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竹子的散文

2023/01/09好文章

关于竹子的散文(精选15篇)

赏心不过园中竹

文/黄茨娅

喜欢一首咏竹的词,叫做《满江红·咏竹》,“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森寒洁绿。”夏日的园中竹更为风情,走进乡村的后园,一片片林中竹矗立于眼前,在这里,果然找不到闲花,唯有秀石与竹默默相伴,这竹,修长而又俊俏,挺拔而又多姿,人,顿觉心清神爽。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讴歌的自然景物,竹子不同于梅花、菊花,除了节节枝高,就是片片嫩叶,花样自然不算多。看似简单的竹园,意趣学问可多呢,“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竹可以用来画,如同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他格外喜欢画竹,他笔下的竹子,以简、瘦为上,但竹画风一贯细而不弱,竹叶少依旧显丰腴。竹子饱满有致,虚实,淡然非常得体,远远地看上去,几竿瘦竹,透露出一种孤傲之气。

竹可以用来赏。宅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一种符号。江南园林锦绣壮观,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最大特色之一。沧浪亭、狮子林等苏州六大名园及扬州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行走在江南的园林里,处处可见的是,几竿瘦竹,造型于圆形门之侧面,竹满情怀,竹风荡漾,几竿墨竹都在怪石林立之中,能不秀美俏丽吗?根根竹枝都是歌,大竹枝蓬勃向上,尽显竹林风采。小竹枝摇曳身段,纤巧秀丽,连怪石旁边的小嫩笋,也是一派生机勃勃。于是,进门来,清爽得只想大呼一声,亲爱的竹园,我爱你。

竹可以用来玩,文人的笔筒,多半是竹身配上精致的雕刻图案。儿时的玩具也离不开竹制的口哨,轻轻一吹,像极了林中那清脆的鸟鸣。竹蜻蜓飞呀飞,你要飞向哪里?我当然知道,清澈的湖面是你停留的彼岸。竹弓箭轻轻一拉,唯独可见,射向那远方的根根竹箭。一片竹叶,那么渺小,那么普通,轻轻地将两头一折,就成了一只绿色的小船,身随心影移,蹲下身来,将竹叶小船放入小河之中,很快,竹叶小船儿轻轻,带着我的梦想,正慢慢地飘向远方。

竹可以用来歌。竹笛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最动听的笛子独奏是《牧民新歌》,最优美的笛子独奏是《草原夜色美》,最欢快的笛子独奏是《扬鞭催马运粮忙》。还是一片竹叶,那么轻薄,那么翠绿,轻轻地将竹叶卷起来吹呀吹,原来,竹叶哨歌也是如此动情。

竹是自然界里最常见的植物,竹在盛夏里生长旺盛,竹枝高大挺拔,竹叶青青翠翠,宛如一个天然的凉蓬,给人凉爽舒适之感。文人墨客颂竹,颂的是那刚直不阿、蓬勃向上的精神,居家百姓爱竹,更多的是,感受园竹那万古长青的风韵。

游竹海

文/罗宇希

蜀南竹海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享有“蜀南竹海天下翠”的美称。

大年初四,我们一家驾着车来到了蜀南竹海。汽车驶入竹海,两旁的竹子紧挨在一起,它们笔直、挺拔,我们的车像潜水艇一样在竹子的海洋里穿行,竹子们就像海里的鱼儿在训练,又像在对我们挥手,欢迎我们的到来。这里的竹子种类繁多,有楠竹、水竹、面竹、花竹等五十多种。“竹海”的美真是名不虚传啊!

我们游览了仙女湖、七彩飞瀑、忘忧谷、仙寓洞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翡翠长廊,它全长约11里,是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天然红砂石铺成。两旁密集的老竹新篁拱列,遮天蔽日,红色的毯式公路与绿色屏风般的楠竹交相辉映,形成秀丽壮美的翡翠长廊。

随处走走,都可以看到竹子制作的各种产品,非常精美。竹笋可以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次竹子可做成筷子、碗、杯子、烟筒等,做成的竹盒、竹椅、刻有古文的竹简、小竹楼等工艺品。

蜀南竹海景色秀美、壮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JOJO的童话世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清代诗人郑板桥的一首赞颂竹子的诗——《竹石》。

