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的散文
关于工作的散文(精选20篇)
和书在一起
文/李民增
在原小区住的时候,一天睡梦中突然被喇叭声惊醒,墙上的电子钟荧屏显示:4:00。
对面楼一家人办喜事,昨天高音喇叭响了一整天,今天这么早又开始了。可能是哪个邻居家的小伙子来帮忙,管放音响,音量太大,主人家没注意,也许是不好意思制止他。在婚礼现场走来走去的人都捂着耳朵,似乎对这事也反感。
严重噪音扰民!以后或许有办法解决,当时我只能忍着。出门散步?天太早。烦不胜烦!到北面居室看看,更响,也有人结婚,好日子赶在一块了。后来才知道是回声,楼距不大,能没回声吗?唉——!
忽然想到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话:“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床头正好有一本《卡耐基妙语》,打开一看,果然见效。
一篇文章题目正好是:“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内容是这样的:“我曾是个多虑的人,”阿伯特说道,“但是,一九三四年的春天,我走过韦布城的西多提街道,有个景象扫除了我的忧虑。事情的发生只有十几秒,但就在那一刹那,我对生命意义的了解,比在前十年中所学的还多。这两年,我在韦布城开了家杂货店,由于经营不善,不仅花掉所有的积蓄,还负债累累,估计得花七年的时间偿还。我刚在上星期结束营业,准备到‘商矿银行’贷款,好到堪萨斯城觅份工作。我像只斗败的公鸡,没有了信心和斗志,突然间,有个人从街的另一头过来。那人没有双腿,坐在一块安装着滑轮的小木板上,两手各用木棍撑着向前行。他横过街道,微微提起小木板准备登上路边人行道。就在那几秒钟,我们的视线相遇,只见他坦然一笑,很有精神地向我招呼,‘早安,先生,今天天气真好啊!’我望着他,体会到自己是如何富有,我有双足,可以行走,为什么却如此自怜?这人缺了双腿仍能如此快乐自信,我这个四肢健全的人还有什么不能的?我挺了挺胸膛,本来预备到‘商矿银行’只借一百元,现在却决定借两百元;本想说我到堪萨斯城想找份工作,现在却很有信心地宣称:我到堪萨城去找一份工作。结果,我借了钱,找到了工作。”
“现在,我把下面一段话写在洗手间的镜面上,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念它一遍。”
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
直到我在街上,见到有人缺了两条腿。
这段话让我想到看山东综艺台“我是大明星”节目时,一个名叫陈州的歌手,他因车祸失去双腿,却凭借双手走遍全国十一省演出,还十一次登上了泰山。 人生多磨难,比起他们来,我这点不愉快,实在是不算什么!这样一想,对面楼的音乐突然变得悦耳起来。
新年感怀
文/易州米
又到了年终岁尾,在这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我忽然想说一说新年是什么。
小时候,对我们家而言,新年似乎就是一个新的月份牌。月份牌挂在爷爷奶奶卧室的东墙上,那本薄薄的纸片,并不识字的奶奶每天都记得撕去一页。但最后一页是个例外,奶奶一定要我去撕,我也乐于干这件事儿,12月31日被登在板凳上的我利索地撕掉了,月份牌就只剩下后面的一片硬纸。奶奶随手把早就准备好的新月份牌交给我,由我挂在固定着那片硬纸的钉子上,新旧交替随即完成了。
上大学时,新年是一场盛大的狂欢。为了这场狂欢,我们几个班干部从十二月上旬就开始策划,一心想的就是怎么出新出彩,怎么在创意和内容上超过其他的班。当然,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从来没忘记要处处体现文艺范儿。记得有一年新年前外国文学课刚刚讲了莎士比亚,于是我提议用一台别出心裁的话剧来迎接新年的到来,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那台话剧是由《哈姆雷特》《茶馆》和《日出》三剧改编而成,虽说算不上恶搞,但也是实足的穿越剧。全班三十几个同学人人都是演员,个个演得都很投入。台词中既有英语,又有京腔普通话,还不时冒出来几句上海方言,引得被我们请来作观众的诸位老师止不住地捧腹大笑。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在办公室做文字工作,新年对我而言就是一篇贺词。为了写好这篇贺词,我必须回头看,盘点学校一年的工作,回顾那些与师生们息息相关的大事小情,那些曾带给大家激情和感动的瞬间。同时,我还得展望未来,畅想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种种困难和美好。写新年贺词虽然是我的工作,但我会带着感情做这件事,逝去的和即将到来的,都会令我注力笔端。除此之外,我还会为自己写一篇新年贺词,祝贺一年来的进步和成长,同时也罗列几件最典型的糗事,当然最后不会忘记给自己鼓一把劲儿。
现在,作为一名四十几岁的中年教师,新的一年早已是列入工作计划的日子,读书、教书、写作,一切都会按部就班。不过,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同样也是激动和忙碌的。比如现在,我正在一条条回复学生们的微信。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想在微信中回赠的实在太多了,除了衷心的祝福之外,我还附带了一张小小的书单,上面都是2015年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可以想象一些学生收到这张书单时的表情,但我不觉得这有煞节日的风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了读书,毕竟有书相伴的日子才是充实的。
打字员
文/兰草ygl
那个时期的机关,无论部门编制人员多少,都有很多文件材料要处理。打字员的岗位必不可少,有的是专职的,也有的是兼职的,文字处理工作量大的,打字工作不止一人承担。
打字员大都是年轻的女孩子,有的从学校刚毕业,有的是刚刚从工厂、农村抽调上来,有的是接曾在机关大楼里工作的父母的班。年纪轻轻进机关,往往先从打字员干起。
我当时从事的工作,与打字员有很多直接接触,又同是女性,无形中多了几分对她们工作的了解。机关工作分工不同,各的各的乐趣,也各有各的苦衷。
打字工作不轻松,当时使用的都是铅字打字机,很笨重。键盘是由一个个方块铅字排列组成,字体字型的排列,常常是取决于打字员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性质。通常会将常用字放中间,生疏字的放两边。中国汉字以千计数,键盘的空间有限,打字机旁摞着一个个木制的备用字盒,遇到生辟字从备用字盒里查找,然后插到键盘里,打完后再放回。
打字的腊纸固定在打字机的卷筒上,打字员要眼睛盯着文稿,一只手不停地移动字盘,一只手握着键柄,对准需要的铅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打出的字反馈到卷筒固定的腊纸上。不小心打错字,要将腊纸卸下来,用涂改液更正后重新补打。文稿打完后,还要使用油印机一页页地印好,装订起来才算了事。
通常一篇文稿要改两三次,才能最后定稿。有些材料要得急,打字员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
打字也是个技术活,敲得太轻,字迹不清楚,敲得太重,不仅影响铅字的使用寿命,也影响文稿印刷的质量。经常使用的常见字,磨损到一定程度就得更新。
打字本身就像写文章一样需要心静,打字的速度取决于打字员对键盘的记忆,上千个字体包括标点符号,都要装在脑子里,用什么敲打什么,熟中生巧。老打字员常年沉在字海里,耳濡目染,加上自己学习钻研,渐渐形成一定的文字综合素养,可以把文稿中错字校出来,把明显的病句顺过来,把不准确的标点符号改过来,减少了不少校对的麻烦。打字对人的性格修养和文字能力是种磨炼,也是种培养,有些女干部就是从打字员起步的。
后来,四通打字机替代了沿用多年的铅字打字机,加速了机关文字处理现代化的进程,打字员们从笨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打字的速度加快了不少,而且减少了铅字的污染。
后来,四通打字机很快被市场淘汰,立体台式的、笔记本式的电脑,成为打字工具,而且相关处室之间文字资源实现共享,文稿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传来改去。
再后来,电脑打字成了大多数机关干部必备的工作技能,专职打字员失去了用武之地,完成了那个特定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相继因人而宜,改行做其它工作。
迷失的恋情
28岁的雪孤单的走在下班途中,身边的同事都有人来接,只有雪是孤单的,一个人走在路边的树影下,昏暗的路灯下,雪儿的背影是那么的孤独!
