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老师的散文

2023/02/15经典文章

关于老师的散文(精选12篇)

知识的播种者

文/胡悦

我的启蒙老师李萍老师,她有一头乌黑的长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张樱桃似的小嘴,看起来非常迷人。

她上课时总是幽默风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起来。每一堂课都上得让我们津津有味,让我们觉得做题就像做游戏;背数学公式就像在背儿歌一样简单。每当我们做错了题,李老师总会一遍遍地讲,直到我们弄明白为止。

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她总会竭尽所能地帮助我们。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上课时根本没精力听老师讲课,课间休息时,我已头晕脑涨,整个人趴在了桌子上。这时,有个同学走过来告诉我说李老师找我,我忐忑不安地来到李老师的办公室,心里想,肯定是因为我上课不听讲,做题不认真,要挨批评了。我耷拉着脑袋,低声地说:“老师,您找我?”这时,老师突然站起来,我以为老师要揍我一顿,便闭紧双眼……可谁知老师站起来却是为我泡药。药泡好了,老师又细心地为我把药吹凉。“快喝吧!”李老师慈爱地说。我又惊又喜,不明白老师怎么知道我生病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把药喝了,心里排山倒海,有说不出的感觉。我感激地说了声“谢谢老师!”便跑去上课了。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老师是看我脸色不大对劲,看出我生病了。通过这件事,可以体现出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

老师啊!您是春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老师我爱您!

我的老师叫阿莲

文/李妺姚

阿莲,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老师,她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年夏天村里让适龄儿童入学,我和十来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一起来到了邻村的小学上学。

教我们的正是阿莲老师,二十来岁的年纪,扎着两个齐肩的麻花辫儿,大家都夸她长得俊。虽然她从不体罚学生,但大家都对她有一种敬畏感。

每天下午一点半到校后,她让大家先午睡一会儿。这天,午休时我被一阵口渴闹醒了,又不敢举手喊报告,怕惊扰了其他同学,就不时抬头朝讲台张望。阿莲老师终于注意到了我,她轻步走到我身边,躬下身子摸摸我的头发轻声问:“你怎么了?”我有点胆怯地说我口渴,想去喝水。她说你去吧。我说我不知道去哪里找水喝。她看了我一眼说:跟我走吧。我跟在她身后,走出不多远进到一个院子里,在靠近屋门的一口大水缸前停住,她抄起水缸沿上柦着的木板上的大水瓢舀了多半瓢水递给我,我接过水瓢一口气喝干,感觉真甜啊。她问我还渴吗,其实我是很想再喝半瓢的,但是没敢说,只说我喝好了。

阿莲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是那样的无微不至。记得那年夏季,雨水特别勤,总是没完没了地下。这天,邻近中午,放学时间已超了很久,大家都饿了,雨依然哗哗哗下个不停。看看大家一个个饿得无精打采,阿莲老师果断做出决定,把外村的学生都安排到本村学生家里吃午饭,一家安排了一两个,剩下的七八个孩子全部去老师家里。

一进门,阿莲老师就吩咐妹妹抓紧和面烧火,自己则麻利地忙着择菜洗菜切菜炒菜……叮叮咚咚锅碗瓢盆一阵响,饭菜很快就端上了桌。午饭是手擀面,葱花饼,香椿芽炒鸡蛋和清炒蒜薹。那个年代,平时是难得吃上这么好的饭食的。估计是饿坏了,一上桌,我们就毫不客气地好一顿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后来我们知道,其实,那不多的白面本是留给她生病的老父亲吃的。

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老师,真正记住的却没有多少。已人到中年的我,时常会想起那个美丽善良的老师阿莲。直到毕业,直到现在,她没去任何一个学生家吃过一顿饭喝过一口水,她像妈妈一样,默默奉献着自己,她像阳光,像雨露,温暖滋润着我们在人生路上茁壮成长。

我的老师——宋戈先生

文/扣子

宋戈老师,网名凌川叟,一九三六年生,毕业于南开大学,辽宁大学教授,现任辽宁省老干部大学诗词班讲师。去年三月初,有幸与他老人家结识并从师学习,而今算来已快两个学年了。如果说两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似乎不可思议,但对我而言,凌川师的言传身教,老一辈学人散发出的那种中国传统文化醇酒般的馨香,却让我在红尘滚滚、快餐文化甚嚣尘上的当下切身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担当和拥有了一份回味不尽的审美把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昌黎的这一定义千年以来一直被锁定在校园的围墙之内。作为一名杏坛耕耘一生的资深教授,面对老干部大学这所既无会考,又无升学压力,完全是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文化场所,凌川师却把背课、教案、甚至批改每一名学生作业的大量时间都给了自己。

