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母的文章
关于父母的文章(精选12篇)
过年
文/小不点儿
“每逢佳节倍思亲”。道出了诗人王维每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的切切情愫。我何尝不是这样。
母亲离开我们13年了。父亲离开我们也12年了。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思亲的愁绪又无边无际地漫延开来,怀念亲人的思绪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疯长,占据了我心灵的全部。
思乡思亲的人们,无论世界各地,天涯海角,近在咫尺,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就是为一个共同的心愿,那里有儿时的乡愁,那里有生我养我年迈的父母。而我的父母在哪里。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家就没了。我往哪里赶,我只是一个飘流四处的游客,哪里天黑哪里歇,任凭风吹雨打,冰霜凛冽,在回家的路上跌跌撞撞,已经没有了回家的路。
仰望天河里的母亲,昨日的母亲总是在一年一年的春节之际,忙活了半个月的饭菜,舍不得尝一口,年三十的晚上,扒在窗台上与飘着菜香的佳肴盼望着儿女的早归。年年如此,从未间断。饭桌上,儿女的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孙子爷爷奶奶的叫声使得父母的脸上乐开了花。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父母的深情眼神总也看不够儿孙的面容,忘记了佳肴的美味。儿女们看着父母沧桑慈祥的老态心里顿觉不安,深感对不起父母。我们一天天长大,可是父母他们都老了,苍老的颜色日渐浓重。矍铄、爽朗的笑容渐行渐远,我不敢正面对视他们,因为时间的造孽,脸上沾满了劳顿的风尘,沧桑的面孔会让我心疼,甚至,望着他们举步维艰的背影,就会潸然泪下。父母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深感不知。体会不到,我们陪父母的时间太少太少了,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造成了父母的寂寞。我们甚至把赚钱视为高于父母年老体弱生命的全部。父母望眼欲穿的盼望每年只能用一桌饭菜来期待,菜肴里的酸甜苦辣述说着父母对儿孙的深深情殷殷爱。这每年除夕夜的一桌饭菜留下了我们终身的遗憾。常回家看看成了我内心的一个心痛和空想。
俯视人间,我已儿孙满堂。和儿孙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欢乐。儿孙们又有了回家的路,和父母一样的心情,早早地准备着除夕夜的饭菜,就怕亏待了儿孙。环顾四周,在欢声笑语的饭桌上,多了儿孙少了爹娘。孙子爷爷奶奶的叫声,声声亲切,句句入耳。爷爷奶奶看儿孙的眼神如同父母当年看着我们一样,慈祥可爱,久视不愿离开。这也是一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亲情遗传吧。常回家看看在又一个轮回的音符上跳动着。演绎出浓浓的亲情乐章。
漫漫苍穹,斗转星移,人间轮回。不管人间天上,亲情永不受时空阻隔,代代相传,永不泯灭。又一年团圆日,火树银花,鞭炮齐鸣,只愿亲情长久,亲情永存!
2022/1/21
给母亲买一双保暖鞋
文/张聪蓉
近日,我问一个朋友:“十月是‘敬老月’,你对长辈有什么表示呀?”她不加思索地说:“给母亲买双保暖鞋。”
朋友的父亲60多岁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后,她每个双休日都要走很远的山路去看望母亲,陪母亲睡一晚。她陪母亲睡觉时感觉到,母亲过了七十岁以后,全身气血一年不如一年,两只脚到了晚上就冰冷了,睡很久都暖和不起来。于是,她逛了好几个超市,花几十块钱给母亲买了一双保暖鞋。母亲每年从11月起穿这双保暖鞋,一直穿到第二年的4月初。
朋友的母亲穿了保暖鞋后,不仅脚不冷了,全身都比以前暖和多了,她逢人就夸:“我真是生了一个好女儿,我过冬天再也不愁了。”
朋友还告诉我,买的保暖鞋质量再好,连穿四五个月就没那么暖和了。因此,保暖鞋就算还半新,她还是坚持每年给母亲买一双新的保暖鞋,一直买了十五年,她母亲现在已经85岁了,两只脚走路还很有力。
一双保暖鞋,买好一点的也就是几十百来块钱,多数做子女的晚辈,都是不难办到的。但像我的这位朋友,坚持每年给母亲买一双保暖鞋,一直坚持了十五年,就难能可贵了。
《弟子规》里写到:“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就是说,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向他们问安,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冬天快到了,天气日渐寒冷,如果做子女的都能根据父母的不同情况,买一双保暖鞋,或者买一件保暖衣、一条保暖围巾,年老体弱的父母就能温暖过冬,去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
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人
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这话虽然听过很多次,但是从未真正的去体会过。今天和他的吵架让我真切感悟到,自己就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
与他的相恋到相爱到结婚,没有什么大的阻碍,父母多少有些不同意,但是自己执意要嫁给他,父母顺从女人的意愿,还能说什么,就是以后过的不幸福,自己只能独吞那份苦涩,自己选择的路,自己去承受。
最近新出一个电视剧,叫春暖花开,看到剧情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不顾父母的竭力反对,叶晓薇与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的岳剑明相恋结婚”,这句话让我想到我自己,我当初为什么选择他,这就是当时母亲反对我和笔友交往,高中时又叮嘱我好好学习,别牵扯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但是母亲虽然没有说明,意在指明我不要早恋,谁知自己不能领悟母亲的意思,吞下早恋的青涩的果子。
到如今,想想自己就是个最平凡的人,年龄小虑事不周全,到选择就是这个个结果。
一声妈,一句对不起
文/小炎865
妈,多么亲切的字眼。不知道这个字在你心里有多重要,但是在我心里面永远都是伟大的。
妈,为了儿女付出了美丽的青春,甚至把生命都奉献给了我们。妈,她们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的儿女操劳。可是,我们为了他们做了什么?是一句亲切的问候,还是给她们做一顿美味的佳肴 。其实都不是,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母亲脸上的笑容。
岁月不饶人,看那长满皱纹的脸,再看看那双被岁月残食的手,让我是多么心疼。如果有一天,她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我伤了自己也不会伤她,那是怎样的情愫!如果有一天,我哭了或笑了是因为她,却不想她知道,那是怎样的感觉!
