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生活随笔 感悟生活散文

2023/01/03好文章

生活随笔 感悟生活散文(精选15篇)

生活的两极

文/且听∮涛声

我一直就搞不懂自己,有时我是郁闷了、还是麻木了,总之是不太好的东西~~~

往往事情总是在你我都不曾觉察或早有预感时,让你来个措手不及,那时我们只能是最真,最实的自己。还好,我的心是好的,总是在不知中得到神的照顾,尽管是当时乌天黑地,自己也得以脱身,或是少些弯曲,多的是理性和光明。

我总是在怀疑我是不是个正常人,或者在我的眼里,真实的人心太少了,我是不是太实际,以至于对什么都好象那么的在乎?是的,我在乎,现在里我在乎了吗?也在乎得吗?我想我也是在乎不过来的~~~

生活它是没办法总依照着你的意思继续,有的也只是朝着它该走的步调进行,不管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又有多少人被拍在沙滩,它来的时候就来,去的时候还得去。

长假没有回去只得呆在深圳这边的了,非是过得郁闷了点,但也玩了一些,中秋去亲戚他们家吃饭,十一去大梅沙,这两天在网购,你说没弄个什么,那是不可能的,你说开心嘛,好象自己一点感觉也没有,可能就是缺钱吧,你说我是不是太直接了点的呢?

其实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想去遵循个中庸和平衡之道,所以尽量不会让自己做什么出格之事,对两极之事好象就本来较远,而对我自己来说往往就不怎么清楚了自己,因此时不时的提醒自己生活的两极?

现实的生活里,我们往往忍受着各种无奈和无助,然而为了生活,我们又多少没能把自己放下的呢?我们都是凡夫俗子,说什么远见卓识,鹏程万里,还不是静静地等到日光的那天之后,我一直就这么努力,努力不努力,我们只有自己知道,谁说自己不努力,没努力过?

我是太现实了,以致于别人最好不好跟我说什么理由,因为我们什么都可以说,为自己辩解的人终究还是自己最清楚,而为别人为面对而辩解的人总有理由相信我们是否长大?人总是很聪明的动物,你总能见到这个世界的新奇和美好,而如果你不听别人辩解的话,同样也是。所以听不听那都是你自己的一种处世之道,别人那都是别人。

我想我是搞笑的人,或是生活它就是把我玩笑的人,就像中秋晚,我电话同学,他们都很忙,其实有时玩一玩没什么,我们都知道那样只是相互问候,而我们平时连问候的学问都没有,用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太清浮,太渺少,太无知了,而事后想想我们真的太年轻了,或太多顾虑了,太复杂了,同样是人,有的办起来很简单,有的办起来却很复杂,这就是社会,这就是人世。

我们看见过许多极致的美妙,也听到过许多极度的丑陋,怎么去评说我们似乎都选择围观,因为我们相信围观它不是沉默、而是一种力量。

断除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诗篇来赞美它,用音乐、戏剧来表现它。缺少了它,人生好象暗淡无光;而有了它,再艰苦再沉闷的生活似乎也变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这个世间,有多少人将人生的幸福寄托于它,有些人甚至将它视为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觉得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情爱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给真实、永恒的安乐吗?

实际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首先在求爱阶段,要博得女人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难的。

不用说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将相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谓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检讨自己的过失,以致名誉扫地,脸面丢尽,这恐怕是他本人在放纵情欲时万万想不到的吧。如是为了满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种种恶业、奔波劳碌,来世还要饱受三恶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态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为情欲系缚的人们总是饱受折磨。

又在情欲的追逐中,人们实际上也是在满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认为对方是“我的”,这时对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电、“我”的车子等一样成为“我所”。这正是一种坚固的我所执的表现,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恒时占有对方。人们在情欲的追逐中带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人们往往希望对方的所作所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听自己的话,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产生烦恼。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又如何能去主宰另一个人呢?

其次是结合之后的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满幻想的年青人,总是把情爱看成如鲜花一般绚丽,幻想着组建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中,就会发现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盐,从此便不得不奔忙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碎杂务。这时,人就象马匹已被套上马鞍马刺,开始驮起沉重生存负担,尤其是周而复始地单调重复着的生活,更是使人深深地失望。鲜花盛开时确是炫人眼目,但最终必然枯萎,同样,人们心中的美好幻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这时人们往往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其实正是人们从虚幻的想象中走入真实生活的必然痛苦。正因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幻觉仅是一种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长久,象肥皂泡一样终究会破灭。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归向人生本有的痛苦烦恼。

尽管现代人都不愿意去正视它,人生的痛苦不会因为人们虚幻的憧憬而转变消失,而人为什么却偏偏不尊重现实而喜好徒劳的幻想?人要获得真正的安乐只有走解脱之道。人们没有体察到情欲是痛苦之本,反而想以追求情爱的欢乐来替代人生的痛苦,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

人心就像秋天的云朵一般变幻无常,尤其在浮躁异常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生起贪心,并组成家庭,一旦长久,先前的新鲜感和美好的感觉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荡然无存,生活开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已经无话可谈,互相视对方都感多余累赘。于是男人就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去寻找新的刺激,或者女人去寻找另外的男人,当今时代流行的婚外恋基本上是这种情形。实际上这都是人的分别念在作祟,同样的两个人,前后之间彼此的心态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如果情爱的本性真实存在的话,那对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变化?

仔细观察当代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变幻莫测的分别念尤为明显、强烈,人们任性放纵,随意结合,朝秦暮楚,无有克制之念,人们认为放纵而为即是自由,这种自由即是人生的快乐幸福。之所以会有如是荒唐的见解、疯狂的行为,只因为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牵制,而陷于虚幻境中不能自拔。这种自由观痴迷地认为外面有真正能使他欢乐的异性,而实际带来的只有今生来世的难言苦果,这实为深重的烦恼业障。

最后是分离之苦。

世人向往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地生活,不但要今生在一起,而且还想生生世世不分离,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即使今生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缘凑合而暂时相聚,一旦因缘尽时,必是各自随着自身的业力而漂泊不定。今世为夫妻,来世或许成为互不相识的陌路人甚至成为怨敌,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本来聚散不定,这又岂是耽着情欲的凡夫所能作得了主的?印度的帕单巴尊者曾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所以对此人间聚散当以放下随缘的态度观待。

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放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被视为粪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本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相应的层次上观察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凡夫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依循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能化热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以下就所贪恋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其身当下的不净、幻化本质善加思维,从而破除情欲烦恼的根源——非理作意。

首先对于异性,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暂的光辉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观察她的出处:从父母经血腥臊交媾而来,又从污秽之处而出,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长大而成。作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爱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会很多。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这时人们最愿去留意、关注她,然而此后她必将走下坡路,随着容颜的衰败而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如果她结婚生育,那将忙于操劳家务,日常生活中大众面临的烦恼她也不能例外地一应俱全,烦恼将踵接而至,生活的压力使她平庸,身体也日渐臃肿、肤无光泽。到了老年的时候,则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这时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难以逃脱而在茫然无奈中死去。在家中停放几天,再往火葬场的钢铁炉里一放,即刻灰飞烟灭,化为一堆灰烬。往日的身形连一个影子都找不到了。难道这个曾经容颜姝丽、令人心荡魂销的美女不是和梦幻泡影无二无别吗?再多多回忆一个女人一生的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亦会油然而生。

再思维这个娇媚姝丽的身体死时会是多么令人生畏,颜色逐渐变成青瘀,身体膨胀腐烂,一块块化为脓水,然后蛆虫从腐血中爬出,时间长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经过长年的风华,一切都将荡然无存。一个生命不论她生前多么风光,最后的结局皆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现前的绚丽一刻,要把时间拉长,观想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把整个过程连起来观察思考,再炽热的欲念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我们不应该被世间的愚痴粉饰所蒙骗,随顺世间的矫揉粉饰永远也见不到真实面目,不应躲避而应面对真实的情景。

以下再次观察所贪对象的本质。

比如星级宾馆的厕所,灯光辉煌,里面还洒上高级香水,点上浓香,摆放着各种鲜花且有侍应生站着服务,然而不论如何装扮修饰,都改变不了其藏污纳垢的本质。同样,一个女人无论用什么饰物、化妆品、香水来打扮自己,无论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变不了其为活动厕所的本质。在身体里头包裹着的仍然是污秽的脓血屎尿,更何况其相续中尚有无边的贪嗔痴等五毒。这里里外外何有可贪之处?

