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散文
新年的散文(精选20篇)
过年,让心回家
文/李瑞华
春节又至。
有谁、有什么外在的力量,能比得上过春节的凝聚力呢?没有号令,没有书面或者口头的通知,人们就集体下意识地朝着那个年奔去。从入了腊月开始,人们就掰着手指头算算亲人的归期了,而那些在外打拼一年的游子们,也毫无怨言地期待着长途跋涉,回家过年。车上的颠簸,风雪中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毫不在乎车票的贵贱,愿意搁下手头最重要的事,放弃可观的利润,风尘仆仆地回家去吃顿团圆饭,在老家放挂鞭炮,祭祭祖人,拜拜亲人。不信你看,十几亿人从四面八方各自往自己的家里奔,飞机从东闪到西,从南闪到北,纵横穿梭,火车、汽车、小轿车如同蝗虫,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乱爬。还有江河上的舟楫,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无不为的一个团圆氛围。
回望这一年,过得真快!还没感觉干成点什么事呢,一年就这么悄悄地结束了。漫无目的的走在城市的街道,在万家灯火的夜里,在离家不远的小城,在这样的夜晚,对新年的怀想、对过去的回望,如身边的车流一样缓缓地流淌着,过去的一年里熟悉的一切渐渐地离去,儿时欢乐的情景也在悄悄地褪色……童年的记忆里,每一个没点燃的鞭炮散落在地上都能让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去与同伴争抢,每一朵照亮夜空的烟花都会兴奋得我大呼小叫;每逢新年来临,我会期待母亲扯上几尺灰色的确良布做一身新衣服,一旦这个希望落空,便一头扎进木箱底翻出攒了一年的零花钱,动用其中的几分硬币去国营饭馆买个烤得金黄的猪油饼犒劳自己;即使这一切希望都落空了,我会一个人到屋后的麦田里踏踏新雪,或干脆仰躺下来望着天空想象山外的世界。如今长大了,对于新年的到来,却变得漠然起来。
回望过去,一个又一个的日子就像风吹过,远了、淡了、消失不见了,渐渐成了陈年旧事,犹如一本过时的农历,一幅发黄的老照片,一张遗落在角落里积满了岁月尘土的票根,在这回忆与憧憬的夜里,想起了儿时的歌谣,“新年到,新年好!闺女要花儿要炮,敲锣打鼓真热闹!”
年华似水,一年一年就这样匆匆地过去,有一些事情,拥有的时候无法真正懂得,当真正懂得的时候却已不再拥有。这个落英缤纷的季节,冬天如约而至,当新的一年来到的时候,总希望将所有的烦恼和不安写进每一天的日记里,让它像落叶一样融入大地,融入自然,让每一份平淡伴着寒风飘逝。
尽管青春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去,但在逝去的岁月里,真实与平淡依然映射出温暖的光芒,其实每一天拥抱平淡的日子也如此美好!在新的一年,我会在静谧的夜里等待流星划过为所爱的人许一个愿;会记得在千回百转的奔波忙碌里继续唱着思念的歌;
人生贵在一岁一岁年长,年长不只是年老色衰,还有蕴积和沉淀。即使有一天如叶子一样飘进黑暗的泥土,风会叙述我们走过的踪迹。只要心不是荒漠,再长的年轮,再普通的生活,也会熠熠生华。
卷起思念,让心回家,过年。
家乡年味
文/郑靖琛
又是一个新年,奶奶和前年同样,炸父亲买来的几斤金鲳鱼以庆祝新年。
若隐若现地,奶奶亲手种植的那片菜地浮现在寒风之中。我疾疾地穿过羊肠小道,猛然看见奶奶正艰难地伐柴。“啊,奶奶,别只顾忙活了,回灶房去吧!”奶奶的头上好像多添了几丝银发,弯几下腰便会急促地喘一次气。“这天气冷,跑我这干什么。”奶奶边嘀咕着,边用衣袖擦擦汗,“孙儿,去吃些鱼。”
我和奶奶共同走进那朴素的小灶房。昏黄的灯下,爷爷正扶着拐杖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报。“来了呀,孙子过年十一岁了,新年快乐!”爷爷见我进来就笑呵呵地说着。火炉旁刚烤熟几条鱼,锅边堆满亮透透香脆脆的鱼肉片和面粉。奶奶两三步跨去,夹几束柴烧紧火。我边坐下边说:“近来风很大,奶奶您上年纪的人别劳累。”奶奶帮我拉好围巾:“还不快吃些鱼,这种天会感冒,千万小心……”奶奶塞给我鱼吃。
这时房门“呀”的被打开,“香味真浓,”母亲走过来,“爸妈也吃吃。”奶奶额头上的皱纹渐渐舒展,手脚麻利地烧旺火继续烤鱼。于是爷爷放下报纸,也一同我们分享这香郁的喜悦。就在奶奶递给我鱼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奶奶苍老的手——一座座绮丽而壮观的山川,布满许多纵横交叉的河流,还有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天坑和盆地、平原。岁月是个雕刻家!
