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学们的散文
关于同学们的散文(精选11篇)
开学·毕业
文/朱子岸
2013年9月1日,星期天,如期开学,从此我踏进了中学的大门。
这时候,我偏偏想起了小学毕业的情景。那天,我像往常一样走入教室,看着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心里是何等兴奋,又何等悲伤,因为今天我们就离校了,再也没有小学生活了。我来到那熟悉的课桌旁,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加入到同学们对毕业的感想和对未来打算的交流中。
同学们正激动着,班主任王彩艳老师走了进来,原本喧闹的教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王老师仍像以往那样认真严肃,又强调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程在暑假的复习计划。接着把毕业证发给每个同学,又把纪念册一一递给大家。她望了同学们许久,好像想说些什么,可就是开不了口。她擦了一下眼睛,缓缓从讲桌底下拿出一个大纸箱。“是什么呢?”我想,“难道是学校的毕业礼物吗?”只见王老师忽然神秘地笑了笑,把箱子底朝天一扣,一大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东西倒了出来。同学们站起来伸长脖子向前一看,才知道那些都是老师过去没收的各种玩具。有扑克牌、三国杀、弹弓、水枪、游戏机,还有零食,漫画书。教室里一下子出现了轻松惊喜的气氛。这些东西都是同学们原来喜爱的,不舍得的。想到当时有不少同学都因讨要玩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恳求老师,但是今天大家都很淡然,有的忍不住噗哧地笑了,显得十分开心。“现在,凡是这里面有你们谁的东西,都各自领回去吧!”王老师做了一个分散的动作,笑眯眯地看着她的学生。可是过了好久,都不见有人上台去领。“哎,你们原来不是哭着闹着吵着都要你们的东西吗?怎么现在归还大家又不要了?”王老师话里有话地说,再看那些曾经被没收玩具的同学,早就红晕染满脸颊了。
王老师说,可以走了。我便告别同学们,若有所思地走出小学校门。
想着那金色的校门,校园里的一草一木;想着敬爱的老师,亲切的同学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小学生活是多么地让人留恋。童年里的六年,它很快就过去了。
虽然今天是中学生活的第一天,但这三年也会很快过去的。中学的乐趣比小学多,中学的课程也比小学的重。我加倍努力才能适应中学的生活,但愿我不留下遗憾,但愿我能在中学更上一层楼。
今天开学了!
在我们的微信群里
文/支孝
期待着有一天和同学们相聚。
飞逝的时光消磨不了我深情的等候,如风的岁月消解不了我浓浓的思念,微信,圆了我和同学们在网上相逢的梦,我向往的心中荡漾起了昔日的年轻和纯真。
在我们的微信群里,你轻轻地点击中,跃动着对同学们深切的思念。你编辑中的一个个瞬间,传递着对同学们的融融情谊,你一个温馨的问候,慰藉着同学们拳拳的牵挂,你的一个衷心祝福,拨响了同学们心中的琴弦。
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凝聚了同学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带去了我们对师长的亲切问候,仿佛又回到了校园里,听到了同学们的骋怀谈笑,引吭高歌,看到了同学们当年风华正茂青春的面庞。
在我们的微信群里,相互诉说着人生历程中的坎坷与艰辛,彼此分享着我们的成功与喜悦,讲述着我们建筑人生中那往日工地上沸腾的生活,吟咏着我们在如歌的岁月里用智慧和忠诚谱写的壮丽诗篇。
在我们的微信群里,我们愉悦,览草原美景,赏湖光山色,游缤纷世界;我们温暖,感受着情同手足的同学们给予的炽热情怀和真诚,我们幸福,沐浴着时代的阳光,在绚丽的时空网络里信步;我们畅想,有同学们的真挚和精彩,这里将开出更加美丽芬芳的友谊之花。
游北海
文/王梓丞
8月9日,我参加了“虫子作文”夏令营活动,当天下午,我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来到昆明火车站,准备前往南宁,经过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北海。
一下车,我们没有丝毫疲倦的感觉,便奔向往已久的大海。为了我们的安全,三位带队老师站成一个很大的三角形,将我们包围在里面,我们兴奋地朝着一个个巨浪冲过去,笑声掩映在一波又一波的海浪中,谁与辨不出自己的笑声。岸边的细沙不停地接受大浪的洗礼。我们一次次冲向大海,又被大浪一次次地送回来,这时,不知谁提议,我们就按性别将同学分成两组,开始了打水仗,“战斗”异常激烈,我们仿佛将傣族的泼水节搬到了北海,将傣族人民的祝福、欢乐尽情地泼给同学,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没有哪个同学示弱、掉队。晚上老师组织我们在海边烧烤海鲜,海鲜香味四溢,同学们边烧烤海鲜边咽口水,烤熟的时间真难熬啊,让我们一个个急不可奈。美味终于烤好了,同学们个个身手敏捷,伸向目标,一会儿,我们便风卷残云般地将美味送到了肚里,最后在一阵嘻嘻哈哈、满足的笑声中回到了住宿地。
临走的那天,我们坐船在海上疾驰,蓝天白云下,远远地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南海舰队,同学们兴奋不已,就像舰队上的水兵一样,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地站立起来,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到南海舰队上去,做一名保卫祖国的海军战士。
我很疯
文/袁懿瑜
周日,天气寒冷,可挡不住我的热情,因为我们参加“小小植物家英语感恩之旅”的活动。来到了沣东农博园,哇!好大呀。好多缤纷花卉、现代农业科技的蔬菜,还有南方植物,真是长见识呀!
