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意的文章
关于生意的文章(精选11篇)
埋怨
文/古茶树
我们的日常生活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开车在路上遇到堵塞,买一件不称心的衣服,工作的劳苦,生活遇到麻烦。今天你埋怨了吗?想出门时遇上下雨天,埋怨这个雨怎么来的不是时候;想快点把事情办好,偏偏遇上一个做事慢腾腾的人;想赶飞机或火车,埋怨车子开的太慢怕耽误时间;还有很多人需要看天吃饭的人,埋怨老天不给好脸。
我想起自己曾经总会埋怨这个埋怨那个。事情不顺利时,心烦又劳累而疲惫不堪,埋怨命运对我不公平;为什么我没有好命?埋怨家人总是和我过不去,我到底做错了什么?看到别人那种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自己怎么做不到。有时候变成怨妇还不知道,脸上失去光泽和笑容,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好象别人欠我一样。
总是在埋怨时间不停留,想做的事很多,感觉好象永远做不完一样。每天要和时间赛跑,努力地,想要超过别人。忧伤来了,沉溺于忧伤不能自拨。幸福和快乐离我很远!
档口每天有很多的客户进进出出,还有熟悉的同行来玩。人多起来,男人和男人碰到一起,就分香烟,个个吞云吐雾。全不顾我们女人的感受,我每次被呛的流眼泪跑出来。有时候我会撒下脸皮对他们说,抽烟的人请你们到外面去抽。男人们看着我,理也不理我,我感觉自己好没有面子,好象没有把我的话当一回事。我的口水也说干,他们置若罔闻。抽烟人的照样抽烟,高谈阔论人的照样高谈阔论。每天我的心里就有很多的埋怨也没有用。
有时候边上有人在说话,我没有理他们说些什么,再说我不也感兴趣。偏偏同一档口有一个男人,他特爱喜欢说话,很少看到他有安静的时候,好象有多动症一样,边说边在我面前晃来晃去。有时候让我心烦意乱,可是我却不能说他什么。大家彼此很熟悉了,不能失去面子。他是宁波人,是我一个朋友的外甥。姓李,我们都叫他小李,二十五六岁,做这行才一年多。小李有什么事都要问我,嘴巴亲热的阿姨长阿姨短。有事没事总会找我说话,偏偏我这人不大爱说话,没事的时候,我就埋头看书。
小李遇上难题了,看他愁眉不展的样子。他为二个人合伙的问题要分开,有些事说不出口。问我:“阿姨,你说我怎么办才好?”我正埋头在看书,当他找我说话时,我的心思一半在书本里,一半在他的话儿里。半晌我才反应过来,你刚才说什么?看他的样子是很心急。可是我能为他帮什么忙呢?我早就对他说过,如果二人合不来就分开,没有办法的事。如果你为考虑面子的问题,觉得说不出口。这是你的事,我也没有办法。
有一天,我在看书,小李叫我:“阿姨,你听我说。”我抬头看他一下说什么事啊。小李说:“我先提出这个厂房让他们,他们要是不要的话,我再把这个厂房要回来。阿姨,你说我这样好不好?”
我说:“你很聪明,这么说你已经成功了,厂房是你的,你首先为他们考虑。你这样做是对的,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说,你不能理他们这么多。”
有一天,有一个女同行向我埋怨。她同一个档口有一家人的生意很好,每天有很多的客户需求他的货。每天进来出去的客户很多,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好象她是坐在哪里玩的,不是一个老板。因为他们都是好朋友,在一起好说话。那些客户爱理不理的样子也不看她一眼,让她每天感觉像如坐针毡,面子也不好过。她向我埋怨:“我在他们哪里,好象是空气一样。”我听她这么说,就笑开了。第一次,听她说把人当空气。当她问我:“小华,你说我该怎么办?”看着她信任我的样子,我还是感动!她向我倾诉这些烦恼的事,一方面可能是把我当救世主一样,一方面是想问我有何高见。我认真听取她的话后说:“如果,你在哪里不愉快,或影响生意上的事,你还不如早点搬离他们,重新找一个档口。生意是要靠自己做出来的,他的客户多生意好是因为他的生意已经做出来了。你没有好的款式,客户是拉不回来。我做这么多年,最信奉的一个道理,生意的是靠自己做出来的,不要指望他们帮忙或是他人说几句好话而做成。做一次也只有一次,下次呢?下次人家不可能一直会帮你的。生意还是要靠老客户。”看到她点点头:“是的,他的客户没有把我的货当一回事,不好买还不是全部退回来。”她说是想有这个打算,一直以为这个档口人气旺,还舍不得离开。在这个档口呆了一年,认识有几个客户,可是那些客户还认他人。
有时候感觉他们埋怨的不是问题,只是个人的心理作祟。就像前面说到那个男人,明知道他们合伙在一起有很多的问题,如果再继续下去,只会让问题发生更多的问题。到时候明明二个人好好的,闹的最后不开心而不能说话。那个女人也是,如果她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可能她还会重复这样的问题,也不是办法。他人的生意很好,说明他人的货款适合别人的眼光。这不能怪客户眼光太挑剔了。我做服装十几年了,有时候生意不好就会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失败?明明这个款式我自己很喜欢,别人也说好看。等失败后才会明白,自己喜欢不等于别人喜欢。痛下恨心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埋怨这个款式不好,和客户的眼光有问题。
永远不要埋怨已经发生的事情,要么就改变它,要么就安静的接受它;生命中很多的事,是无法预料的。真正的快乐!要自己去争取,自己去享受!
