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品茶的散文
关于品茶的散文(精选11篇)
一杯茶
文/郭炜
我喝茶,一个红泥壶,陈色的普洱,再就是几个小茶盅,就喝起来,水一下就温和了,在手与物之间,那是一种不舍的温柔。我喝茶的时间很短,也就两年多点,过去就是凉白开,一口一碗,抹抹嘴,爽快。开始喝茶,机缘巧合,简单地说,是一杯茶打开了自己的心门,就接触,就投入,就实践。茶喝的不是味道,是过程,我是这样认为的。过去不知道,茶是在唐代进入了高峰,那时节的茶,是砖茶为胚,碾碎筛末热水冲泡,叫做点茶。里边会放上盐什么的,所以要碗喝,这种方式在宋代达到极点并没落。点茶法被传到日本,日本坚持了,成了闻名世界的茶道。明代以后,散茶流行起来,开始冲泡,有了小壶壶,有了小盅盅,有了宜兴的紫砂,有了功夫泡。
品茶,庄重行,散淡也可,只要烧开水,泡上,一定很陶醉。喝茶的工具现在纷繁复杂,但是有一点要遵循,壶要精致,杯要可心,水要适中,茶要润口,器要温透,心要沉静,一定会醉心茶事,哪怕很简陋,也一样开悟人生,想的长远,投入了心性。
品茶一定要聚得起朋友,大家在一起喝茶,松散状态,一人作为茶事的操作者,尽量要规矩,点点染染,热汤浸润,喝者说好,泡者潇洒,那感觉一定超脱的好。喝茶,不要牛饮,要细品,品出好的,应一声,喝出差的,你也点一下,就是进步,以茶为媒,谈天论地,讲得出很多从未有过的美语金言,可是大收获。
我自认为,喝茶是成熟者的专利,因为可以坐得住。坐不住的人,与茶无趣,那就千万不要介入,因为坐不住,害了茶,伤了腰。喝茶,一定是有时间慢人的专利,不必急,喝到天际处,必然参破天地,弄不好,就成了俗界的仙人。
不是物质的倾倒,只为安妥心灵。宁静的一瞬间,是因为几句文绉绉的言语,茶的趣味,就是自在,我觉得。
让心悠然
文/游水方
我一直都以为,人之忙来自两方面,一是身忙,二是心忙。身忙不算真的忙,心忙才是真的忙。
过去,在乡下便亲身感受到身忙。犁田、耙地、锄禾、除草、担粪、挑稻、收割,样样都是力气活,常常还受到热辣辣阳光的烘晒,全身汗流浃背,深切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然而,干这种活不需费什么心思,白天出了力气,晚上睡了一觉,第二天又恢复了活力,心不累。
心忙就不同了,心里老是在寻思,老是在算计,老是在忧虑,因而心无宁时,此就可谓真忙了。其实,这些个儿忙有许多是自己找上门的,是自寻烦扰。比如在工作上,本来只需考虑如何做好所干的事就可以了,但你还要思虑事外的领导信任、人际关系、个人得失等等,不就徒增了不少压力?这就是心理学上着名的“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美国最着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之一,在一次极为重大的表演中,他不是专注于做事本身,而是一再考虑这件事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让他从70米的高空坠落身亡。再如在生活上,许多人都觉得累,其实一半来自于生存,另一半来自于攀比。就目前而论,生存已不需费多大心思了,许多人就花心思在攀比上,你有靓车我也要有,你有高档房我也要有,在寻思占有的过程中,你不觉得太忙太累了吗?
