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教师散文随笔

2023/02/01好文章

教师散文随笔(精选19篇)

我的书房梦

文/张旗

书是一个教师吃饭的家什,啃书自然就成了我每日必习之功。自己又喜欢读书,喜欢买书、订阅书报杂志,业余还喜欢写作。梦寐以求的,就是何时自己能有间书房,有书桌,还有书柜,能安静地读书和写作。

当民办教师那几年,就住在家里,卧室就兼书房,饭桌也是书桌。没有书柜,连个简易书架也没有,书就放在几个破纸箱里,和些烂鞋臭袜一起,塞在床底下,鼠咬虫蛀也顾不得了,但这在一个嗜书如命的读书人心目中,简直就是亵渎。

1978年后,县里民办教师转正,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没错,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我平时就喜欢读书,本来就热爱教育工作,有幸碰上了这历史大变革的机遇,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转正后,我被调到一个乡镇初级中学任教,卧室不仅要兼书房,自己做饭吃,还要兼厨房,摆放锅碗瓢盆柴米油盐。所幸有了一张书桌,能备课改作业,还能摆放几本工具书和订阅的书报杂志。那是间土木结构的撒瓦房,我在床头的土墙上钉了两根木桩,搭上一块木板,把一部分中外名著放在上面。其他的大部分委屈在几个包装箱里,堆放在靠书桌一面的墙角旮旯里。要看一本什么书,或查找点什么参考资料,仍然不方便。

调到县完中任教后,学校给我安排的住房是个套间,二十来平米,还有个简易的小书架,书桌是三屉两柜的,我和我的那些书的境遇有所改观。

1987年,学校修建了教师宿舍,我分到一套三十平米两室一厅的住房。虽然没有一间书房,但把卧室和厨房分开了。而且,在设计修建这些教师宿舍时,学校考虑周到,利用空间,在每套住房的隔墙上装修了一个小书柜。我又跟后勤要了两个小书架摆放在卧室里。我的工作条件,也是我和书的境遇又大为改善。

1998年,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时,州教育局的领导到我们学校调研,跟我们座谈。谁也没有想到,该领导座谈中竟问到每个教师的藏书,有没有800册?他说,读书是每个人的内在需要,是自我修养的完成,它关乎一个人的人生品质与生活质量,关乎一个人的成长。他强调,在这件事上,学校和教师负担着起承传续的角色。

进入新世纪,住房实施商品化政策,学校组织教职工集资建房,每套120平米,四室两厅。我终于可以给自己设置一间书房了。装修时,我在书房里特意做了两个高齐屋顶的大书柜,书桌呢,与时俱进,直接就做成了电脑桌。有一间书房,有书桌、书柜,看着那些伴我大半辈子一路走来的书,静静地列队站在我的书柜里,心感觉特别踏实而充实。

一树繁花

文/李亚坤

从食堂出来,下楼到后院慢腾腾地转悠,抬眼一瞥,俯着铁栅栏的一棵树开满了花。按说,正值春暖花开季节,本不必大惊小怪。而且在我的感觉中,开在春天的花大多是含蓄的,还裹着些许冬的冷艳,离夏花的绚烂还差了一截,也赶不上秋花的静美。但那一派满枝头铺天盖地的怒放景象,犹如剧场里只能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名角,却意外提前出场,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有话说,吃了鸡蛋,觉得好吃,不必非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我偏偏犯了这样的毛病,趋步上前,端详着这棵叫不上名字的树。它有碗口粗,枝丫匀称地探向四周的天空,上面无遮无拦地缀着鹅毛大的粉红色花瓣,宛如指甲的叶子完全被淹没其中,不仔细看,准会被误认为这是一棵只开花、不长叶的树。想象它之前的模样,竟毫无印象。也难怪,我是去年5月份才到这个窗口单位的,它在3月绽放,我晚了一步,错过了它的花期。之后的日子里,它作为一棵树的存在,或许太寻常了,自然就选择了无视。

不禁联想到有些人也像这棵树,看似普通,走在大街上,也不会令人多看一眼。很多时候,他们与世无争、默默无闻,然而一俟亮出一技之长,浑身便如焕发了光彩,会让人不由自主地靠近。

几年前,我被安排下去负责一所乡村小学。那是一个濒临撤并的教学点,生源流失严重,剩下4个班,不足百人;年轻点的教师纷纷调离了,留下一帮“老弱病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惊喜地发现,这些老教师不仅工作任劳任怨,而且大都有顶呱呱的才艺,有的写一手好字,有的善弹琴,有的会拉二胡等等。这留下的分明都是“宝”啊,沮丧一扫而光!

记忆犹新的一幕,是我们去送退休的王老师。按照惯例,教师退休,学校会组织欢送活动——带上礼品,到家坐坐。王老师的家和村子里其他村民的楼房一样,是新农村统一规划建筑的两层小楼,室内装潢却很雅致。听王老师的老伴在一旁自豪地介绍,其中许多地方都是王老师亲力亲为,客厅的壁画是他自己动手贴的,电视柜是他自己打造的,更叫绝的是花盆,竟由两个塑料垃圾桶对扣而成,别有一番情趣。

接着,王老师领着我们去参观他二楼的工作间,一张写字台占了书房的半壁江山,台面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四壁挂满了他的作品……众人啧啧称赞,我感慨地说:“王老师,参观您的工作间,我似乎看到了您晚年的幸福生活。”王老师笑纳,一脸怡然、满足的可爱模样。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才艺不是故意展示给别人看的,只是当作一种养心的爱好。就像这一树的怒放,也不是开给别人看的。我们之所以怀有欣赏之心,是纯粹出于对美好的向往。

……正想着,一个身着工作服的女士走过来,对着一树繁花拍照。和煦的阳光下,她的身段像树干一样挺拔,鹅蛋脸如鲜花一般娇艳,当真是美人如花。她是一楼大厅的,我在二楼,因为没有业务往来,我们从未说过话。她扭头看我一眼,我看她一眼。然后各看各的花。她又看我一眼,我又看她一眼。我觉得男人应当主动,就问了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并扫了一眼她的胸牌。

