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文章
关于长城的文章(精选8篇)
古北口水镇
文/鹿饮山泉
在北京远郊密云的最北边,古北口长城司马台长城脚下,群山环抱中,有一个小小的村落,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小村镇,她的名字叫古北水镇。
走过一个高高的彩漆鲜艳的古牌楼,就进入了古北水镇。
山清水秀,一派明丽。
明清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就一一展现在眼前。最难得的是一道碧绿的水,如护城河般环绕着这个小村镇,一池池一湾湾的绿水边,就是人字脊青砖墙的老房子,游客们恍如穿越了时空,在200年前的小镇里徜徉。心中叹道:真是一个清静典雅安宁富裕的水镇!原以为只有山西人过日子,不折腾,没有胡拆百年老城和祖宗留下的老房子,保留下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等令人惊叹的古建筑,真没想到京郊也有,且毫不逊色。
走过高高拱起呈半圆形的玉带桥,走过桥面平坦,桥拱呈三联孔的仿赵州桥,漫步到一组似苏州风景的古街,临河的青砖房屋,碧绿的河道,眼前一座又一座跨河拱桥,竟如同在江浙的周庄同里乌镇一般。一条小小的黄木船,悠然在河中荡漾。摇桨的艄公,身着朱红色的救生背心,绿水白桥间分外惹眼,仿佛专门为游客们摄影取景而点染的色彩。
曲曲折折,穿过那些规划典雅,墙壁坚固的院落,似走迷宫,突然来到染坊。
一个大院子右边,挂满粉红色桃红色的扎染布,似从天而降,整匹整匹地,高高悬挂垂落,红瀑布似的,令人惊叹。大院子左边,似是蜡染布,是那种蓝底子白花的布,江南女子常穿的,祥林嫂的围裙,阿庆嫂的蓝花袄料,也整匹整匹地从高高的横杆上垂落下来。又是一派浓浓的江南水乡味道。从院子上台阶进入正屋,是染缸及蜡染扎染的工具器物,墙上还悬有许多图案精美的布料,质地细密,扎染蜡染,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有人在津津解说。
上上下下,走过整齐的石台阶,穿过一道道庭院,又进了水镇引以为荣的酒窖。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那是陈年的米酒,还有正酿制过程中的酒糟。一人多高的大酒坛子,黑色陶瓷,油亮油亮的,正中央是大红的帖子——酒!酒窖幽暗,大了去了,只居高临下,看了看。
转来转去,又见到各种民俗小物件,纯手工制作,小巧精致,针线活地道。各色各样彩色小手包,各种花色的小布袋子,方的圆的;各种蓝底白花的布帽子,宽帽檐的窄帽檐的,大头的小脑袋的,应有尽有。
在京北水镇转了几个钟头,感觉这是一个坐错了位置的江南古镇。
走出水镇,抬眼望去,巍峨绵延的古长城,高耸的古烽火台,就在山脊云端。天,碧蓝碧蓝的,清清亮亮的。
难得京津有这么好的天!有了好天,咱哪儿也不想去,就北京最好!京津名山秀水足够你看哦!
千年城顶山,四季风韵情
文/月在中天
雪,落了。这是城顶山的冬天。这座海拔429米的大山,在银装素裹的莽苍中辽阔绵延。
蜿蜒的山路,化为一条条银蛇,逶迤盘旋着靠近高大的山门,“山明水秀皆画谱,鸟语花香尽韵题”,阳光明丽的山门对联在雪的静谧中更显盎然和诗意。略显陡峭的山门台阶在雪的覆盖下失却了棱角分明,双脚轻踩,脚印深深,恍若踏进旧事前尘。
两千多年前,也是一个冬天,儒家的忠实信徒公冶长拜别了自己的老师兼岳丈孔子,悄悄融进这片静谧的冰天雪地。当时的礼崩乐坏,世路艰险,让他在纷纷扰扰中产生了幽栖之志。仿佛冥冥中有股无形力量的召唤和带引,他的脚步迈向了位于安丘西南方向45公里的城顶山。他要在这里潜心治学,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践行的朴素而执着。
搭起三间茅舍,放下一张书桌,雪夜松涛里,公冶长的一声吟诵,让一座山从此诗意而生动。
沿着台阶雪白的参差错落,悄声走进公冶祠,先贤的炯炯双目会让你凛然一惊,虔诚的叩首中,我们期望着圣贤的点化和醍醐灌顶。在一片冰清玉洁中蓦然回首,两棵古老的千年银杏在冰天雪地中名副其实的“携手白头”;红黄相间的青云寺也在这幽寂的白里恍惚了前世与今生,模糊了历史和现实。
一只鸟从春秋飞来,落在雪后的林中觅食。黑黑的眼珠看不出表情。它是否还记得两千多年前的那次对话?