大千世界,有无数植物。挺秀青翠的竹总是带给我一种充满骨气的感觉,因此,我格外喜爱竹。竹,枝干挺拔,又细又长,颜色青翠欲滴。纤细的枝干出人意料的结实,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坚韧、挺拔。一片片的竹林则更令人陶醉。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似置身于绿的世界。抬头将目光投向上方,嫩绿的竹叶遮蔽了天空,好像天空被绿墨渲染,流入竹林,相融成为一体。阳光透过叶片细小的缝隙钻了进来,给此番美景带来了一抹生机,显得并不苍茫。好一片郁郁葱葱,却又不失活力的竹林!真令人的身躯与心灵得到百分之百的放松。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竹子挥洒过墨汁与泪水。中国人将梅、兰、竹、菊称作是四君子,又将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必有其意。竹子常年生长在荒山野岭,无论是平地,还是峰岭,都能顽强地凭借其生命力生存,造就一方壮丽的风景。寂寞与凄静虽然将它包围,还不时有雷电、风雨交加袭来,又或是酷热和严寒的强势攻击,但,这种种折磨与煎熬都丝毫磨灭不了竹子坚强生存下来的毅力。它用令人望而生畏的意志力和韧劲坚持着,靠着难以想象的生命力生存了下来,这般坚贞,令人赞叹。

相比较温室里生长的植物,竹子的精神着实使人钦佩。在恶劣的环境中,它的坚强就是它生存的法宝。人只要拥有竹子那般顽强的生命力,所有难关都会不攻自破,获得应有的成功。

校园的竹林

文/赵悦茹

悦茹

在我们的校园,有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竹林里的竹子很多,密密麻麻的。它们的粗细各不相同,有的粗如杯口,有的却细如笔杆。但是,每一棵树都是那样青翠,那样挺拔。

清晨的竹林十分幽静,整个竹林笼罩着一层雾气,好像是给竹林披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随着日出,雾气也慢慢地散去。走进竹林,你会看到,竹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是那么的晶莹透明,闪烁着五彩缤纷的光芒。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竹笋宝宝被春姑娘唤醒了。春雨一下,它们就钻出松软的泥土。春风拂去了层层笋衣,换上一身嫩绿的新装,像天真活泼的少女,在一片春光里亭亭玉立。漫步其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倾听着竹叶发出的簌簌声,真让人心旷神怡。

到了盛夏,它舒展开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婀娜多姿。这时的竹笋已经长成竹子了,一根根,一丛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样秀丽挺拔,楚楚动人。课间时分,同学们总是不约而同来到这里乘凉,竹林里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秋天不知不觉来了,风婆婆送来了金桂和银菊,满山秀色,山花烂漫,让你一走进小竹林就会觉得芳香无比。那竹叶在空中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啊!秋天的竹林是芳香的竹林。

寒冬来临,落叶纷飞,然而竹林依旧绿茵葱葱,苍翠欲滴,笑迎风霜雨雪。难怪郑板桥那么喜欢竹子,写“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千古名句!

啊!校园的竹林真是一幅变化多端的画卷!

习家池

文/王雨兰

在襄阳,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叫习家池。

周末天气晴朗,我和姐姐一起去习家池游玩。一进门,就看见门前的石头上刻着三个大大的字:习家池。

往里走,路两旁种着许多竹子,竹子下面还有很多小花小草。

花草丛中的大石头后面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几条调皮的小鱼在溪水里游来游去。水里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兔子,有的像乌龟,还有的像桌子,有个水车在不停地转动。

枫树的叶子红似火,香樟树的叶子绿油油的。习家池真美!

庭有千竿竹

文/成刚

单位的院墙边春天的时候种上了一些竹子,经过一场寒露的侵染碧绿青翠叶子中夹带一些微黄,每日清晨路过这片竹子总是忍不住多看上几眼。儿时是在乡间长大,竹子在乡间是最寻常之物,只要有村落,房前屋后必然是或移植或原生着一些不知名的竹子,只记得那时的竹子大一点的被大人们做了家用(诸如做竹席、床、筐之类)小的则被我们做了鱼竿或是游戏的道具,那些生长竹林的园子则是我们的游乐场。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竹子,喜欢那笔直修长竹影波婆娑的身影,喜欢那历尽雨露风霜,任寒来暑往岿然不动的声色。

竹子的起源无从考证,据说这世上的竹子有不下1000种,品种繁多,各自的形态生长形态不一,有高大修长的楠竹、兹竹,有颜色紫黑的黑竹、紫竹,有泪痕斑斑的湘妃竹,青中见黄的金丝竹、佛肚竹等。自小生长在江南对这些竹子,只是知道其生长的样子不一样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夏天的时候去了一趟古城西安,沿途的风景南北迥异,淮河以南青禾满田,碧荷修竹点缀其间亦如江南女子般的清丽雅致,过了淮河则是另一派景象,黄土塬上沟壑纵横玉米青青,高大的核桃树和枣树杂生宛若关中汉子的雄浑与粗犷。在沿途惊叹之余我发现江南竹子在这里并不常见,在一处景区古院落旁发现几丛,有了这些竹子整个院落显得清静而优雅,穿过园中小径,突然想起了红楼梦中林黛玉住的地方潇湘馆,在种满奇花异卉的大观园中,曹翁给来自江南的林姑娘安排住在种满竹子的潇湘馆自然不是随意而为,想必是竹子这种中直、清高、性洁之物和林姑娘是相配的。

