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夕阳乡村散文

2023/11/25好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夕阳乡村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夕阳乡村散文 篇1

我喜欢将近黄昏时的夕阳,尤其在这种凄凉的秋冬季节。在这宁静的乡村,放眼望去,是空旷的平原地带上宽阔的田野,稀疏苍老的树木,淡蓝色的天空,以及混沌似的白云……但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平和惬意。那永远不会让人厌烦的鸟叫声在耳边时时徘徊,轻盈的敲打着乡村的寂静,而又活跃的为这画卷般的乡村增添色彩。

几只喜鹊在村庄不厌其烦的大声鸣叫,丝毫不在乎这冬的寒冷荒凉。萧瑟的北风懒懒地拂过,几片枯叶缓缓飘落,悠然落地,轻轻敲打着时光。此刻我的心平静如水,就像这季节,经历了无尽的繁华,春华秋实,如今,落叶归根,一切归于平静。夕阳辉映着时光的霞,时光不老,生命没有停止孕育。夕阳渐渐收敛它的光芒,寒风四起,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是窃窃私语吗?不,它们在呐喊——用他们的语言耀武扬威,沧桑的声音是那么有力。随着那些即将凋零的枯叶随风摆动的声音我听到了大树的呼吸,凛然正气、豁达而不卑不亢。 既是勇士又是见证者,见证年华依旧,见证匆匆岁月,见证淡淡红尘。时光在它们身上刻画年轮,而在我们的眼睛里沉淀成稳。

夕阳渐入地平线以下,余晖映红了西边一片天。鸟儿不再吵闹,一群不知名的小鸟在树梢疾驰而过,乡村炊烟袅娜,冉冉升起……

欣赏着这夕阳的美,若有所思,生命,如四季繁花,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夕阳乡村散文 篇2

深秋十月,漫步在秋色萧杀的田间地头。余晖懒懒地洒照着高原、田野、小城。空气中弥漫着冷冷的秋。抬眼望去,夏季那郁郁葱葱的杨柳,已在潇潇秋风中渐渐凋零,就是留恋枝头的那几片枯叶也摇摇欲坠。路旁沟边摇曳的骆驼草那干枯的枝条倔强地指向苍茫天空,仿佛在试问着老天对这片土地的不公。不公这里的春天短的似有若无,不公这里的秋色也太过匆匆。

田野中已无农人忙碌的身影,收获后的田野空寂无聊。身边的枸杞子果也早已收摘,几只漏网的枸杞子,在摇曳的枝头间用它干瘪、惨淡的暗红点缀着这毫无生气的秋色。不远处,一位牧者靠在地头树根处打盹,享受着懒懒的阳光。一群绵羊在悠闲地吃着枯黄中夹杂着淡青的衰草,一只牧羊犬在羊群周围不停地跑动。清夏时节,时不时萦绕耳畔的“布谷声声”也了无踪影。

乡村的屋顶时断时续的缕缕吹烟在微风中跳跃着。不远处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不时的鸣笛声,打破了这小城的宁静,也给这萧杀的秋色增添了些许萌动、些许艳丽。天高云淡在此时的小城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置身在这寒意浓浓的秋色中,心底萌发了一缕凄凉,一丝酸楚。柴达木小城严寒漫长的冬天又要降临了,长达半年之久虎遁龙潜般的“蛰居”生活也不请自来了。

望着吹烟袅袅,我陷入了沉思。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大漠孤烟直”的诗情画意是其脱离生活的杜撰吧。在这静寂的小城都难见那样的意境,更别说在“风潇潇马啸啸”、大漠苍茫的塞外之地了。而他执意要这么表达也许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追求诗情意境的写意手法。

飘着麦草焚烧后特殊气味的空气扑鼻而来。这个季节开始,这里的农家为了抵御漫长的寒冬就要用麦草烧炕取暖。一直到来年6月份,这种浓郁的乡村味道就会时不时地进入街道,进入千家万户,进入行人的嗅觉。让些许“城里人”顿失城里人的某种优越感。

