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去的散文
关于过去的散文(精选12篇)
过去
文/融霜
过去
(这是我这个国庆节写的一个小札记,今天公开算是迟到的过去吧)
这个月亮节,我没有回家,只身留在宿舍,安安静静的的冥思生活,和存活的价值。
一
中秋是合家欢的时光,玉壶传情,天涯等待,思家是在所难免的。一直向周边留校的同学强调不回家的“作用”,但是当我拎着一袋子月饼还有水果从超市出来的时候,我还是驻足了,立刻回想起了母亲往年在家忙里忙外的收拾水果,月饼的背影场景,特别是要把一个西瓜切成齿牙状的两半,还有在一个大大的饱满的月饼上写上一个蘸了朱红的“月”字。
自小就思绪旺盛的我,一直就怀念着故乡和家的暖馨,特别身在异地的我,总以羁旅的情怀自述。那些来自于家和故乡无限的魅力,只能是回忆,还有加倍的思忖,而这一切,都是对过去意象的追加,因为它们是美丽的过去。
夜晚很是静谧,安静到了孤独。窗外的银色穿透窗幔飘洒到自己的床铺上,枕巾上,还有指尖上。不敢顺着那皑皑的光辉往外看,因为我想那个白色的东西里总会有以往的岁月,以往的人:如一度让我自豪的中秋绘画比赛的奖状,母亲每逢佳节活跃的身影,还有当时惦念的人们。
于是就拿着被子捂着自己的脑袋,封锁思维,凝滞思绪。
二
两日前傍晚,一秒钟做了决定,就急匆匆的背上了出走的行囊。理由是想出去走走,会会老朋友。勉强说服知心朋友并征得他的祝福后,爬到了车站,一个人在漫漫黑夜中跑到了另外一所城市,只想走,潜意识里只想做追逐的状态。其实早就预料到了,还是敷衍地到火车站、汽车站问过了没有去西南方向的车票,就游走在异地城市的街区。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对故乡的眷念,对溜走时间的彷徨,对故人的追思,还是
已是凌晨,初秋的风还是不加思索的往心里钻,刺疼了心房,还有脚下要走的路。
其实我知道,当就确定明白的,是在寻找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对已逝的时光的祭奠,心知肚明,那是追不回来的,还是想做一次挽留,就是像弥足的送别的情形,还是无法挽留。苦苦追觅的过往,终将无果。
三
就稳稳的,安安生生的在小世界里度过了几日的余假。清晨,总会和着微微寒气奔跑在杳无人影的操场上,嘶吼着陈堆在肚子里的闷气,还有青春不死的激情,向今天挑战,宣誓,确信这是一种斗志,还有干劲,也是打不倒的。
整天端着几本厚厚的文艺理论的书籍,看着当前学术界最新的争论,催的自己还颇有激情,也会想一下自己的观点,倾向的学派,此刻,忘记了眼前,还有惦念。我想,只有专研某一种送东西才能忘却吧,哪怕是片刻的。
无情总被有情击伤,又一波的来自关注我的莫逆好友。事情的问题就起因于关注。他在关注我当下不佳的状况。为什么关注,他以什么方式关注,因为“原先”。又牵扯到了过去这个字眼,因为过去,我们铸成了如水的情谊,因为过去,我对我眼前的生活,我的信念倍感自愧不如。
又涉及到了自己的过去。
又是过去,因为现在,所以叫做过去;因为过去,所以我们不愿面对过去。
四
重拾零碎的过往是酸楚的,他能给我的也许只有遗和失的美好,还有疼痛。后者的成分会多一些:第一,这来自于人的私欲,所以我们会疼;第二:来自于对时光的期待,对美好的憧憬的过度幻想,所以我们会痛。
我是一个追美主义者,美在我这里只会有存在。我没有逃避现实的嫌疑,在故去中寻求欢欣之美。我所留念的只是它的间隙,因为这是天的恩赐,拥有了这种恩赐,我获得有一种无形的美。这种美会氤氲全身,从头到脚。
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会让我们对遗失的美产生厌倦,我想,排斥这种厌倦的途径就是和即将过去的现在做进一步的联系。
当祭奠在思维里饱和的时候,我们就会看清身边的世界,还有在美好中存活的事物,和人。
当祭奠在思维里饱和的时候,我们也会懂得遗失的辐射力,让脚下的征途变得厚重,不能忘记,我们携带的还有厚重。
回到那片山里
