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家人的散文

2023/02/10经典文章

关于家人的散文(精选10篇)

清,明

文/浅蝉。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岁时百问》

从梦中惊醒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正在经历衰老的过程,曾经澄澈透明的思绪伴随着无懈可击的睡眠被生活消磨解构,日子像沼泽,可以平静到让你踩在脚下,也可以将你吞噬到窒息。

从大学报到到现在,一共做过两个梦。

第一个好像是自己吃海鲜然后食物中毒,肚子痛的在人群中满地打滚,醒来之后胃口还是在自我消化,那种狼狈和尴尬感也在脸颊燃烧了一整天。急性胃炎,难怪梦里的疼痛那么逼真。

第二次是昨晚。梦里那天是清明节。

梦里没有日历但是我很确定是清明,微雨。一家人去扫墓。

大家兴致似乎都不错,车上一路闲聊,姑姑依旧在指责儿子学习不上进,弟弟耷拉着头听着,偶尔辩驳,言语间都是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其余的家人在他们争执的空隙里恰到好处地插话,使气氛不那么剑拔弩张,也不会冷场。我把头靠在车窗上,雨粘在上面,然后向下流淌,在车玻璃上带出一条邋遢的印记。

忘记了家人拜的是谁的墓,上面的字是金黄色的,就像前几天学校大门校名上补漆的颜色。印象里,他们的表情肃穆的有点搞笑。我觉得无聊,一个人走开了。我顺着坡上的台阶灵巧的穿梭在灵魂的床位之间,爬到最高处俯视家人,无意间看到一个墓碑肮脏凌乱的突兀。墓碑似乎年头很久,石狮子已经有了细碎的裂痕,唯有朱红的字迹依旧鲜亮,我想要把浮土擦干净,不想红漆突然化开在墓碑上晕成一片,我吓了一跳,想把红渍擦去,可那色越来越浓重,我听到家人叫我回家的呼唤,我停不下,跪在雨里跟那一片红色僵持着……

我睁开眼,天花板被蚊帐分割的支离破碎,我的膝盖酸痛,身上也像是雨里浸泡过的潮湿冰冷,只是怎样都想不起墓碑上的名字了,我努力回忆,希望找出一点于此相关的东西。

跟母后大人聊天说起此事,她及其权威地分析了我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提出了中肯的医学建议。我不知她心理医生的职业对我而言是福是祸,太科学,太理性,科学理性的没有一点人味儿。

清明是关于死去人的日子,但清明的诠释和灵魂是活着的人。只是,逝者如斯,活着的人又能怎样呢?

高三最紧张的那段日子,闺蜜的祖父查出食道癌晚期,周末在苦战题海之余时常听到她呢喃祖父又瘦了,或者又神智不清了,这些话是学习这条主线外证明时光流逝的另一条满载伤痛的线索。直到压轴模考那天一早在电梯里接到她的电话,通过虚弱的电话信号我听见一片杂音里微小的声音“姥爷走了”她哭的并不凶,却传递着不可承受之重,电话信号被这份沉重压的断断续续。

像是,一根明知会断锈迹斑驳的琴弦,真正断掉的时候,还是会割破手指,疼痛出血。

但血会很快止住,时间是心灵的血小板,不论怎样失血都有凝固结痂的时候。

我不知道那时她是如何生活的,只是那个被学习压力扭曲的时期,我们被课业负担榨干的身体想在题海中生存下去太难了,她早已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哀嚎悲切,而在高考之后的真空留白的时间段里,这已是一个无人会提起的话题。隐约记得,一次与她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她起身让座,然后突然哽咽着对我说,当年祖父上车也是这个姿态,之后迅速恢复平静。原来那些怀念和悲痛,只能盘踞在她心潮湿润的角落里,生活已经很拥挤,没有摆放伤感的空间。

去年清明那天下雨了,莫名觉得好舒心,觉得老天爷终于做了件合时宜的事情,上天没有把谁都忘记。但是和家人扫墓的一整天,我看到更多的是和平日没有两样的气氛,相聚,吃饭,琐碎的谈话,即使为死去的人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还是活着的人,还是生活面临的问题,生活中存在的矛盾。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或许路上的人可能只是继续平日的生活,只是雨天使得气氛不同而已。