记得凌川师任课不久的一次课后作业,要求以古风形式改写《诗经》中的《关雎》,同学们按照要求纷纷完成作业,并将改稿发在班级微信群里。凌川师置多病身体于不顾,耐心细致的批改每一篇来稿,有时直达深宵。如今,翻检那时的手机微信,其情其境依然历历在目。

“九月,你的译文能在充分理解原诗的基础上,以精炼的语言,律诗的结构,将全诗予以高度概括,意境优美,韵律和谐,且饶有趣味,是一首颇具创意的佳作。译文可分两类,一为直译,一为意译。你的诗当属后者。但无论如何,均应力求准确。如诗中‘逑’字译为名词较妥,‘窈窕淑女’最好译出……”

“孙秉忠同学的作业完全符合译诗的要求,不仅较准确地译出原诗,而且保持了原诗的章节和句数。韵律也十分和谐流畅。是一首相当规范的译诗。最后一节的‘摘取’可仍用‘摘采’,以保持一韵到底……”

“扣子同学的译诗意境优美,声情并茂。是一首用心创作的好诗。第四句‘鸳俦’多指双方,可改为‘但愿今生结鸳俦。’尾句可否改为‘钟鼓相迎燕尔欢?’”

这就是凌川师对待课外教学的态度,就像他老人家自勉诗所言:”抱病阶前赏杜鹃,满园桃李乐无言。犹思学子期圆梦,未忍轻抛三尺坛。“

凌川师不仅是我的尊师,也是我的诗友。两年间,我用不同体裁,不知创作了多少歌颂赞美老师的诗,也常常在微网上与老师进行近体诗的往来酬唱。 ”儒雅风流是我师,高山伟岸仰观之。说文解字传经史,继晷焚膏阅卷时。弟子得食应盼久,春苗润露且嫌迟。谁人得似凌川叟,肝胆传薪未了痴。” 这是我初识凌川师后,于去年三月十六日发在微网上感寄他老人家的诗。凌川师文笔洗练,意境明朗,临屏酬答于我,诗曰:”质朴无华名素娟,天然一曲动凌川。寻芳不惮昆山远,踏却荆榛是芷兰。“这首如行云自由敖翔,似流水自由奔放的小诗,已深深镌刻在我心中,它将永远激励我在创作的路上奋然前行!它是尊师殷殷的情,是慈父拳拳的爱!

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同学们不知去过老师家多少次。每逢夏季,同学们或约三五,或约几十,一是看望想念的老师,二是品尝老师亲手莳弄的绿色无公害的瓜果,临别时,老师还会让我们带上些再回家。记得去年的七月十四日,二十几名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观赏沈师公寓旁的荷塘后便到老师的家中探望刚刚病愈的老师。课堂上,老师的仪容严肃而又慈祥,课下却总有几分诙谐与幽默。同学们每次到老师家,从没有丝毫拘束感!看到同学们的到来,老师也高兴极了,像似盼到了久别而归的孩子们,忙把准备好的各种水果、点心分给“孩子们”吃,又安排保姆给“孩子们”做午饭。此时的我,真正的觉得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像一朵小花在阳光的呵护下倍加温煦而馨香!这是上天赐予我的恩福,我要把它好好的珍藏,永久的珍藏!

这就是我的老师,这就是我们的师生之情,愿我稚拙的诗笔永远有老师的护佑,更愿上苍大地“且就廊前赊月色,年年岁岁照凌川!”

错觉

文/董新明

错觉往往产生在一念之间。苗老师庆幸的是,那个错觉仅仅存在了几秒钟。

放月假的这天,苗老师发现,活泼好动、有“假小子”之称的小Z又和几个男生说说笑笑出了校门,中间还多了一个文静的女生小Y。

小Z是个有“故事”的女生。

有一次放月假,她和班上帅气的大S在人民剧院门口相遇。身为开发商之子的大S请小Z看了一场3D电影,两人便迅速“好”上了,“好”到在食堂就餐时两人互相往对方嘴里塞食物。“好”的结局是苗老师请来了双方的家长,当面锣对面鼓的,一阵“鼓乐悠扬”过后,两人心悦诚服了。第二次还是放月假,小Z与几个要好的同伴在香特莉西饼屋聚餐,为其中一位过生日。大家推杯换盏,把假日的激情宣泄到了极致。大醉的小Z被同学送回家时,竟在客厅里“翻江倒海”起来。当苗老师闻讯赶到小Z家时,她已被***妈扶到床上睡得迷迷糊糊了……

