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六月的散文

2023/01/18好文章

六月的散文(精选20篇)

清凌六月,莲语浅浅水墨清香

文/水墨雨嫣

记忆的梗上,谁没有几朵忧伤的花瓣在心底深处轻轻摇曳。静躺于柔软的字句行间里,轻吟浅唱,长发飞扬,浅笑无语……清凌六月,清浅安暖,莲语浅浅,水墨清香。--题记

记忆的梗上,谁没有几朵忧伤的花瓣在心底的深处轻轻摇曳。思绪在轻轻飘飞、浮沉,丝丝缕缕穿过遥远的时空。前世的约定花飞蝶舞,缠绕着温柔的絮语,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那么于千万人之中遇见,牵手一生一世,又是怎样的一种修行呢!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感情是可以沁骨的。眼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上人间万千的暖。一辈子,能有一道令人流连忘返,不离不弃的风景该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幸福,又是何等的不易。如此这般此生足矣。

人的一生之中最奢侈的事,莫过于就是在途中拥有一份美丽的相遇,然后相濡以沫,与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给你一生的幸福。一路共闻花香,相伴到老。白发苍苍依然是彼此手中的宝,不离不弃。

有人说:“真正相爱的人,相遇了就足够,不需要无时无刻的相守,彼此需要的是心灵的默契和精神上的共鸣。”

或许如是。生命中可以有一个人,远远的守着,轻轻的念着,深深的疼着,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的感受。暖暖的住在心底。你在我的心上,我在你的梦乡。

因为期待,才有灯火阑珊处的望眼等待。遥望你的方向,描绘着你的身影。因为,你的存在,成全了我的守望。你便是我一生一世的心动和所有。

或许,生命的美在于遇见。人这一生中要遇见多少人,但,能够愿意留在你身边直到慢慢温柔了你的岁月。并陪你哭,陪你笑。陪你等待,陪你花开。陪你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静数浪花朵朵的人,一生也许只有那么一个……

或许这一生,总有一抹眷恋是你的千回百转。总有一抹牵念越得过千山万水的远!总有一段情是你的刻骨铭心的回眸!总有一个人是你心底里的永远……终究会有那么一个人,踏过水色光阴,只为寻你而来。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无须言语,就会穿越灵魂,幽幽而来。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无言,却懂……总会有一个人让你有暮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动。也总会有一个人让你有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决然。

世间有多少的深情缠缠绵绵的环绕,就有多少的文字密密实实的分布。

待春暖花开的日子,邀你起舞,月下笙歌。二十四桥明月夜,熙春台前春光媚。萧萧花絮晚,菲菲红素轻。花间红袖舞,林间起笙箫。千年的对白,再一次捡拾今生,你还在那等我吗?

我踏着远古的清香,数秦砖汉瓦,御唐风穿宋雨涉水天涯而来。相逢的刹那,无语泪流。于千千万万轮回里寻找,而所有的过往都只为这一刻的重逢!

为你,我在红尘中修炼,修炼。泼墨写画,古卷焚香,禅定修心,我虔诚的一一偿还你我累世的情缘,一刹一世,一念一心,一心一意,禅心禅意。虔诚、虔诚。只为你入世、出世……

我素颜若雪,眸里含笑,一颗禅心为你许下流年的绝美,一生情意为你绽放如莲的清雅!

一场相逢,暖了流年,醉了心扉。前世有约,轮回如线,牵绊了两心纠缠。三生石上,雕刻了你的名字。奈何桥旁,回眸了我的模样今生在最美的年华,与你遇见。

一种缘分,无须多言,一眼,欢喜了一个世界。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久别重逢。清了风,媚了云,暖了心,也明媚了四季时光。清凌六月,清浅安暖。

心是一座城,进来的人出不去,出去的人进不来。亦如感情,亦如人生。有些情终会淡去,有些人总会离开,有些时光一经历就难以忘记。

我若离去,后会无期。不知为何,每次想到这句话,心中会莫名的苍凉与酸楚。脑袋会一片空白,空白。想哭,想哭。心,漏跳了半拍。有一种作茧自缚之感,如君之离去……正如雨果所说,人生需要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不幸福的。或许如是,那时我什么也不信,尤其爱情,充其量就是一个负载而已。谁笑的最后才是笑得最美……

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就真的后会无期,永不相见。仅仅一个转身,所有故事都画上了句号。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惊鸿一瞥是生命的美妙,细水长流才是最真的幸福。

彼岸的烟雨,正极致的凄迷。雨,散尽了落红,瘦了季节,却浓了对你深深的爱恋!仅是一眼,却在心底生根,牵念一生。千帆过尽,留下的仍是最初的心动和美丽。

岁月,因情而丰盈,我因你而明媚!想你,忧伤而美丽我今生最美的相遇。

静躺于柔软的字句行间里,轻吟浅唱,长发飘飞,浅笑无语……

六月,雨,一场接一场雨的下,清凌了六月。六月清凌,清浅安暖,莲语浅浅,水墨清香。

六月栖栖

文/闫玉莲

小的时候总是望着西山那个人字形白印儿痴痴地想,是谁在那画下的印痕?那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乞求爸爸领着我们去。爸爸说:望山跑死马,没个个把月是走不到那里的。

每次新雨过后,西山就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那个印痕就更加清晰地往我眼里跑。它就在大西沟西边啊!不是伸手就能够到吗。

于是,自己幻想站在山尖上够到了星星;太阳落到山的那一边睡到了丛林里;那里有许多人唱歌跳舞;山那边住着神仙。

驱车前往,奔赴600公里,来到西山的西边。

很晚了太阳还高高地挂在空中,风却是那样凉爽。村人端出自己种的蔬菜、大枣、南瓜子,让我们敞开了吃;对我们提出的要求非常惶惶,唯恐是自己做的不够好,那种最原始的质朴和善良,使我们不忍再多说一句,只管享受着他们的真情。

这里的人们忙碌却悠闲的干着自己的事,夜晚在麒麟山对面唱响《金麒麟》,响彻山谷。

熹微中爬上山巅,放眼望去,树木葱茏,黄河奔流,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养育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行走在山中,寻找期待中的神仙。

霞光万丈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仙人神采奕奕,迈着铿锵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我在山顶遇见一位山民,问他神仙的事。他没有回答,而是对着山野大声一呼:神仙。山野传来久久的回响……

六月里的一场雨

文/杜熠辉

六月。

教室外哗哗地下着雨,汹涌澎湃的雷声此起彼伏,天空灰得很不匀称。雨像一张大网洒下来,在地上密密地编织着。一场交响乐达到了高潮,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

风拥抱着雨,大笔一挥,在玻璃窗上涂抹出风跑过的痕迹。树枝杂乱地摇摆着。满树的树叶像刺猬身上的刺一样全部竖了起来,翻转、扭动。雨下得很烦躁,我却觉得我浮躁麻木的内心在被一遍遍冲刷洗涤着。沉没在这雨声中,我心中只觉得一片宁静和快乐,仿佛刚刚痛快地发泄过一番。

上课对于心不在焉的人来说,时间过得飞快。下课了,我们像一个个浪头翻滚着涌出了教室。喊着,叫着,吼着,穿过悠长漆黑的走廊,一只只鞋板踏过瓷砖的沉重的节奏声在暴雨的咆哮声中空灵地回响。我们像被浪卷着一样涌下了楼梯。

水漫过了长阶,操场像一个大池塘,成片的雨像一道道彗星笔直地扎进“池塘”里,涟漪片片。不知是谁带头卷起裤管,冲进了雨里。就这样,我们像一只只飞鱼,咋咋呼呼地跳进了雨里。尖叫着,呼喊着,大笑着,在雨中笨拙而卖力地奔跑。雨水漫进我的鞋子,拍击冲刷着我的小腿,雨打在我身上,浸透了我的短袖校服,湿漉漉地贴在身上,雨水顺着我的脸颊流淌。我凝立在水里抬头看天,看到一滴晶莹的雨滴张开手来拥抱我,几滴雨模糊地紧随其后。它离我很近时,它的重力仿佛消失了,在我眼前融成了饱满圆润的一颗。我们对望了一瞬,它冰凉地亲了我的额头。我抬头感受着雨,侧耳倾听它的心事。渐渐地我眼前一片模糊,这世界不再那么清晰冷漠,我只感觉到在雨中奔跑,我的心脏也随着我在雨中跳跃起伏。

雨依然下着,疏疏密密。教室里没有人说话,只有雨声在回荡歌唱。大家都埋头做着题,我湿淋淋的头发还滴着水,潮湿的鞋子里快长出蘑菇了。树叶还在不知疲倦地摇着手,最高的那根树枝像大海中的一面旗帜,缓缓地挥动着。

我骑车回家,已是华灯初上,车轮剪开了水面,雨水跳起又落下。积在路面上冷清的雨水倒映出这繁华而孤单的都市。这座城池又变得宁静、安详。这座古都不会因为任何一场风雨而改变它的原貌,改变的只有我们。

几周后,我们各奔东西。

也许许多年后,我不再会为一场暴雨而感到惊喜、痛快;不会再有勇气和冲动冲进雨里,再好好淋一场大雨。但那场大雨还留在我心底,我们在暴雨中奔跑的身影还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时不时撩起我的心事,轻叩我的心房。

六月童年记

文/周雅雪

每个人的心中应该都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有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春天,有人喜欢灼热的夏天,也有人喜欢街道落叶飘舞的秋天,我喜欢冬天这个季节,却又喜欢六月的季节,因为它装载了我太多有趣的时光。

经常听闻一个比喻,“话说是形容一个人的心情改观度,六月阴晴不定,说变就变,正因为它的这种变,我也变得深深喜欢它。”

六月,它是一年之中走过的一半,在我身处的这坐城市里,它带给我的是早上醒来,推开窗,看着阳台上种的那些植物微笑着,我正在迎接新的美好一天到来,那时候天气很温柔的贴着我的脸,我也像那些盛开的花儿一样抿了一下嘴唇,开放自如。