几天都没有接到刚的电话了,刚是雪在网上认识的男孩,追了雪很久,在一个星期之前雪刚答应做刚的女朋友。几天都没有接到刚的电话,雪最终还是忍不住给刚打了电话,今天的刚特别的冷淡,接到雪的电话就说在工作,很忙,就挂了雪的电话,雪忍不住泪流满面,怎么会这样?不是说好会相伴到老的吗?短短几日就形同陌路,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雪是从偏远农村来到这个城市,辛苦了很久也没有什么大作为,现在的工作也是吃不饱饿不死,只是雪在短短几年就经历了人生所有的苦难。三年前雪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前夫雷,雷追雪的时候是殷情到极点,每天接送雪上下班,送爱心便当,独自在这个城市的雪太需要一个家,就在雷追了半年后嫁给了雷,当时雷的父母是不答应的,说雪是外地的,什么也没有,还有弟弟要负担,最后也不知道雷和父母说了什么,反正是答应两人的婚事了。当时为了证明纯粹的爱情,雪什么也没有要求,只是打了一张结婚证,结婚照都没有拍,在结婚前雷买了房子,承诺房子写雪和自己的名字,但是房贷要雪和自己还,雪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房子是两个人的,当然要自己还了,在买好房子一个月不到,雷就辞职了,贷款就 压在雪一个人肩上,雪没有犹豫,做着几份工作,只是为了维持这份艰难的幸福,婚后的雷就像变了一个人,不愿意工作,整天就是打打游戏上上网,什么也不做,雪要努力工作,还房贷维持日常的生活,雷还要抽烟喝酒,没有钱就和雪要,不给就打雪,这些雪都忍了,因为雪太需要一个家了,可是有一天雪在无意中看到了房产证,雪当时就哭了,房产证上竟然是雷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的名字,就因为雪是外地的,他们就这样防备着雪,雪就去问打游戏的雷,为什么是这样?雷的回答是漫不经心的,我父母说你的外地的,不能写我们的名字,只能写父母的名字,雪突然觉得眼前的男人好陌生,这是那个对自己许诺照顾自己一生,爱护自己一生的男人吗?自己什么都愿意,养着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房子,不愿意工作的老公,结果还是这样,人生真是太悲哀了?自己还是太傻啊?嫁给了这样的男人?雪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人,当时就拿着换洗的衣服离开了这个曾经百般努力付出家。在分居半年后,雪和雷和平分手了,雪什么也没有要,从婚姻登记所出来,雪看着这个男人,只说了两句话:“祝你幸福!”“我不恨你!”
离婚后的雪封闭了自己,白天的雪很正常,努力工作,夜晚的雪总是需要酒精的相伴才能入眠,慢慢的,雪变成了双性人,白天和平常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回到家的雪拼命的喝酒抽烟,只有在酒后雪才敢回忆那段曾经痴迷的爱情!雪再也不轻言爱情,每天都是一个人,身边的朋友也劝雪再找一个,毕竟还年轻,雪永远都是笑着摇头,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最清楚,今生很难再敢爱!
时光如水,时隔三年,雪已经从那段悲哀记忆中走了出来,这三年,雪成熟了很多,加上父母的催促,雪决定再尝试爱别人,就这样,比雪小一岁的刚走进了雪的世界,虽然是在网络上认识的,也比雪小,但是他的真诚,他对雪的细心照顾,让雪爱上了这个比自己小的男孩,可是在雪答应刚的追求一个星期不到,刚就从雪的世界消失了,雪真的不明白,为什么真心的付出到头来总归是无言的结局?现在的雪发信息刚不回,打电话刚不接,雪已经没有眼泪流了,只是变成了行尸走肉,没有思想和目标,每天都在想刚为什么会变成了这样?为什么在说好一起走完人生余下的岁月后就把雪扔在这里?为什么要我在原地等你,而你却言而无信的失约呢?如果你不想出现,为什么要约定呢?
雪不知道刚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者刚到底在想什么?雪什么也不知道,每天都希望刚会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来,就算不爱了,也要给自己一个说法啊?
雪觉得刚已经变成了自己心里的一颗痣,曾经为刚流的泪水已消失,而这颗痣却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这颗痣日夜折磨着雪,让雪在白天黑夜都是煎熬!
我的世界你曾来过,而我却未曾走进你的心!
幸福非车子
文/刘新昌
去上海出差,姐姐托我去外甥家看看。
外甥和外甥媳妇都很要强,在上海工作才五六年,结婚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在上海郊区买了套80平方米的房子。年轻的小两口工资不高,前年又生了小宝宝,既要养孩子,还要还房贷,日子肯定艰难。姐担心两口子要强,怕苦了孙子,就让我去看看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实在不行的话,家里准备给他们一点援助。
外甥买的房子靠近青浦,从他单位到他家得乘两个小时左右的公交车。路上,我建议他们买一辆便宜一点的小车,这样省去许多转车劳顿的辛苦,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工作。外甥听了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现在还没有买车的实力。”
到家后,外甥媳妇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小宝宝在客厅自娱自乐。从整体环境来看,外甥媳妇应该是个能干的女人,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小宝宝也打扮的时尚靓丽,房间虽小,但空间利用却很得当。在他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非常醒目的十字绣,是外甥媳妇亲自绣的,一朵鲜艳的玫瑰花旁竖排着五个字:幸福一辈子,那个“一”很特别,用白色的丝线绣的,簇拥在黄色的字体中,不注意还真看不清。
那晚,外甥媳妇做了一桌丰盛的佳肴,我和外甥对饮,不知不觉我又说到买车的事。我对外甥说:“别人是朝九晚五,你这是起早贪黑啊,还是买辆便宜点的车吧,这样上班你就不会这么辛苦,实在没钱的话,就向你爸妈借点!”
