结伴逃学,没少挨过打。值得欣慰的是,父亲在七十年代国家招工步入公路这个行业,慢慢的家庭生活有了改善,母亲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掩盖了过多的艰难困苦和沧桑岁月。

生活本是一本无字书,我却读出了很多滋味,或思念、或释怀……岁月轮回,季节如风,自己也成了家,立了业,有了孩子,却给了母亲一头白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有些惭愧,对母亲那些祝福和感恩的话,从来没有当面说过,总觉得经常在一起没有必要,只要心意到了就够了,对于母亲来说在意的也就是心意。

一说起母亲,大凡都认为亲生母亲才是母亲,我说这不尽然,丈母娘也是妈。“丈母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已存在在几千年之久,虽说不是她所生所育,但她却培养了一位贤惠的女儿,给了我一个优秀的妻子,给了我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岳父母的生活经历给我们这些后辈积累了精神财富,那是我们的生活港湾和精神依托。

家是温暖的港湾。父亲、岳父是伟岸的大山,挺直了我人生的高度,母亲、岳母是溪流,包容了我的自私。步步走来,尽是沧桑,四位老人为儿女操劳白了鬓发,每当我们面临困难、崩溃,他们的肩膀总是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把希望和爱留给我们,把困苦和艰难留给了自己,母亲,我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母亲对我的爱,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护花。在我们的求学时期,母亲总凝望我们夜晚放学回家;在我们工作时期,母亲总凝望我们有所建树;在我们成家时期,母亲总凝望我们家庭和美。

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母亲的爱是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母爱也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往往从生活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的,不需要什么感人的言语装饰,但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想起母亲,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母亲,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心愿。孩提时,母亲为我们一针一线缝衣服、补衣服,哪怕点灯熬油嘴角还透漏着点点微笑;上学时,母亲为我们起早贪黑做饭、洗衣服,哪怕天在寒冷我们回家饭还是热乎乎的。

这些事虽小,但却凝聚着母亲一寸一寸的心意和母爱,对于母亲、对于母爱,母亲从来不求回报,我们也无法回报。我们从婴儿长大成人,吃过的饭菜凝聚着母亲沉甸甸的爱,如今自己也学会了做饭炒菜,但这些饭菜总少了一份记忆中应有的味道,那是母亲的味道,对于母亲,为家庭、为儿女,付出的就是凝聚在一粥一饭、一菜一汤里的悠悠寸草心。大家都知道,许多女孩、男孩会为自己另一半洗手做羹汤,但很少有听到当儿女的为父母洗手做羹汤。那么,正直风华的花样男孩、青春女孩们,请为自己母亲洗一次手、做一次羹汤吧,让母亲在母亲节这一天也放下一切,过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节日。

时光如水,年华易逝。诉不完、说不完的是乡音相思,斩不断、理不乱的是母爱亲情,这一程山长水远,下一程定是温暖情长。无论是亲人、爱人,还是朋友之间,我们都清楚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没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没有爱人的相濡以沫,没有朋友间的情真意切,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的存在、感受爱的温存,这些就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不带着任何杂质,只有用爱感受、用心经营,你永远都会感受到它的存在。

岁月如歌,母爱无限。岁月是座不夜城,亲情是最亮的一盏灯。有人说,雨水,是天空倾泻而下的忧伤;孤独,是心底攀沿而上的渴望!我说,眼泪,是心底潺潺流淌的音符;寂静,是灵魂蠢蠢欲动的清泉!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母亲风里来雨里去,几十年如一日,母爱没有大小、高低和多少之分,为儿女筑起爱的港湾,虽成不了孟母那样的伟大人物,其实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似一弯浅浅清流,悄悄流淌,滋润着你的心灵。

烟雨红尘,岁月无情;缘结一生,母爱如海。青春的记忆,已经镌刻在岁月的车轮上,用碎片串起人生的风铃,或浅浅,或张狂。生命本就没有轮回,终有一天,我们要与母亲永别,已为人父母的我们,不要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我们更应该享受这份亲情的温暖、母爱的幸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意,有些心事云淡风轻、岁月静酌,有些往事泪湿心房、雾气盈眸,轻轻敲打文字,感受岁月沧桑。感恩需在当下,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不要忘记母亲那一缕浓浓的芳馨,不要忘记母亲那一丝殷殷期盼,带着悠悠寸草心,且行且珍惜!

指尖上的母爱

文/吴克敬

与女儿吴辰旸的交流,妻子都交给了她的手指。

我把这个日子记得非常清楚,四年前,女儿考取同济大学,我与妻送她上学,在校园给女儿首次买下手机后,娘儿俩面对面相互发了一条短信。妻发给女儿的短信看似随意,却是萦绕在我们心头,最想说给女儿的话:妻子用指尖在手机上写道:“孩子,你有你的大学了。因为你有了你的大学,也便有了离开父母的理由。你的理由是充分的,你就很好地享受你的大学生活吧。”女儿第一次在手机上接收到母亲的短信后,偏头乐了一下,当即给母亲回了条短信,“老娘好!短信收到,请老娘放心,女儿长大了,女儿知道怎么安排学习,安排生活,女儿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母女俩头一次用短信交流,仿佛一个仪式,从此,母亲把一切的关爱,一切的嘱咐,一切的唠叨,都用指尖在手机上写出来,发给远在上海的女儿,让她们母女的距离,没有因为空间的变化而变得遥远。

