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立春的散文

2023/02/12经典文章

关于立春的散文(精选10篇)

春意盈风

文/鲁珉

那个使人无限向往的春,不经意间就轻叩了窗棂,带着原野的味道迎面扑来。尽管那风依然有些刺骨,可透过灵动的风,还是可以嗅到春的那股清新与欢畅。

原来已经立春了。冬的雪还未融化,冬的枯叶还未转绿。可这春,却是实实在在地来了。

那阳光中的风虽然还有点寒意,但已没有了寒冬的执着。推开原本紧闭的窗,才知道春是从风中弥漫出来的,春意已经盈满在风中。不然,那阳光不会有这般温暖。

立春的气息,也将思绪拉回到从前。每年的立春这一天,母亲总会早早地开始忙活——做春饼。母亲说,一年之始就在春,这春饼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开始和面,还要打进几个鸡蛋,揉和醒好长一会儿。春饼要配上好馅,要用很多食材,芹菜、豆腐、肉末、韭菜、豆芽,加在一起。烙春饼也要留意,火不能大也不能小,油温不能高也不能低。这样烙出的春饼,外焦里嫩,香脆可口。母亲把春饼炸好,放在漏篮上,最后沥油。

烙好的春饼上桌后,我们几个早已按捺不住了,用手拿了就往嘴里喂。一家人围坐着,飘香的不仅仅是春饼,更是那份亲情,那份温暖。

那个时候,品着春饼,也是品着春天的味道。小山村的人们,也是刚刚吃完春饼,就合计着春的播种。秧田在冬来临时就预备了。谷种也是备好的,心里也在盘算着,今年要种几分田的糯米,全家人吃糍粑会不会够。

现在的故乡,已经鲜有人种植水稻了,大部分农人都把水田改种经济作物柑橘了。可对于春天,在我心中却一直还是从前的模样。

当春来临时,就会想起故乡的春天,草从地里不经意就冒了出来。鸟雀突然增多了,飞来飞去地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会儿落在门前的晒衣架上,一会儿就又飞到瓦屋顶上,再一会儿,全都落在老屋后那几棵柿树上。

都市的春和小山村的春总有些不一样。这不,已经立春好多天了,风还是冷冷的。都说“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可无论是江边,还是公园里的树木,都未见“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景况,但却感受到似剪刀的二月春风。

可不论怎样,春依然是大自然的画家,会在不经意间绘出无与伦比的美。盈盈春风中,那种多彩的世界已经开始着墨涂抹。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亦同大自然,也是出色的画家,更是在人生的春天就开始描绘绚丽多彩的画卷。

立春-何蔚

文/何蔚

立春这一天,我拉开窗帘
走到阳台上。我想知道此时此刻
春天是怎样掀开厚重的棉被
孩子一样伸着胳膊从床上爬起来
或是像母亲一样捧着晨星点点
捧着带露的新芽,站在街头

此时此刻,我想知道
春天染好的彩色花布究竟挂在什么地方
那些得过老年痴呆症的树木
是怎样在阳光下返老还童
此时此刻,我还想确认我的祖国是否真的
立春了,路人的眉毛上是否真的
留下了喜鹊唱过的痕迹

立春了。从柳树上传来的消息是可信的
立春了。我们的城市也换好了新衣
楼下的花店里,老李的小狗
明显地增加了摇尾巴的频率
喜欢眯着眼睛走路的老许忽然睁大了眼睛
他说,立春了。这一刻,我发现他的茶壶
已经勃起了泡下一整座山的冲动
立春了。诗人谷未黄典着大肚子
从三店集走到望丰村。他说立春了
而我知道,他在一个冬天产下的诗句
足以从金银湖一直铺到东山头

是的,立春了。所有的人都在这么说
但所有的人都说不清春天究竟是什么
它是怎样倒下去的,又是谁让它立了起来
就像我说不清自己的脸,究竟是怎样
在一夜之间生出了这么多巧妙的皱纹
就像风说不清自己的身体究竟是怎样
在一夜之间长出了这么多温柔的懒骨头

