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阳光的故事

2023/02/20经典文章

关于阳光的故事(精选4篇)

阳光温暖

文/孙勇

公交车司机

郑州市区,公交车在风雪中启动,开进大街小巷。

“请坐稳、扶好!”虽然只有几个乘客,司机的提醒服务照旧。

文化路与双铺路公交车站,上来一名乘客,下去两名乘客。司机戴着口罩,乘客也戴着口罩。乘客默默不语,司机重复提醒,礼貌用语。

公交车继续前行。

空旷的大街,如乡间、如田野。

“司机师傅,班次是咋安排咧?”

“上下班时段每20分钟一趟,过了上下班时段,每30分钟一趟。”

这是一个医院工勤人员与司机的对话。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街上已经看不到行人。公交车向灯火深处开去,“请坐稳、扶好!”

我环顾了一下车厢,除了公交车司机,只有我一个乘客,心头涌上一股暖意。

值勤的保安

红色的防疫标语横幅,定格在小区大门上方。

一阵寒风,从小区大门口刮过,值勤的保安脖子缩向领口内。

22楼的李大爷买菜回来。值勤的保安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体温测量仪,对准李大爷的手腕,测量仪显示体温为36.5度,放行。

一个拉着行李箱,戴着口罩、手套的青年,走向小区大门口。另一个值勤的保安从座椅上站起。

“疫情高发期,小区规定,没有证件只准出不准进。”“我不是从武汉回来的,我家就住在咱小区2号楼。”值勤的保安多方核实后,为回归人员检测体温,然后要求回家后自我隔离。

墙上张贴着的、门头高挂着的、衣袖上别着的大小不一的防疫标语,红得耀眼。

站立着的、坐在椅子上的值勤保安,与寒冷和疫情较量着。

小区很安静,小区门口很安静,家家户户都很安静……

村干部与村民

通向村里的路,散发着玉米、小麦、谷子香味的村庄,都封闭着。

村干部眼神坚定地站在路口,值守。

村民在自家宅院,趴在墙头,给正在与疫情较量的村干部和自己鼓劲。

村干部背靠着村庄,身体稳健,如嵩山,似北邙。

疫情,在众志成城的人们面前,正显出颓势。

春风,从田野吹进村子。

村民家里的枣树、石榴树、花椒树……已经收到春天的通知,准备拥抱温暖的阳光。

传递温暖

文/郭德诚

老温带来一盆文竹,苍翠欲滴,如诗如画。根部青苔处,点缀两块小青石,一间小茅屋,远处藏一石桥。往桌上一放,那就是一首诗。

他说刚从医院出来,顺道来看看。我问咋啦?他说小祥出车祸了,他刚去缴了住院费。

我一听车祸,心里一紧。他说没生命危险,有几处骨折。小祥我认识,觉得奇怪,就问他:“小祥不是不跟你干了吗?”他苦笑一下:“他是上个月走的,走时还挖走我一个人。”我告诉他:“你们现在没有雇佣关系,你没有这个义务。”他说他知道,小祥出去一个多月,啥活也没干成,如今躺在医院里,事故责任认定书没下,保险公司不赔,肇事司机也没钱,总得先治伤吧。我问他小祥家里人知道吗?我知道他们是同乡,小祥家里有一个老妈。他说:“没敢打电话,打了也没用。她在农村,知道了除了哭,还能干啥?”想想也是。我问他这事准备咋办?他说还能咋办,先治伤,等赔付,伤好了,愿留一块干,不愿,随他。

老温就是这样。和他交往的人都说,和老温在一起,觉得温暖。他说,这也是别人传给他的。当年他刚来城里干活,连着仨月没活儿干,房租也到期了,他急火攻心,病倒了,下不了床。在走投无路之际,是房东老夫妇救了他,不仅没有催房租,还端水送饭,伺候了半个月。尤其是老爷子那句:“出门在外,遇见个沟沟坎坎,难免的,大家伸伸手,也就过去了。”话,家常朴实,却是他严冬里看到的阳光。他说,有了这束阳光,心里一辈子都是暖暖的。

