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老地方整理的描写木棉花的散文(精选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1
在滇西北的高山峡谷里,从罅隙中穿透过来的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带来远方的热烈气息。而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的地带,木棉花就如一位清逸的隐士,不时把它孤傲的身影投射在江畔的某个地带。我所居住的永胜,有很多乡镇和村庄都沐浴在金沙江温暖的怀抱里。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里的穿行,时而湍急,时而平缓。湍急时,江水激荡岸石,雷霆万钧,滚泄奔腾,形成了虎跳峡等壮美的奇观;平缓时,江水波澜不惊,莹碧如玉,悠悠徐行,衍生了金江古渡等柔和的景致。在一疾一缓之间,具有神性和自由意味的金沙江,让滇西北高原具有了重叠的层次和流动的质感。
一条江的奔流,会让江岸承受无处不在的冲击;而一条江的静滞,会让江畔拥有云蒸霞蔚的江花。在金沙江沿线绽放的木棉花,聚成了一道绝美的风景。挺立在江岸边的木棉花树,以孤傲的姿态,向着天空尽力地伸出它们的遒枝,不离不弃地依偎着金沙江,用自己的身影,点缀着江水的寂寞。飞鹰、岩石、花朵、白云、蓝天,都在用温情的目光,凝视着碧绿的江水,它们与金沙江共同在高原上彰显着空旷与高远。亘古奔流的金沙江,选择了木棉花作为自己的依托,把木棉花的一树鲜红作为自己品格的映衬,这不能不说是金沙江的智慧。有了木棉花的`点缀,金沙江就拥有了明媚的色彩与春光。木棉花的俊逸挺拔和金沙江的激情交织碰撞,滇西北高原停驻在人们的视野里。
春会让木棉花隐忍了一年的生机在瞬间绽放,满树的鲜红与艳丽成就了木棉花,成就了它英雄树和木棉树的称谓。一树木棉花,就是一树春天里绽放的火红与希望。有了木棉花娇艳的容颜,滇西北高原就有了亮丽的底色。把盎然的生机高悬在枝头,让春天怒放成满目的风景,这是木棉花独有的情怀。装点了春的木棉花,把热闹、喜庆、期冀举得高高,向着世界展露它的胸怀。有了木棉花的陪伴,一路奔行的金沙江就不再感到疲惫。在金沙江的穿行路线图里,始终有木棉花若隐若现的身影。
行走是一条江必须拥有的姿态,而我们的脚步,也需要时常跋涉,这样,我们才能在艰辛的跋涉中更好地体味到生命的价值和含义。而在行走中和木棉花遭遇,是一种人生的宿命。在自然界的选择与淘汰中,木棉花从来不肯屈服,它用高大的身躯托起了春光,托起了希望。高原上路途坎坷,但木棉花却从不畏惧。一树鲜艳是它亮出的招牌,遒劲枝桠是它伸展的臂膀,伟岸身躯是它升腾的动力。
除了金沙江边的干热河谷地带,在滇西北的一个个村庄,木棉花依然有着挺拔不凡的气度。在乡村,一只只在花朵旁驻足的小鸟,一只只在硕大花瓣里穿行的蜜蜂,会让木棉花变得更加生动和温情。五星形的花瓣,紧紧簇拥着蕊的花瓣,让木棉花充满了凝聚的象征意味。选择了乡村的木棉花,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红土地里,用俊俏而大气的容颜,和村庄两相厮守。那些硕大而肥厚的花朵,在喧闹了春光之后,便会被摘下、晒干,成为味蕾上的诱惑。
有了木棉花,乡村就拥有了另一副容颜。在木棉花的绿荫下纳凉、聊天,或是做些手里的活计,是村人的最爱。爷爷在世时,曾守过生产队的窝棚多年,院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木棉花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如期绽放,他会把木棉花摘下,晒干后当作枕芯,或是用来做菜,让我们在儿时便享受到了来自木棉花的诱惑。这缕鲜香,至今让我回味,是我在外打拼的日子里不断的一缕乡愁。
没有了木棉花,滇西北的金沙江肯定会失去不少美。河湾里的一树木棉花,倒映在河水里,与天空的云彩互相唱和;江岸边的一树木棉花,把笑脸展示在崖畔上,与山林中的飞鸟和鸣;村庄里的一树木棉花,用它的静默付出,温馨农人的朴素生活。给予、奉献、朴实、隐忍,是木棉花的气度,也应该是乡村的气度。木棉花始终在提醒着乡村,只有不断地张扬美好,摒弃丑陋,才能获得踏实的幸福生活。木棉花的美,在目光所及之内,也在目光所及之外,当它们的一树花朵开始凋零,褪去了原有的繁华,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它作为美食的历程却才刚刚开始。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如木棉花一样,勇敢绽放。
蛰居小城二十多年的时光里,我会在夜晚不时地怀念木棉花。怀念木棉花,其实也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乡村生活与气度。那在味蕾上逐渐洇开的淡淡乡愁,那散发出木棉花瓣清香的睡梦,陪伴着我们在人生的路途上不断跋涉、前行。
