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境界的散文

2023/02/15经典文章

关于境界的散文(精选12篇)

苏轼的境界

文/高永程

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时间的消逝也悄无声息。人们就在这样一步一步的旅程中走过自己的一生。有的人,来了,紧接着便去了。而有的人,来过,就不再从历史的目光中走出。

就像苏轼,这个不应也不会被人们忘记的人。他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斗士;他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还有一次次心灵上的震撼;他不仅是北宋的奇迹,更是历史的骄傲。历史,不会容许这样的人被淹没在时光中。

刚出仕的苏轼,才华初露,笔尖中透着锋芒。能让欧阳修被他的文章所打动,太后也欣喜地把他推荐给皇上,试问这样的人,在历史上能有几个?于是,他入朝做了官,打算着为国家出自己的一份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前景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无限光明的。

“乌台诗案”时的苏轼,差点死于新党们之手,幸亏有许多朋友、百姓,甚至是对手为他求情。当时退休金陵的大变法家王安石也上书“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正是由于王安石的“一言而决”,苏轼得以从轻发落,逃过一死。他不明白,自己一腔为国尽忠的热血有什么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想要置自己于死地?而另一边,那些虽没有最终得逞,却已经从中受益的小人们,或许还在窃喜:终于把苏轼排挤出了朝廷,以后再也没有谁能威胁我的文章了。苏轼原本是走在光明的人生路上,却没料到受了现实的迎头一击,这一击暂时让他昏了头脑,迷失了方向,也让那些小人们暂时得逞。但随后,他又认清了世界,又小心而谨慎地走上了另一条路,此时世界对他来说,是狭窄而充满危机的。

被贬黄州时的苏轼,豪情诵出“大江东去”,何等的旷达,也成就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东山再起,建苏堤时的苏轼,更是看透新兴势力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进谏,抨击腐败,再遭诬陷。此时的他,已经不把入仕做官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他已进入了另一个境界。“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他对宇宙、对万物最乐观的解释。此时的“东坡居士”,人生是何等开阔!

但对宇宙的领悟,终不能改变生命的终结。苏轼还是离开了,但他留下的印记让历史记住了他,这印记,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不停闪耀的恒星,不只闪耀在宇宙中,也闪耀在我们心中。

人生境界:上善若水

文/性淡如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孔子是乐山的仁者,那么老子就是乐水的智者了。山,雄浑深广,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水,烟波浩渺,博大宽广,无边无际。山,是阳刚的,有男子汉气概,粗犷雄伟;水,是阴柔的,母性的,柔美坚韧。

我们说父爱如山,母爱若水。其实,父爱也可以如水。比心胸,水比山要博大得多,水占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就如水一样,博大宽广,无边无际,泽被苍生而不求回报。

水,无色,无味,透明,无形。人生如水,读懂了水,也就读懂了人生。人初生时,纯净,无染,没有一点颜色,没有一点异味,透明见底。待到年龄稍长,融入了社会,懂得了世俗,便有了颜色,有了味道。修养好的,经历了人生的沧海桑田,品尽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便如那入了海的水一样,波澜不惊,宠辱皆忘,变得淡泊从容了。水,就是人生。起初从雪山上下来,从天上落下来,从泉眼里冒出来,不都是干干净净的吗,不染一点尘埃。慢慢的往下流,汇成小溪,汇成江河,不断丰富,不断阔大。在丰富与阔大的同时,渐渐有了颜色,渐渐有了味道,渐渐变得不那么纯了,泥沙俱下,浊流滚滚。

当我们是小溪时,清浅见底,波光潋滟,明艳动人。当我们成为江河时,汹涌澎湃,激情四射,势不可挡。当我们成为大海时,反而变得宁静了,清净了,再大的波涛,再大的风浪,也能从容面对,闲庭信步。那水是极咸极苦的,我们反而忘了它的味道,只认为自己就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了。

