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寒冷的散文

2023/02/07经典文章

关于寒冷的散文(精选10篇)

亲爱的冬天

文/唱晚

我以前是不喜欢冬天的。

南方的冬天,气温不是很低,却有那种刺入骨髓的阴冷。立冬一过,气温就骤然下降。前几天还穿着单衣长裙,转眼间大街上就随处可见穿着棉袄的中年男女。季节似乎突然间从夏天一跃就跳进了冬天,而秋天——那个天空明朗碧蓝纯粹干净,地上落叶铺陈金色温暖的秋天,好象只在梦里来过一回就销声匿迹了。

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而生硬的,特别是下雨天。傍晚的天际暗沉低落,玻璃窗被第一场冬风吹得嗄嗄吱吱作响,然后是不太密集的雨住下飘落,屋檐下不久就听到滴嗒滴嗒的雨声有节奏地滴落。

突然就想起儿时奶奶家旧墙壁上木质的彤色老挂钟,春夏秋冬日夜滴答着单调的声音循环往复,好象永不会终止一样。特别是冬天的早上,只要听到老挂钟“当、当、当、当、当、当”响六下,做好早餐的奶奶叫喊起床的声音就会如期而至:拦猴子(方言:伢妹子)快起床,上学堂要迟到了。我们几个孩子就会在奶奶不停的催促叫喊中软磨硬拖慢吞吞极不情愿地爬出温暖的被窝。于是,心下就常常希望老挂钟在某一个早晨突然就不响了,停下了才好,也好让我们假装不知道时间,赖在被窝里不用起床,不用去上学。老挂钟的终止是随着爷爷奶奶和二伯父的相继去世,二伯母改嫁后。待前两年老家石桥底下的老房子拆迁时,老挂种已是不知了踪迹。

无处可迹的还有此刻窗外暮色中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叶子,在风雨中几乎吹落贻尽,只有光秃的枝丫在风雨中摇晃。花坛边的菊花也在昏暗中渐次萎地败落,除了风雨声,万物似是陷入了各自的沉睡中,在暗处孤独地沉默不语。

我以为,冬天的寒冷,是与孤独形影相随的。

当某天,我看到了亲爱的冬天几个字……

亲爱的冬天。起初,我看到这几个字时愣症了几秒,继而有温暖缓慢抚过全身,有温情脉脉漫上心头。不知道,一个人要怎样地喜欢冬天,才会在心里赋予这样一个热气腾腾又温馨的称呼---亲爱的?

这是一位北方文友写的一篇文章标题。

冬天是沉静安然朴素的女子,是芦苇深处一群自得其乐的野鸭,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小木船,是一片铺盖雪花寂静的银白色水域,是穿越寒冬朔风扑向春天绿色的麦苗,是傍晚远处村庒上空升起的温暖曼妙的炊烟……这就是文友描述的北方乡间的冬天,是他眼里亲爱的冬天。

女子,野鸭,小木船,水域,麦苗,炊烟……这样一幅人世的景象浮在眼前时,整个冬天瞬间生动温热了起来。

从小到大生长在南方,对北方是一知半解的。小时候听大人们相互间闲谈,说北方的冬天是如何出奇的冷,温度在零下几十度。走在路上是不能擦鼻涕的,不能会连带鼻子也拧了下来。还说有不懂事的小男孩,因为尿急掏了小鸡鸡出来尿尿,却是小鸡鸡和尿液倾刻间就冻在了一起成了悬空的一道弧线……听得惊心之余,就暗自庆幸自己生在了南方。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部外国电影,片名忘记了,记忆犹新是故事中的女孩。她生活在一年四季都是冰天雪地的北方之北,并且在这样冰封凛冽的地方生活了18年。当某天,这里来了一个南方的商人改写了女孩的一生。在商人的描述中,女孩知道了世间除了她生活的这个地方以外,还有一个叫南方的地方,那儿温暖如春,鲜花盛开,溪唱鸟鸣。几天后,女孩子抛弃了她的父亲和马上要成亲的未婚夫,偷偷跟着这个南方商人走了。当然,商人并不是个坏商人,他并没有鼓动女孩子跟他走,而是女孩子一再对他央求:求求你!把我带到南方去吧,我要去南方。女孩,抛弃一切和所有,只为了到南方去。