被木棉花染红的春天是幸福的,有了木棉花的滇西北是幸福的。我们在外行走时略显踉跄的脚步,和故乡明媚春光里的木棉花遭遇之后,开始变得坚实,如同我们凝望故乡时的深情目光。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2
所有开花的树看来该是女性的,只有木棉花是男性的。
木棉树又干又皱,不知为什么,它竟结出那么雷白柔软的木棉,并且以一种不可思议的优美风度,缓缓地自枝头飘落。
木棉花大得骇人,是一种耀眼的橘的红色,开的时候连一片叶子的衬托都不要,像一碗红曲酒,斟在粗陶碗里,火烈烈地,有一种不讲理的的架势,却很美。
树枝也许是干得狠了,根根都麻绉着,像一只曲张的手——肱是干的,臂是干的,连手肘手腕手指头和手指甲都是干的——向天空讨求着什么,撕抓些什么。而干到极点时,树枚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
木棉花常吵长得极高,那年在广州初见木棉树,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年纪特别小,总觉得那是全世界最高的一种树了,广东人叫它英雄树。初夏的公园里,我们疲于奔命地去接拾那些新落的木棉,也许几丈高的树对我们是太高了些,竟觉得每团木棉都是晴空上折翼的云。
木棉落后,木棉树的叶子便逐日浓密起来,木棉树终于变行平凡了,大家也都安下一颗心,至少在明春以前,在绿叶的掩覆下,它不会再暴露那种让人焦灼的奇异的美了。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3
菊花,清雅淡泊,不畏霜寒,独自怒放于秋风落叶之后,与梅、兰、竹一起合称花中四君子。曾以其高尚的情操和超凡脱俗的高雅气质而倍受世人青睐;因不合时宜的开放受到了高雅之士的赞赏,晋朝的陶渊明可以说是堪称写菊花的鼻祖,他的“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以其悠然自得的恬淡心境而被隐逸者视为知音,也因此而赢得了清高志士的推崇。
菊花这不屑与百花争春的花中君子,曾以其不妖不媚的风姿和清雅素洁的花韵及其花品成为中国墨客画士笔下常常获取的素材,也曾为墨客画士留下不少的丹青妙笔传世佳作。那一株株、一丛丛的菊花经过丹青妙手的一番侍弄则显得栩栩如生,清香四溢。
菊花不但在画家的笔下吸引过多少人的眼球,而且在中国的诗坛上也是光芒四射,久开不衰。曾以其不畏霜寒的精神和高风亮节的品格而博得了历代诗人的争相咏颂,因此在中国的诗坛上同样留下了不少关于描写菊花的不朽诗篇。黄巢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把菊花描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一篇千古传颂而又脍炙人口的菊花诗佳作。他的另一首中写道是“……。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也是后人争相咏颂的名句。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十二首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让人读起来,就如同是在翻阅一幅描绘菊花的菊谱。诗以各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境,而去表现不同的思想。可以说是从静态去描写,从动态去形容,以各人的观点,各人的看法,从不同的审视角度去描写,把对菊花的描写和形容都推向了高潮。在十二首关于描写菊花的诗中,其中犹以林黛玉的菊花诗更是出群拔萃,她写的《菊梦》、《问菊》、《咏菊》,以自然新奇而一举夺魁。《咏菊》中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就显示出林黛玉高超的艺术景界超凡的才华以及不同凡响的见解。难怪史湘云会说:“真个把菊花问的无言以对”了。对于她的《咏菊》中“一丛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诗句,今天提起来我都还记忆犹新。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一向不拘泥于形式,收放自如,以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而别具一格;以任情任性,下笔大胆,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因此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难怪宝玉评判林黛玉的诗是别开生面,她的菊花诗更是她写过的诗中的佼佼者,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过目不忘。
