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晚上的散文

2023/02/11经典文章

关于晚上的散文(精选12篇)

阳光少年

文/沧海

我今年16岁,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家是农村的,虽然我们这没有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大家对村里城里还是很在乎的,衣着谈吐,说话聊天,如果你不成绩优异,那就爱好广泛,要不就英俊潇洒,最后一个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嘛除了最后一个不沾边,其他的都还行吧。年级前一百,班级前十,身高170,这算可以的吧。唯一不好的就是嘴有点大,不过我看着几年嘴大是时尚。

妈妈的教育就是与人为善,不要小心眼仅仅计较。这样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有的是力气,不怕苦。冬天我们七八个男生住一个住宿,窗户上的玻璃不知道是哪届三年级的打破了,用塑料纸勉强钉上了,床板晃晃悠悠的架在上面,算是有个门吧,晚上也不能锁,白天敞开着,晚上睡梦中偶尔还能听到隔壁男生在外面小便的声音,就这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茁壮的成长。

我们晚上无聊的时候也聊聊我们班的女生,可是长的都像是豆芽菜,没什么想法,别的班吧自己水平有限,所以我们晚上就胡说瞎侃一番,我下铺的小胖,除了真胖之外就是嘴和脑袋和我一样的好使,唯一不足的就是眼睛比较的小,我帮他分析是太胖了,肉霸占了眼的空间,这话我没敢说出口,原来他在上铺,我怕他半夜不小心掉下来,砸到我怎么办,我和他私下商量一下,他也表示理解,说自己上来下去的也不方便,就这样吧,我们关系反倒比以前更好了。

都是初三来就分班,弄的大家都紧张兮兮的,我就想是福不是祸说躲不过,所以期末考就正常发挥了,开学来了,看看周围大家都没变啊,一个星期之后才发觉我们班的老大走了,就是老是第一名,我们叫他老大,说是高升了,千年老二结果发挥失常,老二没变就是年纪的排名下了好几个,就他们这前五十名组成了一个班,就是所谓的实验班,我们千年老二在哪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哭着要回来,然后是死活不去了,任什么年纪组长,主管的校长,说什么都不去了,我们老板只是象征性的说了俩句,说什么那的老师都是最好的,时间安排最合理,题也是最新的。我当时听了就想笑,再好的老师我们不学,不听,不适应他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用,时间在合理也是24小时啊,这帮老师说话也不动动脑子,我当然明白老板没想让他走。

别人的事还没完就轮到我了,看来以后说话不能沾沾自喜,我被分流了。

有月亮的晚上(三章)

文/翔子

1.拉开窗帘,拉开一个心与心对话的世界。阳台上那盆三角梅已几度绽放,紫色的花瓣上散漫着季节交替的印痕。
思绪如羽,在如霜的夜空下游弋。谁在夜的深处低声吟唱?
如水的月光流淌着。带着浪漫的爱情,带着绵缠的离愁,穿越千百年的万家灯火,从亘古的驿道蛇行而来。

2.秦时明月的清辉静静地洒落在汉地边关的城垣上。守边的士卒遥望来时的路,硝烟弥漫中,何处是归途?天涯路漫漫,那雁尾剪断的,又何止两地书,断肠结!
那位坐在《诗经》里捣衣的女子,起起落落间,一棰棰敲打着谁的心事?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看着荷开几度,池水升落,月盈月亏。等了恨了怨了一辈子的人却一去不返。日子静静地走着,荷塘的水面几经波澜,仅有的一点点挂念也在冬来秋去中消蚀饴尽。谁解愁肠味?惟有莲心,独有清影。
诗人们在月光下,或坐或立,把酒换盏,举首明志,俯首伤情。床榻前的清辉,问青天的悲愁,短松冈的泪眼。杨柳岸边,晓风习习,今霄酒醒何处?

3.今夜月明。清风浅唱。
城里没有月亮。城市的月亮躲在高楼后面,城市的月亮被闪烁的霓虹替代。
城里看不到乡愁。城市的乡愁只在避开喧嚣的幽静里,在离家已久的角落里,在忙碌之后的休憩里。以及梦醒之后的怅惘里。
月是故乡明。
月光缓缓流淌,轻柔,而带着淡淡的忧伤。
挥洒在故乡的山野间,山野酣睡。只有寨中几声单调的犬吠。
洒在老家的瓦梁顶,洒在栅栏围圈的院坝中,洒在父亲母亲摆寨归来的小路上。洒在我和儿时玩伴童年、少年飞跑过的岁月流光里,洒在万千离乡背井游子疼痛的牵挂里。
洒落在陈年的老伤疤上,让我整夜整夜的疼。
今夜无眠。月光穿透城市的叠影,流淌在三角梅的花瓣上,一瓣一瓣的乡愁便飘散开来,填满了斗室的空间。

我是个怕鬼的女孩

文/杨梦莹

我是个怕鬼的女孩。

别笑别笑,当我把“鬼”字打出来的时候,正好是凌晨两点整,我一个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小黑屋里(卧室)。

窗户外是汽车惨白的灯光,穿过白天在阳光下郁郁葱葱随风摇曳的行道树毫无特定间隔长度的枝桠,一晃一晃地穿过我煞蓝煞蓝的窗帘,影影绰绰若隐若现地投影在我贴了怪物史莱克和幽灵公主的紫色的墙壁上。其间夹杂着不间断、没规律的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的叫声,还有哪个醉酒的流浪汉怪异的口哨声,东北汉子的女人喝酒猜拳豪放爽朗且穿透力极强的笑声。以及偶尔,小区里尽职尽责的巡夜保安没有征兆地打在屋内某个地方的雪白雪白的手电光,和着一两声有力的咳嗽。

