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梅花的文章

2022/12/21好文章

关于梅花的文章(精选15篇)

遥寄一枝春

文/乔兆军

寒冬时节,收到朋友从远方寄来的一张贺卡。封面一枝红梅傲然怒放,与附于其上的白雪鲜明对照,更突显了红梅的骄娆与傲骨。捧起细细一闻,似有暗香浮动,淡雅清新,心里顿时有股暖暖的春意。

想起了古人以梅寄托友情和相思的雅事儿。“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是南北朝时陆凯写给好友范晔的诗。陆凯在江南,十分怀念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正巧有驿使将往长安,于是便折梅一枝,托驿使捎去。一枝梅花实在胜过千言万语,温情至极,也浪漫至极。

也有相爱的人想起了在梅下相会的美好往事,就折一枝梅寄去,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西洲曲》中就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句子。最痛苦的莫过于“梅无所寄,心无所系”。李清照虽也折得一枝梅,但“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句子明白如话,却字字关情,将对亡夫的相思写得让人落泪。还有无名氏的“更胡笛羌管,塞曲争吹。陌上行人暂听,香风动、都入愁眉。音书杳,天涯望断,折寄拟凭谁”。亲人生死未卜,一枝红梅寄谁?何等强烈的凄楚与哀伤啊!

明代王世贞《艳异编》里收录了一篇名为《寄梅记》的小说。小说主人公马琼琼为朱端朝之妾,但朱妻欺压琼琼,琼琼遂寄一梅雪扇面给朱端朝,扇面背后题一首《减字木兰花》:“雪梅妒色,雪把梅花相抑勒。梅性温柔,雪压梅花怎起头?芳心欲诉,全仗东君来作主。传语东君,早与梅花作主人。”既委婉又形象地表达了寄信人的意图。

西汉刘向编的《说苑》中也有一则折梅相赠的故事,很有意思。春秋时代,越国使者诸发拿着一枝梅花送给梁王,梁王有个臣子名叫韩子,对周围的人说道:“哪里有把梅花送给列国君主的!我要好好羞辱他一番。”结果二人展开了一场舌战。其实,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若太看重实利,生活也就少了情趣。

黄庭坚曾称折梅赠寄为“江左风流”,有诗曰:“江左风流尚如此,春功终到岁寒枝。”我虽然没有文人那般“文艺范儿”,但也可以将珍藏于内心的幸福和温暖的惦记,浓缩成一枝枝梅,遥寄给所有的亲朋好友。

瓶花之姿

文/徐文治

如今人们常把将鲜花插入容器装扮室内的行为称为插花。不过,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插花大多指的是簪花,即往头上插花。当下插花这种形式,古人更多指的是瓶花。究其本质,瓶花的内涵,也要远远大于插花。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就有了瓶花的概念。北宋诗人俞瑊,写了一首名为《中山别墅》的诗,诗里说“村居何所乐,我爱读书堂”。他住在乡村,最喜欢读书堂。他的读书堂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情景呢?“阶草侵窗润,瓶花落砚香”,案头上插的瓶花,飘到了砚台上,把砚台都染香了。

实际上,在瓶花概念出现之前,唐代就有了关于瓶花的理论资料,这就是唐代罗虬的《花九锡》。《花九锡》正文只有七十个字,但是却建立了一套关于瓶花最早的理论体系。

“九锡”是过去的一种礼制,指皇上赐予大臣的九种最贵重的礼遇。罗虬借鉴了这个概念,来说明对花的尊崇。给花九种最隆盛的礼遇,所以叫“花九锡”。什么样的花才能够享受九锡的待遇呢?“花九锡亦须兰、蕙、梅、莲辈,乃可披襟。”那么这些花有哪九种礼遇呢?

第一锡,叫“重顶帷”,就是把花放在一个重顶的双层的帷帐里面。在罗虬那个时候,重顶帷只有一种用途,就是在做佛事的时候,用于放置佛像或者是佛牙、舍利、佛经等。所以罗虬把宗教上最尊崇的位置给了瓶花。

第二个叫“金错刀”,金错刀是错金的剪刀,就是要用最好的工具来剪花。

第三个叫“甘泉(浸)”,意思就是要用甘泉,即最甜美的水来插花。

第四个叫“玉缸(贮)”,就是指把花插在玉缸里面,这个玉缸并不指玉做的缸,而是指洁白的瓷器。在当时,玉缸是皇上才能使用的,也就是插花的花器,要达到御用的标准。

第五个叫“雕文台座”,说的是瓶花要放在雕文台座上。雕文台座是指用大漆画着精美花纹的案几。在当时,大漆是非常贵重的材料。如今日本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能看到唐代的雕文台座。

上面这五锡是物质条件,五锡后面还有四锡:“画图、翻曲、美醑(赏)、新诗(咏)。”这一系列做完了,就要让画师给它画一张画。然后还要谱曲子,喝着美酒欣赏它,最后还要写新诗歌咏它。它是文人对瓶花的赏玩和欣赏,它占据了整个插花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也是瓶花不同于其他插花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那么,唐代时,这些花是如何插的呢?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在《清异录》里面有五代时期插花的记载,可以以此做推断: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意思是说,南唐的李煜,每年春天花开最盛的时候,在梁栋、窗户和墙壁以及房梁下面的柱拱、台阶上,都做了好多隔筒,这些地方都插着花。怎么插的呢?“密插杂花”,也就是所有的竹筒里面都密密麻麻插着一大把。

到宋代,插花更加繁盛,花市也开始兴盛起来。不过,在宋代,即便是宫廷里,也是沿袭唐代的插法:满插。当然,也有特例。在满插甚至乱插的时候,有只插一枝的情况。比如,“海外无寒花发早,一枝不忍簪风帽,归插净瓶花转好”(李光《渔家傲》)。大意是说,外面天不是太寒,梅花早早就开了,梅花开了以后,我不忍心把这一枝梅花簪在我的帽子上,就把它拿回去插在我的胆瓶里面,插了一枝梅花。

从诗词中可以看出,插一枝的情况常常都是插梅花。“瓶插一枝梅”(陆游《小雪》)和“一枝寒玉倚横塘,和雪攀来袖亦香。插向胆瓶笼纸帐,长教梦绕月黄昏”(黄庚《和李蓝溪梅花韵》)都是展现了瓶花中插上一枝梅花的情形。