水,简单,至低,柔弱。越是简单,越接近于道。越是至低,越接近于无欲。越是柔弱,越能接近于生命。水,没有形状,所有的形状都是大地的形状。水,没有颜色,所有的颜色都是万物的颜色。水,没有味道,所有的味道都是天地的味道。水,没有生命,却能孕育生命。水,至低至下,总是把山托得高高。水,至柔至弱,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阻止她东流入海的脚步。因为至低,所以无敌。因为至弱,所以至强。因为无欲,所以博大。大得可容万物,纳百川,拥天地。水,自强不息,净化大地,污浊自己;水,不争不辩,孕育万物,不求回报。但是我们看水,她濯洗天地,污浊了没有?没有!她仍在那里,不垢不净。她孕育万物,亏欠了没有?没有!她仍在那里,不增不减。

水,无私无欲,至低至柔。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水,无所不在,水在的地方,就是生命所在的地方。这难道不就是道?

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

享受悠闲

文/雨兰

这几年,经常有熟人、朋友说起我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言语中也露出不无羡慕之意。

确乎,从表面看来,我的日子过得比较悠闲自在。休息日,闲闲地泡上一壶热茶,闲闲地打开音响,闲闲地阅读、上网,闲闲地在毛边纸、宣纸上涂抹几笔,也时不常地,带孩子到小公园、郊外野地闲闲地看山看水;或者与文朋书友相聚,品茗说画,诗酒闲谈,忘情于山水美景之中……

也自问,我真的如一些朋友们所羡慕的悠闲自在吗?好像又不是。因为毕业十几年来,我几乎一直是每天早晨7时前起床,晚上11时后入睡。忙碌的工作之余,大部分的时间里是读书,写作,习帖,画画……可以说,一直没有懈怠过。

而我的悠闲,重要的还是心态,是心境吧。

说起悠闲,不由得想起捷克的谚语。他们说,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凝视上帝的窗口?多么浪漫可爱的捷克人民!多么可爱的悠闲!英国作家杰罗姆当是一个最懂得悠闲、最会享受悠闲的人,并且他还把他的“悠闲”写成一本书,让大家分享他的悠闲,就是那本着名的书——《闲人遐思录》。有多少次,我读着里面的文字,心里总是充满着轻松的喜悦。他幽默地说,悠闲好比接吻,一定要偷来的才香。自然,杰罗姆崇尚的悠闲是“忙中偷闲”,在《谈悠闲》一文里,他如此说,“没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就不可能充分享受悠闲。假如无事可做,那么不干事就并无乐趣可言”。这话实在是耐品,富有思辨味,也道出了悠闲的“三昧”。

悠闲与忙碌,也是相对而言的。清人张潮《幽梦影》上言,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着书。天下之乐,孰在于是!张潮的话,颇契合我的心。张潮与杰罗姆所说的悠闲,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这是悠闲的境界。我所熟悉的江南才子王稼句,也是深得悠闲三昧的人。他编撰、着写作品几十种,可谓着作等身,为编撰而阅读的书籍更是无以计数,你能说他不忙碌?但你读他的文字,又会感觉得到他的闲,闲雅,娴静,闲适。他的文字是从闲处来。没有悠闲的心境,怎能写出如此雅净、如此可爱的文字?

佛家常讲境由心造。境由心造。我最喜欢。佛教的一些观念观点,虽然唯心了些,但于人生于世事却是大有益处。心境悠闲,才能事事从容。或者说,从容,才能悠闲。此中,关键的是,一个人的内在——心态。心态从容了,便可以在工作做事中时时保持淡定从容,便可以如张潮所言“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着书……”

