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儿子的散文

2023/02/16经典文章

关于儿子的散文(精选10篇)

和你一起扛

文/王举芳

老刘接完儿子的电话,面露难色,点燃一支烟吸起来。儿子当兵两年,即将退役回家,可儿子还想继续留在部队。留在部队也不是谁说了就算的事儿啊,但儿子的语气很坚决,说如果现在退役,他就一辈子不回家。儿子的脾气倔,像他,肯定说到做到,老刘可不想儿子拒他于千里之外。

可是谁有这个能力呢?

思来想去,哎,有了,老刘想起自己的高中同学老罗当年上了军校,成了军官,有一年同学聚会时,他们还互相留了电话号码呢。老刘掐灭烟,翻开手机,找到老罗的电话,拨打过去,响起接通的声音,老刘暗自高兴,想:“这老罗真不错,可靠,当军官这么多年了电话号码都没换。”

电话接通,听老刘说了儿子想继续留队的事儿,老罗应答说:“这事我知道了。”寒暄几句后,老罗说正在开会,改日有闲细聊,就匆匆挂了电话。

过了一会儿,老刘收到一条短信,是老罗发来的:“你先打3万块钱过来吧。”老刘一看这事儿有戏,高高兴兴取了钱,按照老罗给的银行账号把钱打了过去。然后美滋滋地想象着儿子夸他“老爸真伟大”,想着想着,不禁笑出了声。

两天后,老刘打电话问老罗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了?那些钱够不够?老罗说:“什么钱啊?我没收到钱啊。”老刘一听老罗这样说,十分惊讶,难道自己看错了?打开手机仔细看,千真万确,那短信是老罗的手机号发来的。老刘把之前两人的通话记录和短信内容复述给老罗听,老罗说这个电话号码虽然一直没有报停,但好久没用了,因为除了几个老同学,没有几个人拨打这个电话号码,另外,他绝不可能发短信让老刘打钱,他当兵这些年,一直很自律。

老刘仔细想想,老罗确实不会做这样的事儿,当初儿子当兵时找他帮忙,他没加思索一口就回绝了,为这老刘还生气,暗地里恨他不念同窗情谊。

苦思冥想,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老刘又去银行,在自动取款机上输入那个短信上的账号,显示户主名字是“庞晓宇”。老刘问老罗认识庞晓宇不?老罗很大声地说:“什么?!庞晓宇?!”庞晓宇是老罗的勤务兵,入伍还不到一年。

老刘坐上车来到了老罗所在的城市,老罗已在等他,旁边站着一个小伙子。“这位是?”老刘问老罗。

“叔叔,我是庞晓宇,叔叔,我对不起您,我不该用罗团长的手机给您发短信要钱,叔叔,您大人大量,原谅我吧!”说着,给老刘深深鞠了一个躬。

那天老刘给老罗打电话,老罗开会,手机放在庞晓宇那里,庞晓宇接电话听说是求罗团长帮忙办事的,就鬼迷心窍,发了那条短信。

“老刘,庞晓宇是个好孩子好战士,他发那条短信不是使坏,他是没有办法才想出这样的歪招。说起来都怪我,对他关心不够,没能注意他的情绪变化,不知道他生活的难处,我失职了,我也向你道歉。”老罗也起身给老刘行礼,被老刘一把扶住。

原来,庞晓宇家在偏远的山村,父亲在工地做建筑工人。一天下班回出租屋时,猛然听到一声惊叫,抬头看见楼上一个人坠落,他一个箭步冲过去,张开双臂接住坠落的人,那人无大碍,庞晓宇父亲的头碰到地上,从此一直昏迷。医生说他的颅内有淤血。手术费是被救者家人和工友们凑的。医生说后续的治疗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为了给父亲治病,庞晓宇最近常偷偷卖血。

听了这些,老刘的眼睛湿润了。他拍拍庞晓宇的肩膀,说:“孩子别着急,我们会。这三万块钱你先拿着,就当我借给你的,记住,以后不管生活多艰难,都不能想歪招、动歪心思,有困难说出来,大家都会帮你的。”

庞晓宇使劲点点头,背过身去,擦去眼里的泪。

老刘对儿子说:“不能留队就回来吧。”几天后,儿子打来电话说,由于他政治思想合格、军事基础过硬、作风纪律严明、完成任务好,已被批准转为志愿兵。老刘放下电话,觉得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世间事本很简单,而有时候,总被人弄得那么复杂。