所谓忙里偷闲,是要让心闲下来,把心中的杂念放下,把人生的得失放下,把个人的荣辱放下,这才是真的闲。然而要达到这种闲也非易事。现在的诱惑太多了,金钱的诱惑,地位的诱惑,美色的诱惑,没有定力是难顶得住的。“青山元(原)不动,浮云任去来。”这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诗。人的自性好像青山那样屹立不动,那些如浮云一样的金钱、地位、美色不管如何飘动,于我丝毫没有挂碍。这就是如山般的定力。
陶渊明有这种定力,他毅然辞去官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之所以悠然,在于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远离了车马之喧嚣,把得失荣辱置之度外,心里空灵,没有丝毫挂碍,已超凡脱俗,因而心中才那样怡然自得,领略到人生真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苏轼被贬黄州,他内心并没受此所累,夜“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悠然地品赏了江上清风、流水、月色,便“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已超然独立,忘怀得失。他之所以对着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就在于他的洒脱情怀。正如清代古文家方苞所评:“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
那次,朋友邀我到他的住所品茶,我就感受到一份悠然。客厅里就我们两人,那个小区也很幽静。茶几上摆着一套茶具,一个电热水壶,一个不大的紫砂茶壶,几个玲珑小巧的搪瓷杯子。他泡茶很投入,将电热水壶盛上水置于小电磁炉上,水开了先烫洗茶壶,再烫洗茶杯,然后再盛水置于炉上煮沸,放一撮茶叶在茶壶里,把沸水倒进壶中,盖上壶盖,随即丝丝茶香便随着壶嘴的轻烟慢慢溢出,徐徐钻入我的鼻孔,沁入心肺。过了一会,把泡好的茶倒入大的茶杯中,再从大杯倒进小杯里。我端起杯子,把茶慢慢吸进嘴里,细细地品味。我说,这样品茶,真需要闲功夫。他说,其实品茶要有闲情才品出醇香来,品茶不只在茶,更重在过程,才会品出一种好心境,品出一段好时光。好像钓鱼,钓者并非重在吃鱼,而在于享受这个过程。听如此说,我感悟不小。
我没耐性品茶,也没耐性钓鱼,忙里偷闲,只喜欢坐在桌前,伴着一杯开水,静静地看书作文。读一本好书,我仿佛与一位高尚的朋友在倾心交谈,我们有时会心一笑,心便坦然起来,空明起来。有了灵感,也会坐在桌前入神地作文,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些心灵的感悟,那些温暖的情怀,便通过手指走进电脑,写成了文心里便怡然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
让心悠然,把心灵安放在宁静的港湾里,远离喧嚣,远离名利,一切都从容淡定,工作忙了也不累。
品茶紫阳城
文/张志强
受友人相邀,盛夏时节,我终于有机会游览了一趟陕南的巴山汉水。在荡舟安康瀛湖,参观了景色奇特的旬阳老县城之后,一路兴致来到久慕盛名的产茶名城——紫阳。
紫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历史文化古城,在群山环抱、丛林绿涛中,清幽的汉江围城而过。城区虽不大,却极秀美,街路虽不宽,却青石铺垫,干净清爽。午后三点左右,我们刚安排好住处,陪同的友人小陈就说:“走,喝茶去!”
来紫阳的目的,就是想品味一下地道的紫阳茶,这不仅是我多年的心愿,也因为我在卫生部门工作,常听医学专家讲陕南一带的绿茶,尤以紫阳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和锌含量较高,对维护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因而来紫阳喝茶的兴趣很高。
拐过两个街弯,当我们一行三人,被引领到临江而建的一座茶楼时,门口一副手写木刻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才引汉江水,又食紫阳茶”,横批是“顶上茗饮”。挑帘进门后,一位六旬开外的店主,赶忙放下手中的蒲扇,笑嘻嘻地搬竹椅,擦桌子。听说我们来自西安,第一次到紫阳喝茶,就热情介绍紫阳茶的历史,又神秘地告知,茶含天地灵气,自然风魂,因而饮茶要心静气和,清心寡欲,慢酌慢饮,不可性急心躁。说着,他叫我们先洗了手,擦把脸,安心坐好,先吃着桌上几个小碟内的瓜籽、干果。十多分钟后,茶泡好了,揭开小碗瓷盖,一股飘出的淡淡蒸汽中,充溢着浓浓的香味。“好茶,好茶呀!”同伴刘先生先声赞美。只见那小碗中的茶丝,慢慢舒展开来,一芽一叶,半浮半沉,汤色绿中透黄,清澈鲜亮。再闻其味,淡雅香醇,清悠绵长,顷刻沁人心脾。没等我们发问,店主即答:“这茶是自家园子的,采自今年清明节。看你们是省城来的贵客,今日就为大家泡壶紫阳当地产的上等春茶。”
说起泡茶,这位学过中医的店主介绍道:“茶离不开水,水滋养着茶。不仅茶树的生长要有适宜的温度和地下湿度,泡茶也很讲究水质和水温。咱陕南汉江沿岸的气候就适宜作务茶园,而经过处理的干净汉江水,煮沸后其软硬度亦适合泡茶。可你们今天喝的茶水,是从江对岸一个叫龙泉沟的山泉接取来的。”正说着,一位穿桃红短袖的女服务员,从一个白色大塑料桶里舀出一瓢水来,观其透明闪亮,清凉凛冽,果真是山泉水呢!
