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趣味的文章

2023/01/01经典文章

关于趣味的文章(精选5篇)

给自己造风景

文/冯海鹏

朋友邀请我到他工作的地方小聚。到了那里,才知道,是一片光秃秃的山,少了绿色,少了春意,和我想象中的田园景色有了太大的差别。

他的工作环境更差,几间临时搭建的板房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简陋得将所有陈设一览无余。外面刮一阵风,屋里就落一层尘。我笑着说:“我以为是世外桃源,原来你是苦行僧。你说得那么美好,目的就是吸引我来暂解你的孤独和寂寞吧!”朋友哈哈大笑说:“不能那么说,我真的觉得挺好的啊!现实就是这样,我无法改变。可是,我会改变心态,自己造风景呢!你看,没事的时候,坐在屋子里我可以欣赏国画。”我四处看,没有国画啊。朋友指着窗户说:“不用找,你看不见。我告诉你吧,板房外面有一棵小树,一条枝丫刚好悬在窗外,有阳光的时候,树影印在窗户上,风动影儿也动,衬着石头山,就如一幅国画。晚上有月亮的时候,那才更有趣味呢,树叶疏密相间,只要你细心地看,别有一番趣味!”朋友饶有兴致地讲,我在心里偷偷地笑,他这么一说,还真有了诗意了。

再看朋友的桌子上,有几块石头,经过他的搭配黏合,竟然成了一盆山石盆景,隽逸的远山、秀气的沟壑,浓缩了大自然的神韵。朋友一直趣味盎然,我知道,朋友的快乐来源于他的那句话——自己给自己造风景。

无趣,是眼中没风景,寂寞是心中没风景。其实,生活处处皆风景,或许在某些时候,或许在经历了岁月的打击之后,我们眼中的风景尽失,留下的只有孤独寂寞,少了趣味。可是,当我们唤醒自己的内心,为自己造一道风景,心便顿时活泛起来,沉浸在自己的风景里,看时光的弧线,看岁月的笔迹,看云卷云舒,看雨雪风晴,生活便一下子活色生香起来。

生活中为自己造风景,风景馈赠自己无尽的生活趣味。于是,我们便又生活在风景中。

新年饺子趣味多

文/张景云

北方有吃年夜饭的风俗,三十这天晚饭基本都在下午一两点吃,做一桌子好菜,全家围坐一起,喝点小酒助助兴。即使平时不喝酒,年三十的晚饭都要喝些,为了团圆,为了喜庆。吃过晚饭就开始忙着和面,和馅儿,准备包饺子。

今年的饺子我准备了两样馅儿,韭菜肉和芹菜肉,人说过年吃韭菜代表长长久久,芹菜自然是老说法,希望家人无论做什么都勤勤恳恳了。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饺子,擀皮儿的擀皮儿,包的包,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但孩子是不许玩儿面的,平常可以拿个面疙瘩去玩,年三十禁忌,绝对不可以。第一个饺子要包上硬币,看谁能吃到,谁就是最有福气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对饺子里的钱很注重,感觉很神圣,很灵验,仿佛谁吃了那个钱,谁就真的好运连连。

饺子包好后,等到差不多十点钟开始煮饺子,吃年夜饭。我往年都包几个钱饺子,为了哄孩子开心,图乐呵,但今年大家一致说就包一个,那样才灵验。饺子下锅后,我小心地翻煮着,生怕饺子被我搅破开肚,可是,小心再小心,还是煮破了几个。捞饺子时,听到锅里有哗啦声,坏了,唯一的钱掉锅里了。女儿早坐那里等着吃钱呢,我总不能让她扫兴吧。想到这,我把硬币捞出塞在另一个饺子里端上桌,特意把那盘饺子放在她的座位旁边。

