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描写夕阳的散文

2023/01/15好文章

描写夕阳的散文(精选16篇)

叠彩夕阳

文/许承纪

当夕阳即将落下西山,晚霞布满天边,余晖飘洒叠彩山顶的时候,是一幅最美好的,千变万化可以反复欣赏的景致。欣赏此景致的理想地点,是在虞山桥的东头往西观赏。于是,每每在天气晴朗的傍晚,我时常在这里看到摄影爱好者们在此取景,在此逗留。而美术家们也在此架起画板,开始新的创作。当然也经常看到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纷纷在此驻足,那心情,那笑容自然也就美不胜收了。

我们就将此美景取名叫“叠彩夕阳”吧!与其说是美景,还不如说是一幅流动的自然画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美景每一次欣赏所看到的,都会截然不同。站在虞山桥东头往叠彩山远眺,但见除叠彩山以及周边陡然朝天之山峦不变外,那晚霞的色彩可就千变万化了。有时候像银光闪闪的鱼鳞;有时候如妩媚的玫瑰或鲜艳的海棠,叠彩纷呈;有时候则似绫罗绸缎,五彩缤纷,当空绕舞。当然有时也会看到类似万马奔腾、千里雪飘、风起云涌的巨大场面,蔚为壮观。

我是叠彩夕阳美景永远的“粉丝”,忠实的欣赏者。在30多年前还当学生的时候,我在南宁一所学校就读,暑假跟随老师来桂林旅游,正是1985年的8月。我们在夕阳西下,晚霞红满天的时候,散步在漓江东岸的六狮洲村。往西岸放目,老师满口啧啧赞叹曰,这是一处难得的绝伦美景啊!变化无穷。

或许出于个人经历和学识还简单的原因,我以为这里算不上绝伦美景吧!瞧那西岸,江边那个名叫新码头的地方房子一派破旧,还有当地人说十次雨季九次被淹的清风街。除了那向天挺立的叠彩山等山峦外,算不上完美的景致,何言绝伦?

老师毕竟是老师,面对我的偏见毫无反感,只是轻轻地笑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老师是学哲学的,在学校教政治,讲话喜欢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事物和看待事物。老师说:“看待一个事物犹如看一个人一样,不能只从外表衣冠定论,而是通过现象看本质。就说眼前的漓江西岸吧,那自然美景是绝伦无比,天下独有的。至于那民居街道老旧等问题,那是人文的问题,可塑可变,只是时间问题。而那叠彩夕阳则是不可改变的,美不胜收的!”

老师对我的教导是无私的。他开导我,一个自然美景和人文的结合,同步变迁,是哲学和经济学结合的命题,只要是一块值得开发和欣赏的自然客观领域,那就是无价的。“你信不信?这里以后会有多座桥梁飞架东西,这里将是一处繁荣富饶的天国。”老师说,并建议我以后到桂林来发展。

转眼间,我到桂林谋生30多年时光过去了,当年英姿焕发的老师已是进入暮年。但老师说对了,走在如今风光明媚的滨江北路,眼看楼盘鳞次栉比的风姿,再看那叠彩夕阳,我感慨无比,深感老师所讲的哲学和经济学结合的命题,哲学就是世界观的学问,老师看问题多么深远啊!

冬日,黄昏后

文/郑守海

突然间,很想出去走走,无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点,无论什么人在场,自己也可以。

走在那恬静的青石板羊肠小径上,挂在西南山头的夕阳,散播着最后一点温和之光,可如此便显得柔情了起来,路边已经没有了什么小花儿,也没了青青之草,然而这一切都不那么重要,我看清楚了那枯黄的草坪边上的大青石,像一位慈祥老妇的侧脸,浅浅的笑着,那笑容充满了温性的母爱,过一会这脸就开始泛黄,活了起来,原来是隐隐闪闪的湖光倒映在了青石上,她是在做针线活儿吗?

天边飘过一些薄云,那云彩就是红色的,这时候夕阳就像一个低着头的小女孩,红着一张可爱的脸,小心翼翼的藏在了那些参差交错的枯树梢头,这样就撒了一地的时光碎片,还撒在了从枝丛走过恋人的背后。我们都会眯着眼向着红脸蛋儿望去,抿嘴微笑。

这是一对很相爱的恋人吧,女孩儿穿着一袭蓝绿色的羽绒服,紧紧的裹住了心里来自于情爱的温暖。可是她把那一阵一阵银铃般的笑声留了下来。这笑声会随着迎面而来的微风夹杂在夕阳的碎片落英里,荡在空气中,慢慢的散落到任意一个地方,幸运的人可能会捡起来,也会尝到幸福的味道吧。

开始抱怨自己,后悔没有习惯于这样的散步,像这样走在黄昏后,看见温和轻柔的冬阳,看见慈美安祥的面容,看见幸福绽放的笑脸。那就像是一曲又一曲婉转·轻盈的乐章,被大自然在大世界这个舞台上,挥着季节这个指挥棒,清新流畅的演奏出来。

相信生活,就从这个冬日的黄昏后开始吧。

记忆的守望者

文/折曲不屈

人是感情的动物,很多东西,仿若风干的花瓣,轻轻放在在内心里,期待可以永久保留。然后,总有那么一刻的时光,不管是以前飞逝的时光,还是以后渐进的岁月,都会被我们用来想念和回忆。

记忆,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它的底蕴有多深,宽度有多广。隐在记忆背后的鲜活,总是在心静下来的时候,以一种突如其来却又理所当然的姿态,或肆意,或漠然,缓缓地从灵魂深处走出来。

而我,唯有坦然地接受。因为,越是逃避,越是汹涌。

若是将记忆分类,标识着竹签,一列一列地排放在时间的书桌上。哪一段的柔软,哪一段的温暖,或是哪一段的不开心,一目了然。美好的,会微笑。不好的,即使流着泪,也要倔强的勾起唇角。

因为,人生的路上,留给我们的东西并不多。既然在生命中刻下了痕迹,又何必故作不识,或是无端憎恨呢?

珍惜吧。等到年老时,还可以一一细数曾经走过的路,踏过的坎坷,穿过的荆棘呢。

于是,我想,做一个记忆的守望者,便是我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

守望着我的记忆,守望着记忆里的点点滴滴,一个瞬间,或是一个心动的时刻。

【那一轮明月】

很久很久以前,熟睡时,突然醒来,抬头便望见了窗外的那一轮明月,散着莹莹的光。

眼,瞬间被点亮。胸腔内,充盈着满满的喜悦。对着似是遥远,似是眼前的明月,绽放一个真心的微笑。我轻轻告诉自己:我会记得今晚,这个时刻的月亮。然后,闭上眼,顷刻睡去。

那样单纯的心思,那样简单的反应。也许,那个时候的我,从未想过是否会记得,只是莫名的肯定会铭记。而以后的日子,却是证实了我的永久记得。

那晚的月光,铺满了我的心怀,萦绕了我的周身。淡淡的润泽,盛满了我眼睛里的美好。不忍触摸,却忍不住的触摸。

多年过去后,即使漫天的乌云,即使黯淡的星光,我抬着头,望着黑沉的夜幕,那一轮明月就那样静静照着我的记忆,不曾远离。

【麦子花开】

很小时,通向小学的路上,种满了各样的庄稼。

最爱的是油菜开花的时候,好闻的香味,金黄的花朵,还有繁忙的蜜蜂。偶尔会停下脚步,凝视着带着露珠的花瓣。轻嗅,绽开满足的面颊。

那时,油菜花占满了我所有的视线。有一天,突然间,闻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油菜花的味道。淡淡的,带着一股苦涩,还有泥土的芬芳。

诧异地寻找,只望见了麦子的身影。细细看去,在麦芒的边上,布满了很多细小的东西,看不出花朵的形状,却是真实的麦子的花。微微的黄色,很像书页呈放太久,被时间熏染后的颜色,却又于其间,透出淡淡的润白。

于是,从那一天开始,我知道了,原来麦子也是会开花的。

很快乐地,将这个发现藏在了心底。或许,对别人来说,这只是很普通的常识。可是,对我,它是最独特的发现。仿若蓦然回首后,望见找寻的东西后的欣喜。

麦子花开,开在了我的记忆里,亦芬芳了我的记忆,悠悠留香。

【河边的夕阳】

似乎,是有些不开心的事情,我来到了河边。

静静地望着水面,像是想着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想。风拂过我的发丝,吹起我的衣角。我酝酿着我的忧伤,然后,再慢慢地释放。那样的过程很微妙,说不出感受。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然后,在光滑的水面上,我看见了夕阳的倒影。微扬起的眼角,晕开的光亮。不同于午时的刺眼,是如花瓣边缘似的淡红,暖暖的,很温馨。

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夕阳上,融入它的光泽里,仿若豁然开朗般,抛去了自以为是的愁绪。我想,即使在黄昏的交接处,夕阳依然能够保持着自己的美丽,不顾即将到来的黑暗,那么,我这一点点的不开心,还算得了什么呢?