我见证了妻子和女儿之间的爱。当年,女儿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未出生时,女儿就被妻子爱在指尖上了。不怎么会织毛衣的妻子,买回来了毛线和织针,一针一线地给未出生的女儿织起了毛袜。织得很是辛苦,妻子的手指被织针戳得红肿,妻子却不停手,织好了,却不满意,拽住线头,扯开重织;女儿快出生时,她又弄回一堆包皮布(即商场包裹布匹的那种布),裁成与手绢一般大小,做尿片儿用。妻子裁布时发现包皮布的粗糙,怎么办呢?她把裁出来的包皮布,投进热锅里煮,煮一阵又泡在清水里洗,洗一遍,仍嫌粗糙,就又投进热水里煮,三番五次地煮和洗,妻子的手洗得白腊腊的,而被她煮洗过的包皮布,确是又柔软又白净,女儿的嫩屁股,可是享了福。

女儿顺顺利利地出生,又顺顺利利读书上学,现在又顺利地通过了托福等出国留学的考试,过些日子,就要去美国斯坦福大学读研。在家里给女儿做着留学的准备,又说起过去的事情,我说妻子把女儿是爱在指尖上了。妻子反驳我,说她是爱在心上的。妻子的辩驳是有理的,世上的父母,谁不是把自己的孩子爱在心上的?

不过,妻子爱女儿的指尖,也有生气着火的时候。那时,母爱的指尖,也会如刮起来的一阵风,削在女儿的屁股上,让女儿受一点皮肉之苦。我们家里,因此还收藏了一把扫床的棕条帚。那次,妻子打女儿的屁股打得指尖疼,就随手拿床头的棕扫帚的木制把儿,在女儿的屁股上抡了一下。我不知此事,直到一日看见扫帚的木把上,有女儿写的一行字,读得我满眼的泪水,也读得我满脸的笑,女儿写的是:请别用它打我!后来,妻子知错了,再没用扫帚把打女儿。而我找了个塑料袋把那把扫帚装好,收藏起来。我要选择个适当的机会,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女儿。这么做,不是反对母亲打孩子,对于犯错的孩子,母亲有管教的资格。我是觉得母亲的打,也是指尖上对孩子的爱哩。

女儿辰旸要去美国留学了,可以想见,作为母亲的妻子会用指尖,更勤奋地点击在手机上,向女儿传达她的爱,我愿这样的爱,一直长长久久。

母爱

文/捞起月亮的渔民

母爱犹如田埂中的溪水,细水长流,缓缓的流入我们的心中;母爱又犹如那坚实的臂膀,虽不及父爱那宽广但足以撑下你的那一片天地。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我们常望着碧波蓝天沉思:是什么让我们有勇气,坚持到了现在呢?自己坚强的信念?是的,没错。然而,更多的还是母爱的力量。母亲是位伟大的人物,他们从来都不会辜负上天赋予他们的这个名词。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我也曾常常想着,那又是什么力量?使母亲坚持到了现在呢?仅仅是因为“母亲”这两个简单而伟大的词吗?这个问题终究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也总会有一天会有结果的。

我们生病的时候,她便会不顾一切的抱着我们冲进病房,神情焦虑地看着我们,她的眼中充满了慈爱,忧虑与紧张。我们在雨天,忘带雨伞的时候,她便会冒着大雨给我们带伞。但是,我们在享有这便利的时候,似乎忘了:母亲,他也是普通的人,她也曾是一个小女孩啊!他们也曾吃着甜甜的糖,甜甜的笑着,他们也曾向着自己的父母撒娇,他们也曾对长辈的夸赞而羞涩。我对这一现象而感到非常的疑惑。

直到那一天,我看到了一位母亲抱着大约三四岁的婴儿吃面包,可能是因为面包太大了吃不下去,有一小块面包碎就直接掉到那个婴儿衣服上,那位母亲没有丝毫犹豫的,就直接将那块面包碎吃下去了。又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坐在病房里,并没有对患有癌症晚期的孩子进行放弃治疗,在孩子病床前积极的鼓励他,像平常那样玩闹,但是眼眶里的泪水却欺骗不了任何人,在女儿临终前,她也终于撑不住哭了出来,抱着女儿的身体失声痛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稳重。那一刻,我释然了,我也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母亲会坚持到了现在。她们那力量在于我们,在于她们自己的孩子。

“母亲”真是一个神圣而伟大的词,他们可以为了孩子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母爱如海…

文/罗正友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每当听到这如泣如诉、荡气回肠的歌,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脑海中不时浮现母亲那慈祥、疲惫的身影。

时常想起母亲,心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悲痛萦绕,像一片惨淡的云挥之不去。不知远在天国的母亲是否还好?母亲是在父亲去世的第4年清明节前跟随而去的,我一直刻意回避,不愿意写,也不敢想,因为我害怕那种悲哀、凄凉的感觉,我怕触及最疼痛、最敏感的那根神经,但我不得不承认,一切都是徒劳,时间的流逝无法冲淡心底的哀伤,对母亲的怀念依旧清晰如昨,很多遥远的记忆常常不经意地浮现在眼前,让我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有时禁不住潸然泪下,总觉得愧对母亲的养育之恩。