文/邓涛
人到中年,在速生的城市里,钢铁、水泥、砖……堆砌着我们的生活,总有一些惦念在内心不断滋生,容纳着昆虫碎语,小鸟轻鸣……那是月下的笛声,是我们朴拙面孔的特写。
曾经一次次登向高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在回望中清晰地开放,复生。它像是城市的背面,失意时想起,欢愉时想起,苦恼时想起,它是我们出生的村庄,是我们成长的家园。
其实,它是所有城市人群的出生地,只有投向它的深处,才散发出我们留存下来的孩子气,我们原来和草木同类,泥土的气息是我们最初的体味,良心如蔬,本是天然的鲜嫩。
我决定以简单的理由带着女儿去一片收养过我童年的山林,像是走在懵懂的年华,离山久了,似乎已汲取不到山的力量,这种力量曾经一次次鼓励过我们的脚腱。
那时活在山林的云彩间,日子就是一株株的树,茂盛,翠绿,我们任性地跑过去,山就会动。
我有足够的时间向女儿谈论这片山林的细节,比如婆婆,一位很严肃的老太太,她尽可能让别人忘记自己是我父亲的继母,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拎着尿桶去菜园子淋菜。她皮肤粗糙的手总能弄出干薯片、毛栗子、冻米糖等一大堆好吃的。那时,山里的男人围捕到村里偷食的野猪算是大事件,家家户户也因此可以分到一块野猪肉。
春天来了,我们头顶会多出一顶野花扎的箍子,像顶着整个春天。短小的鱼、野生的果蔬、灰兔、蘑菇、竹笋……山林大方地为村庄准备着丰盛的菜肴和悠长的诗意。当然,至今都能让我们满嘴生津的是土产的香米,白如初雪,一大碗米饭无需佐菜便可咽个干干净净。过路的道士、和尚、货郎常引起村里人的围观,问诊、采购和打听山林之外的事。
夏季,凉爽的溪流就是活水的泳池,玩玩打蛇粘蝉的游戏,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林风土最浓,我们的人生曾因山林的妖娆而妖娆,因山林的多彩而多彩。最终,我们却背叛山林而去,蜗居于城市里。
有一种美好叫过去,也可有一种期待叫能否回到过去。我们想再次放逐于山林,却像一群身份不明者。
山林是很低的起点,但绝对是很高的归宿。我们都是从山林里来,越走越远。在古人山水图景中体会细腻的情感,或许能洞察到他们的态度。
山林是隐喻,是我们精神的掩体,灵魂飞翔的曲线。在这个繁华的背景里,生活的根与花木的根系缠绕一起,我们开始自由、奔放地盛开起愉悦的脸。
在乡下有一片片茂密的山林在等我们,那里是我们以前的家,是我们快乐的乐园,它一直在等一群外出了大半辈子的孩儿。
只是想到你
文/糯米团团
夜晚,天渐渐的暗了下来,宝石蓝的天空中,没繁星的点缀,有的仅仅只是一轮暗淡的月亮。
坐地观月……不是为了浪漫,也不是为了赏月,只是有种莫名的情绪,从心头到心底,就像这轮被层层灰云所包围一般,模糊不清。
月夜,显得那么平静,装满的两袖心事,将四周的寂静翩然,我们坐在在地上,听清风细细吹动落叶,前世的离愁,割断了今生的誓言,迷离的双眼,却不知道应该朝向何处,是思念的方向,还是……
总以为,有些东西可以一直保留,总以为该珍藏的珍藏了,该忘记的忘记了,总以为,我们会一直有交集,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是,此夜,此情我还是情不自禁的想起你。心底依然有莫名的感觉,那种失落,若月色穿透了我的心扉,可是你还会感觉得到吗?
深夜,暗月,寂静,可以排成诗行去流浪,只是你昙花一现的思念,怎抵的过我为你倾复的整个月夜。那个我在你身边,你也在我身边的感情。什么都无法抵挡我们现在之间的那个距离。
夜,依旧平静,仿佛你听不到任何的声音。原来所有的一切只是一方面的努力,只是为了留住原来的那一份感情。可是,你敷衍了事和视而不见的方式,完全出乎我的想象,感觉你并不像我一样的留恋,不像我一样的想去维护……一次次的我忙,让我想到,同样是你曾经所说:一个人忙不会真的抽不出一点时间的……
也许是我不懂你,还是我把这段情感想的太美好,而你已经用现在的幸福把过去的一切都遗忘都埋藏!