外甥却感激地说:“爸妈也不容易,我们上学时花了不少钱,现在工作了,不能再伸手向他们要钱了。再说我们现在很好啊,我已从基层调到公司总部了,工资也涨了一些,小肖(我外甥媳妇)虽然工资不高,但还算稳定,等再过两年,把房贷还完了,我们会考虑买车的事!”
听完外甥的话,我由衷地替姐姐感到高兴,她不用担心这小两口了,因为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有理想、能吃苦的新一代形象。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那晚不知不觉就喝高了,第二天起床,外甥他们早就出去工作去了,客厅的茶几上留下了早餐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请舅舅转告我爸妈,谢谢他们的关心,我们现在还年轻,辛苦点无妨,我们会努力工作,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吃完早餐准备离开时,猛然又看到挂客厅的那幅十字绣,眼睛一花,竟然看成了“幸福非车子”,我会心一笑,好聪明的外甥媳妇啊!
这个冬天,你要外套还是拥抱
文/卜水
夜阑人静仍可希翼,路遥长夜记忆从不舍弃,长街的身影穿过风雨有傲气,曾一起出走不怕闯进了绝地,一年又一年的时光抬高了头顶仓皇的天,一季又一季的雨水冲刷了脚底混乱的城,乌云密布,天光逃窜,你说,世界会从此静止无声么?莫问,何人行行复停停;月下枯骨裹红衣,一回眸青色瞳里,映入了生人背影。百鬼夜行,引迷途者向西去,削其骨为笛,笙歌起。
假如文艺是种病,我想深入骨髓,让她慢慢吞噬我的灵魂,我期待我所期待的我的模样黑夜,明月,清风,烈酒,黑夜中的明月,夹着些许微微凉意的清风,与你饮下那杯最烈的酒,无尽的黑夜太过于黑暗,我没有奢求看见过一丝光明,所以我早就闭上了眼睛,如《星际穿越》:"不要温顺地走进那个良夜,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淹没,怒斥吧,痛斥那光的退缩,"。不要放弃任何希望,不向现实屈服,要和命运抗争到底。
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中也找得到美德,时间就是这个样子,徜徉其中觉得慢,一旦定睛向往弹指之间。
可或缺顾了家工作干不好,顾了工作小家又弄不好,同样的工作和家庭事务的处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轻松应付,做到工作顺利,家庭和睦幸福,而有的人却累得身心疲惫,但还是一团糟,结果是工作也搞不好,家庭也搞不好,海明威的老人在鱼被吃后,想起究竟什么打败他时,他大声自答:“没有,是我走得太远了。”
我知道,对于背井离乡的我们,这些东西,也只能是想想罢了我们远离父母,远离故乡,每每想家心切之时,便大有舍弃人生一切的勇气,忽然觉得,冬天是个适合告别的季节,花辞树叶子离枝,雁南飞河水冰冻,那些有声的无声的告别,没有任何仪式感,小雪时节,梅意三叠,风雪四起,冷香,七,八,九寸……冬已十分,家人平安,就是莫大幸福,祝好。
此心安处是吾乡
文/北草
儿子大学毕业了,为了找到一份体面实惠的好工作,整整一个假期,他每天东奔西走。周二是人才招聘日,他就泡在人才市场。房间也堆满了便于查找招聘信息的报纸。可接二连三的面试,他却屡屡碰壁。看着他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既心疼又无奈。晚上,便给姐姐打电话诉苦。
远在澳洲的姐姐,给我讲了一件事。
她说,西方的很多年轻人,喜欢到处流浪。国外的工作好找,所以他们时而停留,打工赚钱,时而再背起行囊,继续流浪,就这样,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每个人似乎从不知道也从不问询终点在哪里,可是他们丝毫不慌乱,而是坦然自如地过着每天每日,顺其自然地生活着。
我非常羡慕这样的生活。想起刚刚大学毕业那会,我也曾渴望去一个偏远的山村支教。多少年过去了,这依然是我的一个梦想。是啊,你住的房子未必是你的家,真正的家,在心里。只有用心去寻找,去生活,才能回归生命的本真和安然。正如东坡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有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做什么工作,生活在何处,都一样是美好的。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儿子听。他沉默了一会,深深地点了点头。看着他一扫愁云的脸,我也如释重负地笑了。
阳光正好
文/霍铮
阴晴冷暖,四季交替,我们只能适应。但,内心的阳光却是可以修来的,它关乎信仰。
由于种种原因,“奔五”的婧洁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女儿考上大学以后,她开始找事做。第一份工作是一家食品连锁门店的销售,干了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店里让她把那些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日期重新改在“稳妥”的保质期内。她觉得这事昧心,一走了之。第二份工作是一家中成药店的销售,没多久,她发现店长伪造账目,把没有优惠销售的药品,按照优惠价记账,从中赚取不义之财。她看不惯。第三份工作是在另一家药店做销售。那天,店里做促销,一位店员不慎把一包细颗粒药撒了一地,那是顾客的必经之路,她担心顾客进门时滑到,就拿着笤帚和簸箕清理。店长嫌她影响促销,狠狠地夺去她手里的东西,“现在不是干这的时候!”婧洁据理力争,“要真因为这些颗粒让顾客摔倒,啥轻啥重?!”店长愤怒,依然阻止,婧洁感到寒心,再次结束了短暂的打工“生涯”。相比上述工作,现在这份做的时间最长,已经干了几个月,在一家幼教中心做保洁。“这钱挣得踏实,不用害人!”她一脸的坦然与满足。
信仰是灵魂的标注。婧洁不会为了生存,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诚信、善良就是她的信仰。
与婧洁同龄的琳琳,这两年气色越来越好,跟之前的她判若两人。虽然,她爱人包揽了日常生活的一切,洗衣、做饭、打扫家,虽然因单位不景气,经常歇在家的她每天的“任务”就是“休养”,不是在床上躺着,就是在院里晒太阳,生活没有目标,但她还时常埋怨爱人脾气太坏,不理解她,常闹别扭。后来,姑姑一遍遍地跟她谈心,她开始慢慢懂得反观自身,看到自己的错与爱人的好。生活态度越来越积极,每天坚持去公园走路、拍手、跳舞,还喜欢上了涂色。心结打开,精神愈加得好,脸上也有了光泽。去年年底,按照特殊工种待遇,她退休了,第一次拿到退休金的她开心无比,“我爱人真不容易,结婚20多年了,也没嫌弃我不挣工资,还一如既往地对我好,打心眼里感激他。”
爱也是一种信仰。拥有它,琳琳有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
不论男女,无需太深的学问,只要笃定内心向善,保持一颗干净单纯之心,慈悲他人,智慧自己,不管你多大年纪,定会拥有无数阳光正好的时刻。
有关人才流失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在中国的人才的流失就像一个单位,总是招聘不到人是一个道理,太多的人工作不稳定,因为太多的原因,让原本固定的工作变成了一种不多的稳定。如今的社会,有太多的个人单位,和国家单位,人才总是留不住,是工作太累,还是工作量太大,或者做的不开心,还有人际出现了问题。现在的工作有的是有压力的,所以适当的劳逸结合是必须的。