每到六月的第一天,我都会站在舞台上,额头中间有一颗小小的红点,那是妈妈涂抹嘴唇的口红,我扯下了门上贴的对联,沾了些许的水,使劲的往脸上抹,瞬间两片脸颊红通通的。

提起六月,大部分人都会想起“六一儿童节”,尽管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个孩子,也没有站在那小小的舞台上,但我依旧怀念着那些年的六月,而今正在迎来的六月。

这个六月就像我等待许久的恋人出现,它缓缓的朝我而来,我显得有些害羞又急于有些渴望被深情的拥抱。

极具小心的踩过那些烂泥洼,有少许未干透的水坑,我像孩子一样用力的深深踏了下去,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金灿灿的闪耀着,好似我看见了雨后的彩虹。

机船的声音很悦耳,一艘小木船正朝我缓缓而来,像要迎接迫不及待出嫁的新娘,沾满泥土的双脚踏了上去,划船的男子赤裸裸亮着膀子,一件白色的背心将他有些凸起的小腹进行了遮掩。

两根船浆以相爱的方试相互交替着,四周绿油油一片,杂乱的青草在湖边的奇石上伫立。石头像是被辟成两半一样,很似巨大,形状成标准的弧形,像母亲抱着心爱的孩子,那么紧,那么有爱的在湖水两侧。

摊开随身携带的白色床单,它曾伴我入睡,也曾伴我披肩造型拍照,上面还残留着水彩粉的颜料。竹篮子里盛满了茶叶,茶杯,果子,水瓶里的水温刚刚合适沏一壶红茶,一阵风突然吹过,伴着茶香在我的鼻腔里起舞着,发霉的身子瞬间得已舒展,我站起懒懒伸了个腰。

消失在了某一个时候,满山遍地的花海,我像追风筝的人一样追跑着,然而我并不知道在追什么,听见有人叫着我的名字,意识有人在追我,我加大了脚步,越来越快。记忆背面躲着的是什么,如此肆意的吞噬着我,跟随着黄昏的来临,干枯的身体,我摘下了手表,打算看一看时间,不知道是表盘的损坏,还是眼睛的模糊。

浓密的广柑树上,挂满了丰盈的果实,一群孩子兴奋的向上而爬,我自在的坐在树杆之间,有一种耕耘的收获,像孕育的流年,果汁在口腔里像一个男人一样爱着这片唇。时不时摇晃果树,只为看着果实的调落,果实与空气有了一场对话,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是救赎的逃亡还是渴望。

伙伴突然牵过一头粗壮的老黄牛从树前走来,走吧,跟我一起去放牛,偷南瓜,偷花生。项来对这种偷充满了好奇与刺激,我猛跳下了树,像一个武者一样步如风。

蔓藤的分支在坡地上生长着,这时的南瓜还未熟透,绿绿的,有些像地图遍布在其上,伙伴摘了一个,用刀子割下了上面的头盖,拾来的木棒将其掏空,抱着南瓜嚷让着叫我离开一会,我跑到一隐秘处,一味的好奇想着他究竟在做些什么。

如何,这南瓜是不是又恢复了之前的面容,我被眼前的振惊了,好似刚刚的离开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我正准备将盖掀开观看,他立及阻止了我,别碰,这里面有我拉的屎。

我诧异的盯着他说:“你也太恶心了”他笑着回答,这有什么恶心,到时候邻居肯定来摘瓜,打开一看,里面一堆屎,听到这里,我们扑哧的哈哈大笑了起来。“不许笑,跟我去偷花生。”

一边走一边呐闷着花生不是这个时候成熟呀,却又随着他一同前往,泥土的芬香扑鼻而来,像刚被翻开过的样子,除了泥土均匀的堆叠着,丝毫不见花生的存在,不知道他从那里找来了一块木片,弯下了身子,用手朝着泥土堆里使尽掏,我将两只小手搁在脸颊,好奇的看着他兴奋的模样,时不时发出嘿嘿的笑声。

咦,花生,我尖叫了起来。

嘘,别叫,你是不是想被逮到,回家被你外婆揍,打得你屁股开花。

泥土堆里果然有好多的花生,我脱下了外套当作口袋,一颗,两颗,‘口袋’越来越饱满,天色也越来越晚,远处,传来了外婆的呼喊,这个再也熟悉不过的名字,就是我的。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花生为什么会在这个季节生长出来,后来我问了外婆,她说:“这个时候是播种,将花生埋在泥土里,时间久了,便会发芽,开花,结果。”

这一听,吓得我根本不敢将花生拿出来,这些花生该如何处理成了一个问题,饭后,我将花生藏在了一个泡菜坛里。就在这时,有人敲门,“你家孩子在不在,她是不是去偷了我的花生,你也不好好管一下,一个女孩子整天跟男孩子瞎混,以后怎么嫁出去。”来者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少妇,黝黑的肌肤,发胖的体型,看起来很臃肿,声音格外的洪亮,这与她的体型简直匹配得天衣无缝。“你给我出来。”这是外婆的声音。“你去偷人家花生了吗?”外婆的表情很凶怒。

我……我没有,我刚刚回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跟二愣子去放牛了,根本就没有去偷花生,说着有些委屈的流下了泪,其实我是因为害怕,因为不知所措,才挤出了泪,以这样的方式解缓此时的局面。

妇人没有丢下一句话,转身朝着巷子走了,走路的姿势看起来很费力,好像地面的石头都要被她踩踏一样。

“丫头,以后少跟二愣子玩,他在咱村是出了名的坏孩子,你要好好用功读书,不然以后也只有去放牛,外婆相信你没有去偷花生。”不知道为什么全村的人都特别讨厌二愣子,无非就是没有母亲,没有上学,但他真的很聪明,很可爱,还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并不愣。

次日,趁外婆不在家的时候,我又遛到了二愣子家去,他正在做一件事情,一只死掉的小鸡摆在他面前,目不转睛的将视线放在那里,我大叫了一声‘二愣子’,他回头望着我说:“来得正好,我们捉迷藏去,叫上其它伙伴。”

这还是我第一次来乡下捉迷藏,二愣子像战场上的将军一样,很短的时间便召集了十几个人,因为我不熟悉地方,索性成了去寻找的那个角色,在镇上的一座破旧厂房废墟,我睁开眼开始寻找。

出来,我发现你了,一个人出现了。接续两个人一共前往找其它的,找到最后,我始终没有把二愣子找到,直到夜幕降临,天色已经昏暗到只能透过灯光看到影子。

二愣子晚上没有在家里,我去找他了,他去了那里也就成了一个秘。这个夜晚我开始了失眠,他是刻意不让我找到还是其它,他为什么要这样子破坏游戏规则,说好的就在这附近。

早上我依旧放心不下去找他,家里依旧没有人,我开始慌张起来,虽然跟他相识并不久,但每次来外婆这里都是他陪着我玩,他算是我在这里最要好的朋友了。

他的父亲卷起一根叶子烟坐在屋檐下,雨下得哗啦哗啦的,沿着屋檐往下流,像他心底的泪,他用力的吸了又吸烟斗,鼻腔与嘴里吐出了浓雾,有一股香,辣,涩的味道混杂在这冷空气里。

走吧,丫头,我跟你去找,我们找遍了整个废墟,依旧没有踪影,我开始大吼二愣子,这声音有些歇斯底里,我害怕失去他,雨下得越来越大,整个人都湿透了。

突然我听到一个声音,“我在这。”

是二愣子,声音从很低的地方传来,他的父亲慌忙跑过来竖着耳朵听,说着,他在老井里,他在井里。

果然,二愣子在井里,他是不小心摔下去的,井里并没有太多的水,只是太深,他始终爬不上来,最后干脆就躺在里面睡了一宿,用绳子掉上井后的二愣子身上到处是伤,眼珠子失神无助,我不知道为什么紧紧的去拥抱了他,可我感觉抱到的这个二愣子越来越小,小到我最后感觉只是抱住了自己。

二愣子,二愣子,我一直叫着这个名字,眼前的四周不是乡下,也不是废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正躺在自己刚收拾干净的屋子里,揉了揉眼睛,起身喝了一杯水,这个梦简直太真,是我的童年趣事,还是我一直所渴望发生的童年。

六月,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个人叫二愣子。

六月记忆

文/※古墓﹌斜阳

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一个人的寂寞,有时候,很难隐藏得太久,时间太久了,人就会变得沉默。那时候,有些往日的情怀,就找不回来了。或许,当一段不知疲倦的旅途结束,只有站在终点的人,才会感觉到累。其实我一直都明白,能一直和一人做伴,实属不易。

——海子

六月是一个有颜色的季节,源于绚烂多彩的夏,源于阳光明媚的气息,源于你真诚的点点滴滴,一次偶然就注定了遇见、选择、取舍。

空调吹出不真实的凉风,茶已经没有了起初的温度,一首缓缓的老歌滑过,凝视窗外,六月安静的只剩下了风声。

这个六月幸福大于忧愁,时时被细微的关心、关爱所包围,烦恼一下减少很多,陪我一路走来,不急不忙,感知那一季心伤,很真实……

六月一整月,幸福但不圆满,有些事情不能顺己心愿,不能由自己左右,有时总让人有一些无可奈何,无语又无言。

六月的倒数第三天,心又一次心被掏空,看着你刚刚很近又远去的小小身影心又开始疼,挥手说再见时,安安静静的看你走远,渐远,直至消失在模糊的视野里。人生悠悠,百转千回,我却始终牵扯着感情的命脉,真不知道那饱满丰盛的人生将如何定义?心中是时时的牵挂,手心里是永久的温存,脸庞落下两行无奈的泪痕。我知道,有一种爱永远都不会改变。

一个人孤单的游荡了很久,因为黑夜的缘故所以无所顾忌的沿路撒落自己悲伤的心情,而你的声音一直耐心的跟在耳边,忽然觉得自己有一点像童话中技艺精湛的裁缝,总能不停地拼接着一颗不完整的心,在一次次被掏空之后又一次次拼接完整。