噢,立春了
我的生母和养母的土地立春了
我的朋友的花盆和雨伞立春了
远处的山岗和近处的河流立春了
梦中的老屋和眼前的高楼立春了
我心跳加快,因为我的心跳立春了
我血压升高,因为我的血液立春了
我眼眶发热,因为我的眼泪也立春了
这一刻,我要警告雪花必须远走高飞
警告寒流不要在我亲人面前表演真人秀
这一刻,每一串鞭炮都能把山川叫醒
每一声鸟叫都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立春这一天
请一定要原谅我以往的过错
只记住我身上属于春天的内容
只记住热诚、爽朗和生机
或者反过来,只记住我的过错
原谅春天身上属于我的那些坏毛病
原谅雨水、雷电、流感和倒春寒
原谅那些悄然死去而又慢慢活过来的事物
就像原谅我们曾经承诺过
却始终未能立起来的誓言

盼春暖

文/清风闲吟月

盼春暖

说到春天,给我的感觉总是乍暖还寒、时冷时热,这似乎是春之神的有意安排,要把这由冬至夏的春均分成“冷”“暖”两半来调节气候平衡,几乎是几天暖阳和煦就有几天寒风阴凉,让人在感触冷热无常的变化中,体悟春的博大精深、曲折深邃。

北方的春,来的早拖的也长,一般在春节前后就立春了。立春,即说明冬季结束春季来临,是季节更迭的标志,可现实中能让人感知时序变化的气象,却远在仲春亦或是暮春。北方的春多是冷春,那种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景象一般要等到春末或者夏初。由此,盼春暖就成了北方人的期待。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华北地区的老家贫穷落后,缺吃少穿是农家人的普遍现状,一年四季勤恳劳作勉强应对三餐,若是赶上年景不好,天灾人祸,那就青黄不接了,蜿蜒崎岖的乡间土路上时常可见手执枣木杆肩背破提篮的讨饭者。有时在异地他乡碰到了同村人,还可交流经验,结伴同行。那时,冬日里母亲在张罗完一家六口人的伙食后,总见她掰着手指默算什么,伴随的是偶尔无奈的叹息、偶尔欣喜的笑颜,后来才知道,母亲测算着“日子”,看看什么时候“冬至”、什么时候“数九”、什么时候“立春”------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庄稼人捉襟见肘的生活就有希望了!母亲常说“春打‘五九’尾,叫花子撅着嘴;春打‘六九’头,叫花子不犯愁。”似乎说的也是冷春的长短,穷苦人最盼春暖。

后来,侥幸住进城里,住上了冬天送暖气的楼房。冬日里躲进小楼,窗门紧闭,一家里温暖如春其乐融融,感觉真好。可停送暖气后的冷春一样考验着城里人。每年三月中旬停暖至“五一”前后这段时间里,时风时雨,冷暖不均,白天屋里的温度比外面还低,不得不让人蜷缩在沙发的角窝里,难得直背不敢伸手,走起路来都是瑟缩着怯生生的,生怕踩了寒凉,碰了冷怆。一般没事的人天一擦黑就躺倒在被窝里,也只有在被窝里才能伸直脖颈、舒展身姿。

冷春!让人弗堪,同样屋外的草树也在承受欺凌。虽有“东风好作阳和使”,却难见“千树万树梨花开”。才见枝头吐绿,却又抱蕾不发,几颗大胆的木桃花苞也只是羞涩的蜷伏在黑朽的枯枝上眯眼偷瞧,生怕违了“东君”旨意,错了芳菲消息。小区楼下,有几株绵柳,虽说柳树知春,却于整个春来不见什么动作,直到清明节后,才微启柳眼,试问东风春几许?

“一春常是风和雨,风雨晴时春已空”。北方的春,不仅寒冷而且风多雨急。风是“一年一阵风,从春刮到冬。”雨是急速干练,不拖泥带水,少有了南方那种欲雨缠绵的怀情。“恼人天气又春阴”常是北方冷春的真实写照。

生在北方,渴盼春暖!春暖时,我们悠游于四野,陶然于花香------

遇水而濯

文/桑飞月

立春这个节气,扰人心绪。

说是春天到了。人一听便禁不住心花怒放,可迎面而来的霏霏雨雪,却将那些“花儿”,簌簌地,簌簌地,都给砸落了,惨不忍睹。

春天,哪儿呢?

