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领导的文章

2023/02/07经典文章

关于领导的文章(精选12篇)

背景

文/晓地

小时侯,在老家村口的大槐树下,我每每对蹲在石磨前的大狗,心怀惧意。它油光发亮的毛儿,铮亮锐利的眼光,在身后田野的衬托下,显出无比的威武。长大后,看到城市里的大狗,在汽车旁、小区里,一付宠物的模样,衬着闹市的喧嚣,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雄姿。

我的一位研究动物学的朋友告我,这是背景不同造成的。他的话引起了我的关注。

有一次,去动物园,看到一只被栓着铁链的老虎,被有偿与游客合影。看它胖胖的身躯,松弦的皮肉,无神的眼光,徒有了一身的虎纹与额上的“王”字。当其失去了崇山峻岭的背景后,只剩了一个“老虎”的符号。

还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几只在运往动物园途中的斑马,半道逃脱,流窜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看到它们惊谎失措的目光,哪里还有奔跑在非州大草原上的潇洒。背景从草甸换成了马路,机敏的斑马也就变成了移动的“条纹”。

动物如此,人其实也是这样。

那次去游览某古镇,在观看图片展时,陪同指着一照片说,这是某领导退休后来老家游玩的照片。我乍一看还真没看出来,照片上就一个普通慈祥的老人,其穿着打扮与当地老人无异。不同的可能是少了许多陪同与在职时的精气神。或许这就是这位前领导的背景――权力的威严与沉重的责任,让他与普通老百姓产生了不一样的视觉形象。

实质上,这时侯这个背景就是前面这个人后面的职业形象。就像登上飞船的宇航员、驾驶飞驰列车的火车司机、主持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采访中的媒体记者、踏上电影大奖领奖台的演员、步入诺贝尔文学奖殿堂的作家,甚至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那时,你的个体已被融化在人们对背景的称呼中。当然其中有你个人努力的结果,不过更多的是社会赋于你的责任。

但如果你不诊惜,脱离了背景,你就是一个没有任何光环的普通人,甚至会变成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之外的一员。这样的事例枚不胜举。

生活的无数事实教会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例外。但很多妄自尊大的人,往往事到临头,才后悔莫及

人生是个大舞台,在生命的连续剧中,其实每个角色都有自己合适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你就应该认认真真演完自己的戏。

一旦你自毁背景,那么你的戏可能也就演完了!

别被赞美绑架了

文/李小米

而今很多人,过着一种被社交媒体捆绑的生活。比如频发微信朋友圈,期待被他人频频点赞,一旦没被点赞,便怅然若失。

这些被社交媒体小心翼翼维护起来的交往,其实大多是无根之浮萍,转瞬就会飘去,毕竟,它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很多点赞,其实是一种礼节,甚至是一种投机。这样泛滥的点赞,如果成了一种精神输液,就很让人担心了。

一个人对赞美的态度,一般取决于他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人大多是虚荣的软体动物,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掉进赞美的陷阱里。不合适的赞美,就是糖衣炮弹,好比布下的鱼饵,先让你上瘾,最后让你乖乖上钩,还欲罢不能。

适当的赞美,是凝聚人生正能量。但有一些赞美,却是别有用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些赞美,先让你心花怒放,对赞美失去了辨别力,然后,用赞美把你悄悄地俘虏,无形中介入你的人生,完成对你的某些控制和绑架。

老乔是一个特别会赞美别人的人,在朋友中,单位里,他的嘴巴像抹了蜜。往往最初,他不动声色地对一个人察言观色,大致摸清那人的底细,就开始东风徐来地赞美。老乔的赞美也不像某种人,云山雾海般一通巧舌如簧,他对人的赞美,往往能击中那人穴位,是那人嗷嗷待哺的东西。

老乔是一个相当富有心计的人,城府埋伏在城墙后,城墙里面还有射击手待发的弓箭。有次他在单位对领导厉声呵斥,原由是单位领导没按照他的意图办理某事。这一次,老乔扬眉箭出鞘,他说的一番话,也击中了领导的软肋,最后,领导只好顺从了老乔的意思办理。老乔平时对领导说的赞美话,大多是属实的,只不过有时他故意放大了那些优点,让听到赞美的人一时还得意忘形,甚至迷失了真实的自己。老乔观察着领导的优点,也洞悉了领导的一些人性弱点,他是在等待时机给予“射击”。

