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水的散文
关于山水的散文(精选12篇)
小城的春天
文/居然天上客
春,在年的鞭炮震响中梦醒;小城,在春的氤氲抚慰下丰盈。
山,愈发葱茏;水,愈发苍翠。山因水而秀,水依山而美。山水相依,城水相映,人水相亲。小城,坐拥山水怀腹,如珠如玉,入诗入画。人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山中,山在梦中。小城愈显得千般袅娜,万般旖旎。春山春水春来时,春草春泉春华丽。一幅磅礴绚烂的天然画卷,缓缓展现出小城的原生态活力。人间何处觅天堂?小城山水胜梦乡。
清晨漫步小城,春风习习,霞光万道,瑞气千条。暖风吹拂杨柳绿,细雨轻掸桃李红。弥眼而望,四隅芬芳,八方灵动。漫山偌大的果园包裹着小城,萌动着两千多平方的期冀,承载着六十多万生民的梦想。太虚宫里铭文晨钟,敲响了五谷丰登的祈盼;邱祖殿前涣涣碧波,传递着国泰民安的福祉。春风春雨春光,小城的春天荡漾着幸福安康的醇醴。
华灯初上,夜色朦胧,小城如妩媚的新娘,秀美与娇柔欲盖弥彰。白洋河畔流光闪作天,霞光路上星斗连成河。光与影交汇叠彩,灯与星辉映并丽。思绪在黑夜的光华中恣意飞翔,目光伴着山风和流水潜心张扬。临风揽月神情爽,对酒当歌意气昂。小城,妙在自然,醉在休闲,返璞归真不乏现代,端庄秀丽不失活泼。山水生态之城,果都文化圣地。
恍若一瞬光阴转,百载千年只等闲。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首启之春,欣欣然张开了笑眼。推开“十二五”之窗,扑面而来的是半岛蓝色经济区、长春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徐徐拉开的大幕。小城以华丽的转身,彰显出靓丽夺目的容颜,宜居、宜业、宜游,工业经济与城市经济并驾齐驱。小城的羽翼将覆遮25平方公里,福泽20万民众。亲水戏水,运动休闲,商贸旅游,自然生态。胶东水城,以小城为原点,一体两翼,梦圆60平方公里的山水大版图。年年岁岁春相似,春来还似去年时?
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千年只争朝夕。小城与春天有约,满园春色关不住,天街小雨润如酥。燕子的呢喃,衔来科学发展惠民生的号角;回归的雁行,书写创先争优当先锋的辉煌。春天的小城,眼前是唐诗,背后是宋词,举手投足是传奇。春天唯一的涵义是生长,折一朵白云,揽一方蓝天,摈弃似有若无的惆怅,迈开新春的步履,到春景中去留下崭新的春意,在春色里唱一曲春天的赞歌,酣畅淋漓地呼吸春天的芬芳,用心把小城的春天收藏,守望一份美丽,守候万份希望,与春天一起成长。
小城,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小城,是环渤海最大的岛;小城,是烟台的后花园。
小城,是我的家,她有一个诗意雅致的名字叫栖霞。
静谧何家水
文/杨叶根
我听见水声,来自山谷和溪边,以欢快的节奏唱着生命的歌谣,不断回忆起往事,又重获新生,如墨绿叶飘摇在眼前,我相信眼睛,看着如同琉璃的何家山水。
我听见鸟鸣,来自岸边与草间,以悦耳的诱惑捕捉生灵的芳心,整日激荡着旋律,又充盈着小调,无限欢乐穿梭于山涧,我相信耳朵,听着如同绝响的百鸟和鸣。
我听见鱼呓,来自水面与河底,以多情的戏谑传递着生物的情歌,不时萦绕在江面,又潜入河底,无尽幸福充溢水世界,我相信心灵,感受何家山水的寂静幽谧。
静谧何家水,承受生命的浇灌和抚育的重托,乐此不疲。
我爱你,祝福你,静谧的何家山水!