吃饭时,女儿一顿排点,锁定一个盘子开吃,我眼睛盯着那个钱饺子,看看到底谁去夹,快吃完时还是没人夹,女儿有一次用筷子碰了碰,我以为她会夹起,可是又越过去夹了别的,可能那个饺子有点样貌丑,所以没人去夹。我一再提醒,钱有可能会把饺子涨破,但都没反应,女儿已经吃不下了,可还不甘心。这时,让我想起我小气候也这样,为了吃到钱饺子,一直吃一直吃,就像莫言写的《怀念过去的年》中一样,为了吃到钱饺子,把肚子吃得好撑。看着女儿的样子,我忍住不笑出声。

一转身,发现那个钱饺子被婆婆夹了去,她没发现,钱掉在了她的蒜酱碗里,为了打消女儿继续找钱的念头儿,我说不用吃了,我看到钱在奶奶碗里呢。女儿急忙去捞,果然,硬币明晃晃浮出碗底。女儿像泄了气的皮球,然后吵着说,怎么就感受不到吃钱的感觉呢。婆婆有些疑惑,说:“我吃的都是韭菜馅,钱不是在芹菜里吗?”一句话,终于让我再也忍不住大笑出来。原来我不小心把钱塞进韭菜馅饺子里了,原来是包在芹菜里的,难怪女儿碰了碰那个饺子又放弃了。芹菜和韭菜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我无言以对,就是笑,然后对婆婆说,肯定是她记错了,明明吃的芹菜饺子非说是韭菜饺子,婆婆一脸迷惑也不再争辩,只有我在心里偷笑,只有我明白细里。

吃过饭,女儿还在那揉肚子,埋怨自己没福气,我安慰说,那都是迷信,其实,谁也不保证吃到钱就真的幸运,所谓的幸运是要靠努力付出才能实现的。但我们还是喜欢给自己留一线希望,留一份寄托,留一份美好!还是希望在新年里是吃到钱的那个人。

山中避雨

文/丰子恺

前天同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是三家村,其中有一家店是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做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苦趣深

文/郭华悦

人生之趣,有苦有甜。

甜趣浅。一种趣味,能让人从甜中品出趣意,大多都是浅浅的。喝点小酒,赏花吟月,这是一种甜甜的浅趣。独钓春江,或漫步林间,亦是浅趣。

浅浅的趣味,不需要劳心劳力的付出。需要的,仅仅是打开心扉,纵情享受,便能从眼前的趣味中,尝出甜的味道。轻松与自在,是浅趣的主旋律。世人谋趣,多为了于紧张日子中,寻点趣味来放松自己,这与浅趣自然不谋而合。

与甜趣不同的,是苦趣。

苦中谋趣,如火中取栗,自然是不讨好的活儿。就像一杯茶,先得学会忍苦吃苦。品了苦,后头才有苦尽甘来。苦头过后,倍感甘甜,这自然也是一种趣味。

苦趣深。甜趣,旨在轻松。苦趣,却要深沉得多。一个人经历了一番苦头,坎坷艰难都走过,才有了不俗的收获。这果实,自然就是一种苦趣。一件事,几经周折,最后总算如愿,这也是一种苦趣。

可见,苦趣是曲折而艰难的,先苦而后趣。吃不了苦,也便品不出苦中蕴藏的趣味。甜趣来得轻松,但去得也快,来去匆匆,一丝烙印都难以留下。苦趣深,吃得了苦头,得了趣味,这趣味也就深深烙在了心中。

人与人之间,亦有甜趣苦趣之别。

与另一个人的交往之中,获得的若是甜趣,难免失之于肤浅。两人之间,只谈意气相投,杯盏相对,利益相同,这样的交情自然也是浅浅的。不需付出,纵情享乐,便能从中得到趣味。这样的趣,是甜趣,是浅趣,经不起风雨与波澜。

两人之趣,贵在苦趣。一个人,愿意与另一个人携手面对艰难,走过坎坷,迎来坦途。苦尽甘来之后,情感升华。人于这样的情感之中,品到的不仅是享乐的趣,更有时光的深沉,以及收获的甜美。这样的趣,自然是深沉而扎根于灵魂之中的。