于是,我记住了这棵开满花的树。

舞台

文/郭亚松

这个三尺讲台,每个教师都是舞者,都是主角,都在主导着整部戏剧,而学生都是参与互动的观众。这部戏的成功,关键就在看老师,而现在我正以教师的身份站在这个舞台上,每天都在和我的学生主导着每一部戏,我们都在尽力演好这部戏。

以前,我只知道教师的奉献,可是并没有去深切的了解其中的含义,也并没有去深深地体会当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了解这个职业时,是在我登上讲台的那一瞬间,我知道了他的伟大,我知道了他的奉献与无私。还是小的时候,每每听到老师念课文的时候,在歌颂老师的的篇章,大都是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所以,那时对老师这个字眼,了解的很肤浅,很字面话。但当我成为这个舞台上的舞者时,我成为每集戏剧的主演时,我深切的理解到当一名教师的深切的含义。教师真的就是蜡烛,燃烧自己的青春岁月,照亮孩子们的前进的道路。他们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学校教育事业上,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学生的教育上,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去帮助每一个孩子,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喜欢当这个舞者,喜欢做他们的领导,喜欢这个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有我最喜欢的观众。

在这个舞台上,有我最喜欢的孩子们。

在这个舞台上,有我最喜欢的剧情。

虽然这个舞台没有多大,虽然这个舞台没有多么豪华,虽然这个舞台没有那么多的闪光灯,虽然这个舞台还很简陋,但我很喜欢,我喜欢这个舞台,在这里我找到了自信与力量。

冷的浸润,暖的开端

文/秋水望月抚琴

雪花飞舞,我在冷的浸润里,蓄势待发,等待暖的开端。时间渡口,我不是摆渡之人,像一枚动词,从城市到乡村,又从乡村到城市,支撑潦倒光阴。

起起伏伏的章节里,孩子,越洋过海,把人生的触须伸向远方的远方,希冀华丽蜕变。透过欣喜,看到束之高阁的吉他和电子琴,苦涩,哽咽在喉。农村孩子,错过学习技艺黄金时段,无境,无师,错失良机。贫瘠的教育,让我的视野陷入井蛙之短。

婚姻,小波,小漾,小微澜。不咸不淡中,用爱,缝补亲情,烹煮日子。上牵八十老父母,下挂越洋远游子。伺爱人于案前,红袖添香。一日三餐,烹煮粗茶淡饭,也煮匹夫的平凡,让工作,芝麻开花。

锈迹斑斑光阴里,最敏感的话题:反腐。于我,不过是诗句里的助词,没有实际意义——无能贪腐,无力反腐。

最实惠的是:一年工资涨了近千元。其中最欣慰的是农村教师有了几百元辛苦补贴。政府,洒向人间都是爱啊!小小数字,却是滋养补品,让农村教师贴心贴肺,暖心!

最浩大的工程:均衡教育。作为农村一线教师,为整理软件资料,烦心,头疼,但,我们又是最大的受益者。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让孩子对抽象说理,有了实在感知;轻轻一触,万象缤纷,教师省心,省力。过去费尽口舌难解的问题,不再纸上谈兵。

电教室,音乐室,阅览室,关爱留守儿童室,室室健全。孩子们每节课都能宾至如归,受用,乐学。每门课都有专业老师讲授,学生受到精喂精养,更让我们脱去了,语数英,体音美,统统由本老太婆一人表演花旦的长袍子。

年末岁首,网传涨工资消息,如蜿蜒的竹笋,即将拱破春天。均衡教育加大力度投资。教室宽敞明亮,校园平整地阔,设施先进,师资优化,学额稳固,城乡差距缩小,都将是春中景,锦上花。我相信:政府的恩泽能温暖每一个默默耕耘者。

素质教育,让孩子不再是学习机器了,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书法,音乐,美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像花坛里各色小花,竞相开放。校园的文化长廊,竞技场,都是他们崭露头角的舞台。暖行社,民航春风行动,都是势头强劲的春风,用温柔的纤手,正在抚摸教育田地里的幼苗呢。

有爱,就有暖的开端,就有希望和未来!

人到中年,我没能赶上考试进城的头班车,末班车也因为车票过了期。但,无怨,无悔。如今除享受城乡无别的均衡教育,欣慰的是:我始终与父老乡亲在一起。流血,流汗,都是为了我的亲人。我是家乡的金凤凰,就为亲人振翅开屏。

春暖花开,我枝头上的花蕾朵朵,满枝,满桠,馥郁芳香。他们是我即将奔赴更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虽然我有千般难离,万般不舍,仍然希望他们是我手中扶摇直上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他们的未来不是梦,我的未来梦更美!

教师节

文/yingtaoxiaowanzi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多么真实的写照啊,老师用他赤诚的爱唤醒了无数迷惘的羔羊,给莘莘学子传授了无数的知识。

大家可知,现在我们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并非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亦并非是简单便形成的。曾在1931年便有人提出成立第一节教师节,但未被政府承认,而后几年也多次被人提出,但都未被认可。直至1985年才真正确定了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教师节成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例如: 在美国,会在一片欢乐的盛况中度过,很多协会组织在学校对老师进行表彰,在韩国却不尽相同,他们会在学校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运动会,茶会……而在我们中国,政府和学校方面会给教师庆祝表彰,学生方面有为老师送鲜花的,亦有赠送卡片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却逐渐演变成了在教师节给教师送金钱、礼品的,如此的社会风气只会是为人师表的耻辱。我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人心不变,亦不会迷失。

听了这么多想必大家是对教师节有一定的了解了。此刻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电话为曾为你指点迷津的他打个电话或发条信息,送上你的祝福吧!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他众多桃木中不起眼的一位,因为在他眼里你是唯一的。