屋内,空调温度恒定在二十六摄氏度,上下左右摆动的冷风吹得床头地灯上的水晶饰品瑟瑟发抖,在依稀可见的能见度下飘来飘去,荡来荡去,时不时发出一两声叮叮咚咚的交谈。轻轻翻个身,木头的床板随即便发表了一篇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吱吱作响的即兴演讲,让人在浑身各个器官各个毛孔都感到毛骨悚然的同时不敢不佩服他的文采。老妈老爸时疾时缓变幻莫测的粗重的呼吸声(呼噜),满载战利品的冰箱满足而兢兢业业地一次又一次地启动,每次启动都像是带着满脸诡异微笑的老巫婆成功结束一天掠食童男童女的任务之后伸了个长长的满意的懒腰,嘴里还夹杂着谁也听不懂的魔法术语。隔壁独居的“西漂”打工妹每天晚十二点半骤然响起的电视声——宝贝纸尿裤、读书郎学生电脑、还有何炅等人“大家好,我们是快乐家族”……手机晚上偶尔忘了调振动,和我有着十三个小时时差的死党就会特巧合地从辽阔太平洋的对面一端——芝加哥打来越洋电话,以他独有的欠扁音调告诉我芝加哥的中心影院又上映了多么精彩的惊悚片,然后祝我晚上做个好梦……

这时,突然传来一阵“咚咚咚,潘妮”的敲门声,在被吓得浑身一个激灵的同时还得硬着头皮下床,穿过老爸老妈呼吸不均匀的房子、偶尔有花洒滴水的浴室、黑夜的走廊、充满神灵色彩的玄关,轻轻地、强作沉稳地转动大门把手,给我那刚从奥地利回国还未倒过时差的老弟开门,并且,提防着他那个从奥地利发扬回来的什么“万圣节俱乐部”给我的意外之喜——一个黝黑的鼻子、一个鲜红的嘴巴,还有他最近迷上的《暮光之城》中吸血鬼骑士团的红棕色眼睛和抹了我老妈半化妆瓶粉底的脸……啊,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有这么多让人浮想联翩的事物、景物、人物以及吸血鬼骑士团等半人不鬼的生物,我一定会做个温暖的好梦来迎接一个又一个值得回忆的不眠的夜晚!

凌晨五点十分。

啊,墙壁上优美了一整晚的树枝图腾颜色开始变淡,有勤劳的鸟儿啁啾着开始觅食,早起的老人舒展身体发出“嗨”的声音。斗胆走到窗前,鼓起十二分勇气掀开窗帘,惊喜地发现远方已泛起鱼肚白,楼下的早市也已有了零零星星的几个人。

正感叹美妙的黑夜就要结束,那水天相接的城市边缘多么让人欣喜若狂,我从窗户缩回头,猛然看见我那伟大的老妈光脚站在木地板上,衣袂飘飘地缓缓移动过来……在熹微的晨光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了一声石破天惊般的……尖叫。后来的后来,据目击者描述……现场一片惨烈,你懂的。

六点三十分,浩大的天空由狂野神秘的暗黑系华丽女王完美过渡到高贵忧郁的法兰西梦幻蓝,天边的云朵已微微镀上了一层温柔的晓光,空气中弥漫着仲夏特有的温热气息。

呵,困死我了,半睁着眼睛去卫生间洗脸刷牙,在卫生间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我决定,今天晚上好好睡觉,一定不害怕!不过你要原谅我,生活,对我来说,尤其是在这件事情上,伟大的生活给予我的,是无数个美妙的“今天晚上”……

儿时的年味

文/彭智

临近岁末,年味愈加浓厚,人门聊天的话题,总会不知不觉间转到过年上来。每当此时,我的乡愁就会在心底滋生,以致常常梦回故里,回到年味浓浓的小时候。

我的老家在湘北的一个小山村里。很小的时候,我没有随父母生活在他们工作的城里,而是随爷爷在老家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几十年过去了,小时候家乡的年味仍深深刻在我脑海里,总也不能忘怀。我至今也没有求证过,有些风俗是否为我家乡所独有的?比如,大年三十晚上便开始拜年,这应是鲜有听闻的。

大年三十晚上,视线可及的田间山野,远远近近的羊肠小道上,漂移的灯笼,三五成群,黑夜中亮出一份喜庆,静谧中透出一种热闹,场面既别致又壮观。那些手持灯笼的就是家乡走村串户拜年的孩子们。在这拜年的队伍中,大的十三四岁,小的只有六七岁,都是同村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带上弟弟妹妹,去周边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拜年以自己的村子为圆心,从最近的村子开始,由里及外,由近及远,到脚力可及的地方,一村一户也不落下,最远甚至能到十里之外。

吸引孩子们去拜年的,是以糖粒子为主的零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除了自产的花生、红薯干外,零食很少见,糖粒子更是稀罕了。每到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堂屋里燃起一堆熊熊篝火,篝火顶头屋梁上还会或多或少挂些腊肉、熏鱼,大人围坐在篝火旁谈天说地,说是“守岁”,孩子们也就是这个时候去拜年。

给客人倒一杯豆子芝麻茶,是家乡待客的习俗。三十晚上的茶水可是一扇窗子,从中可以看出主家的境况。普通人家,在茶水中能放芝麻就很不错了,绝大部分家庭放的只是豆子、生姜和茶叶。如果三十晚上都没有豆子可放,其家之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若能在茶水中放些红糖,不用打听也知道,这绝对是殷实之家。制作豆子芝麻茶也是有讲究的,贤惠的家庭主妇身旁有两样必不可少的工具:一是用薄铁皮自制的炒锅,作炒豆子用;再就是带丝纹的瓦钵,用于将洗净的生姜磨成碎末,虽然原始,却能保留生姜的原汁原味。