好茶又碰上了好店主,我们真幸运。这位店主懂经营,又健谈。他不停歇地给我们介绍喝茶的知识。说茶是注入人体的精灵,因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既能醒脑提神,开胃消食,又能补虚减肥,软化血管,降压降脂,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强壮筋骨、延长寿命的保健效果。末了,他又叮咛,喝茶有“六不宜”:刚吃完饭不喝茶(饭后一小时再饮);身体发热时不喝茶;不喝头遍茶(防止茶叶上的残留农药污染);不喝刚烧开的滚水茶(最好用灌在热水瓶中的开水);不喝凉茶和隔夜茶,要喝热茶和温茶;不喝采摘半个月内的新茶(新茶饮用要在半月后)。
冲茶三巡过后,天色已晚。眺望窗外,汉江被那橘红的晚霞映照得五光十色,渔歌互答中,耳畔又传来对面巴山峡谷中襄渝线火车的鸣笛声。
茶香未消,我心却醉了,沉醉在这紫阳的山水间……
品茶,品人生
文/夜嘘
我泡了一杯茶水。有的茶叶飘在杯子上部,有的飘在杯子中间,还有一部分茶叶沉到杯底。
曾经读过一篇散文叫“茶如人生”,很有感触。茶的种类很多,有的人如花茶,你总能听到他们乐观感恩的笑容;有的人如绿茶,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能给人以绿色。有的人如白茶,这种人非常干净不喜欢一丝灰尘,在你经过她身旁时,会闻到到一股天然的香味。还有的人如高贵的普洱茶,她不想主动理你,并不代表她忽视你,而是她有颗容易受伤的心。
人生如茶,芸芸众生就如着纷纷的茶叶,个行其事。我把飘在茶杯上面的茶叶比作青年,中间的是中年,飘在杯底的茶叶当做老年。青年时的我时总喜欢爬最高的山,走在父辈的前面,父辈们总是笑着说:“他们年轻,有活力”;中年时的我看着跑在前头的青年,又回头看着徐徐前进的老人,我尽可能的跟上青年人的步子,也尽量放慢步子,让老人不要掉队;老年时的我沉到了最底部,努力的向上看,却什么也看不到,只好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数着丁亮的星星,老年的我将为人生的终点散发最后一丝光辉。
还可以将飘在茶杯上面的茶叶比作浮躁的人,中间的是圆滑的人,底部的是默默奉献的人。
我喝了一口茶水,会有一些茶进到嘴里,我将这些茶吐到一旁,我想这些茶叶就是浮躁的人。浮躁的人会因为一些轻微的事情,会愤怒的离开,没有人会留念思念他们。飘在中间的茶叶不愿做这些浮躁的人,也不愿意做默默奉献的人,他们遇风变风,遇水化水,看不到他们的真是形态,但是他们有时会圆滑的找不到自己。最底部是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不求回报,只求安心。这类人最值得人们尊敬、爱戴。
我轻轻晃动茶杯,所有的茶叶在水中乱飘着,浮躁的人变的圆滑,圆滑的人变的沉默,沉默的人变得浮躁,他们在不同变化着。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变动都要跟着水势的变化而变化,或许这个杯子是承载社会的容器,而这些茶水就是社会,茶叶就是就是随波逐流的我们,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我倒了杯子里没有味道旧茶,换上新茶。老茶走了,新茶又开始品味人生。