在农博园,面点阿姨给我们发了塑料手套、纸盘子和一团南瓜面,教我们制作南瓜饼。有的同学在手忙脚乱地做着,有的同学东张西望,好像在看着什么。我先把面团揉圆,然后压得平一些,接下来用食指和中指在面团中间压一个窝,因我刚才压得太平了,压得窝都变成了一个小洞,我又重新把面团揉圆、压平……就在第三遍的时候,终于成功了。紧接着我在窝里放了一些豆沙,然后,老师教我们包南瓜饼。开始包了,可我实在是不会包,我只好去请面点阿姨帮助我完成。我拿着包好的南瓜饼去炸。炸完后我还吃了自己包的南瓜饼。啊,真是香软可口!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学习时也是全神贯注。让我看到同学们的活泼、专注、团结。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我的朋友
文/董景灏
我的朋友姓徐名子寒,常理小平头,头比一般人大,但眼睛却小小的,爱穿拼色的衣服、黑裤子、蓝鞋子,真帅!
徐子寒有个坏习惯,坐在凳子上喜欢晃来晃去。有一次自己把凳子晃倒了,一屁股重重地摔在地上,同学们个个瞪大眼睛望着他,他的脸“刷”的一下红了。
他上课的时候爱和我说悄悄话,常偷偷地拿尺和橡皮表演给我看,说他昨天做了什么。他有一个最大的喜好就是爱讲笑话给我们听。只要一下课,同学们都不自觉地围到他的桌子跟前,说:“徐子寒,快给我们讲个笑话吧!”他马上想到最近看的笑话,于是说:“好,那我先给你们猜个谜语吧!”小猫在沙漠中,小猫为什么会死呢?”同学们想了想说:“热死的吧!”“渴死的。”他神秘一笑说:“不对。”同学们都急着说:“你快说到底是为什么死的?”他慢悠悠地说:“小猫要上电线杆才能上厕所,所以他是被尿憋死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接着他又说:“还有一只小猫,遇到电线杆了,可是它为什么也死了呢?”同学们摇摇头说:“不知道。”他笑了笑说:“是因为上面写着‘此地不许大小便’。”同学们听了,有的蹲在地上笑,有的笑得前仰后合,有的笑出了眼泪。看他多逗!
他还是个电脑迷。他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无尽版,有的时候玩得耽误了吃饭,忘记了睡觉。每次他去室外玩的时候都要对我说:“我当僵尸你当植物,我们来个植物大战僵尸。”
这就是我的朋友“徐大头”,一个可爱的小男生。
我终于战胜了自卑
文/曾辉华
我是一个从农村转来的学生,在小学时与同学们相处久了还好,可一踏入中学就不一样了,面对衣着亮丽,神采飞扬的新同学,我的心里只有自卑。正因如此,我很少与同学交往,只能用埋头学习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忐忑。
在课间——“嘿,同学,都已经下课了,你还盯着书看什么?来和我们一起去玩吧!”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平时经常闯祸的小明,他做出一副鬼脸对我嘻嘻哈哈地说。“来吧,去玩吧!”他又说。望着走廊上三五一群聊得兴高采烈的同学们,我对他笑道:“你们去玩吧!最近学习任务紧张,我先看下书……”
在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球场上尽情地挥洒着汗水,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我默默地躺在草地上,闭着眼睛想:“这有什么,天天都在玩耍,有什么用?成绩好才是硬道理……”可不知为什么,心里却有点酸酸的。
时间慢慢过去了,转眼就快期中考试了。随着我的埋头苦读,潜心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常在作文课上表扬我,数学试卷上也时不时出现高分,同学们常投来羡慕的目光,下课后开始有人来找我谈学习经验,向我请教写作方法。我想,我也该做一些改变了。
于是,当课间休息别人与我交流时,我开始积极地参与;体育课时,在操场上追逐嬉闹的人群中也出现了我的身影。
“嗨,你的作文是怎么写得好的啊?”我常会微笑着回答:“开头要这样……然后再这样……”
“喂,我们一起去玩吧!”我会愉快地说,“好呀,走吧!”