这几年,自己时常也颇觉得日子过得悠闲,也是应了佛家的那句话——境由心造。虽然,也曾为稻梁而辛苦奔波过;也曾为改善生活困境而加班加点地工作过、奋斗过。但工作之余,大部分的时间里是读书,写作,习帖,画画,……这样十几年的坚持和保持,我不仅一点也没有觉得苦和累,反而还觉得乐此不疲,甘之若饴。关键还是心态。我是一直以悠闲自在的心境、平和恬淡的心态来做这些的,没有人逼迫,只是喜欢,是孔老夫子所说的“乐之者”也。而且,读书、习字的好处是一天里零散的时间都可以收集起来,有效地利用,所谓自适其适,得悠闲之趣,得生命的大自在之境。

悠闲是一种心境。享受悠闲,就是享受一种美丽淡定的心境。芸芸众生,大都为忙所累,为忙所苦,没有了悠闲的情趣,失去了悠闲的心境,实在是可惜。不妨学学我们的古人。我们的古人最会享受悠闲,善于体会让生活、生命的节拍慢下来的境界。着名将军岳飞懂得享受悠闲之趣,戎马倥偬之际,他还能够写下壮怀激烈或忧思缠绵的长歌短调;宋代苏东坡仕途坎坷,多次贬谪,但他于颠沛流离之中仍不失赤子之心,常处逆若顺,于苦境中享受闲适之趣,体味悠闲之深味,他一生写下的大量的诗词文章、书法等作品,实在也是他善于享受悠闲的产物。

悠闲是一种生活态度,享受悠闲,就是细细体味、珍爱生活中的枝枝节节。虽然网上购书已经非常方便、快捷,但是我还是愿意每个月抽出半下午的时间,坐了公交车去文化市场购书,我喜欢一个人在书店里悠然闲逛的感觉,人们常讲起“人场”,“气场”,那么书店里众书云集是不是也有一种“书场”?反正我是喜欢书店里的那种“书场”,在里面看看这本,翻翻那本,摸摸那本,选中喜欢的,放在腋下;已经买回家的读过的,在书架上遇见了,那是老友相逢的亲切;没有阅读过的、陌生作家的书籍,那是新朋友,有一种期待相识的吸引;向往已久的作家的书籍,偶然在书架上撞见,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惊喜!

悠闲是一种人生境界,享受悠闲,就是享受一种从容自若、宠辱不惊的自然自在之境。启功先生曾写有一联,内容为: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能将忙事做成闲事的人,当是人生的大境界,好境界。也非一般人所能修炼得到的吧。写此联的启功先生当是一个。

惟愿我等,在平常的日子里慢慢修炼,品味悠闲,享受悠闲,享受生命的大境界,好境界。

纳兰,一个飘落在千年遥远的梦

文/淡月汀兰

雨,淅淅沥沥的雨,飘啊飘,飘然而至,四月真是一个多雨的季节,这个季节充满了缠绵,充满了春天的味道,不论男女老少,贫穷还是富有,都在春天的滋润中漫步生长,生发。但天地万物之间,任是你再如何变幻莫测,也抵挡不住雨季的来临,和春天渐渐温暖,温存,温柔软语的呼唤。那是生命最初的色彩与希望。这希望寄托着我们,承载着我们前行,推动着我们努力的方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天的味道是万物复苏的清醒与浪漫,哪怕是狂风骤雨,乌云满天,但风雨过后终有晴天,虽然彩虹很少出现。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渐行渐远中,今天的你,又会是明天的谁?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是一重人生境界。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既无风雨也无晴。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另,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是一种人生境界。在人生的大舞台上,雨里去,风里来,带着一身的尘埃,我们都活得不容易,过得很辛苦。笑看风云人生,在这个草长莺飞,春雨婀娜的日子里,你是不是也有点春心荡漾,心旌摇晃了呢?天气忽冷忽热,换着变换人间的颜色。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切散发出迷离而梦幻的味道。穿越千年古风,唐诗宋词,明清烟雨,满园春色宫墙柳,出门俱是看花人。千言万语,多少诗词,仍抵不上真实而真正的追寻。

