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抱怨的散文

2023/02/07经典文章

关于抱怨的散文(精选4篇)

走到阳台上

文/北雁南飞

在这栋大楼里生活了一年多,从来没有想过,也不知道,楼顶上的风景,煞是迷人。

有一天,在一篇抒情散文里读道:“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有空的时候,就去阳台上晒一晒太阳,哪怕是月亮也好。”跟着别人的指引,周末的下午,我终于迈开了沉重的步子,走上了阳台。

到了阳台,我才发现,我这一年的时光基本上都虚度了。虽然,每天宅在一个几十米平米的房子里有点委屈,可是只要我们愿意往高处走,美好的风景一定会出现。除非自己愿意被风景所遗弃,那么就安于自己阴暗的角落吧。每一天的新生活,说到底都是一种选择。当我们处在阴暗角落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勇敢地走向光明。当我们习惯了光环的照耀时,我们也要尝试体验一下被遗弃的感觉。唯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乏味,每天都是新鲜的,如春天的花儿一样,芳香遍地。

现实是一堵障碍墙。可能,一时半会儿我们是没有办法翻越,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要安于享受每一分每一秒的追求和等待。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房子里,也没有什么沉重的,只要愿意,可以到阳台上,同样可以看到都市了半边脸。对生活永远不要抱怨,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比独在一隅抱怨要好一点。抱怨不会有任何的回报,只让我们对生活失去信心。失去了信心,我们的未来就陷入一片迷茫之中。

我愿意和那些积极的人在一起,不是因为他们能够给予我某种好处,而是跟他们在一起,会发现每一天都不会那么乏味,每一刻每一秒都有追求。积极的人会把人一生分成每一秒,享受每一秒的快乐,所以享受了一生。

消夏

文/周岩壁

夏天,对于草木来说,是一个自由舒展、尽情发挥、最大限度实现自己潜能的黄金季节;古人称之为“夏长”。但是,对于我们,恒温37℃的动物,夏天,特别是暑天,就比较难过了。先秦时代,人们已在抱怨“赫赫炎炎,云我无所”,说是无处不热,连个躲藏的地方都没有。“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热得让人产生错觉,天上出了十个太阳,金石都销化!所以,消夏对于古人来说是个现实性的问题。

我国古代有“凌人”的官职,职责是“掌冰”,“暑气盛以冰颁赐”。也就是说,皇家在冬天把冰藏在地窖里,暑天拿出来用;这其实是个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活——只要地窖足够深,封闭足够严密。但它是一项笨重的活计,而且冰也占地方;所以藏冰不多,能够等到暑天用的就更少,可用的冰只有藏冰量的三分之一。皇帝自家,在盛夏,可能还有冰消暑,至于颁赐到大臣的冰,那只能是象征性的恩典。曹丕《与吴质书》说,“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寒水,大概是冰块化成的水。不然,夏天从深井里打上来的水,不过是凉水罢了,怎说得上寒呢?想曹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汉丞相的世子,在热天吃点冰镇水果,很正常。

像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国府,在伏天里,公子小姐也只能聚集在王夫人的上房吃点西瓜消夏;或把“果子湃在那水晶缸里”。所谓“湃”,也就是用深井汲上来的水把瓜果泡一泡,取其凉意,吃起来爽口。三十多年前,小时候在豫西南乡下,我们乡下人也就用这法子取凉,称作“拔凉”。不光是水果可以拔凉,面条也可以。从凉水里捞出来的面条,拌上新掐现焯的紫红或青绿的苋菜,还有香油调制的蒜泥,我们叫作蒜面——呼噜呼噜吃一碗,到如今我还记忆犹新,印象深刻。

这可算是老百姓的消暑法,来源颇为久远。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载:

夏至,京师于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天下无比。谚云:“冬至混沌夏至面。”省妥爽便,莫此为甚。

我们乡下常吃的蒜面原来来头这么大!其实它比潘荣升说的还古老。清代的过水面,唐宋时候已经有了,叫冷淘。

有人异想天开,想师法动物的夏眠,略过炎热的夏天。和曹丕同时代的刘松与袁绍家子弟,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以致东汉末年在河朔——今河北一带,有“避暑饮”的说法。然而,也有人对伏天不以为然:

郗嘉宾三伏之日诣谢公,炎暑熏赫,虽复当风交扇,犹沾汗淋漓。谢着故绢衣,食热白粥,晏然无异。

这位三伏天喝热粥的老兄,就是大名鼎鼎的谢安,李白称赞他曾为君王“谈笑净胡沙”。不过他在三伏天的表现,恐怕不是生理功能特异,而是有些矫情,那就叫他去活受罪吧。大热天的,到谢府上做客的郗嘉宾,也有些不通世故。宝钗就抱怨热天来荣国府的贾雨村:“黄天暑热的,这个客也没意思,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晋代程晓还给我们在诗里就这类人大大抱怨一番:

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公式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摇扇臂胛疼,流汗正滂沱。传戒语高明,热行宜见诃!