“嘿,这道题应该怎么做?”我会耐心地细致地为同学讲解。
就这样,我终于战胜了自卑,我终于明白: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必须要融入群体之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无须自卑。望着远处低矮的小草与高耸的大树,望着浩瀚的星空与微小的尘土,我似乎明白了很多,心中豁然开朗……
有人说,最大的骄傲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着心灵的最软弱无力。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自信的人。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要相信,每一棵小草,每一粒尘土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我的老师
文/沈小颖
人们都说,我们就像八九点钟初升的太阳,而我认为,老师,就是那个托起太阳的人。
在我的小学生涯里,我的数学老师——颜老师,既是我的启蒙老师,又是我的大朋友。他是一位棒小伙,高高的个子,乌黑的头发,还有一双会笑的眼睛。是他,教我学会了阿拉伯数字;教我背会了乘法口诀;让我学会了混合运算;还教我懂得了怎样解方程。记得刚上一年级时,他登上讲台,开场白不是称呼“同学们”,而是叫“孩儿们”。这样的称呼,让我们瞬间倍感亲切。四年过去,我们仍然是他的“孩儿们”,而他,就像“花果山”的“美猴王”,带领我们一群“小猴子”,每天在追逐嬉戏中不忘苦练“本领”。
颜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有趣,他总是能用生动的语言激起同学们的积极性,记得初上“年月日”那章,刚上一年级的我们不懂得一年里到底有几个月?一个月又有几天?颜老师就教我们唱童谣“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我们唱着童谣,领会了其中的奥秘,也懂得了珍惜时光。
每次学校举行各种体育活动,颜老师总是天不亮就到操场,带领同学们跑步、晨练。至今,我耳边都还回响着颜老师跑步时的口令:“一、一、一二一……”当我们在烈日炎炎下结束比赛后,颜老师总是不顾自己身体的疲惫,又跑去食堂买来整箱矿泉水,分发给每一位同学。颜老师对我们的爱,总是体现在细微之中。
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颜老师。他用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为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他用三尺讲台一枚粉笔,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课堂上,他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生活中,他是循循善导的“大朋友”,运动场上,他是风驰电掣的“奥特曼”!请为我的老师点赞!
