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干净的文章

2022/12/09经典文章

关于干净的文章(精选12篇)

走向幽兰

文/刘柯兰

天空渐渐暗下来了,好似墨蓝色的颜料染在雪白的浆布上一样,雨渐淅沥沥地敲打着透明的窗,如同一个个小精灵,它们打在树梢上,滴落在青草中,坠掉在花瓣里……

我撑着伞漫步在雨中,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稀疏的行人,还有路边的花。它们争奇斗艳,如火,似霞,像梦。恍惚间我被一丝香气吸引住,那是开在墙角的一簇幽兰。它是那么的干净,那么的透亮,脉络清晰。仿佛与这嘈杂、喧嚷的世界划分了一条明确的界限。

人们说,空谷幽兰。什么才是空谷。

泰戈尔说:“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回头看那被细雨敲打的兰,仿佛洗褪俗世的铅华,静静地、慢慢地绽放,有些许清凉的懒散和美意,有些许的孤傲和静好,是六朝的古书,没了繁华,没了浮躁,没了时间……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但真气之人甚少,天地茫茫,水太浑浊,人亦浑浊。只注重外表的美丽干净,殊不知那洁净的外表下又藏着怎样空洞乏味的灵魂。在这个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人们只顾着对金钱的追逐,进而衍化出对名利的渴求而忽略了那个本真的自己。只要求有一副无可挑剔的外表,却不注重自己的内涵,觉得能靠颜值解决的事情就不需要看你个人的才华与能力,可是结果却与自己的想象背道而驰。

像兰一样看似娇柔清丽实则儒雅敦厚,内外兼修,在不卑不亢间寻找自己的初心,怀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去探访未来的自己。在这个时间的节点和自己与未来定下一个约定,做一个外表干净、内心明亮的人。

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心中的幽兰——走到了,推门进去,看到心中那浩瀚的梦想与纯粹的自己。

保持干净的心灵,走过繁华

文/明决

深秋的阳光越来越冷,在这样的温度里,再次走入这个熟悉的地方,这个陪伴了我两个多月的图书馆。耳边没有了以前的喧闹与桌椅碰撞的声音,有的只是,零零点点的回忆。

我在深秋的微凉里起身,将目光从五楼的天井中向下望去,巨大的芭蕉叶和木质的地板与台阶显得那么古典与优雅。时不时有几个零零散散的人走过,发出“砰砰”的声音,却一丝都没有打破这里的和谐。

我又想起了今天来时在墙角的泥土里发现的一朵小花,那朵我叫不出名字来的黄色小花。深秋里,那一抹明亮的黄色小花显得有点突兀。是的,百花皆谢我独开,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我能感觉得到它的孤寂。或许它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它依然是开放的。这里我没有用“盛开”,是因为它确实不怎么“盛”,屈指可数的几片花瓣在秋风中有些微微的扭曲。但它的颜色真的是明亮的,明亮的黄色。这让我对这个弱小的生命有了一丝敬畏。

我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心中的感觉,一年多没有爬格子,竟开始有些词穷 .我早已不如那一株黄色的小花,因为此刻的我连开放的能力也没有。

感谢遇见,在这孤寂的日子里,勾起了我曾经的回忆与斑斓。青春的年华早已悄然而逝,烙在心底的痕迹,开始有了某些触动。 想着两年前刚刚走入这个地方时的野心,辛酸与不甘再次涌上。经年的领悟,刻在了掌心,凝成了平淡而又不舍的回忆。

窗外,已然月色满怀,漫过秋韵婆娑的枝头,朦胧而清雅。 秋风轻柔的拂来,伴着时光的碎影,洒在我心中,温柔的细语,正是地上沙沙的落叶告诉我的,在这深秋中,独守的一份清新、明朗与温婉。

又是秋深,草木皆枯,唯有巨大的芭蕉叶和墙角泥土中明亮的黄色小花,不招摇 ,不妩媚,安逸而素雅。折一缕月光,用它轻柔的擦拭身上的凡尘,保持那一颗干净的心灵,走过繁华。

风情,干净而单纯的白

文/烟儿

“不管人生如何忙碌和境遇心底里却总会有风情吹过”你这简单一句、“风情”俩字,却是看傻了眼,看蒙了心和迷茫了脸……

看到雪小禅的一篇《风情》里的一句“春衫薄里,隐藏着无限的风情”风情不是浓妆艳抹,不是挤眉弄眼;不是少装缺布的暴露,也不是媚眼无限的放电。而是薄薄青衫里,那隐藏着的风情无限。