传说中,公冶长是懂鸟语的。而他在一次与鸟的问答中,居然探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有一支敌军正在侵犯我们的边疆,他赶紧向国君进行了汇报,国君非常重视,派出探马看了一下,确有此事,便及时地作了军事部署,打了一个伏击战,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论功行赏的时候,国君认为公冶长立了大功,要封赐他高官厚禄。但公冶长婉言拒绝,他要继续回到城顶山,读书治学。如今,传说不再只是传说,更是一种文化。早在2009年公冶长懂鸟语的传说就被列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灯台移月影,鸟语伴书声”,这片幽静的山林,因为公冶长的吟诵,因为公冶长的传说,因为儒家思想的浸润和侵染而书香四溢,在生生不息的自然与生态中绵延千年。
雪,化了。城顶山在鸟鸣的清澈与婉转里绿的铺天盖地,红的晶莹欲滴。
不用估算,也不用测量,城顶山的森林覆盖率,绝对是百分之百。无论从山脚仰望,还是从山顶俯瞰,城顶山在各色植被的包裹里密不透风。草本的,木本的;乔木的,灌木的;独自向天的,丛生共长的;药用的,观赏的;开花的,结果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城顶山用蓬勃的生长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原始,什么叫做生态。
两棵古银杏也开始绽出新绿,鼓鼓的芽苞趴满了庞杂而有序的枝条,为夏日的浓荫恢弘蓄势。两千多年前,也是个春天的早晨,孔子来到城顶山,看望自己的佳婿兼得意弟子:公冶长。他不仅带来了师者的教益,还带来了一个父亲的祈愿和祝福:两棵稚嫩的银杏树苗。他和女儿女婿一起亲手栽下树苗,期望它能庇佑这对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到老。那一天,也是漫山碧草,杂花生树。一眨眼,两千前过去。如今,不知有多少游人曾像当年的公冶长夫妇一样,轻轻抚摸这两棵树。两千年的风霜,让它们长成参天大木。主干高达30米,粗5米多,东雄西雌,比肩而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它们用年年如约而至的春日萌发书写着爱情不老的传奇。
城顶山的春天,弹奏着绿的主旋律;万紫千红的花,是不可或缺的动人插曲。那淡淡的是樱桃花吗?默默点缀在山的衣襟或者发际。它总是开的过于沉寂,人们还来不及仔细欣赏,便迫不及待捧出了甜甜的果实。
樱桃,红了。因了城顶山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的樱桃总是要先于其他地区,以“东风第一枝”的姿势将爽口的甜蜜率先捧出。翻开地图,我们会发现城顶山乃是泰沂山系自西向东延伸的余脉,它的东南和西南分别延伸出两条山腿,形成了一个背风向阳、夏凉冬暖的巨大山谷。独特的地理形成了独特的气候,再加上先贤圣哲之风的熏染,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汇,樱桃,这人间的鲜果,用它清澈的香甜富饶了山里的农人,也征服了山外的游客。
那如绒似雪的可是山楂的花朵?默默开放,像一首恬淡柔软的初恋情歌。那白白的是梨花吗?满含清澈的忧伤,在绿绿的叶子之间点缀、错落。
还有桃花。
世有桃花。山有桃花。唯有桃花。它不管不顾的兀自热烈,漫山遍野。它不像板栗,生怕冒犯了谁似的开的小心翼翼,就连结出的果实也要在硬硬的刺里暗暗栖身,包藏严密。桃花不,它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开到泛滥,艳到荼靡。像要把百花齐放的城顶山,唱成自己的独角戏。
天,越发的暖了。空气剥离了最后的一丝清冷。樱桃红的更加肆意,游人们开始随意采摘。更多的山果开始成熟,咬一口杏子,摘一把酸枣,城顶山,迎来生命的旺季。
清明已至。络绎不绝的游人登上城顶山,涌进青云寺。为古银杏挂上红红的丝带,在公冶祠虔诚的膜拜。
浓浓的绿阴中,露出青云寺黄黄的屋顶,红红的墙壁。红黄绿的交叠与层次,赋予这座山崭新的含义。中国城市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丁晓宇曾经对城顶山盛赞不已,他说:”这个地方是青翠欲滴,气场也好,是我到过的地方中最具有生存感应的一个。什么叫生存感应?就是人与自然最融合的地方,我曾在我的哲学体系“诗意栖居”中提到,有两个通向诗意栖居的途径:让自然更自然地滋养人类,让人类更人性地享受生活。城顶山就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具备震撼的融合。在青翠欲滴的群峰中,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下面有着红色的和黄色的书院、寺院,给你一种视觉的冲击,不仅能让你心情自然清澈,更能让你迸发激情和创造力……”不是所有的人都信仰佛教,但一心向善应是人类心底最根本和最原始的涌动。众多善男信女在城顶山千年古韵的召唤下,寻找着属于自己心中的佛光。
