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婆婆的故事
关于婆婆的故事(精选12篇)
给婆婆和妈妈过节
文/马亚伟
三八妇女节到了,老公琢磨着给我送什么礼物,女儿在一旁插嘴说:“爸爸也送我礼物吧,我也是妇女。”我笑了,说:“你还小呢,你奶奶和姥姥也是妇女,过三八节可不能忘了她们。”老公也恍然大悟,说:“就是嘛,往年过三八节光想到你了,忽略了咱那两位勤劳的老妈。”
节日那天早上,我让老公开车把婆婆和妈妈都接来。婆婆兴高采烈地说:“好呀,过节去!”妈妈是个含蓄的人,还跟老公客气说:“又得给你们添麻烦。”她话虽这样说,却早已是眉开眼笑。
上午9点钟,一家人向商场出发。女人都爱逛商场,婆婆和妈妈也不例外。我带着两位老人在商场选了几套合适的衣服,老公负责拎包,女儿负责当参谋。婆婆人很胖,喜欢穿宽松的衣服,天气暖和了,我给她买了一套薄点的休闲装。妈妈身材还算苗条,平时穿衣服也讲究样式,我给她买了一件新款的上衣。
中午,一家人去饭店吃饭。婆婆和妈妈在农村生活,平时很少去饭店吃饭,每次带她们去饭店吃饭,她们都很开心。这次我们选了一个不错的饭店,点了几道她们爱吃的菜。婆婆和妈妈平常喜欢学做菜,每吃一道菜都会仔细研究菜的做法,加上自己的创意,回家后她们就能做出几道味道独特的“妈妈菜”。
吃完饭,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公园里每天下午都有京剧票友的表演,节假日会有更多人参与,可热闹了。婆婆和妈妈都喜欢京剧,看得兴起,她们也参与其中,唱上两嗓子。看着婆婆和妈妈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我和老公也相视而笑。
猫婆婆
文/殷国祥
老伴是个猫婆婆。每逢报社给我寄来稿费,婆婆就照例不做午饭了,带好马甲袋拉我同去邮局。一块“豆腐干”小文换得几枚沽酒的铜板,要用马甲袋去装?甚而要两个人去拎?当然不。从邮局出来,钞票不入衣兜就被送进隔壁的振鼎鸡店。两人边吃边扫视周围,把其他食客剩盘的鸡肉统统撸进马甲袋。婆婆笑着掂了掂,够流浪猫们吃几顿了。
多年前,婆婆领养了一只叫嘉利的土公猫,皮得天翻地覆,仍视若宝贝,孰料三年后又救来一只流浪猫。那个重阳节,婆婆买菜,一相识的鱼贩在身后追喊:董恒甫学校门口有只小猫快死了,知道婆婆怜猫,您去看看吧!小猫约两个月大,身上裹满垃圾,细细哀叫奄奄一息。婆婆叹了声作孽,抱了小猫回家。上网查来配方,用橄榄油加面粉清洗它身上的黏胶,结成块的地方就只好剪毛,再给受伤的前爪敷药粉上夹板。小家伙知恩,喂奶时拼命舔人的手。婆婆搂着告别苦海的小猫,给它取了个双关的名字:重阳。
安顿好家里的大猫小猫,婆婆又去楼下忙。听见婆婆的声音,流浪猫们就会从四处跑拢来迎接,她撒下猫粮或餐厨余味,让“小白脚”啊、“三花”啊这些老实胆小的先吃。为防“灰老虎”恃强凌弱,婆婆就站着督察,这厮便乖乖地蹲在“候补席”上。“小黄”和婆婆最亲热,它曾经因为误解而咬伤过婆婆,后来晓得婆婆爱它,总在婆婆脚边蹭啊蹭,要婆婆抚摸几下才肯吃饭,婆婆回家它要送到楼道口,婆婆讲乖囡,它喵呜喵呜。
有邻居会送来多余的小鱼干小肉肠,让婆婆给流浪猫调调口味,甚至有人拎了一大条死鱼上门,请婆婆帮流浪猫加加工……婆婆乐意照顾流浪猫,容不得别人歧视它们。有天邻居阿姨说起小区里的野猫怎样怎样,婆婆马上纠正道:流浪猫。对方没感觉,还是野猫野猫如何如何,婆婆再次纠正:是流浪猫!回到家里,婆婆仍然耿耿于怀:难道她可以说流浪者是野人吗?