她说“我迷恋着这样干净而单纯的白……而这白,是风情的开始……那样的风情,是水波不澜。从此,小桥流水,一粥一饭。”就像绚烂过后终归平淡,而平淡方是弥久常新,永不褪色的。曾经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终会熬成“平平淡淡才是真”。

初见那时的脸红羞涩、心跳莫名、手脚冰凉、鼻尖冒汗、嘴唇发干、眼神发亮……那种轰然倒塌、天崩地裂也失了颜色,眼里心里耳里觉里全只是一个“你”。然后便是期待等待、患得患失、无端猜测、莫名感伤:移情别恋了吗?已成往事了吗?不再心动、不再牵挂了吗?否则为何无端不来、默然消失了呢?

有了争执,有了怀疑再澄清再表明,如此反复有一天豁然开朗:真的在意、真的在乎、真的是眼里眉间的唯一。那时的淡定淡然便是那一份“从此,小桥流水,一粥一饭”的水波不澜的风情了。

已成那样的风情了吗?心底低低叹息。这叹息,不是难过,不是伤感,不是悲哀更不是无奈。是种心满意足的开怀,是种“从立不安”后的安宁,是种“辗转反侧”后的安然,是种“心惊意乱”后的安定。

依然会傻傻地看着发呆发愣,依然会想着你的话默然欢喜,依然会心情忐忑等待猜测你,依然会因为某一句相似的话、熟悉的称谓而把你想起。你像空气看不见却时刻感受到你的存在,你像月色看似没有温度却如水涌来。

你说:“我只想在心底里有一份真诚的情怀,我并不寻求世俗之中的激情或是情感上的负累。人生之中,缘遇与情怀,重要的是心底里的自然和温暖,是内心世界里的生机和活力,是精神家园里的翠绿,更多的是人性需要高尚或是高雅的情怀。”

这份情怀,这些风情便是“干净而单纯的白”只一瞬但明了释怀。曾经的纠结纠缠原来只是自己的无理取闹;曾经的痛苦痛心痛断肠,原是自尊自卑作怪。无端的猜测、迷茫的猜疑,就把以往的时光生生弄断,连一个解释的机会也吝于给予。

虽然依然没有多少时间可以聊天,虽然心里还有许多疑问没有言明,但是,更多的是理解。为自己曾经的无知和幼稚,任性和胡猜感到一丝脸红和羞怯。

短短的几天,心境却是天壤之别。初时的矛盾、挣扎变成现在的温暖、自然。常常莫名的发笑,原来眼里眉间的轻愁怨、伤感惆怅成了陷入深深的遐思和淡淡的明媚笑脸……

腊月酿酒

文/袁晓赫

记得,昔日井冈山农村,腊月的气息,是浸润在香味之中,空气中飘散的总是甜甜糯糯的米酒香,犹如勾子般的勾我肚里的馋虫。冬季里,稍帮老表干点活,必定是燃起炭炉火,用粗瓷碗舀满自酿的米酒款待,于是,烤火饮酒时,总会想起白居易请刘十九饮酒写的“便条”:“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不由感慨万端:这新酒,这炭炉,就在跟前,这雪呢?肯定在昼夜兼程。

在记忆里,井冈山年年有雪,真的是“江西冇雪不过年”,大雪覆盖后的山村静谧而温馨,腊

月,五谷收仓,稻草垒垛,六畜在栏,地旷天清的日子里正适宜酿酒。新稻早已备下,柴火也已风干,醅酒的器具全部洗净,老表忙碌的身影就在这香气中欢愉地穿行。

酿酒的主料是井冈山自产的糯谷,加工成糙米后,在清水中浸一天一夜,然后,用筲箕捞起放入蒸桶,点火架柴,蒸气升上来,满屋饭香绕梁。

蒸好的糯米倒进大盆子里,淋上冷水,等其沥干凉透,再均匀地撒上酒曲粉末,搅拌均匀,一下一下把松软的米饭转移到酒桶里,中心还要挖一个小洞,然后盖盖密封。

腊月温低,酒药性慢,酒桶得放入厨房茅窝里,更稳当的,干脆把酒桶搬上床,用旧棉袄里三层外三层严实捂住,促其发酵,如此,捂住热闹量,可捂不住酒

味,还未等酒出桶,人、被子已“酿”上浓浓的酒香。

仅仅六七天的工夫,酒就酿好了,舀一碗端在手中,粗瓷白酿,面上还有一层“绿蚁”,赏心悦目,真是闻之欲食,食之欲醉,醉而忘归呀!