可是人才的流失,不管什么的单位,都要反省一下,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何留不住人才?其实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有的学历高,也有能力强的,不要看有些学历低的人,他们的潜能也是无限的。都说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的,他们也是英雄,各有各的用武之地。
看似不稳定中,也有稳定的,在不停地更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个单位的稳定,有靠关系的,也有自己找的,可是每年的年底,总有不少的人递上辞职信,打算明年另找高就。所以年前找工作,和年后找工作是不同的,缺人是一个事实,不是教会了徒弟忘了师傅,一份工作总是有不完美的地方,现在单休的地方多,双休的地方少,这样属于自己的时间就不多了。有了孩子家庭的,找工作也要顾虑太多的因素,有的工作因为各种因素,顾不上家停的也有不少的。不可能既可以顾着家,又要顾着单位。
不要说小单位留不住人,大的单位也是一样的,可能是待遇的问题,也有时间的问题,现在哪有舒服的工作呀,除非你把关系搞好了,上下通气,来一个左右逢源。其实想要留住人,待遇是其次,还要环境的问题,除了工作的环境,还有人文的环境,气氛好了,自然可以留住有能力的人才。
和家庭一样,单位也是难念的经,员工是底层的人,管理是中层的干部,所以管理方面也是一种学问,要员工心甘情愿为单位付出时间和精力,这个就像一个国家一样,要有人肯愿意为国家付出生命一样,牺牲自己的一切,为单位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单位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这样人才就不会流失了。
现在的人才流失是普遍的现像,不是做不久,是留不住,大家可能都有问题存在,需要去改进,没有完美的地方,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可能是兼得的,总会有不完美的。不像以前一样,大家在一个地方好长的时间,一直到老,因为变化是存在的,谁也无法料到结果是怎样的,珍惜现在的一切,办法总比问题多吧!
留住人才,不让流失,这样的工作才会稳定,不要让大家太累了!
时光与责任
文/SJG
说到责任,这二字我逃了也有十年了吧!
但这十年还没有把我磨好,锋芒貌似还没有。幻想,是我的家常便饭。现实不乐,幻想作陪,沉浸于幻想中,不敢出来,也忘了出来。
可恨岁月匆匆,眼看高中即将结束。我真想回到那个混吃等死的年代,但这只能沦为幻想。
可怜时光易逝,可怕时日无多。看来有些事情是逃不掉的。
责任二字,重若泰山;能力二字,轻若鸿毛。二者不成正比,混吃等死不成,勇于担当不能,怎奈落得如此地步。
选择,只剩下一个。无奈,涌上心头。那就选吧!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拼尽最后一口气力,赚足资本,担当下来。我虽时日不多,但我要勤奋刻苦,信那贼老天——天道酬勤。
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我不是天才,也不曾勤奋,那就信那贼老天——业道酬精。舍弃其他,保留主要。相信我自己,定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头好了一点的我,会慎重。选择,我惧怕它,因为在它的后面,有责任。
在我刚生下来时,就有了责任。我真的不想承认,但我也有不得不的时候。试回首,眼中尽是泪,心上尽是痛。看得尽的是生活,说不尽的是爱恨。
情,是责任的源头。因有情,才有责任,有责任,则必要担当。
我的情,不知为谁生,容易忘掉,但不容易放下。想我也十八的人了,居然被这情丝所绊,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因为有你,我有了情,情生责任,我不得不担当。
现在都成人了,也知道了责任,更懂得了担当。有能力,才够担当。能力,工作赚嘛!但工作,也要担当。
一种工作,便是几个责任。能力弱点,一个工作,也就够了。当然,那种天才,是可以做多种工作地,因为人家能力强嘛!就如那“斜杠青年”,每一个工作,都做到了宇宙的巅峰,人家当然会兼职了。但其中定不乏逃避、炫耀之徒,那些感觉自己还可以的人,我不想评价什么。
时光不息,责任到背。我准备好了吗?
老式算盘
文/单凤婷
我刚上班那会,阴差阳错地干起调拨员的工作。偏偏当时临近春节,单位批发和零售的糖酒饮料非常热销。马经理让我加紧练习打算盘和开发票的速度,她说:“你别完全指望计算器,算盘打好了比它来得快且准确。”
我点头如捣蒜,可心里却打着另一个小算盘,现代科技咋还比不了那个老“古董”。 工作不忙时,我五指不分地拨弄上二下五,算珠七枚的玉石材质的算盘,口念三下五除二,四去六进一。但没有温度的算盘常常让我了无情趣。
那天上午,我刚把两拨批发商答对走。三三两两的顾客便蜂拥而入,他们是来买降价处理饮料的。每个人都抢着站在我的身边,并高喊:“小姑娘,赶紧给我开三箱橙汁和两箱啤酒。”周围的混乱和吵杂令我心乱如麻,计算器偏又不听我的指令,不是把6按成3,就是忘了按合计数。马经理走过来安抚大家不要着急,站排开票。
经理的喊声更令我紧张无比,额头不禁渗出汗珠子。我偷偷地拿出算盘和计算器交替使用。我正忙得不可开交时,刚才那个批发商突然拨开众人,拿出发票“啪”地拍在我的桌子上,气呼呼道:“你这发票怎么开的?总货款多收我200多块,唉,大冷的天又把我折腾回来。”
真是越忙越出错,我的脑袋嗡嗡作响,不敢抬头看人,赶紧用算盘复核了一遍。“对不起啊!”我弱弱地说,“收款处怎么不帮好好核对呢?”我的话立马激起马经理的更大不满,她边讨好地领批发商进里屋边说:“难道你还要把自己的错误强加给别人,我早就让你好好练习打算盘,新人不思进取真让人头痛啊!”我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泪稀里哗啦,真想扔下手里的工作一走了之。
身边的顾客忽然安静下来,自觉地排好队。“小姑娘别哭了,工作中谁都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只要用心对待,工作慢慢就会熟练的。”一位60多岁,气质优雅的阿姨温柔地劝解我。听她这么安慰,我感动极了,抽噎地继续埋头工作。那天,我是在极其委屈和惶恐中结束工作的。我恨自己的愚笨,恨自己的手怎么打不好算盘。
第二天早上,我刚走到单位的门前,那位阿姨便迎着我走过来,她笑呵呵地说:“姑娘,我把这个跟随我工作多年的老算盘送给你。以后,你也可以从事财会工作的。”阿姨说着把一个老式算盘递给我。她的善意在我的心里涌上一片被母亲疼爱的温度。
这个老款算盘,长方形,四周为框,中以橫梁隔之,内置纵杆若干,每杆上二下五,串有算珠7枚。做工考究的算盘在横梁处,还用金属镶嵌成字,标注位数,便于运算时进位。因为这个老算盘承载着阿姨对我一个职场新人的帮助和关心,我对它爱不释手。
此后闲暇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拿出那个充满温情的老算盘噼噼啪啪地拨打。很快,算盘用起来得心应手准确无误,计算器则弃之一旁。渐渐地,经理和同事对我的工作赞赏有加。
如今,每当我用手轻轻摩挲这个老式算盘时,那位阿姨的话就会萦绕耳际:“人生的每段际遇就好比这些小珠子,有快乐有苦恼,但只要用心经营,小算盘也能打出好生活。”