“我”的蜕变
文/李娅楠
快乐的暑假结束了,我们迎来了六年级的学习生涯。学校为了让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有军人般的毅力和精神,特地请来了消防队的叔叔给我们军训。同学们有的说,这回军训可以大玩一场了,而我却既期待,又害怕。
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们来到操场,准备接受军人的训练。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军人,迈着坚定而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看着这么军容整齐的教官,同学们都对他产生了崇敬之情。教官先教我们稍息、立正。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有什么难的,这个我们早就会了。”随着教官的命令,同学们的脚就前前后后地伸出来,立正时更加乱了。这时教官既没有责怪大家也没有发火,而是认真地教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直到全班的动作完全一致为止。
军训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站军姿了,教官先给我们做了示范,然后提了一大堆的要求,最后严肃地说“从现在起,坚持站立十分钟!”什么?十分钟!我连一秒钟都坚持不了,更何况如此漫长的时间了!同学们也都跟我一样犯难,可一碰到教官那严厉的目光就都不吭声了,乖乖地挺立着,如同一棵棵笔直的小树,在烈日下昂首挺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也一点一点地爬上了我的脸庞,再顺着脸颊滑到我的脖子上,痒丝丝的,我有些坚持不住了,想趁着教官不注意的时候擦一擦汗,可教官的背后像长了眼睛似的,我刚一抬手他就发话了:“谁要动,喊报告!”我那刚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有谁愿意喊报告呢?我努力不去想那难受的痒痒,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我的腰板挺得更直了,每一个动作做得更到位了,一股坚定的信念在我的心中激荡:我要挺住!我要做一个真正的军人!我暗暗地捏紧了这漫长的十分钟。这十分钟真正让我得到了蜕变。
短短的三天军训让我们尝到了酸、甜、苦、辣。但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做一个军人的艰辛,同时,我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钢强毅力。以前,要是我遇到一点小问题,我就会退缩、逃避,但现在我不会了,我在军训当中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算什么,咬紧牙关就闯过去了。我要把军人的好精神、好传统、好作风带进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课间花絮
文/廖瑞雄
“叮铃铃”下课铃声准时响起,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遥哥”,“遥哥”也许是应了同学们的恳求,或是他有什么事,说道:“今天就上到这,好好做作业。”这带着浓浓家乡味口音的普通话无疑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遥哥”很快就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果真是来如风,去如雷。同学们见老师走了,那个男生又与同桌高亢地歌唱:“……啊,多么辉煌的太阳……”,这曲还没唱完,旁边又炸开了锅,那个男生又被女生追了,你追我赶,一旁的人乐开了花,可被追的人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咱班的胡巴班长又与同学们聊得不亦乐乎,不省“班”事。谁知,“遥哥”神出鬼没地回来了,没留意的人,被吓一跳,让人觉得他脚踏风,来去无声啊!预备铃响了,那几个打乒乓球的同学也回来了,走廊上传来阵阵脚步声。
我被同桌一惊,才回过神来,又清了清脑子,怕被老师一问三不知,“拔剑四顾心茫然”。课间如此短暂,一旦铃打响,同学们就会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回到座位,等待下一节课开始。
我在北京的同学们
文/czc199184
没有人会否认白驹过隙的感觉。时间总是无情地溜走,就像双手捧住的水,挽也挽不住。一来一去,已经快三年没有回国。当北京城隐隐约约的样子出现在飞机的舷窗时,突然觉得如此陌生。仔细辨认,国贸、奥林匹克公园、通州在烟雾缭绕中依稀可见。故都在在这两年间,也在人们的调侃中成了雾都。而对于我,首都,也成了故都,同学也成了故人。
从来没有想到,在北京的这几天,会见到那么多人,会有那么多感触,会突然觉得,当初锋芒毕露的少年,在这烟雾中也渐渐归于现实,屈服于家庭、事业。本以为,在国外那么几年四处游走,回来可以寻找欢笑,可以回味当初的锋芒。可一张张严肃的脸,却告诉我,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北京,这就是如今的中国。现在想想,当初天之骄子的自信,也只能在回忆的时候,让你嘴角微微的一笑。