浅尝辄止,得甜趣;苦尽甘来,品苦趣。人与事,于深浅之中,辗转反复,所得之趣也就有了甜苦之分。

做一个有趣味的老人

文/常易建设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2.3亿。老了,退休了,远离了职场,回家颐养天年,是人生的必经之路。然而,怎样度过这人生的最后时光?是有学问的。有人唱歌、跳舞;有人打牌、游乐;有人旅游、观光,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人继续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专长,参加各种老年公益组织,为社会作贡献;更多的则是在家含殆弄孙,享受家庭的欢乐。凡此种种,都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然而,不管你怎样过好晚年生活,我觉得,在各自的生活中,重要的是从心底里真正认识到自己已是一个老人,放下在职时所有的一切,开开心心,做一个有趣的老人是最好的选择。

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在《朋友四型》里把人分为四种型态:第一种型态,高级而有趣;第二种型态,高级而无趣;第三种型态,低级而有趣;第四种型态,低级而无趋。“鬼才”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想必他也是个有趣之人。我们退休了,不在乎什么高低,但必须活得有趣。

生活中,有人把身份、地位、职业、收入,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本人的经历等等,作为评价人一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似乎一旦拥有这些也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当然,这些评价标准无可厚非,有了这些,肯定是一个成功人士。其实,人生一辈子,除了那些领袖人物,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以外,我们凡夫俗子不就是为了这些小事吗。不过,余以为,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还要加一条:生活要有情趣,做一个有趣之人。尤其是年老了、退休了,做一个有趣老人,快快乐乐度过人生,尤为重要。何为有趣呢?

放下架子,做一个随和合伴的老人为有趣。有些人在职时,有一官半职,有的甚至位居高位,出门前呼后拥,工作中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退休后,没有了上下级之分,没有了在位时的某些特殊待遇,你就一退休老人,你就得过好退休生活,参与到退休人员队伍中去,做一个随和合伴的老人。与大家一道玩乐,打打牌、下下棋,就没必要争个输赢,因为没有人会去巴结你,让你一车一卒了。如果你还像在职一样,对身边的老同志颐指气使,喝来唤去,甚至还隔三差五对单位工作指手划脚,那样会遭人嫌弃,就没趣了。

淡化金钱,做一个容易满足的老人为有趣。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个老人都有了一份养老钱。况且近几年来,政府在养老政策上,不断在作调整,每年都在增加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虽然在行业、地域、级别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但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要想得通,要容易满足。其实,人老了,还为几文小钱去斤斤计较,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好像这个世界谁都欠着你似的。那样还何谈有趣呢?

培养兴趣,做一个顺应潮流的老人为有趣。离开了职场,无官一身轻,没有了没完没了的会议,没有了不厌其烦的迎来送往。正好重拾你年轻时的兴趣爱好,或去老年大学,那里棋琴书画、吹弹唱打,应有尽有,只要你愿意,参加一个或几个班,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或去广场、球场,跳跳广场舞、打打门球,也是不错的选择;亦或操杆于江河湖泊,不求大鱼小虾,只为修身养性。如此这般,岂不快哉!

更新观念,做一个追求时尚的老人为有趣。退休了,没有了职场上的许多清规戒律,可以随心所欲的吃喝玩乐、穿着打扮了。可以抓紧时间,好好享受生活,想吃的吃,想喝的喝,想穿的穿,想玩的玩,想看的看,心无羁绊,直抒胸臆,至性至情。国学大师、楚辞泰斗文怀沙老先生,快一百岁的人了,还追求时尚,喜欢穿大红大绿的衣服,戴着能盖半张脸的大墨镜,比小伙子还时髦。每次出席活动,必以“青年诗人”自居。见到美女,不仅两眼放光,用尽“花言巧语”赞扬,而且还想办法亲近,他在哪儿,哪儿就热闹,这是有趣生活的典型范例。

活得有趣,才是人生最高境界!

从现在起,做一个有趣的退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