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西湖的散文

2023/02/13经典文章

关于西湖的散文(精选12篇)

湖的底气

文/复达__岛主

那湖,着实是瘦,瘦得狭长,一眼便可望穿对岸。人坐画舫中,仿佛两岸伸手可及,清瘦的模样随时在眼帘漾动。这是扬州瘦西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样的印象,给我的感觉像是青涩的女子装扮出一种靓丽,看上去有点秀丽,甚而亭亭玉立,却总有点矫情,也显肤浅。瘦西湖难道就这么一副模样?

湖,是需要底气的。这底气,源自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致,抑或历经沧桑的历史积淀,抑或独具特色的人文情韵。

据说天下有三十六座冠以西湖之名的湖,除杭州的西湖外,扬州的瘦西湖最为负名。那瘦西湖早先其实是一条护城河,长约四公里,宽不及一百米。这样由河改造成的一面湖,又何以名闻遐迩、盛名不衰?它的底气在哪里?

渐渐地,随着游览的深入,我不能不感喟,瘦西湖,不仅仅是借用了西湖之名的光耀,更有它自己特有的神韵。那神韵,构成了瘦西湖的底气。

湖岸的绿,满眼皆是。虽未见到高大挺拔的古木,错落的树林却层层密密地布排在两岸。以垂杨柳为主的树木,高瘦而繁茂,将两岸筑起了一道高耸的绿色绸带。于是,湖外边的建筑若隐若现,飘忽而过,游人所见的惟有绿树。这许是瘦西湖的一个高明之处吧,既保护了景区的外观美,更让游人沉浸在一片绿意之中,舒心悦目,心旷神怡,闲情逸致早已写意在每个人的脸上。

绿,支撑了湖的景,也点染出湖的美。我想,要是残缺了两岸的绿,瘦西湖便成一条长河,一条荒弃的护城河。因而,从另一层面上说,两岸的绿即是瘦西湖的依托。湖水滋润了岸边的林木,两岸的绿树便构成了湖的美景,以致让湖静静地躺在绿的怀抱之中。这才顿悟到,原来游瘦西湖,是从欣赏两岸的绿意开始的。

一路绿意,一路风景,绿韵流淌。

湖水有点碧绿,仿佛烙上一点历史的印痕。瘦西湖狭长的湖面,呈现的是清秀婉丽的面目。一泓曲水宛若一条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清瘦的骨架在湖面上真真切切地呈示出来。或许因为瘦吧,两岸的绿荫包裹了湖一般,给湖水披上了一层绿的意涵,倒映在原本清澈的水中,让湖也一同碧绿起来。在稍微开阔的湖面上,见到的湖水也有清冽。而三五成群的野鸭子悠然地游弋湖上,或戏水,或啄食,或呆呆地望着我们,也使湖徒增了一种逸情野趣。

望着那样的情景,我不由觉得湖是那般水韵涟漪,可爱而灵动。

倘若只有翠绿的树、碧绿的水,那瘦西湖仅仅只是一面单纯的人工湖,这样的湖多得数不胜数,不看也罢。瘦西湖的精髓之处,就在它沿湖镶嵌的园林之中。园林,是江南的,也是古典的,更是文化的。这样的园林建筑,即使是一个小品,也音韵悠扬,更不用说那些着名的,将历史与艺术融和一起,浸染出一种文化的底蕴,悠源流长。如湖的水,细细慢慢地流淌着,或者如一枚凝固的音符,却又丝丝缕缕地轻漾出美的韵致。

“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掩映在碧水边、绿树中的亭台楼阁桥,让瘦西湖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窈窕曲折的碧水两岸,俨如一幅水墨画卷,将园林建筑一一翻展开来。

画舫缓缓划动,两岸古色古香的建筑纷至沓来,亭台楼榭时不时地映现眼帘。有的巧妙地嵌在湖边,既是点缀,又给游人休憩;有的静静地卧着,关着门窗,像是主人外出去了;有的挂着几盏大红灯笼,三五游人出出进进,有点门庭若市之味;有的藏在一片翠绿中,高翘的檐角斜伸树冠,白墙黑檐的围墙隐隐约约,想来是个景深的园子。据说,沿湖两岸所筑的亭台楼榭足有二三十处,朝代不一,风格各异,其中不乏着名园林,如小金山等,可谓洋洋大观,将江南的园林建筑一一阵列似的。

湖,就如一潭千年佳酿,越闻越含韵味。

瘦西湖的底气原是藏在绿荫之中。

就说说陶然其中的几个园林典范。

钓鱼台,名为台,实为一方亭。只因乾隆皇帝在此钓过鱼,故称作钓鱼台。双层檐顶,正面敞开,其它三面各为一圆洞。这样的一座亭台,外行人看,极其普通。殊不知,它却是我国“框景”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当我站在正面六十度的位置上,看到的是,正中的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侧圆洞则将湖畔的“白塔”映在洞中,宛若两张独幅画面,尽收亭中,别有情致,令人不得不钦佩框景艺术的奇妙。当初设计建造此亭台时,框景的理念就一定已包含进了吧,要不,又怎会呈现如此妙景?

熙春台,在二十四桥边上,为两层建筑。大门紧闭,只能观其外形。每层的屋顶各有特色。第一层屋顶的中间又有翘檐的突出部分,像是单独凸出了个浅浅的屋檐。第二层在中间也加了小小的屋顶,两边的檐角更翘。从下往上看,便有八个高翘斜逸的檐角伸向空中,既富气势,又别出心裁。就想象,要是从楼上往下眺望,一曲瘦西湖定可尽收眼中,领略湖亭水榭那精彩纷呈的景象,该多么心旷神怡。或许,会升腾激奋的情怀,把酒临风,畅快豪饮,感叹连连;或许,拥有的是一种淡定的心境,低眉品茗,悠闲观之。

