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的散文
关于重阳的散文(精选11篇)
重阳重阳,双重力量
文/季诵华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意味着又一个老年节的到来。弹指一挥间,自己已经度过了两万多个日日夜夜,老之已至矣!自己却尚属不觉。但毕竟人已退休,发已花白,眼已老花,脸已不嫩,身已染病。想当初,幼年玩耍,少年无忧,青年奋发,中年忙碌,一一历历在目。如今,那“六一”,那“五四”等节日渐渐离我远去,却徘徊在“重阳”时节,难免感叹一番。不过,转念一想,人生总归要衰老,年龄难以逆转,何必作茧自缚?
那一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正是爬山登高的好天气。我和小儿子一起精神抖擞地向山上赶去。小儿子生怕我跑不动,在旁边不时地鼓励我。我对小儿子说,别看爸爸已经六十好几了,从小就养成“少坐车,多走路”的习惯,之前还登上泰山极顶。不过说归说,毕竟有些年纪了,还是要认真对待的。于是,我调匀呼吸,深深吸一口气,再深深呼出去,大量补充氧气,倒不觉得气喘。我利用学到的经验,就是上山时,不小跑步,而是采用“大步快走”的方法,保存实力,保留精力,留有后劲。身体微微前倾,调整重心,就不至于走得很累。小儿子到底年轻,又在武警部队里锻炼过,登山是家常便饭了,我在年轻人的旁边不服老,也就走得轻松。就这样,我们父子俩渐渐登上了山顶。
如今社区建设日新月异,新鲜事、感人事层出不穷,常常激励着我。热情油然而生,时时会为社区活动宣传宣传。我加入了党员志愿者的行列,被选为基层党支部委员。为社区做事,每天都似乎很“忙”。老乎老,自己觉得似乎不再老。妻子说我好像“后生家”一样。她弄不明白我哪来那么充沛的精力,那么大的动力,那么“忙工作”也不累。我笑笑,没有回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如今社会充满阳光,只要老年人自己开朗,重阳重阳,就变成双重的力量,夕阳也会像晨曦一样,大放光芒。
重阳忆母亲
文/雨震
过完了中秋,重阳节就快到了。夜幕降临,幽风拂面,记忆的长河恰似一江春水在我心弦萦绕,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一页,始终属于我的母亲!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正直、善良,为了儿女不舍得吃穿,她的美德一直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去勤奋工作,好好做人。她的育儿经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让她的子子孙孙受益无穷。
做人要孝顺。奶奶有六个儿女,父亲是老大,奶奶家很穷。“我们有的,老人要先有……”母亲始终用行动执着她的信念!小时候,每到周末母亲买些好吃的东西带着我和哥哥一起回老家看奶奶爷爷,有时父亲出差回来带一些“稀罕物”儿,像葡萄干、香蕉等水果,母亲总是先挑一些好的给奶奶爷爷送去。特别是过年,母亲办年货都要准备两份,炸鸡块、炸鱼块、炸藕块、炸豆角、炸馍丸子,样样都得给奶奶家送去。有一年的腊月二十九雪下得特别大,母亲让哥哥步行十几里把年货给奶奶送去,由于雪大路滑,哥哥身上被摔的青一块紫一块。母亲就是这样,始终用她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我们结婚成家后,母亲又教育我们要孝敬爱人的父母,要善待爱人的家人。
做人要节俭。母亲一生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即使在过去最艰苦的年代,母亲也想方设法变着花样给我们改善生活。做馍时母亲把白面和杂面铺成两层做成花卷,既好看又好吃。母亲做的馍团更好吃,母亲把玉米面拌着葱花在锅里炒炒做成陷,外面用红薯面裹着上锅蒸,蒸熟的馍团吃起来特别香。母亲的手很巧,常把她过去的衣服经过修改,在胸前或裤边绣一些小动物、花草样式的图案,穿在身上很好看,同学们都羡慕我穿的衣服漂亮。相比之下,那个艰苦年代我们吃的穿的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受母亲的影响,我们长大后也很俭朴,从不与别人比吃穿,摆阔气,而是能节省者皆节省。