曾多次问老表:“酿好酒,最关键的是什么?”个个“斩钉截铁”回答:“要绝对干净!”从蒸锅、蒸笼、屉布,到使用到的每样物件必须“绝对干净”,不能有半点油花,方能酿成佳品。

“要绝对干净”!酿酒如是,做人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干净的剪刀

文/郝金红

一天早上,曹德旺上班路过福耀集团总部大楼后面的那块绿化带时,发现有些草坪长得参差不齐,显然是长时间没修剪的缘故。曹德旺马上叫来后勤部主管,让他找人修剪树枝。

上午下班时,曹德旺特意去看那片草坪。草坪已经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看起来十分赏心悦目。正四处看时,曹德旺的目光被不远处坐在石凳上的一位小伙子吸引住了。他身着园林工人常穿的那种天蓝色制服,左手握着长长的剪刀,右手里是一张洁白的餐巾纸。他低头小心翼翼地用餐巾纸擦拭着剪刀,以至于没有看到走到跟前的曹德旺。

“你好!”曹德旺向小伙子打着招呼。小伙子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这个老头,没有说话,只报以微微一笑。显然,他并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老头就是这福耀集团的创始人,就是国内赫赫有名的“玻璃大王”。

“这里是你修剪的吗?”曹德旺问道。“是的。”小伙子再次抬起头,并缓缓站了起来。“别人都下班了,你为什么不下班,还要擦剪刀?”“剪刀是用来修剪花草树枝的,修剪得整齐,看起来干净舒服。我做的是干净的活儿,剪刀也不能邋遢。自己的剪刀都不干净,客户又怎能相信你能干净地做好他交代的事?”

看着小伙子手中那把干净的剪刀,曹德旺心中闪出了一个念头。下午上班时,他又找来后勤主管,并且叮嘱他:“以后我们公司修剪草坪的事儿,就交给上午的那个小伙子。”主管问道:“这可是一笔不小的业务啊,你为何看中了他?”“热爱!”曹德旺说,“他热爱珍惜自己的剪刀如对待自己一样,这就是我喜欢他的理由。”

这个小伙子成了福耀集团的专属草坪修剪师。一个人热爱自己事业的人也必定热爱自己手中的工具,这样的人自带光芒,并且会感染周围的人。

平常家话:怪咖

文/蓝玉-L

突然想起几年前,有一次会餐。会餐上,有位被大家公认的怪咖。其实我对他并没有太多印象,因为没觉得多怪。但一起吃饭,特别是吃完饭,观察每个人对应的桌面时,就会显露无疑。当时有“鸡翅”这道菜。大家都会把吃完剩下的骨头随意扔在饭桌上,有洁癖的会扔在固定的某个地方。

长长的饭桌里,有个角落,是那么吸引众人们的视线。他把每个鸡骨头吃的特别干净,不对,应该是极度干净。这些极度干净的白骨头层层堆在一起,形成着一座骨山。看起来就像骸骨堆,但这样的骸骨堆不应出现在餐桌上的。再比较下大家吃的,骨头上连带着多余没吃干净的鸡肉。扔的很乱。乱中那一堆骸骨是那么显眼。这怪咖一定有强迫症,洁癖症,人为艺术症,还有轻微的人格分裂症,因为有女人性格的特征(他属文艺中年男)。

怪咖世界里也会分类。一部分怪咖是不明显的。他们应该会隐藏自己这种脾性,很会控制。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怪,什么时候不可以怪。而另一种,如刚刚上述这位,就属于不会收敛自己。脾气和谐,但总是从行动上破绽。不适合领导。

总归怪咖的话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确定,不妥协,不随波足流,观察力强,思维跳跃,无法让人琢磨明白。这也许只是我个人概括的。不完全统计。

腌酸菜

文/薛铁所

过去,北方农村生活贫困,冬季缺乏蔬菜,人们每年秋天都要腌好多酸菜,供冬季食用。收完大秋以后就要准备腌酸菜了。

酸菜的种类,以当地种植的菜类为主。我家主要腌三种酸菜:芥菜、胡萝卜和白萝卜。芥菜为主,腌一大缸,萝卜、胡萝卜为辅,各腌一小缸。白色的萝卜、芥疙瘩和绿色的菜叶经腌制后都会变成淡黄色,所以当地老百姓又称之为“黄菜”。