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白族妇女,她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却通情达理,极富涵养,平日里辛勤劳作,与世无争,对儿女的那种爱也表露得异常含蓄,有她独有的一份尊严。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生活的母亲的眼皮底下,在她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母亲特别重视我们的读书学习,上中学时,我没考取重点中学,被县上的一所职技中学录取了,家人说,读职中没出息,正好家里多了一个干活帮手。母亲说,让孩子上职中吧,多学一门技术也是好事。在母亲的坚持下,我离家到十多里外的职中上学。正如母亲所言,我在这所学校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潜心向老师学习写作、绘画和书法,并开始接二连三发表习作,成为我人生道路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多少次感动于母亲深深的爱的情怀,让我泪流满面,尤其让我无法忘怀的是母亲的那只玉戒指,那是一付让我倾尽一生也无法还上的玉戒指啊!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却对绘画发生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到新华书店,突然发现柜台上摆着一本头像素描的书,我爱不释手,看了又看,但囊中羞涩,可望而不可及。于是我便将这一想法告诉了母亲,骗她说这是上课用的教材,老师说要非买不可的。母亲搜出所有积攒的钱也不够买书,想了想便打开一个牛皮箱子,从里面拿出一个层层包裹的袋子,最后从包裹里拿出一只玉戒指,让我拿到县城古器收购站去看看,值不值钱。我买书心切,也顾不得多想,飞也拟地赶往县城。虽然我喜爱的书买成了,但外婆传给母亲结婚时的唯一玉戒指仅卖了5元钱。哥哥知道这件事后,把我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让我去收购站赎回那枚玉戒指,怎耐老板死活不认账,只得作罢。这件事让我十分忐忑不安和愧疚,向母亲认错,请求得到她的谅解,母亲反而却安慰我:“戒指是身外之物,书可以学到知识,如今你能识字、画画,比玉石光彩多了!”听到这话,我的内心更为难过,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感谢她的宽宏大量,感谢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也感谢命运让我拥有这样一位仁慈的母亲。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总会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在不经意间被提起或想起。高中毕业后我弃学从戎,母亲拉着我的手,既依依不舍,又倍感自豪,眼里噙满幸福的泪水,叮嘱我到部队好好锻炼,有所建树。从此,我的目光越来越渺远,我的脚步越来越坚毅,我飞翔的翅膀越来越飘离大地,渐渐飞出了母亲悠长的视线所及。在母亲心里,我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她常常为我担心、惊扰、害怕,又不停地为我的将来谋划、打算、着想。每次从部队探亲回家,母亲拉着我看了又看,问我部队的生活习不习惯,训练累不累,想不想家等等。而每次回归部队时,母亲彻夜难眠,为我收拾行囊,千叮万嘱,偷偷地抹泪,伫立在村口,看着我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我没让母亲失望,入伍第一年便成为团政治处一名优秀的宣传骨干,屡次立功受奖,捷报频传,母亲拿着立功喜报看了又看,杀猪宰羊款待亲朋,母亲仿佛又年轻了十多岁,每天笑容灿烂,精神焕发。

岁月匆匆,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霜,进入古稀之年的母亲已白发苍苍,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皱纹,腰驼了,眼花了,耳聋了,行动不便了,身体也每况愈下,母亲老了!当我远隔千里打电话回家时,母亲已听不清电话里传出的儿子的声音,任凭我怎样喊她,只是说:“我耳朵不好,听不清。”便挂断了电话。我长时间呆呆地拿着电话,心里生出莫名的惆怅和心酸。母亲呵,你能再听听远方儿子的问候吗?

2009年大年三十,我回老家与母亲共度除夕。母亲是个很讲体面的人,听说我要回家,老人十分高兴,头天便让嫂子帮她洗澡,换上她心爱的唐装。也许母亲身体太虚弱,这一天母亲又病倒了。面对一大桌团圆饭和满堂儿孙,母亲只是在饭桌前坐了片刻,说一点也吃不下,便又躺回床上。多少年来,我总是吃母亲做的年夜饭,一遍一遍品味八宝饭的甘甜、八大碗的纯正、三道茶的清香,如今母亲却一口也吃不下团圆饭了,一种不祥之兆在我脑海里一闪而过,我放下碗筷,疾步走到庭园,在噼噼啪啪的霸炮声中,任凭泪水狂涌而下。母亲呵,你能再和儿女一起多吃几顿年夜饭吗?

母亲患的是老年肺心病和胃肠道疾病,发现时已病入膏肓,体重由原来的90多斤瘦成40多斤,真正的骨瘦如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由于母亲年事已高,身体极其虚弱,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不敢做手术,风险太大。看着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样子,我既希望时间停止,这样我就不需要为母亲的生命即将消逝而痛心;我又希望时间快跑,这样可以减少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时间。母亲忍受着疾病的煎熬,默默地承受一切。2009年3月20日,83岁的母亲带着生的渴望,带着对尘世的牵挂和眷恋永远地去了!昊天罔极,吾心痛哉!