这里没有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醉人枫叶,这里有的只是夏种秋收、秋收冬藏,家长里短般的琐碎日子,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复年年的重复生活。

俗语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

这里的水土滋养着这里的人,这里的山水点缀着这里的风情。这就是柴达木乡村的“原汁原味”,这就是柴达木小城的深秋景致。

夕阳乡村散文 篇3

乡村的夕阳

搁在小山顶

金光万道

铺在田野里

如金子散发

那是成熟

那是收获

那是喜悦

乡村的夕阳

给乡村穿上金色的外衣

让乡村更成熟

乡村的夕阳

把傍晚的景色

划成一幅又一幅的金色画卷

教人迷醉

流连忘返

蝶恋花,此刻闲情恒愿久

此刻闲情恒愿久,雨过清凉,满喜夕阳凑。

淘气小儿多乐逗,学知耍赖时哭否。

翻草青香寻味嗅,不晓黄昏,已点灯如昼。

贪恋时光谁肯走,风吹夜色惜拥有。

夕阳乡村散文 篇4

过了半个学期,我终于盼到了我做梦都盼的暑假。为了体验夏天,我来到婆婆家。

农村的夜多么宁静,与城市那喧嚣的也一点也不同。突然,一声蛙鸣引起了我的注意。城市中哪能听到这么自然的叫声呢?我感觉我的心一下子亲近了自然。似乎马上我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在这夜色中,我马上想到了许多,多少人为了金钱不顾一切,几乎疯狂的捕杀青蛙,以至于这种动物数量的急剧减少,让自然衰弱。

透过窗外,看城市的一闪一闪的灯光,我不禁怀念这乡村的夜晚。渐渐地,我已深深喜欢上这宁静的地方了。从一个喧嚣的城市来到宁静的乡村,从一个不夜城来到寂静之地,使人沉浸在无限的放松之中。

进入了深夜,窗外的蛙鸣声交织成了一只优美的催眠曲,使人们放下疲劳,进入甜美的梦中,让人们的身心贴近大自然,意念在梦中感受美好。

乡村夏夜是美的,田野美,小溪美,月光美,蛙声美。

乡村最美。乡村夏夜更美。

夕阳乡村散文 篇5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落日余辉如同一层轻纱笼罩着苍穹四野,顿时,花草树木,房屋,像是披上了一件粉色的盛装。缓缓的风吹来,零星般的树叶与花絮落的满地都是。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树林'深处,有几只可爱的小鸟,在愉快地歌唱。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间,蜜蜂飞舞,蝴蝶翩跹。江边垂柳依依,碧水连天。圩埂上自由停放着许多车辆,他们来至附近,或是受疫情的影响没有走掉,偶有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坐在石头上钓鱼。他们中间,如果谁钓了一条大鱼,那就像炸了锅似的,顿时传了开来,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在这特殊时期,学生迟迟还没有开学,在江边草地的上空,飘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其中有鲤鱼形的,有鹦鹉形的,有蝴蝶形的等。放风筝的多半是家长带小孩,随着大人手里的线盘放线越来越长,风筝就会飞的越来越高。孩子们不时传来热烈的喝彩声,或在地上蹦跳。其实,在这明媚的春天,以往上学的日子,只要不是下雨,江边也会有许多懵懂少年,在这放风筝。我想他们不仅是放飞风筝,更是放飞心情,缓解一下学习上的疲劳和压力。白杨树下有几位靓丽的少女拿着画板在写生。她们专心致致,聚精会神,就连一些小飞虫落在她们头上也丝毫不在意。远处的田野里,一幅勤劳的农民形象跃然眼前,他们忙着春耕,播下各种蔬菜的种子,把希望洒在这绿色的田野上。

圩埂两侧的堤坝上依稀有两三头牛在吃草,俏皮的翠鸟站在它的背上,有时还站在牛的角上和它捉迷藏,牛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漫步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想到自己还有许多事情来不及去做却已经失去了。下岗回来,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地段好的地方开一个实体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提高人民的整体知识水平,打造“书香之家”。可是在准备投资的基础上,又怕没有生意,到底还是没有开。现在想起来挺遗憾的,如果当年尝试去做,或许成功了。

