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柳笛的散文

2023/02/15经典文章

关于柳笛的散文(精选5篇)

悠远的柳笛儿

文/咸庆英

总是在不经意间,抬头看见满目新绿。春天在我没注意的时候,就来了。

记忆中儿时的春天,却总是来得很迟。在化冻后松软的土地上,我们脱光了脚丫疯跑,河边的那些柳丝儿,在风中摇摇摆摆,枝条上还是光秃秃的。但是阳光已经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温暖了。我们提着小筐,去田野里拾大雁屎。大雁排着队从天空飞过,偶尔会停在麦田里歇息,给我们留一些纪念品,我们拾来晒干了当柴烧。当然,更多的时候,小筐里装的是庄稼的秸秆。能有多少大雁呢?

麦地旁边化冻后的土地,像松软的地毯,我们在上面摸爬滚打,玩出各种花样:赛跑、摔跤;单足跳着,用膝盖相互磕碰;趴在地上,屁股高高地撅起来,用脚尖把鞋使劲往后扔,往后扔……都是些没有名堂的花样,但是玩得兴高采烈、热火朝天,那些穿了一个冬天的、沉甸甸的棉衣棉帽,被一件件扔在地上……

终于,河边的柳丝儿开始泛绿了。走近了去看,上面的柳芽儿一个个都嘟起了小嘴,掰开一个,里面是一脉水汪汪的绿。然后,忽然有一天,一个、两个、星星点点的柳芽儿张开了嘟着的小嘴;再然后,一片片的柳芽儿,欢天喜地地、热热闹闹地,像花朵一样绽开了。那样子是极其妖娆的,底下嫩绿的两片小叶,捧出一朵毛绒绒的“小花”;那颜色,是最娇嫩的黄绿色,亦真亦幻,让人爱怜到不敢触碰。它们轻灵地站在枝条上,风来的时候,它们跳起曼妙的舞蹈……

等那些毛绒绒的“小花”,变成了细长如眉的叶片,乡间就有清亮亮的笛音儿吹响了。取一截细细的柳条,轻轻地揉捏它们,完整地剥离它们的表皮,再截出短短的一小段,做成一个能吹出好听的声音的柳笛儿。这个过程也是快乐而有趣的,边做边唱:“哨哨,响响;不响,不要;漫墙一撂,吱嘎就响;给他姥娘挠痒。”歌谣唱完了,哨子也修整得差不多了,放在唇间,即有清亮悦耳的笛声远近缭绕起来。

那些小小的柳笛儿,那些清亮亮的笛音,有的婉转低回,有的高亢悠扬……多少乡音因此而有了底蕴,多少童年因此而有了色彩……

我的荷塘,我的月

文/章中林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这个时候,应该是故乡的荷塘最美妙的时光吧。遥望着天上一轮明澈的月,我的一颗心又飞回到了那个魂牵梦萦的故乡,那口小小的荷塘边。

生活在水乡,安家在圩堤,门前屋后都是水田。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闲适自在的环境,父亲把屋后的水田改造成了一口塘。塘里种了荷,堤上植了柳,屋檐栽了桔。

春日,荷塘的水明净如月。如洗的月光照在水上,粼粼的微波漾开去,就像有如许的银鱼在逐浪嬉戏。一个不经意,你会发现,如锦的水上有一两只柳笛,仿佛在吹着幽幽暗暗的旋律。走近了,低下身,凝神一望,光晕流转处,哪有什么柳笛,是俏皮的小荷在和你捉迷藏呢?嫩黄的小荷,有些怕生,蜷曲着,低着头,只把一角探出水面。一水之间,有了这一片两片的新荷,仿佛就有了眼睛,流盼生辉了起来。“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是谁发了一声喊嘛?小荷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蹿出来,在水面蔓延开来,招摇着,嬉闹着,闹腾得你连眼睛都有些忙不过来了。

每到盛夏时节,荷叶铺满了塘,荷花照上了墙,我就隐在柳荫下,读些闲书。尽管烈日如火,但是塘边却是一个佳处——满眼的绿意里点缀着或白或红的花,清新的风里有丝丝缕缕的甜香,偶尔还有不知名的鸟雀从荷叶上掠过,留下一串清脆如玉的啭鸣。就是有不安分的蝉嫉妒地跑来,想要打破这份安谧,也只是给这幅画多添了一点情趣罢了。试想一下,一堂明丽打开,一行绿荫匝地,一只飞鸟斜掠。绿荫下,一个顽童握书,顶着一片荷,盯着树梢的一只鸣蝉,露出狡猾的笑。这样的一幅画卷,谁不想做那树下的顽童呢?