在大雄宝殿,一片苍劲挺拔的楸树林吸引着游人的视线,楸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和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素以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树姿优美著称,因为与“秋”谐音,更有“千秋万代”的吉祥之意。修长笔直的树干直上云霄,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执拗地生长,以它逾越百年的树龄为我们带来一抹历史的绿荫。
城顶山之夏,绿的热烈,红的狂野。
在绿的热烈和红的狂野中,秋风起了。山顶的那蓬衰草配合着齐长城的古韵沧桑,映衬着古银杏的满树金黄。
城顶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居东出平原、西扼群山之关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横亘山顶的齐长城就是最好的见证。比秦长城早五百年的千里齐长城,如一条巨龙,盘旋飞舞于崇岭叠嶂之间,凝结了古代山东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是国内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遗址,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城顶山现存的齐长城遗址约800米,它是在冷兵器时代用浑圆的大块玄武岩砌筑而成。据说当初齐宣王在这里修建长城时,采用孙膑战法,将长城筑成“迷魂阵”,内藏玄机,敌人一旦闯入就会迷失方向,难逃灭顶之灾。至唐朝时,安禄山造反曾在此安营扎寨,被征剿大元帅郭子仪追急,仓皇逃窜误入迷魂阵而丧生。
1943年2月17日,日军两万余人在军部司令官土桥一茨指挥下,对鲁苏战区主力部队51军所在地城顶山一带,展开“拉网式合围”大扫荡,51军官兵借助齐长城遗址,或加高加厚,据点死守,或将中间挖空做成掩体,进行了顽强抵抗。这就是山东抗战史上著名的城顶山战役,国民党鲁苏战区中将政治部主任周复将军在这次战役中壮烈殉国。炮声远去,空谷幽幽,在此矗立的周复纪念碑以及当年前沿指挥所的残墙断壁,仍见证着那段悲壮的历史,诉说着一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史实。
秋风浩荡。古银杏披上满树金黄。站在城顶山俯望,成熟的气息俯拾皆是。蜿蜒的山路边,柿树密密匝匝,绿与橙黄的交叠与错落,为城顶山涂抹秋的颜色。它们占据了每条山路,包裹了整个村庄。房前屋后,驿路桥边,柿树像一面面猎猎的旗帜,让农人们底气充足。一个大伯挑着担子走下山路,颤巍巍的脚步里,颠簸出收获的欣喜。正在采摘的大嫂热情好客,一定要把最大最甜的果实与游人分享。在古人的解释里,柿与“仕”同音,这座朴素古老的大山,用一种观赏和食用价值都颇高的植物,传达着祖祖辈辈的企望。
山楂,这小小的果实,如璎似珠,挂满了一棵又一棵大树。农人们挎着手编的篮子,一粒粒细数收获的殷实。板栗也不再沉默,在季节的催促下破开青与刺的严密包裹。
城顶山的秋,是目不暇接的繁复层次。从山脚那棵结满果实的酸枣儿,到山顶那株已经落光了叶子的大树。秋天是最好的画师,城顶山,是它肆意渲染的画布。土壤的赭石,柿子的橙黄,山楂的胭脂。秋天,用一幅生动的中国画,为城顶山涂抹温暖的写意。
霜,降了。恰似伊人的倩影,非雾非露亦非雪,缥缈在可望而不可及的河涘水湄、山顶草际;比雾重,比雪轻,比露白,在两个季节的承上启下里,她为城顶山的秋天做着最后的注脚。
等待大雪。等待一场铺天盖地的降落。
“桃李园里樱上耕,书院灯台贯长虹,金叶玉果银杏树,雪夜松涛读书声。”四季的交替犹如白驹过隙,时光的轮回好似沧海桑田。如今的城顶山,带着它绵延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演化成一幅生态旅游长卷。公冶祠、千年银杏树、齐长城遗址、青云寺、别夫崖等大大小小近百个景点点缀其间,秀美的自然风景,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令人心往神驰。深山古刹,树木参天,鸟鸣啾啾,明月清泉,四季风韵,醉人心田。城顶山,将在四季的交替和时光的轮回里,让世人再次惊艳!
