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桂花的散文

2023/02/06经典文章

关于桂花的散文(精选11篇)

迟桂花

文/伍琼

傍晚,独自漫步在小路上,忽然袭来阵阵幽香,我停下脚步,吸了吸鼻子,这是桂花独有的香味,香中有一份微甜。循着香气,我走进萧萧竹林掩映下的角落里,果然,在竹林后、在断墙边,在一些杂草丛生、枯枝满地处,一株桂花树亭亭而立,千层绿叶中,绽放着万点金黄,这是迟桂花啊!

我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迟桂花,它大约两米高,如一柄张开的、大大的、绿油油的伞,枝繁叶茂,点点蕊黄缀满其间。它不似桃花,一瓣瓣,灼灼其华,让蜂儿蝶儿狂舞;它不比荷花,一支支,高洁端庄,有蜻蜓痴恋;它更不如梅花,一朵朵,傲立风雪,引无数诗人夸赞。眼前的迟桂花啊,它生长在荒芜的角落里,与枯枝荒草为伍;它栉着凄风、经着苦雨,却不卑不亢地挺立;它绽放在迟来的节气中,没有蜂蝶相伴,也无人欣赏,却不疾不徐地散发着芬芳。

迟桂花,它迟了吗?如果开花是为了取悦别人,那么它迟了。它没有美丽的外貌,更失去了开花的先机,错过了中秋的闲情与逸致,错失了诗人的欣赏和赞扬。

花开迟了,可有什么关系呢?没人欣赏,又何必忧伤呢?生命的意义在于:不管环境有多么糟糕、不管经历了多少曲折,也要努力地去开花,哪怕花开得比旁人迟了,哪怕花开已无人欣赏了,但一定要完成对生命的庄严承诺。一定要开花,我一定会开花的!

它深深扎根在泥土里,它努力吸收阳光和水分,每分每秒、每日每夜,积蓄着全部的力量,等待这一天,来开它的生命之花。不为取悦旁人,而是不辜负自己!

看着眼前的迟桂花,让我想起摇着轮椅丈量地坛公园的史铁生,想起身受宫刑却写下了《史记》的司马迁,想起卧薪尝胆十年积聚终吞吴的勾践,想起直到72岁还在渭水垂钓等文王的姜尚……想起了无数因自身家庭因时代环境而经受困顿与挫折的人。

他们在困境的磨砺中,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没有一蹶不振,没有萎靡不前,而是愈挫愈勇、屡败屡战。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他们的心中抱定一个信念:只要闯过这些困难,就一定能让生命更有意义;只要一直不放弃,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们亦似迟桂花,始终没有忘记对生命的承诺,哪怕花开迟了,也努力去盛开、去绽放属于生命最终的芬芳。

花开的迟,方能经得久。迟桂花的香气久久地弥漫在空气中,一阵比一阵浓郁。这香气,不仅醉在了鼻间,更醉在了心田。

桂香满庐州

文/吴青培

时维九月,庐州城已沉醉在浓浓的桂花香中。

前一阵子这座城市还在如火的烈日下灼晒,似乎就在那么一两天、那么一两场雨之后,全城骤然降温,晨晚的风都带着些许凉意,而满城栽种的桂花树,也“忽如一夜秋雨后,千树万树金桂开”。

在合肥生活了这么些年,我常听人说这座城市春秋两季短暂,慢慢地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观点,感觉时光缓缓却又急促地向前流动着。桂花好似也特别珍惜这个秋季,几乎是同时,行道边、公园里、小区内……满城的桂花争相怒放,那花香充溢着大街小巷,包裹着这座城市的天空,涤荡着空气。

循着那清香抬眼望去,那一株株桂花树上,一簇簇的嫩黄,从厚且油绿的树叶下探出头来,争相展示自己的身姿;及至近前细看,每一个花朵都极小,如米粒一般,拥挤着聚集在一起。哦!我突然明白,原来它们也知道抱团合作,每个个体贡献一点微香,成就这一股挥散不去的芬芳啊!我不由得佩服起这些细小的生命来。不禁想起袁枚的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的这种勇于展示自己、活出精彩的精神,不也同样适用于桂花吗?

中秋夜,因工作原因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在万家团圆的时刻,孤身在外乡思更甚。下班后,在迎着夜风骑行回住处的一片月色下,感官只捕捉到清冷月辉与暗香浮动,仿佛桂花的香气变得更加浓郁。很自然地想到了母亲,因为她的名字里就有“桂枝”二字。母亲身在农村,朴素无华,然而在我心里她与她的名字一样,带着馥郁芬芳。抬首仰望月空时,竟幼稚地希望那月亮上真有棵桂花树,也在此刻盛开,将满树繁花满树香,糅合在皎皎月光中,千里寄送到父母的梦乡。

栗子飘香

文/大荒小路

九月六日那天出门,走到路口附近,就闻得一股糖炒栗子的香气扑鼻而来。心中不禁诧异,今年的栗子这么早就上市啦,走到炒货摊跟前,果然如是。这时鲜的糖炒栗子,当然价格也是时髦的,每斤十二元八角,比上一个炒季的收尾价,又足足涨了两元呢。