姑姑是我最佩服的母亲,盛夏的阳光多么明媚,可是姑姑内心多的却是担心,多的却是操劳。命运总是那么折磨人。妹妹得了一场病,可是这场病是治不好的皮肤病,姑姑带着妹妹走过北京多少家医院,花了多少钱,可是妹妹的病不但没有好转,而且因为这场病妹妹再也没有开心过,因为这场病妹妹可爱漂亮的脸蛋也没有了,坚强的妹妹总是在劝说姑姑不要担心,兴许这就是姑姑值得骄傲的地方。沉重的医药费迫使姑父在外打工,在建筑工程上,多的是危险,多的是担心。看着姑姑的脸上皱纹多了一条又一条。岁月无情人有情,希望姑姑不要在那么操心了。
如果上苍有情,会不会将那颗相望的心捻在一起。如果大地有爱,不知会不会给姑姑一个开心的空间!希望妹妹的病能尽快好起来。
妈,这个让我看起来就觉得愧疚的字,因为上高中的时候妈总是让我好好学习,而我辜负了妈,这让我很是对不起。
妈,这个亲切的字陪我也20个年头了,今年回家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看着青丝变成了宾宾白发,妈妈今年44岁了,姐姐对我说不像44的却像50多的,确实是这样,一个农村,妈总是不舍的买化妆品,更多的是把钱攒起来给我们花,寒风凛冽她还出去外出打工。
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让我更加懂得母爱的伟大,有时间给父母洗一次脚吧。看那双都是口子的脚,用热水洗总是能掉皮,每次洗脚她都是咬着牙,我知道那是因为很疼。脚上还有长时间走路磨出来的老茧子,只有真正给母亲洗过脚才能知道母亲的不容易。
记得妈妈炒的土豆丝永远都是最好吃的,小的时候总是能吃到妈妈做的饭,母亲的味道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离父母越来越远了,回家相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还记得《常回家看看》吗?对有时间就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的生活,看看父母的双手。
春风吹呀,在无垠的天宇穿过情感的黎明,梳理万千思绪,如宛转悠扬的箫声,吹出心中的忧郁,吹落心灵上沉埃,把心吹成明朗的天,把乐音馈赠给世上的行客。与那寂寞的怀中之谷,轻轻诉说着春的心语。同时也告诉我的独白。
蓦然间,我将过去悄然撕成碎片,挥洒在春风里。握几束春风,静静地泅渡相思的河流,走过如雨的蛙声,伫守在梦的边缘,竖起心等候秋风吹动我的发。
妈,给我太多太多的知识,让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无论春风得意,还是穷困潦倒都不要忘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带给你的。
一声妈,一句对不起。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妈让我更懂得为人父母的不容易,无论身在各地,无论生活如何,都不要忘了家里还有位盼望回家的妈妈。
怀揣一轮明月
文/钟吾郭继端
中秋返乡。很热闹很温暖的一天,团聚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亲人的脸庞。最开心的当属父母,这难得的一聚是他们长久的期冀。
袅袅炊烟,缠绕在老屋房檐,杨柳梢头久久不舍离去。我想这人间的烟火也迷醉于农家的天伦之乐了。这血缘宗亲观念维系着最为稳固的人类关系,使生命长河的流水万古奔流,并最终汇入亲情的大海。我深知我这小小的一滴水,离开了大海的怀抱就会被迅速蒸发,找不到存在的归宿和依托。因而我在重大节日的返乡,就有了奔往圣殿的虔诚感和皈依感。
是夜,很难入睡。我索性决定在故乡的土地上做一番盘桓,问候。走在熟悉又陌生的乡间的小道上,渐渐的,我的脚步对故乡的土地由试探化为了亲近。这是我曾经走了千万遍的土地。亲近与它,能够抚慰我久别故乡滋生的孤寂感。这种孤寂感就像丢失了爱物的人焦急的四处找寻无果,难以名状的痛彻心扉。又像是犯了错误的孩子站在长者的面前俯首帖耳的聆听教诲。心怀忐忑,猫爪狗咬一般。这就是所谓的“近乡情怯”吗?可毕竟我还是来了。虽为长久的辜负,同时也是短暂的弥补。
我抬头望月,这轮故乡的明月。它高悬于湛蓝的东天正努力把自己充盈成圆满的造型,向着大地毫不吝啬的挥洒着清清的流光。天地间就浑然一色的白,是醇香的乳,是温润的玉,是佳人遮面的纱。这流光下的一切朦胧而又静谧,散发着神秘的气息,像极了一种诱惑。不知名的小虫在草间树丛轻声吟唱,告诉我再多次的梦回也比不上哪怕一次脚踏实地的步履丈量。