蜜点梅花带露餐

文/杨忠明

腊月迎新岁,雨后寻梅花,走在山里林间,处处暗香浮动。旧籍记载古人常以梅花入馔,文人雅士把食花当作一种生活情趣,“花馔”古代素菜的一个部分。鲜花入菜在中国久有历史,梅花、玉兰花、荷花、桂花、菊花、鸡冠花、栀子花、樱花、玫瑰花、韭花、槐树花等四时花卉做成的菜肴或点心,吃来别饶清味。所谓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菜。如今春花入宴已成为一种风尚的生活方式。梅花味微甘、辛、凉,能生津开味。梅花美食有:梅花酒、梅花茶、梅花元宵、梅花粥、梅花汤、蜜渍梅花等。

记得我在故乡昆山时,庭院里有几株梅花,某年冬雪后的一个早晨,雪压梅花,一片晶莹,外婆把梅花上的雪轻轻地扫下,摘了一小捧白梅花,雪水白梅煮白粥,加糖,入口清冽甘芬,香留齿颊,儿时一碗梅花粥,让我回味到今时。杨万里《寒食梅粥诗》:“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得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任好当香烧。”《红楼梦》中写有妙玉收集梅花上的雪,置于瓮中,埋入地下长达五年,拿了来泡茶待客,谓之水中极品,用其烹出的茶水果然清醇无比,令宝玉惊叹不已。我只知道美酒越陈越香,这深藏五年的梅花雪水泡茶味道究竟如何,我没尝过,我也想扫一瓮腊月里的梅花雪埋入地下五年后取出来煎茶让好友品味一下。

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里记载了梅花汤饼、不寒齑、蜜渍梅花、梅粥、素醒酒冰等与梅花有关的美食。“梅花汤饼”用梅白花、檀香末水和面粉混匀做成馄饨皮,用梅花形模子在皮子上凿取梅花形薄片放有调味料的鸡汤中煮熟,和汤盛碗。梅花汤饼沉浸着鸡汤鲜香,梅花幽香,檀的郁香,三香合一,梅花理气和胃、檀香清肺消炎,鸡汤补气养生,食之,吃客更难忘梅花的清香。

“不寒齑”用非常清的面汤,加大白菜和姜、椒、茴香腌,还可以加些腌菜的老汤卤,腌好后,菜切碎,加入梅花瓣一起炖煮,味道鲜香,冬夜食之,是暖胃健身的咸羹,这倒有点像我家乡过年时用大白菜烧的“糊涂咸羹”。“素醒酒冰”用淘米水浸泡琼芝菜,这是做凉拌菜用的石花菜,在太阳下晒干,搅动,发白,洗净,捣烂,煮得极烂后取出,趁琼脂还没有凝固时,投入梅花,让梅花的香气融入胶冻之中,一朵朵梅花藏在水晶般的胶冻里,寒香扑鼻,食时要用橙肉泥和姜泥拌匀成酱配食,也可添加橙皮增加口感。这是一款秀色可餐的解酒醒脑美食。“蜜渍梅花”,用梅花、白梅肉浸在雪水里露天放一晚,取出后用蜜浸泡,这一款酸甜雅逸的小食品可以佐酒。杨万里有诗:“瓮澄雪水酿春寒,蜜点梅花带露餐。句里略无烟火气,更教谁上少陵坛。”

有一年夏天我在浙江温岭方山作客,画家朋友叶晨取出他自制的“暗香汤”让我喝,他说,严格依照明代人的古法酿制,腊月清晨上山摘半开早梅,用炒盐一两撒入,箬叶厚纸密封,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加花三四朵,滚水注入,水中半开的梅朵,于雾气中缓缓绽放。我饮“暗香汤”,喉内果然暗香浮动,浑身顿觉神清气爽,飘飘然,一如宋人陈深咏“暗香汤”诗描述:“飞和梅花重惜芳,仙房想像制新汤。独疑清浅溪头汲,石鼎煎来水亦香。”

爱好梅花而又酷嗜灯谜人士,尤喜将其制成耐人寻味的灯谜。

聊赠一枝春

文/申宝珠

“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这一联题在《儒林外史》杨执中的书房内。

这间草屋,是杨执中修葺的一个小小的书屋,面着一方小天井,有几树梅花。这几日天暖,开了两三枝。杨执中捧出鸡肉酒饭与友人,当下吃了几杯酒,用过饭,烹茗清谈。谈到起更时候,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两友人流连不忍相别。

这是自己植梅拾得雅趣。还有人因为联句落第,被罚讨红梅。被罚者谁?“富贵闲人”贾宝玉也。在《红楼梦》第五十回中,众姐妹都认为这惩罚又有趣又雅致,贾宝玉也乐意去。为什么?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妙玉为人孤高,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用过的成窑小盖钟,妙玉就不要了。可当和黛玉、宝钗、宝玉喝体己茶,却把自己用的绿玉斗斟茶与宝玉,那份深情唯宝玉晓得吧。众人推宝玉去讨,自然可以“不辱使命”。

这讨来的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自不在话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朝的卢梅坡如此评价梅花与雪花。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执笔到此,梅花的况味亦不能言尽,令吾代祝:若芳魂有感,虽吾平凡卑微,既是知己之间,“北国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未为不可!

梅雪季节

文/王征桦

梅花疏影,唯有暗香袭人。曾有朋友请我喝酒,我问:在哪家?答曰:不在饭店,在自己家中。到了朋友家后,发现菜碟早已摆在梅花丛中了。那天天气很好,暖阳高照,梅花丛中炭火通红,酒香扑鼻,别有一番情趣。在朋友家的后院,数十株硕大的梅树,正盛开着数不清的星星点点的梅花。有红梅、骨里红、玉碟梅、杏梅和照水宫粉梅,似乎席间有美人环绕,四周香风阵阵,耳边环佩铿锵。

偶有几竿青竹,正在远处对你轻轻摇曳。岁寒三友松竹梅,到了两位,不禁让人兴致高涨,平素不沾酒的我,也满饮了几大杯。梅下饮酒,这种快意洒脱,这种闲散适意,人生又能有几回?白乐天和薛秀才寻梅花时,也只是站在寻着的梅花前喝了几杯冷酒,仓仓促促,无甚趣味。高启写了千古流传的《梅花九首》,遣词炼句,辛辛苦苦,也抵不上此时的我饮下的一杯酒。

酒是青梅酒,只是此梅非彼梅也,它是青梅泡制的酒,度数不高,微甜。若是拼酒,自然是烈性的白酒更好,轰饮之中,花瓣在剑光中飘落,豪气也冲破香气。只是我等在座之人,无“心怛绝兮死复生”一腔悲愤,亦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羁之心,加上酒量有限,只好饮此低度酒了。但这种青梅酒,虽只有十八、九度,并不妨碍我们和曹孟德一样煮酒论英雄,梅花如雪飘飘的季节,梅下纵饮青梅酒,高谈阔论,一场酒,一幅画,市井喧哗被关在院门外。