鱼烤熟了,锅中的油沫慢慢地消失。堆堆的黄金正等待利用着,“有鱼新捞了,怪不得闻着香。”父亲踏进来,开门见山地说。然后我们都大口横扫鱼阵,但奶奶只是普通的工人。
正是:
小灶灯明柴火旺,
厨机时将熟冷问。
不知仙肴何多暖,
油香灰热用情温。
年是短暂的,宴是会散的,鱼是易冷的,只有那丝情,仍在我心中烧着……
刻在新年上的笑容
文/包利民
年就像一桶老井里的清水,洗去了四季的风尘,洗亮了暖暖的笑意;年更像一壶陈年的酒,醉了春夏秋,对联的红印进了经霜的脸。每一个新年,每一个窗口,都溢满真心的笑,流年里的感动,随着岁月一同镌进心底。
而父母的笑则是欣慰中带着欣然,一年的辛苦,不管怎样,在这一天,在这个正月里,只要有了欢乐,就是最大的收获。父亲的笑容是沧桑中的舒畅,母亲的笑容是忙碌中的喜悦。那时的生活很艰难也很劳累,而父母的笑容,也多是因为我们而绽放。
童年时的我真的无忧,总是在腊月的盼年情绪中,忽视了父母脸上的沧桑,忽略了父母一年的辛劳,只在意眼前过年的热闹。也许,在过年的时候,真正从里到外透着笑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那样纯净清澈的笑容,竟渐渐失落于成长的风尘之中,不知从哪一年开始,过年已不是心里念念盼着的日子,也不再有那么纯真的笑容。
在雪花飘飞的新年团圆时刻,在欢乐的饭桌上,爷爷的笑容就像烫热的酒在翻花,父母的笑容就像炉中旺旺燃着的火,而我们的笑容,更像扑落在窗上的雪花。很眷恋那样的场景,所有的亲人都在,都笑。可是,一切却渐渐遥远。过年的时候人越来越少,爷爷不在,姐姐们出嫁,总有着难以弥补的寂寥。
许多年以后,只剩下父母,独对新年的冷清。有时候,我们也会回去和父母一起过年,那样的时刻,父母的笑容依旧,可是却都垂垂老矣。虽然人也多了起来,可是想到散后,父母依然的寂寞,却总是歉意满怀。我分明知道,只要有一次这样的团聚,父母就会满足幸福,他们心底从无怨怼,可是,这却是我们心上永远的疼痛。
但不管怎样,那许多亲切的笑容曾温暖过我太长久的岁月,已然在我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每一触动,就会惊起满满的回忆与幸福。如此,就足够了。
黄土高原过新年
文/李平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实在难留……”说到黄土高原,似乎苍凉、凄婉的《走西口》、《三十铺里》、《蓝花花》就在耳边回响,似乎苍劲、雄浑的信天游从黄土高坡飘来……
今年,我在黄土高原过新年。如果你要问黄土高原给我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大雪纷飞的高原有温暖如春的热炕,声声秦音秦腔里有最浓厚的文化,贫瘠的黄土地也能结出最甜的红枣柿子,荒凉的土旮旯也哼唱着江南丝竹小调……
老公的老家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贺家焉村,今年我们带着3岁的孩子一起回家过年。车轮碾过厚厚的积雪,留下清晰的雪痕,车到贺家焉村后山时,只见群山耸立,连绵起伏,树木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土黄色的山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越发金黄。环山公路蜿蜒盘旋,不知经过多少个又急又窄的弯道,车终于爬上山头。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对面山坡上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窑洞展现在眼前,层层叠叠,呈梯级分布,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紧挨着上面一户人家的院坝。老公指着一座窑洞对我说:“还记得吗?哪座窑洞是我们家的。”
“我当然记得!”这座窑洞刚好建在半山腰,用砖砌成,一共有三口窑,屋前两棵大槐树还在。
车到家门口,公公、婆婆立即迎了出来,穿过黄土院坝走进窑洞,一股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屋内最显眼的莫过于大土炕;门口左边放着四个大缸,分别装着土豆、水、泡大白菜、土豆粉条;门口右边是一个小炕,再往里是和大土炕相连的灶台;屋顶很高,呈拱形,一块块砖清晰可见;地上是黄土,因为太干燥,婆婆不停地洒水。
“冷吗?上炕吧。”婆婆说着方言,不过我大概能听出她说的是什么。脱掉鞋坐在炕上,暖意从脚底直达心里。炕由黄土铺成,上面铺上一层木板,再铺上棉絮、床单。炕是怎么保暖的呢?原来从灶膛开始,有三根烟道从炕下经过,然后到达屋顶。老公告诉我,当地的灶膛口很小,烧柴做饭后,用一个小锅将灶膛口堵住,灶膛里的暖气便存储在烟道里,直到第二天早上炕也是热的。
坐在炕上,我们品尝了婆婆做的“洋芋擦擦”,这几乎是当地人每天都吃的主食。婆婆先将土豆削皮洗净,用专门的工具“擦擦”将土豆“擦”成丝,再将土豆丝放进一个大盆里,加上面粉和均匀,然后放进大锅里蒸上二十分钟便熟了。在蒸土豆的过程中,婆婆将番茄切成片,在旁边的小锅里炒成番茄酱。土豆出锅后,加上番茄酱、辣椒酱、泡菜等便可以吃了。
“我送哥哥清水河,清水河上一对鹅,公鹅扑塌塌飞过河,撂下个草鹅叫哥哥。送情郎又送在五里墩,五里墩一对对鹅……”春节期间,婆婆给我们做各种陕西美食,比如馍馍、烩面(将面擀得薄薄的,切成丝,和土豆、青椒一起煮)、烩菜(土豆、粉条、泡菜、豆腐煮一锅)、兔儿面(当地人称“吃个兔儿”,面的造型像兔子的耳朵)等。她做饭时,总爱唱土得掉渣又别具特色的小曲,原来小曲形成于明代,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听着婆婆哼唱着的小曲,我品味着最有力量、最有历史感的秦音秦腔,似乎窑洞的墙面上印刻着秦朝的雄心壮志,唐朝的辉煌瑰丽,还有《白鹿原》的苍凉悲壮……
新年礼物
文/王子华
要过年了,父亲早早地便给我打电话:“你抽个时间回来一下吧,我给你准备了新年礼物。”我一听愣了,我都快四十了,父亲还给我准备新年礼物?正要问,父亲却“啪”地一声挂了电话,再打过去,他对新年礼物一事再不露丝毫口风,只是说:“你回来不就知道了吗。”
我被父亲神秘的新年礼物弄得心痒难耐,以前都是我给他准备礼物,不想今年父亲却给我准备了礼物。已经很多年没有收到过新年礼物的我,被这件事弄得纠结不已,妻子笑着说:“那就回家看看呗,反正又不远。”这倒是,从城里回老家也不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我们却因为这样的原因那样的借口,几个月才回去一次。
周末,我和妻子带了些过年要用的干菜便兴冲冲地往家赶。回到家,父亲有片刻的意外,可一会儿又很释然地笑了笑,仿佛我的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中。睡休后,父亲便说带我去看新年礼物。没想到,父亲却将我带到了庄稼地里,我不明白父亲这是什么意思,我的礼物难道埋在地里?父亲拉着我站在地头,说:“这便是我送给你的新年礼物。”
我望着长长的,整齐的庄稼地,惊呆了,父亲难道想我辞了工作回家种地?半晌,我才回过神来不解地问道:“爸,您为什么送我地啊?”父亲说:“你国庆节回家的时候,我听你总是说腰酸背痛,又说城里的菜都是大棚种出来的,不好吃,所以我就给你整了块地,你看我劳动了一辈子,啥毛病没有,何况你工作忙的时候,我可以帮你种帮你收。”
原来,父亲说的是这件事,本只是随口的一句话,没想到父亲却放在了心里。父亲又说:“本想早些告诉你,可是我得先把地沤肥了,要不种不出好庄稼来,你就不要这地了。”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心思,父亲其实真的不是为了要我种地,他只是想我常回家看看罢了,想让我健健康康的。
我可以想象,当父亲得知我还是喜欢吃乡下自己种出来的菜后,是怎样地开心与兴奋,他终于为渴望得到更多的天伦之乐找到了合理的借口。想了想,我对父亲说:“爸,开春后,我就回来播种,不过你得教我。”父亲听了,忙点头,脸上的皱纹真的乐成了一朵花儿。
新年朋友圈里发检讨
文/朱凌
新的一年开始了,打开朋友圈,多数人都在展望着来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都顺心,事事都如意。只是同事小珊,却在朋友圈里列数了这一年来,自己的种种恶行,并且以发检讨的方式,来催促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一步步改掉自己的毛病。
她列举的恶行有很多,比方说这一年买的新衣太多,花费了太多的钱。还有这一年没有好好地在家打理家务,而是让婆婆代劳。再就是这一年,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老公争吵,实属不该。
看着看着我不禁笑了。她检讨得如此彻底,倒让我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问题。于是私下里便问她,她叹了口气说:“我啊,这是被婆婆给逼的,你不知道我家的那个老太太,她在圈子里发了些什么?”