喜欢听赞美话的人,大多是对自己不自信,在别人的赞美里完成着对自己的肯定。自己的快乐,如果完全要通过他人的赞美来实现,其实就是活在面子里,活在虚荣中。有时候,一些人为了在人群中光鲜,却经历了内心的煎熬和挣扎。所谓死要面子活受罪,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

但我不爱听老乔的赞美话,因为人到中年,发觉内心其实是一个容器,你得装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舞蹈家杨丽萍有一次安慰一个受到攻击的摄影家朋友时这样说,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你说什么没经历过呀,再大的事,我们都能顶得住,再讨厌的人我们都可以宽恕他们,面对这些事,这些人,你只需笑笑就过去了,别往心里去,我们的心里,不要装这些东西,那里面应该是干干净净的,只有爱和那些令人愉快的东西才能装进去。

你在别人那里得到过多少赞美,有时就要用同等量的失落和痛苦来替代。赞美你成了习惯的人,有一天突然对你说了一句不中听的话,恼羞成怒也许就发生了,你的内心一旦倾斜,世界也就顺势倾斜了。所以,对赞美,要适当地剥离和淡化,看轻和省略。

老乔知道我不喜欢他说的赞美话以后,在我面前诚实多了。朋友间的交往就是这样,你得不丧失原则,这种原则就是真诚。有一次,老乔喝了一点酒后,竟向我诉苦,他说自己常感到舌尖上的苦味。我逗他,是不是体内肝火旺啊。老乔说,哎,不是的,他说自己这样一个爱在人前说赞美话的人,有时自己也讨厌自己,因为那种赞美,一是违心的,二是暗藏着某些功利性。说穿了,就是去对那人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控制,这样的控制,心太累,心太苦。你活得太累,是因为无穷无尽的装,一个敷衍轮换另一个敷衍。一旦你活得滋润,根本不需要招摇。

那天我告诉老乔,一个动不动就赞美和期待被别人赞美的人,往往会形成一种畸形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你最好赶快退出。老乔垂下头说,我改,我撤退。

如果你真喜欢赞美,那你就赞美花、草、空气、阳光和自然,一切不可以开口说话的事物,因为那时候你的赞美,来自于内心,而回报于你的,是天地万物的生长。

给自己留后路

文/王国梁

很多人做事喜欢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拼一把,不给自己留后路。其实,这样做事不理智,带有赌一把的投机心理,赌赢了大获全胜,赌输了一无所有。这样往往容易把自己逼入绝境,无法翻身。

我的一个朋友,年轻时很有经商头脑。有一次,有一个不错的商机,他打算倾尽所有去投资。于是,他把自己的钱都拿出来,而且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还把自己的房子卖了,最后还用父母的房子作抵押贷款。当时有人劝他,还是悠着点,他不听,觉得商机稍纵即逝,不可错过,于是他一意孤行,把一切压在上面。可是,商场如战场,胜负难测。最终他的生意失败,赔了个精光,从此一蹶不振。如今,他们一家的房子都卖掉了,租住在简陋的出租房里,全家人靠小本生意勉强维持生活。他逢人就说,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活还是没有改观。他自己也承认,是那次投资失败,导致了无法东山再起。

人生之棋有时很凶险,关键一步走错,可能满盘皆输。所以,人还是应该谨慎一些,随时记得给自己留后路,这样才不至于山穷水尽,无回天之力。生活漫长,完全可以细水长流地经营,慢慢走入最佳境界。

我们周围有很多做生意的,都是从小做起,积累资本和经验,待到时机真正成熟,再扩大规模。即使扩大规模,也要为自己留后路。先想好如果失败了,退路是什么。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好退路,就是为自己修筑一个万无一失的堡垒,这样才能有底气。做好精细的计划,再去实施也不迟。谨慎走好每一步,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不仅做事,做人也是这样。我刚毕业那年,单位有个领导刚刚走马上任。大家战战兢兢,以为他会像别的领导一样,烧三把火,不管不顾出“狠招”整治一番。没想到,他并没有大刀阔斧推出什么新举措,而是先慢慢和大家沟通。他为人谦和,不像别的领导那样架子大。他还对大家说:“我和大家一样,都是干革命工作的,你们千万不要把我当领导,再说了,今天我是领导,明天你也有可能是我的领导。”有时候,单位的人有事迟到一会儿,他也不怪罪,反而笑眯眯地说:“今天有事吧?!”奇怪的是,大家并没有因为他的宽容而肆无忌惮,反而更加不好意思做违反纪律的事。时间长了,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后来,我们单位在他的带领下,实施了很多新举措,都搞得有声有色,成绩很好。