站在岸边,我微笑着,望着夕阳缓缓地隐入河底,挥挥手,做着无声的告别。

那抹夕阳留下的最后光亮,被揉成一根线,绕在我的心上。

总是用温暖的情怀,守望着我过去的记忆。我知道,那些印入生命痕迹的片段,一直等候在时间的边缘。

我不愿忘记,也不愿永久回忆。只是静静地,在天时地利,一切水到渠成之际,安然接受记忆所给予我的一切。不管是那一轮明月的高悬,麦子花开的悄然,还是河边的夕阳的静默。

因为,我明白,我是记忆的守望者。

夕阳染透燕山

文/苏庸平

三千里燕山,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重重叠叠,莽莽苍苍;像一条巨大的蟒趴在华北平原的北部,成了京津两座城市的天然屏障;延绵秀丽的燕山山脉,又像是北方少数名族的纤秀少女们手挽手在内蒙古高原的南部和华北平原的北部相接处翩跹起舞;万里长城在燕山上蜿蜒,斗折蛇行,远远近近,隐隐约约,断断续续。当灿烂的夕阳照耀在燕山的时候,此时的燕山便是我国北部山川大地上最美的风景。

我爱燕山,最爱燕山上的夕阳,更爱被夕阳染透了的燕山秀色。

我常常踏着晚风中的鸟雀戏爱的恋歌,披着橘红色的夕阳去独赏燕山。

夕阳照射在北中国渤海湾的的海面上,霞光里荡漾着燕山的秀发,这位少妇静静伏在山海关头,把自己那一抹如缕如瀑的长发轻轻地伸进了被夕阳染透了的渤海里,任凭这与夕阳一色的海水冲刷漂染。等到夜幕降临了,她已经把头枕在这海边的沙滩上,静静地睡去了。任凭秦皇岛外那晚霞里的渔船归来,把锚索挂在了她的头上,船夫们呼唤着她,她也不会醒。因为她已经属于夕阳了,谁也别想摇动她的春心。她已经爱上了夕阳,就绝不会再朝三暮四了。

灿烂的夕阳照射在燕山山坳的时候,低矮处的燕山便像情窦未开的少女,稚嫩摴蒱可爱。红扑扑的脸庞上有一层粉盈盈的绒毛,就像是特意把夕阳的光抹在脸上,画上一层淡淡的红妆,马上要在夕阳西下以后,去与自己那位白马王子在燕山脚下约会前的准备。然而,这约会绝非一次,而是天天如此。你看,那山间的小径正在夕阳下静静的等待着情侣们的脚步,路边的油松也在夕阳下越发地青绿而发亮,鸟雀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巢穴,松鼠也急匆匆地抱着自己的松子溜回自己的洞穴里去了,山坳里的丛林也格外地静谧,一切都在为燕山少女的恋约创造最佳的环境。多么可爱的天籁万物呀,懂得人间真情,而人类又有几个能够懂得大自然的真情、懂得人类自己的真情的人呢?

披着夕阳,带上我的短笛,向着燕山的山腰走去。轻轻地抬起自己的脚步,慢慢地拾起那凸凸凹凹的路阶,找到自己曾洒落在夕阳下绿草坪的旁边山溪里的身影,停下来,坐到那山腰的一块花岗岩上。看着静静的荡漾在山溪里那一张挂满皱纹的沧桑的脸,在夕阳下似乎增添了些许光彩。思忖着,也许上帝还不会马上就让我去报到吧?我在人间还有许多没有了却的恩怨情仇呢!于是,便从腰间抽出自己那一根尘封了多年的短笛,坐在这山腰的夕阳里,舔开笛膜,吹响一曲《橘颂》,去唤醒沉睡在汨罗江下的屈原。邀他来与我一起共赏的夕阳下的燕山。以缓解他心中千年的郁闷以及对楚怀王和南后的愤恨。

然而,经久不用的短笛已经不听使唤,嘶嘶啦啦的声音像几个癞蛤蟆互相撕扯,那里还寻得一丝悠扬?站起身来,扬手将这一支陈旧的竹管向远处抛去,短笛在夕阳中翻滚,像一只深灰色的鸽子向着浩渺的远空飞去,那下方即刻显示出了一片壮观的海市蜃楼——浓缩着夕阳染透了的燕山。

望断远去的短笛的影子,抖落身上的风尘,再抬步向山顶走去。夕阳的紫光瑞妍已经在山头璀璨起来了。

走到那璀璨的点,抬头远眺,哦——这三千里燕山,就在我的脚下,像一条起伏流动的江河,波浪在夕阳里滚动。山坳里航行着装满夕阳的航船,山腰里鼓起的是挂满夕阳的金帆,山顶就是那灿烂夕阳下闪烁金光的桅杆!

身边,那山桃还三三两两的挂在去年的枝头上,已经萎缩成了坚硬的球,柿子树、梨树上都零零落落地悬挂着几个被遗弃的陈果,没有一点生机,几只乌鸦在那里盘旋着,不时地落下来,用那带有腥臭味的噱,在那干涩萎缩的果子上面啄几下,然后叹着气,一跃翅膀飞走了。只剩下那几个干缩的果子和那光秃秃的枝条在夕阳里摇曳着,独自叹息。

夕阳正红,这是太阳一天中最美的时刻。秀美的燕山干脆把自己脱得精光,那优美的身材曲线,那颤动着的汉白玉般的乳峰跃然欲出,赤裸裸地扑到了夕阳里……她已经醉了,醉倒在夕阳的怀抱里,任凭夕阳把她染透。然后让夕阳双手把她托起,用橘红的色彩再把她洗礼一次,然后用夕阳的霞霓把她包裹好,轻轻地把她送到北中国的北部,放在古老的燕京地带,去装点北中国的壮美!

走下燕山回眸望,被夕阳染透了的燕山静静地睡在那里,令人陶醉。

不要多少飞鸟走兽,不要多少花草树木,不要多少春风杨柳,不要多少高山流水。就有这被夕阳染透了的燕山,就足以了却我今生爱梦!

夕阳西下,你还好吗?

文/大可先生

这是一个下午,我独自站在这个四楼的平台,眺望着几个街区外的现代化高楼,那里是这个城市的金融中心,是这个城市未来的商业中心,那里聚集着想象中的精英人士,而我只是向往着,眺望着,希望未来的某一天,我在那里有一席之地。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不得不感叹这个城市迅速的发展,十几年前几个街区外还是平房和庄稼地,如今密集的住宅区和商务写字楼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发芽和结果,而我似乎像一个轻盈的蒲公英种子在空中飘荡。

几只麻雀从我眼前飞过,目光跟随着它们停在前方的树枝上,那棵树上还有一个鸟窝,那是喜鹊的家。

就在喜鹊家的下方,是一个小广场,由于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小广场的休闲的人也越来越多,老年人为大多数,他们享受着晚年,享受着生命最惬意的时刻。

老大爷在下棋,老大妈在聊家常,看那,小学生来了,放学了,他们是开心的,因为结束了一天的痛苦的课程,不用在看到老师严厉的面庞和嘶吼的声音,以及听不到,看不到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同学,他们此时是快乐的,因为作业还在脑后。

可是,总有不快乐的,那些可恶的补习班,那些可恨的家长,那些可怜的学生,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一天最美的时刻之一吗?这美丽的夕阳。

我在街道上一路向西,我是下班族的一员,骑着电动单车,陌生的同伴有很多,我们穿梭在汽车拥堵的缝隙中,我们一直向前,水往低处流,我们向前走。

有谁注意到前方是美丽的夕阳,太阳已经是红色,它在慢慢的降到地球的另一端,它是那么的美丽,我不得不停下远远的望着它,看着它消失、看着它再见、看着天越来越暗、看着华灯初上、看着夜晚来临、看着这自然的美丽、我在想,我过的好吗?