最后,祝天下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

边疆教师

文/马禄康

当一个教师不容易,当一个边疆教师就更不容易了。我作为一名边疆教师,对此感慨良多。

边疆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备课方面没少下功夫。有时为了让学生能听懂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不惜为此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直到找到令自己满意的教学方法为止。为此,我们牺牲了很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即便是住在同一栋楼上,同事之间都很少来往,总是关起门来各忙各的工作。等手头的事情忙完看看表,悄然已是深夜。

除了课堂教学外,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适当地辅导也是很有必要的。每天上晚自习之前,我校的很多老师都在忙着辅导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都能看到他们诲人不倦的身影。我曾听到有些教师说,要是哪一天没有辅导着学生,心里就不踏实,总感觉空落落的。他们的这种话语,曾经不止一次让我感动不已。

我校位于深山峡谷之中,很多学生回家不仅路途遥远,还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往返一趟就需要两天时间,根本不可能实行双休,只能实行月休,即每个月休息一次。由于连续上课将近一个月,加上课余时间还时不时地要进行辅导,让师生都倍感疲惫。但老师们对此都毫无怨言,一直兢兢业业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些老师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默默地坚守着,他们就像一棵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用它们浓密的绿荫为学生遮风挡雨。个中滋味,只有边疆教师自己知道,实在是只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没有他们这种无私付出,那些已经走出边疆的很多优秀的人才恐怕早已成为目不识丁的农民。但他们从不以此自矜,依然像脚下的土地那样朴实厚重。身为边疆教师中的一员,我却时常被他们感动着。这不是矫情,更不是自夸,这或许只是情到深处时情感的自然流露。

边疆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平时也不怎么重视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让一部分学生难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校根本无心读书,且游手好闲、得过且过。他们不仅对老师的劝告置若罔闻,隔三差五还要逃学回家。有些家长对此却不闻不问,对子女的成长漠不关心。如果不把这些学生及时带回学校,久而久之就由逃学变成辍学了。为此边疆教师还得经常去家访,他们匆忙的脚步几乎踏遍了边疆的每一寸土地,他们艰辛的汗水几乎洒遍了边疆的每一个角落,但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换来了边疆校园的书声琅琅、弦歌不辍。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虽然边疆教师或许没有内地教师那样辉煌的教学成绩,但我们一样在三尺讲台上挥汗如雨,虽然我们的学生每一点进步都要凝聚着我们大量的心血,但我们从不放弃,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我们都会领着他们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行走。

在边疆任教,就注定了我们要比内地教师操更多的心,流更多的汗,做更多无私地奉献,过更加清贫的生活。但边疆的贫穷和落后还得依靠教育来改变,依靠扎根边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每一个可敬可爱的边疆教师。

我要为边疆教师点赞,是他们肩挑着边疆民族教育的重担,是他们用知识的火种照亮了边疆民族前进的步伐。

桃李弦歌忝为师

文/戴健

我这四十年,却是“忝为师、学到老”的四十年。师与生,犹如弓与弦,惟愿桃李知音,弦歌绵绵,像《楚辞·远游》中唱的那样:“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走上讲台教第一门课,迄今正好四十年。

1972年9月初刚开学,正在肥西一所中学读高二的我被校长(那时叫革委会主任)叫到办公室:“音乐老师调合肥了,学校申请了一个代课教师指标。校革委会决定,作为教育革命的尝试,选拔一名学生带全校八个班音乐课,研究后就定下你了!”

学生当教师?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竟冒冒失失答应下来,只是临阵怯场,又请求免了教应届班即我所在班的课。学校还特地调整了总课表,把另外七个班音乐课全部排在我就读班的劳动、班会、体育课时段,好让我边学主课,边教音乐。至于报酬,则月付工资12.75元。

我们这一代人,大约都应了孟老夫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话,历练之磨,比后辈多得多。我则仗着有点音乐细胞,吹拉弹唱,苦中寻乐,倒也增添了乐观向上的力量。

那时的音乐课说好教也好教,只要按上面要求“唱好两首革命歌曲”(《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学生明白“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再教几首重新填词的历史歌曲如《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引导学生们要热爱“样板戏”即可。说不好教也不好教,万一教唱时说错了一句革命词语,岂不成了“反革命”?

尽管如此,我还是精心构想,认真备课。从昔日台下到台上,从学生到半个先生,角色的转换,我竟也很快适应,甚至斗胆“越位”,教起初、高中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还向他们灌输“千日胡琴百日箫,笛子只要一晚教”,课堂上拿乐器起头、伴唱呢!高中毕业,学校决定我留校,教初三语文,由此益发坚定了我以教师为职业的决心。

那个时候,学校的图书室不仅尘封,甚至连门也是封的。然求知的欲望促使我一次次偷偷掰开图书室窗户,在书柜里找着翻着,在书柜底下的地下坐着读着(为着不让人发现),真是如饥似渴!一次,我偶从一本杂志的封底看到一幅套色木刻《桃李满山》:黄土高原的窑洞里,一套明显的备课用具,墙上是一幅中国地图。一位年轻的山乡女教师,手拿语文课本,倚门而望。窑洞外,艳阳高照,桃李满山,孩子们正在做拍皮球、跳绳等课间游戏——“春催桃李”的寓意全包含在这画中了。

这和我选择教师为职业“不谋而合”!于是我也顾不得斯文了。我把它撕下来,带回寝室,又自制了一个相框,把它放到备课的桌子上。教师,成了我的志向;那女教师,成了我的偶像。以致我一直想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侣,尽管没有找到。再三看画,我终于发现,她背朝着我;再三再四看画,我又悟出一个真谛:她背朝着我,可她面向生活,我到多彩的生活中去找她吧。

后来十年,我继续当教师。在农村学校,我曾合着土桌、土床、土灶教学生活,虽艰难犹未悔;在合肥市内的学校,我的一篇篇习作和论文变成铅字,也欣见一届届桃李芬芳。及至组织上主动调整我的工作到机关,我也是夹着学生的试卷报到,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过,教师这岗位,我还时不时“客串”。中央电视台(上过六个频道)和安徽人文讲坛、新安百姓讲堂,还有一些高校、党校及其他部门单位,我经常应邀去讲我所热爱的铄古灼今的“合肥”。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每次讲座都认真准备,唯恐辱没了“教师”这一崇高的称谓。

