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的散文
关于旅游的散文(精选12篇)
旅游是一种品格
文/付秀宏
旅游的感觉,难以比拟,那是把心灵搬到异地的行为。我登泰山的时候,衣服上的汗水几透几干,终于登上泰山极顶。站在泰山极顶,面临天地江河,太阳从灵魂中升起,万丈豪情随风张扬,孔子的睿语“登泰山而小天下”声犹在耳,杜甫的千古绝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声遏行云,能不感动?
海德格尔说,诗人通过诗把永恒固定起来。我想,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把最高层次的快乐,在泰山之巅固定起来,然后将激情装入前行者的身体里,而把懦弱、懒惰丢弃在攀登的路上,使登顶者的魅力展现于对追求高度的精神获得层面上。
旅游的样子,表面看就是走走动动,但内心渴望却是饱满充沛的。对于四肢来说,旅游必定时刻甩开脚步和臂膀。假如旅游者害怕睡不足、身体受累,那是不宜长途旅游的,尤其难于体验有荆棘与有静寂的旅游。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他在云南虎跳峡与其说是体验旅游,不如说是体验胆量。18处险滩最险处江面仅20余米,江中有巨石曰“虎跳”。他凭自己双脚、双手,一步一步爬过下虎跳、中峡,再过虎跳28道拐。那绝对不是走山路,那是在爬,一路上手脚并用,不敢坐下来。在惊险处一坐下来,身体会在不自觉中往下滑。28拐还没有到,人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然而,他后面的话,又使人痴迷:一路上瀑布、溪流、峡谷、农舍,美得让人心都会化掉,那种山中的静谧,仿佛几个世纪都没有人打扰过。一个人在山里静静地听风过林梢的声音,感受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
这就是旅游的品格,把人生跋涉与享受——来一个“快进”播放。只有苦苦地徒步爬行,才能领略到虎跳峡的气势磅礴、惊涛拍岸。从而,产生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震颤。
旅游,有些像搏斗,与自己的内心搏斗,然后和自然的脉搏贴合。我有一位表叔,数年前在海南和人结伴登五指山,半路上有一块草地,每一片草叶子上竟然都有一条山蚂蝗。这些昆虫闻到人汗味儿,都竖立起来,密密麻麻的,很像是一个个铁甲士兵保卫着山门。这场面怪吓人的,同去的人不敢再登了,怕前面会遇到毒蛇拦路,只好打道回府。
表叔不死心,没登上五指山非常遗憾。三年后,表叔又来到海南,从海拔800米的地方开始爬,路非常难走,有的地方是九十度的悬崖,必须手脚并用。离山顶还有四五十米的时候,表叔的大腿抽筋,肌肉绷得硬邦邦的。只得停下来,揉,再走。走了没多远,又抽了,又停下来,揉,继续走。再抽,再停,再揉,再走……终于登上了五指山的第一峰。但第一峰不是最高峰,第二峰才是。同行的人问表叔,还登吗?表叔咬着牙说,登!站在第二峰顶上,表叔极目遥望,蓝天浩瀚,白云悠悠。真是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你认为表叔是平白找罪受,那你的旅游就缺少了一种品格。在名山大川那里,只有超越自己的懦弱,才能与它们对话。每一处旅游地,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拒绝、排斥你的到来和进入。但真正的旅游者,可以凭借毅力、适时休整、不断锤炼,使自己变得伟大。
旅游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向大自然宣告自己的精神品格。只有将旅游当成品格锤炼,无形之中,旅游地的灵气、深韵,才能写入你的筋骨和心灵中。
富足的休闲
文/兰草ygl
瑞士民少国小,没有任何天然资源,土地瘠薄,耕田稀少,雪山环绕,四面锁陆。聪智的瑞士人充分利用上帝赐给它的高山、冰川、瀑布、湖泊、森林、峡谷这些自然优势,使贫瘠的山地变成了富足的乐园,让一个本无矿藏的国家产生了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或许正因为如此,瑞士才称其为瑞士。
旅游事业是瑞士经济的基石,是仅次于工业、金融业的第三大支柱。据介绍:每年来到瑞士旅游的都有达几百万人,可以想象,它给社会带来的好处难以用金钱来计算。不仅为几十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给贫穷落后的山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更主要的是极大地带动了交通、服务、餐饮、旅馆、娱乐及制造业和金融业,繁荣了整个国民经济。
瑞士的旅游业得益于其独特的自然的地理地貌,气候非常宜人也是一个有利条件。瑞士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自己区域性的小气候,夏季温度不高,雨水充足,湿而不潮;冬季较冷但冷而不寒,厚雪履盖之下就是茵茵绿草。
瑞士人珍惜自己脚下的每一寸绿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一片片高低错落的草坪,如同绿色的绒毯,看不到丢弃的废物。所到之处见不到庄稼和蔬菜,一问才知道,粮食和蔬菜都从邻国和东南亚购进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政府规定所有的土地都种草,即使经批准可以种植少量的粮食和蔬菜,也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
瑞士的旅游业还得益于历史条件。瑞士位于四通八达交通要道,历史上欧洲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和人员交流,有几条必经之路都要经地处要冲的瑞士,瑞士的餐馆旅店和其它服务业应运而生。