竹子古往今来备受文人雅士推崇,常以梅、兰、竹、菊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在千年前的宋朝有画竹名家——文与可,他是北宋着名的书画家做过湖洲知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表兄,很喜欢竹子对墨竹画有着精深的造诣,文与可曾在陕西省的洋县西北一个叫筼筜的地方,山中多竹与可在山中筑亭而居,对山中的竹子日模夜揣自成一派,大有“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尽寒梢万尺长”的派头,一代文豪苏轼以一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对表兄画竹的景象注有详尽的记述,大意是与可画竹贵胸中有竹意在笔先,这大致也是“胸有成竹”典故的来历。其实苏学士也是喜欢竹子的,并且将这种喜欢放到诗词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将这种俗世与高雅处理的恰如其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画竹高手,笔下之竹清新脱俗。

墙边的那片竹子清新而有生气,给整座院落增添了一丝丝情趣,正如金农的诗画一般“去年新竹种西墙,今岁墙阴笋渐长,一日生枝三日叶,秋来已能蔽斜阳。”

竹子这种古老物种也许正是它中直、虚空、有节、不惧风霜雨雪的魅力让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竹之虚空,让我们感受到修身学习应虚心受教,虚己待人,同时虚空也是一种超脱,心底清净,只有心底清静了才能思绪辽远,“竹解心虚即吾师”当面对这些竹子我们能够以自然为师,以竹为师,让这种清静与自然陪伴我们一路前行。

竹园情

文/张林琪

我家老宅后面有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祖上在屋后与小河之间植下一片竹园,占地约半亩。上世纪80年代,因翻建楼房至规划点,老屋拆了,老宅平整为粮田,竹园连同小河就此消失。虽然时隔多年,可如今只要一看见竹子,我的竹园之情便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我家的竹园,虽然没有五百里井冈翠竹那么伟岸,那么壮观,也没有数万亩安吉竹林那样铺天盖地,群雄争霸,但这竹园曾与我家世代相伴,须臾不离。竹园索取很少,只需阳光雨露,若每年冬季为她铺上一层新土,则回报倍增,尽心竭力。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一场春雨过后,生命力顽强的竹笋便破土而出,它们裹着浅褐色的外衣,探出黄花花的小脑袋,就像一个个嫩生生的胖娃娃,快速地往上长。薏簕笋性子急,3月初就钻出了地面;大檐笋笃悠悠,3月下旬方露脸;篾竹笋韧劲足,清明以后才姗姗亮相。这段时间,鲜美无比的竹笋炒鸡蛋、竹笋炒肉丝、咸菜竹笋汤,就是我家餐桌上的常菜。挖笋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旁边的笋芽,还得均匀地留下部分粗壮的新笋。留下的新笋不停地往上蹿,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墨绿的嫩竹便亭亭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带着刚抽出的枝丫,婆娑摇曳。到了盛夏,新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那万千竹叶发出的沙沙声响,犹如美妙的音乐,悦耳动听,给了我们全家无限欢乐。

竹笋年年长,竹园年年绿。我上中学的时候,家里特穷,全家人一年四季穿的大都是缀有补丁的土布衣服。父亲为了让我有一套体面的卡其布中山装,竟舍不得让家人吃笋,一次次地将自家竹园里的笋,拿到枫泾镇上去卖,也不知卖了多少篮,才凑够了给我买一块布料的钱。每当想起那父爱如山的深情,我的眼眶里总是滚动着辛酸的泪水。

暑假里,贪玩的我们,竹园就是最好的小乐园,弟兄仨约上几个小伙伴,比赛爬竹子、翻筋斗,猴子般的从这一根蹦到另一根,还挂上绳子荡秋千,那几根特别粗壮的竹子,竟被我们攀爬得鋥光发亮。那竹叶也常被我们制作成小陀螺,用细线挂在拗断的枝丫上,迎着风儿飞速转……玩累了,搬个大阔凳睡午觉,竹园就是天然的空调。

家里住房拥挤,需要搭建一间草房,那竹园里的大檐竹粗壮如胳膊,高达五六米,砍下来就成。新竹子,新稻草,盖成的新草房充满了温馨的清香味。那截下来的竹梢,稍长一点的,用于搭建黄瓜棚、长豆棚;短小的,做成“节节高”,吊在屋檐下晾衣竿两端,一家老少的袜子、套袖,甚至婴儿的尿布全挂在上面的,享受阳光,物尽其用。