年轻时喜欢看德国女作家谢列布里亚科娃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书中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这样写道:“一个人突然爱上某种职业,并不仅仅是由于虚荣心的缘故。恰恰相反,我们自己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起来,这种幻想促使职业变成人生所能够得到的无上幸福。”我们的合肥老乡杨振宁有一本书叫《读书教学四十年》。马克思、杨振宁与我,好比大海和水珠。然我这四十年,却是“忝为师、学到老”的四十年。我还经常翻看、欣赏“桃李满山”这幅画。逆境时,它勉励我不自怨自艾,要勤于发愤,追求光明;顺境时,它告诫我不可陶醉其中,当乘风弄潮,绝不言休。师与生,犹如弓与弦,惟愿桃李知音,弦歌绵绵,像《楚辞·远游》中唱的那样:“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生命因爱而精彩

文/黄晓莉

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伟大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博爱,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获得爱,爱是老师最美的语言,也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对学生倾注爱心,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我的人生追求。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始终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真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用真情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已记不清有多少学生在我的关爱下,从心理困境中走出,成为健康成长的好少年;记不清有多少学生在我的关爱下,从不爱学习、贪玩逃课的小顽童转变为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的好少年;记不清有多少学生在我的关爱下,从蛮横无理、自私自利的毛小孩成了彬彬有礼、先人后己的好少年……每当想起这些,我都由衷地感到自豪,成功的喜悦难以言表。“的确是位好老师。”赢得这样一句话并不容易。这里面包含着多少酸甜苦辣,兢兢业业、废寝忘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我从事教育十八年来的真实写照。

一个岗位,就是一份责任;一个岗位,就是一个舞台。如果要让这个岗位更加充实,如果要让这个舞台更加精彩,就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无私奉献。爱岗,是我们的职责;敬业,是我们的本分;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身兼多大的职务,服务于教育,造福于百姓,是我们生命的真正价值,是我们最崇高的追求。作为一名教师,我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甘为人梯与园丁,乐做春蚕与蜡烛,在教师的平凡岗位上,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让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事业是常青的。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作为一名教师,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既然身为教师,就应该立足三尺讲台,以奉献为天职,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而辛勤耕耘,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提高教学技巧

文/徐雯雯

最近,在拜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时,我时常能产生共鸣。作者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优秀教育理论家。在潜心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像一面镜子,为我们指点迷津。

“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本书第一建议中就提出了这个值得每个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我班上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学生。对于他们,我曾认真地给予关注,但时间一长,我也慢慢失去信心,读了这节后,我陷入沉思。我应该对学困生放低标准,走近他们,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的点滴进步。

第二个建议中有个例子,一位老教师说了一句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毕生的时间来备课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老天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公平的,问题是我们都在疲于应付,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不是主动去做事。

作者提到“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在上英语课时也常常会用到图片,使学生的识记充满乐趣,形象而不枯燥。多多创设情境,领着学生时时“恍如身临其境”,那么,学生吸纳的才是鲜活的知识!

这是一本好书,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就是要主动地读书,不断地提高教学技巧,在老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达到心灵上的共识。

难忘 初为人师情

文/胡兆喜

那年9月,怀揣一纸介绍信的我,于万家灯火时抵达我将任教的山乡小镇。人地两疏,我向一路人打听到中学怎么走。当那人得知我是刚分配来的教师时惊讶地说:真看不出来,这么年轻就当老师了。了不起,了不起。直乐得我美滋滋地偷笑。

当晚,校长领我到镇上一小餐馆吃饭,店老板竟也对我赞不绝口:不错,不错,挺年轻的嘛。感谢你到咱们这里来教书,免费给你添一份炒菜。嘿,还没走上讲台的我,原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偏见和微词,顿时冰融雪化,消失殆尽。

至今,那饭店老板的热情赞语和那盘很普通的肉丝青椒还令我回味无穷。

自豪而又感动的我,于正式上班的第一天,便趴在属于我的办公桌上很激动地写下“认真教书、本分做人”的字条,压在玻璃底下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为了不让自己在课堂上难堪丢面子,更怕自己担了“误人子弟”的赖名声,我总是随时随地向老教师讨教方法和经验,翻阅他们的备课笔记。前辈们都很热心地给予我帮助和指教,那些淳朴的山村孩子们也从未存心刁难过我。

渐渐地和学生们熟了,男生常到我的宿舍来问题目,偶尔也聊天吹牛。我也毫无顾忌地和他们在操场上你追我赶、跌打滚爬。也有三三两两的女生到宿舍借书什么的,她们一来,我就借故溜了出去,等她们走了,我才敢偷偷“溜”进家门。现在想来,当初那份拘谨和古板,实在稚嫩可笑。

屋里只有一人、一床、一桌,空间大,进出方便。许多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都喜欢把碗筷放在我家。往往,桌上、桌下、墙角都堆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饭碗饭盒,也难怪同事笑说我的宿舍变成了饭盒专卖店了。有时,学生们没能吃上饭,我就多淘把米,邀他们和我一起吃。邻居曾说,你既当了他们的老师又做了他们的保姆了哩。又说,你刚教书,新鲜着呢,时间一长,你就烦了哩。

如今,我已任教十数年,娶了妻,有了孩子。可对学生还没烦呢,照样和他们在球场上喊着叫着,大汗淋漓地追着赶着;家里依旧放着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饭盒;学生们照样随意进出我的家门,求知求学,谈心聊天,以至我的爱人和小女也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姓和名。

邻居说:你的性情真好,这些年了,你怎么就不烦呢。我就半玩笑半认真地道:“因为我热爱我的事业,所以就会永远爱着每一位学生呀!”

