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受的文章
关于接受的文章(精选12篇)
影子
文/瑾小夏
若汐醒了,彻底醒了,除了爱情以外的以任何的理由结合的婚姻都如那烟花,绚烂而短暂。
妹妹第一次看到汉平的照片的时候,睁大了双眼看着若汐说:“姐,你确定你爱他,而不是……”。若汐知道妹妹后半句话的意思。
汉平与于渔惊人相似的外貌,让若汐双眼一亮,但不是因为爱情。驻在心里深处的那个人永远如烙印一样存在,日久弥深。但是,生活的继续,若汐希望能找到新的幸福。也许根汉平在一起,若汐能够重新活过来。
汉平比若汐大三岁,这点,若汐很满意,她以为,汉平会像于渔那样爱她、宠她,而她也会像以前那样做个幸福的小女人,依赖他,信任他。
如果,一个男人爱着一个女人的话,那个女人会像个高高在上的神一样接受他的膜拜,接受他的好,但是不会付出。若汐知道,她的爱几乎被那个初恋掏空了,剩余的爱她不会很轻易的就给予的。每天,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若汐会依偎在汉平的怀里不说话,听着他的心跳,感受着他的温暖,看着那张一样年轻,干净的脸,心却飞到了那个美丽的校园!若汐知道,不应该的,可是她忍不住!
汉平是个孝顺的孩子,父母盼着他早点结婚,可是面对着若汐的冷漠,汉平很努力,他努力的忍受着若汐的无理与冷漠,努力的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能温暖她的心。
也许,人在失望的时候,会寄希望于另外的一件事情,后来,若汐,发现汉平与一个叫姚静的女孩来往频繁,那是个很有能力的女孩,是一个可以买得起香奈儿却只买地摊货的女孩,若汐对于她的出现,嗤之以鼻。她知道,那女孩卖力的对汉平好,得到的却是汉平的烦感与躲避。
若汐也是个高傲的女孩,她不容许那样的一个人在她面前给她难堪,于是就根汉平大闹了一场,从那以后,若汐已经是彻底的死心了,随便吧。再后来,若汐在汉平的衣柜里发现了一件范思哲的外套,她知道,待业在家的汉平是没有能力为自己如此奢侈的。她知道是姚静给她买的,若汐很生气,找到在网吧上网的汉平问:“你接受她的衣服就接受她的人,我走,你俩过吧!”
汉平只是幽幽的的说了句,我一直以为你很大度,很温柔,脾气很好!
若汐懵了,原来,她一直把汉平当作于渔的影子,现在才发现,自己也是个可悲的影子。
接受善意 也是一种尊重
文/小希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有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挺新鲜的,来送给你尝尝。”我起初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托,后来婆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想想确实是,老太太原来对我挺热情的,后来因为几次推托,她竟然见了我忽冷忽热了。那天,我买了一兜水果回家,在路上碰上她,随手拿出两个苹果,她竟然也摇手拒绝,我有些受伤。怎么样才能缓和我们的关系呢。得知老太太虽然家境不错,但她总是闲不住,喜欢捡些废品贴补家用。我突然间想到,我家里还有一些旧书报,反正是堆在那里无用,不如送给她。
利用周末时间,我特意清理了一大堆东西,跑到她家招呼她来我家拿,我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实在占地方,丢了又太可惜了,不如请您帮忙给处理掉,她看我说得诚恳,又因为它们价值并不大,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这之后,每每家里多出空纸箱、空瓶子,我就会集中在一起,趁她在家时交给她。她对我渐渐好了起来,在路上碰到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希,小希”叫得亲热极了。她也总是回报我新鲜的蔬菜,有时候过来时我没开门,便把菜放在我家门口。我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也和老人家的子女亲如一家了,两家人常聚在一起吃饭、玩乐。有一次,婆婆突然病了,我们刚好外出,是她家孩子把我婆婆送到医院去的。对她一家,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我常常在接送孩子时,把她家那个正在念书的娃儿一同捎上,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是付出是快乐的。
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当别人真心想为你付出,你就顺从地接受好了。等过阵子,你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再回报她。邻里之间,有往才有来,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正需要这样的你来我往吗?你欠我一点情,我还你一点爱,欠了就还,还了又欠,在来来往往中增进感情。
接受别人的善意,这也是一种尊重。
就这样爱下去
