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冬的文章
关于立冬的文章(精选9篇)
家乡的立冬
文/熊秀兰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不知不觉间,落叶渐黄,菊花吐艳,稻谷入仓,秋天渐渐走到了身后。
立冬为我国民间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1月上旬。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立冬节气:“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谓立冬之后,气候开始变冷,秋季的作物已收获入库,田间地头进入农闲时期。
一年四季,风风雨雨,过了立冬,就算迈入了冬天的门槛。此时的家乡,虽然已开始拥抱扑面而来的冬天,但还是一派阳光明媚的“小阳春”景象,除了早、晚略感凉意外,白天依然温暖如春。在垄上,依然可以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空气中依然可以嗅到收割后的庄稼残留的气息。
清晨的乡野上,收割后的稻茬和摘完棉花的棉梗上沾满薄雾的霜露。清风徐徐,鱼池里水波粼粼,鱼儿悠游,好一幅恬静安然的田园画面。当太阳升起,垄上开始充满生机,“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正当先”,农人忙着耕整田垄,开始撒播越冬的晚茬麦子和油菜种子;沟渠里,农人将一捆捆沤好的麻从水中捞上来,去梗,洗麻,晾晒;田野上,人们弯竹条,铺胶布,正搭建一座座长长的大棚,为泥蒿等蔬菜抵御季节的严寒。立冬时节,莲藕成熟,一口口“落水荷塘满眼枯”的荷塘被抽光塘水,露出干枯的荷梗和肥沃的淤泥,采挖莲藕的火热场景,生动了乡村立冬的风景。
农谚云: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每到这时,母亲总会拔掉菜园里的那些熟透的大萝卜,切成厚厚的长条,晒成干枯的萝卜丝装坛,作为过冬的食物。然后将萝卜地的土挖松耘细,提着一篮精心挑选出来的豌豆种,开始点播忙碌。直到忙完这一切,乡村才算是真正的清闲下来。
立冬吃饺子,是家乡民间延续不断的传统民俗。每到这天,家家户户买面粉剁肉馅包饺子,十里八村,弥漫着一缕缕饺子的清香。
过去这个时候是乡村开河挖渠的忙碌时期,村民每家每户都要出工出力兴修水利。如今,这些工程都由国家兴修,乡村一下子空闲起来。勤劳惯了的庄户人开始将精力放在鱼池和网箱养鳝等养殖副业上,因为此时正是鱼长膘催肥的关键时期,一点也不能大意。
乡村的愿望是简单的,一年来忙忙碌碌,收获之后,就开始利用立冬之后的农闲筹建楼房,走过十里八村,到处都可以看到动工兴建新房的火热情景。剩余的劳力则走出村庄,外出打短工挣钱。农人有的是力气,忙活在城市的建筑工地等各个角落,到了腊月里,再带着鼓鼓的荷包和大包小包的年货回到乡村。
立冬也是女人的季节。没有了往日的忙忙碌碌,庭院里,阳光下,女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一边聊家常,一边织毛衣,纳鞋底,不时爆出一阵舒心的笑声,日子过得宁静、惬意。
家乡的立冬,总是这样自然、朴实,就像长流不断的小河水,一年又一年,在我的心上流淌。
自古立冬多诗情
文/周广玲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已急不可待地迈入,立冬节气在纷乱的落叶声中,粉墨登场。元朝陆文圭《立冬》诗说“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一般还不太冷,黄花红叶尤在,有十月小阳春之感。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宋人周南《十月十日立冬》有诗句:“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汗手汙牙笔,晴檐共秃翁。”立冬已至,寒冷将近,要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立冬》诗中写道:“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诗人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将一地月光当成了雪迹。
宋人仇远《立冬即事二首》有诗曰:“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小雨带来寒意,但还没冷到结霜,房子前面的树,叶子已经一半绿一半黄了。寒冬闻到梅花飘香,似乎又已经嗅到了春意。