行了一路,梦了一路,念了一路,伤了一路,彼岸越来越远,聆听清风明月诉说着经年的过往;走了一路,赏了一路,听了一路,醉了一路,流年的彼岸,你轻轻走来,为我带来一生一世的誓言。笑靥,温润真实,恰似寒冬腊月的一场暖阳;话语,谦和真诚,宛若拂面而过的一缕晚风;心儿,明如皓月,盛满了包容与坦诚。一阵风吹过,嗅到了大海的气息,一种咸咸的味道,缘于喜爱海的缘故,和海有关的就总会去关注和喜欢,凉风吹过,一阵浪扑闪过来,在我的脚边温柔的停下,我知道,你一直都存在,特定的时间就会如约而至。

六月的最后一天,告别了千衣千寻,在那个有着梦想的方寸之间挥手说再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免伤感又会涌起,一浪盖过一浪,起伏不平静。

昨天,已化在了梦里,连同那份清晰的印记一同随海浪刻在了礁石上,任岁月的雨雪风尘洗礼着坚强。斑驳陆离的残缺总是见证着时间的踪迹,一眨眼就成了历史,将一切在过往的脚步里写进文字里,当做回忆。未来,还有未来,在路上开拓着我们的未来,也展望着星辰。

六月有喜有悲,有得有失,当然幸福大于忧伤,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总要走,不强求,不放弃,因为懂得才会珍惜。

六月走了,七月自然也就来了,日子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每天依旧固定地面对时间,面对一些人,面对一些事,疲倦了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不累了在整装待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在陌生的人群里感觉生命里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地方记取一些新的记忆。

落雨了,微凉,闭上眼睛,时间仍在点滴流逝,有一种无法抓住的惊恐,生命像一个盛满了水的玻璃容器,你观其表象,它们平静安然,却在内里翻涌着,不断地没入时间里又再一次浮起。我也曾在无法入睡的夜里尝试从这一端到达另一端,却发现永远无法穿越,只能在平静里接受渐次来临的不同的故事和记忆。

流火七月热情灿烂,我和七月有个约会,在那天涯海角处……

六月梦想

文/荔园

六月末的阳光,炙热得像火在燃烧。

一锤定音的考试,牵扯着多少人为之日夜奋战。

上午,监考语文,虽对监考身经百战,还是被那些写了千遍万遍,念了千遍万遍的考试要求和条例驯服。两个半小时,安静的发着呆,不敢看一眼那本散发出北方麦子般成熟馨香的《迟子建散文集》。但心里却在梦想。

有人说,发呆是一种艺术,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如果想发呆,就去丽江—一座家家户户门前有流水的古城。

于是,我梦想:背起行囊,一个人游走丽江。清晨起来,拉开窗帘,打开窗子,远眺古色古香:一颗千年古树,一条枝桠,成四十五度角向旁侧蜿蜒伸展,树下是充满大自然清香的绿色长廊。一个女子,穿一袭长裙,戴一顶草帽,行走在与水缠绕的小街上,感觉久远、古典、自然而清新。于是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于是想起了一道道悠长而又寂寥的街巷,于是有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清爽,于是有了一缕幽远古老的韵味。长满苔藓的屋瓦和台阶,湿润的青石板,一切恬淡、宁静、悠远。夜里,华灯初上,古城酒吧歌声飞扬,游人三三两两,喝着咖啡,惬意浪漫。

那是怎样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魅力气场。那就是让多少人魂牵梦萦的丽江。一个让人抛却都市喧嚣与浮躁,一个可以寻找心灵切合的诗意栖居的地方……

然而,朋友说,如今的丽江,已慢慢染上商业气息。而我想,丽江,只不过是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方,在岁月之中,这座古城只要留住自己水的骨架,水的脉络,水的魂魄,就留住了丽江的温婉气韵和古老梦幻。

此刻,我心,已飞向丽江……

你的六月是什么颜色

文/沈晓锁

陈升唱过一首歌,歌名就叫《六月》:“六月在夏天之前的心情,总是偶尔晴朗偶尔有点雨。”六月,是个色彩斑斓的季节,风光不与四时同。荷花开了,树与草也达到了一年中最绿的时刻。

那么你的六月,是什么颜色?

有人说六月是绿色的。这座城市道路两旁的梧桐是六月送给人们的最好的礼物,公园里嫩绿的叶子遮挡住刺眼的阳光,为晨练的老人撑起一片阴凉的场地。而我其实最爱的是下雨天,蒙蒙的细雨打在树叶上,再汇成雨滴落下来,那雨一下子便诗意起来。难怪有人写出“六月,树下有隔夜的雨声”这样优美的句子。

六月是橙黄色的。这个季节芒果随处可见,芒果就是夏天的味道。即使在冬天的时候吃下去,还是能闻到夏天的香味。路过水果摊,总是忍不住会买些回来。看书的时候吃上一小个,那味道真是极大满足了味蕾,一下子甜到了心里。

六月是蓝色的。碧海晴空,蓝得没有点杂质。这个季节,最适合穿着人字拖,与爱人去一次海边,让心灵在大海与蓝天的宽广里得以放空。

六月是属于父亲的,这个季节因为父亲节而充满着爱的气息。那么你的父爱是什么颜色呢,是百合的淡淡爱,还是玫瑰的浓浓情?这个世界上父爱有千千万万种表达的方式,唯一不变的是他们对孩子那份深沉的爱。只是有些父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需要你用心地体会。六月,不妨给父亲一个惊喜。

六月其实是五颜六色的糖果色,给人生机勃勃的希望。可也有人说六月的颜色难以言表,因为这个季节属于高考中考还有毕业季,几家欢喜几家愁,充满着离别的忧伤。

大概没有一个季节能像六月这样的牵动人心。六月,是彩虹的缩影,焕发出种种色彩。上帝赠予我们的那些颜色,绿柳、红花、蓝天、白云等等都在六月之中张扬地展现了出来。

窗台六月暗香生

文/刘耀兰

六月的窗户,从早到晚总是敞开的。窗台上那盆茉莉花,刚好比我的写字台高出一砖头,花盆底与我那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齐平。太阳出来时,细细的花骨朵粉嫩而可爱,被太阳光映在了书的封面,似一幅天然的国画,端庄、典雅、素静。每天坐在桌前,我都要打开这本厚厚的线装书,在领略古代文人们巅峰的笔意和智慧之美的同时,也时而与茉莉温柔对视。居室里,茉莉的气息悄无声息地飘浮着,被纸页搅起浅浅的幽香,沁人心脾。这淡淡的香味,飘在我的脸庞,爬上了窗纱,攀上了墙角那一缕蛛网。我轻轻地吸吮着,窗纱在轻轻地飘动着,蛛网也在悠悠地荡了起来。那缕香味最后落在我的笔尖不肯走,我每一个字上都附着她调皮的笑容,于是,我的文字有了灵性,字句有了生命。

《红楼梦》中有一段描写:“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这浅浅的花色,似乎是一笔带过的淡淡的风景,却让我怦然心动。我的面前立刻就有这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一个温柔沉静的闺阁少女,轻轻柔柔地摘下一朵茉莉花,那兰花般的尖尖指头轻轻地捏着花瓣,指间的针线让它继续芬芳散逸。在那个温柔的阳光下,一个人面桃花的姑娘,独在花阴下穿茉莉花,这个氛围雅致,优美,如诗如画。茉莉花用丝线串成了球,戴在少女洁白的皓腕上,少女开心的脸更加迷人。沈复在《浮生六记》里描写的芸娘,就喜欢把茉莉花簪在发髻里,就因为她形似珍珠,戴在身上便有灵性。女人是娇柔、弱小的,而茉莉也只是米粒大小,与强势的牡丹、荷花不可比。所以,茉莉花与闺阁女子的机缘正是在此。她很安心地长在花盆里,放在窗台上。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点评茉莉时说:“是花皆晓开,此独暮开。”我知道,她为何独喜欢晚上开,温柔的夜色更增添了一份她的神秘。到了晚上,我关上灯,虽看不见花,却能看到她的影。有微风吹过,茉莉在轻轻摇动,那忽近忽远的香气,时时围绕着我,我感觉到她在轻盈起舞。闭上眼睛,我也能看到她那穿云破雾而来的裙裾,感受那份意态天然流动的意韵。那弱小的茉莉,不仅送给我风,还送来一股化不开的花香情怀。月亮出来了,我们就能够对视,就能看到对方眼里彼此珍视的眼神。我们就那么静静地看着,就像岁月那样冷寂地悬在窗台上,看我们一寸一寸在重复的光阴里白了青丝,瘦了风骨,却依然不离不弃。

忽而传来了《茉莉花》的歌声。那是一个江南女子的嗓音,吴侬软语温柔清新,唱出了茉莉花的娇小玲珑、淳朴柔美的情感,也唱出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江南胡同里,那些窗台上婴儿般素洁的花瓣、弥久不散的清香。

六月,大通湖看荷

文/九满

在荷花开遍三湘四水的季节,我回了一趟老家。

刚到家,手机便响个不停,一班高中老同学一个劲地问我:"九满,你到哪里了?""九满,明天去大通湖看荷?"对荷情有独钟的我,有赏荷的机会,怎能放过。

第二天,吃过旱餐,我们七八个老同学一同前往大通湖,开启我们的寻花之旅。

汽车在黛青色的柏油路上徐徐行驶着,参差不齐的楼房、繁华喧闹的街道渐渐被抛于脑后,一同远去的,还有汽车的轰鸣声与纷乱的城市气息。

路两旁的房屋渐渐少了起来,而各种花草树木却渐渐增多。绿色的香椿树高大而窈窕,在初夏柔和的阳光里,泛着诱人的浅绿色光芒,柔软的枝条,捧着嫩绿的新芽,随风轻轻地舞动着。墨绿色的苦楝经过春雨的洗礼,显得苍劲挺拔,含蓄而深沉,紧紧地依偎在香椿树旁边,宛若一个个英姿勃发的卫士,欣喜而虔诚地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在"大通湖"标志牌处,我们下了车,走过锦大渔场,穿过大通湖国家湿地公园,进入荷花荡深处……

