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女儿的故事

2023/02/26经典文章

关于女儿的故事(精选11篇)

父爱如水

文/王建章

我和老伴都是“五零后”,膝下只有一女。关于培养教育孩子,从她呱呱坠地,我们就明确了目标——做好人,做能人,德智体全面发展。

“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子女的主要责任者是父亲。人常说“父爱如山”,对女孩而言,此爱未免压力山大,父爱如水更适宜,它能使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温情和爱意。水看似柔软,却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和绵绵的推动力,其效果更佳。我对女儿以赞扬和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主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来影响她,并非一味地说教。我很注重女儿精神的充实和内心的丰盈,特别是人格的塑造,从而不断提升女儿的修为,增强她的自信心。我还着力培养她善良、公正、独立、自信、勇敢和坚强的品质,让她尽可能多与人接触,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参加各种比赛。并注意她的情感发展之路,使她逐渐完成对父母的依恋,学会保护自己。我既是父亲,也是女儿的玩伴和朋友,在她小的时候,我经常和她一起玩耍,到野外抓蚂蚱,捉蝴蝶;常与她交谈,倾听女儿的心声,尽量满足她合理的诉求,使她健康快乐地成长。女儿小时候和我的关系之好,超过了她的妈妈。

然而,我并非对女儿百依百顺,原则问题绝不让步,坚守做人的底线。你倘若对孩子不加管束,她将飞扬跋扈肆意妄为,损人不利己,后果很严重。

实践证明我的做法是成功的,女儿从小就显现出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颇有人缘,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是班长。长大后她非常孝敬父母,经常惦记着我和老伴,常带我们外出旅游,时不时地给我们买些衣服、食品和保健品等。2014年夏天,女儿带我来到北京,在一家大商厦我看中一双意大利鳄鱼皮凉鞋,试穿后很舒适,一问价1880元,我放下鞋要走,女儿毫不犹豫地付了款为我买下。这双鞋穿在脚上,暖在心中,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女儿的关心和孝意……

女儿在太原工作并定居,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她善良正直,尊重他人,自强不息,并养成了镇定自若、尊贵大气、乐观向上的气质和性格,这让我和老伴倍感欣慰。

记住孩子的“身份”

文/刘亚华

去逛商场,碰到一对母女,女儿在前头哭哭啼啼地走,母亲在后头絮絮叨叨地数落女儿,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她刚给了孩子五块钱买文具,孩子只买了一块钱的橡皮擦,可找的四块钱却不见了。这个母亲有些气愤,说孩子是个马大哈,什么事都做不好,并搬来一些女儿的一些陈年“丑”事,一件一件地证明她的判断,并断定她的将来没有出息。周围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

有一个老人实在看不过去了,对她说:“她不过是一个孩子呀,你对她这么严格干嘛?丢了钱,孩子心里也有委屈,你这般唠叨,她心里更难受。再说不就是四块钱的事吗?丢了就丢了,再怎么数落也找不回来。”女人回答:“我现在不严格地要求她,这些坏习惯她怎么改?我都跟她说了一万遍做事要小心了,她就是记不住。”老人又讲道:“说了一万遍都没有奏效,你得考虑一下你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对的,你作为一个大人,难道就没有丢过东西吗?”

老人义正词严,说得女人无言以对,我听后脸也一阵红一阵白。

想起前几天,女儿不小心丢了电话手表,我气愤极了,狠狠地数落了她一顿。那天,她躲在房间里写作业,我也知道她心情不好。家里人都劝我,哪个孩子不犯错?不必太追究,孩子意识到错误,以后改正就行了。而我觉得丢手表事小,马大哈毛病事大,一定要严厉惩处。于是罚她抄了整本书的生字,并要她写了一份检讨。第二天,我在我的书桌上看到她的道歉信,她说她是真心喜欢这块表,不是故意要弄丢的,她希望求得我的原谅。可是这几天,我依然心情不好,经常地提这事数落她。

回家后,我认真地对女儿说:“手表的事妈妈原谅你,但手表丢了,你若想再要一块,那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女儿终于如释重负地微笑了。