做人要感恩助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母亲教育我们做人的原则。她时常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抱有一颗感恩之心,才能孝敬父母、善待亲朋、回报社会。“帮助别人也是一件乐事。”这是母亲帮助别人时常说的一句话。母亲很热心肠,我小时候耳闻目睹了母亲帮助一个残疾孤儿的感人事迹。邻村一个残疾孤儿与老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很困难上不起学。母亲就经常帮助他,给他送钱、送衣服、送吃的,一直资助他上到初中毕业,又托人在工厂里给他找份工作,帮他娶上媳妇。他也很感激母亲,逢年过节不忘来看看母亲。
做人要乐观敬业。“干工作没有累死的。”这是母亲生前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母亲最看不惯工作上偷懒的人。母亲是生铁冢乡供销社收购点的一名会计,当时收购点的工作特别忙,收购烟叶、棉花、红薯片、红薯粉条、草帽、废旧物品等,母亲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到深夜。记忆中我们是伴着母亲那劈劈啪啪的算盘子声入睡、长大的。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弟弟出生的那年冬天,在弟弟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拖着笨重的身体又帮助其他人把院里收购的棉花全部搬到大棚里面,一直忙到深夜,姥姥责怪母亲不能这样不要命的干,母亲笑着说干工作累不死人,天亮弟弟就出生啦。母亲退休前,每年的先进工作者都有母亲的名字。母亲是个心直口快、心胸宽广、遇事想得开的人。她很知足,经常乐呵呵的,母亲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很严重,经常发作,去北京阜外医院做手术,因母亲的病情复杂医生都不给做手术,建议保守治疗,全家人都很担心。可母亲对自己的病情一点也不担心害怕,还是乐呵呵的。母亲去世时,脸上的表情很安详,象睡着一样,没有丝毫的痛苦。听父亲说,在北京看病时,母亲的心脏血管有7处堵塞且很严重,医生说母亲最多能活一年多的时间,因母亲心态阳光生命又多延续了4年。
九月九,重阳久!在这特别的日子,就让这一页孤舟承载着我的哀思与祈祷,告慰母亲在天之灵。让我们感谢这个传统的节日,让我们更加思念亲人,更加珍惜、善待每一位老人;更加哀思我们祖祖辈辈的先人和已过世的亲人,送去我们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和问候。节日来临之际,让我们祝福天下老人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幸福永远!(鹿邑县电业局任春燕)
乡村里的重阳
文/冯秀兰
年年岁岁,今又重阳。
九月九日,一个今天人们眼中代表长长久久的吉利日子,儿时的我,却并不知道这一天是重阳节。
幼小的记忆里,记忆中的重阳是那么繁忙。入秋后,人们忙着掰玉米,忙着拾棉花,忙着轧豆子,忙着刨花生……从一进入农历八月份开始,人们就忘记了白天黑夜,一门心思地下地收取一年的口粮,一直要忙到麦苗长出很高了,还有些人家的棉花没有拾完。所以,忙碌的人们顾不得出游赏景,顾不得登高远眺,顾不得观赏菊花,顾不得遍插茱萸……更不见有人家多么隆重地过这个重阳节。
儿时记忆里的重阳节,我们家都是在田地里度过的。母亲带领我们兄妹在田地里,带着为财神做寿的礼物——烙成的焦饼(据说重阳节是财神的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借着皎洁的月光拾棉花、掰玉米、刨花生……我们边干活边吃着薄薄的酥香的焦饼边进行着各种游戏:成语接龙、猜字谜、故事会、演唱会……欢笑声中,我们忘记了劳累,忘记了时间,似乎也忘记了我们自己。