好不容易挨到雨水,天还是灰的。雨雾蒙蒙,湿漉漉黏答答地,和你纠缠着。这也就算了,权当作是润物的天街春水吧!可气温,怎么还是这么低?像沉沦在失恋中的人,扶着南墙也打不起精神。此刻,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些过气的雪花,它们竟还在你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招摇乱晃。

要说,结果是明摆着的,春天必将会来,但还是不放心……这就好像恋爱中的人,在关系没挑明之前,一切仍充满悬念。直至,有些话说出了口,或者,看到花真的开了,那颗心,才落了下来。之后,即便再怎么下雨,心情也是清爽的。

终于,坐不住了,决定撑把伞出去,寻寻春天的蛛丝马迹——雨水是撩不起的珠帘子呵,你必须走出去,才能看得到某些真相。兴许,那帘子后面,草木已萌动。昨晚温书,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哦,“立春”原来只是在解冻,春天,应始自雨水中的草木啊!于是,去看树。

江南的春雨,多下不大,淅淅沥沥,有时呈雾状。此时的草木,便笼在这雨雾中,油绿光亮——多是些常绿苗木。最妙的,却是那些落叶乔木们,赭黑的枝干上,均匀地挂满雨珠,近看,像一盏盏小灯,颤颤地,闪着光,大概是想在这片灰里,为春天照亮来时的路吧!回头再看,又像一树透明的花苞——雨水,是挂在春天枝头上的第一茬花苞。

继续往前走,令人惊艳的事,便出现了:一树一树的花,竟然都开了,在这寒意料峭的枝头。红梅粉茶,暂且不表。我想说的,是那些探春,连翘……虽然,瘦弱的花儿们,在这雨里一片凄黄,但毕竟,都开了……

看罢花,看罢那些带着春天气息的花,你才会觉得,这正月里遇到的水雾,竟还是有些诗意的。于是,心开始笃定下来,等春!

也许,爱美的春天在上妆前,总要细细清洗一下容颜的,从褐枝里洗出嫩芽,将棕黑洗成碧绿……有点儿像姑娘出嫁!

有人指出,《月令七十二候》中的雨水,应念去声,原本是遇水,谐音讹变为现在的雨水的。照这样解释,也有意思。如此一来,遇水而濯,便成了这春天里比较重要的一件事。种子濯而生发,苗木濯而鲜碧……对于我们,则要濯心,将昨日的风尘、烦恼、负能量……全都丁点儿不漏地清洗掉,继而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地重新开始新征程。

如何濯心呢?在我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个好方子。不信,你试试!

立春之美

文/蔺丽燕

立春一到,春天的气息也就渐渐浓厚起来了。“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立春的节气,像一双有力的大手,缓缓拉开春天的大幕。熟睡了一个冬天的树木,在春深情的呼唤下,用鹅黄的嫩芽,点亮春天的眼睛。南飞的大雁,遵循着季节的规律,于春天,飞越万水千山,回到北国的苍穹。雁鸣声声,引逗出薄冰之下活蹦乱跳的一尾尾鱼儿,激起涟漪层层,像一朵朵盛开在水上的花儿。

立春到,寂寥的天宇渐渐热闹了,单调的旷野渐渐缤纷了,僵硬的土地渐渐酥软了,刺骨的薄冰渐渐温热了……立春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术师,用魔幻般的手指轻轻一点,山河顷刻间容光焕发,大地转瞬间神采奕奕。一幅幅崭新的图景,流光溢彩般在人们的眼前铺展开来,绵延到很远很远。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首领,在他的身后,整整齐齐地站着雨水、惊蛰、春分、清明……一个个节气井然有序地隆重登场,在四季的舞台上,或衣袂飘飘,或泪水涟涟,演绎出自然的阴晴圆缺、风霜雨雪。立春一年端,种地好盘算。行走在轮回四季的农民,在立春时节,已经做好了耕耘的准备、播种的准备。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春天的规划,让土地更加肥沃,庄稼更加茂盛,果实更加饱满,粮仓更加丰腴。

立春,有时赶在春节前夕。因为与那一个年终的盛大节日成为一墙之隔的邻居,立春的日子,是忙碌的日子,是纷繁的日子,是喜悦的日子,是满怀希望和憧憬的日子。立春带来了春回大地的欢快消息,淤积在胸中的严寒,像河里的薄冰,正一点点化开。问君能有几多愁,一江春水向东流。善解人意的立春,会带走曾经的惆怅与无奈,把从头到脚的喜悦和姹紫嫣红的期盼留在你我身边。

立春,是春天精短隽永的卷首,用平平仄仄诗一样的语言,给了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立春来了,也许还会有倒春寒,令人猝不及防。可立春来了,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的春天还会远吗?