是啊,我们做大人的,要时刻记住孩子的“身份”,不要总是揪住他的错误不放。孩子就是孩子,无法将事情做得那么完美,当他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要跟他们计较,要适时地指引他们到正确的路上来。

筛哥的眼泪

文/韦欢

我有一堂哥,他的小名叫小筛,于是我们都叫他筛哥。

闲不住的筛哥一手一脚地在村口的赖山脚盖了一栋房子,但刚建好没多久,赖山就被一个私人老板承包过来搞石厂,于是他赔得了一点钱,老板还亲自在村子里为他买了一栋瓦房。

瓦房倒也干净,清幽。筛哥和嫂子高高兴兴地搬了家,住了进去,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倒也滋润快活。

这时,手里头有了一点闲钱的筛哥,问题却来了。

两个均已出嫁的女儿闻讯筛哥卖了房,有了钱之后,就时常回家“看望”父母。

这很出乎人的预料。

记得筛哥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两个出嫁的女儿很少回来探望他们。

筛哥的妻子本分、老实、憨厚,且不识字,也不晓得钱。上街买东西或是卖东西,筛哥都要和她一路。

一天赶场,筛哥没有在家,嫂子自己就提着一篮子鸡蛋上街去了。在街上,嫂子的一篮子鸡蛋卖了5元钱。回来,被两个女儿骂得“体无完肤”,什么“憨包”“傻瓜”“不中用”等词汇,全用上了。

筛哥的妻子很伤心,可什么都没有说,她也不会说,就一个劲的掉眼泪。

有一年春天,筛哥将自己辛辛苦苦喂养的一头牛卖了,得了3500元,就将钱交给了嫂子,让她将钱放好。两个女儿见了,趁筛哥不在家,就叫嫂子拿钱出来数,看看有没有假钱。在数钱的过程中,她们悄悄的“顺走”了1000块,以至于筛哥回来数这3500元钱时,数去数来,数来数去,总是2500元。

少了整整1000块,这还得了?老实的嫂子自是被筛哥一顿好打。

后来,筛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才知道错怪了妻子。

现在,麻烦事情来了。出嫁的两个女儿都“跑”回了家,且有常住的念头,这让筛哥很苦恼。

“爹,我想建房子,手里头钱不够,你拿点钱支持我们一下嘛!”大女儿小声地开口向筛哥“借钱”。

小女儿也不甘示弱,迫切地说:“爹,我们也准备盖房子,你老人家拿点钱支持我们一下哦……”

筛哥拿不定主意。毕竟两个孩子都是心头肉,一碗水就要端平。

这时,嫂子在一旁插话了:“先每人给2万,以后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再拿钱支持谁!”

吸着烟筒的筛哥搔了搔后脑勺,低着头,沉默了半天,然后才一字一句地说:“憨婆娘这点子不错,只有这样了。”

于是,一次特别的家庭会议随即在厨房里的灶门边召开。

筛哥一发话,就直接进入了正题:“房子卖了,得的钱不多,就8万块。现在这钱还存在信用社里,一分都没有动。鉴于你们都要盖房子,急需用钱,我作为父亲,理所当然要帮助你们,支持你们。我考虑好了,我每人借2万块钱给你们。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借给你们的这2万块钱,以后是要还我的。我和你娘都一大把年纪了,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要花钱,所以,我们得留下1万块钱作为日常的生活开销。至于剩下的3万块钱嘛,你们谁对我和你娘好,我们就全部拿给谁!”

筛哥一说完,便开始低头咕咚咕咚地吸起水烟筒来。

大女儿先是点头默许,但她看见妹妹一声不吭,就来气了:“老爹,干脆这样好不好?我们家要穷点,你就多拿3万块钱借给我们嘛!小妹家的老公小王经济条件和各方面都不错,我想她一定没什么看法!”

“手板手心都是肉,每人只借2万,多余的没得!”筛哥态度坚决。

小女儿说话了:“老爹,既然你都这样说了,2万就2万,取来给我们吧!”