虽然,我对你说,你忙吧,没什么事情,也不要管我怎么写怎么说怎么想,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我一个人的倾诉,一个人的时光而已。
一次次的下决心,一次次的对自己说算了……
可是有时又有一点不舍,有一点不甘,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一下子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
只是在这个平静而漫漫长夜里,心情是那么的清浅,轻易的便就波动了所有的思念,奔流成一夜夜的感触,就这么静静地想着。
月夜,总是让人思绪万千,总是把心事在这样的夜晚,一层一层的剥离,灿烂的那一抹情,早已被黑夜埋藏。
时光,赢了春光,却丢了月光。距离,留住过往,却丢了现在。
仿佛一个世纪的月夜都在今夜倾撒,只是我不知道,你是否也在怀念,你是否也在努力维持……如果你真是这么残忍,真的不想再维持了,我也只能无所谓,过去的就让其过去,未来已经来临,你有你想要的,我有我的快乐,只是偶尔的触景生情,让我忽然想起你。
月,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躲如云层,我的心也渐渐的平静了。
放在眼前的,依然是那杯清水,点燃了我畅饮的欲望,干涩的唇已经无法启齿。记得有人说水可以让人更加的清醒。
此夜,一杯清水陪着我的梦开始远行,其实我知道梦早已开始,就在眼前,虽然有些矛盾,但仍期待那擦肩而过的瞬间精彩,也许,灯火阑珊处,那人已等到天荒,我回眸一撇……
在那遥远的地方
文/哦,天哪!
总是生活在一个地方的人,虽然彼此相遇过无数次,甚至还有某种关系,可是见面以后不过就是日常的问候或者礼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是,如果这两个人都到过某个遥远的地方,哪怕是第一次见面,一旦提及,就有无数话题,就有一种说不清的亲切感,仿佛是在异乡遇见了家乡人。
有一次朋友请吃饭,桌上有一位曾在厦门当过兵的朋友,已经转业十几年了,听说我也在厦门呆过几年,立即瞪大眼睛问:你也在厦门呆过?岛内还是岛外?整个晚上我们都在谈论厦门,海沧大桥,筼筜湖,鼓浪屿,会展中心,怪坡,鳌园,老榕树,凤尾竹,马蹄甲,铁观音,汤罐和沙茶面……当初在那里时很平常的东西,现在谈论起来似乎样样都令人难忘。临别还互留电话,相约有空儿一起重游厦门。
这似乎很好笑,家乡是我们生长、生活的地方,反而不能让人变得亲近,为什么曾经走过的异乡的街头却一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曾竖起耳朵试图听懂那里的闽南方言?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曾好奇地观看那里人的祭祖仪式?也许是因为我们作为异乡人都曾有被别人隔离的孤独?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曾在秋日的夜晚站在窗口企图听一听北方飞来的大雁的鸣叫?……或许都有,或许都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一句说那里不好,也没有一句说在那里如何思念故乡。那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远方吧,我们不曾相约的生命轨迹在那里有过一个交点,而这个交点可能给我们的生命打上过有异于本土的印记,时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提醒我们:别忘了,你曾到过这里!
两个关系普通的熟人,按照现有的状况相处,终其一生也不过就是熟人而已。可是如果有一次异地旅行,回来以后就会变得十分亲密,在一大群人中只要提及“那年咱们一起去九寨沟……”就会立即在大氛围中形成一个感情的孤岛,其他人说什么好像已经与他们无关。一起外出旅行时的情形如何呢?也许当时彼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熟人而已,可是回来以后却变得特别起来,只因为曾经一起踏上过一片遥远的土地。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曾有这样的叙述:“如果两个人经过旅行之后还能够相处的话,那才可以结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独到的发现。
我们经常泪眼婆娑地思念故乡,说异乡的风雨是那样的凄迷,异乡的月色是那样冷清,异乡的山水如何拒绝自己,可是回到故乡以后,又有几个人不牵挂着曾经流浪过的遥远的异乡呢?哪怕是一段辛酸的逃亡,哪怕是一段很不顺心的旅程。是人性古怪吗?不,是那遥远的地方有过我们的足迹,有过我们一段生命留在那里,异乡曾经是我们某个愿景的承载……其实异乡也很可爱,所有在异乡时的不适,实际是我们内心对异乡的排斥与拒绝。
空间上的异乡是如此,时间上的“异乡”也非常相似——我们何曾觉得现在是属于我们的?在我们的心目中,留恋的是过去,憧憬的是未来。不论过去发生过多么让我们不愿回首的事情,时过境迁以后,我们还是要怀念它,连过去的贫困、过去的荒唐、过去的磨难,也都成了述说不完的回忆,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好的或者坏的,今天都不再有当初激烈的情感,只有甜蜜的的惆怅,老牛反刍一样满嘴泡沫也舍不得丢弃。有谁真正对今天感到满足吗?没有。我们总是把最美好的生活存放在未来,其实未来未必就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但是没办法,因为一切都还不曾发生,还是变数。