丹桂飘香的季节,是乡村短暂的秋闲,也是农家编织竹制品的最佳时节。自家竹园里坚韧挺拔、光洁秀长的蔑竹便是上好的原料。那年,我长大了,家境也渐宽裕。父亲为了给我准备结婚用品,特地请来了蔑匠。三天后,一条用头青蔑片编织的蔑席便大功告成。那蔑席做功精湛、紧密挺刮、细薄柔滑、伸卷自如,篾片经纬分明,呈对角状编排,四角和周边收口自然,巧夺天工,整张席子图案淡雅耐看,堪称一绝。接着,竹匾、竹篮、竹椅、米箩等日用竹器,又编了一大堆。时隔四十余年,竹篮、米箩已先后被塑料制品所取代,唯有那条坚韧耐磨的蔑席,不离不弃,越睡越爽滑,至今仍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夏天。

随着乡村的变迁,竹园正在渐行渐远,大有一去不返之势头。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竹园给我家带来的种种好处。苏东坡曾自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做过小县吏的郑板桥更爱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周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文人墨客如此爱竹,皆因竹子具有潇洒脱俗、婀娜多姿、虚心有节、凌霜傲雪的品格,并赋予“梅兰竹菊”四君子、“梅竹松”岁寒三友等美称。草根平民的竹园,曾与主人相濡以沫多少个寒暑,她的消失,又岂能不令人倾情怀念!

去紫阳

文/范超

绕一个山,再绕一个山,看见一群房子,就是县城了,车开进去,转一个圈,县城就过了。

山上有雾,雾在走,一会儿在下边,一会儿在旁边,雾凝成了雨,点滴下着,润了发。青石板路和人家的屋顶齐眉,屋顶上是层层的板岩,湿了,我在上面走了一圈,未见响动,檐角压得很密。没有看见砖瓦。路曲曲弯弯,只是下,只是下,陡然抬头,刚经过的地方就得扭脖才见,扭得脖子酸。屁股想看额颅,看得很费劲。

有时走着就不敢走了,疑是到了人家院落,待再大胆抬步,一脚就又迈出去了。前面的楼底空出半截,上面竟是三层、四层的垒了去,他们也不怕,人傍山住,总是有些仙气的,偶有山民手挑肩背突然冒出来,是卖山野土产的,也是拾空酒瓶子的。似乎没有见一辆自行车,大小人等都是能背东西的,着马夹者居多,极便宜的那种,却又能扎势!小饭馆的女孩脸极白嫩,眼极水灵,我不敢大声呵气,怕她化了。竹子在一边哂笑,竹子长大了,心思就空了。我拥抱了竹子。我和竹子比清高,竹子赢了;我和竹子比空虚,一个心虚,一个虚心,正好相反;我和竹子比通灵,一个不通也通,一个通也不通,算是平手;我和竹子比瘦,结果,呵呵,您说谁赢了!

出得城来就是河了,河上架有一桥,独木的,远远路上过来一个挑担的山妇,我说:“大姐,给你五块钱,桥上走走好吗?我们照张像。”山妇死活不要钱,却去桥上打了个来回。尔后不看也不问,径自走了。到了一个浮桥边,一群上学的孩子,让他们顺着桥走,他们就书包碰屁股嬉笑着来回走动,之后他们每人得到了一块糖。只有一个孩子没有参与。他斜挎着书包立在一边,牙咬着嘴唇,神情睥睨,后来他沿山路走了,我们车经过他时,他更是把脸拧向了一边。这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如果老天有眼,请祝福他有出息。

我闭上眼就想,若有来生,我要在这青山绿水中置一座白房子,我要讨一房老婆(像那挑担的山妇),生几个儿女(像那不吃糖的儿子和那饭馆里美丽的女儿),让屋里有乳香和烟气。白天,我上山去打猎、割草、采菜摘药,或者下地去劳作,插秧呀收油菜什么的。晚上,稀溜完粗茶淡饭,把月亮瞅到山背去,而后擦掉儿女的鼻涕痕,除去老婆发际的草,拥着她们和他们沉沉睡去,直到天亮。