或许写得有些沉重,或许是我太轻浮,或许是我还在象牙塔中无忧无虑地生活。但现实,永远写在脸上,欢笑、轻松、坚持、无奈,都在举起杯子的那一刻,顺着酒气、依着茶香,来到我的心里。四天时间,足够我勾画出一幅在北京奋斗的同学们的群像。或许写下来,写给自己,也写给他们,几年之后,再看看,现实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带走了什么。
象牙塔里青春依旧
在T大的四年,没有人会告诉你,但每个人都明白:多少年之后,T大还是这个T大;主楼,还是屹立中央;西操,还有那么多人跑圈;而同学少年,天各一方,随着岁月,一一离去。我们会留恋T大,而他,却依旧冷冷的把你送走,不再回头。
毕业之后,一部分人出国了,一部分人留在学校,少数几个选择了工作。留在学校的那一批,其中几个人决定一读到底,其他的,选择了最经济实惠的硕士,可进可退。想进,直接转博,继续求学;想退,有了3年的锻炼和缓冲,找个好工作似乎已近不难。
F君和B君应该是我们班上最初选择读博的两人,也会是在象牙塔里呆的最久的人。读博这5年,月入小三千,住着学校条件最好的宿舍,几乎免费吧,吃吃食堂,吃吃东门外。努力努力,发几个IEEE,ACM的会议,没准还能去国外溜达一圈。SCI,EI的数量弄够,毕业应该是小菜一碟。至于工作呢,还太远了吧,都没想过。F君貌似是留校的同学们里的“首富”吧,在我们大洗衣机系有了GF。魅力依旧,貌似还是妹子追的,生活小资。下一步,似乎可以去美帝交换一年,把该玩的,该看的,该买的全来一遍。其实T大的科研水准也不低,几乎和国外同步,出不出去,似乎区别不大。当初327A整个宿舍GRE托福搞的不亦乐乎,最后走了三个,F君留守,明年估计可以在美帝弄个宿舍聚会了。
B君,应该是我第一个见到的留北京的同学。B君发了顶会paper,暑假正好去大纽约开会,我就顺便开车和他在纽约周围溜达了两圈。两年时间,什么都没变,甚至我见到他得时候,他身上还是系里的文化衫呢。平时,一起在群里讨论讨论A股的风流韵事,好不快乐。
似乎博士的生活就是这样单纯,每天去去实验室,看看paper,写写材料,做做实验,吃吃食堂,时间就唰唰唰的飞走,几年之后,除了脸上青春痘没了,发髻线高了,其他一切依旧。象牙塔里的纯粹,让他们的时间停在了那个单纯的年代,停在了那段真实的岁月。
晚些离开
留在T大读硕士的同学们总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真的离开这个纯净的地方,还是继续读书,或许换个地方,或许就在这里。R君当年就是我们班上的学神,没有人会怀疑他应该成为R博士,因此,当他转博的时候,也没有人觉得惊讶,似乎这就应该是他的选择。R君读了硕、转了博,没任何的经济压力,每个月的工资看似少,但过一个小资的生活完全没问题。在水哥的实验室做ML也算是全国顶尖了,何必要那么早的出去找工作呢?当一个真正应该读phd的人都去企业了,那T大的顶尖人才培养,还有什么未来呢?
P君比较曲折。为了GF,决定出国。但是既然和教授比较熟悉,方向对口,也不在乎毕业的年龄,拿着奖学金出去走一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在这个园子里要是呆上10年,还是有些逃避园子外的世界的感觉。很多时候,走出去自己看看,比听周围人叽里呱啦说一大堆总是要好。
虽然R君和P君都选择了在象牙塔里继续呆上一段时间,但终归是要走出去,面对社会,面对压力,面对现在走出去的这一批人所面对的一切。但这个buffer终归是要满的,无论是去当教授,还是去当工程师了人情世故怎么也逃不了,3年之后见分晓吧。
离开象牙塔
留在北京的另一帮同学,明年6月即将毕业(2年毕业的C君也暂且放在这个群体吧)。三年时间其实很快,几乎所有人都研一研二抓紧时间上课。特别是我们大洗衣机系,课程难度以多、怪、杂着称,努力做到让学生们此生难忘,实际上,估计此生也就3月吧。国内的硕士还不像国外的,只上课,不科研。一篇EI论文也不是随便水水就能过的。况且,还有一个慈祥的老板,随时想着怎么利用好这帮低成本劳动力。这样下来,研一研二,生活的主题无外乎上课、科研、爱情。暑假,再找个实习,为毕业做准备。
到了研三,真正冲刺的时候到了。由于我们系专业的特色,几乎所有人的工作目标都是IT。刷题、看面经、海投、面试、折腾,便成了研三上学期生活的全部。最核心的问题来了,我们在北京,什么东西是所有漂泊在北京的人最渴望的?毫无疑问,是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太多太多。有了北京户口,可以买房,可以买车摇号,可以有更好的医疗、社保条件,可以为下一代有一个更高的教育起点,可以把“漂泊”改写成“定居”。除了这些物质上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优越。体面的工作,满意的收入,美满的家庭,在没有北京户口这个现实面前,都会被压的没有了踪影。没有北京户口,你不会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皇城根下得城市,不会觉得自己属于这里居民中的一员,不会觉得帝都和自己有那么强的联系,总在隐约中感觉到自己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户口这个在西方人看来略显荒唐的东西,在中国意味着太多太多。
因此,所有即将毕业的同学,无一例外,都将拿下北京户口作为第一目标。无论是去外企,去高科技企业,去国企,似乎都把能确定拿下北京户口作为求职的第一目标。逻辑很简单,钱可以以后慢慢赚,而户口,过了应届毕业生这个标签,再想解决,难度不知大了多少倍。工作不满意,收入不够理想,都可以忍几年。到户口落定,再辞职另寻理想的职位,已经成了这一批人达成的共识。至于未来的工作会试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或许,等我明年回来,可以接着写下一段。