不知道,到了南方的女孩是否不再孤独与寒冷。

看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让我在电影中再一次见识北方的冬天。还有关于寒冷与孤独,电影中民国时代那个隔世女人的寒冷与孤独。

这个女人便是萧红。

这个生于北方呼兰河的萧红,这个怀着五个月身孕因欠帐被店主扣押困在旅馆中的萧红,这个短暂一生充满才气和非议的萧红,这个情感物质贫困交加的萧红。饥饿,孤独,寒冷一直与她相伴相随。饥饿、寒冷和孤独,是几个紧密相联的词,也是陪伴她短暂一生的几种况味。她不找它们, 它们却主动来找她。她想躲却总也躲不掉。为学业躲在陆哲舜身边、为婚姻躲在汪恩甲的身边,为爱情躲在萧军的身边,为生命躲在端木蕻良的身边,却无论如何也躲不掉既定的孤寒和失败的宿命!

重庆码头告别好友白朗,萧红说:“朗,我祝你永远幸福”,白朗说“我也祝福你”,萧红脸上又挂起那丝讥讽的微笑:“我吗?我的命运不是明摆着吗,我将孤苦以终老。”走在人海中,无有谁人懂。萧红的孤寒是喧嚣中的感慨喟叹,热闹中的冷眼旁观。

萧红短暂一生活着的时光就只有一个季节,那便是冬天。

夜晚,读朱自清的《冬天》。朱自清小时候的冬天是一小洋锅翻滚的白煮豆腐,是晚上,是在老了的屋子里,点上洋灯,围着桌子,是他的父亲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放在他们三兄弟的酱油碟子里。青年时的朱自清,冬天和友人游西湖,却是不管是不是冬天了。中年后的朱自清一家四口住在台州。虽然感觉外边老是冬天,但家里却老是春天。妻子过世后,无论天怎么冷,无论大风大雪,但只要想起妻子的笑容,心上却是温暖的。

孤独和寒冷,原是关乎了心情。

隔天是阴天,去九峰禅寺的山路上,却下着毛毛细雨,温度也比山下降了一两度。然,我竟也发现了一个亲爱的冬天。那是上山路上两旁三三两两一簇簇的野菊花,毛毛细雨中,昏暗的天际下黄艳艳开得灿烂的花朵们。它们艳而不俗的姿态,似是浸染了烟火,却又象隔离了尘世一般。凑近花朵细看,见花朵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闻之有一缕缕馥郁的清幽之气散发开来。这一簇簇的野菊花,柔媚中透出一种冬日特有的清洌风骨,美得倾了国倾了城。于是,遂折了几枝捧在手里,左顾右盼,做小女子状拍了几张照片。

待坐在寺院的抄经堂里抄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当佛教音乐徐徐传入耳鼓和弥漫整个身心,看着摆放在眼前的几株被折断的野菊花枝竟突然心痛了起来。就想,不知要经历多长时间的微风吹拂,经历多少阳光雨水的照射和滋润,它们才得已长成了花朵?想着,心下就懊悔之极。

回程的路上,车里循环播放一首《冬天》的歌:再寒冷一点,雪花飞舞的冬天……你的笑凝结在风里面,象白雪一样淹没我的眼……

亲爱的冬天,我也在等待再寒冷一点,等待一个雪花飞舞的冬天。

寒冷的冬天不“寒冷”

文/束继敏

时值隆冬,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纷纷为贫困户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寒冷的冬天,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为送温暖行为感到高兴。然而,一篇与此大相径庭的新闻却让人看得刺眼。据报载,河南省平顶山一村会计代表村两委慰问一贫困群众,趁人不注意将200元慰问金中的100元据为己有。

100元钱虽不多,但侵害的是弱势群体的利益,玷污的是干部形象。这件“小事”,应引起足够重视。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不注重小节,就会深陷泥潭,不能自拔,追悔莫及。