大小皆宜
文/草予
在城市里,有时会发现,大事好办,小事却很麻烦:价格不菲的服装好买,改腰收腿的裁缝铺却很难遇。各种建材,市场应有尽有,配把钥匙,可能要转上好几条小街旧巷。美食款款精致,色香味面面俱到,这不难寻,要觅一碗平价的清汤面,就不那么容易了。
离家不远的超市,拐角处,有个中年女人,帮人缝补。最初,墙边靠着写有“织补”的牌子。一张马扎上,坐着挽着发髻的女人,埋头飞针走线。有时遇见,她没生意,坐在那里,望着来来去去的人。
冬天,风雪刺面,她竟也常常在那儿替人缝缝补补。偶有一次,还听见有人向保洁打听她的去向。对方回答,上午还在,下午应该有事回去了。明天来,准在!
后来,超市让她进到了里面,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可见她不是这寸土寸金之地的租户。搭个铺面,有点奢想。不过有桌有椅,没有了热风寒浪,她的生意该是好做些了。
老主顾终归有限,何况缝缝补补的小活计,入账到底微薄。几年来,她却从未掀摊走人,商场也不曾嫌弃这个不交租金的小修小补摊。搞不定的针线活,人们也不苦恼,知道她还在那里。
大厦摩天,都市繁华,城市的昌大,让人看到了速度。日常手艺,小修小补,城市的细小,又让人看见了温度。一座城市,没有速度,或许留不下拼搏的人,可如果没有温度,也难留住人。
疯女人
这几天街上总是看见有一个疯女人在边哭边喊,细听,貌似是在喊一个人的名字。看女人穿着很讲究,气质也不错,如果没病应该算是个有几分姿色的女人。
这天邻居李婶在我店里玩,这是又传来了疯女人的哭喊声,李婶叹了口气说:“哎,多好的人啊,就这么被气疯了……”“婶,你认识她啊?她怎么被气疯的?”我问道,李婶回头看着我说:“你不认识她啊,那你认识王XX吗?我看他经常和三(我老公)一起,那是她男人,就他把她气疯的”,“她是大老王的老婆?”大老王和我老公是朋友,就今年还经我们介绍和我舅舅有了生意上的来往。我只知道他离过婚,现在娶了一个比他小很多的老婆。
李婶继续说着:“这个可怜的女人心窄想不开啊,不过换谁也想不开……”从李婶的讲述中我知道了这女人的故事。三年前他们生了二胎,由于生意忙没人看孩子,女人就把侄女从老家接来帮他们看孩子,说好管吃住还给开工资。
开始还算好,都是一家人放心,女人也是很放心的把孩子和家扔给侄女,自己专心在忙厂里的事情。这样相安无事的过了一年多,慢慢的就有朋友在自觉不自觉的提醒她什么。就连年迈的婆婆都说:“孩子现在会跑了,不用抱,我看着就行了,让你侄女回去吧”可女人很孝顺,她知道婆婆身体不好,再说家里也不缺这几个钱,就还是让侄女一直照看孩子。
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当她亲眼看到自己的丈夫和侄女睡在一起时,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一切已成事实,这时的老公也向她提出了离婚,女人打过,闹过,可老公就是贴了心要和她离婚。最后还转移了财产,离婚时女人只拿到十几万元,当时虽然他们的厂刚走上正轨,但财产也要接近一百万吧。
女人打过官司,可总是没结果,在这个金钱就是一切的社会,只要有钱没理也是有理的。女人整休整休的睡不着觉,慢慢的她的精神开始恍惚,就这样,女人终于崩溃疯了。好在有娘家人照看,住一段时间院好点了,可没过多久又犯了。犯病时,只要家人照看不到,她就会跑出来边哭边骂他男人的名字。
听完女人的故事,气的我半天没说话,这个大老王怎么是这样的人,虽然认识他时间不长,但一直以来他给我印象不错,话不多,一直以为很老实的一个人,没想到会做出这么可恶的事来,他开着一纺纱厂,今年纺出的纱不好销,正好我舅舅就是做收购纱线生意的,他有几个做纺织厂的大客户,对纱线需求很大,本来觉得都是朋友,当他求我们帮忙时,我们也是很痛快的答应了,自然也很顺利,舅舅已经帮他发了好几车的货了。
帮这样的人赚钱,这不是缺德吗?于是马上给舅舅打电话,下次不让他要大老王的纱线了,当舅舅问明白事情的原因后,还说我怎么耍小孩子脾气,小时候我在姥姥家长到七岁才回到父母身边,舅舅很疼我,因为知道这点,所以我急着对舅舅大喊,耍赖,非要他不做这桩生意。
舅舅做生意一直很讲诚信,自然对我这要求也很生气,最后我威胁舅舅说:“长这么大我也没求过你,如果这次你不答应我,那以后再不去看你了……”最后舅舅还是答应先暂时不做他生意,等以后再说。
