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老年人的文章

2023/02/09经典文章

关于老年人的文章(精选9篇)

给父母买玩具

文/夏学军

父亲的生日快到了,我一如既往地准备着给父亲过生日。以往都是订个大蛋糕,再张罗一桌美味佳肴,家里人借此团聚一下。可今年是父亲七十大寿,不可马虎的,我想送一份别样的礼物——玩具!

听说在国外,赋闲的老年人都有相宜的玩具,商场也有老年玩具专柜,休闲的、益智的、棋牌、手工类、电子类等各色玩具应有尽有。我托朋友给父母从国外带回一个会做体操的小型机器人,能做缓解老年人关节痛的体操,父母一天两遍跟着做,又开心又保健。

国内老年人玩具不多见,但是很多儿童玩具也适合老人,我就一下子买了四个难度适中、带有中华传统文化韵味的玩具:魔方、九连环、华容道、手工智力拼图。平时我们忙于工作,不能时时陪伴他们,买些玩具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为枯燥的晚年生活增添一点情趣。

收到这些玩具,父亲可高兴了,像个孩子似的爱不释手,不仅在家里摆弄,待琢磨明白了,还拿出去和老伙伴们一起玩儿。见人家半天比划不出来,父亲再得意地出手,赢得夸赞不说,心里还有满满的自信,被母亲数落成是“显摆”。我喜欢父亲这个样子,不失时机地鼓励:老爸就是聪明,人老脑子不老!

玩具的确能令老年人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比如华容道就容不得一丝马虎,八十一步错一步就前功尽弃,没有好的记忆力绝对玩不转。母亲喜欢智力拼图,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拼着,有时候稍微慢了一点,一旁的父亲就迫不及待地想支招,两人免不了拌几句嘴,不过在我听来里面蕴藏着甜蜜与童真!

母亲告诉我说常常沉浸在玩具中而忘记了做饭,一辈子没做过饭的父亲破天荒地亲自下厨,虽然是简单的白水煮面,母亲竟然念叨不止十遍。我就笑父亲: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玩具,让我发现了父亲原来也是会做饭的!

有个成语叫童心未泯,其实老年人就是老小孩儿,也有贪玩儿的心,和下象棋一样,玩具也同样能令他们开怀。儿童利用玩具开发智力,老年人也能用玩具预防老年痴呆,甚至能减轻病情。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花钱买健康已成为时尚,从保健品中跳出来,给父母一份别样的爱,他们不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人也变得更加开朗,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认”老

文/师柳堂

日常口语中有 “认错”“认输”“认账”“认命”“认倒霉”之类的说法。“认”,承认也。意即对于客观存在,不必回避,而是坦然面对。

人的一生,必然经历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发展过程。即如我辈,随着岁月的流淌,不经意间,由“黄发垂髫”倏忽间变得垂垂老矣。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所谓“返老还童”、“越活越年轻”之类,其实不过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愿望而已。窃以为,对于年岁的增长,唯有一法:坦然面对,“认老”。

想当年,如我辈者,年轻岁月,也曾经是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吃苦受累,忍饥挨饿,超负荷的工作负担,甚至莫名的精神折磨,都不在话下,始终是阳光灿烂地一路前行。也曾经上有老下有小,起早带晚,辛勤劳碌,谋一家人的衣食居行,义无反顾。就体力而言,也曾经登过泰山,体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壮美;上过庐山,欣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幽美;爬过黄山,领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出众之美。那时候,一山一山,拾级而上,健步攀登,不知疲倦,乐在其中。如此等等,都生怕落在他人之后。

俱往矣!

无情的时光,悄悄推我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如今是“飞不起,跳不高”,精力不济,每下愈况。再加上这个病,那个病,不胜其烦。当年之勇,皆已为“昨日黄花”了。

但是,老年人应该有老年人的活法。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说得好:“老要有老的风骨,老要有老的优雅。正如春华秋实,四季轮回,各有风采。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是一种从容,恬阔,优哉游哉的状态。”如果心态正常,处置得当,老年生活,同样是会有滋有味的。

为了勉励自己,“微笑向前”(杨绛语),所以我房间挂着的是竹刻“知足常乐”,墙上贴的是 “澹然无为,神气自满”,房门的联语是“心气和平”“放下自在”,客厅的十字绣是“宁静致远”。这一切,都是在时时刻刻提示我:以平常心态,安享晚年。

自退休以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几条养老原则:

过有规律的生活。每天,起身,吃饭,小憩,睡眠,以及做这做那,大体是按时按点。

日日月月,岁岁年年,循环往复,有条不紊。在一般情况下,不受“节外生枝”的干扰。这样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才有韵味,才有利于机体的正常运转。这应该也是一种养生之道吧。