“蚊子腐败”形式花样繁多,截留低保户“养命钱”,克扣贫困户“扶贫款”,骗取农业保险“救灾钱”……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民主监督机制乏力,专门机构触角缺位。其次是少数村干部法纪观念淡薄,认为官小职低,贪占数额不大,法纪难以追究。再者是极少数村干部横行乡里,群众害怕“秋后算账”,对贪占截留行为采取默认纵容态度。

莫以官小而不廉,莫以事小而不为。村干部作为最基础的干部,其一言一行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的群众的切身利益,重要性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村干部应正确看待“官位”,正确行使权力,在情感上倾注,在行为上自律,在工作上勤奋,努力为群众干好事,干实事,干成事。

法不择轻重。法纪部门要加大与民争利案件查处力度,增强威慑力,让其不想犯,不敢犯,让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寒冷”。

冬天的树

文/翟红果

冬日里,树是一道别致的风景。那些杨树、栾树、法桐、梧桐、银杏、水杉、小叶槐等,抖落青翠葱茏与缤纷繁华,裸露着健壮刚劲的骨骼,展开一树苍老干练遒劲的手臂,犹如一幅幅细致的素描,嵌在天际,倚在路旁,神情坦然又仿佛历尽沧桑,让人充满激情与力量。

冬天的树,光洁凝练,虽没有春日的蓬勃、夏天的强烈,也没有秋日的绚丽,但是刚毅坚强。唯有冬天,它们将坚忍展示得格外清晰,成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催人奋进,让人感到一种无言的鼓励。

那独独站着的一棵树,犹如一个人,遒劲的主干,粗疏的主枝,高大挺拔,雕塑成一个简单的姿势,透着一种坚韧的壮丽、朴实!它的眼眸,深情凝视着远方的路。站在它下面,驻足凝望,仿佛与树是多年的故友,有着一种无须诉诸言语的默契。看似比铁还要冷硬的枝干里奔涌着坚强的生命,犹如一个人默然承受着岁月的重量,担当着生活的责任与热情,成为寒冷冬日里温暖人心的一丝坚韧力量。

冬天,树更有一种坦荡的姿势,将天空让出来,让人眼前变得豁亮,人们看天的同时也看到那些清瘦的树干,忽然就有了感悟,原来叶多时的丰厚是美的,叶落后的简约也是美的。寒来千树薄。这薄是淡然,是在完成一圈年轮后呈现出来的平静,一如画家吴冠中说的那样:“夏木浓郁,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

下雪的日子,树也是令人感动的。一层一层的雪,把树装扮起来,一身晶莹亮丽,回归旧日的繁华。雪给树温暖,树静静享受着,是沉默的,也是雀跃的。树与雪,难舍难分,相依相偎,在平静的交谈中达成默契。太阳一出,粗陋的表皮下透着隐约的暖意,它坚信冰雪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冬天会画上圆圆的句号。

冬天里的树,只剩下赤裸粗糙凹凸褶皱的枝干,风吹着,霜冻着,雪裹着,看似严酷,却有着鼓舞人心的希望。它蕴含抗争寒冷的力量,寂寞绰约的枯枝伸在萧索的天际,每一个枝杈上都蕴蓄着新的生机,向着更广阔的天空推进。每走一步,就多一块属于自己的天空,以此来获取轻松过冬的密码。每一步,它都走得艰辛而义无反顾,保持足够的警醒与一跃而起的战斗力,在初春的某个清晨突然迸发,挤破皮肉长出芽、开出花,生出一树鲜活的生机……

其实,冬天的树更是一位智者。有了树,就知道冬天走来的路,也知道春天的方向。人生也如树木,冬天到了,就像树的生命一样,默然蓄积,宠辱不惊,有希望,有生机,越顽强越好,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崭新阶段。

我喜欢冬天的树,很想做一棵树,简洁刚劲,内敛坚毅,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不忘记这个世界,卓然伫立在冬天的深处,依旧奔放……

那些寒冷的日子

文/祝绘涛

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寒冷。其实我们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但想起那些寒冷的日子,却觉得充满了乐趣。