现在想想我也挺好笑的,这么做又能怎样呢?这样能帮女人找回她的幸福吗?也只能算是勉强为自己不平之心出口气而已,也许现在我能做的只有祝福吧,祝福女人早日走出阴影,真正找到属于她自己的幸福!
周家大院
文/杨广虎
关中西府至今流传着:“岐山的郭宋家,凤翔的周郑家。”凤翔周家先祖周恕在明朝中叶因少年读书家资不济,遂远出扬州经商,苦心经营,获利千金,成为周家经商创始人,历经几代人努力,清时达到鼎盛时期。同治年间,周家生意遭遇冲击,于清末逐渐衰落。民国初年,周家在凤翔县城的商号遭到军阀的巨额勒索而破产,汉口、广元、成都、重庆等地的分店也因战乱山匪等而凋敝。可以说,“西府大贾”的周家史,也是一部秦商的历史缩影。
周家大院位于凤翔县城的文昌巷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现面积仅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房间数以百计,建有占地十余亩大的周家花园和大型养马场。大院坐北朝南,有三座相连的四合院子,砖木结构,是北方典型的民宅古建,经保护性修缮,焕然一新。漫步其间,恍如隔世。大院门前的石鼓门墩上刻有狮子和孝子,体现出家风既威严又和睦。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黑色石户,户楣中央刻有“勤俭恭恕”四字,这四个字分别代表勤劳、俭朴、恭敬、宽恕,反映了主人为人处世的态度。其东院“府城人家”为民居陈列、后院为生产工具陈列,西院“通衢市井”为西府民俗陈列。东西两院按民居和民俗场景分别有婚房、闺房、厅堂、后院、私塾、酒坊、油坊、药铺、当铺、凤翔非遗陈列等若干功能展厅,生动再现了旧时西府大户人家的生产生活风貌。相传一条神蛇卧在周家的粮仓里,无论每次取多少粮食,粮包翌日都会自动补满,周家的粮食因此“年年取不尽,月月有剩余。”周家的药材生意更是日进斗金,为了感谢神蛇的帮助和庇佑,将其药铺改为“长春林”,(陕西方言称“蛇”为“长虫”,谐音即“长春”)。今天凤翔东大街的长春药店,据说因此得名。
清末文人郭嵩焘说过,“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榷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史载于明初,周家初居县城文昌里,明中叶经商发迹,其后科甲数十人,周家遂成为西府名门望族。周家人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励精图治,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商业帝国”,清咸丰年间,形成陕西最大的糖庄。周家开设的长春益、长春丰专营糖业生意,在关中居垄断地位。每年四川糖商发货至凤翔,均下榻于周家商号,然后批销西安及关中地区,远销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还有药材铺长春林、长春和商号、银楼,以及周邓两家合办的当铺“敬太当”和酒庄“曾祥昌”“大德丰”等。无论生意做得多么大,周家人都懂得钱财来之不易,保持着勤俭恭恕、廉洁清正的良好家风。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凤翔古称雍,秦孝公在雍城设雍县,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离汧渭之会很近。长期处于边塞和贸易交流之地,凤翔之地的秦人其实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特别的宋金交战,构成了这里的居民成分较杂,有汉人,也有“胡人”的一些特点;屯兵、作战,这里的人行事也有一些“军人”的风范和作风,做生意也有果断、刚毅、坚忍不拔的精神。
凤翔周家,以敏锐的眼光,超前的思维;以忠厚为本,诚实不欺,不尚空言的品格;诚信经营,耿直仗义,不投机取巧,不拐骗坑人,稳健持重,取得了生意上的大发展。