姑且认为,那座破败的墓碑是自己的吧,我在替自己的长眠之所除尘拔草,也在践行清明最初的含义。万一此生庸碌潦倒,至少灵魂的居所不至于太过荒芜落寞。

乡思 不算什么

文/刘国平

中秋快到了,天上的月儿快圆了,月饼的香味溢出来了。

乡思,也就有了……

在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徐水的夜空还是干净的,月亮星星都能看得很清楚。每逢中秋,满满一轮明月挂在天上,八九盒月饼摆在桌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借着月光,一边喝着淡茶,一边谈天说地,真是其乐融融啊,多年来仿佛生活一直是这样恬静。

等我上了高中,开始住宿。中秋只能在学校过。中秋,并不是没有课程的安排,也不是少了,而是像平常一样,多。只有中午的片刻,去大门口,爸妈来看我。入眼是人海,但是,阻挡不了我前进的步伐。我像一叶扁舟,划开层层的波与浪,终于停泊在那“彼岸”边。握住父母有些发热的手,看着父母关怀的眼神,告诉父母:中秋我在这里,很快乐。我拿着月饼走回宿舍,路上遇到好友,就一起分享!感觉就好像家人在我身旁。

大学,我的第二故乡。虽然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但我又找到了一片清新的空气。山城的空气是澄澈的,天是蓝色的,我的鼻炎都好多了,但离家确实很远,思念,就难以抑制了。

幸好,每周,我都给家里打电话。说一说生活的酸甜苦辣,关心着父母家人的身体健康。爸妈则关心着我的学习情况,还有就是身体怎么样。我便汇报我获得的荣誉……我能想像得到,父母都在会心地笑。就这样,每一天,我都感觉,父母就在我身边,并未离我很远,他们一直在鼓励我,支持我。即使到了中秋,也是一通电话,就像平常一样,微笑挂在脸上。

从小到大,对于中秋,我并没有铭心刻骨的乡思。或许,我正好错过了那个书信的时代,没有古人那离乡背井两地相思的感觉。我赶上的,是科技的大数据时代。无论我走到天南还是海北,只要我想家了,一通电话,就能连接家园,一段视频,就跨越了空间,让我和家人面对面。

乡思,不算什么。

永远的家人

文/周海亮

这个时候,他本该坐在酒店里,聊着旅途的趣事,与一群朋友推杯换盏。可是,没有。他的朋友们突然在这个夜里一起消失,在他结束七天的旅程,重新回到城市的时候。

他知道他们忙。他知道他们恰巧都在当天晚上有事情:比如父母过生日,比如回了乡下,比如正陪领导,比如正生病,等等等等。他理解他们,可是他不习惯。之前每一次出差归来,总会有几个朋友为他接风洗尘——朋友是他的财富,他以朋友为荣。

没有你们,我会孤独。酒桌上,他常常这样对他们说。

是心里话。

他在机场至少呆了十分钟,然后,打一辆出租车回家。这种时候是不应该回家的。这不符合惯例。

果然,当妻子看到他,大吃一惊。

怎么了?妻子问他。

回来了啊!他耸耸肩。

不是要和朋友们一起聚吗?妻子说,一周不见他们了啊。

碰巧他们都有事情。他说,也是一周不见你了啊!

说这些时,他突然有些内疚。每一次当他归来,他首先见到的都是他的朋友,而非他的妻子。

妻子接过旅行箱,放好,快步走进厨房。一会儿妻子出来,喊他的儿子,去超市为你爸买点菜。排骨、黄花鱼、茄子,都是他爱吃的……对了,再买一瓶红酒。说完,去浴室,为他打开热水器。

不用了。他笑,冰箱里有什么菜,对付一下就行了。

那怎么能行!妻子认真地说,没有朋友给你接风,我得给你接风啊!

接风。他再一次为自己以前的所为内疚和自责。他知道妻子和儿子都想他,可是当他回来,他还是喜欢先与朋友们聚一聚,然后再回家。——因了朋友他忽略了妻子和儿子,而当朋友们突然消失,他的妻子和儿子,便会及时出现。

因为他们是他的家人。

吃饭时,妻子和儿子每人敬他一杯酒,他握着酒杯,盯着妻儿的脸,突然有些哽咽。他知道朋友们没有做错,他还知道,就算这些朋友今晚可以为他接风洗尘,却不可能一生的每一次都为他接风洗尘。——因为朋友们可能离开这个城市远去;因为他可能离开这个城市远去;因为今天的朋友可能不再是明天的朋友;因为很多事,很多可能。谁能陪你一生?谁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为你烧一桌好菜,然后坐下来,陪你喝一杯酒?