一切都是距离作的怪,空间的和时间的距离让我们产生了心理上的距离,而这距离刚好可以让我们忘掉苦恼的体验,留下难忘的记忆。或许某一天我们又要到遥远的地方去漂泊,或许未来比现在还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那么,此时此地,环绕在身边的这些人,正在发生的这些事,又将成为我们遥远的话题,那时的感觉一定比现在的体验美好。眼前能做的唯一事,就是珍惜。
眺望远方
文/叶志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自行车在农村可以说是奢侈品,父亲却从镇上推回一辆王冠牌自行车,锃亮夺目的车身让人心旷神怡。
但是如何驾驭这辆宝物呢?父亲说,必须有人扶着你骑。这算不了什么,伙伴们早就眼馋了,呼啦一下上来抢着扶车子。不过流了一身臭汗,我只能在他人扶持的情况下,歪歪扭扭骑一截路。父亲看着我的囧相,笑着说,你为什么不向远处看呢?只看眼前的一点路,你是骑不远的。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目光从车轮头上移开,刹那间,我看到了前方开阔的大道,也看到了心中升腾的自信与力量。
那一次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对我至关重要。人生路上处处艰难,如果只看到眼前的坎坷,只顾自怨自艾,而不把目光探向风景旖旎的远方,我们就会迷失方向,沮丧绝望。因此在人生的低潮,在我把目光探向过去,埋怨自己为什么把事情处理得这么糟糕时,我会对自己说,为什么不眺望远方,给自己一个梦想呢?
眺望远方就不会沉沦。人总是会犯错,如果一味地自责,只会在过去的错误中生活,并不断地重复过去的错误,在恶性循环中把生活弄糟,把理想毁灭。钻牛角尖,固执己见,不原谅自己与他人,往往就是缺乏眺望远方的勇气与气度。
眺望远方就是追寻梦想。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后有所作为。眺望远方的人会梦想。他们敢于跳出现实的桎梏,擦干泪水,擦亮心灵,为自己的未来设定蓝图,在不倦的奋斗中充实梦想,实现梦想。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无一不是伟大的梦想家,他们不拘泥于过去的失败与现在的苦难,他们只将目光探向未来,创造未来。
眺望远方就会成就未来。只有向远方眺望,才会脱离现实的泥沼与过去的纠缠,才有阔大的胸襟去为自己为社会寻找梦想。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眺望远方的人有激情,有创新,孜孜不倦,打造美好的未来。
萧伯纳说,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两个“为什么”,两种思维,两种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是愿意沉湎过去,踯躅不前,还是眺望远方,让梦想开花呢?
赏荷
文/黄玲
心里总惦记着那一池荷花,想着那满池的红莲白莲静静绽放,心底的欢喜也一寸寸地蔓生。荷在池中遥遥地召唤,终于还是忍不住在天色未晚时赶去看荷。
正是赏荷的时节,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将湖面盖得严严实实。刚下过雨,雨珠在荷叶上躺着,一阵风吹来,纷坠而下,散落一池珍珠。
一朵朵荷花像喜迎客人的美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欢喜地站立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娇颜尽启,有的似开非开,犹抱琵笆半遮面。盈盈水波间,风过处,硕大的荷叶半边半边地卷过去,卷过去……站在荷边,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却也觉着人在山水画中,自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
最喜那靠近池边的一支莲,粉里透白的柔嫩,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自己,在满池白莲中不悲不喜,不骄不傲地挺立着,坦陈着青春无言的美丽。这朵盛开的夏荷,青涩的季节已经走远,历经秋雨风霜的侵袭,会在收获的季节带给我们丰收的喜悦。
赏荷,是一种心情的释放,是一种思想的放飞,是一种心志的修炼。我赏荷,睁着一双羡慕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赏荷以后的想法,像山上流下的泉水一般:那满池绽放的莲花恰似年轻的我们,在历经锻炼后也会像荷花一样在收获的时节有骄人的成绩;在荷边的我,想起了陆游的诗句:“只把千樽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那一方荷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廉”字守天下,守出一片艳阳天;一个“廉”字守天下,守出江山安如磐。
赏荷,妙不可言!