大家说起这位领导,都夸他为人不错。其实,这正是他的智慧之处,懂得为自己留后路。首先想到,有一天如果自己不当领导了,会不会弄得四面楚歌。后来,这位领导调到别的单位,不再做我们的领导,但是大家依旧尊敬他。他与人为善,给别人留了一条路,同时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人生在世,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要记得给自己留后路。“此路不通彼路通”,留条后路,才不至于把自己打入最低谷,永世不得翻身。做人为自己留后路,是一种宽厚品格的体现,还能够聚敛人气,助自己一臂之力。

哭着也要咬牙坚持

文/唤醒沉睡的猪

工作6年,我从事过几份工作,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阿谀逢迎喜欢拍马屁的,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也有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的,而遇到过的领导,也是各种类型都有,有很关心下属的,有漠不关心的,也有过百般刁难的……总之,工作6年的经历,远比我读十几二十年书对这个社会了解要多得多。

刚刚毕业之初,总觉得能够遇到一个好领导一帮好同事真是件幸福的事情,后来慢慢发现,在这个世界这样的事情是难得一遇的。我算是幸运的,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个团队,领导非常开明,同事之间相处很愉快,工作效率非常高,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的一次领导格局变动,搅乱了整个局面,确切的说是后来加入的一两个领导和新进来的几个同事把原本美好时光和融洽的团队化解得支离破碎了。

很多同事开始对这样的大环境极不适应,尤其是团队里面有几个害群之马,经常喜欢打小报告给人穿小鞋之类的,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总是整天只能埋头苦干加班加点,干活多的自然都会愤愤不平,很多人就是适应不了这样的现状,陆陆续续走了,可是,也有几个和我一样的同事因为谋生的原因,不得不咬牙坚持。

那些日子,我们这些没有什么关系背景的年轻人,就是人家领导之间斗争的炮灰,往往这个领导刚刚叫我们干活,那个又压一堆任务,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更要紧的是,当我们没日没夜做出来成果时,往往一句话就被否定了,这个领导通过了那个通不过,那个同意了这个又直说“no”,有些时候,大家都干脆不管,我们是碰得鼻青脸肿,哪边都得罪不起。很多时候,为了发泄情绪,我们只能一边强装微笑接过任务,一边关起门来就爆粗口,可就算这样,为了生活,我们还得继续坚持。

庆幸的是,正是在那里我们的无数次隐忍和坚持,后来我们留下来的那几个同事一个个都在职场华丽转身了。我跳巢之后成功竞聘到了一个开发区做土地开发,很快我也得到了提拔做主管的职位,而另外两个一个后来去做了她梦寐以求的记者,还有一个进了银行。每一次谈起这些经历,我们几个依然还是觉得十分感谢那段咬牙坚持的经历,感谢那个糟糕的工作环境。而我也是在那里学会了职场的第一课,后来,我把她总结成了一句勉励自己的话:“如此糟糕的环境你都可以生存,这么难搞的人你都能够搞定,你到哪里都不会丢了饭碗。”

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单纯的觉得一个很好的环境能够塑造一个人,让这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长大后,我们却发现,职场里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一片沃土,很多时候,越是贫瘠的土地,我们越要学会顽强的与环境抗争,最后在贫瘠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明白了这一个道理,我们便也少了很多抱怨,多了很多坚持的勇气和信念,而每一次的咬牙坚持,甚至是哭着咬牙坚持,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迎来希望的曙光。

剪掉昨天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很适合安慰现在的我。昨天我无意中陷入一工作的可闷中,意料之外。更没想过这一个失误后果那么严重。这才让我知道,和官打交道原来是那么难。虽然我并有收到很严厉的批评,只是叫我去问问具体情况,领导好帮我解围。谈话的那一瞬间,我神经没有错乱,思路很清晰地表达完我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那心跳的速度并不亚于一个强奸犯正在对无辜少女实施犯罪行为的那一刻的心跳速度啊。紧张不但,而且内心的罪恶感很强,像是犯下了弥天大罪。领导们那种紧张的情绪,更让我觉得公司将毁于我的手上。

其实,我一直都认为我没有错,但我毫无鸣冤的机会,也只能通过说清情况,让领导来判断自己的是否有罪。俗话说得好,“冤有头,债有主。”事情是我负责的,出了问题肯定是找我这个“债主”。不管是兵错,还是卒错,终于还是主的错。

不管是错是对,我没有受到什么批评,反而事后得到了领导们的安慰和教我以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以后处理一些与上上级有关事务,一定要谨慎。真的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

事情总算告一段落,但依旧过不了心理的那个槛。总觉得,这件事给领导带来了不少麻烦,而内疚:总觉得,这件事让领导们怀疑了自己的能力,而烦躁;更觉得,这样会留下不好的印象,而郁闷。也许是因为自己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吧!