记得小时候,冬天常结冰。一大早起来,每块水田都成了明晃晃的大镜子,拿块小石头扔过去,“哧溜”一声,小石头在冰面上滑出老远。捡块大点的石头,在田角敲下一块亮晶晶的冰来,再掐一节稻草管对准它吹气,吹着吹着,冰上就出现一个小洞,用一根长长的稻草穿过小洞,就提着这块冰到学校去。好多孩子手里都提着冰,有的因为路远,手中的冰已经融化得只剩一小块,大家用冰互相撞击取乐。最后有人把剩下的冰块当棒冰一样“嚓嚓嚓”地吃掉,也不管那结冰的水,漂过牛粪还是鸭粪。

天气寒冷,大家又想出另外的法子玩耍,最好玩的是“挤油渣”。十几个孩子靠着墙壁一长溜,使劲往中间挤啊挤,笑声中,不断有人被挤出来,于是又赶紧排到队伍尾巴上,朝中间挤啊挤。这个游戏既简单又能挤在一起取暖,所以我们乐此不疲。一个冬天过去,学校总要找人重新粉刷墙壁,因为白石灰都被我们挤掉了。

大家还喜欢烧野火。学校背后就是茫茫的山野,下了课我们就跑过去,胡乱扯一把柴草,点根火柴烧起来。红红的火苗呼呼直蹿,我们把长满冻疮的小手伸过去烤,那温暖多么直接,让人难以割舍。

寒冷的冬天,如果有人提了个烘笼来上学,那这个同学立刻成了我们包围的对象。烘笼是用竹子编的小笼,里面有个小瓷盆,放上燃烧的木炭,可以取暖半天。但烘笼对我们来说绝对是奢侈品,那时孩子多,父母通常是无暇顾及的,谁会心疼到让孩子带个烘笼来上学。烤火取暖是自然的,有人包里有几颗生黄豆,丢进烘笼去烧,一会儿烧熟了,香味四溢,我们一个人分得一颗香喷喷地吃。有人拿了几节粉条来,也要放上去烤,只听得“嗤嗤”的声音,细长的粉条立马膨胀变胖,也一人分吃一节。有次有个同学带了个生鸡蛋来,大家都说鸡蛋太大,下课十分钟的时间肯定烧不熟,于是就把鸡蛋埋进烘笼的炭灰里。谁料那天上课不到十分钟,教室里突然“砰”地一声巨响,大家循声望去,只见带烘笼来的同学一脸蛋黄,原来竟是鸡蛋烧炸了!

尽管我现在手上还留着当年寒冷的印记——冻疮疤,就像一枚银光闪闪的戒指戴在左手中指上,可我依然怀念那些寒冷的日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文/花间散客

余辉,落霞。

柳荫下,步行的是我。那残风似是要将黄昏揉碎,一丝丝的透入我的记忆,我似是嗅到了那如烟的往事,依稀的记得我从这启程时,也是杨柳成行。

也许,世间的旅客在憔悴之时,总能听到乡音的呼唤。当满心疲惫的我在乡音的呼唤中回到梦的起点时,这里已雪落纷纷。

冷冽,昏沉。

雨雪带来的是令人压抑的绝望。苍白的大地没有生的气息。北风呼啸的犹如末日的奏鸣曲。那死亡乐队所谱写的乐章,为瑟瑟发抖的寒冷更添之一分可怖。那雪在接触我肌肤的一瞬间便化成一股清流渗入我的血液。那湍急的清流翻滚着,奔腾着,咆哮着将寒意深深的嵌入每一处神经,又宛如一股电流,刺激着我每一个细胞,连舌尖都为之发麻。我预感到我的身体将要被冰封,但有一处始终燃烧着火焰,那是我的心脏。

那令我记忆犹新的寒冷,足以将一个将一个绝望的人埋葬。这样的寒冷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那寒意难道真的是来源于雨雪?在这寒冷中我痛苦着也快乐着,我切实的感受到我是活着的实体。寒冷确实痛苦,但总还胜过麻木。因为思索着,追寻着而感受着路途的寒冷。在寒冷和痛苦中还夹杂着幸福,在那雪中搜寻着隐约的希望。