再后来,瑞士得天独厚的奇特景观又相继被欧洲一些闻名于世的文学大师们发现,并被写进各种文学作品中,瑞士由此在西方世界名声大噪。于是上层人士和社会名流前来附庸风雅,冒险家更是不甘寂莫,纷纷前来征服崇山俊峰,旅游业给瑞士带来了新建筑、新收入、新生计。
旅游业是瑞士朝野共赴、全民通力协作的事业,遍布各地的旅游机构和服务组织网络健全,为旅游者提供方便快捷周全的服务。旅游设施一应俱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在瑞士旅游,即使遇到困难,哪怕遇到普通人也会得到热心帮助,瑞士公民有着极强烈的旅游整体意识,因为他们懂得,旅游业的兴衰和好坏,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瑞士对旅游的宣传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瑞士时间就是度假时间”,这虽然是一句以旅游为主题的宣传口号,却让人耳目一新,心情为之振奋、愉悦。
为了使旅游事业长盛不衰,后继有人,瑞士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旅游系,还专门开办了一些旅游学校。据说,旅游学校的学费比一般大学还昂贵,学生入学条件也很严苛,必须懂两至三种外语,可见旅游业在瑞士人学习和生活中的位置。
瑞士除了提倡短暂的周末旅游外,还实行了每年一个月的休假制,为广大游爱好者在境内旅游和到异国他乡旅游,提供了充足的集中的旅游时间。不少人现在过生日、结婚或是举行重大庆典,都选择国外的某个地方,以增添生活情趣,也显示人生的丰富经历。
欧洲各国的旅游爱好者们也纷纷从咖啡屋、酒巴摆脱出来,坐飞机、火车,驾驶汽车和骑自行车成千上万地涌向瑞士,接受大自然的沐浴。他们一边兴致勃勃地观赏奇峰异石、湖光山色、潺潺泉水,一边舒展紧张劳累疲倦的躯体,一举多得,留下许许多多惊异和兴奋的甜美回忆。
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山脉占国土的60%。山峰叠障,峰险谷邃,有欧洲屋脊之称。多山的国家常常行路难,而瑞士不仅航空业在世界颇有名气,还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电气化铁路密如蛛网,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蜿蜒着5000多公里长的铁路,仅苏黎世火车站每天就有700多次列车开出开进。
高速公路由西向东横穿瑞士全境,而且山口公路居多。圣哥达大邃道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长的公路邃道,那天我们乘车经过时,见一路许多高架路段上旱桥沿山蜿蜒高悬,迷雾环绕其间,给人一种神秘惊险的感觉。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发展,旅游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更新。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的盘山火车、各种空中缆车。大型旅游轿车本身就是一个汽车旅馆。各种可以移动的房屋和彩色帐篷成为时尚。
在瑞士街头、旅店、餐馆,黄眼睛、蓝眼睛、黑眼睛,各种肤色的游人越过千山万水在这里云集,彼此都有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旅游出经济效益,也出社会效益,瑞士人正是在此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国际形象。瑞士是旅游者心心相印的乐园。
初秋读城
文/张叶
我一直深深地迷恋省城的夏秋之际,喜欢细细地浏览每一条街道、每一株花草,我经常在这个时节的黄昏骑车在市里进行“微旅游”。夏季漫长,人们被酷热炙烤,情绪时有烦躁,甚而食欲下降,因此有“苦夏”之称,也因此夏季成为一个需要释放的季节,许多人便携老带幼去旅游,海边、江畔、山巅,以清凉来中和酷暑之虐,安抚火一样燃烧的情绪。有离城者,更有守城者,多半的人还是风雨不动地居家度日。于是需要将心沉下来,静下来,这时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景——人境不闻车马,心远地自偏。季节原本就蕴藏了万千密码,当心静下来,读所在之城都读不尽。
家住桥西区,我的“微旅游”范围多数在老火车站以西。不说越来越宏伟磅礴的建筑,光是城市的花花草草就足够养心。大气宽阔的裕华路不仅昭示着大都市的庄严整洁,细微处也精致可爱。绿化带除了草坪、柏丛,还有一棵一棵开花的树——各种颜色的月季,从春天开始就络绎不绝、比拼接力地开着,一直开到寒霜来袭;和月季毗邻的美人蕉,在初秋更不放弃秀场的机会,鲜红、娇黄,在阔叶的掩映下轰轰烈烈地怒放。在裕华路上骑行,我常常会忍不住停下来闻一朵花,心里感叹:这真是一条香气扑鼻的大道!她集端庄、雅致于一体,让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工农路是一条迷人的路,两旁的国槐从头至尾延伸,头顶枝叶交错,浓荫蔽日,这是夏季里很凉快的一条路。国槐还不同于洋槐,它们在暑期里开花,喜欢在行人走过的时候,下一场多情的花雨,勾起人满腔的诗意。看吧,汽车顶上、自行车筐里、行人的头发上、肩膀上,尽是这些素洁淡雅的花儿。以前的城角街和长兴街损坏严重,常有坑洼和积水,经过不断的修缮改建,如今早已都是平坦的“步行街”,让人在傍晚散步时不由自主走向那里。
大学的时候,我只知道汇文书店,后来发现了省图批便更加着了迷。隔三岔五,我便要背着大大的旅游背包去那里饕餮半天、狂购一番,以致于我家的书房爆满,床头和客厅图书随处可见,连家人都颇有微词。
公园,最近的有裕西公园、友谊公园、水上公园等,有草木的地方就有感动。再过些日子,到那里去,寻找最写意的秋天。
其实我说不完这城市的好,每每都是一种“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感觉,我身在其中,也醉在其中。
前不久同学聚会,班长从南方赶来,她说:“你的日志里把石家庄描绘得蓝天白云,十年了,我再次来这里,果然让我感叹:变化好大啊!突然就有些后悔当年毕业没有留下来。”