母亲的去世,对我的震撼非常大,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因为在短短四年之内,我便痛失两位亲人,而且父母去世时他们最心爱的幺儿都不在身旁。母亲去世的那个夜晚,我仿佛在梦中惊醒,人世间给我至亲至爱的母亲真的去世了,世间又少了位伟大的母亲,我感到一股发自心底的热血喷薄而出,什么撕心裂肺,什么肝肠寸断,在那一刻我都体验到了,悲恸中尚存的只有愧疚,愧对母亲的哺育,愧对母亲的孝道。母亲您知道吗?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楚,时时刻刻吞噬儿子的心!但我更知道在母亲心里,儿子能有出息是她最大的心愿!为了母亲我更该好好地活着,母亲不仅给了我生命,也给了我翅膀,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每年春节和清明节,晚辈们会在您的坟头添些凝结着浓浓亲情的故乡泥土,献上蕴含清新芳香的杜鹃花,以示孝祭。儿女们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心去回报您那深厚博大的爱。

安息吧,母亲。

母亲的爱

文/坠落地球的妞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五月,阳光暖暖,正是花开的季节,空气中飞舞着绵绵的柳絮,伴着淡淡的花香。

有一种花,不惊艳,甚至不起眼,却自然清新,朴实亲切,它就是萱草花,又名忘忧草。

母亲的爱,就如温婉的萱草花,散发着淡雅的香,如果你仔细品读,便会深深的沉醉,她不如玫瑰的动人,也不如牡丹艳丽,就那么轻轻地,柔柔的,浸入心菲,无论开在任何地方,都尽量开满,纵使零落成泥,护花。

母爱深深,深几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母亲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们的成长,带着母亲的期盼,装满了母亲的叮咛,是母亲浓浓的牵挂。

小时候,母亲就是我们的守护神,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会看到母亲温柔的目光;每一次跌倒,都会得到母亲的搀扶和鼓励,母亲就是生命的阳光,赐予我们力量,让我们坚强。

打开你那沉睡的记忆,回想当我们生病时,母亲床前那盏不眠的长灯;还记得么?第一次逆反,母亲在灯下那憔悴的面容;还记得么?那离别的站台,母亲那离愁的双眼。

也许你的眼角没有挂着泪,但,你一定会记得,会想起,因为这样的点滴我们都经历过,因为天下的母亲对儿女的爱都是一样的。母亲为我们做的事虽小,却是点点滴滴汇流成河,是凝聚着母亲一寸一寸的心意和爱,对于母爱,母亲从不求回报、我们也无法回报。

我曾不断为母亲写各种文字,总是没有一篇让自己满意,也许是母爱太深重,也许是母爱太平凡,平凡到已经和生活相融,让你看不到,摸不到,却一直在生命中悄然低吟浅唱。

这世间真正的美,不在于是否华丽,总是朴素的,才更能深入人心,为母亲写的歌,不用委婉动听,定能产生共鸣,为母亲写文字,定是朴素温婉,却能温润心间。

流年似水,谁都无法阻挡始终不停的脚步,不知不觉中,母亲的头上已经满是白发,母亲的脸上,已经镌刻下了皱纹,那深深浅浅的岁月印记,是孩子心中不愿触摸的伤。我们一生都在向母亲索爱,却忘记了这个奉献着自己毕生之爱的人,也需要爱,也曾年轻过,直至今日衰老。

亲爱的母亲,我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达对你的爱,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才能表达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母亲给的爱,是我们一生都忘不了的恩情。

请不要在母亲节的这一天,漫天微信复制着各种版本对母亲的感恩,请关闭你的流量,让我们停下匆匆脚步,回家给母亲一个拥抱;让我们在繁忙中,在平淡的日子里,给母亲一些温暖,让我们用真心为母亲送上一株忘忧草,愿我们的母亲,乐而无忧,幸福安康!有母亲的日子,每天都是母亲节!

如山的父爱母爱

文/雨海泪

世界上没有不称职的父亲,有也只是不称职的儿女——题记。

窗外下着零星的小雨,再也没有夏日的酷热,这场秋雨结束了整个夏季,告知人们秋已悄然到来,下课了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感觉有点冷,心里空落落的,突然想到了在那个遥远小村庄的家,家里的“秋”一定很盛,大片的花生穿上了黄色秋衣,大片的玉米怀里紧搂着一生的收获,道旁的树也在用自己金黄色的叶子来庆贺这个丰收的秋,还有还有那最令我想念的父母,也在这个秋的土地上辛苦劳作吧!

晚上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这是回校后第一次往家打电话,电话响了会才接通,原来是母亲和父亲在盖摔好的花生,家里也在下雨,妈说昨天是父亲的生日,她说我还记得吗?我想说忘记了,可是即将出嘴的话却卡在喉咙里再也说不出来了,我没有说什么,我不知道用什么话语还能挽回自己对父亲的亏欠,在没有一种语言能减少自己内心受到的自我谴责,昨天哪怕自己的一个电话,也会让父亲倍感欣慰,那是这是我作为儿子应该做到的,可是对于做儿子的我如此简单的事对于父亲来说他可能等了整整一天到最后变成奢望。

家里的地不少都是父亲和母亲承包的,他们岁数也不小了,也到了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是自己还在上学,哥哥工作也不太尽人意,父亲母亲还是闲不下来,还得脸朝黄土背朝天。

父亲的爱像山,母亲的爱像海。

山之重无法称量,海之深无法计量。如果能用一个词来超越极限那肯定是父母给我的爱。曾想补偿父母对我的爱,可是突然想明白就算自己穷尽一生也是不能偿还的起的。爱之生养之恩,爱之保护之恩,爱之担忧之恩……父母给予我的爱如山一样沉重,而自己“回报”的爱却轻轻之如鹅羽。

父亲是名教师,一生执教,从未言悔。我在这里向生我养我的父母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我知道自己的一句辛苦了,什么也代表不了,但是我还是想说。

父亲儿子在这里给您拜寿了,生日快乐,今天也是你的节日。节日快乐!