桥是瘦西湖的一种标志。几道桥架在湖上,不仅赋予了湖的款款风情,更让湖蕴含了深深的韵致。

五亭桥高高耸立在湖上。是亭,却又建在桥上,就将桥的墩实与亭的风采融和一起。这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因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亭子古朴典雅,黄瓦朱柱,白色栏杆。远眺,便是湖上的亭子,有点气势,也有点柔情典雅,将园林建筑的风致傲然于桥上。桥墩厚实有力,由十二块青石砌成,组合为“工”字型桥基。据说,这桥有十五个桥洞。十五的圆月之夜,每个洞各衔一月,十五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我未领略过,却相信会有这样的风情,也好想有机会体验一下。倒是乘着画舫,感受过桥墩的厚实与坚固,还有一种幽深的滋味漾在桥的底下,让我渴望在这般的意境里多呆一会,画舫却已缓缓穿过了桥。这园林设计与桥梁工程相融合的五亭桥,成为了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我已感同身受。

最着名的当推二十四桥。呈现眼前的,是一座单空的拱桥,汉白玉的栏杆,如玉带凝固在湖上,像一道霓虹横卧碧水之上。桥的意趣,尽在二十四这个数字上。长二十四米,宽二点四米,二十四根栏柱,二十四块栏板,二十四层台级,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导游介绍,二十四桥早先是湖上的二十四座桥,可至今人们未找到。它是一个景区,也指这一座桥。一座桥代表了二十四座桥。我想,其他的桥就不要也罢,这二十四桥就已够令人向往,够沉淀深远的文化底蕴了。

脑海里就想起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边回味,边令人想象二十四桥的妙境。那桥畔临水的吹箫亭,小巧别致,如小鸟依人般伴着二十四桥。亭前的平台上围以石座,让人联想到月明之夜时,月华、灯影、波光相融一起,十数歌女翩翩起舞,阵阵婉转悠扬的箫声在湖的上空清脆响起。那箫声,发自亭内?桥上?还是画舫之中?那样的场景何其诱惑,令人多么渴望置身其中。月夜,该是二十四桥的意境,也是瘦西湖精妙的一笔吧。回想自己知道瘦西湖,其实是从二十四桥开始的,今日一见二十四桥,果然让我体味到了它在瘦西湖中那特有的风韵,不禁开怀而笑。

至此,在我眼里,瘦西湖已从青涩少女来了个华丽转身,风华毕露,底气十足地挺立在我眼前,那样诱人。或许,我所喜欢的是那种气质高雅的女性吧,瘦西湖就以那般典雅的面目迎合了我。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个园、何园等着名园林建筑烘托着扬州的文化内涵。而瘦西湖,则以两岸的古典园林散布期间,让清秀婉曲的自然风光与意涵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为扬州增添了一脉独特的神韵。

就别小看那湖的清瘦模样。

闲话西湖

文/行夫

对于久留一地的人,近身的美景不易上心,熟视无睹的恐怕是多数。记得前年春天去外地乡下探访朋友,见到了满山遍野的各色野菜花,微风摇曳着五彩斑斓,于群山环抱的静谧山坳里醉走了很久;但从朋友木然不解的神情里还是可以读懂,浸活在这样绝美野景的人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和欢喜。

西湖的美却是例外。外乡游客惊叹湖光山色自不必说,即使土著居民,西湖的美也是至尊且不容非议的,甚至在与外地朋友谈天说地时,难说不会不拿出来炫耀。作为久居杭城卅年的我,走过大江南北,饱览过南国的青山秀水,也曾迷醉过塞北雪域旷漠,不过思南想北,脑海里挥之难去的还是西湖美色。

若论西湖的美,难以绕开的总是它一泓碧水。每一处景致,不论是举头远眺的孤山,还是俯首触目的一潭清水,只要揉进了历史文化,即便是传说,跌进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的奇妙里是难免的。倘若王母娘娘再低调些,偷走玉龙和金凤的宝珠锁进深宫,不让众仙赏玩,那么就不会兄妹逐光追宝,珠落人间。正是王母娘娘的炫耀,追抢之间宝珠触地成水,成就了西湖,误赏了杭城百姓。原来西湖的水大有历史来头,水成于珠化,见其碧蓝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是秋日的斜阳里,走过平湖秋月,于断桥的坡上伫立,远望南岸的雷锋塔,很难不想起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白娘子败走金山寺,与许仙断桥再逢,注定不是幸福的结局,雷锋塔底成了她的去处;好在小青修炼圆满,从法海之意吸干湖水,倒塔救人,才有白娘子重见天日。缘此寻思,总觉得西湖与金山寺之水有些许关联,抑或补了金山寺作法溢出的水?如是,那么西湖的水也是有情缘的,搭救许仙立过不小的功。明知这样的传说故事,然宁愿相信它是真实的。

波涛彰显海水的汹涌,涟漪昭示湖水的柔情,细流蕴含溪水的缠绵;水变着形态显露自己,展示自身的美。西湖的水却低调许多,清澈里透出皆是沿岸的草木和周围的山峦,映照着漫步的游人,特别是霞光漫天的夕阳里,人、景、物尽收其中,如交织的苏绣图案般立体、纯美。说起草木,避不开湖边的柳树,除了桃树,西湖边最多的恐怕就是柳树了。不知何故,见到的北方柳枝上翘的竟是多数;而西湖的柳枝是下垂触伸,探及湖水,微风吹过,柳枝摇曳水面,散发的波晕款款地向你来,似是你到来的迎候。若是冬日的早晨,最好是落一地薄雪后赶上放晴的日子,只要坐在湖边的长椅上,什么也不做,看着身影在涟漪的层波间舞动,细看水面映出的脸,总觉得是浅笑的,此时有意张嘴,便似成痴笑的模样。赶巧的话,正好一对恋人走过,倒影成画,美轮美奂,震撼袭身也是不得已。此情此景,顿悟西湖是活的,是活着的生命,否则,哪里来如此灵动的画面?