两个小故事,还好没酿成大事故!可小Z这个英语科代表的形象已在苗老师心中打了不小的折扣。苗老师好几回在班上训话时都差点指名道姓地说,XX,你要做个淑女,不要太张狂,别让家长太闹心、太揪心!小Z心里明白,苗老师这话是冲着她来的!她知道,这是由于她活泼好动,同时也有渊源——她上初中时就爱和男孩在一起玩,在一起闹,老师、邻居都爱把她叫作“假小子”,为此她没少挨家长训斥、责罚。经历了两个故事后,在老师、家长的响鼓劲敲之下,也在那次“把握分寸、正常交往”主题班会之后,她渐渐收敛了一些。可今天“故态复萌”,会不会又有“故事”发生?难道小Y也受了小Z的濡染?苗老师盯着小Z几个蹦蹦跳跳离去的身影,掏出手机,编了一条规劝小Z的短信息。正准备按发送键,她想了想,竟把信息给删除了。“也许只是错觉呢!”苗老师平静了一下内心,启动了自己的电动车,远远地跟着,直到小Z几个朝她们所在的朝阳社区走去,苗老师这才掉转车头回家。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苗老师正在办公,突然有人找她,他们是朝阳社区的两名工作人员,代表社区给苗老师班送感谢信来的。原来,班上的小Z、小Y、大S几人利用月假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清理排污沟,植树栽草坪,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电视台记者也作了现场采访。社区同志高兴地说,孩子们身在校园,情暖社会,这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啊!

苗老师接过鲜红的感谢信,只觉得手中沉甸甸的。“我那个错觉,险些损了几个孩子的形象啊!”她摸了摸自己有点发烫的脸颊,心里无比舒畅地说。

无关乎岁月

文/凰子

因为爱好文学,总是在线上线下认识一些有关文学的朋友。这天,在公司上班,不经意遇见早已知晓、却从未谋面的彭老师。今天下午,他们民间文学诗社刚好有一个聚会,在他热情的邀请下,我便答应前往。

下班后,我从公司出来,走进上村街。路过一家家个性独特不一的酒吧,大门紧闭,甚是冷清。酒吧!顾名思义,霓虹灯灿烂的午夜,才是他们喧哗的世界。街边,也有摆摊卖小吃衣物的,偶尔,几个闲散的年轻人围了上去,休闲的神情,轻笑的话语,透着幸福的味道。路边,有序的停着各色各款轿车,由此看出这里不仅仅是休闲处。抬头窥去,一排排居民住房展露无遗。路旁,矗立着张扬随意的树木,随风飘落了一地泛黄的树叶,我有刹那的恍惚,以为是秋的季节。只有秋的视觉,才会如此飘零!如此金黄!想起此行的目的,寻找的目光便染上酒吧门口灿烂的花朵,还有树上窜出的绿芽。

年已过,春天早已来临!残留的,也只是错过季节不舍离去的枯枝败叶。此刻,想起了陆游的诗句: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虽然,它没有梅花的傲骨和独特的香气。它渺小、平凡,不被人所视。也许,它的停留,为的只是看看春天,仅此而已。最终,化尘肥树。就像平凡的母亲时时牵挂我一样。没有理由,没有借口。那怕岁月染白了她的发,依然如故。

人生路上,总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用心去看。就像母亲的爱,没有华丽的语言,感受却是暖暖的。

走完了上村街,都没找到要找的饭店,我站在街尾。寻思着是否回头再寻一遍。这时听见彭老师喊我的名字,我抬头望去,看见彭老师的同时也看见饭店的招牌。假如我真的再次回头寻找,是否又一次错过了早已到达的目的。不由间,埋怨自己的粗心。

平视走路,低头思考,有时,也需抬头寻找。人生总是变化无常的,重要的是我们转换的思维。

上了楼,楼口站着一个身着红色衣服的女人,一直注视着我。我猜想应该是电话里彭老师说的唯一参会的女士吧!我微笑着打了一个招呼,我们一起走进了包房。刹那,眼前近十个年纪古稀的老人呈现眼前。很早就听说过这个文学诗会了,只是没想到全是老人。老师给我一一作了介绍。我也简单地介绍了自己。