周家先祖周恕,紧紧地抓住了商机。明朝时期,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在陕西等地实行“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棉布征实”“布马交易”等一系列的特殊经济政策,厚重质直的周恕抓住历史机遇,闯荡“秦蜀古道”,输粮换引,赴扬州贩盐,赢得人生“第一桶金”。清初为恢复川盐生产,清政府实行“招商引领,计口受食”的食盐产销政策,为秦商“弃淮入川”,挤入川省贸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周家又携资入川,开拓商贸经营的新天地,在四川等地设立分店。
“周正谊堂”是周氏家族的宗谱堂号,“正谊”的文字含义就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名言“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周家富而好义,热心公益,敦诗书重礼仪。清《光绪朝实录》记载:周家人不仅富有,且富而有德、乐善好施,冬施棉衣、荒施粥米。光绪年间,周鼎为凤翔通判,时逢关中遭灾,他带头捐银八千两、小麦数百担,赈济灾民,在当地传为佳话。周家创立的正谊书院,筹添膏火,刊印先达著作多种。
“闲观世事如修史,细嚼方俗始信书。”透过历史的烟云,从儒从商,到延师重教的周恕、再到周家数代人以及周家大院,就是一部秦商(西商)“尚气概,先勇力”而“忘死轻生”的奋斗史,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反思和借鉴。
又见地摊
文/陈吉林
地摊生意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我不知道,但在如今六七十岁老人的记忆中,上一次地摊生意的兴起,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那时,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他城市的人到这些地方以低廉的价格购进服装、电器等日常用品,再在各自城市的一些街道、公园,铺上一大块布,在布上摊开购进的衣服、鞋帽或电器,扯起嗓门吆喝:“来来来,时尚的女装,便宜的电子表,快来买啊!姑娘,你长得真好看,穿上这件衣服好像女明星哦。”“是啊是啊,穿上试试嘛。”旁边的合伙人附和道。姑娘穿上后,“哟,太好看了,太像张曼玉了。”“对、对,从侧面看,还有些像林青霞呢。”姑娘听到这样的夸赞,脸上乐开了花。同行的好姐妹也鼓动说:“好看,买到起。”这一倒手,摊主一件从广州进的服装就赚了20元。那时的20元可是当年一个普通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摊生意是各个城市的一大景观,夜市地摊更是人们晚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碰到合适的东西,顺带捎回家,既散了步,又增添了家中所需的物件,且价廉物美。后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的发展,地摊生意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今年,地摊生意重回大众的视野,甚至成为了一种“新潮流”。一天上午,我到公园散步。老远处人头攒动,走近一看,是不少男男女女在逛地摊。在五六十个地摊上,摆放着一些小型家用电器、五金工具、碗筷、蒸笼、衣服鞋帽等生活用品。可以说,地摊上的小商品五花八门。在一处卖衣服鞋子的地摊前,我和一位50多岁的女摊主攀谈起来:“生意怎么样?”“还可以吧。”摊主笑着回答。“刚才那个小伙子买了你一条裤子,多少钱?”“10元。”“这么便宜?”“赚5元很不错了。”“看你生意不错啊!”“谢你吉言,有时一天赚几十上百元,有时候能赚100多元。”说着这些,摊主心中充满难以抑制的喜悦。在不远处,我看见有敲腿捶背、掏耳朵的。四五个摊位上坐了不少人。一位30多岁的女士正为一个躺在躺椅上的老人捏着肩,老人微闭双眼,悠闲自得地享受着。我问女摊主多钱一次,“敲腿捶背揉肩一共20元,一次30分钟。”“效果不错,我的肩膀有些酸痛,来做了3次感觉轻松多了,价格便宜。”大爷接上话茬满意地说。“以前没有看见你们呢?”“以前摆过,但是后来没地方摆摊就没干了。现在给我们划了区域,我们就又开始做这项业务了。”