爱上一抹桂香
文/陈媛媛
院子里的桂花开得如火如荼,飘散着淡淡地桂花香,或是办公室、或是费亭、或是宿舍、还是食堂,都能感受到那甜甜地味道,不由地想咬上一口。
金灿灿的小花开满一树,在几米之外,就可以知道它的存在,你不必凑近鼻翼去闻,就能感受到它的牵引,不知不觉中又垫高了秋的台阶。
轻折一枝放在办公室前,香气总会在不经意中扑鼻而来,不用抬头就知道是那黄色的小花。有一些人,就如那小花,不用相见也能感觉到那温暖。
从事高速公路工作已经10年,还记得刚刚踏入黄黄高速这个大家庭的大门,也是在这金秋的8月。初出校门进入工作的紧张、对未知工作的恐惧,在同事们热情洋溢的笑脸、领导的亲切问候,随着秋风散去,只闻见这满院子淡淡地桂花香味和温暖的秋阳。
还记那时见桂花开得好,几个同事一起在桂花树下铺上布,一人拿了竹篙去收集桂花想尝试着做桂花茶,我们将桂花清理干净放在太阳底下晒,然后拿到后面村子陈姐家里像炒茶叶那样炒桂花,当时炒出来的竟是面目全非的黑桂,与我们喝的金黄的桂花茶相隔甚远。后来回家里一打听,桂花茶是洗干净后用盐腌制而成。我们几个人仍凑到一起乐呵呵地拿出来泡着喝,竟还能嗅到那淡淡地桂花香。
现在我已离开那里踏上了新的岗位,我们也已经不再是那单纯的小女孩了,已经为人妻、为人母,虽然多年的工作让我们有些疲惫,但是依然在不同的收费工作岗位上各自努力着,犹如这秋日金灿灿的小黄花,香气迷人。
深山来客
文/廖双初
仲春时节,轻寒料峭。一个朋友的父亲专程从乡下来县城看我,他给我带来了满满的一黄挎包东西,有自产花生、刚出土的春笋、水肉子粑粑,还有新鲜肉、白砂糖。凭我一个农村出身的人的感觉,这已经有很浓厚的走重要亲戚的味道了。他不是来找我办事的,他知道我就那么点能耐,办不了什么事,几个孩子都在外地,也没什么事需要我办,他是来看我的,因为我与他的二儿子是同学和朋友。这令我十分感动,也十分温暖。
朋友的家我是去过的,大约是30年前我刚读初中的时候。那时,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为了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多数情况下是为学校食堂砍柴。朋友的家离乡中学(那时叫公社中学)大概20华里的样子,用我们地方话来讲是在界上(高山上),柴禾多得很,而且是漫山遍野的干柴。在他的邀请下,我们跟随班主任到他们村(那时叫大队)去砍柴。
去他们村,差不多有一半的路程不通公路,更有近五华里的路是陡坡,在资水边长大的我,还没走过如此陡峭的上山路,更想不到在如此山高林密的地方居然藏着一个有着数百号人的村落。也不知当时砍了多少柴,反正自那次砍柴后我就再也没有去过朋友家,说实在的,别说去,那么高的山坡,想一想都有些畏惧。而今天,他那年逾七旬的老父亲竟亲自来看我的了,两地相距50多华里,中途要换三次车。想到自己的父母都已经故去,他的突然来访,顿使我心底有了股别样的亲情在流淌。
我和这个朋友在初中同了整整三年学,毕业时,我应届考上了县内一所非重点普通高中,他落榜后继续留校复读一年,第二年他考上了县内一所重点普通高中,学校在县城中心。他的求学之路很不顺畅,连续参加了五届高考都未能遂愿。他参加最后一届高考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被分配在县内一所农村高中教书。他来我工作的学校复读,因为是同学,我利用教师身份给过他一些生活上的关照,但毕竟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家搞“双抢”时,他主动来帮过我们的忙。他结婚那天,正值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因工作脱不开身,就委托家父前往祝贺,并替我说明情况。父亲回来后告诉我,朋友的父亲对他的前往异常惊喜。也似乎从此就认定我是他们家真正的朋友了,并对我的成长颇为关注。后来几经辗转,朋友夫妇的工作在株洲一家大型企业稳定了下来,并且在那里买了房子,安了家;但每每回老家省亲,他的父亲总是提醒他不要忘了来县城看我。去年底,他们几兄弟都没有回老家,其父母也被他的兄长接到了深圳过年,想不到他父亲今春从深圳回家后,就替儿子来看我的来了。
时下,这种不带功利色彩的人际往来仿佛是越来越少了。倒是一些地处偏远的农民朋友不同,他们心地善良,朴素如泥土,只要你为他们做过一丁点儿事,或者说在待人接物上你不过是比别人稍微热情了一点,他们就认定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就愿意同你做朋友,并时时惦记着你。
同学的父亲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
下一站,家
文/马亚伟
那年,我的工作一直不顺,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打拼。母亲劝我留在家乡,我却执意要离开,并且对母亲说,一定要做出个样子再回家。
可是,孤身一人在异地他乡生活工作,比我想象的艰难百倍。一年快过去了,我在工作上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总觉得自己处在边缘地带。男友的家人也因为我家在异地,不同意我们交往。很快,我发现男友在疏远我,我们渐渐不再联系。
那时,人生真的是跌到了最低谷。事与愿违,心想事不成,苦恼、沮丧、失落折磨着我。我觉得自己像一叶浮萍,漂泊无依,找不到自己的根。一个人的夜晚,我开始想家,可是我不敢回去。我算什么?一个十足的失败者,无颜见江东父老。
春节前夕,母亲一遍遍打电话来。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一定要早回家。我用工作忙搪塞着,迟迟不愿回去。快到年底了,母亲急了,打电话冲我发火:“丫头,你以为离得远,我就拿你没办法了?我告诉你,这次回来,你哪儿也甭想去了!老老实实在家呆着,我已经让你舅舅给你找好了工作……”我带着哭腔说:“妈,我回家!”猜得出来,母亲一定得知我在外面不顺,所以让舅舅给我找了工作。我明白,家是最温暖的归宿,即使你在外面遭人冷眼,屡次失败,无足轻重,但是在家人眼里,你都是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家人不会在意你失败还是成功,只要回家,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坐上回家的列车,我感慨万千。车上都是回家过年的旅客,有些人看上去那么兴奋,衣锦还乡的样子。车上还有一些学生,他们笑着唱着,无忧无虑。有几个学生在唱:“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样飘荡多少天,这样孤独多少年,终点又回到起点……”学生们唱得并不伤感,我却盯着车窗外的风景,泪水飞扬。
离家乡越来越近了,熟悉的家乡风光出现在眼前。我想起母亲温暖的怀抱,想起父亲宽厚的笑容。在家的时候,一切都是好的。有了委屈,找母亲诉诉苦。有时任性,冲父亲发发小脾气。那次父亲说了我几句,我开始冲他大喊大叫。可他一点儿没放在心上,赶集卖菜回来的时候,还给我买了我爱吃的麻花。回家,家才是最贴心的地方。
忽然,我听到一个熟悉的站名。那是家乡的名字啊,我的心里一暖。车上的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下一站,家!”我也在心里大声喊:下一站,家。
回到家,父亲早已为我把火炕烧得暖暖的。母亲已经把我的房间收拾好,还贴上了我喜欢的年画。终于回来了,我又回到了家温暖的怀抱!