一听倒让我来了兴趣,原来才结婚一年的小珊,就因为家庭琐事和婆婆频频发生战争。战争到了最后,双方都觉得很受伤,可是谁也不想向谁先低头。弄得小珊的老公左右为难,两边都不讨好。
后来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她的婆婆居然在朋友圈里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说不该过多地干涉年轻人的生活,凡事应该让年轻人做主。婆婆发的信息,小珊第一时间看到了,看后心里竟满是愧疚。
她说看着婆婆发的信息,让她也在反思自己的过错,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她不回应,与婆婆之间的争执也不会发生。
最后她对我说,生活当中没有谁对谁错,只不过是个人的观点不一样而已。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许多矛盾就不会发生。小珊的话,似乎说到了我的心里,纵观我这一年,有多少不该发生的争吵,就是因为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所引发的呢?
小珊的这份检讨,在圈子里引起了共鸣,大家纷纷给她留言或者是点赞,而我呢,则在心里检讨着自己这一年所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并且在新的一年里,改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毛病。多检讨自己,多反思自己,这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走进新年
文/张艺涵
当辞旧迎新的钟声敲响时,当新桃换旧符的第一轮红日升起时,我们便知道,那是时光老人正在翻开崭新的一页。
轻轻翻开这崭新的一页,每一张日历都那么红红火火,每一个文字都那么蓬蓬勃勃。看,那新年的阳光,正在唤醒沉睡的万物,解开冰封的大地;瞧,那新年的快乐,充满了吉祥如意,饱含着深情的祝福,带来了真诚的拥抱;听,新年的祥和,就像那一串串点燃的缤纷彩灯,就像那一簇簇升腾的喜庆烟花,就像那一张张映红的笑脸。啊,新年,你让我感怀颇多,你让我思绪万千……
轻轻翻开这希望的一页,人们更多的是憧憬未来。农民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商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莘莘学子希望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既然新年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希望,那就祝愿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轻轻翻开这激情的一页,还有那无数的诗情画意等我们去描绘,还有那无尽的坎坷道路等我们去跨越,还有那无数的理想等我们去实现!新年的到来,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我们心灵深处的东西。
穿行在一个个洁白的日子里,我们要学那奔腾不息的江河,日夜向大海前进;要学那永不停息的风,每一程都有新的领略;要学那参天的树,顶天立地地做人。总之,我们要从2012年1月1日开始,记住过去,把握现在,梦想未来。让我们放飞那激动澎湃的心情,真诚地向新年道一声:
新年,您好!
每个人的新年
文/李声波
匆匆又一载,得失莫忘怀。抚却奔波苦,笑看好运来……,猴年到了,我顺诌了上面微信,发给朋友,也留以自勉,等到这个冬天的几场飞雪中探出头来,满眼就灿烂起猴年的阳光了。
短短又一年的好时光。一年,不足以沧海桑田,却可以变迁很多事物。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得像电子流动,电源一通,正极、负极、电阻、用电器……来去匆匆,不亦乐乎,一年的变数流量,抵得上古时若干年。日子越过越琐细,总是越解越迷惑,用着近于苛刻的青春考核,兑现年迈之后的点滴幸福,人们每日摸爬滚打,日理万机,真正积淀下来的又有多少呢?
可他们总还能体会到,人生的行程毕竟太过漫长,即便用尽所有的激情壮志也不能一口气走完,总还得走一段停一停,找个路口歇歇脚……可是春节,便照旧扮起这样一个角色,一个还算不错的休憩之所、情感驿站,毕竟千百年来,它已停泊过无数颗装满各种滋味的心灵。过年,不论乡村、城市,空气里都漾起一种不可言说又挥不去的奇妙情愫。
人们的生活可能不比从前那样过于留恋美酒佳肴,但吃喝毕竟还是一大项。大快朵颐之间,仿佛在卖力昭示“过年”的永恒意义之一种。印象中,粗茶淡饭似乎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其实不然,珍馐美食才更容易刺激嗅觉,诱发食欲。
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可能不再把过年看得多么隆重,守岁也不再是神圣之举,但祖辈造传的基因不容许他们对年过于轻狂,人们的骨子里,就连小偷也歇手,尽管头几天里还曾大显神通,但在这一夜,他们猫身不动,乡人谑之曰:小偷也过年,而更多的佳愿在年夜得以彰显。积攒了一年的豪情,不能喊,好在有鞭炮,轰轰烈烈炸响心中那份痛快;羞于说,就用庄严的祭礼表达内心那份虔诚。
也可能,古老的年已跟不上现代人疯长的思维和飞快的步伐,正气喘吁吁,尴尬狼狈,看着人们把自己一点点弄得面目全非,变味了。不能否认,那为数不少的人当中,可能有你,可能有我,一个“迫于生计、身不由己”的堂堂借口,就可以教我们在年的衣襟前后奔波穿梭,比往常更忙碌更徒劳地为前程抛砖引玉,为后路铺金设银,把好端端的年煎熬成一团焦灼的欲望之火,却照不见自己日益流向更甚的庸俗和卑微。也许,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还是会渴望借用缝隙间一点幸存的“年味”为自己打点行装,修茸烦恼,整理头绪,沉淀思想,预备在下段行程里走得顺一点,把风雨、得失、苦乐看得从容一些……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强调“新的一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其实无论高官小民,每个人的新年都弥足珍贵,充满希望和未知,哪一年不是他们生命之链上无可替代的一环呢?