立春后,寒冷依旧

文/李兆庆

立春过后好几天了,论时序应该暖和一点了,气温不但没有回升,反而有连续降低的趋势。这和寒冬腊月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啊,看来,草长莺飞的春天离我们依然遥远。

寒风凛冽,空气干冷,脱落掉叶子的树木在风中抖擞着瘦硬的枝条,蹁跹着,颔首致意。由于春节刚过后,外省的人大都奔波在回京的路上,或者依然与自己的妻女团聚,就是街上有几个行人,也都是裹紧棉衣逆风疾行。临街的门面多数没有营业,铁门紧锁,冷清地透露出节后的清汤寡水。

今日的天是美好的天。阳光细微。从漫天的白云间洒下来,一丝丝,一缕缕,落在地上,落在高楼和村落间,落在行者的脸上,落在孤寂者的心里。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我的屋内,没有一丝丝的温暖,却是晴朗的。我抬头仰望,阳光在我的眼波里形成了影子,好像我的灵魂也被洗涤了一遍。白日里,它也是静悄悄,像黄河滩的黎明来临前的静寂。翻阅着苏童的河岸,走在阳光里的少年已不再年少,现在的他,眼里布着血丝,心里充满悲叹,就如困兽之斗,就如里尔克诗里面的在牢笼里的豹,就如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再疯狂的为谁写着情书,不再白天幻想着天上会掉馅饼,不再那么诗意的幻想着玫瑰般的爱情。

瑟缩着,躯体被冬天的大衣紧紧包裹着,舒展不开来。在屋里看了一天的书,接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电话。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倏忽而过。读了一百多页的书,那一页一页组合成少半册的书,就是时间从年轮上滑过的痕迹,中间倒了几杯水御寒和解渴。这种安静的日子属于我,性格使然,一时无法更改。骨子里喜欢孤独,孤独有如一场雨,里尔克如是言。孤独也如这恣意的阳光呀。只是照着,到了傍晚,就变成了晚霞,然后让位于月光。“所有背离了太阳的人,都是背离了神的人”,当是如此吧。

下午五点,才不得不出门,去旁边的菜市场买了应急的菜系。街上依然很冷清寂寥,路上的风凛冽硬朗,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一下子带走了我对立春的眷恋之情。路上看见很多被风吹的晕头转向的方便袋漫天飞舞,低的搁浅在树枝上,白的、黄的、绿的,随风飘摇,宛如梭摩人视为佛祖保佑的经幡在风中轻轻飘扬。还有一些飞的高的方便袋被风托到天上,在高楼的隔阻下,沿着笔直的楼体直线飞升,遇到凹进去的窗户时,与玻璃对视的片刻,做短暂的停留。立春,又称打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厉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春天就来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农历)节,立,建始也。一年之开始。

南方,距京一千余里,我并不遥远的黄河滩,现在也是索然一片,没有丝毫春天来临的迹象。今年没有冰封的大河继续蜿蜒东流,河面上没有浮冰。田野里的麦苗在沉睡,等待着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来唤醒。不再年轻的父亲准备好了农资料,打算施肥和灌胶完毕,又要出一次远门。父亲有他的思想,我左右不了他,在相隔千里之内或千里之外的地方,唯有深深地祝福他老人家身体康健。

逝者的诗句一直在召唤着我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温润的色调莹润如酥,幽淡的芬芳清新秀丽,透出春天的神奇。在春寒料梢的季节,无论是挺拔的白桦树,还是柔弱的草;无论是辽阔的海,还是纤瘦的溪。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蕴涵着希冀。我不知道还需要多久,那些蜇伏了一冬的绿色将破土而出,那些冬眠的小生物将迎来新春的第一次呼吸,眼前满目枯黄的野草仿佛已经成了一片盎然生机。立春了,预示着大地也将渐渐丰盈,日子便也将开始生动起来了。

在春天并没有完全来临时,我的心暂且冬眠吧。在不由分说的寒冷里,蜷缩着,等待春天的来临。

打春牛

文/凡夫

立春了,想起了有趣的“打春牛”。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民间习俗,大都和农事有关。自从神农尝百草、布五谷后,粮食就成了国人的主食。庄稼收成好,人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如果年景不好,大家就要吃苦。所以,人们把种好庄稼看成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人要靠粮食度日活命。