就像现在,我漫步在故乡这条我曾经走过千万遍的小道上,在月辉之下,走过薄雾缭绕的小河,又走上道路崎岖的山岗,走向了时光的深处。在那里,天空高悬的明月,或圆或缺,却都是流光倾泻,照亮了我前行的每一步。驱散了阴霾,驱走了沧桑。知己故人般的待我,或倾听,或抚慰。让我内心安宁,慨然前行。
17岁那年我正在异地求学。中秋之日,天降大雨,也算是给了我一个不回家的理由吧。而事实上却是,我不舍得花费往返的车费。直至现在打开我的有些大学时所学的专业书本,还能看到小学生都会计算出的简单除法运算题。那是我为了一天的生活开销所进行的一次次算计。这中秋的一次返乡够我一周的花费,父母亲远在家乡的辛苦钱来之不易啊。下午,当我独自一人坐在空寂的宿舍看窗外的风雨时,再也不情愿将这一盏相思的涩酒独饮了。就毅然决定收拾简单的行囊登上了返乡的列车。等到达终点时已近八点,我还有十多里的乡间土路需要徒步行走,因为我根本舍不得花钱坐载客的三轮。好在那时,天已经放晴,一轮皓月当空。当我推开家门时,暗黄的灯光笼罩着,父母亲欣喜慈爱的目光包围着,暖化了我一身的疲惫。
是夜,我坐在窗前,深情的注视那轮皎洁的月。我知道那里有家的温暖,有家的灯光,有灯光里父母温柔的目光,深情的牵挂。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有了月的陪伴我就不是孤单的。而随后的生活又告诉,这轮明月包含了更多的内容。
二十岁的我在一个山城的兽医站工作。经常翻山越岭,奔走于各个养殖场。这年的一个冬日下午,雪拥大地,狂风尽吹。
一位孔雀养殖户打来了电话,声音焦急的介绍孔雀的症状。我问清了地址,赶紧背起药箱赶去。这样的天气,赶路全凭脚力。养殖场隔了一座小山,在我攀登的过程中天已经全黑。我在风雪的包裹中借着雪映的微光跌跌撞撞的艰难前行,浑身的内衣完全湿透。风夹着雪花和针状的树叶刺打在脸上钻心的疼痛。雪花化为水浸透了棉衣,背在身上的药箱越来越重,压得我几乎直不起腰来。我感到莫名的孤独和无助,泪水混着雪水在脸上肆意的流淌。可我想起了养殖户电话里焦急无奈的声音,心中涌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就咬紧牙关默默地坚持着。
下山的时候,风雪奇迹般的停止。一弯月牙儿闪亮着清辉,照得下山的小路敞敞亮亮。当我花了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站在养殖场的门口时,已经全身湿透,狼狈不堪。养殖场主人是一对五十多岁的中年夫妇,他俩对我的到来很是惊诧和感激。听他们的话语是以为这样的天气我不会赶来了。这是一家不算富裕的家庭,看养殖场的规模和设施可以判断。我问清了情况,为孔雀治疗,等配好了药,挂上了点滴后,我已经瑟瑟发抖。这时,女主人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姜茶端到了我的面前。男主人正在伙房忙着为我烧水洗澡。女主人说他们的孩子也在,路途遥远的外地打拼,很少回家。应该跟我相仿的年纪,相仿的身材,因为我换穿在身上的衣服刚好合身。今晚这样的天气,是万万不能再回去的,我就住了他们孩子的房间。嘘寒问暖间,让我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而站在我面前的这对夫妇就是我的父母了。我想,他们也会把我看成是他们久未归来的孩子吧。
这一夜,我们围坐在火炉前有了说不完的话题。我谈我的父母,他们谈他们的孩子。其乐融融。这种精神的相契源于为彼此着想相互温暖的真挚情意。连月光也被吸引,你看,这洒进房间的清辉也带着暖融融的热度,犹如阳光的抚爱。
在岁月的风尘里回望,我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是彼此前行路途上的一轮明月,相互照亮,彼此呵护。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种境遇,眼中的月心中的月,皆像故乡的月,皆如亲人的关怀。怀揣这一轮明月,哪怕走遍万水千山,也就会清风拂面,自在满怀。
中秋往事
文/刘强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儿时的记忆里,对于“吃饱穿暖”,是当时人们心中最大的渴求,不在乎吃好,只在乎吃饱。大人们的愿望都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小孩子了。所以,过节就能吃好东西,便成了一种概念,至今也无法淡忘。