此时此刻,面对文字,面对眼前的诗词,诗情画意并不是我的初衷,身处这座城市,难免会对纳兰充满了深深的敬仰之情。那是一个飘落在千年古国的梦,他身穿一袭白衣,神情忧郁地独立小桥风满袖,他的深情终是落寞而充满忧伤的。读懂了真正的他,才配得上读他的文字,他不是今人意义上的王权富贵,也不是一个随波逐流之辈,在他的《饮水词》里,只有融于真水无香无臭当中,才能体会到一个至情至真至善的谦谦如玉公子。正是这样一个悲情的痴情公子,情路坎坷,落落寡欢,终因寒疾而英年早逝。而他的诗词情话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千百年万万年永不会凋零,亦不会衰弱减退,更不会消亡。同时他也是一种精神高洁的象征,永远镌刻在了历史文化与人文地理当中,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如玉才子,谦谦公子,诗词典范。亘古地映照在光辉博大的纪念牌上,深深地烙在历史的长河中,画卷里,史册上。被眼高于顶的王国维誉为五代词后的第一人,是论绝非过誉。他出生于清朝北京,满族,是一位才华卓越而卓绝的词人,别名纳兰容若,纳兰成德。清词三大家之一,满清第一才子,第一学者。

纳兰,一位才华横溢而古今唯一无二的多情公子,为他的命运坎坷而深深叹息,伤逝满怀,幽情满满。唯此,我们才更加懂得真情的可贵,珍贵而应该更加地珍惜它,他让我们回到千年古雨下,青石巷陌中,丹青水画中。他让我们穿越时光的古迹,重新回味慢生活,再次品味人性真情中最可宝贵的品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沏一杯茶,捧一本《饮水词》,执一支笔,才能真正的读懂纳兰。

今夜,我仍然背负着这样的一个重任,泪水潸然的追寻永远不可再现的古代古人,知道,只有在真正的文字当中,才会有。

纳兰,一个遗落在千年古墓中的清影。今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古风古韵细水长流,精品中华文字的深厚与博大。

在这茫茫夜色,苍茫人世间的一丝隐约中,隐忍和隐痛,随风而逝……只有一本纳兰的《饮水词》携我而眠,伴我而生,陪我度过精神的皈依与充实。

随风散去,唯留下一个梦幻中的身影,久久地,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荷塘月色中,一帘幽梦,五光十色中,白莲,只是期待中的身影,让思绪轻轻飞扬,身未动,心已远……

何以笙箫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与千寻,万与亿,谈古论今,纳兰,只能是一个梦中的身影,现代,他早已逝去,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今生无此人。

愿纳兰在久远的青灯古墓里,安息,灵魂与精神得到永久的皈依!

纳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能在午夜梦回!

读书的境界

文/王涛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尤其需要一个好的境界。

凭每个人的感觉,每个人有每个人喜欢的读书境界,这全凭读者的感受。所谓读书的境界,即读书的环境和氛围。读同一本书,不同的境界可能让你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带来不同的收获。

一个理想的读书境界,会使读者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埋在书里,充分地咀嚼、领会、感悟,直到把它读得淋漓尽致,为之陶醉,为之感动。

静,自然是读书人喜欢的境界之一,为什么喜欢静?比如两个人在悄悄地说知心话,谁愿意被别人打断呢?读书也是在跟你的一位知心朋友对话,那是需要心灵感应的,心静则灵,一心不能二用,倘是心情浮躁,看书只能是走马观花,不知书中所云,就好像心不在焉地跟一位朋友谈话,不但不能真心沟通,而且很可能失去一次交朋友的机会。

雨夜伴读,是读书的又一妙境也!一个“夜”字追求的是静,而一个“雨”字追求的是动。

静自有静的妙处,动自有动的理由。一点声音没有显得沉闷,声音太大成为噪音,这时候,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沙沙的细雨声正好可以中和二者的不足——静中有动,动中尤静。这时候,你尽可能酝酿情绪,进入情况。雨夜少有人访,心里没有负担,不会分心走神,或读、或思,这个世界仿佛是你的,尽管由你支配,书读累了,临窗远眺,雨夜蒙蒙,目无所及,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听着雨打巴蕉的叭叭声,那是大自然伴奏的乐章,正好可以提神。