秋已然悄悄降临,这是个想念的季节,也是个渐渐走向寒冷的季节。我紧紧地依偎在城市里的怀里,让她温暖我。
陪父母去旅游
文/刘在明
父母已近古稀之年。趁他们身体尚好,能走得动,从几年前开始,我每年都坚决抽出几天时间,放下手头的工作,陪着父母去旅游。父母对这件事非常期待。我也觉得,祖国之大,山河之壮美,父母一直等到老了才有了出去看看的条件,机会岂容错过。还有,外出旅行虽不过就几天的时间,却能够与父母朝夕相处,看风景,品美食,啦家常,机会难得,实为人生之一大快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2014年6月底,我们终于踏上了南去的行程。
安徽宏村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它是徽派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是着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江泽民、胡锦涛、乔石、朱隆基等先后到过宏村旅游考察,陈复礼、琼瑶、陈凯歌等也曾到宏村进行艺术创作。在宏村,我们品尝了雪菜烧饼、五香豆腐干、石耳炒鸡蛋、笋衣烧肉等美食,还吃到了央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提到的毛豆腐,小酒馆里的杨梅酒味道也格外清爽。那天,虽然天空中不时飘着细细的雨丝,但小村里依旧游人如织,到处都是扎堆写生的学生和摄影爱好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画里乡村名不虚传,让我们一开始就心情大好。
看完宏村,我们直奔黄山。十年前我曾去过黄山,这次之所以故地重游,是因为黄山是我所见过的山中最美的一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但凡陪同父母出游,我总是尽量选择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认真做好旅游攻略,这样不但心里踏实,还能保证质量,说到底就是要对父母负责。可惜我们去的不太是时候,正赶上了梅雨季节。凡事有失必有得。我们一家都喜欢清静,因为下雨,没有了人山人海乱糟糟的场面,反而感觉更好。说实话,我们几乎没怎么看到远山,只是在上山的索道上短暂看见了几幅如画的美景,画面亮丽鲜活,青翠欲滴,尽管瞬间即逝,但也算是没有留下遗憾。莲花峰也是短短出现了几秒钟,象悬在半空中的一座仙山,或者更象是一幅如梦似幻的画,还没等我举起相机,就变魔术似的踪迹全无。黄山之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山上,我们沿着北海、光明顶、天海、螯鱼峰、百步云梯、迎客松这条路线,共走了5个多小时,时间和体力都刚刚好。最庆幸的是,山下下的是大暴雨,山上却只下了点小雨,真是菩萨保佑,我们有福。
到黄山屯溪老街徽菜馆品尝地道的安徽小吃,也是我们行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灯初上,我们来到了“老街第一楼”旁边的“美食人家”。这里的一切,还是我十年前来的时候那个样子。这次我们坐了靠窗的位置,点了臭鳜鱼、徽式土锅、绩溪南瓜包等十多种特色菜点,照例陪着父亲喝了一瓶55度的“二锅头”。盘子光了,肚子也饱了,总共才花了200多块钱。吃完饭,我们悠闲地逛了逛老街的各色小店,买上点纪念品。父母说,这顿饭吃得真是熨帖。
从黄山到了南京,我们先去了夫子庙。原指望在夫子庙好好地品品小吃,逛逛夜景什么的,没想到没见到什么景,满眼的全是人。来来往往的人象在赶大集,比肩接踵,一片嘈杂,干什么都跟抢似的。还有神往已久的秦淮河,原来也不过如此。我们只吃了点臭豆腐,稍微转了转就赶紧离开了,晚饭也没有吃好。有趣的是,在我们入住的宾馆碰到了一个人,听他口音,我就毫不犹豫地断定他是章丘人。果不其然,接连又碰上了几个熟人,甚至还有我宿舍楼上的一个邻居。他乡遇见故乡人,真就那么巧!我不禁想起了一桩趣事:两个章丘老熟人,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酒店洗手间里不期而遇,当时俩人都惊呆了,半天没敢打招呼。
我们最后看的是总统府。我这个人很老土,一直不用手机上网,因怕返程误了点,事先发短信让女儿和哥哥查一下总统府的开放时间。女儿说是早7点,哥哥说是早8点,问出租车司机,说是早9点。三个人三种说法,结果开放时间是7点半,谁都没有说准。总统府最吸引人的,要算是蒋介石斜摆的办公桌了。导游讲的很有意思,说有四种可能。一是为了光线好,二是躲开窗户避枪子,三是出入侧室方便,四是盯紧斜对门里的李宗仁。说到第四个可能的时候,大家被逗得哄堂大笑。---究竟蒋介石是咋想的,肯定没人敢问。不过,蒋介石这个人特别讲究倒是真的,如照相的时候,必定是站在台阶下的平地上,为的是避讳“下台”。从这点上看,他办公桌斜摆着,一定大有深意。
一路走来,父母让我很受感动。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一切由着我来安排,从不提半点不同意见。不仅如此,父母还执意要分担所有的费用。推辞的时候,父母说,你们是专门陪着我们出来旅游的,我们已经很知足了,你们的钱是我们的,我们的钱也是你们的,都一样。还有从宾馆走的时候,我不小心洒了水,把电视机插头弄湿了,母亲用干毛巾擦了又擦,我说差不多就行了,母亲却说,咱不把水擦干净,别人用的时候触了电怎么办?直到彻底擦干净了,她才放了心。在回来的动车上,两位都带着孩子的乘客抢占了我们靠窗的座位,而且丝毫没有让出来的意思。父母坚持不让我跟他们计较,说她们都带着孩子呢,咱坐在哪儿都一样。父母的善良和宽容,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
回到家来,见了同事倍感亲切。三五个朋友,一杯美酒,让我的心醉了好久,好久。
旅游山水与读书境界
文/肖翔天
