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早餐的散文

2023/02/10经典文章

关于早餐的散文(精选7篇)

温暖的早餐

文/木之杨

有一段时间,我为早餐如何解决伤脑筋。一家三口人,在哪吃,吃什么,很少有统一的时候。儿子上学走得早,睡眼迷蒙之际,直嚷没胃口,要到学校去吃;老公喜欢在外吃面,而我对馒头、粥情有独钟。但,一个人煮粥,费时费力不说,量也不好把握。

情急生智,我想出了到父母那儿蹭饭的好主意。我们住在上下楼,近水楼台得饭嘛。母亲准备的早餐花样不多,长年如一日,米粥、玉米糁粥,馒头、包子,白煮蛋,清炒白菜或凉拌黄瓜什么的,虽简单却有营养,清淡可口又下饭。

早餐的时间总是觉得很短,一是要赶着去上班,更重要的是,每次与母亲边吃边聊,东拉西扯的,时间不知不觉就流走了。我和母亲个性较像,都喜欢说说笑笑,父亲说我们母女是一对话痨,母亲却说爱说话的闺女最贴心,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如果都闷头不语,实在冷清得不像话。有趣的是,在我和母亲欢声笑语之时,父亲淡定如初,固守食不言的古训,鲜少发声,听到精彩处,也不过莞尔一笑。但凡事有例外。有一天,我评价母亲做的菜太清淡,笑说这哪是炒菜,简直就是水煮菜,寡淡无味。母亲乐呵呵的,蛮不在乎我的玩笑,一直埋头吃饭不说话的父亲却当了真,认真地反驳我:“我就喜欢吃***做的饭,你们几家做的饭都不如***做的好吃。”听了父亲的话,母亲开怀而笑,笑得很幸福,也很知足。而我,默默低头再不敢言语,心里却早已被父母平凡朴素的真情感动得稀里哗啦。

换了新豆浆机后,早餐的内容略有改变。我与母亲分工合作,我打五谷豆浆,母亲热馒头、煮鸡蛋。说是五谷,其实随心而变,不拘形式。红豆,黑豆,绿豆,黑米,红米,薏仁米,花生或核桃,红枣,等等,喜欢吃哪样就放哪样。一人一碗,香浓热乎,直喝得唇齿留香,感觉美滋滋的。

人到中年,每天仍能像一个未长大的孩子那样,依恋在年老的父母身边,与他们共进一顿简单而温暖的早餐,对我来说,这就是莫大的幸福。

我和我的春虫虫

文/胡蓝蓝

那晚我们母女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因为什么而吵,吵了些什么,现在我完全想不起来了。

只记得当时的我很气愤,吵完后径直走向自己的房间倒头睡去,不再理会她有没有洗澡,不再给她铺床,不再伺候她睡下,不再给她关灯,不再跟她说“姑德莱特”。

第二天早晨,打开房门,春日的阳光照进屋子,明媚了整个房间。她正在甜甜地睡着。我也不像往常那样叫醒她给她煮面条煮鸡蛋,而是只做自个的早餐,吃完后在她房里走来走去打扫卫生,晾衣服。

终于,她被吵醒了,嗲声嗲气地叫了我三声妈妈,我都没有回应。

“你一定要把昨天的不愉快延续到今天吗?”她放弃了撒娇,语气平和地说。

我吃了一惊,她竟说出这么有思想的话。

人家这是要跟我讲和呢,再不开口显得太小家子气。

“你自己看看现在几点了?醒这么迟,还蛮好意思!”我没好气地说。

“呵呵,因为我是春虫虫啊!”又开始撒娇了。

我看了看她粉嘟嘟的还有些婴儿肥的脸蛋,心想这虫虫的称呼还蛮适合她的。

“妈妈,妈——妈,你知道春虫虫是什么吗?”那一声声娇滴滴的呼唤叫得我实在不忍心不搭理她。

“不晓得!”我仍是没好气,再说也确实没心情跟她玩儿。

“告诉你吧,是蠢!”