重阳,无论人们有多忙,都会在这个特定的日子思念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这思念,或深或浅,或浓或淡;这情怀,就好像这个深秋季节,她谱写着每一个思念者的心歌,托鸿雁,托落叶,托明月,托秋风……
记忆中的重阳,给了勤劳的人们无尽的深情和无尽的诗情画意。
我在想象,下一个重阳,又将会是什么样……
诗意重阳
文/朱凌
初识重阳,或许就是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记得那时还小,老师在台上讲,而我则在台下听。“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时节,独在异乡的作者,想起自己的亲人,想着亲人在重阳这一天,按重阳风俗登高时,而唯独差他一人。
当时听这首诗,没有什么感觉,或许是人小的原因,诗中所说的思乡之情,对于儿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引起共鸣。只是随着人一天天地长大,直到有天,再读起这首诗的时候,诗中的意境,才展现在眼前。
重阳注定是一个有着诗意的节日,李清照的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重阳,但作者内心的纠结却也透过词的本身,传递给读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女作者写给自己新婚爱人的,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还有孟浩然的这首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首诗写的是一次普通的农家宴请,读完之后,却仿佛是一曲清幽淡雅的田园交响曲,特别是最后一联写走时尚有不舍之意,余兴未尽,而要在明年的重阳节再来饮酒做客。主客间的欢洽和谐之情不言自现,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饮的时日。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实在是太多了,重阳时节,吟读这些诗词,可以透过诗词的本身,感悟到作者的意蕴。同时也让人们,在这样的一个节日,更加地珍惜身边的亲人。
重阳是一个让人思念亲人的日子,有亲人在身边是幸福的,那已然离去的亲人更加值得去怀念。如今的重阳,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定义为了老人节,在这一天,多数的子女都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
且让我们珍惜每一个重阳节吧,因为一年一年的重阳,虽然年年相似,但是身边的亲人,却因时间的流逝,会在某一天远离我们,珍惜,珍重,这是重阳诗词,也是重阳节本身所给予我的感悟。
重阳,最忆您
文/大山的孩子
文 唐伟
重阳节又快了,我却想走近那座孤寂的坟。最近总在梦里看到你的身影,是我太过思念,还是你在远方把我挂牵。爷爷,您在远方好吗?重阳节最想您,想您和我走过的日子。
在雾蒙蒙的天里悄然回忆,回忆那些如秋叶飘零的流年。朦胧的天缀着一丝丝淡雅的雾,枯杂的树丛还窝着昨夜洒下的雨珠。人们还在熟睡中,龙潭的天似乎还笼罩在二月里。
我曾经生活在幸福的小村,有着莫言一般的成长环境。儿时有长辈们精彩的故事陪伴,还有那一段段我无法写尽的童年。
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行走在大山的怀抱,却永远走不出山的那头。在那张充满故事的脸上,更多的只有忧虑。他是一个老实人,虽说苦了一辈子但是心里却是甜的,说他苦是因为他一辈子为了家人和儿女没有一丝懈怠和休憩;说他甜是因为他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最难忘的是他那双粗大的手。每每被无情的树木划破,满是老茧的手就会被鲜血染红。我有些心疼爷爷,但是安慰的话语又说不出口。爷爷喜欢唱歌,特别是山歌。有些时候他就邀上自己的老伙伴们,乐呵呵地穿梭在高高低低的山谷间,边砍着柴,边对唱着山歌。虽然我那时不知道唱词的涵义,但是我知道那是歌颂美好的生活。最好的诠释就是那一句句简练的唱词和一段段古朴的歌声,那歌声就像深藏在山野里的蘑菇一样干净。我想将它紧紧抓在手心里,但却被风儿带走,或许它属于大山。