几度秋冬去,几番春夏来,流浪猫换了一批又一批,唯见婆婆的身影依旧起伏在晨光里夕阳边。
花婆婆
文/涂途
我是一位猫仙,不,准确地说,现在还只是一只猫妖。但在专心修炼数千年后,我终于修得仙体,现在只差在凌霄宝殿的最后一道关卡。灵霄宝殿上,玉帝给出了最后的考题——什么是伟大。我即刻下凡,寻找答案。
在凡间徘徊数日后,我暂时跟了一位花婆婆。没有别的原因,正是因为她做的小鱼干极其美味。
花婆婆喜欢穿花衣裳,不管是棉袄还是夏衫,所以我叫她花婆婆。她没有亲人,自己一个人住在简陋却干净的小屋里,当然,现在多了一只我。花婆婆的日子过得很简单,披星戴月扫大街,日常红薯小白粥。每当我还在梦乡遨游时,花婆婆早已穿上没有花色只有荧光色的衣裳去清扫,当我醒来时,花婆婆放下红薯小白粥,脸上交错的皱纹更深,朝我喊:“咪咪,来吃小鱼干喽!”我抬头挺胸过去,吃小鱼干。看在小鱼干味道不错的份上,我没介意她在我头顶摩挲的粗粝的手。
看在小鱼干味道不错的份上,我这一呆,就过去了十年。
十年的时间,对于花婆婆的生活,除去我最初看到的“披星戴月扫大街,日常红薯小白粥”外,每年总有那么一天,花婆婆会去一个聚集了人类少儿——被他们称作学校的地方,从口袋里摸出一叠皱巴巴的钱,递给那老师。老师笑成一朵菊花,不停地对花婆婆表示感谢。而我知道,那是花婆婆日日早出晚归扫大街赚来的钱。
花婆婆被炒鱿鱼了。她太老了,人家不让她扫大街了,让她好好待在屋里养老。我坐在花婆婆怀里,见她目光悠远地看着窗外。“不行啊,我不出去赚钱,那些孩子们怎么办呐……”这天后,花婆婆果然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在街上捡纸板塑料瓶。偶尔我起早,便跟着花婆婆去街上。她穿着喜爱的花衣裳,佝偻着背,慢慢走在各个垃圾桶前。驮在花婆婆背上干瘪的编织袋迅速丰盈起来,像是蚂蚁扛着比身体大了数倍的食物。
日子又恢复了从前模样,花婆婆吃红薯小白粥,我吃小鱼干。每逢年底,花婆婆就去学校,将一沓沓零碎的钱递给老师,之后在校园中静静站立一会儿,笑着望着玩闹的孩子们。此时的花婆婆,像极了一棵静谧的老树。老了老了,形容枯槁,但却仿佛有那么一股精神劲拔地而起,撑着她,仿佛那老树还生机勃勃。
又是十年过去了,花婆婆把这最后一份工作也丢了。她太老了,老得小鱼干都不能做了,只能去了一个全是老头儿老太太的地方住着。我也跟了过去。
花婆婆将我揽进怀里,瘦得只剩一张斑驳皮的手无力地搭在我头顶。我知道她想摸我,却摸不动了。“见、见不到孩子们了……祖国的花朵,不能没有饭吃哟……”花婆婆说话也不利索了,眼皮耷拉下来,半掩住那浑浊的眼睛。
时针指到七点,电视里传来声音,“国士无双,伟大一生……”画面里,众人在哭泣,连我都被感染了些悲伤气息,愣了一会儿才想起用令牌记录这伟大的画面。收回令牌,我转头。
我头一次见到花婆婆哭了,泪水从她浑浊的眼里流下,在沟壑纵横的脸上游走。“伟人做伟事……”花婆婆颤抖着嘴角说出一句话。看来,她也是被感动了。
几日后,花婆婆穿着最喜欢的花衣裳,躺在床上,浑浊却带着温柔与坚定的目光似乎望着我,似乎又透过我望向远方。我知道她在看什么,她在看那些孩子,她在看祖国的花朵,她在看希望。
阳光恰好透进来,洒在花婆婆带着浅浅笑容的脸上。我仿佛看到一颗老树浑身散发柔光,努力伸展枝桠,势要荫及他物。
“花婆婆……”我没忍住张了口,一只猫说了话,因为我看到,花婆婆的眼渐渐阖上。老树终止,我酸了眼,看了花婆婆好久。直到有人进来,将她带走。
我回到灵霄宝殿,殿上玉帝正笑着看我。
我手中有两个令牌,一个记录着那天电视里的场景,一个记录着花婆婆的一生。我知道前者是保送金牌,但最终我还是将两者都递给了玉帝。我不知道玉帝会怎样评判,但在我眼里,这两块令牌,一样珍重。
后记
“猫仙大人在祭奠谁啊?我怎么记得他没有亲人呢?”
“不知道啊,就算有亲人,这神仙咋还在乎这些呀,我得禀告玉帝去,猫仙大人没有断情!”
让我如何报答你的恩
文/魏海冬
又是一年清明节,阴雨绵绵,如离人的眼泪,我又想起了婆婆和那些往事——
那时,我、儿子和婆婆住东西屋,老公常年在外打工。我是个民办教师,一年就挣一千多元钱。
夏天悄悄地来了, 一个学期转眼间要过去了。一天,校长找我谈话,说让我教初三。我犹豫了,我一个民师,教初三又有何意义啊!报纸上都说,要在近两年取消民师。我心事重重地回到家,婆婆问我怎么了?我就说了。她说:“人要有长远意识,不能看得太近。学校让你教,你就教呗!我帮你带孩子。”我又给老公打电话,他问明情况后说:“你就听妈的吧! 再干一年!”
一天晚饭后,婆婆说:“以后孩子和我睡吧!你好好备课吧!”这样,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看书,备课,做题——
婆婆夜以继日地带孩子,的确很辛苦! 那天,我下班回来,恰好遇见婆婆背着宝宝往家走,她的腰几乎弯成了90度,几乎要与地面平行,花白的头发如乱草似地在空中舞着,见了我说:“这孩子就愿意在外面走。”见她脸上沟壑纵横,像春天出芽后干瘪的土豆,一对肥大的眼袋鼓着,像熊猫眼似的。我把孩子抱下来,心里酸酸的。
我心里说,傻婆婆呀,你空有一腔热情,对形势太不了解了,你不仅害了我,更害了你自己呀!