文/眼眸印温柔
亲爱,我想告诉你,让我们就这样继续爱下去吧,里面纵然有千般苦,纵然有万般愁。然而还是想继续爱下去,因为心里满满的都是你了,无法再去容下一个别人。
对于这份感情,曾经一段时间自己也想着放手,是真的想过,也努力去试着不去想你。不过却总是不能忘,心中和脑海中你的那些好怎么也忘不掉。想着分手的时刻自己很清楚那是因为太爱你,如果不是爱你,怎么能去想着放弃。分手,看起来和说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两个字,自己也清楚分手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过想着如果对你说这两个字,自己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心中真的有很多的委屈,每每在心头环绕的时刻很是恼火,只是不想告诉你。自己感觉爱一个人就只能让她尽量多一些快乐,尽量让她多一些开心,我一直在努力这样做。
不能相见的时刻自己就想给你打电话,电话其实解决不掉思念的苦。不过我依然想告诉你,我不会放弃你,我要这辈子永远和你在一起。忍着那些苦,接受着那些愁,我依然很爱你。
亲爱,我想告诉你,我想说我们就这样爱下去吧,我能接受那些别人不能接受的一切。我能接受你的时间安排,能接受你忽然不见的时候,能接受你手机关机的时刻,能接受你暂时不方便接听电话的那霎……一切的一切都可以,我都能接受。只要我和你能爱着,我想这些都不是问题,我可以。
亲爱,记得看过一个词,是情深缘浅。我感觉怎么和我们的爱情很相似。情,我觉得在这份相爱中自己真的用情至深了;缘,其实我和你也有,只是真的有点浅。虽然这个词很接近我们的事,不过它也只是接近,不会真的是缘浅,我想用情至深了应该能改变的。一切皆有可能,更莫说我还是真心的在爱你呢。
就这样爱着下去吧,虽然里面会有很多我们不愿意看到或者不想发生的事实,不过我还是不敢轻易放弃这份爱。风风雨雨走了这几年,里面我品尝过的苦楚相信你也很清楚,所以就算是不为别的,就为了自己品尝过的那些苦楚我也不敢轻易就将这份爱放弃了。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很是的艰难,可是相爱的时刻却让我无法在脑海中抹去了,所以不管以后有多大的艰难,只要我在,我就和你相爱,会一直爱下去。
刚刚你说,你感觉到我爱你胜过你爱我。大言不惭的说一句,自己想想确实是这样呢,自己感觉很是亏欠你。没有什么能够给你的,只剩下了这份满腔的爱意。感觉自己有着太多的不足在你我的爱情里,所以闲暇的时候总是想着还能不能再深爱你一点,还能不能再让你快乐一点。
自己很是喜欢王志文和江珊演唱的那首《糊涂的爱》,虽然歌中唱的爱情就是糊涂的东西,但是自己却觉得处在爱情里的每个人都不能糊涂了。处在爱情里的时候,要时刻保持清醒才好,只有清醒着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爱,也能认识或者理解如何去爱才能让自己心爱的快乐幸福。
亲爱,和你的这份爱情里面掺加了太多的期待和思念,不敢说至死不渝,也不敢说天长地久,不过敢说只要我在就会深深的将你爱着。就这样爱下去吧,等到彼此老去的那一天,我还可以大声的说出:老婆,我爱你。
亲爱,夜深了,虽然这几天自己很累,不过想起有你在红尘人海中将我陪伴又有点轻松的感觉。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另一个人在深深的思念着和爱着吧。而我,现在已经有了最大的幸福,只要自己不是傻子,谁能不珍惜自己的幸福呢。回头想想自己应该还不是傻子,所以能抱住这份幸福,也就是还能享受着被你深爱的感觉,也能做出深爱你的一切。
亲爱,我想告诉你:不管我们的以后多难,不想以后我还会遇到多少苦,自己心里仅仅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你和我如同此刻一般,继续相爱下去……
做好事不留名
文/阿丁
“做好事不留名”,这话已经是很久没有听到过了,在很久以前的学习雷锋的热潮中,这话又听得耳朵起了茧子。现在应该说做好事的人不少,不留名的却不多,其实在我看来留名也罢,不留名也罢,都是在可以理解的范畴里,问题是该怎么留名。
有些人把钱捐给各类基金组织,或者捐资助学、捐助灾区和科研、捐建教学楼、捐助文化卫生事业等等,主办单位搞个新闻发布会、捐助仪式,抑或是把捐者的大名刻在建筑物上、以红榜公布之,这也属正常的现象,但是有这样一种情况实在是不可以忍受的。
我偶尔会从电视里、报刊中看到一种场面,就是所谓的捐赠仪式上,某些领导或者捐资者当着成百上千的人将捐助款要亲自交到被捐助的贫困学生、贫困母亲、残障人士、受灾群众、付不起医药费的患者的手里,整个过程中有领导的握手、有锣鼓喧天、有铿锵有力的音乐,这还不算,还要让接受捐助者讲几句感谢,甚至是感恩的话语,一旁的各路记者再让闪光灯爆闪,这才算完。在这些仪式的整个过程中,我看到捐资者的满足和满意,他们通过这个场面的大小、媒体数量的多少、领导规格的高低判断着人们的重视程度,领导也通过捐资金额的多少和受众的多少,以及意义是否普遍和深远来断定仪式的成功与否,总之各有各的判断角度,又以此角度断定值与不值。