以竹为师

文/陈真

我老家的门口也有一片竹林,爷爷说,竹林是我出生那年,父亲和母亲一起种下的。他们两人小心翼翼地挖坑、种苗、培土、浇水,最后忠诚地祈祷着——他们的孩子也要像这棵竹子一样健康茁壮地成长,并且做一个像竹子一样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记得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我因畏惧天寒而不想起床去上学,母亲苦口婆心,我仍无动于衷。这时,父亲从外面进来,两眼瞪着我,把厚实的手掌伸出来,从嘴里硬生生地挤出两个字:“起床!”我望着父亲严厉的眼神和他那有力的巴掌,心生胆怯,便慌慌张张地穿好衣服。吃过饭后,父亲扯着我的手,走到门口的竹林前,他说:“屋外的雪很大,但是依旧没有把竹子压弯,屋内没有雪,而你却被严寒所吓倒。”顿时,我的脸红了。父亲又说:“人勤地不懒,你若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就必须要比常人加倍努力。”后来,我让一位朋友帮我写了一副“天道酬勤”的书法作品,装裱后放置书房,常用于自省。

读高中的时候,我在城里读书,很少回家,不能经常见到竹子。于是,我在花卉市场购得一盆文竹,放在三楼音乐教室的窗户上,好生侍养。没过几日,经历一场飓风,文竹被风从三楼卷到楼下,花盆破碎,植株扭断,就连那忠实的泥土也脱离了根系。我甚是心痛,本想弃之不顾,但于心不忍。我从校工那借来一个塑料花盆,装满了泥土,将那些折断了的枝叶剪去,重新栽培了起来。没过几天,它又从泥土中探出头来,亲吻阳光,仰望天空。

后来,爷爷告诉我,竹子在被大雪覆盖的时候,也会变得弯曲,但是等雪化之后,它又会恢复原来笔直的身姿。我会心一笑,心想“大丈夫能屈能伸”或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竹啊,我喜欢你的超凡脱俗,清雅幽静,质朴无华,你高风亮节的品质更使我由衷地钦佩。今生愿以竹为师,学习你低调的处事态度,飘逸洒脱的境界。

老家的竹

文/袁晓燕

郴州人把故乡称为老家。我的老家在许家洞马岭袁家。老家的前山后岭盛长着翠绿的竹子。竹山四季常绿,春雨一浇,愈发显得青翠。

父亲属均字辈,名竹。二十世纪50年代初,父亲离开家乡参加工作,认为这是一件值得共庆的事,便把名字改成均祝。改名后的父亲一辈子对竹的钟爱不减。耳濡目染,我们从小就对竹有种特殊的感情。老家的竹山竹林,常给我一种童话般的感觉。

春天往竹丛里钻,出竹篷便是两手合抱不住的鲜嫩竹笋。在竹山里,看到的是翠竹春笋,听到的是鸟鸣春声,感触到的是盎然春意。把大笋小笋扯下背回屋,倒进盆里堆成小山,就跟捡了宝一样。

剥笋则是小孩子都不喜欢做的枯燥事,玩笋壳衣却可以玩出不少花样。从拇指粗的竹笋上剥下笋壳衣,父亲教我们放到嘴边吹,吹出的声音有如竹鸡欢快而婉转的啾鸣。母亲教我们把笋壳衣向上折两折,再把中间鼓凸部分撕成细条,就成了一把漂亮的小伞。湾里有些手巧的,还能编织出“瓢古”(蚂蚱)、“鸟得”(小鸟)。将嫩白的笋肉洗净焯熟,炒腊肉、蒸米粉、炒厝菜;或者晒成笋干,蒸肉炒肉,荤做素吃,皆美味可口,百吃不厌。

竹子三年一伐,老竹不砍就会拥塞竹林,俗称“丛死”。到了夏天,老家的堂兄会把胳臂粗的老竹砍下来,一部分让农用车运出马岭换回票子,留下一小部分用于编织器具。

堂兄脑瓜子灵活,厨艺和竹艺皆让乡人称道。破篾是个细致活,破出的竹篾要薄如纸、细如丝,非常均匀,这样编织出的物件才经看。堂兄会编织竹篮、竹筐、竹簸箕、竹斗笠、竹皮篓、竹花篮等等。竹子的功用实在是多得不得了,洗锅子的竹筅爪、捞米饭的竹捞箕、烧灶火的吹火筒、烤衣服的竹烘罩、盛鸡食的“气死狗”、赶鸡鸭的“叉闹管”、放置水口捕鱼的竹漏、砌房子的竹挑板,还有竹凉床、凉席、凉椅、凉凳……

夜晚,为防野猪损毁山地里的庄稼,老家的人会把竹筒架到田间地头,用包了硝的引线等距离捆扎炮铳(亦称作炮竹)。点燃引线后,隔不久炮铳炸响一声,吓得野猪不敢随意造次。剖出的青竹条可以捆扎东西,土话叫“逗挽”。竹枝竹屑引火做烧柴,燃得快、烧得欢。