三代人的年味

文/张光茫

每年春节,我们家都要挂年画、贴春联、放鞭炮。在我家三代人的心里,有着对春节的独特体会。年味,成了我家三代人最在意的一种味道。

父亲常说,他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盼着过年。只有过年,才能有好东西吃,有新衣服穿。谈起小时候对春节的感受,已经六十多的父亲告诉我,对于那个年代的他们来说,过年就是好日子。

父亲兄弟姐妹四个,那个年月都是日子穷、孩子多,人人都盼着过年。因为年夜饭有荤菜,一顿饭下来,每个人能分到一两块肉。父亲说:“吃完饭,兄弟姐妹就会跑到外面玩,在田野里追逐、打闹。那时候虽然穷,但很热闹,亲情也很浓,也盼着这个年。”

父亲常说,现在日子虽然好了,却没有了早些年的热闹。如今过年最大的愿望,就是盼着我和儿子回来。“只有你们一家三口回来了,全家人才算齐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那才叫过年。”

我记忆中的年味,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那时,父亲骑着自行车,一趟一趟地从农贸市场买肘子、蔬菜和饮料,那个时候的商店不是什么都有,得分批换地儿才能把年货买齐。我想,小时候我最爱过年的原因,是能够放烟花,那颜色、那形状、那感觉,现在想起来都十分怀念。

那时的年夜饭上,父亲还常常嘱咐我:“小孩子不能乱问胡说,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吃个长长久久、团团圆圆。吃鱼不能吃头尾,要有头有尾、年年有余。”规矩虽多,却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年味儿。

如今一进入腊月,各大商场便早早备足了各类年货,买东西不像以前那样难了。有了淘宝后,我办年货就更方便了,足不出户,就把各种年货备齐了。虽然物质充足了,但我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过年没有年味了。

不过,过年是儿子最开心的日子。他有新衣服穿,有美食吃,不用去学校,整天可以去走亲戚,最关键的是还可以拿红包。儿子每年的压岁钱都是递增的,这让小小年纪的他很是开心。十岁的儿子正是换牙的年纪,说起话来还有点漏风,他笑嘻嘻地说:“今年的压岁钱够买一个iPad了,剩下的就让妈妈给我存起来。”

而今,儿子在我和妻子的陪伴下去看海底世界。千奇百怪的动物让儿子看得乐开了怀。“妈妈,你看,那是大鲨鱼,好吓人啊。”说着,儿子一头栽进妻子的怀里。

“现在的孩子幸福着呢,要什么有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像我们小时候,能玩的东西很少,能走个亲戚什么的就算是最大的满足了。”妻子说,看着儿子过年,也会恍惚想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样子,跟现在真是没法比啊。

三代人的年味,无论年俗如何变迁,过节的方式如何花样百出,亲情始终是过年的主线。所以说,回家过年,永远是中国人情感上的一种归宿!

带上孩子一起劳动

文/胡静

今天是周六,我带上手套,拿起抹布,准备擦地板。正在一旁玩玩具的儿子看到了,连忙说:“我也要擦,我也要劳动。”我怕儿子给我添乱,委婉地拒绝了他。“我会擦的,我要擦。”儿子坚持说。拗不过儿子那份小执着,我找来一小块抹布,半信半疑地交到他手心里。儿子学着我的样子跪着擦起地板来,这里一抹,那里一擦,那小模样还挺认真的。

“宝宝,你到那里擦吧,那里灰尘多,你看多脏呀!”我指着房门口的地板说。他欣然答应,屁颠屁颠地过去了,儿子趴在房门口那一平米大小的地板上擦了一遍又一遍。“哇!真干净,看,地板都能照出你的人影了!”听我这么一说,儿子开心地笑了,主动要求扩大劳动范围。我指着房门和衣橱的门说:“这是你的新任务,快去行动吧!”儿子一脸的困惑,为难地说:“这个我不会擦的。”“这个跟我们擦地板是一样的,你刚才是怎么擦的?”“这样擦的,我知道了,是从左往右按照顺序擦的,对吗?”“那门可以怎么擦呢?”这一次我反问他。“从左往右擦。”有了刚才的经验,儿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擦着擦着,儿子犯了愁:“妈妈,这个房门那么宽,从左往右不好擦。”我抿嘴一笑,说出了儿子的心声:“和地板相比,房门确实有点宽,你是觉得从左往右擦有点困难吧?”儿子赞同地直点头。“除了用从左往右的方法,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儿子一时间想不出来,于是我让他在一旁思考,我继续打扫余下的地板。他看着我的动作,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妈妈,你怎么没有从左往右擦?”“哦?那我是怎么擦的?”看到儿子对我的动作产生了兴趣,我故意夸大动作的幅度边演示边追问。“从上面擦到下面。”儿子受了启发,立刻有了主意:“妈妈,门也可以从上往下擦的。”我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说:“那你赶快去试一试吧!”有了我的支持,儿子擦起来就更带劲了,小脸蛋也因为适度的劳动而变得红扑扑了。