圈里,大多人都喊我的笔名,似乎没几个人知道我的真名。

在彭老师的介绍中,我才知道他们诗会自发自费办了一个刊物——《云中诗社》。玉溪城市百科网的“人文玉溪”板块,就是他们《云中诗社》的专版。他们这个诗会成立了八年。《云中诗友》每月的作品,他们会在两个网站贴稿,待年底,会用会费把会员们的作品辑册、打印出来。用这些方法宣传他们的作品。老师感叹地说:抗美援朝也只不过是八年,我们民间文学诗社也坚守了八年。期间,无论风吹雨打从未间断过一次月活动,实为不易啊!老人们都是写古诗词的,他们聊着有关的话题,聊着社会的发展,古诗词不被年轻人关注的担忧,担心这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会随着他们的离去而消失。我一直默默地听着。说来惭愧,我虽然一直喜欢文学,喜欢写作,可我对古诗词一窍不通。

其中一位老人是华宁边远地区的,每次为了赶来文学聚会,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来到华宁盘溪,再乘客车到县城,最后转车才来到玉溪。他坐在彭老师的身边,一脸的崇拜自信,我在他脸上看见孩子般单纯无邪的表情,一个古稀老人脸上有这样的表情,让我不由地多了份对他的崇敬。

彭老师说原本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高龄老人,走路都走不稳了,可他还是执着地每次准时来参会。为了他的身体着想,彭老师耐心地把他劝退了。

感动一次次犹如浪潮般涌了上来。一群年近古稀的老人,一个共同的爱好,一份执着坚守的信念。我在他们脸上看见自信灿烂的光芒,无关乎年龄,无关乎岁月,无关乎文学水平的高低。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我们的灵魂是否应该经常在白发的声音中洗礼。反思,是必然的。成长,是必须的。

梦田

文/罗欣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那是我心里一亩田,那是我心里一个不醒的梦。”这首歌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我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一年级时,在我的老家,我的老师有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我的老师并没有将母亲置之不理,而是用小时候母亲背着他的那一根布带,将自己和母亲绑在一起,每天早晨背着母亲一起去上班。每次一下课,他就回到宿舍里去照顾母亲,有时候在给母亲清理大小便的时候,无意中沾到了自己的衣服上,自己却并没有发现,就来到了教室给同学们上课。教室里有了刺鼻的气味,我们都纷纷朝老师的衣服看,其实我们并没有觉得恶心,因为我们都已经知道了老师和母亲的事。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发现了自己衣服上的东西,尴尬地问我们:“你们觉得老师臭吗?”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臭、不臭。”就这样,我的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我们,我们没有一个不敬佩老师的,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个正直、有孝心的人。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慢慢地感觉到老师的伟大,我心中的那颗梦想的种子,慢慢地发芽、长大。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来到了西安,来到了马旗寨小学,在这里我很幸运地遇上了很多好老师,她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坚定了我想当老师的愿望。我总是梦想长大以后当了老师,到了那时,我要做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我会将我所学的知识全部传递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能够走出山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如果那时候,有孩子因为家庭的贫困而上不了学,我会和校长商量,让孩子能免费来上课,我要让我的学生们快乐地学习,要和他们交朋友,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老师说过:有了梦,只是第一步,还要奋斗!为了实现我的这个梦想,我现在必须要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我相信,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每个梦的完成都需要有一双温暖的手,我愿意成为那双温暖的手。

拔河

文/李敏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老师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下午学校要举行拔河比赛。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

好不容易熬到下午。这时,太阳已经慢慢西斜,微风中含笑的树枝一摇一摆的,好像在为我们这次比赛助兴。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只见一条大粗绳压在操场当中的两条白线上,绳子中间扎着一块红布条。助威的同学们把操场围得水泄不通,这时,老师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队,剩下的同学组成啦啦队,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想试试自己的力气。

突然,裁判员高喊一声:“预备”!双方队员抓起了绳子。

随着“嘟—”的一声哨音,比赛正式开始。我们双方互不相让,用尽了吃奶的力气往后拉。红布条一会儿向我们这边移,一会儿向对方那边倾斜。只见排头的陈寒正弯着腰使劲地拔,压阵的小胖子苏顺杰牙关咬得“咯咯”作响,脸涨得像个紫茄子,豆大的汗珠直冒,班主任老师领着啦啦队大声喊着:“加油,加油!”不好!李佳脚没蹬好,滑了一下,对方抓住机会,猛地向后一拉,红布渐渐移到了他们的界线。我们输了第一局。

交换场地再战,我们吸取了第一局失败的教训,听啦啦队的喊号,一起有节奏地用力,经过两分钟左右的激战,我们最终胜利了。

经过这次比赛,我懂得了:“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

我们的乐园

文/陈家豪

我的学校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莲湖小学,它非常美丽。它有宽阔的操场,有漂亮的花园,还有那高耸的教学楼……

