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告别的文章
关于告别的文章(精选11篇)
青春如风
文/梅花尖
“如果年轻凝成泪水,很快就会吹干,青春正是长长的风,来自无垠,去向无踪。“读到这句话时心口堵得难受,憋着的眼泪也在眼眶打转。所有青春的面孔浮现眼前,句句道别的话语如泪花般闪烁。
大学校园生活就这样裹挟着青春尾巴一去不返。毕业,十天了,拿着学位证和毕业证的时刻除了兴奋还是兴奋,没有想到这是一场终结。我们褪去学生稚嫩的面孔,懵懂投入职场,壮志雄心地渴望干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或是拿着通知书奔赴下一个城市甚至另一个国度,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征程。谁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各奔东西。
我们拍下每一个留有青春印记的校园角落,甚至包括未打扫过的宿舍厕所;我们拥抱每个同学和老师,比着剪刀手,微笑着让情谊定格;我们在散伙饭上热拥几十人、痛饮“三百杯”、大哭“千万场”,高喊“同窗情谊长存”;我们在回响着《祝福》的毕业典礼会场上默默抽泣,直到哭化了妆容;我们在站台拥抱、痛哭、互相安慰,最后努力挥手告别;我们固执地一个人拖着行李,不道别也不要送别,夜晚静静离开。回头一望,这竟是我们全部的青春岁月。我们或一个人走,或一群人送,最后,都只会留下你和你行李远去的剪影,紧随其后的是跨越千山万水的句句珍重。
整个六月,我们一直在告别,我们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告别,可真正到离开的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舍不得的同窗情谊、离不开的母校关怀,也许,最不肯承认的只是自己的成长。终于火车开动、飞机起飞的那一霎,你才意识到这一切真真切切的结束了。没有开学、没有返校、没有景区学生票可以买了;没有辅导员晚点名、不需要再到图书馆占位子了;不再有宿舍的彻夜卧谈了,没有那么多个夜晚让你打DOTA追美剧了……
六月的西安,晚风吹散,各自天涯。我们如星星般,飘落在中国大江南北。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只有在同一片星空下,凝视,祝福。
毕业后的我们有过迷惘、纠结,也正是这些迷惘纠结证明我们还年轻,证明我们还在做着斗争,在现实与理想、个人价值与家庭责任之间,证明着我们还有一颗不甘的进取之心,证明我们并未与现实达成完全的妥协。但所有的迷惘纠结都只有一个归宿,那就是行动。分别之后,我们必须各自努力,才能有更好的重逢;必须踏实走好现在的每一步,一往无前地朝着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哪怕磕磕绊绊、步履蹒跚,哪怕荆棘满布、弯道重重,终会行到彼岸。抵达,就是一种成功。
我们毕业不散,我们情谊长存,我们青春无悔,我们奋斗不息……
一个刹车,身体随之往前倾倒。这才惊觉我是在去上班的公车上,周围是拥挤的人群和沉闷潮湿的空气。
关了手机屏幕,望向远方。窗外,成都,大雨滂沱。
告别青春的前夜,再呷一口文字的温度
此刻,我想说,前世我本是幽怨贾府中春生秋白的草木,如今却以不可一世的姿态悄然闯入了今生的红尘,我一直害怕这一生的唐突会惊扰了岁月的掌灯人,唯有蛰伏在案头落满灰尘的苍茫红楼里,听远在天涯的歌,吟近在咫尺的诗。如此,也罢。原是露水情缘,原是朝生暮死,又岂能崔然前往叩响那扇尘封的门。
九月绽放,十月凋零,一株雏菊的败落足以使得对影凝眸处的交际决然凝滞,三生石上没有我的传说,唯有一腔愁怨氤氲着一阕千古绝唱,凄然而来,循梦而归。一杯白酒被勾兑了朱砂红,醉饮一场便冲散这世味寡淡。我赴约而来,菩提树下的风铃声声催人疼,舍利子的传言却句句暖人心肠,那一寸光阴让我邂逅了你,满怀的推心置腹,终是换来这清风高谊的友情,这一生,这么好,你用清晨的甘露,灌注了一整日的誓言,我怎么可以就此辜负了宿命的善存,倘若再去记挂前世的情牵梦绕,这将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于你,又怎么可以妄为此生?