对于茶水,拜年的孩子们并不看重,除非是放了红糖、味素齐全的,方耐心地喝完再走。大多情况下是拜年道喜,拿了糖果零食走人。将糖果等零食带走是孩子们的专利,大人最多尝尝。“大人怕过年,小孩盼过年”的老话想来是有原因的。对于家长来说,年三十晚上要发的零食,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当口袋的零食快装不下时,小孩子就会往家走,清空口袋再往别家去,而家长们又会拿这些发给来自家拜年的孩子。当然大部分孩子都不会甘心只当“搬运工”,免不了动点心思私藏拜年所得零食。

我没有考证过,家乡这种拜年的习俗是什么时候传承下来的。但遗憾的是,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它渐渐地被淡化以致消失无踪了。虽然现在过年的情景已经完全不能跟小时候相比,但过年仍是中国人的一件大事,我们对温暖、对亲情、对未来的期盼和向往一直未曾改变。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获,谈谈来年的规划,听听长辈朋友的建议,在互相的祝福中鼓劲加油。想起这些,不管路途有多远,工作有多忙,都挡不住游子一颗颗回家过年的心。

盼春节

文/陈贞蓉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巨大无比的怪物,经常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跑出来吃人。因为它是在大年三十出来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年”。它实在太大了,而且刀枪不入,村民们手无寸铁,无法和它抗斗,所以只好逃亡。

一天晚上,村民们正准备收拾东西逃亡,突然出现了一位老婆婆。她衣裳不整,脸色苍白,像是几天没吃东西了,一个村民急忙给了她一点东西,她吃后才慢慢恢复了。

她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收拾包袱啊?”

村民说:“我们这里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会来一个怪物,把村里的人都吃光。”

老婆婆又问:“是什么怪物啊?那么厉害?”

“是一头凶勇的怪物。”

“凶勇的怪物?”老婆婆心中有了数。

“我们来做个交易怎么样?”老婆婆说。

“什么交易?”

“你给我吃的和住的,我帮你们降妖怎么样?”

“您还能降妖?村民听了很是吃惊。

“怎么样,想清楚了吗?”

“好吧,那就试试看。”

第二天晚上,“年”又照常来了。它东瞅瞅,西瞧瞧,怎么也看不到一个人影。突然,一阵巨响,“年”寻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穿红衣的老人正面带微笑地看着它。“年”高兴极了,好不容易见到一个人了。它飞快地跑过去,但它还没到老人的面前就又大叫着跑回来了。

原来“年”最怕火和红色,所以一见到火和红色就又退回来了。

从此以后,“年”再也不敢跑出来吃人了。于是便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星空

文/歌者

骑完青海湖环线,郭二忽然说:我们还没看过这里的星星呢。那几天确实累,上坡,逆风,扎带,天气变态,晚上找到住处只想早点睡觉。但中秋在刚察,我还是看了一眼窗外的月亮;最后一天回到西海,晚上出去晾衣服时也看见了星星。

小时候,半夜起来去后院,抬头就是北斗星。夏收时候,麦子上场,全村人抓号排队,脱粒机昼夜不停。打麦又累又脏,白天太热,能攒到晚上都是运气。四五亩地的麦子,我们一家大小得忙两个多小时。等麦子打完,父母清场,我跟姐姐躺在麦秸堆里,昏黄的灯光之上,满天的星星。现在想来很美好的感觉,当时却只觉得困。

在格尔木,清晨五点去火车站,繁星满天,让我想起“声音碎片”的那首歌:《陌生城市的早晨》。还有一次也是清晨五点,我走在日照街头,太阳就快出来,清风拂面,一只小狗跟在身后,好像我已是家里的老熟人,整个城市无比亲切。

格尔木和西宁、拉萨一样,在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虽然也有蓝天白云,但西宁太脏,拉萨游客太多。加德满都更糟,垃圾遍地,成队的摩托车在人群里冲撞,马达声、喇叭声不绝于耳。这些地方应该都能看到星星,但我没留意,只想早点离开。

去樟木的路上,忽然看到车窗外的星空,北斗低垂在地平线上,渐渐隐没。闭上眼睛,感觉自己穿行在黑暗的最深处。凌晨三点到定日,寒气逼人,夜空深远,弯月从天边升起,星星依然闪亮。要不是沿路无休止的边防检查,真是一次完美的夜行。

车出加德满都,路上黑烟滚滚,黄尘扑面,两边的群山却满眼浓绿,云遮雾绕。在费瓦湖,总算找到了这一路最好的住处,深院子,大阳台,坐在藤椅里,看湖面、青山、白塔。每天晚上有雨声,睡意蒙眬中听鸡鸣鸦噪。这里的鸡叫尾音短促,和我记忆中的也不一样。虽然夜雨没有星星,但清晨云雾相逐,黄昏霞光映照,也是良辰美景。多年后再想起,没有开水,总是停电,死巨蟹偶尔的小情绪,应该都已不留痕迹,只有繁星在梦里闪耀。

房东们

文/苏战冰

又打算搬家了,因为我忍受不了楼上房客晚上制造噪音、更忍受不了房东的冷漠和不作为。

就说现在的这个房东吧,每月时间一到立马开票收房租,一点都不含糊、一刻都不耽搁。你若是晚交一两天,她的脸就拉得老长老长,说话也变得阴阳怪气的。不过,若是房子里的线路出问题了或者水龙头坏了什么的,找她修时总是吭哧吭哧好半天才动弹。楼道里的卫生状况不好,也不见打扫。