这是一个个呈规则四边形的人工荷塘。放眼望去,荷叶光滑湿润,或浅得发亮,或深得滴翠。有的平展浮于水面,如薄薄的圆盘;有的撑起朵朵绿伞,似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刚冲出水面,尖尖的荷角指向云霄,犹如蓄势待发的箭……一湾接一湾的荷塘,组成诺大一个荷的海洋。清风拂过,满湾、满塘的荷叶犹如千军万马,带着阵阵的声响向我们扑过来,然后,又迅疾地朝相反方向冲过去,如此反复,犹如大海里翻起的波浪。

在层层的簇拥与掩盖之下,摇曳着一朵朵诱人的荷花,与荷叶相托相衬。有的还只是一个绿里泛白的花蕾,含苞欲放,像羞涩的少女;有的开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拥在花蕊旁,犹如半裸的少妇;有的怒放着,像穿着洁白素净衣裳的老妇在翩翩起舞;背景是淡蓝色的天空,和偶尔飘过的几缕白云。此情此景,活脱脱一幅"夏季清荷图".微风拂过,阵阵荷香袭来,我微微一怔,想伸手去触摸她,不过,我不敢亵渎荷花那一尘不染的美丽。

蝴蝶悠哉游哉地穿梭于荷花间,从这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它们绕着荷花低回起舞,或许就是为了追逐那淡淡的馨香吧!而飞来探花的蜻蜓,它们将翅膀大尺度地展开,薄薄的羽翼简直若有若无,甚至连整个身子都是透明的,飞累了,顺势落在荷花或荷叶上小憩,尽显欢乐与自在;蜜蜂按耐不住花的诱惑,成群结队的来到荷塘,为酿造上好的荷蜜辛勤地劳作;青蛙睁着圆圆的眼睛,鼓起腮帮奏响起美妙的田园之歌,见到我们,它轻轻一跳,便稳稳地落在一朵荷叶上,溅起的水花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快乐而又迅速地滚入荷叶那宽大的掌心当中。渐渐地,许多珍珠汇聚到了一起,形成了几颗滚动的大水珠。不承其重的荷叶就会将腰一弯,将晶莹剔透的水珠闪泻在水里;调皮的鱼儿把荷叶当成遮阳伞,在水中追逐嬉戏,享受无忧无虑地恋爱与欢乐,冷不丁一尾黑鱼为了捕食,霍地激起一圈一圈的水波,把小精灵们吓得四散而逃,一幅和谐的"戏荷图"霎时被搅得粉碎。

忽然,一阵哗啦啦的流水声,打断了我们的思绪……顺着流水声望去,原来是我们的闯入惊扰了这里的原居民——白鹭,它们正争先恐后的向天空飞去,让原本艳丽的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弯弯曲曲的小径,在荷塘中蜿蜒。

野玫瑰、杜鹃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在路的两旁摇摇曳曳,漫不经心地盛开着,无意争宠,无意争艳,那份花开的淡定与从容让我们不忍去打扰。

同学们被眼前的景致所吸引,时不时拿出手机来拍照,把今天的美丽留到明天的记忆里。

阔别三十多年的同学,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今天,相聚在美丽的大通湖,而且又遇到这么美的荷,怎不令人心生感慨和激动!

面对这满塘、满眼、满世界的荷,我突然想起王昌龄老先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句子来。我的心也像这不言不语的荷花,尽情地慵懒着,任如水的诗意层层包裹,让我的每一个毛孔都有被水洗过一样的舒爽。

慢慢地,我陶醉了……

对花六月无炎暑

文/刘玉兰

五月的时候,回鄂州看望父母,小区里金银花迎面怒放;六月再去,已是栀子花含苞水旁,一枚枚的绿,一朵朵的白,伸手摘下,手留余香,顿觉心喜神悦。待六月还剩下最后一道影子时,栀子花的香气也黏着一起遁隐而去。

叶落归根乃人之常情,近来,年迈的父母再次移居乡下,我照常前去探望。村里虽安静,但总有新建的楼房吸引着人的视线。月初,前边稳哥家洋房刚开工,到月末,房子已经在装修中了,而左边的邻居又跟着开基破土,一眼望去,平整地面上尽是重新布局的“格子”,极像小时候玩过家家随手画的“家”。一打听,原来出资建房的都是在外打工的小字辈。我笑着问正忙碌着的房屋主人:在城里不好么,回乡还能习惯?年轻人礼貌回应道:姑,这里是根呀。我一下释然:没有哪个人能从容抵过故乡在内心的分量。

前屋的新房建成,那棵生长多年的柚子树不见了,我内心有点惋惜,好在左边邻家的栀子树还在,近前一看,还有几个花骨朵正含苞欲放。我欢喜地跑回家,拿了个袋子出门寻花去。

农家各户都有栀子树,或在田边地头,或在房前屋后。栀子花最美是早晨,一朵带雨露的栀子花,清冷幽香,淡逸而出。少时,被那样的花香迷惑,清新淡雅醉了心怀,从此,那花便种在心里,生了根。同村的姐妹给了几朵花,浸在碗中,宝贝似的,藏在水缸旁。晚上捧出来放在后院,让露水滋润。凝脂般的白,在黑夜里独自暗香浮动,于是,梦中也有了花的香甜。曾偷偷在菜园水沟里栽了一棵栀子树,没敢跟大人讲。次年的六月,有花香从草丛中溢出,急急扒开乱草,竟有两三朵花开得硕大,尽管白中泛了少许黄,却舍不得摘下。后来,那棵树终究不能长大,不知哪日,大人一锄下去,断了它的香魂。再后来,我赴外地求学,父亲应了我的要求,在后院种下棵栀子树。树旁有一口水井,长年清水不竭,甘甜凉爽,那棵树也就一直蓬松地绿,花朵一年比一年多,香味一年比一年浓郁。

花开时节,母亲会在电话里故意淡淡地告诉我:家里花开了,等你回来摘呢。父亲则嗔怪道:你母亲将那花当宝贝,舍不得摘下送人。我听了会从心底笑出声来,那花是女儿的最爱,母亲也就爱屋及乌了。急匆匆,一踏进家门,满屋的清香萦绕。此时,后院的栀子树叶翠色秀美,花朵洁白玲珑。“闲着中庭栀子花”,古人一个“闲”字,把看栀子花开的乐趣写得妙机横溢,诗意呼之欲出,心境明朗自然。我从自家摘到邻居家,内心都是雀跃的。邻里乡亲面露微笑:城里没有,多摘些,多余的就送同事。我丝毫不客气,提了大包回城,装在盆里浸着,芳香素雅,若有似无。

清早上班,电梯门打开,与年轻的女同事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好漂亮。我暗自打量了一下自己,的确,今早穿了条新连衣裙,宝蓝色,韩版样式,但不至于抢眼。正琢磨之际,另一位接过话去:好香。一低头,发现自己手链上别着一朵栀子花,难怪。我笑:亏得借了栀子花的香气。好东西要分享,忙将包里的花掏出来,一人一朵,瞬间清香四溢,凝神定气,屏住呼吸,顿时,狭小的空间不再燥热不安。我想,今天定又是一个特别美妙的日子。

很想将这样的美妙留住,于是,尝试着将栀子花放入冰箱冷藏,那携带了乡土气息的清雅居然延续到七月!不由令人窃喜:闻着花香,夏的炎热也就不那么令人难耐了。生活总是把一些微小的喜悦和馨香送到眼前,让你的小日子变得丰盈而富足,在你还未完全厌倦时露一丝闪烁的微光。日落月升,风吹窗棂,城里的夏天和乡下一样,每个平常的日子,都拥有生命的根基和底气,在蛛网微荡中悄然滑过,轻车熟路,不落声响。

夏日碎语

文/草忘忧

夏花的绚烂,六月,方生方死,冷暖自知。——题记

六月的天,白花花的日光,把窗口照的雪白通亮,热烈之至,总在清晨五点便汗水淋漓般醒来。

六月的天,火辣辣的风,把残余的的一丝丝微凉拂去。饮一杯冰凉凉的水,也止不住温度的炙燃。

六月的天,是朗朗晴日,远天的稀薄云朵,刺目光线里,更显纯粹细弱。

六月的天,风中湿湿的白衬衣,飘摇过后,只剩淡淡衣粉香。

六月的天,午后听一树蝉鸣,一地青草全是嫣嫣样,耳边的歌,反更显聒噪。

六月的天,温柔可人的细碎碎花裙,树荫之下,只剩汗水浸湿发丝的模样。

六月的天,指尖燃过的烟丝,散乱飘荡,再难燃尽躁动,幻不来清新遐想。

六天的天,几时散失的雪夜,一丝丝模糊,再无法追回。

六月的天,想浸入水,只浸入水,随她宁静,随她至伊人旁。

六月的天,想修上乘佛法,记得佛理道:心静自然凉。

六天的天,满心欣喜的期许,一抹彩虹,一池荷花,一篇在雨声里写下的日记。

六月的天,睡前睡后,辗转反侧,天台上的星光,你别着凉。

……

云边的孩子,终不耐热。

故地的天,风晴日暖,人间四月天

滇国的夏,蓝空清澈,红尘芳菲尽。

现在的我,度着焦灼难耐的日子,忍受着汗水的洗礼。

苦夏里,抛下几个汗味的文字。哪天后,如果能够在这热天里没有抱怨,没有烦躁,如果仍能保持着安详淡定,那么,我的修行,也定已功德圆满。

夏日的碎语,伸手,想抓一把凉凉的清风,给你。

让你安然入眠。

六月杨梅红发紫

文/若舟

江南多产杨梅,个头大如拇指,小比指头。颜色或青,或白,多数红色,而味道或酸,或涩,或清淡。肉寡薄肥厚不一,唯独慈溪所产杨梅却独具了个性,其个头大如乒乓球,颜色红偏紫,核如黄豆大小,肉质肥厚,水分充沛,丰硕时,其蕾鼓胀如泡。啖入口中,如含龙珠,清香顿时馨人肺腑。稍顷,其肉软化溶解,化为琼浆玉液,立感满口华池香。