俗说早就说:年好过,日子不好。于是就有希冀和憧憬翩翩而至,那是年轻人开之不败的花;就有回忆和怀念悠悠而来,那是老年人嚼之不尽的果;我想这就是生命孕育的花和果。
新年里做个幸福的人
文/马亚伟
你仔细体会过那种感觉吗?睁开眼睛,与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亲密相拥,那一刻,你的心中一定盈满了幸福。虽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新年的太阳,总会给你一个意味深长的吻。她告诉你:亲爱的,新的一年来临了,与昨天握手言别,从今天起,请做个幸福的人!
新的一年,做个幸福的人。我的面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多少美好的期许,都等待着我落笔成诗,留下美丽的篇章。我对自己说,加油,一切都会为幸福让路!
新的一年,我有了自己的书房,更要用心写作。写字是我记录幸福的一种方式。过去的一年,我写下了无数篇散文随笔,它们散落在各地报刊的角落里。我让自己的幸福四海为家,美丽地飘扬着,这样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幸福的模样。新的一年,我还会写下去,像一个流浪歌手一样,一路走一路歌——为幸福而歌。
新的一年,我会更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人到中年,越来越体会到健康的分量。很多次,我感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在慢慢衰退。我曾经困惑过,人生的舞台,我还没来得及挥动刀枪剑戟豪迈地舞一回,怎么就要老了?直到看到一对登山归来的白发夫妻,我才豁然开朗。他们脚步轻捷,穿大红的衣服,显得热烈而奔放。我朝他们笑笑,很温暖地笑。我明白了,怒放是一种美,凋谢也是一种美。青春凋谢,生命依然可以火红。我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生活。我决定每天早上去登山,像福楼拜一样坚持看日出,去山顶迎接第一轮太阳。看日出是生命健康和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看日出的人内心明亮,是醒着的。新年里,我愿意醒着,幸福着。我还想像海子一样,做个幸福的人,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新的一年,我会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妻子、母亲、女儿、朋友……我清楚,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使命,我应该全力以赴。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自责,总觉得自己对父母缺乏足够的爱,甚至以忙为借口一个月才回老家一次。那次我回老家,看到父亲坐在檐下,暖暖的阳光照着他花白的头发,孩子们在他的膝下玩着闹着,父亲目光温暖宁静,无限满足。那一刻,我落泪了。父母老了,应该多回家陪陪他们,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新年里,陪身边所有的人,一起幸福。
新年里与幸福相拥,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新年感怀
文/魏益君
也许每个人在往前走时,都会有走一段回头看的习惯,当2016年笑意盈盈如约而至,我惊喜地回头,竟然是一路风景,有太多的美好让人记忆。
2015年夏季的一天,患病残疾的老父亲打来电话,说他也像我领工资一样每月领钱了,还不少呢。我说你一不当官,二不当将,领的哪门子钱啊。老父亲说了半天我才听清楚,原来他和母亲都有了农村低保。我跟父亲说,你儿子可是吃公家饭的,这样不好,退了吧,再说我还养得起你们。父亲说,不是咱要的,是村里上报,上级批的。听父亲的高兴劲,我不好再说啥。
两个月后我驾车回老家,把车停放在镇中学的院子里,然后打了一辆三轮回村,因为通往村里的那条羊肠小路,车根本开不进去。坐上三轮跑了一段我愣了,通往村里的路越走越好,全是新铺的水泥路。我问三轮师傅,师傅说,路是今年夏天才修的,叫什么“村村通”工程。
车抵村口,正碰上村里年轻的书记,我对这条路感慨一阵后,就说起了低保的事。书记说,你甭往心里去,你在城里又不当官,再说大伯治病花了那么多钱,如今残疾,符合低保政策,这是上级对大病致残户的关心和温暖。听着年轻书记的话,我的心里也一阵温热,为家乡的变化,更为党的好政策。
2015年金秋,正是农民收获希望的时候,我也收获了一份惊喜。那天,我乡下的“联系户”刘强带着一个有些羞涩的姑娘专程到城里来感谢我,说我的一篇文章促成了他的喜事,马上就要结婚办喜事了。
刘强是我在“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中的一个联系户,记得我刚到他家时,他正在给母亲擦洗身子。听有人进门,赶紧给老人盖好被单,接待我们。刘强的母亲患脑溢血全身瘫痪,父亲又去逝的早,十多年里,就是刘强一个人照顾着生病的母亲,以至于穷得家徒四壁,三十多了至今没有成家。陪同的村干部说,刘强是个好孩子,这么多年母亲卧床不起,他都没让母亲生过褥疮,正因为家庭穷,还有一个多病的母亲,至今找不上媳妇。
刘强的事让我着实感动,我很快写出了一篇新闻稿《久病床前有孝子》,稿件在报纸发出后,电视台也采访了刘强行孝的事。很快,就有姑娘被刘强的孝心打动,说愿意跟刘强好,共同照顾老人。
没想到,我这点文人的天赋,竟然促成了一对美满姻缘。看到刘强他们小两口甜蜜微笑的时候,我也为自己有写作的爱好而无比自豪,看来,结对帮扶,并不仅仅是物质的帮扶啊。
2015,让人回味的记忆太多太多,这里,只是撷取绿叶几片。
新的一年到来了,这一年,能把亲情友情拉得更浓,平凡的日子过出精彩,理想事业锦上添花,我想,这便是最美丽的人生,这便是最幸福的日子。
过年追忆
文/许培良
往事如烟,但往事又并不如烟。站在新年的门槛,童年的梦,犹如涌动的潮水,滚滚而来……
学校放了寒假后,就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过去因为日子穷,总盼着年的到来。因为新年那几天欢愉的日子里,往往可以得到母亲亲手做的对襟新袄,尤其是母亲亲手炒的豆子或花生颗粒,更让我的童年充满袅袅余香。如果缠着父母耍赖,还常常会得到民间杂耍“皮老虎”。当时流行在大街小巷的口语有:“皮老虎,皮老虎,鼓嘎鼓嘎两毛五”。如果谁家的小朋友能得到父母赏赐的小玩具,其他小朋友就会讨好在他身边,祈求尽情地玩一把,尽享新年到来的快乐。