我相信我能行
文/吉木布哈
郝昭兵恩师曾与我(吉木布哈)谈过这样一个背景,恰好是在语文办公室。恩师叹道:“这卷子还是好多同学都空题,高考将至,这个习惯总会过去的。”一句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话,让我感慨万千。
谈看红尘世态,有人说:“一切都不会过去。”有人亦说:“一切都会过去”.然而,我亦说:过去与不过去无辩证之谈。在过去,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可是后来又分手了。失意之时,情苦难以承受而刻骨铭心,我试着忘记,却无法抹去;在过去,我做过一件小事,没想到随便成了,成功之时,喜悦的心情难以控制且澎湃而出,辉煌造就自信,兹能受益此生;而如今,一场自上而下的光荣革命即将来临--中国高考,但我们应该如何以对?
其实,这失意与成就之举,亦不是无理,不过,失意还是成就,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的。我想,我们所经历的那些失意与成就也总会过去,既然如此,那么就让它们正义地在我们身后成为前行的支撑与动力。
历史亦是如此,一切的一切还不是同样的过去了,但它留给我们后世的是最宝贵的精神。
放眼望向,在岁月沧桑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人历经乱世蹉跎而失意恼恨终生,也不知多少人在乱世灭亡的情形中铸就辉煌,更不知道多少人在安宁而和谐的社会里成就了理想。在这种多变多乱的世态中,或多或少,总有人会名垂青史,然而,在这些名垂青史的人中,有些人的宝贵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他们是这样面对现实与铸就辉煌的。他们历经苦难、悲伤、失意,但是他们亦不怕艰难、不怕畏惧、不怕失败,却依然奋勇直前。因为他们知道,那所谓的一切都会过去,关键在于如何成就未来。之所以是这样,我也不例外,就像伟人一样,能够想得开,放得下,让原有的失意与辉煌成为过去,是因为历史就像时光轴,飞逝了却再也不复返,可时光不停地前行,而我也像时光轴一样与其并肩而行,因为我们都在寻找如何造就辉煌。
我以为,造就辉煌,必先懂得一切都会过去之理,每个人都不能因一次挫折而停止前进,亦不能因自身已荣华富贵而无所事事,更不能因一时成就而骄傲自满。所以,人人都要学会克制,学会淡定,学会坚信,不奢骄,不自卑,不高傲,亦是人人之成功必行因素。
贝多芬就是这样造就辉煌的。四岁被迫苦练琴,八岁开音乐会,十一岁随宫廷风琴师尼菲学习,1792年,22岁的他移居维也纳,在那里海顿等部分亲王贵族等人的赞助下,逐渐有了名声。然而,在他即将成为钢琴家时,1800年左右,发现自己听觉衰退,且越来越严重,到1812年,42岁的他双耳完全失聪。
一个音乐人,如果失去听觉,那其是何滋的打击,在音乐中,听觉乃是根之所在。就这样,我们闭着眼睛亦想象得出,在贝多芬的人生成长与成就历程中,历经多少酸苦甜辣,尽管双耳失聪了,但他不怕失败,不怕畏惧,不怕挫折,他是一个非常有自强心,自尊心,自信心的人。因为这样,才有了如今流传的巨人--贝多芬。我们应该知道,失聪后,他依然坚持从事音乐工作,包容面对现实,敢于勇往直前,从而,用以让人不可想象的方式造就了辉煌,更因为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
一代巨人--贝多芬,是世界文学艺术界上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音乐巨人。
贝多芬,平生创作了很多音乐交响曲,影响力最广的有九部,比如写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其中在他双耳失聪后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一曲表达了在欢乐战胜痛苦之后获得的喜悦,也是贝多芬发自心灵的呼唤,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之称。
是啊,双耳失聪对于他来说,是一种失意。
那么换成世间人人,亦是一种失意,然而,贝多芬却又启示我们,失意总会过去,但会成为人人前行的支撑与动力支点。因为贝多芬同样也在失意过之后,同样造就辉煌。
贝多芬--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同样告诉我们如何造就辉煌。
历史册上,许许多多的伟人,都是在乱世艰辛中造就辉煌。例如,屈原、李白、杜甫、王安石、李清照等人,都在被贬谪与失意后,创出千古流唱之诗词来造就辉煌。
是的。失意与辉煌,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就像时光轴一样,失意与辉煌不停地成为过去,而时光就不停地往前流。就像我,同样不停地往前,因为先人们告诉我们:过去的要让它过去,重心应寻找如何造就未来,造就辉煌,先人们的精神引导我们要相信自己,努力寻求创造辉煌的方式。人生总会遇到繁多的艰难险阻,面对每一个站点,都要淡定。而过去的失意与成就,就让它随风而逝,成为我们前行的支撑与动力,让我们不停地前行。
是啊!就像恩师曾经说过一样:“这卷子好多同学都是空题的”.其实,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都已经成为过去,然而,在如今,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高考。
高考即将来临,就像一场光荣革命,是一场无流血的战争,我也无所畏惧,不怕失意,不怕艰难,因为过去的终究会过去,而我就像时光轴一样,奋然而前行,因为我也相信我能行!