——题记

进入夏季,闽浙一带的山岗丘陵上便初见杨梅的活力,一丛丛深绿,深沉得让人浮想联篇时,杨梅果子便楞楞地露出了端倪,如初涉世道的女子,青涩着脸容,却活活泼泼地惹人喜爱了。

五月下旬开始,慈溪街头的水果摊档上便可见杨梅的踪影了,其个头大若拇指,红红的样子,令初识者,着实喜爱了一阵。但是,当你心痒痒买来,又急巴巴啖得一颗时,这杨梅寡瘦的肉质已让人疑惑不已,再仔细品味杨梅的汁水时,那寡淡的味道便顿然令人大失所望了。当询问地道的慈溪人时,这人会笑笑,然后不屑地回说“慈溪杨梅还没上市呢”。至此方知,此杨梅并非慈溪本地产出,乃是小贩倒卖的赝品。

真正的慈溪杨梅,当在六月中旬才陆续上市。此时,慈溪人的宴会酒席上,杨梅便开始作为果盘出现在餐桌茶座上。而走亲访友的慈溪人也总爱满怀自信地提了一蓝子的杨梅作为礼物,这杨梅的个头,大比乒乓球,小如拇指,颜色一律的紫色。

仲夏时节,正是杨梅成熟时,杨梅山上满坡的杨梅树,正绿叶凝翠,红果乌亮发紫,令路人忍不住驻脚观望不止,几欲垂涎欲滴。当情至激动时,便跃跃欲试,真个就要“盈手摘得三两颗,啖入满口华池香”哩。有听闻者,则浮想联翩,心在扑扑跳了,心愿里巴不得就在眨眼间的功夫,飞扑到杨梅山上过把瘾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慈溪本没有大山,却连绵起伏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山岗丘陵。这些小山岗,原本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却偏偏因了杨梅的生长而出名了。杨梅仿佛成了这些山岗中隐居的仙子,使这些小山岗拥有了“仙气”。这杨梅仙子还是平民仙子哩,她眷顾的是这片土地与及勤劳的人们,她不需“三叩九拜”,“高香高烧”地祈求。人们只需遵循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至高真理,仅凭着勤劳的双手耕耘,便能如愿收获。如此亲民的仙子,自然深受当地人的尊崇了。

正因了这一尊崇,以至于季节初入夏季,杨梅还青涩着脸面时,人们便殷切期待着六月杨梅节的到来。正因了这一尊崇,杨梅便成了慈溪除杭州湾大桥之外的另一个风景线,六月的杨梅节便成了慈溪人每年一度的喜庆盛宴。正因了这一尊崇,令许许多多外来的游客着实好一阵子的崇拜,好一阵子的心痒难忍。我坚信,这一尊崇又将尽一生的记较了。

山的确不算高,一眼望去,就一脉的小山岗,车道缠绕着山岗的身畔,从山的脚底攀援而上,眼见到山的项端时,车道却转一个角,径直往山脚跌落,然后,便一头扎向山的腹地,车子如甲壳虫般,一路爬行着,随地势的变化高低沉浮,灌木与青松参差掩映。眼见得,车子将穿梭山腹时,却一个换挡,轰隆隆爬上了一个坡地。赫然间,满眼平平仄仄的山坳里,竟活泼泼地生长着一丛丛的杨梅树。那杨梅树正蓬发着深绿的叶子,长得虽然不高,就那么一米二米的个子,却深沉着性子,如少妇深厚的内涵,风韵流泄。那些杨梅结了果,尽管躲藏在一片叶子的绿荫中,却没能躲藏得了正旺火的气息,乍地一眼瞧去,一点点红晕正穿透了深绿,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熠熠辉光,好一个万绿丛中点点红的场景。如此幽静秀丽的境地,令观者如临“绿叶凝碧流翠,红果乌亮烁紫”梦幻仙境,直令人由心底里暗生衷爱了。

杨梅成熟了,成熟的风韵着实的俏丽诱人。它们正鼓胀着个子,逐渐褪去了红袍,悄悄披上了紫色的纱巾,一粒业的肉蕾正凝聚着汁液,汁液饱满得鼓起了珍珠般的泡,在那绿叶的幽暗中散发着熠熠的光彩。这山坳便被感染得有韵了,这山坡的空气也被调和得有味了。

空地上,有庄园的主人搭了凉棚,作为休息的处所,凉棚里并没有人守侯。在凉棚门前的地面上正摆开了一篓篓的新鲜的杨梅。果农们一任儿到坡地上的杨梅树林中去了,有矮了身子穿梭于树底采摘熟果的,由于坡地的倾斜,人的两个脚便如金鸡独立般,一只踩在坡坎上,另一只却立在了坡坎下。有架了木梯的,颤悠悠地扶梯而上时,树枝也摇摆厉害,却没能阻止得了果农攀登的决心,待攀登到树的顶端时,便一览众树小了,他们瞧准了那发着紫色光泽的熟果,一颗颗地“委君入篓”,脸面上是挂满了欢快的笑意。

就在对面的庄园中,在深绿的枝叶底下,有着白色裙裾的姑娘正一手提了篮子,一手提着裙裾,荡悠地穿梭于树丛间。那是个极美的人儿,一头乌云般的的头发披散在肩背,脸面红朴朴如喜翻了心的仙女。她轻盈地移动着脚步,遇崎岖,便扶树干徐徐而行;遇陡峭便躬身攀援而上;遇沟坎,便轻身一跃而过;见浑圆了个头,紫着脸面的杨梅,便住脚,喜刷刷纤指轻挥间,轻盈盈采摘而来。

那段婀娜的身姿,窈窕的身段如千娇百媚的仙子下凡。那轻盈盈莲步,飘忽忽的倩影,如藩桃园巡游的仙女。刹那间,那个深幽中飘忽的洁白,姹紫嫣红的妩媚,欲把路人的魂儿勾去了。

这是一个喜悦的节日,是杨梅仙子起舞的季节。引诱得周边的饱食人群,潮水般往这里涌,有上海人,杭州人,苏州人,绍兴人,宁波人;有男、女、老、中、青、少;有农民、工人、商人、公务员,还有企业老总。他们或组团,或结队,或个体自由行的;交通工具或路虎,或奔驰,或宝马,或奥迪,或丰田,或本田。或轿车,或大巴,他们是闻杨梅之芳香而动行色,慕杨梅之美名而往来。至此,往日里原本平静的杨梅山开始沸腾起来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道客人拜访,自然使杨梅山的庄园主人们皆大欢喜,他们用热情迎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夫妻双双站在路边迎侯的,有三五成群立于门前接应的。他们把客人迎进了杨梅山的庄园,一番寒喧客套,然后便主客直奔主题,交谈的话题便自然转入了杨梅的采摘。

杨梅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进入庄园的客人,可免费品偿杨梅,而且不限品尝的数量。进入庄园里的客人,只须交了五十元门票,便可放任自由地采摘杨梅了,唯一的条件就是,采摘必须专挑那红得发了紫的杨梅。

这些客人是早打定了主意,立下了决心而来的。他们浑不把这区区五十元看作一回事。于是,都痛痛快快地交了钱,争先恐后地领了一只编筐,一阵风般钻进杨梅树丛中了,尤如进入了藏宝地,满眼里个个是珍珠,个个是玛瑙。在树丛的深处或传来争辩的欢笑,或传来惊讶的呼唤。半晌后,人分散得开来,人儿便隐蔽得半天找不见踪影了。

编筐是庄园主特别订制的,容积不大不小,满打满算可以盛下五斤的杨梅。这其中的意义便是:杨梅任由客人品偿和采摘,到筐子盛满了,客人即使兴犹未尽,也无奈于肚量有限,盛具限量,只好收兵作罢。末了,客人要带走的杨梅充其量也只有五斤左右。如此,客人收获了兴致,主人也收获了买卖,终归达到了双赢的最佳效果。也许,这正是精明的慈溪人至富的决窍了。

夏天的夕阳来得很晚,但来得壮观。太阳正期期艾艾地与远处的山头接吻,在作吻别的仪式,那热情却似火般高涨,天地之际浸染得红红火火,影照得大地一片血红。

客人该下山了,主人该收工了。客人们都似乎兴犹未尽,却又无奈于时光流转的规则。客人们只好在依依不舍的情绪中,左顾右盼地离开了庄园。有依着杨梅树照个合影,期期艾艾以求留个念想的;更有客人干脆就盘算着就近住宿一晚,以便来日再访杨梅山的。人们多么喝望能在杨梅山多呆一时半刻,也好与杨梅仙子来个深切交谈呵。

好一个“相见时难别也难”的氛围。然而,宴无不终,席无不散,客人们最终还是收拾了情怀,纷纷告别了庄园。他们或驱车,或乘车,或步行。有一路上沉浸在思考中的,他们在盘算着来年早点来;有一路上一步三回头的,他凝望着身后的杨梅山,从他们迷离的眼神里读得出,他们是希望在临别的时刻,那么深沉的一个回眸就能将杨梅山的某一角落完整地装在印象里了,或者生怕这一次分别,再经历繁忙日子的洗涤,又要将杨梅山的印象模糊了。总之,这一回,人们是与杨梅山结下不解之缘了。

其实,杨梅山早将客人们纳入了宽厚的胸怀里。也许就在来年,又将再次迎接贵客们的光临,那时自是“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呵……

六月荷花满池香

文/郭敏

从小生在山乡,抬眼之处,都是那些连绵不断的大山和田野,没有见过那种一眼看不到边的水库和池塘,更不用说那一望无际的湖水和海水,还有那成片成片的荷花更是难得见到。小时候甚至不知道藕与莲的关系,大了以后才知道莲藕莲藕,原来莲是藕的青春年少,藕是莲的丰收果实。

