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食的经典散文
关于美食的经典散文(精选17篇)
泡馍赋
文/骆浩
关中风土醇厚,八水竞秀,人有秦汉博大豪迈遗风。美食粼粼,以牛羊肉泡馍为最。
牛羊美羹,古为礼馔。置银釜,择八料,涤肉块,启大灶。烈焰初沸,文火以继。汤 清肉烂,浓郁袭人。色若芙蓉,透如珏玉。点散香油,缀以葱碧。实无尚之妙品也。
馍施半生,碗大似盆。食者净手,掰馍如豆。而乃执长勺,勾银丝,捻金针,撒黑耳。武火灼灼,坎离相济。于是城出秀水,香气盈天。蒸蒸腾腾,五色纷环。即龙脍而不换,引饱腹之馋涎。食指大动,口水叠咽。于是右手捏箸,左手执勺,蒜绽 琼瓣,辣椒丹丹。鲸吞蚕食,狂风席卷。转身再顾,馍尽汤干。额头淋淋,涔涔湿衫。高汤入口,神爽气闲。
御宫美食,灿如星辰。宋祖唯爱,泡馍喷喷。秦味秦韵,礼款宾朋。天下第一,嘉名远承。
舌尖上的味道
文/杨军平
几年前,听朋友讲内蒙古人招待最尊贵的客人的一道菜——吃羊尾巴,客人把袖子卷到肘部,看着主人的蒙古刀旋转,把羊油脂削成薄片,透明的油脂片贴在客人小臂的内侧,由着你从手掌心开始吸,一直吸到手臂高高举起。饱满的膏腴稍加咀嚼便汁水奔涌,滑溜溜朝喉头而去。这时候,必须再整一口高度的草原白,压住心口的肥腻。朋友是个高明的段子手,把吃羊尾巴的过程讲的绘声绘色,但我一直心存疑惑,这么油腻的东西,一般人恐消受不了。近日读陈晓卿老师的《至味在人间》,终于佐证了朋友的这番招待最尊贵客人美食的描述,让我知道人间尚有如此待客之道。
陈晓卿老师也许不太为世人所知,但他领衔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是家喻户晓,影响遍及海内外。因对各种食物不加挑剔的喜爱,陈晓卿喜欢钻研街边巷尾小馆子的独门看家菜,喜欢跋山涉水跟着朋友品尝上不了台面的特色江湖菜,十余年游历大江南北,搜寻各类美食,被朋友戏称为“扫街嘴”。通读他的《至味在人间》68篇文章,陈老师缓缓讲述近十余年与美食结缘的故事,写人间烟火中一个个恣意俏皮的小菜,花生、螺蛳、皮皮虾、小面、生蚝等,将原料化作文字,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对美食的记忆蒸炒煎炸,似纵横捭阖,又生动有趣。文章从千里之外的江湖到灵魂深处的家乡,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特像一个久违的吃货朋友坐在你面前,口水飞溅、眉飞色舞地跟你分享他的得意发现。
陈老师满怀真诚,不做作,坦坦荡荡讲述了人与食物的基本关系,从一条美食街、一个城区餐饮业的兴衰到中华美食变迁史,落脚到对故乡美食的记忆,书里满溢热乎乎的人间烟火气,记录他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在江湖偶遇的人间至味,诚如“食神”蔡澜先生所言:“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做的美食味道。”这不由让我想起了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 。
张翰,吴江人。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曾有人为之写下四句诗: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家乡美食的味道也是留存在每个“吃货”脑海中最深的记忆。
陈老师的“吃货”朋友阿宽说过,世界最好的厨师都是用脑子做菜,用鳃呼吸。我深以为然。作家野夫曾在《掌瓢黎爷》写到,黎爷在监狱和别人比赛做拍黄瓜这道菜,黎爷说:拍黄瓜是家常菜,窍诀尽在一拍中。你们用铁刀拍,沾上了铁腥味。我用木板拍,清爽皆在,差距就在这里。另外,你们的大蒜是剁的,我的是拍的。你们放的是油泼辣子,我撒的是干辣椒面。就这一道,足够你们受用一辈子。黎爷的自信正是源于他是用心用脑做菜。
古人云:良厨如良相,治大国如烹小鲜。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定有身怀安邦治国旷世之才之士,不幸埋没风尘,不得已做了厨子,日日在灶头的烈火硝烟里金戈铁勺,排兵布阵,辗转了余生。但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窃以为像陈老师文章中的老吕、不知名的夫妇,像野夫书中描述的黎爷,恬淡地栖身闹市,随便做点家常饭菜,算不上珍馐,却特别下饭,你若有幸,与一两知己,寻乡间小路,走进这样的蝇头小馆,美美吃上一顿,浅饮两杯,该作何感想?我想这应该是最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美食尚在人家,那就让我们且吃且享受吧。
舌尖上的大唐
文/周瑄然
中国的美食异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而五千年的文明史似乎也从来绕不开美食这一话题,自商周至今,无论神州大地如何沧桑巨变,饮食文化始终不紧不慢地随着时间的脚步悠然前行。白驹过隙,斗转星移,时至今日美食文化已蔚然成林。而那些曾经消失在历史足迹中的美食就像一座座博物馆中的陈列物,虽已远去,却令人神往。
古都西安,几乎所有的美食家都把这里标记为世界美食地图上的一座重镇。几千年的精华汇聚造就了这座中国美食的天堂。羊肉泡馍、荞面饸饹、秦镇凉皮、腊汁肉夹馍……每一个美食的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一段神秘的历史,就如同一本本线装的古书,岁月弥久但韵味十足。而要寻找这神秘的韵味,最好的答案似乎都留在了千年之前那座辉煌一时的帝都长安。
早在大唐,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都市的长安就吸引着全世界的向往,各地的人们汇聚于此,带来不同文化的同时也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小吃美食。今天的历史资料显示,唐朝虽然还不是市民社会,但人们已经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特征之一就是唐朝贵族和士人对美食的喜好,着名的《酉阳杂俎》中当时有这样的描述:“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汤肥,可以瀹茗;庾家棕子,白莹如玉;韩约能作樱桃毕罗,其色不变,又能造冷胡突鲙、醴鱼臆、连蒸苲草獐皮索饼,将军曲良翰,能为驴鬃驼峰炙。”