在公园的地摊上,交易顺畅、热闹有序、各取所需。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增加了百姓收入,也让人感受到城市的活力。
在路上
我上大学那会儿,就业形势开始趋于紧张,再加上学的专业属于冷门,所以,当时想着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只要不是太差的工作就十分满意了。后来,也是机缘凑巧,冷门专业转热,又兼着竞争小,很顺利地就进了一家大公司的一个新项目组。虽说企业是私人性质,但薪酬待遇方面倒也不低,又考虑是新上的项目,将来项目运转成功,第一批团队成员机会应该比较大。考虑到这些,于是就一心一意地在公司里踏实干着了。
后来也正如我当初所设想地那样,项目成功了,第一批成员都由实验室进入了车间,要么管技术要么抓生产。我也不例外,从带班长起步,然后技术员、然后再车间主任,不知不觉间,回头一看已近十年。说句实在的,在一个公司能干上十年,那种耐性在同学和同年龄段的朋友间算是十足的了,虽然说期间获得了许多,但细一思量其实失去的也不少。人生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年啊,大学毕业那会儿风华正茂、敢拼敢闯,浑身上下鼓荡着的都是冲劲,把这些留给了第一份工作图个安逸稳当,却也消磨了人生的意志。想到这些,我就琢磨起了换行,我想换一个活法了,我想跳出这种圈养着的安逸去拼一拼、去闯一闯。我想好了,去跟朋友学做生意,然后多认识一些人,锻炼一下自己。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换行不同于跳槽,跳槽是在同行业间,而换行却是跨行业的流动,放弃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工作环境转换到一个全新的社会人际网中,自己到底行不行,不要失败了损失了时间的同时把自己地打蔫了,到最后把自信也弄没了。这些顾虑困扰着我,几次权衡,几次下不了决心,直到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出去喝茶。朋友们和我年纪相仿,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虽然相互间成就和追求参差不齐,但都是几起几落摔摔打打过来的,到现在事业上皆小有所成,大家抽出时间碰在一起喝茶,其实也是一种对自身现状的汇报和交流。眼看着他们聊得挺热闹,可我却是插不上话,为何,没有共同语言啊,那些生意场上的较量和角逐我听不懂也不感兴趣,他们的烦恼我也不会理解也没能力帮忙着寻求解决。再者自己的圈子小阅历浅,他们口中说的张三李四谁谁谁一个也不认识,自然是听着没劲。说不上话也只能干坐着喝茶,直到残茶泼尽,他们尽兴而去,我怏怏而归,心内满满一腔失落。事后,我老婆说,“你看人家的经历真是丰富,而你呢,在一个厂里上了十年班没挪地方,别人听了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总会觉得你肯定是个没本事的,即使是你厂里的同事也会看低了你”。这一句话真正是说到了我的心上,把我的那些顾虑和纠结消释得干干净净,是得下决心了,当下,便作出决定准备换行。决心已定,没多久,我就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然后冲破几重阻挠出了厂子。