这些倒不要紧,只是晚上的噪音让我害怕,让我时时刻刻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两年来,楼上房客换了一批又一批,晚上的噪音却是一次响过一次。我数次找其理论或者干脆破口大骂,要么换得两三天清净,要么一天清净也没有。无奈,我满怀希望地去找房东解决,结果一句“大家互相理解一下吧”差点把我给噎死。

一位同事住在与我一街之隔的出租屋里,说她们房东特爱干净,天天打扫卫生。别说晚上的噪音,就是白天的噪音房东也会及时出面干预。

这样的房东正是我需要的。问她有没有空房,她说没有,院子里基本上是长期租住的房客。

没辙,有时晚上我就躲到办公室去。

这些年我接触了各式各样的房东,大多已随风飘散,留下印象的屈指可数。

沙井村的房东每月除过收房租外,其他一概不闻不问。一次,我不慎将钥匙锁到屋里。因为钥匙仅此一把,我就在一个房客处借了一个起子,撬窗户。就在这时,房东走过来了。我停下来想给他解释,可他像没看见似的一言不发地走了,弄得我半天缓不过神来。

方家村的房东是个老太太,精气神十足,逮住谁就跟谁说话,总也说不完。一看见她,我就要躲得远远地。

北关新村的房东夫妇俩挺随和的,喜欢说笑,喜欢逗我的孩子玩。

沙井村的另一个房东是位大叔。到他家找房子时,他耐心地解释他家的房客有多规矩、他家的夜晚有多安静,等等等等。当我搬进去时,他拿着榔头、起子、凳子来帮忙,归置物品,还帮着拖地。他早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爱岗“敬业”的模范。他每天泡一壶茶,坐在门口,一见陌生人进来就问:你是谁?你找谁?你和谁是什么关系?连珠炮式的发问让来人浑身不自在。他心地也好:我下班回来将自行车往墙角一靠就不管了,他会用粗粗的铁链锁上,第二天早上再打开,说这样保证安全;当我洗衣服时,他就把他们家的大塑料盆拿来,说用大盆洗着方便;遇到刮风下雨或是出差忘记收晾晒的衣物,他说不用操心,他就替我收了。

一天深夜,我正加班写稿子,突然响起敲门声。打开一看,原来是他。他往屋里一瞅,乐呵呵地说:“你没睡啊,我还以为你睡着了忘记关灯呢。不好意思,你忙你忙。”

虽然我的思路被打断,心里却感到安慰,因为我终于品尝到一点点“家”的味道了。

秋风沉醉的晚上

文/陈济华

春花秋月,景色最是美丽。春花秋月,最是值得令人相思;春花秋月,最是让人流连忘返。

昨夜里,我睡意朦胧,想起从前的一些旧事,一股忧郁的情绪不禁从心底奔涌而出,令我泪湿枕巾,思绪难平。我不知道这是为何?但当我推开窗户,面迎习习凉意秋风,我的神智便开始清晰起来。我深知道,我已多年没有这样忧郁过,只是待岁月攸尔而逝,将我带进历史的河流,我从前的生命之帆,才又重现在一片神明之中。

这是一所依山的公寓。这里没有人声喧嚣,这里只有鸟声啾鸣,这里的一切,都只是山林涛声的呼唤和终日叮咚流淌的山泉。一星期以前,我选择了这么一个幽静的地方下榻下来,现在想来是十分明智的……

于我来说,我从遥远的南海之滨走进北方大地,这是我过去未曾想到过的。如今我已真实地站在这片辽阔的北方大地,回望滔滔的南海,回望我日思夜念的蓝色的广州湾,我更清晰地忆起从前广州湾的秋光和曾经的欢乐笑声。

北方的秋季多凋零,而南方的秋天,没有北方那种刺骨的秋寒,虽然说不上是温暖如春,但是如果说它气温凉爽宜人,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走过北方大地,虽然还颇感陌生,但我所看到的,全然是与南方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色彩。橡树和槐树是北方最常见的树种,时光轮回至深秋,它们的叶子由青泛黄,逐渐枯萎,不久,便开始纷纷掉落。放眼望去,满地枯叶飘飞,复又重归于大地。那些橡树或槐树,枝丫上的叶子逐渐变得疏落,裸露的枝丫在秋寒的天空中伸展着弯曲的姿势,点缀着秋寒凋零的光景 。而此时地处南方的广州湾,到处仍是一片绿色,绿色的树木勃发着生命的色彩,映衬着的广州湾是那样的温馨和美。蓝色的广州湾,此时仍沉醉在一片秋爽的惬意中。

于我的记忆中,广州湾进入了秋天,秋风就特别凉爽,习习秋风吹来,间中还带有一种甜润的味儿。秋风起了,南方的禾花雀遍地皆是,它们飞扎在吴川鉴江平原广袤的田野上,有些还成群结队飞往南三岛,在南三岛肥沃的稻田里觅食,吱吱啾啾,快乐不停地跳跃着细小灵巧的身姿。南三岛乡间的孩子见到有如此之多的禾花雀,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他们不想赶跑禾花雀,更不会去捕杀禾花雀,而是每天悉心地观察禾花雀在稻田里捕食小昆虫。那时我从南三岛的乡间走过,看见这一幕甚为感动。南三岛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吝惜禾花雀?这些在乡间撒野贯了的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乖巧懂事?我想不出个为什么来。后来,还是在一次听了月英母亲告诉我之后,我才对其中的奥妙略知一二。原来南三岛的老人多信佛,供奉崇拜中的神灵,尤其讲究德行修炼。他们在训导子孙晚辈时,总是言传身教,让他们从小要知教礼乐,做事要归班③企理④,多行善,多积德,莫做有违天道人伦之事。老人说,一个人如果做了阴质事①,是要遭报应的。他们还时常告诫子孙晚辈,时光有轮回,因果有报应,正所谓今生做牛马,前世打鸟人。南三岛这些乡间孩子,生怕捕杀禾花雀,下世就要做牛做马,所以大多不敢调皮捣蛋,他们总是遵规蹈矩,恪守家训,不能有违。