期待我的节日

文/王霞

夜深了,做完了课件,才发现杯中的咖啡都已凉透。

手机在震动,打开一看:老班,今年教师节是我的啊!我约好了同学,有惊喜哦!

是丹丹,我曾经的学生,今年大三了。一定有一丝微笑泛过我疲倦的双眼。我知道,我的教师节从现在就开始了。

忽悠悠,想起了这丫头小学三年级转来的情形。黑瘦,胆怯的眼神,脏兮兮的衣服。在一群穿着像公主般的孩子们中,显得是那样无助。三个孩子的家庭,加上一个白血病患儿,已让她外来打工的父母精疲力竭,无暇顾及其他。我带她到办公室洗手洗脸,把散乱纠结的头发梳通,编成漂亮的发辫。

小学毕业时,孩子哭着找到我:父母想让她回老家读书。于是,我找到了朋友,联系到一所新改建的中学,为她免去了高额的借读费,进入了小班化的实验班。第一学期,她就在全区统考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过年时,她爸妈送来一只老家带来的羊腿,还有自家做的粉丝。夫妇俩怎么也不收我给孩子的压岁钱,后来只得给他们装上了一大兜的年货。

从上高中起,每年的教师节,门房里年年变换的贺卡里总有她的一张。也是她,高考后那一年的教师节,约齐了当时的全班同学杀回学校看望我,在众多老师的羡慕中,给了我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他们快乐的笑脸。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忆起第一次的教师节。那时还在师范读书,毕业的前一年,那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我们这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年轻人兴奋不已,这象征着肯定和褒扬的节日设定,对我们是多大的鼓舞!我们为这个节日准备着:给老师们的礼物是亲手做的贺卡、小工艺品,还排练了节目。那一天的学校,横幅高挂,彩旗招展。这所百年的师范学校洋溢着从没有过的喜庆气氛。台上台下,都是教师或将要成为教师的人们。涌动于心的除了职业的崇高感和幸福感,还有深沉的责任。那天,舞台上旋转的我,眼中一直有一个身影,我的第一个老师。她姓王,当我学期中途插班时,是她拉着我的手,走到座位前;洪水漫过膝盖时,她不顾还在幼儿园的孩子,背着我送我回家。老师的后背和妈妈一样的温暖。我想,我一定会和她一样,成为孩子们回忆中最美的身影。

时光易逝,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背负着这份最初的心愿,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细细想来,做教师时日深久,诸多的辛劳不言而喻。有过疲惫,有过伤痛,却从没后悔。这些和孩子们共同拥有的快乐日子,是我生命中一颗颗闪亮的珍珠,它将串缀出我人生的华彩。

念及此,满心的欢喜,甚至有些雀跃。

我在等待着属于我的,最美好的节日。

塑造美丽园丁 成就美丽幼儿

文/袁波磊

自我素养提升,满足幼儿需求。美是来自内心的,内在美才是真的美。塑造美丽的教师,我觉得先要塑造教师美丽的心灵。教师应每日读几页好书。让卷卷书香增加我们的文化底蕴,让名人着作、散文诗歌带我们领略知识的海洋。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和修养,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的知识,才能够满足幼儿的十万个为什么。在教师自我提升的同时,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也让孩子能够更加自由和快乐地学习成长。

行为十应十忌,关爱幼儿心灵。行为美也是美丽教师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园提炼的教师适宜化行为十应十忌从细节出发,总结了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平等尊重,活动显温情。试着蹲下来倾听孩子的诉说,试着让孩子把零散词语慢慢组织好讲完整,试着对小朋友说请和对不起,试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和图书。这些小小的细节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教师行为上细小的动作都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离。让我们从自己的行为做起,让一日活动更加人性化更显温馨。鼓励引导,课堂显生态。在课堂中,试着多一些鼓励和引导,对孩子多一些了解,多捕捉一些幼儿闪光点,多给一个肯定的眼神等都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技能扎实,引领幼儿成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否扎实是美丽教师培养的根本所在。怎样才能让我们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加扎实呢?除了要业精于勤从自身出发,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让教师在良性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和互补。首先要注重细节,累积经验在平时;第二要开展活动,良性竞争求互补。教师七艺,是教师的基本技能。除了平时自我要求的不断勤学苦练之外,可以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手工制作大赛、论文评比、课件评比、绘画弹唱比赛等等。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愉快切磋的氛围中得到提高。

仪表仪态得体,促进幼儿发展。教师的仪表仪态是否得体,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一位打扮得体的幼儿园老师让幼儿能够感觉到亲切和美的视觉享受,能建立幼儿最初的正确审美。一位打扮怪异,颜色混搭的幼儿园老师,除了让幼儿的视觉上冲击大,还为幼儿做了一个错误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眼中老师是最美的,是他们心目中的模仿对象,崇拜对象。因此得体的仪表和仪态除了能让自己在教学活动中行动方便,更加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和审美的发展。

最珍贵的礼物

文/吴婷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选择在城市扎根,而是跑到偏远的山区小学支教。那年的教师节上午,我给二年级的学生上课。

那天,教室比平时要安静些。我扫视了一下每个学生,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铅笔,还有的在窃窃私语。我拍了拍备课笔记,笑呵呵地说:“同学们,上课了!”