那次有幸去山里的一个大水库边游玩,低头之处,忽见那一片片盛开的莲。莲花姣洁,亭亭玉立,盈立于水中,似一个个飘走于水中的仙子。莲花各异,有红的白的还有黄的,一眼望不到边,美丽的景色,煞是好看,置身于水边,让你有了一种迎风而立的感觉。

见我们来了,有朋友开来了游船,招呼大家坐在船上,一路欢笑着慢慢向水库深处划去。

荷花,开得正艳。有早已开罢的荷花已结了莲蓬,伸手摘下一支,把嫩嫩的莲籽放在嘴里,有一种苦苦的感觉浸入肺腑,不由想起那句“莲籽心中苦,梨儿腹中酸”的诗句来了。

望着这满池的姹紫嫣红,想起去年这个时候,陪同心情不好的朋友去看荷。朋友是离了婚的女人,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很不容易,加上工作又忙,所以,常常心情不好。那天是个礼拜天,早晨起来接到她的电话,电话里她用又无奈又乞盼的口气对我说:姐,咱们去看荷花吧!然后,我们就像风一样刮出家门,直奔有荷塘的地方而去。

天,阴着,没有太阳。风有些凉,我们坐在车上,音箱里传出忧伤的歌曲。到了有荷的地方,我们依次沿着河边行走,天空中有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雨丝,每到一处,便更添了一种湿漉漉的美。

荷,清丽而高雅,妩媚而不俗,品质高雅,静若处子,犹如田野乡间的朴实女子,她清雅大方,而又朴实无华,默默无闻地生长在乡间田园。她不会因自己有娇人的美貌而去苛求世人的娇宠,也不会因世人的冷落而伤悲。荷就是荷,她不同于那些娇艳妩媚的牡丹芍药,也没有桃花杏花的轻薄招摇,她像一个留恋乡间的美貌女子呀,让人看了,不仅赏心悦目,更让人流连忘返。

那一次,我们拍了好多荷花的照片。望着像孩子样高兴地奔跑嘻笑的朋友,我的心中也轻松了许多。是呀,朋友就像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她清丽俊秀,为人高洁,从不因遭受过爱情的背叛而怨天尤人,即使生活再怎么困难不如意,也从不消极对待。相信爱情,相信友谊,一直用一颗清纯而明亮的眼睛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

回来的路上,朋友感叹着对我说:寂寞的时候去看看荷,觉得心中又清雅了很多。

是呀,寂寞的时候就去看看荷吧,它会让你觉得世界更清纯,生活更美好,心地更纯洁。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

文/苹果绿

我曾听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此时此际,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好好珍惜吧。一千次,一万次,别人对自己说,自己对自己说。

绿荷荔香白雨跳,山花雨露夏风伏,无比盛况的六月天下,灿开临风。碧绿世界、花妍鸟啼果香人自醉,骄阳仄仄无可厚非,硕达无比的景观引来快慰,于是,绝代缤纷的时际总被酝酿好一种亘古的开场白,甚至是永远,重逢和再见,即使时间被碾碎得粉平,也纵如远方的风戽,吱吱地轮回,水却已流走、走过。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写一封信,给不知身在何处的你,纵使时光荏苒,海角天涯,你还是绝代芳华、梨花夏夜,故梦温馨。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送你藤袴,泽兰香氛给你带来好心情,如此情深,却难启齿,拥抱美丽是一叠叠就底片,哪天被撩起,晾日而出吧。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内心酸涩,反而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吧,似是苦笑、似是苦困,静静坐着,风雨同路,月缺一样星星衬。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故事都已完成,忽然,忘记了,结局的起点在哪,故事的开始何在,只有希望,渺茫而温暖的希望,记忆一直钟情。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歇斯底里,有点苍白,已经果敢,一种感觉,可以藏在心底子,守一辈子,就像最深的绝望中遇见最美的惊喜,想起了就去见见面,如此互相执着。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慨叹人生一如凝望着无言的风景,总算说不出的感觉最扎人,前进走不完距离,后退走不出记忆,突然发现,能够不变,就是一场最难得的幸福,美美的、动人的。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我知道你不轻易流泪,也不轻易让我伤悲,圆满也需考验,调皮捣蛋的大巫师总爱一语成谶,言语道断,等你明白,狂风已飞絮,怨恨期待成唏嘘,时间轻轻好不客气。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若非青春常驻,谁会念来日方长,是这样的。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空中开花,七零八落,琉璃所爱,涟漪不断吧。

永远的六月开场白,最好的时光里,我依旧走在那个熟悉的路段街角,像个拾荒者,风若晗、梦如韵、情意切。

六月,开场白,我所钟爱,再见。再见,时间。

转身,剧终,再见,你,略带锋利。

小镇六月

文/米小红

一声蝉鸣,一阵蛙声,还有旧房子墙角下的几声蛐蛐的叫声,小镇的六月就如约而至了。

很是庆幸我的宿舍在楼上,我总是喜欢站在后面的那扇窗前眺望,特别喜欢在晴朗的天气里早早起来,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就看到太阳刚刚从远处的群山里跳出来,正奋力的向上升起,让人立马就有种奋发向上的动力!

我继续站在窗前望着,村子里的小路上已经多了些许行人,有孩子们背着书包往学校赶来的,有勤劳的庄稼人下地干活的,有挑着菜篮子往集镇上赶去卖的,也有急匆匆骑着车赶去上班的,还有早起晨练的人有节奏的走着……

路旁几棵树上的几只麻雀,时而唧唧呢喃,时而灵动着身姿跳来跳去,给六月的清晨添了几分明快的色彩。突然想到眼前这景象虽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热闹非凡,但这一切并不比“清明上河图”逊色多少。六月的清晨生动如水。

六月里小镇的中午是安静的,太阳的热度还并不那么毒辣,孩子们最期盼六月,是跟一个节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期望六月的到来一点也不亚于对过年的期盼。你听,音乐响起来了,歌儿飘起来了,你看,花裙子舞起来了,连满世界的花也簇拥着,簇拥着,开了。

而女人们期盼六月,大抵和爱美的情结有关,她们像一只只彩蝶般妆点着六月的小镇,行走在六月的小镇随处可见小镇的女人们或红色长裙曳地,或白色素花短裙雅致缀身,或高绾青丝挺立,或长发如仙飘逸。但不论何种风姿,都是对生命有着一份执著的热爱。都给小镇带来蓬勃积极的魅力。

最美的还是六月里小镇的黄昏,忙碌了一天了走出校门去散散步,站在村口,夕阳西下,如血的光晕漫上了树木,河面,也漫上了诗行一样的茶园,也漫红了天边轻薄的云层。这时,看见散学归来的孩子们背着书包一路玩耍,一路走着,有调皮的孩子不顾家长在家焦急地等待和老师的千般叮咛万般嘱咐偏偏要在茶园里桥洞下捉会儿迷藏才回家。

夕阳渐渐地落下了,村口多了许多聊天的人们,田园里水沟里蛙声也响起来了。

最喜欢在村子里的河边茶园里散步了,园间茶树青翠葱郁,园里穿插的桃树虽然已过了花期但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摇曳生姿,还有那一棵棵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的桂花树正在吸收六月里的阳光奋力生长,孕育着自己秋天里的花期。园间条条小道纵横交错,想走哪一条都是可以的,在这样的地方行走心是安静的,可以低声吟唱诗词歌赋,也可与同行友人谈心聊天,可感叹岁月是如何变迁也可回想自己是如何从稚气未脱到不惑中年。这一切都好似在弹指间,岁月如流水在指尖流失了。

夜渐渐深了,几只萤火虫在徘徊,星星点点的灯光,点亮了眼睛,点亮了小镇里家家户户,夜色里的小镇更有一种特别的美,安静,祥和但又不失生机!夜静了,灯火已阑珊!六月的小镇真美!

六月桃

文/张峪铭

人到中年,记忆大不如前,可奇怪的是有的记忆在脑中像生了根似的。如我嗜好的几种食物,至今依依难舍。六月桃就是其中之一。

这不,当六月太阳还没完全长刺,江南正酝酿一场每年必有的雨季的时候,六月桃在街头巷尾突然冒了出来。先是青的带点红,再是红的带点青,后来红占领了整个桃子,只剩下结蒂上的一片绿叶了。这样的颜色诱惑,我早就把持不住了,下班时,总要拐到卖桃人的篮筐边,挑上几个,以饱口腹之欲。

其实说饱有些夸张,桃子毕竟当不了饭吃。但桃子在我的记忆中占有特殊的情结,以致认为它挤进了我的生命体中。母亲的名字就叫桃枝,从小耳濡目染,应该说“桃”字是我会喊妈妈爸爸后的,最亲密的名词。当某一天母亲将一个桃子揣到我手上时,自然有了一个联想。小孩子的嘴,就是小孩子的心。在那缺少甜蜜素的年代,那桃子上的红色与甜味,就这样在我的心头紧紧联在了一起。一看到那特别的红,就想起了那特别的甜味。那味儿不像杏子,甜而不酸;不像苹果,甜而不腻。

桃子的红是特别的。特别得人们无以为名,它没有殷红那么深,不是水红那么浅,它红得有层次,红得恰到好处,于是人们索性叫它“桃红”。当一种颜色以物象形容时,这个颜色就具有了生命力。写到这里,让我相起了一则广告语: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可桃子是绿里透红,又非那种大红大绿,这样的和谐,纵有妙手丹青,也调不出来。

桃子的形也是特别的。据我的经验,有核的水果,像桃子这样形状特别的还真没有。一般都像苹果一样,端端正正的,呈对称状态,若真有不对称的,那肯定是受到了天灾人祸,就如生命中的残缺之憾。可桃子不一样,它的整体乍看是圆润对称的,可细细一看,偏偏有一纵向腹痕,且在饱满身躯顶端,形成不对称的尖儿。这是这尖儿,竟赋予了桃子生命中的灵动之美。