说到梅花如雪,又让人想起雪来。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有个朋友说,等下雪时候,我们再去喝上一杯,大雪天喝酒品茶,作一个诗词接龙,总是一件风雅事。虽是梅雪季节,但今年左等右等,雪总不下。忽一日,晨起看见雪花飞舞,推窗一看,对面的齐山兀自白了。平天湖大道上的梅花愈冻愈娇,我在五楼的阳台上,仿佛都能闻到她的香气来。这一次,我兴奋起来,急忙电招好友。

朋友却因出差不能来,这却丝毫不减我的兴致。山中的雪景也许更有趣吧?我穿上棉衣,蹬上皂靴,往齐山走来。山中空无一人,人鸟声俱绝。这使我想起前朝的一场大雪来:崇祯五年十二月,张岱

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这两个痴人见到张岱大喜,大声感叹,拉张岱同饮。湖心亭看雪,张岱见到了精神相契的人,看到的是比雪更好的心灵的风景。

可现在这种痴人找不到了,至少今天我没有看见。我用脚踢了踢路上的石子,它纹丝不动,世界像是冻僵了一样。有生机的似乎只剩下雪了,风一吹,雪簌簌落下,掉进我的颈子里,冰凉冰凉。我期待前面遇到一个煮酒的人,我会在他的前面席地而坐,和他喝上一两杯,要是没有酒,有茶也不错。煮雪泡茶,胜似做神仙。《红楼梦》中妙玉,用从梅花上收来的雪,在地下藏了个三五年,再拿出来煮沸泡茶,算是极讲究的了。这件事要做到也不难,只是现在车水马龙,连跑步都觉得慢的时代,哪里去寻这样的慢工夫呢。

我在齐山高处往下看,天地一片洁白。惟长堤一痕,小舟一芥,道上行人两三粒而已。无需别的,只这些就足以让我感动不已。

杨梅

文/钱续坤

“聊将一粒变万颗,掷向青林化珍果。仿佛芙蓉箭镞形,涩如鹤顶红如火。”这是宋代诗人张兹的诗《谢张户部慧山杨梅》。眼下正是杨梅上市的黄金时节,可我遍寻小城的各大超市与水果市场,竟然颗粒无收,悻悻而归的途中,除了口舌兀自滋生出酸里透着甜的味道之外,还是无奈地发出了一声带有遗憾的感叹:“杨梅真是个金贵的水果!”

“金贵”一词是皖西南地区的方言,其意大致为“比较少见”或“比较贵重”。祖母自然知道杨梅的“金贵”,在杨梅完全成熟时,会嘱咐做过农电工且善于爬杆的父亲:“你现在可以去弄点杨梅,让这些饿鬼们尝尝鲜!”杨梅的味道酸中带甜,甜酸交融,如果你囫囵吞枣地一口咬下,可能会酸得你呲牙咧嘴,牙齿发麻,但是慢慢地,酸味渐褪,一股浓浓的香甜会让人惬意无比,回味无穷。倒是隔壁的邻家小妹,开始显露出淑女的气质,只见她的纤纤细手轻轻拈起一颗,左瞧瞧,右看看,然后微启丹唇,露出尖尖的门牙,再小口小口地品尝,唇角似乎还有玫瑰色的甜汁溢出,要有多美就有多美。

桃花灼灼,梨花飘雪,榴花似火,菜花金黄,那么杨梅是何花容?祖母故意装出一脸诡异的神情,神秘兮兮地道来:“杨梅的花可金贵着呢,一般人根本就看不到!”在她口中,依然是绘声绘色的神话传说:从前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子,大多数的花她都能绣得栩栩如生,就是偏偏绣不出杨梅花,于是心存遗憾。为了完成自己的夙愿,她每天都守在杨梅树的旁边,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杨梅花终于绽开了笑颜,犹如昙花一样美丽。这个女子欣喜若狂,准备就着溶溶的月色飞针走线,可还没等她拿好绣花针,那一树的杨梅花很快就凋谢了……祖母引用这个传说的用意非常明确,杨梅的花期极短,花朵极小,不容易被人发现;而且花开的时间非常特殊,一般是子夜怒放,天明即谢,即使有心夜间守株赏花,也是很难一睹花容花貌。

此外,杨梅的“金贵”还在于它的难以护理与保存:一是它在成熟时,最容易患上病虫害,稍不留意照看,那红如玛瑙、亮如珍珠的杨梅果,往往会在采摘时功亏一篑;二是采摘下的杨梅果,千万不可被硬物碰伤或者压破,否则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黑腐烂,根本无法让人望一眼,喉涌津液,尝一口,满嘴生津。可这“金贵”的果实浪费了实在可惜,含辛茹苦的祖母肯定会“敝帚自珍”,她先用盐水将那变黑腐烂的部分洗净,然后变戏法似的弄来一勺白糖,非常均匀地洒在上面,如此这般,那酸中带涩的滋味会被冲击得荡然无存,于是我们贪婪地将整个杨梅含在口中,然后使劲地一口喷出一颗颗小粒的种子,像射子弹一般喷出老远。我们不由得一阵喜悦,一阵欢欣,一阵兴奋。杨梅,以其稀罕的“金贵”伴在童年的天真烂漫里。

“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欣赏着吟咏杨梅的赞美诗句,我真的不知何时能够再次品尝到这“金贵”的杨梅?不过遗憾也是一种美,这种美让我最终明白:杨梅其实就像是五彩缤纷的人生,有酸涩,也有甜蜜;有暗淡,也有亮丽!