那寒冷的绝望无时无刻不侵蚀着我的心灵。在这种寒冷下我颤抖着回到梦的故乡来避寒。然而在这徒有其名的故乡里,生理的寒冷虽然减却了几分,足以让我生存,可是当风雪再度袭来,另一份寒冷却加倍袭来。我必须忍受着别样的寒冷。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寒冷,在故乡,躲藏着的人,那些不敢再出来的人是不怕的。冰封的心是无所谓温寒的。我想:这就像梦与现实吧,梦的道路充满了与现实不同的寒冷。为梦想被寒冬冻死是种幼稚,为梦想暂时面对现实,暂放梦想是一种成熟,屈服于现实,永远躲避在故乡的寒冬,抛弃梦想的方向是终化成一种可悲的麻木。

如今杨柳依依,我又将带着从前的记忆上路。

初冬的思念

文/吴岂强

初冬的天气,古城黄州的街边的树叶有一些才刚换上黄色,黄得秋意盎然,一片秋色宜人的气氛正浓……

却不想,调皮的天气竟要用寒冷来闹腾。看着同伴和路人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并且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连我这个久经北国风霜,寒冷历练出不怕冷的人,也感到了寒意,早上上班时,一出门竟也禁不住打起寒战。

呵!这几天确实有点冷。

只要我一冷,我第一就想到了你,情不自禁想起——很怕冷的你!既然连江南都这么冷了,你那里岂不是更冷?!继而我又油然想到一句歌词:“你那里下雪了吗?面对寒冷你怕不怕……”

是的,这就是我的条件反射,很想问问你这些话题,可我又不敢给你打电话,更没Q你,连微信都不发,只会闷在心里自言自语。

凭着26年的北国生活经验,我知道你那里早已冷了多时,或许早就天降大雪。你可还在街边摆摊吗?你们搬迁到新楼里去了没?现在多冷啊!你可记得要多穿衣服,别怕成“笨熊”。路边摊你也不要摆了!

想起我尚在家时,每年的冬季,你的双手双脚冻得冰凉,如冰坨,一焐寒彻刺骨,想那时你每每要我焐时,我还不知道珍惜,现在想给你焐,却够不着,焐不化距离,焐不热记忆……

你还生气吗?还恨我么?

我们谁也不服,其实我们谁也没错!错的是任性,我后悔了,我方知道自己真的错了,我用事实行为向你道歉,你知道吗?你就算知道了,你也不会说,你怕冷,所以你外表更冷,但我晓得,你内心的火热……

这便是我不对的理由,我不由自主想你的根源。我们都想把一切都交给时间,让时间来证明,其实,时间就是一杆秤,却称不出记忆的重量;时间也是一把精准的尺,再精准,却无法丈量思念的距离……

有些东西和事,偏偏时间越长,越来越清晰,时间越久,思念如酒,越来越香醇厚实!

唐诗的冬天

文/李建国

今年又是一个少雪的冬季。盼雪的日子里,阳光和人都显得懒洋洋的,使人感到周围好像多了些萧条和荒凉,少了新意与生机。好在案头上放着的《唐诗集注》,使我走进了唐诗里的冬天。细细品读,才真正感受了寒冬风霜的唯美境界,找到了雪飞挥洒的诗情画意。

无雪的日子,尤回味大雪天亲友相聚的时刻。翻开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就能慰藉雪中思亲的情怀:“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王维写雪,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 。接下去的一联 ,“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诗人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一个“独”字是点睛之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的开头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一幅万里冰封、人迹全无的景象。有人说这两句颇有禅意,不管是鸟迹或人踪,此时皆归于无。其实这是诗人被贬永州,有意渲染出的一种“孤傲不屈”的境界。在永州的十一年里,伴随他的不仅是对故土的思念,还有对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政坛施展才华的梦想,诗中的渔翁无疑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在漫天大雪之下独钓寒江的“渔翁”垂钓只是诗人的一种抗争,一种一无所得的抗争。因为在尘俗的视角里,寒江独钓,注定将空手而归。所以,这首诗就成了唐王朝那个冬天的绝唱。