可以看出当时的美食种类较以往已经非常丰富。描述中的萧家馄饨,味道鲜美,汤汁丰盈;去掉汤汁,甚至还可以煮茶,这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吃法。馄饨的历史意义也非常重要,很多资深的美食研究者们认为,今天逢年过节必备的饺子乃至南方的汤圆最早很有可能是从古代的馄饨演变而来的。而在今天的陕菜主食中,还依然保留着大馄饨的一席之地。文中所提到的粽子,在当时已不是稀罕之物,这种原产于中国南方的美食在唐朝已大大改进制作工艺。白莹如玉,香糯可口,或许在唐朝人眼中,这就是彼时的“甜点”吧。
诸多美食中,最让人好奇的莫过于“樱桃毕罗”这一美食了。毕罗是从当时从西域传入的一种食物,简单地说有些类似于今天的烧饼。樱桃毕罗就是将樱桃制成酱汁,包裹在烧饼中形成的馅饼。这很类似于今天欧洲人的口味,可见当时的长安已经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美食精髓。今天的西安,当年的毕罗已经不见了踪影,可大街小巷,你依然可以寻找到它留下来的味道。德懋恭的水晶饼,还有陕西人再熟悉不过的软香酥。不一样的制作工艺,却同样包裹着甜美的内馅。一口下去,你或许可以感受到几分盛唐美食留存的风韵。
除了甜美的樱桃毕罗,当时还有冷胡突鲙(带有鱼肉的片汤)、醴鱼臆(甜味鱼胸)、连蒸苲草獐皮索饼(一种獐肉饼)等多种美味的出现。这些随着丝路驼铃千里而来的美食一路风尘来到长安,并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兴盛和沉寂,不断演化,最终成为这座城市自己的味道。而在今天,西安城里的人们在品味着平凡美食的同时或许不会想到,这些熟悉的美味曾经也是来自遥远的千里之外。
夕阳西下,坐在古城墙脚下的无名饭馆里,一碗荡气回肠的羊肉泡馍,一杯醇香四溢的西凤酒……今天,我们用当代的方式享受着八百里秦川为后世留下来的这些美食精华,曾经那个繁华一时的大唐王朝已然远去,那些门庭若市的店面也早已烟消云散,可那些曾经的味道却依然留在了这座城市,生根,发芽,演变,流传……
热闹的小街
文/郭飒飒
我喜欢我家门口的那条小街。
这条小街总是热闹非凡。一到夜晚,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像晶莹的珍珠,串满了整条街道。汽车缓缓地开着,喇叭声、叫卖声、谈话声……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交响乐。一阵风吹过,马路两旁的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似乎也加入了这小街乐队之中。
要说这小街,最吸引我们小朋友的,绝对要属那里的好多美食了:晶莹透亮的糖葫芦、香喷喷的烤翅、酥脆的煎饼……各式风味小吃让人光看着就食指大动。如此美食还不能吸引你吗?那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商品吧,各式各样的衣服让你看得眼花缭乱,琳琅满目的小百货让你应接不暇,一些小型游乐器具更是小朋友们的天堂……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喜欢上了这条小街呢?
我的半日美食之旅
文/陆佳艳
这个暑假,我来到了张家港的一家饭店——港城大牌档,饭店古典舒适的装修风格,让人感到宾至如归;饭店各式各样的招牌特色菜,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在这里,我们就要体验半日的美食之旅。
我参加的是包馄饨比赛。服务员阿姨准备好了包馄饨所需的材料,有馄饨皮子、肉馅。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开始!”我们便开始动起手来。首先,我小心翼翼地拿了一张馄饨皮子,把它平摊在我的手掌中,窄的一边朝前,宽的一边朝后。接着我用一个勺子挖了点馅,放在皮子窄的一边。注意,馅要放均匀,并且成条状。然后像包春卷那样,把短的一边向后卷,适当留点空间。将卷成筒形的皮子两边蘸点水捏紧,以防止在下锅时馄饨变成灌水馄饨,进而影响到馄饨的美味。最后我捏住皮子的两边角,用力一翻,一只圆滚滚、胖嘟嘟的馄饨就这样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我用同样的方法又包了十只长相可爱的馄饨。我包的馄饨个个膘肥体壮,活像一只只胖嘟嘟的“金元宝”,可爱极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我忍不住在心里激动了一下:“噢,真是太棒了,幸亏常常在家和妈妈一起包。这下我赢定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的工夫,大家都把馄饨包好了。我虽然是信心满满,但还是禁不住用我的眼睛偷偷地去瞄了瞄前后左右同学都包得怎么样。
“裁判”让我们每个人把包好的馄饨仔细数数。我一个一个地认真数着我包的个数,最后,充满信心的我赢得了比赛。而实际上我们这些坐在位置上的小馋猫们哪管比赛不比赛,都早已是“口水流下三千尺”了,正在等着馄饨下锅呢。
在午餐时,我们还享受到了“港城大牌档’里的特色招牌菜,正吃得香呢。只听一声“馄饨好喽”,大家都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来盛馄饨。我们终于吃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甜。
悦人 悦心 悦生活
文/晓真
步入北国商城,立刻被高雅、时尚的气息围绕。宽敞明亮的大厅,服务人员甜美的微笑,令人心情舒畅。仰头看,一只只飞鸟盘旋而上,心中的烦恼也随之抛到云霄外,尽情享受北国商城带给我的美好休闲时光……
来到商城四层,各个专柜前的展示架吸引了我,近前观看,菊花品种的介绍,花的学名、习性,还有插图,旁边配以典雅的诗句,顿觉秋的味道蔓延,文艺气息弥漫开来。坐在休息区的沙发里,有唯美动听的乐曲陶醉我的耳朵;有斑驳的青翠绿意舒悦我的眼睛;有菊花、诗句滋养我的心灵……此刻,时间似乎从世界消失,填满身边所有空间的,就只有惬意,怡然的涟漪从心底荡漾开来,遍及全身,怎一个妙字了得!