然而,我们想到了那些在仪式中接受捐助者的心态吗?谁人愿意向世人展览贫困与贫瘠,或者是生理的缺陷?当他们在众人面前接受钱财,接受领导的握手和众人的掌声,这无疑是在让他们的心灵下跪,然后接受施舍。是的,谁人想过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心里活动、他们的颜面、他们的脆弱、他们的尊严?!
许多接受捐助者的生活境遇是不堪的,他们需要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展览、展示他们的艰辛,或者是来个“真人秀”,而捐资者也没有必要做“场面秀”,领导更没必要以这样的仪式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因为真正的关怀与关心是有很多种渠道的,不一定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否则方方面面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把捐助者的行为变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那样就变了味道,而且“伤”了接受捐助者个人和群体。我们实在是应该换位思考的,不要把他们仅仅看成是需要帮助的人,于是认为怎么帮、怎么办就都可以,而首先要考虑到他们的尊严,甚至要想到他们的情感更加的脆弱。
或许贫困对有些人来说,贫困本身就有着教人奋进的功能,尤其是对于贫困之中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未来有着无数种可能,他们以幼小的心灵感知着世间冷暖,如果通过某种帮助令他们的的心理加重了负担,其实这正是一种阴影的诞生,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长,这可不是件小事。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无奈但又必须去接受
一个人默默的坐着,听着歌,回想一些事…有时觉得人真的很矛盾,而且活着又特别孤独特别的累,但是又不想让人探索自己,所以会觉得自己越烦越无奈。有时候想放弃自己身边所有的一切,好好的让自己在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自己也可以无拘无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知道自己是自己,不可能也不可以,自己活在这个世界就在接受一切操控!有时会觉得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不平与隐瞒,或许是真正的麻木与无谓、或许是真的什么也不懂、或许是不想再去理了、也许一切会如愿了、也许一切都过了……但,自己还是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彼此羡慕。然而,如果你能真正的翻开每个人内心的封页,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活的都很无奈。
当你不懂得爱情的时候,爱情却经常与你擦身而过;
当你正式等米下锅的时候,金钱却总是远方的呼唤;
当你已经成家立业以后,却突然发现一个真正的他或她在向你招手。
很多时候,我们走错了路却不能回头,选择了事业却发现并非所爱,
生在富贵里想去体会穷人的满足,生在贫困不知道富人的烦恼。
我们经常的做梦,却总是难以醒来;经常的幻想却总是难以实现;
经常的抱怨却总是不去努力;经常的计划却总是没有勇于实践。
不喜欢读书,却不得不为了文凭奔波;不喜欢运动却难以忍受一身赘肉;
不善于言谈却必须去推销自己……
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无奈但又必须去接受
有时总想让自己活得潇洒快乐一些,对身边的人或事物表面上显的风平浪静,可心中却波涛汹涌,羡慕一些人的坦然,做自己的自己,可事实上又有谁能如此?人生总有太多的无奈和遗憾,因为这就是生活。夕阳易逝,岁月消退,容颜不在,花开花落。总在感叹人生,人生无奈。时间的脚步匆匆,又有何奈?当沧桑将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画上一个句号时,再回首,却发现失去了太多,留下的是遗憾,何等的无奈,岁月已向你招手,一切无法挽留。睡梦中感到幸福温暖。醒来却是无形的压力和责任,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现实如此,只有道声无奈。身边有多少苦楚和无奈。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几何,无奈相随。
有人说要学会享受生活。简单的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所以总有遗憾。那种两袖请风,洒脱,不问世事的感觉真的很好,可又有谁能轻易做到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自己快乐就好。说得如此毫无顾忌,可生活呢?不能,总有太多事情牵绊关联着你。害怕选择,每一个选择都需要勇气,需要顾忌的太多了。