有寒冷的冬天,就有寒冷的诗歌,更有寒冷的诗人。孟郊就是唐代的一个苦寒诗人。一首千年咏诵的《游子吟》,使所有的中国人只要提到“母亲”这个词,就自然想到的第一首唐诗。寒门出孝子,孟郊饱尝了贫寒穷困的滋味,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反映贫困、饥饿、寒冷的诗篇,这在其他诗人中是少见的。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独处在陋室里的诗人被冻得缩成一团,瑟瑟发抖,这时,好心的友人送来一些木炭,于是诗人写出了“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的感叹,终于“吹霞弄日光不定,暖的曲身成直身”。难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说“(孟)郊寒(贾)岛瘦”,这里的“寒”、“瘦”固然指其诗歌风格,而孟郊之“寒”,却是有寒冷困顿的成分。

尽管孟郊贾岛等人的寒促苦吟使人同情感慨,但已没有了盛唐诗坛的豪迈气象,然而有一个人,在中唐诗坛寻回了唐诗的伟大和尊严,他就是“诗王”白居易。他写《长恨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成为千古绝唱。他写冬夜饮酒的《问刘十九》,亦是体现诗人文人情调的经典之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日,大雪将至,邀好友刘十九共饮,为朋友相聚创造一些小情调、小惊喜。于是,用一首精美绝伦的小诗作为请柬,相约喝酒、吃火锅。诗人用自然的物、自然的景、自然的话、自然的人,短短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冬夜好友相约又韵味悠长的温馨画面。

合上诗集,伏案回想:走进唐诗的冬天,怎能少了诗人岑参那首《白雪歌》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千古名句呢?岑参有一双孩童般的眼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独特的边塞生活经历及异国风情给诗人打开了一扇新窗。其妙就妙在诗人以春写冬,以妩媚的梨花写狂暴的风雪,严寒带上了春意,肃杀浸润了娇美,非心如孩童般澄澈天真,焉得此妙语?所以有人说,品味这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可以形容:妙手回春。

唐诗的冬天,有雪,有酒,有花,有情,有守望。因为,无论今年冬天有雪无雪,冬天过去,春天就来了。

撵一束阳光给他们

文/史太群

冬日里,每天骑单车上下班,是很温暖的。一日清晨,和往常一样,骑着我的单车,迎着冬日的冷风,在那条 不变的轨迹上前行,也许因为那天是周末,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虽然天空中有阳光,但是路上的行人却很少。

我工作的地方是一个老城区,街道没有新城区那样繁华,道路两旁没有漂亮的、四季长青的绿化带,只有粗壮高大的梧桐树,悄无声息的站在路的两旁,此时的它们,已经失去了夏日的色彩,就连秋日里的焦黄,也已消失的没了踪影,高大的树干上,只有光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摆着,我慢慢的前行着,眼睛不停的在寻找,我想寻一点绿的生机,就在我感到失望的时候,突然在路边一间无人租住小屋的墙角处,有一小撮绿,我兴奋的下车走进她,那星点的绿沿着墙根的边缘缝隙生长着,没有阳光的照耀,看得出,她很柔弱,娇小的叶子在寒风抖动着,让人不觉产生些许怜悯。

凭我一个从乡村走出来人的直觉,这是一株牛舌草,虽然这株牛舌草没有乡下的牛舌草那样强壮,但是,我知道,她就是一株牛舌草。牛舌草,因她的叶片和牛舌一样宽而长而得名,在我的家乡,牛舌草的生命力特别的强,无论是在田野、河滩、沟渠,还是在房前屋后,甚至在堆砌的石缝里,她都能蓬勃的生长,无论春夏秋冬。

看着这株不知道从哪里来,生长在这城市墙角的牛舌草,我想起了那个叫强强的小男孩,强强是我一个朋友的远房姐姐的孩子,强强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和小弟弟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靠种几亩山地为生,虽然日子清贫了些,但是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在一起,也是特别开心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在山上干活的父亲突发重病,离开了他们,第二年的夏季,母亲在烧完父亲的周年后,带着年幼的弟弟改嫁他乡,往日热闹的家,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和只有几岁的强强。