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我最喜欢的地方就要数我们的操场了。它位于学校的南面,这里是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操场上有长长的跑道,有宽敞的足球场和篮球场。

上体育课的时候,同学们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篮球,有的丢沙包,还有的踢毽子……在沙坑那边,有很多同学在比赛“跳远”,当这个同学跳得比那个同学远的时候,胜利者总会自豪地对落后者说:“哈哈,怎么样,看我跳得远吧!”还有的同学喜欢在沙坑里玩沙子。记得有一次,杨柯城在那儿玩沙子玩得忘乎所以了,体育老师喊大家站队,他都没有听见,老师气呼呼地向他走去,都已经走到他身后了,他竟然玩得没有觉察到,而且还把沙子扬了老师一身,老师真是又气又笑啊!

这就是我们的乐园——操场,你们想要来参观吗?到时候就让我当一次小导游,带领你们一起走进我们的乐园吧!

老师之死

文/陈嘉瑞

旧历年的年前,我的一个老师死了。

一张A4的打印讣告,白刺刺地贴在墙上。清冷的夕阳下,冷风打着旋儿,撕扯着墙上残存的布告簌簌作响。远远近近地,响着新年后零星的爆竹声。

我的老师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走的。

我的老师是一个老牌大学生,终生站在讲台上。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无法计算。几十年后,他的许多学生都成了厂长、经理,许多人都是多少万多少万的身价。他只是一个退休教师。

我的老师穷了一辈子。以致多少年了,他的老婆总是和他吵架。骂他无能,他不搭腔;训他窝囊,他不还口。家里常常会传出老婆出来进去的咒骂声,但总是听不到我老师哪怕一次的反驳声。在他的家里,他有着自己专属的“领地”——一间专门供他起居的屋子。其他的空间他没有主权。

时间久了,在大家的理解中,他似乎也就是个无能的人。家里的电灯坏了,他换不了灯泡;厕所漏水了,他请不来水工;换液化气罐了,他喊不来管液化气的人……家里家外他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一天数趟地从学校的开水灶上给家里打开水。往来打开水的人,见面都是说说笑笑。他不,斜腰提着一个大铝壶,扬着另一只手,目光总是斜向地面45度,没有言语。后来学校取消了开水灶,他也失去了唯一一种做家务的机会。

据说他的儿子还打过他,也是因为他的无能。他的儿子想调进学校,他不会找领导。许多人的子女都调进学校了,他的儿子调不进。在老婆的眼里,他是无能;在儿子的眼里,他是窝囊。

这一切,我的老师好像都默认了。

他经年穿一件涤卡中山装,领口扣得很严密。花白的头发,总是梳得很齐整。经常能见到他踽踽独行的身影,在校园里,在家属区的大路边。他经常一个人走着,嘴唇微微抖动,似乎是念念有词。他一如既往地不和人打招呼,即使面对面撞上了,也一样。有几次,实在迈不过脸面,我问候了他,不想他立即脸上堆笑,亲热无比,好像一直是等候着我的主动询问似的。以后的日子,遇上了,他又往常如初。

好像是后来又打过几次招呼,也有好多次竟也是没有理会。他还是那么踽踽独行着,双手无处摆放的样子,沿着围墙下,操场边,悄无声息地慢慢走着。

前几年,他的老婆去世了,他似乎能活出个样儿来。但儿子当了家,他的地位更低了。他活着的全部价值,就是他那一份还算可观的退休工资。

在我的记忆里,一直是他在课堂上循循善诱的样子:讲台上的他,精神饱满,笑容灿烂,条分缕析的讲解,工整详尽的板书。他每一堂课都有教案,还都是新教案。一门课讲了几十年,他总还是常讲常备。为了同学们抄笔记方便,他常常让开身体,屈膝伸手写板书。他的板书整齐、漂亮,一节课常常两三大黑板。白天的上课结束了,晚上,他还要到教室来辅导答疑。大家有时正在做着别的作业,看到他来了,都赶忙拿出他的课程,以应付他满腔的热情与认真。

老师的今世,似乎是专为讲台而生的。你不可思议,目下如此懦弱无能之人,当年课堂上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似乎只有回到课堂上,他才会显露出他本质的原形。

退休了,没有了课讲,他成了一个无能兼无用的人。

这些年,见他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似乎是越来越瘦弱,越来越不为人注意了。在大家的眼中,他似乎成了一个玻璃人。好多次对面而过,都留不下见过他的记忆。和许多人一样,我对他也渐渐留下了“庸碌无为”的认知。