“等我喊你们幺耶来做个证明……”筛哥掏出电话,联系上了我。

“两个都是你的姑娘,有什么好证明的呀?”幺耶在电话中笑着说。

“不行,不行!”筛哥一本正经:“亲兄弟都要明算账,两个女儿借钱,也得按照规矩走。你下来一下嘛,叫他们写个借条!”

片刻,幺耶来到了筛哥家。

按照筛哥的意思,幺耶让她们都写了借条,按了手印,说可以了。

筛哥接过,小心翼翼地折好,正准备放在衣兜里,岂知大女儿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一把将借条夺了过来,然后找出自己写的那一张,撕了个粉碎。

“姑娘,你这是怎么啦?”筛哥显得有点吃惊。

“钱不借了!”大女儿显得很冒火:“整个寨子,你睁睁眼睛看看,有哪家女儿给父亲借钱需要写借条的?说来说去,你就是怕我们还不起你那2万块钱……”

“我也不借了!”小女儿也随声附和,只见她火急火燎地跑过去,一边将自己写的那张借条撕成了两截,一边大声地说:“如果真借了你的2万块钱,你是不是还要收利息?”

筛哥呆立当地,一时竟无言以对,泪水涌出了眼眶。

我的女儿

文/沈德春

“爸爸,我已经签约去新疆当教师了。”女儿在电话里说。“到新疆什么地方?”我急切的问道。

“喀什。”女儿在电话那头回答。

“怎么选择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啊。昆明5月份有好多公办学校都在招聘教师岗位,没有合适的吗?”我在等着女儿的回答。

“人家要的都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生。可我才是个大专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爸爸还是希望你在昆明找工作。你可以看看昆明有没有合适的私立学校招聘啊。”我在电话里劝说着。

“我留在昆明就只有像现在这样混日子,或者改行。我今年都已经23岁了,我可不想再这样混下去。”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高考的时候,由于女儿的分数没有上线,只好选择读大专。大专毕业后,女儿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时,才感觉到处处碰壁。性格倔强的她下决心也要拿个本科毕业证。2018年,女儿考起了浙江传媒大学成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班,要到2020年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今年5月又拿到了教师资格证书。在大专毕业后的这两年间,女儿先后在县级电视台、昆明移动、校外培训机构、小学校等单位打临时工,在此同时不断寻找着适合自己学历的招聘单位。可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招聘条件仍然束缚着女儿的求职路。在这样的困惑下,女儿曾几何时跟我说过,看来只有走出去,在昆明是难以找到我的出路。

“爸爸,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再劝我了。”女儿在电话那头说。

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儿会这么快就选择到新疆喀什去当教师。而且事先也没有跟我这个老爸打声招呼。

我40多岁才得这一女儿,如获宝贝,从小就被我宠爱有加。如今我也60出头,女儿也长大成人,可女儿的工作一直让我这个已经退休的老头操心着。

女儿听我在电话里没有应声。继续在电话那头说:“新疆喀什教师招聘条件是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有教师证,有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这些条件我都具备。”

“可是在新疆的不少人都想办法要出来,你怎么要进去呢?那儿条件太艰苦了。”我想劝劝她。

“条件艰苦怎么了?条件艰苦的地方也总得有人去当教师啊。”女儿在电话里头还说教起老爸来了。

“老爸,这些我都想好了。自己的路还得靠自己走。你就别再劝我了。”女儿在电话里把最后一句话的每个音节都加重了语气。

我知道已经难以说服女儿。只好在电话里轻轻地叹了口气。继而说:“什么时候走?”

女儿在电话里恬然一笑,以轻松的口吻说:“8月份。”

我皱着眉头,嘴唇捂成了一条线,一时无语。

女儿在那头挂断了电话。

我了解女儿,我相信女儿说的是心里话,不知不觉中我为女儿的抉择感到骄傲。

生活的路,就是一条回到心灵的归途。徜徉在生活的路上,仿佛在一幅水墨画中行走。为了更广袤的未知,为了让自己更好,不要停下寻求的脚步。

女儿,用你手中的画笔,在新疆喀什这块土地上,绘出绚丽多彩的人生。

哈士奇抑郁了

文/韩灵艳

邻居王姐家养了一条可爱的哈士奇,这条狗毛色纯正,“眉清目秀”,十分乖巧。王姐把它照顾得非常好,一日三餐变着花样,每天洗澡梳毛,早晚定时带狗散步,人、狗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不幸的是,前一段时间,这条狗被人偷走了。王姐从此茶饭不思,像丢了魂似的,常常独自发呆。