慈母心
文/毋若冰
每个生命都是大自然赐予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在母亲经过十月怀胎,在经受了生死攸关的痛苦煎熬,到瓜熟蒂落一朝分娩。我们常说感恩生命,感恩母亲,而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其实并未读懂它的含义。
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对我的管束倍加严厉,不许我像其它孩子一样到处玩,不许我闯祸犯错误,甚至不许我失败。也许因为是教师的缘故,即使考试考了99分也难得看到妈妈脸上露出笑容,甚至连穿衣打扮都要经过她的批准。青春叛逆时期的我总觉得跟母亲有隔阂,她不理解我,我也不认同她的教育方式。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天枰的两端,一端是父亲的宠爱,一端是母亲的严厉,让我总是有意地疏远母亲,有意地跟她唱反调,也很少敞开心扉跟她交流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觉得妈妈不如爸爸更爱我。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我慢慢长大,工作、成家、出门在外,身边的同事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的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开始当上了年轻的妈妈。看着他们欣喜的目光,对孩子的期待,甚至在孕期就流露出的母爱,在迎接新生命时的坚忍,我突然感到一个女人到一个母亲这种角色的转变与母爱的承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担当,才能承载一个全新的生命,完成人生的蜕变。我突然想起母亲曾经对我的要求,严厉不过是一种方式,而她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我变得更好,是无言的爱。我想起每次出门时母亲的叮咛,遇天气变化必来的电话问候,回家时可口的饭菜还有母亲逐渐变白的两鬓,世间大爱,唯有母爱最深。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她倾尽一生的心力,将我们从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哺育成人。怀胎守护之恩,哺乳育之情,而她,却从不奢求我们的任何回报,只是默默为我们付出着,操劳着,从不言语。
以前每次回家母亲总是问工作、心情、身体,告诉我在单位要好好工作,吃饱饭穿暖衣,要和同事搞好团结等等之类,好像我是小孩子一样。现在才明白,无论你是咿呀学语的孩童,还是已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在自己伟大的母亲眼里儿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叮咛、唠叨、操劳、挂牵会伴随她直到生命的终点。
女人大多是脆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她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女性的尊严、宽厚的秉性教会我们成长,影响我们的一生。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走进社会,成家立业,羽翼丰满,仿佛农民看见自己的庄稼日渐成熟,母亲的心里是充满幸福、喜悦的。
母爱,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5月8日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朋友们,行动起来吧!感受母爱,回馈母亲,别让亲情等太久。
劳动最美
文/王永清
几天前,我和朋友到湖北保康玩,来到一个叫龙坪的地方,那里是远近闻名的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
经过一片豌豆地,看见几名妇女在采摘豌豆,我掏出相机拍照。有一位大嫂看见了,大声说:“莫把我照进去了,我们做农活的,丑得很。”
我放下相机,笑着说:“没有做农活的,大家连饭菜都没得吃,做农活的不丑,是最美的。”她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
想起了我的父母,从我记事起,他们从来就没有空闲过。那时还是大集体,父母每天都要到生产队里出工。父亲利用歇息的功夫,打理他的几分自留地。母亲在忙碌之余也不忘扯几把猪草带回家。在他们辛勤侍弄下,我家自留地里的菜,产出很多,除了自己吃外,还能卖一些补贴家用。我家的猪,也比一般人家喂养得肥壮。在那段日子里,父母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家庭的窘况。
后来,生活好了,父母完全可以过悠闲日子。但他们仍然在农村不辍劳作,我劝过几次,父亲说:“这一歇下来,浑身不对劲儿,只怕会歇出病来。”我知道,他们是劳动惯了,只好作罢。
记得刚结婚时,老公把我从外地调到他工作的学校。因在学期中途,学校不便安排岗位,要等下学期开始了再安排。刚开始我兴致很高,再也不用上早晚自习了,可以痛痛快快睡到日上三竿。可几天过后,我就感到无比的无趣和失落。没了工作,成了局外人,好像被社会遗弃了。于是,我就找到学校领导软磨硬泡,领导无法,只得让一个年龄较大的老师带了小课,让我接手他的工作。
有了工作,我立刻投身紧张的教学中,每一天,我因劳动而充足,因学生的进步而心情愉悦。老公笑我是天生的劳碌命,闲不下来。其实,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啊!
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是啊,一个愿意付出勤劳的人,无论时间长短,都会收获一份生命的厚重。
农民辛勤耕耘,为我们创造了生命之粮;环卫工人辛勤付出,为城市带来了美丽和洁净;医生救死扶伤,解除了患者痛苦……各行各业的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世界。
勤劳不辍,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充满活力,让我们向每一位劳动者致敬!