在银行巨无霸的生活
Z君毕业之后,去了宇宙第一大行总部。第一原因当然还是户口,北京户口。国企当然是有牛逼的地方,无论你是什么学校、当年如何风云,第一年必须在支行柜台锻炼一年。工作地点就不说了,足够接地气,和估计已经快到北大柳智宇出家的地界了吧。每天为各种城乡老年客户服务,看遍人生百态,良好的心态都快锻炼出来了。听他讲述各种奇葩的顾客,奇葩的事情,也让我大开眼界。似乎总行的这种安排也是用心良苦,当你接触到最底层的业务的时候,或许才会明白银行也是不容易的,特别国企,需要无条件的服务百姓大众,等回到总行,才不会有一种趾高气昂,老子要干革命的气魄。
为了户口,也要付出代价。如果Z君去了外企,或者非银金融,估计收入会试现在的2倍或者更多。如果以后真的就是这样的收入,估计在北京买房就是奢望。有人算过,即使是年薪50w,在北上广买房,也是压力山大,更别说如今已经收入不再吸引人的四大行了。我也终于理解政府的用心,为什么给央企那么多户口指标。如果不是户口这块熊掌,顶尖人才怎么会舍弃民企、外企的高新这条鱼呢,毕竟不能兼得啊。央企也就这样一年年吸引着他们,却一年年被他们抛弃,似乎悲凉之意油然而生。
当然,央企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福利好是出名的,提供住宿,有各种补助,不加班,稳定等等都是诱人的。只不过和其他企业的高新比起来,这些又成了鸡肋。或许是Z君们的期望很高吧,现有的薪水、福利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足够理想了。
四大的压力
四大行?四大钢企?四大航企?四大金刚?都不是,熟悉金融的人只要提起四大,都应该知道这是何方神圣。四大,这指的当然是四大着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本来是5大的,结果让安然事件搞垮了一个,让麻将桌上终于不再有替补了。似乎好学校的会计或者财务方向的毕业生对四大是又爱又恨。爱他,因为能在四大是一个诱人的标签,以后和相关人士提起这段经历,都是一个很厉害的资本。在四大工作,相当于打上了合格会计师的标签。如果成功把CPA考完,加上两年从业经验,那前途一片光明,跳槽去那里都可以。恨他,是因为时不时会听到,四大又有人猝死啦,有人癌症啦,有人三十多就如六十的啦等等。这或许有一些调侃的成分,但工作压力、加班确实很重。
Y君毕业之后,本来是要出国的,但机缘巧合在北京留下来,进了四大。第一原因,当然是为了户口。用他的话说,要不是为了户口,谁会选择这里,工作压力大,加班多,薪水可怜(等升职了,甚至到合伙人了,才会有大家想象的收入)。看来,北京户口依然是王道啊。在四大,加班当然是常事了,特别是年终审计的时候,更是拼了命也要弄完。听Y君说,虽然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费事费时,就是要那么多投入,也没办法。为了这个户口,也只能这样了(看吧,还是户口)。两年之后,正好户口到手,2年工作经验足够,CPA完满,到时候跳槽到其他公司做财务,薪水高得多,压力也小很多,这两年也算是初期投入吧。
选择央企
D君和H君都是本科时候实验室的师兄,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他们罩着我,自然那两年舒服许多,回北京自然是要好好拜访一下。我们实验室名目上是企业系统集成,做的是技术活,结果,我知道的这几年毕业的师兄们,似乎都改行去了金融或者咨询,换句话说,离开码农这个低粗土的标签,进入人模狗样的金融行业改头换面。
D君和H君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央企,原因,我不用说了吧,那啥(那啥,那北京户口啊!)。本来,央企总部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都是挤破头都想得到的。然而,他俩却发了一晚上的牢骚。除了薪水不是那么诱人,不加班、好福利、终身合同等等都是非常眼馋的条件,在他们眼里,在央企工作有一条致命的缺陷——你无法在这里奋斗,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两句话看似有些荒唐,有些可笑,却戳中了央企的命门。是啊,央企,还要怎么奋斗。行政级别和一个省差不多,垄断国家某个行业,高枕无忧,没有什么压力,没有什么追求,对于员工来说正是理想的养老场所。而在国企里面充斥着各种有关系,有背景的人。他们,成为这潭浑水里的淤泥,阻碍着一切。
可T大的学生,或许还残存着那么一点点的理想吧。他们觉得,如果在这里待下去,自己的武功会废掉的。现在看来是铁饭碗,是养老院,万一哪一天再来一个变故,还有其他地方会收留自己呢?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诅咒国家,很多事情,10年,20年之后,谁能说得清呢?在时代、在潮流面前,自己总是渺小而无力的,现在能做的,只有锻炼好自己的资本,才能在潮水到来的时候,不说成为弄潮儿,至少不会被呛到,甚至被淹死。D君和H君各有各得打算,都想在户口下来之后的一两年之内辞职,或是去券商、基金做行研,或是去做投资。选择这些方向,高薪水的吸引当然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高度竞争的行业锻炼出来,还有什么风浪不能驾驭的呢?