其次,我还想在学校附近经营文具,虽然利润不高,但这是学生的必须品,消费多也是赚钱的生意。可学校附近黄金地段房租特别贵,最终我店没有开,看中的房子让别人租去了。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悔了。这真叫胆大过了,胆小错了。如今已到不惑之年的我们年龄有些大,想做什么都难了,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孩子的牵绊,家庭的琐事,生活的奔波,让你精力不足,无所适从。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干一番事业应趁年轻,没有牵挂没有拖累,思想单纯,精力旺盛,不要等错过了才觉遗憾。好在我年轻时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尝到实现理想后的种种喜悦,如今回忆起来还是有些甜美。诚然,光阴似箭,最美的年华也易流逝,人生就像这傍晚的夕阳,骤然美好,但它极其短暂,终归被黄昏淹没。

现在的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生不起病,也穷不得,除了对自己负责还要对父母负责,如果有一个普通的工作努力去做就算了。也别想什么工作是否适应你,是否体现价值?来不及挑剔与选择了,一切都要面对现实,计较太多人易老。我一个同学大专文化,以前在一家工厂当统计员,后来厂倒台,现在在一个宾馆搞保洁。我对她说为何不找一个好的工作,她说,不是十八岁,都奔五的人了,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了,如果是国营单位,过不了几年就退休了。老同学说的是实话,我现在也如她的想法一样,在照顾家庭的基础上找点工作,业余时间写点小文,不求物质富有,但求精神充实。如果说少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青年是午时十二点的正阳,我们就是下午四五点的夕阳。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当珍惜!

夕阳乡村散文 篇6

黄昏,站在乡野的土陵上,看落霞消褪,听蛙鸣虫啾,风流过,我常常想起乡村的鼓匠,霎时锣鼓镲响起,突儿又寂然无声,随之而起的是唢呐笙笛,起伏悠扬,声声如泣如诉,向静寂深远的夜晚,悠然地、深沉地倾诉着、絮语着九曲回肠,直到月隐云翳,天光消隐,大地也完全沉睡了,村庄随之沉入幽梦。

乡村的鼓匠,是乡村音乐的灵魂,磨刀石一样,纯钢刃子碰上,剨然有声,悠远,深沉。

这民乐,这情景,是自小耳闻目濡的,吹鼓手是奶功,听的人,自然也是奶功。非亲历,无法真切感受到鼓乐骤起、平稳、沉静后的个中韵味,更无法体味融入其中庄稼人的苦乐人生,以及对人生,包括生死活着更深刻更质朴恬淡达观的理解,那种介乎形而上形而下之间的通透感,真的用语言无法表达。直到阅尽人间沧桑,再回首,我才有些理解,愈加感到亲切。绝不仅仅是远离村庄长久后对浓浓乡情的怀恋,更多的是对乡村鼓匠身同感受的认知,咫尺天涯,仿佛就在身边。

辽阔的大地,低矮的村庄,无遮无拦的乡野,为乡村的鼓乐提供了宽敞自由的平台,野花,或者像庄稼一样生长着,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在城市,绝对没有这么流畅,没有这样动人心魄,无论唢呐,还是笙笛,甚至锣鼓镲,本色到了骨子里,直入骨髓。

城市里有没有鼓匠班,我不知道,也许有。到我半路进入城市后,几乎没有见过,更多欣赏到的是夜晚的烟花,斑斓的流光溢彩下,映亮的城墙、楼台院落,是别一番巧夺天工的美丽。我真的想象不出,在通天的高楼下,窄逼的一线天里,唢呐笙笛在汽车人流的吵杂声中响起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致,是不是沾染了学院派的气韵,或者像种在城市阳台上的庄稼,完全异化了,我想,起码没有了乡野如风的韵味,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听过一个陕北民歌王罩着白羊肚毛巾、举着羊鞭在富丽堂皇的大剧院唱信天游民歌,无论是听者,还是他本人,都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在山坡坡放声歌唱的原汁原味,甚至没有了山风般的流畅。