“昨日”已经过去了。虽说歌里有唱“昨日重现”,但这仅仅是音乐,是我们人类的主观意识。昨日是无法再现的,它只是我们人生长河的一块碎片,你可以选择去与留。

“昨天”已是我们人生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无法重演的。不管昨日有多辉煌,它已经过去,不要再沉醉;不管昨日有多悲催,它也已经过去,不要再苦恼。

人生如戏。在人生的大舞台里,我们饰演着各自的角色。每一天我们所演的只是我们人生大剧本的一页,一出短剧。这一出短剧或许命运的导演安排的不够好,或许是剧本写得不满意,也或许是自己演得不够出色,有所纰漏。我们可以把这一出短剧剪辑掉,直接delete那一页剧本,那一出戏。吸取昨天的教训,今天、明天······我继续努力演绎自己的人生戏。

父亲的“领导”情结

文/刘卫

刚退休那阵,父亲的“领导范”犹存。母亲要求一家老小尽力配合,营造出一种被领导的氛围,以帮他实现从单位的“头”到普通群众的顺利过渡。

那个周末,见他无所适从,母亲特地派了个活,让他按写好的单子去菜市场。父亲心里不悦,但还是下意识地说:“卫子,要个车,你拎包,我们这就去。”母亲大笑不止,婉转地提醒道:“老头子,我看你是惯性使然啊!菜市场就在前街转角处。几百米的路,要啥车?要是嫌提的东西重,给你配辆小推车。你权当是下基层,摸民情,也能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嘛!”

这样一说,父亲转忧为喜,兴致盎然地只身奔向菜场。预期采购顶多花一个多小时,父亲却快到中午的饭点才回来,大包小袋,一样不少。母亲赞扬道,第一次亲自独立采购,任务完成得不错。父亲既兴奋又忧虑地说:“今天客串采购员,才知道干具体工作有多么繁杂。老太婆,这些年你这个家庭主妇委实不易。这大冷天,守着菜摊,摊贩挣几个钱很辛苦。虽然遭遇极寒天气,但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涨得太猛。菜市场仍脏乱差,譬如,熟食区就没有设独立封闭的操作间,存在不卫生的隐患。我就要上书,督促有关部门作大力改进,还百姓干净放心的购物环境!”

父亲的一番话让我们有些释然,这样的体验多少能淡化了他心中的“领导”情结。

从此,父亲开始放下身段走出去,在老年大学选修了几门课。没课时,他到公园遛弯,结识了一帮老年棋友。了解到父亲以前的身份后,一些老伙计开玩笑,称他为老局长。父亲的棋艺不佳,别人赢了,就跟他双手抱拳,说不好意思,又赢了老领导。父亲为此愈挫愈勇。拿他的话来说,输赢无所谓,只要能从中找到仍为领导的感觉,精神上很享受。

那天吃完晚饭,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妻子在网上忙着购物,我在刷微信,儿子忙着赶作业,母亲在屋子里拾掇,父亲端坐在客厅里,一杯热茶,专注看电视里国内外新闻。

没多大一会儿,儿子把作业做好了,拿着本子要我签字。见父亲闲着,我灵机一动,叫儿子把作业本给爷爷签字。父亲有多久没有签字啦?让他过过手瘾。

果不其然,儿子怯怯地递过本子,父亲神情激动,戴上老花镜,逐一看过,见页面干净整洁,书写规范端正,就一一写了“已阅”两字,并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和日期。

没想到,儿子看后,有些不满,躲在我身后说:“爷爷只看表面,根本没检查对错,最后还没有精辟的评语。这样的签字不合格。”

父亲的老脸涨红,平常没空管孙子的学习,不了解具体情况,怎么好在上面乱发表意见呢?打那天起,孙子就归爷爷直接领导。母亲说:“老头子,你把教育和辅导孩子的重担挑起来,以后不但拥有在孙子作业本上的签字权,还可以写上评语,激励孙子!”