我的青春,没有爱情,孑然一身走过一程,如此静谧的一段路竟也清醒了一生,这一路浮躁,妨碍了成熟,当青涩被没有定势地被延长,唯有掌灯于静夜将心独照,才可用一千次的静坐自省,换取一万次的浣洗心尘。前些年,呼朋引伴,觥筹交错,原本以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心换心是有意,可如今,扳指细数,却未曾想能一生相伴、肝胆相照的人,究竟还剩下给人。
三十而立,月过无痕,背离青春方知年轻的珍贵,世道浇漓,人世多舛,明日之事实难预料,再走一遭,又能情归何处?锦瑟华年,切当且行且珍惜。
远走,莫离。擦肩,相遇。如若邂逅是一场莫大的恩泽,请于熟悉的街心允许一场没有约定的相遇,前世某个人说过的话,即便不宜追究,起码安排一次续缘,也好无愧于心。人过中年,心事斐然,面对世态百味,也开始逐个儿梳理过多疑虑和猜忌,终是因着无人做陪而孤独终老,原本无可厚非,心若不甘,又岂能如何?
寂寞是一阕词,她沉溺于古典文学的致命纹理表面,被吟诵成为明净而混乱的文字,当青春沿着无所畏惧的山路一路直下,当一些暗伤踏过隐藏于诗经中的草木年华,无论是唐诗中的风花雪月,还是宋词里的蝴蝶鸳鸯,回望那一季清雅的美好,纵然穿越苦痛,于午夜梦回处,呷一口文字的温度,你若不来,我便不会老去。
请允许背对着满墙的苍老,忘却满心的婆娑挣扎,刻意驻留的青春注定再无法挽留,待我风尘仆仆地长满胡茬,若还能准许我半句话的权利,请让我拱手相让,轻轻拾起右手边的红楼传说,于暗夜尽头浅唱那伤。
告别,五月的悲伤
五月,我不怀念,甚至害怕。我知道我并不喜欢五月,阳光很炎热,心情也很浮躁。这段日子,发生了太多事,以至于我害怕这段时光。开心过,期待过,幻想过,但剩下更多的是诚惶诚恐。很多人说经历过了这关也算长大了,但在我的世界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小孩。我只是希望能够遇上这么一个人,能让我完全做自己,不用考虑周边的任何人和任何事。他疼爱我如小孩般,任我胡闹,由我任性,纵容我的无理取闹。只是,也许这样的一个人,也只有自己才能如此慷慨地对待自己,别人没义务也没那么有闲情。
很多时候,真的想逃离这里的一切,包括曾拿着电话路过的每一处风景。我想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让心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肆无忌惮一番。我想让自己明白,其实,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美景我还没有遇到,不需要如此眷恋某一处曾为之心动的美景,不需要深深怀念某一个瞬间的自己,和某一午后的思念。五月,终于过去了,真好,我终于可以跟五月说再见了,最好还是再也不要见吧。我希望我的六月,真的能以一个快乐的六一开始,做沉静淡默的自己,不轻易跟人言悲伤,不仓促跟人道欢喜。那个曾经,不管值不值得,就留在曾经吧,未来总会有自己的想要的生活。
把信息删了,一条一条地删,舍不得或舍得,结局都是一样的。其实,删了倒也好,一干二净,偶尔的心疼和怀念就变得不那么具体了,抽象模糊的东西不实在,心疼得也不会那么实在了。留着,就能时刻提醒自己,在某一刻某个自己是以什么样的面部表情,什么样心情,什么的自己来接收这么一条信息的,那个时刻的自己和对方的那个人,又是什么的情绪横跨在这么一条信息里。本来是迟疑沉重的删除,到后来竟然变得如此的轻松和舒坦,原来一直过不去的是心里的那道自己给自己设的坎,而不是曾经的期待或曾经的时光。事件本身没有什么错,时间本来也没有什么不人情的,所有的,悲伤和快乐,都是我们自己赋予它们性质,其实与它们无关。
五月,让我懂得了,家人离不开我,而我也离不开家。原来,在他们心里,我已长大,我也该懂得亲人的意义。老爸病的那段时间,回到家里,我如小孩子般搜刮家里的零食,老妈对我说:“都快吃饭了,还吃这些,真像个小孩子。”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我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是个大人了,不该继续像个小孩子一样任性和调皮。妈妈说,奶奶还是老状况,大半个月了,还不能康复。电话里,奶奶总是第一句问我在哪,什么时候有空回家,接着便是提醒我记得一定要吃饱饭,记得好好照顾自己。最后的那句“奶奶老了,未来的日子不长了,这一摔也许都好不了。”电话挂断后,眼泪不听话地跑出了凑热闹。又想回家了……