赏湖,或漫步苏堤和骑行白堤,或泛舟湖面,皆必不可少;若是行家,那么登高望湖是当然的事。如是阴雨天,西湖北岸的葛岭便是好去处;驻足山顶保叔塔下眺望,薄雾笼罩下,沿岸的景致朦胧,湖心亭若隐若现,此时的西湖,美,全凭你的想象。也许诗人喜欢这样的意境,不过我还是愿意于风和日丽的午后凭栏远眺。苏堤以北至北山路以南的狭长水域便是"里西湖",也是西湖最为静谧一角;秋冬之季,是北方候鸟南下栖身的佳处,也是留鸟的理想地。最有看头的还是鸬鹚叼鱼,一个猛子下去,或有泥鳅,或有黄鳝,运气好的时候竟能叼到巴掌大的鱼,此时,鸬鹚会腾出水面嘶叫,似乎禀报战果。

目光移向远处的"外西湖",最先触目的当是湖中泛舟,除了零星游弋的画舫,多数是手划乌篷船,这也是外地游客的最爱。若是春暖花开的日子,约三五好友,将船划至湖心歇停,或低吟浅唱,或划拳行令,抑或是谈天说地也都是别有情趣的。其实鲁迅笔下的乌篷船活动于绍兴一带的乡下,不知何时起,西湖里乌篷船也多了起来,且成了游船的主力,也许乌篷船就是江南水乡景物里不能少的元素,没有它也就少了江南的原味。

饱览西湖全景,登顶湖西的北高峰是极佳之处。诗人张公亮有"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的诗句,其实西湖周围被群山环抱,张公定是无法看到江海的,更不可能见着古时的越地青山,也许全凭诗人的豪气和想象。我曾经在不同的天气三次登顶北高峰,但毛泽东主席作的《五律·看山》中所抒"杭州一望空"并不虚夸,西湖一览无遗,杭州全城也清晰可见。数年前,灵隐寺后背修了上山的缆车,可以直上峰顶,外地游客来此观湖也逐渐多起来,特别是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其实,登高望远还是不能少了"登"字,否则便缺了攀登的应有乐趣。

西湖的美,还在于将自然景物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断桥残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等景观无不遗落历史的痕迹,存照当年的风光和辉煌,让人分不清是景物助推了文化还是文化烘托着景物;其实孰主孰辅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彼此不可缺,离开文化,景物也就缺少内涵,没了景物,文化就失去陪衬。如果你去断桥走一走,不了解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是断然不可的,那样你少了内心的体会和历史的想象,至多也不过"到此一游"而已。

毋庸讳言,对于西湖的遗憾还是有的。近年来,随着西湖西拓,水域面积不断扩大,自然景点多了不少,但同时缺乏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游后没了"余香尚存"的回味,不能不让人唏嘘。其实,湖西有待开放的历史文化景点不是没有,如曾经著名的里云松、灵石樵歌、冷泉猿啸等,但可惜大多已不复存在。只要相关部门在拓进水域的同时,并举文化挖掘和保护的理念,那么假以时日,呈现一个全新的西湖不是梦想。

西湖风韵

已经很多年,很多年,一直想去西湖,看看这位梦中绮丽的女子……西湖对于我,不仅仅只是一个沉睡多年的美梦,也是内心深处一种由来已久的期盼与渴望。西湖,也不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芳名,而是融进了我对她的一份向往,一款深情。

六月江南,梅雨纷飞的季节,受中国作家协会之邀,到中国作协杭州创作之家休假十日,终于有机会目睹了西湖的芳容。我像一个久旱逢甘霖的孩子,奋不顾身地,一头扑进她湿漉漉的怀抱……一见钟情,这是青葱岁月的梦想;而我,在这个明媚的夏天,与西湖一见倾心。

我们休假的创作之家,位于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路白乐桥一号,这里林木葱茏,茗茶飘香,梵音袅袅,距离西湖仅有四站十多分钟的车程。每天晚餐后,都想到西湖散散步,散散心;灵隐十日,竟有一半时间是在西湖边漫步度过的。

西湖的美,用惊艳一词,也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赞美。十五公里沿湖的南山路、北山路,把西湖温柔地拥抱在胸前。高大苍郁、绿茵如伞的法国梧桐,在这个季节里,绿得发亮,把这两条路的天空,勾勒得绿意盈然……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两条路。

南山路,位于杭州市老城区的核心地段,西湖南部诸山统称南山,路环湖傍山而行,故名。湖岸线长3公里的南山路,是西湖风景区中环境容量最大、历史积淀深厚,景点类型最完整的景区。走在南山路上,就好比走在文化里,脚下踩到的一粒石子,都可能有一段史迹。历代文化名人如宋代词人张先、女词人李清照、南宋词人周密、着名画家郑起和郑思肖父子、“西湖竹枝词”创始人——元代诗人杨维祯等,都曾先后在这里居住和创作;还有南宋临安府学和明代文庙(杭州碑林)以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中国美术学院,使该地长期浸润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之中。

从西湖边的东起断桥出发,西至杨公堤,这段路叫做“北山路”,全长约3公里,是杭州最具文化内涵的一条街,称步步可见是历史。佛寺道观、名人建筑、名人墓、着名别墅非常多,这里保留了很多中西式的近代建筑群,堪称“中国近代建筑博物馆”。

湖中的苏堤、白堤、断桥、雷峰塔、孤山、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这些多年前就在画册和书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杭州十日里,我已不知用轻柔的脚步丈量了多少次,辗转了多少回。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十景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的胜景精华,所以,无论杭州本地人,还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乐道。那些多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的西湖十景的名字,此刻,就像一位绝代佳人,完完全全地把她全部的美,真实优雅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惊讶、目瞪、乃至口呆。

她的烟水浩淼,她的波光潋滟,她的清纯妩媚,她的湖光十色……都令初来驾到的我,百读不厌,百赏不够;而许多意犹未尽的景 致,是舍不得一次就看完的。春天时节雾蒙蒙,雾西湖景色卓然,宛若瑶池仙境;四月时节雨纷纷,雨西湖似真似幻,风姿独特;十月夜晚,皓月当空,泛舟于湖上,品酒赏月,自在写意;冬月里白雪皑皑,银装素裹,雪西湖宛如小家碧玉踏雪行来。故此,西湖在不同时节,有不同的景 致。

凝望着身旁的湖面,还有湖上的每一株亭亭夏荷,每一棵依依垂柳,让我每一步的悦目行走,都是一捧浓得化不开的诗意。她的风韵,她的风骨,她的风雅……她的美,我无法从皇皇的几千个汉字中,精心挑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描绘和抒发我对她的爱恋,来倾诉与表达我对她的印象。