品茶
文/许永强
每天晚上静坐桌边,沉湎于悠长缠绵的萨克斯小调里,接着就是泡一杯茶,轻轻地啜,淡淡地品,其间翻上几页书,那茶香书香便一起涌来,那韵味便醉了自己,任由乐调流淌于心中,思绪萦绕于心头,日间染上满心的浮躁亦偃旗息鼓,乐声渐而穿透灵魂而无了音乐,茶香滋润心口致脱离躯壳。心中渐因这茶的氲氲暖热了许多,平和了许多,也深刻了许多。饮得久了,你就会发现:浮生若茶!这绿色的小星星饱含着禅样的深邃与人生哲理。
想起先前山坡上的丛丛新绿,纯情而又骄傲,带着天生的羞涩,立在自然的风中,汲百花之清魂,集草木之精髓,如若是一株乌龙茶或黄山云雾茶树,避俗于苦寒冻顶之巅,一年一度绽开满枝冰清玉洁之嫩蕊,为千辛万苦的采茶女的纤纤细指所采撷,捧归柴扉,又被清心寡欲的茶人悉心揉掐烘焙成一撮撮香茗,尔后被晾晒、挤压、包装,方有这一包包一罐罐沁人心脾之意境,荡涤人生之感叹的茶叶。
之后便辗转千里,被挑拣被揉捏被嗅闻被收藏被品味,行之于千变万化的场合,待之以各式各样的人生际遇;上得厅堂楼阁庙宇也好;粗瓷大碗大口畅饮无妨;素雅宜兴紫砂小盅亦雅。只要端得起茶具,皆合乎喝茶者的心境。
茶被沸腾的水冲之泡之,在杯子里旋转,展示自己的容颜,似美发一样飞散,如鸟羽一般飘落,每一滴都在阳光下释放着深蕴的清香,饱受煎熬的茶叶在沸水的浸烫下沉沉浮浮上上下下,一缕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华于口杯的边缘,在有限与无限的空间里弥漫着。
此刻,茶是水的魂,茶水是人的魂。茶汁润泽口齿之间,两颊舌间顿溢溢生津,再喝再续水,反反复复,茶叶香中带苦,苦中见涩,涩中有甘,末了渐趋浅淡,轻松中悠长回味,啜饮中渐而忘却时间与杂事。若是遇上善思的智者或饱含诗性的书生,就会惊叹周围生命的升落,被自然界的瑰丽与质朴所感动;就会想象山野的呼吸潇潇,山泉的叹息幽幽,山路泥土的纷纷扬扬,以及母亲枯瘦的手掌留下的草香缕缕,就会在风雨中听出音乐;就会于清贫的苦涩中品出淡泊;就会在迷蒙的双眸中开启希望,萌动起生命的整个春天……
沸水冲冲续续,茶叶沉沉浮浮,水色深深浅浅。茶叶直至释放出它所有竭尽献出的一切。释出了它饱含着的春雨的清幽,夏日的炽热,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释出了它仅存的最后一丝丝青春光晕,尔后即被抛于院落或做了花肥。
细思之,浮生真的若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各种冲泡茶叶的水?在匆匆的步履中,既体味过成长的快乐,也遭遇过挤压煎熬痛苦的坎坷经历。最终生于泥土又归泥土。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是否能若茶留下一脉脉人生的幽香,弥漫于某个时空底部亦或是某些人的灵魂深处?