那些年,虽然生活艰难,但遇上过节,父母想方设法也要去买点肉,做成酥肉、丸子,或其它菜品,让一家人沾上一点荤腥,打打“牙祭”,安抚一下肚里的“馋虫”。也难怪,一年四季肚内真的没有多少油水,以至于小时候经常闹肚痛。
当中秋节来临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就会用温水,将糯米浸泡一晚,第二天一大早,把米放在锅里煮个半熟后,再用木甑垫上竹篾编织的“粗本”,将米放在里面蒸熟倒进瓦钵或石斗窝内,然后,到屋坎下去砍上两根楼梯竹,打整光滑后用来摏糯米。
摏糯米,看似轻松,其实是力气活。要将一颗颗米粒摏烂,并粘连在一起,不是几下几十下就能成的,几斤糯米,至少要花一个多小时。往往在摏糯米时,我们弟兄姊妹几人便会围在母亲周围,眼瞅着斗窝内翻动的糯米目不转晴。这时的母亲满是嗔怪地,在一旁装着水的碗里打湿一下手,扯起一坨糯米来,揉捏成团,给每人一个解解馋。为了啃食楼梯竹上粘连的糯米,兄妹几人争抢打架的事,每年都要发生,最后,母亲不得不用篾条子来制止一次又一次“动乱”。
摏完糯米,母亲揉捏出几碗糯米团后,洒上一层白糖,以备中午食用;然后在簸箕内铺上一层米面,将剩余的糯米倒进去,揉压成饼,真正的糍粑就形成了,待晾干后,切成糍粑块,用油炒或油酥后,吃起来香脆可口,很有一番滋味。
那时中秋节没有月饼,可口的食物除糯米团和糍粑外,就只有肉食了。母亲摏完糯米,将父亲用肉票在食品站买回的猪肉,用火钩烧制后洗净切成片,加上盐巴和米粉子,混合均匀,用红苕、芋头和空心菜打底,将肉铺在上面,盖上蒸笼盖放在锅里加火蒸,这种做法叫做“蒸鲊肉”。说实话,蒸出来的肉吃起来肉嫩质鲜,肥而不腻,味道可口,那叫一个绝!
中秋节这天,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和过端午节一样,正在谈朋友的年轻人,要把女朋友接到家里来过节。那时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自由恋爱的人不多,一般都是经媒婆介绍而成。中秋节把女朋友接到家里,主要是增进感情,让父母检验未来儿媳待人处事如何,像不像兴家为人的样子,如果中意,就托媒人打探女方父母意愿,如果没意见,便提着礼品上门催庚、清话,选定时间操办婚事。所以,接女朋友到家里来过中秋节,意义非凡。去接时,还要买上几斤肉,要不然女方父母会说你不懂礼数,弄不好这场婚事就会告吹。为此,男方非常在意,就是抓借几个钱,也要把礼品凑齐。
中秋赏月,那时乡下人不时兴这个。再说,那些年工业污染小,大气层没遭到破坏,月朗星疏的时候多的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反正每月都能看见几个晚上的圆月,对此并不稀罕。加之,生活艰苦,根本没有这个雅兴去赏月,没用上电,也没电视看,吃完中午的剩菜剩饭,便上床睡觉了。一句话,只要能把肚子填饱,一日三餐不愁吃,就阿弥陀佛,万事大吉了。
中秋节一过,一年的时间就去了三分之二,离过春节也越来越近了。于是乎,父母开始置办过年的东西,算计着如何把圈里的生猪喂肥,无论大小,好孬自家杀了一头猪,除上交国家半边外,剩余半边,让全家人过上一个饱年。记忆里,每年的这个时节,父母总是忧心忡忡,生怕过年时全家吃不饱,穿不好。
时光荏苒,转瞬间就过去了几十年。如今,除传统的节日节庆外,还新增了父亲节、母亲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连什么“情人节”“圣诞节”之类的洋节也开始盛行,但我对此一点没兴趣,唯独对中华传统的几个老节日念念不忘,又特别是儿时过中秋节的情景,总是萦绕心间,久久难以忘怀。
随心所悟
文/吉振宇
今天是元宵节, 按惯例中午去父母家吃饭,晚上到岳父岳母家吃饭。我家居住的位置,正好处于两家老人居住的小区的中间位置。且距离也差不多远。所以,我们一家三口感觉这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晚上出去散步,站在街道口,向左走,向右走,都可以看望老人。
结婚这些年,我和妻子一直有一个习惯,只要单位分东西了,都必须分成两份,给双方老人送去。记得刚刚参加工作那年,单位有第三产业,每月给职工分两只小鸡。正好两家老人一家一只。记得后来改成每月分一只,我就到市场去再卖回一只。严格做到公平、公正、一丝不苟。
在我的记忆里,与妻子结婚二十多年了,从来都没有吵过架。我总是想,做为男人,绝对不能欺负女人,尤其是自己的女人。欺负一个你爱的和爱你的女人,对吗?那还算男人吗?好男人,有能耐应该上外面使去。自从有了女儿, 我开始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为每次因琐事想跟妻子发火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假如我未来的女婿要是对我的女儿发火,我的心里一定会很难受。