五月,我的思念穿越过每一个夜晚,在电话线里,思念泛滥。猪,谢谢这段时间你陪我,陪我说话,陪我傻傻地幻想未来,还信誓旦旦地勾勒我们的美好和年轻的疯狂。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那是在自欺欺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尽管这样,我们还是笑得很开心。猪,咱都别委屈自己,都别任性了,好不好?我懂你心里的痛,如同你懂我一样,能不能对自己好点?我们需要活在现在和未来,过往就别再沉迷和心疼了。如今,这样的你们,我真的很心疼……
五月,还有很多很多事,来不及反思的,或来不及把握的,都已经过去了。如今,一个人,总爱抱着一堆书往图书馆或教室跑,或者就在校道上浪荡,总不愿回来。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在害怕什么,也许自己太过于小心了,或者确实需要这样的小心翼翼,否则,一不小心踩到地雷的时候,又不知道该向谁哭诉去。
五月,再见吧!我曾经的期待,我曾经的悲伤,还有曾经的我……
从此,不期待,不怀念,不张扬,不轻狂。不轻言悲伤,不常道欢喜,默默地,做最好的自己……
算是告别吧
文/碧霄
记得上一次“失恋”写过一篇记录心情的文字,那时候情窦初开,未能切实品味到恋爱,记录的多是对爱情的憧憬。而这段实实在在的恋情以彼此元气大伤而告终,让自己领略到爱情婚姻的现实之处。
从前年七月到今年一月怕是有一年又半,各个阶段的滋味最是不同。两个未曾恋爱过的小毛孩子,生活背景迥异,各种磕绊,最后两败俱伤,不足为奇。
回忆心路太累,还是总结些鸡汤,供以后享用。
今日鸡汤怕是写不出来,不过倒是有些伤怀罢了。
一年半的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最后落得个这种结果,却是未曾料及的。想着当时从五人组里抽离出来,渐渐去适应两个人的学习生活,如今慢慢地也要开始习惯一个人的节奏了。人生亦是如此,会面临各种别离,有的人善于在告别之日梳理感怀旧情,有的人喜不辞而别,而有的人在临离别之时肆意妄为给彼此留下怨念。也许看多了,经历多了,就不足为怪,不至伤神了。
眼下的日子也不错,每日睡到自然醒,然后跑跑论文数据,看看视频,和友人聊天聚会,少了些吵闹,多了许清净,重新回到以前那个一天可以做好多事的自己。
只是心中有了恨就难以有爱了,看到旧时常去之处,过往还会感叹物是人非,而今脑子里却像立起了闸子,情未到闸子就把它阻拦在外了。夜幕降临,独自一人之时会隐隐地念叨斯人为何做事至此,却也没有去想答案。就像某人之前跟我说过,有些事是没有答案的,何苦费神劳心。个中禅意,至今才能领会。
凡是随缘即是,强求不得,否则物极必反,害人伤己,到此为止罢。
秋天快乐
与桑先生走过了春季和夏季,即将迎来秋季。
忽地想起那些一整个夏天无所事事的年少。今天回了乍浦一趟。这个滨海的小镇,在我记忆里仍是恬静而安逸的美好模样。永远弥漫着气泡糖味道的小街,终日的追逐与打闹,散漫得好像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被悄然忽略了。我的整个童年都是吹着海风长大的,我现在才愕然发现。哪怕是长大后有多嫌弃那里浑浊的土黄色海水,在小的时候却是流露不出半点讨厌。那里只有窄窄的老街,旧旧的木头房,却是记忆里唯一一片一尘不染的圣土。
我换掉的那代牙齿,多少次踮起脚把它们抛到了棚屋上面。
我藏在石头下的镁棒,多少次和C一起在雪后挥舞燃烧的小小希望。
我爬过的假山,扮过的家家,穿过的新衣,看过的港剧,挤过的小缝,外婆塞在被子里的柑橘,偷过的枣子,站在空地上大声炫耀着唱给邻居听的《新鸳鸯蝴蝶梦》,蹲在天井里看外婆清理的乌贼鱼,还有外公的去世,我现在都觉得是幻觉里的斑驳印记。
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都仿佛看见自己蹦蹦跳跳远去的背影。
我记得最后与老房子道别的那天。我和小表哥站在天井里,往井里倒雪碧。大人去挖笋了,我怀疑她们是去偷了别人家的笋,不过那时候拆得如此厉害,也不知道那小片竹林算谁的了。最后去看外婆老房子的那天,里面已经住了别人,换了墙纸与地板。大姨去看了一眼,出来,说道:“感觉一直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了去。伤心。不看也罢!”我也有这种感觉。便跟着出来了。那年小表哥来平湖读初中,外婆跟着来了,至今已有十多年。
