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儿童散文短篇

2022/12/29好文章

儿童散文短篇(精选16篇)

六一“乐淘淘”

文/刘志宇

“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真想日历能够一下子就跳到六月一日。因为,儿童节是属于我们的节日,是一个快乐无比的节日。每一年,我们都在校园里度过了“乐淘淘”的儿童节。

我还清楚地记得去年学校庆祝儿童节的情景。那天一大早,我们班的同学就开始激动起来啦,我们都穿着整齐的校服,因为我们要在学校的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中表演口风琴合奏呢!

九点整,盛装的主持人准时出现在了铺着红毯的舞台上,轮到我们上场时,大家可激动了。第一次站在那么漂亮的舞台上表演节目,我感觉特别神圣。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我们出色地完成了表演,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一刻真的特别快乐,特别幸福。

到了下午,我们的跳蚤市场“开市”了。我非常荣幸地被同学们选为了班级的“销售经理”,我和另外五位同学一起,利用午休的时间摆好了我们班的摊位——“乐淘淘”小铺,我们铺子的商品种类和其他班级的差不多,有课外书、各式文具、小工艺品等,可谓琳琅满目。午睡课结束,同学们就有序地进入跳蚤市场。大家都带着自己的零花钱,学着大人的样子开始购物啦,校园顿时热闹起来。瞧!同学们有的在摊位前卖力地吆喝,有的看中了自己喜欢的商品在讨价还价,还有的在与同学交流购买经验……由于价廉物美,没过多长时间,我们“乐淘淘”小铺上的物品就被抢购一空,大功告成啦!把销售款和销售明细交给老师后,我也兴冲冲地加入了采购大军,能够不受约束地购买喜欢的商品,我突然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快要到了,我已经闻到那熟悉的“乐淘淘”的气息啦。

爱的奉献

文/巢明梁

我们随着老师带着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款来到了儿童康复院。

一进门,就看见一个上初中的大哥哥,虽然他说话有些结巴,但基本还算流利,他经常问东问西,院长都不厌其烦的一一回答,他是院长的孩子,我想也许是这个原因,院长才办了这个智障儿童康复院。

接着,我们看到了训练室,这里有攀网、爬洞、蹦床、秋千,专业的运动器材更是不计其数……李老师告诉我们,智障儿童的心里想法和行动不统一,所以要通过运动练习来锻炼行动和想法的统一。如果要将他们的行动变得和普通人的行为动作一样灵敏的话,那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经历啊!

我们来到了教室,这节课是图形课。只见院长先让几个孩子照着一定的规律连点画图,这些看似简单的连图,但看智障儿童对图形理解的如此熟悉,他们平时该是做了多大的练习和努力呀!如果他们一不小心连错了,院长就会亲切地说:“再想想看呢?”或者说:“你再看看,这对不对呢?”很快,小朋友们立马醒悟过来,改正了。原来院长对每个智障儿童都是如此的亲切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教导。

康复院里的院长和老师们都做着了不起的工作,他们的辛苦和对智障儿童的关心与坚持让我感动,更让我感动的是复院里的智障儿童那股好学上进的心!我想我们今天应该把这爱心捐给他们,希望康复院里的每个孩子都有个健康温暖的明天!

让留守的心不再孤单

文/周景煜

今天下午,我们很荣幸地去观看了一场演出:让留守的心不再孤单。

我们先看了引子,费梦丹的一天。我们还了解到我国有5800万名留守儿童,占了农村人口的三分之二!看到这里,我的心里不由一阵酸楚。是啊,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打工天涯,而生活的大山也压在了这些孩子的身上。当我们还在与父母撒娇时他们却只能默默地思念父母!有一个孩子在日记上写道:“我真希望能把春天留住,这样就能把爸爸妈妈留在身边。”可见他们对母爱的渴望。

接着就是情景剧《让留守的心不再孤单》。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也许,老师的关爱就已经让他们感受到母爱了。当别的孩子叫一声“妈妈”的时候,那是他们最想念父母的时候。

这时,主持人上来说:“在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决定了每年11月20日定为国际儿童日,并让每个儿童受到特殊的保护。我的心里不由发出自豪的声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为我们国家这么关注我们而骄傲!

接着,有18个留守儿童代表上台。主持人讲述了几个留守儿童的身世,而眼泪也不知不觉滑过我的脸颊。而令我最感动的是一个小孩子,他的父亲残疾了,母亲却患病在身,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年逾古稀的奶奶,生活的担子压在他弱小的身躯上。而他只有一个愿望:想要一双保暖鞋。听到这里,我心中不由得思潮起伏,也许对于我们来说一双保暖鞋根本不算什么,只要一张口就会实现,而对于一个极其缺少关爱的孩子来说一双保暖鞋已成为了他们渴望的奢侈品。这时,福康油脂的董事长上台为每一个留守儿童送上1000元的支票,广济帮帮团的叔叔阿姨上台来为他们献上礼物,他们还准备了一个特大的蛋糕为他们庆祝生日,不知什么时候市长伯伯和宣传部长蔡军阿姨也来到现场同他们一起过生日。现场上烛光闪闪,温馨一片,而那些儿童戴着生日帽,吃着生日蛋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想,留守儿童需要我们去关心,爱护,也许社会的关切让他们幸福。正如那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因付出而伟大,爱因收获而升华!