我喜欢爷爷的笑容,因为他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一个土家人具有的憨实和勤劳;我喜欢爷爷的大手,因为他的双手传达着无限的温暖和静默的爱;我更喜欢爷爷唱的山歌,因为那代表着土家人民淳朴的民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依旧记得那年过节,我替爷爷穿袜子而他像个孩子痛哭;依旧能够想起家里挂着的那把爷爷的镰刀,爷爷用它割过无数了麦草和嫩草,爷爷用它割掉心中的愁闷和烦恼。每每靠近那把镰刀,用心抚摸妄想感受镰刀上爷爷的温度,然而冰凉的铁块让我的泪不禁落下。那把遗忘在岁月里的镰刀,也许很多人都不会想起,而我总会想起,因为那把镰刀上沾染过与我同样的的鲜血。
“爷爷,你在哪儿?我好想您!”每次在心里呼唤,每次在梦里看到您的笑容。爷爷,我……
爷爷是个好心肠,总会为村里人在河里搭上一跳窄窄的石板路。他的举动并不是人们心里的雷锋,反而引来别人的非议。还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时,常能看见他为人们搭石块。我站在河岸呆呆望着爷爷,他忍着冰凉的水,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一块块笨重的石块。我会为爷爷竖一个大拇指,而爷爷却朝我会心一笑。我们儿孙的笑容印在淙淙的河面,久久地融进我的童年。
在我的心里,爷爷就是一个艺术家。他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才能创造着无形的音乐和精巧的石板路。他虽然很少接受知识的洗礼和熏陶,但是他却用纯朴的文字和独特的曲调创造出一首首激昂、慷慨的土家歌谣。每次回家祭拜爷爷的坟墓,跨过那条小河,爷爷的山歌就隐约在我的耳边响起。
爷爷,您虽然走了,但是您的山歌却永远如同我的血液流淌在我的心里。
诗意菊花绽重阳
文/张春波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正是一年好时光。这份绽放在秋天中的美丽,让人想起一种人生态度:明净,简洁。
文人雅士们历来对清纯朴质的菊花,十分喜爱,青睐有加。他们自然也给菊花注入了气节和品格。菊花被称为花中“隐士”,因为它不张扬、不狂傲、不沽名钓誉。所以,能淡泊明志的饱学之士往往会得到“人淡如菊”的佳誉。
屈原在《离骚》中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三国时的钟会在《菊花赋》中赞叹“百卉凋瘁,芳菊始荣”。他认为菊花“早植晚登”,有君子之德性;“冒霜吐颖”,有刚直的品质。
诗人杨万里对开在山坡荒地上的簇簇“野菊”情有独钟。他这样写道:“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这山间的野菊,既不能作骚人用来饱腹的“糗粮”,也不曾被习俗当作重阳节观赏的名花,它只是生长在山间野地,不管有没有人去赏识它,它都抖寒威而开得遍地金黄,清香不减。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陶渊明自然独占鳌头。在担任彭泽县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还乡,隐耕田园。每到重阳时节,南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竞艳争芳。他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斟自饮。“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尽自己自由舒适的生活情态。