不能停止的梦想
文/施崇伟
我出生在全民都以“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作为梦想的时代。其时的普通人家,虽不敢想象楼上楼下与电话,黑夜到来之时如萤之灯还是可以照亮我们那代人成长的童年。
上学了,识了些字,听了些事。晓得了天上飞的“叮叮猫”叫飞机,一对大翅膀不颤不抖却比任何鸟都飞得高、飞得快;门前的小溪渊源而流,流到最尽头的地方叫大海,那是一条远得无边的“大河”;书上画的长城,像一条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大蟒,修了几千年,伸展万里长,它是中国的象征。
于是,我自以为志存高远。当老师布置写作文《我的理想》,我虽然写的是想当一名教师,但悄悄在心里萌生的愿望是:坐飞机、看大海、爬长城。
第一个实现的愿望是登上了长城。1995年的夏天,坐了一天两夜火车,我终于走到一生中走得最远的地方——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走出车站,车水马龙之中,目光缭乱,心情激动。没有先去吃全聚德涮羊肉挤颐和园,而是立即在车站加入进八达岭长城的“一日游”。头顶烈日,登上长城。一路攀爬,雄踞峰顶,一幅好汉豪情顿然而生。站在顶上,居高临下,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我扶着砖垛,极目远望。万里长城沿着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向远处延伸,消失在雾蔼笼罩的群山间。隐约看见一条铁路伸进山谷,那就是著名的京张铁路。群山苍翠,山峦起伏,景色十分壮观。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在我的心中,她依然是我最纯真的梦想。
另两个梦想是一起完成的。坐上飞机到广州,然后到深圳看到了大海。已过三十岁的大老爷们才第一次坐飞机,有过王宝强坐飞机时的“站票”“喝牛奶”“开窗户”的所有囧相。最让我动心的是透过舷窗俯瞰大地的豪迈,是穿越云端如入仙境般的神奇。在深圳罗湖,站在海边,看辽阔的海面无边无际,我所有的感慨化为了一句开心的歌吟:“大海啊,全是水!”拥挤在渔村而成的改革开放的前沿,茫茫的人海里翻卷着希望与梦想,林立的高楼书写着传奇的“中国速度”。
感恩时代,是祖国的进步与发展,让我梦想成真。今年,祖国七十岁,我已过半百。儿时的梦已圆满,中华复兴的梦想还在路上。“不能停歇,奋斗不止!”写在我人生的“任务书”上。四月,习总书记来重庆看望贫困村并发表了扶贫攻坚的重要讲话,公司发出了组织扶贫志愿者小分队的号召,我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共和国的飞速发展带着我新的梦想一起飞翔。
不曾放纵的青春
文/江海之女
第一次将所有的烦恼丢弃无论是潜在的还是正在形成的,第一次放下心中所有的包袱无论是背了很久的还是没有背完的,第一次把心结打开让自己封闭已久的内心自由地放纵一次,趁着年轻,趁着还没有成家,挣脱了所有的束缚,我和一年未见的舍友怀着激动的心情迈向去往北京的旅程。
10月2日清晨7点我们从石家庄出发,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到了北京西站。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出游北京。伴随着期待中的喜悦先来了一张合影,北京,我们来了!
随后,我们坐着公交车去往天坛公园,在公交车上看着窗外华丽的栋栋高楼,疾驰的各种车辆,顿时觉得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是如此的快速。拿着我手中的旅行计划表,当时我的心里却没有想计划表中的各个景点,想的却是为什么在这个高消费,人群多,节奏快的城市里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奋斗,究竟为的是什么呢?在哪个城市不是生活呢?为什么有些人在北京活的不开心却还硬撑着……我真的很想做一回记者采访一下生活在北京的人们,你们到底幸福快乐吗?突然,我亲爱的舍友问我的计划,这时我才打开计划表一一为她解说所去之处以及日程。 行程很紧张,四天的时间游遍北京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能是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下面开始了我们仅有的四天旅程…
10月2日下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走进天坛公园,上百种妙趣横生的花的设计吸引路人驻足观赏,还有一些人文景观也让人赞叹不已。晚上去了鬼街,路边摆满了桌子,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各种小吃,各种小玩具,都是年轻人在逛街在畅饮在欢笑热闹非凡。