朋友再好,却可能不会陪你一生。或者,在你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不能够伴你;能够陪你一生的,能够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唯有永远的家人。

没有你们,我会孤独。这句话应该对你的朋友说,更应该对你的家人说。

所以,他站起来,轻轻拥抱了他的妻儿。

没有你们,我会孤独。他说。

爸爸,我爱你

文/蒙珉璨

我爱的你是这样一个你,无论什么苦累,都自己一个人扛,从来不和家人提及半句,只为给家人一个丰衣足食的生活,你从来都是那么拼。望着你日渐佝偻的身躯,儿子多想说一句,“爸,您歇歇吧!”我一直记得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再苦再累,自己忍忍也就过了,何必让家人担心呢?这是你,为了家人宁愿一个人受苦受累。

我一直以为,自己曾经做过很多错事,家里都不知道,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父亲知道,父亲知道我所有的一切,只是他一直相信我能改,一次次地给我机会。这就是你,大智若愚的你,一直宽容我的你。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初中时期,全校3千多师生在一个心理学专家的煽动下,痛哭失声时,我坐在球场上,一个人嘲笑似地看着所有的人。可当父亲为了给我找学校,出去陪人喝酒到三点,醉醺醺地在楼道里跌跌撞撞时,我冲下楼扶着他,哭得像个孩子。父亲啊,你的过去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迷,从未有人向我提起,可是你的现在对我来说,是一个必须用一生去看的故事,是一首伴随我一路成长的历史。其实我一直知道,父亲是多么爱我,只是他不会表达,其实,所有的爱都一直在他心里。

这就是你,给我温暖,给我宽容,给我帮助,给我照顾,给我一切所需要的东西。

鬓已微霜,望儿扬帆起航,默侍炉火旁,盼儿归来的方向,苦累一人扛,为家四处奔忙,哪怕满面沧桑,你一直在我身旁,我一直在你心上,你说不管未来有多迷茫,也不要忘了家的方向。

离家两年,父亲,我好想你。

灰鸽儿

文/青鱼

灰 鸽 儿

出了门儿便是田野,这是我的栖息地。横空、旷野、农舍又是家鸽生息繁衍的乐园。因此曾眼羡别人家出巢回巢的鸽子寄于檐下,但总得不到。一次与一位有经验的女教师论及此事,她说:这鸽子很嫌弃的!它选择的巢必须是优质的屋室,烂房破屋它绝对看不上眼,我曾与之争执到脸红,因为那时我的房就是夯土而成。默认了事实后,只有看鸽子飞进院子混在鸡群里吃食,飞上屋顶作暂短的停留。也就是在那时我开始留意家鸽:它迈行,有别于普通鸟儿的跳越;其色泽鲜亮,灰白两色,还有就是远观不来的了。由于得不到,所以也就去了“拥有”这个心愿,任它在邻家的屋顶咕咕叫……

终于,几年后的我渐渐摆脱生活上的困顿。拆了土屋盖了新房,和别人一样有了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助长了拼搏的斗志。鸽儿似乎没有在意我的变化,确切的说是我改善了家居的条件。他们仍一如从前般地来院觅食,站在屋顶上停留片刻……

家里的畜圈低矮,平时骄傲的公鸡和淘气的母鸡总飞上梁来过夜,天明时母鸡来不及飞下就卧在横放在两梁间的平板上产个蛋,而这时又往往蛋随鸡落难以保全,家里人就随意在梁叉上放几个空牛奶箱以供鸡下蛋使用。由于人的高度有限,所以从箱的侧面挖一个比拳头稍大的洞,可以方便地伸手取蛋,每一个充满生机的夏天,梁棚的檩空里总会有麻雀来产蛋孵化。鸡雀和谐,畜禽一室,也算得繁荣,因此我们见了都满心欢喜。

这是一个料峭的寒春,两三天一场雪,雪后便是降温。大自然总也不能从冬眠中醒来。鸽子是一种早孵的鸟,它要找到一定的位置来产蛋,孵化。不知是哪一天,两只深灰色的鸽子光顾了畜棚,而且侵占了一只鸡下蛋用的纸箱,同时还掀了些许的枯草在里面做了巢,一家人燃起了希望的火。多年的愿望得了实现,我曾在家人面前高声抨击女教师当年的谬论。于是再进出棚圈的时候每个人都加了一份小心,就算如此总还是惊得灰鸽探出头来环顾四周,似乎随时准备逃离。远远地瞧上一眼,一只在静卧,一只来去觅食,和睦里透着一丝隐约的让人怜惜的伤感。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心仿佛都在那里。