前天,我带女儿去王姐家玩儿,见那条哈士奇居然回来了。女儿跑过去摸着它的头兴奋地说:“可怜的小家伙,你终于回来了!”哈士奇呆呆地看着女儿,王姐逗它也不理,给好吃的也没兴趣,躺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双无助的大眼睛充满了拘谨和不安。

我心里很难受。王姐告诉我,哈士奇彻底变了,好像得了抑郁症。

动物也会抑郁?

早餐

文/沈会阳

家有小女一枚,正是豆蔻年华。

昨日早饭间,她突然冒出一句:“妈妈,新时代是不是很快就到来了?”

饭桌上的我和媳妇相互瞥了一眼。

看来这个问题只有我来回答了。没回答之前我先问了一句女儿:“你是怎么知道新时代的?”

“老师们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文件,品德课上老师讲给我们的。”看着女儿一汪清水透彻的眼神,我思考着怎么回答。

“孩子,你感觉今年冬天和去年有什么不一样吗?”媳妇突然发话了。

“当然了,妈妈,以前咱家没通暖气,现在暖气通了,我写作业也不冷了。”

“嗯,今年好多老旧小区和咱们一样通了暖气,没有想到这么快,现在是不是有幸福感了?”媳妇问孩子。

“是挺温暖的,这就是新时代吗?”女儿继续问。

“还不全是,你看看那里放的是啥?”媳妇指了指我的书柜上的磁石摇式电话机。

“那不是爸爸从老家拿回来的电话嘛。”女儿答道。

明白媳妇的意思了,扯到我的专业上了,20多年的通信行业从业经历,是我显摆家长重要地位的时候了。

“乖,那可不是一般的电话机,这台电话机是你爷爷年轻的那个时代,镇上唯一的电话机。那时候给远处的亲友打电话,得提前几天捎信,让对方按照约定的时间排队守在有电话的地方,等接线员接通后才能联系。哪像现在,像你这年纪的小孩子都人手一部手机……”

“孩子,现在爸爸做的是4G通信,马上5G、量子通信就要实现,到那时候各行各业都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快该上班了!”媳妇在旁边开始催促了。

“时间早。”我继续说,“孩子,富强的美丽中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你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爸,你说环保出行算不算爱国?”

“当然算!”

“那,爸,我今天坐公交车上学,不让你们送好不?”

“好,给女儿个赞!”媳妇马上给予肯定。

“爸,你也不要开车了,我建议你骑共享单车上班。”

“好,咱家今天就立即行动啊,闺女绿色出行,我骑共享单车!” 女儿举一反三,让我倍感欣慰……

礼物

文/李健恒

我正在商场柜台前给妈妈和婆婆精心挑选妇女节的礼物,女儿跑过来碰了我一下,然后对她爸爸说起了悄悄话。我想,她一定在和她爸爸商量给我买节日礼物的事,便偷着乐了。

妇女节当天,我期待着女儿给我送礼物,谁知女儿放学回来后,眨巴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你会像敬老院里面的老人那样老去吗?”“会啊,几十年后,我就和她们一样,老得走不动了,需要住敬老院。”“妈妈,我不会让你和爸爸住敬老院的,那里的老人太孤独了。今天我们去看望她们,还给老奶奶们送了节日礼物呢!”

原来,她们学校组织学生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送节日礼物,女儿报名参加并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了五双袜子,送给五位老奶奶。说到那些老人没有亲人在身边时,女儿眼里有泪珠闪动:“妈妈,我明年还想去给她们送礼物。”我使劲点了点头。

女儿说,那天在商场,她背着我,跟她爸爸商量给敬老院老人买礼物的事儿,是怕我吃醋。我一把搂过女儿,激动地说:“乖女儿,我怎么能吃醋呢?即使你不送妈妈礼物,上天也已经给了妈妈最好的礼物,你的爱心和孝心就是妈妈最称心的礼物啊!”