10月3日开始前往故宫和天安门。在地铁的飞驰下我们来到了天安门楼前,第一眼就看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图像。天安门楼前的警卫严格值守,让我越加感受到了庄严肃穆。走进天安门城楼里面看到了故宫的景象,一个宫殿嵌套一个宫殿,感受到了皇宫的庞大与雄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首都的伟大气魄以及民族的象征。 晚上去了后海和南锣古巷,后海的夜景充满浪漫的气氛,酒吧一条街给人时尚潮流的气息。静静地看着海中的灯花,游荡的船儿,思想也投入到了这美景之中。
10月4日我们一大早前往去长城的候车点,到了之后我们惊住了,人多的排的队像条长龙,后来不知排了多长时间终于坐上了开往长城的大巴,过了将近三个小时候抵达长城,当进入长城大门的时候给人一种雄伟的气魄,人山人海的,一开始觉得人多了热闹,可谁知道人多了拥挤的竟然登不上长城。人都停留在了半山腰上,我们登了一半就撤退了看了看雕刻,题字等下面的一些景观,虽然没有登上长城的最高峰不过这样一次体验也让我有了非凡的力量,当你站在长城上张开双臂任凭风的吹拂觉得一切都是渺小的,当观望远景的时候内心更为宽阔,甚是气魄,总有一种想要呐喊的感觉。晚上去了鸟巢和水立方,鸟巢和水立方的造型在灯光的闪烁下异常美丽,广场上还有放风筝的,给这两处景观带来别样的风采。
10月5日参观了我们中国最为著名的学府北大清华,这辈子没有机会考入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就在今生仅有的时间里感受一下校园中的学习气氛和自然人文环境。走在校园里,心里特别的宁静没有任何杂念。每当校园幽美的环境映入眼帘的时候就让我很是羡慕在这里面深造的学子。
四天的旅程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10月5日下午返程,或许有旅游经历的人认为有山有水的地方才值得一去,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没有山水只要你没有去过的地方去一次就会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而且记忆都是颇为深刻的具有意义的。回想走过的每一处景观,我们住宿过的学生公寓,乘坐拥挤的各个路线的地铁感受,并且时时刻刻盘算着兜里的票子。出游就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充足的金钱,完整的计划,这样才会保证大家良好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
游玩路上的这次出行让我收获了不同的心情,内心有感动,有宁静,有坦然,有激动,各种感情交加仿佛让自己成长了很多,让我明白做一件事情之前必须有计划。这个长假我也享受了一次多姿多彩的旅程,让我勇敢地做了一次真正的自己。
如果用一首歌来描述我出游后的感受,那就是江峰《怒放的生命》这首歌里来描述我的心情: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
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想去草原深处,放一群马
文/胡美英
我想去山丹,放一群马。马放南山,风吹草低,马儿的皮毛像雪山的粼片,闪动着丝绸的光亮,山丹大地如土佛寺里的金佛般安详。
那些马儿,原本就是一群载着骠骑将军霍去病射向祁连的箭矢!那时的它们,在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里奔跑,马鬃飞扬,棕红如血。那是怎样的一种浊浪排空、壮怀激烈?
曾经两上山丹,都是草原最美的季节。
第一次去的时候,和同事们坐着大巴车在草原中迷失了方向,先是从西向东,后又从东折向西,兜兜转转跑了几个小时。青色的草丛间,杂色花儿七彩的笑脸,仿佛一下子将我们带到了天边,又像是来到了地心的深处。那时的我刚从南方来,草原的辽远是我心中行走的天涯:“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这是生长于水乡深处的我,曾经多少次向往的诗词里的景象,可第一次见到辽阔的草原,还没看到盛唐诗人韦应物这《调笑令·胡马》里迷路的马群,我们却先迷失在草原之中。
再次去山丹的时候直奔焉支山,坐在野花摇曳的焉支山坡,看草甸从山脚一浪一浪地铺向祁连山边,有大江大河奔涌的声音,轰轰隆隆地滑过耳际。那一刻,我仿佛看见摇曳的水花,在大地上漫延。其实,草木本就是一种有根的水,它们以生长的姿势,漫延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我遥想的当儿,忽然有硕大的马群从草坡上漫过来,狂暴如雪,如我想象里的那群汗血马,鸟儿般飞落于草甸之上,时而仰天长啸、飞奔如矢,时而低头觅食、静如处子,它们静静伫立远望的表情,像想起它们祖先所向披靡的豪迈。突然觉得,它们就是一群扇着青草般羽翼的鸟儿,从古时西域飞来。它们飞翔在西北落日的余晖里,追逐着祖先的谣唱和弯刀,如时光里的精灵,让每一朵云絮、每一滴鸟鸣都泛出青草的味道——西北大地,是一匹从佛窟里飞奔而来的汗血马啊!环山的雾霭笼过来,山丹的每一棵水草里都住着神灵。
山丹,这块秦时月氏地、汉时匈奴国、中国最大的牧马场,汉初养马30万匹,北魏的草地上遍布着200万匹马、100万峰骆驼以及无数的牛羊,盛唐时期70万匹马儿在草原上游牧生息,大明和清道光年间也养马数万……水草,水草,有水才有草呢!也许是在雨里长大的缘故,置身这数十万顷青草繁茂之地,我不禁估摸起该要多少祁连雪水,才能供养得起这一泻千里的草色波涛!