人真的能不听流言蜚语,潮起潮落,能笑看成败,人生豪迈吗?也许人前展现的是你的微笑,可人后呢?又有谁明白你心中的泪水呢?成败之后总是回首一望,摔破茶壶仍会回首,只是逗留的时间长短而已。尽管会摔破更多的茶壶…这是为何?因为我们是凡人,有自己的情感,有灵魂,患得患失,有脆弱也有坚强的一面。我们感叹人生无奈,无奈生活,充实人生,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
有人说人生无奈,但人定胜天,我们可以改变。的确,也许唯有充实人生,才能弥补一些遗憾不足,让自己快乐多一点烦恼少一点。
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心情。接受生活中的阳光,这样一来也很好,时光匆匆流去,留下的是无奈的背影,但那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另一种安慰。
人生不像梦,因为它太——真实!
人生不像酒,因为它太——无味!
人生不像棋,因为它不会从新来过!
人生不像迷,因为它太通俗易懂了!
人生不等于人生!命运不会把握人生,而人生就是在:
无法悔过的时候——悔过,无法忘记的时候——忘记人生无奈
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
文/知书先生
很喜欢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我们的人生终究不是湖水,无法永远保持风平浪静,反倒随时都有可能波涛汹涌、打破表面的平淡。
然而正是一次次的跌宕起伏、悲喜交叠,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立体、多样。
面对这些起起落落,你的心态也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未来走向。
人生有三把钥匙,如果你时刻记得这三点,便能更加从容的面对生活,迎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第一把钥匙:接受
很多时候在出现问题时,人们会习惯性地抱怨,吐槽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亦或者逃避已经产生的危机。
其实,此时,最应该做的是——接受。
一位作家曾说过:“人世间的任何境遇都有其优点和乐趣,只要我们愿意接受现实。”
当选择面对和接受时,内心的恐惧反而会逐渐消解,焦虑也能被逐渐放下。
冷静地分析完现状之后,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所担忧的一切,都只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反而有时,是自己的逃避,无形中放大了恐慌。
大学同学苗苗之前找我来吐槽公司交给她一个苦差,问我怎么推脱掉。
详细了解才知道老板派人去外地出差两个月对接新项目,老员工们都不愿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最后,她一个新人被推去。
得知此事,我耐心劝慰她:“你大学时不还经常被夸做事积极主动的嘛,怎么现在还退缩了呢?没去做做,怎么就知道一定是个苦差呢?”
苗苗恍然大悟,静下心来分析了现在的工作内容,并对新工作提前做了不少功课和准备。
果不其然,在完成这个新项目后,她因工作表现良好,被升职为部门主管,引得不少人羡慕。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除了极少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之外,大部分问题都是我们可以解决的。
但前提是,我们不逃避和否认,不成为人生的逃兵,而是主动接受、冷静面对。
第二把钥匙:改变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只驴子不慎跌落入枯井,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期待有人来救援。
谁曾想到,等来的竟是人们填井的一铲铲泥土。悲惨的驴子立刻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开始更加绝望地嘶吼,试图博得众人的一点同情。
然而,填土的人仍然无动于衷。驴子逐渐冷静下来,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它将砸到身上的土,迅速抖落下来,狠狠地踩在脚下。
就这样,不一会,堆积的泥土竟然把驴子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出枯井,在瞠目结舌的众人面前快步跑开。
驴子之所以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如此奇妙的解决办法,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学会了改变自己的消极心态,哪怕在困境中,也能灵活运用身边的资源,竭力地跳出现状。
生活丢给我们的困难和挫折,又何尝不像是那一铲铲土呢?