“撞”出来的女儿

文/fiedian

猴年的腊月29,我们全家排除“千难万险”终于按时抵达奶奶家,陪奶奶过春节,自从爷爷去世后,奶奶好像就盼望着过节,因为过节全家人都能在一起,奶奶就十分开心。春季联欢晚会开始了,正在用手机抢红包的我,突然听到了敲门声,会是谁呢,打开大门一看,竟然是她,奶奶的“编外女儿”,对外奶奶都说她是自己的大女儿,可是这个女儿是奶奶被电动车碰撞出来的,呵呵,是不是有点让人发晕,待我慢慢说起。

2014年的初秋,下夜班正在吃早饭的我突然接到妈妈一个电话,说奶奶被电动车撞了,正在医院情况不明,我吓的出了一身冷汗,我是奶奶从小带大的,感情特别深,爷爷去世后奶奶就是家中最老的家长了,再说了那年奶奶86岁,一个快90岁的老人被电动车撞一下后果不堪设想,谁这么冒失?顿时我火冒三丈,有了想揍人的感觉,撂下没动一口的早饭,“征用”了同事的汽车就往奶奶哪里赶。

从郑州一路“杀”回开封,看到躺着床上的奶奶,很少流泪的我泪水连连,奶奶痛苦的小声呻吟如同剔骨割肉一般,最可气的是,我叔叔说撞人的电动车主他们竟然让她走了,走了?当时我火冒三丈,刚要和叔叔吵架,就听到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她,撞人的阿姨来了,她是个体户,做拉面生意的,这里我们暂时称呼她为拉面阿姨。拉面阿姨见到我们,连声说对不起,看到躺在床上的奶奶更是流下了内疚的眼泪,看到这些,我的气顿时消了一半,拉面阿姨说这是她第一次骑电动车,还不是太熟练,看到奶奶过马路她有点慌张,慌乱中撞到了奶奶,可以说是慌中出错,她真不是故意的,撞到人后,她一边拨打120,一边联系我家人,亲自把奶奶送到了医院,缴纳了所有的检查治疗费用,等到医生确认只是软组织损伤不用住院治疗后又亲自把奶奶送回了家,然后这才去处理自己遗留下的电动车,这是第二次上门给我们赔礼道歉来了。

三个月过去了,我奶奶家的家门也快被拉面阿姨踏破了,奶奶的伤终于好了,阿姨说要赔偿,可是奶奶说什么也不要,说自己有钱,还有儿子,老是说拉面阿姨挣钱不容易,说我们家不能要赔偿,那是敲诈人。

事情似乎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是从那以后,拉面阿姨有空就往奶奶家跑,帮奶奶干点这干点那,陪奶奶聊天,奶奶87岁生日那天祝寿她也去了,亲朋们问奶奶这是谁,奶奶就说这是我大妞,哈哈,谁都知道我奶奶就有我姑姑一个女儿,这真是奶奶被撞出来的“女儿”。

放下电动车上满载的新年礼物,拉面阿姨匆匆的走了,为了生计她必须拼搏,这就是奶奶和她“大女儿”的故事。

敢于担当的拉面阿姨,善良的奶奶,事情不大,但是折射出了人性的善良,将心比心,人性本善,世上还是好人多。

2016年2月

我不会再要求你“乖”了

文/叶雷

“乖,上课认真听讲……”摸着7岁女儿的头,可我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她打断,“不乖又怎么样?”我举起手,还没张口,丫头接着说了句“小心你的屁股”,一溜烟跑了。难道这么小就进入了叛逆期?