擦完房门,儿子又把衣橱的下半部分抹了个遍,细小的汗珠从他的额头和鼻尖沁出来,但小家伙丝毫也没有察觉,继续沉浸在劳动的快乐之中。打扫结束后,我把儿子揽在怀里,感激地说:“今天多亏有宝宝的帮忙,才把我们的房间打扫得这么干净,真是谢谢你了!”之后我给了他一个甜甜的吻,儿子脸上的笑容宛如水中的涟漪,越来越大……此刻他的心里一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从这以后,每当我在家打扫卫生,只要孩子愿意,我都不忘带上他,孩子在劳动中身心得到了锻炼,能力得到了提高,心情收获了愉悦。

婆媳间那一碗汤的距离

文/冯海燕

婆媳间的大戏,历来都有着说不尽的婉转曲折,起承转合。虽不至于是那极端的恶毒婆婆和蛇蝎儿媳,但真能和睦相处,真心相待的又能有多少?因同一个男人而走到一起的两个女人,真的就那么水火不相容吗?

说到底,婆媳终归是一家人,哪里就有那么多斤斤计较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小家庭,掰着手指头数数,把双方父母算在内,一大家子总共也不会超过8个人,可还非得在这有限的几个人中搞点矛盾弄点冲突,好好的日子,非得搞的火药味十足。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口号谁都能喊,漂亮话谁到会说,可真正要行动起来,把婆媳关系处理得鱼水深情、水乳交融,这也很是需要下一番工夫的,讲策略,拼方法,沟涌的技巧、语言的艺术一个都不能少。关于婆婆与媳妇之间的那点儿事,最佳的相处之道其实还是那个极具普世性的“一碗汤距离”理论。其实仔细想想,婆媳关系比较难处,除了距离太近,需要共同面对的事情太多,可引发矛盾的冲突焦点相应增多外,其实最主要的矛盾都是因为那个共同的男人。婆婆总是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这个隐痛时不时地迁怒到儿媳身上,不是嫌儿媳太懒,不心疼儿子,就是嫌她对儿子吆五喝六,在婆婆看来都是儿媳的不是;反过来,儿媳又怪婆婆刻薄矫情管得太多,处处指手画脚。其实婆婆们的大可放宽心,儿子是永远不会丢下老娘的。再有,妻子哪有不心疼丈夫的,你的儿子没准还乐此不疲呢?而儿媳呢,也不必大动肝火,婆婆的出发点无非是心疼儿子,还想和以前一样做儿子的依靠。都说距离产生美,所谓“灯下观宝剑,月下看美人”,讲究的不就是一个不那么直接、不那么赤裸裸的朦胧劲儿嘛!所以,婆媳相处,不要太较真,在对方面前都稍稍做些保留,小两口的那些小情调,小脾气不妨拿到自家去说,不要触碰双方的底线,大家定会其乐融融。

婆媳之间,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两个女人的关系,却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安定团结。所以,这两位因一个男人而被拉扯到一起的陌生女人,彼此之间还是要保持合适的距离,该客气时客气,该热情时再热情,彼此相互尊重,遇事懂得留有余地,这才是宜家宜室的相处之道。可千万别睁着大眼睛,拿着放大镜,本来就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却把对方的缺点放大变形,把小小的矛盾,小小的失误,无端上限升级,酿成家庭战争。