我噗嗤一笑,终是被她不遗余力的自黑精神所逗乐。她见我笑了,自己也很开心,带着好心情欢快地起床了。

见我没给她做早餐,就拿着自个的零花钱下去买早餐。这要在以前,不知道要怎么责怪我、非逼着我做给她吃不可。看来她是真心意识到了不该惹我不高兴的。

“妈妈,金鱼的记忆只有五秒。”很快,她买来了早餐,边吃边对我讲。

“真的吗?我还不知道呢。”

“真的,我试过了的。我吓它的时候,它只惊慌了五秒。五秒钟后,又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了。”

“呃,要是人的记忆也只有五秒该多好啊!”“那不行,那到时候你就不认得我了。”“说的也是,这样是不好。”“那就只忘掉不快乐的事。”

“嗯,嗯。”想着她说的有道理,我连连点头,终于把那场激烈的争吵抛在了脑后。

我和我的春虫虫就这样又和好如初,亲密无间了。我们也许还会有激烈的碰撞,但我们会反思,调整,然后再一路踏歌前行。

我的春虫虫,妈妈不会再那么急躁,我会调整心态,以足够的耐心,和你一起成长,等待花儿绽放的那一天。

早餐店里的小故事

文/高平

爷爷悄悄地对孙女说:“你看见吗,前面座位上那三位,一定是婆婆、儿媳和小孙女的关系。”爷爷的孙女不以为然地反问道:“你怎么会知道?”爷爷低声在孙女耳旁说:“你看,儿媳先自已要了两碗馄饨。”然后才问那位老夫人:“你喝点啥?”那婆婆缓缓地说:“我喝碗豆浆吧。”小孙女又问:“奶奶吃个茶鸡蛋吧。”儿媳妇则迭忙说:“你奶奶不吃鸡蛋。”开始吃饭了,儿媳和小姑娘喝着馄饨,吃着鸡蛋、火烧,婆婆则喝着那碗豆浆干嚼着那个火烧,再看那儿媳,面无表情,那婆婆似十分拘谨,这一切老爷爷看得清清楚楚,心中无限感慨,对孙女说:“世俗观念,这儿媳对待婆婆和闺女对待娘家娘是不一样的,肯定这婆婆是没有工资收入的。”

“人家是婆婆吗?”孙女还是有点疑惑,这时爷爷的老伴忽然肯定地说:“我听见的,那位小姑娘叫是奶奶。”

“真的吗?所有的儿媳对婆婆都是这样吗?”孙女问道。爷爷说:“那不一定,要看儿媳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质。”老爷爷喝了一口豆腐脑又继续说:“人间有许多的好儿媳,但是似这样的儿媳也还是不在少数的,要不,为什么有的村里年年评选好婆婆好儿媳呢?”老奶奶也发了言,说:“但愿天下好儿媳越来越多。”老爷爷很赞赏地说:“那样就能创造幸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

早餐店供应快完了,人们纷纷散去,老爷爷一家人的窃窃私语,谁也没有听见。

家有慈母

文/姚淑艳

住在母亲家的日子,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一日三餐不需自己操心,有母亲料理;换下的衣服,母亲也抢着洗净熨烫;至于作息时间,压根用不上闹钟:大清早,母亲便在厨房里忙碌;晚饭后,等待从补课班回来的藤藤洗漱完毕,就早早睡去。老人家笃信并坚定不移地践行着“早睡早起身体好”,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

其实,母亲在厨房里忙碌好久,等到我和藤藤睡眼惺忪起来,餐桌上不过是一碗卧着鸡蛋的手擀面,或是加了西红柿黑木耳的炒饭,有时会是烙得金黄的鸡蛋饼,偶尔是煮好的小巧的饺子。如果是饺子,母亲会起得更早。她最不喜欢喊我一起做早餐,一来嫌我手笨脚笨碍她事,二来说是看到我没睡醒的样子就心烦。我呢,也乐得继续追梦周公,把她在厨房里那些窸窸窣窣的声音当成二度催眠曲,睡个香甜的回笼觉。母亲总说,没有她做早餐,我们早晚都得饿坏了。这样的话,她一说就是几十年。我们都没有饿坏,不过,我们的偷懒也成全了她“这个家没有我就是不行”的说辞。一个习惯早起忙碌,另一些则习惯在她的唠叨声里吃完早餐上班、上学,倒也互不相扰。

可是,我终究是人到中年,职场历练多年,社会摔打多年,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比如习惯夜间写作,比如喜欢周末与朋友逛街小聚。这些,到了母亲这里,一概都得改,她甚至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只是固执地设计着我的生活内容——早起,吃饭,上班,回家,午饭,上班,回家,晚饭,睡觉。倘若我接个电话,她便眼神里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干嘛呀,不会是跟谁一起吃饭去吧?不能去,我在家呢,我可是给你做了饭的!”害得我很难静心跟手机那头的人顺畅的沟通交流。特别是每天早晨的一通问话——面条好吃不?鸡蛋好吃不?饺子香不香?我和藤藤需点头应答——好吃,很好吃,特别香,母亲的脸上全是心满意足的表情。结果是第二天早晨母亲起得更早,仿佛她不早起,便对不住我跟藤藤的频频点头。如此种种,这段时间,在母亲家里,除了吃便是点头称“是”,还有夜里的长觉,早晨的回笼觉,中午的午觉,我几乎成了简单的吃睡机器!