我每天都会回想一遍这一天所经历的事情,从早晨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到晚上闭上眼睛的那一刻结束,有多少事情让我的心情不再是平淡,或许是愉悦、或许是舒畅、或许是快乐、或许是欣喜、或许是烦躁、或许是悲伤与难过……,总之不是平淡,因为平淡久了就是麻木。

麻木很不好,让人分不清事物的轻重与好坏,在麻木的人看来,一切事物都是一样的,为了去寻找某种心跳的刺激,可能会去做一些毕生后悔的事情。

现在的人越来越麻木,可能跟经济的迅速发展满足不了精神的需求有关,经济发展过快,物质需求不在是渴望,但是关于人性和人文的一切东西却感觉在渐渐淡去,除了金钱和发展几乎看不到人性和人文的影子,它们并不是消失不见,只是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它们只是在努力的追赶,可是又有几个是真诚的,那个铜臭味,有点臭。

虽然已经是夜晚,电灯已经为我们的夜晚提供光明,可我还是念念不忘那夕阳。

夕阳似乎很满意这一天,但并不满足这一天,因为明天它还会努力的变得金灿灿说明了这一切,我想我们也应该如此,学会知足和满意,但绝不能学会满足。

夕阳西下,可是,你还好吗?

夕阳余晖话琅井

文/化佛刀客

历史文化名村琅井,像一支激越的古琴曲,从大唐奏响,一路弦歌雅意,曲尽其声,款款而来,历经宋元明清的高吭,而今终于进入曲终的静默。俞伯牙疲惫了,钟子期还没有来,就一直凄婉的静默着。

《南诏野史》载,这里因神狼添地而出卤,产食盐,故名“狼井”。后因不雅,把左边那条狗换成了美玉,叫“琅井”。这块美玉一路煜煜生辉,照亮了几部历史,而今,光环尽失,只剩下苍凉的余晖。

老刀客和这个小地方,倒是曲终人未散,有些不解的小缘分,所以还眉来眼去,暗送秋波。

初识琅井,大概六七岁。从老家徒步翻过巍峨的笔架山,再垂直地下到箐底,就是琅井了,约需九十分钟光景。它两侧是陡峻的山,绵延十几里,千余年的煮盐砍伐,生机轰然坍塌,徒有衰草萧萧。琅井,就温柔敦厚地静伏在两山之间,身旁是蜿蜒的琅井河,倒不甘寂寞,嘻嘻哈哈地向龙川江奔去。

跨过公路,是一座小巧玲珑的石拱桥。那桥真个叫耐看,石头是石头栏杆是栏杆的,还有什么狮子啦、人像啦的雕着,下身弯成一个好看的弧,双脚伸在水里;桥下一练清流,舞着白色的裙,跳着唱着地去了;河石间的青苔,有的碧绿、有的金黄、漂漂悠悠的,欲走还留地迟疑着。几条小鱼,正懒散地吃着什么,不时抬起头,朝我扮鬼脸,无端的挑衅样;河两岸的柳和竹,并不成队列,有的东倒,有的西歪,柳树的那些柔枝,千手观世音似的伸到水里,莫不是要给净瓶添点水?柳枝又像是哪个准备出嫁的大姑娘,把那千万青丝,展到河里,正在漂洗;竹枝间群群的小鸟,打闹正酐,旁若无我。刀客一时兴起,捡了石子,直射过去。这下可好,石子误袭了河边菜畦里的一个姐姐。她嘴里嘟哝着什么,抓了土块,朝我扔来。正待决战,母亲厉声地喝止了我们。夕阳余晖话琅井

过得桥来,只见逼仄的小街上人头麻密。人们争论着、蠕动着、嘶叫着。我扯着母亲的后襟,使出吃奶的力气,才没有遗失。回来时,去到一个馆子里吃面条,那是一个蓝漆门窗的房子,窗上有玻璃。等待间,对座的一个老叔,挑起面条,“嗞——”,一匝面条蜂拥的都进去了,这功夫真是了得。我顿觉神奇,口水难禁,万分向往。觉得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它了,一吃果然。但我身无绝技,只能一根两根三根地往嘴里塞。后来,母亲便在宽裕的时候去换面条,把麦子背了去,一番折算,面条就背回来了。直到现在,我还在困惑:这么神奇的面条怎么就没有了?好可惜!要是我有钱,就开发这个产品,叫“神奇牌”琅井面条。

稍大,和父亲去驮过硝灰。那是种豆用的肥料,这肥能使土又松又软,豆子又增产又好吃。毛驴是借的,路上我想骑一段路,父亲没有同意,说那是别人家的,不能太累,只让它驮着军用水壶。路上期待着什么,一跨过小桥,就成了急切盼望了,小桥流水竹子小鱼和鸟,未及细看。但是,父亲最终也没有提到吃面条的事,也没有见到那个蓝色的房子。我们一直穿过村子,到了后面,买了硝灰,又穿过村子,也没有见到那个蓝色的房子。这时心下气愤,又不敢发作,要是我娘来多好啊!回来的山坡路都超过了九十度,我累得童颜失色,只余下一口气。对这个村子,便添了一层恐惧,一层幽怨。

变了大人之后,去琅井的次数就多了。渐渐地觉得它是一个好去处。这时的琅井,已是昨日黄花,朱颜尽改。菜畦里的那个姐姐,也不知何往了。但唯有这样,我反觉得“别有一番滋味”。因为它的沧桑?还是它的冷寂?也许都有。尘世间,总是步履匆匆人憔悴,意乱情迷多烦忧。而这里,可以漫步夕阳听禅意,小桥流水临古风。

唐朝始建的开宁寺,已恢复重建,院落参差,金壁辉煌,气宇轩昂,三教合一的气派不同凡响,还真点缀了些大唐余韵。拾级而上,“天王宝殿”的金扁威严耀眼,正中一联曰:莲座护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信徒,对“佛法无边”“有求必应”之事,少有心得,来寺宇打逛,多为“到此一游”之例。还有看看书法、瞧瞧建筑、瞅瞅雕塑,装点些风雅而已。慢慢地,也审美疲劳了,只要稍有名气的山,就有庙宇,无限风光尽被占,暮鼓晨钟无尽头,好烦好腻歪,心里颇有微词。更别说现在的朝山拜佛,故事很多。之外是另一层享受,佛地多清幽,古木参天,繁花似锦,“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开宁寺地处偏僻,芳草萋萋,古木萧萧,正是绝佳去处。转来侧门,一联云:烟霞清静尘无渍,水月空虚性自明。行书潇洒遒劲,大气磅礴,倒与心相合,所以每次必看。

说起真正的古迹,东面的祖师殿和西面的伽蓝殿还基本完好,祖师殿有六叶的门,其上木雕精美绝伦,惟妙惟肖。每个门叶上镂雕有一付对联,其中一联是“林泉乐志犹载子,瑞霭三多爽气呈”,既点开宁寺掌故,又言修练教化之意,有些意思。而伽蓝殿门窗极普通,近前一看,却被挪作“香积厨”用了,真是阿弥托佛,罪过,罪过!又不知“五观堂”在哪儿?我极疑心祖师殿的门应是伽蓝殿的门,这样才名实相符,就方位说它们也刚好反了。当然,佛道深妙,我辈岂能知之。

寺庙里闲散够了,日已西斜,余晖洒金,就可以漫步下山,孓立小桥,少憩片刻。虽不再是昔日的石拱桥,流水也不复昔日清冽,但也也丝毫不减情趣。若时间恰合,满箐油菜花黄,蜂戏花叶间,蝶恋花叶间,奇香扑鼻,黄绿逼眼。抬首仰望,一线碧空飘荡,两侧壁立千寻,青松附石,杂草攀岩,兀的有陶谢再生,遗世独立之叹。