打开手机,关注邢台北国商城微信,好似打开了百宝箱,生活助手、当下热门话题……我最关心的是北国举办的生活课堂活动。护肤美妆课堂,让你青春永驻,做一个美丽女人;服饰搭配课堂,教你着装技巧,做一个精致女人;美食课堂,上演美食盛宴,让你成为美食家。我最钟爱美食课堂,参加美食课堂,能了解先进厨具的使用、操作方法,能亲身体验美食制作的过程,还能品尝各种美食。大家虽不相识,但美食让我们有缘相聚,你一言我一语,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各自做菜的小诀窍,其乐融融。我收获了美食,收获了生活之道,更收获了朋友和快乐,真是一举多得!
啊!荧光夜跑!好啊,肯定又是一次全新体验!来北国总会有惊喜,有收获。起身,报名去……
北国商城是生活的调色板,不论你的生活是何色彩,经她调和,你的生活会多姿多彩,充满奇幻;北国商城是一面神奇的镜子,从中我们会看到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点滴快乐、感动、幸福;北国商城是生活里的乐园,在这里,她会帮你卸下肩上的生活重担,远离纷扰,放松疲倦的身体,享受一段轻松、悠然的生活时光。在这里,她会使你焦躁的心平静下来,清空内心的不快、烦恼,把欢愉、畅快植入心内,感受生活安然、多彩的一面。在这里,她会扩展你的生活天地,让你的生活充满文艺和时尚,处处有新奇。
北国商城,悦人,悦心,悦生活。
厨娘厨娘我爱你
文/李晓
会吃的女人,好吃的女人,有一种特别的性感。最大的性感是什么,不就是热爱生活的女人吗?一个喜欢美食的女人,一般来说,是热爱生活的,植物一样,新鲜欲滴。一个整日阴雨连绵脸色的女人,你能爱上她么?
林黛玉饭量小,扛着一把小镢头去葬花,风中迈步,也是一颤一飘的,身体太赢弱了。这样的女子,是镜中花水中月。真爱上她了,大都是一个凄风苦雨的结局。
我那年去常州寻访古迹,遇到过一个女子,就是常州小乔,她开着一家画廊。婀娜多姿的小乔,胸前飘着江南刺锈的围巾,在常州城里,对美食寻寻觅觅,随时在一家美味飘香的馆子停下来,玉唇轻启,看小乔品美食,不逊于看江南小桥流水的人家。就这样,我暗恋上了小乔。遗憾的是,小乔已嫁为他人妇,我也是孩子他爸。不过暗恋这东西,最好不要在尘世开出花来,你能保证果子是甘甜不是苦涩。
我只记得小乔骄傲地对我说过,她把她先生的胃,养育得舒舒服服的。一生中,掐死对方的念头,几乎不会产生了。小乔会做一手江南的美食,还常发明创新,大地上的食物,与小乔灵动的心、灵巧的手相遇,就成为食物与人的美好姻缘。小乔家那位先生,自从结婚以后,很少在外应酬了。小乔说,其实男人的好多应酬,都是一个幌子,只是自己在应酬着自己,麻醉着自己。小乔家饭厅的纱窗阳台上,两人喝一点红酒,边品美食,边望着城市里的灯火一盏一盏,小红灯笼一样亮起来,让一个梦境般的城,通透晶莹,恍惚天上人间。最让我销魂的是,在小乔的右嘴唇边,有一颗美人痣。我听相命的老头子说过,这地方生痣的人,大多命好,有口福。从常州回来后,我一段时间脾气坏透了,常对老婆又吼又叫:“做的啥猪食啊,潲水,潲水!”不像水波浩淼的江南,那里的美食,把一个人的乡愁就在那里炊烟袅袅一样升起。
不过,日子还得照常过。想起游牧陕北的老窑洞前,见一对缺牙漏风皱纹如老树皮的夫妻,一辈子厮守在一起,就是啃几个窝窝头,还不是常吼起高亢嘹亮的信天游么?他们又是从哪儿来的精气神啊。想起我的堂伯父,死前落下一句遗言,想喝一碗斑鸠汤,那是他认为最好的食物。堂伯在人世间的遗愿却没来得及实现,不是我堂伯娘不会做,只是那天黄昏,斑鸠才从天空飞过去,堂伯已在当天早晨咽气了。人到中年,我才相信,所谓爱情,也有米面夫妻,糟糠之妻。
我考据知道,一代才女林徽因是会做得一手好菜的,她在三个男人之间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搞建筑的梁思成先生成为了她的眷属。毕竟诗人与哲学家,一个靠想象喂养的诗人,爱情落不了地,一个靠思索养生的哲学家,也太柏拉图了。我羡慕梁先生,这两个比翼齐飞的伉俪,除了设计经典的建筑,还可以一同品尝绝代才女做的一手好饭菜。想象一下,在厨房里转悠的林厨娘,那才是她最接近人间烟火的样子。当然还有一个人,就是哲学家金岳霖先生,他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与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同居一室,他们肯定在一起多次吃过林太太做的饭菜,这是一道最奇异的风景。在林徽因去世了29年以后,金岳霖才与她葬在了同一块墓地里。
厨娘厨娘,我爱你们,你们把美食诞生在家里,对一窗灯火下幽香的食物,缠缠绵绵相思,让多少风尘仆仆的家人,归心似箭。卿卿我我的日子,凝聚着厨娘们的心血和功劳。
还有一种厨娘,就是我们那些老去的母亲,也许她们的一生,没有做出过多少美妙绝伦的饭菜,但她们操劳一生的背影,粗茶淡饭的养育,却是最抵达人心的温暖。
老爸的美食
文/王德明
我老爸不会做饭,基本没下过厨房,但却对一种食物情有独钟,那就是他常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下面条,打鸡蛋”。不过,他讲的面条可不是筒装挂面,而是用擀面杖擀出的面条。他讲的鸡蛋也不是荷包蛋,而是用蛋液冲成的蛋花。白面条和黄蛋花交错在一起,再加上盐、葱和芝麻油,形态诱人,香气扑鼻。