在辞职前我也曾谋划打算过,想来想去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着亲戚做建材装修生意。装修这一行其实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大,但也最能锻炼人。每一天面对着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客户,我觉得每一单生意都像是一场战斗,调动起所有的信息和资源,用不同的策略和战术整合起团队中任何一个成员的优势,去赢得胜利,去获得客户的满意的信任。成功了固然欣喜,但失败也再所难免,没关系,分析出失败的原因接着再战。我从一个新人开始,先听先看,然后出去学习培训,再到后来跟着实战,没多久我就溶入了这种氛围中。平时大多数时间我还要去工地,去测量、去预算设计、去解决纠纷排除隐患,还要和工人软磨硬泡、和客户沟通解释。每一天的日子我都过得紧张充实又富于激情和挑战,人也变得更乐观积极,一句话,我很是享受现在的这种状态。
现在每天我都在忙碌中度过,忙忙碌碌中我梦想着将来能有机会自己创业,去开拓一番事业。先不说挣多少钱吧,也不说体现个人价值之类的虚词,但至少也得积累些经济基础,让自己能无忧无虑地玩自己的兴趣爱好。常有朋友电话问起在忙啥呢,随口一答“在路上”。是的,我是在赶往工地的路上,也在赶往梦想的路上。
天才面包师
文/羽飞
有这样一个天才面包师,自打一生下来,就对面包有着无比浓厚的兴趣,闻到面包的香气就如醉如痴。
长大后,他如愿以偿地作了面包师。他做面包时,要有绝对精良的面粉黄油;要有一尘不染、闪光晶亮的器皿;打下手的姑娘要令人赏心悦目;伴奏的音乐要称心宜人。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酝酿不出情绪,没有创作灵感。
他完全把面包当作艺术品,哪怕只有一勺黄油不新鲜,他也要大发雷霆,认为那简直是难以容忍的亵渎。哪一天要是没做面包,他就会满心愧疚:馋嘴的孩子和挑剔的姑娘只能去吃那些粗制滥造的面包了。他从来不去想今天少做了多少生意,然而他的生意却出人意料的好,盖过了所有比他更聪明活络、更迫切赚钱的人。
还有一个药铺老板,幼年时父亲因抓不起药而命赴黄泉,他发誓要开一个乐善好施的药铺。当了老板之后,他不改初衷,童叟无欺,贫富不二。
他还自学成才,专给没钱看医生的人开方子。一些药界行家见此大摇其头:一副败家子作派,不赔本才怪!然而他的生意却日渐红火,盖过了所有比他更会降低成本、更精明强干的人。
说道理:世间的许多事情都如此,当你刻意追逐时,它就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当你摒去表面的凡尘杂念,为了社会,为了他人,专心致力于一项事情时,那意外的收获已在悄悄问候你。
每个人的一副好牌
每个人一生中都拥有一副好牌,可惜的是许多人都把它浪费了,手上握有一副富人的牌,却把自己打成了一个穷人。
许多人心灵上都沾满了消极的灰尘,失望的污泥和贫穷落后的思想,甚至还怨恨的种子,这样你就永远不会快乐和富有的。穷人:致富和做生意到底有没有什么秘诀?
富人:每件事情都 有它不同的内在规律,所谓的秘诀实际上就只是那么一点点东西。
九十九度加一度,水就开了。开水与温水的区别是这么一度。有些事情之所以会有天壤之别,往往就是因为论坛群发论坛群发。我在报上看到这么一件事。
两个下岗女工,各在路边开了一个早点铺,都卖包子和油茶。一个生意逐渐兴旺,一个30天后收了摊,据说原因是一个鸡蛋的问题。
生意逐渐兴旺的那家,每当顾客到来时,总是问在油茶里打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垮掉的那一家问的是要不要。两种不同的问法总能使第一家卖出较多的鸡蛋。鸡蛋卖出得多,盈利就大,就付得起各项费用,生意也就做了下去。鸡蛋卖得少的,盈利少,去掉费用不赚钱,摊子只好收起。成功与失败之间仅一个鸡蛋的区别。
名满天下的可口可乐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是水、糖、碳酸和咖啡因,世界上一切饮料的构成也大概如此。然而在可口可乐中有1%的东西是其他绝对有的,据说就是这个神秘的1%,使它每年有4亿多美的纯利润,而其他品牌的饮料,每年有###万美的收入就算满意了。
在这世界上成与败之间的距离就这么一点点,所谓秘诀也就这一点点,但就这一点点东西是最宝贵的,许多人要用多次的失败才换回它,然后走向成功。穷人:如果知道了某种生意的秘诀,然后从事这个项目就容易成功吗?