天凉好个秋!秋景在梦中,秋意在心中。秋天带给你的,绝非只是一个简单梦想。走过风花雪月,从遥远的内蒙古高原归来,面对苍茫的北方大地,我不能不更加怀念起从前广州湾那片蔚蓝的天空。

当秋风漫过雷州半岛,当大地变得一片干爽凉快,当稻熟飘香季节降临,我已分明听到一种歌唱的声音。歌声飘飘渺渺,断断续续,朦朦胧胧,从风中传来。我感到这光景越发不可想象。是谁家的孩子在歌唱?是谁家的孩子的歌声如此动听?我穿过南三岛一条乡间小路,走进一片硕大的浓荫蔽日的木麻黄林子,但见有一个少年半挨在一棵歪斜的蔑清树上,他肩挂一把吉它,在自弹自唱,正轻轻地哼着心中的歌儿。那是一个年方十五六岁的少年。他黝黑的脸蛋上还吊挂着一种稚气,但他的指法很娴熟,歌声也很甜美。如果不是眼见为实,你很难想象得到,在南三岛这乡间僻野,竟有如此好的歌手。歌声伴随优美的小三和弦,如小溪般的旋律缓缓流出,萦回在这片林子上空,令这片僻静之地,也徒增几分诗意。这是一位诗意的少年。这是一位颇有情志的少年!

我静鸡鸡地②站在一旁,聆听这位少年歌唱,他的歌唱就越发投入。一曲终罢,那少年微微地向我笑了一笑,从树干上站了起来。我说,你的歌声很甜美啊。没有,你过奖了。他谦虚地说。后来,这位少年告诉我,他因为家穷,只读了初中,这个学期退学了,回到家里帮忙耕田。但是,他是好想好想读书,可是家中的条件又是如此之差,他惟有断了这个想念。因为心情培感忧郁,他就从家里带着一把吉它,来到这里自弹自唱……

呵,这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啊!他在他的心中,仍在惦挂着他的那个读书梦……

这个夜晚,在北国山中一座依山的公寓里,站在面山的露台上,遥望山峰上起伏的林涛,我忆起广州湾那位少年歌手的情景,至今不曾忘怀。这个吉它少年,如今你好吗?吉它少年,如今你在哪里?吉它少年,如今你到底在哪里?

秋光秋色秋意念,最美不过南三岛。

从前在秋光时节,我多有机会返回南三岛,如今虽然离开那里已多年,但是对于过往的秋光景色,我是不曾忘却的。

秋天来了,有群群秋雁飞临,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跨越万水千山,飞临温暖的南方,飞临温暖的蓝色的广州湾。它们深知道,秋天过后,严寒的冬天就要来临了,所以就要选择到这温暖的南方来过冬。每每在这个时节,我在南三岛时常能看到那些秋雁在蔚蓝的天空上盘旋,它们好像十分依恋这温馨的蓝色的广州湾。这些秋雁在南三岛只是作短暂逗留,休生养息之后,它们又将要继续开始新的旅程。它们将要飞往海南岛,寻找新的家园。

从前那个秋光朗朗的日子,我从沙头村海边的木麻黄林子缓缓走出来,漫步在秋光铺洒的海滩上。一片浓密茂盛的木麻黄林带,连绵站立在海边,平展的沙滩与海天相接,一望无际,逶迤连绵。深蓝色的海水翻卷起雪白的浪花,互相追逐着往海滩上冲涌过来,亲吻着我的双脚,海水漫过我的小腿,令我有一种温润的感觉。

在海滩前方不远处,我看见一大群秋雁,它们黑压压的飞扎在海滩上,静静在这儿舔息,相依相拥,无忧无虑,尽享一片极乐时光。

此情此景,我忽然间想起远古的南三岛。相传远古之时,南三岛本是一块与大陆相连接的陆地。可是因为上天的小龙看好这一片乐土,于是就提请掌管人间的玉王大帝,祈盼到这片乐土上休生养息。玉王大帝允诺了小龙这一要求,就赐给小龙一条玉带,令小龙从天界下凡至人间。小龙来到人间,见这里地处南海之滨,又是鉴江平原出海口,土地肥沃,水草林木,森森淼淼,百鸟争鸣,穿梭在林间回荡,民间五谷炊烟,欢声笑语,到处呈现出一派吉祥喜庆景象,甚是喜欢,于是就在这片乐土上筑巢定居下来。一日,小龙出游至东南海滨,只见万里晴空,天海蔚蓝,大海波涛起起伏伏,涛声拍岸,轰鸣如雷,景色蔚为壮观,颇令它欢喜若狂。小龙在高兴之中不禁就跳跃起来,不停地抖动起它的尾巴,谁知它这么一抖动,却把它脚下的这块乐土踏成了十一个小岛。这就是后来的南三群岛。从此,小龙赖以栖息的这片乐土就变成了南海边上的一个群岛。尽管如此,南三群岛,依然是河汊纵横,水草茂密,岛上的甘泉清冽无比,并由此引来了一大群鹭鸟在岛上栖生。这些鹭鸟,瘦长的脚儿,红红的嘴儿,全身洁白的羽毛。群鹭飞翔起来,天空呈现雪白的一大片,它们飞翔的姿势显得特别美丽,它们终日穿梭于南三群岛的林间水草之上,与这片乐土上的子民一起和谐共生,每天迎接着太阳的日起与日落。因之那时的南三群岛,鹭鸟多的难以胜数,所以,远古之时,南三岛就是鹭鸟的天然乐园,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鹭岛。古时,南三岛有鹭洲岛之称。