此去经年
文/李树嘉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最伟大,我会斩钉截铁地说时间,是时间创造了历史,成就了英雄,见证了奇迹;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最卑微,我也会毫无犹豫地回答——时间,总有世人为了获得毫无价值的一些东西,情愿付出大把的时间却毫不疼惜,而且即使贫穷如乞丐,也如世界首富一样拥有相同的时间,而这些时间,足以拥有想要的生活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其说是人赋予时间伟大或者卑微的价值,不如说是时间决定人的尊卑荣辱。
此去经年,青春渐逝。不知青春从何开始,却深感它已渐渐离去。前几日看见中高考结束后聚会狂欢的学生,不禁羡慕,嫉妒年轻是不是慢慢变老的标志?又听闻不知深浅的人说道,“我宁愿死去,也不愿老去。”青春是什么?答案因人而异,亦或不可言传。青春是握在手里的细沙,总觉还多,不知不觉已然漏去;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生机勃勃,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唯愿抓住青春的尾巴,再放肆一次,拼搏一回,不要等到真老的时候又想重走青春路。
此去经年,梦想安在?可曾记得小学时拯救世界的梦想?中学时富甲一方的梦想?高中时成为社会精英的梦想?大学时闯出一片天地的梦想?比起那时的梦想,总感觉如今的自己有点苟延残喘,越来越实际的打算,越来越庸俗的目标,我是不是该为这种成熟而高兴?可是人怎么能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是行尸走肉,没有梦想的人生将是无尽的黑夜。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
此去经年,当初可好?年少时日夜思念的人,是否还记挂心间?那时陪伴我们的人们,如今又在何方?暗自写在日记里的志向可曾实现?过去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合是不是早已放下?无数个当初造就了如今的我们,无数个如果始终埋葬在心里。“所有的都会过去”,痛苦、失败、不幸会过去的,不必气馁,克制悲伤,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所有的都会过去”,得意、荣誉、成功也会会过去,不要骄傲,谨防自满,活在过去的人终究会被生活抛弃。
纵使时间无比伟大,实现其价值也需要多种条件,需要勤奋、勇气、计划、机会等等,纵使路途遥远,古今往来,无数仁人志士仍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才有了个人成就,甚至灿烂的中华文明。时间再卑微,只要利用得当,它也如同一颗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独木之林皆不可量。
是不是抓住青春的尾巴不放,它就永远不会走?是不是永远在路上,梦想就不曾离开过?是不是回到当初重新开始,我们现在就会做得更好?这些我们无从而知,但我相信,如果我们只沉浸在时间逝去的遗恨中,恐怕岁月增加的除了我们的年轮,只有皱纹、白发和满腹牢骚;我也相信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我也相信只要从今天做起,就永远不会晚。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心存梦想,为之奋斗的人写出完美的结局。
过河
文/安晓山
一群鸡和一群鸭每天在主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去对面的小河滩上觅食。
河面上有架独木桥,长不过三丈,宽不过一尺。
鸡群过河时,雄赳赳踏上独木桥,一溜烟就跑上对面河滩。
鸭群过河时,呼啦啦扑进水里,眨眼间就游到对面河滩去了。
主人过河时,稳稳地站在船上,轻轻地一撑篙就抵达对面河滩上了。
两只麻雀站在河边的柳树枝上,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一只麻雀说:“鸡鸭和人太没有集体意识了,一点儿都不团结!”
另一只麻雀说:“就是就是,应该一起跑过去,一起游过去,或者一起坐船过去!”
柳树听了麻雀的议论,在河风中哗哗笑着问:“小麻雀,请问你们怎么过河?”
麻雀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当然是飞过去了!”
柳树说:“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还要议论鸡鸭和人呢?”