栗子在我国,似乎是一种广谱植物,足迹遍布南北东西。天津的良乡栗子,老早就闻名于上海滩;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我估计与内蒙古高原过渡衔接的燕山山脉和辽东半岛,都会有栗子树。东南西面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种植的还是野生的,都很多。

记得那年深秋到张家界出席学术研讨会,那个糖炒栗子的价格,最多只有杭州的一半;有趣的是,其不以沙子炒的,而是以小指甲盖大小的沙砾石做传热的中介。

北大荒好像是没有栗子的,但在哈尔滨的大商场里,倒是见到过大名鼎鼎的天津良乡的糖炒栗子,盒装的,很漂亮,当然价格也是蛮扎眼的,时间是上世纪的九一年的冬季。

也正因为北大荒没有栗子,故而七二年春节的探亲假前,家里便早早地做好了风干栗子,等我回来品尝;半软而有韧性的栗子肉,很甜,也耐咬嚼而有味,只是霉坏的至少有一半以上。

栗子烧鸡,是杭州的一道名菜,最好是选用未啼叫的童子鸡,切块红烧;开锅后加料酒,嫩姜少许,七成熟时再加上剥好的新鲜栗子,烧开后兜底翻身三回,熟后出锅装盘。鸡块的鲜美中吸附有栗子的香甜,栗子的香糯中融合了鸡的美味,佐酒和下饭皆宜。此菜还大有讲究,国庆和中秋待客是时令佳肴,元旦和春节上桌,因栗子保存不易而更受人青睐和赞许。

每年的十月中旬,便是杭州栗子成熟的旺季,此际的栗子,才真正长得老了,也就是北方说的熟透了。这种栗子,表皮是深褐色的,而且发亮,那才是最易家庭保存的。挑选栗子时,一定要有耐心,特别要留神,其底座上有否虫斑。

栗子的储存,以埋在沙子里最好,其次就是放在网兜里挂在背阴通风处。我发明了煮熟晒干之法,极佳,损耗几乎为零,只是剥壳做菜时,入锅后会碎裂,卖相不佳,只能自家享用的。经常在此时,我家便要买十几斤栗子,煮熟晒干和沙子储存各半,以期秋冬季节的食用。

在杭州,栗子开始下来的时候,也是桂花飘香之际,很多的公园茶室,便会推出栗子桂花藕粉的茶点,很受市民的欢迎。晶莹剔透的藕粉中,有一调羹的栗子,都切成如同玉米粒大小,加上桂花的甜香,真是绝好的享受。从初中起,一帮同窗好友,此时就会相邀出游,品尝这时令佳点。

近日留神一看,杭州的不少炒货店,都先后端出了糖炒栗子的时令佳品,以前那可是要国庆节才有的啊;于是,在满城的桂花芬芳中,便有了那糖炒栗子所特有的香甜气息了,真是令人感怀和陶醉。

晒秋

文/董勇

第一抹秋色,最先在哪里点染?是花树之叶还是原野之草?是高天流云还是山川流泉?删繁就简三秋树,为秋风的杰作,她是个大手笔的画家,笔法顺其自然,她的每一笔勾勒都埋下伏笔,她的每一茬泼墨都渲染环境,直至秋色饱满淋漓,直至呈现一个七彩斑斓的世界。

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秋天不冷不热,我最喜秋天。秋风起,秋雨下,树叶逐渐变为彩色,慢慢离开树枝,随风飘飞,熠熠生辉,有着灵动的美,顿感酷暑的离去,凉爽的季节到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代刘禹锡《秋词》歌颂了秋天的壮美。秋叶动美、秋风送爽、秋景怡人。秋风吹,彩林动。彩叶潇潇洒洒,坠落地面,融入泥土,变成树的养料。来春,树又萌发新芽,很快枝繁叶茂,炎夏中为人们带来一树养眼的盎然绿意。一个生命的终结是为了新生命的诞生,生命就是在周而复始的轮回中进化。万物有寿命周期,生命在于运动,叶落归根、零散成泥、回归自然、静中有动。

“核桃一树熟,天下尽知秋。”核桃最能代表秋的到来。见核桃熟,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说,哦,秋天来了。一场秋雨,银杏在秋风中摇曳,金黄色的叶子铺满地面,绚丽的街道蜿蜒向前,整个城市如彩色的童话王国,银杏最能感知秋的到来。秋高气爽,雨过天晴,层林尽染,枫叶红了,人们挂着相机穿梭风景区,红枫最能彰显秋的高潮。若漫步公园,梧桐叶像轻盈的蝴蝶,飞飞扬扬,踏在大片大片的梧桐叶上,有种超尘脱俗的动感,梧桐最能表达秋的意境。黄昏,桂花树下跳广场舞,月满花香;清晨,桂花树下健步走,衣香人影。桂花最能说明秋的味道。

丹桂飘香,果实累累,秋收冬藏。“户户入,入户户”时,我仿佛看到稻谷、玉米、红薯、花生、土豆、大枣、南瓜都收回了家。一个个胖嘟嘟的大南瓜,有的青绿,有的半黄,有的橙色,色彩不一,形状有长有圆,摆放在窗台下、厨房里,觉得农家日子有底气。孩子们使出吃奶的劲儿搬着大南瓜,憋得小脸蛋红彤彤的,却满脸喜色。大枣、花生随便吃,饿了剥几粒花生,嚼几颗大枣,顿时口齿生香。