宋代苏轼的“ 荷尽已无摩雨盖,残菊犹有傲霜枝。……。则展现出当荷花随夏天的离去而逝的时候,而菊花却是迎霜怒放的情景。
我国早期的女革命家秋瑾对于菊花的描写,更是另辟溪径,表现出非凡的见地,一首“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就让世人自叹弗如。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被赋予了顽强的抗争力和坚强的战斗力。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既不是忧怨缠绵,也不是恬淡闲逸,而是历经磨炼,屡挫不衰的风中英豪;菊花在这位鉴湖女侠的笔下既不是逃避现实、与世无争的消极主义者们的精神寄托,也不是独自隐逸于秋风落叶之后独善其身的隐士风格,而是傲骨铮铮,充满着意志风格,敢于向世俗挑战的烈烈西风中的的霜中奇葩。
一代老革命家陈毅也留下了颂扬菊花的不朽诗篇。他的《秋菊诗》“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不但道出了菊花傲霜耐寒的本性,而且表现出菊花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和百折不挠的无畏精神。
菊花将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在文人画士的笔下,被赋予时代气息、时代的风格。
愿菊花这枝久开不衰,永不言败的奇葩,在中国的文坛上光芒四射,放出它应有的光彩。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4
传说两个人相遇的概率小的可怕,所以,我很珍惜身边的人。
校园是深不可测的,它有那么多人,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有的人像平行轨道一样永远不会相遇,一起错过所有的季节,时令;有的却莫名其妙地交叉在一起。或许,某个角落正泛着花季的微紫;或许,;蓝色天空下有一段故事要开启……
班级中除了几个我认为要好的人外,对我来说更像是被命运捆绑在一起的陌路人。
17岁,我的世界一下变了许多,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原本活蹦乱跳的汤圆,最近突然很安静极淡定地对我说:我现在喜欢一个人。
瞬间石化是我的第一反应。缓冲良久才反应过来。
“失恋了?被欺负了?作业没完成?还是丢钱了?……”n多能都被她那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脑袋一一杀死!
“那是怎么了?”
“不知道!”
后来我总想法逗她乐,最后:哈哈,你现在怎么这么厚脸皮啊!
差点没汗死我。
普雅,刚分到这班不久就感觉到了她的自闭,总爱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莫名地哭泣。对这类人总是很敏感,因为自己曾经也是这类人。突然想到水深,十米懂得八米的所有,八米却永远不知道十米是怎样一个深度。
有时会对普雅略微关心下。可能很少有人靠近她吧,我想。普雅对我说了很多,关于她的经历。说实话,我没想到她会对我说那么多。从断断续续的讲述中我也看清,普雅的眼泪里映的是一个男孩,并不帅的异地的男孩。
老舍说﹕初恋是青春里的第一朵花。有的人开的阳光灿烂,似乎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而普雅却将它很小心地隐匿了起来,没几个人知道也没几个人愿意知道,大家都这么陌路。男孩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已经辍学了。普雅说她不上高三了,因为他不愿意等。
我不知道那男孩是什么样的人,林子这么大,什么鸟没有!我只敢保证自己,不,有时我连自己都无法保证。所以,我不知道普雅真跟他走了结局会怎样。我也曾用我那极其贫乏的想象力预测n种可能的的结局。当我还未来得及想好,普雅就走了,只留下层层书林中她那空空的座位。她顶着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辍学了,这个爱哭的柔弱女孩不知道为何如此的坚毅。
不管周围怎样变,普雅的声音依旧清晰地在我脑海中盘旋:我知道他不帅也不高大,家里还很穷,但他在乎我,和他在一起我很有安全感。我有家,但我一直想逃离,那里只有无尽的争吵,甚至母亲会以死相逼。她一口气把满满一瓶农药喝下倒在地上玻璃瓶破碎的刺耳声音让那时小小的我感到的惶恐与无措又有谁懂得?