我知道,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处于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合围之中,是石羊河水系和黑河水系的分水岭,属甘肃省最干旱缺水县份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对山丹缺水情状的描述。清代许乃谷说“流沙沙强弱水弱,峡口况无水一勺。只仗冬春冰雪积,五月消融灌阡陌”,“弱水”即指山丹的母亲河山丹河。有资料说,山丹河从青海穿祁连山而来,顽强地穿越绿洲、戈壁、沙漠、盐泽,一点一滴地渗入山丹的土地,滋养了焉支山,造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山丹军马场。
曾于最酷热的天气里,去看过山丹河的上游马营河,那时的河里竟找不到一滴水的影子,那些马群样拼命朝上攀爬的河岸,让人首先想到的是渴死的群马,而不是灌溉出始建于汉朝、中兴于唐明的马营河灌区的那条河流。从古时的“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到汉武帝开浚河渠、引水灌田,再到明清、民国时期的修渠记载,山丹人民从古至今,一直走在节水、惜水、造水的艰辛路上。如今的山丹县,已有八座中小型水库和三十余座塘坝,众多矿泉水品牌产品也游走天下。缺水的山丹,将冰雪的清凉送进了我们的生活。那是山丹人民用三年时间修一条三十公里水渠、两三代人修一座水库的艰苦奋斗换来的;缺水的山丹,用如水的深情,养育着飞奔的骏马、青翠的草地。
人,其实是一种沿河迁居的动物。一方地域如果没有了河流,也就没有了人烟。在这方数十万顷的草原之上,腾跃的其实是一条河流的走向。
每次乘列车东行,必经山丹。从列车奔驰的窗口望出去,那时多半正是夜色沉沉,昏黄的灯光沿着长城的方向漫过来,像路过一个有老祖母居住的村落。村庄旁,安静的山丹河轻轻地绕村流淌,老祖母脸上城墙色的皱纹,在烟火的映照下,让人在寒冷的冬夜心生温暖。而坐汽车路过山丹的时候,总能看到骆驼样静卧的长城,在阳光下闪耀着时光的斑点,仿佛那视野的深处,有一群身披水色的驼群,沿着长城的方向踢踏而来,搅起漫天云彩。
从某种意义上说,山丹更像一座守护在汉明长城旁的村落,一头连着苍茫的远古,连着那些“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的游牧祖先;一头连着瞬息万变的高铁时代,让时光系上了高铁的翅膀,在西北的天空下展翅翱翔。
在山丹,还应该有一座钟声清亮如雨滴的教堂,教堂里一定安放着那个叫艾黎的新西兰老人的灵魂,他的身上,有土豆和油灯的烙印,有山丹马纵横驰骋的烙印。想象着他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对山丹的诉说,那是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山丹周边的长城烽燧驼队铃声的一往情深。他先后在山丹办起的汽车运输、发电、造纸、陶瓷、玻璃、煤矿等近30个小型工厂或作坊,成为助力山丹大地发展的种子,沐浴风雨生根发芽。这位老人,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长城边一住就是许多年。生前曾七次返回山丹,终老后又安眠于山丹大地。在我的脑海里,这样一些人,总是和长城交织在一起的;这样一些村落,总是融进了不朽的长城精神,成为人类精神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北考察时,还专程去看望了培黎学校的孩子们,对他们寄予殷切的期望。
绵延在山丹境内近百公里的汉明长城,像一本历史的经书,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能嗅到书页翻动的气息。我渴望去草原深处放一群马,像无数的古人,在大西部空阔的山川中游走。如果有一天,我用我草色的歌喉,唱着“我用我自己的流浪,换一个在你心里放马的地方,像那游牧的人们一样,把寂寞忧伤都赶到天上……”的歌儿,来开始我的“游牧时光”,山丹一定是我出发的地方:从大草场出发,向西再向西,叩拜大地,向所遇见的每一朵花儿问好,听山川和河流像山丹的风儿一样欢笑;从大草场出发,将马儿赶进沙漠,让它们去经风历雨、搏击风暴,承接长途迁徙的历练;从大草场出发,将马儿赶进雪山,历尽风寒,在艰难的行进里去追赶春天……我的那一群山丹马啊,驮得起小鸟的啁鸣,更能驰骋疆场、翻越万里关山!我更要把它们赶到长城旁,像那个拍摄山丹长城20多年的摄影家陈淮老师,终日守护、奔走在长城边,守护成长城边的一团团草棵、一堆堆雪垛,融入山丹这方古老的土地,不悲不喜,有阳光的照耀就好,听得见雨水划过燕麦草的声音就好……