老温走后,我沉思良久。窗口的阳光,斜照在那盆文竹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微风拂来,竹林摇曳,青石,茅屋,石桥上的光影晃动,如电影里的田园风光,在眼前活起来。

老温是搞装修的,在整个布局中巧用了阳光,才有了这点石成金的艺术效果。关键,还是他心中充满了阳光。

岁月如歌

文/梦海晴空

美丽的五月,似乎在黑暗的地震阴影下慢慢地转身。于是,选择在这个阳光并不明媚的季节,抛开一切预期的计划,泅着一场突如其来的伤痛去渡日。一路风尘仆仆,赶赴探病之行。

将担忧收入行囊,将关爱背负肩上,在雪白的病房中寻找父亲那张日渐憔悴的脸。匆忙之间,忘记了来时路,忘记了回家路,一心一意地照看着卧病在床的父亲。

岁月如歌,人到老年的歌,是一首日渐缓慢的老歌,是夕阳无限好可惜近黄昏的无奈。

行走在人来人往的医院,看着形形色色的病人,清一色的老人病恹恹地躺在床上,任人摆布,这是多么令人伤感的画面。看着行动不便的病人在家人的细心照料下,依然无法摆脱衰老的命运,令人对生老病死再次产生了畏惧。

从小到大,印象中的父亲从来没有住院的经历。偶尔生病也只是卧病在床几天,吃点药,打点滴就好了。全家人似乎遗传了父亲健康的体魄,兄妹四人也都是身强体壮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生过大病。父亲这次突然住院,让我们兄妹几个措手不及,也许是吸取了教训,在父亲身体严重不适时,我们便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在几位长辈的建议下,把父亲送到医院去检查。

在医院的日子里,我们姐妹几个轮流照顾父亲,希望他的病能够早日康复,希望他能够恢复如常。父亲不管年纪有多大,依然是我们的一家之柱,实在不能倒下。看着父亲一双手被针扎得乌青发紫,肿得厉害,我心里非常难受,生怕父亲会吃不了这种苦。两个小时一次的血糖测量,每次在病人还在睡觉时就要进行,这种疼痛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受得住的,怪不得父亲一直吵着要赶紧出院。

市直医院条件并不是特别好,父亲住的是三人一间的病房,还是托人找关系才能安排到病房,普通人都要在走廊上暂住。简陋的病房,居住着病情不一的病人,可是,短暂的几天相处,大家的关系却出乎其料的好。看着父亲一反常态,跟隔壁床的病人亲切地说话,我感到很不可思议。父亲就是因为退休后一直打不开心门,才会过得如此单调寂寞。

岁月如歌,人到老年的歌,是一首弥久醇香的老歌,是看尽人生繁华看淡生老病死的平静。

当时年少,一心只想着走出家乡的那片树林,做个伦落天涯的过客。当自己真的走出去了,历经潮起潮落的人生阅历,享遍花开花落的美丽瞬间,那颗不安份的心终于被岁月长河里高高低低的音符所磨平,多了一份沧桑的况味,少了一份冲动的感觉。

曾经与笔为伍,扛起建设村庄的重担,曾经泼墨挥志,当过意气风光的侨联秘书,曾经老有所得,考上公务员觅得全新岗位。想起父亲波澜壮阔的人生,想起父亲激扬高昂的人生,想起父亲静水流深的人生,我的心在落泪。曾经雄伟壮观的人生之歌唱到了晚年,渐渐失去了强音。面对如此巨变,谁能不感到失落呢?

当一首歌唱到尾声时,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这首歌最动人的高潮呢?当身体的所有器官都不听使唤了,当人的全身都日渐衰老了,我们对人生还会抱着强烈的希望吗?父亲,放下所有的包袱吧,再也无须假装年轻,再也无须故作坚强,儿女们都已经长大了,无需你再为我们担忧,安心养病,好好享受你的晚年吧!