乡村的鼓匠班,自小闻见,我是相当熟稔的,从骨子里。

最有名的有几十里外邻县阳高的吹破天鼓匠,嘴里大小三个面儿,连着大小两个喇叭头,金光闪闪,吹起时,变换自如,那悠扬婉转的乐声,如刀光剑影,如秋风夏雨,起落沉浮,连高远厚重的天空都吹破了。不是大户人家,不出重金,是请不起,也请不来这样的鼓匠名班。还有大山后的浑源鼓匠班,穿扮笨重,大裆裤对门袄,红主袄,腰间扎着草绳,头上扣着大耳朵兔皮帽,脸如土桥铺的红瓦盆,手指粗如红萝卜,吹起唢呐喇叭头,吸着多管笙,腮帮如鼓肚膨涨着,没完没了,直吹得天昏地暗,音乐高亢悲苍。大冷的冬天,半蹲在蓬外,随意扒拉两大碗饭菜,又吹开了,村人直夸妥皮。不过,大多数人家,图省事方便,就请村里的老鼓匠班,也爱听哚拉哇的唢呐,地道,亲切。

乡村鼓匠班,是业余的,聚散随意,忙时下地,约叫出班,闲时凑在一起,吹奏几段,自娱自乐。最初,喜事也请鼓匠,锣鼓齐鸣,唢呐笙笛悠扬,无非是百鸟朝凤、农家乐、大丰收,还有喜鹊登枝等快乐的曲调,不免有些嘻戏柔滑的味道,后来,用轿子驴马接新娘的几乎绝迹了,请鼓匠的也愈来愈少,除了白事,只有正月闹元宵红火时,聚在一起,给高跷、旱船、小车蹬、秧歌队敲个鼓点,也是一些喜庆的调子。到我记事时,只有办白事,才请鼓匠开鼓,说是开鼓,其实用鼓的地方几乎没有,最多配副铜镲,主打的自然是唢呐手,所以说鼓匠,就是指吹唢呐的人,村人一直叫吹鼓手,像我们村最有名的鼓匠叫“哚啦哇”,是模拟他吹唢呐头的声音,其他还有几个,更是二搁半了。

“哚啦哇”是个五短身材的汉子,有个大名叫玉山,已很少有人喊了,当打对面也喊他“哚啦哇”,常年驴脸赤红,还是罗圈腿,干黄稀疏的山羊红胡子,笨手笨脚,但却会吹唢呐,一把古旧的黄铜唢呐头,磨成了古铜色,闪着幽光。平日不苟言笑,笑起来比哭还难看,脾气倔犟如牛,可吹唢呐的手艺,却师出名门,得自村中辇官四爷的真传,据说颇有孔夫子当年吹唢呐的韵味。也许是从小听惯,我就特别喜欢哚啦哇吹唢呐时的姿式和腔调。多少年过去,许多往事都模糊了,那形象依然清晰,版画一样。断壁残垣下,哚啦哇脸红成了猪肝,腿更罗圈了,几乎像半蹲着,吹时,身子随唢呐声起伏,高高低低,像醉酒的舞蹈。天色愈深,周边愈静,村庄消隐在暗淡的树荫天光里,哚啦哇越吹越起劲,几乎进入忘我的境地,到最后,只听见河水一般流淌的唢呐声,起伏跌宕,那声音将你带入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画面清晰,生动自然,黄土高原,大风,黍浪,油菜花飘香,村人自然艰辛地劳作着,日出日落,风流过。有时,就像讲述一个个辛酸的故事,像你熟悉的乡亲们的苦乐人生,没有什么声音,却更让你感受到真实的沉重了。而此时的哚啦哇,像喝多了烧酒,火烧火燎,猴子一样跳来蹦去。脚板踏着大地,青筋裸露,吹得如痴如醉。