如果你身在他乡,如果你也好久没有给父母打电话,那请你拿起电话哪怕就是几句问候,再哪怕就是向父母报个平安,也会圆了父母在家久久等候你梦。

昨天父亲生日,八月十二,我要记住这个日子。

母爱如山

文/黄意

我的家乡地处九洲江下游三角洲冲积平原,称之为围田水乡,水网如织,耕种的是水稻田,乡间道路也是由水田泥巴筑成,若遇到下雨天,村路被人畜踩踏过后,便如汤如浆,滑如冰场,或坑坑洼洼,出现大小不一的“牛脚潭”,行走起来非常不便。这时,家景好一点的人家,能买上一双“水鞋”(长统雨靴)穿上进出,就算是日常最高享受了;买不上水鞋者,只得光着脚丫,用十个脚趾头叮咬在泥泞中,才能艰难地移步行走,否则,随时都有翻跟斗滑倒摔伤的可能。

为了家里的这些孩子,母亲总是省吃俭用,不管日子多艰难,也都给我们大家添置上水鞋,而她自己却宁愿一直光着双脚,多年来在风雨泥泞中为这个家奔波操劳,也从没叹过一声苦怨。

小时候,只要妈妈在身边,我遇上什么事情都不怕。就像美国作家雨果说的那样:“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总是甜的”。

那是一次让我从小到大留下的最铭心刻骨的记忆——

在我上学前那年,夏末季节。每逢赶集日,母亲照常到营仔镇摆摊卖百货。那一次,我这个“跟屁虫”贪嘴爱玩,就闹着要跟她去趁墟(赶集)。母亲见劝阻不了,只好带上了我。到了下午五六点钟,街上行人少了,没多少生意做了,母亲便给我买了爱吃的零食,哄得我开开心心的,然后才收拾摊子,带我回家。

回家的路有四五里,我尾随母亲走过了泥泞的菠萝埠村小道,穿过了杂草丛生的田间小径,坐渡船过了九洲江,正沿着基围头村的围堤下行时,没想到,一场险恶的灾难就要发生了……

此时,在我们背后的九洲江入海口方向,瞬间天昏地暗起来,大片大片的漏斗状乌云,形成一条黑色巨龙般的旋转水柱,一时飞沙走石,铺天盖地。便见四下的人们慌作一团,纷纷奔跑着惊叫着:龙卷风来了!龙卷风来了!

正在带我赶着回家的母亲,发觉了眼前不好,连忙放下货郎担,一把拉过我躲到围堤的坡边,我吓得紧紧地抱着她的大腿,小声哭了起来。母亲紧紧把我搂在怀里,沉稳地说:“阿仔,别怕,噢,龙卷风,一阵就过去的。”

随即,母亲机智地把两只货郎担拢近,用扁担压在箩筐上面,把我夹在箩筐中间,顺手揽着旁边一条丈多高的小树死死不放……我发现母亲的手在抖动,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恐惧的神色,但她仍然压低声音安抚着我:“阿仔,别怕,有娘在。”

瞬间,乌云已覆盖了整个上空,一分钟前还是明亮的白天,顿时已变成了黑夜。阵阵呼啸着的狂风挟着沙尘扑面袭来,豆大的雨点砸在身上,让人生痛,我和母亲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冷得牙齿“格格”作响。这时,“黑龙”越来越近,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围堤外正逢涨潮的九洲江,被狂风掀起了高高的巨浪,咆哮过围堤,一次次地扑向我们。突然,一只箩筐盖被掀开了,飞到远远的稻田那边去,另一个绑得较实的货筐,连盖带筐吹落到附近的水沟去……而此刻,母亲却什么也不顾,任凭风呀雨呀鞭打,只是紧紧地把我拢在身下,双手死死抓着那棵小树,摇摇摆摆却岿然不移……

——就这样,摧枯拉朽连大树都连根拔起的龙卷风,却掀不脱我母亲瘦小软弱的双手,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放下了我们,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保住了!

母亲看着已经远远离去的“黑龙”,连连说道:“仔啊,我们命大啊!”我知道,最了不起的,该是来自我母亲如山一般的无私的爱!

多年后我才知道,我们遇到的是一场罕见的龙卷风,是“水龙卷”,我们乡人称之为“龙搅水”,破坏力相当可怕。仅是这次龙卷风,就把九洲江两岸的不少民房摧毁了。

这也是我小时候,第二次逃过了死亡的威胁。头一次,是我在出生后的第三天,因为要躲避日寇的“人祸”,父亲用他的爱把我的小命给挽救了回来;而这一次,因为要躲避突然降临的“天灾”,是母亲用她的爱把我的小命给挽救了回来。

人世间,唯有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爱,最伟大的爱!