今天是元宵节,我的话题好像有些扯远了。其实,一点都不远。今天中午在父母家吃饭,就感觉母亲有些不对劲儿,总是气喘吁吁,还伴有咳嗽。我忙让母亲跟我去医院检查,母亲却不肯。说只是感冒,吃点药就好了,父亲说她吃了几天的药了,就是不见好。
今天上午 三弟也说让母亲做检查,母亲就是不去。现在,我一再坚持,母亲终于同意了。
拍片检查,好在母亲没有什么大碍,就是老毛病,心脏病和气管炎。但这次感觉有些重。医生建议住院观察,同时进行输液。我就忙办了住院手续。医院的病床很紧张,连走廊里都放置了很多病床。非常感谢护士长,我现在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她把她的办公室腾了出来。让我母亲有了一个安静的床位。母亲一直很过意不去,总叮嘱我看看外面,有空床马上就搬出去。
父亲的病情好转后,刚刚出院,今天母亲又住院。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没办法,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父母这个年纪的人,都是辛辛苦苦的人。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很少知道,知道的,估计也是在电影、电视剧里了解的一知半解。记得母亲曾经跟我说过一件事。在我母亲十四岁那年,我姥姥有病,在县医院住院。我的大舅妈,也就是我母亲的嫂子,用很多干玉米叶子磨成粉,里面加了两碗玉米面,混合在一起烙了两袋子饼,母亲从村子背着走了近四十多里的路,到了县城花了三角钱买了大葱,就是用这些食物在医院护理我的姥姥。是的,那年母亲十四岁,走到医院的时候,满脚都是泡。当时的情景是我姥姥抱着我母亲的脚嚎啕大哭。那个年代,就是那样的困难。我母亲的胃病就是在那个时候得的。我姥姥去世的早,我没有见过她。
我要留下来护理我的母亲。今晚需要打五个输液。其中一个输液比较慢,护士说,这个是管心脏病的,六秒钟滴下一滴。估计要打六七个小时。晚上九点半开始输,我让母亲睡觉,我盯着。可是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我居然不知不觉靠在椅子上睡着了。是母亲的咳嗽声把我惊醒了。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后半夜两点多了。还有三分之一的输液。但我马上发现,输液滴落的次数快了很多,几乎是两秒一次,我忙给改成了原来的六秒一滴。母亲说不用改,快点就快点吧,你好早点休息。我坚决反对,同时又很自责,再也不敢打瞌睡了。我就这样整整坐了一宿。看着病床上的母亲,我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跟母亲在一起聊聊天,问问寒暖?每次到父母家,不是放下东西就走,再就是吃完饭就低头看手机。这个手机啊,都快成鸦片了,让人类上瘾率每天都在飞速的增长。不信你看看你的身边!
天下之大,哪个孩子不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老人们常说:“不养儿不知父恩!”做父母的常说:“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类似这样的话,只有在你为人父母的时候,才会有所感触,才会记忆犹新,才会恍然大悟!人,不可能做到随心所欲。但,可做到以随心所悟。不管你多大年纪,我想,应该活到老,悟到老。孩子可以悟老人的心思,老人可以悟孩子的想法。人啊,在不同的年纪,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理由。老人在训斥孩子前,先想想自己在这个年纪会怎样做?孩子在听到父母亦或长辈训斥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反驳,想想老人曾经走过的路。其实,长辈的话,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是的,今天是元宵节。我在病房里陪会母亲整整一夜。现在,天亮了。我需要睡一会儿,然后驾车去哈尔滨送女儿去上学。生活就是这样,在忙忙碌碌中继续,在充满亲情的环境中成长。祝福我的父亲母亲早日康复,幸福快乐!在此,也祝福天下的父母,健康快乐!