一个无风的日子,我发现了那个箱子的侧洞,便提醒家人:小鸽子出生后是否会从此坠落。勤快的家人第二天就利用鸽儿外出时用一块优质塑板沿内侧遮挡,一家人又放了心。不出几天,很远的地方就能听见雏鸽的嘤嘤声,每个人都很欢喜。非常在意这件事的我们却很快发现箱子里不见了鸽子惊恐的转动的头,心头掠过一丝不祥。几个小时后我们蹩近前去,那块板侧倒着,掀开板,两只绒毛鹅黄的小鸽子双双躺在窝底,板和沉重的母鸽要了它们的命,冰凉的身体,可爱的模样。那双灰鸽飞去了,不知何方。家人深悔自己的勤快,我也对自己多余的操心而懊恼,但一切都无法挽回。

虽然仍有灰鸽进出院子,但我们不再奢求拥有,自私的占有欲和多余的呵护戕害的可能是鲜活的生命,这种可怕的意念和行为是不是也悄然发生在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中

秋语

文/张学红

李渔语:炎蒸初退,秋爽媚人,衣衫不为桎梏,此时不乐,将待何时?

正值清秋,天气早晚乍凉,昼感清爽,夜能香寐,眼看天旷云高,携一家老幼近游梁山美景,不亦乐乎。虽有草树初败之迹,亦有花儿不怕这晚凉,挺着枝杆,抬头昂胸,把花儿朵朵托起,那花儿娇艳,盛极,花浓秋意浓!

一声场秋雨过后,树叶已见斑黄,随时等待凉风吹落,匝地化尘,与泥土相融,继续滋养这片土地。

此时,趁夏热消融,霜雪未到之际,约家人或友人,登山,游湖,赏景,人生之乐也!——“春霄一刻值千金”,则秋价之昂,宜增十倍。

仲秋,天气氤氲,路上行人车辆穿梭,赶着回家吃团圆饭。席间搛菜,喝酒,杯盏交错,大快朵颐,有说有笑,如此和畅欢喜,不亦乐乎!虽没赏到圆月,与家人团圆合欢,暖意融融。命运宠我,父母,公婆均与我同栖在这座小城,家人近在咫尺,每天都能与他们在一起厮守着庸常而温暖的生活,实属上天眷顾,怎能不知足?

回想四年前的秋,父亲得了场大病,我和弟弟,妈妈一起,在远离家乡的省城,租了一间房子,和小时候一样一家人相偎生活在一起,不同的是,我们已经长大,可以用坚强的翅膀遮护亲人。

每天,妈妈给我们做饭,我和弟弟24小时轮流照顾老爸,他是个坚强的老头儿,做完手术,他躺在监护室的床上,我们只能隔着门,在门缝里偷瞄几眼,每次老爸都似与我俩有心灵感应,总能第一时间感知到我们的眼神,他带着满身的管子,强忍疼痛坐起来,冲我们挥手、微笑。说不出话来,就用嘴形告诉我们——没事,不疼!

老爸的病一天天有了起色。

感激那些在困难时给予我帮助的人。感谢医生和护士的精心治疗和看护,在我们全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们伸出一双温暖的大手,帮我挽留住了亲人,救命之恩当永生难忘,涌泉相报。

老爸经历了这场身体的浩劫,深知劫后余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赚来的,现在更加善待自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生经历了春的生机,夏的盎然,冬的沉寂,秋天,凝聚成一颗成熟的果实。平稳安详的栖息在树上枝头,等待人们一起分享它的味道!

今秋岁月静好,一家人健康、平安、喜气、安稳。

用什么来感恩这一切?——慈悲。

家庭是港湾

文/吴长青

每年的中秋,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家乡,作为一个游子,我一直把家看作是我停留的港湾。