这种在当下再普通不过的饭食,竟被老爸看得如此之重,与其家乡的贫苦不无关系。他的老家在鲁西南的郓城县城关镇,说起郓城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但说起《水浒》里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则广为流传,那档子事儿就出在郓城。郓城位于黄河故道,土地瘠薄,一年只产一季小麦,其余都是杂粮,白面显得很金贵。土地不肥,鸡养得也就少,鸡蛋都不舍得吃整个的,要打成蛋花,扮作丰富状。那时,谁家要是能吃上一顿“下面条,打鸡蛋”,真的很了不起啦,一般只有贵客来临才能见到。这种日子给年轻时的老爸,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抗战时期,老爸在郓城邻近的鄄城县四区当区委书记,而这个区恰是母亲家所在地。母亲家是党的堡垒户,村里常安排老爸和他的人马借宿于此。每当这批土八路来时,母亲家能提供的最好的饭食,莫过于“下面条,打鸡蛋”了。当时我党地方武装的装备比八路正规军差,老爸他们只能拿红薯秧子当腰带,还经常忍饥挨饿,这时候居然能有鸡蛋面条可吃,好似神仙之乐。母亲的爹娘平时对自己很抠,但对打鬼子的人却毫不吝惜,能拿出来的都拿出来,这无疑深深打动了老爸。后来,老爸成了母亲家的女婿。一个在上世纪30年代就上过山东省立高中,因抗日中断了学业,能熟读英文版《安徒生童话集》的知识分子,竟愿娶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姑娘,多少带有感恩之意。
如果说,“下面条,打鸡蛋”,是我从小听大的一句话,已不足为奇啦;那么,当我的战友也对此语产生深刻印象时,那就真有点可笑啦。故事还得从我的一对战友夫妇,借宿我父母家那一晚说起。部队驻地在六安地区独山镇,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更没高铁,一对要回上海探亲的战友夫妇,为避免长途跋涉产生疲惫,便想在合肥住一晚,此愿很快得到了父母的应允。来客是要招待的,如何安排这顿晚餐?老爸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下面条,打鸡蛋”;但立刻被母亲冲了回去:“你以为现在还跟过去一样,怎么也得炒几个菜,烧碗汤,做大米饭,不能亏待了咱德明的战友”。看到满桌的饭菜,战友妻子深感不安,连声道:“太麻烦你们二老了,让我们实在过意不去”。战友也抱拳感激:“其实,下碗面就行”。“我说吧,你们来,下面条,打鸡蛋,就很好嘛,可德明***偏是不同意”,有了支持者,老爸顿觉气壮如牛。考虑到老爸有点耳聋,战友特把头伸过去,郑重其事地说:“您老不晓得,部队也经常是吃面条的,每到这时,整个食堂里就会充满呼鲁呼鲁的吞吸声,声调高低不等,大得了不得,就像在奏音乐”。“啊?还有这事”,父母忍不住都笑了。
2005年,母亲病重了。这天,老爸突然走进厨房,让正在准备午餐的我妻吃惊不小。“我要给***妈下碗面”,他边对儿媳说边张望着找鸡蛋;由于不会和面、擀面,只能用现成的挂面代替。老爸亲手端着热气腾腾的鸡蛋面,笑容满面地送到母亲的床头。当时,我和妻都看呆了,这可是几十年未遇的奇观啊!然而,只见得母亲仅喝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原来老爸下面条时,压根儿就没放盐。母亲去世7年后,老爸也卧床不起。临终前,正赶上要过春节,省委常委分头看望正在住院的享受副省长级以上医疗待遇的老同志,老爸也是被慰问对象。当吴存荣书记来到他病榻前,向他亲切问候致意时,老爸还知道要以礼相待,便略略抬身,双目睁开,但只说了简短的一句话,吐字也清楚,仍然是浓重的山东口音:“下面条,打鸡蛋”。吴书记一愣,显然没听明白;可老爸的意思,我和妻子比在场的谁都清楚,就是要我们用这种美食来款待贵宾。
转眼间,父母已离开我们多年,我和妻从不搞烧纸那样的祭祀活动,却经常以“下面条,打鸡蛋”为餐。我们觉得这不光是对老人的怀念,也是一种提倡俭朴的体现。现在生活好了,条件优越了,但老一代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还是应当保持,它有助于我们养德固本,清心寡欲,规矩服务社会,安稳度过一生。
一公里一种美食
文/王太生
我住着的城,从前不大,桥东有一家卤菜店,桥西也有一家卤菜店。桥东的卤菜店,猪头肉有名。桥西的卤菜店,盐水鹅也特别好吃。
那时候,小城有许多桥,有桥的地方必有店铺,八字桥的麻团,糯软香甜;升仙桥的烧饼,香气扑鼻。逶迤的市井,有黄老三的油炸臭干、刘麻子的油端子、小镇江的鸭血粉丝汤。
一公里,一种美食。当年唐鲁孙来到这座城,住大林桥旧宅,让他恋恋不忘的是城中支家的野鸭饭。
汪曾祺老家高邮,城不大,也是一公里一种美食。他在《异秉》里提到,一条街上,王二的熏烧摊子生意最好,蒲包肉“用一个三寸来长、直径寸半的蒲包,里面衬上豆腐皮,塞满了加了粉子的碎肉……煮熟以后,倒出来,也是一个带有蒲包印迹的葫芦。切成片,很香。”又在《豆腐》中说:“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估计王二的熏烧摊,离周巷的汪豆腐,应该距离不会太远。
一公里,一种美食。500公里之外,当然有500种美食。500公里是远方,是一个数字,也是一段心理和地理距离。500公里之外,必有一种美食在等着你,只不过是你不熟悉的。两个分割的空间,孕育不同的烹煮方法和不同的口味,偏辣?或者,偏甜?