想不到,桃子外形演绎着生命的本真。生命不只是循规蹈矩地按一种状态生长,有时候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去绽放。这样的生命才最具魅力。否则它就成不了供仙人品尝的“仙桃”,也成不了人间用桃木辟邪驱灾的“法器”。

可相对于苹果来说,桃子特别大众化。即使在一大二公的集体年代,农村有的家庭庭院里、菜园里总有棵把桃树。邻里之间,互送点时令吃食,桃子也在其中。可能是品种的原因,没有外地人挑到村里卖的六月桃好吃。可拮据的日子哪有想吃就买的自由,小孩子吵不过,母亲才将留存好久的鸡蛋拿出来兑换几个桃子。我家里兄弟姊妹多,能分到一个桃子那高兴得不得了。咬一小口,就放到口袋里,过一段时候,又从口袋里掏出来,吹掉桃子上沾的口袋屑,舔一口又放到袋中。一个桃子能让你温暖好几天。

当然那时的困难是普遍的。记得一小伙伴向我讨桃吃,我有点舍不得,可拗不过,只好有手掐住一个范围让他咬一小口。可那家伙竟然诳我一下,咬了一大口,至今想想,心中似乎还有一丝痛楚。如今食物丰富了,条件好了,你不得不感恩于社会的进步。可总有一些人,面对贫富不匀,总想回到老路上去,我不甚理解。真的要过连一个桃都吃不起的穷日子?

我想未必。只不过他们是对过去有选择的遗忘,就像我对童年的味道有选择的记忆一样,因为桃子在我味蕾空乏期时出现了,于是它就烙进了我的心。可现在我懂得,桃子是好吃的,但好吃的不一定就是桃子。

初伏

文/易水犹寒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此时吹来的风,已经不带一丝凉意,那是天地间蒸腾的暑气。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南方也就真正进入了伏天,因而小暑的关键词便是:出梅,入伏。梅雨季节结束,夏天真正开始,而这时节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热。人们最常见的行为可用两个字表达,避和伏。

我是个懒散的人,所以,我喜欢这个"伏"字。炎热的天气,让我寸步难行,不愿意到处去,因而,宁愿把自己关起来避暑。

古语云:小暑金将伏。

夏正是嚣张的时候,秋已经迫不及待了,这里的金,指秋天的肃杀之气,意思是说,催促夏的离开。然而,此时夏天正是强大之时,秋天伏藏,所以,这个"伏"字,也有了韬光养晦之意。

而杭州真正入伏的日子是农历六月六,这在古时候是个节日,人们晾晒衣物,书本,也晾晒发霉的心情,皇帝还要给文武大臣、皇亲贵戚发冰票、赏冰块、赐甜品,一起度过炎炎苦夏。

在老家,我们也会晾晒衣物,老人们称之为晒龙衣。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每到这一天,就会帮着母亲把箱子抬出来,在院子里用大板凳搭上两根木棍,铺上芦苇编织的帘子,晒衣服。箱子里,柜子里的衣服全部拿出来晒,把睡觉的床铺也揭了,趁着阳光最毒的时候,晒死霉菌。

在这段时间里,晒完衣物晒床铺,晒完床铺晒被褥,反正能晒的东西,都得拿出来见光,包括家里圈起来的粮食。当然,我也会把自己心爱的书本拎出来晒,我喜欢晒完后染上的阳光味道,纸张,被褥,衣服上都有。

晒东西最要注意的便是雷雨,虽说黄梅已过,但是,"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所以,不得不防。

晾晒的衣物倒还好,最怕的就是晾晒的粮食。衣物都是大件的,抢收比较方便,粮食颗粒太小,灰尘也多,抢起来最是麻烦。所以,这时节晒粮食,我总是被母亲安排看场。

为了消暑纳凉,我常常搬个马扎,坐在大树底下,拿一把芭蕉扇,边扇扇子边看书。幸好有个哥哥,所以,我们换班看场子倒也不累,有时候和哥哥吹吹牛,下下棋也快活自在。

晒粮食除了要防雷雨,还要防的就是家禽。那些贼眉鼠眼的鸡鸭,总是趁人不备,偷偷跑到粮食堆里吃粮食,最可恶的是,吃就吃了,还要"吃饱喝足"后拉泡屎,好像要证明它们来过。家禽的胆子都很大,脸皮也厚,刚撵走不久,趁着不备又会溜回来偷食。有时候,我和哥哥下棋,下投入了,就会被鸡鸭占到便宜,吃到饱,为此没少挨母亲的骂。

唐代《四时纂要》记载,人们从五月起,就开始晒画卷皮衣、衣服、缎匹、图章、书籍,每遇到晴朗的天气都要晒,一直晒到八月。明清时代暴晒衣物,基本上固定在六月六。崇祯《嘉兴县志》记载:"六月晒经书、图画衣服、器用之类,取太阳之光,尽日而止。"皇帝也不例外,清朝内务府銮驾库,一到此时,就要暴晒銮驾仪仗,以及历朝御制诗文和书集经史,称为"晒銮驾".

常听老人们说,六月六是小白龙探母的日子,所以,这天最容易下雨。母子相逢泪便流,龙的眼泪就会酝酿成雨水。相传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和闪电。

所以民间也有省亲的习俗,旧日扬州,六月六,要接姑娘回家歇夏。新婚妇人得在娘家待一个月,到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团圆的这天,才回婆家。而此时,娘家还要为姑娘做两套衣服、一双袜子、置一把扇子、一条毛巾,以便姑娘安然度过整个夏天。

说到"避"这个字,我便会想起承德的避暑山庄。由于阳光毒辣,燥热难耐,古时候又没有空调,所以,皇家便会在这样的时节选择到承德避暑,因而承德避暑山庄就成了皇家夏季纳凉的别院了。

我有幸去过承德,也打避暑山庄的门前经过,但是遗憾的是,没有时间进去观瞻。那晚到承德,下了火车已经七点半了,坐出租车经过的时候,只看见巍峨的大门,一派奢华和气派的景象,中间的匾额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避暑山庄。

朱红色的柱子,青灰色的瓦片,加上昏黄的灯光,便有了别具一格的韵致,景观灯勾勒出的轮廓,精美绝伦,惹人垂涎。承德是一个山凹里的城市,四面环山,又有数条河流经过,司机师傅说,山庄里的温度要比外面低到10度左右。所以,住在里面一定是非常舒服,不愧是皇家的行宫了。

在避暑山庄不远的地方有另一处人文景观--康熙大典,据说是张艺谋的杰作,依山而建的仿古宫廷,五星级的高档会所,京郊的达官显贵都是到那里消费的。而这一建筑,也给出游的有钱人"避"的同时增添了许多"乐"来。可惜的是,我也只能经过而已。

而关于"伏",我更多的记忆便要牵扯到四年之前了。

那时候,我还是一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一座城,温暖围困,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我一直把它当成第二故乡,这便是徐州。徐州这座历史古城,是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定都的地方,刘邦也出生在这里。

要说这座城和"伏"有什么渊源,这就得从徐州的"伏羊节"说起。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徐州的狗肉很出名,沛县狗肉,闻名天下,只因为一个屠夫,名字叫樊哙。后来跟随刘邦闯天下,也是大汉开国功臣之一。但是,徐州人入伏吃羊肉,也是由来已久的,这种习俗可以上溯到尧舜时期,远比徐州人吃狗肉更为源远流长。

徐州,古名彭城,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徐州人喜爱吃羊肉,体现最深刻的莫过于当地的那句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所以,徐州人热衷吃羊肉,是一件比吃狗肉更有历史,更有内涵的事情了。

现在徐州每年六月六开始,都会举办伏羊节,彭城的大街小巷,会出现很多关于伏羊节的标语广告。那些饭馆更是会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打折促销活动,诸如吃羊肉,送啤酒,一锅羊肉全家尝等。只见饭馆的门头下家家横幅标语都是关于伏羊节的。

徐州是座内敛低调的城市,不像北京上海的繁华,也没有杭州苏州的婉约,大家知道徐州,大抵是因为它是交通要道,铁路枢纽,战略要地,楚汉都城等,很少人真正研究它内敛的性格。我认识的徐州,便和这个"伏"字一样,藏而不露,是座韬光养晦的城市。

徐州城的历史,恐怕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也是遥遥领先的。但是徐州的低调也人所共知,它经济不如北上广,风景难攀江浙沪,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内敛,又是什么使得它徘徊不前呢?是战争。

徐州是内敛低调的,徐州是韬光养晦的,但是不代表徐州是软弱无能的,徐州城虽不繁华,却可以傲视群雄,徐州城虽不算美丽,却也是华夏的翘楚。徐州城每次到达鼎盛时期时,都会遭遇一场战争,然后变成一片废墟,慢慢地爬起来,然后再被打倒。它经历了三起三落,谁能说邓小平不伟大呢?徐州城亦是如此。

这是我读大学时,一位老师分析的,我认为非常有道理。据说,建国以后,蒋介石退守台湾,还派出轰炸机轰炸过徐州。多灾多难的徐州,三起三落的徐州,经历过重大历史变故的徐州,这才是造就其"伏"的品质的最关键所在。

小暑,初伏,于我而言,不管晒也好,避也罢,最重要的都落在一个"伏"字上。我说我夏季懒散,喜欢躲在家里,我知道别人一定会认为我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但是,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季节,才能够真正提升一个人的品味,才能够真正修炼一个人的内涵。

因为炎热,所以懒散,因而也就有了大把的时间。平日里不能做的事情,现在也有时间去慢慢完成了。

我喜欢"韬光养晦"这个词语,这段时间,我便静静地待在家里,"伏"起来,读书,写字,想未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平日里工作太忙,走南闯北,忙的都是别人的事情,为的是满足吃穿,为的是养家糊口。而夏季"伏"起来,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为自己了。所以,炎热反倒给我带来了许多好处。