一年的好收成,自然要从播种开始。种好,是获得好收成的首要条件,而很多农作物的播种,都在春季进行。一年始于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了春天,就为全年丰收打下了基础。

“春打六九头,遍地走耕牛”。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一年的农事活动,也从立春正式开始。立春之后,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但春光明媚,也容易导致春困,太阳懒洋洋地一晒,手脚容易发软,人就容易打蔫。为了提起人们的精神,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打春牛”,也叫“鞭春”。“鞭牛”也好,“鞭春”也好,说到底应该还是“鞭人”,鞭策人们焕发精神,投入春耕。

“打春牛”兴起于西周。据《礼记·月令》记载,先秦时期,每逢孟春(春天的第一个月)时节,周天子就要率领贵族到郊外迎接春天。这时候,农家都得“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接受天子的检阅。周天子平日深居内宫,高高在上,立春的时候能够走出金銮宝殿,查看民情,这个行动本身就向人们表明,最高领导人对农业是如何重视,对人们碗饭是如何关心。后来,“打春牛”相沿成习,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孔夫子的“克己复礼”,就包括“打春牛”的礼俗。

到了唐宋,“打春牛”的风俗更加盛行。官方打,民间打,大人打,小孩也打。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观小儿戏打春牛》一诗里写道:“小儿着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缘蓑笠青箬。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看乐。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从诗中我们可以得知,宋代“打春牛”打的是土牛。牛的身体和四蹄染成黄色,双角染成白色。打春牛的小孩学着老人的样子,先从牛头打起,然后打遍全身。人们用这种方式,期冀麦穗长得跟扫帚一样长,稻米像珠宝一样装满斗,粮食获得大丰收。

“打春牛”既然上升为礼俗,“春牛”的制作就得格外讲究。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打牛的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打春牛”的仪式十分隆重。各地的官吏们参加仪式前,都要沐浴洁身,穿着素服,不骑马,不坐轿,步行到郊外,设桌上供,焚香叩头。供桌前放一土牛,让扮作“勾芒神”(春天之神)的人举鞭打土牛。

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男人“打春”时,女人们也不闲着,她们时兴“戴春”,头戴艳丽的帽子,帽子上用裁剪的春燕、春蝶作为装饰,老人和孩子则不忘“咬春”,吃春卷和春饼。“打春牛”有规劝农事、催促春耕、乞求丰收的含义。同时,它和“戴春”“咬春”一起,成为人们喜迎新春、聚会欢庆的一种形式。

后来,“打春牛”的春牛由土牛演化成篾扎纸糊的纸牛,有的甚至用真牛代替。打春牛的人也由“勾芒神”变为普通老百姓,喜庆色彩和娱乐成分增强。土制的春牛只能固定不动。要动,只好由人抬着。改成篾扎纸糊的以后,这牛就轻便了,可以“活”起来,便于玩耍。

前不久,笔者在南漳漫云村看过“打春牛”表演。春牛篾扎纸糊,浑身黑色,后拉模型式的铁犁,牛和犁的下面安装两个小轮子,进退灵活自如。表演者共四人,一男人手扶铁犁,轻摇牛鞭,装成赶牛耕地的样子。他后面紧跟着两个女人,一个作点种状,一个作施肥状,女人的后面还有一个男人,脸画白眼窝,一面装成踢土掩种的样子,一面做出各种滑稽动作。一会儿,他把土踢到女人身上,被女人追打嬉闹;一会儿又去招惹春牛,被春牛顶翻在地。整个表演风趣幽默,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氛和欢乐气氛,惹得观众哈哈大笑,前合后仰。“打春牛”的习俗,在我国南北农村已延续了三千多年,显示了农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打春牛”提醒人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农村,不要忘了农业,不要忘了农民。

立春

文/西江月冷

立春在即,头顶的阳光也大了许多。亮亮的,正脱去冬日的寒气,它那身穿了整冬的衣服,怕是在以后的日子,也要长久地搁置起来,晾晒一年,等秋叶萎落,等大地上的生命沉睡过去,再重新穿起。