俗话说,无论做什么都要讲究一个“恰到好处”的度。过之则不及!婆媳之间,最好的度就是那“一碗汤的距离”,太远或者太近,都会失了分寸。

海之梦

文/赵英琦

大海。黎明。

几次撞击堤岸的浪涛溅起点点滴滴的水花,散落在母亲的身上,留下一个个清晰的水痕。

母亲打扮得总是那么朴素、干净。雪白衬衫和青色裤子是母亲最爱穿的。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丈夫和儿子陪伴的孤独丝毫没有改变她坚强、乐观、快乐的性格。她始终坚信,他们会在某一天回到自己的身边。所以,每日黎明时,她总是站在这里——大海的边缘处,望着苍茫的大海,期盼着阔别已久的丈夫与儿子的归来。

此刻,刚才还惊涛骇浪的大海已归于平静。听不到大海运动的声音,看不到大海激荡起的串串水珠。平静的大海令人深思,也如梦如幻,这让她想起十几年前的一个场景。

那年,她带着幼小的儿子来到海边,眺望远处深邃的大海。儿子两只小脚丫走在沙滩上,留下一串稚嫩的足印。他还不懂母亲的心思。望着潮起潮落、波涌浪滚的大海,他停止跑动,奇怪地向母亲发问:“大海的那边是什么样子?也是海吗?”

“乖儿子,海的那边不光是海,那里也有像咱这样的小岛。小岛上有山、有草、有花,也有你喜欢的小动物呀。”

“小岛?那有谁会在那里呢?”儿子似乎对山水、花鸟之类好玩的东西毫不感兴趣。

“你爸爸就在那里。”

“爸爸?他在那里干什么?”

她用手理了理被海风吹乱的头发,蹲下身子说:“你爸爸在那儿站岗。”

“站岗?为什么?”

“你爸爸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在那里站岗是为了保卫国家。”

“那我能在那里见到爸爸吗?”儿子那时还不完全明白保卫国家这句话的含义,他更想见到的是爸爸。因为打他出生那天起,他就很少见到爸爸,“爸爸”这个词是母亲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母亲笑了:“能,不过现在不行,得等你长大了,驾驶着你的小船才能去看你的爸爸。”

就是从那时起,儿子立志长大了要驾驶着自己的船去寻找在远方海岛巡逻放哨的爸爸。后来,儿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成为一名海军,驾驶着一艘庞大的军舰,驶向他梦寐以求的海岸。

如今,母亲又站在这里,就像她十多年前期盼丈夫回归一样。不同的是,丈夫已成为一支驻岛部队的守卫官,而儿子则与他的战舰一起游弋在祖国辽阔的海疆上。就在昨天晚上,她还做了一个关于大海的梦,确切地说,是关于丈夫和儿子的梦。在梦中,她像以前一样守立在大海边,当一阵海风吹起,她分明看见一队雄伟的战舰从金黄色的天边驶来,他们父子俩同船而归。近了,近了。看着那一艘艘战列舰,还有站在舰上挺拔而立的丈夫和儿子,母亲无比骄傲,她欢喜地笑了。

尽管这是一个梦,但母亲为他们父子俩骄傲。她知道,他们是与海融为一体的。看到大海,她就似乎看到了他们父子俩。而每一次在海边,她都会为他们送去最美好的祝福。因为,他们在守卫着祖国的平安。

有年味的作业

文/孙道荣

放假了。儿子的寒假家庭作业,让他眼前一亮。除了作业量较往年有了明显减少外,在他看来,这个寒假,老师布置的作业最大的亮点是,充满了年味。

儿子读小学四年级,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这自然让他欣慰。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儿子的动手能力很差,作为家长,他想方设法弥补孩子这方面的不足,可是,由于课业紧张,每天孩子一回家,就埋头做作业,往往一直要做到晚上九点多钟,才能完成,哪里还有时间去尝试做别的事情呢?到了寒暑假,作业更是如山一样,再加上各种所谓的兴趣班,孩子的时间早已被切割瓜分殆尽。

没想到,这个寒假,老师布置的作业,竟如此不同而有趣。

美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为自己家写幅春联。老师特别强调,对子最好也是自己撰写的,可以根据自家的特点,写出各自的特色,至于是不是工整,符不符合对仗,有没有文采,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自己动手。写好了,年三十贴门上了,拍张照片,微信上发给老师,就算完成作业了。

语文作业第一次没有布置作文,而是自拟三条祝福短信,在除夕夜发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可以是写给爸爸妈妈的,也可以是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可以是写给小伙伴的,也可以是写给老师的。唯一的要求是,原创,写真心话。开学之后,老师还将对所有的祝福短信进行评比,看谁写得最有趣,最感人,最有文思。