凤城塔山
文/周伟
引言:凤城——山水之城。凤城之东,有山名曰:塔山。塔山之谓,盖因山中之塔。
屈指一算,我已在凤城生活了近两年,这里的大街小巷早已走遍,唯独城市东面的塔山很少光顾。说来惭愧,至今光顾的次数仍旧是个位。特别是上班的第一年里,自己也仅去过两次,一次是在清明时节,一次是在晚秋;一次是独自一人,一次是三人结伴而行。
我喜欢山,喜欢水,喜欢山水共舞的城市。凤城,这座山水小城慰藉了我心中的山水情结。记得上班初始,自己总会于下班时步行至义水河畔。坐在亲水平台的石板凳上,静静地看着河水流动。此情此景,勾起了大学时,独自一人坐在江堤上观江水时的情景。相较于江水,这里的水显得过于温柔。夏日的傍晚,漫步于河堤上,最欢喜的莫过于看他人垂钓,我喜欢垂钓,视它为人生乐事。每当碰到垂钓者,自己总会待在一旁默默地注视着水中浮标的动向,仿佛垂钓者就是自己。夏去秋来冬亦来,义水河里的水,时而静若仙子,时而狂浪不羁,见证了凤城四季的变化。
塔山,给了凤城里的人们一个锻炼身体的绝佳去处。对塔山来说,我是个陌生者。第一次走进它的世界时,略显得“野蛮”,为了减少爬山时间,只要看到能走捷径的路段,哪怕是羊肠小道,自己也愿意去尝试,为的只是早点到达山顶,一览山城之景。第二次显得比较温柔,三人结伴,顺着山路行走,边走边聊,利用周末的空闲,短暂地放空自己。
深山藏古寺。山和寺仿佛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朋友,有山的地方几乎总能寻到寺庙的踪影。塔山亦是如此。清元禅寺正坐落于山腰,新修的庙宇甚是气派,我没想到在这座海拔不足五百米的山上,竟有这样一座较为恢弘的寺庙。遗憾的是,自己对这座寺庙知之甚少,只知道它的年岁较为久远。每次爬山时,自己总会于寺庙一旁的行人休息回廊里静静地休憩片刻,养足精神,继续完成未走完的路。
如今,承蒙盛世,国泰民安,曾遭乱世战火焚毁之塔得到了重建,名曰玉屏塔。新塔颇为壮观,每当夜幕垂下,远眺城东之顶,流光溢彩。登塔远眺,一城山色尽收眼底,自是另一番风趣。
今夜秋凉
文/枫林主人
闷热的天气,随着夜来的一场雨,终于散净。
今夜,开窗一望,唯有霁空的深碧,唯有深碧的霁空中,银灿灿的月华。
一切为之而静,一切的静,为之而凉。
这便是京城的初秋了。
凡我俗辈者,大抵平庸无为,终其一生的大风浪不过生死两桩事,故于闲常之语,皆不能鸣而惊人,于闲常事,尽然琐碎无趣,至于要弄笔作文,亦无非山水风月之流。但说这山水风月,目至所见,众生亦见,心至所感,众生皆感,若那些英杰豪士,系缰挂剑,推却案牍,正经说起这些山水风月来,似我辈者又怎可与之比肩。正所谓文章小道,壮夫不为,闲说风月的无用事,到底还是便宜在我身上了。
一枝桃花,一脉清溪,卷粉坠香的去了,便叫我痴然小立,即如风腾雪翻,山罩水拢之际,亦能使我凭望良久,牵神引思。就说昨夜下的这场雨,本是预料中的眼前事,又何用在此另费一言。然待我真的等到它来,在孤枕上临窗而听时,那种碰心触念的滋味仍旧别于往常了。
雨虽落于初秋,但它此番的态度绝非秋雨的风格,没有缠绵,没有徐吟,更没有雨打芭蕉声声泣,一夜的它,都是敲窗惊瓦,穿树打叶的动静,到了夜阑更深,下至滂沱处,更闻得撕匹裂帛之声。它原是化身于前几日的闷热濡湿,如今傍窗听来,似乎它却憎恶着这个本体,大有千砧并一刀的自戕杀伐之气。大约是近来署热极盛,这场复仇一般的宿雨,直到翌日午后方才停歇。至于它灭迹后的元神,则化成房前屋后,树上树下,墙里墙外的一片新凉了。