西湖柳韵

文/一凡

一场冬雪刚过,西湖湖面上冒着寒气,柳枝在冷风中摇曳。虽说不是春时如花一树青葱,其实寒冬也没使你有多大的改变,你依然带着婀娜的憔悴在等着我。

我喜欢你的坚守和持重。以柔美的风骨,清瘦的体态。

我用时间打着问号,赶家的脚印在追忆早与有约的故地,是否南来北往得已看不懂当下的季节。某日我来时,瑟瑟寒风吹乱我零碎的念想,奢华的春梦在你还挂绿的枝上瞬间苏醒。

我知道这时节我来的不是时候。一地黄叶,满城雾霾,风霜如刀一样打蔫了落红的花瓣。而你还形如初秋景象逼人,用纤细的柔韧支撑这绝色的境遇。

寒冬的风有多厉害,毅然剪瘦了我窗前那排梧桐的粗枝肥叶,任由孤寂的叶落,掏空三月春愁,把我的情思也萧瑟成了苍白。

那风果真厉害,如何剪不断你一缕细长的柳枝。多少回我来在西湖边上踏堤问柳。看你在水一方,如丝缠绵,衣袂飘然,不负当年。心湖便泛起点点春的涟漪。这一冬的美姿撩人,除却你又能有谁。

苏堤春晓绿杨荫里,桃之夭夭盛开在档期,它的醉心显得离谱。很快在凋谢的花季里再也读不出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情。待到冬来,风霜夹着雨雪。你的色彩也慢慢浅淡。月华如洗,更显得纤秀轻柔的美。而从此以后我再没有在春天里来过。我总是趁冬日的暖阳,走进这一堤疏朗的时光柳影里。

三岛两堤盈盈空蒙,十景胜处曲径通幽。有你的身影,湖光山色如画般一帘帘打开。你用肢体的美言秀尽西湖,寒风萧瑟中更独露春妍。细看你时,鉴一湖清澈,见了依稀银丝。毕竟岁月低徊,愁还几许。

而今我用纪实的笔触,记下你生命中一束相思,我的依依情别。

当我从一个疾走的城市回到一个漫步的城市时,世俗的尘埃模糊了城市的特质。而我踏着你点点的婆娑碎影,杨柳岸边晓风残月的不老情愫,正温泽一城冰凉。

冬日的西湖烟柳微朦,宛若一方心灵在喃喃细语。浅浅阳光背靠在湖面,那片残荷结成了冰雕,定格一朵花的最后衰老。而你,依然柔枝轻蔓的悠然。

一城宋韵,半城水

文/风荷

亲爱的西湖

走进一幅水墨——

掌纹里溢出古都的浓墨重彩。

蓬勃的当下和未来悄悄生长在打开的湖面之上。风吹过,依次站立起一个城的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和官瓷……

亲爱的西湖。你把战乱还给了战乱,把磨难还给了磨难。

唯留下的一把宋词之根,绽放现代的智慧和时尚。

谢谢,你视远道而来的我为亲人。你奉上澄澈的水,喂养我的渴;你吹响唢呐,解除我的劳顿;你亮出古色古香的风情,抚慰我的浮躁。

秋天了,我又莫名地多了抑郁和忧伤。

亲爱的西湖,新的物器,新的水。你是我的良药,你是我的荣光。

还恳请你赐我一个干净的姓氏,赐我最后的墓地。秋阳中,请你把整个微醺的开封也赐给我,就那么一刻吧,我羡慕它有一颗琥珀之心。

湖边,有麻雀唱歌,有石头忘却悲伤。秋天后面是一道明媚的门。

一棵树的眉角眼梢跑出狐狸和闪电,另一棵树则迅速抬高自身的火焰,我恰好在它们中间。

花好月圆,不悲不喜,唯祈福是永远的功课。今夜,一面湖向我吐露她雪白的献词,我也将祝福系在它的莲荷的颈上。

所有的尘埃已落进历史的沟壑。

今夜,唯有一杯西湖的月光,把一座现代化的城高高托举。而我只想把脸颊轻轻地靠近西湖这柔软的缎绸,任一只明亮的耳环轻轻摇晃。

彼此依偎,湖在我耳畔呼出的热气,撩拨我身体里的三千情丝。我炽热起来的爱恋,以菊花怒放的恣意,以声声豫剧的旋律,递上……

呵,我的亲爱的西湖。

和我一样摇曳多姿的,迷醉了月色与天光。

一面湖

向西,直到一个古城交出它波澜壮阔的美。

向西,直到一面湖打磨成一颗夜的明珠,直到湖水亮出一杯杯月光的葡萄美酒,万物熠熠生辉。

把孤独的刀尖塞进刀鞘。听一面湖深处那汩汩的心跳。一面湖埋葬了自己的爱恨情仇。而今波光荡漾,吐出的呓语弹拨万千爱的涟漪。

噘起双唇,我喊出一个名字,便有无数朵开封西湖的水在应答。

伸出纤足,一湖水又递给我,她身体里阵阵愉悦的战栗。

是的,最意外的莫过于今生与你相逢。

在尘世,在梦境。一面湖从镜子里起身,迎向我,带给我眩晕和失重,惊喜和感动。

一面湖,抱紧天空;一面湖,抱紧一个古都;一面湖的怀里走出一位王者,王者漫步在自己的影子里。

时间扇动着翅膀,在你头顶飞过。

靠近你,我看到大宋的刀光剑影,一阵雨急急地游走于水墨的掌纹,一个朝代的背影驮着苍凉,辽阔而寂静。

俱往矣——

顿足,大笑,长歌。

秋天的篝火点燃,一面湖支起一座长桥,通向太阳。清明上河图演绎成一个传奇,一面湖只管晾晒簇新的晨露,花语和夕光。

连同我中年的心跳。

一面湖只管嚼响宋词的词根,在祖国的版图上骄傲;一面湖只管把秋风里的荣光献给安静的万物,爱情以及一匹时光之马带来的卓尔不群的歌唱。

家门口的景致

文/匡顺华

记得很早以前流行一首《耒阳八景》诗:

杜陵烟雨暗蒙蒙,易口渔翁乐醉容;

紫气腾腾马埠岭,白云蔼蔼鹿歧峰;

东洲桃李争春色,西湖荷花映日红;

唯有蔡池双月美,夕阳斜照水江东。

“西湖荷花映日红”,这样美妙的诗情画意,好多年里,我都没有与家门口的西湖联系起来,还以为耒阳另有一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池呢?家住西湖亭多年,迟迟未能领略西湖胜景的美妙,也不失为一大憾事。

对于家门口西湖的景致,我是逐渐熟悉、慢慢读懂的。记得2003年,刚进城工作,非找一栖居之所不可。适逢房地产市场兴盛,房价上涨,手头拮据,自然不敢奢望在中心城区落脚,便在相对偏僻的城郊找房。那时的樟皇岭还是一片荒芜农田,西湖亭更像是农家池塘。当时西湖亭旁边的荫家巷一带正被大手笔开发,蔡伦步行街尚在襁褓中。我将手头七凑八凑的两万元钱交了预付款,购得一套期货房。在装修的一年多时间里,家门口那处很不起眼的“西湖”,还只是农村随处可见的那种池塘而已:湖边灰沙飞扬,垃圾成堆;湖面残枝败叶,水容失色;岸上猪圈相连,臭气薰天;周边烟囱直冒,烟雾缭绕。池无边,水无形,破败不堪。这样一处人人避之不及的场所,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将它与那优美的诗句联系在一起。

直到2006年搬进新房,这才发现,自家的房子原来就坐落在樟皇岭旁、西湖亭边。在城市生活多年以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曾经荒凉的樟皇岭已是商家抢手的热门地,曾经沉寂的西湖亭也渐趋热闹。城市周边代之以起的是栉次鳞比的建筑森林和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海。不知为何,我莫名的恐慌,工作之余,特别向往乡野的清静悠远,总想逃离钢筋水泥的包围,找一处心灵休憩之地。

2007年,耒阳吹响向中等城市迈进的号角,“留住青山绿水,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耒阳”成了当时普遍呼声,城市规划建设者们应声而动,做出了开发建设西湖游园的重大决策。2009年初建成了这个周边居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如今的西湖,已是凉亭玉立,楼栏相连;柳絮纷飞,花影重重;回廊九曲,漫道通幽;湖光月影,流光溢彩;吹拉弹唱,载歌载舞;嬉耍追逐,乐在其中。

于是,每到华灯初上时分,我便会信步游园,踏足西湖,尽情享受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的乐趣。夜渐渐深了,人影慢慢散去,远望霓虹灯下的水榭歌台,某处角落依然响起轻快小曲,天籁带来丝丝凉意,一种难得的惬意之情让我久久不忍离去,吟风咏月的夜景幽情油然而生,不觉吟出一联:樟皇柳翠十年方显群英荟萃,西湖梅开二度迎来盛世清平。

复制春天

文/何蔚

还是让我说说我的第二故乡吧,说说东西湖,临空港,说说她——我的养母。说说她的春天。说说我现在活着的地方。这一刻,我是清醒的,当一阵小风携着花香朝我扑来的时候,我所有的知觉都开始向着我的养母——我现在活着的地方慢慢聚拢。

每天的日子基本上都是这样开始的:从三店集到吴家山的路上,春天反反复复,花朵在阴雨中有时开得阴阳怪气,天一晴,立马又开得绚烂无比。我骑着电动车,穿过吴北路,然后是金山大道,然后是吴祁街,然后再拐个弯,就到了临空港大道。临空港大道南接107国道,北通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它的原名叫五环大道。我一直觉得临空港大道就是春天伸向我们城市的一块跳板,近几年,春天仿佛都是通过它来向我们的城市传递消息的。

在我上下班的这三公里左右的路途中,我不仅要格外小心地从车流中穿越,还要时不时地留意一下路旁的花团锦簇,因为每一天,我不是被雨丝缠住了视线,就是被阳光缭乱了双眼。我简直无法适应这样的脾气,便只好用自己的好脾气去迎合每一个春天的怪脾气。我确信我的养母一直都在背后注视着我。

不得不承认,我爱死了这里的春天,爱死了春天的怪脾气。在我的春天里,诗路和花雨,一样都不缺少。我爱死它们了。所以一到周末,我就会放下所有的事情,在我的城里四处闲逛,捕捉与春天有关的信息和画面,或是趁人不注意时,偶尔扭一扭腰,用深呼吸来感应一下生态环境的变化。我发现,吴家山脚下的晚樱树又在用花瓣饰演落英缤纷的情景剧了,海棠栖息过的树枝再一次被绿叶占领。

我想我早就应该出门走一走了,这花开花落的重大事件,怎么可以没有我的参与呢?很多年来一直都是这样,我宁愿错过结果,也不愿意错过开花。这是我生命的仪式,一切都可以从简,唯独花香不可以省略。我生命中的许多梦想,都严重地依赖于草绿花红。而且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在乎自己的城市,在乎自己居住的地方,是不是春天和花朵最愿意光临的场所。

我还要说说我住过的旧房子,从车库搬到办公室之后,我又搬了两次家。望丰村41号,一套不足70平米的二手房,是属于我自己的第一套居室。楼下有一个小小的无名公园,与吴家山公园相隔不到三百米。我在无名公园里逗留的时间一般都不会太长,这是因为我对美的贪欲一直都在无原则地膨胀。我觉得,小小的无名公园只不过是用来做点缀的,它不像某些庞大的森林公园那样,能够满足我的一部分审美需求,它也不能用大面积的浓荫替我把鸟声圈住。况且,春天已经在这里磨蹭了很久,也不见它有更加出色的表现。为此,我特别期待更出色的春天,期待她们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为我筑起更多的彩色栅栏。而这一切,都依着我的心愿慢慢成真了。

我在小小的无名公园里仰望着我的旧房子。我的旧房子已经出租了。五楼,绿色的玻璃窗依旧朝着季节洞开。这样很好。虽然我已经有了新的住所,但我偶尔还是会跑到旧房子附近来看一看。我住过的旧房子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常常会在我踌躇满志的时候站起来提醒我,让我记住来路,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根本。与此同时,旧房子还能充分保障我的记忆在自由落体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安稳着陆。我舍不得卖掉旧房子的原因就在这里。我一直觉得,卖掉了旧房子,就等于是卖掉了另一个自己,以及另一个自己的妻儿。在春天,这么愚蠢的事情我怎么舍得去做呢?