村子里,像这样的鼓匠并不多,不仅技艺精湛,重要的是有着深厚的人生体验,吹着吹着,就吹出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命运,将自己和唢呐熔在一起了。断断续续,我听过哚啦哇几回吹奏,别人坐在骨排板凳上吹拉,他起先也坐着,摇头晃脑,吹着吹着就站了起来,到最后手舞足蹈,在有限的院落空间转圈了。哚啦哇技艺虽高,却从不愿意离开村子半步,即便周围村子里有人请,也很少去。吹上一天,村人只给两盒廉价的纸烟,吃顿饭,他也乐意。其他的乡村鼓匠大抵也是这样,不愿四处漂泊,以匠人的身份赚钱,他们已经习惯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他们每个人都是种地的好手,耕耘割收,有一门拿人的手艺,鼓匠是业余的,纯属爱好。

鼓匠的手艺,传到儿孙辈时,便不安分起来,也许是世道变了,许多人跟着城里的鼓匠班出场转城乡了。多数的时候在城里演奏,要钱要烟,吃席只是顺便的了。不过,发展到这时,已不是乡村鼓匠班了,多数人是县城剧团解散后组合的,除了吹奏,还歌舞演唱,跟着流行走。到最后,竟后来居上,以演唱为主了,鼓匠不过是在三天开鼓、尸临祭奠引路时吹一吹,大多时候,是角儿花枝招展地在彩车上演唱了。这些乡村鼓匠的后代,因唢呐笙笛精熟,就被拉入班子,赚个份儿,随乡入俗,或者说随波逐流,不免滑稽起来,早吹不出原汁原味地道的黄土风情了。

有段日子,我很怀恋乡村鼓匠的时代,遇到下村参加葬礼,就带着半头砖大的录音机,蹲在断墙下,一边欣赏鼓匠的吹奏,一边按下录音键,录下最精彩的片段。那时,哚啦哇正值壮年,技艺炉火纯青,还吹,可惜没录下像来,但后来回放时觉得,那乐声更纯粹一些,闭上眼睛听,很快就回到当时的场境,月光,灯光,香火味,牛屎味,扑鼻而来,弥散着,到最后只有声声唢呐了。

我爷爷下世出殡时,请得就是村里的鼓匠。那种苍凉的'黄土高原乐调,和我悲怆的心情很合拍,祭奠时,尤其是大唢呐头朝天吹起,我完全沉浸在鼓匠吹奏的哀乐里,往事一幕幕涌现出来,禁不住怆然泪下。三十年后,我父亲去逝时,花大价钱请了鼓匠班,全是剧团的人改行的,吹得文绉绉的,没有一丝黄土烟火味,乐声传到耳鼓,竟觉得有些刺耳。幸亏,只是象征性地吹几下,从东家到鼓匠,都是应付场面,做给邻里看的。这时请鼓匠,已是某种身份的象征了,没有多大的意义。

遇上村里人,说哚啦哇也已下世,儿子漂泊在外,回不来,爱好了一辈子吹奏的哚啦哇,死后没有听到唢呐声,出的是哑殡。从报纸上看到,作为名震晋北的一代鼓匠吹破天也已归西。他们没有二胡阿炳幸运,还留下传世的《二泉映月》等。而他们精湛的吹奏,只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很快也将消失了。

怀恋乡村鼓匠的吹奏时,放一放录音,也许年久老化了,磁带的声音已不太流畅,也有些浑浊,但没有办法。之后又参加过无数葬礼,却再也没有听到过本色的乡村鼓匠吹奏,像哚啦哇一样的吹奏。鼓匠行业虽在,本质已变,或许随着老乡村的变迁,也将完全改变,甚至彻底消失了。