这时,坐在前排的学习委员,轻轻地说:“老师,教师节快乐!”她的声音清脆甜美。我微笑地对她说了句“谢谢”。小女孩站了起来,转过身,朝同学们喊道:“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祝小吴老师节日快乐!”整个教室顿时响起了一阵参差不齐的掌声。“老师,我们没有钱给您买礼物,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了节日祝福送给您。”小女孩害羞地望着我,从课桌的抽屉中拿出一沓作业本递到讲台。

“老师,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这是坐在最后一排的男孩写的。他的字写得很大很潦草。“亲爱的老师,我代表爷爷奶奶感谢您来这里教我们知识。”一个斯文腼腆的留守女生这样写道。

十几本的作业本上,有两个学生用蜡笔画出飞机和房子。一架飞机是平时上课喜欢找同桌说话的调皮男生画的。画房子的则是一个单亲男孩(妈妈在他两岁时外出务工,至今没有回家)。他在“房子”旁边写道:爸爸在城里盖房子,等过年回家我让他盖一栋大房子送给老师。我的眼睛顿时有些湿润。

最后我看了看学习委员的作业本。我一看,一颗大大的,红彤彤的“心”躺在纸上。我问她:“你为什么画一颗‘心’送给老师呢?”女孩眨着大眼睛,语气甜甜地对我说:“老师,心不是代表爱吗?我要送爱给您。”

拿着十几本写着祝福的作业本,望着讲台下一张张天真可爱的脸,我感动不已。这所村小学就一栋三间两层的红砖房,教学、办公和住宿都在一起。学校总共只有三个班,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四年级的学生统一到乡中心小学就读。这里的孩子80%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境非常贫穷。

下课后我回到宿舍,在QQ上遇到了一位大学同学。他现在省城一家小学任教。我向他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他十分吃惊。乡村的孩子实在太纯朴可爱了,他说。而他收到的教师节礼物是十几束鲜花和一盒德芙巧克力,更有家长塞给他200元,但被他拒绝了。

我看了看窄小简陋的办公室兼宿舍,再次翻开孩子们的作业本,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能平静。作业本上的一份份祝福是一颗颗真挚无邪的童心。这一颗颗童心,是我最珍贵的教师节礼物。与那些鲜花巧克力相比,这些礼物毫不逊色。

品读九月

文/刘春利

九月如歌,教师是动人的旋律;九月如诗,教师是永恒的主题;九月如画,教师是最美的风景

……

白色的粉尘坠落在教师的发间,也刻画着他们清白的品性;黝黑的黑板反射着窗外的阳光,也铭记着教师挥洒青春的痕迹;沉默的讲台留下了教师奋斗的足迹,也矗立起他们人生的海拔。

你们用无私的奉献建设着祖国的教育大厦,用心灵的火焰照亮学生的希望,用青春的经纬编织着蓝色的憧憬,用生命的歌声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你们怎不站在共和国的殿堂上,戴上光荣的彩色花环,听世界为你们奏响一曲饱含深情的嘹亮赞歌呢?

你们是真正的雕塑家,在塑造别人的同时,也将优美线条刻入生命的轨迹之中,给自己的背影留下最完美的造型。雕塑家用刀锤凿出来的是一尊尊塑像,可你们用心雕塑着的却是一个个生命的灵魂!你们是真正的诗人,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标点,你们都把它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诗人用缕缕柔情书写着人世间最美的诗篇,你们却用丝丝心血默默地谱写着教书育人的巨着!

是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心血催开学生知识之花的同时,也浇灌出自己枝繁叶茂的生命之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抽丝剥茧是蚕的追求和价值,燃烧是蜡炬明亮的生命过程,谁能否认燃烧之后的灰烬是另一种形式的光芒四射呢?

记得曾读过宗璞的《弦上的梦》,其中有一段文字写到大提琴教师慕容乐捃:她终生与大提琴为伴。多少年来,她只要一拿起琴弓,自己就化作了大提琴的一部分,和琴一起发着声音,抒发着乐曲的各种感情。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一段与学生生命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室这特殊的空间里,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情感与情感汇流的潮水,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都能逶迤出一道道生命亮丽的风景线,时间在这里凝滞、永恒。

诚然,教师也是平凡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要以圣贤视之。但是,这种平凡不是索然寡味的平淡,更不是碌碌无为的平庸,平凡中的崇高,有时更难以做到。当他们教会学生飞翔的时候,自己也获得更广阔的翱翔空间。他们清贫但不寒酸,他们清高但不高傲,他们清澈但不肤浅。他们平凡的生活,却用自己的心灵歌唱,用无怨无悔的付出实践着不变的诺言。

教师——一个历史一样厚重的名字,一个天空一样崇高的名字,一个秋水一样澄澈的名字,一个硕果一样香甜的名字,一个夜不能寐的名字,一个和蚕一样憨厚的名字,一个和烛一样清瘦的名字,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欢笑和泪水,拍打着九月的肩膀。

品读九月,我们沐浴着温暖的春光,感受着坚定的信念与理想。九月是人性中最精美的光辉,把心灵的天空照耀得透明坦荡;九月是精神王国里最滚烫的呼喊,将蒙昧的烟雾驱赶得无处遁藏;九月是田间最饱满强壮的种子,播洒期待的目光与丰收的希望。

品读九月,我的耳畔传来阵阵清脆的呼唤——“亲爱的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谁的称呼如此深情?谁的祝福如此真挚?谁的笑容如此绽放?九月,打开激情的胸怀,打开心灵的窗户,鼓励着最为鲜活的铺展与释放。这样的铺展无边无际,这样的释放经久不息。如同九月的上空银亮的云朵昼夜飘荡,如同九月的原野健壮的庄稼吐着清香。

品读九月,我想告诉千千万万的人民教师,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可以忘记,唯有你们,留给世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愿你们挥舞着有力的胳膊,扬起理想,唤起希望,留住激情,向更丰稔的收获跨越,为灿烂的明天点亮五彩缤纷的中国梦!