不知为什么,一向节俭的婆婆,突然大手大脚起来,不是排骨,就是肉的变着花样的做。我一进屋,又飘来了醋溜排骨的香味,见饭菜都端上桌了,我一口口吃着,婆婆吃两口,就去夹素菜了,我说:“妈,你怎么不吃排骨呢?”她说:“我年岁大了,大鱼大肉吃不下。”我就这样上顿下顿享受着美味。
初三一年的摸爬滚打总算过去了。 暑假里的一天,校长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告诉你个好消息,最近民师要通过考试、转正!”这犹如一缕阳光一下照亮了我的心里,我开始积极准备。
一个月后,我去考试,考的大多是初三的内容,几乎都答上来了。几个月后成绩出来了,我考上了,心情也好到了极点。
我转正了,生活条件也好了,正好孝敬婆婆。可不知什么原因,第二年,她突然病重了,去医院看了也没好,后来就去世了。
清明复清明,小雨淅淅沥沥地落在心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母不待。”我心里呐喊着,妈!妈!让我如何回报你的深恩啊!也许将你的美德传扬下去,才是最好的报答吧!
怀念婆婆
文/旷智敏
妈,您知道吗?2015年8月6日,农历6月22日,对于我们全家是个永远悲痛、暗淡的日子。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梦乡中的时候,我们兄妹一个一个被一阵又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从爸爸凄厉的痛哭中得知您已驾鹤西去!惊闻噩耗,全身颤栗,五脏如焚。于是,从新疆,从株洲,从衡阳;坐飞机,转高铁,赶汽车,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急切的心情往您身边飞奔。可是,当我们争分抢秒从各地赶回老家,赶到妈妈您的身旁,您已面容安详,四肢冰凉。我们一声声呼唤,您却无动于衷,任由我们孙辈声泪俱下……
妈妈,您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只要得知我们将回家,您早早地就做好了各项准备:最可口的饭菜,最舒适的被窝,最好的生活用品,以最亲切的笑容迎候我们。可是,今天,当所有儿女,孙辈从四面八方,从各个岗位,齐聚您的跟前,您却脸色苍白,面无表情。任由我们痛哭,任由我们呼喊。我怎么也不愿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两周前,我不是还喂了您满满一碗饭吗?就在昨天,先生出差前,不是还告诉我,家里一切安好吗?可是,今天,妈妈这是怎么了?
舅妈们都安慰我说;“节哀吧!***妈生前总跟我们念及你的好,作为媳妇,你对妈妈已经照顾得很好了!”妈妈,听到这些,我更是悲痛难陈。媳妇对妈妈的好,舅舅、舅妈们无一不知;而妈妈对媳妇有多好,只有媳妇心里最清楚。
自从我结婚后,从妈妈您这里感受到的是无尽的关怀、爱护、甚至偏袒。尤其是在我的儿子—您的长孙出生后,为尽量解决儿子与媳妇两地分居带来的困难,您毫不犹豫,您只身前往,肩负起照看孙子的重任。十年如一日,洗衣做饭,孙子上学放学的往返接送,您不辞辛劳。更难能可贵的是,视媳妇如亲生女儿。在衡阳市二中至今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婆媳朝夕相处多年,住同一院子的人有的竟以为是母女!甚至有人为此打赌。认定是母女的人说,她多次和妈妈同往菜场买菜,在别人看来再时新的菜、再香的佐料只要媳妇不吃,您一律不买。
媳妇下班后回到家里,总是有同事带着小孩不断地来要求解答疑难,批阅试卷。次数多了,妈妈您总是试图跟来人解释,媳妇太辛苦,在学校要教育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孩子,请别人多加谅解。媳妇的同事们当时心里可能有些不舒服,可事后没有不为媳妇有这样心疼自己的婆婆而感动的。媳妇不善做家务,想洗洗碗,妈妈您也总是不让,因而,经常会为了洗碗而抢来抢去。在衡阳期间,妈妈如果要回老家,先会把回老家期间衡阳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帖帖。儿子单位偶有人故意调侃妈妈说:“您的儿子长得这么高大,怎么找了一个个子这么矮小的老婆。”妈妈您底气十足地回答:“不要菩萨大,只要菩萨灵!”有人故意打趣说:“听说您的媳妇不太会做家务。”您十分骄傲地回答:“我媳妇书教得好!”有人说: “你家媳妇衣服可买得不少。”妈妈您总是自豪地说:“我媳妇是老师,每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穿得漂亮、体面些是应该的。”这些“经典名句”,这些经典故事至今还在衡阳市二中媳妇的同事中流传,让媳妇的同事们羡慕不已。
妈妈,每当我从邻居们、同事们那里听到这些掌故,媳妇的心里不知有多温暖,简直幸福到内伤。都说婆媳是“天敌”,谁会相信我们婆媳感情赛母女!