明代人王稚登有首《立冬》诗:“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笔下的立冬则见些许禅意,秋去冬来,树叶落尽,客居他乡的旅人唯有禅月相伴,读来颇有人生意味。宋代的钱时有一首绝句极美,题为《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马上立冬,红叶纷纷落下,西风吹过,黄花却依旧在,黄花给立冬也增添了几分诗情,让立冬多了一份情调和色彩。
立冬了,每个心灵都需要寻找温暖之处。这个时候,静静地聆听大地的声音,回味生命的历程,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冬天的扉页
文/马从春
一场冷冷的白霜之后,秋天的列车轰隆隆地驶过季节的最后一个小站,挥着依依不舍的大手与我们渐行渐远,时令开始进入立冬。如果说冬天是一本厚厚的大书,立冬便是它的扉页,随着古老的农历轻轻翻开这一页,我们走进诗意而美丽的冬天。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这个时候,不再是凉爽的秋风怡人,凛冽的西北风劲吹,枝头落叶蝴蝶般飞舞,几乎一夜之间,众多的树木便已经删繁就简,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风是冷的,雨也是凉意十足。“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即便没有寒霜,但是那冷雨,就已经是寒气逼人的了。闲坐窗前,看初冬的细雨飘飘洒洒,从天空悠悠而下,漫过山川树木,漫过苍茫大地,带来阵阵寒意。
立冬时节,秋天的盛装即将卸去,冬天的号角已经吹起。“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当秋天的西风化作冬天的北风,荷塘便失去了它亮丽的颜色,几只枯荷跌落在水面上,歪歪斜斜地低垂着脑袋,尽显苍凉之气。广袤的原野中,地里的金黄不见了,新翻的泥土之中,麦子发出了嫩芽,油菜翠绿动人,那一片片醉人的绿,让这个萧条的季节有了些许生机。
初冬之时,寒冷的北国,性急的雪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纷纷扬扬翩翩起舞。雪花是冬天的信使,是这个季节最美的花朵,它开在枝头,开在草垛,开在房屋,开在苍苍茫茫的大地。“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唐·李白《冬景》)如此冷清的季节,就连大诗人李白都懒得动笔了,一壶温热的美酒,就着冷冷的月光和诗意的雪花,真是畅快之至。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季节的转换悄无声息,让人感慨无限。走过了春的明媚,尝过了夏的灿烂,告别了秋的甜美,冬天的大门徐徐打开,我们走进一个白色的世界。冬天的冷峻发人深省,启人思索,漫长的寒冬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慈爱无限。寒冬的洗礼,让我们更加坚强,正是严寒的考验,才能够让我们珍惜春天的温暖,每一个严冬的深处,都孕育着一个崭新亮丽的春天。
立冬是冬天的扉页,阅读冬天,你不能错过这个迷人的时节。心若在,梦就在,风霜雨雪不足惧,换个心情,它们还是一样的美丽动人而韵味悠长。
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荣红娟
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
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
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立冬时节饺子香
文/陈真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时节,田野里已几乎没有了什么农活儿,一家人也不再鸡啄米似的忙碌。于是,母亲便有空闲时间庆祝立冬节气的到来,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为全家人做一顿饺子。
为购到新鲜的食材,做一餐可口的饺子,父亲往往都是匆匆吃过早饭,推起自行车,把我放到后座上,一路颠簸到街上,与集上的那些小贩“斤斤计较”。在家庭经济支出方面,父亲是比较吝啬的,为能减少开销,他不辞辛苦,又在家里的小菜园里种植许多种类的菜蔬。因此,他到街上只需要买一些肉。
父亲在一家肉摊前停了一下,用眼瞟了一下案板上的肉,摇摇头,随即转向另外一家,辗转数家后,他最终在一青年的肉铺前驻足,或许父亲认为,青年人做生意经验不足,说不定更容易讲价。
青年嘴很甜,张口叫道:“叔,来割点肉啊?这些都是今天的鲜肉,买些回去包饺子吧,保准好吃!”父亲脸上露出将信将疑的表情,试探般地问道:“多少钱一斤啊?”