班主任是数学老师,除了数学作业外,她还特别布置了一道作业:与父母家人一起,做一件手工活,迎接新年。可以是打年糕,也可以是磨豆腐;可以是记录杀年猪的趣事,也可以是自己挖春笋的经历;可以是帮助妈妈准备年夜饭,也可以是参加社区组织的少儿迎新年活动。

刚放假,儿子就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第一次对完成假期作业,这么期待,这么积极主动。

儿子兴奋地告诉他,祝福短信他已经都写好了,远不止3条。一条是给妈妈的,一条是给爸爸的,儿子说,两条短信的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哦,自己有很多话要分别对他们说,这正好是一次机会。他还给奶奶写了一条,给外公外婆也写了一条,当然,也是不一样的。此外,他还准备给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也各写一条祝福短信,每个人的侧重点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他要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发给他们。

他想提前看看儿子都写了些什么,儿子一把捂住了自己的日记本,他的祝福短信,都写在上面。儿子说,等到年三十晚上,谜底就揭晓啦。这让他,忽然也对除夕之夜,充满了期待。

除了给自己买零食外,从来不肯逛超市的儿子,已经自己坐公交车去超市买回了红纸,他准备写春联啦。以前,家里的春联都是在超市买现成的,他觉得自己的毛笔字太差,写出来贴在门上有点丢人现眼。儿子的毛笔字,说实话也不咋的,他多少有点担心。倒是儿子自己似乎不以为意,小家伙为了写好春联,已经练了好几天毛笔字,虽然是临时抱佛脚,来不及了,但他认真的态度,还是让他颇觉欣慰。

还没放假,单位还很忙,但他已经想好了,抽个空,陪儿子去乡下老家一趟,乡里的年味更足些。他的堂弟家还保持着一个久远的年俗,每年都会自己磨豆腐,他要和儿子一起,从头至尾,感受一下怎么将黄豆磨成白嫩嫩的豆腐。小时候,他们家也会磨豆腐、打年糕、做米糖,这都成遥远的记忆了。

年过四十之后,他对春节的感觉似乎越来越淡了,过年更像是走个形式。这个年,他希望能和儿子一起,去找回年味,体会年味,感受年的快乐。他恍然觉得,这不仅是儿子的作业,仿佛也是他的。

万里挑一

文/魏得强

老孙头大学毕业的儿子领回来一位城里的对象,羡慕煞了村里人。谁说读书没有用?老孙头的儿子就是榜样。

要说老孙头的准儿媳,那可是没得挑。高挑的个子,细皮嫩肉,说起话来还有两个浅浅的小酒窝,连名字都洋洋气气的,叫陈染染。但老孙头却很悲观,傻儿子哟,城里的媳妇,那是咱养得起的吗?不要说人,现在,就是城里的一条小狗送给咱,咱也养不起。

老孙头心里装着家里的账本儿。儿子上大学那几年,自己和老伴儿全靠几亩庄稼地,硬撑了过来。如今种田机械化,家家都是拖拉机,方便得很,只有老孙头家里,最好档次的农具还是一辆十几年前的架子车。

愁归愁,儿子的婚事老孙头当不了家,两个年轻人黏糊着呢。这不,姑娘见了老孙头不再叫“叔”,爸爸长爸爸短地都叫上了。而且说好了,两人刚参加工作,婚事从简。房子两个人按揭想办法。不过对方亲家说了,你儿子娶我姑娘,这可是万里挑一,这见面礼可不能少。

亲家说得有道理,这些年农村也有这个风俗,结婚之前,男方家长要给未来的媳妇见面礼,一万零一元。那意思很明显,万里挑一嘛!

老孙头只好撕破了脸皮,把亲戚家借了个遍。可借来的钱数来数去,只有八千块。老婆子在一旁偷偷地抹眼泪,老孙头对着破电视干瞪了一会儿,忽然狡黠地笑了,对老婆子说:“就这八千元,拿红布一包,亲家总不能当面数一数吧,等混过了这一关,我以后补上就是了。”老伴儿一听也不哭了,唉,走一步算一步吧,看以后谁家还让儿子考大学去?