走过祖国不少大好河山、在看过不少美景仙境后,自己对旅游山水也有了一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逐渐发觉旅游山水时也存在“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主要是物质层面的,所谓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这六要素精辟概括了旅游活动,是直到现在对旅游业描述最简洁、最准确、传播最广的概念。但这是初级阶段的旅游,是最低层次的需求,是旅游最基本的保证。应该说现在的绝大部分景区景点都具有这六个方面的功能。但大部分人在旅游中都属于这个层次——只是“去了一趟”“到此一游”而已。
第二层境界主要是感官层面的,所谓的“特、安、美、乐、全”。这种层次的对景区景点就有要求了,对自己的旅行体验也有要求了。想要看的景区景点就得有特点、讲安全、景色美、交通便捷,要玩得开心。
第三层境界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了。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5年1月15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商、养、学、闲、情、奇”:“养”是指养生旅游新需求;“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拓展训练、摄影、采风等;“闲”是指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新要素。
旅游山水时,只有一、二、三层境界的都有了,让具有各种层次的游客都能得到满足。但我认为不管是第一层境界还是第二层境界抑还是第三层境界,我们都不要去强求,要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而这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读书境界不谋而合。
王国维曾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三首词中的三句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本来不相干的这三句名言连缀成读书的“三层境界”之说,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结晶于文学意象之中。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对参禅也提出了“三层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人生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眼中的山山水水不仅仅是山山水水,还有博大、宽广的胸怀,是在用心、用脑去认识和看待这个世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针对那些走过大半辈子或经历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经历了种种事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后,有了一种曾经沧海的感觉,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也许经历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会为无谓的事或无伤大雅或不可能实现的事而伤脑费神。这不,人生其实也差不多,就像一场场观山赏水的旅行,只不过时间比较长、景点比较多而已。
云霄的海
文/杨培铮
小车沿着海边行进,新建的滨海大道在车轮下延伸,大道两边时而是青山茂林,时而是渔村楼舍,时而是绿野小溪,一路可见雨燕飞梭、白鹭旖舞。经过的一个个小渔村,均可见新楼群立,村民安居。门口三角梅壮高如树,花开烂漫,有老人三三两两,闲聊叨嗑;村里村外到处有劳作的身影,不时地就有皮肤黝黑的男人骑着摩托车驶过,车后座满载着各种海产品。海边的世界忙碌而井然,热腾而安谧。
这是云霄县的海,位于福建东海之滨东山湾的中段部分,东面是古雷半岛,北面为陆地低山缓丘,西南面为东山岛。云霄海洋资源丰富,深水港湾星罗棋布,浅海滩涂面积广阔。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渔村人的宝。渔民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勤劳致富,我们所到之处见到的那一幢幢崭新的楼房就是最好的见证。
说起云霄的海,你一定会想到竹塔泥蚶、东厦锯缘青蟹、东厦文蛤等一系列名优特海产品,那可都是营养丰富的人间美味。说起云霄的海,你一定还会想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在漳江入海口,大片大片的红树林横亘其上,随着潮起潮落或隐或现,形同一个个翠岛,各种各样的稀有海鸟与海洋生物栖息于其间。
沿着大海去旅游,在柔软的金沙滩上徜徉,与海浪嬉戏,看潮起潮落,看渔船归航……一直以来是多少爱海的云霄人的梦想;光是欣赏美景还不够,更好地保护红树林,让红树林为人类造福,从而发挥更大的价值,也是热爱家乡的云霄人的梦想。
如果你到云霄来,我定要吆喝一声——
走,到云霄港去。现在的云霄港区东起青径村,北至长洋村。这里不仅有临港工业区、仓储物流区、码头泊位区,还有配套设施完善的生活服务区,集旅游、娱乐、饮食一体。
走,到渔港去。这里有码头作业区、冷冻交易区、水产品加工区、行政办公区、生活住宅区、配套设施区、高新产业区、休闲旅游区。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亲近大海,品尝到美味的渔家特产,还可以感受到渔家特色的风情与文化。
走,踏浪去。哪天想念碧海银滩的海滨了,云霄长达3000多米的金沙滩绝对是个度假、旅游的好去处……
到了云霄,沿着大海去旅游吧!