有关人体的常识告诉我们:贪恋的对境本是三十六种不净物堆聚而成。三十六种不净物是:毛、发、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涕、泪、唾、脓、血、黄、白、痰、阴、肪、脂、脑、膜。所谓的美妙身躯就是由此而来,三十六种不净物堆聚而拼凑成一个活动身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余可称为身体的了。(阿罗汉莲花色比丘尼,曾于追求自己的少年前,以神通节节肢解她那美丽的身体,可是除了三十六种不净物外,她身体没有任何精华可言。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神通,但也可以借助X光、CT等科学仪器,通过从里到外的观察,不管是美人还是丑人,身体都没有可贪的地方。——索达吉堪布讲授)

我们再略述关于不净观方面的教言。首先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以文殊智慧宝剑从右眼处剖开表皮,将它撕下来,随着表皮的撕裂,随之汩汩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渐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藉,撒落四处,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又五脏六腑、胃液、浓痰、胆汁、屎、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这样清晰观想之后,就能清楚地了知人体实为一堆不净物,另外,人的九窍排出的也全是不净物,所以这个躯体不用到死后,现在即是活动厕所。了知此理,如何会生起拥抱亲近之心?如何会与之如胶似漆、缠绵不舍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堆不净物,经过分别心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后,就变成了悦意可贪恋的对象。而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可以使我们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观察下去,这三十六种不净物,每一种又归于五大,都可分析至微尘,最后析为空无,这样经过分析观察,所得到的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人体如空花水月。然而人们以非理作意却将此泡影一般的身躯观想为美妙的身躯,认为与此“美妙”身躯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所在。人们以非理作意再三生起猛烈串习,不加抑制反而火上添油,这样相续中的欲念会如森林中的火遇上大风势必焚毁整个森林一样,必将愈演愈烈,由此人们深陷迷乱之中不能自拔,有人因失恋而精神崩溃,有人甚至不顾一切、施暴造恶。人们对这层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松。在生生世世中,盲无慧眼的人们多少辛酸泪,都付痴情中!

最后从生死流转的角度来看情欲。

欲乐如美食中的毒药,初尝使人愉悦欢喜、趋之若骛,然即此情欲将人死死系于六道之中,只因缠绵则如春蚕吐丝一般,一丝丝、一层层自身作茧还将自缚。正因为欢愉,所以异常难以醒觉,于此中沉迷最深。古往今来圣者们千呼万唤亦莫肯清醒,世间无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难有第二者比此更难看破。帝王将相、学士才子、英雄豪杰、少年老者在此一关俱难得过。

而此缠绵极为深细,深者多生累劫都在此屡屡失误,为之缠缚流转却难以觉醒。细者乃至一念一思皆如游丝,不绝如缕,难以根除。虽说愉悦,然而误者何过于此,苦患者何过于此。古人云:“爱不重不入娑婆。”《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雪,一场生日的馈赠

文/梅影2014

这场雪来的非常笃定,从昨天开始便不停地下了,先前很大片很大片的几朵儿,像是探路的哨兵,后来发现尘世间原来有许多值得它们需要探究的秘密,便急不可耐的扑向红尘了。因为来势汹汹,没等排好阵脚,就自行张扬了起来,结果前赴后继,拥挤着,推搡着,摔打着。又借了风势,逞着威武,毫不顾忌的劈头盖脸打在行人的脸上,似乎想让人们知道它们这帮不速之客到底有多么的冰冷,冬天也似乎只有它们才是真正的主宰。

可被它们打了脸的人们却意外地欢呼起来了,“下雪了啊”,他们奔相传告着,居然是那样的欢迎雪的到来。

先前是有了一场小雨的,雪落在地上,融化了,这让雪很不甘心,它们好像明白了人们欢呼的原因,那是需要它们的一种价值的体现,就这样融化了,是多么扫兴的事啊!这帮高傲的家伙是那样的不甘心,它们寻觅着寻觅着,寻觅一个可以真正存得住它们价值的地方。于是,一块天然的草坪成了它们争抢的战场,不消一会儿工夫,草坪上便挤满了它们的身影。渐渐地,墙头上、树干上、枝条上、电线杆以及裸漏在外面的空调,还有大自然里一切脱离了地面的物体都成了他们肆意的所在。它们不愧是冬的天使,六瓣花开,一群纯洁的精灵就这样自以为是的下凡了。

它们是有着炫耀的资本的,所以在人们的眼里,那种自以为是也是可爱了的,身姿柔美,舞姿轻盈,更有冰肌玉骨让人不由得平添怜爱。这场雪来得是如此的酣畅,先前的小雨已经失去了迹象,举目皆是雪世界 。到了傍晚,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已经尽览无遗,枝条儿更是镶了玉,在街灯下又仿佛披了钻,它们伸展着,尽可能的显摆着,在雪的装扮下,仿佛升华了情操一般,也仿佛找到了生命的真正含义,这份美的赋予让它们感觉到一份无上的荣宠。玉树琼花,不一样的人间仙境,醉了眼眸,醉了心境,这当是人们对于雪之到来的惊叹最好的理由诠释吧。

屈指算来已经有两三年不曾见到这样的雪景了,那一段时间里我仿佛对于雪的爽约还是庆幸了的,虽然我爱极了这雪的清丽,可是因为孩子正拼搏在寒窗苦读的冲刺线上 ,我一直祈祷这场雪的迟到,我渴望它们能够与我有一场相逢,但我又渴望它能在孩子放了假的时候予我一场邂逅,于是在我的这种心理驱使下,那雪居然连着两三年不曾予我一场真正的相交,有时候晚上偷偷落下,白天就被阳光替代了,我非常感谢上天给我的赐予,它满足了一个做母亲对孩子的宠爱。

今年的雪义无返顾的来到了,孩子依然奋斗在冲刺线上,可我 的心境却有了些许的改变。

看着外面的雪花,我是忍不住打开了窗的,依着窗就那样静静地欣赏着,雪轻盈的从我眼前飘过,我梦幻似的把手伸出窗外,想留住雪的温度。雪吻上我的时候,我还是被冷寒噤了一下,五楼的窗台上是风裹着雪花掠过的痕迹,这冷果然是透了骨的,我却依然不舍得关上窗,让屋内回复温暖。老公这会也恰巧是待在我身边的,他很理解的站在我旁边,和我一起欣赏雪景。

楼下街巷子里偶尔走过一个撑着碎花布伞的女子,喁喁地前行着,我便羡慕了她,在这和我一样的窗台后面,有多少双眼睛在欣赏这雪中的景致!我忽然就把她和那江南古镇青石板巷里撑着油纸伞诗一样婉约的女子交汇在一起了 。此时我若置身在这雪景里,会不会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呢。老公说,有了欣赏你的人,你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比如我,亲爱的老婆,你就是我眼中最美丽的风景,我不由莞尔一笑了。能在这风景里和亲爱的你一起前行,这才是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和老公结婚将近二十年了,今天是我们幸福的结晶,我们宝贝儿子的生日 ,今年儿子的生日赶得也巧,阳历和农历是一个日子,老公赶过来陪在我的身边也是等着给儿子过完这个特别的十九岁生日再继续去旅途奔波。想想每一次的辛苦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一个好的生活条件,于是在不断地收获中所有的辛劳似乎都不值得一提了。人似乎都有这份舔犊之心,有了孩子以后就有了奋斗的目标,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理现象,我们自然也不例外。想起冬天无雪的日子,我是带了一半庆幸和一半遗憾的。我爱雪的精致,爱她的纯美与干净,可我却讨厌了她的那份洋洋自得,甚至骄横跋扈,它会蛮不讲理的封堵住你前行的道路,让你欲步不能,对于我们自身的艰难我是从来不在乎的,但是寒窗苦读的孩子却要遭受这般待遇,总有几分于心不忍,不希望孩子的脚踏出去是艰难的,我希望他的脚下永远是坦途。他永远能够在顺境里成长。

父母对于孩子的这份宠爱都是一致的,但是若引发一种溺爱,就不见得是一种好事了,有时候反而会引发一种悲哀。如今的孩子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艰辛,总觉得钱财来的很容易,大手大脚,吃喝玩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者就是纯粹为了书本知识引发的傀儡,或者就是在学习上不能够很好的约束自己,父母稍一松懈,立马滑入及时享乐的边缘,把学习上的辛苦当做是他们最大的障碍来排斥。