越过小桥,踱入村子。小巷幽深,人影稀少,阶石沉静。拖着长长的影子,恍悠悠,暖洋洋,懒散散地东张西望。古檐下那一张蜘蛛网,抖抖索索;石阶边坐着的那个老汉,半梦半醒;巷子尽头一个花衣服的姑娘,一闪身不见影了;突而从小叉巷子里伸出一个狗的脑袋来,朝你张望,态度温和,像要询问什么。不时见到一些老房子的衰落景象,让你慨叹岁月的无情远逝,追思那往昔的繁华荣昌。你还可以到经典的温家大院,缅怀明清时代这里的蒸蒸日上,你仿佛看到古盐都的车水马龙,听到驮队的铃声叮当。也可以相约村里的一群老艺人,享受那古老朴素的洞经音乐,一曲《《追善堂》,咿咿呀呀的,嘣嘣嘎嘎的,你虽然没听懂,但你仿佛嗅到了长安的春花秋菊,汴梁的鼓簨钟鸣。

但我似乎很难附会这样的高雅。我喜欢在秋冬的闲暇逃来这里,我喜欢傍晚的太阳照在脸上,余晖撒金。就这样踱着,脚酸了,人懈了,肚空了。就溜到那家地球人都知道的烧豆腐摊上,坐下来,吃点吧。那是地方上如雷灌耳的松毛豆腐,吃起来香满齿颊,妙趣横生。店家在一个大火盆里烧上火碳,又用火灰盖住,不见一丝红色。上面放一个铁网似的烤架,烤架上均匀地铺上新鲜的松毛叶,上面再成排放上长方的小块霉豆腐。不一会,就青烟弥漫,松叶的香味笼罩了整个巷子,这才是最佳火候。整个过程是见不到一点点火的,温度高了,松毛叶煳了,就没法吃了。待松毛叶变黄的时候,豆腐也黄了,茶已饮过三杯,闲话已扯完一堆,才开始吃豆腐,那美味就无法付于文字了,你吃了就知道。

意犹未尽,又踱到对面的小吃店。一盘黄牛干巴,一盘猪干巴,一海碗青菜汤,一杯小酒,慢慢地呷着,任凭它夕阳睡去,暮色升起。

那一个黄昏,我在别处

文/雪逸

夕阳的剪影是缠绵的,那一片落叶,终是剥离树梢坠下,我拾起这一片落叶,秋便从我的指骨间渗入心海,记得,那一个黄昏,我是在别处……

我是喜静的,所以每到一处,必定避开景区的节假日和热点时间,这个时候,游人基本退潮,我便走了进来。村子不大,是我喜欢的那般样子,粉墙黛瓦马头墙,坐落在山凹中间,由于倚山而建,简静有致,是典型的徽派民居遗风,在四周青山墨绿的掩映下,是国画水墨的逸趣,怎不令人心怡神往。

早先就听人说,这里是看满山红叶的最佳景地,此行,我不是为红叶,而是为初秋的嫩黄而至,总感觉鲜红比不得嫩黄,红是闹的,而嫩黄却是静,那种静是柔的,柔得极致,柔得极美。

找一个住处安顿好后,我便去寻那块景地,村子里很清幽,没有我臆想里的青石板的小巷,是一条条沙土小经,我的脚步很轻,偶尔会窜出一只可爱小狗,一两声的犬吠,让你特别的亲切,迎面走来一位老阿婆,脚步稳健,面目慈善,扎在头上的那条布织的花巾,这样的影像勾起了我对外婆的记忆。见面微笑而过,我却掉进旧时光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穿戴的老人,拐了几个小弄,终见了那一块景地。我揉揉自己的眼睛,这不是梦,是如画的意境,一片千年的枫树,在夕阳的光影里醉了,在书里读过很多关于夕阳的美景,可今天没有一处美景,有我眼前的这般好看,挺拔标致的枫树在柔红的影像里,给我酝酿一壶美酒,醉得我如痴如梦的为你心动……

择一石凳而坐,人便在景中入画了,成了这一抹夕阳的点墨,近处几个孩童正在戏耍,嘎嘎的笑声穿过树梢,摇曳了树叶的灵动,化成天籁又落在我的耳里,有着唱经般的好听,地上已经有着零星的叶子洒落,夕阳镀在地面,有种秋韵的写意,骨子里的我,对秋总是有抹不去的清愁,这个时候难免有一些宋词的断句残片入脑来,孩子的笑声再次窜来,我抬头、仰望,伟岸的枫树,一道道苍穹,碾碎了我这浅薄的愁情,让那点不经意的断句残片消融在树枝里,用夕阳来暖她,顷刻间便了若无痕了。

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走进了我的画里,“阿姨,你是来看红叶的吧,可是你来早了,现在不是看红叶的时候,红叶得到十月呢”呵呵,看到孩子那个俏皮的小大人的样,我喜欢至极,于是与他攀谈起来,得知,孩子已经十岁,读四年级,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留着他和奶奶爷爷在家,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能够向我介绍起每一颗枫树年轮和特性,那些很专业化的词句,仿佛是一个导游,让人哑然无语,惊叹不己。那个童真的脸颊上还留有乳香的孩子,却有着这般文词,着实令人惊奇。孩子终归是孩子,呆不到一会,又去找他的玩伴了,留下我独自清幽静赏。

我不是为红叶而来,是为了那一抹初秋的嫩黄,可是,我还是早了点,终究是没有到季节,“霜降有红叶,秋露叶儿黄”,这个时候,夕阳已经浓如火,远处的青山也火红热烈,只是粉墙黛瓦的房子,在温红里,古典雅致。可最好看的还是这片枫树,夕阳把她镶嵌进有着墨迹的画里,我静坐在画中,和着这片枫叶一起,从浓烈到淡黄,再到紫烟…

夕阳隐遁到山里,一片枫叶滑过我的视线,我轻轻拾到掌心,这个黄昏,我是在别处,捡拾起这枚初秋的明片,珍藏于心。

夕阳余晖,等待在岁月的长影里

文/风之语A小艾

若是风调雨顺的话,麦黄盈丰了。

你走了多年,岁月已苍老了天边远飞的倦禽,去时的路伸去多远,一旁的枯草静默成昨年的风景。

记忆模糊在定格的某个秋天,秋天有季风,风从我袖口轻轻过去,脸庞的等待刀刻成流年的痕迹。

茫然成了不变的主题。

我想说爱情在远方荒芜了生命,沙漠中的坚持,我的刘海遮住祈盼的眼睛,就像你从未离开过。

想着曾经,曾经有笑有泪,有疯有痴,谁在尽头一世悲情。

你应不知,等待循环于三百六十五天,时日有风有雨,我曾佛前默念,缘来缘去,千年万年,前尘后世,思甚,而无从救赎。

夜太深,我从留恋的梦中醒来,留烟尘于寝,静品观音,观音香韵,听首老曲,旧的若堂前老尊,犹见前世灰尘,摇椅悠悠,我静默双眸,去梦里,梦里太多的风景,过往的诵念是你一遍遍的身影。

爱有深潭浅,恨有落瀑长。

不回了,不回……

睁开眼帘,发须鹤颜,我用双手的颤微,摇开久封的布帘,帘上鸟语依依,帘外月色凄狞,星稀云流,我抬眼四顾,银河纵深,织女去了何处?