一次难忘的快乐旅游
文/陈嘉骏
我的心里装着幼时的许多快乐往事。还记得,那是在我上小学之前,我们一家人和几位亲戚一同去云南旅游。
在旅游的几天中,我们先后去了昆明、大理和丽江3个地方,当地美丽的风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自然就是一位万能画师”,这句话一点不错。目之所及皆美景,波光粼粼的滇池、洱海,潺潺的溪流,纯净湛蓝的天空……有使人一下子跌入了人间仙境的感觉,让人无比享受。
巧的是,我们赶上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盛大传统节日——泼水节。能有幸参加泼水节大家都很激动,虽说当时天气不怎么炎热,但大家还是积极地参与到了其中。泼水大战开始前,摩拳擦掌的我想着一定不能输,一定要把别人泼得落花流水。活动开始后,我像一匹快乐的小骏马,一会儿追着往别人身上泼水,一会儿东躲西闪避让别人的进攻,一会儿又帮着爸爸妈妈一同抗击强敌。整个场地上除了大家的“哎呀”声外,还回荡着经久不息的欢乐声。
现在回想起来,我心里还是痒痒的,真想立刻飞到云南,再故地重游一番。
旅游酩想 ——古诗与古典音乐
文/元谋猿人
在欧洲旅行,落在眼里的山脉河流建筑风情无不与古典音乐相默契,不管你在哪里,巴黎的凯旋门,塞纳河上的第九大桥,罗浮宫,古典的旋律就像是粘附在它们的周围,凡尔赛宫的园林,维也纳的大皇宫,多瑙河,古典音乐无处不在,如果你沿着研究者如罗曼罗兰的路线,你会发现贝多芬创作《田园交响乐》的路径,说不定,你能听到贝多芬当年听到的溪流的潺浣,和繁衍了近两百年的夜莺鹌鹑和布谷鸟的后裔的鸣唱。
毫无疑问,作曲家们都忠实地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土地的描述,最明显不过的是《田园交响乐》,所谓的标题音乐大概也是从这里开始的。然而,不过你在哪里,只有有江河有湖泊有穿越森林的小路有迷人的落霞有迁徙的候鸟打头顶掠过,古典音乐准与它们相默契。
来自中国的演奏家如傅聪马友友,因为家庭背景,他们在演奏中都有一个假想,就是把音乐注释到中国古典诗歌里去,或者说,把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到古典音乐里去,那些访问者听到这样的答复,没有不感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神秘与浪漫的。古斯塔夫·马勒在他的交响乐《大地》里选取了唐诗作为歌曲的唱词,李白王维孟浩然钱起的诗在《大地》里唱出,我在细听《大地》,的时候,我感到那些品味却极似王羲之的《兰亭序》,当然,这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共性。
旅行是音乐的正在进行曲,古典音乐不是把你带回过去,而是让你展望将来。
漫山桃花相映红
文/王传银
又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又是暖风扑面的阳春。
鲁山脚下,淄河源头,胭红的“祥云”飘染山岗,诱引着远来的我们。
进得桃园,才发现主干粗短、枝蔓成张开手掌形状的桃树,竟是如此舒展奔放。尤其那一朵朵、一串串新开的桃花,就如一张张喜相的笑脸,开心迎送着每一缕阳光、每一丝和风以及每一个游人。
啊!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眼中漫山遍野的新桃红,如何把你留住,与你同在?不必说,相机、手机派上了用场。同来的美女们,花前一站,花美还是人美?却原来,花红人更美!中年男士们,怎么有了娇嗔模样?却原来,交个“桃花运”的想法虽羞于言表,却已真格写在不再年轻的脸上!