总之当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以后会有诸多的不适应让他们陷入极其苦恼的境地。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步入大学校门以后,新环境,新同学,新的生活,以及独立的氛围让他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彻底疲倦了,懈怠了,垮台了,他借口学校不理想要求复读,后来按他的话说:”我还没适应这种生活,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来适应。“也是为了这种适应,他选择了他眼中的魔鬼学校,他要让自己在困境中成长,在没有父母的庇佑环境里找到一份自信。

今年的雪给了我不一样的心境,似乎它是为了给我一份反省,一份提示,才来到我身边的,尤其是在他乡的一个小镇里,儿子选择历练自己的地方。这所学校的确是出了名的魔鬼学校,孩子在这里遭受着一种非人格的待遇,若早在原先的学校,这种学校恐怕早已被家长送上了法庭。就在我对孩子不由得心疼焦虑的时候,反而是孩子的坚强打动了我。孩子用一种肯定的态度对我说,所有的学生待遇都是一样的,所有的苛刻不是冲着某一位学生来的,来到这所学校的同学也多半都是为了给自己一个约束自愿而来的,既然来了就义无反顾,如果承受不住大可以退学,那也将是学生时代的终点。给自己一个机会,就绝不能气馁,无论会被老师怎样的责罚,都只能忍受。孩子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个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反向寻求逆境的一种笃定。

雪还在下,鹅毛一样的大雪渐渐掩盖了路面,我依然担心着孩子的行路问题,不时把头伸出窗外 。母亲的心思一如既往的没有改变,但我却对这场雪是爱极了的,就在我儿子生日来临的时候,它也降临了,我把它当做一场生日的馈赠,一场生活的提醒。让我似乎看到这场雪后的春天将比往年的春天来的更加灿烂。

你在,春光妖娆

文/菊心若曦

桃花谢了春红,岁月匆匆。

燕来燕去,芳踪留香,几经梦痕。正是大好春色,浓浓情怀对山水,心也逍遥。

日子经历了一段苦痛和煎熬,总算风平浪静。

隔窗的油菜花金灿灿的,着了春雨,温润如玉。

天空很蓝,碎云惬意的静默在欣欣的年华里,我没有理由不快乐,兰州之行,孩子的姑姑姑父鼎力相助,看病异常顺利,治疗效果已初显。

想想这一年来,我听信开诊所的同学,一直中药调理,病情反反复复,心里的委屈和忧烦,真是太过愚笨了。那褐色的药水,一碗碗被孩子喝下,打听来的所谓名医去了都是信誓旦旦,治来治去没有了结果,如今想来有点滑稽和悲哀。他们不是神仙,更何况还有利益驱使呢。

生活有些时候真是就地画圈,以为走了很远,一回首,往事并不如烟。

春色深深,不再去感叹所谓的物是人非。一生不短,不经历哪知好坏。

最喜欢在这明媚里,读一篇宋词,不为词人的感伤落寞,只因岁月依然不老。

最喜欢仰头看着天,让蓝天白云的影子和着春阳暖暖的洒下来,脸热乎乎的,浑身舒坦在梦一般的迷醉里。不去思念,记忆早被盎然绿意摄去。

悄悄的流云,温暖的日子,真想一辈子这么静下去,什么不去争抢,逍遥在自己的晓梦,没有那些错误的往事,无需安慰自己。可惜我还食人间烟火,还得为了生存苟活,于是总有记起一些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愤懑一阵子。

今天天气很好,五点多起来做早点时,隔窗看到了红彤彤的朝阳即将喷薄而出的大气。等急急走在上班路上时,有点冷飕飕,可眼睛掠过婀娜的杨柳随风温柔,冷意消减大半,我加快脚步行走,长长的桥短短的路,脚下丈量了一万遍,心里没有太多的无奈,微微出汗时正好赶上一班驰来的公交。

看着窗外的花红柳绿,心里的世界不因生活的卑微而烦恼。一年四季,走在风景的前沿,体验着大自然的奇特,春的柔媚,夏的炎热,秋的的沉着,冬的冷傲……点点滴滴的积淀,够我年老坐着摇椅慢慢思考。

十点多时,阳光一下子美好了起来,于是静静地一直晒到懒洋洋的想睡觉。

想想生活,美好其实就这么单调:让春阳暖暖地抚平心里所以的忧伤和烦恼,感念你给的我幸福和知足,还有什么舍不掉。

友谊在,情美好。

你在,春光妖娆。

蓝天白云处,心慢慢静悄悄。

知命年华

文/秋绪

按照现在的生命年龄界定,我时下正值壮年期。

这种年龄对我这样一个小市民来说,那生活、工作已是没更多的期望,应是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景。如果说有什么其他的要期待,恐怕应是对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了。

现在,家很安定,生活平静,但自己总有种失落感。感觉躯体虽建康,但却在退化;虽仍可司职,但有些力不从心。

如是的年龄,似乎人生就是聊琐事,道平常,过安稳平淡的生活。虽有时也会来点青春萌动,稍有的轻狂,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那种沉稳、慎重、老气横秋的表现,是那种对事情深谋远虑的思考。当然,这时的自己还不是那种已处休息的停靠站点。因为这时不但还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生存于世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担责,需要树起一个做长辈的权威形象,保持好进入晚年的应有风度和开阔心胸。这样就不会写辞职信给亲人给社会,逃避自己的担责,也不会避开杂草丛生、曲曲折折的人生小路,而望着前面的平坦大道只顾叹息和责备。

我们人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生活的路就始于脚下,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头,不管是那一段,收获的过程一样终生难忘,结果一样值得展望。年轻时我们的想法单纯而明朗,也只是想着一个目标,不会考虑个人以外的其他任何附加因素,总是在把任何的事情都看得简单化一,自然不会顾及自己以外的别人心情感受。等到经过生活的风霜洗礼,自己慢慢地成长了,在跌跌撞撞里陷进了社会,慢慢地就会感到肩上也有了责任,就开始有了对人生和生活的不同审视。也许,这时的你才会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滑稽可笑,几乎天真得可以。现在想想,其实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虽走的路不同,收获的人生不一样,但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人生成长过程。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苦难”,历练不够,多数是家中的“皇帝”,往往以已为中心,只遵循自己臆想的方向前行,思想情感停留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地。对于这样的观点,不知是否有人会认同。

以我辈之人而论,是以逆来顺受为自豪的,足见时代不同,人性、思想、情感也在发生裂变。这就要看自己适不适应生存环境,活得俏不俏皮了。但不管生存在什么时代,任何环境,社会才是我们真正懒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只有在这土壤里生根,才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而经得起风吹雨打,寒霜雪剑的挑战。当然,我虽在这土壤里折腾了几十年,却没有自信说自己已把根扎稳,况且到了如今这种西风瘦马的苍凉形象,只能一个人悄悄地散步于生活中,享受生活的阳光雨露,等待那种策仗漫步的岁月了。

近些年,我同辈的人可谓是青年早逝,已走了些人。但这终归是各人的命不同,生活太奥妙罢了。就是自己能看穿人生,趋于平淡,懂得爱护自己,但怎能抗拒这浮华世界的引力,而跳出那种欲罢不能的不甘心境,且保住性命呢?当然,这样的事会遭别人挖苦与数落,说是只为钱不要命,不值。只是,社会是势利的,红眼的人越来越看重财富与地位。而他人的一惊一喜好像都与己有关,免不了要去谈论。

我想,人能活在当下,是该看淡一些事情,放下一些东西,而去好好展望未来的风景。什么财富富贵统统都是过雨烟云。穷日子也好,富日子也罢,不过都是来到这世界走了一回而已。人生也许有奇异,可风光一生,平凡一世,也就是那么回事,你若想明白了,心也就宽了。

如此说来,人要是没有思维情感就好,也就用不着去想那么多的事,去考虑那么多的前后因果原委,也就没了那么多的烦恼和操心。正如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人必竞是高级思维动物,是有思维判断能力的。有时我就想,要是自己能拿面镜子照照自己,自己也许会一样是丑的。