今年好为使君开

文/秦勇

冬天来了,雪不一定下,但,梅花一定会开。

梅花,是花中君子,是冬天的情人。她不畏国色天香的牡丹,不逊姹紫嫣红的玫瑰。她身怀兰花无人也自香的清高,心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雅性。她有凌霜浸冰的傲骨,也有超凡脱俗的柔情。

只要邂逅一缕梅香,再寒冷的冬天,也会有一袭暖流伴你冬眠,就像在茫茫人海里邂逅一位绝世美人的回眸一笑,再漫长的人生,你也永远忘不掉。

萧萧的冬季,那雪中绽放的一枝梅,谁会不多看一眼?多情的人,一定会买上一枝,至少我是如此。

美人与梅花,美人还要稍逊一些情调。若是非要较量一番,结局正如白雪与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朝诗人卢梅坡早就下了评语。

曹雪芹是梅痴,《红楼梦》写妙玉在玄墓蟠香寺出家后,清晨用花瓷轻轻接下梅花花瓣上的雪水给林黛玉沏茶。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茶香、梅香溶于雪水,浸入心肺,像梦一样超脱。香消玉殒的黛玉,多像寒冬里的梅花飘零。“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一个葬花的女子,凄美到极致。

对梅花爱到极致的,要数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终身不仕,终生不娶,与梅花仙鹤作知己。他写《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个“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男子活得像鹤一般洒脱,像梅一样坚贞。

南北朝诗人陆凯送别范晔,以梅寄情:“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白居易在忠州的东坡栽下七株梅花,于寒冷的冬季醅酒交友,静待梅开:“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早在北宋时,黄庭坚就以梅花诠释过同样的生命意境——“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梅破,春近;冬去,春来。多么美的禅意,多么美的回归。让我们安静于人生的每个寒冬,以一颗盎然的善心,一种坚贞的信念,去迎接一枝寒梅“储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

梅花一般的女子

文/雪年

不过于修饰,不安于世俗,在一方清静的世界,品茗翻书,填字写文,那便是她,梅花一样的女子。

闲来无事时,总喜欢乱闯空间,猎奇一些美好的文字。或雅致唯美,或朴实平淡,但只要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文字就应该是属于好的。

深信缘分,人海茫茫,若是两个兴趣相投的两个人相遇,摩擦出的火花绝不等同于大街上随便擦肩而过的那个人。若是遇到这样的人,便珍惜着,深藏在心里面,想起时,心便是暖暖的。而与她之遇,就属于暖心的那种,若安在,便欢喜。

是在一个朋友的说说里看到她的,忧伤的点评,如同黑夜浓重凄冷的夜色,可以让人毫无知觉地深陷,并且深深爱上。我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她的头像,顺利进了她的空间。当我打开日志列表的时候,淡淡一笑,明白不虚此行,因为上百篇的散文和诗歌都是出自她的原创。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一连看了十几篇,一时的感触让我做了件至今仍觉惭愧的时,在她的文章里写下了点评,道出了喜爱之情。

后来通过朋友的空间再次走到她的世界时,发现之前写下的评论已无踪影,并且主人设置了评论权限,我开始懊恼起初时的无知之举。一个文风隽秀,洒脱离俗的女子,世俗的夸赞无疑是亵渎,喜欢和赞美放在心里足够。明白了她只在自己的世界里欢喜着,忧愁着,也许别人的只言片语就已经打扰到了她的安静。后来,我选择了静静地来去,可我知道我终究还是留下了痕迹,在她的心里。

不知为何,想起她时,就会想起梅花,一种不属于暖季,执意在冬风中傲放的花。浓香扑鼻,不弱寒风,冬雪压身时仍是一身孤傲清冷,持着不低头,不献媚的姿态,走过瑟瑟寒风。在暖阳乍开时,我听到了百花绽放的美妙声响。可她依旧独立枝头,在那一隅,孤独着自己的美丽,高傲着自己的尊严。当然,这并不是贬义的嘲讽,百花丛里,她从来都是清绝的王后,不屑争那一时的灿烂春光。

后来,在朋友的空间留了言,朋友把她的QQ给了我,自是件开心的事,终于可以与她结为朋友。当我称她为姐姐时,她笑了,说是年龄相差了一轮,不合适。其实,这也终归是世俗的称谓而已,有无皆可。值得我开心的是,多了一个同道中人,一个知心朋友。

如水沙漠,是你。你是炽热干枯的沙漠迫切需要的一滴甘露吗?也许,是的,仅需要那么一滴就可以湿润出整片草原。你喜欢叫自己水儿,或许这正是道出了女人是水做的,而你的忧伤,你的苦痛,在夜色蚀骨摄心时从眼角流出,苦涩生咸。

也许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故事里演绎着,悲伤着,欢乐着。纵使有时我们把别人的苦痛看得再透彻,这一盘棋,我们始终是局外之人,无法真正走到别人的立场上,去切身感受那场悲欢和离散。所以我选择了安静,在你的字里行间触摸你微弱敏感的灵魂交响曲,不言亦不语,一切言语尽在不言中,懂得便是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我想,如果这里今冬会下雪,我一定要去雪天里寻一枝初绽梅花,也便是踏雪寻你一丝灵魂的气息。撷来一枝梅花插在花瓶里,花香萦绕满室,心灵深处亦是沾染上梅花的香气。你可知?那时,我在想你。想你不同于世俗的高傲尊严,念你淡淡墨香里的只言片语,一声问候,便让我浅笑而安。

上世,梅花一定是你的灵魂,幽香久远,美丽绝俗,而梅花的高傲、清冷也藏在你的骨子里。所以这一世,你的安静,你的绝尘,并非毫无缘由,那是在履行上世的约定。

一枝梅花入梦来

文/东方青竹

昨夜,美梦缠绕,深醉难醒。梦里飞来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香气氤氲,枕边缭绕,在微雪初晴的清晨,梅表姐拉我去梅园踏雪。

愕然中,披衣凭栏,望一眼窗外,这里仍然绿草茵茵,花繁叶茂的季节,冬天的脚步似乎离这里还很遥远。禁不住一缕思乡之情掠过心头,大概是人老的缘故吧,总爱怀旧,怀想故乡,怀想童年,那些数不尽和雪有关的人和事,一场场,一件件,仿佛就在昨天。踏雪寻梅的美好意境深深镶嵌脑海中,想起来清晰依然,那情节仿佛就在昨天。

自幼与雪为伴,对雪有特殊的感情,即使身居花红柳绿的南国,对飘逸挥洒的雪花仍怀有一份眷恋。尤其对迎寒怒放的红梅,更别有一番钟情,喜欢那两种鲜明的色彩,白雪红梅相互映衬。雪,因为红梅点缀,更显其洁白,梅,因雪的衬托,更显其冷艳孤傲。这两种色彩的搭配浑然天成,为漫长枯黄的冬天,增添了灵动和韵律。

表姐,一个北方女子,却长了一副江南女子的身材,窈窕典雅,质朴中透着高贵。姑姑生她的那天早上,正是梅花盛开。目不识丁的姑姑就给表姐起了个雅意的名字--梅。大概是希望表姐像梅一样美丽,给予表姐一种坚强的品行吧。表姐聪颖,秀外慧中,喜欢诗画,文章也写得蛮有文采,大概是我们有共同的爱好的缘故,我常常和表姐粘在一起,说女儿家的心事,谈自己的理想。一本小说轮换着看,秋天,我们俩趴在高高的谷垛上,托腮望着远处的天际,想飞到外面去看更精彩的世界。