一个人到一个地方,除了记住这个地方的地名、风景,还记住美食。路上遇过的人,一个个,都身影模糊了。
美食是一种渗入器官的东西。沁入你的鼻息,经过你的味蕾,在你的胃里存在一会儿。所以说,渗入器官的东西,容易让人记住。
我到徽州,去了四次,每一次,都遇到不一样的美食。那个地方有许多美食,咸淡酸甜,粗鄙精细,不一定尝过,味蕾上是空白的。
比如,毛豆腐,早就听说过,但是没有在原生态的环境下吃过,只有溯源到美食的故乡,就像探寻一条江,或者一条河的源头,坐在那个古村里去吃,才算品到它的原汁原味。
品美食需要情境,就像徽州的风景,需要粉墙、黛瓦、马头墙,配上屋后如屏一样的隐约青山,流泉环绕,显得清幽。在徽州吃毛豆腐,才与肠胃妥帖。
吃笋干烧肉,也合徽州古意,押徽州韵。冬笋是山农从山上挖来的,就坐在乡野的小酒馆里,一边品尝,一边看窗外的风景,因此,500公里之外,有风景,也有美食。
有个朋友,为了吃新鲜的橙。6个多小时,驱车500公里,到了那个小县城还往山里跑,他大概是觉得,一公里,一种美食。
猴魁茶,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两叶抱一芽,在徽州很多地方有卖。据说,产自太平猴坑的猴魁茶,与别的山头所摘的茶,虽然外形差不多,但茶味其实是有天壤之别的。
在宏村,梅干菜蒸鸭腿,随处可见,屋檐下,门前煤炉上,层层叠码着,酱红色的外表,泛着诱人光泽,水汽氤氲。蟹壳黄烧饼,形似蟹背壳,色如蟹黄,与我家乡的烧饼截然不同。我在一公里外的卢村,却没有遇见。
那么多的吃货,在寻找美食的过程中,寻寻觅觅,走走停停,与它们擦肩而过,往往就差那最后一公里。
一个人的一生,走了多少公里,会遇到多少美食,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他的食物链。性格中,有清淡平和,麻辣暴烈的成分。
一公里,一种美食。我们的人生,就这样在跋山涉水中抵达。
母亲精制的美食
文/游水方
我始终不明白,在物质那样匮乏的年代,母亲竟凭她的双手将生活打理得那样丰满。比如番薯她可以做许多种不同的食品,嫩薯叶可以开水烫制,伴上蟛蜞汁吃;番薯可整个煮,可擦成丝煮,可磨成粉做饼,可与米伴煮,不断地调换我们的胃口。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她精心制作的泥丁炒薯粉,虽不属高档之物,但口感极好,味道极佳。我品尝了不少美食之后,至今仍觉得母亲制作的泥丁炒薯粉属美食中的精品,凡意念所系,总是口水直流。
泥丁炒薯粉,主要原料是泥丁与番薯粉。当然,要制作一份美食,一方面在于原料,一方面在于制作。母亲说,原料是主要的,在于七成功夫。制作这一美食,从选料到制作,母亲都十分讲究,没有丝毫马虎。母亲说,可以偷工减料,但会影响味道。
番薯粉是番薯的淀粉,制作并不简单。先将番薯擦成丝放在水中洗,捞起,水中便留下了淀粉。接着用纱布过滤,把杂质清除,让淀粉水静置数小时,待淀粉在盘底凝聚,即将水倒掉。再放清水搅拌,再凝聚去水,以清除异味。然后置于阳光下晒,弄碎再晒,直到干透为止。趁中午热腾腾时,将它置于瓷罐里封存。如果淀粉未干存起,就会变味了。擦一次薯丝所得的淀粉不多,要吃上一次过瘾的泥丁炒粉,起码要积攒十来次,花的功夫可想而知了。
泥丁是一种海产品,像一种小虫,长于海滩涂的泥巴里。抓泥丁就用锄头在海滩涂里挖,一条一条地捡,费好多功夫才挖了一斤多。要制作一次泥丁炒粉,起码要去挖两次泥丁。吃泥丁讲究季节,泥丁肥美时味道才好。那时,母亲常说一句顺口溜:“正月螺,二月蟹,三月泥丁没有买。”三月的泥丁最瘦,不好吃,泥丁一般是年底时肥美,所以过年时的泥丁炒粉最好吃。
母亲在制作泥丁炒粉时,先对泥丁进行挑选,将一些死的、瘦弱的拣出来,避免影响味道。接着将泥丁摊置于一块木板上,用一个圆形的小瓷罐在上面来回辗压,啪啪作响,将泥丁的肚汁压出。一次辗压只能少量,避免漏下或压得不干净以影响味道。辗压后将泥丁多次搓洗,并认真检查,确认干净了便捞起置于小箩里滤干水。
制作薯粉条,母亲更是下足功夫。先在簸箕上铺一张厚纸,倒出薯粉于其上,用米升来回辗压使其粉碎,用铜箩斗筛过。接着取一部分粉末煮伴成稀糊,再将稀糊与干粉和在一起搓。搓功越足,粉条越有韧性,就越滑口,越有嚼头。搓好的粉糅成一团,由白色变为黑褐色。然后取一小粉团放在簸箕上用米升均匀地辗压,使之成一大块圆圆的薄片,再将薄片折叠放在砧板上用刀切成细粉条。粉条全部切好后,将其放在沸水中烫一下捞出滤水,粉条变得柔软了,颜色更深且有光泽,半成品制作完成了。
炒薯粉时,先炒泥丁,下适量的油盐,不要炒至熟透,炒到八成熟时取出。再下油炒粉条,大火炒上十来分钟即将泥丁和上再炒,炒够火候了,撒上一些葱粒,炒匀即可。
刚炒熟的薯粉,松散不黏,富有光泽,粉条又软又韧又滑,掺杂的泥丁又挺又脆又爽,慢慢地嚼,口感极好,那香气在口中环绕,透入肺腑,令人沉醉。吃了,还想吃,不知其饱。
每次母亲炒泥丁粉,总是炒得多,一是怕我们吃得不过瘾,二是分给左邻右舍。母亲一贯很珍惜邻里关系,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屋边人。所以我们邻里间很和谐,大家没红过脸。
母亲炒熟了粉,仿佛对着一件艺术品,总要认真端详一番,并且最后才吃。她从大家的笑脸中,从邻居的赞叹声里得到了满足,脸上也溢满了笑容。