做自己喜欢的事。一日之中,无非是买买菜,烧烧饭,翻翻书,读读报,看看电视,玩玩手机,打打电脑,做做家务,与亲友通通话,与老伴聊聊天。一年到头,乐此不疲。对于那些非我所愿,浪费光阴,或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概不涉及。不急躁,不生气,不自寻烦恼。生活内容显得健康而充实,心情开朗而平静。

有病自当看病。年纪渐长,难免各种疾病的干扰。我认为,老年人体力渐衰,病痛“光顾”,在所难免,毫不奇怪。“既来之,则安之”。在下这几年,血压高了,就服降压药;血糖高了,就打胰岛素;血管堵了,就去装支架。这些老年病,采取措施,一一从容应对。思想上没包袱,心理上很坦然,觉得这样也还真的过得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老年人的生活可谓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保持一个平静乐观的心态,能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比什么都重要!

老了,就得“认”老。但认老决不是灰心丧气,消极悲观。我还是记得沈三白《浮生六记》里的那段话,并常常以之勉励自己:“我所得于天者已多,因此心平气和,无歆羡亦无怨尤。此余晚年自得自乐也。”这也许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 “善待暮年的自己”这句话的含义所在吧。

老年重修养

文/王芳

如今有人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为“因为近黄昏,所以夕阳无限好”。把转折关系改成了因果关系,把消极无奈的情绪,改为积极向上精神修养的警语。让老年人越活越有劲头,越活越积极向上。

退休之后,若想安度晚年,至关重要的是加强修养。这里说的修养不仅仅是道德方面的修养,而是指多方面的修养。诸如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气质等等。

比如文化方面的修养,它对老年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老同志退休后比往日清闲了许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空虚寂寞的感觉。这时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开始有目的地认真读几本书,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从书本里得到的东西便会使你的生活逐渐地充实起来,爱不释卷会让你感到时间比金子还宝贵。

再比如艺术方面的修养,对老年人更为有益。艺术能陶冶人的性情,而性情的好坏对老年人能否健康长寿又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的天地是广阔的,每个老同志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自由进行选择。无论是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书法,也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形式,只要专心学下去,就会其乐无穷。人们常说:诗歌可以使人灵秀,才华横溢;绘画可以让人襟怀开阔,脱去胸中尘浊;书法可以叫人自然天真,心情如山花竞放、泉水流长一样舒畅。

而且艺术修养又与其他方面的修养关系甚为密切,大有启迪互补的作用。

修养可以使人的心理不断地得到调节,胸怀宽阔豁达,精神愉快振奋,感情丰富美好;修养可以使人有知识,有道德,立身行事,使每一行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老年朋友们,只要加强修养,相信你们的晚年一定会过得既充实又幸福,自己的夕阳会更加充满活力。

退思园

文/幸运的贝壳

如今养成了一些习惯,看报纸,新闻,有时候到网上链接《活着》《中国人的一天》网站等等,社会上发生了各种事件,而我们的生活总是层出不穷,纷繁错乱。

现代有好多的年轻人无所事事,成为啃老族,好多的老年人无可依附。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屡见不鲜,很多老年朋友没有养老金,也没有人照料,他们有时候想找个人聊天都难,甚至看到网上有一位阿姨病倒在家里,邻居才发现她已经走了好久。而城市也如同巨大的吸尘器,繁重忙碌的工作让好多年轻人压力重重,很多人都是亚健康携带者。

想想,当有一天我们老去,那么所有的一切,也该如何的呈现呢。

我们无法去做好这样的事情,那么我们如何才可以不让他们发生呢。

记得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讲到是说有一位母亲她不是很好,婆婆失忆,有时又控制不了自己,手脚抖得厉害,经常会打散碗碟,家人也很无奈,有一天她儿媳给婆婆准备了一个木碗,很小。奶奶很伤心,直到有一天,小朋友也在做一只木碗,母亲见到了很奇怪,小朋友讲到以后给妈妈的。

记得看过一个广告,讲到一个小孩子的妈妈 一天劳动下来,临睡前打水给奶奶洗脚,奶奶慈善的给妈妈讲到累不累,妈妈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讲到不累不累的。最后,这个场景里被小孩看到了,然后他给妈妈打水洗脚,当水一直打湿在孩子脸颊时候,妈妈笑靥如花,她感到很美好,很温暖。