雪日拥炉,是读书人追求的上境也!雨夜妙不可言,雪日锦上添花,如果雨夜伴读追求的是诗意的话,那么雪日拥炉追求的则是那份纯静,室外寒气袭人,室内暧意融融,埋头书海,尽情遨游。书读累了,临窗看雪:大千世界,白装素裹,往日纷呈,消声匿迹。一种心理反应油然而生:这个世界仿佛净化了一般,纯净了许多,简单了许多,一些五颜六色,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再投入视野,大脑如同接受了一次洗礼,这时候你若手捧一书,还愁静不下心来吗?雪花漫舞,落而无声,却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给这美妙的境界增添了一道无限的神韵……

爱情的最高境界

文/兰芝

突然得知朋友深爱的女友到大洋彼岸嫁给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情敌,而自己又没有半点儿怨恨,相反,还为女友找到了幸福而欣慰。这种情景很让人难以理解。问起原委,朋友总用一句话就打发了我们:“爱一个人就是希望那个人得到实在的幸福。”

这种关于爱情概念的表述,我们在纸上和电视上看得多了,也听得多了,可是听起来总给人以纸上谈兵、虚无飘渺的感觉。我们从来都没相信过那样高深的爱情境界,偏偏这个现实版的范儿真实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朋友在没有女友相伴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一丝半点儿的孤独和幽怨,而且还总是乐乐呵呵地。每每和朋友们谈及他的女友,他总是说,是自己有意把她推向大洋彼岸的,那里才有她需要的一切,那里才是她真正幸福一辈子的归宿。

有时候我们也反问:金钱和富贵真的对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是划等号的吗?难道爱情不是和他所爱的那个人永远在一起吗?

可是,朋友的回答是:“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是现实中的我已不是从前那个身体健康、生活富裕的那个人了啊!要知道那次车祸,我成了一个重度残疾,我爱着她,怎能眼看着她用一生的奉献和不幸来融化我不幸的心呢!我爱她的开始就是希望她能在我这儿得到一生的幸福,而现在我给不了她那么多了,我不愿意把自己的幸福嫁接到她的痛苦和不幸之上……”

“所以你就想法把她赶走?”

“对,是这样的,就像电视上经常出现过的那些情结,我赶走了她,她走时还大哭地骂我是个无情物。”

“难道,没有她的日子,你就能够幸福?”

“是的,虽说没有她的温柔照顾,我生活得十分艰难,可是每每想到她能被学生时代都深爱她的同学爱着,我就什么痛苦都没有了,我只希望她快乐幸福。”

“你以为她在大洋彼岸会真的幸福吗?要知道她深爱的可是你啊……”

“我知道,我坚信,生活这东西会慢慢改变人的,就像学生时代我们是多么的异想天开,可是一接触真正的生活,一切好像都在慢慢改变。我们的性格在变得稳实,我们的爱情也变得稳实,那时的一切好像都变成飘渺的云彩,而现实中的我们,个个都成为油盐酱醋茶中的幸福俘虏。工作时能看到票子多多,回家能给心爱的家人买丰富的东西;坐在饭桌前,能看到心爱的家人脸上荡漾幸福的微笑,甚至,去接孩子时,能得到孩子考了高分的一个小喜悦等等,这些才是我们成年人所要的幸福。而这些,我目前已经无法再给予她了,而大洋彼岸的同学却能给她这些满满的幸福啊!爱情是什么?在我这里,就是让对方幸福,让我深爱的人一生平安幸福啊……我也知道,她现在还不一定能爱上那同学,可是我明白那个同学可是真诚地爱她的,生活会慢慢让他们磨合成为彼此相爱无间的爱人,我坚信……”