父亲听了,自觉重担在身,会心地笑了。

我的乡镇情结

刚参加工作哪会,在公社工作,后来叫乡镇。我在乡镇待了九年,先后做过妇联主任和党委的组织委员,哪里有我的成长经历,也有我太多美好的回忆。

我在乡镇有过四位领导,他们对我都很好,有三个是在工作上关心我多些,有一个是在生活上关心我多些。这也是我的第一任领导。我到乡镇的时候,他那时也就40多岁吧,喜欢和我们年轻人开玩笑,我刚参加工作,县妇联就组织我们去大寨参观,一去就是十多天,回来后,我就马上写心得体会和工作打算。哪时还是用复写纸写的,字写的很小,哪天吃完晚饭,我去给领导送体会和打算。他见我说小杜,开眼界了吧,他拿过我的材料看了后,就转移了话题,你明天回家看你父母吧,十几天了,你父母要想你了,一句话,说的我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暖的。有一次我和另一位女的下乡去清库,晚上回来给领导汇报,他一见我们就像见了孩子一样,说你们两个有功了,一人喝一缸白糖水。还有就是在村里下乡,我们年轻,就蹲不住,老想往乡镇跑,我们就找借口说我们没拿衣服,要回去取衣服,他就把他的衣服给我们,他就是这样把我们制住了,没办法,只得老老实实的待在哪。这位领导没有孩子,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回到县城后我还去看过他,他教我怎样工作,怎样对待父母,这些永远都留存在我的记忆里,现在想起了还是哪么亲切,这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似的。

在乡镇最热闹的日子,就是乡镇唱戏。干部们的家属都来了,哪时的干部单身的多,双职工几乎没有。刚来的头两天,她们都害羞,钻在房里不肯出来,怕人说她们想自己的男人了,见了人说话也低着头,待等这伙人闹洞房,闹过了,她们也就和大家惯熟了,就不害羞了。我那天在乡镇的大门前就碰到了这么一幕。一个家属带着孩子来乡镇了,哪时天还没黑,我们吃完饭在大门前乘凉,见了她,我们都迎上去问她,来了!她很羞涩的笑了笑,摸着孩子的头,说,我说不来,英子要来,她说想她爸了,我就来了,谁知孩子不懂事,跺着脚说,你要来还赖我哩,我还要上学哩。就这样,这个家属弄了个大红脸,我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快进去,戏就要开了,咱们看戏去。

在乡镇最清闲的时候是晚上,难得我们几个年轻人在一起,在如银的月光下,我们一起唱那些电影插曲,一个接一个,也不知是谁起的头,一提头,我们都会唱的,哪天晚上就唱了近两个钟头,我们的歌声感染了别的人,一会就有人拿着二胡出来了,我们就跟着二胡唱戏,那些年龄大点的,不会唱歌却会唱戏,和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就成了晚会了。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想起了还是哪么的激动,哪么的不能忘怀。

在乡镇待了九年,那里有我太多美好的回忆,乡镇工作面广线长,下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乡镇干部三件宝,自行车雨衣和手表。经常下乡,锻炼你的独立工作能力,经常汇报,锻炼你的语言表达能力。人们形容那时的乡镇工作是:催粮催款,刮宫流产,打扫卫生,抱玉米杆。在乡镇,同事互相之间很和谐,吃的是一锅饭,住的是一个院,有什么意见,就说出来,说了就完事了,谁也不会再去追究的,没有隔阂,不存芥蒂。我忘不了,我在地区医院住院,领导带着全机关的同志来看我的情形,忘不了我上地委党校大家欢送我的情形。回到县城工作已经20多年了,我都忘不了在乡镇工作的那种氛围,我喜欢乡镇,喜欢那里的一草一木,想念朝夕相处的同志们。

命该如此

文/雪魂蝶舞

今天很忙活,也很累。不知道组织科怎么攒了那么多资料要入档,都是领导,没有人干活了,只能从各单位抽人帮忙。散资料已经全部入档,现在开始挨个核对档案,这,非常麻烦。今天的效率不高。因为个人的档案很乱,很多地方核对不起来,出生日期都有核对不起来的。以前过段时间填写一份简历,什么时间办的调动,什么时间换的工作,时间久了,没有几个能记住的,记不住了,就估摸着填。

下午找领导请假,明天上午或者一天时间有可能来不了,科长通情达理,很痛快答应了。装修公司找了半个多月了,一直未能开工。一是,小妹的整体橱柜当时定不下来,等图纸;二是改电没有弄好。