妈妈您不只对自家人关怀备至,对左邻右舍也是热心肠。您宽厚为人的美德,在邻里乡亲中有口皆碑。谁家老人生病了,急着去问候;谁家媳妇生小孩了,您忙着去照顾……
随着孙辈们的逐渐长大,辛苦劳碌的妈妈眼看即将轻松一些,颐养天年。孰料,天不遂人愿,没有任何征兆地,一次检查中,妈妈被查出小脑萎缩。随着病情的加剧,妈妈开始视线模糊,开始目光呆滞,开始连最亲近的人都不认识……我们心急如焚,我们无可奈何。
多年婆媳,一朝离别。忆想往事,情何以堪!忘不了,您的盈盈笑意;忘不了,您忙碌的身影;忘不了,您卧榻不起的情形;忘不了在病床边陪您痛、陪您苦、陪您熬,为您抹泪的场景……您的离开,让我们从此成了没娘的儿;您的离开,让父亲从此成了失偶的孤雁。从此以后我们回到家里,推开房门,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面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妈妈!您带着一辈子苦累、一辈子磨难、一辈子牵挂告别了人世。但愿今生的苦,能换来来世的福!
我把儿媳当室友
文/陶诗秀
学姐结婚后,甚得婆心,不过,小姑背地里常在婆婆面前说她不是,幸好婆婆非常明理,反而郑重告诫女儿:“我已疼你嫂子入骨,别在我面前说三道四,说她坏话。”大家听了,对她婆婆的睿智与心量都赞叹不已。
前年,我家也进驻了一对新婚夫妇,他俩同在一间公司上班,生活作息时间与我们大不相同,工作天早出晚归,休假日睡到日正当中,然后好整以暇,束装出游去,过得快乐似神仙,看在眼里,让我好生羡慕。
他们是洁癖一族,不出去便在家里打扫卧室、浴厕,尤其被单更是个把月便拿去清洗,住在同一屋檐下,我也不便说他们什么,任由他们去,毕竟爱干净是件好事。
男孩是位体贴的先生,偶尔在家开伙,在厨房里,只见男孩拿起菜刀利落切菜烹煮,女孩在旁递盘洗碗,两人合作无间。晾衣洗车,更是夫唱妇随,两人共同完成,让我目睹新新人类夫妻相处之道,暗想这才真叫做男女平等。
用餐时间若逢他们在家,我便叫他们一起吃饭,饭后他们会主动帮忙收拾洗碗筷,礼尚往来,偶尔他们也请我们到餐厅吃饭,或邀我们一同出游。两年来我们相处得和睦融融。
某天,他家来了客人,在房内聊天,我刚好上楼,经过他们的房间,探门随口说:“你们家有客人哦!”那位朋友愣了一下,他们赶紧解释:“我妈常说这是我们家。”
自古以来,婆媳问题的滋生根源在同处一个屋檐下,龃龉冲突的战场在厨房。朝暮相处,意见相左在所难免,家务事孰是孰非,连包青天都难断定。为了节省开支,婚后他们选择住在家里,这年头愿意跟父母同住的年轻人不多,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欣然答应。
接着,如何与媳妇相处不为难夹在中间的儿子,且不失原来家庭的和乐,成了我必须面对的问题。想想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攒钱不容易,回到家,若还要再面对另一种压力,那实在是太辛苦了。
将心比心,我自己也当过人家的媳妇,媳妇难为之处我很清楚,于是我打定主意自订范畴:自家人同处一屋理应亲密,若成室友则兼具自主性和私密性,于是暗自将儿媳视为我们的亲密室友:生病时互相照应,经济完全独立,出入自由,不必报备去处,三餐自理。我诚恳地对媳妇说:“我把他交给你啰!”儿子在旁笑称:“妈!您怎能将烫手山芋丢给人家?”烫手三十多年,如今有人愿意接手,当然赶紧拱手让人,何乐而不为?我要开始享受那空手悠闲之乐啦!