以前看过一组漫画,漫画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饭,看电视,画面转移另一幅图画,冬天里有一位老年人冻得哆嗦,但是还在那里烧火做饭,一组漫画一个家庭两种区别两种境遇,那是真实天壤之别。

关注老年事业,他们为社会奋斗了一辈子,老辈们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爱,他们就是那么的无私与伟大,他们把仅有一次的青春无悔地献给了我们和我们这个社会。

有时候他们啰嗦,但是他们对我们好的 .记得以前看到一个小故事,说是一对父子坐在藤椅上,老年人不止一次问道手里的鲜花是什么东西,儿子说那是鲜花。几次过后,儿子实在受不了了,一个人径直走开,而老年人讲到小时候小儿子问我那是什么,记得我当时讲过四十七次。父爱如山,真是父爱如山。

年轻,就要无所畏惧。我们可以老去,但是我们可以真的无悔吗?

退思园,一直想象我们的父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就是那么的大爱着,把一切都给了我们。似乎生活就是如此的面纱,但是祖辈一直是那么的阳光与灿烂。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黄昏的感叹

文/李丛中

在我还来不及想到衰老,胸中还跳动着中年人的那颗勃勃雄心,意识里还储存着青春的柔情与活力的时候,衰老却悄悄地钻进了我的机体。

斑白的头发便是证明,松动的牙齿便是证明,见到熟人却半天叫不出名字,出门打酱油却忘记带瓶子,也都是证明。

我不得不承认,生命的黄昏已在未觉察时悄悄降临。它来得那么快,那么悄无声息,让我毫无思想准备。

然而,周围的一切,分明又在提醒我,警告我,容不得我混迹于中年人之中,无情地把我推到老人的行列中去。

也许是在主持儿子婚礼的晚筵上,也许是在青年人投来的尊敬的目光里,也许是在填写退休表格的那一刻,我不能不痛苦地面对衰老的现实。尤其是街上嬉戏的儿童,突然叫我一声“爷爷”的时候,我不能不感慨万分地、无可奈何地跨进老年的门槛。

不愿老,没想到自己竟真正地老了,这苦涩的人生之水,刚咽下去,又吐出来;吐了出来,又不得不咽下去。其滋味,真是言不尽,说不清。

从今以后,我不能不更改我习惯了的时间表,不能不取消我排得满满的工作日程。然而,要我从此做个修身养性的闲人,我不愿意;要我从此做个生活大潮的旁观者,我不甘心。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生活轨迹,老年人自有老年人的壮志雄心。既然时间变得那么吝啬,那么,我也不妨在时间上做一个吝啬鬼;既然太阳已经下坠,我何不如也用夕阳来装点我生命的晚霞。

我愿意在棋盘上调剂一下我的大脑,却不愿意在麻将桌上打发我曾经万分珍惜过的时光;我喜欢在公园里活动筋骨,但我却不能在徘徊留连中消磨我宝贵的清晨;我已得到了儿孙绕膝的快乐,但我不可以在天伦之乐中久久陶醉;我常常会作无边无际的遐想,但我却不能呆呆地发愣,不去做我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的思维,还像丝一样的细密,水一般的流畅;我的记忆,还在广阔的空间里遨游,在漫长的时间里逗留;我的情怀,寄寓于山水之间,天地之内。尽管进入老年,但我并不昏聩。

只要我还能谛视,只要我还能倾听,我便不会放弃我的追求,坐等时间的判决。何况,我还有浮躁消尽后的从容,名利隐退后的澹泊,杂念排除后的执着,历尽沧桑后的顿悟,失败挫折后的清醒,这就是老年人的优势,这就是生命黯淡前的耀眼的光辉。

因此,与其让生命的灯火在昏黄中延挨时日,倒不如把灯芯捻大,把油加足,让辉煌的光焰照彻人生的终点。然后,一无牵挂地在黑暗中熄灭。

与其让生命之水缓缓地流干流尽,倒不如让全身的血液汇成汹涌的浪涛,去拍击生命最后的堤岸。

与其在人生的舞台上无精打采地细说慢唱,不如用尽全部的力量,在激越的歌声中唱出生命的最强音。然后,躬身作最后的谢幕,以答世人对我的一片爱心。

生命的晚霞,不应该是灰暗的。它和朝霞一般,有着绚丽的色彩。

人生的黄昏,不应该是一片朦胧。它有金灿灿的云朵,红彤彤的落日。

拐杖

文/施直东

有一则谜语: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是“人”。所谓三条腿,是说老年人年老力衰,走路艰难,通常要拄根拐杖助行了。