却闻万籁虫啼,唧…唧…唧…

终听歌唱的你,远及而清晰,想着伸出手去,摸你久无熟悉的面颜。

老了么?如我这般,浊了眼,灰了刘海。

还能记得么?你离开的那条路径,我去看了又看,香草又艳了,春天刚去,夏雨便来了。

你能否看见,一位老者的巍巍,行在夕阳的余辉,我们的爱有多久,若拖伸的影子,老长,老长……

去到心里,去到我们的爱情故事里。

今生欲去,来世能否在尽头靠近,无音讯,留一抹弥香,轻散去,可否知道,仅是为了寻你。

寻你万载千年……

低声道别的夕阳

文/马未央

长安区兴隆街道人的家园和土地,正在上演一场现代性的换装。

两年以前,拥有自己房屋住宅和比血肉还要亲的土地的兴隆街道人,将土地和田园置换为韩国三星的投资项目,以后的几年间,原来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不再会是庄稼,原来的家园也不再有熟悉的熙来攘往。一座现代化的也许是白色的庞大工厂会逐渐显影在这片土地上。故园的主人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搬离,在政府安置的另外的一片土地上重新建设自己的现代化的家园。

这一切,被王润年“盯”上了,于是就有了上万张照片,随后又有了《故园三部曲》的第一部《故园背影》。当人们继续在崩塌的边缘平静地生活时,他成了唯一凝视眼前景象的人。采样、探究、拍摄、重访、挑选、组织、排列、他用影像捕捉消逝,随后孕育出了《故园三部曲》之二《故园落日》。

这次,王润年先生是从黄昏出发的。黄昏是生命状态。苏珊桑塔格说:“日暮时分——这不仅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天中色彩最为丰富的时候,也往往是忧伤的代名词。”引人眷恋的夕阳,末名的黑暗,一切将尽的子夜。最终,是重又回到生活原点的清晨。生命的旅途就是在走向暮色又走向黎明继而又走向暮色的巡回。而黄昏就是这循环中短暂的休憩。王润年先生的黄昏影像用不那么正式的手法于一瞬间捕捉到的正是生命状态的一种真相:难得的凝滞和静止。虽然一切看上去都是运动:天空下的树木、人们衣服上的褶皱、吊瓶里正在下滴的药液、吹乱了头发的微风、树木流动的光影,然而,在这种流动中,静止才是真相。帘幕中间端坐着对着镜头安静地凝视,在病床上瘫软着一动不动;老夫老妻错落地坐在堂屋;随意落座在矮床上空洞地看着电视机;在简陋的屋顶下或蹲或坐地享受迟来的晚餐;毫无戒备地将身体散摊和舒展在土炕上;甚至是做女红、擀面条、或者是用鸡毛掸子擦拭着祖上的遗像,这样的动作,都含着放松休憩和静谧。在静止中有一种微观权力的运作,那是看似静止的动态内部的细微的冲突和矛盾,是完好与破损、传统与现代、安全与危险、平静与躁动的博弈。

黄昏是故园的属性。乡土的故园,白天呼喊着成为废墟,而在黄昏时刻休息暂停,但正像倏忽而至的黑暗一样,只用一个手指轻轻地触碰,便继续剥落或者干脆轰然倒塌。乡土不仅仅是社会的等级和民俗特征,也是井然有序、相互生成而又各自自由的生活经验、历史记忆和生命形态,而这一切,作为一个大的意义体系和生命体系正在不可逆转的消逝。而王润年正在用凝视,抵抗对这种消逝的遗忘和忽视。

王润年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礼貌地笑着,温和地等待着你,这与他的影像的多义性和批判力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次他在影像中突出使用了帘幕和镜子的意象,窗帘、门帘、镜子、玻璃窗,也许他想提醒我们,即使是他深入内部看到的故园,也不过是一个镜像而已,而他对故园变迁的诘问和回答,同样是开放的并未完成的。

照片传递的是整个的过去以及正走在无情地变成过去的道路上的现在,低声道别的夕阳过后,风景就将沦陷在黑暗里。感谢王润年,让我们可以以美学的眼光,观看这个特定地点的过去,观看它的消逝,观看它的容易被人遗忘和忽视的那些部分。

明早一块看朝阳

今天太阳落山的时候,我看到了夕阳,自然随口吟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没想到被一个同学听到,他感叹不已。如此正值青春年华的天之骄子,怎会有如此的概叹。

确实,这是我第一次看夕阳。我从来没注意过她,尽管她每天东升西落,生活的匆忙,学习的紧张,就业的压力,是我自顾匆匆前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没想到在这个冬日的傍晚,我突然欣赏到了久违了的夕阳。

夕阳是那么的美好,你看她在即将走完人生之路的时候,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了世界,给了大地。大地一下子美丽多了,那山峦,那河流,那平原全都是那么的美丽,一切也都沐浴在这阳光之中,都变成了金色。

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啊!

曾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个故事: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来到黄河边上,望着那滔滔江水感慨万千,关羽情不自禁的咏道:“多好的河山啊!多美的图画啊!”,张飞也兴致勃发,可“啊!啊! ”了半天,也没有“啊”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刘备看着张飞那狼狈的样子,三人都哈哈大笑。

看完这个故事,我忍不住大笑。但在那个时候,真正是很难体会出个中道理的。时隔多年,我常常想起这个故事,便对夕阳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昨天,在你的空间中,再谈你的网名中,我隐约地察觉到你的一丝伤感,一些无奈。一些埋在心底不愿向人倾诉的秘密。

今天早上,我打开了空间。看到你与网友留下的话语。我知道,你现在已经走出了情感的低谷,已经以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这是你的老爸最希望看到的,也是你的亲人最希望看到的。以前我给你提过建议,让你修改空间,你说你不会,其实那是骗我的,我现在明白了,那是一种怀念,一种悲伤,一种深情。

逝者已矣,生者奋发。日出就有日落的时候,日落虽然令人伤感,但日出何尝不是美丽的。

走好当下,做好该做之事。怀揣一颗感恩的心上路,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

明天的太阳依旧升起,明天大家一块看朝阳。

夕阳的颜色

文/也许爱是最美

五月未,傍晚的温度,傍晚的风,令脚步比其它时刻慢了不知多少倍。

夕阳是橙色的,更准确地说是介于橙色与粉红之间的颜色。“美”是很难描述的,总不是一两个字所能表达,也不是长长的句子所能尽述,即使有贴切的语言可以形容还要涂上一层心情的色彩才能趋于准确。然而说起心情的色彩,又将进入另一个微妙的空间,不如暂切止于此吧。

她依着那三十多层的大楼,柔和纯净,在这个时间段里无一丝云的痕迹。还要在她之前加上“丰润”二字,清晨的她距我很远,不说隔山隔水,只是几座大楼已使走在清晨的我很难想起。这时的她与我很近,似乎用力张开双臂,就可拥她入怀。

我距大楼越来越近,她却渐渐隐去,就那么百米的距离,她便无影无踪,天地之间无处可寻。以为总有一丝光线会遗留某个角落,事实上无法确定她曾经来过……

午时,我在阳光下睁不开眼睛,手中的遮阳伞想把一切拒之身外,温度、声音都不想要。欲拒无力,还是舍不得手中的伞,就算是一点点心理暗示吧,这伞总是有才好。

这条小路要穿越一条铁路,没有汽车驶过是最令人满意的。路上无树,一面墙内的树却奋力出了院墙在这条路上留下密实的影子,可以暂时把手中的伞垂下来。

他,躺在人行道上,枕着一块砖。

我想,他累了。虽然那身深蓝色的衣服清晰地让我看见存着一层尘土,我并不把他想成疯傻的人。

我幻想过最舒适的画面,也是这样躺着,但不需要那块砖,也不是在这样的路边。我渴望在无人的深山里,有一片绿色的草地,躺在草地上,面向天空闭起双眼,就那么安静地听鸟儿鸣,花开……城市里大片的草地容易找到,但求无人却难。我不拒绝温暖,也不拒绝朋友,只想求一刻完全自由的心境,却只有无人时才能做到,谁的颜面都可以不顾,衣衫不整也无妨。

在有人的时候,在路上,在中午阳光下,他却已经做到了。

我跨过铁路,伞又直直地握在手中,似乎有一串串笑声从铁路边那棵开满红色喇叭花的小树上飘落下来,蓦然回首,寂静无声……

下午上班时,他还在那里躺着,这人真能睡。继而又有点担心,是不是他……

记忆中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一个人躺在也是这样的路边,当我一天三次在同一个地点看到他时,他已经与我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傍晚来临,他坐起来,鞋子脱在一边。

我想,他没死。再次看到美丽的夕阳,轻松地,慢慢地走着,只想多欣赏一会儿她的美丽。

第二天,我四次看到他不吃不喝。每次路过,望一眼他在的地方,已成了我的习惯。原来习惯这么容易养成。

第三天清晨,是有风的,对夏日的人来说,很难得。这个时候地上的尘土也似乎未醒,风是较干净的,不会令人讨厌,气温没上来,一切凉凉的,脚步可以快起来。

我刻意把目光投向那个人呆了两天的地方。他还在!