我出来工作了,在外面也吃过不少泥丁炒粉,但总吃不出母亲炒粉的味道。我发现,现在的泥丁没那么肥美了,薯粉也没那么纯了。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制作薯粉已用上了机械,水和粉同时进去,粉条就从那边出来了。我想起母亲那句话,偷工减料了,当然也少了不少味道。
母亲炒的泥丁薯粉实为一道难得的美食,它的美味已烙在我味觉里,而母亲精心制作的过程更是给我深深的启迪,使我认识到,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认真下功夫,都会干出精品。
美食盛宴
文/李诤
黄昏,夕阳以它最后的余晖,创造了永恒的美。晚霞像火焰一般的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微风像慈爱的母亲,用她那温柔的手抚摩着我们的脸。
我哼着歌,打开家门,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鲜香。我不住地咽口水,又猛地一吸,身体里仿佛充满了香气。我急蹿上桌,连手也忘了洗,抓起筷子就开始吃了。
筷子先伸向了鱼。鱼肉如云朵,配上鲜红的辣椒点缀,红白相间,看着都忍不住流口水。用筷子夹了一块,放到鼻前轻轻一闻,浓郁的鱼鲜味伴着诱人的辣椒,让人大开食欲。我把它轻轻放入口中,一种鲜辣的感觉使我的味蕾都动了起来。吃完一块,口腔中似乎还留有香气,可谓唇齿留香。
尝过了鱼后,我又品味了韭菜煎蛋、冬菇炖鸡肉……最后,我把筷子伸向了压轴菜——猪脚。
夹起一块猪脚,就闻到了扑鼻的猪油香味,还有一丝若有若隐的黑豆的味道。细细端详,猪皮已经炖烂,晶莹剔透,可以清晰地看见里面的猪肉。皮一触即破,流出美味的汤汁。我一口咬下去,舌尖刚触到猪肉,就有一醉人的香味流进来,在味蕾中旋转,飞舞。刚刚吃完第一块,我又迫不及待地又夹起一块。
一轮明月悄悄地升起。她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我坐在沙发上,惬意地看电视,不时地打着饱嗝。
这样的美食盛宴,我希望天天都有。
月光下的遐想
文/路译程
柔柔的月光洒向广袤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像披上了一层薄纱,朦朦胧胧,显得不是那么真切。在这如水的月光下,我痴迷了,陶醉了,恍惚间居然看见了婀娜多姿的月亮姐姐。
原来月亮姐姐是一个爱美又贪吃的小姑娘。
月亮姐姐可爱美了,大地上的江海、湖泊、河流都是她的银镜,只要一有空就会端坐下来照上几眼。瞧,她又在照镜子了,看着镜子中自己明媚的脸庞、苗条的身姿,又听着人们对她美貌的赞美,月亮姐姐不由“咯咯”地笑出了声,心里暗暗决定,要想个办法来犒赏一下自己的美貌。
有了,用美食犒赏自己可是不错的选择哦。心动就立刻行动,月亮姐姐马上采购了许多的美食,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了起来。
“月亮姐姐,别吃了,你的双下巴都出来了!”太阳哥哥看见了好意提醒道。
月亮姐姐听了赶紧照了一下镜子,心想:还好嘛,不就稍微圆润了一点,值得大惊小怪?比起太阳球一样的身体可是瘦多了。美食当前,不吃白不吃。
才半个月的工夫,月亮姐姐的身体像打了气一样变得圆圆的,裙子也紧绷在身上。有一天水星和金星弟弟来邀请月亮姐姐一起玩,月亮姐姐看着自己臃肿难看的身材,害羞地躲到了乌云的后面。
为了恢复自己的美丽,月亮姐姐决定开始减肥。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月亮姐姐不再贪吃美食,每天还坚持运动。神了,半个月下来,月亮姐姐又苗条如昔。只是作为一个好吃的人,月亮姐姐在身材苗条后开始沾沾自喜,又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了。
就这样,苗条了贪吃,丰满了减肥,月亮姐姐每个月总要经历由瘦变胖,又由胖变瘦的过程,我们地球上的人们就感受到了“月有阴晴圆缺”的魅力。
难忘的美食节
文/方圆
记得前两天,赵老师就宣布今天会举行美食节的活动,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期待已久的美食节活动盼来啦!
这天下午,赵老师让我们带着菜来到了活动室,我们兴奋地把自己带来的菜放到铺着桌布的桌子上,活动室中顿时弥漫着各种各样的菜香味。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们不禁垂涎三尺。
瞧这一盘红烧虾,经过煎炸的虾身散发着诱人的光泽,一只只肥美的虾被精心摆成了一个圆形,还有一把翠绿的小葱撒在虾上。仔细看,不难发现一些细细小小的白点,原来那是又香又脆的白芝麻。看这一盘鸡腿,炸过之后显得金灿灿的,仿佛是给鸡腿镀了一层金,闻一闻,鸡腿发出扑鼻的香味。尝一尝,哇,香脆的鸡皮、鲜嫩的鸡肉,真是让我胃口大增!再看这盘,棕褐色的鹅肝配上一些清香扑鼻的香菜,啊,实在是美味极了,使人难以忘却。还有鲜美的红烧鱼、甜甜的宫爆鸡丁、香辣的回锅肉等,都是一等一的美味啊!