“都是挨边庄的,不可能多要,市场价,六块钱一斤。”
“哪有这么贵,说个诚实价。”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肉价,因为家里平时很少买肉,但他很聪明,无论小贩说什么价格,父亲都要压低一些。经过几番讨价还价,价格都快被压到小贩不愿意卖了,父亲嘴角微微一笑,只好善罢甘休,终归是父亲如愿。
父亲拎着肉,带着我,风尘仆仆地回到家。
母亲在家里早已择好韭菜,擀完面皮。她把肉放进温水里,浸泡一会儿之后,重新洗了洗。母亲是做家务的一把好手,把肉平放在案板上,一手操起菜刀,厨房里传出“噔噔噔”的剁肉声。声音平息之后,母亲把切碎的韭菜撒到肉馅上,撒进一小勺盐,又搅拌一阵儿,使盐充分浸入饺子馅里。
这个时候,母亲吩咐我到灶膛前去烧水,她和父亲则开始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其乐融融,不时开开玩笑,笑声充满整间厨房。等到他们包好饺子不多时,锅里的水也烧开了。母亲把饺子下到锅里,用勺子搅拌几下,防粘,嘴里还念叨着一句关于饺子的谜语:“南边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
她拿出来勺子和碗,准备盛饺子。锅里的水沸腾着,都快要把锅盖掀起来,母亲看火候差不多了,手疾眼快,一手掀起锅盖,一手抄起漏勺,盛出香喷喷的饺子。
第一碗总是属于我。抱着满满一碗饺子,我屁颠屁颠地跑出厨房,母亲还在身后心疼地喊着:“我的孩儿来,慢点儿。”
立冬时节,万物收藏,我也要把当年一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记忆珍藏,放在心底,永不遗忘。
立冬风冷
文/潘玉毅
坐上四季的最后一趟列车——冬天,看到的第一个路标便是立冬。
立冬这个词是很有意思的。有人说,立是“建始”,冬是“终了”,但我觉得冬天更像是一页薄薄的纸,在两股不同的风、两种不同的空气作用下,飘飘荡荡,飘飘荡荡,于秋与冬两个季节之间来回徘徊,直至最终安稳下来,是为“立”。
与立春、立夏、立秋一样,在国人眼中,立冬是这个季节的开始。《周脾算经》有云:“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通常,一个季节的开始,往往也预示着另外一个季节的结束。于是,秋风到此时便听不见声音了,风继续吹着,不过已经换了一个称谓,唤作冬风,或者北风,秋雨落到此处也不叫秋雨了,改作了冬雨,也许有一天还会变成冬雪。
宋人仇远在立冬时节写过两首即事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惟有黄花不负秋。”虽然冬与秋只是一墙之隔、一夜之隔,但气温似乎要差上许多。立冬风冷,连带着雨水也生了寒意。也许此时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为时尚早,但诗人总是要较寻常人来得敏感,“小春此去无多日”,这里的“小春”有可能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春天,也有可能是指南方的“十月小阳春”,但如论是哪一种,见着此语,总觉得眼前有一股融融的暖意扑入怀中来。或许,这股暖意也与这个季节的物候有关——天气虽然寒冷,草木却非无情,那满地的黄花,守着远逝的秋天,不肯入冬来——此等义气,岂不令人心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原有规律。在早前科技、交通还未发达的时候,反季食物并不常见,闻着冬天的气息,人们便思量着屯粮了,以免大雪封门时,出不得村去,只能干嚼馒头或者白米饭。动物们经过一秋的准备,该冬眠的都已冬眠了,偶有几只不愿冬眠的,或是懒洋洋地,或是得意洋洋地,在这个降了温的世界里放肆地徜徉,一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做派。鸟雀如此,猫犬如此,游鱼亦如此。
与北方的干冷不同,南方的空气略略有些潮湿,也正是为这个缘故,尽管南方的气温要较北方来得高,但那种湿冷的感觉比干冷更不好受。一旦这种阴冷潮湿超过了一定限度,“冻疮”便随之而来。提到冻疮,不知该说是这个季节的馈赠抑或是惩罚。寒冬时节,你骑着车在风中穿行,一个不小心,耳朵上、手指上就长出一个个硬块,像是突然之间发了福,天气一热,就痒得不行。更可恼的是这种“痒”药石无效,只能等它自己慢慢退去。