品读了历代文人咏菊的诗词歌赋,也许你会感慨秋日寒风下的小小一株菊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神韵。九九重阳日,我们不妨簪菊花、喝菊茶、品菊肴、饮菊酒,哪怕不能长寿赛神仙,也能活到“九十九”。
重阳树
文/余 里
迈入打凼寨,迎接我们采风团,除了热情好客的布依人,还有一棵棵参天古树。
顺整洁的村道前行,心里暖暖的,瞬间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忘记了时下已是严寒的仲冬时节。
走近打凼,仿佛进入静谧的森林,仿佛置身于安适的世外桃源,仿佛在一幅巨型的一步一景,两步一廊的长卷画中行走。
湾湾河弯弯曲曲蛇形过村,几十棵高大伟岸的古树有节奏,有疏密,有高低,合理地分布在村头、村中和村尾。
不知是喜欢打破砂锅的性格使然,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很想知道古树的底细,但苦于自己不是林业专家,无法知晓这些古树是天生的,还是移植,更无法推断这些古树的年轮。
也许古树太有魅力了,也许我是一个画者的原因吧,慢慢的我自觉不自觉的落在采风队伍的后面,最后干脆掉队了。
这也好,虽然错过了讲解员很多生动有趣的解说细节,但有充余的时间来与古树作自由而亲近的对话和交流,也算是一种“舍”与“得”的辩证平衡。
我细细打量着每一棵古树,认真品读每一棵古树的每一个引人入胜的细节,还不时用相机留下它们的特写镜头,有时还情不自禁地与古树拥抱。
大概是我对古树的“深爱”超过了一般采风者的缘故吧,村里有两位布依老人主动与我一同赏树。
当我问及老人古树属于什么科什么属时,他们几乎同在一刹那摇头——说不清楚,只是告诉我,古树约有千年,他们小时候就看见古树长这么大,这么粗。老人们还主动告诉我,打凼是长寿村,打凼人爱树敬老,因而给古树一个不是树名的树名:重阳树。
重阳树——多么好听,多么特别,多么有意义的名字啊。
得到树名后,我对古树越加另眼相看,越加用心咀嚼,唯恐遗漏不该遗漏的细枝末节。
走着,走着,突然有一枚树叶慢慢的,悠悠的,时而呈弧线,时而呈曲线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飘荡在空中的那一片刻,像一叶正在艰难前进中的扁舟,十分的优美,又十分的让人怜惜。我本能地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然后学着用观世音普渡众生的双手去接纳。
当一枚发黄的带有三个黑褐色虫眼的树叶落到手掌上时,我脱口而出:“好美啊!”
在一旁的老人大概“曲解”了,认为我来得不是时候,于是说:“每年夏天是观赏重阳树最好的时候。”
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个时候才是最佳的观赏期。
不是么?虬龙一般的树干,起伏穿插的树枝,稀稀疏疏的,夹黄夹红的树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多么的诱人,多么的入诗入画。
夏天当然也不错:枝繁叶茂,树木蓊郁;绿荫蔽日,婷婷如盖;阳光照射,树影婆娑;绿叶滴翠,禽鸟啁啾……这自然是一道和谐的自然美景,加之空气清新,氧气充足,在古树下或漫步,或小憩,惬意之情不用言表。然而,严冬时节又是别样风景:古树静穆,主次分明,无遮无掩,无隐无讳;老干粗壮阳刚,枝桠纤细阴柔;主干顺势延伸,空中盘旋,细枝相互穿插,此迎彼让;来龙去脉交待得如此清清楚楚,起承转合交待得如此明明白白……这不是丹青者苦苦寻觅的绘画素材么?这不是“师法造化”最大的收获么?这不是“中得心源”最好的启示么?……
打凼的重阳树,树古名美——古在遒劲,美在自然。我想,如果有时间,我会在打凼村住上一段时间,除了面对面对重阳树写生,还会延伸到这里的哗哗河水,荡荡溪流,还有这里的山石、花草、鹅鸭、牲口、老屋,还有这里的布依风土人情。
昂首走出画室吧,一个个钟情于绘画的事艺者们,几多美丽的风景等待我们去发现,去观赏,几多生动的原生态的素材等待我们去采撷,去收集;阔步迈向大自然吧,倾心于绘画的事艺者们,这里不需要那么多诸如“石分三面,树画四方”之类的理论常识,只需用眼观察,用脑过滤,用心揣摩,一切都比囿于画室的闭门造车,挖空心思来得直接,来得自然,来得爽快,来得过瘾,来得极富诗情画意。