“调教”婆婆
文/魏益君
公公过世后,婆婆就进城住到我们家。同在屋檐下才知道,婆媳之间为什么是天敌。以前回趟乡下,我们新鲜,公公婆婆高兴。而今整天面对面,锅碗瓢盆的事就“叮当”起来。
过惯了乡下日子的婆婆,看我咋都不顺眼,不是说我美容、练瑜伽臭美,就是嫌我跳舞伤俗。我和婆婆斗气,老公跟着为难。这种现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心改造我的“土婆婆”,让她迷上广场舞。
我首先买了几套当下流行的老年装,给婆婆改头换面。婆婆初穿特感别扭,但经不住我们两口子殷勤赞赏,慢慢接受了。接下来就是请外援,我将小区里几位活跃的大姨天天请来陪婆婆聊天,让婆婆接受城里人的思想。
接下来就是拉着婆婆一块去跳广场舞了。婆婆起先不愿去,后来即使去了,也不跳,还说,张牙舞爪的,我可丢不起那个脸。我不管这些,照常拉着婆婆去。慢慢的,我发现婆婆的手脚也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动,我窃喜。
自从拉着婆婆一块看我们跳舞,婆婆再没说反感我跳舞的话。一天,我打开电脑,跟着视频跳了一会,说有事出去,故意没关电脑,就走了。过了一阵,我悄悄回家,发现婆婆在跟着电脑里广场舞的节奏在举手投足。婆婆发现我时,脸腾地红了。看我坏笑,婆婆自言自语说:这跳舞还真不错。我急忙接茬:晚上咱一块跳去?婆婆不说行,也没说不行,忙家务去了。
自从婆婆迷上广场舞,不仅和我一块晚上跳,早晨也跳。有时还批评我睡懒觉,生拉硬拽陪她去跳。
婆婆也不整天宅在家里了,有空就找小区里的老人聊天。我们之间也越来越融洽,有时好得像母女般头碰着头。
家有“雷锋婆婆”
文/刘改徐
自从婆婆来到我家住,我们和邻居平时很少来往的习惯被打乱了。
那天下午,婆婆到楼下散步,走到隔壁单元时,看到一件红色的小衣服,摇摇摆摆从空中飘落下来。她拾起衣服,挨家挨户去敲门,最后在六楼找到了失主。原来当妈妈的给孩子洗了衣服,晾在顶层的小院里,不小心被风吹走了。这位妈妈看到我家婆婆年过七旬,爬楼送还衣服,当时十分感动,就把这件事发到了小区的群里。于是,一夜之间,婆婆成了“名人”,大家都知道我家有位“活雷锋”。
一次偶然,婆婆听说住在一楼的李阿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儿子媳妇工作都非常忙,她想出门透口气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事好办,以后我推着她出去!”婆婆说,反正自己每天都要到小公园去散步,顺便推上她,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她说到做到,第二天看到天气晴好,就用轮椅推着李阿姨出去了。婆婆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遇到不方便轮椅行驶的地方,她也会发愁,好在邻居们都很热心,谁看到了都会伸手帮助一把。李阿姨的儿子更是专门上家里来道谢,说我家婆婆真是好心人,帮他解决了一件大难题。
自己当雷锋还不算,婆婆还让我们也加入了她的阵营。话说住我家对门的邻居,是一对长期跑货运的夫妇,他们往往一走就是十天半月,留下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沙沙由奶奶照顾。奶奶不识字,每天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坐下来看动画片,不哭不闹就好。婆婆看了,叹口气说:“这样养娃可真不行啊,时间久了,孩子眼睛都容易出问题。”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给女儿讲故事,婆婆把沙沙领来了,笑着跟我说:“反正你是讲故事,一个娃听也是讲,两个娃听也是讲,就让沙沙也来听听吧!”就这样,沙沙成了我家的常客,每天都跑来听故事。
家有雷锋婆婆,让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复杂,只要肯付出真心,邻里之间相处也可以如此融洽。婆婆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全家人,我们都愿意和她一起努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婆婆
文/齐文颖
想起婆婆,心里总是暖暖的、热热的,眼睛里有些晶莹。婆婆今年八十高寿,岁月对婆婆很是无情,现在看来背有些驼了,视力不好走路有些不稳,言语也没有以前多了。婆婆经常说:“现在不中用了。”我回应:“是以前干活太多了,把您累坏了。”
看到婆婆的身影想起年轻时的婆婆,心中不免有些酸楚。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常常想起婆婆的点点滴滴,幸福着感动着。害怕自己忘掉这美好珍贵的瞬间,所以怀揣着这份情感,用笨拙的文字记录下来。
我敬重婆婆,她坚韧、乐观、勤劳、宽容、无私,她身上有我一生需要追求和学习的光影。
婆婆是个乐观的人。见到她,看到她的笑脸、听到她的话语会让人把所有的烦心事抛出九霄云外。
婆婆是个特别勤劳的人。年轻时的婆婆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在家里更是事无巨细,照顾一家老小。凌晨4点钟就要起床准备全家人一天的主食,经常把自己吃饭时间放在上班的路上。有时早上天还蒙蒙亮,厂区大门还没开,婆婆就到厂门口了。婆婆总有使不完的力气,干活特别利索,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后,看到婆婆在厨房里忙碌,我想插手,总是让婆婆撵出来,乐呵呵地说,我一会就弄好,你别沾手了,弄脏你的衣服。
婆婆是个宽容、无私的人。她出身地主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经常因成分问题被别人欺负。虽然命运对她不公,但并没有在她心中留下任何怨恨的影子。在物质极度匮乏时,是她心中的大爱和宽容带给自己和家人幸福、快乐。