山丹,有大草原的苍茫,有万马奔腾的野性,有弱水长流的温婉,有野花青草漫漫流淌的柔情。走在山丹的雨天里,雨丝滑过脸颊,感觉它一会儿像刚出世的小马驹活蹦乱跳,一会儿又沉寂如苍穹,跳动着千年不老的历史脉搏……
“你住长城头,我住长城尾。”美丽的山丹,如嘉峪关东头的一个长城驿站,横贯古今;山丹草原,更像河西走廊上一枚无涯的肺叶,释放青绿的氧气滋养着苍茫的河西高原。如今,我可以坐着高铁去看我的那群心心念念的马儿啦……
记忆中的绿色长城
文/程韬光
四十年前的夏天。豫西的大雷雨已经持续七天了。
在惊骇中,雨水已经灌满沟壑洼地,开始肆掠田野里拔尖的玉米、开花的芝麻、茵茵的烟地、葳蕤的豆田……扛着铁锹和锄头试图拯救庄稼的村民,眼看着严陵河水漫过堤岸,漫过庄稼的叶子和花朵、漫过母亲和孩子的惊呼,在无奈的叹息声中,一步一步地退回村庄。汹涌而来的洪水一浪一浪涌起,仿佛魔兽的舌头一次又一次地舔舐着我们的村庄……
我家的老宅位于村庄的最高处,洪水还在院子的门槛外徘徊。一家人不安地站在屋檐下看天,母亲在念叨去公社开会未归的父亲,祖母拄着拐杖,安慰着:“他爹是党员,是生产队队长,从小水性就好。”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三哥耐不住性子,冒雨爬上院中的枣树,看着村外的洪水。当他看见父亲正蹚水回来,就对着屋檐下几个麻雀一样的弟弟嚷着:“爹回来了,怀里还抱着好东西!”
母亲打开被几层塑料袋包裹的东西,竟是几个雪白的馒头!父亲说:“严陵河上游的水库随时都有可能决口。全村的人今天务必离开村庄,转移到前面十里处的岗上。”母亲不安:“那家不要了?”
“不要了!”父亲脸色阴沉,“保住命比啥都重要。”“没有家了,还活个啥!”母亲不依:“咱家的房子可是几辈人传下来的!我不走!我守家!”祖母显然也舍不得老屋:“我老了,不中用了,我守家。”
“赶紧收拾!都走!”父亲跺脚动怒,“都啥时候了!我还要赶紧招呼村里的人们往岗上去。”父亲十分着急,说着话,人已经到院里了,转眼间就消失在雨帘中。
大雨的村庄里,不断传出父亲时高时低的声音:“公社通知,严陵河上游的水库随时都可能决口,大家马上收拾东西,带着大牲口,往岗上去。”雨中不断传来质疑声和啜泣声,父亲的声音又响起:“共产党和国家会管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会保护我们的。房子倒了,国家给重建,粮食没了,国家给救济。人没了,可啥也没了!”
村里人纷纷忙碌起来。他们很快就收拾停当,背着包袱,驱赶着牛羊,相互招呼着,向十里外的岗上走去。
母亲不走,我们都不愿走。见我们互相打量,祖母决定:“光娃儿生来就是个左撇子,不是干活的料。他落水好几次都没淹死,命大福大,让他留下来陪妈妈。其余的跟我走吧。”
三哥背起年迈的祖母,胸前挂着一兜烙馍,四哥背着装衣服的包袱,抱着两岁的弟弟,冒雨离开院子。母亲哭了一会儿,把我搂着坐在屋檐下,交待我“今夜你可别睡着了”。
那一夜,我依偎着母亲一直坐在屋檐下,看动物们奔来奔去,也听着楼门外的雨声滴滴答答。到了后半夜,雨渐渐地转小了……夏夜很快就过去了,黎明,冷不丁地听到几声鸟鸣,母亲摇晃着站起身来说:“这天要晴了!”
她拉着我走到院外,门外的水正在退去,留下的水痕就像一片巨大的湿布。太阳升起来,照着水汽弥漫的村庄。阳光透过枣树的枝丫,在我家的院墙上绘出万花筒般的图案……
由于解放军及时参与救灾,村庄得到新生。读大学的三哥写下这样的诗句:“鸽子来自哪里?方舟来自哪里?歌声来自哪里?欢笑的哭泣来自哪里?啊!我的母亲,你看那船上的人,绿色的衣装多像春天的庄稼,头顶的红星多像心中的希望!他们左手托着麦子,右手托着息壤。我的母亲,快把我们无定的命运系在方舟上!来吧,让我们一起用信心和意志,将石头和水泥砌起坚固的堤防,让我们一起用爱心和力量,重建美丽的村庄!”
由于感佩军人在灾难面前的大无畏和大爱精神,四哥和弟弟成人后,相继报考军校,成为英姿飒爽的军人。二十年后,四哥参加了1998年的长江抗洪,当他和曾一起救灾的战友相聚时,说得最多的话题总是如何在抗击洪水中,肩并肩站成了一道绿色长城。再十年后,弟弟随部队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和战友们一起,与死神争夺着废墟下的每一个生命……
今年春节家人团聚时,偶尔说起儿时的梦想,他们一致认为,是四十年前的那场豫西洪灾中的绿色长城,让他们的人生找到了榜样!那些拥有赤胆忠心的军人,在灾难中挺身而出,为祖国和人民筑起了幸福平安的堤防!