九月九日忆兄弟
文/隆如
三国时代的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名重阳。
于是,秋月微盈的重阳之夜,月光洒在山坳的竹林间,洒在山巅的松涛上,一切是那样的柔和而又恬静,秋蛩声声,更添了一层薄凉的况味。
夜深,窗外一株桂花树,满枝桠拢不住的芬芳。又是一年重阳,我在兄弟情深里陶醉着,感慨着。虽说只是一封书信,但并不妨碍我去遐想,那样一个好友相聚的夜晚,我看到了朋友间真挚的情义,以及兄弟们难得的际会。
王维曾在九月九日写下了思亲的千古绝唱,于是重阳被赋予了纯真的内涵,年年岁岁,兄弟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在这个日子里凝集、升华。今又重阳,清秋光景,想起了许多的好兄弟,好朋友。往事历历,虽说天各一方,但是我坚信曾经的情义不老,那些岁月,那些日子,在岁月深处久久贮藏。
堂哥家的儿子,只比我小一岁,我们一起上学,一起长大,虽是叔侄,却像兄弟。我们一起看小人书,一起背诵课文、默写词语,有时他赖在我家吃饭,有时我赖在他家睡觉,可以说形影不离,片刻不分。后来他去南京上大学,我在苏州灵岩山,虽然人生轨迹不在一条线上了,但偶尔还有书信来往。现在他留在南京工作,年初在南京买了房子,也许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就是见面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不再相同,但是儿时的友谊,和一个人的故乡一样,是终生不忘的。
张姓同学,活泼开朗的一个人,从小也是健康挺拔,不想得了白血病,年前竟抛下父母妻儿,撒手而去。在他生病期间,我去探望,好好的一个人瘦得皮包骨头。化疗使他痛不欲生,可是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同学,他还是笑了,那微微的笑容,像一朵萎谢前夕的花,苍白而又无力,却有种释然,有种解脱,让我永世不忘。我想,人在生死面前,最终是镇定的,因为他相信他来过,他拥有过,相信他是富有的。
这个重阳,他一定在世界的某个地方注视着我们,注视着他的父母双亲,注视着他年幼的儿子,也一遍又一遍重温着我们昔日的友情。我想起了他,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延续,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是幸福的,都应该无憾。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我的这些兄弟呀,今生今世茫茫人海中你我相逢,那些曾经的点滴,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就像一蓬繁茂的常春藤,时时给我以绿色,给我以弥足珍贵的爱的希望。
九月九 酿新酒
文/常书侦
有歌谣唱道:“九月九,酿新酒。”在我的故乡,中秋节月饼的香味还未散去,乡亲们就开始准备酿新酒了。
重阳时节,玉米、小米、高粱米等新粮已经收打完毕、并晒干入仓。用新产的粮食酿酒,庆祝丰收、过重阳,是乡人最看重的节俗之一。乡亲们酿制最多的当属米酒,因是用金灿灿的小米酿制,又名黄酒。古人云,“小米乃养人之最”。用其酿酒,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酒精含量低。不仅男人喜欢饮用,就是女人和孩子也能喝上一碗半碗。除了一般饮用外,还可当中成药的引子。
小时候,日子虽然紧巴,但酿米酒习惯却从未中断过。每逢重阳佳节,家家户户酿酒忙,街头巷尾闻酒香。最不济的时候,几家也要合酿一坛米酒。我最喜欢看的画面是——豁牙的老奶奶,头上插一两朵小盏菊花,笑眯了眼睛。一碗米酒,她一仰脖便喝了下去。全家人看着,欢喜不已,更有小孙儿拍着手在唱:“老奶奶,喝米酒,喝了能活九十九。”此时,屋外秋阳高照,房檐上有花喜鹊在蹦来蹦去,农家的日子幸福、温馨。