那天,看到了他死亡的讯告。不足百字的信息,充当了他的讣文。末了告示:“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这最后的12个字,好像是裹上了不锈钢,一字一顿,反射着每一个阅读讣文人的目光。我的老师死了,他死了,很有尊严地选择了一次。这样的选择,在我们这个死过诸多高官大款的院子里,前无古人。

我没有料到,“平庸”如此的一介儒生,在其人生的最后时刻,竟能用这样的襟怀,给所有误解他的人,深深地上了一课!他似乎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权利,在这样的时刻,利用这样的机会,展示自己那一颗不凡的魂灵。

我终于发现,我原来并不了解我的老师!我突然想检讨我曾经的不敬:最后一次相见,我本该能够询问一下他,我是有这个时间的,然而我没有。我如果当时问候他了,他在离去的那一刻,是否会多一丝人间的温暖呢?

我的老师死了,死得很平淡。然而这样的平淡却击起我心底的万丈波澜!

此一刻,他算是正式下课了。他用他最后的谢幕,给他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师者终结的标点。

突然的,我想给我的老师鞠躬、深深地鞠一躬!

陈老师,一路走好!

母亲

文/坤元亨

当我哇哇大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您的心便仿佛开满了鲜花,感觉这哭声是天底下最美妙的音乐,嫩嫩的皮肤、小巧的身子,都是那么的赏心悦目。就连灰色的乌云,此时也是那么的可爱……

您是看着我长大的。用眼睛看,用心灵看,用灵魂看。

该上幼儿园时,我还并没有完全适应读书的“束缚”,天天还沉浸在玩耍的日子里,并不喜欢坐在教室里,端端正正的,听着老师讲几加几等于几……于是一直缠着您,让我退学(其实当时我并不明白退学是什么意思),但您并没有回答我,而是轻轻地蹲下来,慢慢地对我说“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哟!”我当时非常疑惑,为什么,您会为什么这样对我说,当时的我,真的是太朦胧了。虽然渐渐地习惯了眼前的生活,但我心里仍不快乐,因为那里的教室不宽大明亮,并且,同学们也不大活泼。我再一次向您诉说,我不想在那里读,想换一所学校,您沉默了一会儿说:“要换学校不是不行,但这次,由你自己来选择”。于是我指向了那所大大的红房子——那是我最喜欢的学校,我到那儿去过。我到了那里,非常快乐,但是这里的小朋友有一个特点,爱哭。久而久之,我也成了那样。这次,妈妈疑惑不解了,我并不爱哭呀,到底是怎么了,我对您说“是我的同学把我传染了。”您听了之后,笑了,但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再次给我换了宽大的教室,快乐的伙伴以及优秀的老师。从此,我的幼儿园生活在这里度过,再也没有转过班,调过学,一直都很欢乐。

幼儿时光悄悄溜走了,迎接我的是小学校园。老师,以及和我差不多大的伙伴,虽说我比以前懂事了些,但是小学课本增多,老师比以前严格,加上课堂的严谨,我更不舒服了,一年级时还比较简单,但二年级,我又一次转了校,这使得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但我仍然在努力着,面对教材变厚,作业不少,课上预习也难以捉摸,您还一直担心我学不好,老师也不看好我。我就像潜滋暗长的小草,一点点,一天天,不停歇地长着,长着,从一开始平凡的学生到优秀的中队长,是多么的不容易呀!我流过的泪,洒过的汗,如今,已转化成了那丰硕的成果,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喝彩,您心里似乎也很开心,但并没有完全表示出来,只是微笑着对我说“加油,孩子,一定得谦虚,别落后了哦”。

那次,我被老师批评,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一回到家,只想哭,但爷爷奶奶在,我只能默不作声,静悄悄地回到卧室,做完作业,我给您打电话,哭诉着老师怎么批评我,您听后,叫我别哭,并慢慢地讲为什么老师要批评。听了您的话,如愉悦的水流,冲走了我心里的不快。从此以后,我们每天都会通话,我像病人,您似医生,每天都会有一些谈话,有一点诉说,生活不再乏味。

如今,我的生活与以前大有不同。陌生的一切,使我压抑,但母爱开的良药,又激励着我。周末时,您回来了,瞧了瞧您,忽地,发现了您的银丝与皱纹,是那么显眼,我心中不禁有几分感慨与悲伤。我大了,而您,一直在帮助我,慢慢变老了。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短暂,我多长一岁,您就多老几月,反反复复,来来去去,时间,将把您的青春偷走,只留下了,满头白发,满脸皱纹……

未来,我期待。过去,我回忆。而今天,我是珍惜,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珍惜——我亲爱的母亲。