常年在外奔波打拼,身心都很疲惫,可是每次节假日回家却倍感激动,那种浑身充满活力的感觉很让人满足,就像远洋的船舶回到了港湾里休整过一般。

身在他乡过中秋,我必做一件事:明朗的夜空下,我面朝着家乡的方向仰望那圆圆的月亮,脑海里浮现一个个家人亲切的脸庞。这一举动渐渐成为一个习惯,年年如此。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月亮总是又大又圆的,好似一个白玉盘挂在深邃的夜空里,感觉很亲切。只要在家里过中秋,母亲必定要在院子里摆上一个大圆桌,我们一大家子人团团围坐在那摆满佳肴的桌子前,在银辉里谈笑着边吃边聊。年近九旬的爷爷端坐在正中,父亲和我分坐两边,弟妹们带着孩子随便坐。这时,最忙的是母亲,她既要照顾我们又要做我们喜欢吃的锅饼。而其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母亲制作的夹有白糖或红糖馅的圆锅饼。刚出锅的饼子虽然很烫手,但是我双手交换地捧着,一口气能吃上两三个,炙热的感觉不只在手上,更在心里。

和家人相聚三五日,假期即将结束,我们就要动身返程了。每当这时候,母亲都会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一些爱吃的零食让我们带上。记得去年中秋,我们返回的那天早晨,正在收拾物品,父亲过来说,母亲凌晨3点多就起床煮羊肉、一个人开始包饺子,现在做好了,让我们吃点再去赶车。我听后心里涌动着一股股暖流,很感动,也不忍去吃。妻子和孩子去吃了一些,我则和父亲把行李装车。等妻子和孩子吃完回来,父亲骑上电动三轮车载着我们一家在晨曦中往车站赶去,在回来的车上我的心情还在荡漾。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聚的时刻,很多人都在这一天赶回家里和家人团聚,而我因为远离家乡打工,所以和家人团聚变得很奢侈。

面对家乡的方向,我再次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诗句来……

远近都是爱,家庭是港湾。圆圆的明月啊,你总是那么皎洁和圆润;遥远的家乡啊,你总是那么令我思念和神往!

家的况味

文/鸿拂

家的况味,于我,最多的是离别。

从高中在外上学直到现在,家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记不清,多少次梦里还在家中有说有笑,醒来发现窗外月光皎皎,自己却躺在熟悉而陌生的地方。不禁毛骨悚然,惊出一身冷汗。睡不着,想很多,一夜一夜地失眠。

高中离家不是很远,周末偶尔回家。大学了,从江南来到北方,只有假期才回家一次,且不是每次都回。曾经后悔过,为什么当初就狠下心来这么远。

于是,电话就成了连接我和家人的桥梁。节日里,给家人送去一句祝福,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很多时候,自己身体不舒服,特别是感冒了,连电话也不敢往家里打,生怕敏感的爸妈听出什么。于是,我只能思念。我不喜欢热闹,一个人的时候我又经常莫名地为此感伤,于是我只能拿热闹来将这一切冲淡,很矛盾。

想起家,那是一条长长的离别路。

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每过完半学期,我就开始拿起笔每天在日历上涂抹,数日子。盼望着,盼望着……假期,回家。

终于,放假了,背起行囊,攒着小小的车票奔向火车站。接近四十小时的旅程,很多人都在抱怨这简直就是折磨,而我却很享受,因为心底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就快到家了。好不容易回到家,一眨眼,还没有多歇息一阵。一晃,又开学了。又得开始收拾行囊,想到又要离开家,我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晃得家人眼花。此时千言万语都是那么的多余与无力。我试图把家里的一砖一瓦刻在心底,只等那神圣的一刻到来。

吃完母亲做的早饭,从不生硬地道一声“爸妈,我走了”,独自踏上前程。我一直拒绝家人的相送,因为我怕自己经受不住离别的感伤。起初父亲是不依的,可是我一再坚持,曾经还因此闹得大家都不愉快。后来母亲说,就让他自己去吧。于是父亲也不好再坚持什么。其实我懂,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与其伤感,还不如不送。于是,后来没有人要送我出门了。只是很多次,父亲在电话那头说,“你走以后,***泪流满面”.听到这里,我就哽咽了,说不下去了。母亲接到电话,说的却又是另一个版本,“你走以后,你爸哭了。我告诉他,孩子都这么大了,由着他吧!”说来说去,我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哭了。每次,通话快结束了,爸妈都会问我身体是否安好,要我照顾好自己,没钱往家里打电话之类的。听多了,厌了,觉得他们唠叨了,很不耐烦地回答“知道了”.

今年回家,帮母亲洗头,突然发现许多的白发。和父亲出门,发现他的步子慢了,脊背有些弯了。说不出的滋味。

一个人坐在火车上,身边都是陌生的面孔。有说有笑,我静静地坐在那里,想起家里的点点滴滴,几多欢笑,几多辛酸。这一去,何时才能回家?