寒假一到,表姐家的后院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她和我常往梅园跑。梅花红白相辉映,给寂寥的冬天带来了无限的生命力。虽然梅花没有海棠的妩媚艳美,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但是我独爱梅,梅冰枝蕾红,疏影清雅,幽香宜人。白如瑞雪,红若朝霞。在白雪的映衬下,花朵显得高雅,梅不争春,在风雪中傲放,开得如此艳丽。我被梅花的色泽,冷艳所陶醉而流连忘返,看那孤傲不为风雪严寒的高洁,我依偎着的梅表姐,宛如那迎风怒放的梅花。冰晶玉骨,洁丽温婉。

梅表姐聪慧勤奋,加之对文字的悟性,读高中时,就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作文每次都是被老师当范文来读。她的理想就是考大学去读中文系。寒窗苦读三载,一朝大笔之年,丰满的理想,变成骨感的现实。梅表姐名落孙山。我看见她沮丧、沉闷,只是同情,却无计可施。极度消沉过后,表姐消瘦了许多,那些日子她书不离手,手不离书,梅园里她的身影和梅影重合。我担心瘦弱的表姐身体吃不消,而惶惶不可终日的跟在她的身后,成了她的影子。不知道她在沉默中颓废,还是在沉默中崛起。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表姐的文字和名字变成了铅字印在省报上,那颗悬着的心落下来,同时又充满对她的崇敬。当炊烟由浓变淡的时候,表姐小屋的灯光爬上了窗棂。漫长的冬夜,表姐把冻的发硬的手放进内衣里,她的书稿都是在被窝里完成。没有台灯,没有写字台。那时的我,成了表姐义务邮差,每天早晨上学都是给她捎走一摞稿件,投到邮局的信箱里。“梅花香自苦寒来”,表姐的功底和文采得到认可和欣赏,当地报纸,电台经常有她的文章登播出来,她的配乐散文在省电台播出后反响强烈,有人建议纳入教科书。梅表姐采写的人物通讯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用。她的文章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三等奖。

为此,表姐名声大震,成了县城风云人物。市里宣传部门招聘表姐去新闻单位做编辑,通过笔试,面试,表姐以绝对的优势当选。清楚地记得,那年的隆冬,表姐去应试,穿一件军大衣,脖子上挂了一条红色的围巾,英姿飒爽。红梅白雪映衬她隽秀的脸。看她飞身上车,蹬车如飞,已胜券在握。后来表姐并没能如愿,原因是她太保守,赶不上时代发展潮流,不能“与时俱进”因而被顶替了。

表姐的梦遗落在冰雪的世界里,而她就像迎风斗雪的红梅,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自强不息,在厄运中把握自己。没有奴颜媚骨,视权贵如粪土,在悬崖百丈冰的环境中,花枝俏,幽香浓。梅花一岁一开,一树一树的红,一树一树的香。表姐在岁月的悄然流逝中,走到人生的秋天。而她依然在秋天里放歌,她的秋歌高亢嘹亮,柔婉激昂。表姐的文学梦遗落在萧飒肃穆的季节里,亲人们都担心她会颓废或沮丧而一蹶不振。看着她日渐消瘦的面容,殊不知,表姐的内在蕴育这无限的能量,她用女性的柔韧很韧劲,开恳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处女地。她筹措资金,创建了自己的苗木基地,跋涉千里,去南方学习绿化花木的栽培技术,并从南方购回适合北方生长的树种,紫薇、冬青千蕨菜、海棠,芍药等。冰雪消融的春天,表姐就忙碌在地里栽苗种花草,夏季顶着烈日除草、掸药,秋天收获着滴滴汗水浇灌出茁壮的花木。她的苗木基地在她辛勤汗水的浇灌下郁郁葱葱,姹紫嫣红。表姐在网上发布销售信息,附近几个县城的学校和政府机关纷至沓来购买她的花木,表姐以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并出人力给予技术的栽培指导。因此她的花木供不应求,表姐还带领同一村的人在种花木的道路上一起致富,表姐毫无保留的传授技术,谁家有求,她义不容辞。两年的时间,表姐带出了全乡镇第一个苗木基地村,每到春夏,地里的花木开的姹紫嫣红,来购买的客户络绎不绝,表姐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公司的老板,带动了乡亲们一同致富,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被推举为市、县人大代表。成名后的表姐,仍然没有忘记她的文学梦,忙碌之余又操起了搁置多年的笔,因为生活的积淀,岁月的磨砺,表姐的文章更有生活底蕴,更具思想性。她有大批粉丝,以极高的点击率成为网络瞩目的写手。而后,表姐文如泉涌,一发不可收,出版了自己的《寻找回来的梦》散文集,自己出资开办了自己的文学网站,表姐多年的夙愿总于实现了。

那日,我和她在qq上聊了很久,我们谈人生、谈爱情、谈婚姻,很多观点并没有因距离感而产生分歧。从表姐的心路历程看她创业的足迹,隔屏对她产生深深的敬意,并受到很大的启迪。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有多高的学历,尤其是女人,靠的是不断的进取,自立自强,而不是攀高结贵。这样的女人才能立足于世,才会博得喝彩,博得众人的尊重,我为有这样的表姐而骄傲,更为表姐的自强自立而自豪。

“雪映梅开是天成,踏雪寻梅是雅兴”而我守梅数载,独享其香,独醉梅林。不需爬山坡、过小桥去寻梅,咫尺间即可观疏枝缀玉,缤纷怒放,如朝霞般的艳红,瑞雪似的洁白。更多的是敬仰梅的风骨,清逸幽雅,坚韧,浩然正气,不摧眉折腰。傲视霜雪,争斗严寒。品格的魅力被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客赞誉。我去过南京的梅山,那里的梅与雪无关,是报春的使者。因而找不到北方寒梅的忠贞,孤傲,我独爱故园的梅,因为她脱俗,能为肃穆的冬天带去春的气息。梦梅,梦寐,构成我对这种据有人的风骨的植物怀有特殊的情感。“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吐蕊梅花,凌寒独自开,钦佩这样特立独行的风格,望梅俞人,表姐就是梅的化身,怎不让我心生赞叹和怀恋之情!那个梅雪香吻的世界,带给我太多的欢乐,太多的回忆,太多的留恋。我对文字的痴迷,大概是受表姐的熏染。常常梦回梅园,白雪飞舞,红梅俏丽,雾凇妖娆,丽影绰约,组成的冬日美景,那是我心灵深处永不退色的画屏,梅表姐就是我记忆画屏中永远的女神。