破船偏遇连阴雨,强强的爷爷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忽得疾病永远的离开了他,那年小强强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在那个曾经充满欢笑的家里,只留下了年幼的强强,在乡亲们断断续续微博的接济和自己努力下,他就像这棵生长在城市墙角边的牛舌草,顽强的活了下来,虽然有些柔弱而娇小,却让人爱怜。

自从邂逅了这株小草后,我每天都会关注她的变化,为她长出了一个小叶片而欣喜,又为她老去了一个叶片而伤感。看到她,就像看到了我的家乡,看到了家乡村庄、田野,看到她,就像看到家乡亲人,倍感亲切、温暖。

冬日里的几天,天气都阴沉沉的,刮着风,下着雨,倍感寒冷。我把自己裹在厚厚的棉衣里,行走在冰冷的马路上,路边上的行道树,光秃秃的站在冷风中,抬眼望向天空,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是阳光,是的,阳光。

在我们生存的空间,阳光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人类需要阳光,动物需要阳光,植物需要阳光,特别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季。这棵小草和这偌大的城市相比是那么的弱小,就像那个小强强和那些高大的山峰一样,那么的柔弱、娇小,城市里牛舌草,大山里的小强强,都是更需要温暖阳光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献出一点爱,给他们一点点阳光,我想他们就会健康的生长。

我想撵一束阳光给他们。

春寒恋冬

文/山涧流水

倒春寒来了,以不可阻挡之势,从缝隙毛孔角落钻进去,钻到人身上,就像根根看不见的银针,从空气中四散地扎来,不怎么疼痛,却让神经变得敏感,轻轻一刺像触电,全身都有了感觉。

走在路上,不小心被寒冷惊得打个冷颤,脖子拼命地往衣领里缩,双手也伸进口袋取暖,并将两边的衣服拽着贴近身体,唯恐夹寒的风从衣服的缝隙钻进身上。坐在办公室内,时间稍长,双脚即隐隐作痛,于是站起来摔腿跺脚,脚的冷痛感才轻松了。开着摩托冷风扑面,拉下冬盔面罩严密地护住头颈部,不让冷风刺在脸和脖子上,唯恐因抖颤失去车头的控制。

这倒春寒真厉害,一个字,冷。春刚露面,滞留的冬寒就跟上来,立春,一连几天绵绵细雨,气温突降,让人有点受不了。春天像藏在屋子里的美娇娘,迟早要出来,围观的人蠢蠢欲动,按捺不住性子,她就害羞地东躲西藏。等春已等了一个冬天,就再等上十天半月吧,最美的春天在后面,早春抖擞完冬的余寒,花就会开,柳就会绿,天气就会和暖。

倒春寒是春天对冬的回味,春也恋旧,恋旧是种情绪,不是坏事,新物固然好,却是从旧物上崛起的,恋旧就是不忘根本。冬一转身,春就不舍了,急急腾出空间,留冬再在春天里住几日,春天眉眼儿含情,寒悄悄投到春怀里,冬春之恋,说来说去,是春在恋冬。

这寒冷很自然地把人思绪牵回到过去,那是在冬天的教室里,坐在板凳上静静地听课,听着听着,双脚悄悄在桌底下磨蹭起来,布棉鞋里的脚趾头冻得麻木,冷得生痛,急盼着早点下课。终于铃声响了,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聚到太阳下,蹦蹦跳跳,自已也在地上拼命地跺脚,不停地折腾后,脚和周身才变得暖和起来。

那情景留在脑子里,成了难忘的记忆,觉得那就是冬天的样子,冬天就应该有那样的冷味。现在的暖冬不正常,上班空调,下班暖气,气温越来越高,旧味陌生了。过去的岁月让人留恋,这天气冷得有点像从前的冬天,倒春寒就像旧相识,倒显得和自已亲近起来。