民企的辛酸
F君也是我在T大的同学,只不过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他硕士毕业,一起出了国,去了同一个冷到鸟不拉屎的地方读书。硕士毕业之后,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他选择回北京。他是我目前见过格局很大的一个人,无所谓户口,无所谓薪水,只是想尝试一下自己一直想尝试的东西,去了一家网络公司做产品经理。虽然到现在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我觉得他应该经历了我周围所有人都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在民营企业,特别是这种正在尝试的新方向的私营公司,公司内部的管理、人员关系、产品开发,非常复杂,也非常有意思。每个人在公司里面看似拼了命在为公司工作,而事实上却各有所思。有的人想实现抱负,尝试拉起一帮人在创业的大潮上飞向天空;有的人想在公司稳下脚跟,以后爬上高位;有的人,来到这里只是为了休息一下,等时机成熟再扬帆起航;而绝大部分人呢,或许能在北京找到工作,每月账户上能出现五位数的RMB,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就已经不错,别无他求。用F君的话来说,其实公司里水准层次分明,谁都看得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各种力量都在拉拢他。听他讲这些公司里的各种趣事,好不快乐。再加上他本身格局也大,做事滴水不漏,谁都喜欢,非常抢手。听他这么一说,我都有些想回国混两年,经历一下这些活了20多年都没经历过的事情。可拍拍脑袋想想,没有他的心胸格局,没有他的做人做事的水准,有可能在这里面玩不转,我还是不要尝试了。
有人可能看到前面的“五位数”,两眼放光。因为这个数字我看来都已经算是高薪了(投行和BAT的请绕道)。可是,背后的艰辛有谁能看到呢?加班?如果你觉得每天7点多才下班算加班的话,那就别尝试这些中小网络公司了。用F君的话说,在产品上线之前,每30天的生活就是,夜里2点下班,看看北京两点的样子,早上10点上班,没有双休,没有休假。公司也非常“人性化”,每天晚上7点半提供免费晚餐,吃的特别好,公司的意思,没有别的,鼓励加班。有加班费吗?您,问错地方了。福利呢?您,问的是国企吧。其他的呢?其他的,都在你的“五位数”里了。一句话,钱是不好挣的,特别是这种变数很大的公司,有可能你下周就走人,有可能你下周就做副总,加薪80%。想挑战一下自己生活的,可以尝试,我呢,还是算了。
创业的激情与苦涩
我一直在胡说八道,现在的中国,创业就像打鸡血一样,什么都不管不顾。模式都相似,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弄个多少用户量的统计,然后开始估值上亿,开始融资千万,开始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我也在调侃,如果遇到一个人,自称是某某公司创始人,做创业的,头衔是XXO的,多半每月领着几千生活费,就等公司上市暴富;如果遇到一个,自称是做生意的,可是要小心打听,多半人家的小生意每月流水几十万,每年净利润几十万。当然啦,这些都是调侃,也就是我没法跳出来创业,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啦。
实际上,我非常佩服能下决心创业的人。因为到现在,谁都知道,创业就是九死一生(可能比例还要高),但是每个人都是十足的信心,自己将会成为那个活下来的。有这种信心,做事还需要别人的鞭策,还需要领导来督促吗?离成功,似乎就只差着适合的机会,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合作者。在T大的班上,20多个人里面,到目前为止工作的可能不超过10个,却已经有2个人开始创业,而且居然是同一个宿舍的。
M君当年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除了本专业,金融、咨询、市场等等方向做的如鱼得水。应该料到,他应该会成为班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果然,15年年中,他就全职组建创业团队,开始做互联网软装。软装的核心,不在装修有多牛逼,能把房子打造的有多豪华,而在于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房间布置出来,主要目标群体就是在北京的大量长期租客。刷墙、布置、家具都是重要手段,而像传统装修里面的水、电、网、砖、木工等活,都是外包。而软装的竞争力,其实就是看宣传的水平,而宣传,在当下,就是互联网。怎么把互联网玩转,怎么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就是重点。而这个,恰恰是M君拿手的好戏。看他现在干得如火如荼,我们难道不应该自豪吗?