看来朋友对爱情的理解是多么的与众不同,而恰恰是这个不同,最终让我们对他产生了无比的崇敬。

我们知道,朋友对于爱情是现实的,他要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大话雷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有温度,又质感的爱情。爱一个人就让那个人一生幸福,爱情不是私有财产,而是彼此相爱相敬,看着对方幸福地微笑……

这也许就是爱情的最高境界,我们一般人难能达到,而我的朋友,却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玩”的境界

文/网络

最近,一位同事谈起他的一个朋友,满脸艳羡地说:“人家这几年玩摄影,真是玩出境界了!本来是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没想到作品屡屡获奖,奖金还不少,据说都能买房子了!”

在这位同事眼里,“玩”的最高境界是玩出点名堂,轻轻松松名利双收。其实,玩的最高境界是玩得开心忘我,玩得自由自在。

我们都喜欢玩,玩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快乐的解压方式。记得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总批评我们:“就知道玩!”玩,最能让一个人感到愉快放松,也最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小时候以为玩是贬义的,好像是在贪图享受,放任自己。如今我们懂了,玩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总有那么多人带着功利之心看待玩。难道玩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快乐和轻松吗?名利这个衡量标准,像一把怪异的标尺,会让人变得庸俗世故,唯利是图。被名利绑架的人,恐怕永远体会不到玩的真谛和乐趣。

玩,这样一件美好的事,让生活多了八分妙趣,九分生动,十分精彩。有的人喜欢游山玩水,徜徉在山水之间,人就像回到了心灵的港湾,所有世俗羁绊统统抛却,只给自己留下一片青山绿水。

美好的生活给了我们享受玩的权利,为什么要在玩的时候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玩的最高境界是丢掉功利枷锁,彻底放松自己,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

旅行的三个境界

文/张起帆

从一则“导游辱骂游客不购买贵重商品”的新闻中,我知道了还有“1元团”这种东西。网上关于究竟是旅行社自掘坟墓还是顾客没有良心的争论尚未停息,我却在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活动是由“旅行社”所组织?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不论走了多远,也不能称作“旅行”。

旅行,是为了增长见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事情是书本中学不来的。旅行的意义正在于补充这一部分的见闻。去宁夏前,我一直以为只有50个人的小学、面积不大而且坑坑洼洼的篮球场和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只存在于公益海报和支教社的宣传单上。宁夏偏远山区中用来储存整个旱季饮用水的大水井里甘洌的井水和广西桂林遇龙河上撑篙的船夫伯伯歌唱大自然的嘹亮歌声,都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在山西浑源县城,石碑上记载着古代县令的智慧故事让我赞叹不已。而当我回家在网上搜索,想了解更多时,却连石碑上的故事也未曾找出来。从小,老师就教给我: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多学那些你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啊!怀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尽管旅行次数不多,但每每结束一段旅程时,也总是受益良多。

旅行,可以提升修养。爱尔兰童话《海洋之歌》中,小男孩经过一系列神奇的游历,终于一改对妹妹嫌弃和厌烦的态度,兄妹相互爱护,消除了坚冰。而使他产生180°大转变的原因,正是他从海边到城市、从城市到精灵洞穴、再回到海边的旅行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促使他成长,使他从一个任性的孩子蜕变成了一个坚强并且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旅行还可以提高境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角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独自辗转跋涉,从巴黎到塔希提岛,终于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生前饱受指责与诟病,但在他死后,他的画作突然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因为画中所表达的精神与境界。而让他获得这一境界的,正是他的这次旅行。

所以,下次旅行时,试试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说再见吧。旅行的目的不止是照几张照片。无论是在从未去过的地方有所思有所学,还是在自驾游的途中倾听耳畔的风声,享受旅行中更奢侈、更珍贵的东西去吧!