当年,重建后的村庄围绕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发展。父亲在灾后的土地上,种下大片的向日葵和棉花,这些高产的经济作物使我家不再为吃饭发愁。同样勤劳的村民们也很快走出了贫穷的阴影。望着村里一排排崭新的红砖屋舍,卸任生产队长职务的父亲时常感慨:“改革开放真好!”今天,我们的村庄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已经与县城融为一体,美丽而整洁,唯有我家的老宅因承载两百年的历史记忆,被列为古老民居而保护起来……
四十年过去,1979年的那场洪水仍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耳边也经常回荡着三句话,一是母亲的话:“有妈在,家就在。”虽然,母亲现在已经年迈和羸弱了,但她说出了天下母亲的心声,让我们去爱家;二是父亲的一句话:“共产党和国家会管我们的。”虽然,父亲已经过世了,但他说出了党和国家是人民的靠山,让我们去爱党爱国;三是祖母去世前饱含愧疚的一句话:“只因你是个左撇子,干不了农活儿,我才说你福大命大。那年,我不该让你和***留在家里。万一呢?”没有万一,因为我们有钢铁之师,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长城,守护着我们的家园。他们永远都是最可爱的人。
生活无处不旅行
文/文明-陈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旅行的,总是自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总是一厢情愿地相信,只有踏遍千山万水,游猎五湖四海,阅尽古城旧楼,方能感受生命的真缔和大自然的恬美。
诚然,正因如此,倒是走了不少地方:游过杭州,到过广州,去过东莞、玩过上海,在此不一而足。后来来了北京,去过的景点自然也不少,可是心仪已久的万里长城却迟迟未能造访,每次起了念头,时间又残忍地成了借口。
古人有云:“不到长城非好汉!”久而久之,做好汉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同时,一心想去长城采风,然后回来作点儿文,抒点儿情。
有一天,朋友来向我抱怨,原因正是他去了长城,但结果却不如自己的即有设想。听罢此话,我不免心生一阵疑惑,怎么会别人夙夜以求的一游之地,他却这般怨气。
他接着说,以前听别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真遗憾!”别说,还真是!就跟自己在家爬楼梯似的,浪费几十元门票就罢了,还浪费了我一天时间。他这么说,我算是听明白了,于是到长城一游的心思竟然莫名消退了不少。
我想,或许他是内心缺少一份宁静,缺少一双慧眼,没有发现自然之美。但后来细细回味他的话,好像又不仅如此,稍加顿悟,发现就别有意味了。
他去了别人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却觉得索然无味,而究其原由,只因为他缺少一份心情,和一个旅行的心境。正是如此,他以为是旅行的时候,其实不过是身体的位移而已,而心灵却处于混沌之中,不得真意!那么逆理而循,如果拥有一个好心境和一份好心情,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旅行,无论行在何处,你的心都会触动,并在记忆的深处烙印着“到此一游”的眷念情结。
于是我会意地告诉自己,是的,没错!我一直都在旅行,因为生活无处不旅行!只要有心境,只要是开心,爬楼梯的时候都可以幻想是正在攀万里长城,哪怕是小跑买了瓶矿泉水回来,也可以惊奇地告诉自己去了趟迷人的九寨沟,回来的感觉棒极了!
其实,生活就是旅行,不必牵强于山水城楼,只需胸中好心情,心中有意境!
一缕书香
文/文婧
阳台上,默默绽放的花朵用一瓣心香拂去字里行间的忧伤。
流金的阳光,父亲温热的目光,透过双层玻璃窗,暖热了读书人的心房。
书桌上,一杯刚沏的热茶扑鼻而香。读书人坐在书桌前稳如泰山,品着茶读着书嗅一屋花香。看上去多么惬意的生活,天上神仙人间精灵并非有此雅兴闲散美好的时光。
琴声悠扬,爱人的十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飞扬。晶亮的泪珠从读书人的眼窝里流出,流成了奔腾的黄河绵延的长江。
站在八达岭长城,俯视长城内外的高墙,一轮明月多像母亲慈祥的面庞,年年岁岁守望着远方点灯的那一扇窗。窗外是月光,窗里是书香。心里装着梦想,梦里装着故乡。信息时代的走向,对静若止水的读书人丝毫没有影响。
时光飘过记忆的窗,书香伴着心香在心弦上荡漾……唯有住进书里,才会感受到书的血液赤色的墨汁在读书人的脉管里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