只是每年清明会回趟乍浦扫扫墓。海依然在那边,平静无波澜,黄黄脏脏的,不是很美丽。
如今乍浦的城市建设让我已然对其感到陌生。周围的化工厂更是让我不自觉地皱眉。被夺去的终究还是被夺去了。我想守住的终究还是消逝在推土机的轰鸣里。
起身走吧,就像十年间的每一次告别。就像告别乍暖还寒的春日与叶满枝桠的夏天。我们总要告别。
但只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祝你,也祝自己,秋天快乐。
告别过去
向我们美好的二十三年真情的挥手告别,和曾经深爱的你说声“再见!”
一直想和你好好聊聊,可总也找不到机会。我们错过太多,时间也过得太久。三年,什么都可能改变,爱情也许早就流失。是我放走我们的爱情,让它无疾而终的。是一句:“初恋没有变成终恋,而半路夭折。”爱情才彻底远离!
忽然间觉得,再也找不到一个倾心的人,所以我用文字诉说这些苍白的事实。在你二十三岁生日--7月31日,最后的祝福:“小龙:生日快乐,天天快乐--小熊。”我想我们真的远离了,至少这辈子我们远离了,不可能再是恋人,不可能再亲近。因为,我们会再去寻找爱人。就用一首《开不了口》纪念,我们逝去的初恋吧!美好而又单纯。
总觉得你是那么了解我,懂我,而回忆起来你却开始陌生,我忽略了你的那些感受,所以我才这么肆无忌惮的将爱情弄丢了。如果我留在我们相遇的城市,可能我们已经结婚,有龙宝宝了。可是我也不知道,当初就怎么将爱情搁浅了?
才明白你说的那句:“我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你再也找不到比我对你更好的人。”你从未伤害我,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你让我清清白白的开始另一段人生。在这个社会,我们这样的,已经弥足珍贵、屈指可数。那些美好的,应该是发生在那些圣神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相伴一生,可我把青春时代的美好记忆全部留给你;而我把完整的自己留给另一半,这才是完美的人生。
小熊,应该是长大了,不要担心,会过得很好的。希望你也过得很好,喜欢你的人那么多,你会很好的。如果要写给你多少文字,我想怎么也写不完吧!就让红绳子和小小熊陪着你,我的恋人,再见!HAPPY FOR LOVERS ! 我们是亲人,我们是一生的红颜知己。
告别,回忆
临睡觉了才想起今天好像有点东西没说,早上梦见你了。记得醒来之后还用残存的意识回味了那个梦,我是希望自己能记住的,记住这和你有关的美好。
我知道自己对你早已不复从前,可总是忍不住偷偷想起你。
也许,你在我的回忆里都是和美好温暖有关的存在,所以才不忍心将你遗忘。而我比谁都清楚,我不是在怀念你,只是在怀念有你参与的过往。
也曾经狠狠地生过你的气,可是我的梦却真实地出卖了我,我仍愿意把你和温暖联系在一起。
其实你没有那么好,我是知道的,我只是无比怀念自己心底曾经拥有那份美好。怀念自己不顾一切的去喜欢,那么热情地放纵自己的爱慕。
Anyway,你终归不是回忆中的你了,而我亦不复当初的我。
告别小院
文/黄思嘉
有人说,失去才知道珍惜,想念才勾起回忆,如今我才懂得,爱过便不易放手。
——题记
今天中午,在班里的图书角发现一本散文集,书的封面是爬满爬山虎的一堵断墙,看着紧紧缠绕在墙体、不离不弃的爬山虎,我不禁泪洒满面,眼前只剩下朦胧的一团绿影。
因为上高中,我要告别住了十几年的小院,开始我的住宿生涯。小院有几株已十分粗壮的爬山虎,紧紧地贴了满墙,它们让我家不大的小院有了生命,并随着季节周而复始地轮回。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些爬山虎的,但我是不喜欢的。曾经,我十分渴望能住上楼房,不必再忍受暴雨过后积水三尺、行动不便的苦恼;曾经,我十分讨厌藏身于茂密的爬山虎叶子下的成群结队的蚊虫的叮咬;曾经,我十分希望爬满小院的不是毫无价值的爬山虎,而是我最爱吃的葡萄。但当我满心欢喜准备跨出小院去学校住宿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温暖的液体从我的脸颊滑过,我的心就像不再跳动了般冷落。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回头。
告别小院,我终于住上了梦寐以求的宿舍楼。可是,短暂的兴奋过后,我并没有感到半分的欢喜。我这是怎么了呢?