母爱牌腊八粥

文/吴建

“腊八粥,甜又香,吃了一碗又一碗,来年家家富又康”。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遥望家乡,思绪悠悠。想来,母亲又在准备煮“腊八粥”的材料,再熬一锅又香又甜的腊八粥,等待她的儿女回去吃粥吧。

自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母亲总要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煮腊八粥所用的材料绝大部分是农家土特产,如红枣、花生、玉米、绿豆等,虽然尽是些“土老货”,但吃起来仍然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淘米、泡豆、剥皮、精拣。然后在下半夜开始煮。她先把不易煮烂的赤豆、黄豆下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慢慢熬,待它们膨胀了,再加入比较易烂的其他几样杂粮,用文火慢悠悠地细煮。当粥沸滚之时,母亲用长柄勺勤加搅动,以防粘锅底。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这时候,浓浓的香味儿在我家那不大的三间平房内弥漫。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不及洗脸就奔到粥锅前,那自锅盖边沿袅袅升腾起的蒸气裹挟着缕缕诱人食欲的清香,撩拨得我直咽口水。性急的我手捧着碗,催促母亲赶紧盛粥。母亲捶了捶酸楚的腰,笑眯眯地说:“别急呀,灶神、祖宗还没敬拜,吃不得!”说罢,母亲先盛一碗腊八粥敬神祭祖,然后才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盛一碗。她自己的一份则舍不得吃,而是送给村里的五保户王奶奶。

母亲做的腊八粥极好吃,口感绵软滑嫩,醇香清甜,视觉上更是一种享受:浓稠纯白的米汤里,红中透紫,紫里润黄,黄中染绿,端在手里,不忍心下箸;喝在嘴里,甜香瞬间溢满味蕾;吞下去,只觉得有一种暖,慢慢传递到四肢,那是一种透心暖,让人生出一种懒洋洋的惬意。吃完了很久,粥的味道依然会留香齿颊间。

现在超市里有色、香、味俱佳的八宝粥卖,但我每次吃它,都感觉不及母亲做的腊八粥滋味绵长,因为那其中缺少的是无法割舍的亲情和爱。

我似乎又闻到了母亲亲手做的腊八粥的馨香,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告诉母亲,腊八节那天,我一定起早回家,再尝一尝她老人家做的腊八粥。

母爱深深

文/狄安娜

那夜的梦惊心动魄,却幸福无边。

梦里和家人一起,如往日温馨。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走进莲池,里面新建造了亭台楼阁。我跑到上面,偶遇一只小兔,抱着它寻找青草。后来发现自己找不到回去的路。一个孩子将我带到悬崖边,带着我从斧锤凿出的浅洼往下走,到了悬崖的中间,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我才发现身处绝境。我的恐高症已经把自己吓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四处张望,发现离我两米处有一根铁棍,挨着铁棍一米的地方有铁梯子,可我根本抓不到铁棍。

我的脚下人头攒动,呼救无人理睬。在我绝望时,妈妈突然出现。她拽着一根粗绳,拉到我的身边,大声喊着什么。我抓住绳子,用双腿夹住绳子,一路滑了下来。

过去想起妈妈,悲伤如山,泪水似溪。今日梦醒,却很平静,突然顿悟——妈妈一直在身边,危难之时,哪怕在梦中,她也必会出现。

心,变得无比踏实。母爱深沉,如果悲伤是山,那它的脚下,一定是爱的草原。

岁月深处有母爱

文/董国宾

月亮来了,大地安静下来,忐忑的童心却不能平静。多少个无人的夜晚,我常常咬碎月光,把一次次怨恨抛向母亲。

额头上的那块疤,就是蹒跚学步时落下的。大姐说,我摔倒在了门框上,流了好多血,好可怕啊!那抹挥之不去的伤痕,永远是一个伤心的记号。我抱怨母亲只顾在院子里忙活计,却没有好好照看我。

伤心的事永远说不完。上学了,我多想打扮一下自己,穿一件新衣服,可母亲从不舍得给我买。哪怕一双新手套,也会让我高兴得泪花盈盈,但这只能在日思夜想的期待中化为泡影。我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母亲总把他们替换下来的旧衣服套在我身上。裤子长了,就卷两折。鞋子大了,就塞团棉花团。肥大的衣褂,风一吹能鼓起一个大包来。

对母亲的抱怨由来已久,接连不断的一些事,更是让我滑向了怨恨的深潭。母亲从不过问我的学习,相反对大哥和大姐、二姐却关怀备至。从母亲和邻家大伯一次偶然的谈话中,我终于窥到了母亲隐藏的心迹。母亲说,大哥和两个姐姐聪明好学,想全力供他们上大学。我嘛,干脆留在家里种地算啦。我是在里屋听到这番话的,尚小的我,固然不会感知未来是个什么样,只觉得一股怨恨水一样漫上来。母亲让我拼命去干活,不管酷暑还是严冬,总是用同一种威严要求我。牧场、打谷场、田间地头,总少不了我单薄的影子。这倒也罢,挺直腰杆做一个庄稼汉,也能撑起一片天,但总忘不了那次赶牛车险翻深壑、惊悚人心的那一刻。还有一次,我家的母猪下崽了,生怕母猪夜间压死幼崽,母亲在猪圈里睡了两个通宵后有事去了舅舅家,就严厉地让我去值班。那几夜啊,惊恐和熏天的气味联袂向我袭来,猪崽安然无恙,我却病倒了。那时我还是个孩子,难道在母亲心里我还不如一个猪崽吗?

大哥和两个姐姐相继考上了大学,全家人欢天喜地,唯独我郁闷不快。18岁那年我当兵去了边疆,十几年就只回了一次家,还是父亲病重的时候。那些年,谁也不知我心有多狠,就是不想见母亲。

转业了,我在家乡的一座城市安了家。那年中秋节,全家人难得团聚在了一起,母亲自然老了很多,但照例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没想到,这次母亲却把峻冷的目光抛向了大哥和两个姐姐,声音依旧响亮:“小宾转业了,打算买套两居室的住房,我看不行,要买就买大套的,还要装饰得好一点。这过日子嘛,就得像模像样,你们当哥哥和姐姐的就看着办吧。”

我和老婆孩子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凝视着雅致的天花板,对母亲所有的怨恨顷刻间化解在了新房淡淡的清香里。回眸一抹抹人生旅痕,我在想,哪个母亲不爱儿女,只是这种母爱隐藏在了岁月的深处!