呵,想不到在这秋光拂照的南三岛,令我看见这些可爱的秋雁,它们在这里能如此安然快乐地歇息。这里真是一块明净的乐土啊。这不禁又令我在内心产生一种小小的颤动,令我想到了许多许多。生命之约,总是不期而遇,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你将要奔向何方,或许你亦无从知晓。于生命的旅程来说,无论是秋雁抑或是人,我们都无法抗拒季节的变迁与时光的流逝。在那往昔的岁月里,只要我们曾经努力过,飞翔过,那就足矣。何必有太多的想念呢?回望南方,回望南方温暖的蓝色的广州湾,回望飘渺如烟的岁月,如今我们都如秋雁一样,安然地活着,并且幸福地快乐着,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本原。生之啾啾,命之茁茁,不为其中,但为其果啊。

在这座依山的公寓里,我总是观山念海,沉湎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令我感慨万千,令我思绪飞溅,每每奔涌于蓝色的广州湾的上空,令我怀念起广州湾那个秋风沉醉的晚上。

在秋光朗朗之夜,玉泉父亲对我说,有星有月有流萤,才是南三岛最美的时刻。真是这样的吗?我笑看着父亲说。是啊,南三岛的秋光有一种独特之美,要用心去感悟,要用心去品味,才可领略得到它丰富的内涵。玉泉父亲这样谆谆告诉我。

或许南三岛秋光的美丽,就在于它色彩的明亮和月光的皎洁,抑或还带有一点海韵的味儿。

这时我观看到,月爹已穿过云层,在天上的云彩簇拥下向大地投下银白色的晖光,月爹走动,月光漂移,银晖下的竹林,吹来了一阵清风,竹林就随风摇曳起来,发出一阵嗦嗦嗦的响声。透过这片竹林的缝隙,可以看见斑驳的光影在风中摇晃着,向我们端坐的地下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束,铺洒在我们的脸上和头发上。在月光的映照下,我们仿佛变得纯洁起来。

一种很微弱的声音,是知了的声音,从竹林下轻轻缓唱起来,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知了歌唱的声音,和着皎洁的月光,在夜空中缓缓蹃动。那是南三岛一首永恒和优美的小诗。

夜色深沉了,而此时的南三岛,月光就更显得柔美呈亮了。夜空中,四周静悄极了,那些平日里活跃的小昆虫,此时大多也已进入梦乡。可是,那些不甘寂寞的小萤火虫,却仍不知疲惫地穿疏在竹林之间,轻轻地滑行。它星星点点的荧光,在夜空中划出几道优美弧线,定格在我的视线上。在这黑夜里,萤火虫的荧光,就如一盏小小的明灯,可以照亮你我的心扉。在黑夜里,它可以陪伴你度过寂寞,在寂寥的山中之夜,它可以成为你的指路明灯。

月爹清冷地挂在中天上,无悲无喜,无忧无虑,向大地洒下的银白色晖光,使得处在夜梦中的滘脊村,如蒙上一层温馨的色彩。我看到月光在小村之上轻轻流动,滘脊村那些低矮茅房的屋脊上,留下月光的影子。滘脊村,温静的滘脊村,正静静地甜睡在月光之下……

这个秋夜,玉泉父亲与我端坐于灯塔滘脊村的一片竹林下,细说南三岛的从前与今朝,天南海北地扯起一些过去我闻所未闻的事情来,令我听得入神,甚至入迷。我那时在心里说,父亲啊,面对多艰的人生,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乐观?我那时就根本无法想象得到父亲那种开朗豁达的心胸,只是在心中默默地祈祷,愿平安吉祥之福降临我父,愿他长久快乐。

这一夜,父亲与我交谈至深夜,才起身返床躺下,直至天亮。

在广州湾那个秋风沉醉的晚上,我曾经有幸与我的玉泉父亲在南三岛灯塔滘脊村度过了一个美好之夜,深深地感受到了秋光的妩媚与可爱。以至在离开南三岛多年以后,无论我去到哪里,也无论我在人生的哪一个角落,我都不曾忘却广州湾那段曾经美好的秋光。

虽然时至今日,我仍奔赴于辽阔的北方大地,但是,我每每总会想起那一段美好时光,并以此来激励自己,珍惜时光,珍爱生命,为了不羁的旅程,为了梦中的相依,也为了亲人的嘱咐,展开双臂,敞开胸怀,真情地拥抱世界,沐浴人生的阳光雨露。对此,我感触至深,不禁想起了我从前曾做过的《残叶知秋》这样一首小诗来:

月暗夜冷在深秋,风雨人生多追悔。

从前天真快乐事,如今化作长流水。

落花无情春已去,残叶知秋梦中对。

不问来日得与失,只为秋光采玉桂。

……

广州湾那个秋风沉醉的晚上,在我深深的记忆中,留下了一段人生美好回忆。

我发明的玻璃

文/和瑜

玻璃,大家都很常见,在许多建筑物上都可以见到。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发明的玻璃吧。

第一种玻璃叫“隐身玻璃”,这是用来防盗的。它可以安装在一些存放重要的文件、图纸的建筑物上。白天,隐身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是看得见的;而晚上,它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晚上要是有人想偷东西,以为窗子上没有玻璃,就想潜进去,结果会被狠狠地撞一下。如果你家装上这种玻璃,那坏人再也不敢来了。