生活的多变总会让人派生出许多诱惑的想法,而让自己迷失自我。我不知道壮年的自己是否还有定力,能去看透迷惑心性的东西,更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何种变故,而让自己残存的人生是否还能在平安中度过。不过,这年过半百的人生体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不明白什么。也许,没有也许。我不过还是个在学着适应生存,学着做人的人。但我心里一直有种偏见,那就是人并非要干多大的事业,有多少成就,只要活得有尊严也便修成了正果。是的,人不能委屈于生活,既是层层的生活海浪向自己袭来,也不能惊惧,变成不是原本的自己。只要生命还在,就不能停止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展望和拥有对生活的信心。那怕前面的路是多么曲折艰辛,也要坚定地抬起脚,迈出向前的步子,去迎接又一个黎明的到来。

所以我说,嗯,明天有太阳,明天有阳光,明天有希望,明天有笑容。我一样会甩高膀子走出一条直线,笑着自己一身老骨头快要被我摇散而走着,回归于自然生活之中。

按照现在的生命年龄界定,我时下正值壮年期。

这种年龄对我这样一个小市民来说,那生活、工作已是没更多的期望,应是那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情景。如果说有什么其他的要期待,恐怕应是对孩子们未来的人生了。

现在,家很安定,生活平静,但自己总有种失落感。感觉躯体虽建康,但却在退化;虽仍可司职,但有些力不从心。

如是的年龄,似乎人生就是聊琐事,道平常,过安稳平淡的生活。虽有时也会来点青春萌动,稍有的轻狂,但更多的时候却是那种沉稳、慎重、老气横秋的表现,是那种对事情深谋远虑的思考。当然,这时的自己还不是那种已处休息的停靠站点。因为这时不但还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生存于世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担责,需要树起一个做长辈的权威形象,保持好进入晚年的应有风度和开阔心胸。这样就不会写辞职信给亲人给社会,逃避自己的担责,也不会避开杂草丛生、曲曲折折的人生小路,而望着前面的平坦大道只顾叹息和责备。

我们人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生活的路就始于脚下,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只要方向对头,不管是那一段,收获的过程一样终生难忘,结果一样值得展望。年轻时我们的想法单纯而明朗,也只是想着一个目标,不会考虑个人以外的其他任何附加因素,总是在把任何的事情都看得简单化一,自然不会顾及自己以外的别人心情感受。等到经过生活的风霜洗礼,自己慢慢地成长了,在跌跌撞撞里陷进了社会,慢慢地就会感到肩上也有了责任,就开始有了对人生和生活的不同审视。也许,这时的你才会觉得自己以前是多么滑稽可笑,几乎天真得可以。现在想想,其实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虽走的路不同,收获的人生不一样,但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人生成长过程。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苦难”,历练不够,多数是家中的“皇帝”,往往以已为中心,只遵循自己臆想的方向前行,思想情感停留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领地。对于这样的观点,不知是否有人会认同。

以我辈之人而论,是以逆来顺受为自豪的,足见时代不同,人性、思想、情感也在发生裂变。这就要看自己适不适应生存环境,活得俏不俏皮了。但不管生存在什么时代,任何环境,社会才是我们真正懒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只有在这土壤里生根,才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而经得起风吹雨打,寒霜雪剑的挑战。当然,我虽在这土壤里折腾了几十年,却没有自信说自己已把根扎稳,况且到了如今这种西风瘦马的苍凉形象,只能一个人悄悄地散步于生活中,享受生活的阳光雨露,等待那种策仗漫步的岁月了。

近些年,我同辈的人可谓是青年早逝,已走了些人了。但这终归是各人的命不同,生活太奥妙罢了。就是自己能看穿人生,趋于平淡,懂得爱护自己,但怎能抗拒这浮华世界的引力,而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不甘里,保住性命呢?当然,这样的事会遭别人挖苦与数落,说是只为钱不要命,不值。只是,社会是势利的,红眼的人越来越看重财富与地位。而他人的一惊一喜好像都与己有关,免不了要去谈论。

我想,人能活在当下,是该看淡一些事情,放下一些东西,而去好好展望未来的风景。什么财富富贵统统都是过雨烟云。穷日子也好,富日子也罢,不过都是来到这世界走了一回而已。人生也许有奇异,可风光一生,平凡一世,也就是那么回事,你若想明白了,心也就宽了。

如此说来,人要是没有思维情感就好,也就用不着去想那么多的事,去考虑那么多的前后因果原委,也就没了那么多的烦恼和操心。正如俗话说的好: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人必竞是高级思维动物,是有思维判断能力的。有时我就想,要是自己能拿面镜子照照自己,自己也许会一样是丑的。

生活的多变总会让人派生出许多诱惑的想法,而让自己迷失自我。我不知道壮年的自己是否还有定力,能去看透迷惑心性的东西,更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何种变故,而让自己残存的人生是否还能在平安中度过。不过,这年过半百的人生体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不明白什么。也许,没有也许。我不过还是个在学着适应生存,学着做人的人。但我心里一直有种偏见,那就是人并非要干多大的事业,有多少成就,只要活得有尊严也便修成了正果。是的,人不能委屈于生活,既是层层的生活海浪向自己袭来,也不能惊惧,变成不是原本的自己。只要生命还在,就不能停止对美好的追求,对未来的展望和拥有对生活的信心。那怕前面的路是多么曲折艰辛,也要坚定地抬起脚,迈出向前的步子,去迎接又一个黎明的到来。

所以我说,嗯,明天有太阳,明天有阳光,明天有希望,明天有笑容。我一样会甩高膀子走出一条直线,笑着自己一身老骨头快要被我摇散而走着,回归于自然生活之中。

相爱有度

文/吴婷

朋友与相恋4年的女友分手了,一时间无法适应。他曾经一直以为爱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因为亲情就是爱情在岁月里的升华,从素不相识到相依为命。

现在失恋了,又发觉爱情是最脆弱的情感,没有亲情的血缘,也没有友情的相知,完全萌发于心灵的悸动。

我们对爱情要比对任何情感都苛刻。爱情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可以原谅朋友的背叛,亲人的冷漠,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恋人的谎言。

忙碌庸俗的生活里,爱情是一袭华丽的旗袍,爬满了虱子。那些细微的生活琐碎如同虱子,在艳丽的爱情旗袍上长年累月地噬咬,一点点将衣领、袖口咬破咬碎。因为相爱,虽身穿千疮百孔的旗袍,却还能悠然自得。因为深爱,忘记了疼痛。

年轻时认为,爱得太浅不痛不痒,索然无味,只有酣畅淋漓地深爱,才痛快。殊不知,每一个人的心都有棱角。如果彼此爱得太深,心与心挤在一起,必然会被对方的棱角所刺伤。

刚相恋时,各怀心事,将相思潜藏心底,不愿言表。一旦见了面相偎一起,所有的不快瞬间化为一股暖意,在两颗心间流淌。热恋又是一番情形,恨不得你成了我,我变作你,把对方的心放到自己的心里,一同感受彼此的喜怒哀乐。这样的爱,历经岁月,必将使自己的灵魂逐渐干瘪。离开他(她)的那刻,心灵会被恐惧空虚萦绕包围。

一场深爱后,好像登了一趟高山,走了一段长路。纵然提出分手的是自己,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向亲友们大倒苦水,说付出那么多,却落得伤心难过。

因为爱情,人生之路花开满径;因为爱情,凡尘生活男痴女怨。敢爱的人义无反顾,付出十分,这是爱的勇气。会爱的人审时度势,相爱有度,这是爱的智慧。如今醒悟,勇气只是爱情的作料,智慧才是婚姻的主餐。

生活中,我们需要追求爱情的勇气,更需要相爱有度的智慧。不仅爱情,亲情友情亦是如此,一定得为自己和对方留点余地,做到相爱有度,这样我们的情感才能历久弥新。

想念一片田

文/羽羽

离开草坝的时候,天色已黄昏,干净平整的乡村公路从滚滚的绿色海浪中撕开一条口子,弯弯扭扭的伸向远方。

天边泛着淡淡的青紫色,夕阳落下去的地方斜着几抹桔黄的云,几只白色鹭鸶压低身子贴着大片石榴园掠向旁边的池塘,远处零星划过几只黑色鸦雀。

天空地广,穹顶之下,只有村庄和果园侵润在微湿的空气中,清风拂面,白天的闷热蜕变成一片清凉,这里的全世界就是一副悠然、清新的田园画。细细体味,似乎能听到田野里的喧闹:石榴们还在透着青涩,却生机暗涌,它们都在活泼泼地抖擞着圆圆的身子,似要在黑夜来临以前,再长大一圈。