跟朋友说起,朋友总说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个年纪能够陪伴在母亲身边何其幸福!的确,我真的很幸福,但是,总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做吃喝睡的机械运动,还应该去呼吸自由的空气,去阅读广阔的人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母亲愿意吗?

母亲,一定是不愿意的。很多人说过我的性格里多少有些不羁的成分,这跟母亲是一样的。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变得专注于细微琐碎、变得敏感、迷茫而又易于悲伤的呢?她常常站在窗前,看临街马路上的车流人流,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她是在思念她早早离去的儿子吗?太阳的光线里,我不忍看她的眼神,不忍看一位孤苦的老妇人无助和无限的悲戚!她是在回忆跟父亲一起走南闯北的光景吗?母亲,沐浴过南国的微风细雨,有过十几年京城生活的经历,她曾经是家族的骄傲,是她出生的小山村的骄傲,可是如今,多舛的命运还是让她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寂寞,孤独,惶恐,像一万条虫子啃噬着她的心,她变得不再刚强,不再大声说话,她只是默默做着一切,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眼里即便有欢喜,也总是转瞬即逝!

如果有老伴,能跟母亲说说以往的岁月,能陪她看看朝霞落日,或许能让她暂时逃离苦楚,她会不会做到“暂且展颜一笑”,“人生且自舒眉”呢?!

母亲不知道,其实我不爱早起,也懒得吃早餐;母亲不知道,我的衣服不能机洗,不能甩干;母亲不知道,我多么渴望看到她真正开心的样子,领着藤藤走在秋日的阳光下,依旧那么开朗乐观,那么豪爽坚强。

珍贵的早餐

文/子佳

“只有早晨吃饱,才能一天干好。”曾经,这句话在我最失落的时候给予了我最大的鼓励和安慰,也让我吃到了生平最珍贵的早餐。

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像所有热血青年一样,选择到陌生的城市追寻梦想。可惜,理想常常败给现实,我首先面临的竟然是生存。

为了节省开支,我租住在郊区简陋的房子里,房东是一对老夫妇,儿子儿媳外出打工,留下两位老人照顾孙儿。

出门在外,人心难测,我自是多了几分顾虑,与人处事,警醒得很。即便看上去慈眉善目的老房东,也交流不多。

那段时日,我每天疲于奔波在找工作的路上,结果,却换来无数次的闭门羹。在那种亢奋、焦躁、烦闷、失落的情绪交织下,我对自己产生了极度怀疑,甚至开始自暴自弃,生活也越来越不规律。加之入不敷出,又不能和父母说起现在的惨状,只好逐渐精简食量。早餐,因为忙碌省了,中餐凑合垫垫,晚餐免掉,权当减肥。不出门的时候,泡面度日。

熬了几日,我都快撑不下去了,房东阿姨居然还来添乱。那天一大早就跑来敲门,很歉疚地说:“闺女,我家燃气灶坏了,能借你的电锅用用不?”我随口答应:“用吧,反正我也不做饭。”阿姨端走没多久,就又送了回来,只是,锅里多了一碗西红柿鸡蛋面。她笑笑:“你的锅大,做多了,面条不能放,该坨了,倒掉可惜,干脆你吃了吧。”说完,转身就走。

鸡蛋面热腾腾的香气实在诱人,这么宝贝的粮食,怎么可以浪费。我就当做好事,狼吞虎咽地帮阿姨打扫了剩饭。饱餐之后,心情忽然好了许多,周身暖暖的,瞬间来了劲头。想起几日的颓废,立马打起精神,再次整装出发,去找工作。

晚上回到出租屋,我特意到阿姨屋里小坐,大叔端出一盘子新煮的花生给我,笑意盈盈地说:“吃吧,工作不打紧,慢慢来,别累坏了身子。”阿姨看看小孙子,看看我,说:“出门在外,自己可不能亏待自己。尤其是早饭,不能少。只有早晨吃饱,才能一天干好。”我明白阿姨的牵挂,想起妈妈的叮嘱,默默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阿姨经常做多早餐,只管喊我过去打扫“剩饭”。我明白两人心意,乐得享受这份关爱。而且,阿姨做的疙瘩汤、小馄饨、面片、鸡蛋羹、蛋炒饭、小油饼、糊塌子,实在香到难以拒绝。