第一天,到菜地去挖菜,挖出后在地里分类整理好。萝卜、胡萝卜、芥疙瘩用刀削干净;三种菜叶捡去老叶和烂叶。然后,分别用萝筐挑到河边洗涮干净,拿回家后放在苇席上晾一夜。睡觉前,要把三个缸洗刷干净,倒扣在苇席上,以便把水淋干。还要找几块大石头,洗刷干净备用。这石头也有学问,最好要青石,因为它质硬,不易被酸菜水腐蚀,可以连用好几年。

第二天,开始腌菜,邻居们会带上工具主动过来帮忙。大家围着苇席坐一圈,男人们负责切菜叶,大案板放在苇席边上。孩子们把菜叶整理成一把一把后,交给大人去切,要切成0.5厘米长短,太长腌不透,不好吃,太短会腌烂。女人们负责把萝卜、胡萝卜和芥疙瘩用擦子擦成丝状。这擦子长约一米,宽约20厘米,是腌菜的专用工具。擦好后按1:1的比例与切好的菜叶混合均匀就要装缸了。萝卜、胡萝卜酸菜装小缸,装一层用木杵压实一层,直至装满。木杵就是一个圆的木球,装上一个木把,用它把菜压实,也是腌酸菜的专用工具。

芥菜要装大缸,用木杵压实比较费力,于是,就找一个胖小子,洗干净脚后,站在缸里用脚直接把菜踩实。孩子们往往争抢这一“美差”,于是,有时让两个孩子一起进缸,既省时,又满足了孩子们的“奢望”。

缸基本装满后。要在最上面放一层不好的菜叶,再用大石头压好。因为最上面这一层将来腌不好,要丢掉。

最后,用刚从水井挑回来的干净水,灌满水缸,腌酸菜工作才算完成。

“腌菜吃旧不吃新”,最少一个月以后才可以吃。开缸时,把石头搬开,把上面一层不好的菜叶去掉,再把菜水上漂的一些白霉去掉,把石头清洗干净后再压到菜上,补充些干净的清水。以后吃菜时,不能再动石头,只能用长筷子从石头边沿慢慢掏出来,让石头自然下沉。否则,菜会发坏。

这就是我家一冬天的主要蔬菜,随着时间的延长,质量越来越好。既可生吃,也可以炒熟吃,还可以拌上面蒸成菜团子。生吃时,加点咸盐、辣椒拌匀,清香可口;如能和豆腐、辣椒一起炒一下,酸香扑鼻,更令人馋涎欲滴。

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

文/一滴__雨

其实,没有答案,摆在我面前的,只有时间……

当你爱的时候,已无法设置免疫,当你痛的时候,已是不能忘记。爱情这味药,很难有人产生抗体,如蛊入骨,无法自救只有自苦。

时间——用一匹马的姿势卧在了荒草间。这枚尘世疗伤最好的药,终抵不过念想这回事,譬如,树不会静,譬如,心不会死……

隔江之美犹若芷兰,可观,可赏,可钦慕可怀想。而横亘其上的何尝不是距离呢?只观其影不闻其香,只赏其形不识其态啊!当怀想像秋萍一样飘泊时,距离,并不能产生美!

有人曾形容,用长江的磅礴来领略黄河的豪迈,那应该叫距离了,可是这能领略到吗?当时间被当作另一种武器,慢慢销蚀的就不仅仅是黑夜白昼,还将有爱,还将有美好。

其实你我手中的筹码是相等的,人生简简单单的来,一路之上或荆棘或鲜花或苦酒或美肴 ,即使走一条金子铺成的路,即使你富甲一方即使我倾国倾城可我们还是要离开,还是要归于尘土……

北风耐不住寂寞,一夜无休止的倾诉,醒来时已苍白无力。意会含蓄不料却错解成暗喻,当含蓄被拎出水面的时候,湿淋淋的心情像一尾鱼,在缺氧的爱中急促的呼吸着,渔人晒笑:别把自己弄伤了,想不苦,很容易……

雪,输掉了寂寞,幽然如怀春的少女,遥望像雾像雨又像风的那个男子,不知所措,只一味的飞奔执意的寻觅。而此时,夜玫瑰早有了睡意,因了不再神秘,语至尽时,也是一种疲惫啊。