人间处处皆爱心

一些不懂爱的人常常抱怨“世间无爱”,其实,人间处处充满爱。

你看--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得到的就是母爱的呵护。还记得我小的时候,不小心把胳膊摔骨折了,妈妈背着我到几公里外的医院里医治,一连跑了好几个星期,我的胳膊得到了及时的医治,可妈妈的身体却因为我而累垮了。

父爱是长大后才能体会到的。每当我逢沟遇坎,要抱我过去的是妈妈,鼓励我自己过去的是被妈妈埋怨的爸爸;每当我做错事时,爸爸总是会严厉地训斥我改正……这就是父爱--种与母爱完全不同的柔情。

母爱的呵护使我倍感幸福,父爱的熏陶使我积极进取。

父爱崇高,母爱伟大,可人世间的博爱更加令人难以忘怀。冰心奶奶曾为希望工程捐款2.3万元。可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不记得喽!”世上像冰心奶奶这样默默关心他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究竟图的什么呢?我想只有一个字:“爱”.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部电视剧:一个大姐姐自己辛苦地赚钱养活不是亲姐弟的三个孩子。养活他们并不是这位姐姐应尽的义务,可是爱心却让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爱除本身外无施与,除本身外无接受。既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得到了满足。这就是爱--人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

妈妈的爱是伟大的

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是的,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

母爱,是人世间最无私的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仁慈的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宽容的爱;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从你哇哇落地的那一天起,妈妈便用温暖的大手,把弱小的你揽在怀里。

从呀呀学语的那一天起,妈妈教会了你喊第一声“妈妈”!!她哭了,那是激动的泪,那是幸福的泪,那是骄傲的泪。

无论你走到天涯还是海角,她都会每时每刻念着你、挂着你。

天再高,它永远及不上母亲思念儿女的情;海再阔,也永远及不上母亲疼爱儿女的心!

如果哪天,世界上,还有一种爱是存在的话,那么我坚信,那一定是-----“母爱”!

所以我们所有做儿女的一定要在自己的双亲健在的时候,尽到自己的孝道 不要等到终于有一天他们不在了,你才会突然想起你所有的从未做过的事,它们就会像巨石压在心口痛击着你的心。让你有种从未有过的痛和遗憾。那种“子若孝而亲不在”的悔恨也将会伴你终生!!!

妈妈是伟大的,有可能她不善言语,不善表达,但是那是默默的爱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爱。

妈妈:我爱你,我爱你,这将是我永远----永远要说的也是所有做儿女要说的话,妈妈祝福你,祝福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感悟母爱……

文/仇恒泉

微风携一阵温馨,云翳拭一角晴朗,便知是春了。又是一个饱含深情的节日——母亲节悄然向我们走来,随着节日的来临,我对母亲的思念也与日俱增起来。思念对于我—一个置身异地的游子来说,总是一张厚重的网,网住我,一尾从红尘出逃的小鱼。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母亲因事外出,将6岁的女儿锁在家中,当他回家的时候,发现女儿正悬挂在窗户的缆绳上,摇摇欲坠。母亲慌忙丢下手中的包裹,急中生智,拼命朝窗台下方跑去。孩子落下来了,接住孩子的母亲重重的摔在地上,她顾不上疼痛,大声地呼喊着孩子的名字,孩子安然无恙。事后,有人根据这位母亲当时的位置与窗台下的实际距离进行了测试,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出来了:母亲当时瞬间的速度已超过奥运会百米速度。是的,母爱创造了奇迹。

母亲是苏北人,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一个连自己生日都不知道的女人。也许在她的一生中无法创造美国母亲那样的奇迹,然而她像更多的普通母亲一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行动,诠释着对子女所有的爱。

70年代的故乡,交通闭塞,山贫水瘦。在那个温饱都是奢望的年代,母亲是一株生命的劲草,她用柔弱的肩和粗糙的手为我们支撑起一方天空。母亲没有文化,但却尊重知识,她始终认为贫穷的根源源于知识的匮乏和教育的落后。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年夏天,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大地像负重的老人,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热浪一阵紧似一阵的掠过地表。田地干的裂开了嘴,庄稼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抗旱保苗成了当务之急。在这节骨眼上,外婆病重。万般无奈之下,母亲放下手头的活计,去了江苏。目睹父亲羸弱的身体,还有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我选择了辍学。事后不久,母亲回来了,她把父亲狠狠地责怪了一番。第二天一早,母亲拎起我的那个时代特有的草绿色书包把我撵到了学校。

和现在的孩子相比,农村孩子的童年没有卡通玩具、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故事,没有电视和肯得基,属于我们的是大自然的绿、夏夜的萤火虫、流星雨与小人书。那时的农村是没有电来照明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在天黑之前全部做完。在夏天,遇到月朗星稀的夜晚,我们便早早地卷了蒲草,到稻谷场上去听老人们讲一些草莽英雄或荒诞不经的神话故事。在那样的夜晚,母亲与叔婶总是四处寻找我们回家睡觉。我们总是表面应和着,暗地里又趁着她们的睡去,溜到李姨家的瓜地里偷摘一些成熟或半成熟的瓜果。为此,母亲没少到李姨家赔礼道歉。时间久了,李姨也不好意思再计较我们我们这些“蟊贼”了。每到瓜熟的时节,便主动分些给我们和邻家的小孩。