悲观和绝望有时会接连落到我们头上,但要想从这枯井里绝处逢生,那就要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狠狠地踩在脚下。
困境也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要想虎口求生,就要学着改变现状,与绝境斗智斗勇。每战胜一次困难,我们离成功也就更近了一步。
你遇到的可能是危机,也可能是转机。我们永远不能得知危机的背后是否潜藏着机会,可能转念后就是新的一番天地。
每个敢于改变的人,总能在挑战中找到一线生机,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第三把钥匙:离开
我们必须要承认,不是和所有人的感情都能有结果,有时也会渐行渐远;不是所有你想要争取的事都会得偿所愿,有时也必须接受生命里会存在一些缺憾。
握得太紧的东西,碎了,就别再握了,扎疼的是自己;挽留不了的人,走了,就别再留了,强求的幸福不会长久;不愿接受的事情,成真了,就别再难过了,人生总要一直往前走。
柏拉图曾说过:“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不要在应该放弃的时候过度消耗自己,也不要在可以转身的时候还恋恋不舍。对过往的沉溺不会改变已经发生的结果,反而会使自己过得愈发艰难。
时间不是药,时间里面藏着药。终有一天,曾经使你痛彻心扉的一切,都能被淡然说出。
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没必要为别人委屈了自己的一颗心,没必要为过去牺牲自己的快乐。无法接受,亦无法改变的,倒不如潇洒离开。
敢于去爱、敢于拥抱,也要敢于离开。不再适合的东西和感情,再不舍也要放手,为真正重要的腾出空间和心绪。当生活不再负重前行,未来才能如愿到来。
在遇到问题时,先积极面对、接受事情本身,再试着去改变自己找到解决途径,当一切无可奈何时就要潇洒离开,以免被问题拖垮。
人生就像是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经历了苦难,前面可能就是美好在等候。
面对困难时,觉得人生悲苦、举目无望,不要后悔过去的付出,不要害怕前路的荆棘,鼓足勇气大步走,或许就能走出生机,就能看到柳暗花明。
喜欢一个人,爱他的优点,接受他的缺点
我们常常说,喜欢一个人,除了爱他的优点之外,还要接受他的缺点。
“接受”这两个字听起来很无奈。“接受”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爱上他的缺点。
他这个人好是好了,但是没什么情趣,做人一板一眼。没情趣也不错啊!起码他不会勾引别的女孩子。这个缺点很好啊。
他这个人占有欲很强,要你完全属于他。他妒忌你和其他异性。他要天天都见你。他给你的空间并不多。这个缺点好啊!总好过他一个星期才见你一天。
他这个人没什么野心,不够勤奋,也不够进取。最讨厌的,是他常常说:“这么勤奋干嘛,随遇而安就好了。”这个缺点不算缺点啊!谁说做人一定要有野心?
他是个冒失鬼,常常遗失东西,不是忘记这件事,就是忘记另一件事。坐飞机也忘记带机票。这个缺点好可爱啊!这么冒失的人一定没什么心机。
他不修边幅。吃饭的时候常常把衣服弄脏,穿得随便,吃东西也没品味,又不会享受人生。这个缺点好特别啊!这种可爱的冒失鬼很难找的。
他情绪化、任性、敏感、多情、不能给你安全感。这个缺点好浪漫啊!
从今天开始,不要接受他的缺点,要爱上他的缺点。
你是可以失败的
身处教育培训行业,时常会接受家长或学生的咨询,有些家长面对孩子糟糕的学业,难免长吁短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考试失利等都让他们心急如焚,甚至会担心,“孩子现在这样失败,将来又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会陈述两个观点:首先,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失败;此外,失败,这是人人都拥有的天然权利。
对于成功,人人都趋之若鹜。可是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老生常谈的了,但是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失败的人,恐怕为数不多。
我也曾在很多年前,对于失败难以消解。那次遭受到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失利,并将多年垒筑起来的信心与骄傲击打的支离破碎,如果有人生谷底一说的话,我会承认,那次就是。有一天,收到了一封邮件,来自于当时我班级上的一位学生,其中有句话是这样的,“你在我们心目中是最好的老师,而且我们想告诉你的是,你不是万能的,你不是万事都要做成的,你是可以失败的,你只是个普通人”。
你是可以失败的。
多么好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我们每个人,不过都只是个普通人,没有谁具备超能力,能够规避失败,一路成功。既然失败是人生路上必然要经受的磨难,那么坦然接受就是最好的姿态。