那一年秋天,我带着孩子在山村赏秋。山坡上,满山红叶似彩霞,不时红叶栖落头顶,稍作停留,又滑向地面;有的叶子与我擦肩而过,有的叶子飘落在我身旁。弯弯的青石板路上,小狗在摆尾巴,几个孩子手捧叶子嬉戏,嘻嘻哈哈,欢天喜地,笑声飞溅。孩子们在树叶铺成的地毯上跳跃,跌倒了,又爬起来,全然不顾沾满衣服和头发的叶儿,脚下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一声碎叶一声秋。

在农家赏秋,空山新雨,秋染果园,秋染梯田,秋染庄园,秋染农家院,秋收了。院坝里,红富士苹果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看一眼都忍不住咽口水;枣树上的枣子,不时掉落到地上,孩子们捡起来放到嘴里就吃,脆生生的。掰玉米后,各种粮食、蔬菜、瓜果在农家院里聚会,家家户户像过节一样多姿多彩。农

家之秋,是一年中最丰饶光彩的季节,进进出出的农人满脸喜色,收获的幸福溢于言表,馨香满屋。

席地而坐,已觉秋窗秋不尽。秋叶积蓄了季节的能量,带着色彩斑斓的岁月,从灵动走向繁华,动美欢快。

今年的秋天,我又会在哪里?

桂花飘香秋意浓

文/方波

一场秋雨过后,季节转换冷暖。心还在盛夏的炎热里煎熬,眼前却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清凉。此时我们又回到久违的校园,开启新的征程。

初秋时节的校园,经历多天秋雨的洗礼,花草树木依然五彩斑斓、葱茏翠绿,清新自然。放眼望去,如天空之镜中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如作家笔下一篇奇特新颖的美文,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令人不由自主地去寻找香味的源头,哦!原来是桂花开了,淡黄色的一簇簇的挤在一起,三四片花瓣,围坐在花蕊身旁,散发出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的清香,不由得凑上前去。它的清香袭人、浓香远逸,典雅而甜蜜,好像是要把人带向如梦如幻的月宫中去,正所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再加上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把月宫仙境与人间桂花联系在一起,桂树成为“仙树”自然不足为奇了。

校园里,桂树随秋风摇曳,幽香随清风而飘散,蜜蜂循香而来,一头扎进了花蕊中,贪婪地吮吸起来,仿佛要把桂花的清香都吸进肚里,独占它的幽香。一群孩子也赶了过来,扳过树枝,凑在花前,闭上眼睛,仿佛要把花的清香吸进肺腑、吸进血液、吸进灵魂。还有的孩子更加“贪婪”,偷偷地折下一枝桂花儿,塞在衣服里,睡觉时放在枕边,独享桂花的幽香,梦中与之同眠。桂花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就在于它的始终如一、平凡朴素,它花瓣虽小,但每一朵都能尽情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魅力;然而它的生命却很短暂,几天后,将从枝头飘落,重新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为下一轮的绽放积蓄能量。可它们从来无怨无悔,从不惋惜,只顾把自己储存的香气释放出来,尽可能开的精彩、开的灿烂,带给人们更多的陶醉和感动。时常感叹,韶华易逝,青春难留,人也无法逃脱生命的轮回。但不管怎样,生命的意义在于彰显自我,无论功败、不管输赢,只要能闪现出生命的光芒就没有遗憾。秋意渐浓,心里总有种莫名的凄凉。“自古逢秋悲寂寥”说的应该就是这种感受吧,无论是秋风瑟瑟、还是秋雨潇潇,带给人的是莫名的孤独与悲伤,还有萧瑟与彷徨。可桂花的盛开,似乎冲淡了秋天带来的忧伤,为秋带来一抹靓色,成为它生命中绚丽的光芒。

桂花是秋天的使者,秋天是桂花的依靠。愿桂花飘香能给人带来更加甜美和幸福的生活,愿浓浓秋意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喜悦,让生命绽放出万丈光芒。

感悟秋天

文/川雪

当西风带着凉意驱赶盛夏的暑热,当蝉声由清亮变得涩重时,我们便走进了秋天。

秋天有最浓郁的色彩,最丰硕的果实。秋天之后便是严冬,一切都将归于华美之后的寥落,秋天也有最伤感的况味。

在中国四季分明的北方,如果说春天用了所有花朵和枝叶招摇舒展,向天空致敬,那么秋天就是用了它全部的果实和落叶俯下身来,向大地感恩。并且,心甘情愿,从有到无,用一次彻底的陨落腾空季节,为下轮春风中的从无到有留出足够的生命空白。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草本的,娇嫩,柔弱,让人怜惜,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灿烂,磅礴,让人赞叹。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把叶子燃烧成花朵,把花朵沉淀成醇酒,铺天盖地,让人陶醉得有些许震撼。