他在吃东西。斜一眼那东西的包装,不像是捡来的。若是有钱买东西,那就真不是疯傻的人。我的心情又好了,匆匆而过。中午,他还在,还是坐着。旁边放了一包东西,似是衣物又似其它。于是我猜测是有人关心他给他送了什么。

唉,我是闲着无事,思绪乱飞吧,我这是怎么了,说自己有同情心,不可能啊,我何曾上前问过一言半语,有的只是冷漠旁观。还是闲来无事,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在作怪吧。可是,当我又一次看见他依然坐在那里时,我又怎能让自己的思绪不散。若是疯子傻子会一连几天不动吗?若到不动时,那将是渐渐地死去。可是我明明看他脸上多了一些生机,他是那样看着走过他面前的每一个人,没有傻子那种怪言怪语,有的只是平静,“一切与我无关”的表情。

是一个心中有事的人吧,或许家里有矛盾,来这里反思了?我只能这样想了。不过,我很高兴在他的脸上看见一些颜色,自然比不上夕阳的美,却有一丝温和,不会使你生出讨厌的感觉。或许是这里距离那最美时刻的夕阳比较近吧,他也被染了色。

傍晚,在太阳最美丽的时刻,我没看见他。

他走了,来来往往,这条小路的一位过客而已,或许太累了,走不动了,在这里休息了三天,比其他人停留的时间多了一些。也许这三天里他从来没有越过铁路看到那座大楼身边的夕阳,她却无声地陪伴着他而存在。

我是常常惊叹夕阳的纯净妩媚温和,却也不曾为了这令我迷醉的美而停留片刻,拿着手机闪一下,也是有点怕见人的神态。

自由自在,离他很近,离我很远。或许是与我很近,与他很远。我不能让人生完全处在自由自的时刻,但总有一些时刻是可以的,只怕放弃的人是我自己,而不是因为寻找自由自在有多难,比如太阳的颜色在我无法形容的那一刻……

夕阳

文/齐川红

喜欢夕阳,喜欢一个人在河畔的夕阳下徘徊,踏着松软的沙滩,拖着长长的身影,静静地望着,伴随着温和的风,享受这一片宁静闲适。河水波光粼粼,浅草微微浮动,山气日夕佳,橘黄色的夕阳像慈祥的老人一样满怀柔情。

夕阳是美丽的,又是伤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描写夕阳最著名的诗句,即便是气势磅礴的毛泽东也很苍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更不用说,刘长卿的“日暮苍山远”,范仲淹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王安石的“征帆去棹残阳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了。

只有盛唐的夕阳才是壮阔的。一向敏感柔弱的王维在荒原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阔雄浑。王之涣最是壮观,“白日依山尽”,踌躇满志,昂扬进取,“更上一层楼”。盛唐的男儿无论走到哪里,纵使北风吹雁,落日西沉,也不悲凉惆怅。朱自清套用古人句“但得夕阳无限好”,叶公“满目青山夕照明”,也都是佳句,

夕阳像一个句号,一天结束的句号,也是人生结束的句号。一个人一生应该像太阳一样,有着火红的开头,有着火红的结尾。不觉吟出一首诗:倦卧草坪暖融融,目含荒漠静远空。夕阳虽无十分力,依染江山一片红。意犹未尽,不觉又回忆起年少时和伊人分别的一幕,吟出一小诗《夕阳》:是我那穿着红裙远去的恋人,回眸淡淡的一笑。她一消失,我的世界就昏暗了。

默默回味着,一丝感叹,一丝陶醉,披着余晖归去。

莫道桑榆晚 夕阳谱诗情

美不过夕阳红,温暖又从容。周新桥是我们袁家的大姐夫,他与玲姐相濡以沫度过了金婚。古稀之年的他们牵手进了老年大学,一个进修诗词书法,一个学习水墨丹青,勤耕不辍,家中挂满了他们的字画,他们沐浴着金色的夕阳,徜徉在诗情画意的美景中。亲朋戚友也获馈赠,分享他们的艺术成果。真是莫道桑榆晚,夕阳谱诗情。

退休前,新桥哥是个大忙人,在他任区委书记那段日子里,经常下乡,了解民情,检查工作,给农民作报告,传达政策,访贫问苦,嘘寒问暖……无车代步,全靠11号(指双腿)或自行车走遍了全区各个角落。风里、雨里、泥里、水里,他走过多少路?无人知晓,只有他的双膝知道,老来膝关节疼痛无比,行走困难,多年医治,见效不大。去美国探亲时,幸得美国医生医治后减轻了痛苦,但仍需柱杖而行。我们每次打电话询问他的腿疾好些了吗?总是听到他那爽朗的笑答:“还可以。”忘我的工作,付出的是青春和健康的代价,但他无怨无悔。

改革开放初期,年过半百做惯了行政工作的他,接受组织委派,下海经商了。一无经验、二无资金、三无关系,他这“三无人员”就这样走马上任了。我们佩服他的勇气,他真是位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比以前更忙碌了,天南地北闯天下,为宝庆进出口贸易公司找货源、找销路,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短短几年,他为公家积累了财富,建起了两幢大楼,解决了办公地点和职工住宿。他能白手起家创奇迹,其中凝聚了他的意志、才干和心血。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他无需翻电话本,张口就能准确背诵十多家株洲亲友的电话号码,更别说经常往来的电话号码了,当在场的人佩服得目瞪口呆时,他那憨厚的脸上漾开了快乐的笑容。

记得有一次他从上海出差回来路过株洲,骄阳似火,他在我们家匆匆洗个澡,又去清水塘火车站赶火车回邵阳。我们去送站,那是个小站,无月台,上火车得两手抓住扶杆,引体向上,才能上去。无奈车上已是人满为患了,我们俩帮他费力地挤上火车,用力推他才关上车门。回来路上我们一直担心他乘这样比公共汽车还挤的沙丁鱼罐头似的火车,一定很难受。回到家瞥见床下几个西瓜,我们非常后悔自己的疏忽,怎么没让他带个西瓜解渴?周新桥创业过程的吃苦耐劳精神是现代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新桥哥劳碌一生,里里外外一把手。他除了工作出色外,家庭也经营得和睦温馨。他像棵大树,为妻儿遮风挡雨;他又像春风,为亲友送去温暖。物资紧缺的年代,他想方设法使家人吃饱,还省吃俭用孝敬双方父母。他对多病的妻子体贴入微,呵护备至,包揽大部分家务,还多次陪护上省城,求医问药,不辞辛苦。爱的牵手,延续了妻子的生命,提升了他们生命的质量。

夫妻俩对儿女是舔犊情深,孩子们成家分开后,每到星期天他们都要把全家人召回来,举行家宴,每次都像过年过节一样热闹。菜肴丰盛无比,为此他们俩得提前一两天准备,采购、烹制,新桥哥主厨,玲姐打下手。狭小的厨房里留下他那高大而忙碌的身影,客厅里洋溢着全家人的欢声笑语,持续多年,乐此不疲!我们的女儿在邵阳师专读书时,也常去赴宴,离家在外的她深深感受到玲姑姑爹家中浓浓的亲情。他们家有一个习惯:每到吃饭快结束时,新桥哥都要分菜,他把桌上的菜让大家分而吃光。孩子们从小养成了习惯,自觉地伸出碗来接着,他也以身作则,最后把残汤剩菜全倒进自己的碗中,美其名曰“做总结”。这样做他们是为了让子孙养成勤劳简朴、节约粮食、也不挑食的好习惯啊。

新桥哥一家对子女总是身教重于言教。玲姐心灵手巧,辛苦教学之余还挑灯裁剪,一边踩缝纫机,一边辅导孩子读书。1973年在老家相聚,我们听到不满十岁的小四能声情并茂地全文背诵雷锋的故事》,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令人佩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注重高标准、高质量,小四不负父母期望,赴美留学后留美工作。