我开始怀念我的小院。它是爸妈结婚时的新房,而那几株爬山虎是十六年前我出生时爸妈亲手栽种的,他们希望我能像爬山虎一样一直依恋着这个家。它们在小院的墙面上自由地攀爬,春来,探出一枚枚红绿相间的细芽,把整个墙面挥洒成一幅幅灵动的水墨画;秋去,落下一柄柄色彩斑斓的小伞,让整个墙面迎接更多阳光的温暖。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小院随着我的长大变得沧桑,但那几株爬山虎却变得日益强壮,虬曲的藤蔓紧紧地搂着我家的小院。躺在宿舍的床上,那些关于小院的一点一滴在我的脑海中放大,我突然明白我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落泪了。就像爬山虎对老院的情谊,我离不开我的家。
曾经,我和妈妈用胶带把还柔嫩的爬山虎枝条粘在墙上,满心希望它有一天会自己生长;曾经,我和爸爸一起爬上房顶摘树上的冬枣,说要是满墙的爬山虎都结出冬枣多好,然后在满嘴香甜中欢笑;曾经,我和小伙伴争抢着捡拾秋后爬山虎变红的叶子,用那红红的叶柄编成一座座小房子……
太多的曾经了,我才知道了小院的好处。它很便利,不必把时间浪费在上下楼层之间;爬山虎茂密的枝条使我的小院重新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并且在夏天给我的小院带来许多的清凉……
我明白了“家”的涵义。一个小院对我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港湾,别的,我已不再奢求,我只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在小院中老去。因为我知道,每年都在滋生的爬山虎会陪我走到生命的尽头。
爱,就不要放手;告别,并不等于永别。小院,放假后,我会和你重逢!
那些喜欢你和讨厌你的人,就此告别
一间这样的教室,堆满书本的课桌。
板凳下写着我们的名字,中间一条不清楚的三八线。
一个带锁的日记本,五颜六色的圆珠笔,还有明星的贴纸。
专门写纸条的本子,被撕的零零散散,和一整本的美丽的信纸。
老师讲着明天要默写的课文,这才想起什么都还没有准备。
耷拉着脑袋想着想着几年后,我会是怎样的生活。
没有像那时候那么强烈的渴望过自由。
带着懵懂的心,触碰着懵懂的爱情。
然后换来一份青涩的感悟和一种铭心的伤害。
毕业后,我们叠过的纸飞机,我们扔到楼下的书本。
我们几年来一起走过的日子,是欢笑泪水,青春覆盖。
告别的时候,是我们的成人礼,虽然还不能够认同自己真的长大。
却在此刻,如释重负。
那些喜欢你和讨厌你的人,就此告别。
这世间的告别
文/李晓
我告别故土的那一年,我的牙齿,还如嫩玉米棒子上的玉米般洁白整齐。九月的一天,我就要从村子里去一个乡上工作了,爷爷正在漏风漏雨的屋顶上,一片一片把青瓦重新翻盖,远远望去,在风中腾起了鱼鳞般的细浪。爷爷从楼梯上一步一步走下来,然后小跑,跑到我身前,递我一支没有过滤嘴的烟,用火柴帮我点燃:“孙子,吸两口!”爷爷望着我,似在鼓励,他堆积的眼袋,是日子垒起的沧桑。我用足气力,深深吸了两口,还是被呛出了泪。爷爷叮嘱说,一个男人在外闯荡,就得学会抽烟,不抽烟,咋交朋友,出门得靠朋友。爷爷说,他去乡上赶集,看见乡上那些领导都抽烟的。“你要做一个合群的人哟。”爷爷再次对我嘱托。
我父亲是个文化人,有一次他来乡上看我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也没回家去看一眼,你得安心工作,不要牵挂家里。”那一次,我听了父亲的话,我勤奋工作,两个月也没回家一次。两个月后的一天,我在乡上办公室里,接到了二叔从另一个乡里邮电所打来的电话:“你爷爷走了……”
“你要做一个合群的人哟”,这竟成了爷爷留给我的遗言。我还准备用工资,给他买一双皮鞋穿着去城里走亲戚的,我只有在他坟前烧一堆冥钱安抚我心了。