在秋天,草木从早春的鲜嫩,经历了整个酷暑的蓬勃,一直历练到秋天的丰厚、鲜艳。这个时刻,它把最美的状态呈现在天地之间。

但是,马上就要跌入寒冬了。秋天的盛景如此短暂,草木凋零得迫不及待……逝水带走的不只是落叶,还有流光。人生的匆急之感,最容易在秋天激发。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悲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九辩》)千古之前,落叶扑簌而下的那个寻常秋天,宋玉的一声悲慨让草木的摇落一直摇到我们肺腑里。关于离别、相思、生命仓促、年华凋零……这样的感慨从宋玉而下,一路悲歌,蔓延千古。以至于杜甫去寻访宋玉故宅的时候还续上那声叹息:“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每到秋风又起,草木摇落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宋玉的悲伤。

秋风从触觉上给人以萧瑟的感受,落叶则在视觉上给人以萧瑟的感受,激起人们的悲凉情绪。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被贬斥后在巴蜀作客时,客中逢秋,见万木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遂写了一首《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客居它乡,见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

秋风里有哀伤,也有相思。李白的《子夜秋歌》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情思;秋风不息,寒冷不止,对边关亲人思念的深情愈加浓郁。读来让人怦然心动。此种思念,在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中表现得更为深切:“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是唐代诗人王驾的妻子。此诗写妻子对远征在外的丈夫的关怀和想念,极为真切感人。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是三国政治家、诗人曹操《观沧海》中的着名诗句。迎着萧瑟秋风,诗人眼中的大海,波涛汹涌,气象恢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壮美。

将秋风落叶写得有声有色、极为凄怆动人的,莫过于杜甫的名作《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中描绘秋景,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展现了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无边落叶漫天纷飞,万里长江波涛汹涌。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面对秋景,唐代诗人刘禹锡豪情满怀地吟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却并不悲观消沉。在诗中,诗人通过一只孤鹤直冲云霄,博击长空的壮举,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仅有满园的累累硕果,更有霜染的遍野黄叶。刘禹锡对秋霜有独特的喜爱之情,他在《秋词》其二中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夜来风霜,对大多人来讲是不堪承受的,但在诗人看来,山明水净,有秋霜,又何妨?远远地看,那几棵不同的树上,深红浅黄的树叶夹杂在一起,跌宕起伏,参差铺展出一层层趣味,酿就一片次第老去的秋光。秋天多好,清风入怀,涤荡了喧嚣,他感到诗情离他更近了。从古至今,那么多人在清秋时节,不堪上楼,但是刘禹锡走上去,独爱清秋入骨,甚至觉得春色不敌秋风,这是因为他心中对清秋的寥落之美有一份真正的懂得。

对秋霜情有独钟的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先看他写的《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经秋霜浸染,千树万树枫叶变红,在秋风中翻着红浪。再加上夕阳映照,整个骊山在夕阳中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杜牧的另一首诗《山行》中,更是对霜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绘的是秋天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霜叶红于二月花”,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寒霜降临,百花凋零的秋天,有一种鲜花开得格外耀眼,那就是傲霜怒放的菊花。晋代诗人陶渊明特别喜爱菊,他在《和郭主簿》(其二)中写道:“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肃杀的秋气在诗人心中引起的感觉不是哀伤,而是振奋。在黯然失色的林中,诗人远远望见耀人眼目的色斑,便欣喜地猜到那是蓬勃怒放的菊花;而在突兀的山岩上,诗人又看到了排列整齐的青松傲然挺立。诗人目睹肃杀秋景中的奇峰、芳菊与青松,感发兴起对坚贞不移的德操的赞颂。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菊花赞美有加:“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在陶诗中菊花与青松意象并峙,成为高尚情操的化身,反映了诗人毕生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在白诗中菊花是傲霜凌雪的斗士,在“芭蕉”与“败荷”的衬托下,强者形象卓然而出,是诗人“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儒家思想人格最好的观照。

宋代诗人苏轼也十分欣赏菊花的坚贞,他在给好友刘景文的赠诗中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前两句抓住“荷尽”、“菊残”的特定景物,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雪的坚贞形象。后两句议景,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进取,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在秋天展示芳姿的还有桂花。桂花被誉为天上仙品:“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白居易《东城桂三首之三》)诗人极力称赞桂花是嫦娥在月宫中栽种的仙树。南宋诗人杨万里热情赞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树:“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咏桂》)桂花树不是人间的树,而是从月宫移来的,因为它的香气发自天上,所以满山遍野飘香。诗人用神话传说的典故,盛赞桂花之香浓是来自天上的品种。表现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对桂花赞赏有加,称其为“天上人间物”:“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何禀清秋在一时。”(《木犀》)诗中写迎立在西风之中的桂花让其他的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似乎都在为她忙碌。有一枝桂花淡然的伫立在书房的窗前,室内的佳人与窗外的桂花都香气袭人。月圆的时候恰好花开得正好,花开始败落时月亮也开始变亏。要知道这本是天上才有的花,何必在意她只在清秋时分开放呢?诗人借桂花自喻,表明自己超然脱俗的心志。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对桂花十分推崇,她的《鹧鸪天》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咏花之词如咏梅、咏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诗中将桂花推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见词人对桂花评价之高。词中的桂花,也恰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秋天有着最浪漫、最温馨的节日。七夕、中秋、重阳,每一个节日,都是中国人心灵安顿的契机,也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平台,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唐·林杰《乞巧》),多少少女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无数少男少女在这个夜晚期望爱情如愿以偿!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宋·秦观《鹊桥仙》)的美好赞颂,则显示出牛郎织女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对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诗人以一种忐忑的憧憬,从暮云沉沉的时候就在企盼,云彩渐渐消歇下去,清寒之光流溢出来,终于,皎皎的月轮,仿佛洁白玉盘,在静谧的天空缓缓转动。面对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居然有一丝隐隐的疼痛,隐隐的不甘。这美丽的夜晚终将会过去,相比起颠簸的人生,这种美丽是何等短暂,多么希望人生像今夜一样“长好”啊!而在明年,再见明月的时候,我已不知身在何方。为什么人人都说中秋月好?就是因为它太难得,太美丽,太短暂,而为了这一刻皎洁圆满,人心又要经过多少不同形态的残缺?但诗人毕竟是乐观的,面对美好的圆月,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愿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真切感人。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对身处异地的游子来说,是十分自然真切的人生体验。“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唐·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值此重阳佳节、好友聚会登临之际,尽管诗人此时思绪万千,无法平静,但也只能用庄子和陶渊明的典故来宽慰朋友和自己:在这“难逢开口笑”的茫茫“尘世”,还是效仿先贤,顺应节俗,插着满头的菊花尽兴而归吧!