春天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是“不经一番倒春寒,怎得春天百花开”更为合适,寒冷中绽放,梅花自然显得有风骨,春寒后百花盛开,百花肯定也带有骨感美。花朵本来很娇嫩,梅却娇得不弱,娇得独压群芳,梅的娇就是一种别致的美,美得高雅非同一般。仔细想想冷的作用不容忽视,没有冷的锤炼和苦心孕育,花色平平,就不会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节气最高坚”的梅花了。

可见春寒料峭,对即将葳蕤的植物也是有益的,经过彻骨冷的浸泡,娇气被剔除,留下的是坚韧和抗寒的能力,生命的势头就更强劲了。花枝会更粗壮,叶会更青翠,花朵会更美丽,从苦寒中走过,必定有一种看不见的神韵,附着在春天的花叶和草上。

再往深处思想,人生也是如此。被宠爱的少年常常被喻为温室里的花朵,就是说没有经历风雨,没有经历寒冷,娇弱得不堪一击,难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走出温室,在风雨和寒暑中摔打,练一身本领,才能面对各种挑战,冬不怕寒,夏不怕热,饱经沧桑,生活阅历才丰厚,人生深沉了,就不会在社会大潮中被风浪抛上岸。

这样想着,觉得倒春寒不冷了。

冬日暖阳

文/包利民

在这极北之处,一进入冬天,阳光就成了奢侈品。随着太阳一天天地遥远,让人分外怀念夏日时的炎炎,记忆里却全没了酷热之感。

初冬和冬残的时候,阳光最好。当天气渐冷,第一场雪飘落不久,虽然并未能在大地上停驻一片洁白,可是寒意已经悄然涌动。穿着半厚的衣衫,晴好的日子里,行走在门前的公园里,便可见到一些背风处,许多老人坐在那儿,惬意地沐浴着暖暖的阳光。

我也曾学着他们的样子,在一处大墙的拐角处,坐在倒木上。北风被阻挡在别处,阳光一下子将我拥抱。坐在那儿一小会儿,便觉全身暖透,是那种一点点渗进心底的暖,通通融融,看寒风从不远处掠过,这一角的无风,便是极好的所在,只与阳光相拥,如此可贵的阳光。

当几场大雪落下,冬天深了,外面,便再难享受那么好的阳光了。满地积雪,将阳光反射成寒光,即使无风之处,也是一种凝固的冷,一如呼吸间久不消散的白雾。这个时候的太阳,要在玻璃窗后坐拥。一层透明的玻璃,便将阳光的温度点燃,静静地看书,偶尔抬头,外面依然冰封雪盖,而身上却暖如春日,旁边的几盆花依然开放,便有了很虚幻很美丽的一种错觉。仿佛冬季只是路过,并没有影响到窗后的流年。

冬天快要消逝的时候,阳光也渐暖起来,大地上的雪在冬季的边缘缓慢地燃烧,渐渐地失去了光泽,只留下一片黯黯的白。于是,在家里躲了许久的老人们,又开始出现在公园里。那些背风的角落,又成了安享的去处。此时的阳光又与初冬不同,因为它在日日地变暖,渐渐地把风打败。此时在阳光下,那些暖意是从心底涌起,透出体外,与阳光相融,在周围萦绕。

我也怀念曾经的火炉火盆,那些已经消散于记忆的长河,很难再见到。它们,在我的回望中,也如冬日暖阳一般,在心底永远散发着热量,穿过那么多的时间和空间,依然让我心里感动如春。是的,火炉,火盆,还有曾经的那些笑脸,都是我生命里的太阳,每当寒冷的际遇,它们就默默地温暖着我,让我远离那些苍凉。

总是在寒冷的日子,才会珍惜难得的阳光。如此想来,寒冷也是好的,能让我们体会到一直忽略着的美好和存在。平常的日子里,有一些我们熟视无睹的,其实一直都在将我们温暖,比如亲人的牵念,比如背后那些凝望的目光。而我们,总是在艰难时,才会让心与那些一一相遇。也总是在走过寒冷之后,便再次遗忘。

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在寒冷的际遇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暖阳。如此,才会在漫长的冬季里有着希望和美好,心里的灵动才不会让风霜凝结。愿在未来的每一个冬季,我都会拥有那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