J君是我的好哥们,他应该算是极客了,软件硬件技术过硬。北京这两年受到雾霾的困扰非常大,而人们却无法知道自己身边的污染到底有多严重。一个微小而重要的市场产生了——便携式PM2.5测试器。专业的测试器,虽然准确,但是价格昂贵而且不能时时反应到手机上。而J君放弃了国外博士,加入的这家有国际血统的小公司(7个人里面貌似一半以上是外国人),就只做一件事情——用便宜但是准确度能接受的传感器,wifi模块以及相应的嵌入式系统,搭建一个设计美观、价格便宜的PM2.5测试器,让消费者随时能通过测试器显示,或者手机应用得知自己身边的PM2.5浓度。原先,我不觉得这个东西有多重要,还和J君调侃,如果你给我1折的价格,我会买你们的产品。但后来发现,其实非常多的人需要这个,特别是使馆、外企里面对自己生活环境非常看重的人,当他们有了空气净化器之后,需要知道到底什么时候需要在室内打开,或者关闭净化器。当我自己到了北京,才明白,这个小玩意儿的能耐:不要以为室内看着非常干净,出门才戴口罩。其实雾霾天气,室内的PM2.5浓度,甚至比室外还要高。如果只在室外戴口罩,那剩下的20多个小时没有任何的措施,那和没戴口罩有什么区别呢。看了他们的工作地点、感受了他做事的激情之后,我现在丝毫不觉得他们会失败。
创业真的就那么美好吗?虽然M君的公司是面向市场、J君的公司是面向技术,但他们其实收入并不那么可观。用J君的话说,月光是正常的。而且,没有人会逼你加班,但每天都会工作双倍时间。这就是苦涩。支撑他们的,除了未来的那个暴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的这种梦想与追求,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的事业。
尾声
见了那么多人,听了那么多段子,而我想讲故事就讲到这里了 。出国之前,大家都是同样的好好学习的学生,到本科毕业,各自却做出天南地北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没有对与错的判别,没有成功与失败的落差,只要不后悔,人生同样精彩。
美丽的彩虹
文/王嘉烨
“啊,天哪!太美了!快来看!”“哇塞,这真是奇观啊!”……下午第一节课下课后,我正在教室埋头做作业,外面一阵惊叫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我抬起头,往外一看,哎呀,同学们都挤在外面走廊上,有的拥挤在一起不知抬着头在看什么,有的踮着脚恨不得跳起来。咦?今天又有什么新鲜事儿?这时,好朋友袁佳跑进教室兴奋地对我说:“快出去看,有彩虹!”“怎么可能,这种天气会有彩虹?”我不信,袁佳一把把我从位子上拽了起来:“不相信,你去看看就相信了!”
我被袁佳拽到走廊上,只见同学们紧紧围在护栏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钻了进去。同学们指着天空,都说:“彩虹,彩虹!”我用眼睛在空中狂扫了一阵,哪有什么彩虹?“看,在这儿,在这儿!”袁佳一边用手指着天空,一边急忙说。我顺着她指的方向仔细一看,呀,果然有一小块弧形的半透明的彩虹浮在云朵中间,黄色﹑淡红﹑浅绿若隐若现,好像一伸手便可以摸到它似的,软软的,柔柔的,犹如一位少女的丝巾,又像仙女的丝带。我原本以为只有夏天才会出现彩虹,没想到在寒冷的冬天也会出现彩虹,这真是一大奇观啊!怪不得同学们这么激动。这时的我多么想变成一只小鸟,用我的翅膀划过那美丽的彩虹,用手去捧一捧,把它做成一个可爱的棉花糖,再去尝一尝,是草莓味儿?西瓜味儿?还是苹果味儿……
突然,上课铃响了起来,我仙境般的美梦被它无情地打碎了。
再见了,彩虹!你的美丽我会永远记在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