我闲步于人行道上,抬眼看去,天上的灰云还没有散,但终究通体明快了,而我身上也觉得比昨日清爽了许多,仿佛一雨之后,我与它都卸下了几百斤潮热的担子,更经凉风一吹,全变作明净的琉璃了。等走到金水桥畔,西天上蓦然风动云散,竟豁开一道横穿千里的碧落。晴空的蓝,轻云的白,斜阳的红,团成一抹流丽的交织,尽然流洒在长安街上。地上的人影子,车影子,甚至是紫禁城与华表的影子,都在这片光亮中丢了真身,而忙着在如水的清凉界脱胎换骨。这一刻,我自感无知少能,往常多少回言语埋怨,那恹恹暑气何曾为我所动,天地的事儿,到底还要天地降服,任是什么迷山雾障,烟村繁城,竟不消一场雨,竟不敌一味凉。这眼前的秋光,我又何敢不敬畏,不感恩,它在转瞬之间就以澹然清气布陈千里,且不忘以一念慈悲濯我俗骨,去我尘心。我仿佛新生的秋之婴孩,在稚语未能的悄默中,任这片神佛一般的光亮沐浴周身,摩顶抚面。
这会儿则更不必言说了,月到中天的冰魄清光,自然夺人去赏,而我却倦久知乏,不如枕着半榻月色,与它一道抚慰今宵的清梦,在清梦里唤回云游多日的另一个我罢。
有一种色彩
文/冰蓝
有一种色彩,淡泊宁静。浅浅的、悠幽的、若即若离的、似乎有些虚拟却很山水的味道。 那浅,象一幅淡淡的水墨。烟岚之间,眉宇清丽;轻风拂处,倩影婆娑。猛一见时,就象是从心底隐约处飘逸而来的一位挚友,净水宁波,绰姿滟潋,格外的动人心魄。淡淡的温润、淡淡的熏染、淡淡的仪态、淡淡的光鲜。淡,却如此深刻,让人无比的亲昵与眷顾。
我忘情地看着、看着,久久地不敢用词语去触摸,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在那圣洁的颜容上惊起一丝细微的皱褶。
只杳远地轻念,心中已列数出无限的好来。那秀逸、那儒韵,默默地静寂着,竟没有一处不撩人的。水,柔情密意的映照着彼此,湖光山影,合璧生宜;岸,心领神会地依泊在同一水位,闲逸安居,不离不弃。
所有的色泽都凝聚在窈窈的浅上,那么的惬意可心。
那水,是否也曾经历过一番热烈,如夏夜的热浪,淋漓而未见尽致?或潮起,怀遇此景才肯平息?路风淡淡地吹着,我淡淡地思着,随闲云掠过万千山水,桩桩件件,无一不暗合着那淡雅的浅。
那一刻,心上的风景一直亮着,想必光芒也在静处。如果,你的呼唤从杳渺水云间轻轻倾来,我愿意深深地拥入。你坚持,那与浅浅的水湾相濡相契的水墨,是引诱我灵魂出窍的根源?
或者,那方浅,山水一般,恬静得只会惹人恋恋不舍!
小镇风景
文/余显斌
小镇临水,以水为神。
小镇靠山,以山为骨。
一山一水,如父如母,在这儿一曲一顿,一阵痉挛,孕育下这么个小镇,清清秀秀,可怜见儿的。惹得山水无限眷顾,无限呵护,也无限疼爱。
水,慈眉善目,款款一曲,街前流过。水边,少不了几个洗衣女子,纤腰长身。水光泛着日光,一漾一漾的,照着那粉白的脸子,长眉细目,耐看。间或,有笑语声叽哩嘎啦从河边飞起,带着翅儿,飞向对面的高山,又旋回来,荡在小巷里,空空地响。听了,让人心也一软一软地跳。
山,淡淡几笔,眉峰一般在小镇后皱起,眉峰深处的桔叶林里,藏着几颗黑痣,隐隐约约在动;细看,原来是几个干活的农人。此时正是蜜桔收获时节,这儿是桔乡,居民们怎能不忙呢?
山水之间,拢着两条小街,无名无姓。古的,就叫老街;新的,就叫新街。
老街近水,两边住宅木板为墙,上有阁楼明镜悬顶,古色古香。白天,街上人都到新街摆摊做生意去了,巷中少有人影。偶尔,有高跟鞋声响起,沿长长仄仄的小巷传来,叮、叮、叮——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一声,平一声仄一声,如石击古井,声声回应,声声清越。声音拐过几道弯听来,悠悠的,很有韵味。终于停止,只听“吱嘎”一声门响,小巷又回复了宁静。回首巷外,日光白亮亮一片,柔柔的,媚媚的。
新街近山,很繁华。高楼一座接一座,商铺一个挨一个,市声如潮;然而,铺内很少见到男子。
本地有个习俗“男人下田,女人摆摊”,每一个柜台后坐着一个女子,水水白白,嫩葱一般,殷勤地叫着,笑着——
“买烟吧?来。”
“衣服布料好,式样新。买件吧!”