夕阳乡村散文 篇7

乡村的春天来得早,只要迎春花在篱墙吹着喇叭,只要几声清脆的鸟鸣,乡下的日子就变得暖和而亮丽了。

一条弯弯的小河嫩黄嫩黄地从村中流过,从油菜花香里流过,从洗衣姑娘的欢笑声和棒槌声里流过,一群一群土鸭子轻快地浮游,分享这溪水的温柔,偶而欢快地“嘎嘎”的叫几声,给这春的乐曲增添几个动听的音符;一些精细的草叶悄悄地在村的四野蔓延开来,一株株,一片片,沾着水露,摇摇晃晃,几头相熟的水牛,在路旁在河边啃着青草,黄昏归去,一位村童骑牛背,短笛轻吹,悠悠然,看蓝天白云夕阳,那诗情画意,后来被我写成一首田园诗,其实那意境也早就渲染在乡村的农历中。……

这是挽挂在乡间的景致。

几阵阵细雨洒过,几缕轻风吹过,几片阳光照耀过,你就会感到许多春的气息。那路旁,那垅里,那坳上,那坡下,清早还只是那么一星绿,一点红,可转眼间,那绿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那红也成了大块大块的红,红绿相间,铺展开去,格外赏心悦目,在这宁静的边缘,又似有小小的温柔织一段缠缠绵绵的牵挂或诱惑,忍不住就出门去仔细地看那大片大片的的绿,真是绿得有味儿。那是纯粹纯粹的绿茸茸,给人一种极鲜活的感觉,似乎吸一口气,都能吸进这绿的滋味。那农家院子里单株的绿树,或是一株枣树,或是一株板栗树,有些孤立,不算高大,却生一身嫩绿的叶片,叶片里是星星点点的花芽,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团凝固了的绿绸,绿绸有点点白花缀着,煞是好看;而更远一些的那些成群的树,却低低地伸出放射状的枝条,上面零星地挂些叶片,单单薄薄,拥拥挤挤,全没有孤树的那份潇洒,倒是枝头爆出的一粒粒芽儿,给人许多生动、鲜亮和希望……

再仔细看那大块大块的红,也红得挺有意思。不说那晴明时节的满山红,单说眼前的桃花,从粉红到胭脂红,那也是分了层次的,并不像绿色那么单调,在坳上或坡上,朦胧地闪动着一株桃花,轻轻柔柔,仿佛在飘动着,迷恋着;飘尽的花粉里蜜蜂正忙着采花之蜜,一位女子在桃园摘桃花,正是“人面桃花”相映成趣,那也许是谁家刚娶回的新媳妇,来看望桃园,像站在公婆家汗水铸造的艰辛之上,看梦蝶纷飞,从此守望温暖的家园,心灵涌动的是感激,如亲近二月春光。

二月乡村春色浓,有绿有红还有白,且容我再描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里云锦、十里落霞灵动着的一个香雪海缤纷的梦幻,那是美的笼罩,是生命与阳光的布礼,我们站在季节的边缘远远地望着果实,在第一盏灯火里取得了渴…… 是的,乡下的春天,仿佛石头也能开花,仿佛流水也淌着芬芳。桃红柳绿梨花白,和那一束束无名小花很诗意很层次构筑一幅田园风景画,面对她,我只想有一架摄像机。

这是春天在乡下特有的感受。

如果你感到有些倦意,可以随便走进一户有绿树绕着的农家,寻一把木椅歇歇脚。来者都是客。于是,好客的主人会为你端上一杯自己种的新茶,叫你品尝这日子的清香和甘甜,甚至还会递上一碗温热的米酒,那是过年酿造的,让你真正感到这乡间的淳厚、亲热和真诚……

这平和而温暖的时节,这宁静而热烈的乡村。

然而,那缤纷的春色,那希望的田野,那布谷鸟的鸣叫,却只能是乡间短暂的美丽享受,因为,这温暖而悠扬的季节在催人开犁,催人播种!你看,那黑土翻涌着,吆牛的声音亮丽地弥漫在空中,汇集成一道虹,一头是步履艰难的牛,一头是躬身扶犁的农人,中间翻滚黑土泛起泥香……夕阳跌碎,是耕者的汗水、是种子,播进了浪涌的土地,在温暖的春夜,乡村的田野,萌出了一首嫩绿的小诗……

这是在乡下感受到春天如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