岁月如歌,人到老年的歌,是一首经典有味的老歌,是淡化喜怒哀乐净化荣辱得失的清心寡欲。

安然静坐于病房,透过窗外,审视着这令人捉摸不定的人生。刺鼻的的消毒水迎面扑来,好难闻的味道!想到病人一连几天都要忍受这种味道,而我只是闻了一两天就受不了,再次为自己的娇贵而内疚。

阳光透过窗帘顽强地投射进来,为潮湿的病房注入温暖的气息。人生缺乏的就是阳光,如果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能够永远与阳光作伴,保持阳光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看淡人生的荣辱得失,那么我们的生命是否会更加长久呢?

生病,其实并不可怕。很多人不喜欢看病,害怕住院,害怕花钱。这次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改变了我以前的看法。我也是这多数人中的一个。总认为生点小病没什么了不起的,不喜欢为了这点小病而乱花钱,哪怕生病看病都可以报销,不用花自己的钱。事实上,很多人就是因为小病不医,而变成了大病,等到想要治病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不管身份如何,只要生病了就要看医生,就要住院。在医院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平等的,在医院里,所有的病人都是弱势群体,需要护士耐心去照料。看着这些身穿白衣的天使,我感受到了博爱的重要。正是她们拥有一颗博大的爱心,才能忙碌地穿梭在病房之间,对着这些脆弱的病人嘘寒问暖。也许,她们知道,这些年老的病人,背后一定有不少故事,只要你愿意倾听,他们一定会非常乐意地告诉你,就像我这两天的所见所闻丰富得令人意外。

岁月如歌,我庆幸自己还没走到老年。人生就像一首唱不完的歌,只要你敢唱,你就会唱得很好。让我们抱着阳光的温暖,怀着乐观的心情,坚定不移地唱响我们人生之旅的不同歌曲吧!

让心里贮满阳光

文/林振宇

在网上,我巧遇一位云南女孩,她网名叫“阳光”,很喜欢读书,后来还在当当网买了我出的书——— 《中国人的另一面》,就这样她成了我的读者和朋友。

通过网上聊天,她给我的印象就像她的网名一样,是一个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乐天知命那种阳光女孩。

我了解到,她芳龄30岁了,还没有结婚,就问她:“咋成剩女了,还在等什么?”

她告诉我,还没考虑个人问题。在QQ上她发来哈哈大笑的表情图片,一副不知愁的样子,我都替她父母着急。

说起爱好,她的话开始多了起来。她喜欢漫步在书的世界里,每天早晨都要诵读,这成了她多年的一个习惯;她喜欢喝茶,还说茶能让心如莲绽放,她在品茗的同时也在茶道中品禅;她还喜欢古寺的清幽和木鱼的歌声,这让她流连忘返。

我问她,“你闲暇之余都在忙点儿啥呀?”

“传播正能量。”她说,“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那你都传播啥内容啊?”

于是她就给我发来一段文字,“每日一阳光:感恩每一天的生活,感恩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们的善知识。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是给予我们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让自己的人生一路洒满阳光!”

我注意到,她经常在一些QQ群里发布“每日一阳光”。这些贴子的内容都是她本性的流露,看了她的文字,我想每个人都会感到暖暖的,从中受到启迪。

有一天,她上网说找我有事,让我帮她看看她写的一封《向贫困学生捐助的倡议书》。原来,“阳光”积极参加了当地一个叫“义工联合会”的组织,每到双休日,她就到那里去做义工,协助该组织办传统文化讲座,倡导学生诵读《弟子规》,传播孝道文化。这次,“阳光”写的倡议书就是为该组织正在开展的一项慈善活动而准备的。

看了倡议书,我才了解到,云南还有一些地处偏远的山区,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耕地面积较少,经济发展滞后,导致那里的居民生活十分贫困,很多孩子上不起学,面临着辍学务家的困境。

为此,该组织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希望为贫困山区的学校和孩子募集一些善款,或是书籍、学习用具、衣物等,为山区的贫困学生送去爱心,让他们同样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我深深地被“阳光”和他们的义工组织的义举而感动了,当即决定以文化助贫的慈善方式,为那里的孩子捐出自己的著作二十册。我知道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心,就能汇聚起磅礴的爱的力量,为山区贫困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放飞梦想。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那么,就让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贮满阳光,在给予别人阳光、为他们送去爱、温暖和希望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