烤地瓜
文/徐光惠
那年冬天,厂里大量裁员,他失业了。
天灰蒙蒙的,冷冽的风一阵紧似一阵,飘零的落叶在风中不停地打着旋儿。他拖着铅一样沉的脚步,漫无目的在大街上转悠,心一点一点往下沉,他感觉自己比那落叶还要悲怜。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老家有年迈的父母,妻子患有严重肾病,需要长期服药,只能呆在家里养病。儿子正上高三,补习、买复习资料要花钱。每月他领了工资,只留下五百块钱的生活费,其余全都去邮局寄回家。如今,工作没了断了经济来源,他有些六神无主,心乱如麻。
天黑下来,他才回到狭小的出租屋。屋子里阴暗、潮湿,他也懒得开灯,啃了一个面包便睡下。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黑漆漆的夜静得可怕,只听得见他自己的呼吸声。直到天快亮时,他才晕晕乎乎睡去。
第二天,他去了人才市场。招聘单位并不多,转了一天都没找到合适的岗位。接下来的半个月,他四处求职,跑遍大街小巷,最后仍无功而返。口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他万念俱灰,心情降到了冰点。那天傍晚,他买了一瓶老白干,失魂落魄地走到立交桥上,闷头喝了起来。他平时很少沾酒,被辛辣的老白干呛到嗓子眼,他却全然不顾,一口接一口地喝。
最后酒瓶空了,他醉得不省人事,嘴里呀呀哇哇不知道说些什么,倒在地上浑浑噩噩睡了过去。第二天清晨,他迷迷糊糊睁开眼,发现天快亮了。气温很低,衣衫单薄的他冻得瑟瑟发抖,他感到头痛欲裂,饥肠辘辘,他的肚子咕咕直叫。
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扶着栏杆往桥下走。突然,他隐约闻到一股香味飘过来,有点像烤地瓜的味道。循着诱人的香气,他下了立交桥,转过弯,果然看见一个卖烤地瓜的大爷。
“大爷,来个烤地瓜。”他跑过去,伸手去兜里掏钱。“好勒!”大爷站起身来。但是,他把衣服裤子里里外外翻遍了,都没找到一分钱。他一下懵了,兜里仅剩的50块钱不见了踪影。“大爷,不好意思,烤地瓜我不要了。”他咽了咽口水,脸红到了耳根。
身上的钱一定是有人趁他熟睡时偷走了,他又气又急,酒也完全醒了,他狠狠地捶打着自己的脑袋。
“年轻人,喝醉了吧?出了啥事儿?”大爷问。“我、我的工作没了,钱也被偷了,家里还等着钱用,我真没用、真没用......”他蹲在地上,带着哭腔说。
“出门在外哪能事事顺心?把自己灌醉顶啥用?工作没了可以再找,钱没了可以再挣,打起精神来,只要活着就不怕挣不到钱。”大爷说完,从炉膛里捞出一个烤地瓜。
“拿着,快趁热吃。”大爷递给他。“大爷、我、我......”望着大爷慈祥的面容,他嚅嗫着。“吃了才有力气找工作啊,快点儿。”大爷把烤地瓜塞到他手里。
烤地瓜冒着热气,金黄金黄的。他大口大口吃着烤地瓜,绵软香甜,暖至心扉,这是他一生中吃到最香甜最温暖的烤地瓜。随着烤地瓜一起吞下的,还有顺着脸颊流淌到嘴边的泪水。
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他郑重地对大爷鞠了一躬:“大爷,谢谢您!”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
时光荏苒,他早已离开那个城市,他却时常想起那个寒冷的冬天,想起那个温暖了他一生的烤地瓜。
告别熟土
文/林梦
四月,是希望的四月,黄黄的土地上杂七杂八的点缀着一丝或小片的绿色,稀疏的雨滴也开始滋润咧嘴的大地。
我背着行囊,戴着一顶黑黑的没有边沿的草帽,慢慢,慢慢的走在已经全部硬化的马路上,是那样的漫无目的----我喜欢这种散漫,更喜欢独自欣赏新春里的清新。也许是因为很久很久没有这样散漫了,在疲惫的工作与紧张的生活里,象流水嘀嗒嘀嗒赶着向前的紧凑感觉不出生活与工作的真谛。如今,我放松自己,放松所有的责任如此天马行空的走着,想着,儿时的梦想,熟悉的念头自然而然的就来了。这是多么亲切的自由啊。
不远处,是两拱石桥,据说是三国时的名人蒋琬修葺的。桥下什么都没有,只是一湾冬田的浑水。桥是无名的,却有很著名的诗句流传,也许是人们心中向往的生活,也许是因为蒋琬的存在,更因为是古官道的原因,就出了“无江石桥状元乡”著名地点。古官道的存在的证据,今天只能看见小道上的那一块块青石板,和这两拱很小也很平淡的石桥。如今,我站在这幽幽的再也很少有人走的的青石板路上,就仿佛觉得自己不是活在这个紧张快节奏的时代里,而是刀耕火种与世无争。我也希望自己能放下一切,就像我这身打扮,自由散漫的在初春时节走在这广袤而清新的田野上。
再远处,是一片开满黄花的油菜地。淡淡的黄花开在绿绿的油菜顶上,嗡嗡的蜜蜂飞在黄黄的花丛中。这片油菜地是这片土地今年最先让人有收获感的土地。尽管已经把去年的辛苦忘得一干二净的育种者----种者无收----此时还是感到了喜悦。头上的草帽伴随油菜的开花而逐渐老去,更迭轮回。我摘下草帽,捧在手中,伸入油菜地里,淡淡的黄黄的花瓣随着清风潇洒的飘下来,飘进了黑黑的草帽里。我静静的嗅着花香,我只能嗅着花香来体验丰收的喜悦。但我无悔----这是生命的使然也是工作的释然。
这些工作将逐渐远去,如同天边的悠悠白云幻散在浩渺无际的宇宙。这是我曾多么熟悉的活儿,或许也将如同喧嚷的城市失去土色余香而模糊。在这方土地上,二十年竟然就这样溜开----不留一点痕迹!看惯了古铜色的皮肤,听惯了乡村俚语,离开这片土地,我还能适应快速前进的城市脚步吗?