一句“乖,听话”,女儿偎依着我的腿,我抚摸着女儿的头,有时候她还会回应“凌凌乖,乖凌凌”,曾经是多么温馨啊。我当然知道,女儿的“乖”不是天然形成的。

那时还很小,她大约3岁不到,我们坐公交车回家。她的小手把玩着前排阿姨的头发,我收回她的小手,说“乖,要有礼貌”。过了一会,她的小手又伸了出去,前排阿姨回头笑了一笑。我再次收回她的小手,说“再不听话,就打手了”。安静没一会,她的小手又伸了出去,可能是用力过大扯痛了前排的阿姨,前排阿姨回头瞪了我们一眼。我狠狠地打了她小手几巴掌,她哇哇地哭,我继续数落教训她,直到到站下车。

一切都在“乖”中按部就班,时间转眼到了她小学一年级。大约是11月的一天,女儿突然对我说“我讨厌XXX,我想打他”。我问为什么,她说同桌总是弄她的东西、甚至打她。我怕她们打架,特意联络了XXX的家长。可连续几天,女儿回来都依然提起XXX,我给她说“乖,听话,他惹你,你就告诉老师”,我也悄悄给班主任老师发了消息,班主任还找了XXX的家长。

一连几天女儿没再提起XXX,我以为是老师有办法。“XXX这几天怎么样?”“还好!”“你们换座位了?”“没有啊!”“是老师管住他了?”女儿突然郑重其事地说:“爸爸,我告诉你,但你不能打我。”我说“好”,原来是XXX惹她的时候,她大声吼他,吼的全班都安静了;他打她,她狠狠地用语文书砸了他。所以,他不敢了,怕她了。

我没有批评她,因为我想起了“反抗是对压迫最强的威慑”。我也反思了“乖”的家教。乖和听话,实质上是同一的重复,只不过是为了强调。乖的好处,不过是摸摸头,再多就是一颗对牙齿并无益处的糖。不乖的后果,就是“小心你的屁股”。

可是,“小心你的屁股”,是建立在我的手比她大、我跑得比她快的基础上。她现在已经充分知道“不乖”的后果了,对“小心你的屁股”已经不怕了。如果她再大一点,有足够反抗能力了,或者敢于负气“离家出走”了,我的“乖,听话”还有什么用呢?

女儿,是爸爸错了,爸爸只是天然觉得要管你、要教育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而压根就没想到过你虽然很小,但自由意志也需要尊重,自由意志也需要培养,因为你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有选择的权利,我有引导你的义务,但我没有强迫你的权力,你也没有必须服从我的义务。

爸爸不会再要求你“乖”,不会再强求你“听话”。你听从你的内心吧,你需要自由意志,因为我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人。眼前的苟且,是你需要权衡的;诗和远方,是希望你能看到的。乖,不乖;有时候乖,有时候不乖,得由你自己选择和决定了。你乖也好,不乖也罢,你是我女儿,我是你爸爸,这是不变的。

君心似明月

文/林战迎

一早起床,发现家里燃气用完了,来不及吃早餐,便匆匆赶到单位。正巧她给我打电话,我无意说出家里没燃气了。临近中午,她说在单位门口等我,说要给我充燃气卡。我有点惊讶:她可是我学生的妈妈,孩子都毕业大半年了,她怎么会来?我赶到大门口,她果然在。她接过燃气卡,要我下班后等她。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一件往事渐渐浮现在我眼前。在三年前的一次美术课上,她女儿的羽绒服被同桌用美工刀划破了。由于同桌的姥姥住院,家长无法赶来解决此事,最后她同意把衣服拿到裁缝店修补。可是,她的女儿不愿意穿那件带有补丁的衣服。我告诉她女儿:“那个补丁是***妈宽容的印记,你应该为有这么个善解人意的妈妈而骄傲。”第二天,她女儿穿着那件代表着骄傲的羽绒服来上学了。为此,她专门打电话表达她对我的感谢。

我想,如此通情达理的女人,她的家庭一定是美满幸福的,她的生活一定是富足的吧!

记得那天我去她家,她家客厅陈设简单,墙上挂满了她先生和女儿的书法作品,也没有特别名贵的画作。三个房间都住满了人,一间自己的,一间女儿的,另外一间是她母亲的。据说她的父亲过世后,她担心母亲的腿疾,主动让母亲搬过来一起住,以便照顾。因此,她家的阳台也被改造成了书房。到了晚上,父女俩就挤在一张小桌子上切磋书法。她的女儿练习隶书,先生则研究各种书法字体。他们练习时,她会沏上茶,安静得像朵莲花。她好像并不在意空间的狭小,也没有生活的烦恼,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我想,她的心底,一定住着一轮明月吧!