走进秋天,在古诗词中徜徉,我们深切感受到秋天蕴含的审美情味,感悟到秋天在季节轮回中给予人们的人生体验。让我们的心灵在秋霜的素洁中得到净化,让我们的思绪在秋月的映照下归于平静。

金秋十月桂花香

金秋十月,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人的心情总是很舒畅,那沁人心脾的香啊,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深深地吸一口,那清香直入肺腑,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株桂花树,在儿时的记忆里是一株大树,要两个大人才能合围,长得葱葱茏茏,树冠象一把伞。还记得那树根上到春秋季能长出木耳,大大的,比人工生产的木耳还要大,于是到桂花树根上去摘木耳成为我儿时的一大快事。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那满树的桂花,大桂花树每年都开花,开得蓬蓬松松,满树都是,杏黄杏黄的小花,一簇簇挂在树梢上,掩映着绿叶,成为那个qvod季节最美的风景;桂花开了,满园芳香,那香气随风飘散,飘得好远好远,隔得远了,香气也就淡了,悠悠的,但那香气依然清醇,直至今日,那股清香,依然留在我的脑海里。桂花开了,大抵也就到了中秋,那时也是知道中秋的,知道中秋月亮最圆,还听说中秋晚上要开天门,我是没见过,没见过倒越发给这个传说增添了神秘的感觉;但那时中秋不兴吃月饼,月饼在那个年代还属于奢侈品。可惜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那株大桂花树给砍掉了,要不然我真的要买上一大摞月饼,坐在浓郁的桂花香里吃上一回,这样才不会愧对那清醇的花香。

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学校座落在一座美丽的小城里,还记得上学第一天,第一眼见到的就是校门内一溜儿盛开的qvod桂花,不需要什么道白,这美丽的花香成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子的最佳礼品,吸着熟悉的花香,初次离家远走的我似乎又回到了家,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桂花是经专家精心培育而成的,一年四季都有桂花开,不算太小的校园里,到处都弥漫着迷人的花香。香浓的桂花香气伴我渡过了短短的四年,但我会把校园里的桂花香连同美好的记忆珍藏一生。

一个初秋的午后,信步在修葺一新的武陵山人行游道上,一股悠悠的清香飘过,蓦然回首,一株拳头大小的桂花生长在坚硬的石壁上,灿烂地开出许多小花,清新的花气在空空的旷野里四散飘溢,在秋后和煦的阳光里沐浴着桂花的清香,又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我的心灵在这阵清香里飞升,宛若高僧得道之后的涅磐。

桂花几度香

文/邹东南

秋高气爽,桂花香。

院子里的桂花又开了,一粒一粒的,如饱满的稻谷,害羞地绽放枝头。每每路过树下,深吸一口,满腔的芬芳,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了一个向往,向往那树叶枝头的笑脸,暖暖的,甜甜的。

记忆中,总有一个笑脸在我的脑海摇晃。那是很久以前,在我很小的时候,没错,是那个做桂花糕的老人,总是笑眯眯的,慈祥的,正如她所做的桂花糕,让人不自觉就想亲近。

老人总穿着紫色的外衣,瘦小,皮肤粗粗黑黑的,但是记得她的牙齿很白,不像一般老人一样黑黑黄黄的。她很爱笑,眼睛眯眯得就成了弯月,总是热情地招呼每个客人。她做桂花糕,说是自家种的花,开了摘下来洗净、晒干,慢慢研磨成粉,加入面粉中,纯手工,纯天然。

记得那时,每次秋天在外婆家的时候,隔三岔五就会拉着外婆的手晃啊晃,撒娇着要吃桂花糕。当然,不只是我,周围的小朋友也这样,只要一闻那独特的桂花香,大家就围上前去,或是买,或是闻,或闻着的人抢是买着的人糕。总之,好不快活,就如那桂花,绚丽在阳光下。