难忘的教训

文/刘雷

有一件事像一把刀子,深深地刻在我心里,长时间都磨不平。那件事又像一个印章,深深印在我心里,永远挥之不去。

那一天,五年级举行了一次作文比赛。比赛很特殊,不仅看你作文的内容,还要看你的书写。我在班里写作水平数一数二的,老师和同学毫不犹豫地推选了我。就要进考场了,我回头望了望同学们,他们的眼里释放出一种能令人充满信心的目光。老师呢?则对我点了点头,认定我能抱一个大奖回来。我却将同学与老师给予我的巨大力量转化为骄傲的起点。

我昂首挺胸地走进考场,坐在我的位置上。此时,天下起倾盆大雨。

比赛开始了,我把周围同学扫视了一遍。比赛对手个个紧张地写着。我以为他们没有信心,就变得更加骄傲了起来。因为我认为上次作文比赛就以最高分得过特等奖,这次肯定是必胜无疑了。于是,脑海中就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一会儿天上飞,一会儿水中游,任凭思绪到处闯荡。整个比赛场上只听得到写字的沙沙声和心跳声。“同学们,比赛只剩15分钟了,请各位抓紧时间。”监考老师的声音突然传来。糟了,我的思绪难以收拢,只得龙飞凤舞赶内容,草草把作文结尾。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落选了。我低着头,觉得双腿有千斤重,移动着缓缓的脚步一边走一边想:我太骄傲了,妄自尊大。我为什么会输,是骄傲把我推下这场激烈的比赛的。我真后悔,后悔没有谦虚。

雨停了,天放晴了,天际间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她像一座桥,是从“骄傲”通向“谦虚”的必经之路。

烛影摇红,微雨吹兰杜

文/紫陌林茵

题记:莘莘学子沐师恩,感怀厚重难报情,

时逢佳节无从寄,寥寥几行道心声。

匆匆染墨托鸿雁,一枚凝重送先生!

仅以此文献给教育战线的工作者!

雨下了几天,降低了外出活动的欲望,整天价待在楼上,时间似乎较素日充足些许,闲情逸致中难免抖开发黄的照片,追溯昨日的往事,徜徉那年的路径上。

我的高中,不是在家门口学校上的,父亲让我去了方圆比较闻名的中学。

那是初秋的一天,父亲领着我坐上开往学校所在地的客车。车,穿行在柏油路上,两畔的杨树,在和煦的阳光普照下,反射出缕缕金光。一片片树叶在风中摇曳作响,和着不倦的知了嘶鸣,迎面萦灌耳孔,鼓膜轰轰,减弱清晰的听力。车上人的喧哗,被隔在另一个世界,我待在自己的角落里,心潮翻起一朵朵浪花,澎湃奔涌,渐离中枢。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囊褒,孤身去外地就读,依依不舍,难舍难离生我养我的沃土。一个念头清新心眉,也许别过这日照桥头生紫烟的城池,我将走出了地球上那个闪亮的圈点,由此变成了外乡人。

父亲送我到学校,把我交给校长后,他便离开了。我站在陌上的地方,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心里说不出一种压抑和难受。落寞,无着,似乎没有自己方寸舒适呼吸之地。本就怯生怕事,那刻真想有个出口,逃离那个生冷的地方。脑海里浮现前些时,与父亲对话的情景。一天晚饭后,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孩子,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告诉我你想在哪个学校读高中?是在本地,还是外地?当时本地的学校升学率不太高,我选择了外地一所有名气的学校。可没想到,到一个生地方会这般的不适。不能退缩,不是自己的选择来这个学校吗?怎么能刚来就打退堂鼓,那样太没出息了,心底的声音翻来覆去的响着,最终我战胜了自己,开始了异地的高中生活。

教室门开了,从外面走进一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老师。他看上不到三十岁,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面目严肃板正,给人冷颜可怕之感。只见他走到讲台,把书放在讲课桌上,捏着粉笔刷刷一行自我介绍醒目黑板。他,姓魏,是外地就教本校的数学老师,属于跟班老师。和同学们一样,私下嘀咕几句。说实在的,起初他给我心里的印象不怎的,看他那长相和穿戴,不像是知识很渊博的人,内心不免几分排斥。可在他给我们上完第一节课,对他的感觉慢慢改变。他,说话非常简洁明了,课,讲的津津有味,深入浅出,整堂课紧紧扣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没有一个人窃窃耳语。我的思维被他绘声绘色的说教控制,不停转动的眼神,让他捕获,当堂点了我的名,而有条不紊的答复,自己的名字刻在他的心里。