过去的日子里,由于经济落后,农村没有电,更莫谈电视、录音机、电脑等,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玩具,新年到来之际,孩子们就自己创造出一些玩耍的项目。如自制的“洋火手枪”,将一根自行车辐条,弯曲成手枪状,取来铜帽和皮筋,在铜帽的槽里装上研制细密的火柴头粉末,扣动扳机,就会发出“啪”的响声,以至于震耳如聋。这种自制洋火手枪的威力,远远超过鞭炮。也因此使得几位小朋友,爱好“握枪杆子”,后来走进了部队的军营。打巴盖,也流行于当时街头巷尾,这多是小男孩喜爱的娱乐项目。这种娱乐项目,很容易展开。从村边沟壑野生的树木中,用镰刀砍削成短木棒,作敲杆用。再取来更短的木条,将两端削成尖状,巴盖就算做成了。然后,回到村子里,在墙壁一侧的地面上,划出一个小圈,圈内放置一整齐的石块,将短木条放置其上,然后用短木棒狠狠地敲动更短的木棒(俗称枧),枧就迅速蹦到半空,这时,要眼快手疾地用短木棒猛敲枧,如果敲得准、敲得硬,枧就会飞向远方。之后,由对方将枧在空中用手抓,若抓住了,对方就算赢了。否则,就要从枧落地处捡起来,将枧掷回已经划定的圈内,若进入圈内,这方就是赢家;否则,就是输家。这种娱乐项目,既能锻炼人的眼力和动作的准确性,又能增强人的竞技水平。因而,颇受伙伴欢迎。
小女孩呢,则多喜欢踢毽子或掷毽子。我们家姊妹多,俩姐俩妹,唯我是男孩。很受祖母宠爱,因为是家族香火的延续者。父母却不以为然,孩子都一样,什么男孩女孩。所以,我自幼性格就有点女性化,缺乏大男子汉形象。因此,姐妹玩毽子,我也随从着玩。为此,姐妹们埋怨我,“你是男孩,玩打巴盖去,别在这里‘混大怏’”,我就常常因此而偷摸泪水,可瞅准机会还是参入踢毽子或掷毽子,同样,一天天地快乐着。
非常值得怀念的往事,是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去赶集。每逢接近年三十的集日,我们就缠着父母买山楂糕块,当地百姓叫做——山楂年糕。一毛钱一块,五毛钱加奖一块。现在看来这是不齿一提的小事,那时却是孩子们的梦想,因为山楂糕不是一般家庭就能买得起。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将山楂糕填到口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享受着,我的馋水欲滴,只好扭头去看爆竹、看烟花。那时候,集日上卖对联的特别多。我就端详着人家对联上的内容,好的诗句就反复读,牢记在心里。回家后,用裁纸刀割开从集日上买来的大红纸,跟着父亲摹写对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院盛开向阳花,党的光辉照我家”等等,贴到街门上后,邻居大伯叔叔们啧啧称赞:“字写得好,内容也新!”还认为出自我父亲之手呢!
年三十晚,是传统的除夕夜。这一夜,大家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期待那顿半宿的白菜素馅饺子(那年月因为穷,买不起肉)。放鞭炮,吃水饺——这是我童年时光最大的梦想。正月初一,起个大早,出门给家族中长辈们磕头拜年,幸运的时候,还会得到两角压岁钱呢!过了初一,盼十五。十五可以观油灯,吃元宵。油灯和元宵,都是自家做的。油灯(原料是白面粉)蒸熟后,注入少许食用油,等到灯芯燃尽后,即可抢着食用。元宵,原料大都是面粉和着花生碎屑。母亲手艺巧,做的元宵喷香喷香的。
过了十五,就开学,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日子富裕起来,感觉过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甚至渐行渐远。难道人到中年的我,心境变了吗?还是别的无以名状的种种原因。哎,那包含着泪水的年啊,那浸润着梦想的年啊,你还会再来吗?
恍然如年
文/谢祺相
也许,这世上最不值钱的就是时光了,每个人都有大把大把的时光可以去挥霍、去虚度。不值钱的时光有个特性,那就是无法收集、无法储存,无法将其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去用,大把大把漏过去的时光,想起来就会让人心疼。很多时候,人不能往回看,看看过去,会把肠子都悔青了,我们真的浪费了太多的时光,低头抬头之间,身前又是恍然如年。
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是一把理想长度的尺子,在丈量着人生,一般说来,每个人几十尺就量完了,长点的也不过就一百来尺。这把尺子有着三百六十五个刻度,看上去密密麻麻的小线条,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我们的时光永远用不完,以为这把尺子会周而复始,永远在生命里丈量。虽然每一年都是上一年的重复,重复着春夏秋冬,重复着三百六十五日,重复着喜怒哀乐,重复着成败得失。但是,今年永远不可能是去年,新年永远区别于陈年,阳光灿烂的前方与渐渐暗下去的身后,就是生命的现状。当人们叩开新年之门的一霎那,也就永远回不到去年了。人生当然只是单程列车,这有一个莫大的好处,那就是不用为回程费心劳神。
去年的新年有去年的妙处,今年的新年有今年的精彩,与其慨叹过去,与其展望未来,还不如把握住当下,过好眼前的新年。虽然我们无法握紧时光,但可以握紧拳头。不是说靠力量去起誓,人们犯不上什么都依靠誓言,发誓最容易,昧着良心的人瞬间都可以发上好多条。更不是说依靠暴力,暴力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再勇猛的猛士也不会因为力量强大而比别人多活几年,也不会因为他的力量就能多过几个精彩绝伦的春节。
中国人的幸福是可以过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的元旦,一个是阴历的春节,这不是数字上的游戏,也不仅仅是几千年的传统,更是深入我们骨髓里的中华基因。人们在元旦迎新,人们在春节祝福,这个日子,虽然本质上与其他日子并无不同,但其气氛却独特、热烈。映入眼帘的是红红的春联,是缤纷的鲜花,是炸响的鞭炮,是喜乐的人群,是团圆的笑脸,这是扣人心弦的意象,在以后无数个平淡得泛不起半点波纹的日子里,还能让人们心中激动不已。每个人都在新年老了一岁,这是新年带来的象征性礼物,赠送给每一个人,没有一点点偏心。欣然接受也好,半推半就也罢,每个人都大了一岁,全国人民加起来一下子大了十几亿岁,真是了不得。
也许,在有的人心中,时光是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种可爱的形状,可以被压扁也可以被拉长,这就给生活带来无限变数。时光还是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在人们眼前变幻莫测,让孩子天真可爱,让姑娘小伙青春逼人,让大叔大婶稳重成熟,让爷爷奶奶笑靥如花。更重要的,这个魔术师可以让每一天都有充满情趣,都恍然如年。
每个人的新年
文/安庆李声波
匆匆又一载,得失莫忘怀。抚却奔波苦,笑看好运来……,蛇年到了,我顺诌了上面短信,发给朋友,也留以自勉,等到这个冬天的几场飞雪中探出头来,满眼就灿烂起鼠年的阳光了。
短短又一年的好时光。一年,不足以沧海桑田,却可以变迁很多事物。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得像电子流动,电源一通,正极、负极、电阻、用电器……来去匆匆,不亦乐乎,一年的变数流量,抵得上古时若干年。日子越过越琐细,总是越解越迷惑,用着近于苛刻的青春考核,兑现年迈之后的点滴幸福,人们每日摸爬滚打,日理万机,真正积淀下来的又有多少呢?