品茶可清心
文/柳相
都市生活,各类饮料铺天盖地占据我们的生活,但对我来说,一杯清茶依旧是割舍不去的爱。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直到后来才搬到了城市工作生活。小时候,家中来了客人,母亲总要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芝麻豆子茶待客。茶苦,芝麻豆子却芳香诱人。年少时不喜欢烫嘴的热茶,但凉茶味苦,我有时感觉远远不如一杯凉开水喝起来爽快,即使寒冬腊月,檐下挂满冰凌,我们这帮伢崽们依旧爱喝冰凉凉的井水。到我上中学,唇边绽出毛茸茸的胡须,我却开始喜欢上了热茶。茶味虽苦,苦中却有甜。父亲说,喝茶也是成熟的一种标志。后来我到城里当了一名工人,劳累之余,更感觉喝上一杯热茶更感快意。
茶文化在中国流传久远,所有温和、柔韧的中国文化都是带着幽幽茶香而来的,丝绸、陶瓷、戏曲、字画、服饰……中国的传统都似乎带有茶的气息。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一酒一沉醉,一茶一清香。
饮茶一为欣赏,二为雅,说茶不谈诗词是断断不可的。李白斗酒千杯,名篇无数,狂羁洒脱,属外向感性,而茶,则重在不温不火,有理性、知性的美。下摘茶联两副共赏:“泉以石出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第一副言,茶生于绝境者取天地精华自然之灵气为极品,清冽山泉以石出为上;第二副为回文茶联,反读一下试试,知道从前爱饮茶者有多诗情雅致了吧!吾辈俗人,只能参读追随,但稍尝名茶,已觉满足。
俗话说,人生一杯茶。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适应了苦之后,苦也会变淡、变甜,甚至会让人感觉人生滋味回味无穷。由此,我更加爱茶。
茶书清心
文/张辉祥
周日,穿过城市喧嚣的街道,双脚步入这间隐藏在小巷之中的茶馆,立刻就被静谧淡雅的氛围所感染,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与茶为伴,细细寻证那漫漫的人生之路。
见有来客,儒雅的老板便放下手中的书籍,起身点头致意。茶馆不大,有五十多平方米,陈设也简单,没有棋牌、麻将,只有聚散飘浮的袅袅茶烟。在室内一显眼之处,有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放着书籍、报刊、杂志,且多以与茶文化有关的图书为主,如:《中国茶文化》、《中国茶谱》、《平常茶非常道》、《中国茶艺》、《古茶·古道·古风》、《茶中禅味》等等,由此老板的闲情逸致也可见一斑。
顺手拿了一本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选了个临窗的位子,坐下。点了一杯碧螺春,佳茗清醇,香远溢清,茶池盏畔,幽若山林。翻阅书本,文章中的茶香更使人品味到“浮茶若生”的哲理,林清玄写道:“茶一定要用热水汤过才有味道,人生也是一样,你一辈子很平顺味道也不会出来,一定要三起三落,然后起的时候像万里飘蓬,之后才有味道出来,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环节都不可,而此时茶叶本身的好坏就变得不是很重要了,人生其实亦如此。”品读作者笔下飘逸着茶香的文字,犹如饮下一杯淡茶,心底也沉淀了几许恬淡的心境。
独坐于茶馆,虽没有可以海阔天空的茶友,但却毫无寂寞的感觉,因为《文人品茗录》中的大师们正悄然地叙述着品茶的心经。比如,鲁迅先生对品茶就有精辟的见解:“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而林语堂的“三泡”茶说却另有一番闲趣,“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犹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多情善感的诗人袁鹰则认为,“茫茫人事,忧思、忧愁、忧患千桩万种,区区杜康何能消解?若是二三知己,品茗倾谈,围炉夜话,如潺潺流水,涓涓清溪,倒可以于相互慰藉中分忧解愁。”书中那些润浸着茶香的散文小品,使我的思绪飘荡在绿海里,心中升腾起一种无可言明的感动。于是,我就不断地告戒自己要如茶的品质般生活:要像茶那样,清廉纯洁,脱俗高雅;要像茶那样,清心寡欲,不卑不亢;要像茶那样,繁华落尽,宠辱皆忘。