如今,太阳渐大,风也小了又小,我分明觉得地里那些草的细小的头颅,轻轻地冒了出来。新新的,嫩嫩的芽尖,带了孩童的微笑,含了诗意的期待,纯真又纯净地擦亮了眼睛。绿色的风景,正在多少生命的心头,精描细画成又一年的美丽图景。

在经历了光秃秃的季节以后,内心的温暖的希望,才愈发变得这样强烈。我,像是整个冬天都未与阳光拥抱了,像是寒冷的躯体里,再也留不住千呼万唤后守住的唯一的坚强。就裹紧了棉衣,在沉睡的冻土地里等待。寒冷的季节,梦亦是遥远的,荒芜寂寥。即有几团火在心中偶尔点起,也稍稍就散去了温度。然后,冬之手,把整个人又拽进厚厚的冰做的风声里。那是多么巨大而辽阔的荒芜,再隐秘的角落,也被冰雪覆盖。

虽说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容貌,且每个季节包含的心意,都能让生命获得独特的感受,但心中盼望着的温暖,终究要和春天的花朵联系到一起。春暖花开,春意融融,春风和煦,哪一个词语不包含了对春的期待呢。和风四起,虽携带了一些早春的风沙,但温暖的日子毕竟真切地走来了,梦想不再是梦想,现实之路花开如画,每一张画都包含了融融的温暖。软软的,绵绵的,就连脚步也轻松随意。四处一走,鸟来了,虫来了,草来了,花开了。四散的阳光那样绵甜,就一丝一缕地飘洒下来,像是裹满了歌声,沁入身体,流入心扉。

立春过后,一年的农作就要开始。记忆中的图景,憨厚的乡亲已着急地扛着农具出发了,沿着那条熟悉的田埂小路,向着心中盘算好了的崭新的一年,在闲置了一冬的土地上,翻土犁地,施肥播种。阳光下,再赶一头黄牛,鞭子一甩,吆喝几声,所有的土地就变得丰满柔润,精神抖擞。

那日,不在别处,就在临近立春的某个夜晚,在自己的家里,找出那把多年前从江南得来的精致的茶壶,倾一把细小的嫩茶,然后想象着茶叶舒展的模样。我知道,那些细嫩的茶叶,正满含了春的气息。它们是春天的第一抹嫩绿,或,便是一些春季里刚刚冒出的芽尖。自然茶未入口,却先把清香细腻如丝地送进了口鼻。只是我也感叹,如此细嫩的生命,竟未能在生命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没能走进盛夏,不能看到自我生命的最后的繁荣。后转念一想,这样虽带了些遗憾,可它们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永久地保留下来。每一个人,都多么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于人,不愿别人看见自己懒惰邋遢的模样,不愿别人在岁月的那端,对那个满脸皱纹,目光浑浊的自己,唏嘘感叹。正巧那日也看电视,说到邓丽君的事情。大概那日正是她的生日。正是年华丰茂的时候,就离逝而去。于是人们看不到她的苍老,听不见她浑浊不堪的年迈后的声音。于是清丽动人的歌曲仍在传唱,秀丽的面容在记忆中永不更改。莫非这就是春逝的美丽,花开正艳,却一场夜雨突然飘来。

然而,无论如何去说,人们还是希望生命之意,能在季节的道路上一直延续下去。于是,不管春雨打落了多少正开的花朵,更多的花,更多的绿,却走进了春天,趟过了盛夏。许这才是远望春天的秘密。

对于春天,我是一心渴望着的。会想起故乡的春天,草从地里冒出头来,不见多时的鸟雀也突然飞来,就落在家院里扫得干干净净的空地上,就落在泥坯垒成的院墙上,落在墙外那几棵榆树杨树的枝上。更会想起地里的野菜,被蝴蝶吸引着,与孩子们的欢乐一起生长。春天的阳光如此明媚,诚然让我想起更多的的风景。如大学校园里道旁的樱花,如池塘边黄色的连翘。每一个春天,我都会用手中的相机,一心捕捉春天里最微妙的信息。每每回望,那些相片莫不珍藏了自己对春天的美好心意。