对小朋友来说,竹子可以做泡泡筒,把肥皂水灌到里面,吹出一串串七彩梦幻般的泡泡;也可以做水筒,吸一筒山泉水相互喷射,一注水花一串笑。

堂嫂的竹山比堂兄的面积大,在屋对面的那片山,一抬眼就看得到,却隔着田土、垄坎和马路,走起来有两三里远。堂兄堂嫂明明喊话的声音不大,从屋门口传到远远的竹林里却清晰可辨。往往一个在竹山里做事,临时遇到什么事,另一个在屋门口通过喊话可以自如地交流,达成共识。

竹是种奇怪的植物,明明与俗世的生活密不可分,却又能超然于世、雅致脱俗。文人雅士钟爱它、道家释家偏爱它、普通百姓喜爱它。苏东坡一句“无竹令人俗”道出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迥然不同之处。而在竹乡长大的父亲除了名字有竹,也会做一些竹活,如编织撮箕、烘罩等简单的竹器,算不得精美但实用。

很庆幸今生与竹有缘,从小伴着竹生竹长。父母亲退休后,家居东江边单家独户的小四合院里。爱竹的父亲在院子后面种了好几种竹。每年春天,竹风翠影映江楼,鲜嫩的竹笋像落地的毛崽见风长。扯下一根小笋,我像父亲以前一样,教孩子吹奏笋壳衣;像母亲以前一样,教孩子用笋壳衣做小伞,小院里飘荡着竹韵清音和欢声笑语。这时的父亲,总爱把手搭在身后,踱步、吟诗、赏竹。父亲驻足凝视着他亲手种植的竹子,深邃的目光穿过竹丛:“竹子好啊,有一坯薄土就能生长,虽然成不了栋梁,但虚心有节,用处不少啊。”这时我便知道,父亲又在怀念故乡的竹了。

父亲叶落归根,安息在马岭竹山后的茶林中。尊崇老家的风俗,每年清明前夕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回老家祭奠父亲。前山后岭的竹,让我摒弃浮躁,卸却倦容,安享心静神和。流连于故乡的竹海,仰望半山腰的茶林,我总觉得父亲仍在身边,一根根青翠的竹子上印着父亲深邃的目光,沙沙作响的竹林中好似父亲仍在背着手吟诵唐诗宋词。

跟父亲一样,我的今生注定离不开故乡的竹。

宜兴竹海

文/岳宸羽

宜兴最着名的就是竹海,还没到竹海公园,就已经是竹林遍山了,由此可见竹海的竹子之多。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先生的诗句诠释出了竹子的脱俗和雅致。我们走进了竹海公园,哇!漫山遍野都是竹子,就连道路两边也都是。

走在竹海间,眼前是深深浅浅、若隐若现的绿色,耳边是沙沙的竹叶声,隐约之间,鼻子还能嗅到一阵阵清新的竹香,我陶醉于这片“绿色的海洋”。

坐着缆车往山上行进,低头看去,大片大片的毛竹从我脚下掠过,我发现,有的毛竹的竹头已经被削尖,有的毛竹却还是毛毛刺刺的。在深深的竹丛中,我还看到了一只只悠然自得的山羊,估计它们是跟着修建竹子的主人来的吧。

我们爬上了山顶,整个竹海公园尽收眼底,看着四周茫茫竹海,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里的山上几乎全是竹子,没有其他植物呢?

从竹海回来已有一段时间,但是我仍旧怀念着那拥有天堂般景色的地方,我期待着下一次的竹海之行!

文/谢雪宸

竹子是我国有名的植物之一,它是中国国宝熊猫的食物。

竹子,一个全身绿色的植物,有着笔直的竹身、结实的竹节、尖尖的竹叶,像一个威武的战士,不畏寒冷不畏艰难。

春雨过后,竹子从地下慢慢探出头来,然后一点一点地长大,最后长得生机勃勃、粗壮有力。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你身上,当你看见一片竹林时,你会立即觉得一片清凉。

竹,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竹筏、竹椅、竹床、竹帘……都是一些卑微的不起眼的东西,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精神。

我喜欢竹子,喜欢它那威武的样子,喜欢它那朴素的精神,喜欢它那高昂的气质。

竹海与松树

文/陈蒙

国庆去了趟南山竹海,冲着竹子去的。

竹子长在谷涧两边的山上。依山而生,从下往上望,像是从两边山顶铺下来的绿毯,柔软轻滑;从左山到右山,又像海上卷滚的两波巨浪,不过这浪着实高了些,但我还是坚信这便是“竹海”的得名。