麻雀无言以对,只好悻悻地飞走了。
一杯茶
文/郭炜
我喝茶,一个红泥壶,陈色的普洱,再就是几个小茶盅,就喝起来,水一下就温和了,在手与物之间,那是一种不舍的温柔。我喝茶的时间很短,也就两年多点,过去就是凉白开,一口一碗,抹抹嘴,爽快。开始喝茶,机缘巧合,简单地说,是一杯茶打开了自己的心门,就接触,就投入,就实践。茶喝的不是味道,是过程,我是这样认为的。过去不知道,茶是在唐代进入了高峰,那时节的茶,是砖茶为胚,碾碎筛末热水冲泡,叫做点茶。里边会放上盐什么的,所以要碗喝,这种方式在宋代达到极点并没落。点茶法被传到日本,日本坚持了,成了闻名世界的茶道。明代以后,散茶流行起来,开始冲泡,有了小壶壶,有了小盅盅,有了宜兴的紫砂,有了功夫泡。
品茶,庄重行,散淡也可,只要烧开水,泡上,一定很陶醉。喝茶的工具现在纷繁复杂,但是有一点要遵循,壶要精致,杯要可心,水要适中,茶要润口,器要温透,心要沉静,一定会醉心茶事,哪怕很简陋,也一样开悟人生,想的长远,投入了心性。
品茶一定要聚得起朋友,大家在一起喝茶,松散状态,一人作为茶事的操作者,尽量要规矩,点点染染,热汤浸润,喝者说好,泡者潇洒,那感觉一定超脱的好。喝茶,不要牛饮,要细品,品出好的,应一声,喝出差的,你也点一下,就是进步,以茶为媒,谈天论地,讲得出很多从未有过的美语金言,可是大收获。
我自认为,喝茶是成熟者的专利,因为可以坐得住。坐不住的人,与茶无趣,那就千万不要介入,因为坐不住,害了茶,伤了腰。喝茶,一定是有时间慢人的专利,不必急,喝到天际处,必然参破天地,弄不好,就成了俗界的仙人。
不是物质的倾倒,只为安妥心灵。宁静的一瞬间,是因为几句文绉绉的言语,茶的趣味,就是自在,我觉得。
给我一个晾晒悲伤的日子
文/折曲不屈
我不是圣人,心底或多或少掩埋着烦扰的东西。开心的笑过,快乐的活着,那些心底的悲伤仍旧存留。那么,就选一个日子,让我晾晒我的悲伤。
【回到过去】
忘记有多久没有在清晨睁开眼,拉开窗帘望着朝阳从薄薄的云层中探出晕红的脸颊,亦忘记有多久没有在黄昏静立着,凝视着夕阳带着深深的眷恋落下水面。那样的画面太过美好,总是辗转着在睡梦中流连。睫毛轻眨,在怀念。
时间的年轮慢悠悠地向前晃动,一圈一圈。我逆着年轮行走,执拗地一遍又一遍,回首愕然,仍在原点。红尘的细雨,早已淋湿双眼,浸透衣襟。我看不见过去的喧嚣和曾经的预言。
回到过去是我的执念。止不住的想回到过去多好,一遍又一遍。
过去就在来时的路上,不远不近,却无法伸手触及。岁月的痕迹早已注定,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淡淡的言语,几句简单的交谈,然后是大片大片的沉默。疏远的隔膜,横在彼此之间。望过去,遍地是破碎的心事。
我们不能再相视大笑,刻意的拉近距离,只是增加了更多的尴尬。仿佛擦肩而过,一辈子不曾相交。那些过去的历历往事,似是不经意的拼凑。就像异面直线,在特定的角度,永远连在一起。实际,一生一世都没有任何的交集。
过去,就永远过去。
我站在过去的隔岸,仰望它冷漠的侧脸。默默慨叹,是我们上辈子的缘分不够,还是此生我们错失良机?
想回到过去,永远无法回到过去。
【纠结的现在】
每一次听张靓颖的《想你,零点零一分》,心总会微疼,寂寥的思绪也会侵袭而来。我并没有什么可想的人,只是单纯的感伤。不要说我矫情,偶尔释放下情绪,才不会将自己逼上绝路,失去哭笑怒骂的随意。
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或者想得到什么。低着头,从不向前看。我的视线仅仅局限于脚下。我没有前进的目标。
有一天,我会忘记别人的名字,甚至自己的名字。悲观的看待生活,消磨我残留的青春。刻意不去想太多,对未来的不确定,还有丝丝的茫然,被硬压在心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辗转反侧,缩在被子里,独自品味太过杂乱的心绪。
站在马路边,看来来往往灿烂的笑脸。我勾起唇角,努力撑起一个大大的笑。明明在开心,眼泪为什么跌落下来,一直流不停?