这儿位于两省交界,地虽近西北,可居民多是南方人的后裔,因而语音中既有南人的娇媚,又有北人的刚健:每一个单词吐出,都如一粒冰珠子,秀而有骨,铮铮作响。让行人听了不得不停下来,生怕一不小心没承接住,掉在地上摔成八瓣,就太可惜了。
这时,对面山坡上迎风送来一阵山歌——
红红的小嘴白白的脸,
大妹子是哥的心肝肝。
弯弯的眉毛圆圆的眼,
大妹子是哥的心尖尖——
歌声粗犷,高亢,引得一街女人都红了脸,引得一街女人都抿着嘴笑了。
小镇,总是那么风情万种。
小镇风景若得十分,我以为,山水小街可各得一分,至于小镇的人,可得七分。
心系山水间
文/淡月清风
寄情山水,一直是我的期待和梦想;心系山水,让我和碧绿蔚蓝结下了一世情缘。
我曾无数次春暖花开,面朝大海。天涯海角,留下了幸福的印记;维多利亚海湾,留下了人生的期盼;北戴河,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想走遍每一个有海的地方,我想拥有一片蔚蓝的情怀。
我曾去过深圳的海上田园,居住在水边的木屋里。远离尘世的烦恼,远离俗世的喧嚣,望月怀远。
我曾在营口楞严寺公园的湖边寻梦,寻回了幽深的往事与回记。我曾在乌镇和西塘小桥边,寻到了记忆中的青蓝与宁静。我曾在西湖和太湖上泛舟,寻到了生命的浩淼与蔚蓝。
我喜欢每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山的秀美,水的柔润,让我有了安静的遐想。心系山水间,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梦想。
我喜欢山,却很少登山。我采集过香山的红叶,领略过天子山的壮美,感受过关门山的绵延。当从山脚仰望山峰时,迫切登顶的渴望让人们一路勇往直前。尽管前路有许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总会有人历尽艰辛到达山顶。大多数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依然在山中徘徊。还有一部分人,在山下遥望。到达山顶的人是快乐的,行走在山中的人是洒脱的,流连于山下风光的人内心充满了渴望和忧虑。在山顶,有人看到的是壮美,有人看到是凄美,有人看到的是绝美。一样的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呈现不一样的世界,这就是各自不同的人生。
我喜欢流连于山中的风景,沉醉于山中的意境。我不喜欢攀上山顶的寂寥和孤独。我怕到达顶峰之后失去了动力和目标,更怕心的孤独。其实,人生真正的痛苦,不是达不到理想的高度和目标,而是失去奋进的勇气和希望。或许,不靠近,不远离才是一种真正的清醒和超然。也许,达不到目标是痛苦的,但失去了寻找目标的能力会让人倍加痛苦。如果能切合实际调整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未尝不是一种转变和开拓。
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寄情于山水间,有梦不觉人生寒。就是这星星点点的希望支撑着生活信念,支撑起未来的人生。当我置身其中,便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当我远离现状,不舍和纠结便缠绕着我。不管你愿不愿意,活在这个世上,总会不由自主地靠近些什么,比如内心的安宁,比如遥远的期盼。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着什么,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归宿,寻找一个最终的结果。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日子。
谁不期望每一天都是一首清新的歌,谁不期望每首歌都是生命的绝唱。生活的旋律,或悠扬动听,或凄美婉转,或黯然沉重。岁月苍老了美丽的容颜,却没有苍老年轻的心,有山有水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心系山水间,我会以时光做笔,山水为墨,写意真实快意的人生画卷。
情醉崀山丹霞美
文/杨文国
丙申季秋,金城丹桂香气浓,浪漫崀山分外娆。
和着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新晋国家5A旅游景区的荣光,国内外近百家媒体的记者齐聚崀山,解读旅游扶贫的崀山模式,领略崀山愈发成熟优雅绽放的万种风情。
崀山之美,美在姿容妙曼,美在内涵卓越,美在气韵天成,美在人文荟萃。有楹联为证:“崀笏山头,看蜡烛照天,辉映湘楚胜景,骆驼卧山,鲸鱼闹海,牛鼻立寨,龙口朝阳,八音洞籁彻寰宇;将军石畔,听夷江流水,淘尽古今豪 情,再兴悲歌,沅发遗恨,刘氏炳史,徐公传奇,一代乓后耀中华。”
短短六十六字,道尽了崀山的音容笑貌,前世今身。
崀山,是一幅画,一幅令人梦萦魂牵的水墨山水。传说,当年舜帝南巡苍梧途径此地,见这方山水如此秀美,便脱口而出,“山之良者,崀山,崀山”。
崀山丹霞喀斯特混合地貌的峰、峦、谷景观,云山台寨,石柱石墙,赤壁丹崖,石巷石槽,与夫夷江水构成了一幅如痴如醉、似梦似幻的山水画卷。
八角寨,崀山的灵魂,因山石如八角而得名。通向山顶由岩石砌成的寨门,坚固厚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登上八角寨峰巅,四周是丹霞裸露的万丈深渊,幽深莫测的峰林峡谷,纵横交错,峭拔挺立的群峰,此起彼伏,如鲸鱼闹海,形神毕肖,蔚为壮观。
顺八角寨索道而下,步行不到半个小时,来到夫夷江边。落日的余辉挥洒在平静如镜的江面上,清风徐徐、波光滟潋。有人亲临其境后改写的白居易《暮江吟》,正是这种美到极致的真实写照:“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为寻山月不眠夜,映入崀山秀色朦。”