茶馆内,壶流茶香;茶书中,诗韵留芳。品一口香茶,低吟浅诵着《茶诗三百首》中的佳句,心情格外的清爽。“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雪魂”……诗中的茶香,一缕缕地在心中萦绕,涤荡着灵魂,真可谓是:“清茶素琴诗自成,品茶听雨乐平生;滚滚红尘多少事,都付南柯无迹寻。”
一条幽静的小巷,一间古朴的茶馆,一杯碧绿的清茶,几本清心的茶书,让浮躁的心归于安宁。
酷暑品茶
文/陆明华
酷暑坐在家中,浑身上下热汗黏糊糊地“糊”满我一身。于是我沏上一杯清茶端到树阴下慢慢品饮。一口口茶水下肚,忽然感觉身心平静了许多,至少内心感觉不怎么热了。我爱茶,不常喝,清闲之时才泡上一杯,手里再捧上一本书,边读边品,很是自在快活。
鲁迅先生也喜欢饮茶,他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感觉。”
酷暑泡上一杯绿茶,美丽心情也会随之绽放。打开茶叶包,一股扑鼻而来的香气让我闻到自然的气息。轻轻呷一小口,那苦涩之中略带甘甜的味道,再品就觉得浓浓的茶香沁人心脾。
当持续的高温袭来时,一杯清茶,混杂着清香与微甘的气息,一呷之下,顿感生津止渴、清凉舒坦,这真是防暑消夏的好饮品,最初喝茶时虽然觉得茶水有点苦,但细细品味,一定会觉得甘甜爽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暑季品茶,还在于一个“闲”字。酷暑之日,人们便不再频繁外出活动,这就多了些静心品茶的闲暇时光。夏天喝茶的时间也特别长,往往前三杯解渴,后面的茶便是品了。边品茶边说些田间地头的事,那份快乐便也弥漫在茶香里。因为闲,人们不再有牵挂,也因为闲,才得以细细品味茶之真味。
在最热的三伏天里,我喜欢喝的是那种所谓的“灰白”,就是用粗大的茶叶制成的,这样的茶叶泡出的味道更浓郁。尽管略带苦涩的口感,但能消除口干舌燥之感。此时,耳边全是夏蝉嘈杂的叫声,可面对那汪绿意盎然的茶水,那份浮躁的心便一齐沉淀在这茶的清香中了。
茶韵
文/徐群
茶,喝到极致,叫品。茶形、茶质、茶具、茶乐……倘若少了其中一样,品茶,就少了一份情韵。
茶,天生一派中国范,咖啡等一众饮品,安能比肩!
品茶,离不开茶艺师。茶乐袅袅,她们用纤纤玉手,精心调制盅盅红茶、绿茶……一方缘分的舞台。招招式式,是兰心蕙质的黛玉再世?抑或从江南雨巷匆匆飘过,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
今夜,我在茶香里不醉不归。你呢?
春日品茶
文/李海培
清明谷雨前后,在贵州六枝九层山的茶园里,几阵春风、几场春雨,丛丛簇簇的茶树从冬眠中苏醒。层层青葱嫩绿的春茶,一夜间冒出娇嫩的茶芽,密密麻麻地长满一株株清新鲜爽的茶树,宛若满园关不住的春色,煞是惹人喜爱。
云雾缭绕,鸟雀啁啾。嫩油油的茶青在眼前荡漾,散发着宜人的清香。春茶一片连着一片,一山连着一山,进入茶园,就如同置身万顷碧波的茶海,令人心旷神怡。一群采茶姑娘头戴竹笠、身背竹篓,在茶园飘动流转。纤指翩飞间,一芽芽含春带露的茶芽便飘进茶篓。
采茶是一个“技术活”。采摘茶青时,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捏住鲜嫩翠绿的茶芽,轻轻一“提”,芽和茶树就分离开了。做到了“提”,就做到了茶青的新鲜。采茶姑娘的手仿佛长着眼睛,左手落在一片茶叶上时,余光已经瞟到右手要采的那片叶芽上,这样双手不停地采着,又快又利索。采茶的声音如蚕吃桑叶的清音,又如春风拂柳的细语。