我还要说说东西湖,这个怪异的地名,始终在我的眼前闪烁,直到全部闪入内心。它是大武汉一个行政区的名字,也是我养母的名字,这个名字包含了水的柔软、明澈,还有日月东升西落的弧线。在江汉大平原,在荆楚大地上,东西湖这个名字出现得的确是有些晚,直到古云梦泽完全干涸成历史遗迹的时候,它才被筑堤围垸的号子喊了出来。现在,东西湖已经不是湖了,湖只不过是我养母随身携带的一些首饰而已。东是她的左耳,西是她的右耳,湖是她的耳环和耳坠。东西湖——你只要把这三个字完整地念上一遍,就可以听见水荡在水上的声音,耳坠敲在耳坠上的声音。

现在看来,养母赐予我的每一个春天其实都是很值得惊叹的,只不过我是生在福中,长久地看着它们,眼睛都看呆了,所以也就不觉得它们有多美了。我对美从来都是很苛刻、很贪心的。为此,我愿意向我的养母说声抱歉,以我的故乡、以我生母的名义。我甚至想立刻就为我的养母送上一个巨大的“美”字,在这个春天里,用所有的花草做包装,再用繁体汉字的笔画再配上英文注解。

我也要说说我的梦,关于春天的梦。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我的一生会和轻轨、地铁一类的事物拉上关系。我曾经固执地以为,春天是不需要轻轨和地铁的。我曾经很担心,当第一条轻轨线、地铁线划过我的城时,我的春天一定会被碾得支离破碎,我的童心一定会被载入囧途。然而,我的忧虑是多余的。地铁、轻轨是带着速度与激情来的,是带着便捷与发展来的,与此同时,更繁荣、更复杂的春意,以及更恢宏的房地产项目和绿化工程,也伴随着地铁、轻轨的呼啸翩然而至。

此后的每一年、每一天,目光所及之处,所有的道路两旁,春天忽然开始冒出了更多的复制品,它们以成片成片的林木和花草的形式,给我的城添置了魔幻边框。在我经常散步的小径上,在张公堤和金银湖湿地,在汉江花世界和码头潭公园,被复制的春天开始变得异常活跃,足以以假乱真,而且一年比一年更为精致、妖娆。

我无比敬佩那些早出晚归的园林工人,他们在我的城里造出了这么多精美的春天,让我有机会在极力欣赏原版春天的同时,也满怀兴趣享用着春天的复制品。我祈望在每一条街道的拐角处,春天的复制品越多越好,因为春天是永远不怕盗版的,春天即使是被盗了版,我也会一如既往地迷恋它们,渴望它们像原版的画册、光盘和诗集一样,大规模地在人间印行。

远远地看,我的城在森林中,我喜。我的城在春天里,我爱。

洒满绿荫的街道上走着我养母的儿女,走着我的异姓兄弟和异姓姐妹。我的欢呼声始终激荡在肺部,随时都有可能冲出喉咙。而我要说的是,万一哪天我实在是憋不住了,如果无以复加的赞美忽然伴着一声脏话脱口而出,那一天,东西湖,我亲爱的养母,请您一定要原谅我的失态哦!

西湖愿景

文/孤心泪.龙儿

三月,十里长亭,碧海连天,草长莺飞。春天,本来就是个多情的季节,它如梦似幻的清丽美景像极了你我的痴缠。

像是早就注定好了一般,你就那么突然的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带给我感动和惊喜,我甚至陷在你给的柔情里无法自拔。然而,就是在一瞬间,我们的缘分就已经尽了……从此,我开始日夜等候,渴望你能再度出现。

三月的风还是有些凉意的,冷冷的吹来刺得人生疼。其实,疼的又何止是身体?第一次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苦涩又欣喜。第一次站在梦的边缘,想要抓住却终将逝去……

西湖的水清澈透明,仿佛能映射人心,又仿佛能映出你我的前世。河堤的杨柳早已垂尽,绿的飘渺而雅致,摇曳的身姿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显得静谧而和谐。

佛说,三百次回眸只为了一次转身。而我,却愿意日夜再次守候,只为能再见你一面。佛说,有缘自会相见。

西湖的夜晚是很迷人的,皓月当空,繁星垂暮,远处画舫上的灯烛照亮了夜的黑暗,丝竹之声遥遥传来,听的人心神荡漾。随着丝竹之声,我 开始寻找相望,不知道画舫上能否找到你的身影?

微凉的夜色中一袭青衣逐渐向我靠近,直至完全到我身边停下,青衣的主人只淡淡的问了一句:“值得吗?”我没有回答她,而她也不再说话,只是在微凉的夜色中陪我驻足,于是,西湖的断桥边便有了一青一白两道身影,在凄清的夜色中显得落寞又倔强。

终于,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西湖断桥上早已是叶落殆尽,而我还在苦苦等候,只因这里有我心里的那个人,有我精心交织的美好愿景,我的前世今生,所以,我等……

西湖荷韵

文/月下小仙

西湖荷韵

文/月下小仙

荷花哪儿都有,见过不少,多为生长在水塘。西湖的荷就不一样了,在湖中、在水边、在柳梢透出的水波里、在小桥流水的景致中、在楼阁亭廊的山水画间,无不充满西湖荷韵。

走上断桥,向北望去,宝石山山峦起伏,山上的保俶塔高高耸立,与西湖成片的荷花遥相辉映。澄明的湖水摇浮着荷伞荷花。断桥边的亭子里传出悠悠的歌声,让迷人的西湖着上夏季的清凉。