……
在这个季节,我和很多人相遇,在一起,成为朋友,然后分离。初中时,校园门口的路上有很多合欢树。花开的季节,风一吹,周围便一下成了合欢花海的世界。浸润的那些日子总是蒙太奇地在脑海里中闪过。升入,校园里依旧有这种树的身影。合欢树见证了我所有的少年友谊与情感经历,每次都会从树下走过,感觉就像羞涩不语的少女,在风中用她那粉色的长长睫毛似的花絮送走我青春的每个心悸。
如今,又是合欢花开的时节,停下脚步看风中飘舞的合欢花,摇曳出青春我情感的弧度。闭上眼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感谢与你们相遇,不管怎样,不管在何方,大家都要快乐呐!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5
家中书房的门厅挂着一幅清代诗人钱大昕的木刻对联“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这是孩子爸爸从古玩市场花高价淘回的宝贝。他说,这幅对联挂在我们家最合适,“好友”和“奇书”是人生最大的趣事和追求。两个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常爬上楼咿呀地跟着大人读这句对联,有时会踩着高高的板凳爬上大书架,指着一本本书让我们叫他们念书名,偶尔还会爬进爸爸的怀里,一边撒娇一边和爸爸一起有板有眼的读那本繁体竖排的《千字文》。
先生对书的爱好近于痴迷,他几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写字,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传承。从上世纪八十年起,他经常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很多活动,并在中国的书坛崭露头角,加上对佛教黄龙宗一派的研究,让赵朴初先生亲点,参加八五规划的佛教重点课题研究。并与2002年取得了中国书法界最高荣誉“兰亭奖”。因为在学术界成果越来越多,连续三届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家中的书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大约已超过一万本,这当中既有孩子爸爸自己编著的上百种图书,也有数十年前孩子爸爸省下吃饭的五块钱买下的《汉语字典》,还有上万元一套的大书法集和各种各样全套的大图书。儿童读物只能摆在家中一个小角落,任由孩子自己去翻阅。也许真可以用 “汗牛充栋”来形容,那满墙满屋的书确是家中最扎眼的风景,几个屋子的书架摆不下了,就打包放在储藏室里,于是储藏室里也到处都是书了。孩子的爸爸曾经说过一句话:“可以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书。”在他的眼里,书既是生命。没有什么比读书更快乐的事情了。孩子们每天在书房里跑来跑去,看爸爸用毛笔写字,在爸爸用来粘字画的白板墙上拼图涂抹,并煞有其事地铺上宣纸学爸爸的样子,蘸上墨汁,横平竖直的临摹。读书写字成了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最大的事情。也不知道这样的童年对于幼小的他们来说,是一种亏欠还是一种优待?
先生在夜深人静读书时,我就习惯坐到我们的大床上,重复每天的陪读过程,从两个孩子不到一岁开始,孩子读过的绘本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了。那些简单线条描摹出的精彩世界;那些关于大自然奥秘,那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经典,那些优美的童话,那些关于成长的种种,伴着我也伴着我们可爱的宝贝。那些可爱的、温暖的故事滋养着孩子小小的心灵,也让我无数次为之感动,似乎我也开始年轻,开始想象小时候有星星的夜晚,爸爸给我讲的故事。遥远的,不可触及的思念会在如水的夜晚回到我的身边,一边是孩子们听完故事后憨憨的睡容,一边是我对家乡无尽的想念。孩子们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依赖地靠着我的肩膀,没有什么能比这一过程更让我留恋了。
书大部分是从附近小考拉童书馆借来的,我已经是这个书馆五年的老会员了。每周从馆里借来10种绘本,大小孩子一起阅读。也有一些是已经看了很多遍,但孩子依然会偶尔翻出了重新阅读的,所以这一类就从书店买回收藏。中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金屋颜玉”之说。读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对人们思想的广泛影响。《增广贤文》中有:“劝君莫将油炒菜,留与儿孙夜读书”,这种古训对于所有的家庭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教育。古诗云:“碧纱待月春调瑟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种境界与我,与我的家庭和孩子们,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也许当孩子们长大的时候,回忆起当年在爸爸大书案下捉迷藏的情节,回忆起妈妈每天的陪伴,回忆起一家人手捧一本书,争着要坐在爸爸妈妈怀里念儿歌,回忆起每次出行时,爸爸讲的那些在书中学不到的地方文化和故事,孩子们会自豪地说:读书真好!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6