请假,明天必须把电整好,与装修公司协商,何时上瓦工?料已经备好了,水泥不宜搁放太久。我找了在小妹家附近工作的一位电工,也是我的朋友,高级技师,业务没的说,明天过来直接当面跟装修公司洽淡。我,虽然知道该怎么改电,但,毕竟不专业。请他来,因为是上班时间,我必须找他的主管领导请假,这位领导也是我的好朋友,很痛快答应了。昨天下午与我一起来的朋友,距离太远,等房子瓦工活结束后,他会过来全面检查一下电路。

为此,大姐说我,请人家来看电,那不是欠人家一个人情吗,还找了两个电工,还不得请人家吃顿饭吗?自己想怎么弄,直接跟装修公司说不就得了。我对大姐说,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交朋友的,是不是你们的朋友,都是在酒桌上办事的?朋友有很多种,我交的这类朋友,平时没必要多联系,有事儿,一个电话就能解决,请吃饭?连去都不去!酒肉朋友,我也有,但,我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用不着靠吃喝办事儿!

今晚联系小妹,有三件事,一是准备好地漏;二是告诉她明天我要带个懂电的朋友;三是告诉他窗台铺装大理石的价格;四是劝导小妹,经历的多了,要学会成长,要成熟,不能因为在家是老小,就太过任性;五,在装修公司面前,不要表现的一无所知,太过幼稚。

说急了,小妹求我放过她,她就是长不大,她就这样,就是成熟不了,就那个性格,她改不了,以后不用我管,什么都不跟我商量了,她高价买回来个破烂,她受着,那是她活该,谁让自己窝囊呢。老太太不愿意了,以为我是在为小妹贴壁纸的事情。又给大姐电话,骂大姐是个窝囊废,治不了我。

太累!我的心太软,亲情,永远割舍不下,这是我的命!赶紧着,赶紧着把房子装起来,了却我的心病!

中午,也给好友打了电话,现在实在是太忙,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关照她,只能打个电话问候一声。现在还没有出院,同房的病人换了一拨又一拨,她,还住在医院里不肯出来。好友的姐姐也曾经这样训她,“你什么时候能让我省点心!”

张三请假

文/赵明宇

张三单位的领导很严厉,张三经常挨批评。张三实在是受不了这份窝囊气,想着跳槽。最近接触到一家外企,提倡人性化管理,领导对员工都是笑眯眯的姿态。张三就到这家外企来上班。

外企的时间观念很强,上下班指纹考勤,让张三一时难以适从。在原来的单位,虽然受领导的气,但是工作很轻松,张三经常拖三拉四,上班捎带着干私活,迟到早退无所谓。甘蔗哪有两头甜?张三虽然很紧张,但是外企的管理人员很尊重他,让他工作有劲头,经常吃完饭就向企业跑。

有一次张三老婆让张三到丈母娘家里去帮着修水管,张三说我还上班呢,现在到外企了,跟原来的单位不一样。老婆一听就不高兴,骂得梨花带雨。张三,你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想当年我母亲可是没有少帮咱。

张三只好向领导请假,编了一个理由,说自己肚子疼。领导笑眯眯的眼神打量着张三,很关心地说,快点去医院吧,身体最重要。

张三听了,暗暗高兴,装作很难受的样子,捂着肚子跑出来,一蹦三跳到丈母娘家去了。

第二天去上班,遇到领导。领导笑眯眯的,迎上来问张三,你的病好了吗?张三点点头说,好了好了。

哦,以后要注意身体哦。领导嘱咐一番,笑眯眯地走了。

过几天,大舅哥打麻将,三缺一,给张三打电话。张三说,现在换了单位,领导不让早退。大舅哥一听急了,你上次不是冒充肚子疼吗?你就再冒充一次吧。张三好久没有打麻将了,手心痒痒的,只好再次冒充肚子疼。领导依然笑眯眯的样子,说身体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啊,快点去医院吧。

到月底,工资不少一分钱,张三心里美滋滋的,跟老婆说,真是遇上了好领导。老婆说,那你就多请几次假,在家里干点家务。张三一想有道理,今天说肚子疼,明天说头晕,隔三差五地请假。

又到了领工资的日子,领导把一沓钱递给张三说,这是你这个月的工资。张三说真是不好意思啊,身体总是闹毛病。领导笑眯眯地说,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张三感觉真是遇上了好领导,挠着头说,领导,我请你吃饭吧。领导笑眯眯地拍着张三的肩膀说,谢谢你的盛情。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班了。

张三一愣,为什么不让我上班啊?