沿着断桥一直向前走去,经白堤走过孤山,向西就是曲院风荷。西湖赏荷当然是要去"曲院风荷"的,这名字就充满荷韵,急切的我,加快了脚步。

7月的曲院风荷,荷正闹着。那田田绿叶的无穷碧绿,那粉红嫩白的亭亭玉立,那如诗如画的远山近水,还有那兴致勃勃的人来人往……这儿正在举办2013年西湖荷花节。

西湖荷,洒落在曲院风荷的各个水域,或大面积,让你的视线无限伸长,去寻它的尽头;或星星点点,如海上绿色小岛,一块块,一堆堆簇拥着,让你的思绪顿时活跃起来;也有的三三两两,像静心的女子甘守寂寞,孤芳自赏,让你更是怜香惜玉。

西湖赏荷是不能只看荷的,要赏那荷与景的和谐,再赏那大自然与艺术的默契。通过赏荷,让浮躁的心得以泰然,让炎热的夏季得以清凉。

透过湖面上簇拥着的荷,去看它的背景,粉墙黛瓦,翘角廊檐的亭阁秀出江南的柔美,碧绿的荷伞撑出那朵朵清新的蕊与花,在蕊与花中,几只蜻蜓在不停地飞舞轻吻着。

一对贪凉的鸭儿在荷中戏耍,自由自在。一个孩子一边撒着面包喂鸭儿,一边和妈妈说:我要是只小鸭子就好了。鸭儿自豪地甩甩尾巴,溅起了水珠。

走进树丛,从树叶的缝隙中去看荷,在一弯碧水中几株小荷相互依偎着,岸边垂柳下坐着几位年轻人,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生……,为我送来一道靓丽的风景。

走过小桥,随着歌声去看唱歌人,更是感动。在荷围起的小亭里,五六位文艺爱好者,弹唱着喜爱的歌。唱歌者是一位70多岁的女性,那浑厚圆润的嗓音及富有表情的演唱,完全把自己融进了这荷香中,尽情流淌心底的泉。我想,这也许是人与荷韵的唯美。不知谁说了声:西湖真美!现在的老年人真幸福!

杭州自古以来就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西湖更是画者、摄影者抒发情感写生场所。他们或寻找灵感,或捕捉镜头,或握紧手中的笔,把这人间最美的西湖荷韵展示出来。

西湖荷韵是要用心去感悟的,感悟它青青的那抹绿,感悟它淡淡的那阵香,感悟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内涵。

重游西湖

文/张学红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何日更重游?就在今日,此时。

又来杭州,杭州的西湖之畔。只见远山叠翠,杨柳依依,碧波无迹,莲叶田田。当年杨万里至西湖赞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此时断桥下荷叶连片,风过叶间,摩挲,摇曳,生动的绿,溺死人的翠。粉红的荷花如舞女繁复的裙裾,一朵接一朵的开着,恣意,烂漫,妖娆,仿佛要把一季的芳华一直盛开到时间的深处,不管世间种种。

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人说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所以称“三潭印月”。下午乘龙舟到岛上,长亭,古道,芳草,烟树。岛中有水,水中有岛,水中树影婆娑,远看亭檐似翅翼舒展,影印在郁郁葱葱的树影里。

再看岛外湖面,阳光下闪着金色的光,一直铺到远处隐约的山峦下。游船在金色的湖面上缓行。陶醉在这样的时光里,唏嘘着眼前的美景,思绪一时恍惚起来,这般仙境中,有些飘飘然。听见儿子叫了一声妈妈,忽将我从沉溺的思绪里蓦然拉回,我自言自语道:“人间仙境啊,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坐最后一班船驶出仙岛,到音乐喷泉广场等待夜幕降临,欣赏西湖喷泉。岸边已经聚集了好多人,儿子被湖边大树下的白鸽吸引,好奇地跑过去喂鸽子。这时突然从树上窜下来一只小松鼠,眼睛滴溜溜地转着,窜到树下叼起一粒爆米花爬回树上。

夕阳渐渐沉落,遥望西方云天,乍然腾起一条金光粼粼的巨龙,来势凌厉,在云层之中游弋腾飞。那金龙张牙舞爪,双目炯炯,龙须飘渺。蛟龙得水,兴云作雾,遨游太空——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湖水一望无际,山峦隐约,烟水茫茫。此刻,水,山,天,云,龙交相辉映,变幻莫测。不一会,龙尾隐于层云,呈现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观。

神龙似来巡视人间,见人间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忽化作一团滚滚火球,在湖面留下一抹红记,蛰伏云里,悄然隐去。湖面,山峦,天空恢复以往的平静,碧波澹澹,一切如前。

天幕渐渐落下,人们早已守在湖边,等候音乐喷泉的绮丽美景。耳畔悠悠响起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随舒缓节奏,湖面冉冉升起一颗心形喷泉,心光掩映湖中,空中水中,心心相印。随后,柔光幻影,如广袖长舒的白衣仙女在湖心翩翩起舞,或情义绵绵,或柔肠百结,音阶一级级升起,升至高潮处,悲愤难抑,如泣如诉,霎时,湖水腾空而起,遂飞流直下,形成巨大的瀑布,似发泄心中积怨,五光交映,荡气回肠。风雨雷霆之后,梁祝化蝶,一双蝴蝶翩翩于百花丛中。此时,音乐渐渐舒缓下来,瀑布之下细水缕缕,诠释的是山伯英台的抵死缠绵,千古痴爱,平静而柔情的曲调,烘托出另一幅温馨浪漫的水画。

苏堤与白堤最美是垂柳,柳垂绿绦,轻拂湖水,仿若美人临镜梳妆,轻挽青丝,旖旎无边。湖边木椅上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他们默默坐着,不说话,神态平静安详,望着远处湖山。

杭州西湖,多的是仙气,仿若远离人间的仙境,这是一个与爱情有关的地方,爱情,仿佛是西湖的唯一主题。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这里演绎,令人唏嘘——断桥、长桥、西泠桥……白蛇与许仙,祝英台和梁山伯,苏小小与阮郁……一样的飞蛾扑火,一样的奋不顾身,一样的抵死缠绵。“今生无缘相结伴,三生石上等一回”。

雨中寻梦

文/凤凰城之梦

稍微对中国历史有点了解的人,对中国文化有点接触的人绕来绕去总是离不开她,她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写有光彩夺目的一笔,在中国文化的坐标中留下浓装重彩的一点,她是我们自儿时起多年来就一直追寻的一个梦-西湖。

就这样,我上路了,去寻梦,雨来了,在雨中上路,撑一柄油纸伞,虽没有苏东坡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的闲情意志;没有白居易“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的洒脱不羁;没有杨公“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疏朗胸怀……却也有自己的诗意,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天地!