新桥哥和玲姐亲戚朋友多,他们总是盛情款待客人。三儿结婚时,有十几个株洲的亲戚朋友前去庆贺。早餐时,每个人的鲜汤面上都有一个漂亮的油煎荷包蛋,大家感叹新桥哥起得早,为大家准备了如此营养丰富的面食,不容易啊。《游击队之歌》的曲作者贺绿汀是邵阳人,多年来流行歌曲盛行,老音乐家渐渐淡出人们视线。新桥哥每到上海出差,必去看望他老人家,送上家乡的特产。多年交往,老人看新桥哥忠厚诚实,把他视为知己,倾诉苦闷:德国邀请老人去讲学,老人希望老伴同行,却有人作梗 ……新桥哥嘘寒问暖,宽慰老先生。宁基常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在北京读书、工作时,每到秋天,新桥哥出差到北京,常送邵阳的橘子给她,在北京,这可是稀罕物,让她这“一表三千里”的远亲,都感受到被关爱的温暖。固基患癌症,他们夫妻俩心急如焚,手术时赶来株洲探视,康复期接到邵阳家中细心给予调养,还介绍病友传授经验,帮助固基克服了恐惧绝望,积极治疗,恢复了健康。

在新桥哥的帮助下,受出身牵连的一些青年,摆脱了极左干扰,顺利地考上大学,从而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轨迹。我们亲眼看过在他帮助下平反摘帽的人,感激涕零地要儿子记住周伯伯的大恩大德。这样的事他做过不少,但没听他炫耀过。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的党员、官员,为保乌纱帽,极力回避或搪塞求助者;只有胸怀坦荡,正直善良,足智多谋,胆识非凡的人,才敢于对蒙冤受屈的人援之以手的。古人云:“时穷节乃见。”政治高压下,有些人扭曲了灵魂,有的还泯灭了人性,新桥哥固守着人性中最淳朴的善良本性和恻隐之心,默默地去帮助落难的人。生活深处的真实故事比电视剧还感人。

几十年来,新桥哥为国为人民尽力,为家庭为家族尽责。他工作出色,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搞行政,他体恤民情办实事;搞经济,他能白手起家盖高楼。他宽厚仁慈,尊亲长,爱弟妹,尽己所能帮亲友排忧纾难送温暖,他是大家公认的能人、好人。2004年收到他的第一本《诗文存稿》,使我们非常惊讶,他当过官,做过商人,没想到他还是位诗歌爱好者。我们觉得写诗是很难的事,出诗集就更难了。拜读后我们认识了耄耋之年的姐夫的内心追求:他不甘平庸、过舒适的日子,他要挑战自我,把自己生命最炫丽的光彩留在人间、留给后代。他要向世人证明只要敢想敢做,并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他真是个能干实在而又感情丰富的人。

正如他在自序里所说:“家处寒境及战争带来灾难,使酷爱读书的我不得不辍学务工。”失学并没有失志,相反地激发了他的自学热情,他像海绵吸水一样吮吸有用的知识:向父兄学吟诗作对,向报刊学习并积极投稿,常用民歌、打油诗来增添农民听报告的乐趣 ……学用结合,日积月累,他深感诗词的魅力能“正得失、动天地、泣鬼神”,还能抒发情怀,妙不可言。

晚年新桥哥和玲姐四度赴美探亲,去过不少地方。其中包括美国中西部奥马哈,芝加哥,纽约,华盛顿,大狭谷,拉斯维加斯,和加州。在加州儿子家中住时,认识了不少华人,其中有来自国内的知名作家和名人。新桥哥通过旅游和与当地华人朋友的交往,对中美之间生活和社会情况有一个很深刻的对比。这反过来对他过去一生中的经历又有了新的认识。他是个对新鲜事物敏感的人,这些经历开拓了他的视野,对他的写作有比较大的影响,他在美国探亲期间写了不少文章和诗,有一些登上了世界日报美西版。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就在现代一般人淡忘古训,不学也不会写诗时,他决心向诗词的高峰攀登,竟然在七十三岁时进老年大学,拜恩师,学绝句、填律诗。丰富的阅历、毕生的爱好、系统地学诗、不懈地追求造就了这位平民诗人。举世公认的大文豪高尔基写的《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激励了全球多少命运坎坷,而又爱好文学的人自学成才,周新桥就是其中一位了不起的人!

诗如其人,他的诗如同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他的喜怒哀乐。虽然他年事已高,但他的想象力和创作热情不亚于年轻人,诗如泉涌,现在又有三百首新诗,我们期待这些新诗与玲姐的花鸟国画和书付梓,夫妻俩的诗画相映成趣,可喜可贺!

天边那一抹夕阳,那一抹黄

文/ZHAOMAN_O59

昨天起来很早,我被委派去接新娘,新娘家住在农村,我们的车马一路浩浩荡荡向西驶去。

由于太早,街上静静悄悄的,小雨淅沥沥的下着,刚开始还是星星点点,后来下的地下冒烟,就这样我们很快的来到了郊外。前几天还是一片绿油油的的庄稼,到如今有的已是金灿灿的,金黄的麦田迎着六月的风,沐浴在初夏的雨中中,望着金黄的麦田,让我想起了天边的一抹黄。

去年的八月初,那一天,虽然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没有多少时间睡眠,但是我们还是被异国他乡的一切新意所吸引,没有丝毫感到一点睡意,到了傍晚,我们从威尼斯去往弗伦罗萨的路上,经过那金黄的田野,我被那一片黄所吸引,至今那片黄色仍时常在我脑海里闪现。

傍晚,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逐渐褪去,西边的太阳挂在半空中,一抹余晖把西方染成不同的颜色,天与地交际之处是淡粉、粉色的,然后是淡红,玫瑰色,最后是酒红色,彩霞光芒四射,那五光十色的天际,我望着久久的发呆,不曾错过一瞬间,车在亚平宁山脉奔驰着,已是晚上七点多了,晚霞渐渐散去,暮霭沉沉,夕阳西下,太阳只剩下了半个笑脸。

天底下,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在眼底下铺展开来,在晚霞的照耀下,金闪闪,黄灿灿,越发光耀夺目,像似撒满一地金子。金黄的麦穗颗粒饱满,在亚得里亚的海风吹拂下,笑弯了腰,晚风轻抚,麦穗轻摇,麦浪滚滚,喜看稻菽千重浪,大地披上一层黄色的毯子,这样的景色曾在米勒的《拾麦穗的女人》画面里看过,是一副农家丰收的景象,而如今,在这金黄的麦田里,再也不是贫困的农家女捡拾麦穗的画面,只见几台收割机在田间里不紧不慢的来回穿梭着、收割着,将沉甸甸的麦穗揽在怀里,茫茫的田野上没曾看见一丝人影,可见今天的欧洲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多么的发达,农田之事再也不用众多的劳动力来解决。

远处的金黄之下,不见一座农舍,只见几座麦垛,有的农田已被收割完毕,收割完毕的麦秆不是凌乱的撒落在那里,都是被卷成一捆捆的整齐的摆放在田间,金色之外远远地看见一片绿,后来从别人那里得知,那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橄榄树,今天国人所吃的橄榄油有很多都是从那里得来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夜色的黑纱笼罩下来,太阳终于把最后的半边脸遮掩起来,窗外的,夕阳、金色的麦浪、葱绿的橄榄林都一一向车后闪去,我们的车依然在黑幕中行驶着,我知道,所有的景象很快就过去了,不知今昔何时再能看见这一切,那一抹玫瑰、那一抹黄,对于我来说,可能真是远在天边。

爱章丘颂章丘

文/董晔

泉,经过泥土的过滤,却变得更加清澈、甘甜,没有任何尘埃的掺杂,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和甜,它,被看做灵气的象征。

三月,清晨,漫步于百脉泉畔,听着泉水叮咚,看着清风抚过的婀娜的柳树,贪婪的享受着氤氲着泉水蒸汽的香甜的空气,抬头仰望着假山上李清照凝眸远思的塑像。

就是这位一代词宗,是她,一位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恰恰传承了中华词坛婉约派的精华。

六月,东麻湾的水面上,接天无穷碧的莲叶,心甘情愿地衬托着映月别样红的荷花。这日傍晚,清照在湖畔的亭中赏景,花开繁盛的湖面,让她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却惊起了一滩鸥鹭。

有一眼泉,泉水涌出的样子很高挑,像是身材细长端庄的少女,相传那是清照清晨洗漱的地方,所以水流清澈,也可以清晰地看见池底的鹅卵石。一缕阳光射下,水面泛起鱼鳞似的波光。有一眼泉,黝黑的池中却涌出清透的水流,不是水黑,不是池脏,而是曾经有人整日于此清洗方砚,日积月累,泉眼被墨汁染黑,但流水却清澈依旧,这个人,是谁?对,是她,她的成功,源于日积月累。

只是时运不济,此时的宋王朝,由于君主昏庸,大臣卖主求荣,使得朝廷不得不南迁江南,而结婚不久的她与丈夫却阴阳相隔,丈夫死于战乱,自己不得不南迁保身,……国破,家亦亡,对于一个女子,谁能抵住这么大的悲痛?!