宋江说,"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我知道他"伏"的艰辛,是为了有一天一飞冲天,一鸣惊人,所以,我也常用他的这首《念奴娇·天南地北》来勉励自己。我相信,我也会有那么一天的。

初伏,伏下去,是为了更好的站起来。因为它才是人生的真谛。所以,我喜欢这个节气。

乡里六月天

文/轻罗小扇

一进六月,人就像被逼进火烧火燎的灶房,热得无处藏身。阳光自不必说,连空气都像被蒸过一般,湿漉漉的透着水气。好想念乡里的六月天。

六月是乡里稍稍清闲的日子。该收的已收完,该种的也已种下。再加上孩子们大多放了假,所以闲适成了此时最确切的描述。六月往往是由若干晴日午后的小睡和无数雨天的清凉组成的,雨是六月里少不了的精灵。

连阴天的时候,大家不便出门。于是街道两侧的大门对开着。这边是婶子大娘们捻麻绳纳鞋底,那边是姑娘嫂嫂们趁暑天搓绳子。永远聊不完的家常,永远听不尽的笑语。一会儿,天边的云彩变黑要下雨了。大家并不慌乱而是往门里挤挤继续手中的活计。六月的雨来得真快,不长时间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蝉噪与笑语都淹没在茫茫的雨雾中。此时的街已不能称之为街,应该叫河了。浊浪载着无数的泡泡和小纸船一路翻滚着向前奔流。小孩子终于等来打伞的机会,擎着硕大的伞盖光脚丫在水中欢呼雀跃。一时水花四溅,分不清雨水还是“河水”,落了一身也凉了身。????

六月的雨来得快走得也急,很快雨便停了。空气清清爽爽的,夹着青草和扁豆花的味道。妈妈已接了几桶雨水正好洗衣,爷爷午睡醒来,出门看看被雨水浸湿的墙根说到:“得有二指雨。”对门大娘问:“叔,这雨还下吧?”爷爷像是在自言自语:“云彩上南雨涟涟,云彩上西披蓑衣。这云彩上北,不下了。”“正好,我还得上坡给棒子施点肥。”于是大伙陆续散了。地里的活也要趁雨天收拾一下。

大人忙活去了,刚才踩雨的孩子找个墙根自个和起泥巴来。大一点孩子呢,哪个不拿着罐头瓶向有树的地方走去。那时村里村外处处是树,雨后也到处是抠蝉蛹的孩子。下过雨,蝉蛹就像接到圣旨也该“出土”了。树干上有刚爬上的,树底下有刚刚露头的。见个小洞,只轻轻一抠,大仙就可以请出来了。很快一顿美味就已到手。

乡里的夜晚来的特别早,天刚一擦黑,各家便开始吃晚饭,不为别的,吃完好出去凉快。暮色升起时,三五成群的人们已占踞了村内外的风口。满天的星星仿佛因为雨水的冲洗而倍加熠熠生辉。这不西天残存的夕阳红还未褪尽,不少急性子的星星已经探头探脑地出来了。星光下,几个小孩子正在大人的指引下透过淡淡的银河寻找牵牛织女星。谁家的小妹已在母亲怀中睡去,还紧握双拳保护着包了凤仙花和扁豆叶的十指。美丽也许会在梦醒时刻到来。晚风徐徐地吹着,青纱帐外传来阵阵唢呐声。乐声隐隐约约,如泣如诉的。是谁又在河边练曲,是谁劳作一天还这样饶有兴致?

乡里的六月是午后醉人的荷塘,水中有蓝天和白云的影子,那是一湾水汪汪的记忆,是蒲扇摇不尽的清凉。

六月麦子黄

文/樊树岗

六月,站在乡村路边,看到田野上一片片成熟的麦子,立时有一种触动:金黄。

那种金黄,是画家也无法调合的色彩;是诗人感慨中不能吟哦的光芒。就是那么朴实的颜色,在乡村的田野,默默地变成金黄!

六月的田野,麦浪翻动。熙熙攘攘,推推搡搡的在风中前赴后继的奔跑,麦收的浓浓气息就不遮不掩散发出来。在很稠的麦杆上,目光也随之噼啪响着,惊飞几只麻雀,倏然腾起,斜飞远去。

现在的六月,再也没有起早贪黑的忙忙碌碌。田里的麦子,该熟就熟,该黄就黄。你看着饱满的麦穗就要蹦裂出来时,人们也不着急,只需一晌,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隆隆一过,黄灿灿的麦粒就颗粒归仓了!望着齐刷刷的一地麦茬,让人想起老人剃光的头。老人站在田边,还想着曾经弯月一样的镰刀,辉煌的身姿,是怎样一天天暗淡下去的。

乡间的麦子,不再是漫山遍野的单一色彩。那些葱葱郁郁的棉花苗,受到人们的新宠,温饱之外,棉花地和麦子地泾渭分明,像一把刀子锋利的割开。麦子,还是永远不会灭迹,一块块,一片片,年年的葱郁,年年的金黄!让人想起乡村的人们——默默地青春,默默地老去。金黄的麦子,普通得就像乡村的人们。

躺在六月麦田里,看阳光在麦穗上闪耀光芒,聆听麦子们启程的声音。麦子黄了,晴朗的天空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掌,搓动麦穗,一阵麦乡随风飘荡……

六月,麦子黄了。

六月,我的思绪却葱葱郁郁,吐出新绿。

火把花映红的六月

文/杨继渊

六月,火把花开了,开得那么热烈,从一团团的绿树里伸了出来。满树红如燃烧的火把,照亮了遥远的小山村,照亮了云南高原。

六月,艳红的火把花开了,火把节也到了。

火把节是我国云南境内彝、白、傈僳、佤、布朗、纳西、拉祜等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来吧,汉族的朋友,蒙古族的朋友,藏族的朋友,维吾尔族的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过火把节!

来吧,北京的客人,上海的客人,东北的客人,西北的客人,外国的来宾,来和我们一起玩火把!

过了火把节,这个秋天会更多彩,会更美丽;过了火把节,庄稼会长得更快,火把花的花瓣里会装载更新鲜的故事。

六月,请到云南来过火把节!

我们一块儿唱歌,一块儿跳舞,一块儿玩火把,一块儿品尝云南六月的芳芳!

农历六月二十四,磅礴云南高原上的村村寨寨从山上砍来松树,捆扎成松明火把,竖起高高的火把,竖起高高的火把塔,插满“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祈福。

这时,人们来“挂红”了。他们把一根根红丝线拴在火把上,默默地说出自己的心愿,虔诚地插一柱香,口中念念有词,说的都是“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我们愿云南高原永远山清水秀,小鸟歌唱开花的土地;

我们愿碧蓝的天空放飞白鸽的哨音播撒阳光、吉祥和快乐;

我们愿在过火把节的时候,一棵棵花树在太阳下盛开,芬芳与圣洁……

清晨,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满火把花的小路上,走来许许多多的人,有苗族,有傣族,有傈僳族,有汉族……他们的穿戴不同,他们的语言不同。可是,他们都来到火把山,亲如一家,成了好朋友。

火把们都焦灼地等待着燃烧的时刻。终于,过山号吹响了,火把点燃了!用人们的心愿和祝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点燃了火把,点燃了火把的生命。

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磅礴云南高原大地在燃烧……

人们手拉手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啊唱啊,让人生在燃烧中旋转,让热情和血液在燃烧中沸腾。男人拉着女人,老人拉着小孩,小伙子拉着姑娘,情感牵着情感,生命牵着生命。人们尽情地唱啊唱,跳啊跳,在动人的音乐声中,在快乐的歌舞中,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在这里融合得美妙绝伦。生命、爱情、友谊、家庭、民族……所有的差异、所有的界线、所有的不同,一切的一切都在这熊熊燃烧的火把节的火里融合、升华、和谐。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激扬、纵放,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有火的激情,有燃烧的梦想,温暖了过去和现在,温暖了未来与希望,透亮了一个古老的世界,涅盘出一个民族熊熊燃烧的意气和人生。

火焰很高,火焰在欢笑。看吧!无数的巨大的火把,点燃在云山秀水间,沸腾的叫喊和笑声燃烧着,祝福燃烧着,心愿燃烧着,火把散落无数红亮的星星。

据说,在燃烧的火把下绕三圈,就能消灾得福,吉祥如意。

竹片扎的火把、松木扎的火把,在人们手上燃烧成灿亮的花朵,燃烧成真正的火把花!成千上万的火把舞动起来,金亮的火星飞溅着火把的花瓣,照亮每一个人,照亮每一颗心。

田埂上、村道上、场院里,到处是火把穿梭飞舞,到处是人们的欢声笑语!

有一团火在旋转升腾,熊熊燃烧。那是一百七十万年前,元谋猿人那一支延续生命的火星点燃的火把;那是彝族英雄阿鲁踏着大山的脊梁、来到天边、接过太阳神赐予的神圣火种。

火就是文明,人生不能没有火。彝族古歌《火歌》里记载:

火从石头里跳出来,火从草丛里跳出来。

人们围着火舞,人们围着火跳。

火就是神,神就是火。

火就是神,神就是火。

豺狼不敢来,老虎不敢挨;

野猪、豹子,闻着烟

看见火,向山箐狂逃

火就是神,神就是火

追麂子来烧,追马鹿来烧,

黄生生,扑鼻香,你撕一块,

我撕一块,笑着吃,吃着跳。

火的传说,神话了生命世界的热度。火有生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种流传,生命就生生不息。

作家巴金说∶“让我做一块木柴,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射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燃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啊,六月,彩云之南磅礴高原上的火把节,我们民族古老而又芬芳的节日,点燃生命点燃希望,闪耀祖祖辈辈七彩的梦想,照亮心扉照亮暗夜,辉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腾飞梦。

啊,六月,中国彩云之南磅礴高原上的火把节,熊熊燃烧的火把像艳丽的花朵,照亮了生命,照亮了美,也照亮了明天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