这宁静黄昏,这热闹果园,是我初次到草坝,定格在脑中的画面。

草坝在蒙自北面,大概十多公里路程。我到这个小镇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下午,但这里的田园气息,却随呼吸印入脑海,“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概就是这种心情吧。从城市到田园,从纷繁俗世一脚踏进一段空阔无边的闲散时光,怡人的感受有时来得突然而简单。

想起很久以前,我曾短暂生活过的那个小镇,那大概是在一个暑假,每日午后沿着窄窄的街道走到尽头,就能看见豁然开朗的桑叶地,一直延伸到天边的山脚下,绿油油的广阔田野,让所有逼仄闷燥都随风散去。如今隔着遥远时空,却呼吸着相同空气。城市生活一年一年快速更替变迁,而在田野,空空旷旷的绿意,百年依然如一日。

田园,是一种意向,更是一种生活。

田园也是一种意境。

我曾幻想,有一块自己的田,一间陋舍,每日种种花草,种种瓜果蔬菜,不施化肥农药,让其自由地杂乱无章地生长,也不驱赶鸟儿和虫子,让孩子们在地里种下童年的秘密,平日里无事,便搬来凳子坐在地里看看它们,和亲爱的人坐着聊聊天,或者在花架下看看书,画画画;有友人到来,就到地里摘一些鲜花和瓜果招待……久居城市,这是关于田园生活最笨拙愚鲁的幻想。

来到草坝,目睹现实版的田园生活,是动辄上百亩的土地,现代化机械耕作种植,大气豪迈,平整的坝子里,是望不到边的石榴园、葡萄园、桑田、稻田,一片接着一片……

房舍被辽阔的田园包围,小镇像绿色海洋里的小岛。

岛上家家户户白墙灰瓦,围墙之外的街巷窄小却整洁,岛上的居民,也绝不像城市居民那样行色匆匆,午后的街头也不见几个路人,他们总是慢节凑的生活,午休后先汲着拖鞋走到院子里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侍弄一下花草,再抬头看看天气,才转身回去准备晚餐。

被田园围绕的生活,似带着泥土的腥味,有种未经雕琢的朴实。

有田围绕的生活,总能多几分想象和期盼:地头葡萄还在青涩,已仿似闻到葡萄酒的清香;水稻刚抽穗,粒粒洁白大米已在眼前晃动;摘过桑叶的光枝桠,白胖胖的蚕宝宝……

田园总是能延伸出无限想象。

有田,就有希望。

我想如果我有一块田,可能什么都不种,先任其荒着。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块田。

另一种生活

文/陈涛

镇政府的院子里有两棵核桃树,高高大大,枝繁叶茂。树是以前镇上干部种下的,一晃几十年。其中的一棵在我楼下,拉开窗,青翠满目,伸手可触。在大片的绿叶中间,点缀着青绿的果,它们都结挂在枝条的尽头,鸡蛋大小,有的单独一个,有的则是两两相对或者三个一簇。我时常会坐在院子中央的那棵核桃树下,腿或蜷或伸,透过枝叶与小楼交织的小块天空望出去。朵朵白云,轻盈透亮,环绕山间,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白云变得模糊,融入灰色的天空。月亮升起来了,同样升起的还有心底的一份平静的难过。“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余华这段话说得很好。

小镇的生活缓慢而悠长,处在过去与未来、落后与现代之间,它一方面试图向现代都市靠拢,另一方面又与乡村紧紧扯在一起,这既有地理上的因素,又因其生活方式、思维习性等依旧保有农业文明基因的缘故。小镇是旅游区,受现代都市的影响大一些,固有精神气质也在发生变化,老旧与洋气的穿着装扮,偶尔加快旋即归于慢缓的节奏,本色与异化交替呈现的居民特性,这一切的碰撞交织、矛盾挣扎都将在小镇中长期存在。

在小镇,我的摩托岁月再次开始。距上次开摩托已有15年。那时家中有一辆军绿色的嘉陵摩托,原装进口的日本货。1997年我参加高考,父亲说等我考取大学,他就会教我开摩托。幸运的是,我考取了,而此事却无了下文。在等待开学的一个夏日午后,我偷偷把车推到家对面小学的操场上,自己摸索起来,在一次次的发动与熄火过后,父亲远远走过来,原来午睡的他透过窗户看到了我的行为。他骂过我一句,然后教我。于是我也就学会了。某一次后座坐多了人,一开动,整个车头昂然挺立,身后的伙伴哗啦啦摔下去;某一次与同学喝多了酒,开得飞快,可依旧觉得慢,低头看车速,吓得酒醒了大半;某一次赶上刹车暂时性失灵,跟在一辆大卡车后面,不知如何是好。所幸,一切都还好。与父亲还有一个约定,他说等我考取高中他就会戒烟,后来我果真考取,他用了很多方式,最终也把烟戒掉了。不知父亲与奶奶是否也有过约定,在奶奶卧床6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帮奶奶做饭并扶她吃饭,帮她翻身,抱她上厕所……6年间,膝盖跪出茧,腰椎出了问题,可奶奶被照顾得很好。市里电视台要为他做一个节目,他说,照顾自己的老娘有什么好宣传的。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我会由衷地笑,夹杂其间的苦涩也无法改变那段时光的美好。

除去每天骑着摩托在小镇与村子间来回,还有一件常做的事就是散步。有时饭后与镇里的干部一起,边走边聊,内容丰富庞杂,野史居多。更多时候则是自己一个人,在清晨、午后或者黄昏,穿过镇里那条最繁华同时也是最为尘土滚滚的砂石路,向河边去。每次我都会从冶力关桥的位置向西,沿着冶木河的两岸走一个大大的椭圆,行程五六公里,用时大约70分钟。冶木河的名字由来,我始终未弄清,亦不知它从哪来、流向哪去,只见它每天就在河道里流淌着。河水流量不大,大一些的石头裸露于河床,时常有白头黑背红尾巴的小鸟立在上面,或者倏忽一下滑过水面。向西走不到100米,停下,转身,向右上方望去,远山连绵,仔细端详之下竟可看出一副睡佛的模样,尤其是佛头,形容逼真,叫人不得不击节赞叹这自然的奇妙。当地有人曾为其作诗一首,“十里修躯化作山,人间沉睡已千年。凡尘忧乐何关我,静卧唯参梦里禅。”整条冶木河处在冶木峡谷中,河两岸的道路一条在山脚,一条离山脚的距离也不远,其实不惟是冶木河,整个冶力关镇都被群山环绕,晴天尚好,村民的白色房子星星般点缀于山腰,赶上做饭时分,炊烟袅袅,直教人想起“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每逢阴天下雨时,乌云低垂,一团团似乎要将一切笼罩,也有一些云气缥缈于山间,宛若仙境。

河两岸错落有致,河床上长满芦苇以及不知名的野花,连枯草也别有一番韵致。有一次与镇政府的小马一起走路,他指着一棵要两个人才能环抱的大树告诉我,从前河两边这样的古树很多,后来因修路砍掉许多。“难道当初规划的时候就不能避开吗?”我问他,而他叹息。池沟村也是如此,冶海天池的水流经池沟村变成了池沟河,河两边都是粗大的白杨树,夏季绿树成荫,河水的经年浸泡使得许多树从树根处生发了根根红色的须条,在水中摇曳生姿,河水也似乎因此变幻了颜色。后来县里派了施工队,悄无声息地修建了河堤,站在狭窄整齐的河堤旁,再不见昔日美景,徒留回忆。冶木河边的风景也会吸引许多外地的师生来写生。有一次,镇上领导想要写生的学生为池沟村画墙绘,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中国梦、福娃等图案。我在饭桌上和他争论,我说这样做可以,但是既然村子以后要发展“农家乐”,墙体都是这样的图案总归有些不妥吧?还是要多做一些关于民风民俗、地方典故、自然风景等内容的墙绘。他有他的道理,我也有我的坚持。最后大家商量先做几面墙的核心价值观来看,剩下的留待以后。或许在他们看来,我是如此的固执,严重些说还有点不讲政治,是因为他们无法体会到当我站在冶木河边想象着一排排的古树,以及在池沟河边想象着昔日情景的心情。