终于捱到“见面”这天,两家人喜气洋洋地坐到了一起,儿媳妇陈染染给未来的公公买了一个手机,为未来的婆婆买了一副玉镯。老孙头勉强带笑,颤巍巍地把一个红布包塞给陈染染说:“这是***和我的心意,你收下吧。”不想,陈染染接过红布包,当着众人的面,大方地把布包打开了,很认真地说:“我听孙康说了,我们结婚见面礼的规矩是一万零一元,对吧,爸爸?”老孙头一听,脸“刷”地由红变紫了。都说城里的姑娘有涵养,想不到一点风度都没有。老孙头痛苦地闭上了眼,硬着头皮说:“是这样的,你自己数一数吧。”看到老孙头的表情,儿子孙康不知原因,以为老爸真的高兴呢,对陈染染说:“钱不多,取个吉祥。”

陈染染一层一层把布包打开,一沓钱赫然在目,那是老孙头托村里信贷员专门换的新钞票。只见陈染染把最上面的一张一元钱小心地放进了自己口袋,把剩下的钱又重新包好,放在了老孙头手里。

“糟了。”老孙头眼前一黑。模糊中听到儿媳妇说,“爸,这一万,您留下,这一元呀,我拿走了。我这是万里挑一呢。”

拿着手中的红布包,老孙头恍若梦中,脸色又由紫变成了红。

请珍惜你的婚姻

文/花开一季

今天参加了大姑姐儿子的婚礼,感受颇多。

婚礼仪式是隆重而热烈地,按照程序进行到请出新婚夫妇的父母,由新婚夫妻向他们行礼,我看到大姑姐从餐桌边出来,但犹豫着没往台上走,这时我看到前大姑姐夫(之所以加上“前”字,是因为他们已经离婚好几年)出来后站在那里等着大姑姐,这时大姑姐才慢慢地往前走,然后他们双双站在台上,接受他们的儿子和媳妇的敬礼。看到这里,我的心里酸酸的,眼泪顿时掉下来。

大姑姐的离婚根源就在我的公公婆婆身上。其实无论谁家的夫妻也没有不吵架的,但是面对这个问题不管是双方的父母还是本人,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做法才是对的,可是我的公婆从不这样,他们不像有些通情达理的人家,女儿和女婿打架只批评女儿,儿子和儿媳打架只批评儿子,他家正好反过来,大家说说这样能解决矛盾?这样的结果是大大地激化了矛盾,所以我大姑姐夫妻的吵架在我公婆的进一步激化下,越来越不可收拾,最后就走到了离婚的地步。其实离婚后大姑姐也逐渐醒悟,逐渐感到后悔,可是已经晚了,姐夫已经再婚了,所以她就孤身一人,现在儿子结婚,姐夫回来忙前忙后尽为父之职责,面对这种景象,我真不知大姑姐心里是啥滋味。

对这件事的错误做法,我公婆从不觉悟。我和我丈夫也有矛盾 ,一开始我也和其他女人一样,两口子打架了就去找公婆理论,没想到我公婆非但不听我的说辞,反而替他的儿子争理,说我的不是,于是我心里更加委屈,再回娘家申辩,没想到娘家非但不听我说理,反把我很批了一顿,而且我父亲亲自到我公公那里,替我赔不是,弄得我很没面子,于是再也不敢和丈夫闹了。以后我们两口子再有矛盾,无论怎样吵架,我是一不到婆家申诉,怕更激化矛盾,二不到娘家喊冤,怕再挨臭批,这样一来,打仗也没多大意思了,仗就打得少了。虽然有时我生气了也对我父母抱怨,说他们不向着女儿,可我还是要感谢他们,正是他们对女儿的批评,才使我老老实实承认错误,对丈夫也没那么多埋怨,日子就一天天平静地过下去,我的儿子才健康的成长。可我的公婆的做法给他们亲爱的女儿确实是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和保护,我公公甚至说“我就是养着闺女养着外甥也要离婚”,于是我的两位小姑子也接二连三的离了婚。说这事,真丢人啊。

现在看看婆家这种惨景,我心里虽不是滋味,但毫无办法。到现在婆婆还很得意的对我说“我的闺女没受一点委屈就离了婚”,这是什么理呀?怎么还有这么说话的?