我到婆婆家21年了,没有听到婆婆对我说过一句批评的话,更别说责骂了。在婆婆身边总能感到温暖,心里特别踏实。在婆婆家,不时听到她轻轻的赞美:咱家媳妇都比儿子强,好媳妇怎么都到我们家了。就连我日常中对她“妈妈”的称呼,都能听到她的赞赏:小齐开口都是先叫妈。她不知道,我叫声妈妈,是我愿意有这样一个好妈妈,她待我像女儿一样疼爱,自然我要用一声声妈妈的呼唤回应她,表达这种深情和依恋也是自然不过。
婆婆对待她的婆婆尽心尽力。从老家接到家中,亲自为她里里外外、从头到脚清洗干净。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直到老人91岁离世。
每周六晚,全家兄弟姐妹们到婆婆家聚餐,这天是婆婆最高兴的日子。大家会把时间调整好,一起回家与婆婆团聚。晚饭后临走时,婆婆总是给孩子们带着东西。现在婆婆的记性差了,有一次,我要离开时,她拉着我的手,满处找,我知道她要给我东西要我带着离开。我们出门时,她总是送出大门外,依依不舍的神情堆满了牵挂。
婆婆是个坚强的人,家里人都说她是铁打的。婆婆有段时间生病,不能控制自己的瞬间时常摔倒,耳朵撕裂缝针、胳膊错位骨折,小伤小碰更是常有的事。每次家人看到她身上的淤青,总是问怎么又摔伤了,还疼吗,她总是笑着说不疼。有一次我陪婆婆到医院纠正摔伤错位的胳膊,在没打麻药的情况下,由医生进行手工矫正,我使劲抱住婆婆,知道她很痛。
婆婆脸上表情严肃,但没有一丝的痛苦,自始至终不出一声,实在受不了时,让医生停一下,再继续。我心疼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仰起头努力控制住自己。婆婆从不把自己的痛苦传递给别人,我们总能享受并看到她快乐、美好的一面。
我爱我的婆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影响着自己的儿女们,全家人在一起温暖而祥和。我感谢她培养我老公成为一个宽容、乐观、勤奋的人,让我们组成一个幸福的小家庭。
我把婆婆放在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虽然不能日日与婆婆相见,但想起她时,心中充满感动和力量,卸掉坚强的外表,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人和事。真希望时间在婆婆那儿放慢脚步,多停留一些,再多停留一些。祝愿婆婆健康、平安、长寿。
缝隙越小越夹人
文/孙道荣
打手机,没想到,头发被手机的细缝给夹住了,弄了半天,才将手机连同头发丝一起拽下来;
夏天,床上铺凉席,凉席编得精细而缜密,但半夜翻身,时因汗毛或头发,被细缝夹住,一阵生疼而从梦中惊醒;
坐公交车打盹,头耷拉在椅背上,左右晃荡,忽觉一阵悸痛,猛然回首,只见一根细发,飘飘然悬挂在椅背上,又是被几乎看不见的缝隙,给夹住了;
两个如兄弟般的朋友,分道扬镳了,起因仅仅是因为大大咧咧的他,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了另一个他一句不是,两人自此生隙,终至义绝。
如胶似漆的他和她,吹了,原因是,挤牙膏时,她喜欢从尾部往上挤,而他总是从中间挤,她试图纠正他,无果,一而再,再而三,她和他都终于忍无可忍,劳燕分飞。
因为看不惯婆婆在给孩子喂食时总是先用嘴巴吹气,再用舌尖试温,她干脆把孩子送回了娘家,一直辛辛苦苦帮他们带孩子的婆婆,也一气之下,回到了乡下自己的家。婆媳关系由此生出嫌隙,她不肯去乡下的婆婆家过年,婆婆也不愿意再回到城里儿子的家。
很多缝隙,正因为太细微,常常被我们忽视。可是,越是细小的缝隙,越容易夹人,轻则断发丝,重则伤感情,毁家庭。杜“隙”防微,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婆婆的“巨款”
文/吴婷
周末回家,婆婆神神秘秘地拉着我和老公进房间,从一个装冬衣棉被的大箱子底,摸出一红肚兜儿。
我很是惊奇,笑嘻嘻地问婆婆,“什么好宝贝啊?藏得如此严实。”
婆婆笑而不答,指着窗户,让我去瞧瞧窗外可否有人。我快速地走过窗旁,望了一下,便坐到床沿。只见婆婆一层一层地解开肚兜,我目不转睛,生怕错失一眼看不到宝贝。
婆婆解开最后一层,里面是一些碎钱,一毛、五角、一块、五块……硬币纸票都有。老公大失所望,不以为然地对婆婆说:“妈,就这些东西啊?”
婆婆脸上挂着笑容,很兴奋:“你们快帮我数数,多少钱?这些可是我几个月来,买菜时偷偷省下的。你爸不知道哩。”看着这几大捧零钱,我竟不知所措,一连数了3次,用了将近20分钟。婆婆就一直坐在我的对面,仔细地看着我数,得意洋洋的,像做了一件大事。
我告诉婆婆,里面一共是627块8角钱。婆婆“哦”了一声,随后凑到我耳旁,悄悄地说:“把这钱存到银行里去。”
就这点钱,还是零零碎碎的,我们实在不想跑到银行,怕人笑话;可又拗不过婆婆,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回来后,我们把崭新的存折交给婆婆,她乐呵呵地接过手,翻看了一下,就递给我:“存折放你们那吧。妈又不识字,搞不好哪天就给弄丢了。”
每次放假回家,婆婆依旧拿出一包零钱,叫我们数。有时几十块,有时一两百的。我们都一一跑去银行,帮她存起来。在遭银行营业员好几次的白眼之后,我们再也不想去给婆婆存钱了。回到家中,告诉婆婆我们的尴尬和苦恼。这时婆婆正在厨房洗碗,听后,她怔怔地站在灶旁,用抹布来来回回地擦着灶台,若有所思。老半天,婆婆喃喃地说:“下次,我先到小店把零钱换成整的。”
老公甚是纳闷,问婆婆,为何要存这些钱啊?婆婆一脸凝重:“你们不是要在城里买房吗!妈是农民,没什么本事,只能平时省省,一点一点地存,以后好给你们帮衬些。”顷刻,我无语以对,泪水溢在眼眶,心中酸苦杂陈。
我攥紧鲜红的存折,问老公:这难道只是一点“小钱”吗?里面分明是一位母亲的心,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巨款”!