富人:各种生意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谁也不会把这小秘密告诉别人,因为有的是不能摆到桌面上的,另外也怕被别人学走了,他们都把它列入了祖传秘方。那个诊所的朋友,他告诉我,一个诊所要赚钱,原则上:一要便宜,二要有效。但你如果死照这原则做,是不了钱的。既然便宜你收费就不能贵,有效的话,病一次就看好了,这样赚的钱除了打点主管部门、房租、员工工资,以及七七八八的社会各种收费所剩无几了……不如剩早关门。你要从事什么行业,你就要先去跟从事这行业的人做朋友或先到他那里做雇员最好同,用心就能学到这个祖传秘方。这比自己损失了不少时间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要合算得多。
母亲的品牌
文/秦自红
母亲的咸鸭蛋做得特别好吃。
剥开煮熟的咸鸭蛋,只见一团金黄色的蛋黄像一团滚圆滚圆的球一样。将这团球剥开,一股股金黄色的透明油脂从每一个金黄色的沙粒中渗透出来,汇成透明的金色液体流溢其间。
这么诱人的咸蛋,真让人忍不住去细细品尝一番。那种蛋黄铺在舌面上的感觉特别好。一个熟咸蛋的精华就在蛋黄上。
赣州人爱吃咸咸辣辣的东西。
母亲在熟咸蛋还没有上市时,就开始尝试将熟咸蛋当作商品推向市场。
开始,不知咸鸭蛋是否有市场,母亲就煮少量的到市场上试销。这一试销还真对上了路,母亲的熟咸蛋开始越卖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由于母亲不是守株待兔式地销售,而是流动式地,地毯式地用吆喝声来“搜捕”客户。
于是,整个赣州市会当家买菜的市民,没有人不知道那个老太婆的咸鸭蛋特别好吃。
因为生意扩大了,母亲就由自己腌制咸蛋改为进小商家腌好的生咸蛋。进货渠道根本不用愁,许多小商人久闻母亲大名早已送货上门,母亲在认可商家咸蛋质量后,选用了一个商家的产品。
一些小商人见母亲的咸蛋生意好,也转行卖咸蛋。可他们任是说破了嘴皮也卖不出去,生意远远不如母亲。
有一位刚转行卖熟咸蛋的小伙子因为生意清冷而急得不行,他们对那些挑剔的客户说,他们是那位卖咸蛋的老太婆的儿子。他们的咸蛋就是那位老太婆的咸蛋。
这一招还真管用,经他们这么一说,一个个都争相购买。
可我母亲只生了四个女儿,根本没有儿子,哪里跑出来母亲所不认识的儿子呢?
看来,母亲的熟咸蛋还真卖出了品牌。
小街上的普通人
文/荷花清新
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对街上开店的各家人就熟悉起来。
就说我住的这个地方,在北京靠郊区位置,街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店。其中一个是服装店,店主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老板娘。与众不同的是她的这个店常常是关着门的,太早不开,太晚不开,午饭时可能不开,甚至一天也不开,一般就是傍晚开着,有时上午也开。我想他们家里实在不缺这些钱,只不过想给自己找个事情做,只要不赔本就可以了。老板娘身材挺好,长相普通,但气质不错,待人可亲,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平常很少见到她老公,有一次见到开车回来,车子貌似很不错,没看出什么牌子,不过有个天窗。所以,她可能也确实不指着这个店挣多少钱。有些女人,看外表你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可能是性格好,可能是头脑聪明,就是能有一个不错的生活。这个老板娘就是个例子。
还有一家超市。超市的生意出奇地好,比起对面一家规模类似的超市好了几倍。店主是一对年轻的外地小夫妻。男主人长得挺精神,女主人长得挺漂亮,貌似是南方人。女主人孩子都上小学了,还是皮肤白皙,年轻貌美。他们的生意那么好,乍看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原因就是货物适当且齐全。举些例子,大到电磁炉电饭锅,小到万能遥控器,水龙头,毛笔,耳机,连手表和去毛球器都有。基本上是,你想买什么,进去一问,都有!人们买东西也就图个方便。这家超市比起旁边不远的超市发生意好多了,而且,他们的塑料袋也是收钱的!一家私人超市,塑料袋收钱,仍然有很多人去购物,而对面那家超市的塑料袋是不收钱的,这点足够说明他们的生意有多好了吧。
店主一家,包括父母孩子,都在这里生活。父母负责照顾孩子,夫妻俩照顾店面。常年无休,过年也不回家。这里其实已经是他们的家了。夫妻俩轮流看店,天天如此。想一想,人生难道就要这样天天在赚钱中度过么。这样子的生活确实也没有什么意思呢。
不过,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在某些人争论要不要恢复五一长假,要不要实施带薪休假的时候,很多的普通人,连双休日都没有,甚至连过年也不休。我们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和欧美国家相比,我们比人家的生活水准差的不是一两个层次,不是吃饱了买了个小轿车偶尔出去旅个游,就能赶上美国了。套用一句别人的话,人家那是叫生活,我们只是叫生存而已。什么叫生活,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过得是快乐的生活,那才叫生活。你有了好工作,买了房,买了车,有假期,但是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如果每天做的是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那么你能够获得快乐么?