清澈见底的夫夷江,如一条银白色的飘带,从幽幽如梦的广西资源县潺潺流来。从水溪码头开始漂流,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顿时身子轻飘起来,一江秋水,如梦如幻。1999年清明节,阔别家乡多年的奥运冠军邓亚萍回崀山省亲,也是在这里扬起竹篙,点水撑排,畅游夷江。
这次给记者们撑排的是崀山镇水溪村贫困户陈扬,这位山歌唱得出色的山里汉子,见记者们是参加“全国媒体精准扶贫崀山行”活动的,一脸兴奋地道起了家常:过去,守着美景受穷。现在,依靠旅游开发,我们这些“排古佬”也和城里人一样按月领工资啦,去年全家收入3万多元。整个崀山,贫困户呷旅游饭的还真不少咧。末了,小伙子还不忘一抖酽酽的歌喉:“妹撑小船送哥哥,叫声哥哥莫忘我。轻舟一片心一片,水有几多情几多。”
游罢碧水秀丽的夫夷江,气象万千的八角寨,登临刀壁斧削的“天一巷”,雄伟险峻的骆驼峰,禅意朦胧的紫霞峒,已是残阳西下。两岸斜阳,缕缕炊烟,如诗如画,连同那斑驳陆离的历史记忆,正慢慢散去。于是,山之光,水之色,交相辉映,让山之秀美与山之灵气,相映成趣,生色生香。使得崀山,自有一种震撼心灵的风韵。
1939年9月,为躲避战乱,诗人艾青曾执教于从衡阳迁往新宁县的湖南省立第六师范。
在崀山生活的200多个日日夜夜,艾青不但完成了《诗论》的写作,完成了长篇史诗《火把》的创作,而且写出了大批描写崀山的诗歌和与战争有关的文字。在这里,艾青不仅写下了不朽诗篇《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而且为崀山留下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崀山山水赛桂林”的赞美。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这样的灵动,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旷野性情,又深深地打上厚重的文化烙印,让人百看不厌,百读不倦。
历史上,这里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君子文化,瑶族风情,巫楚遗风,异彩纷呈,气象万千。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陶醉于崀山山水之美,触景生情,在夫夷江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莲说》,并书“万古堤防”四字刻于石崖,虽历经千年风雨,但至今依稀可见。
清末,这里是湘军的发祥地。湘军先驱劲旅“楚勇”诞生于此。当时“湘军楚勇”威震大江南北,出现“隔墙两制台,隔河两提台,十里三道台,七里一协台”的盛况。崀山周围这块弹丸之地四品以上大员达240多人,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晚清重臣权倾朝野,崀山人用血与水的历练彰显了他们大山一样的品格,无坚不摧的精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为湖南书生打开了一道经世致用的大门。民间顺口溜真实地描绘了当年的盛况:“北门的女子上得画,西门的脚子挑百八。东门的银子堆成塔,南门的顶子墙上挂”
动摇清王朝的是崀山人,保卫 清王朝的也是崀山人。1847年和1849年,崀山人雷再浩和李沅发发动了农民起义,使道光皇帝寝食不安。这两次农民起义,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也是太平军起义的前奏。农民揭竿而起后,出生于崀山的江忠源、刘长佑、刘坤一等纷纷创办地方团练,镇压了太平军。历史的轮回就是这么奇特、诡秘而耐人寻味。
暗淡了的刀光剑影,远去了的鼓角争鸣,世上的一切似乎没有永恒。
不久,一桩震惊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生了,远在浙江余杭的崀山籍纨绔子弟刘子和,贪图小白菜的姿色,合伙谋杀小白菜亲夫,却又买通余杭老乡县令刘锡彤,结党徇私,官官相护,瞒天过海,嫁祸杨乃武,酿成冤案。平反昭雪后,崀山一地共有72位要员撤职查办。刘坤一遭弹劾回原籍,刘长佑告老还乡,风光一时的崀山官宦,从此风光不再。
而今,历史的风云早已随风飘逝,只留下昔日的喧嚣听凭后人传说。
远山如黛,暮色苍茫,美丽如画的乡村,到处一派田园风光。归途中,大家依旧兴致昂然,一边惊叹:崀山之奇,奇在自然巧夺天工;崀山之美,美在历史沧桑悠久;崀山之妙,妙在精准扶贫造福一方百姓。一边感叹:崀山的建设者们厚积薄发,苦练内功,众志成城,敢为人先的创业勇气,凭着多年不懈的努力和坚守,崀山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家园”,破茧成蝶,演变为芳名远播的“世界公园”,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华丽转身为“一日看尽长安花”,用智慧和汗水托起了湘西南最闪耀的一颗旅游明珠。
奇山秀水宝地,读你千遍不厌倦。车窗内突然传来了《浪漫崀山》的优美旋律:
总有一首诗在心中荡漾
浪漫崀山让人徜徉
八角云海腾细浪
神奇骆驼惊四方
总有一幅画在心中流淌
浪漫崀山让人向往
情满最是夷江水
望眼欲穿将军郎
那优美的歌声,在崀山深邃的夜空中飞扬。
山水