然而,真正触动我心的,却是桃花掩映中的一种新“模式”——授之以渔式扶贫,公司加农户式脱贫。而这种行之有效的扶贫脱贫新“模式”,足以让我兴趣满满,急切地想探个究竟。
原来,相隔不远的两个村——上小峰村、中郝峪村,都曾是博山区池上镇有名的穷山村。两村有着共同的特点,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山石陡然,村民窘困。
弃旧图新,这是两村八百村民藏于心、露于表的心声;脱贫致富,这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有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和扶贫资金的助力,短短几年间,两村成了有口皆碑的“相映红”。
说到上小峰村,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刘昌法。他曾是中共淄博市委政研室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2012年至2015年间,他满怀爱心和亲民之情,全心全意服务百姓,与派出单位一起,帮助村里建设、实施了拦河塘坝、电网改造、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照明设施、乡村旅游、文化书屋、环境综合整治等十余个惠民项目,全面实现了三年帮包目标。
且看,今天的上小峰村,已是淄博市不可多得的休闲养生和乡村旅游宝地。春天,桃花红、连翘黄、槐花白。夏天,茶园绿、蘑菇香。鲁山青峰茶价格不菲,栗树菇全市独有。到了秋天,板栗实成,已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再看冬天,赏雪景、观冰瀑,素树银山,美不胜收。
离开上小峰村前,和我同龄的村支书曾望着一处宽阔的石壁问我,你看,这里搞攀岩怎样?当时,他的神情真真令我感动。我知道,他心里又开始为百姓打谱了。是啊,专项扶贫,精准扶贫,不就给了这个曾经的穷山村步步登高的台阶吗?
与上小峰村一样,中郝峪村也借助了国家扶贫政策和资金之力,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吃住游购娱为主的休闲、度假、养生式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人均纯收入已近3万元,成为由贫困的“空心村”变为美丽的新农村的典范,创出了旅游扶贫脱贫的“中郝峪模式”,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而真正让我眼前一亮且由衷佩服的,是该村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市场部的经理张猛。30岁的他思想新潮、目光前瞻,周身洋溢着中国80后一代人想、说、做敢于贴近并追求高、大、上的特点和风格。他说,村里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外出打工者和本村毕业的大学生回乡发展,组建了平均年龄25岁的公司管理团队。他说,村里的旅游包括环节式、竞赛式、体验式等多种式样,不求多大利益,只求服务创意和质量。他说,既然是全民股份,那全村的村民人人都是老板,当然,人人又都是服务员。
走在中郝峪村干净的山石路上,感受着张猛热情的导引,倾听他到位的讲解,我不由全身心融入到幽幽谷诸多不凡的“故事”中。我想,这是只有张猛们突发奇想才有的特色创意,紧贴并展现了当代人文及其个性,如真人CS野战、野外生存、美食体验街、农事体验园等项目,的确让我眼界大开、耳目一新。所以,我佩服幽幽谷、慢生活的诸多策划,我佩服以市场为导向,短平快、快准活的诸多创意,又如那些已经制作好的本村旅游专题宣传片,已经搭建好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
一个上午时间,走了两个不大的村子,却让我感受到了从国家到村民的大智慧。今天的上小峰村和中郝峪村,生态风景好、民风好、村两委班子好、发展思路好、村庄规划好、村里的知名度好。基层组织战斗力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村民素质明显提高、年轻人返乡率不断提升、建立了和谐的城乡关系。
柳绿桃红,春风几度。先前那贫穷的落花早已褪尽苍白的底色且已飘零成泥,看今朝,党的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两个村紧跟时代、务实超前的创意及模式,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不俗的炫丽色彩,像漫山遍野的桃花那样,盛开、灿烂、相映红!
一路向南
文/峰岭
有时候,旅游并不表示你想去哪儿了,而是你不想在这儿待了,旅游有时就是逃离。比如这阵,我家窗外白天咣当当水泥碰钢铁,晚上轰隆隆铲车碰瓦砾,神经都被震碎了,躺在床上就像躺在工地中央。受不了了,就包一拎,杀到了汽车站。
在大屏上瞄了一分钟就选了巴中——这名字有点陌生,还出了省,尤其还“巴山夜雨涨秋池”。巴中、中巴、180元、8小时,ba、ba 、ba、ba……去了才发觉,自己也太想当然了,就一长相普通的山城……而已。
好在车一路都在穿山——吭哧吭哧,穿了秦岭穿巴山,活像一只穿山甲。五月的大山,大概也就二十几岁,浑身胀满了疯头疯脑的生命力,不让生长就会憋死的势头。于是就把自己撑得又肥又胖,成了戳进云里的一垛垛浓绿草垛,馒头形、楔子形、三角形……莫非天国也有牛羊马?