梅花花馔

文/任崇喜

岁寒之时,疏影横斜、清雅宜人的梅花浓而不艳、冷而不淡,令人神骨俱清。闲读,却发现梅花也是可以做花馔的。

“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菜。”食花的习俗,古已有之。鲜花,餐风饮露,汲取日月精华,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珍馐佳肴。食花,不只是情趣高雅,文人雅士也看做是一种生活享受。须知,所谓秀色可餐,不光是眼中的佳丽,还有口中的福分。

花馔,是用四时花卉做成的菜肴或点心,在中国历史悠久。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记载的花馔15种,明人戴羲的《养余月令》记载的花馔16种,徐珂《清稗类钞》记载的花馔14种。正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季节不同,花馔的原料自然有异。木樨花、紫藤花、玉兰花、玫瑰、桃花、菊花、牡丹、映山红、南瓜花、丝瓜花、黄瓜花、洋槐花等,都曾成为花馔的主角。“好梅而人清,嗜茶而诗苦”。梅花花馔自然显得特别。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梅花极为推崇,言其味甘、微苦,但能生津开味。

在《山家清供》中,有梅花汤饼、蜜渍梅花、梅粥、不寒齑(梅花)、素醒酒水(梅花)等多个条目。《清稗类钞》也有梅粥的条目。汤饼,其实就是面片汤,将面片下锅煮熟。梅花的作用,大概就相当于调味的青菜。一般认为,梅花粥为最好。大米下锅熬稠后,放入梅花便停火,然后加入少量的白糖,便可食用。据说梅花粥香甜可口,吃了可以温中健脾、开胃除寒。“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这是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为粥专门拟定的标准。冬日里,一碗温暖的粥“最是暖老温贫之具”。一碗米粥在手,即便如郑板桥所言的“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又如何呢?毕竟,“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

倘若说梅花汤饼与梅粥是主食,蜜渍梅花与不寒齑该是佐餐的生菜了。齑本是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后多指咸菜。想来古人多雅致,冬日雪后,取来各色梅花,用清水濯净,用雪水先煎煮,去其涩味,然后用白糖调制,再用彩色瓷盘装好,赏心悦目,更不用说入口生津了。

冬日品梅花宴,是古代文人一件最风雅不过的乐事。在沈复的《浮生六记》中,专门记了芸娘所置的梅花盒:“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连器具也这么讲究,菜的色、香、味不必描述了,尽可往美处想。难怪,清代才女金翠芬有这样的诗:“扫将残雪试煎茶,暖阁沉沉翠幕遮。小饮劝郎诗兴好,一盘生菜是梅花。”

好个“一盘生菜是梅花”!极富有生活情趣。琴瑟相和,举案齐眉,是生活的和谐气象。

梅花絮语

文/顾仁洋

那天,我决定派两名职工立即爬墙头。

老苏头电话愣是不接,不仅是我,包括单位其他职工也一样。电话是通的,但无人接听。小许想到了另外一个号码,同样也是无人接听。拍打他家的铁门,喊破嗓子也无人应答。老许则跑到了老苏常去的浴室,也不在。大家暗暗担心:老头一人在家,会不会中午陪人酒喝多了?或者,年纪大了,有个意外什么的?

意外?这可千万不能!有钱难买一老。老苏虽然退休好几年了,还一直是单位的技术顾问。凡是涉及到广电线路的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对于我这个刚刚来到广电部门的门外汉而言更是如此。现在在冬训需要现场直播的节骨眼上,老苏的手机竟然都是无人接听,怎么不令人着急?

正当小许老许按照我的指令,攀上墙头跃跃欲试的时候,老苏头穿着睡衣出现在阁楼栏杆旁,一声断喝:谁敢爬墙头,想干什么?见是我们,睡意犹酣的老苏消了怒气。开门放我们进了院门。没有得到主人许可,我们讪讪怏怏晃在院中。院子里一株腊梅含苞欲放,鼻触间似乎可闻暗香涌动。春节期间大概会是这株梅花怒放的时刻。

想起另一位许姓老人。前年那天去他宿舍小院,他正在修剪梅花树的青果。我大为惊奇:梅花开过,一颗颗青果煞是可爱呀,为什么要修剪掉呢?可惜!可怜!可是随着老人的解释,使我茅塞顿开。原来,果实不是唯一的。如果任由青果一味地生长,必然要冬末初春耗去梅花树大量的养分,第二年梅花树的开花数量就一定会大打折扣。面对老人的讲解,一方面,我对自己缺少侍弄花草的知识而感到羞愧;另一方面,我也为能在无意之间获得一个生活中的浅析道理而高兴。是的,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我们是应该学会取舍的。对于一株梅花而言,能够欣赏它的花期,感受它的芬芳已经足够了。

接触许老,是因为另一位老人。他叫裔敬庭。以擅长画梅花而获得“梅花老人”的雅号。那天正因为听说许老家中有一幅裔敬庭的梅花画作才去采访的。尽管误了花期,也没能一睹画作绝妙风采,却在老人那里无意间得到了教益。

裔敬庭是我的家乡人。所以偶一提起梅花,总会念起裔老。在对他的画作和为人啧啧称赞之余,更会提起他的许多逸事。裔老家乡情结很浓,在他成名荣归故里的短暂时期,他为家乡的许多朋友、单位留下了墨宝。数年前,我的一位画家朋友,在一次教学归途中,偶见一位老妇正欲用大的卷纸引燃炭炉。他看到卷纸是一幅梅花画像,乘老妇还没点燃,抽出一看,竟是裔老的梅花大作。朋友喜出望外,当即花费50元从老妇手中买下。多年过去,朋友每次谈及此事,欣喜之情仍然溢于言表。而那幅画作他则至今奉若珍宝。

画梅花的裔老也罢,修剪梅花的许老也好,包括我们的苏老,总让我有意无心地将他们联系起来,觉得他们便是那耐岁寒的梅花,酷冷严寒之中,傲立于风雪料峭,幽然之间,尽情绽放美丽,独自吐露芬芳。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既是梅花固有的品格,更是那些老者们可贵的品质。

陆游的梅花情

文/钟芳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独天下而春的梅花,傲雪凌霜,冰肌玉骨,于百卉凋零时吐蕾绽放,幽香四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梅花一直被看作是高洁志趣和傲岸品格的象征。大诗人陆游一生特别钟情于梅花,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咏梅诗词,用以歌颂梅花的神韵风姿,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陆游对晶莹高洁的梅花有着深深的喜爱,在他心目中,花中品格最高的是梅花:“阅尽千葩百卉春,此花风味独清真。”