长大后,离家到外地工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总会收到父母从老家给我寄来的香甜米酒。揭掉层层包裹,倒出一杯米酒,立刻,家的味道和着米酒的香甜,扑面而来,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不由得想起父母辛勤的劳作——犁田、耙地、播种、间苗、除草、灌溉、捉虫子,或头顶烈日,或风里来雨里去,伺候着玉米、谷子以及大豆、高粱……更难忘他们酿米酒时的情景——将刚刚收获的米粒倒进大瓷盆里用温水浸泡一夜,之后捞出来沥干,装进大锅里蒸熟、晾凉,然后拌入适量的酒曲,装入缸里,用棉被捂住发酵。三五天后,若有若无的酒香便鬼鬼祟祟地钻出棉被的缝隙,满屋子地乱窜,母亲就笑着对父亲喊道:“他爹,酒来了!”于是,一家人就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正是:九九重阳米酒香,喜坏老爹和老娘。自古农家多辛苦,汗水浇出好时光。
重阳·观霞
文/牧阳春上
九月初九,重阳,微旦即醒,久不能寐,行一刻,至小丘山,拾阶而上,四顾无人,与山石草木语,观霞,日出即归,作下此文,思亲咏怀。
天抹微云,山峦叠翠。鱼雁无书,跫音不响。宣明微露,金波流转。清溪萦绕,沐浴华香。时有鸟雀婉转,时有秋蛩嘶鸣。清风吹我襟,晨露映天明。薄雾袅袅,近旁两三棵寒树;轻烟暝暝,远处五六盏孤灯。白鹤数点,交颈玉梢头;孤鸿单飞,哀鸣黄昏后。高楼通云雾,枯树绕寒烟。残月不隐,玉绳犹在。琼楼宫阙,飘渺梦中。日出东方,云开芍药。风过渐息,万籁俱寂。
双九佳节,时维秋晚。登高望远,不见茱萸之友;踏石访道,但闻丹桂之香。霞光万里,枕托东南之美;云雾迷蒙,尽显琉璃之色。明珠吐华,晶莹剔透。朝云弄彩,美不胜收。日华耀而天将明,雾消隐而云将散。轻吟语,高歌声。观苍穹,叹无穷。目极千里,海市蜃楼重现;乘风归去,蓬莱仙境人间。紫树不昌,红花不飏。挥袂抚袖,窃玉偷香。晨曦与鸳鹭齐飞,低云共峰峦一色。扁舟一叶,争渡滨江之漪;烟波老叟,垂钓四海之醾。
微风凛凛,短衣乍寒。浮华初显,云收雾散。璀璨夺目,明晃晃之金光;绚丽耀眼,红彤彤之赤练。焚香礼拜,炮竹齐响。行人停驻,车马凝缰。童子呼声,老妪摆唱。祭重阳之宗祖,得福禄之庇荫。沉檀渺渺,上直云霄。金兽销魂,下游九地。西风紧蹙,赏南园之黄花;东榆零落,念北国之亲朋。怎思量,自难忘。远观羡其驰骋,近眺悲其独行。穷末路而志高远,恨离愁而人消瘦。十年羁旅,漂泊离栖堪嗟;百尺阑干,胸中苦闷难填。世浑浊而不见,期翘首以何年?
呜呼!韶华易逝,流年似水。千悲万绪,掩泣回肠。东坡赋诗于赤壁,浪淘沙尽;孟德讴歌于樽前,人生几何?卧龙伏于隆中,得其明主;姜公隐于渭水,待其贤君。白言天生我材,必当其用。雄鹰高展,不失仙鹤之心;燕雀低飞,安知鸿鹄之志?濯山涧而不清,恻井渫而不食。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秦敬并儒,匡衡成相。宁静致远,常叹伯乐难有;厚积薄发,岂非江淹才尽?
泽,湘中游子,迷途书生。千里辗转,求学江南。投笔无门,望京都之雅苑;请缨无路,悲高堂之白首。二十三年他乡客,颠沛流离弃置身。效黄香之温席,访孟宗之竹哭。青山不老,绿水长流。舸迷津渡,雾锁帘珠。阮籍啸台,咏五言以传世;嵇康扶琴,奏广陵之绝响。
呜呼!人生苦短,浮生若梦。良辰美景,喜尽悲来。天高地远,寄离情于绚日;填词作赋,托心志于青云。短句参差,不论诠次。长歌相接,不论妍媸。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耐寒唯有东篱菊
文/谢新正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遍地黄花分外香。秋高气爽的重阳清晨,登高望远,把一个古老的节日紧紧拥抱,让无穷遐思,插上想像丰富的翅膀,自由遨翔。
思绪大穿越,回到登高望远蔚然成风的盛唐时代,与诗人骚客文人画士,把酒赋诗,心境辽阔,领略无忧无虑的重阳快乐生活。