喜欢火车汽车,不喜欢飞机地铁——美几乎都长在地面上。旅游,其实从坐上车的那一刻就开始了。选个靠窗的座位(再捧一杯咖啡),一路上头偏向窗外,画卷铺天盖地徐徐展开。一趟行程下来,眼斜脖子歪,心里美滋滋。
中途休息,一胖墩墩的妇女吊着苦瓜脸直抱怨:坐长途车真是活受罪。心里偷乐:哈哈,起码在这点上,我比你幸福。
经过宁强时,给豆仔同学发微信:到滑板鞋(指庞麦郎)的老家了,此地滑板鞋还真派不上用场。她回:难怪人家要说自己是台湾人呢。我发:不过这儿真是又绿又美又安静。心想:有人会因为自己的家乡自卑,就像它是一种需要遮掩的疤瘌什么似的,这真是一种青春病。而自己倒不为家乡、不为出身,甚至不为母亲早逝自卑整整用了二十年……已经不再年轻了。似乎最好的年华都用来挣脱自卑了。
进了一个隧道,偏又堵车了,所以好久都眼里只有黑没有绿。据说前面一辆货车翻了——翻得可真是地方!有人下车抽烟聊天,有人枯坐着玩手机或打盹。我干脆躺下来,迷糊过去了。突然笃笃笃鸣笛声密集爆发,吓我一跳,原来路通了。大概司机们都憋坏了,就心花路放个痛快。这是他们的庆祝方式。
天已黑透。之前还沮丧:后半段路要在摸黑中行进了,得错过多少风景啊。可贴到窗户一看,哇!赫然一轮银盆皓月。太阳和月亮趁我们在山洞里早已完成了交接。真感谢司机大概因为吝啬没开车灯。窗外已从写实画变成了抽象画,树枝树叶绿色什么的给模糊处理过了,山也失去了厚度,成了黛色薄薄交叠的剪影,像浸在清澈的海水里。
不觉间涌出了丝丝缕缕的乳白色,越聚越多,填壑溢沟,缠山绕岭,不知是落下的云还是升起的雾,直接把人间变成了仙界,直接把穿山变成了腾云驾雾。不由想到豆仔说她一个地理老师,某个月夜突然涌起了想去郊外看看的冲动,就骑摩托出了城。可顾了天就忘了地,一不小心咕咚栽到了沟里,摔断了腿。到郊外看纯粹月夜的冲动我也是有的,像中了月亮的蛊,甚至都想在野外睡上一夜。可从来没有实现过,这样的事都成了一个圆不了的梦。
一路上,车突飞猛进,疯子似的。这么长的旅途大概让司机不耐烦了。我暗自担心,老兄啊,这可是一边悬崖一边山,你可别把命不当命啊。不过当我知道了他老婆孩子就坐在他身后时,又像吃了定心丸。当然了,结果是安全的。不过这的确是一趟不顺的旅程,只是惊险在后边。
免费旅游
文/连忠照
邻居王大妈这几天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好奇地问:“大妈,你咋这么高兴啊,有啥喜事?”
王大妈说:“当然是喜事啊,如今这日子越过越好啦,国家不光让我们这些老人免费坐公交车,明天还有一趟免费旅游呢……”
“啊,真有这事?你小心别上当!”王大妈儿子在外地工作,托我平日照看王大妈一下,我赶紧提醒她。
王大妈拿出一张印制精美的材料,上边写着:通知,全国老龄委,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同盟关爱糖尿病患者爱心行动。为了使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快乐安度晚年,特举办糖尿病患者免费旅游治疗活动。活动期间,免费给糖尿病患者检查治疗,并由着名教授讲授糖尿病康复知识,发放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并免费乘坐豪华旅游车前往W城二日游,路上由大学生志愿者全程照顾老人起居……
我看了将信将疑:既然是老龄委办的活动,怎么不是由本地的老龄办组织的呢?又想想,社区不是每年也给老人免费体检吗?说不定还真是国家给老人们的福利,要真是这样,那倒是值得高兴的。
王大妈见我还有些迟疑,就说:“没事,报名的人可多了,这周围几个社区有四十多人报名呢,都是熟人,路上互相照应着,还有那些大学生一路陪伴,明早就在社区门口集合……”
次日早上,社区门口果然有五个身着统一制服的少男少女,胸前挂着大学生志愿者的牌子,白色的帽子上印着“西部大学生志愿者”字样。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亲密地搀扶着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并按照名单仔细清点人数。参加的人都是社区里熟悉的老人,其中李大伯更是夫妻两人一起去的。见此情景,我的心放了下来。
两天后我下班回家,见到去旅游的老人们满面春风地聚在社区门口,王大妈也在跟人说说笑笑。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兴奋地问王大妈:“回来了,玩得开心吧?”
王大妈说:“好着呢,逛了几个地方,看了病,专家还给讲课,还买了些专家推荐的药品……”
“哦,不是说是免费发放的吗?”