距离是遥不可及的痛,躲在一棵花或草的守望里,除了静静地看你,还有,等待…那个高贵的一尘不染的神话,是慰籍苦痛的药,美丽的还将美丽,只是面对你,我仍清贫。

今夜,晚风会做说客也可能带去一份素白的心笺,字很干净,心很干净,爱也很干净。因为,没有人会比我,更爱你……

第一次洗书包

文/陈启萌

今天,我学洗书包,心想,这还不小菜一碟。

说干就干,我拿来一个大盆,里面放满了水。先把书包放在水里浸泡一下,再在每个地方都擦上肥皂。开始我起劲地在书包上左刷刷,右刷刷,再往水里一泡,立即焕然一新了。乍一看,挺干净的,可细细一看,呀!整个一个大花脸,有的地方干净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刷到呢!我只得再返工,这时我觉得腰慢慢开始酸了,手也没劲了。我想,坚持就是胜利,终于,“面子”上是过得去了,总算有点成就感了。

然后,我又把书包翻了个面,继续为书包“沐浴”。哇!由于我平时的疏忽里面有些地方渗透了好多的铅笔灰,黑黑的,我咬咬牙猛刷了一阵,可它居然纹丝不动,我又用力刷了几下,可它好像在跟我作对似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最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那块黑斑洗干净了。

最后,我用干净的水把书包冲洗干净,书包终于彻底干净了,可此时的我已经累得直不起腰来了。看来,家务活可不象我想象的那样轻松。通过这次洗书包,我才真实地体会到妈妈平时的辛苦,以后我要做好这个家里的小主人,多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

家乡的水

文/江传力

70年,白驹过隙;70年,沧海桑田。我的老家是巢湖岸边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就像千百万个村庄一样,70年间,发生了巨变。细数生活中点滴变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家乡饮用水的变化。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农村许多地方家家户户喝的都是池塘水,自然村里会指定一个池塘为饮用水,平时不允许牛在池塘里打汪、鹅鸭在池塘里嬉戏。我的爸爸是1949年10月出生,刚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爸爸说:“我们村指定饮用水源塘为‘清水塘’,我从小到现在,喝了几十年这口塘的水。”我的儿时记忆中,每天清晨,爸爸妈妈会挑着水桶到清水塘里挑水,然后倒在家里的大水缸中,再放点明矾碎末,随后水会清澈见底。我们在家口渴了,就用水瓢直接在水缸里舀水喝,印象中小时候没有喝过开水。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放学后口渴得很,家里是“铁将军”把门,我没办法就直接到池塘边,用双手捧水喝,那水中还有少许杂质,还夹带着泥味……

上世纪90年代,村里许多农户有点积蓄之后,就想办法在房前屋后打一口井。我家在村头盖了2层楼房,住房条件大大改善。爸爸在离厨房2米远的地方打了一口井,井深3丈,井水充沛丰盈,喝起来甘甜,由于井水多,冬暖夏凉,洗衣洗菜做饭都用井水,既方便快捷,又舒服满足。我家基本用桶提水,有的农户用辘轳提水。记得炎炎夏日,从田里摘下西瓜,用网囊住西瓜,再用绳子系好,然后放到井中。约1个小时后,再从井中取出西瓜。此时,瓜皮翠绿,冒着水汽,一刀下去,一声脆响,西瓜脆生生裂开,露出红瓤来,让我们激动得垂涎欲滴。西瓜在井水中冰镇过,在暑热天吃起来,可谓“甘露洒心”,爽口解热,满满的凉爽感!

可是,我叔叔家也打了一口井,不知是选址有问题,还是挖井工人方法不对,出水量非常小,连基本家用都保障不了,而且出来的水像撒了盐似的,不仅咸而且水垢多。水井普及后,省去了每天挑水的辛苦,喝的水也比之前干净多了,但农村遍地开花的水井,谁也不知道水质如何。

今年3月,我带老婆孩子一起回巢南老家,走在水泥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错落有致的房舍。村民在村中或散步、或晒太阳,处处透露出祥和的气息。有的村民还在村运动广场锻炼身体哩——原来,该村被列为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78岁的江爷爷告诉我,做梦也没有想到,除了这些越来越干净、漂亮的街道、房舍,村里帮他家安装了自来水,不用挑不用提,把水龙头一转就出水。自来水干净卫生,好处很多。家中的厕所也安装了坐便器,用过后,手一按,自来水冲得干净利索,这是让他觉得最舒心的事。有的农户家,还用上了大桶的矿泉水或纯净水。今天,农村人蝶变为城里人了,城乡生活的差距,正在越变越小……