如何接受?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我们为何会害怕失败。因为它令人痛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其实,在遇到失败的时候,最令人痛苦的往往并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因失败而生的无助感、自责感,和对自己开始产生的怀疑。也就是说,失败对内心的打击,是痛苦的来源,要想接受失败,就要从修炼内心开始。要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拥有失败的天然权利。放不下过剩的自尊心与骄傲,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助与自责的泥淖,从而错失了通过失败来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失败,其实就是一次机会,它打击我们,让我们从高处坠落平地或深渊,但同时也让我们得以凭借此时卑微的身份,以谦虚的态度,审视我们在行进的道路上所犯的错误、所缺少的能力。越是谦虚,所看到的东西往往越多。
接受了失败,接下来就该是时候对失败进行反击了。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提升自己的战斗力、能力,以更完美的姿态再次出征,把失败给你的东西悉数奉还,绝地反击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我的一位老师向我说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学生自恃聪明,在课堂上喜欢捣乱,课后从不认真做作业,但成绩一直以来倒也算不错。在一次重大的考试中,这位学生竟然失利了,对于这个一向骄傲自恃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便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境地,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缓过来。好在有老师和同学的劝导,才终于走出了抑郁的状态,并且开始认真用功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是突飞猛进。像这样成长起来的优秀学员,其实并不在少数,他们经历了失败、接受了失败,并且从失败中把握住了认识自己的不足、改善自己的机会,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就是一次再好不过的蜕变。
当年因为学生的那句话,从谷底中走出来的我对自己说,经历了这遭磨难,以后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不足以惧怕了。是人,就有失败的权利,以平常心接受失败,从失败中走出来的人,往往更有战斗力,也更具备成功的可能性。
接受缺憾,才能接近幸福
文/谭永强
最近总在一部热播的《平凡的世界》中煎熬,一个大男人哭了个稀里哗啦。心头想对生活说点什么,却愣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去表达。不少网友批判贺秀莲和田晓霞的死实在悲催,有的还编出了续集的情节,更多的网友们借由此剧抒发了各自对人生的思考。
“既要理智而清醒地面对现实的缺憾,又要脚踏实地、勇敢地承担生活的责任,不去奢望生活过多的回报和宠爱。”这是孙氏兄弟教给我们的道理,也是剧中主人公之所以能够跨越时代而被广泛讨论的原因。
生活中的人们苦苦祈求完美、追求幸福,却往往不知完美和幸福的真谛。总觉得好茶需配好壶,少哪一样也觉着是个缺憾,而一旦两者真正拥有时,却一下子没了喝茶的闲散和兴致,原来人间“真味是清欢”;总以为幸福就是家财万贯、权倾朝野,待有朝一日才发现自己少了许多生活的自由和随意,原来人生“高处不胜寒”。
平凡的生活总会有缺憾,我们拥有眼睛,却往往缺少发现残缺之美的视野;我们想远离痛苦,却常常不知将痛苦转换成感悟人生的工具。透过《平凡的世界》来审视自己的世界,我们从孙氏兄弟成长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和昂扬的精神上得到了心灵的抚慰。生活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携一颗淡泊从容之心;幸福总有缺憾却惬意享受着,怀一颗感恩知足之心。
缺憾是人生的常态。与其纠结,不如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或许,我们应该像孙少安、孙少平或者像剧中更多的主人公那样:在孤独的思考中去鉴赏人性,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勇气;在平凡的生活中去赞美缺憾,随时接受生活馈赠给我们的任何苦难和境遇,从而更近距离地去触摸幸福。
最后的温柔
文/齊菲
今天,差点就做错事了,幸好及时发现……
微信网页版“新的朋友”图标处出现了未读信息,刚打开,就看到了他的好友申请,异常醒目,让我不知所措。我关了重新打开,以确认自己没看错了。确实在他的信息栏,存在着明显的“接受”二字。
心想:难道还真的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吗?
当我在犹豫要不要点击“接受”的时候,终于注意到在他前面,我已添加过几个朋友,而排在第一位的正是今天新添加同事的名字。我竟把这事给忘了,也就是说,未读信息提醒是同事的,而他的好友添加,其实是几个月以前的事了,并不是今天。
幸好这段内心戏没人窥见,不然得多尴尬。差点就犯下大错了,如果我不加思考就点击“接受”,那就真不知该如何收场了。
庆幸自己及时发现错误,制止了行动。但当发现是自己看错了的时候,心里还是闪过一丝失落一一原来我还在期待着他回头,哪怕已过去四个多月。
我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期待呢?是心有不甘,还是依然喜欢?