“谁要尝尝啤酒炖鸡?”不远处传来一阵吆喝声。啤酒炖鸡?栾伟真的带来了***妈的拿手菜!就在我迟疑之际,只见栾伟的啤酒炖鸡前已经围满了人。“给我留点!”我大喊。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给我让出了一条空隙,我迅速钻了进去,把勺子伸进保温杯,搅了半天,却只捞到了一块鸡皮和一片蘑菇。同学们见此情景,纷纷大笑起来。栾伟见状,连连打招呼:“下次有机会我一定多带点。”
虽然没有好好品尝到啤酒炖鸡的味道,但是王汇森的“水八块”、聂宇欣的“锅包肉”、赵丽君的“酸菜鱼”……这些具有他们家乡特色的菜肴还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有趣的美食节就在我们的一片欢笑之中结束了,我盼望着下次能再举行这样的活动,给我们的童年生活添色加彩,留下美好的回忆。
“吃货”苏东坡
文/晏建怀
自古称得上美食家的,必然会烹、会品、会创新,对于这三项,苏东坡是全能冠军。
就烹而言,苏东坡会熬豆粥,会蒸鱼。他在《豆粥》一诗中说:“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沙瓶,即沙罐,用沙罐熬豆粥,不但营养,而且香气四溢,既能补身体,又可享美味。他任徐州太守时,赋《春菜》诗说:“烂蒸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白鱼,是翘嘴红鲌的俗名,又叫翘嘴鲌,其肉白嫩细腻,滑而不腥。荠菜虽是田间易得之物,却是“菜中甘草”,以荠菜蒸白鱼,其味更加鲜美。
就品而言,苏东坡作为顶尖“食货”,有过冒死吃河豚的经历。河豚有毒,处理不当,恐有性命之忧。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曾记载说:“吴人嗜河豚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苏东坡在常州任职时,有一位擅长烹饪的朋友请他吃河豚。当河豚烹好后,朋友的妻儿们躲在屏风后偷窥,一来想看看苏东坡敢不敢吃,二来如果吃了,希望听到他的品评。偷窥半天,见苏东坡无语,他们大失所望。失望之际,却见苏东坡把筷子一放,忽然大声赞叹道:“美味,真是美味,值得一死!”面对美味佳肴,苏东坡真的连性命都不顾了。
至于美食上的创新,对于苏东坡来说,那就太多了。比如“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等,多是他的原创。对于“东坡肉”的制作,他说:“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规范得极细腻精准。苏东坡对美食的原创性还在于,他能结合非常普通易得的材料,对美食进行改进,使美食更美。据说,他贬官杭州时,他看到杭州盛产竹,竟然把竹笋与猪肉联系起来,发明了一道新菜:“竹笋焖猪肉。”降职惠州后,惠州虽是偏远蛮荒之地,各种野菜却遍地都是,尤其梅菜多。他发现腌制后的梅菜蒸肉肥而不腻,肉香味美,他又创造出一道“梅菜扣肉”来。这种随时随地的创新,是苏东坡的拿手好戏。
对于“东坡羹”,他说:“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蚬壳多于羹面上……”这道羹实际上是以荠菜与米糁为主原料做的粥,取材极易,动手不难,味道既美,又能治病,难怪陆游后来盛赞此羹“芳甘妙绝伦”。
用料不奢,加工不繁,粗中有细,化俗为雅,是苏东坡制作和享受美食的基本原则,这种平凡中见奇崛的美食原则,既是苏东坡的美食之道,也是他为文之道和处世之道,他一辈子不追求奢华,但他一辈子享用美味无数,快乐一生。
东北美食
文/吴树民
清晨到齐齐哈尔市,想找小摊儿吃点早餐,边走边问,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小巷里的路边,有一家简易棚搭起的小吃点。虽然天空洒着细雨,排队的人依然不少,我们遂加入队列。这里的糖油饼论斤卖,5元一斤。排了约5分钟,两个过完秤的糖油饼和两碗豆浆,就放在了我们面前的方桌上。豆浆尽管浓香,但是和别地差异不大。糖油饼和普通油饼相似,入口感觉却大不相同,除了外酥里嫩,还有一种绵绵的甜香,似乎像加着白糖,似乎又像加着蜂蜜。香得稀里哗啦吃完后,又买了几个准备途中享用……
在中国最北端的北极村,这儿没有任何污染,所有瓜果蔬菜一律是绿色食品。小甜瓜和西瓜比较贵,每斤8元至15元;有一家说他的小甜瓜隔夜了,又比较小,可以4元一斤处理给我们。我们买了几斤,一吃,又甜又香。再跑去买,没了!乳瓜和黄瓜都挺便宜,清晨刚摘的鲜嫩乳瓜每斤1元,带着花儿的鲜嫩黄瓜每斤0.4元至0.8元,价格几乎是咱内地的一半。
五大连池的水,闻名遐迩,直接饮用,酸酸甜甜像汽水一样,所以做下的豆腐,风味独特。第一天晚餐,我们点了炒豆腐,谁知一盘竟要14元!肚子饿了,也顾不得许多,同时又要了两张软饼,心想今日挨宰也认了。片刻工夫,端了上来,一看,惊得半天说不上话来——那装豆腐的盘子能顶内地两个,炒豆腐又嫩又香,里面还放着不少肉片;软饼是烫面葱油饼,十分可口。这时候,方明白刚才错怪了人家。在这样驰名的旅游点,我们两个人一顿饭吃30来元,实在是既实惠又便宜。次日吃早餐,听说有种咕噜肉不错,就决定尝尝。晚餐,找到那家餐馆,点了咕噜肉和豆腐。那咕噜肉,肥瘦适度,外焦里酥,甜中带咸,十分可口。
到中国最东边的抚远县,凌晨三点拍过东方第一哨的日出,游览过收回时间不长的黑瞎子岛,又回到抚远县城,该用餐了。向当地人打问特色吃食,回答:“深水鱼,特别好吃的叫奥花,就是价钱贵点。”人家特别叮嘱说,餐馆吃太贵,可到鱼市买好去餐馆加工。我俩跑遍鱼市,绝大多数奥花为冻鱼,只有一家有大点鲜活的,一条也就一斤多,每斤最少得80元。鱼行工人说,奥花只有两条,得搭配其它鱼一起卖。我说,我们千里迢迢跑来,就是想品尝一下,买那么多没法弄啊!最后说动了员工,打手机请示老板,老板哼唧好一会儿,才答应卖给我们一条。上秤一称一斤半,120元。提着鱼,找到一家餐馆,请老板安排师傅红烧。不大工夫,端了上来。味道鲜美之极,鱼刺大而又少,很符合老年人的食习。加工费仅要10元,也不算多。这条奥花鱼,要是直接在餐馆点用,最少在240元左右!