外婆家也有桂花树种在门口,只是长得很小。每次开花,嘴馋了,就摘两粒放在嘴巴里扎巴两下,又吐了,总想花怎么变成糕的。这时,只要闻到那阵热气腾腾的桂花香,我就马上高兴起来,因为我知道买卖糕老人蹬着三轮车来卖糕了。那个季节的每天,我总会在门口看桂花,一方面是等老人。

“婆婆”,我追上前去,气喘吁吁的站在她车前。“慢点跑,别摔着了。”我点点头,递上两元钱,我们彼此默契地笑着。她马上会打开蒸笼的纱布,我看着那白花花的糕,直吞口水,看着她切下一块方形的糕,然后装进口袋里,递给我:“趁热吃,冷了就不香了。”我点点头,她又笑了,摸摸我的头:“真乖。”然后,又蹬着车远去了,把她的桂花糕一起带到了远处,继续去甜到别处的人了,一路的香。

记得一次她曾经和外婆攀谈,她说她的桂花糕做了几代人了,她是从很早的时候做的,做了几十年,嫁人搁置了一段时间,又因为老伴身体不好,子女又在读书,家里的地又有亲戚看管着。闲着没事,又重操起旧业,她总叹气说:“桂花糕也许今后不会再有了。”那时我听了很伤心,问她为什么,她笑了笑,摸摸头,答非所问的回了一句:“要常吃哦。”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又笑笑:“好孩子。”

门口桂花凋谢时,老人就不会再来了,而我也要回家了,总是很留念那桂花香,还有桂花糕。就这样,我的心如同新的花苞一样,小小藏在心底,等待来年的绽放。

再后来,老人不再卖糕了,也不知她如何了,但是每年想起她所做的桂花糕时,心里总会泛起一阵莫名的感动。感动于她如桂花般淡淡的笑,感动于她如桂花般不张扬,感动于她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总是和蔼的慈祥的对待身边每一个。每年秋天,看着满树桂花,无论身在何方,我都总会和那一树的桂花去怀念一个人,一个让我感动,让我敬仰的老人……

桂花香,满院芳。尽飘落,又何妨。来年时,同绽放。只留下,一院清香,一院思念发。

大地无声

文/苗莉

在冀南平原广袤的大地上,有一个名叫南乌的村庄,那里住着我的表妹桂花一家。

桂花高挑的个子,白皙的皮肤,说起话来快言快语,是个性格爽快的女子。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她总是早早地起床,洒扫庭院,喂猪做饭,像只报晓的雄鸡。随之大人孩子在洗洗涮涮中,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桂花当年结婚的时候,是个春暖花开的好时节,她家院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梨树,树上开着洁白的梨花。我赶过来参加婚礼,在树影婆娑中,看见桂花的丈夫大龙满脸喜气,长得还真不错,个子高高的,眉清目秀,因为刚刚从部队复员回来,整个人还有几分英武之气。

桂花婚后的日子是幸福平静的,在农家虽然不能算太富裕,但种些田地,收些粮食,劈个菜园,养鸡喂鸭,自给自足。大龙则在外面打些零工,挣些活钱养家。儿女双全,一家人的日子倒也不错。

桂花的厄运是从一个炎热的夏天开始的。

这一天的清晨,桂花依然起得很早,安置好一家的早饭和孩子的去处。她准备去地里给棉花锄草掐枝打杈。棉花地里的活很繁重,需要不断地去打整,才有可能保持产量,获得丰收。虽苦虽累,桂花一想秋后卖了棉花可以攒下一笔钱,等攒够了钱盖个新房,什么苦和累就都忘了。

扛着锄头就要出门的时候,大龙也推着那辆三轮车往外走,边走边说:“今天有个好活呢,说不定能多挣点,中午回来吃凉面条吧,擦个黄瓜丝,砸点蒜。”

桂花高声答应着就往外走,沿着小路来到自家地里开始干活。太阳渐渐毒辣起来,临近中午的时候,桂花在太阳的烘烤下,心情竞莫名地起了几分烦躁。忽然远远地看见邻居王嫂骑着个破车子,慌慌张张地向她的棉花地奔过来,刚到地头边,王嫂就丢下车子朝着她大喊:“桂花不好了出事了,大龙被车给撞了!”

跌跌撞撞跟着王嫂奔向医院,在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惨白的病床上,桂花看见了早晨出门时活蹦乱跳的大龙,满脸血迹生死难料。

肇事的司机早已驾车跑得没了踪影。桂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到了医院,又四处举债,拼尽全力求医生救自己的丈夫。大龙的命是保住了,但最终由于颅脑损伤严重。大龙失去了意识成了植物人,可能再也无法醒过来了。

桂花觉得自己的家天塌了地陷了,心也碎了……

在住院治疗无望之后,心力交瘁的桂花把丈夫接回了家。从此之后,既要照料丈夫大龙的吃喝拉撒,又必须去操持一家人的生计,膝下一双儿女还在眼巴巴地看着她。但除了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就是为治丈夫的病欠下的一屁股外债。桂花一家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日子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我去桂花家看她的时候,是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年关将近了,紧跟着寒风的脚步,纷纷扬扬的雪花已在恍无声中不期而至。