都不是,我对他没有了怨,也没有了喜欢,我只是想要证明自己在他心里的位置很重要罢了。证明他忘了我,比我忘了他,更困难。似乎这样才能让自己有安全感,确信自己是值得被珍惜的。只是,如果我一直都这样没安全感,总在试探,谁又能受得了呢?
所以,他离开是对的,我没“接受”是对的。故事早已有了定局,不再打扰,是留给彼此最后的温柔。如此,才不会扰乱他平静的生活,才不会妨碍他去迎接一个刚好适合他的她。
如此解释,倒显得自己很伟大了,其实小气得很——有些东西是我的,根本就不愿意与人分享,只是我又能奈感情何?只能顺其自然。
他的出现,也许还没教会我爱,但至少让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躲在阴暗角落,自卑且没有安全感的自己。
我曾希望他可以带给我信心,给予我安全感,但最终还是成了赶走他的理由。
所以,现在的我,可要好好加油了!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但也不能放弃改善自己,让未来遇到另一个他的时候,可以不必那么费力,可以真正做到与他并肩同行,独立自信,不拖后腿。
冬三味
文/米丽宏
淡。冬之第一味。
淡远,淡定,淡泊,淡然。冬是水墨心意,隐去了浓,浓的颜色、喜好和情怀。一年里水流花静,唯有冬,是黑白记忆,肃穆清寒,天地朗阔。
寒气弥漫开来,四季分明的人生,总会到达这个清苍苍、老树昏鸦的地界儿。
远山、近水,胖瘦不一的树,一律是简约、隐忍的淡笔,简单得只剩下了骨架和轮廓,章法、节奏和脉络。那种素朴,是绚烂的顶点。我真的有点词穷,无法用文字描摹那种清健之美,那种迷人。我只知道,大多时候,人一瘦下来,不免枯瘠,偏偏这些树,这些水,这些山,褪尽丰腴和繁华,却瘦得如此天然浑成,一派淡远。
冬,就是一抹淡笔,让我们阡陌纵横驰骋了一年的欲望,也冷一冷;腾出眼睛和心思,静静想些该想的事。
比如说,季节,过着过着就淡了,它由繁华绚丽处来;花儿开着开着就淡了,它从铅华深浓处归隐;日子过着过着就淡了,它由激流勇进、事事争先的头角峥嵘里悄然而退。
冬的精彩,藏在铺垫和蓄积里,看似大自然一个弱拍,低沉、潜伏、深刻,都需要费一点心思去解读。悟透了冬,春意四起时,你的生命,才会从容展开。
闲。冬之第二味。
风雪盈天的冬天,比其它三季,更能唤起人恋家的心思。屋外朔风吹雪,室内红泥火炉,那是多么古旧的严冬幸福。围着火炉,看书,喝茶,烤馍馍片,真是冬天最可爱的闲趣之一。馍馍片儿烤得焦黄诱人,均匀地镀一层金黄色泽,轻轻掰开,一股雪白的烫气倏地冒出,吃在嘴里外焦里嫩,咯咯铮铮。这让人记起:质朴的日子,其实是多么地感人。
暖气充沛的小区,腾空双手,闲闲将视线撒出去,看个野眼儿。小区院内,假山上的雪,枯枝上的雪,甬路上的雪,层层叠叠,在光影里深灰浅白地弄出一个童话场景。如再远一点,便能看到一幅苍茫山水雪。此时此刻,冬天给人的不只一抹淡笔的宁静,还有一种天长地久的缥缈和恍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老诗经般的浪漫,慢慢回来了。
洗杯煮茶,和二三素心人,喝工夫茶,也是冬日最惬意的一味。工夫茶,自然得有闲工夫,除却寒意凝滞的冬日,还有哪个季节,能闲闲安坐得如此清美呢?