这样的时节,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月的夜晚。朗朗的月,蓝蓝的天,碧碧的荷,清清的水,哪里都是明明白白的,哪里都是清清楚楚的。月影横斜,暗香涌动,清风拂面,蛙鼓敲窗,只有我一人立于荷塘之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兴致来了,还可以做一支柳笛,来一首《在水一方》,这是多好的一个世界。

秋天来了,莲蓬熟了,月光也像牛乳一样浓了。“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趁着晓月,我们撑一只腰盆,偷偷地钻进荷花的深处,去打莲蓬。莲蓬没有荷花那么张扬,却也有自己的嶙嶙风骨。它们把自己藏在荷叶之间,稍不留意,你就会被它欺瞒呢。分开荷叶,不用心分辨,它们就会悄然地隐在荷下,让你错过。每天都在水上,它们又怎么能躲过我们这些水猴子呢?“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我们在荷叶之间穿梭着,打闹着,惊得水里的小鱼儿四散奔逃,就是有一两只鸟儿也只能悄然地远遁了。疯够了,玩累了,我们就头上罩着荷叶,在月光下钓鱼。也许真的是在钓不在鱼吧,望着融融的月,吃着粉糯的莲子,说着悄悄话,常常是诱饵被鱼儿偷食了,我们也还浑然不觉。

“千根池底藕,一朵火中花。”冬日下塘去采藕,也能把一个冬天闹得热火朝天。放去塘中积水,扛一把铁锹,蹬一条皮裤,拎一条蛇皮袋下水。找到一处残荷密集的地方,斛去浮泥,顺着藕道挖开,等到看到藕影了,静下来,顺着它破开去。不到二三十分钟,一禾藕就出水了。那雪花藕白白的,嫩嫩的,看着欢喜;吃起来脆脆的,甜甜的,很有味道。母亲呢,把藕做成许多种菜肴,什么排骨莲藕汤、糖醋藕丁、香煎藕饼、冰糖糯米藕之类。一个冬天,因为有了满月一样的藕,我们的生活饱满充实,有滋有味。

静下心,凝望着天上静静倾泻的如水月光,剪一段缓缓流淌的如荷岁月,流进微微荡漾的心湖中。哦,那里有我的曾经,有我的荷塘我的月!

柳笛声声

文/王永清

春来时,河畔绿柳迤俪多姿,柳丝轻飏,如少女散发着青春味儿的长发,明媚了一池春水。那深深浅浅的柳笛声悠远、悦耳,藏在柳林里,飘荡在村子上空,丰富了儿时美好快乐的童年。

小时候,生活条件贫乏,父母没有闲钱为孩子们买玩具,但是,我们却从不缺少玩具,自己动手做,取材大自然,玩起来更有一种成就感,比如做一只青青的柳笛,就能带给我们不尽的欢乐和情趣。

要做柳笛了,折一枝粗细匀称的嫩柳条,用削铅笔的小刀,将两端截齐,再用双手分别捏住枝条两端,反方向轻轻扭动,感到柳皮和柳骨分离时,用嘴咬住柳条一端,缓缓抽出洁白的柳骨,就得到一个绿莹莹的柳皮筒。接下来将柳皮筒截成两三寸长的段儿,将细端捏成扁平状,用小刀打薄,露出鹅黄的内皮,一只柳笛就基本成型。

这只算初步,最关健的是如何调整,试着吹出曲调来,不成功还得反复修改。谁要是第一个做好了,肯定会衔在嘴里得意地吹,是在向小伙伴们炫耀了。不一会儿,笛声就会争先恐后地飘荡在柳林上空,好像林子里藏着千百只欢快的鸟儿,把春天搅得沸沸扬扬。

柳笛粗细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粗的调子低沉浑厚,细的则清脆悠长。制作柳笛的高手还能在柳笛上挖几个圆孔,用手指按住小孔,一按一开就可以吹出高低起伏的笛音,这是最让人羡慕的。

整个春天,孩子们口袋里装满了长短粗细不一的柳笛,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总要相互比拼一番,看看谁的柳笛外观精美且笛音嘹亮。于是,清凌凌、脆生生的柳笛声就开始此起彼伏。我们从村前吹到村后,从东家走到西家。我们吹着、笑着、闹着,一声声柳笛,吹红了朝阳染醉了夕阳,吹软了童年吹来了快乐,吹开了风情万种的春天……