在小镇上生活,无时无刻不会感到这个由熟人朋友构成的社会有机体是怎样的鲜明又强大。小镇上的人大多和气,可能是因为即使不熟的人拐两个弯都会扯上关系吧。作为一个突然闯入小镇的外来者,自然的适应并融入虽也不难,但总归要多一些时间。起初,一个人去购物,卖价高且无商谈余地,去吃饭,偶尔也会遭遇店家不提供的状况,一切都是淡淡的、冷冷的,若有当地人陪同,一切则又会和和气气、简简单单。庆幸的是,在镇上工作的许多干部也是外地人,也有许多人两地分居,与我一样单身在此,有些难做的事情就喊他们陪同。这不便,无法抱怨,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一拨拨的背包游客与我毫无区别。而这遇到的种种,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与他们的距离。

远离北京的生活,仿佛进入了一个失重的世界。缓慢节奏下时间犹若停滞,面对这多出许多的时间,如同面对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一时竟有些不知所措。时间,面临着再次的切割与分置。与此伴随的是规律与计划的打破,甚至丧失。住在镇政府的大楼里,这个有着120多人的单位,我每天见到的人并不多,偶尔碰到问去哪里了,答复说下村了。对他们而言,每天坐在办公室是难以想象的,而开会到凌晨两三点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前些天,我去贫困户走访,山上山下走了个遍。每天都不知道吃饭的时间与地点,有时候饿了就从村民家里拿一块面点吃。在这个地方,村民都很热情,他们待客的方式除去倒茶,就是端出油饼、花卷等种种面食,对他们而言,面食已并不仅仅是种饮食习惯,而是成为了他们生命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习焉不察中完成了与自身生命体的同构。走访的过程中,有时我以为该结束去吃饭,而车头一拐,又奔下一家而去。作为一个长期接受严格训练并且陶醉其中的人来讲,无法掌控的时间、无从掌控的计划都是对其耐性的考验。在村里,在镇上,永远都是未知的等待以及说走就走的安排。不知村子的项目进度怎样,要等;不知各级领导的视察是何时,要等;甚至今日也不知明日的事情流程,要等。只有身在基层,才会懂得基层的含义,即信息传达的尾端末梢,以及无法摆脱的需要不断调整才能适应反复多变信息的命运。

我知道,我终会在核桃树下日渐松弛,也终会释然于这简单枯燥、充满未知的生活。这何尝不是生活的一种恩赐?在生活严格训练下,紧绷的身体,费力攥紧的拳头,以为已然抓住,殊不知松开之后才是真正的拥有。生活,原本未知。明亮无疑的坦途,也存有黑暗充盈的沟坎。在生活的内部,不灭希望的淡然行走,或许才会在遭遇各种纠结、困境、变故之后依旧故我。功成名就的荣光与身败名裂的惩罚,对个体而言,有着同样的意义。生活之于个人,个人之于生活,莫不如此。

两座城的距离

文/张翔

昨夜做梦,母亲捏了捏我的胳膊说:“怎么又穿这么少?”我傻笑着说:“不用担心我,不冷!”“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说话之间,模糊地看到母亲头发都白了,母亲就有些老了。

宿舍里暖气兹兹响很温暖,窗户上有些白色的水蒸气,我坐在床上,外面的风大吹的窗户有些晃动,脑海中突然冒出了李健的那首《异乡人》。不知不觉把他乡,当作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心里跟着唱,脑子里却想到这两年的事。

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问我青岛和昆明有什么不同,我却不知道怎么去回答。现在我到这座城市两年了,我总是莫名的渴望到城市的各处去瞧瞧,有空就老往外面跑,最初大家一起去,后来都厌了,我就一个人去,我像个渴望外面世界的小鸟,想看这个城市所有的风景。大二的时候,我就很少出去了,因为我觉得自己事事都慢别人半拍,便不再想去熙熙攘攘的街道,总想着昆明的那种安逸的生活。

我突然发现,昆明到青岛的距离不是2700多公里,将近四个小时的飞机那么简单,这两个城市相距太远了,远到人们赋予的内涵和人们生活习惯都不相同。它在时间和空间之外产生了另一种距离,那是心灵的距离。

在我的印象里,昆明给我的是慢生活,人们可以在冬日的早晨,坐在庭院里晒晒太阳,就这样整整一个清晨,什么都不用做。中午在街上懒懒散散的闲逛,好像不忙去做一件事。他们就这样悠悠的活着。但是青岛,大家总是在忙碌着,总怕自己比别人落后。习惯快节奏,只要有了机会就一定要抓住,他们努力要让自己多做一些事,努力积极向上。我站在这里,被远远甩在身后,有时候我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人。

有时候,好东西都要争取,如果你不够优秀,你凭什么得到。但,昆明更愿意等,像柴静《看见》中说的那样,“生活不是没有模样吗?就等着,生活的真实就会从时光中流淌出来,生活就会呈现出本来的模样。”

我不知道哪种生活更好,我只想翻开石板的另一面让你看看原来生活,还有另一种模样。毕竟这两个城市相距太远了,而亲情是我唯一在这两个城市的链接,有时孤单打湿所有时间,亲情成了我唯一安慰。我多想回到云南,在那有山有水的地方,陪陪爸妈,晒晒太阳。

因为我觉得,一直努力向上,会忘记阳光的味道。

文字人生

文/尤俊

从当初遥望象牙塔的憧憬,到渐渐要走出大学的思索,情感的脱变,从肤浅到深入。我庆幸看到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每一步都是成长的纪念。在大学最大的收获,不是获得一张张证书,而是我寻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寻找,是张望,更是思考,所庆幸的是最终我找到了它。一种生活方式,将伴随一生,是一种美好的邂逅。

每一天都在阅读,从文字中成长,从文字中看百态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去书店淘书,每一次遇到心仪的书,那样的兴奋与激动,犹如遇到了一份好姻缘。捧着一本书,靠着有阳光的落地窗,慢慢地读着,仿佛世界都是安静的。更多的时候,我习惯在零碎的时间去读书,睡觉前读上一篇美文,仿佛心灵都被浸染,安然入睡,与文字相依,与书本为伴。我喜欢淡淡的墨香,有些书我只认定纸质的读本,电子书在我的生活中销声匿迹。轻抚书页的感觉,是无法代替的,再夹上一张精心挑选的书签,读书也会成为一种情调,一种生活习惯。在我的卧室,书成了最大的主角。当然,其中也有很多是我从来没有读过的。遇到好书的时候,书很多,时间很少,决意买下的便要一本一本去读。我读书还有个很习惯,特别好的书是一定要买回来读的,即使图书馆里有。喜欢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厚厚的笔记本差不多有四五本了吧。其实,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但是读过的很多字句是可以深刻记忆的。于是,写文字的时候,它们便从脑海中一个又一个地跳出来。读得多了,看得久了,有些东西与生命相合,悄然融合。

每一天的记录,有意或是无意,码起的文字,渐渐码起了属于我的青春。当我写出了第一首打油诗,一位文学恩师告诉我,他希望能够看到我百变的文字。我理解的“百变”,能够写什么像什么。于是,我拓展了我的写作视野,从第一首打油诗到现代诗,从诗歌到青春小说,再从青春小说到散文的转型。渐渐地我爱上了散文这样的一种形式,随心而至,不做作,情感所至之处都是文字。现在偶尔也会作词,想想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还真是五彩斑斓呢,我曾经渴望有自己的第一支单曲,自己作词自己演唱。随意地哼唱,随意地写着,也许随意才会随心吧。那一天,偶然翻到自己初中时期写的青春小说,情节很简单,语言却很跳跃,依稀记得那时候自己也算是有自己的小小粉丝团,经常会有同学问我最近有没有新作,小说写到哪里了。当时由于学业的繁忙,青春小说的创作就这样被搁浅。后来,经历了人生中的特殊的一年。那一年,仿佛一夜间的长大,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有了更为真切的感触。而这时候的青春小说已经无法满足这样一种抒发的欲求,散文就成了我的写作主流,巧合的是现在散文也是我的主打作品。

企业宣传文案,是我开始尝试的,正在不断地努力。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征文比赛,其实是否获奖已经不是最终目的。我是希望从中挣钱,用来支持我后来的写作梦想。可以说,平时购买的书的钱很多是靠自己挣来的。我很享受自己能够朝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行的感觉,这样的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状态,只有真正去经历,才能够体会其中的快乐和幸福。