君不见,街头巷尾,村边路上,那些老先生、老太太,弯腰驼背,拄一根拐杖,慢悠悠蹒跚前行。这拐杖,起支撑作用,是老年人行路的一个依靠。

扬中人通常称拐杖叫 “拐拐棒”。最简单的拐拐棒,一截竹竿,或者一支树棍就行。但现在在城里,这种情况就少见。一般见到的,都是属于商品拐杖,有木质的,铁管的,不锈钢的。有直型的,带把手的。有下带“三只脚”、“四只脚”的。有带一只小坐椅的。有可以调节高矮的,甚至有带手电筒的。品种繁多,百花齐放。商家为老年人行走方便,可谓是尽心尽力了。

一般说,老年人使用拐杖,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前些时,碰到我的一个学生,70岁。平常神气活现,走起路来“刚刚的”。这回,突然拄起拐杖来了。一问,原来是右腿膝关节出了问题,走着走着,会突然支撑不住,已经跌过好几次了。现在只能借助拐杖慢慢走。

有个邻居,从照相馆退休的,腿不灵了,走起路来,一根拐杖,“的笃的笃”,又慢又危险。现在改了,每天由他儿子搀扶着,到外面转一圈,“练练腿力。”

有一个朋友,小学教师,退休后,不幸摔了一跤,右腿骨折,打了钢钉,行动不便了,还得操持家务。家住五楼,每天拄着双拐,上上下下,买菜购物,痛苦不堪。

我的母亲倒是很特别。90多岁时,住在我这里。小腿像“麻稭棒”,一双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好像随时都可能跌倒。我一再说:“妈,你拄个拐杖吧。家里有几根拐杖,随你挑。”但是,她总是说:“拄拐杖不难看啊!”所以,直到百岁高龄去世,妈妈终究没有拄过一回拐杖。

现在,轮到我了。近些年,腿疾渐渐升级,走路是越来越困难了。老伴和孩子一次次要我拄拐杖。直到现在,却也一次没有拄过。倒不是“怕难看”的遗传因子的作用,而是觉得,走起路来,拿个拐杖,麻烦。

遥想年轻时候,腿脚灵便,走路是“不在话下”的。有时与妻同行,她会冷不丁问一句:“你走得动吧?”我往往会以一个反问句回答:“我怎么会走不动啊?”想不到,现如今,却真真正正地在深味这“走不动”的悲凉了。

年轻的朋友们,趁年轻,尽情享受这行动自由的快乐吧。而对于那些只能借助拐杖前行的老者,至少得给予他们一点由衷的关爱和同情。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自己也可能成为拄杖而行的一员的。

青春

文/刘占亚

青春,人们谈起你,往往会想起初升的太阳、绽放的花蕾。雷锋说过:“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在浪遏飞舟的大潮中,到中流击水的弄潮儿认为:青春是燃烧的生命之火,是激昂的心灵之歌。勇于奋斗的奉献者永葆青春,永葆青春的人将拥有火热的生活!

古往今来,在时代和生活的舞台上,青春在各种令人赞赏、可歌可泣的“剧情”中,展现出不同的形象、魅力和激情。

新时代,新征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多少已过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还在发挥余热,奋进不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他们用闪光的足迹续写人生新的辉煌,用博大而昂扬的情怀诠释:“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歌颂这些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我不禁吟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是的,青春在这里,犹如枝繁叶茂的常青树,历经沧桑,扎根大地,沐浴阳光,承受暴风雨的洗礼!只要你精心呵护和浇灌,它就会硕果累累,香飘四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每天,在夕阳的映照下,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有很多鹤发童颜、身姿轻盈的老年人精神矍铄地跳着广场舞。在旅游、演出和健身等活动中,老年人的生活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欢歌盛世,憧憬未来。赞美他们老当益壮、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我不禁感叹:“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是啊,青春在这里,就像沉醉在夕阳中的新嫁娘,容光焕发,弹奏着动人的旋律。

其实,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真正的青春与年纪无关,只要心灵的朝霞绚烂多姿,生命之树就会一片葱绿!