领导笑眯眯地说,你被解雇了,回家安心看病吧。

因为有用,所以出色

有一个男同学,上了黑龙江省某县城的大专,学计算机。那是该省录取顺序排在最后的学校。大三上半学期,在父母朋友帮助下他去一个大城市科研机构实习,碍于面子,该机构接受了他,开始时他干坐着,后来领导看他有点可怜,就扔给他一个东西,说:三个月内完成就行了,到时给你个实习鉴定。

以后的三个月里。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单位。然后他完成了那项工作。当他把任务完成情况汇报给领导时,领导吓了一大跳。

领导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又给他几个任务,并且规定的时间很紧迫,而他居然都提前出色地完成了。

实习结束,领导没有多说什么。不久,该机构的领导到他的学校要人,点名要他。办手续时,科研机构的上级部门很奇怪:我这里有的是名牌大学出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你们都不要,却要一个县城的大专生,开玩笑吧。

“不开玩笑,他有用。”那个领导说。

其实,他从大一开始就不再平均用功,而是开始主攻数据库。那是他的兴趣,也是他认为以后用处最广的领域,在那一领域他争取做到了“利益”最大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他几乎在上一个“数据库”研究生班,而这些都是他通过自学和实践取得的成绩。

这个故事还没完。工作以后,有一次上级,临时借调他去帮忙。他去的那个部门以前的报表都是最后交,并且还经常要返工。但这一次,他第一个把报表送交上去,成为少数几个一次过关的部门。

因为工作出色,上面点名要他,下面不愿放,但最后硬是让上级部门调走。

现在他的工作是负责为研究生、本科生分配工作。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握着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获奖证、普通话证、驾驶证……靠证件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出色,他们提供给用人单位的往往是自身的潜力,或者说是素质;而大多数用人单位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学生,而是对自己有用的学生,最好下一秒就能上战场的学生。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有用,所以出色。

这几天,有些小辛苦

文/召召与木木

自从搬入新家,各色各类的应酬就没停歇过。

辛苦了召召,忙忙碌碌象个辛勤的小蜜蜂。

状态好时还可以,偏偏最近他感冒上火,咽炎也犯了,咳嗽声听起来那叫一个揪心。

周五晚上、周六、周日都有酒席应酬,每次应酬短则也要三四个小时。

对于喝酒人来说,时间不算难熬,对不喝酒的召召来说,清醒人看醉人,自然要无聊许多。

周五周六晚上吃完饭,又和朋友打双升,结束时已过半夜了。

召召带病坚持,状态不好,情绪也不高。

因为咳嗽,话也不多。他提醒我,最好的安慰就是别总和他说话,让他自己慢慢调理。

于是,我听从他的要求,静静地,无助地,关注着他。

他说,每年都要小病一次,算是身体的自我调理。

我故意吓唬他:“你要赶紧治,好好养病,否则,总咳嗽,去巴厘岛海关不让你出关。”

他说,不会那么久,届时一定会好利索的。

今天,他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好多了,只是,还有些累。

下午一点多,临时接到通知,晚上要加班,大行长要与我研究刚刚完成的报告稿。领导忙,整个下午开会,开完会下班后与我一起加班。

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领导是否会满意我的报告。这是他参加全国工作会的汇报稿,他极重视,也极上心。

赶紧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召召。我怕他带着病体开车来接我,又要经受漫长的等待。

召召发来一个哭脸,他的小失落我理解,毕竟,分开一天了,只想在第一时间见到对方。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到行长的办公室。他刚看完稿子,情绪很好,我稍微宽慰些。

“稿子写得很好,不用加班了,个别小细节我自己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你下班吧!”领导颜悦色地跟我说。

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我的心灿然绽放。领导的肯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不用加班了。

赶紧给召召打电话,电话中那声脆脆的“好咧”,让我的情绪又升高了几度。

一个人,无论精神和肉体有多疲惫,只要心里有一个强烈的盼头,走起路来都是带风的。脸上,禁不住漾起会心的微笑。

回家,召召坐在沙发上等我。见我回来,麻利地站起来,快捷地进了厨房。

他为了煮了粥,准备了小菜。淡淡的饭菜香气,似有还无,却象梦幻一样让我陶醉。

退不了的群

文/郭寿荣

时下各种微信群、QQ群铺天盖地,想逃也逃不了:亲戚群,同学群,同事群,家长群,班级群,户外群,文艺群,时政群……有些群不能不入,否则会被视为“另类”,或有事通知不到、交流不了;有些群是自己主动加入,有些群则是受人邀请碍于面子不好拒绝而加入。