可他们总还能体会到,人生的行程毕竟太过漫长,即便用尽所有的激情壮志也不能一口气走完,总还得走一段停一停,找个路口歇歇脚……可是春节,便照旧扮起这样一个角色,一个还算不错的休憩之所、情感驿站,毕竟千百年来,它已停泊过无数颗装满各种滋味的心灵。过年,不论乡村、城市,空气里都漾起一种不可言说又挥不去的奇妙情愫。
人们的生活可能不比从前那样过于留恋美酒佳肴,但吃喝毕竟还是一大项。大快朵颐之间,仿佛在卖力昭示“过年”的永恒意义之一种。印象中,粗茶淡饭似乎可以使人清心寡欲,其实不然,珍馐美食才更容易刺激嗅觉,诱发食欲。
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可能不再把过年看得多么隆重,守岁也不再是神圣之举,但祖辈造传的基因不容许他们对年过于轻狂,人们的骨子里,就连小偷也歇手,尽管头几天里还曾大显神通,但在这一夜,他们猫身不动,乡人谑之曰:小偷也过年,而更多的佳愿在年夜得以彰显。积攒了一年的豪情,不能喊,好在有鞭炮,轰轰烈烈炸响心中那份痛快;羞于说,就用庄严的祭礼表达内心那份虔诚。
也可能,古老的年已跟不上现代人疯长的思维和飞快的步伐,正气喘吁吁,尴尬狼狈,看着人们把自己一点点弄得面目全非,变味了。不能否认,那为数不少的人当中,可能有你,可能有我,一个“迫于生计、身不由己”的堂堂借口,就可以教我们在年的衣襟前后奔波穿梭,比往常更忙碌更徒劳地为前程抛砖引玉,为后路铺金设银,把好端端的年煎熬成一团焦灼的欲望之火,却照不见自己日益流向更甚的庸俗和卑微。也许,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还是会渴望借用缝隙间一点幸存的“年味”为自己打点行装,修茸烦恼,整理头绪,沉淀思想,预备在下段行程里走得顺一点,把风雨、得失、苦乐看得从容一些……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强调“新的一年,是关键性的一年……”其实无论高官小民,每个人的新年都弥足珍贵,充满希望和未知,哪一年不是他们生命之链上无可替代的一环呢?
俗说早就说:年好过,日子不好。于是就有希冀和憧憬翩翩而至,那是年轻人开之不败的花;就有回忆和怀念悠悠而来,那是老年人嚼之不尽的果;我想这就是生命孕育的花和果。 ■李声波
(新安晚报安庆记者站)
聆听钟声
文/张春波
迎接新年,聆听钟声,那扩散的声波犹如一圈圈年轮,把无尽的岁月沧桑包裹在历史与现实之中。
钟声,神圣、雄浑、绵长,震撼人心。我在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里读到过这样的钟声,那个小偷索比不是被警察驯服的,而是被教堂的钟声所感化。教堂里响起悠扬的钟声,宣告着一场祈祷与忏悔的开始,它让灵魂在这里栖息,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
记得有位作家曾说过:“钟声不为过去,也不为将来。人心安静下来,就能听到美丽的钟声,就会有一次心灵深处的碰撞。”江南历来为繁华之地,想必姑苏城外的枫桥也是灯红酒绿,歌舞翩翩。追逐名利、纵情玩乐者,哪能静夜观风,梳理心绪,聆听到如此迷人的寒山寺钟声。只有张继这位多愁的诗人,在寂静的深秋寒夜,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感受万物,才听出了这一鸣惊人的钟声。被张继感悟出真谛之后,寒山寺的钟声便能与心灵相通,于是就有了涤荡人心的力量。年年岁岁,这钟声不知激荡起多少乡愁,情愁,国愁……余音袅袅的钟声会告诉人们什么是古朴,什么是现代,更珍贵的是,人们会在这样的钟声里走向新生,走向美好。
钟声激荡,一只只白鸽在冬日的晴空里展翅飞翔,声声鸽哨掠过蓝天与厚重的钟音遥相呼应。于是,你的思绪在钟声里回荡,跨越过去与未来的疆域;跨越历史与时空的沟壑;跨越客观与主观的障碍……世间红尘,人生百态,浮华的即将沦没;慵懒的必将沉睡;奋斗的终将腾飞!任你是在胜利中微笑,还是在失败中哭泣;任你哀叹、忧伤、悲痛还是激昂、豪放、雄壮,岁月的步伐依然如故!那钟声,如进军的号角,如催征的战鼓,越敲越响,穿透灵魂,抚慰心灵。人们就在钟声里聆听幸福,把日子过得安宁而坦然,明媚而温暖。
钟声悠悠,年轮圈圈。人们在或清脆悠扬,或浑厚绵远的钟声里辞旧岁,迎新年;告严寒,接新春。聆听新年的钟声,于身是一种沐浴,于心是一种净化。钟声的低沉,让所有的灵魂平静;钟声的古韵,让所有的时光变得温馨;钟声的悠扬,让所有的憧憬变得清晰;钟声的雄浑,让所有的生命变得豪放……
让钟声涤荡心灵,岁月钟声,年轮人生。新年的钟声,既回旋着历史的沧桑,也面对着未来的召唤!