大连市以海鲜着称,可是进了海鲜店,一看价位,和内地并无大的差别。当地人怎么享用呢?边转边看,看出了门道:傍晚,在街巷海鲜市场买好鲜活的,拿到旁边地摊上一加工,既新鲜,又实惠。螃蟹每斤10元至15元不等,捡手掌大的活螃蟹买了12个,请一旁摊主加工。摊主清洗净、上笼蒸。一时三刻,送来芥末醋水和热气腾腾的颜色红亮的螃蟹。掰开蟹壳,手抓蟹黄,蘸着芥末醋水,吃得满口喷香……算上8元钱的加工费,一顿海鲜吃饱才花了33元,可谓便宜至极了。小巷里的三鲜虾饺、芹菜肉饺、鲅鱼饺子、海螺饺子……味道都非常鲜美,一盘20个饺子,10元至20元不等,饺子馅儿多个儿大,饭量如我者,每餐一盘足够了。大连海鲜市场的干、鲜水产品也值得光顾。淡水鲍鱼每盒8个10元钱,本想带几盒,商家一听我们家住西安,立马劝告别带,途中易坏。看商家那么实诚,我们在这家买了炮制好的鲍鱼片、干鱼翅和干贝,一下花了500多元。这些东西,赠送亲朋好友,实在是不错的选择。
吃的艺术
文/朱江南
中国美食,名扬天下,让人垂涎三尺,但美食也要有美的“吃”法,美食配上美的吃法,那真是美极了。我吃饭虽不太讲究,但对“吃”也有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理解。
首先,要吃得健康。鸡鸭鱼肉,五谷杂粮,每日每顿都要按照均衡营养食物金字塔上的比例摄取,生活才会平衡正常。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每一个种过田地的农民都知道:庄稼若只施氮肥,叶大而根小、茎细,会支撑不住杆枝生长,最终会倒下;若只施磷肥,则根壮而叶小,仿佛不倒翁;若只施钾肥,茎粗但叶和根又脆弱,也长不好。所以,应“三管齐下”,按庄稼的需要程度施以均衡的肥料,这样庄稼才能茁壮成长。人也是一样,人若想健康成长,也得科学、营养、均衡的饮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了生存得好,当然要吃得健康些。
其次,要吃得雅致。雅致即典雅致趣之意。雅致有两方面,一是食物,二是环境。所谓食物的雅致,看上去恬静淡美,入口滑而不腻,下肚清新恬然,畅达而不梗塞,让人神清气爽,感到生活另有一番滋味。环境也十分重要,古人好在山岭之中,江河之上品尝美食,豪饮美酒,尤其是雨后天晴,洗过一般的空气沁人心脾,将世俗烦恼一扫而空。一道小菜开胃,二杯淡酒过嘴,三筷鲜蔬入肠,迎风舀一瓢碧绿江水,清清肠!于寰宇之中寻一美景佳肴,尽享人生快乐。
最后,要吃得愉悦。吃饭为一人生大事,怎能不快乐品味,把酒言欢?吃饭时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吃饭时不开心,那就没什么胃口了。人天天要吃饭,如果一直苦着个脸,那不是一辈子都吃不上一顿好饭了吗?活在天地间,不如潇洒走一回。开心地吃,即使清淡简单也甘之如饴;皱着眉头吃,虽是美味佳肴也如咀嚼黄连。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和自己的肠胃过不去,它们舒服了,也许一些问题就自然地解决了。吃愉悦之食,赏灿烂之景,是人生之一大乐事啊!
顺祝大家身心健康、开开心心每一天,也不枉来人世走一圈嘛。
江南美食——豆腐花
文/薛子渝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各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小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爸爸带我去江南农耕文化园玩,又品尝了一次我最爱的美食——豆腐花。
来到农耕文化园民俗街的豆腐店里,我和爸爸要了一碗豆腐花,营业员阿姨拿起一个碗,动作娴熟地舀了一碗豆腐花,白白的,嫩嫩的,软得跟果冻一样,然后配上香葱、酱油,再洒上一些虾米和紫菜片,这样一碗色彩丰富、香味四溢的豆腐花就完成了。我接过豆腐花,仔细观察,嫩如脂、白如玉的豆腐在翠绿香葱和鲜红色酱油的衬托下变得格外艳丽,还有点像奶油布丁呢!看了真让人垂涎三尺啊!我忍不住凑近闻了一下,嫩豆腐的纯香和各种佐料的诱人香味直钻鼻孔,我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鲜美嫩滑的感觉真是让人爱不释口啊!我细细品味着细腻柔滑的豆腐花,突然想到了一个好玩的吃法,我调皮地把嘴伸向豆腐花,铆足了劲儿,猛地一吸,豆腐花听话地进入了我的嘴里,但也弄得满嘴都是白花花的,爸爸见了,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你别看豆腐花那么简单,但做起来还需要好多道工序呢!听卖豆腐花的阿姨说,首先要选好上等的黄豆放入水浸泡5个小时左右,待豆子泡软后,榨成豆浆,再将豆浆倒入盖有纱布的缸中,将豆渣滤出,然后将滤好的豆浆放入锅中煮沸,等温度降到90℃左右,再慢慢加入石膏粉进行点卤,豆浆逐渐凝固,一缸白花花、热腾腾、香喷喷的豆腐花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