新中国建立70年以来,家乡的饮用水越来越干净、卫生,也让人用得安全放心。饮用水的变化,是我国农村发展巨变的一个缩影。未来,乡村发展将会更快,农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干净

文/徐竞草

9岁时,我从县城转学,跟随父亲去了一个陌生的乡镇,并在当地一所小学里读书。

镇上的孩子喜欢欺生,我当时又瘦小,于是便经常被他们欺负,其中有个高个子、脸上有疤痕的高年级学生,最爱找茬儿,带着一群同类戏弄我。

一天下午,全校大扫除,我正在扫地,“疤痕”又来欺负我了,他用扫把捅我的屁股,并哈哈大笑。正在我难堪至极时,一个女生突然冲了上来,用扫帚将“疤痕”赶跑了。

原来,那女生的家就在学校旁边,她父亲在镇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所以“疤痕”不敢惹她。女生救我的消息很快传遍校园,此后,再也没人欺负我了。

有天,那位女生说:“知道我为什么要保护你吗?因为你干净!你是学校里唯一一个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的男生,衣服上很少脏兮兮的。我不能让一个干净的人被别人欺负呀。”

一年后,父亲的工作又调动了,我也跟着离开了,从此便与那女生失去了联系,但她说的话,我却一直没忘记。

我刚写作时,文章写得并不老到,但有家报纸的编辑却经常选用我的稿子。后来他跟我说:“你的文字很干净,无需左改右动,如果每位作者都像你这样,把稿子处理得干干净净,我们编辑得颈椎病的概率都能大大降低。”

何止衣服和文字,做人、做事都要干净,唯有干净,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人干净,生活才会真快乐;品德干净,内心才会无惧。干净的人,不会藏污纳垢,也不屑偷偷摸摸,走到哪里,都能堂堂正正,挺直腰杆;干净的人,做任何事,都能公正无私,无愧于心。

清爽徐来

文/罗毅

儿子旅行归来,去的异域他邦,路经某岛,对其卫生吐槽,说那些小巷,卫生不敢恭维。有道是第一印象最真切,我相信这90后不打诳语,不可能带偏见去看他头一回见到的城市。

于是引发了父子俩关于城市清洁的话题。

我问他,这次出国旅行,有何观感?儿子说,除了干净,还是干净,且不说大街小巷清清爽爽,就连偏僻公园、市郊车站的旮旯,也收拾得一尘不染。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正在施工的水泥罐车,外表也擦拭得亮晃晃照得见人影。

儿子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多年的一篇随笔:“背街两旁,是用方木和油毛毡搭建的卖菜棚子,菜棚子里又用土砖砌着高低不一的案板。晚上人去摊空,腐臭的垃圾堆放在案板上或菜棚子前面的空地上。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生怕踩到土路上大坑小凼里去,那里面,是不知淤积了多少年而黑得发臭的淤泥。”

凭心而论,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度粗犷豪放,人们总是大大咧咧,在城市清洁、生态建设、人文环境打造上,实在是欠账不少。

但不能说我们没有努力。大街小巷中拎着簸箕、笤帚的清洁工在日复一日地打扫,环卫师傅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更值得欣喜的是,如今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当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之必须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卫生,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不说广阔乡村,也不谈远郊区县,就是天天行走其间的渝中、江北、渝北,总让我有日新月异之感。

乘坐轻轨地铁,或在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步游观光”。分明的感觉是,轻轨铮亮、巴士整洁、街道清爽,植被葱绿,生机盎然。过去贴满电线杆的办假证招黑工的“牛皮癣”近乎绝迹,沿街墙壁上乱涂乱画的电话号码无处遁形,马路上丢乱乱扔的瓜皮果壳少见了,见怪不怪的污水四溢、摊点零乱摆放的情景,已成明日黄花。特别荣耀的是我的工作之地江北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豪华气派,黑色的沥青路面平坦,白色的车行道线醒目,街区干净整洁,国际化金融大都市的气息扑面……不自夸地说,硬件环境丝毫不亚于欧洲、香港那些金融中心。

见父子俩说清洁,妻主动加入,说她的工作地杨家坪的清洁卫生确实改观不少,但还是有个别人不自觉,私家车乱停乱放,公共场所吞云吐雾,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

我却笑说,清爽正在姗姗来,便是希望。城市清洁乃凡人小事,只要人人动手,形成了好习惯,何愁我们的城市脸面不干净,城市形象不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