有时,立冬也是一种盼头。民间有一句谚语:“好吃不过饺子。”立冬之日,对于许多的北方人来说,饺子是不可不吃的。“饺”有“交”的谐音,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处于秋天和冬天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由此也足见人们对于这个节气的重视。当来自北方的风吹过黄河,吹过长江,吹到了南方,这个起源于北方的习俗竟也渐渐地成了南方的一种传统,在江南甚至江南以南的更多地方的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于是,立冬之日,家里,街角巷陌的馆子里,你都能吃到各色饺子。当饺子从锅里捞出来被摆上餐桌时,冒着腾腾的热气,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当然,立冬时节,为了补充元气和能量,人们也会适时适量地多吃一些羊肉,管它入粥还是做成羊排,吃在嘴里甚是美味。
立冬风冷,天也黑得早。明明上一刻夕阳在山,天光还是大亮的,不知不觉间就黑了下来。街上,路灯一盏盏亮起,如熟睡中的人们陡然睁开了眼睛,沿路的高楼和矮楼里,也都陆陆续续地有了光。当此时分,秋风吹尽,夜晚清寒,冬天已经来临了。
立冬时节
文/张华梅
如果季节是一所学校,那么立冬就是毕业典礼。瓜果桃梨、稻谷玉米、大豆高粱都是优秀的毕业生,它们以优异的成绩走出校门,走进粮仓,让农民们引以为豪。
立冬时节,最兴奋的要数阳光了。立冬时节的阳光,像是未长大的小姑娘,蹦蹦跳跳不知愁滋味。阳光少了树干枝叶的遮挡,调皮地钻进每一扇打开的窗,从春到夏及秋,人们从没像今天这样渴望阳光,渴望那份常被忽略的温暖。立冬时节的阳光,不再是一照一大片,任由着粗心的人们去浪费,而是一束束地,驱走寒冷的阴影,支起生活中的欢乐。
立冬时节,劳碌的父亲可以得到休息,慈爱的母亲开始翻寻冬衣。立冬时节,天地静美,没有喧嚣的世界让快乐的笑声传得更远,然后回响在整个冬季。
立冬,在丽江相思我的爱情
文/子非鱼
冬天,就这样静悄悄的来了…
初冬的阳光格外娇显明媚,那样的柔和诱人,诱发着人的欲望,让人想在这个季节放荡而矜持。我们在期待着这个季节的阳光,就像十月怀胎的孕妇在今天分娩,久违而惧怕。
于是,我在相思,相思我的爱情。
也不知曾是哪个季节,我也是这样的相思,还把我一同带进了梦里,那时的我很快乐。
爱情,这首久唱不衰的歌,世间又有谁不为他高歌、低吟,悲痛和绝望。它是那么的触情,就像这冬季的阳光让人期待而不敢奢侈,让人平静而又浮躁。
这个季节我很想闻到花香,还是夹杂在空气里的那种香,可是,在这个季节还有比梅花绽放得美丽,更让人敬畏的花吗?没有,这好比我的爱情在寒冷的冬天早已悄然离去,但我还是沉侵那个爱的季节,倘祥在爱能给我这个阳光的季节。
立冬
文/我心想事
立冬,一个带有寒意的节气跳到我们面前。
立,建始也,而“冬”的解释,却是“终”,万物收藏也,字典查得的解释有点意外。
一个“冬”字,预示着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这样,“立冬”代表着冬天的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
冬,应是一幅露湿低檐,云迷静陌,暮垂疏柳的丹青。
诗人用暗香浮动的火苗,把冬天关进书房,“把酒围炉,一醉酬知友。”吟唱的诗句定格一个节气的魂。
“立冬千树思南国,屋角芭蕉雨打残。”“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诗人与冬对话,笔下初冬的景色有些醉了。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诗人与心私语,写初冬的感受,莫不是酒后的寒意吧。
大诗人李白用酒水研磨的文字写下《立冬》的诗句:“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李白把立冬的感受写得出神入化。立冬之日,天气寒冷,墨笔冻结,正好偷懒不写新诗,唯寄兴于火炉上的美酒。醉后但看墨池冰花和天上冷月,恍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村庄。在这寒冷寂静的冬夜,恐怕唯有李白才会有如此洒脱大气的闲情逸致和意境奇异的想象吧!
立冬,用炉火的炽热与笔墨的香气写意了的一个诗画的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