寒冷的冬天,对于桂花一家来说,日子必定会更加艰难。虽然对表妹一家的情况早已了解,心中也早做了一些铺垫,然而,走进这个家门的那一刻,我的内心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是怎样一种景象,屋外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本想踏进屋门之后能暖和一下,但桂花的家,屋内屋外,基本上是一个温度,甚至更加阴冷。

环顾屋内,几乎是家徒四壁,一架旧缝纫机上面放着一些未做完的活。一台洗衣机早已油漆脱落,锈迹斑斑,不知还能不能使用。一张沙发早已有名无实,露着里面的海绵,而海绵的颜色也难以分辨。只有堆在墙角的几袋大米和食用油,飘散着几许人间烟火的味道,那一定是有人捐助的。

桂花没在家,说是去场院里背柴火了。两个孩子正蜷在床上取暖,弟弟的手上拿着两个熟鸡蛋,兴奋地说是邻居家奶奶刚送来的。孩子还小,尚不知忧愁,有吃的就好。

桂花从外边回来的时候,肩上背负着一捆体积很大的玉米秸秆,因为过于沉重,桂花脚步很蹒跚。院子里白白的积雪,在她的脚下一下子变得凌乱。

桂花走进屋门,看见我显得有几分惊喜。拉过表妹的手,那是怎样的一双手,粗糙,红肿,布满裂口。桂花说:“每天都要给大龙洗尿布,冬天太冷,寒风太烈。”看见我关切心疼的样子,桂花有些难过。不过很快,一向说话高声大气性格爽朗的桂花,飞快地抹去脸上的泪水,热情地招呼我坐下。

那张破沙发上,堆满了旧衣服旧床单之类改成的尿布片,桂花不好意思地往里推了推,说这些都是大龙用的,每天不知更换多少回洗多少回。

我这才想起这个家里还有一个家庭成员,我掀开里屋的门帘,看见床上躺着的大龙,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依然在一呼一吸间沉睡。

临近中午了,孩子们喊饿,桂花忙着做饭。只能是一些极简单的饭菜,只能用来温饱,一双儿女却吃得很香。打发完孩子吃饭,桂花开始准备丈夫的午饭,温温的牛奶、五谷粉制作的流食只能从针管打进胃管,一点一滴,倾注着桂花对丈夫的深情至爱,时光在一天一天地流逝,这份爱却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大龙的生命。

午饭过后,忽听大门外有响声,桂花忙往外走,只见自己的哥哥推着一辆三轮车进了门,车上装着蜂窝煤。哥说:“快过年了,家里不能断了煤。”说着就往下搬煤。之后进屋在妹夫大龙的床头待了一会儿,说家里还有别的活等着,就起身告别走出了桂花的大门。

望着哥哥远去的背影,桂花半天才回过头来说:“你刚才问我,这么苦的日子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其实真的离不开亲人的支持乡亲的帮助。还有好心人一直在资助着孩子的学费,过年过节总有人送米送面,还有孩子的衣服学习用具。你看这房子老得,每逢下雨就漏水,还是市妇联找人修的房顶,还一次次为我家捐款,让我在一个个最难的关口坚持走过来。日子真的很苦很难熬,但同时我又觉得很幸运,因为在我艰难的人生路上,的确遇到了很多好心人。他们热情的帮助和真诚的爱心,是我勇敢面对苦难的动力。只要大龙活着,我的家就是完整的。无论怎样我都要笑着把这个家扛下去,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日子会好起来。”

桂花说出的这番话,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一个农家女子在灾难和不幸面前,所表现出的那份坚强,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以及散落在人间的挚爱深情,都让我为之感动。

门外的雪已经停了,我看见院子里那棵梨树的枝杈间,落满了积雪,银装素裹中宛如一树春天的花。告别桂花走出村庄的时候,已是暮色将近,雪后的茫茫原野处在一片寂静之中,放眼望去不禁心生感慨;此时的大地无声恰如人间的大爱无疆。虽然天气依旧寒冷,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种超乎异常的温暖和力量。

香溢桂花茶

文/筱静

小区道路两旁种满了桂花树。桂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浓烈的香气弥漫在空中,幽幽的像一条清凉的小鱼,无形地游进人的心里来,让人躲不开,又逃不掉。

午后的阳光散淡,闲倚在窗口,看楼下的桂花在微风吹拂中妖娆,散发着令人销魂的香气。忽地心思一动,何不去采摘些新鲜的桂花,为自己做一罐甜香可口的桂花茶呢?