似曾相识 又似路人
文/邢子佳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目送》扉页上的一段话,也是这句话,吸引我翻开这本书。扉页中的这句话,一句“不必追”是何等的心酸与无奈。小的时候我们都梦想着长大,可是长大后谁又不幻想着回到儿时?步入中年,拥有年轻时所向往的名利、资本,但是在收获这一切后,慢慢地平静下来,慢慢地思考人生,才发现父母已老去,朋友在曲终之际渐渐走散,兄弟姐妹都有着各自的生活,儿女要挣脱自己的保护去远行,除了默默的目送和无力的挽留,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双重身份,在人生路上,我们会目送着父母老去,目送孩子长大后离去,也会目送着生命的逝去。本书的第一次目送,是作者目送儿子上小学,文中并没写到是喜是悲,只是自己与儿子的目光不断交汇,或许此时的目送是美好的、充满期待的;作者目送儿子长大后离去时的场景是本书的第二次、第三次目送,同样是以父母的视角目送,这次却有着淡淡的悲伤与无奈,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以子女的角度目送父母,原来风雨同舟的亲人,已在不知不觉中分道扬镳,原本亲密的关系也渐渐淡去,总是想弥补,却总是在无数个春去秋来中忘掉初心。
上大学时,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离别,父亲送我到车站,从未离开家的我一股子不舍与依恋涌上心头,一阵阵酸楚冒到鼻尖,这种情感是控制不住的。我坐上火车,向窗外摆手,火车开了起来,他便一点一点地抬高下巴远望,忍不住向前走几步,却知道怎么都追不上了。到了外地工作,这种离别便多了,每次又都像第一次一样,他还会抬头远望,我从未目送过他离开时的背影,但他一定要等到看不到我时才肯离开,哪怕转了弯,仍舍不得收回目光。
龙应台用她温婉纤细,深邃幽魅的语句,将那些往事娓娓道来,幽静的文字间却夹杂着无尽的伤感与无奈。或许,在现在的年纪,仍然读不透其深意,但无需过多华丽的辞藻却能引人深思,撕扯着我的内心。
我们赤裸裸的来到世界,也将独自开辟自己的道路,难免有孤独、挫折、坎坷。父母那份坚实的爱虽然一直存在着,但我们也该明白,这并不是永远的靠山。“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寒冬中的温暖
文/maniuli
那年的冬天很冷,但在月儿的记忆却满满是温暖的感觉,陪伴她的一生。
月儿刚出生时,带给了全家莫大的惊喜,那时家里已有三个男孩,父母盼着能生一个女儿。而小月儿像粉团一样,玉琢一般,机灵可爱,十分讨人喜欢,父母像珍宝一样地待她。
但慢慢家人却发现月儿却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经常感冒发烧,嘴唇发青发紫,只喊胸口难受。在县医院检查之后,父母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象,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跑了几家医院,都是相同的结果。从次,月儿只能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不能劳累,不能生气,不能长时间走路,一家人小心照顾着她。看到同龄孩子背上书包去上学,生性好动的月儿在家里也呆不住了,父母拗不过,只好将月儿送进村里的小学校。学校离家里有一公里多路,怕她走路累着,家人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她上学,后来,月儿硬要坚持自己走路上学,哭闹几次之后,父母只好作罢,由她自己去。乡亲们经常看见月儿一个人背着书包行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小大人一样,走累了蹲在路边歇一会再走,坚强的背影激励着很多的小伙伴,村里小学很少有上学迟到或逃学的学生。
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漫天的大雪扯棉扯絮,铺天盖地的下了好几天,路上也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十分难走,学校快要放假了。大寒那天父母有事要去亲戚家,临走时叫月儿别去上学了,让同学帮忙请个假。但月儿却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她要像正常孩子一样,坚持到放假的最后一天,不服输的性子使她经常忘却自己是个有病孩子。
放学了,同学们都知道月儿的个性,不让大家帮忙,伙伴们与她打过招呼后,饥肠辘辘的同学们匆匆往家赶去。很快街上就看不见人影,只有穿着红色棉袄的月儿,一个人艰难地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月儿脚下一滑,绊倒在地上,她试图爬起来,几次都失败了,这时她呼吸越来越困难,意识也有些模糊,情况十分危急,躺在地上的月儿有些害怕,几次呼喊都没发不出声来。正在这时,一位卖完菜的中年男子正好路过村里,发现了躺在地上的月儿,他急忙下车查看,看到月儿的脸色发紫,已经没有意识,一下子慌了神,于是大声喊着:“快来人,有孩子晕倒了!”。不一会,村里几户人家听到喊声都跑出来,看到月儿的情况。一边派人跑到月儿家叫人,一边将月儿放在铺好褥子他被子的架子车上,拉上车向医院跑去。卖菜的中年人放心不下,他骑着自行车一路紧跟,在医院跑前跑后,帮忙照料,还为月儿交了住院费,看到月儿没事后,他才悄悄地离开。当月儿父母从亲戚家赶到医院时,月儿已清醒了,也脱离了危险。