回到寝室,闻着栀子花的味道,没有那么悲伤,得到一丝安慰罢了。喜欢抱着栀子花,整人脑袋倒在书桌上,沉沉睡去,至少那时的我是快乐的.。看到朋友们的栀子花的照片,漫山遍野的栀子花,很是让人羡慕,沉浸在花海,谁还会悲伤。
我们并无理由记得悲伤,抛掉快乐,去承受一个人的泪水和孤独。我总是喜欢将自己包裹起来,似乎总有一颗想远离世界的心,不是我不安分,不是我高傲。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安于世俗。对于身边的喜怒哀乐,没有任何感觉,很冷漠,很无趣。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经历了一段悲伤的感情必须导致这样的结果,但想从这段悲伤抽离出来,却不总是那么容易的。
已无心情欣赏花香,已无心境体会它的芬芳。
对于悲伤,原来也可以习惯的。久了,也就忘记了快乐是什么样子了,我习惯了没有花香的大多时候,偶尔到达花香的地方,却也是匆匆,“分离”太多,也就不记得相聚那一刻了。
描写木棉花的散文 篇7
女人如花……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只盼望有一双温柔手,能抚慰我内心的寂寞。我有花一朵,花香满枝头,谁来真心寻芳丛,花开不多时啊,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
女人如花。
花比女人也真贴切。爱花,爱她的味道,也爱她给人视觉的冲击,比如冷艳,华贵,淡雅……生活、工作中处于花香的世界,人的心情就会爽朗,走起路来轻便,工作效率会提高。闲余,赏一赏,也许她淡淡,也许她热烈,总会令人心旷神怡,一如女人,也许安静,也许奔放,总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所以,人们把她养在室内,天天赏她,因为美呀,因为香呀。侍弄她,叫她更美,叫她更香,叫她舒心地绽放。如果你任她香消玉损,你也不会得到那赏心悦目的快乐。
一朵花从冒芽,到舒展,到开满,,那样小心地绽放,人们观摩她、赏她也是很小心,因怕一不小心折了她的枝,因为爱呀!因为爱,所以为她补水,为她施肥,为她翻土,为她换盆,如此为她用心,呵护她。就像农民心里的庄稼,文人手中的笔,医生手中的手术刀,那份爱出自心底。
爱她越多,她回报你越多。如花,如庄稼,如手术刀,都如此。你不爱花,对她不闻不问,你也别奢望她回报你。女人,也如此。
有些人爱花,却不养花,专采一些野花供自己玩赏,实际上就是图个新鲜,没多久就互相遗弃了,爱花,还是家里的长久。在自己身边,睁眼,花美的迷人;闭眼,花香的醉心。
人与人不一样,花与花不相同。花有牡丹,玫瑰,丁香,兰,菊……还有叫不上名的花。有人爱牡丹,有人爱莲,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爱。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人说牡丹国色天香,如大家闺秀,雍容华贵,似钻石般星光熠熠,望一眼,便动心。更多时候,我们远远地望着,欣赏她的气质:大方,优雅,华而不俗。
“浓艳尽怜胜彩绘,嘉名谁赠作玫瑰。”玫瑰象征着爱情,欣赏她发自内心的微笑,白如雪,红似酡颜。因为爱情她绽放的更美,更醉人。玫瑰有刺,要善待,正如爱情要细心经营,不要被刺所伤。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或许丁香本省就带有淡淡的忧愁,赋予了许多文人灵感,赋她,怜惜她。欣赏丁香就像听一段故事,让人痛惜美不能永恒。
“浅为玉茗深都胜,大曰山茶小数红。”山茶是那种清新的美,单纯,透明,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宛若一位亮丽的村姑,浓眉大眼,辫子长长,不需要华丽,不需要修饰,那种与生俱来的美!你听那动人的山歌就是为她而唱,那么嘹亮。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君子兰就是内敛的美,不张扬,她从不浓妆艳抹地在你面前炫耀,欣赏她,欣赏她端庄、文静,正如有内涵的女人。
萧敬腾为海芋唱了一首歌,“春天的来临,悄悄释出暧昧的味道……”海芋的花白的透明,嫩的出水,如新鲜出浴的少女,略有矜持,那是青春有羞涩的美。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欣赏梅菊,不畏风霜,是花中的女强人,有霸气。欣赏她,敬畏她的坚强。那种美凭心而论,是触的最深的美,直到心底。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荷花深受文人的喜爱,周敦颐的《爱莲说》人人传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把荷花描写的美轮美奂。荷花就是那么冰清玉洁,惹人垂爱!
花,美。美的事物往往难留,一如春,也可能人们期待的过多。古人爱花,更愁落花。把女人的容颜退去或无人爱惜拟比落花。“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些优美的诗句,关于花,关于女人,被人传诵,叫人揣度。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花魁,却也易陨,使人惋惜,揪心。我更愿意欣赏香菱,那个懂得让自己丰满的小女人,好比一朵花在无人的角落独自盛开着,圆满着,你发现了她就会爱上她。
有些花,美的叫人窒息,却可怜的叫人心疼。比如李清照,比如唐婉儿,比如邓丽君……不知上帝是怎么想的,有时叫一朵花唯美的盛开,却不叫她完美的谢去。
赏花,读女人是一件雅事,而我是个俗人。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