那几日,虽然工作照样毫无眉目,但是因为饱饱的早餐,让我一下子有了底气,毫无懈怠地坚持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月之后,我找到了第一份适合的工作。稳定下来,我搬到了公司宿舍,早餐也随之有了着落。

后来,不管工作如何繁忙,生活怎么疲累,我都永远记得按时吃早餐,也永远不能忘怀那爱心早餐。

艳遇

文/王再飞

人到中年,他凭着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一路打拼,终于谋取一个正科级待遇。在行政单位,作为一般干部,能够上到这个位置,应该感到心满意足。可他心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感到生活乏味,缺点什么。

一天早晨,他像往常一样到单位门前的一个早餐摊点去吃早餐,突然,一个衣着时髦、面容娇好的女郎很热情地同他打招呼,他微微一震,心头霎时云开月朗,原来心里不爽,缘由就在这里。

自从正科级到手后,他在工作上就有些松懈,可对自己仪表的要求却愈来愈严格,每天出门前,梳妆照镜,从头到脚,一丝不苟。

女郎是见面熟,寒暄几句之后,他邀请她一道用早餐。

他们边吃边聊,家事国事天下事无所不及。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她,时而含笑,时而颔首。

他感到自己与女郎的距离愈来愈近,正幻想着与女郎的下一次相见。

待到要分别了,女郎一本正经地问他:”你办退休手续了吧!”

女郎的话,让他陡然一下子像掉到冰窖里似的。

西栅晨曦

文/徐纯赤

工作之余偷得浮生两日闲,第一次闯进了乌镇西栅,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几天的光阴都觉得恍如隔世。游过、赏过太多古镇的我,欣赏的眼光难免有许多挑剔。而西栅的晨曦,却有一种特别的灵气,给人许多意外的惊喜,令人向往,令人难忘……

文人墨客把所有的赞美都献给了西栅撩人的夜色,着迷西栅楼殿中的璀璨灯火的交相辉映,绚光流彩,灵动静谧,更赞美她的残妆和迷离,艳丽和妖媚。西栅,我夜卧在豪宅的雕花床,伴着水声、蛙鸣的一帘幽梦;远处传来“吱呀”的橹声,轻轻泛着涟漪的河水,西栅伊人在水一方。

然而,我更喜欢西栅的晨曦。晨曦中的宁静,从容自信,白天的嘈杂、喧闹仿佛走远,来自尘世的烦躁在这里似乎一洗而净。让心灵已远离尘世,这是生命里最难做到的事。我不喜欢下午,似红尘滚滚让人感觉烦燥……

清晨,我走出昭明书舍,穿上运动服在小河边踩着石板跑步,千年古镇如水墨画般展现在眼前。晨曦中,雾蒙蒙的水烟在小河的尽头缭绕,鱼肚白下的河水随风泛动,小船头枕着清澈的水面,安静地依偎在民宅窗边。看到一些架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痴迷者,已在苦苦地等着血火的太阳从石桥孔中升起。我拿起非专业的装备,定格了一个又一个晨曦中宁静的瞬间。

雕栏玉砌应犹在,在西栅老街长达数公里中有许多“老底子”的东西,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从前。旧书店传来已遥远的木门移动声,转眼望去,有红皮的毛主席语录,还有许多熟悉的连环画、线装古书。邮局门也开了,寄一张盖有乌镇邮戳的明信片给远方的朋友,是我的习惯。

回到昭明书舍的餐厅,早餐是丰盛的,白米粥、定胜糕、咖啡、吐司……早餐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感情,能一起分享早餐的人,在你的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忆起了童年时光,泪眼朦胧,许多关于江南小镇的记忆都来自童年时代她的故事,此时我突然想起了上海的百岁外婆。

也许,不必奢望远渡重洋,跑那么遥远去感受异国情调。不到两小时车程,灵气迷人的西栅就在我们身边。

我应该和自己的长辈们一起来住上一段时间。不是来旅游,而是像当地人一样悠然地生活,慢慢地去品白菊茶、三白酒、红烧羊肉、白水鱼、酱鸡、臭豆干与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