父母得知是乡亲们和一位卖菜的男子救了月儿,还交了住院费后,心里十分感激。月儿出院后,父母专门去乡亲们的家里道谢,还打听到那位卖菜男子的长相。一家人每天留意着来往村里的卖菜人,想当面感谢那位救命卖菜人。但好长时间,都没有见到那位卖菜的男子。这成了月儿和父母的心病,经常提起。特别是月儿,好像一下子有了心事,没事的时候,就会一个人在路边等着救命恩人。
几个月后的一天,月儿的母亲终于等到了女儿的救命恩人,将他请进自己家里。在交谈中得知,那天从医院回家时,由于天黑路滑,男子骑车掉在在路边的水渠里,胳膊摔断了。听到这里,家人心里更是过意不去,母亲将住院钱还给男子,别外又拿出一千元想补偿他,却被他拒绝了。男子说他受伤也没花多少钱,看到月儿没事,他十分高兴。从那以后,每次从村子里路过,卖菜男子只要看见月儿,都要用自行车送她回去,像女儿一样疼爱她。
“那个冬天虽然很冷,但我觉得却很温暖。”长大的月儿身体慢慢地好起来,回忆那个冬天,月儿忘不掉救她的乡亲和卖菜的叔叔。
荏苒
文/红雪莲
成都的夜晚总是喜欢下雨,好在我习惯了这儿的天气,也就无所畏惧。
今天下午父母打来电话,由于我手机出现了一点小故障,导致无法正常通话。想必父母会为此而猜疑和伤心。上次通话我婉拒了父亲想要主动帮助我的请求。这次根本就没有说上话。我愈发感觉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了,我向网友倾诉,被究其原因,我苦思冥想许久,方才找到一点答案。
在家的那段时间里,因为对爷爷的思念让我陷入了多愁善感的境地中,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呈现在脸上。母亲看到我愁苦的样子并没有问其原因就训斥我,让我的心情低落到了冰点,那时我在微博两次提及我想要离开。我强咽着自己在黑暗角落落下的泪水,抚摸着自己脆弱受了伤的心灵。我以为忍让就可以得到平静的生活。
那是3月7日的凌晨,一家人围桌而坐,母亲在饭桌上边吃饭边斥责我,那时我已经泪如泉涌,任那泪水哗哗往下流。母亲最后说道:各人滚出去!那时我只想离开,吃完饭后就上楼收拾衣服,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踏出这个家,不再回来。我真的很伤心和绝望,父亲和姐姐都没有为我说过一句话。我约莫感觉到有生以来最强烈的孤立和无助。我流着泪告诉奶奶想要离开,奶奶很心疼我。听到我想要离开之后就开始收拾行李,那时父亲走了进来问奶奶做什么?奶奶大声呵斥了爸爸。我再次上楼准备提行李时,被他们拦截下来,母亲一把夺过我的行李,我不敢正视她的脸颊,但我听到了她低声抽泣的声音。
也就是那几天,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大家说起房子的事情。父亲大声对我说道:我不会给你一分钱买房子。当时我真的很伤心。其实我并非想要父亲的财产和房子,但是爸爸的态度让我怀疑自己不是他的孩子。
这两件事情对我的伤害特别的大。后来我独自一人来到了成都,父母虽没有反对,但也没有给予支持。
那天刚踏上这片土地时,我就陷入了一片对未来的迷惘中。记得那时刚下汽车时,以为凭借四年前的记忆可以顺利地找到自己的落脚点,但是不曾想过四年的时间竟把记忆撕扯得支离破碎。我在汽车站徘徊穿梭,只想踏上在此交集的其中一路公交车载着我逃离茫然若失的境地中。恰是那时,父亲打来电话,以一种质问的口吻同我通话。我如同一个犯错的孩子面对责备时保持沉默。我很沮丧,父亲的那些话语狠狠地刺痛了低落的情绪。我想宣泄,但我无处更无力宣泄。与其说是在通话,不如说是父亲一个人的独白。我不作言语,也不敢挂断电话,任凭父亲说些他想表达的话语。这是父爱吗?可我感觉到异常沉重,兴许难以承受,只能选择逃避。我有困难时不曾向他求助,更没有同他说起。我约摸感觉到我同父亲之间的鸿沟是那样的空洞和悲凉,让我有那么一点望尘莫及。
后来我在心底告诉自己:不要主动和父母联系。我想我是做到了。那段时间已经有一个月没有任何联系了。我将这种境况视为一场“持久战”,我不想输掉这场潜在意识的战争,但我也不想父母在这场战争中失利,但两者之间真的难以做出抉择,因为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伤痛。
5月14日是我离开成都第四年的日子,那天下午父母打来电话,让我感觉到特别的委屈和压抑。我想把所有的困扰和不悦都吐槽出来,但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父亲想要主动接济我的生活,我婉拒了。父亲丧气的说:不要这样子好不好?我明显感觉到父亲对此的失望和沮丧。但我能做什么呢?我压抑所面临之所有,我真的不想让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影响到别人,那样会让我有罪恶感。会让我在困境中深坠。
我与父亲之间的鸿沟已经越来越难以逾越了,但这并非我的初衷。
我的妈妈
文/风铃家园
妈妈就像我心中的一棵树,她强大的内心让我由衷的折服,她总是有乐观的一面与坚强的一面。
我6岁,白天我很少见到妈妈休息,农村的活让她忙碌的不停,常常是我们刚起床,妈妈已经从山上回来,每次去和妈妈做山里活,我都愁眉苦脸,妈妈说,眼愁手不愁,在我的童年里,妈妈的歌声是最美的音乐,常常是妈妈在前面边干边唱,我和姐姐在后面学,大山里除了寂寞就是妈妈的歌声。