记得那次走的时候,说了一句“你们就放心吧,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说的很潇洒,走得义无反顾。如今想起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我在鞭策自己的同时,无形中又在他们肩上徒增了多少阵痛的负担。

漫漫离家路,我不知道下一站是哪里?总之,家越来越远了。也许就像书里写的那样吧,离乡就是为孩子创造另一个故乡,对于漂泊者来说,上一站就是故乡。

于我,家的况味,就在这离别的路上。

大洋远征小记

文/姚梅

2014年5月20日,南海,阳光下的“大洋一号”船甲板上,这个航次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家福正在拍摄,大家脸上都很自然的流露着作业结束的轻松和即将回到家人身边的兴奋。

仔细回想起来,虽然自己也算老大洋了,从“大洋一号”船离开三亚算起来整整过了170多天,总航程25000余海里,这些数字放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故乡、亲人越来越近,在兴奋与激动的同时,更多的不舍与难忘涌上心头。

最不舍的是可爱的船员们。他们大都从海试起就一直在船上,默默支持着我们科考队员的工作。时刻将全船安全放在首位的船长,积极组织各项活动的政委,日复一日起早贪黑的大厨们,任劳任怨永葆乐观的服务员,精神时刻高度紧张的绞车师傅们……还有所有坚守岗位的船员们。他们也想家,他们也想亲人,他们甚至也会抱怨工作太辛劳,可一旦有事情需要他们帮忙时,他们每一个人都能挺身而出。

最不舍的是团结的调查队员们。不论事小事大,只要开口必然有回应。每个航段看到下船队员的车远去,既舍不得他们又为他们能回到家人身边而高兴。

船上生活是艰苦的,船上生活是单调的,船上生活却又是丰富多彩的。海洋知识竞赛、元旦晚会、大洋春晚、餐厅KTV、投篮大赛、乒乓球比赛……这些都一一浮现在脑海中。有人会说这都是苦中作乐,可这不正是每一个大洋人最可贵的东西吗,工作时兢兢业业,不工作时乐观生活。

最难忘的还是船上任何一个房间里的小聚。或年轻或年老,或善谈或寡言,大家围坐一起,共同举杯,从家国大事到身边小事无话不谈。没了年龄区分,不分单位地域,大家只为交心,只为友谊。

有人说远行是为了更好的回家。船上生活固有千般好也难抵对家人的思念,想着自己每当有信号就想尽办法和家人联系,甚至借来手机也要和儿子视频,家人对自己的意义、自己对家的思念更加重了。每当船离港的时候,甲板上都是抓紧最后一刻和家人打电话的人们,他们都和我是一样的啊。

家,我们回来了。

爱,藏在心底

文/俞骏晨

翻开《成长阅读》,我被其中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文章的题目是《藏在心中的荔枝》。

文中,爷爷咳嗽得厉害,姑姑送了一串荔枝。爷爷看见了“我”,说他不喜欢吃荔枝,就叫“我”吃。当“我”把荔枝吃得所剩无几时,妈妈进门看见了,责怪“我”把爷爷最喜欢吃的荔枝吃完了。也就在这一刻,“我”体会到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爱。

这个故事让我顿悟:其实,在家人的心中,我们是被爱包围的孩子。只是,大人们往往把对我们的爱小心地掩藏着。文中的爷爷那一句“我不喜欢吃”恰恰就是藏在心底的爱。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人。我喜欢吃红烧肉,爷爷总会烧一碗,然后看着我吃。我让爷爷也尝尝,可爷爷总说他不喜欢,让我多吃点。我一直以为,爷爷因为高血压不能吃红烧肉,现在我知道,那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里藏着爷爷对我的疼爱。有时做完作业,我的文具盒没收拾好,爸爸就会横着眉毛瞪着眼睛,从他的嘴里蹦出几句冷冰冰的话:“你总是这样丢三落四,谁会喜欢你?”以前我总是觉得爸爸对我太严格,有点不尽人情。现在我明白了,爸爸的严厉下藏的也是深沉的父爱。

读完《藏在心中的荔枝》,我的心里也像吃了荔枝一样甜,因为我有家人爱着我,我是幸福的孩子。朋友,如果你的家人也曾对你严厉,也曾说过善意的谎言,那么,你是幸福的,可千万别忘了,我们也要学着去回馈这一份深藏的沉甸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