待柳树成荫时,孩子们还喜欢用柳枝编柳条帽。枝条柔嫩,有着翠绿的叶子,先绕自己的头顶编一个圈儿,再麻花状地缠绕数根,一顶小帽子就做成了。戴在头上,威武又潇洒,我们学着电影上的侦察兵,端着“冲锋枪”, 捉特务,夺山头,有趣极了。

岁月总无情,那曼妙的童年时光,就跌落在这柳笛声声里,渐渐远去。如今,春风又吹绿了柳枝,故乡却是物是人非,多想折一枝柔软的细柳,做一支青青的柳笛,吹响小村的角角落落,找一找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吹柳笛

文/李培培

一夜春风,柳枝像说好了似的,全都绿了。春意更浓时,不经意看到路边孩子们已经戴起了用柳条编织的头环,脸上满是纯真的笑容,仿佛头上的是皇冠。无邪的笑脸将我的记忆一下子拉回了童年,回到了那艳阳高照、蝉声一片的夏天。

少年不知愁滋味,记忆里上学的路上总是那么快乐,那宽阔的马路一直通往幸福。路边的柳树、杨树,自然是带给我们快乐的源头。轻轻地折断几枝细枝,比着头的大小,一圈一圈缠绕,编织着美丽的梦。柳树做的头冠有几分飘逸,是女孩子的最爱,似乎总和春姑娘有那么些联系。杨树做的头冠,是男孩子的钟情,大片大片的叶子,遮去了恼人的太阳,留下丝丝清凉,再吹上自己亲手制作的柳笛,完全一副原始人的模样。

柳笛的制作是大自然的乐趣,寻一个粗细合适的嫩枝,截下一指左右的长度,耐心地拧啊拧,将树皮和树枝分开,再用小刀把吹得那头稍加修饰,原生态的柳笛就做好了。鼓起腮帮子,使劲一吹,气流穿过柳笛发出独有的声音,那声音就是儿时的欢乐。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柳笛,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有些清脆、有些低沉,这就是造物主的神奇。

现在的孩子已然不会再有柳笛这种原始的玩具,然而在我的记忆里,那代表的却是欢乐童年。

春夜南湖行

文/李治亚

夜晚,喧嚣的亳州灯火通明。想要一个人静一静,便来到南湖。此时,风轻悄悄的,草软软棉棉的。

这时候不用带书,也不用带手机,白天一整天泡在电脑里,脑子乱乱的,哄哄的。来到南湖,总是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什么都不用想,一直看天上的星星。

最妙的是躺在草地上,人很少,完全可以像一个孩子,打几个滚。一边闻着新鲜的泥土气息,一边感慨有多久没有这样舒服过了。此刻,好像置身在桃林深处,闭上眼睛,周围是各种花的香。

几只野鸭在近处不住地鸣叫着,尽管声音不是太好听,却引起了我的兴趣。爬起来,抖抖身上的泥土,飞快地向他们跑去,只是这些敏感的精灵,看见了我,居然扑腾扑腾着翅膀朝前飞去。只是路灯并不亮,鸭子也飞得并不高,还是在湖里,居然我靠不近他们。

几枝芦苇随风摇曳着,这风或许是我带来的。芦苇是去年的,今年的还没有发。枯干的,没有多少叶子,或许是岁月的见证。其实仅仅是一个冬天,居然变成了这个模样。

想大喊一声,或吹一声口哨,或者拧两支柳笛。不过这可不是我的风格,从小就文文弱弱的我,吹不得口哨,不习惯吆喝,至于柳笛,还是在人家后面,偷偷地拣别人不要的吹。小时候的我动手能力极差,自己用了好长时间,折取柳枝,想要做个柳笛,废了好长时间,还是学不会的。邻居二哥家的孩子,捡片树叶,都能吹出各种小鸟的叫声,叫我好生羡慕。

顺着曲曲折折的道路往前走,随手拿着地上的小石头向湖面投去,耳边很多昔日小伙伴的影子很多,他们当年都是投掷的高手,小石头可以拐几个弯向前。我的仅仅是激起几片浪花,还有形成一圈圈的涟漪,不久就消失了。

扶着栏杆,向远处眺望,灯火,通明的灯火。南湖虽好,走得久了,渐渐少了家的温暖。

有点冷了,打车回家去,此时一招手作别南湖,消失在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