文/李广田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和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更看不见太阳从天边出现,也看不见流星向地平线下消逝,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更为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此外呢,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由,然而我的笔偏不听我使唤,我不能再写出来了。唉唉,我够多么蠢,我想同你开一回玩笑,不料却同自己开起玩笑来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就如爱惜他们的金钱。孩子们就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在要乐得发狂。他们在深仅没膝的池塘里游水,他们在小小水沟里放草船。他们从流水的车辙想象长江大河,又从稍稍宽大的水潦想象海洋。他们在凡有积水的地方作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的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有远远从山里来卖山果的,他们就爱探访山里有什么奇产。远山人为他们带来小小的光滑石卵,那简直就是获得了至宝,他们会以很高的代价,使这块石头从一个孩子的衣袋转入另一个的衣袋。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么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么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么滑,这么圆,又这么好看。曾经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我见过,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点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先生,你几时到我们那块平原上去看看呢:树木、村落,树木、村落,无边平野,尚有我们的祖先永息之荒冢累累。唉唉,平原的风从天边驰向天边,管叫你望而兴叹了。
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种菜蔬,种各色花草,种一切谷类,他们用种种方法装点这块地面。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他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上梦想,也就是梦忆,因为他们仿佛在前生曾看见此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么平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无地。
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便是我们这块平原的面积。这块地面实在并不算广漠,然而住在这平原中心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限。我们的祖先们住在这里,就与一个孤儿被舍弃在一个荒岛上无异。我们的祖先想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就开始一件伟大的工程。农事之余,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用铣,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上的器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中间绕过我们祖先所奠定的第一个村子,他们凿成了一道大川流。我们的祖先并不曾给我们留下记载,叫我们无法计算这工程所费的岁月。但有一个不很正确的数目写在平原之子的心里:或说三十年。或说四十年,或说共过了五十度春秋。先生,从此以后,我们祖先才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可以看河上的云烟。你还必须知道,那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很勤苦。男耕耘,女蚕织,所以都得饱食暖衣。平安度日,他们还有余裕想到别些事情,有余裕使感情上知道缺乏些什么东西。他们既已有了河流,这当然还不如你文章中写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有了流水,然而我们的祖先仍是觉得不够满好,他们还需要在平地上起一座山岳。
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他们用大车用小车,用担子,用篮子,用布袋,用衣襟,用一切可以盛土的东西,运村南村北之土于村西,他们用先前开河的勤苦来工作,要掘得深,要掘得宽,要把掘出来的土都运到村庄的西面。他们又把那河水引入村南村北的新池,于是一曰南海,一曰北海,自然村西已聚起了一座十几丈高的山。然而这座山完全是土的,于是他们远去西方,采来西山之石,又到南国。移来南山之木,把一座土山装点得峰峦秀拔,嘉树成林。年长日久,山中粱木柴薪,均不可胜用,珍禽异兽,亦时来栖止。农事有暇,我们的祖先还乐得扶老提幼,携酒登临。南海北海,亦自鱼鳖蕃殖,苹藻繁多,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先生,你看我们的祖先曾过了怎样的好生活呢。
唉唉,说起来令人悲哀呢,我虽不曾像你的山水文章那样故作夸饰——因为凡属这平原的子孙谁都得承认这些事实,而且任何人也乐意提起这些光荣——然而我却是对你说了一个大谎,因为这是一页历史,简直是一个故事,这故事是永远写在平原之子的记忆里的。