油茶飘香润新年
文/于春
在我的老家贵州,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一样美食——苞谷油茶。苞谷油茶只能在两个时段里吃到:一个是婚宴作为饭前点心;一个是过年,家家必备食物。
苞谷油茶的做法并不复杂:首先,把干玉米用放在大锅里,加入灶堂内的草木灰和水,生大火煮,玉米煮开了花后,挑到溪边淘洗干净。黑色粉末状的草木灰是当碱水用的,很难清洗,需要用刷子刷无数次。每做一次玉米花,女人们的手都冻得像红萝卜一样。接着,当玉米煮好了,还需要做米豆腐。先把大米用水泡上一晚,然后磨成浆,放入大锅熬煮。一边煮一边搅拌。关键的地方是放碱水,多了太老,少了太嫩。最后,把清水煮开后,依次倒入玉米花和切成块的米豆腐,再放入盐、味精、山茶油,一道香味迷人的苞谷油茶就做好了。黄中带白的玉米花,清澈的汤水,与块状的米豆腐混合一块,很有视觉冲击。一股诱人清香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开。
贫穷岁月里,人多的家庭,没有足够的食物,煮上一锅苞谷油茶,多放些清水,每人都能喝上一碗。由于苞谷油茶煮的太稀,很不抗饿,吃多了还会变浮肿,人们都讨厌吃苞谷油茶。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苞谷油茶成为了新宠,很多城市里的人从很远的地方开车到乡村,只是为了品尝一下苞谷油茶。
今年,快到春节的时候,虽然我还没有踏上回家的路,但脑海里已经充满了苞谷油茶的香味,恨不得马上到家,狠狠地吃上一顿。心想:如果过年不吃上几顿苞谷油茶,这年过得一定没有味道。
剪窗花
文/一叶
“红窗花,红对联;腊月家家窗花开,红红火火过大年……”留在记忆中的年味,是从窗户贴窗花开始的。一张张千姿百态的精美的窗花灿烂地绽放在家家户户的窗棂上,将新年渲染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把简陋的农家小院辉映得通红透亮、生动多姿,年味儿十足,为人们带来喜庆的欢乐和美的享受。
小时候,我们跟随当兵的父亲生活在新疆。每逢过年,母亲就会带着我们孩子先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然后贴上那剪的一张张漂亮雅致的窗花,再配以红春联、红灯笼、红中国结,家里到处都是喜庆的红色,煞是好看,洋溢着春节的浓郁气氛。
母亲心巧,有一手娴熟的剪纸好手艺,形形色色的窗花她都会剪。一进腊月,她常利用闲暇或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手握一把剪刀上下翻飞,在一张大红纸上“咔嚓咔嚓”几回合,一张张或夸张或神似的作品跃然纸上,有时是一条活灵活现的生肖动物;有时是一个优美逼真的神话人物;有时是一座精细古朴的名胜古迹……花草、动物、人物等各种美丽的图案都有,而在内容上多以喜庆、吉祥为主调,兼有避邪镇灾的内容。她剪出来的每一朵窗花,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呈现出一个斑斓的七彩世界,那精致的线条、古雅的造型令人百看不厌。
从小母亲就没了娘,也许是生活给予母亲的太少,那兵团农场的广袤、荒漠、劳作硬是逼她生出了乐观丰富的想象,她心里装着上百种剪纸纹样,在剪窗花时根本不用事先在纸上画样,只要拿起剪刀,叠起彩纸,游刃有余地就能剪出来。她还能把两张红纸叠在一起,剪子一路下来,剪出两张一模一样的图案,不论花鸟虫鱼,一边一个,分贴在窗上,颇有一种对称美。她剪欢乐、剪吉祥、剪喜气、剪梦想。我在那一幅幅窗花世界里感受着她流逝不返的青春,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战胜艰难困苦的决心……
要贴窗花的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帮母亲糊窗花。先小心翼翼地把去年的窗花撕掉,用小刷子细心地把窗花抹好浆糊,再在一个个窗格子里,轻轻按贴上窗花。呼啸的寒风顺着推开的窗户钻进来,我的小手冻得通红,但看着满屋的耀眼生辉,我心瞬间被燃烧,油然而生股股温暖。贴在窗户上的窗花,透过窗户的亮光非常好看、通透。一家人看着这些剪纸,也都常常露出幸福的微笑。
母亲的窗花,得到了邻里们的啧啧称赞。每逢过年的前几天,我家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人上门学剪窗花迎新年。这时母亲就是再忙,也乐意一一耐心地教她们,大家叽喳欢笑着,议论着,认真地学着母亲的样子剪弄着,比唱戏还热闹。那影影绰绰的各种身影成了新年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多少年来,这种景象一直温暖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无尽怀念。
怀念贺卡
文/吕清明
随着元旦渐渐临近,每次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几张电子贺卡。贺卡上图案精美,寄语浪漫,还有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精美的电子贺卡让我怀念起 10 多年前互赠贺卡的岁月,品味贺卡上的祝福,欣赏贺卡上的精美图案,成为少年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初中时,每当新年临近,同学之间就要互赠贺卡。每天下课后,同学们就围在学校门口的小摊前,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贺卡,那时大受同学们欢迎的贺卡有《西游记》、港台明星、山水风景,我们挤在摊前,不断翻看各种贺卡,然后买下自己最喜爱的图案。回到班级后,搜遍脑海中的所有词汇,在贺卡上写下新年祝福,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学习进步、一切顺利”等,写好后送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每每收到同学送的贺卡,都非常的幸福和高兴,在心里小小虚荣上一回。把贺卡放在手中,先是看一看贺卡上的好看图案,再翻过来阅读同学写的新年寄语,祝福语尽管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很亲切,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
我把贺卡珍藏起来,没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从头到尾翻看一遍,读一读那温馨的新年祝福,回味那纯真的同窗友谊。
在高三的时候,暗恋上了班里一个文静女孩,纯真的感情一直埋在心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在高三复读。我们经常书信往来,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我不断地鼓励她。我在大一的元旦前夕,精心挑选了一张绽开着鲜艳玫瑰的贺卡,在贺卡后面写着:像铿锵玫瑰一样,绝不放弃,加油!那个女孩也给我邮来了一张贺卡,上面盛开着娇艳的牡丹花,贺卡后面除了地址和姓名之外,是她亲笔画的两个心型。看得我砰然心动,拿着贺卡在学校的操场上恣情奔跑……后来她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但那张贺卡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贺卡上留下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现如今,每到新春佳节,都用短信或者邮件进行问候和祝福,贺卡越来越少。少了贺卡上的温馨祝福,就少了那种令人久久回味的纯真与温情……
过新年
文/卢思怡
新年到了,街市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每到新年,家家户户的桌上都摆满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而且,小朋友还可以拿到鼓鼓的压岁包,真让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呀!