每逢梅花盛开之时,陆游便会外出寻梅、探梅香:“细柳拂头穿野径,落梅黏袖上海舟。”“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浣花溪两岸梅树成林,正吐蕾时节,四野飘香,美景醉人。诗人信马由缰,马背上吟成的《梅花绝句》流传千古。

陆游对梅花百看不厌,至老不变:“与梅岁岁有幽期,忘却如今两鬓丝,乘淡月时和雪看,明朝红萼缀空枝。”“二儿一孙奉此老,瘦藤天矫凌风霜,冒寒去东园寻梅。” 这些诗词,都从感觉、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梅花种种花容情趣,陆游真乃梅之知音也。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是表达陆游对梅花感情最有意境的一首诗,诗意是“听说梅花在雪中怒放,有什么神奇的办法,把我化为千千万万个,让每株梅花前都站着一个放翁,这样就可以好好欣赏梅花了”。极度浪漫的诗句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甚至愿将自身化作梅花。

自古梅花象征着清风正气与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是文人墨客吟咏千年的主题。陆游一生怀揣报国之志,却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因而他感到非常痛心,便常借梅花抒发自己的孤愤之情。《卜算子·咏梅》就是一首代表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首词借写一株植根于驿亭外断桥边的梅花,在严寒的季节里饱受凄风苦雨的摧残,道出诗人身处金戈铁马的宋金之际,壮志难酬的悲愤。所咏的是梅花,其实是在比拟自己的高洁品格,虽屡遭挫折,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气节和操守,被誉为咏梅诗中的千古绝唱。

“五十年间万事非,放翁依旧掩柴扉。相从不厌闲风月,只有梅花与钓矶。”是的,陆游一生痴情梅花,珍爱梅花,心甘情愿被梅花冰清玉洁、凌霜坚毅、沉雄刚强的花品所俘获、所迷醉,可以说梅花是陆游终身相伴的知己。

骑驴寻梅

文/章铜胜

每年于梅花欲开之时,我都想出去寻一次梅,不管遇与不遇,都是充满着期待。对梅花的寻找,与其说是为了去看梅,不如说是为了去兑现自己的一份承诺,放下心中一年来的一些牵挂。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写过一句话:“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若能以人来喻花,梅花应该算是花中一位隐逸的高士。寻梅,如去寻访一位高士,遇之,有欣然之乐,有静聆教诲的怡然之得;不遇,未必就会沮丧,也许还会萌生出新的期盼来。

寻梅,可专程寻访,也可顺路而寻。我喜欢赶在梅花尚未盛开之时,于山坞水畔,去看红梅褐色梅枝上点点洇染如胭脂般的花苞,正是将破未破之时,那一点含羞的涩意,在冬天是耐看的。去看绿萼梅的青绿枝条上,缀着如新芽般的花苞,淡绿上有茸茸的白毛。此时,红梅与绿萼梅未开,于疏影横斜里,还少一分暗香浮动,需细看慢寻,你才能发现寒冬里那一树梅花的诸般好来。等到梅花开了,寻梅宜在雪天。吕本中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在雪中寻梅,体会的是寻的趣味。

我在想,古时的人是怎样寻梅的呢?他们那样喜欢梅花,种梅、画梅、咏梅,甚至是以梅为妻,可想他们是痴迷于梅的。想起古时那些可爱的人,总觉得风雅而有意趣,如果想起的是某位诗人,就更有意思了。我希望他像许多落魄的诗人一样,是喜欢骑驴去寻梅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是孟郊登科后的骄傲,更多的诗人,是失意的,他们只能骑驴而行,从寒酸走向寒酸,从窘迫回到窘迫,可他们的内心又是满怀诗意的,骑驴寻梅,以诗会友,是他们生活的日常,是他们的诗和当下。有时候,我倒希望自己能穿越到那样的时代,和一位诗人朋友一道踏雪访友,骑驴寻梅。

孟浩然寄情山水时,喜欢骑驴寻梅。相传他常于雪天在苏岭山上骑着驴子找寻梅花的踪影,他还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也许,他的诗思还在所寻的梅花香里。至今,鹿门山下的乡间还流传着:“忆昔孟老号狂客,寻梅不顾瘦驴疲。雪花梅花共徜徉,情高独得咏梅句。”

雪夜,我们从朋友处返程,此时雪白月清,山路寂寂,风过山坞间,有潇潇之声。我们牵着驴,或是骑着驴,在山道上慢慢地走着,轻言细语,踏雪有声,忽有阵阵幽香传来,才知道附近有梅花开了。于是,侧立路旁四处张望,在雪夜里,梅花难识,也难辨,更不可知开的是红梅,还是绿萼,独立路旁片刻,于四顾茫然中心怀怅怅,只能在寒冷的雪地里闻一阵清冽的梅香,能如此,也算是自己有一份梅缘了。待到明日,或许就会忘记昨夜路遇的梅花,或许还会专程去寻昨夜的那一树梅花,寻与不寻,遇与不遇,都是开心的。

若是在溪边桥畔遇到一株干如龙鳞,虬枝如墨的老梅,那就是与梅花的一段奇缘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写真》中,杜丽娘有一首题画诗,末两句是“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我不想谈论杜丽娘对于爱情的憧憬,我喜欢的是梅花开,柳芽萌的春水之畔,那是梅柳同春的风景。寻梅,也是在找寻心中的春天。

骑驴,是俗生活。寻梅,是风雅事。骑驴寻梅,是在世俗的烟火里对生活诗意的向往。

蜡梅花爱浓浓

文/何龙飞

腊梅花开,香气四溢,勾起我对那些浓浓爱恋的回忆。读中专恰逢腊梅花绽放的时节,班上一名男同学暗恋上邻班叫腊梅的女同学。我怂恿他大胆表白,少受暗恋之苦。他想想也是,仅唱唱“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之类的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鼓足勇气表达爱意,否则,会后悔。在邻班好友穿针引线下,他与她正式见面,互相表达好感,开启恋爱之旅。然而,好景不长,他与她分手了,只任失恋的痛楚煎熬自己。也许是初恋难忘的缘故吧,每到腊梅花开时,他都会忆起与腊梅的短暂爱恋,渴盼着有奇迹出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离他越来越远。至此,无奈的他只好搁浅那份心思,奋力走出失恋的泥潭,去寻觅属于自己的芳草。不过,为了追忆那段时光,他总会在腊月里买腊梅花回寝室,让花香潇洒嗅觉,慰藉心灵。渐渐地,他的初恋故事被传为佳话,腊梅也成了我和他每次交流时敏感的话题。