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是欣然当初。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末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你也许会问我:祖先的工程就没有一点影子,远古的山水就没有一点痕迹吗?当然有的,不然这山水的故事又怎能传到现在,又怎能使后人相信呢。这使我忆起我的孩子提之时,我跟随着老祖父到我们的村西──这村子就是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子,我那老祖父像在梦里似的,指点着深深埋在土里而只露出了顶尖的一块黑色岩石,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山头。”又走到村南村北,见两块稍稍低下的地方,就指点给我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海子。”村庄东面自然也有一条比较低下的去处,当然那就是祖宗的河流。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
烟雨漓江
文/过程
人们都说看桂林山水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但不巧去漓江的那天恰恰是一个烟雨迷蒙的日子,还没有等旅游大巴在杨堤码头站稳,密集的雨点就亟不可待地飘洒下来。
虽然我和几位同伴都不免在心中有些犯嘀咕,但还是登上了停靠在江边的一艘机动竹筏。筏工老杨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他那憨厚的笑容让人感到亲切而又温馨。老杨也许看出了我们的顾虑,他爽朗地说:没有关系的,你们一会就看到了,雨中的漓江也很美。
在马达欢快的突突声中,我们乘坐的竹筏顺江而下。随着竹筏迤逦前行,漓江两岸的奇峰秀景如诗如画般地展现在眼前,我再也抑制不住激越的心情,起身钻出雨棚,挺立在竹筏的前端,举起相机贪婪地将这样精致的山、这样绮丽的水统统摄入镜头。
漓江边上的山座座都似画出来的一样,平地而起,高耸直立,千姿百态,群峰竞秀。它们是山的森林,它们是景的集锦,它们是画的荟萃。有的像惟妙惟肖的玉笋和翠屏,有的像活灵活现的巨象和奔马,还有的像头戴风帽慢慢行走的老人和突兀隆起的驼峰,展开想象的翅膀,每一处峰峦都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逼真形象。
在一派烟雨中,漓江的水依然清澈见底,江岸上一簇簇苍翠欲滴的凤尾竹倒映其中,仿佛泼墨厚厚水晶中的写意画,幽深澄碧,妙不可言。放眼漓江两岸,俨然桃花源里的风光,楼阁村舍古朴典雅,绿树掩映中鸡犬相闻,良田阡陌井然,偶有农人驱牛耕作,一幅怡然自得的画卷。
漓江上的雨时紧时疏,刚才还是一泻如珠,扑扑嗒嗒跌落在翡翠般的江面上,溅起一朵朵白亮的水花。但还没过多大一会却又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星星点点的雨滴打在舒展的水面上又激荡出无数个逆流而动的小蝌蚪,搅动得一江清水仿佛都在倒流,令人赏心悦目。
老杨一边专心地驾驶着竹筏,一边十分认真地回答着我们的各种提问。由于大家都很兴奋,所以问题尽管都是围绕着漓江的山水,但也是五花八门,老杨不慌不忙,把他所知道的都告诉了我们。在经过每一处着名的景观时,老杨还不失时机地把有关传说和故事娓娓道来,听得我们心都有些醉了。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极目远望,山色空蒙,若隐若现,亦浓亦淡的绵绵白雾在山头缓缓地升腾盘旋,仿佛那不是天上飘下来的云,而是奇特山石幻化出来的烟。竹筏悠悠地滑行在漓江之上,轻快而又平缓,宽阔的江面上看不到一丝的波澜,只有一些忽上忽下飞翔的燕子为雨后的漓江平添了几分撩人的风景。
一江流淌的水,万千迷人的画,还没等我们从如醉如痴的欣赏中醒味过来,依山傍水的兴坪古镇已近在咫尺,两个多小时的漓江之行真是让人美不胜收。弃筏登岸,回望百里漓江,我们不能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我们不能不为绝无仅有的桂林山水所震撼,我们也不能不为这片土地所孕育的文化艺术瑰宝所感动。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神秀天下无”,看桂林山水一定要去游漓江,桂林的好山好水都在漓江上;游漓江一定要去乘竹筏,那样的无遮无拦,多少风景方可尽收眼底;乘竹筏一定要去找老杨,他会把和桂林山水一样美好的真情实感传达给你。
春行楠溪江
文/吕峰
风韵独具的楠溪江是一处异常美丽的所在,它宛如一条飘逸的玉带,迂回萦绕在丹崖翠嶂之间,数不尽的婉转迷离,使空间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也很容易让人倾情。
在阳光暖暖的春日,我来到了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北部的楠溪江。楠溪江又称溪又称江,听上去似乎很矛盾,然而乘筏一游,便感到的确是既有溪感又有江感,其水质之纯、山景之妙无以复加。楠溪江两岸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滩林,随着清溪的流转,不时地变换着景色。我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周围的山和树木、草丛,前途美而未知,吸引着我不顾疲劳、虔诚地如约而往。不知怎么地,我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与崇高,而我的旅行,就像神秘的生命之旅一样。
由于不是旅游的旺季,游人较少,似乎只有煦暖的春风始终陪伴着我。那风使山野弥漫了一层湿润的春意,也使江畔的云峦竹树都鲜活起来、灵动起来。因为季节的原因,满眼都是盎然的生机。两岸的滩林变成了一种赏心悦目的绿色,一切都是亮丽的,一切都是清爽的,那真是透彻心脾的至清至明之春色。更美轮美奂的是错落有致地生长着的芦苇,它们夹着风的轻柔和水的灵动,给人一种朴实但却超脱的美,也使得楠溪江更加生机盎然、清秀绮丽。
在这天造地设的奇境中,悠然自得地坐在竹筏上,骋怀纵目,恣意赏玩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多姿。此时,会感到天格外地高、岸格外地低、水格外地丰满、竹筏格外地轻盈。这时的你或者可以什么都不想,你只感到两岸有一种自远古以来就存在的宁静和温馨,朝你环拥而来,而你的身心便自然而然地融进了那瑰丽的永恒之中,轻易就获得了一种心灵的超脱、轻松和自由。