所谓“群”,无非是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沟通的处所,有事群主或群员在群里发个消息,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付诸实施。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网络会议”,而“群”就是“会议室”。这种“会议室”无需建筑构造上的物理空间,“会议”也可随时随地在“群”里发起召开,免去了舟车劳顿安排时间赴会之烦,也省掉了电话短信通知预约之费用,因而在网络时代被各行各业各种人群广泛运用。

相对于管理严格的行政单位来说,“群”是一个自由松散的临时网络组织,任何一群人,不管认识与否,因了某种相同的联系:大家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孩子在同一个班级就读,彼此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在QQ或微信上组成一个“群”。入群自愿,退群自由,概不强求。且“群”的领导——“群主”也可以随时解散该群,而不用承担任何法律或道义上的后果。

“群”的这一因缘而聚的属性,自然决定了其“核心”性质:群内众生一律平等。在现实生活中,你或许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一言九鼎的领导,或者是引车卖浆的苦力、挥汗如雨的搬砖工……一旦入群,即是地位平等的“群员”。你有权就群内任何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言献策,如此这般;别人的观点,你可以反对、不屑,也可以支持、点赞;懒于出声,你还可以“潜水”,一言不发,静观其详。

同样,别人也可以反对你支持你点赞你不屑你……任何人的观点要能在群内被大多数成员接纳施行,不取决于其在群外的身份地位尊卑贵贱,只取决于其建言献策是否符合大多数群员切身利益。若豪富显贵在群内耀武扬威以势压人搞“一言堂”,那么该群离集体被迫“噤声”乃至纷纷退群、群散人空、销声匿迹也就不远了。

在这个意义上看,临时网络组织之“群”,似乎比较实在地体现了“大家事大家办”之“施政”理念,或多或少培育了所谓“公民”“平等”“我的地盘我做主”等意识,或可成为某种社会管理形态的“先导”或“雏儿”也说不定呢。

“群”既然是一个组织,自然有一个“领导”,那便是“群主”。否则群龙无首,有些事情不太好办。一个有意味的普遍现象是,在现实中即使是真正的“行政领导”,入群之后也只愿意做普通群员,不显山不露水,值得肯定。那么,谁来任“群主”?约定俗成的是“谁建群谁负责”,谁就是群主。或者,建群之后全体群员“公推”某位“德高望重”者任群主,也是符合民主原则的。还或一提的是,此位一般不走“竞争上岗”之程序,更无“拉关系走后门”的污浊。

群主不但没油水可捞,还必须为群内事务劳心劳力。群里要搞个活动,要不要制定初步方案?方案谁做?群主。方案出来后须在群里公示供大家讨论修改完善,人多嘴杂,意见纷纭,谁来调和彼此争执、兼顾各方观点?还是群主。方案既成,可能总有部分群员不满意,顺得哥情失嫂意,谁来承受“失意者”的抱怨指责?还是群主……至于节假日在群里发个红包活跃下气氛,平时在群里发个消息提个醒之类啰啰嗦嗦的杂务基本也是由群主来做——谁叫你是“群主”呢?因此,所谓群主,虽说大小也是一介“领导”,但基本就是一个跑腿打杂兼偶尔挨斥受骂的“公仆”“义工”。

表面看群主有批准他人入群或开除某人“群籍”(即“踢人”)之权力,但实际操作中,群主基本不会行使这两种“生杀予夺”大权的。拒绝别人入群或开除某人“群籍”都是得罪人的行为,前世无仇今世无怨,又何苦来哉?某人在群里言语实在难忍,当他透明无视其存在就是了。当然也有群主果敢“踢人”,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总的来说,群主充其量就是一个“发起人”“召集人”“调停人”角色,“自带干粮”为公众服务,花了力气却并不一定面面讨好:做得好,受赞;惹人嫌,遭骂。没有一副“舍我其谁”的热心肠,没有一颗“笑骂由人”的定心丸,轻易匆揽“群主”活——这么好的“领导”去哪里找啊?向群主致敬。

略为遗憾的是,建群之后,一些群渐渐违背了单纯“交流”“议事”初衷,成了商业广告或“拉票”“点赞”的汇集之所;某些群员某些群主也逐渐背离了平等民主原则,阿谀奉承拉帮结派以势欺人打压异己之类世俗歪风汹涌入群——被“踢”出群及被迫退群现象次第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