“哪能呢,人家这么好的药,咋能白送?优惠价还三千呢。”
我接过药盒仔细看看,全是一个药厂的产品,很普通,药品超市就有销售,几盒药加起来也不过数百元而已。看来天上真的不会掉下馅饼来。W城离我们这儿不过五十公里,两天怎么也花不了三千元啊……
今日圣人堂
文/王守则
绵延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美丽的圣人堂村,就位于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东侧,地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早期在这里征战,后人称他为“圣人”,圣人堂因此而得名。
深秋的早晨,已有深深寒意。我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到圣人堂看红叶。虽然我是土生土长的九资河镇人,但长期在外面工作。当年记忆中的贫瘠小山村,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沿着宽阔的旅游公路,我们驱车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圣人堂村。
走到村头,就看到村头门楼上一副楹联:绵延百里青山去,悠悠千载白云归。放眼环望,山峦与蓝天相接,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就倚靠在村后,主峰上浓雾缭绕,一派白云绕青山的好景致。错落有致的梯田中,秋收后的稻谷匝一排排整整齐齐,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虽然才9 点钟,但田间已聚集了不少游客。远远望去,她们拿着相机,三五成群拍着照。正在我流连于这田间美景的时候,朋友把我带到了村支部肖书记家里。看着眼前这个四十多岁干练的女人,我惊诧于十几年来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居然还是一位女书记。
圣人堂村是个不大的村落,全村163 户683 人。过去全村人守着200 多亩土地过日子,有一半家庭住着茅草房。上世纪80 年代初,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有一些村民不满足于贫穷和落后,主动外出务工,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村里真正大发展还是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当时,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独特的自然景观,提出“ 旅游兴县”的战略,并作出了长远规划,投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圣人堂村正是利用这一难得的机遇,大打旅游牌。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发展才有今天的样子。
2003 年初,该村引进江西客商,投资400 万元开发了天堂峡谷漂流项目,如今已成为这里主要的旅游资源。峡谷漂流每年可接待游客3 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过300 万元;2006 年,该村又投入500 万元,建成了5000 平方米的绿化广场和停车场,硬化村主要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修建文化长廊;同时,村委会发动村民兴建高标准“农家乐”旅馆。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有60 多家,每天可接待游客3000 人。该村还大搞旅游产品开发,将当地的天然野菜、大别三宝(茯苓、杜仲、天麻)进行深加工,向游客出售,还远销国内外。如今,圣人堂村的旅游产业已发展得如火如荼了。
从肖书记家出来已经10 点钟了。这时我留意着她家的房子。这是一幢四层的楼房,建筑面积在1200 平方米以上,是规模较大的“农家乐”旅馆。随行的朋友知道我的心意,悄悄告诉我书记家一年做旅游的大概收入。听完朋友的介绍,我大吃一惊,这里旅游的火爆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走在村头宽阔的水泥路上,两边是整整齐齐的节能路灯。路上车水马龙,都是慕名而来看红叶的。等到我们赶到停车场,才看到这里壮观的场面。5000 多平方米的停车场已经找不到一个车位了,30 多台省内外的大巴有序停放,更多的是自驾游客的私家车,早已经把停车场塞得满满的。好不容易在值勤警察的帮助下,在路边找到一个停车的位置,大家迫不及待拿着相机下车了。
沿着村头的文化长廊,我们随着人流到田畈间欣赏红叶。这红叶是一种叫乌桕树的叶子。乌桕树俗称木籽树,是一种经济林木,其果子成熟后可以榨油,过去一直是农民收入的来源。早年被农民大量间种在田埂上,其冠大叶密,夏天就像一把大伞矗立在田埂上,供农民劳作后在树下歇息。进入深秋后,气温变冷,其叶子由绿色变成红色、黄色,层层叠叠,蔚为壮观。田间到处是游人在拍照,想等一个好位置拍照,足足要挨上半个小时。
听旁边一位县摄影协会的同志讲,去年秋天的红叶节期间,到这里观赏红叶的游客超过了一万人,今年更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了,其中很多是摄影爱好者。配上大别山背景的衬托,这里的田园风光被省城来的摄影家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沿着田边的石阶拾级而上,可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清可见底,无忧无虑的鱼儿在水中闲逛。有顽皮的孩子不时捡起小石头丢进水中,激起鱼儿四处逃窜,引来孩子们欢快的笑声。朋友们介绍,这条小溪就是漂流的下游。可惜是深秋,加上枯水期,现在想漂流是不可能的了。围坐在田间小憩,欣赏着眼前的红叶,看着远处错落有致的小洋房,来行穿梭的人流,耳边爽朗的笑声,真让人有些陶醉了。
中午,我们就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农家乐”里吃吊锅。烤着蔸子火,品着天然的农家菜,听着当地民间艺术家唱的民歌,真是人生一大快事。说实话,与喧嚣的城市相比,这里游人如织、欢歌如潮,朴实的人们将文明、欢乐、祥和、富裕写在脸上,确有别样的情趣。难怪每年有那么多游人到这里来。
在回城的车上,看着急驶而过仍在赶往圣人堂看红叶的车流,我仔细品味着肖书记唱的旅游歌:春到这里暖融融,上山观赏映山红;夏到这里乐哈哈,峡谷漂流溅水花;秋到这里心头悦,情侣双双观红叶;冬到这里吃吊锅,边赏雪景边唱歌。好一个“春看百花秋看叶,夏天漂流冬赏雪”的生态旅游村!
回味着今天圣人堂村的所见所闻,我豁然开朗。改革开放后的圣人堂村,不正是中国千百万新农村的真实写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