过年是贫穷岁月里,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时,我们可以增添一件新衣服或获得长辈们的五毛压岁钱。贫穷是一种财富,它会使一个人早早地懂得是非、明白事理。每到春节,我总是告诉母亲,我什么都不需要,比起同龄人,能够让我上学已是我最大的知足。每每此时,母亲眼中便噙满了晶莹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幸福的。她知道,有一个懂事的孩子远比一切重要。

静静流逝的岁月一晃三十多年,在这人生的长河里,理想隔着雾霭,重重复重重,追求横着坎坷,曲曲折折。不管怎么说,我和弟弟、妹妹找到了一个欲望与梦幻同在、属于自己安居乐业的城市,这是对母亲披星戴月、含辛茹苦几十年的最大慰藉。如今母亲,已是两鬓斑白,额角上爬满了纵横交错的鱼尾。我们总想把母亲接到身边,以尽孝心,母亲虽然也曾到城市里居住了一阵子,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去。她说城市是个笼子,她不习惯城市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淡漠,不喜欢年轻人庸懒和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住惯了矮矮的黄坯房,习惯了落日中袅袅炊烟的母亲,如今仍居住在乡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思念的藤蔓,牢牢缠着的是母爱,因为母爱,无数寂寞的日子我已经把寂寞嚼碎,无数孤独的日子我已把孤独嚼碎,就像嚼了沾露夜草的马,使我变得膘肥体壮。

在纤细青翠的花茎上,开出鲜艳美丽的花朵,花瓣紧凑而不易凋落,叶片秀长而不易卷曲,花朵雍容富丽,姿态高雅别致,色彩绚丽娇艳,使人目迷心醉,这就是康乃馨。母亲节快到了,本想送一束母亲之花,然而我的母亲,一个连生日都不知道的女人,她当然不知道安娜 (Ana Jarvis 母亲节创始人),也不需要康乃馨,她需要的只是子女的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份理解和常回家看看。

母亲节到了,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

岁月深处有母爱

文/董国宾

多少个无人的夜晚,我常常把一次次怨恨抛向母亲。额头上的那块疤,就是蹒跚学步时烙下的。大姐说,我摔倒在了门框上,流了好多血,多可怕啊!那抹挥之不去的伤痕,永远是一个伤心的记号。我抱怨母亲只顾在院子里忙,我可是母亲的心头肉呀,怎么就不好好照看我呢?!

伤心的事永远说不完。上学了,我多想打扮一下自己,可母亲从不舍得给我买。我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母亲总把他们替换下来的旧衣服套在我身上。裤子长了,就卷两折;鞋子大了,就塞团棉花。肥大的衣褂,风一吹能鼓起一个大包来。在我幼小的印象中,母亲是铁了心不肯花一分钱给我。最让我忘不掉的是,我向母亲要钱去理发,母亲眼一瞪,吓得我后退三步,接着裁衣的剪刀娴熟地在我头上“咔嚓咔嚓”响起来。我被母亲用这种方式剪成了光头,狗啃似的。同学们嘲笑我,连老师也“扑哧”笑出声来。

对母亲的抱怨由来已久,母亲对大哥和大姐、二姐的学习关怀备至,想全力供他们上大学,说我嘛,干脆留在家里种地算啦。我是在里屋听到这番话的,尚小的我,固然不会感知未来是个什么样,只觉得一股怨恨水一样漫上来。母亲让我拼命去干活,不管酷暑还是严冬,总是用同一种威严要求我。牧场、打谷场、田间地头,总少不了我单薄的影子。我总想,挺直腰杆做一个男子汉,也能撑起一片天,但总忘不了那次赶牛车险翻深壑、惊悚人心的那一刻。还有一次,我家的母猪下崽了,生怕母猪夜间压死幼崽,母亲在猪圈里睡了两个通宵后有事去了舅舅家,就严厉地让我去值班。那几夜啊,惊恐和熏天的气味联袂向我袭来,猪崽安然无恙,我却病倒了。那时我还是个孩子,难道在母亲心里我还不如一个猪崽吗?我对母亲的看法,已不仅仅是反感和抱怨了。

大哥和两个姐姐相继考上了大学,全家人欢天喜地,唯独我郁闷不快。母亲让我在家种地,我却拉开了弓与她对峙。18岁那年我当兵去了边疆,多年就只回了一次家,还是父亲病重的时候。那些年,谁也不知我心有多狠,就是不想见母亲。

转业了,我在家乡的城市安了家。那年中秋节,全家人难得团聚在了一起,母亲自然老了很多,但照例摆出一副威严的面孔。没想到,这次母亲却把冷峻的目光抛向了大哥和两个姐姐,声音依旧响亮:“小宾转业了,打算买套两居室的住房,我看不行,要买就买套大的,还要装饰得好一点。这过日子嘛,就得像模像样,过去,他为咱家付出了很多,你们当哥哥和姐姐的就看着办吧。”

后来,我和老婆孩子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凝视着雅致的天花板,对母亲所有的怨恨顷刻间化解在了新房淡淡的清香里。回眸一抹抹人生旅痕,我在想,哪个母亲不爱儿女,只是这种母爱隐藏在了岁月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