毕业后,我当上了小镇文书,除干好本职工作外,就是想有一个家。腊梅花开,姜育恒的《梅花三弄》唱得正火,孑然一身的我学唱着姜育恒的歌,享用着腊梅花的浓香,在同事的撮合下,与师范毕业的她相遇了。本来是有眼缘的,可她要求高,对我有些失望。任凭我如何猛追,她就是不来电。此等形势,只好作罢,我陷入了痛苦中。抬头看见盛开的腊梅花,联想到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富有哲理的话,我又振奋了精神,继续寻找我的知音。好事多磨,谈的女朋友近十个,却因高不成、低不就而纷纷吹灯。又是腊梅花开时,父母终于为我找到了对象,而且一见面就来电,一谈就投机。不到半年,我和她喜结连理。她,就是我亲爱的妻子。能有今天,我和妻都心知肚明:是父母为媒、腊梅花为证的结晶。

有了女儿后,我倍感责任重大,通过做家务、关心过问等方式,极尽父亲、丈夫之能事,奉献着浓浓的爱。腊梅花开,我是在街上寻香而去目睹的。卖花的老年妇女在寒风中吆喝着兜售,可是买者寥寥无几。面对此情此景,多愁善感的我想起了年迈、在老家不辍劳作的父母,想起了在小家等待我去关爱的妻女,陡地涨起酸涩的心潮,情不自禁地掏腰包买了一大捆腊梅花回家,插于水桶内,盛入水,置于窗台上。很快,花香浓郁,弥漫在小屋内,令人陶醉,也犹如我浓浓的爱,浸润进妻女的心脾乃至灵魂。

今年的腊梅花又开了,照样泛黄而馨香,照样被花农挑、背到街上售卖。前些天,妻外出应酬,路过一个叫高笋塘的地方,看见中年男子在卖腊梅花。妻也是柔情似水、心地善良之人,简单侃价后,以8元/束的价格买下两束。腊梅花到家,我欣喜不已,在妻的嘱咐、指导下,洗花瓶、灌水、插腊梅花,忙得不亦乐乎。

长此以往,我的感悟越来越深:腊梅花开,情深深,爱浓浓,铭刻进我记忆的窗棂里,值得我用一生去回味与珍惜。

梦里梦外总是梅

文/草虫

我时常做梦。梦到最多的当属梅花。

前些日子,读王祥夫先生新作《纸上的房间》,方知北方是看不到梅花的。由此便觉得,我这居于江南偏隅之人年年岁岁能看看梅花,实是幸福之事。梅花有故乡吗?如果有,那么,这江南就是梅花的故乡吧?在我生活的小城里、山脚下,到了梅花开放的日子,我便可以到处走走,看看。那些梅花,她就在墙角、山坳的僻静处幽幽地开着,好像是,专门等着我去看她。人们生活在这世上,总要与周遭的花草、树木,与一切美好的花朵相伴!凡是人,恐怕都免不了俗气。我给自己的书屋取过许多名,有“万竹轩”“梦梅斋”“听风望月庐”,而我最喜欢的是“梅知堂”。“梅知堂”——— 或许有人以为它太过矫情,然物我两相知又有何不可为也?

人有自己的世界,花亦有其天地也。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都是有精神的,有灵魂的。她们或恬淡,或热烈,或高洁,或超拔。这既是花的世界,也是我们人类的天堂,故人们赏花,种花,画花,爱花。我时常想,大自然也真是神奇和公平:春天里百花争艳,夏日里荷花连连。秋天呢,那些菊花啊、桂花啊、海棠啊,她们也要加入到秋天的丰收里,在枝头、山间欢唱。到了隆冬,“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便给了人们无穷的暖意和馨香。梅花有香气吗?当然有!这种香,是淡淡的,幽幽的,是丝丝缕缕的,沁人心脾的。我小时候随父母租住在乡下农人家里,屋后正对着窗子的地方有一株高大的梅子树,到了五六月份果子便成熟了。在果子成熟前,记得树上会开出一朵朵的白花来,好像也有淡红色的。那个季节里,身上总是黏糊糊的,镜子上、墙上都是水珠子,不过到了半夜,闻到这梅子树的香气,多少让人少了一些烦躁。有些顽劣、胆大的孩子会爬上树将果子采摘,投掷下来;有的,干脆拿了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那些果子就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盘中餐”。

祥夫先生赠吾一幅画,题跋甚是有趣:群力先生把玩。目每及与此便会心一笑,对着画,亦是对着作画者。祥夫与我之交,乃为君子之交也。此情好,倘或如玉的友情,可浮一大白也。愿君与梅一样清。

还是来说说梅花吧。梅花又称为“五福花”,可以想见,她意义之好,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也说明我们的老祖宗是极具心智的。我不会作画,对国画也没研究,只是闲得无事的时候,会去网上看看中国的文人画。在这些梅花里,有的俏丽,有的凄婉,有的高洁,圈圈点点几笔落下,便将枝干虬曲、疏影横斜之神态勾勒得酣畅淋漓。在画家的笔下,这是一个独特的丰满的世界,或表情,或达意,无一不是画梅人的心境写照。从古至今,擅长画梅者众多,宋人仲仁,元时王冕,都是画梅的大家,明清的画梅者就更多了,如刘世儒、石涛、金农等等。我最喜欢的是乡党“梅花屋主”王元章的墨梅图。其墨梅画之好,无须我来多言。我看画,只是一知半解,也不求甚解,我看的是,那浓浓淡淡的梅花的性格,不争,不艳,好像是,我看画是为了读出其中的诗意。画有诗意么?当然有,所谓诗中有画意,画中抒诗情,讲的就是诗画是合二为一的。我看画,惟愿从中看出画者的生活态度和情趣来。

前些年,我一半大老翁独居江边陋室,行为处事孤僻、怪异。到了冬天梅花开的时候,我会一人去山野荒郊转转,好像也不特别为了什么,就是瞎转,但有遇到梅花绽放,也乐得停下脚步,多看她一眼。有时候,会一个人站在那树下,痴痴地看着那风姿绰约的梅花傻笑,看梅花也对着我笑。

岁月应是静好。近来,心神总是不宁,想必是被尘世间的诱惑所困。我想,要是远方的祥夫先生来到我这“梅知堂”,两人清茶一杯,盘腿而坐,或看他画梅,纸上的梅花仿佛兀自开在飞雪里,如是,那该是一幅怎样的墨梅图?昨晚,梦里看到那个戴着小黑圆眼镜的祥夫背着黄色的大包正往江南赶路。是又到了梅花开的日子了吗?

如是,我愿成为月朗星疏下的那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