关于文字,有了很多的尝试。从自己写作到辅导学生写作,从自我抒怀的散文到官方文字的撰写,曾经一直在给学校写新闻稿、通讯稿、甚至是人物专访稿,这样的不断尝试让我的生活从来都是新鲜的,不是一味的重复。提到辅导学生写作,我感觉很欣慰,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很客气地给我买了礼物,这份礼物很珍贵,让我体会到作为老师的成就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向三尺讲台的决心。我常常想我第一志愿肯定去做老师,我相信这个职业需要我,我也有信心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第二志愿就是去报社做编辑或是记者,为此我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了,从每天看稿子改稿子到去报社体验记者生活,结识各大媒体的记者编辑朋友,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当然,一定会有人问我那你的主持梦想怎么办呢?其实,生命不息,梦想不止。无论是当老师,还是编辑记者,再或是做一名主持人,好的口才和文采都是很重要的。如果紧紧地握着这根线,不断地行走,总会到达终点的。

人生未必只做一种职业,但是一生只会追求一种事业。我可能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名默默无闻的编辑,也可能是一名出镜记者,也可能是一名主持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在寻找一种真我,一种自我。去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寻找一种你所喜欢的生活方式。

Day-list是我寻找到的一种生活方式。即使是上网,我也喜欢列出清单,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安排。聊天的时候,听着音乐,这样时间就可以同时利用而不彼此干涉。写稿子的时候,趁着空隙的时间,发发飞信,跟好友们沟通下感情。在公交车上用手机写东西,是我发现的最节约时间的方式。直到下车,基本上一篇稿子就基本完成了,然后进行加个,就可以出成品了。

我的生活节奏很快,但是每一步都会踏响我生活的主旋律。一直在路上的心态将陪伴我走完属于我的文字人生。一直行走,虽然未来很渺茫,但是因为坚信,它终会到达。梦想依旧,脚步蔓延,走出属于自己的天空。

写在立冬

文/张成彬

一不留神,老了蚂蚱,落了梧桐,霜降之后,已是深秋。

听说北京下雪了。打开窗户,天灰得像哭过,800公里外的小城,淅沥的小雨已足够让人感受到北京雪里的那份凉意。此时,耳机里是那首赵雷的《南方姑娘》 :“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的秋凉,南方姑娘,你是否喜欢北方人的直爽?” 一遍又一遍……

回顾这段时间的生活,一个字:忙。也许是因为我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似乎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处理不完的琐事,以至于大学时我帮着逃了无数次课的兄弟结婚,也没能去参加他的婚礼。打电话给他祝福时,明显感觉到他那份失望,但他却开玩笑说:没事没事儿,等生宝宝的时候你再来,这不都快了,还有一定不能一个人来哦。我笑了笑,说好。

独处久了,似乎忘记了该如何与人交流。下班之后,无非就是看看电影,或者听听老歌,偶尔会去学校看看。这是一座我熟悉的城市,只是与几年前不同,那时这里有一群熟悉的人在这里生活学习,有人一起打球,有人一起吹牛。但如今的生活状态就像是: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这个城市里,我却常常生活在这座城市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我突然不知该如何与它相处,因为熟悉的一切已经不见。

一个人,一杯水,一个晚上,已成常态。有的时候我会觉得稍显孤独。过去一段时间唯一做的一件稍微精彩的事情也许就是去看了杰伦的演唱会。听杰伦的歌这么久,还是第一次去现场。演唱会现场粉色的荧光棒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着,坐在我周围的人似乎没有那么的疯癫,倒是我像个诗人一样,跟着节奏,吟唱了一整场。对我来说,这似乎是一场与情人决绝的告白。结束曲音乐是那首再熟悉不过的《七里香》,伴着不舍的心情,演唱会就这样结束了,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清楚的痛,清晰的静,清澈的美。清纯的她,转身,出发,奔向我的沧桑。

车鸣,暗灯,耳机。出了奥体中心,我随着人群一路往回走,边走边唱。步行十多公里回到宿舍已是深夜一点钟,长这么大,我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像是一次放逐。

这也许是最颠簸的一年,和刚换环境之前的那种憧憬不同,我会面对很多现实的际遇,最深刻的莫过于居无定所。算了算,过去的几个月,我换了四处住所。有一处我想我会记得更清楚,因为就在那里,某一个下雨天的早上,我被在床头觅食的老鼠惊醒。这么多年,习惯了自己操办一切,也对自己糙惯了,但那一次我终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痛下决心,寻找新的住所,幸好在寻找住所的时候,有好友帮忙,搬运行李总不愁没人帮忙,这座城市的温馨总与他们有关。我想当我老了,回忆录里一定会提及几个老友,在一个稍显闷热或是小雨飘落的傍晚,看着别人的欢畅,和我一起颠簸。

忙碌、颠簸,又是一个立冬。有时候会觉得有些累,于是就会出去散散步或是打个篮球。但身边总觉得少那么一个人。这几年,我好像与时间谈了一场恋爱,并且沉溺其中,享受着她给我带来的喜怒哀乐。猛回头,我发现这一切真的像梦一场,就像《颐和园》里的尾幕:大梦醒来,永失我爱。人海深处,就此掩埋。这种感觉不太好,我看到了时间的影子,但爱情已经不在,想着要是与她一起,怕我也还是节节败退。

我曾喜欢过一个姑娘,她应该也喜欢过我。我还记得她,并非她美丽的容颜,只是在那个我人生开始转变的当头,她刚好出现,叫我鼓起勇气做一个英雄的样子。这么多年,我也就当了那么一次英雄,她见证了,什么话也没说,只一个眼神,一支烟没烧完的时间,我喜欢上了她。然而生活的迷幻,像是情人一般魅惑,制造曲折,让人无从选择,终致一场没有结局的分割。我不难过,只是有些不舍得。不为什么,也许就像一样的烟火,注定不一样的颜色。

想起电影《天堂电影院》里面的情节,故事里换做是我,我依然贪心地希望着能遇到那样一位坚强和勇敢的女孩儿,来一起保卫现实中的爱情。我很喜欢的影评中这样写道:“三十年的放逐,三十年的孤寂,永恒的虚幻之爱和功成名就,于我宁可换取刹那的耳鬓厮摩,平平淡淡地在小镇当着电影放映员,和心爱的女子一起生活”。就算是主人翁多多,也是如此想的吧。

亦或是: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做同一个梦,伴着11月的冷雨,没多久,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左肩有个睡着的你。

那是泾川镇的姑娘,20岁模样。

清晨怀想

文/肖琴

清晨,我坐在属于一个人的安逸的光阴里。空气里弥漫着清冷的寒气,有丝丝缕缕的阳光从窗棱里照射进来。煤气炉上蒸着馒头,袅袅的热气不停升腾起来,我喝着香浓的速溶豆奶,一边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边阅读着一个女子清丽的散文,阅读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

在这时光里,我的心有着淡淡的喜悦和平静,我很喜欢这样一种从容,不慌不忙的生活状态。阳光渐渐浓了,给窗台上的绿色植物镀上一层闪亮的光芒。此刻时光好像是静止的,日子好像也为我而停留。这个冬日的早晨是如此的明媚和温暖。

很难得享受这样的早晨,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让我如此去关注和欣赏每一朵花的盛开,每一棵树的荣枯。在匆忙的城市里行走,常常让人忘记了欣赏一路上的风景。一个星期有五天早晨总是和时间在赛跑,在闹钟声中起床,以飞快的速度帮女儿准备好一切。在寒冷的风中,载着她飞奔在去学校的路上。忙碌的时候,很充实。有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小小的喜怒哀乐。

很喜欢在这样的清晨或午后,在时间的空隙读上一段自己心仪的文字或者看上几页心爱的书籍,这时的我是幸福,满足的。此时的我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时光的静谧,岁月的安逸。

“琐碎”这样一个词,常常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空间和时间,在年复一年的琐碎里,那颗诗情画意的心已经磨砺起了厚厚的茧,几乎丧失了敏感的触角。

有时候我也很怀念旧日的那些散落的时光,那时的纯真,那时的幼稚,那时的不谙世事,却对生活有着偏激的热情,对新鲜的事物有着不倦的热忱,可以为读一本喜欢的书而彻夜不眠,可以和三五好友为购得一件美服而狂喜。

美好的旧日时光,渐行渐远。在我的稿纸上,它们是代表怅惘的省略号;在我的书架上,它们是装帧精美、却蒙了尘灰的诗集;在我的抽屉里,它们是每个人都在微笑的合影;在我的梦里,它们是我朦胧中喊出的一个个名字;在我的口袋里,它们是一句句最贴心的肺腑之言……

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我依然要微笑着面对,鼓起勇气,努力做到让自己无怨无悔……

心尖上的沙

文/第广龙

海南我去过一次,是台风过后的景象,而生长在快速修复损伤,一如灾害的发生,还将在预期里继续。海南以旅游兴盛,百分之六十的人,吃和旅游相关的饭。赵瑜的长篇小说《女导游》,写出食色,是必然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兴起过海南热,人们纷纷前往淘金,我的单位就有两个,一个回来了,一个没有回来。赵瑜是那时候去的吗?