也就是冬了。它收起万千化象,赋予人气定神闲的外部环境。闲,是冬的一种姿态,是人的一种修养。人不妨参悟一下冬的内涵,去懂得收敛,懂得节制,懂得松弛,懂得舍弃,懂得有所不为,懂得适可而止。人还可以超越冬,懂得谦恭,懂得宽容,懂得优雅,懂得豁达洒脱,懂得冲和淡远,懂得把人生当作一个审美过程,懂得抱了诗意的情怀,饱满丰盈的精神,去领悟生命中更为实在的深刻内容。
冬之三味是:藏。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冬,收敛又收敛,隐掉了所有的招摇与浮华。人,隐进厚厚的衣物与暖房子里,动物隐进浓密的皮毛,万物花开隐入地下。冬天,呈现的,是万物本相,最简单,最磊落,不蔓不枝。它是一帧白描,有深意。不是没有羽毛,是收起来了,不是没有青葱,是藏起来了。从蓓蕾,到盛开,到委顿,到凋谢,一切按照上苍的安排。藏起来,坦然接受枯寂、接受简单,接受不那么轻盈,接受冬季给予的所有。藏起来,慢慢发酵,发酵出不限于时间的佳酿。
风暴之后,大地重新平衡和平静;严冬过后,万物生命重新出发或展开。平衡和平静不会自发而来,会经历种种的疼痛;万物花开,也不会自发而来,必有一段力量的积蓄。
冬天的那段雪藏,其实有着一点惊心动魄的意味。
不愿意接受赠书
文/张宏宇
这几年,许多写字的人都在出书。
圈内的很多朋友出书,都会给我寄上一本,其中有名家的大作,也有一些活跃在撰稿业的优秀作者的新作。赠书的人也从老到少,最年轻的,是我一个文友的儿子,还在读高中便出了书。有的朋友寄赠书的同时,恳请我一定要写一写书评,拿出去发表。面对朋友的热情和真心,有时很难拒绝的。
很多赠书邮寄来了,是没有时间看的,大多随手摆在书架上。因为对一些朋友并不是太了解,有些书随手翻翻,写得也无法恭维,朋友寄赠的书,大多成了一种摆设。
我是不大愿意主动接受别人的赠书的,出书的人更不要随意地赠书。书,是要寻找一个能够读懂它的人,随便送给不需要的人,表面上很认真,很恭敬,签上大名,并题上字,实则是一种牵强了。其实大家都很忙,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很多人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去读书,赠书往往反倒让人平添了一种负担。不读吧,怕辜负朋友的一片美意;读吧,又实在提不起兴趣。更不要说去写书评了,其实很多的书评,并不是受赠者真心的感受,或者心里想说的话,更多的是一种任务。
如果出书者为了面子,赠给了不需要的人,别人也不会珍惜,也不会用心去读,也许随手往哪儿一扔,将它丢在某个角落,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渐生一层薄薄的灰,这样会辜负了一本书,也辜负赠书者的一片心意。
我不太愿意接受赠书,因为那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对于书来说,更需要主动性。遇到好书,你能够主动去购买,认真地阅读,这本书便找到了一个好读者。书,要遇到一个赏识它的人。当然朋友赠书不乏优秀之作的,但更多的赠送,是有所求的,是想得到你的赏识,和读书的感言。
这些年,写字的人,出书热度越来越高,现在出书的门槛非常低了,只要你想写,就可以出,只要你愿意花钱,就可以拿到出版号,并根据你的花费大小来定印量,你印量越大,单本的费用也会越低。很多人出了书,印了很多,是卖不出去的,出书容易,卖书难,家里堆积这么多的书,不如赠送出去,送一份人情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文章的宣传,许多朋友出书,都是这样互相赠送,礼尚往来。
可以想象这些书的命运了,这就像某类商品的赠品,反正是送的,没人往心里去,得来容易,弃之也不可惜。一次,我在一废品收购站点,发现了一位朋友的书,躺在一堆旧报纸堆中,我有时在想,这样的书出了有什么意义,这样的赠书又有什么作用呢?
很多人寄书,也向我索要我出的书,但写字很多年了,我一直没有出书,很多的朋友也劝我出书,但我不会花钱出书,或者出没有意义的书。面对周围越来越多朋友的赠书,我总有一种尴尬,我有时在想,我是不是真的也要出书?
如今出书赠书,更多的成为文化人的一种交往的形式了。对于书的本身来说,却失去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的作用,当赠书成为场面上仪式的时候,书作为精神产品已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我不太喜欢接受朋友的赠书,接受了总是要还的,心里总觉得有点负债的感觉,人家邀请你写的文字拿不出,心里多少又会有愧疚。如果喜欢,我更愿意到书店里购买图书,支持朋友的同时,会更加地爱护,喜欢才买,买来的书,比送来的书更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