第二种玻璃叫“快乐机器玻璃”。它虽然不是用来防盗的,但它很坚硬,还会帮你做事。白天你不在家时,它会帮你把家打扫干净,会帮你接电话……晚上,你回来如果很疲倦,它就会发出很动听的音乐帮你放松一下。你睡着了之后,它会帮你关灯,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休息。

第三种玻璃叫“投影玻璃”。如果你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爸妈不让你去时,你一定很难过吧?但有了投影玻璃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只要说一句我想看电影,它就会感应到,然后自动把电影院里正在播放的电影传过来。它还会把还未播放的电影都放出来,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看电影的问题了。

我介绍了三种我制造的玻璃,希望以后能真的出现在商场里,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快乐。

怀念一只鹅

文/张元珂

母亲养鹅,像养育亲儿子一样,日日盼着快快长大。“等明春,娘用卖鹅蛋的钱给你买本字典!”母亲这样说。“我要为这,好好照料小鹅!”我心里这样想。

我和弟弟每天赶着小鹅,让它们在河边吃草、下河游泳。沂蒙山的溪水清且甜,溪底的水草招摇着小虾、小鱼,鹅们向天嘎几声,山溪两岸柳丛里的山雀就要飞出几只。我就在心里默数:一只、两只、三只……直看到这些沂蒙山的小精灵们飞到遥远遥远的山那边。夕阳羞涩地落山了,炊烟袅袅升起了,我们一起回家。夏夜,繁星点点,流萤纷飞,蛙声震天。那样的夜晚,与我童年的心灵、与母亲伟大的愿望一样有着透明的质地。

那年,母亲一共养了6只鹅,秋天得病死了两只,还剩下四只。四只中,三只公的,一只母的。对于死去的那两只,我和母亲自然都感到特别痛心。为了实现买一本字典的愿望,我们对那只母鹅,格外照料,疼爱有佳。我每次从野外回来,要么抱着它,要么亲亲它,甚至晚上把鹅舍设在我睡觉的东厢房窗下。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我想听到鹅们的叫声。晚上听到它们嘎几声,心里反而也觉得踏实。黄鼠狼在东墙上流窜,母亲夜里常起来好几次,看看鹅们仍在,方可睡得实诚。后来,父亲说,黄鼠狼怕鹅,晚上不用担心!

母亲相信了,弟弟相信了,我更相信了。其实,我们娘仨都错了!

有天夜里,东窗下,四只鹅嘎声震天,惊醒了我们一家人。我拿起手电筒,第一个跑出去,直奔鹅舍。我简直被那一幕惊呆了——鹅舍内鲜血淋漓,一地鹅毛,一只公鹅已被黄鼠狼“开膛破肚”。母鹅的一只爪子被黄鼠狼咬伤了。我抱起那只母鹅,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难受。我和母亲一直气愤父亲的“瞎说”,也为自己的疏忽大意痛心了好些日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那是我第一次萌生出一种自责心态。后来,才明白,往大了讲,那叫“忏悔”。往小了讲,这叫“个体意识”的初步萌芽。这样,四只鹅最后只剩下三只,还好,那只母鹅还活着。当天夜里,母亲差我到隔壁乡村郎中那里,要了一些纱布和消炎的药,碾成药面洒在伤口处,简单地进行了包扎。母鹅还活着,总该是不幸中的万幸!

母鹅走起路来一直就摇摆不定,我和母亲更加细心照料它,宛然负载了一家人的希望。每天,我早早地奔向柳树湾,下河选取最新鲜的水草,或者到坝子里、堤堰上割最鲜嫩的草儿,以供我家的这三只鹅享用。我找啊找,走遍村前的田野,搜寻大自然中营养最丰富、最鲜嫩的苦菜子、小扁草、车前子、扭家嘴等,以好让它快快伤愈。母亲抖掉沾了尘土的露珠,切成碎末,拌上自家产的谷子,给它开了个特别小灶。我还没到入学的年龄,每天有的是时间,主要任务就是放鹅。每天,我依然赶着三只鹅,下河吃草、游泳。每次回家,看那只母鹅走累了,我就抱着它。后来,娘和我担心再重蹈覆辙,每天晚上就把鹅舍搬到东房里,晚上锁上门,白天再放出来。自三只鹅离开东窗下,晚上全然听不到它们的叫声,我反而睡不着觉了。那可真是一段愉快、缠绵而又失眠的童年岁月!

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看见母鹅走来走去,不住地挪着步子,还不时地嘎几声,显得急躁不安。“咱家的母鹅要产蛋了!”母亲不假思索地说。这样的消息,对我来说,当然是幸福的。母亲在庭院的麦秸垛上临时搭了一个窝,窝里又铺了几层软绵绵的山草。母鹅的腿本来就瘸,上不了麦秸垛,我就把它抱了上去。很快,它趴在窝里停止了叫声,不时地伸着长脖子东张西望。我对鹅产蛋的过程颇感好奇,想屡次走进它,看看这神奇的蛋到底是如何产出来的。可是,每次挨近,母鹅就突然间惊觉出来,伸长了脖子和我对视,仿佛全然忘记了一年来我俩之间的情分。“你可真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我心里不免这样想。

“鹅产蛋,不许看,它怕人!”母亲一边打着手势,一边轻声和我说。

“它才不怕我呢,我都抱了它一年了!”我也同样轻声回复道。

“小崽子快走开!”看到我的执拗,母亲显然有点生气。

“娘,没事,它真不怕我!”我全然没看透母亲的心态,反而嗓门更大。

“小臭崽子,你再不走开,我就揍你!”母亲真地生气了,我看她真拿起笤帚疙瘩,摆开要揍我的姿势,于是,只好悻悻地走开了。

其实,我现在也弄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不要我看母鹅产蛋。如果非要找一个理由,莫非母亲把它也看成了“女人”中的一员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如果我要问今天的母亲,她老人家肯定不记得了;即使记得这件事,也不会说出什么深刻的含义。母亲不识字,不会骑自行车,最远到过20里外的县城,我相信我平凡的母亲只是出于本能的母爱,诠释出了天下所有“母亲”共有的底蕴罢了。