买了票,迫不及待地扎入“海”中,迎头便是一根巨竹挡在栈道的中央,它是人们在搭建栈道的时候有意给它留下了生长的空隙,而正是它这般有幸,却备受游人的抚爱,在齐人臂高的地方留下了白白的击痕和重重叠叠各种利器刻下的欲与竹身长青的名姓,竹身也因此而显得有些苍黄,它似乎有些承受不起这爱之深——前面不是有几根已死去了么!越往里走,竹子越看得清越,即使当年生的竹,历过了春夏,已与旧竹齐高枝叶齐密了。突然想起郑板桥的《新竹》来:“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新竹的确长得飞快,也很粗壮。

离栈道远一点的,便生长得自在,根根笔立似钢针,直指云天,那种精神不让你亲登山梯不行,所以来这竹海的人,很少有人乘缆车上山的。在竹林环抱之间,一棵小松身子修长,欲学竹茎将自己奋力伸出竹宇,可它哪里是竹的对手,在高过它许多的竹枝竹叶的遮抑下,它面黄肌瘦,奄奄一息,更何况竹林中时不时地能看见松树的败枝朽杆腐根!在这海里,似乎什么都显得那么脆弱与渺小。

“竹是好东西!”坐在竹筏上的妻子感慨说道。竹的确是个好东西,我对竹的最初印象就是用它来织篮、编席、作凉床、烧爆竹,那时爷爷腰插长长的旱烟管,拿着竹砍刀,绕进屋后的大片竹林,专拣粗壮的竹子一刀一根一根一刀地砍,那清脆的声音总能给人产生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之感,似乎传授着做人的道理。

我们继续上山,向着山的顶峰——“天下第一峰”登去。

“欸,你发现没,我们一路上来,这栈道不是松木就是石板,怎么不就地取材,用竹子来铺?”妻子发现了一个问题来问我。

“用竹子在这悬崖上铺栈道,你敢走吗?”我反问她道。

“它毕竟是空的!生长期又短!”我又补充说道。

是的,在许多关键的场合,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用竹子来作主料的,不是曾经有人用竹子代替钢筋建房制作窨井盖却带来不小的祸端吗?关键的时候,还得用木头,那才是货真价实真材实料!

记得南朝虞羲有诗句赞竹:“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葳蕤防晓露,葱蒨集羁雌。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读后总觉得他骗了我:“集羁雌”,做乐管是可以的,“负雪”总有点承受不起吧,纵使再“贞坚”也是作不了栋的。

可是,这一山都是竹,人们不远千里来赏竹,还纷纷把自己的名姓刻上竹,他们热情甚高,流连忘返,这是为什么呢?试想,把这里的竹全换成松,会有几人来赏?

十岁的儿子上到顶峰,却要坚持再走栈道步行下山,这让我好生担忧——竹林中的小松不是奄奄一息了吗?

绿谷竹韵

文/房菲

千里之行,始于竹下。绿谷国家森林公园的起端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毛竹林。公园入口处那足有三层楼高的枝繁叶茂的竹子,宛如一方绿纱,遮住了绿谷的神秘面容。

山路两旁挤满了密密匝匝的竹子。凉风习习,竹枝招手,仿佛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致意。七拐八弯,偶一回头,你会讶然发现,漫山遍野的竹子依然不离不弃地簇拥着你,护卫着你,一股暖意便在你心底油然而生。

你在林海中的隧道穿行,不知不觉就到了凤凰岭。细细谛听,鸟虫啁啾与淙淙流水应和着。由林中万籁谱成的神曲,比古寺钟声更让人倍觉亲切,心胸静廓。夕阳西下,余晖铺照竹海。一道残阳悄然折进小径,竹海被分割成两半,“半边瑟瑟半边红”,多美!。

山无竹不奇,竹无水不灵。就园中四大景区而言,分水岭的山虽然不高,但宽。山中溪涧纵横,群竹滴翠,溪水无一处不被染绿。瞧,那静静的天鹅潭,简直就是一方硕大空灵的绿翡翠。一涧复一涧的溪水啊,瑶池宴席上的琼浆,莫非就取自这儿?由于常年饱受充沛雨露的滋润,这儿的竹子长势秀挺,容颜粉嫩翠绿,温润可喜。“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徜徉其间,荷花虽然没见着,但天鹅潭附近的杜鹃花却燃烧的特别热烈。一红一绿,相得益彰。

竹无峰则庸。长河景区的山是最险峻的,一座座鬼斧神工削斫而成的奇峰怪岩环伺长河水库。大概是“近石者硬”的缘故,你会发现,这里的竹子少了几分丰腴,多了一点瘦硬。枝丫撇捺,满是欧阳询笔意。秋风萧瑟中劲节毕露,如戟如戈。

最奇特的当属黄木坳。群山围成一个大圆圈,山的形态一分为二。一半的山直耸云霄。山顶常年云雾笼罩,水分充足。甜槠、红豆杉、黄檗隐居其间;娃娃鱼、中华鲟、穿山甲、黑鼻猴、蟒蛇等珍稀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另一半山虽然不算高峻,但也常年细雨迷蒙,云雾缭绕。竹子少了,漫山遍野都是柔嫩的青草。蓝蓝的天空,茫茫的草地,悠闲啃草的牛羊散布其间,若隐若现。让你意外重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意。

竹屋?竹桥?竹桌竹凳?竹杯竹碗竹罐?