还是在寂寞呵。孤寂的心,需要温暖的慰藉。纤弱的背影,承受不了太多的寥落。压抑的心事,渐渐憔悴了眼眸。挥不断的思绪,悲戚了脸庞。
想离开,想随着心被放逐。
尝试着放下,尝试着快乐。听着悲伤的歌曲,给自己一次次沉溺的机会,来祭奠我所有的悲欢离合。
【最后,不是结束】
一层一层的悲伤重叠,堆积在心底。在心雨的润泽下,变质发霉。我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去纠结,纠结我所有的悲戚。纠结是一件太过痛苦的事情,我眉间萦绕的忧郁愈来愈浓。
悲伤是过去的事情,我没有忘记,我活在现在,我要珍惜此刻。
我不愿被悲伤侵蚀,我将自己所有的悲伤晾晒在阳光下。暖融融的阳光下,悲伤慢慢蒸发成烟,心底的阴暗缓缓驱散。
给自己一个整理心情,整理悲伤的日子吧。想快乐的活着,千万不要忽视心底存留的悲伤。孤寂的哭泣,不如将悲伤晾晒。
在这个阴霾的午后,我将自己的悲伤晾晒。转身过后,我会真正的开怀,笑意达到眼底,轻松地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
如果感到不快乐,感到心情压抑,那就自己一个晾晒悲伤的日子吧!
那夜的凉爽
文/李亚红
暑气蒸腾,热得人真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断地汗流浃背,不知逃到哪里去避暑。好不容易等到太阳落山,人们便成群结队地向咸阳湖汇集,源源不断。人们走着说着,手里的扇子不停地扇着。湖边两个一伙,三个一堆,坐着躺着。有的甚至全家总动员,带着席子、手提电脑,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纳凉一边看电视剧,大有通宵不回家的架势。
湖边的霓虹灯在不停地闪烁,湖面上映出彩色的波纹,一道红一道绿,随波晃动,波光粼粼,给夏夜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我和姐姐及孩子们坐在靠树林的台阶上,热气顺着脚底、后背往上爬,烤得两腿发热。扇子扇得两只手发困。大家坚持没动,努力使心静下来。
现在已是晚上十点钟,但天气的气势仍然那么旺盛,毫不退缩,磨炼着人们的耐力、毅力。
这时,远处传来喇叭里小贩卖报的声音:“卖报卖报,重大新闻……”声音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清晰,传得很远很远。渐渐的,看见那个卖报人骑着三轮车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那句广告词不断地重复着。孩子说:“那人还真聪明,把广告词录下来,用小喇叭光放就行了,多省力。”
姐姐说:“现在是经济社会,什么都讲究效益,小贩也一样。”小喇叭的声音渐渐消失在夜空中。我们也意识到天太晚了,不得不回家了,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孩子们慵懒地站起来,伸伸懒腰,很不情愿地挪动着双腿。
沿小路返回。前面走着一对青年男女。男的个子很高,瘦瘦的。女的稍微胖一点,他们俩边走边说话。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会近一会远。由于孩子们追逐嬉闹,我们终于和他们拉开了距离。好不容易快走到路边,孩子们跑回来说前面有铁杆拦着,挡住了路。来时没走这条路,不知情况。已经走了这么长的路,真不愿返回,所以我们继续往前走,觉得应该有办法通过的。也因为没看见有人返回。
前面停了好几个人,好像还有一辆三轮车。走近一看才知道正是那个卖报小贩也“误入了歧途”。本来行人可以跨过去的,可他因为有三轮车,所以根本没法过去。这才看清楚,卖报的是一位老人。他满脸的焦虑,显得很可怜。
我看见刚才走在我们前面的那对青年男女跨过了栏杆,但他们并没有走,只见那个男的用手紧握住了三轮车头,那个女的也去帮忙,两人说了什么,女的又跨回来去抬车尾。看来他们是要帮老人把车抬过去。我和姐姐赶紧去帮忙,两个孩子也加入了。大家齐心协力,好不容易才把车头抬了过去,已经出了一身汗。然后又用力艰难地抬过了车尾。卖报的老人双手把着栏杆,艰难地跨过去,两手在空中使劲地比划着,嘴里啊啊地不停地喊着,但始终没有喊出一个字来。从他急切的表情来看,大家明白他是在表示感谢。原来他是个哑巴。
那一对青年男女已经走远了,看着老人骑着车也远去了,我们也欣慰地离开了。这时,我感到了丝丝凉爽。真的,此时的夜真的很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