旧光阴里的故事
文/风轩
女孩是城里的,月眉杏眼,一米六四的个头,两条乌黑闪亮的麻花辫长过了衣襟,走动起来,在屁股后面欢快地跳舞。女孩上面有两个哥哥。虽然是在那个时代,但全家人都宠着她,爱着她,她就像家里的公主。
女孩到了嫁人的年龄,媒人一个一个的来,要踩破她家的门槛,其中不乏条件优越的。但是女孩很害羞,不愿去相亲。最后架不住母亲的厉声训斥,说谁家的闺女会一辈子不出嫁,在家当个老姑娘?女孩只好跟着母亲去相亲,前两个条件都很好,有一个还是某机械厂里的修理工,但女孩都不愿意。见第三个的时候,回到家对母亲说:就他了。母亲具体打听男孩的家庭情况后对女孩说:不同意。
女孩说:是我嫁人。
母亲说:这小子家太穷。
女孩说:穷没根。我愿意。
母亲说:他家是农村的,还没了娘,将来你会吃苦受罪。
女孩说:不怕,农村天地更广阔。
母亲没想到女孩这样执拗,只好答应了她。
女孩和男孩结婚了。当时有人说,他们过不长,城里的女孩娇惯。女孩听后,笑了笑。结婚后女孩才知道,男孩家真的很穷,结婚的时候只有一床棉被,婚房是两间那种外砖里坯阴暗潮湿的房子。一到夏天,疙疙瘩瘩不平整的屋子土地上随处有跳蚤往身上蹦,晚上随着人再蹦到床上,在身子底下骨碌碌地爬,痒得难受却又逮不着,影响睡眠。常急得他们心中像猫抓火燎烙饼似的翻来覆去睡不安稳。睡不着时,男孩就问,为啥嫁给我?女孩开始不答,最后问的急了,女孩说,老天爷指派的。男孩嘿嘿一笑,说放心,我不会让你除了我和跳蚤睡一辈子。等咱有钱的时候,我带你去北京登长城、洛阳赏牡丹、桂林看山水、杭州游西湖……女孩用脚使劲蹬男孩一下,然后笑一下说,快睡吧,明天还要挣工分。
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日子虽苦尤甜。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接一个来到世上,日子更加拮据艰难。这时男孩的父亲从焦作煤矿退休,然后一年不到突然生病去世。痛苦而简单地埋葬过父亲,男孩接替父亲的工作在煤矿当了一名会计。男孩从小就聪明,书念得好,两只手可以同时把算盘珠子拨得噼里啪啦的响并准确无误。工作安顿好后,男孩把女孩和三个孩子接到煤矿一起生活。
几年后,全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家家户户分责任田,这时女孩应该说已经是一位成熟的女人。她说要回家分地,这么多孩子靠他一人有限的工资不好养,土地才是生之根本,是聚宝盆,年年有收成,多好的事。这时男孩已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也成了成熟的男人,男人思考片刻说,那就依你吧,只是还带着几个孩子,你会很累的。女人说,不怕,我身体好,最喜欢干活劳动。
于是,男人在煤矿整天噼里啪啦地拨弄着算盘,也是在拨弄着他们的日子。女人在老家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刨着一家人的口粮,也刨着孩子们的希望。
一天,女人的母亲来看她,而她正担着一大捆猪草颤颤巍巍走进家门,腰弯得极低,猪草挡住了半边脸,汗珠啪嗒啪嗒往下掉,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拧一下,就会滴出水来。女人的母亲当场就哭了,说闺女你不要命了,受这么大的罪!女人说,妈,当初嫁了他,就要一心一意过日子,不然,日子总也过不好。女人拿起院子水缸里的水瓢,舀起一瓢水,仰起脸,咕噜咕噜往肚子里灌。女人的母亲见状,哭得更厉害了。
男人常常给女人写信,询问家里的情况。女人常常回信,说一切都好,地里的庄稼跟比赛似地争着长;圈里的猪也体肥膘壮;只是几个孩子每个季节衣服都小很多。女人丝毫不提白天干的活有多累,晚上半夜还在被窝里给儿子给男人做鞋子缝衣服。
女人生病了,一直发烧不退,吃药打针也不济事。几个孩子放学回来饿得嗷嗷叫,见母亲躺在床上几天不下床,老大便跑到外婆家把外婆喊过来,女人的母亲一看女儿成了这个样子,心疼得哭出了声,然后,一封加急电报,把女婿拍了回来。
男人回来看到女人憔悴得不成人形,当即决定,辞去煤矿会计工作,回家和女人共同承担生活的重担。女人不依,让他回去。男人不听,执意留下。女人最终没有说服他,说你怎么比我当初嫁你时候还固执?男人说正因为你固执嫁了我,我才不能让你受太多的累。女人不语。
后来,他们又生了一个孩子。四个孩子都是儿子。女人看着四个儿子每次吃饭争抢不已的时候,对男人说,看咱家的儿子,跟牛犊子似的。男人说,都是好劳力。你是咱家最大的功臣。
光阴一晃,几个孩子都长大了,而这数年的光阴里,谁也不知女人和男人他们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付出了无法用车载用斗量的力气,只是日子越过越好。女人和男人从没有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哪怕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日子里。一位邻居纳闷地问:你们怎么从不吵架,这日子哪像老百姓的日子,简直是神仙嘛!而几个儿子更是懂事的早,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他们对母亲的话从不反抗,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就帮助母亲干活,刷锅洗碗,烧水拉风箱;割猪草扫树叶,抬粪水积攒肥……并纷纷在男大当婚的年龄在父母的辛苦操办下成了家,而成家后的儿子,孝顺这个词在他们家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这时,女人和男人都已双鬓斑白。
几个儿子成家后,分家另过,毕竟,鸟儿长大了,父母已经给他们做了榜样,蔚蓝无际的天空,是他们飞翔拼搏的地方。只是,巢穴还在父母那里,隔三差五的,他们会不约而同的回来看看。
儿子们让二老出去旅游观光,母亲总说看景不如听景,花那钱干啥?不去!