大约一个小时,母鹅突然接连叫了起来,气势逼人,声音尖锐得像遭受灾难的那个夜晚。“咱家的鹅产下蛋了,你去拾吧!”母亲笑着对我说。我小跑着冲了过去,母鹅停止了叫声,接连衔起几束麦秸,放在鹅蛋上。我细细地端详着,大概有十多分钟的功夫,那枚鹅蛋就被用草盖了起来。今天看来,我们当然明白,这是鹅妈妈的母爱本能表现罢了,但在当时,确实感到惊讶至极。这一次,母鹅自己从垛上飞了下来,落地那一刻,还打了一个趔趄。我轻轻拨开麦秸,用双手慢慢捧起那枚蛋,放佛手中捧着了一个随时破碎的水晶球。鹅蛋上沾了一条血线,一根细小的麦叶还黏在上边。母亲说,鹅产第一枚蛋的时候,都带有血迹。这大概有点类似于女人的第一次分娩,有痛苦,自然更是幸福!母鹅产蛋,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来说,只要食料跟得上,两天或三天就产一枚。这样,每次到了产蛋的日子,我家那只母鹅就在麦秸垛边要么来回踱步,要么叫几声,这样,只要它叫或不停地踱步,我或母亲就把鹅抱到窝里,然后,它就产下大大的一枚蛋。

那年春天,乡村货郎收蛋的价钱是:鸡蛋每枚9分钱,一枚鹅蛋二毛五。相比之下,鹅蛋的价格的确不菲!那年九月,我入村小一年级,字典和书包都是新的。为了我的开学,母亲挎着一篮子鹅蛋、鸡蛋,翻山越岭,步行20多里地,到农贸市场换了钱,然后到县城新华书店为我买了一本字典和一个漂亮的书包。母亲说,那是她第一次到县城。

前一个月,我从遥远的北京回到山东老家,告诉她老人家我又考上博士了。她问我,什么是博士,我说“博士”比过去的“秀才”还好!母亲只是笑一笑,没说什么,显然,在那一刻,她是无比幸福的。

吃鱼

文/樊成浩

我五六岁的时候,中午在幼儿园吃饭,晚上回家吃饭时,妈妈经常会端出中午留下的鱼。这鱼也奇怪,没有头,也没有尾巴,只有鱼肚子上一大块好肉。妈妈说,鱼头没肉,她吃了。鱼尾巴不进油盐,没有味道,小刺也多,爸爸吃了。只留下鱼肚子上的肉,留给我晚上回来吃。那时候,我觉得大人爱护小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吃得也心安理得。

我们家吃鱼,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习惯。

在我的印象里,从上初中开始,我慢慢开始觉醒,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抢着吃鱼头,吃鱼尾巴,故意把鱼身上的肉,留在盘子里给父母吃。每次,我们一家三口都要互相谦让,甚至争论一番。有时候把妈妈弄烦了,她会夹起一大筷子鱼肉,不由分说地放到我的碗里。看着他们吃着没有肉的鱼头和全是刺的尾巴,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我结婚后,爱人娘家离单位近,于是中午她就在娘家吃饭。襄阳的习惯是,中午吃鱼吃肉,比较丰盛,晚上则是稀饭、面条,随便炒两个素菜,诸如此类比较随意的饭菜。因为爱人中午不回来吃饭,我们家的吃饭规律也就发生了变化:中午随便吃点儿,晚上一家人都回来了,再吃好的。有时候中午弄的有鱼,我们把鱼头和鱼尾巴吃掉,鱼肚子上的好肉留下来晚上吃。我吃饭费菜,又喜欢吃鱼,鱼头鱼尾毕竟肉少,不够塞牙缝,也吃不过瘾。有时候我不自觉,在鱼肚子上多夹了两筷子,我妈就会提醒:“莫吃了,给你媳妇留点儿。”

如今,我们有了两个孩子。老大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会把鱼肚子上的肉留到她晚上回来吃,就像我小时候一样。老二还小,不会吃鱼。我把鱼肚子上的肉,一遍遍细细地检查过,捣碎,拌些鱼汤喂她。

鱼肚子上的肉,见证了我们一家爱的延续和传承。

我想,每一个中国家庭的餐桌上,必定也演绎着相同的爱的故事。

放松

文/张承新

周末,为了迎接下周一的技能考核,我在家整整学习了一天。吃晚饭时,老婆问我:“你今天学习了一天,累了吧?”

我点点头:“累,学得我头昏脑涨。”

老婆就说:“那晚上就不要学了,看看电视,脑袋放松一下。”

我大摇其头:“不能放松,白天我只背了理论,晚上还得做习题。”

两人说到这里,一直安静吃饭的女儿突然插话:“爸,你就不要叫苦了,妈妈或许不知道,但我清楚,背了一天书,晚上做做习题,其实就是给脑袋放松。”

听她这么一说,我眼睛立马瞪起:“胡说,哪儿有这事?”

长大的女儿,已毫不畏惧我虚张声势的凶样,她笑嘻嘻地说:“你不会忘了吧?这话可是你说的,当初我备战高考,每当我背书背得头昏脑涨时,你就会给我来一句,脑袋放松一下,去弄几道练习题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