寻梦的起点就是雨,说明上天对这个梦都格外的眷恋,梦的一开始就醉意朦胧!说是寻梦,在一种更深的层次上不如说是去膜拜,因为这湖水淹没了太多“才华横溢”的大师;谱写了太多“断桥残雪”的动人爱情传说;歌颂了太多“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爱国故事;承载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华文明史;沉浸了某种文化意义上的归结!因为这个梦程量太深,承载的文化也太厚重,已经升华为了一种宗教,就像余秋雨先生说的西湖具有某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所以只能是顶礼膜拜了!

从粗犷豪放的北方初来乍到婉约别致的西子湖畔,到站也是雨,也许只有雨的笼罩,才能展示西子的妖娆妩媚;也许只有朦胧的雨才能衬托江南天堂西湖的独有内涵与气质!!!淅淅沥沥的小雨弥漫其中,每一株娇嫩的叶子仿佛都能挤出绿绿的水来,每一处山水好似都能荡涤处“诗情画意”……

从白堤起步,漫步至残桥止,深处西湖之间,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双峰插云;爱国忧民、爱情故事、高士隐退、神妖传说、儿女私情以及为国而亡的荡气回肠故事;湖光山色溶溶荡荡摇漾期间,花间柳影摇摇曳曳荡漾之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历史文化浩瀚缥缈熔铸期间,人文情怀关心体贴融合其中,都随着金山寺启人心智的厚重钟声传入大街小巷和山水花树之中,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雨中寻梦,厚重的历史人文文化,鬼魅多姿的山水景色,叫我这个处于朦胧之中的人一时难以消化,须得慢慢的寻觅,陶醉其间。这让我忽而想起,古代先哲对大注释家郭象注解《庄子》的经典评论是,不知是郭象注庄子亦或是庄子注郭象。那我今天在朦胧的雨中寻梦,真也不知是我在雨中寻觅西湖的梦或是我在雨中西湖的梦里……

浪漫的西湖

言西湖浪漫,就是因为西湖有众多千古传诵的爱情。杭州人真的很有幸,生在天堂一样美丽的西湖,不仅演绎着现代爱情,还聆听着古老而年轻的爱情故事。

美景让人沉醉,而美丽的爱情更令人神往。那一泓脉脉含情,明净如镜的丽水,藏在这连绵起伏,曲折多姿,或远或近,若隐若现的层峦迭嶂之中。湖面如镜,苏堤、白堤犹如两条绿色缎带,湖心亭、阮公墩等景致点缀于湖心,犹如镶嵌的两块宝石。有诗曰:“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只言游舫浑如画,身在画中原不知”。沿湖四周繁花似锦,形如一个色彩缤纷的巨大花环。在绿荫中,隐现着数不清的楼台轩榭。不愧苏东坡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漫步西湖美景,几乎一步一个故事,而且是美丽的爱情故事。断桥能享誉天下,得益于《白蛇传》几段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西湖三大爱情桥之二——长桥,就是因梁祝而出名。经典的爱情故事能够传唱百年,生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也要化为一双蝴蝶,翩翩飞于西湖之上,那爱情真叫荡气回肠,感动千古!

西泠桥畔是苏小小的埋香之所,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苏小小在西湖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写下一首定情诗:“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日日共游山水。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将他逼回了京城。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归来,终于病倒了。

苏小小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破旧,神情沮丧,问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送上盘缠。鲍仁感激不尽,奔赴考场。

佳人薄命,苏小小相思阮郁而逝。此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多么凄美的爱情,就发生西湖之畔!美人美景在此处幻化了多少春花杏雨,多少莺飞草长?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一座镂空的女子雕像,面湖而立。她是杭州美女才女林徽因,白衫黑裙的翩翩的少女,身姿娇秀,裙裾轻摆,俏丽短发,明眸善睐。娴静地伫立着,柔美的唇角含着一抹轻淡如兰的微笑,伫在西子湖畔的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下,日夜聆听故乡的水声,整个西湖都是她梳妆的镜子。

早在1924年春,林徽因是陪同印度大诗人64 岁的泰戈尔访华的唯一中国女孩。徐志摩时为翻译。林小姐人艳如花,和泰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玉树临风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一幅三友图。

林徽因应该算是那个时代最美的天使,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到林徽因死后十几年依然不能忘情。

还有,1925年美国人马尔智夫妇的一趟杭州蜜月之旅,不经意间为西湖留下了珍贵的美丽旧影。

相约西湖,沉醉爱情之都,中国古典最凄美的爱情大都发生在杭州,这样一个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的城市,由于西湖的存在,成为了许多恋人心中难解的结。究竟是因为西湖的美景,惹出了世间男女的痴恋,还是因为人世风月,使得西湖历经千年依然妩媚,答案的本身已经不重要,只有这片涟漪的湖水,沉默着见证了无数次爱的际遇。

长桥的十八里相送,许白二人的断桥重逢,在悠远的传说中,隐藏着西湖美丽的全部秘密。这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一个地方像她这样可以浓缩那么多的风花雪月,痴痴迷迷;没有一座城市像她这样可以让两千多年文化的沉淀聚积,让一切历史的沧桑苦难全部柔化为一潭幽幽的忘情之水。

微风拂面,人清气爽。湖光涟涟,山峦倒映;湖岸边,垂柳下,只见对对情侣,卿卿我我。只见对对情侣骑辆双人自行车,环游西湖。美丽的西湖,美丽的爱情,岂不令人沉醉?不知西湖成就了多少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