活出精气神

文/苏克

人们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生活,一种是精神生活。“精神”二字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蕴藏着巨大的动力。要想精神生活多姿多彩,就得摒弃那些不利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常见症、多发症。

摒弃贪欲症:俗话说“人老三件事:贪财、怕死、不瞌睡”。贪财的欲望愈膨胀,灾祸的降临愈接近。欲望过分是心灵的枷锁,老年人应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戒之在得。

克服自卑症:自卑是前进的绊脚石,老年人认为自己老了,没有用了,尘埃落定,自怨自艾,自怜自贬,老朽无为的感觉越来越深,这种自惭形秽的心理状态要不得,古人言:“日既暮而犹烟霞绚丽,岁将晚而更橙橘芳新”。说明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做一件适合自己的工作,生命会变得更有意义。

力戒牢骚症:老年人最易犯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症,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历过人生的锤炼,经历比较丰富,做事稳妥慎重,考虑问题全面周详,但旧观念、旧意识比较浓厚,对某些新生事物看不惯,常自我封闭,脱离实际,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但时代变了,要更新旧观念,改变旧意识,与时俱进。否则,只能自尝被新时代淘汰出局的恶果。

杜绝多嘴症: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老年人爱管闲事操闲心,不该管的事要管,不该说的话却脱口而出。首先是切记老年人不干涉儿女的内政,不能以自己的愿望强加于儿女。动机好,效果并不好,更不要在别人面前当面揭示儿女的过错,这样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其次,听到逆耳之言,看到不合理的事,不要激动,要冷静沉着。言为心声,没有调查研究就妄加评论,说三道四,会招来没来由的烦恼与不快。

上述病症有些是自己亲身体会的教训,有些是耳闻目睹的真相。人总是要点精神的,若要精神好,关键是心态,心态好,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神由心生,心态好源于众善奉行,不求回报,狂热追求,不为功利,虽至暮年,不空耗岁月,业绩斐然,不独吞独享。在所作所为的过程中,欢乐自然飘飘来,不期而遇,这也许就是人活精神的真正内涵吧!

老人节

文/静静的思考

老人节

尊敬的老年人,我们应该尊重、关心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到来。根据中国传统风俗,中国农历九月初九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老人节。今年10月7日是我国第九十六个老人节。这一天具有特殊含义,因为在我国自古就有敬老、养老和扶志相结合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老爱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一、节日由来

我国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民间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重阳节的意义是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戴之情。《诗经·大雅·六月九》中说:“六月九日,于庭芳树下,佩茱萸,食其果,饮其露,朝夕相伴,不改其志”就是中国人对老人节日的最好解释。现在在一些地方还有老人节庆祝活动和集体庆祝活动,这正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具有敬老美德和人文精神特征的重要体现。

二、节日习俗

重阳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阳糕、登高远眺等习俗,而这些习俗大多是根据汉代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故事而来。张仲景本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他在这一年中遭遇了自己的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患上了重病。他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到了秋天他才吐血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这样仁爱的医生,就把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虽然传统节日各不相同,但重阳节还是有很多习俗为我们所熟知,比如登高、赏花、插茱萸等。

三、庆祝方式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也是敬老的节日。重阳节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由于九九与阳数相重,故称“重阳”,又称重九为重阳节、老人节。现在还保留着农历九月初九登高、赏菊的习俗。重阳节有许多独特的庆祝方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敬老、赏菊和登高、插茱萸和吃九子糕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在这一天进行习俗活动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数吃九子糕了,九子糕被誉为“长寿面”。此外还有赏菊菊花酒,喝菊花茶等习俗。

尊敬的各位长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老去,每个老人,也都有老去的一天。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以漠视姿态对待。当他们年老时,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当他们老态龙钟时,就很容易被别人孤立、冷眼甚至无视。

一、尊重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古代,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最起码的道德。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你尊敬别人就行了。然而,现代人却往往忘记了,老人不等于老年人。人不能只把自己看做一种劳动而不认识自己的身体。

二、尊重老年人是对长辈的尊重

一个真正尊重长辈和爱护长辈的人,他会时刻为他人着想,当他把别人当长辈的时候,也会把别人当伙伴,与朋友在一起,即使自己已经年老了,也会很乐意去帮助别人,去照顾别人,而不是去责怪别人、排挤别人。一个尊重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教你做人、老师教你读书”。我们作为子女、作为父母就要充分地尊重老年人!

三、尊重老年不是不讲理,不讲道理

我们知道,人老了,身体自然就差了。随着身体和精神上的逐渐衰老,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和别人打交道。当有人向我们发难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回避他们,避免与他们发生争执。我们知道,很多事情需要道理去解决,可也不能用“我说你有理就应该”这样的方式去解决。这就像打架一样会给双方造成伤害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和其他人的交往细节。

四、我们要像孝敬自己老人一样关心他人的老人

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牢记:关心和爱护他人是每个人对自己父母的基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每一位老人都是一个家庭成员。要学会与其他老年人友好相处,真诚地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和爱护那些需要帮助的年轻人,这可以使年轻人少走弯路,同时也让老年人多享受人生。毕竟,每个人都会老去,我们要善待每一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