山水境界

文/王瑶宇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一轮明月,几缕清风。大山默默不语,松涛和蔼地抚摸,东、西两涧的水似一张琴弹奏着一种淡泊的宁静。心,渐渐变得透明,而且平和,仿佛被融入那片乳白色的光流和直如天籁的和声里。”这段话我非常喜欢,读来令人心境开阔、精神爽朗,给人无穷的享受。

古往今来,钟情于山水的人源源不绝。一位中国修行极高的禅师曾慕名拜访一位日本修行极高的禅师。两人相见后,言谈甚欢,相约一起去日本的濑户内海。

海上,微风吹拂,水面清波荡漾,对岸的山脉,秀美无比。一派佳山胜水的景象,呈现在两位禅师的面前。

见此景象,日本禅师颇为自豪:“你看眼前,日本的海多么有禅趣,山多么有禅机。此等景象,让人想起长在水里的山葵花啊!”

中国禅师听后微微一笑,答道:“日本的海固然有神韵,山也很美。可是,水如果浑浊一点,会更好。”

日本禅师听后,甚为诧异,问:“此为何解?”

“水浑浊一些,能映衬得山更加秀美。像眼前的水,只能长出山葵花,如果水浑浊一些,说不定就能长出白莲花了。”中国禅师缓缓答道。

日本禅师听后,深被折服,向中国禅师深深鞠了一躬。

这是两个不同国度的禅师品味山水境界的故事,最终中国的禅师占了上风,而日本的禅师则坦然接受了自己的过失,并对中国禅师由衷地表达了钦佩之情。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山水不仅美好,还让人提升智慧,让人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

余秋雨曾在《仁者乐山》中写道:“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是啊,山水常给我们带来喜悦和安慰,且让我们体会到“青山年年依旧,绿水岁岁流淌”,使我们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坚定。

在“快生活”主导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容易陷入浮躁的沼泽,而观山赏水正是让我们沉淀下来的最佳办法。在阴凉的林间漫步,在哗哗流淌的小溪里嬉水,这是多么令人舒适恬淡的事啊。山水让我们的心境变得从容开阔、智慧豁达,还让我们卸下了浮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静谧和幸福。

文/文章

静,平白,不张扬。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境界,是传统美学重要的概念。自由舒适的诗意,画家以澄静之心捕捉生活中的寂静之美,运用色彩多种绘画语言,朴素简练空旷的背景来营造诗意的“静”,创作最佳的境界。

有美好的生命遐想,才有灵动的诗意,画家用沉静清澈的内心,在岁月时光里沉淀着宁静,多一份优雅,多一份清韵,绘一朵演绎生命素洁的花儿,绽放简静,领悟生命的真谛。让人有一种特殊“静”的感觉。听到花儿簌簌和风儿柔柔的声音,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花香。用简单而纯粹的艺术深深地吸引观众。

静,是生命的完满。人生的丰富积淀,内心的深邃与平和,深水静流,也是一份清简完美。 时光里,有一份清新,平实熨帖的心灵。

静以修身,陶冶性情,涵养德性,缘于静美的气氛产生乐趣,把人的灵魂,带入艺术的天堂。 一帧疏朗的淡墨山水,那一份内蕴,被留白淋漓尽致地丰盈着,青山黛影,飘逸潇洒的丹青气韵,才会领悟到水墨疏朗的韵致。挥洒自如,风轻恬淡,如一幅水墨丹青,纵是凝重生涩,守一份清雅,怀一份宁静,去描摹生活淡淡的留白,是生活最美的风景。

人生难得静,生活因静而美丽,岁月因静而丰盈。人的感官,才能融入画意,“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禅境。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者心灵的静与自然的艺术美。

一个人的红尘

文/何红雨

喜欢兀自安静的人,大约都喜欢“一个人的红尘”这句话吧。

一个人的红尘,听着都舒坦,更何况,是你真正一个人徜徉于其中的时候。

你的欢喜,你的忧伤,你的疼痛,你的快乐,你的饱满,你的晶莹,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自知的罢。