我奉劝各位几句:既然结为夫妻,就要互相包容,“包容”二字很重要。人人都有缺点,特别是女人,不要把自己的丈夫和别人的比,冷暖自知,丈夫有多少优点和成就,大部分是他的妻子塑造的,成功的男人的背后是女人,这句话是真理。所以自己的丈夫很普通,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普通人,更不要去注重丈夫的长相和外表,这些外在的东西只在相亲时或恋爱时起作用,以后过日子,全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与长相半点关系都没有。特别是女人到了三十岁以后,见了同学或者好友,谁也不会去问你老公长得怎样,帅不帅啊等等,问的更多的是过日子的酸甜苦辣,大家说是不是?特别是过日子,我们经常说的词是“酸甜苦辣”,从这个词里我们就会推算出“甜”最多占生活的四分之一。

我也奉劝天下父母,面对儿子或女儿两口子吵架,你或者只批评自己这边的,或者两个人都批,但千万不要袒护自己那一方的,袒护自己那方的,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除非你是愿意你的儿子或者女儿离婚。有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天理难容,就像我的婆婆,现在是自找苦吃了。

静默相处

文/子沫

龙应台在文章里提到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她的母亲已经老年痴呆,去看望母亲时,她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专门用来跟母亲消磨在卧室里的时光,因为母亲年轻时爱美。“把从新西兰带回来的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青筋暴露而今灯尽油枯的手……我认真而细致地‘摆布’她,她静静地任我‘摆布’。我们没法交谈,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呢?”

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对极了。前两天我重感冒,儿子也感冒了,我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他得做作业,但又想有人陪他。于是,他把作业拿到我的房间,坐在床边做,时不时倒在床上靠一会儿。我从被窝里伸出手摸摸他的头,不用说话,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

我家先生和儿子之间每天进行着目送的游戏,坚持了很多年。我家住七楼,从小学开始,儿子独自背着书包上学,先生站在七楼客厅的窗口,一直目送他远去,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两个拐弯处。每到一个拐弯处,他都会回头,看我们在不在。先生不在家时,就是我接替这个游戏,从未间断过。他从少儿长成了英俊少年,从当初的一蹦三跳到后来的脚步匆匆,但他还是那个阳光的少年,从未远离过。有时,亲人间,静默相伴也会生发出不一样的感觉。

龙应台说:“涂完她所有的手指甲,到我自己。黄昏了,每一只指甲上一个不同的颜色,从绯红到紫黑。”这场游戏总会有结束的时候……人生而孤独,沧海桑田间,唯有这些静默的游戏静悄悄地牵动着我们的心。

照顾一下我孩子

文/姚瑞林

一个朋友的儿子大学毕业三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拖的时间长了,干脆断了上班的念想,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之外,就是昏天黑地地上网打游戏。

看到儿子颓废的样子,朋友忧心如焚。

正好市中心一家城市综合体开业招商,跟儿子商量一下后,从来都没有做过生意的朋友咬咬牙,把半生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交了押金,租了两间门面,又花费了一笔钱用于装修,购买了设备器材,开了一家欧式手工饼店。

令人欣慰的是,朋友的儿子瞬间长大,仿佛脱胎换骨换了一个人似的,也不打游戏、玩电脑了,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了干劲,战斗力满格,起早贪黑的,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但那个地方毕竟是新的商业圈,还没有形成熙熙攘攘的人流;欧式手工饼对我们这个城市来说毕竟又是舶来的新鲜货,受众暂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可谓是食客寥寥。每个月的房租水电两万多,开业之初的个把月,一天的营业额都不够基本的开支,人力成本更不消说了。

朋友和她儿子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于是,焦虑的朋友跟她所有的亲朋好友打电话、发微信:“麻烦照顾一下我儿子!”

效果真是非常好。

同事、亲戚、朋友们隔三差五地拖家带口到店里点些甜品、饮料、面点。花钱不多,集腋成裘,都想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帮助朋友这个自主创业的儿子。

真是应验了那句话:“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渐渐的,朋友儿子的小店有了起色,先是保住了本,过了一段时间,也略有盈余,对朋友的儿子来说,风雨过后就是彩虹,生活充满阳光。

也是哦,谁都说不定有个难处,由己及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自己的孩子,将来或者现在假若自主创业,也需要亲朋好友的支持、鼓励、帮助不是?只是稍微照顾一下,拉一把,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努力打拼和经营,未来成为个大企业家,也说不准呢!马云年轻时候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也充满了艰难困苦吗?“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