立春即来,是的,我已看见,春姑娘正披着绿色的纱裙,一路不停地笑着走来。

立春探春

文/钟芳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它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结束,春天的开始。古籍《群芳谱》就有“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的记载。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在人们心中,春是温暖,是鸟语花香的季节。立春后,气温开始回暖,白昼变长,风柔了、地润了、山青了、水涨了、太阳暖了,一切欣欣向荣,给人以崭新的希望。早春的作物全都粘着晶莹的水珠长势加快,油菜抽苔,新麦拔节,空气里湿润润地飞带着一些馨香。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意沐浴着东风而萌动。在古时,人们非常注重立春这个节气,并举行隆重的仪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草木之萌,必因兹而动矣;原野之蛰,亦自此而启之。”立春这一天,天子亲率文武百官,于清晨到东郊迎春,行布德施惠之令,祈祷来年丰收,生活祥和。迎春活动特别喜庆隆重,回到宫廷后,天子还要向百官赐春盘春饼。

如今,春天来了,天空明澈,南燕归来,春风带着细细的雨丝,吹拂枯黄的大地,一切绿色重归人间,人们纷纷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享受春天的赐予。我们也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去探寻新春。

“春打六九头”,天气乍暖乍寒。我和儿子漫步在山坡上,此时的大地依然一片迷蒙,田野里的冬麦和油菜上,还有一层晶莹的雪花覆盖着。儿子唠叨着:“妈妈,这哪像春天的样子,春天在哪里啊……”

但春天还是来了。“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我俯首悉心观察脚下的泥土,那些争先恐后萌芽的一棵棵嫩绿的小草,正在仰面朝天,快乐地微笑着,要是不留意,还真不易发现春的信息早已悄悄遍布于大地。那些草正把无边的寒冷散尽,阳光一般铺陈开来,静静地聆听,我似乎还能听见它们的窃窃私语。小草是春天的使者,让人们感到春意的盎然和快慰,让大地变得充满生机和希望。

来到河边,河里的冰已开始融化,流水欢快地奔向远方。风乍起,微波荡漾,荡起片片涟漪,许多只鸭子在嬉戏,它们时而浮于水面,时而潜入河底,时而扑闪着翅膀。“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鸭子正告诉我们:水暖了,春天来了。岸上,有几棵杨柳开始泛出淡淡的鹅黄的蓓蕾,柔柔的枝条在风中翩翩起舞,是那么婀娜多姿,妩媚动人……遥遥望去,河边玩耍的孩童脱去了厚厚的棉衣在追逐,一个个脸上红扑扑的,像熟透了的苹果。儿子见状连忙奔跑过去,一边玩耍一边用稚嫩的童音背诵起《九九歌》:“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立春了。一泓春水,一群野鸭,诠释着春天的全部奥秘。一点鹅黄,一抹新绿,无不洋溢着大地的春容。古诗云,“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经意间,春天的气息已悄然而来。

等待“打春”

文/俞东升

立春,人们也把它叫做“打春”。记得小时候,身体瘦弱的外婆,怕冷如同怕蛇,到了漫长难熬的三九寒冬,总是用双手抄着身上的破棉絮,唇齿之间哆哆嗦嗦的,口中不停地念叨:太冷了,伢啊,离“打春”还有多少天啊?

那时,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把“立春”叫做“打春”,便向外婆请教。外婆幽默地说,春天像个小孩子,喊他,哄他,等他,他总是忸怩,姗姗来迟——迟到了,就要挨打嘛!说完便笑了。我知道外婆是在逗我玩,后来我读书识字了,我从书中得知“打春”的来由,发现外婆所解释的“打春”含义与书上相差不多呢,这时还真有些佩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外婆,她老人家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

据《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远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仪式,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指挥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乘青色车辆,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仗,跳着云翘舞,举行隆重的迎春仪式。宋代晁冲之《立春》诗云:“自惭白发嘲吾老,不上谯门看打春。”从诗中可以看出宋代立春时“打春”的场景,煞是热闹。这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耕为本,春播、夏管、秋收、冬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收成如何,春天是最关键的“牛鼻子”。揪住这个关键“部位”,做好春天的“功课”,一年的丰收就有了指望。所以古人对“打春”那么在意,那么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个节气,更是视它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节日盛况”。

打春,是一个多么富有动感、富有活力的节气。在我的心目中,这个“打”字,是敲锣打鼓的“打”,是“打情骂俏”的打,是乔装打扮的“打”。到了打春之日,便意味着严寒的冬季将渐行渐远,美丽的春天将再一次把大地万物拥入自己温情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