我的三奶奶,八年前我去看望过她一次。八十三岁的三奶奶,颤巍巍地把挂在黑鼎罐上的一个腊猪蹄取下来给我炖了,那是她一直为我留着的,都已经被虫蛀了。三奶奶炖的腊猪蹄,在柴火灶里咕嘟咕嘟响着,火光中,三奶奶佝偻的身子浮现在老墙上,幻觉中如一部老电影中出现的画面。吃了三奶奶为我一个人炖的腊猪蹄,临别前,我塞给她两百块钱。三奶奶有一些气喘,她双手撑在山路边那棵松树上,对我说:“孙子,你还要回来看我,你不来看我,又有哪个来看我哟。”我朝三奶奶不住点头。那年腊月,我准备再去看她时,三奶奶已经在那棵松树后面的土里睡去了。三奶奶留给这个世上告别的姿势,也是她撑在那棵松树上喘息的样子。而今我偶尔去那里,一定要在那棵松树前待一会儿,三奶奶的生前容貌,又在这棵树边浮现了。
还有在我中年岁月里走散的人,那些告别的镜头,常在我眼前闪现。外省的诗人老刘,有次我坐火车从那城离开,他追着火车跑,递给我一本发表他诗歌的内刊,还有一包饼干。晚上我就吃着这袋饼干,穿过了两个省的铁轨线。去年春上,我从别的人那里得到消息,老刘患了重病在医院接受化疗,秋天他就离世了。今年春天,一个文友发了一篇文章,我在她的微信朋友圈点了一次赞,她回复:“谢谢!”谢谢,成了她与我告别的最后两个字,这两个字,多砸人心啊……我所住小区的老王,前年的一天,他出门去买大蒜,出门前对妻子说:“汤里少放点盐。”十多分钟以后,老王被一个莽撞的司机开车撞上,走了。
上周的一天,我回家陪父母吃了一顿饭。我看见母亲嘴里一直在蠕动着,是嘴里包着的食物没有嚼烂。父亲淡淡地说:“***嘴里已没有几颗好牙了。”我望着母亲,突然发现,她真的老了。
一颗牙齿的脱落,枕边的一丝头发,都是在告别。时光浩海里的每一声滴答,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悄悄举行着时光的告别葬礼。有的告别,是为了重逢,有的告别,成了人世间的永别。这些年,我那凋敝的村庄,有我滚烫青春记忆荷尔蒙激素分泌旺盛的老县城,也在大地的版图中,和我告别了。每当我以返回者的姿态,妄想着去与那昨日山河容颜再次相见温存一回时,我也只有靠岁月的风,把尘封在心里的一张老地图,哗啦啦打开一次了。一切,都别来无恙?这当然是我的一厢情愿了。
无论告别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或许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以一颗诚实的心面对,善待并珍惜。
告别与记得
文/廖华歌
这是八月,阳光在风中舞蹈流动,金色的光芒将绿如蓝的一泓清水起伏出明亮闪烁的光斑。水波浩荡,浪花翻卷,穿越时空,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一种前人不敢向往的梦,于时空的重组中终于呈现。
宁静统领着这儿,阵阵花香时浓时淡向四周弥散。站在南水北调陶岔中线渠首的石碑前,望着从源头大坝出发一路北上碧清澄澈的江水,那一刻,盛大的震撼、感动和感恩,让一颗心面临对生命和世界的重新认知。
这儿的树木花草该记得,枝头的飞鸟该记得,浩瀚的大江该记得,那座移民民俗博物馆该记得,一千零二棵移民村的古树该记得,巍然屹立在丹江之滨、镌刻着16.5万淅川移民名字的五十六座移民丰碑该记得……
山记得,水记得;
风记得,云记得;
天记得,地记得;
时间记得,历史记得……
不仅都记得,还将永铭于心,这不能忘却的纪念,这中华民族的世纪创举,这世纪史诗般的涛声水韵,这注定要留在国家记忆中、留在史册上、永放光芒的伟大精神。
供水线,生命线。
为了国家,为了给北京和沿线人民送去好水,移民们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他们远离故土,迁往异乡,到陌生的土地上开始新生活。穷家难舍,之前他们祖辈居住的老屋,重叠着无数生命印痕氤氲着一家人气息的小院,如掌纹般熟悉通往邻里的阡陌村路、果树良田、耕牛庄稼、网箱渔船以及靠水吃水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等,全都被滔滔江水淹没了,永沉在深深的水底……
挥泪告别,那是怎样的依依不舍,怎样令人痛断肝肠的场景啊!