站在这里,我是贪婪的吸允浓重的泥土气息。站在这里,我是如此留恋油菜花开的静谧与芳香。
再见了,我的爱!再见了,我的情人! 但愿我回来时,这种境地还会再有,但愿我的离去能让你更加芬芳。
追逐文学的路上
文/古逸
或许是身处底层的缘故,生活中很难碰到追逐文学的朋友,我所结识的文学好友都是来自网络平台。有的是在文学QQ群里结识,有的在百度空间上因为彼此的文章而熟识的,与他们在网络平台上,敲击键盘沟通已经成为生活中难得的净土部分了。在这片虚拟的网络里存在诗和远方……在现实中,我们都不得不埋首挣生活。
想起自己对文学产生兴趣大概始于小学四五年级。在那偏僻的小村子唯一的小学里,我那粗陋的作文也曾多次当作范文朗读,语文老师还把一本课外书作为对我的奖励,(那时根本没有课外书,在当时的我如获至宝。)于是便有了小小的信心,等到上初中,就更加巩固了。上初一时,教我们的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带着初入教育业的一片热血,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主义,为我们创建了三年带有一点乌托邦色彩的语文课。在平日的教课书之外声情并茂的朗读各种文学作品给我们听,鼓励我们写日记,开特色文学讨论班……因为他的平易近人,因为他的全身心投入工作,因为他的鼓励,我开始了记日记。
当我念完初三因为家里不支持再读,只得辍学出外打工时,住在集体宿舍上铺的我,在伸手就碰到屋顶的狭小空间里,依然把笔记本摊在腿上坚持记下所遇见闻。那时候我只是个宾馆里打扫卫生的服务员,干些铺床、拖地、刷马桶的事情,整天就是工作宿舍两点一线,没见过电脑,也没真正见过世界,然而却固执的认为坚持写日记、看书会是我这个没有文化人的一线微小希望。我这种打工了还不放下书本的行为,曾经遭到舍友的嘲讽,但这些并没有减退我对文学的执着,只不过遇到繁忙时,日记就慢慢改成随记了。每年的旅游旺季时工作量骤增,经常要忙到深夜11点,白天在客房里打扫卫生,晚上要到洗衣房加班洗床单。在一片雾茫茫看不到人的热气中,大汗淋漓的做工到深夜,回到宿舍早累的睁不开眼,常常在记日记时就不知不觉睡着,现在翻开日记本,依然可看到当年歪扭难看断断续续的笔迹……在别人这些经历或许根本就不会有,但对于一个起点太低的人,这些只是刚刚开始。
后来当过机械厂的操作工二三年,在工作之余自学机械制图和电脑操作,然后慢慢走上设计的工作……不管工作形式如何变,这种在完成工作、忙完家务、孩子之外才能粗浅写点随笔、看一小会书的生活持续了十来年。常常是在深夜近凌晨了还舍不得扔下书本,终因工作和学习的多年积累,导致身体日渐衰弱,不得不让自己缓一点,再缓一点,我到此时才明白自己并不是超人,不能只工作学习一味透支,也得适时停下来养息,否则文学梦没追上,人先挂了。……好在自从使用电脑熟练打字后,记随笔就相对轻松快捷。从2007随笔彻底改成电脑输入,从此结束了我把文字记在笔记本的时代,然而那一堆十几本厚厚泛黄脆薄的日记本,它见证了我没有放弃文学这个飘渺的希望。
从表现上看来,文学于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给我带来物质上的帮助,相反我为它花费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心血和金钱,还因为它收到或多或少的冷嘲热讽。在文学世界中,我以为自己能成为海里的浪,风中的云,但我还是只是小小的我,残酷的现实让我一点点明白,你只是在做白日梦!你得生存!你得先活下来才有可能去追梦,况且你又不是天才,没有才能胜任当一个作家,你所汲取的养料还少的可怜,当一个人没有能力直线抵达目标时,只有采取曲线绕行。
若往内里细究,文学对我的影响又是深远的。虽然文学没有在物质上有所兑现,却一次次给失落的精神加油鼓劲,让在现实中撞一鼻子灰的我不至于跌足滑到水里。它给了心灵放松和成长的空间,在任何时候,不管现实中的你多么卑微,在书里你都可以平等的与不同国家的大师促膝谈心,去看看不同年代的人和事,让我忘却现实中悲痛的同时,又渐渐悟得许多人生之理。在文学的谆谆教诲里,我慢慢学会了在迷茫的人生之路上如何行走,学会了坚强,开始接受平凡的自己,也能发现庸常生活之美好了。……它的影响又岂是文字可以描写详尽的。
时至今日,由开始的羡慕作家的光环,到后来的像老朋友般对它倾述衷肠,直到现在溶入生命,成为一种习惯。文学不再仅仅是一种现实利益上的计算,而是深入心灵的润滑剂,它让一个灵魂不至于被现实麻木至死,它让我们有机会跳出自己的身躯看看世界上其它的苍灵,它让你感知世上还有理想,还有梦!它也让我深信:在追逐文学的路上本身就是一种精彩的人生!
作者:古逸/2016.1.14
灯塔印象
文/沙舟
灯塔守着海,在无边的黑暗里发出一停一射的光亮,从不表白,也从不索取。灯塔人在孤独的生活中,与世隔绝。这就是我对灯塔和灯塔人的大致想象。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里,我们搭乘一艘木帆船,前往位于普陀县境内的洛伽山灯塔,去寻访和体味那份想象中的孤独和照亮黑暗的光明。
靠了岸登上码头,我们顺着小巧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上,小岛那春意盎然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一下子将我晕船的痛苦消解了大半,使我顿时有了一种清新的感觉。绿树丛中传来几声狗叫,仿佛在欢迎访客,我们加快了脚步。
我不是诗人,此刻,我不知道诗人们的感受,但我却实实在在被灯塔站的景象惊呆了:这儿简直是桃花寨,是人间仙境。总共只有290平方米的灯塔站,就像花匠精心制作的一个盆景,它的优美和洁净,真的令人难以置信。
攀上几级台阶,站在高高矗立的灯塔脚下,仰头望去,红白相间的塔身,浑圆,崭新,精神饱满,看不出太多沧桑的痕迹。谁能想得到,它竟始建于1890年,改建于1931年,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
距离灯塔不远处,有几处建筑,又矮又简单,那是灯塔人的居所和工作的地方。建筑周围的绿化井然有序,树木排列整整齐齐,仿佛训练有素的士兵列队而立。点缀其间的桃树梨树花开正旺,千枝百朵,相互映照。地面没有一片纸屑,没有一点垃圾,难道这里的灯塔守望者都不食人间烟火?
在灯塔人的引导下,我们来到稍远处礁岩边的一个望海亭,这里可以纵览大海的气象,倾听大海的声音,感受大海的呼吸。我们极目远眺,心也便随之壮阔。此时,凄冷的海风夹带着细密的雨点,劈头盖脸袭来,显得格外无情,格外冷酷,似乎它在向我们暗示那份隐藏在诗意浪漫下的灯塔人的艰辛和磨难。
从望海亭下来,走不多远,眼前便出现了灯塔站唯一的一片开阔地。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广场,它的背景一头是灯塔,一头是大海。置身其间,一种天地人生的感慨油然而生。
守了30年灯塔的陆主任向我们介绍,灯塔人的主要工作就是保护环境、设备保养和保证灯塔正常照明。
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了“擦铜”这个词,这是灯塔人一项很具体的工作。灯塔人使用的水壶、钟、窗栓、门把手等这些日常用品,都是铜制的,把它们擦得光亮闪闪,然后抹上油,是灯塔人每天必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据说,来灯塔站检查工作的人,首先就看这些小件的铜器擦得亮不亮,有没有长铜锈。
“擦铜”习惯延续了100多年,至今仍一直保持着,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变成了一种独特的灯塔文化。它让灯塔人能够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状态,克服寂寞带来的孤独。
灯塔的光亮是灯塔人燃烧自己的生命制造的光明,在茫茫大海中成为一种永远不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