有了第一次良好表现,以后每堂课数学课,魏老师总是不放过我,而每次令他满意的回复,他更是喜欢我这个学生。一般而言,只有班主任在课余时间督学,而魏老师几乎每天晚自习都到班上,答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他每次都要到我的座位,看我所练习的习题。有次,他看我拿一本课外习题集,低头认真做着上面的难题,他把我叫到教室外,和蔼的告诉我,以后不要做那些题了,只要把书本上的题型掌握,不必浪费精力在那些无关紧要的书上。我,听了魏老师的教诲,高中时段我与课外书绝缘,一头扎在教材里。在魏老师的指导下,我把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分门别类,每一题型熟悉化解,并能举一反三。

作为教师,喜欢聪明学习好的学生,魏老师亦如此。魏老师厚爱我,不只是他课堂提问,我每次快速准确回复,还有我解题的方式他很欣赏。每道习题,只要有多种解析方法,我都逐一出现在作业本上。更让他欣喜的是我问的疑难题,好多是我们在一起交流解决的。每次考试,都让他眉开眼笑,以满分报答他的一片苦心。我的思维是被他调动起来的,我的学习方式是他亲自点化的,我的数学基础得自他的教化,一步步奠定的,我的学习兴趣与他对我的关照密不可分。我这个学习上听话,做题方式不安分的学生,常常让他在其他老师面前眉飞色舞,栩栩如生的一遍又一遍的炫耀着,我在老师们关怀下茁长。

那时,应届生学习风气不浓,学校每年送走的大多是补习生。魏老师一直给我鼓劲,说应届生最有爆发力,自己要坚定信心。我什么都不说,只是点点头,我有把握高考取胜。魏老师还是有顾虑,担心被当时有关应届生误传所感染。他,除了经常到班上关心我的学习外,寒暑假,他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交给我,并把我托付给在校的老师,抽查我作的习题。老师的心,我懂,他的意思是让我为应届生树立一个榜样,打破本校应届考不上大学的神话。魏老师,没有把我送进高考考场,就在我高考那年,他去外地上大学去了。我,高考出状况,辜负了他和其他老师的厚望,没有考上他心里早已确定的北大,而是走进了另外一所大学。

踏进大学之门,等一切就绪,展笺提笔行书,飞鸿含辛茹苦哺育我的魏老师。四年的大学生活,不断向他汇报。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教诲我,指导我如何转变学习思路,怎样适应新的环境,怎么取得欲想的成绩,怎样度过有意义的大学阶段,并鼓励我继续深造,分析我前面的光明。

魏老师毕业后,又回到了我的母校,继续着他的教学生涯。

我大学毕业后,赶往母校看望分别几年的魏老师。踏进母校校门,魏老师老远看到我,迎上前来,我们在一起叙起别后的种种,他给我讲起他上大学的亲身感受,我向他娓娓道来我的大学经历。第一次我看到了,看到了严肃老师脸上的笑容。

又隔几年,听说魏老师在那次我见他不久便调离我的母校,我打听出他所在的学校,驱车前往。走进他的家门,师母厚待着远途归去的我,魏老师还在课上。等到中午,魏老师出现在大门口,听说有个学生来看他了,兴高采烈直进屋里,当看到站在他面前的我时,他愣住了。等他回过神时,第一句话是我变了,变的他认不出了啦。我笑着打破尴尬,老师,怎么会不变咯,您那时还是朝气蓬勃,如今青发染鬓角,您的学生不再是十六岁的花朵,快到了当年您的年龄。不是的,不是的,你还是那么孩气,而是,而是某方面变了,我也说不准确。呵呵,老师,您的学生是变洋气了,还是变土气了?无论怎么变,永远都是您的学生。那是,那是,气氛在融融中铺展,缱绻,

教师节到了,我想说,亲爱的魏老师,当年您凝重的学生从未忘记您,我的今天是您汗水浇灌的。没有当年您的修剪,也许我会被枝节困惑,纠缠在误区不能自己;没有当年的激励,也许我如其他应届生那样,灰心丧气放弃希望;没有您当年指点,也许我看不到光明的前程。有您的倾心浇灌,我这朵兰花,在城市一隅摇曳着淡淡芬芳,释放着微微的光芒。

亲爱的老师,您的鱼尾纹是不是又深了,耳边的青丝是否又被霜染?你的嗓音是否更比以前沙哑?您的眼神是否比先前费力?您是否还在这时依在窗口,等待来自远方的鸿雁?老师,那个当年您含辛的学生,此刻正念着您,借今晚的月光,送去我对您的亲切问候,老师,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