不过,也真是好呀。不必担心太多。比如,被人所嘲笑和讥讽,唾骂和轻视,以及遗忘和怀念。

你是一个人,只是一个人。你与这个偌大且喧嚷的世界,已经再无多少关联。

你的思想是自由且超脱的。你不会再如先前那样,纠纠结结、牵牵绊绊,亦烦烦忧忧了。

饭是你一人在吃。茶是你一人在品。甚至,连一场唯美曼妙的音乐,亦是仅只属于你一个人的了。

大概,在以前,你是从未这样想过,也更没能这样经历过的吧。

一个人的红尘,其中的妙不可言,清净超凡,境界开阔,大约,也真是你独自一人处于红尘时,才能够真正地体味。

世间的人呀,总是喜欢艳羡他人。

他人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好过自己的。于是,便拼命地去追求,也去要求和逼迫着自己。可是,总有那么一天,或者,你会不能再承载太多也过大的压力。

你烦郁,甚至想到要逃离。

而这时,我期望你逃到“一个人的红尘”。

这里,只是你一个人的世界。因为幽静,因为僻静,亦因为远离和相隔,所以,它真是美好宁谧的。

亦洁净,亦简约。

于是,你的心灵和魂魄,便亦是能够于这里而安放和超度了。

其实,尘世中的每个人呀,皆是需要一种境界和时空的。

这个境界和时空呀,即是——一个人的红尘。

在这儿,没有太多压抑、困惑、疼痛甚或悲伤。你只消一个人安静恬然地过滤也安放自己,然后,再重新振作起来,走好自己的人生,即可。

“玩”出境界

文/王保安

近日在电视上看到许多歌手的表演,静静地品听,和在喧嚣中听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舞台的氛围制造出华丽的效果,唱者对词曲的理解及把控,真实地展示在观众眼前。他们那种自由的状态一次次感染观众,从崇敬、认真、严肃,最后到自由地“玩”音乐,这之间的转换让我感动且欢喜。

这“玩”是把情感幻化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之中,一个手势都会增加表演的感染力。

享受音乐,也能享受水墨吗?我认为两者有相通之处。中国水墨的高度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情”吧,是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从学习绘画的基础开始到经典作品的临摹,再到生活中体验和攫取,搞艺术的确挺辛苦,但辛苦的背后却是快乐。

绘画如同作文,许多作家在初期练手时写些短诗、小文,轻浅如小溪。其后读了些书,有了阅历,作品渐渐有了大的气象,文字在历练中走向成熟。

鸿篇巨制固然引人赞叹,源自内心的短小美文同样富有神采。在我看来,文章的可贵之处,在于展示超脱的心境和真情的流露,可以不受命题之忧,长短皆宜,有感而发,情动笔端。

绘画也是如此。现实世界让人随时都有惊喜发现,处处都是入画的题材。某一处景致,某一个人物,某一点瞬间,忽然就撞击了你的心灵。信手涂抹,随意尺幅,境由心造,我想,这应该就是画家最理想的创作状态。

从对事物外化的精准表达,到自己内心世界的生动体验;既坚持大题材大手笔的创作,又享受自我愉悦的随性挥洒,这种创作状态是我所追求和欣赏的,并且积极地付诸实践。

近些年突然来了点感觉,想玩点水墨,从山水到花鸟再到人物画的试验,玩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力图把水墨玩得再轻松些,甚至想轻松到一种直白的原始状态,一种简单的符号语言,让观者进入到享受轻松的空间来。信笔闲游,走到哪里就表现在哪里,没有过多地去修饰。想回到穿着拖鞋拿着扇子,再迈着八字步的自在日子,让毛笔在纸上也自由地奔跑,给其自由发挥的余地。

刹那间的感受往往是最真实的,不抓住很可能就会失去。搞艺术,不成熟的探索要比一直保持所谓的成熟可贵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