大年三十的晚上,是最让我难忘高兴的时间了,因为吃完年夜饭我就可以放烟花了。为了能和小伙伴们一起放烟花,我早早地吃好了年夜饭。我先从什锦袋中拿出一个“小老虎”,它是用纸做的,背面还有一个火药筒和一根导火线。我点燃了导火线,站在一旁,等待着。只听见“哧——”的一声,“小老虎”从地上飞了起来,发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黑暗的天空顿时亮了起来,大家看着这美丽的烟花异口同声地说:“真漂亮呀!”不一会儿,爸爸妈妈也加入了进来,我们一起放着烟花。这时,我感受到了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快乐和幸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祝愿全天下还没有团聚的家人,都能早日团圆,享受这快乐、温馨的时刻。
怀念贺卡
文/吕清明
随着元旦渐渐临近,每次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几张电子贺卡。贺卡上图案精美,寄语浪漫,还有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精美的电子贺卡让我怀念起 10 多年前互赠贺卡的岁月,品味贺卡上的祝福,欣赏贺卡上的精美图案,成为少年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初中时,每当新年临近,同学之间就要互赠贺卡。每天下课后,同学们就围在学校门口的小摊前,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贺卡,那时大受同学们欢迎的贺卡有《西游记》、港台明星、山水风景,我们挤在摊前,不断翻看各种贺卡,然后买下自己最喜爱的图案。回到班级后,搜遍脑海中的所有词汇,在贺卡上写下新年祝福,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学习进步、一切顺利”等,写好后送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每每收到同学送的贺卡,都非常的幸福和高兴,在心里小小虚荣上一回。把贺卡放在手中,先是看一看贺卡上好看的图案,再翻过来阅读同学写的新年寄语,祝福语尽管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很亲切,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
我把贺卡珍藏起来,没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从头到尾翻看一遍,读一读那温馨的新年祝福,回味那纯真的同窗友谊。
在高三的时候,暗恋上了班里一个文静女孩,纯真的感情一直埋在心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在高三复读。我们经常书信往来,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不断地鼓励她。我在大一的元旦前夕,精心挑选了一张绽开着鲜艳玫瑰的贺卡,在贺卡后面写着:像铿锵玫瑰一样,绝不放弃,加油!那个女孩也给我邮来了一张贺卡,上面盛开着娇艳的牡丹花,贺卡后面除了地址和姓名之外,是她亲笔画的两个心型。看得我怦然心动,拿着贺卡在学校的操场上恣情奔跑……后来她考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但那张贺卡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贺卡上留下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现如今,每到新春佳节,都用短信或者邮件进行问候和祝福,贺卡越来越少,少了贺卡上的温馨祝福,就少了那种令人久久回味的纯真与温情……
你,就是我的新年
文/雷媛媛
春节前夕,一则视频诠释了过年最本真的意义:过年可以没有火车票,可以没有好天气,拿不拿红包也无所谓,但是最重要的是和“你”在一起……温情的画面加上朴素的解说词,轻而易举就柔软了我的心。
我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到了读书的年纪,才被父母接到身边。离开相依为命的外婆,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好在父母承诺,放了寒假,就可以把我送回老家陪外婆过年。过年,就如一道绚丽的亮光,照亮了所有灰暗的日子。
好不容易熬到放寒假,母亲带着我挤火车、乘汽车、坐三轮车,一路颠簸回到外婆的村子。远远地看到熟悉的小屋,我就喊着外婆,撒腿狂奔起来。有外婆,新衣服、好吃的、爆竹烟花、压岁钱才有意义……儿时,外婆就是我的新年。
读大学的时候我恋爱了,放了寒假,我和男友只好依依不舍道别,回各自的家乡过年。分开的日子,我被思念折磨得寝食难安。身边浓浓的年味儿都与我无关,我沉浸在对男友的想念中郁郁寡欢。
大年初一,我瞒着家人去了男友的城市。站在男友面前,面对他惊喜的眼神,我哽咽着说:“没有你,觉得过年没滋没味的,所以就赶了过来!”我被他拥在怀里的刹那,心像被点燃的爆竹,“噼里啪啦”开满了喜悦的花……在那些青葱岁月,男友就是我的新年。
岁月流转,结婚生子,在流水一样的时光里,我过着安静恬淡的日子。面对过年,我也是波澜不惊:无非是多休几天假,跟朋友多聚会几次而已……直到去年,儿子去了遥远的南方读大学,过年在我眼里又变得意义非凡起来,我像个孩子一样掰着手指盼过年:“过年,儿子就能回来了啊!”
从车站接回放寒假的儿子,他放下行李,急匆匆吃了几口我精心准备了好几天的饭菜,就迫不及待往外跑:“我约了同学,半年没见了,特别想念他们……”站在阳台上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不禁一酸:“我年少时也跟他一样啊,只顾自己快意,忽略了亲人的感受,却毫不自知!”然而,转念又是满心欢喜:“儿子毕竟回到身边了啊!”忙不迭开始准备过年的诸多事宜,买年货、打扫卫生、蒸炸煮烹……儿子回来了,浑身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儿子,就是我的新年啊!
过年,其实就是守着最重要的人,度过一段快乐的日子。就如视频里说的那样:你,就是我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