快下班时,单位临时通知开会,我给她发信息,她回复让我不要着急。我远远地看到了她,站在寒风里,头发都被风吹得凌乱了。我走过去,还没来得及说话,她拉住我的衣襟说:“乖,穿得太薄了,看看,烫面角还是热的。”我接过她手中的东西,才发现袋子里还放着几个石榴、猕猴桃,还有苹果。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她仍不紧不慢地说:“姐就这点手艺,都被你吃到肚子里了。”我拉住她的手,指了指天,说:“君心似明月。”她笑了,那笑容如明月般清澈,沁人心脾。

一株顽强的“小草”

文/袁宝宇

娟是我女儿的小学同学。我认识娟是在她们上小学三年级时。

女儿和娟是同班同学,很同情娟的家庭情况,时常把娟带回家来。一来二去,我们全家也都认识了娟,并喜欢上了这个女孩。

在娟上二年级的时候她母亲离家出走了,留下她和父亲,还有一个年仅四岁的弟弟。父亲每天要外出打工,她要上学,弟弟每天只好待在租住的房间里看电视,等待姐姐放学回家。工地太忙,离家又远,父亲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家。每天放学,娟急忙赶回家给弟弟和自己做饭。吃完饭,就跑来我们家叫我女儿一起上学。

娟家租住的房子和我家离得不远,她几乎每天都来叫女儿上学。妻子非常关心娟的生活。每次让她在我家吃饭,她都拒绝了。娟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做饭自然不如大人。不是开水泡馍,就是煮方便面,没有一点营养。光是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有点心酸。一个小女孩,过早承担生活的不幸,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学习,还要照顾弟弟的日常生活。

每遇周末,更是娟最忙碌的日子。学校老师布置的功课自不用说,家务活更是不少。一家三口的脏衣服、家里的被单就够一个小女孩忙活了。还要打扫卫生,想办法给父亲和弟弟改善伙食。从早忙到晚,那是肯定的。但是每次到我们家,从未见她抱怨过,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只是看那双手,比同龄的女孩粗糙,冬天的时候,有些红肿。

有一次,她来我们家早了些。我们正在吃饭,妻子问她吃不?她回答不吃,刚吃过。

“阿姨,我可以帮你洗碗不?”娟问妻子。

“不用,不用,谢谢。”妻子答道。

面对突然的一句问话,我和妻子都惊愕无比。我们的女儿自小长大还没洗过一次碗,而和女儿一般大小的娟却要主动帮助我们干活,让我们羞愧不已。在我们心里,老觉得女儿还小,只要学好功课,其他的事都不用她操心,从未考虑过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活。一个小女孩,用自己的言行给我们夫妻俩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还有一次,妻子无意中说她想自己炸油条吃,但是不太会做。娟说她爸爸以前是厨师,会做油条,她回去帮我们要做法。第二天,她就把写好的做法拿来了,按照此法,妻子终于炸出了金灿灿的酥油条。娟的善良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女儿和娟不在一个学校了,我们也无从知晓她的消息。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了。2020年九月份开学,女儿乘车去西安,转车到包头上学,在路上打来了电话。

“你知道刚才我碰见谁了?”女儿兴奋地说。

“谁呀?”妻子问。

“娟。”

“那太好了,她现在干啥呢?”妻子开心地问。

“在西安一所职业技术学校上学。”女儿高兴地说,“听娟说,前两年她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她每年享受政府教育补贴6000多元,她弟弟每年也享受2500元。”

后面的对话我记不起来了,擦干眼镜片上的水雾,一簇不知名的小草从窗台底下水泥地板的缝隙里顽强地长出来,郁郁葱葱,映入我的眼帘。不管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有阳光雨露滋养,它们便能茁壮成长。这不正是那个穿着红衣服、梳着羊角辫、皮肤白皙的小女孩——娟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