于是赶快起身,找出几张报纸,奔到楼下,将报纸一一铺在桂花树下,用手去捋那花枝,觉得慢且费事,干脆环抱着碗口粗的桂花树使劲摇。霎时,金黄的桂花飘落如雨,惹得刚放学回来的侄子高声欢叫:“下雨了,好香的雨啊。”一边欢叫着一边嚷着也要帮我来摇。欢笑声中,地上早已密密落下黄灿灿的一片细小花朵,晶莹剔透,像颗颗新鲜饱满的米粒,煞是可爱。我俯身用手轻轻捧到盆里,足足有大半盆。

曾在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新鲜的桂花茶》中看到这样的场景:邻家太太请教怎样做桂花才能保持它的香气,林告诉她:“桂花不能晒干,一晒干香气就飞走了,要用新鲜的桂花,以三比一的比例放在茶罐里,因为茶叶会吸取桂花的香气,桂花自然会干去……”后来,邻家太太真的如此做了一罐桂花茶送来,一打开罐盖,满座的朋友都为之惊呼,那桂花的香气完全没有隐藏地倾泻了出来……

抱着大盆新鲜桂花,急急奔上楼,满心满意地想着也要做出一罐邻家太太那样的新鲜桂花茶来。于是将桂花剔除杂质,洗净,微微晾干,找出透明的玻璃茶罐和茶叶,如此这番依法炮制,等到满满的一大罐桂花茶大功告成,窗外已是暗香浮动、月上黄昏了。

我将桂花茶罐放进冰箱冷藏,然后坐在窗前,在桂花的浓香和如水的月色里遥遥地痴想:等到寒冷冬日来临时,在某个暖阳斜照的午后,或是晚来天欲雪的黄昏,邀两三知已,温一壶暖暖的桂花茶,围坐在一起,浅笑低吟中,看着晶莹明亮的桂花在壶里悠悠地兜转浮沉,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美妙时光呢?

桂花香

文/古原

八月到,桂花香。

每天早晨推开窗,熟悉的花香迎面而来,情不自禁做几个深呼吸。楼下小区的花园里有桂花树。每年这个季节,花香如约而至。但是我从未去楼下看看它们,觉得只有老家的桂花,才是最美的。

老家是一个并不大的村子,很普通的江南小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家家户户门前都种桂花树。新修了房子,首先要栽上一两棵桂花树。不能离房子太近,有的在屋前晒谷场外,有的在屋旁边,也有的在斜对着房子的路旁。为什么不在家门口?问过大人们,他们也不知道。听说是有讲究的。如果哪家的桂花栽上后没有成活,或者长势不好,这家一定要出不吉利的事情。幸好桂花树善解人意,懂得乡亲们的喜爱之心。我懂事后这么些年,还没有听说谁家的桂花树死掉。

这个规矩一定也有很多年了。因为村子里有好几棵老态龙钟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没有人记得它们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栽的。村子中央的一棵是最老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有县里的领导来看到了,大为惊讶。后来来了专家,考证了一番,说这棵桂花树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还给它立了一块不大的碑,刻上了它的年龄。村里人为它骄傲了很久。

这棵桂花树长在叔祖父家的菜园一角。和大多数桂花树不一样,离地面不到两米便开始分枝。枝干很多,每一个枝干有水桶粗细。猛一看有点像很多棵树捆在一起的样子。枝干上再生枝干,枝枝叶叶,硕大的树冠,像一把巨大的绿伞,覆盖了上下几分地的面积。有的枝叶离地只有一米多,小时候随便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桂花。叔祖父家的菜园靠近桂花树的一角,差不多有四分之一是荒废的,树荫太浓密,种什么都不行,干脆没种。

小时候很喜欢去桂花树下玩,特别是桂花盛开的日子。那位县领导的安排,桂花树下有一小块地方是水泥地,还有几个水泥做的条凳。我们小孩子可以在那里打打滚,或者坐在凳上看看小人书。但是不敢呆得太久,这棵树的树干中央有一个洞,经常有蛇从里面爬出来。我们也不敢摘这棵树上的桂花,就是偷偷摘了也不能让大人们知道。不然会遭到呵斥或毒打。有一次我带一个亲戚家的小孩去树下玩耍,她摘了几枝桂花回去,母亲不便说她,就狠狠地骂我:“自己家里又不是没得!怎么这么不听话!”

大人们都说这棵桂花树是有灵性的。不仅不可以摘花,就连这树上枯死的树枝,如果不是掉在地上,都不能上树去砍。有一年一个新娶来的媳妇,不知道有这个讲究,爬到树上砍了几根枯枝。路过的乡亲看到了,大声地呵斥带责骂,新媳妇委屈得要命。家里人来了,也没说什么,低着头把自家的媳妇领回去,砍的柴也扔在那里不要了。还有一年,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几个女人,用长长的竹篙在桂花树上扑打。乡亲们不约而同地赶到桂花树下,夺走了她们的竹篙,把她们驱赶出了村子。那几个女人落荒而逃,还在路上一直说我们村里的人是笨蛋,这么好的桂花不拿来卖钱。我和几个孩子赶去看热闹,地上落了一地的桂花,黄灿灿的。大家都一脸怒气,有几个年老的,还低着头扯着衣袖抹眼泪。那个时候年纪小,不懂为什么他们为什么会为一地落花伤心。长大了才体会到,乡亲们已经把这棵桂花树当成了村子里的一员,就像是村里的某一户人家。平时都过着各自的日子,关键时刻,大家还是一条心。

现在村子里新修的房子越来越多,桂花树也越来越多。一到农历的八月,走近村子,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我们村的桂花树只有一个品种,八月里开放,黄灿灿的小花,一簇簇的藏在绿叶中。“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老桂花树领着一帮树子树孙,不离不弃,年年八月送来醉人的花香。走出了村子,看到过其他一些品种的桂花,花色花香和花期各异。可是怎么看都不如我们村里的桂花美,怎么闻也不如老家的桂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