在路上
我上大学那会儿,就业形势开始趋于紧张,再加上学的专业属于冷门,所以,当时想着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只要不是太差的工作就十分满意了。后来,也是机缘凑巧,冷门专业转热,又兼着竞争小,很顺利地就进了一家大公司的一个新项目组。虽说企业是私人性质,但薪酬待遇方面倒也不低,又考虑是新上的项目,将来项目运转成功,第一批团队成员机会应该比较大。考虑到这些,于是就一心一意地在公司里踏实干着了。
后来也正如我当初所设想地那样,项目成功了,第一批成员都由实验室进入了车间,要么管技术要么抓生产。我也不例外,从带班长起步,然后技术员、然后再车间主任,不知不觉间,回头一看已近十年。说句实在的,在一个公司能干上十年,那种耐性在同学和同年龄段的朋友间算是十足的了,虽然说期间获得了许多,但细一思量其实失去的也不少。人生一辈子能有几个十年啊,大学毕业那会儿风华正茂、敢拼敢闯,浑身上下鼓荡着的都是冲劲,把这些留给了第一份工作图个安逸稳当,却也消磨了人生的意志。想到这些,我就琢磨起了换行,我想换一个活法了,我想跳出这种圈养着的安逸去拼一拼、去闯一闯。我想好了,去跟朋友学做生意,然后多认识一些人,锻炼一下自己。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换行不同于跳槽,跳槽是在同行业间,而换行却是跨行业的流动,放弃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工作环境转换到一个全新的社会人际网中,自己到底行不行,不要失败了损失了时间的同时把自己地打蔫了,到最后把自信也弄没了。这些顾虑困扰着我,几次权衡,几次下不了决心,直到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出去喝茶。朋友们和我年纪相仿,都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虽然相互间成就和追求参差不齐,但都是几起几落摔摔打打过来的,到现在事业上皆小有所成,大家抽出时间碰在一起喝茶,其实也是一种对自身现状的汇报和交流。眼看着他们聊得挺热闹,可我却是插不上话,为何,没有共同语言啊,那些生意场上的较量和角逐我听不懂也不感兴趣,他们的烦恼我也不会理解也没能力帮忙着寻求解决。再者自己的圈子小阅历浅,他们口中说的张三李四谁谁谁一个也不认识,自然是听着没劲。说不上话也只能干坐着喝茶,直到残茶泼尽,他们尽兴而去,我怏怏而归,心内满满一腔失落。事后,我老婆说,“你看人家的经历真是丰富,而你呢,在一个厂里上了十年班没挪地方,别人听了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总会觉得你肯定是个没本事的,即使是你厂里的同事也会看低了你”。这一句话真正是说到了我的心上,把我的那些顾虑和纠结消释得干干净净,是得下决心了,当下,便作出决定准备换行。决心已定,没多久,我就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然后冲破几重阻挠出了厂子。
在辞职前我也曾谋划打算过,想来想去最终还是选择了跟着亲戚做建材装修生意。装修这一行其实竞争很激烈,压力也大,但也最能锻炼人。每一天面对着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客户,我觉得每一单生意都像是一场战斗,调动起所有的信息和资源,用不同的策略和战术整合起团队中任何一个成员的优势,去赢得胜利,去获得客户的满意的信任。成功了固然欣喜,但失败也再所难免,没关系,分析出失败的原因接着再战。我从一个新人开始,先听先看,然后出去学习培训,再到后来跟着实战,没多久我就溶入了这种氛围中。平时大多数时间我还要去工地,去测量、去预算设计、去解决纠纷排除隐患,还要和工人软磨硬泡、和客户沟通解释。每一天的日子我都过得紧张充实又富于激情和挑战,人也变得更乐观积极,一句话,我很是享受现在的这种状态。
现在每天我都在忙碌中度过,忙忙碌碌中我梦想着将来能有机会自己创业,去开拓一番事业。先不说挣多少钱吧,也不说体现个人价值之类的虚词,但至少也得积累些经济基础,让自己能无忧无虑地玩自己的兴趣爱好。常有朋友电话问起在忙啥呢,随口一答“在路上”。是的,我是在赶往工地的路上,也在赶往梦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