最小的儿媳梅子和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院子很大,房屋早已经翻盖成红砖蓝瓦窗明几净的新房。儿媳在结婚的第一年夏天,有天婆婆问她:屋子里有跳蚤没?梅子回答:没有。地砖这么硬,跳蚤想生也生不出来。婆婆笑笑,给她讲述当年她和跳蚤数次打仗的情景。梅子笑疼了肚子,不由对婆婆肃然起敬。
梅子不会婆婆当年那个时代的活计,比如纳鞋底做鞋帮,绣花织布缝棉衣,但她会织得一手好毛衣。什么正针反针交叉针,拉针挑针螺纹针……这些柔软的毛线在梅子的手指缠绕下,在几根细细的毛衣针交相翻转下,花样百出,却又环环相扣,针针相连。麻花辫、波浪纹、缕空花、棋子格……衬托在毛衣上,有别样的风韵。
这天,梅子又坐在院子里织毛衣,婆婆走过来,发出一连串“啧啧”的赞叹,说梅子你教我织毛衣吧。梅子说好啊,赶明我去镇上给你买毛线。你给谁织,买什么颜色的?婆婆不好意思有点扭捏地说,你爸从没穿过毛衣呢,我想给你爸织,买驼灰色的吧。
翌日梅子就把毛线买了回来。她把毛线缠成球状开始手把手的教婆婆起针、拉线、缠绕、穿插、转换、变针……刚开始婆婆连连出错,急得满头大汗。梅子说要不我来织吧。婆婆摇摇头,说我慢慢学。于是,错了拆,拆了织,不知拆了多少回,终于婆婆在梅子的指点下走上了正轨。娘俩一起织着毛衣,一起说着话。婆婆给梅子讲以前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于是,那些旧光阴里的点点滴滴随着手中线编织了进去,常把梅子听得心酸不已黯然垂泪。
婆婆的毛衣终于织好了。鸡心领,水草花,配驼灰颜色,简单大方,赏心悦目。梅子看到公公穿上时一脸的兴奋。婆婆是一脸的自豪。忽然梅子又看到公公眼里盈满了泪,小声的说,这么大的岁数了,还学会了织毛衣,难为你了。婆婆笑了笑说,回头让梅子教我织毛裤,我再给你织条毛裤。公公摆摆手,说要织你自己穿吧。
在那个秋天,婆婆为公公织的毛裤刚织完一条腿时,感觉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全家人震惊。最后一致商议,隐瞒真相,不让婆婆有心理压力。但是,敏感而聪明又细心的婆婆知道自己得了不好的病,但她没有点破,任由全家人那个善意的谎言骗着她。她拒绝去医院治疗,但全家人怎会答应,终于还是把她送去了省城最好的医院。
治疗回来,人已消瘦变型,眼窝深陷。她说,医院是地狱,我再也不要去。但是,大家总有办法一次一次把她送到医院,他们怎会眼睁睁看着最亲爱的亲人在家忍受病魔的折磨。
终于,秋风无情吹得树叶满地飘落的时候,她走了。
公公去县城一家花店买回来一束塑料牡丹花,这是当初他承诺婆婆去洛阳赏牡丹最终没实现的事情之一,他把那束色彩鲜艳的牡丹轻轻放到了婆婆的身边。
梅子把她没有织完的毛裤织好交给了公公,公公抚摸着毛裤,泫然涕泪。
这一年,公公把婆婆织的那件毛衣拿给梅子,毛衣已经很旧了,袖口因摩擦脱针破烂,让梅子修补。梅子说,这毛衣太旧了,你穿给你买的毛衣吧,这件别要了。公公说,你们买的毛衣没有这件穿着舒服,你补补吧。
梅子跑了好几家商店,都没有当初这件毛线的颜色。最后,梅子买了和它颜色相近的驼灰色。织的时候,梅子的心泛起阵阵波澜,她仿佛看到当初婆婆织这件毛衣的情景,错了拆,拆了织。也是在那段织毛衣的日子里,梅子知道婆婆所有的故事,那旧光阴里的爱和情,就像这排排相扣,针针相连的毛衣针法,密密麻麻都是爱与付出。即便被阳光晒得褪了色,被流水的日子洗得破旧,但依然嵌满了暖心的温暖。于是,她懂得了公公不舍丢掉的眷恋。
当梅子把磨损断掉的袖口织好,心里不由泛起一阵汹涌的冲动,一种抒写的倾诉,她拿出纸和笔,在纸上写下:旧光阴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