楠溪江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还是中国山水诗的诞生地。在1600多年前的一天,楠溪江迎来了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而来的谢灵运。当他乘坐扁舟飘荡在楠溪江上时,这古朴秀美的山水让他一见倾心,也彻底地让他醉了,并激起了他满腔的诗情,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一首又一首传诵千年的诗篇。从此,中国山水诗正式诞生。永嘉人也在这魅力山水和桃花源般的田园中,演绎着有耕有读的惬意生活,挥霍着无比闲适的时光。
因为时光的馈赠,楠溪江至今还保留数百个历史悠久、人文丰赡的古村落,芙蓉、花坦、埭头、林坑等等,仅仅是村庄的名字,就让人产生一种探古寻幽的冲动。弃筏登岸,徜徉在那些藏风聚水的古村落,映入眼帘的全是古朴沧桑、耐人寻味的景致,如蛮石垒成的寨墙和墙脚、戏台的藻井和飞檐、卵石的小路和石缝里的小草……每个村子里都有祠堂,存有大批完整的族谱、诗词书画等,让人们了解古代“耕读社会”的梗概。
楠溪江,这从万山丛中奔泻而出的一线清流,不仅如诗如画,也孕育着永嘉独特的魅力。每每想起楠溪江,我仿佛听到无边的旷野、无垠的水波在发出如歌如啸的呼声,让我不忘那段美妙的诗画时光。
说紫阳
文/莫伸
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地处安康一隅的紫阳。那时候艺术家们——尤其是美术家和音乐家们都喜欢去紫阳,原因是紫阳很有特点。这特点一是山水,二是民歌。
先说山水。
多年前我曾和几位作家朋友一道去紫阳,先是转了县城,吃了特色小吃,之后便坐了船去汉江边一个叫焕古的小镇。那天风和日丽,大家坐在船上,两岸青山如柱,眼前碧波轻漾,在秀山丽水的怀抱中只有一叶小舟悠悠地行,款款地走。那种感觉,胜似神仙。
也许是紫阳山水的秀美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从那以后,我便特别留意了画家笔下的紫阳。于是我发现,无数支画笔其实是从半个世纪前就开始为紫阳蘸墨的:从古老的石板屋顶,到狭窄的青石台阶;从江边陡立的小屋,到坡崖环绕的茶山,历史就在画家们的画作中,一幅幅地展示并续接。于是千水浸绿茵,万壑飘远岫。紫阳之美,难以尽述。
再说民歌。
欣赏紫阳民歌同样缘自一个偶然的机会。紫阳民歌本质上属于南方。与我们听惯了的《信天游》在韵味上截然不同。凝神细听,紫阳民歌有亢扬雄阔,也有柔婉诙谐。而在所有这些可品可辨的品质外,还有一种源于千水万壑之中的天然和朴素。这些民歌大多歌颂爱情,咏叹生活。每每于甜美柔婉之中,浸渗着青春的向往和理想的寄托。如果说洪荒远古般的群山深处能够飘然而出这样一种趣韵俱佳的歌声,那么只能说,人类生存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实在是太韧了!
回过头来看,紫阳的山水和民歌完全是用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走近我的。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融接,也是一种隐绰渐至的粘连。就在这种似有若无,丝丝缕缕的融接和粘连中,紫阳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开始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丰满。后来我总结,紫阳自身之美,同样是一种山水人文的融接和粘连。山之青翠,源自林茂枝繁。水之潺澈,源自植被良好。这完全就是山水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映衬和依托。而歌之柔婉,出自人的细腻。人之灵慧,自有歌的启蒙。延伸下去,世间万事万物,都能于细微处发掘出它滴滴浸渗的由缘。
和中国所有具有自然美和天然美的地方一样,从前的紫阳虽然很美,却也很穷。这多少令人遗憾。紫阳有茶有桐,有药材有木耳。但是所有这一切,别处同样有。大家共有,就难说特色,更难说出色——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也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出更高的追求,紫阳的特色和出色竟不期而至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的特色和出色竟表现在紫阳发现了一种稀有的矿物质元素。
这就是硒。
最初这硒是怎么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硒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它能吃还是能喝?应当说,作为个人,我一概不知。我只是随着民间的口口相传而知道了,紫阳有硒,硒是一种很贵重的元素。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它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
这认识多么抽象,多么轮廓,多么粗浅。
但已经足够了。
回首追溯,历经几十年,紫阳与我的机缘竟是如此微妙。起初是看到的美景,后来听到的是民歌,再下来又知道了紫阳的山水是含硒的。凝神细想,上帝确实公平。陕北阔大无羁,却凋蔽苍凉。就在人们哀叹其凋蔽苍凉之际,地下突然就涌出了滚滚的煤炭和石油。陕南峰陡峡深,缺乏丰田沃土。就在人们鄙夷其洪荒远古之际,山水中却发掘出罕有的珍稀元素。这元素用肉眼难以观察,用感觉难以捕捉,却客观存在。于是土壤中长出来的植物,就有了含硒的品质。山涧中流淌的泉水,就有了富硒的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