我11岁,爸爸在邻乡上班,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家里的农活都是妈妈做,我们也只能在寒暑假帮妈妈,农家的动物家里全有,鸡鸭鹅猪狗----这些动物的叫声每天伴随在院子里,最多的时候有18头猪,妈妈每天除了山里的活,还有家里的活,常常是一个人累得很少休息,好多村里人都特别配服妈妈,家里、山上活两不误,小院的菜也是应有尽有,长势煞是喜人,这都是妈妈辛勤劳作的成果,妈妈就是我和姐姐心中的山,踏实而有力。
我17岁,要去镇上上高中,姐姐考上了大学,那时我是我多么的不舍,妈妈说,只有学习才能有出路,才能走出这个村,每逢假期,妈妈都尽可能的带上我喜欢吃的咸菜和干粮,鸡蛋酱、咸鸭蛋、花生米、大葱都是我最爱吃的,因为有妈妈的味道。那一年,妈妈脑血栓,瘫在地上,起不来,家里没人,妈妈硬是自己一点点靠墙顽强的站了起来,等邻居们赶过来时,妈妈还说没事没事,事后医生说,正是***妈的顽强站立,才有了不能瘫痪的可能性。
我22岁,我毕业了,工作了,但收入总是不高,连自己的温饱都难以解决,妈妈说,工作不能性急,一点点来,但给人家干,就一定要干好,有妈妈的教导,我一直努力的工作,从不言弃,由于自己的喜欢,我又学了新闻专业,父母全力支持,虽然父母给着,但经济还是捉襟见肘,记得春节后临上班时,妈妈塞给我1000元,告诉我好好上班,相信我会用在该用的地方,我依然记着我是哭着上的火车。
我27岁,我恋爱了,妈妈说,只要你认为人好就行,我看重的就是他人好,对父母的那种孝心,妈妈一直支持我,我打心眼里感激父母给我的这个自由,他们一直在相信他们的女儿会处理好所有的事情,对我而言,那是一种责任使然。我自己做了职业经理,妈妈说,现在累点苦点,都是好事,年轻受贫不叫贫,老来受贫才叫贫,这些话让我受益终生。
我32岁,自己也做了妈妈,深有感触做妈妈的不易,对妈妈更多的是疼爱和关心,我知道,和妈妈唠叨一些小时候的事,她都会高兴一整天;和妈妈一起逛街,她需要我们领着,生怕她丢了;出去看景,也要看她别累着,她当年对我们的关心成了我们对她们的关爱,人类互有的温情让我们传递着、温暖着。
我37岁,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爸爸妈妈接出村里来城里快十年了,很庆幸,他们能适应这里的生活,这里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伙伴,妈妈总是在感激中成长,让我也受到感染,她说,今天的生活全是在努力中实现的,千万不能懈怠,这样来的成果踏实。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做好人,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这个城市就是我们的家,经营好小家,也要热爱这个大家。
这就是我的妈妈,她平凡而普通,但她用言行一直在激励我们成长……
父母眼中你永远是小孩
文/Shane_Muse
自从离开家求学工作之后,在数字与心理意义上与父母生活的圈子越来越远,维系的可能是每周手机两端联系,原本可以像电视剧演的一样可以逗得母亲大人哈哈大笑,可是现实却是不耐烦似乎多过开心交谈。
周五,跟老头晃过陆家嘴,顺势去了迪士尼旗舰店,碰巧店里面在做活动,性价比瞬间蹭蹭飙升,而且都不是“主要看气质”的物品,瞬间想起公主心爆棚的小外甥女,于是考虑给她买点玩具。你可以想想两个大老爷们穿梭在白雪公主、冰雪女王、美人鱼之间,正当我忙得不亦乐乎时一个问题突然在脑海闪过:“她还喜欢这些公主吗?”之所以认为她喜欢这些动画人物,是因为逢年过节回家她总会在我的IPAD上下载公主换装游戏,并且用生命在给那些虚拟人物搭配,然而那只是逢年过节的她,现在她已经小学四年级了,每天都要加减乘除、ABCD,可能她更需要的是笔袋、书包、衣服、鞋子等等物品吧,如果我强买一个洋娃娃给她,她会不会不喜欢,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中学时期老妈给我买的秋衣秋裤、外套、毛衣等等,那时候的确是不可恭维她的审美,但是学业太忙也没法亲自去选。我在想她选衣服时候是否会也会想我在迪士尼的问题?我想他们肯定多多少少会有顾虑,所以如果你保持对他们购买衣服的意见,那么你会发现很多年过去他们给你买的样式永远不会有太多变化,因为他们觉得你是喜欢这种样式的,这就会在他们心中成为刻板印象。
不管你是初中、高中或者大学,你永远都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会记得你踉踉跄跄刚学会走路的样子,会记得你第一次进入幼儿园嚎啕大哭的样子,会记得学习压力下偷偷看《当代歌坛》的样子,会记得你爱吃的菜、你爱穿的衣服——他们能观察到任何你爱的东西,并记在心中“你最爱的list”中。我工作之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只剩国庆、春节长假,可永远在家的一餐都会有猪骨汤、蒸五花肉,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然而有时候也会乱入一些苦瓜之类的,只因为我偶尔尝试,所以老妈觉得我会喜欢吃。
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小孩随地大小便,丢三落四,我们可以耐心去教导;老人们忘这忘那,行动迟缓,我们却显得不耐烦,可是老人只是越来越像小孩而已,我们应该用拿出对待小孩的耐心好好赡养他们。
也许,在父母迟暮之年,即便你已经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却还是他们的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