采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茶青如不及时采摘,就会变老。而采回的茶青,也须在24小时之内加工,才能制成品相极好的春茶。杀青炒制,摊青透气。炒茶人从指根到指尖,有些微微弯曲的弧度,用以与炒茶的锅紧紧贴合。搓揉捻炒,茶青飞扬,如行云流水一般。水分挥发后,茶青的青草味也随之消散,清新鲜浓的茶香弥漫开来。将茶青握在掌中,抖散炒匀,边搓边炒,香气被牢牢锁住。手工炒茶的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手法像变戏法一般,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如此,还要把握好火候,这样炒出来的茶叶色绿郁香、手感柔滑。
贵州茶大多生长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域内,这一区域海拔高、日照少,昼夜温差大,且无污染,的确是出好茶的地方。因为这里的茶很干净,于是当地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冲泡方式——“贵州冲泡”。一般情况下,在茶叶冲泡过程中首先要洗茶,即第一遍冲泡是用来洗掉茶叶中的杂质和残留的。然而,冲泡贵州茶,第一遍冲泡的茶便可直接饮用。
将一勺茶放进茶杯,用烧开的山泉水一泡,茶叶在水里升腾、翻卷、沉浮,枝芽伸展,嫩绿绽放。茶汤慢慢由浅变深,由淡变浓,茶香弥漫。茶叶在杯底齐刷刷地立起,芽尖直指杯口。慢饮一口,香味浓醇,爽口回甘,唇齿留香,让人顿觉神清气爽。
春日的阳光、雨露,都藏在一杯春茶里,轻轻地品一口,仿佛整个春天都被吸进了身体中。醇厚回甘的味道里,蕴藏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静谧享受。无论何时何地,一杯好茶总会温暖和浸润你我的心田。
浮生一盏茶
文/汪亭
少年时,口味厚重,不太喜欢饮茶。年近而立,味寡口涩,才偶尔在喝水时扔几片茶叶,或几粒霍斛入杯中,以改口味。
对于茶我并不陌生,故乡有茶园,每年春到三月,村前山后采茶繁忙。从茶园摘下茶叶后,需要经过杀青、筛拣、揉捻、烘焙等工艺,才成茶品。新茶上火,一般会搁置半月才上市卖。
浮生若茶,杀青让茶叶重生。对于茶,重生是一刹那;而对人而言,重生需要消磨漫长的光阴。
茶道在中国源远流长,传至八方。饮茶养生乃中华传统。《本草纲目》载:茶,清头目、醒昏睡、化痰消食、利尿止泻。
品茶头件事为听茶声,后才观色,再闻其香。从小生活在茶园,与父辈茶农们朝夕相处。这让我坚信,茶不但有色有味,还有声。在冲泡的那刻,茶叶遇水复活,这时近凑杯口,能听到茶树的春风谷雨声,茶农的闲聊攀谈声,在杯中流转呢喃。随着茶叶复苏、绽放,茶声渐渐消失。
茶,色翠绿,香如兰。没有酒的浓郁,不似水的平淡,宁静中归真生活。一盏好茶,能由内到外散发出持久的清香。口口与众不同,充满内涵韵味。
做人亦如此,举手投足间可窥探出品质气度。高风亮节、坦荡磊落之人如清茶,愈久弥香。在你逆境失意之时伸出援助之手,促你振奋;在你成功得意之际,敦促告诫,让你清醒。
茶可贵可贱,上能千金一两,下可大碗分文。文人品茶,各有考究和受益。苏东坡讲究器皿,注重水火,通过品茶沟通自然,内省性情。白居易品茶,洗涤苦闷,因茶而日益超脱。陆游以茶悟道,淡化功名,随缘自适。
人心如茶,从沸腾到温和,最后冷却。情绪初始,沸水冲茶,茶叶翻腾旋转,似一颗浮躁之心。稍待片刻,再观杯中,茶叶绽放,呷一口入喉,温润不烫,沁人心扉。搁置一旁不理会,水冷叶死,此时茶味寡然。
林清玄说:“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的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碌碌尘世,浮生一盏茶,于袅袅茶烟中梳理生活,净心明智,岂非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