有多年的在海南的生活,也有自身的体味和观察,趣味似乎要紧,但也把最后一层,切片般切开。大约去年吧,看到介绍,赵瑜成为河南文学院签约作家,却不是彻底地离开海南,还从事着编辑的事业。在海南,赵瑜有了无法割舍的家业,也有了别一种情感。

赵瑜的《小闲事》,是一本随笔,我读过,喜欢。笔下的鲁迅,没有那么远,体温犹在。将心比心写人写事,哪怕是符号化了的,也能找到正常和不同。就像赵瑜自己说过的,就是在一张桌子上吃相同饭菜,每个人,内心的想法,也是各自的。《女导游》写了三个年龄段的人物,虽然在一个行当里,却也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又生发着荡击人心的起伏。

我认为赵瑜是才子。小说,诗歌,散文,都有自我的格局和伸展。近来写书法,也写出来了韵味。我知道赵瑜有“六号小镇”“陶瓷了”几个网名,也感慨赵瑜对于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处理能力。这是否源于赵瑜对于人的看法,是善意的,却总在坚持自己的看法,却不激烈,却平和如一杯茶,缓缓释放感染的气息呢。由此,《女导游》适合快读,也适合慢慢翻阅。《女导游》我读了一个礼拜,算快还是慢呢。却感觉到,赵瑜的小说,如这本《女导游》,从生活里拿来,又可以放回生活。人物一定带有自己的体温、气味和颜色。又一定被赵瑜过滤、还原,是文学的,有上升感的。

赵瑜写过一个细节,公交车上,一个恶俗的女子,喧哗不息,让人生厌,在看到车外一个保洁员时,大声喊妈妈,一车人都安静了。人的多面,是赵瑜最不忽略的,呈现的方式,却有自带的那股子力量。是的,在写作中,赵瑜不是那种用力过猛的人。赵瑜有他的平和,也明白如何找到心尖上的一粒沙。

自然没有激烈的跌宕,生活的可能,在小说里,也有恰当的依据和逻辑,值得玩味的,是作者的态度,也是主人公的行为。遇见事情多,意外成为平常。平常的叠加,却正是我们看到的沧桑。读《女导游》,我感慨不已。阅人无数的人,不一定识人,但一定有应对的办法,也知道怎么安排明天。《女导游》里的女人,把脆弱的那根神经,留给了自己,那是可以燃烧的,日子也将继续,并完成各种可能。对于奇迹,我们已经不渴望了。

生无所息

文/蓝空

生活是一条滔滔不息的河流,蜿蜒着曲向柳暗花明的港湾。一路流淌,一路艰辛,沉淀着轻巧明黄如鹅卵石般的喜乐甜蜜,澄净着厚重芜杂如河沙淤积的失意惆怅,荡涤着危如岩壁横挡梦想旅程的挫折和苦痛。

生活如攀登一座巍巍耸立的山峰,一路攀爬,一路险阻,然而亦可以聆听鸟鸣般婉转悠扬的生活乐曲,欣赏花开如海抑或残红叶落的生命景致,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生命搏动和超越自我的渴望。

河流因为有港湾的存在而冲破石阻沙拦,崖耸壁立,欢快地淌向下一站旅程,不拒绝阻碍的青睐,不害怕诱惑的魅力,不畏惧困苦的欺压……它夜以继日,意气风发地淌着,追赶着,憧憬着,唱着童年的歌谣,旋着轻快的舞步。

生活因为有目标而有前进的动力与渴望。扬一船风帆,即使波涛骇浪也不失去搏击的勇气;即使天低云暗,雾霭沉沉也不轻言张帆返航。目标如灯塔,指引着护航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照亮着人生旅途的迷雾。有目标的生活,如翱翔在天际的海燕,即使在暴风前也依然镇定自若,展翅翻腾,勇敢飞向理想的彼岸,即使会埋身于苍茫大海。

登山者因为怀着“山在那里”的信念与渴望,于是一路爬山涉水,披荆斩棘,穿越森林,征服悬崖峭壁,直达梦中的圣地。路,迂回曲折,狭隘险峻,一弯弯在脚下蔓延;山,一峰高过一峰,望不到尽头,看不到山顶。然而信念在左,希望在右,艰难险阻终是脚下泥丸、河边卵石。

生活因为满怀信念与希望所以坚韧不拔,柔和瑰丽。信念是启明星,唤醒沉睡的斗志,澄净浑浊的血液,鼓满衰颓的精神;希望是早春的红梅,点燃满腔的热情,炽热可能麻木的情感,融化凝固的冲动。满怀信念的人,即使“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也依然能昂首挺胸直面人生的风雨;即使血泪里,也能品出幸福和美好来;即使寒冬里也能窥见春天的馥郁温馨。对满怀希望的人,一片落叶会长成一棵茁壮的小树;丝丝柳絮不是飘零的春怨,而是为延续生命所做的壮举;种种坎坷不是命运无法逃脱的安排,而是上天赐予自己磨砺品性的财富;“凋零的是花,而不是春天”……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成功和失败,都是人生路上的点点诗情,片片诗意”.感动于这样清新质朴却满怀哲理的话。常想:重要的不是成功或失败本身,而是人以怎样的心态和心境面对它们。“境随心转,情由景生”,乐观坦然地接受面对生活,面对成功与失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至福呢?豁达之心,容得下朋友的劝告,安得下他人的成功,收的起自身的成功也放得下随时可能出现的失败。宁静的心境,如隐者“采菊东篱下”悠然地面对人生的起伏涨落,如菩提净化着内心的杂念纷乱,安慰着躁动不安的灵魂。致远是一种精神向往,宁静为其铺就一条康庄大道。

生活之舟需要健康的心境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以目标为帆,信念和希望为桨,借豁达与宁静的东风,灵活睿智的掌舵技巧方能穷千里浪,破万丈涛。

贱者无敌

文/何百源

2007年的一天,我和时任佛山市文联主席冯少行先生一起,去拜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在他的陶塑艺术研究院里大开眼界。

临别,潘大师极有兴致地提出,要分别给我们二人写一幅字留念。书写内容由我们自定。

写什么好呢?潘大师已微笑着手握蘸上墨水的毛笔。在这“秒”不容缓的瞬间,我说,给我写“贱者无敌”吧。

潘大师愣了那么一两秒钟。大概是因为,“贱”是一个骂人的字眼。而我喜欢它,在于取其自轻自贱,“娇兵必败”的反义。

人生之路,真是谁也无法预测,更无法掌控。由于自小家庭生活拮据,我从小学4年级即开始独立生活,养成了极强的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广东人说的“日求两餐,夜求一宿”,能满足这两个条件我已十分满足。及至到云南参加工作后,长达20年的山野林区生活,每天极强的体力耗损,加上食无定时、居无定所,有时甚至在雪地上露营……我当时想,倘若我从小娇生惯养,在这长达20载的考验过程中必定躺倒无疑了。

离开云南后,有一次我到北京旅游,有机会到十三陵参观皇帝陵寝,在那里买到一本讲述宫廷秘史的书,书中讲述的一件事使我感慨尤深:某皇帝嫡传七个子女,但养育成人的仅2人。试想想,贵为公子公主,锦衣玉食、呼奴唤婢,一年四季御医护佑在侧,但却小命不保。我想,这很可能同过度娇生惯养以致丧失起码的免疫力有关。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能过别人不能过的生活,能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那么这个人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样的沟坎跨不过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