站在他乡,凝眸远思,思故国,思亡夫,坐在窗边,抬头望着大雁归去北方,心里想着大雁尚可以飞去家乡,而我,何时可以回到那个山明水秀的章丘。想起故乡的一切,不禁低头拭泪,却无意间发现,窗前的黄花堆积满地,却无心摘来插在屋中,为这个人丁稀少的家添几分生气。夕阳映着黄花,这是,几丝春雨飘然洒下,洒在梧桐树上,洒在黄花上……洒在她的心间。是,她哭了,就这样,她独自一人,坐在窗前,直到雨停了,直到最后一抹夕阳退去,雨水流淌着,像是诉说着她对一切的不屑于在乎。

应该是因为小时候坐在梅花泉旁,看着太阳落下山别有一番滋味吧。尤其是每逢佳节时。所以清照的后半生,似乎格外钟情夕阳,尤其欣赏黄昏。

这一年的元宵节,落日如溶金般灿烂,不知是谁这么慷慨,甘愿用黄金为元宵节装扮天际,天边的云朵像碧玉合成一块。今天,她见到如此美景,心中一阵欢喜。良辰美景,仅欠佳肴,这个元宵节就会成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曾经边境的这晚,人们打扮上,女子披金戴银地去赏灯,香车宝马来家中拜访,她不想见,只怕夜间出去。如今憔悴的面容,两鬓斑白的头发,被街上捻金雪柳的少女比下。只有在帘子底下,听着别人的谈笑,留着自己的眼泪。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零的花,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哀伤之情。

清照的一生,历经坎坷,虽生于大户之门,享受着最好的教育,嫁给了一个爱她同时她也深爱着的男子,前半生的生活,令所有人羡慕,可她的后半生,只身一人独处他乡,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人,终日生活在恨与念之间,她恨君主昏庸,奸贼卖国,她念,远方的泉水,流淌着全是她心中的愁思。穷困潦倒的她,不能再过同祝福富贵荣华的生活,便在家中,赏着再平凡不过的花草,却写出再无人超越的词篇。

南唐李后主叹道:道不尽,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她的愁,更像是无尽的泉水永无竭止。

曾少年立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之所以敢立下这样的豪言壮志,原因就是她有将泉眼染黑的毅力,这种毅力,源于她对文学的喜爱,她的心思,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有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细腻。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亡国之君与历经亡国之苦的思妇发出相似的哀叹,兰舟之上,她无奈地叹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

清照词园门前的屏风上就用了王维的名句概括了当你迈进清照故里后内心最深切的感受。章丘,因为文人辈出而享誉中华,在这片颇具灵性的土地上,章丘人世代传承者,时代被泉水滋养着,世代被浓郁的文化陶冶着。

章丘,当你进入就会感到莫名的气息扑面而来,对,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泉水的灵性。

秋雨中,独访远山

情感失落时,造访最初的故地,伴夕阳秋雨。若此般境遇,怎番滋味。雨不慎溅至容颜,油然而生的愁怎能仍固挂在心头。

——题记

曾几何时,我眷恋过那一片远山。

前阵子,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深秋之后的雨有种别样的感觉,哀怨沧凉,婉约明细。我望着远山,分外朦胧,不知心中源自何处的冲动,竟想去看看。

雨在秋日自然特别清泠,但我似乎对它有着一份独到的情结,有着一份“凄凄冷冷戚戚”之感。夕阳下的远山,披挂着淡金色的华彩,映照在天边的细流似的浮云与黄昏的晚霞中。举拿着雨伞的我逐渐接近,那一道道的台阶,那一痕痕镶嵌在其中的如翡翠似的黛绿分外鲜明。山石台阶梭梭条条的很像人身上喷张的血脉,它的上方笼罩一层一层斑驳的树叶。叶子们垂着脑袋,滴落下些晶莹的雨水,击打于石头上泠泠作响,倒像极丝竹之声了。

我迈了上去,路崎岖而湿滑,迂回转折,快要眺望到尽头却未到尽头,此时的我伴随自己的脚步声与雨叩响伞的旋律,心早已宁静,如同一弯小沟,只愿进静静停留片刻,仔细洞悉些东西。

眼前不久便出现一间亭子,其中无人,它凹进身畔长生的草木中颇为高雅孤绝,通体木制,惟其上布层简素的乌瓦。不觉,加快了上山的脚步,放下伞,将它倚靠于一边,踱步入亭子,得享片刻沉浸在雨中的安宁。我坐在木制的围椅上,肩背稍稍靠在柱子表面,闭上眼似乎闻到什么,是雨声还是叶木的摩擦之声,好像都不是,没想到那声音竟逐渐清晰起来,我眯了眼只感到有丝丝的夕阳的光缓缓流进亭子,渗入我坐下的这个位置。它是什么暖和与欢乐,似乎和这斑黄凄冷的秋不相融合了。我把目光放开,扫视到手旁的柱子上有些字迹,因隔了数米距离,故看不清楚。我起身以一颗好奇之心斟酌镌刻的字。心里一阵阵隐痛慢慢淤散开来,夹杂着点酸楚,仅由于我看清其上的字句。

我孤立再那儿,手抚摸着字痕那些散落于旧处已然泛黄的记忆被勾勒上来,就如同手底盖着的字一般,它们都属了份记忆,一种惜往的情怀,心中也便想着那些事情了。

还记得那年,似乎是将要忘怀的年里,我与友人们出外游玩,走过这地方。当时我们从另一处进山,从这条路出山,我与他们奔走得很疲惫,大声呼喊,相互逗笑,十分畅爽,我们先在草丛边的石凳上修息,当时他们还开玩笑非让我先坐,因为石凳较短的缘故。后来,我们继续下山,走至现今的小亭,赏景宁心,享受那种和谐与满足。时至今日,我还无法再忘却,刚烈傲然、纯净美好,于碧天气爽的时日,衣香鬓影,实在望不尽的浓厚。一幕幕浮闪的片段犹如一卷胶片,记录了太多的细节与情谊,它是无比珍贵的,至少在我心里便为如此。这几年,我搬到喧哗热闹的地方,灵魂也许会习惯此种状态,浮华不知不觉可能已侵蚀尽所有的回忆。

我在亭里伫立良久、偶尔失神,人去楼空、一份叹不尽的哀愁。我暗自想着这些,念这些。于是第一次感受到印刻于心的欢乐过后的悲凉。

此刻,外面的雨依旧下着,我还像刚才似的感到以往暖若春风的微笑和谈吐,而现在的我无论如何也退不回去了。望着西方的阳光即将收敛下地平线,以无奈而不舍的心情返回山下,远离了山亭那些地方。

撑起伞的我回首见到远山再次沉睡,然而在烟雨中连原本的夕阳也不复存在了。

远山承载了太多纯真与欢快,也负担了太多沉重,而世人不能长期完整负担的往往也是这份情怀和此类细腻的心思、精神。它是一份健全的记忆;一种独到的思想;一颗观察真实境界且珍惜一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