带一包特挖来装好的“老娘土”,就是把故乡带在身边。老人说,如果到了新地方水土不适,喝一点儿这家乡土就比什么灵丹妙药都管用。
带一瓶祖辈饮用的丹江水,就是带上故乡的味道,这水甜啊,有了这水的陪伴和润泽,无论走多远,家乡仍是这个世界上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从老屋旁的梨树、葡萄藤、夹竹桃等果木上,各取下根须和枝子带走,把它们栽植在新家院子里,还能长久保持原来老家的样子。
带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就是带着已故的亲人远行,这是故乡未来记忆的见证,老家的模样,就这样定格在子孙后代的心中。
明天就要启程了,在老家的最后一夜,大家并没有商量,可全村男女老少却不约而同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他们面对虚空,都默默地跪拜先祖,跪拜生养了自己的这片土地和浩瀚无边的大江……
南水北调,造福人民,也依靠人民。
于是,我们记住了一生都在青海、湖北荆门、河南辉县三地不停移民、可谓是“移民标本”的何兆胜老人,记住了为动员群众移民搬迁、未能与病床上妻子见最后一面的鱼关村移民党支部书记王文华,记住了为移民搬迁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各级干部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记住了将生命置之度外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移民干部马有志、王玉敏、李春英、刘伍州、魏华峰、范恒雨……
我们还记住了那些焚膏继晷克服种种艰难困苦,废寝忘食奋战在工地的南水北调建设者们,每当关键时刻、危急关头,共产党员总冲在最前面。
碧水荡漾,扬波千里,一泓清水从渠首“水龙头”出发,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联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在1432公里的长途跋涉奔流中一路北上,滋润四季……
世界上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巍巍丰碑,彪炳史册,而每一个移民都是一滴水,一粒土,一束光……
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不管天气如何,也不管人在哪里,很多移民会从各地赶回来,他们向着浩渺无际的茫茫江水虔诚揖拜,长时间望着江水回忆、寻找、确定先前自己家的位置,一遍遍对着“家”数说这一年来全家的喜事和收成。然后,到移民丰碑前用粗糙颤抖的手轻轻摩挲着石碑上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将沾满泪水的脸紧贴于碑上,大家惊喜相告,谁的名字挨着谁,哪家和哪家是近邻,末了都感叹:咱们鱼关村的人呐,全都在这石碑上团聚着哩,谁也不孤单……再然后,他们就像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那样,去祭拜那棵先前生长在自己村子里、后从水库淹没区抢救移植到移民文化苑的老古树,这片苍然挺立蓊郁葱茏共四十多个树种的古树,就是他们之前村庄的坐标……
作为来自南阳的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几年来,我在北京两会上,之所以持续提交“关于大力弘扬和传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的建议”,就是想把移民的根留下,让移民记得住乡愁,留住深入骨髓的农耕文化与乡土记忆,为移民守住一方心灵家园,让温情的寄寓打开一扇扇心窗,从而深挖南水北调背后的文化力量,令其成为一种精神地标,永恒地镌刻在心壁上,流淌在血脉里。
虽然人搬走了,但他们的根却永远在这里,留下的一泓“忠诚奉献”的上善之水,一种“大爱报国”的无私精神,将世代传承,在时光中愈来愈显出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