其实你不必惊讶,这些都是绿谷竹乡人家常见的生活用具,绿色而环保———我实在是再熟悉不过了。我本是清远市连南县的一名瑶族人,因为父母在临武县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工作的原因,我有缘在这里生活了几年。那时候,我曾有幸观看过西瑶独特的民族舞蹈———长鼓舞。最难忘的是他们的舞蹈中,居然有一对中年男女在小小的八仙桌上表演节目,有时,甚至要在三张重叠的八仙桌上面表演舞蹈。整个舞蹈,充分体现了“险”、“巧”、“趣”的特点。要是与我们连南瑶族的长鼓舞相比,连南瑶族的长鼓舞更显得朴实粗犷,壮观大气。

如今,因森林公园建设和工作的需要,大部瑶族同胞已经陆续迁离。只有少数的瑶族老人故土难离,依然留守山中。

民族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文化之根。我想,长鼓舞该是西瑶同胞的根吧!他们不少人离开了故土,但愿长鼓的鼓声,舞者的舞姿,化作千条万条遒劲的竹根,将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心紧紧的缠络!缠络!

家乡的竹笋

文/余炳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当小朋友背诵这首唐诗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竹笋,我把最后一句念成“竹笋长多少。”在我的家乡,大大小小的山丘上遍布竹子,春雨绵绵,竹子长得十分茂密,一棵一棵竹树的根部长着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春雨中舒展着,像一面面绿色的旗帜,春天一到,竹笋就慢慢地从肥沃的土里钻出来了。刚出来的竹笋顶上尖尖的,有笔那么尖,上面还带有一些泥土、杂草或树叶。竹笋的身上长着一层层坚硬的外壳,用手把竹笋剖开,就会“啪”的一声露出它洁白、鲜嫩的笋肉,那清脆的声音非常悦耳,空气中弥漫着竹笋的清香。竹笋有的壳是黄的,有的壳是青色的,有的壳是灰色的,有的壳是杂花色的。

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给我们做竹笋的菜,有竹笋炖鸡,竹笋炒腊肉、竹笋煎蛋,竹笋酿肉等美食,菜一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一块放到嘴里,那味道真美,清甜、爽脆、嫩滑,我常常要比平时多吃小半碗饭。不是所有的竹笋都是美味佳肴,有一种叫苦竹笋的,我就非常讨厌它,放进嘴里嚼一下,那苦直让人想吐,恨不得把舌头吐掉,我边吐边说:“我讨厌这苦的竹笋,这竹笋长得那么可爱,但好看不好吃呀,实在是太苦啦。”父亲一语双关地教育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后来才知道这种苦竹笋,还是一味中药。据《食医心镜》介绍:“理心烦闷,益气力,止渴,主消渴,利水道,下气,理风热,脚气,蒸煮食之。具有清热除烦,除湿,利水之功效。”

在我记忆里,竹笋是我最喜欢的家乡特产,它的生命力极强,不用播种,不用施肥,不用喷药,不需要人们经常去照管它,它不管生长的土地有多么坚硬、贫瘠,不管是山坡悬壁,还是乱石丛林的深谷,只要有一杯土,它总是能不屈不挠坚毅执着地往上钻,经过艰苦的努力,它终会破土而出,且长得十分茂密,满山遍野的,哪怕你把它的树枝全部砍掉,甚至一把野火把它烧了,它也很顽强,到了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它那深埋在地下的根,就会长出一条条的竹笋,像一杆杆指向蓝天的笔直的枪,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修竹,傲然挺直,亭亭玉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于潜僧绿筠轩》。你想啊,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竹子的。竹子无私奉献,却不求索取。竹笋不仅可供人们食用,还可做成美味的山珍佳肴,据说它还可以提炼出诸多营养元素,做成保健食品,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竹笋不仅食药兼用,同时,它还具有梅花松树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德,在寒冷的春宵,更以文静、高雅、进取、正直和无私无畏、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啊!我爱家乡的竹笋,更爱竹笋的品德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