耳熟能详的重阳故事,再熟悉不过的名人名句,着名诗词与文章,王摩诘《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的意境,就不须再去吧,那境界,早已人满为患,妇孺成群,就连呀呀学语的童稚,也能倒背如流,没齿健忘的老人,也会振振有词,一回又一回的背诵;甚或蓝眼睛,长鼻子的老外,也能轻松秀一回,伊伊呀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登高望远在大唐的重阳节里,遇到的尽是熙熙攘攘的登高人群,上了年纪的人们,将这一天当作自己的节日,遍插茱萸,开怀畅饮菊花酒,潇洒走一回。登高望远的兴致,登高望远的快乐,登高望远的意趣,溢于言表,那一份乐观与从容,自信与豁达心,遂成为一个积极进取时代的鲜明文化符号。
重阳节里,从中老年崇尚健康长寿幸福吉祥的笑脸上,觅寻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人生的思考与进取。不论着名的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业余诗人,个个皆可成为触景生情、赋诗吟咏重阳的高手。九九诗作,不论是格律诗还是乐府,抑或古风绝句,皆玩得炉火纯青……
一幕幕动人画卷,于一行行小诗中发芽生长,遍地开花,绽放成眼前黄灿灿的金菊山野。朝阳里,金灿灿山菊花,开得如醉如痴,烂漫自信,令人感动重阳的忠诚与守信。秋风习习,秋高气爽,山菊烂漫了,红叶陶醉了,苍松翠柏,做着傲霜斗雪与寒冷拼搏的充分精神准备。一只小小的花蝴蝶翩翩起舞,迎接又一个朝霞满天的早晨;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一条铺满遍地黄花的登山路上,登高者一步步攀登,一步步爬行,虽然气喘吁吁,有的大汗淋漓,却不肯停下坚定果断的登高望远步伐。
金黄的山菊,一路芬芳迷人,大自然的无限风光与美丽楚楚动人。小小花瓣,纤弱的枝杆,看似弱不禁风,却坚定有加,守住心房,努力向上,在风起云涌的晚秋时节,了无一丝惧寒怯冷心理。烂漫山菊,仿佛专门是为一个重大节日摆下的辽阔无边迷人花坛,引领登高望远的人们,穿云破雾,登上辉煌,仿佛要带领登山者奔向遥远的古代,与诗人对话,与词人唱合。与那视诗歌成为一种生活必须品,率性纯真的古人唱合,是何等的快乐,超凡脱俗!
金灿灿山菊,在秋风中摇曳,在阳光下继续自已的展示事业。一只小小的蜜蜂,在花蕊中采摘着甜蜜的糖分,准备去酿造更加美好的甜蜜生活。劳动者的尊贵与自豪,是不须用言词做任何修饰,不用过分华丽的词藻做粉饰。
金灿灿的山菊,不因人的关注或冷落,继续竞放,是那么的专心致志,不辱使命。是那样的令人心情振奋精神抖擞。登山的人群,大多是四五十岁,乃至花甲之人,更有年逾古稀者,加入行列。一股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山坡上暖暖流动。面对高山,唯敬不叹,发誓要登到顶峰,领略一个特别值得纪念节日的无限风光。
一路黄花,一路歌声,一路不了重阳情。听,一曲脍炙人口的调子从古代传来,那是一代大文豪、文起八代之衰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吟咏,“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是啊,寒露已过,霜降即临,要不了太久,就会是风潇潇兮易水寒的日子,漫山遍野的山菊花,依然灿烂夺目,给人自强不息,永远抗争与努力启迪,何等振奋人心!
眨眼间,“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那是唐乐府高手着名诗人白居易在放声歌唱,只有静心倾听,才能听出那神来之韵的奥妙。
山巅,一户人家门前开满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玫瑰红色的菊花,鲜艳硕大的花朵,压得细细的枝杆在风中乱颤,似在欢迎登高望远的人群,隆重纪念一个重阳的来临。
一个有菊花就会有行人,有欣喜的地方,一个有菊花就会有故事的重阳节,就这样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拉开帷幕,让登高望远的人们,继续登高望远,纪念这样的一个使自己忘记年龄,永远年轻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