诗人告诫我们热天不要到人家里惹厌!当然不是这些人都不晓事。像贾雨村热衷仕宦,需要常常联络,牺牲掉在家里的凉爽安逸,那是他自愿,热中作乐,不以为苦。平头百姓能安安生生在家的,怕也不多,还得为衣食奔忙。于是,他们只能像“挑着一付担桶”,在酷热的阳光下,走过黄泥岗的白胜一样,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那是怎样的心情!

——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喝着热气腾腾的绿茶,我们看着外面热烈贴切的阳光,真需要用心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诗句!

给自己一个简单的思考方式

文/小璃的世界

我们总是习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开始找原因,这种做法毋庸置疑,但更多的人在找问题中并不是抱着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找,相反更多地是带着抱怨你的情绪去找原因,在整个搜寻过程中,总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变相地推卸责任。

比如当你上班迟到,就会想上班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堵车,如果昨晚不通宵的话,今天就不会晚起,也就不用苦逼地在堵在高架上,这一堵一天的工资就没了,早知道就不要去参加某某的生日趴了,一闹就闹通宵,平时都没联系过某某的,这几天在群里抢了几个红包就无缘无故联系上了,最后顺其自然地把责任推到了某某的身上,这就是奇葩的人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在社会这场闹剧中,我们总是除了抱怨还是抱怨,除了推卸责任还是推卸责任。

如果我们客观地去分析上班迟到的原因,不就是自己的睡晚了,起床晚了。这都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个早知道呢。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是因为今天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些不如意,我发现自己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开始会从自己身上找,觉得自己要好好吸取教训,下次不能再犯。但发现继续去纠结的时候,我的思想开始偏离轨道,直到最后找到的原因竟是怪到别人的头上去了,而别人只不过是这件事情一个打酱油的,在后半部分的思考中,心情会变得越来越烦躁,抱怨自己怎么这么黑,这些一环扣一环的事情中怎么就像电视剧一样,刚刚好,都是那么巧。

我惊讶地发现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推,那心情真的很郁闷,觉得自己就是黑。

但凡是如果你换个角度想,往简单里想,就像我一开始想的那样,心情就不会有所谓的烦躁,因为我们在分析时是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尽管不是全面客观,但至少不会推卸责任,不会抱怨,会鼓励自己,心情也好些。

女人的幸福密码

文/陈莹 夏璐

古人常用“水”来形容女人。古往今来,对女人的形容,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字:“柔”。“柔”就是女人的特质,“柔”就是女人开启幸福大门的密码。

女人的“柔”不是软弱和脆弱,也不是一味顺从和妥协,甚至失去自我。女人的柔,是一种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艺术。

“柔”的前提是独立与热爱自己。女人在生活中,从来就不该成为攀附男人的“凌霄花”,而应该成为和男人一样独立的个体“木棉”,女人是不该依附男人而存在的。女人要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林语堂说“女人最好的职业是婚姻”,但我要说,女人的幸福来源于自己,女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热爱生活。

以九十岁高龄击败众多年轻女性的美国知名绘本作家塔莎·杜朵,成为日本杂志社选出最受憧憬的女性人物第一名。塔莎奶奶43岁时离婚,作为单身母亲独自养大4个孩子。她56岁时开始了独自隐居生活,她住木屋、打理花园庭院、种植花草、纺线织布、缝制衣服、制作手工、绘画、烹饪、与小动物们作伴……虽然年岁已高,塔莎奶奶却依然腰背挺直,肌肤光润,眼神清澈,她的微笑有时甜美得竟似少女一般。她就是这样过着童话般传奇的幸福生活。可见,女人的幸福与否不在于物质是否充盈,婚姻是否美满,子女是否聪慧,不在于外在的事物,而取决于内在,取决于你是否能完全接纳自己、爱自己。

柔是“示弱”。“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要趋利避害,“示弱”有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其实,自然界亦是一样。竹子假若在狂风面前不肯“弯腰”,最后的命运必是夭折。然而,唯其随风“低头”,故狂风过后,它依然可以昂首挺胸。因而,“示弱”是一种智慧。

柔是不抱怨。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告诉了我们七条让家庭生活幸福的原则,而“不抱怨”就是第一条,不可否认,女人比男人更爱抱怨。“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美国作家威尔鲍温有一个叫珍的朋友,她因为再三抱怨自己的健康,使得医生认为她本来已康复的身体,再次衰弱最终死亡。多次的抱怨,给予了她太多的负面能量。

抱怨的事情都是我们抗拒不想要的,而台湾作家张德芬告诉我们:“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我们把过多的能量聚集在抗拒的事件上,反而使它更加强大。所以,越抱怨,就越不幸。

女人属水,水属阴,阴生柔,阴柔之美是女性美的最基本特征,女人的“柔”其实是本性,发挥自己“柔”的本性,好好爱自己,恰当示弱,少些抱怨,多些包容,就能得到幸福!女人,有能力让自己幸福,才有能力让家庭幸福,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才会有社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