我的教师妈妈

文/桂杉

我的妈妈是一名老师,在学校里教体育课。

别看她是女老师,留着一头短短的黑发,只要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瞪一眼,足以让班里最调皮的男同学害怕。妈妈上课要求严格,集队的时候大家都得做到迅速、列队整齐、口令响亮。她教我们做新广播体操时,每次都要亲自示范,那规范的动作干净利落,同学们学起来也格外认真。

虽然她是我妈妈,可是在学校里、课堂上,她从来没有给过我什么特殊待遇,同学们可听她的话了。记得有一节课,妈妈教我们投掷垒球,准备活动、投掷要领和注意事项讲解完毕后,妈妈让我们分组进行练习。每个人都要投掷三次,然后跑到对面为下一个同学捡回垒球。我投完以后准备捡球了,当时的太阳很大,阳光很刺眼,我眯着眼睛等待着下一个同学王佑投球。她的力气真是大,前两个都是从我头顶上飞过,大家都给她加油,我听见妈妈也边表扬边给她鼓劲儿,于是我往后退了几步。这时突然发现眼前有个黑东西飞快地朝我迎过来,我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脸颊上就挨了重重一击,捂着脸低头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个玉米棒子。同学们立刻围过来,妈妈也急忙跑过来看我,没等她开口,就有同学嚷道:“张老师、张老师!是李凯扔的!是李凯扔的!”“张老师,打他一下!叫他不要太嚣张!”李凯是我们班的捣蛋鬼,同学们都讨厌他。他已经在我之前投过球了。我的眼泪已经止不住地往下流了,他被其他同学揪到面前,一脸紧张。妈妈一手一个拉着我们俩,站在队伍前面进行课堂小结。她先指着我又青又肿的脸,批评我没有遵照注意事项,眼睛不注意看,反应慢。然后当着全班面说:“李凯的力气很大,抛物线刚刚好,大家应该多向他学习投球技巧。但是不应该无视纪律乱投掷,这样很危险。”从那以后,垒球课上再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李凯对妈妈更是服服帖帖的。

有这样的妈妈,我觉得很自豪。

搀扶

文/孙万新

有一对老年夫妇跟我同住在阳光水岸小区。前几年,老大爷中风了,走路不稳当,得用拐杖。后来,老奶奶怕他有什么闪失,每次出去晒太阳,就搀扶着他一起走。

于是,一年四季,只要是晴好的天气,小区里就能看到老奶奶搀扶着老大爷散步的身影。老大爷尽管面无血色,但脸上总是挂满了感激的笑容,可能是感谢上苍让他认识了身边的这位老伴,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一起陪伴他。

尽管老奶奶每次搀扶自己的老伴有些吃力,但她没有半点为难和厌烦,总是笑呵呵地指点着老伴。“慢点,注意前面有个小坎儿。”“小心,左边有车……”她不停地提醒着老伴,让他每走一步都是那么放心和舒心。

前几天,我下班回家,一进小区,又看到老奶奶搀扶着老大爷在散步。我笑着跟老奶奶打招呼,问她天天这样,累不累,并建议老奶奶给老大爷买个轮椅,推着轮椅会轻松些,还可以带老大爷到广场、公园去玩,那里的环境好,好多老年人都在那里散步,老大爷肯定会喜欢的。老奶奶却摇头说:“我知道那样我会轻松些,但对他来说,经常坐着,没有了活动量,也许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和我一起的同事说,像老大爷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很小,拐杖可能会伴他下半生。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在院子里看到老大爷独自一人在草坪上散步,虽然步子还有些蹒跚,但比最初的状况要好多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丢掉了拐杖。

忽然,我明白了老奶奶的良苦用心,原来她是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搀扶到老大爷康复的那一天,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她也要坚持到底。

这温馨感人的画面让我肃然起敬,思绪万千。爱可以创造奇迹,人都是需要相互搀扶的,从婴儿时的呱呱坠地,到每一次生病住院,乃至年老体弱,每一步都离不开家人、朋友的帮助和体贴。

我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走到县教研室教科员的岗位,一路感激一路歌,是无数人的搀扶成长了我。今天,看到一个个新上岗教师在老教师的搀扶下快速成长,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骨干,从骨干到名师。这些成长起来的老师们,心怀感激,从老教师手中接过搀扶他人的重任。大家互帮互助,教学相长。

教师的进步需要搀扶,学校的发展需要搀扶,学生的成长更需要搀扶。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这互爱、互助的气氛里,既搀扶过别人,也被别人搀扶过。

不识字的“家庭教师”

文/孟祥海

着名作家刘震云先生,有三位不太识字的“家庭教师”。

一位是他的祖母。他祖母年轻时是干活的好手,曾经与当地最得力的男劳力一起下地割麦子,3里长的一垄麦子,她割完了,男人连一半都没割完。他问祖母成功的诀窍。

祖母笑笑说:“下地之前,我就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直割到底。割的时候,就真的要一直到底,中间不要直起腰来。因为,如果直了一次,歇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朴素的话语影响了他的一生。刘震云不止一次地说:“我一直以祖母为榜样,在干活时尽量不直起腰,要干就干到底。只有这样,我才能取得一点成就,才能进北大,才能混迹于文艺圈。”

另两位家庭教师是刘震云的两位舅舅。

其中一位是村里赶马车的,方圆几十里,再调皮的牲口到他手里,马上就变温顺了。

刘震云13岁时与这位赶马车的舅舅有过一次影响他一生的对话。舅舅问:你觉得你聪明吗?刘说不太聪明。舅舅又问:你笨不笨?刘回答:我也不笨。舅舅说:你记住我的话,不聪明也不笨的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千万不要再干第二件事。我跟你一样,也是个不聪明也不笨的人,所以我一辈子就赶马车,就干这件事。

刘震云记住了这段对话,坚持到现在,就做一件事——写作、“编瞎话”,结果“编”出了名堂

另一位舅舅是位木匠,也是方圆几十里木匠活做得最好的。他教刘震云的一招就是做事要慢,别人打一张桌子用三天,这位舅舅用十天,所以打出的桌子比别人好。刘震云牢记舅舅这一招,坚持不逞一时之快,而是常逞一时之慢。别人花三个月写一本小说,他要花上三年。

三位“家庭教师”对刘震云的“教育”各有千秋:祖母告诉他,做事贵在坚持;赶马车的舅舅告诉他,成功需要专一;而木匠舅舅则告知他,做事贵在用心。

源于这些朴素平民智慧的熏陶,刘震云先生成了当今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

三月的美丽记忆

文/宁洪永

又是一年东风度,出门俱是看花人。当姹紫嫣红的美景迎面扑来,当章丘教育改革的春风再次吹响前进的号角,作为一名二十多年的教育人,每逢三月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总有一种精神在心头跳跃,总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耳边高喊:只要身体康健,只要责任在身,只要心怀祖国,只要奉献爱心,青春永远不会老,教育人永远是年轻!

不知多少岁月,可能多次迁居,无论身在何处,在我书房的桌头,总摆放着一张已经发黄、变色的奖状,镌刻着记忆的痕迹。奖状上面清晰的打印着这样的内容“宁红永同志,在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表现突出,特发此状,以资鼓励”,下面盖有“中国章丘宁埠公社委员会、宁埠公社管理委员会”的印章,标着一九八二年四月的日期。每每我看见它,一种无名的激动就会涌上心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总会油然而生。

记得那是三十三年前的三月,全国气象焕然一新,在雷锋同志逝世廿十周年的日子里,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五讲四美”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作为当时十岁、刚读小学三年级的我,一个特别听老师话的孩子,自觉地加入到“学习雷锋做好学生”的行动中,每天都是积极的想尽各种办法去做好事:也曾天不亮就跑到校园,一个人在教室打水、扫地,擦石桌;也曾放学后就蹲在路边寻找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是帮人拉车、推磨,或者是给人指路、带路;也曾将捡到的一分钱、一块橡皮及时的交给老师。

记得最深刻的是:我所在的班级,一个同学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家庭十分困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不能穿上棉鞋。于是我会将自己省下来的掺玉米面的馒头带到学校给他吃(自己有时饿着肚子),把自己的鞋子给他穿上(自己光着脚跑回家),将自己的书包送给他用(自己用一个塑料袋)。由于我的所作所为,在班里、学校、甚至村里都成了一个人人夸得好孩子。

三月结束,一九八二年四月的某天,在当时公社(相当于现在乡镇)进行的“文明标兵”评选中,我登上了领奖台,成为最小的学习雷锋的“好同志”,受到了表扬。直到现在,我清晰的记得从公社书记手上领取奖状的情景。自然,在领奖大会上,我还得到了一条毛巾、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的奖励,我高兴的把个毛巾送给了勤劳的祖母,把笔记本一页页撕开送给了每一个小伙伴,把钢笔送给了辛勤的老师。

从那时起,三月成了我每年都值得记忆的日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不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可能没有多大建树,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总时时刻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会在单位里和同事们相互勉励、共同进步,力争做一名好教师、好同志、好朋友;在家庭中尽孝尽职、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在社会上,和邻里相亲互相帮助、真诚交往,努力做一位好邻居,好公民、好党员。多年来,我利用不同形式帮助多名学生完成学业,考上大学,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和妻子不吝惜多年的积蓄为父母盖起高档次的住房,来幸福的颐养天年;在老家免费提供场所、设施、满足村民晚上跳舞健身娱乐的需要;总有一段时间,每天骑车回家的我,会故意的在路口停留一段时间,主动的打岔、寻找一个等车的人,然后愉快地捎他回家……

近年来,“做人民满意教师,教人民满意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已成为章丘全体教育人的共识和信条,2014年章丘教育又获得了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第一名。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全市教育工作会召开后,“四个全面”的发展任务目标已经明确,“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好像听到了身边每一名老师的激动心声,要立足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进一步提升境界,进一步干事有为,激发更大动力,焕发更大激情,做出更大贡献,创造更大辉煌,无愧于教育人生。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生活是美好的。我们每天都在工作,都在生活,工作事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生活的目的。工作着应该是美丽的,生活应该是快乐的。作为一名教师,责任心和工作能力决定学生的命运。一个学生对学校、对教师的重要性来说可能只是千分之一、百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作到没有一个废品、残品、次品,那就为祖国的和谐、文明、进步、强大奠定了强有力的的基础,我们就会朝着中国梦迈进强有力的一步。

作为一名教师,珍惜生命,就该让它释放最大的能量;热爱生活,就该让它绽放最美的花朵。我始终确信:个人总是渺小的,人生也是短暂的,人的能力更是有限的,人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关心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付出汗水就会有收获,奉献爱心才能享受快乐。只要我们每天多做一点真诚的“雷锋般”的好事,社会将永远是温暖的三月,美好的春天。

早晨起来,太阳初升,我站在窗前,凝视窗外,春光明媚,一片生机。想着今天要做的事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默念着自己的心愿: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我将永葆作为一名教师的激情,永葆年轻的心态,情寄教育、心连学子,努力做一名有素质、有品质、有气质“三有教师”,让生命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去熊熊燃烧!

我的教师梦

文/李瑾

梦,如此简单纯洁的字眼,但它给我力量。

我的梦,就是想成为一名老师。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他们正直,教会他们大度,教会他们善良,教会他们诚实,教会他们勇敢;教会他们我所懂的知识。我会把我这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因为,我只是想成为一名人类的灵魂工程师。

我做老师,我不会是那种有着“冰块脸”而古板的老师,我会和我的学生们做朋友,一起游戏,一起讨论问题。在我的心里,我会关爱他们,给他们温暖,让他们知道,老师不仅是良师还是他们的益友。我会像一个孩子一样陪伴他们在校的每一个冬夏。我会用汗水来证明学生们的努力和成长。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是因每当自己坐在讲台下,看到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快乐。我不怕叛逆的孩子,我相信自己可以让他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学习;我不怕顽皮的孩子,我相信玩只是他作为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也有聪明的一面。所以,我会对每一名学生都充满希望。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在春天,我会带领学生播下希望的种子;在夏天,我又会让他们付出努力的汗水来浇灌;在冬天,我将跟学生一起分享在秋天时收获的硕果。他们失败,我给他们加油;他们成功,我教他们谦虚。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我喜欢闻校园里泥土的气息;我喜欢看见学生们的纯真的眼神。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因为我有梦,梦是我飞上蓝天的翅膀,是夜空繁星点点中最亮那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