走进西安城市运动公园

文/王自治

清晨走进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时,满眼都是晨练的人们。以阳光岛为中心,北边广场晨练的人们以太极拳为主,人们穿着各种颜色的太极服,排列为几个方阵,随着悠扬的音乐旋律,演绎着优美、自然、平和、委婉、健秀、动静相宜、刚柔相济、快而不乱、慢而不散的太极拳。广场的另一侧则是中老年医疗保健操吸引着更多的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老太太参加,这是一个动作较小、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好学易懂,身体活动覆盖面又较大的一个好的健身项目,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在广场的西南角,同时还汇集着几位业余的“老书法家”,每天清晨都提着小水桶,拿着长杆的海绵“大毛笔”,在地上挥毫舞“墨”、挥洒自如,非常认真地书写着一幅又一幅功力刚劲、技法娴熟的“作品”,引起许多人来围观和赞叹,让人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在公园南边湖边上的经开区合唱团的横幅非常醒目地悬挂着,横幅下每天都拥簇着一大群声乐爱好者,在音乐指挥的指挥下,他们个个神采飞扬、声音洪亮地演唱着一些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歌曲,洪亮优美的歌声再加上二胡、手风琴、笛子、长短号、萨克斯、扬琴、打击乐等乐器的伴奏,汇成优美的旋律,气势宏大、震响四方,气场很强,展示出了这些老年人的活力四射和青春再现,令人忍不住驻足欣赏和参与进来。

到了中午,在公园西南边上的儿童乐园就热闹起来,儿童天地、儿童沙堡、儿童撒野园、儿童迷宫、海豹戏水、追逐战车、豪华转马、趣味滚筒、儿童涂画涂色以及儿童观光车等,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吸引着大批的家长带着小孩来游玩,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欢乐和童趣。

晚上是公园人流高峰期,围绕湖泊跑步和快走的人非常多,道路上几乎是拥挤的,川流不息,而快走的人占多数,只要你走进来,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大伙的步伐快行不停。这也是大多数人选择的一种锻炼健身方式,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穿着各式各样的运动装,从晚上7点陆续开始行走,一直到9点半以后这里人才逐渐减少。

大广场上是大家晚上活动集聚的又一个重点区域,一些跳舞爱好者自发组成陕北秧歌、交谊舞、新疆舞、健美操、迪斯科等区域,这里灯火辉煌,人流涌动,锣鼓声、音乐声,声声震耳。秧歌区内一队队手撑着花伞,拿着花扇,腰里缠着红绸子的人们,在锣鼓和音乐声中扭着陕北秧歌,载歌载舞,使得一些看热闹的人都耐不住性子参与其中。新疆舞蹈区内,几十个少数民族舞蹈爱好者穿着绚丽的新疆服饰,有的头戴着新疆花帽,手里还拿着小铃鼓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清脆的铃声、鼓点声和他们优美的舞姿很有特色。交谊舞区,成双成对的舞者踏着音乐的节拍,三步、四步,轻盈优美的舞姿,优雅、轻松,引起众多人的观赏。而在健美操区和现代舞区,一些年轻人则是在快节奏的音乐声中,不停地变换着舞姿,快乐地跳呀跳呀,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和舞蹈的美感。

大自然是美丽的,公园600亩土地80%的绿化覆盖率,在这里你不但感受到花木和绿茵的美景,更感受到一种健康的锻炼带来的快乐,文明、和谐、友爱在这里处处体现。这里每天都聚集了成千上万休闲娱乐和锻炼健身的人,这是人们幸福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新时期西安现代社会市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儿童节与书籍相伴

文/刘飞霄

小时候的儿童节,总是伴着喜悦与盼望,印象最深的就是书展。

那时没有网络购书,也没有平板电脑,书展就承载了购书之乐。书展的举办地在保定市是不一样的,莲池、商业大厦、新华书店都曾承办过书展,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莲池书展。莲池的美景伴着阵阵书香,真是沁人心脾。书展上的漫画和动画书籍成为了我们的最爱,依稀记得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双双看着图书的眼睛,《蓝精灵》《森林大帝》《洋葱头历险记》《黑猫警长》,当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恨不得立刻将它抱回家。书展相对简陋,以书店为单位,每个书店在长长的木板上堆满了图书,与现在琳琅满目的展台无法相比,但是那份快乐今天想起来都兴奋不已。

网络化的今天,淡化了书籍的阅读,但是书展与“六一”在我的脑海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欢乐。

儿童的情趣

文/赵伟

“六一”儿童节到了,该给孩子们送点什么礼物呢?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裕,物质方面给的再多,也无非是锦上添花,不妨在呵护孩子们的童趣上多做些事情,能让孩子们高高兴兴,自由发挥天性,就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儿童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

着名画家丰子恺有一幅名画《凳子四条腿,阿宝两条腿》,就童趣盎然。他的4岁女儿阿宝把自己和妹妹的鞋子脱了,套在凳子腿上,高兴得在旁边大叫:“凳子四条腿,阿宝两条腿!”她的母亲呵斥阿宝,怕把袜子弄脏了,丰子恺却觉得很有趣。于是,一颗善于呵护的心,看到一件充满童趣的事,画出了一幅富有童趣的画,换来了无数小读者的开心一笑。

缺少童趣的孩子,小小年纪,春行秋令,说大人话,做大人事,即使在其他方面再有成就,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曾有个12岁的“神童”作家,在书里这样写:我找对象的标准,“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潇洒如马哥(小马哥),强壮如伟哥”,这话固然幽默诙谐,但出自一个小女孩之口,却显得油滑早熟,既无趣,也不正常。建议她还是先别忙着写小说出名,倒是真该好好补补童趣这一课了。

当然,一般来说,在正常环境下,童趣是自发的、天然的,无须刻意去培植,去补课。但毕竟孩子们可塑性很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对其童趣也需要精心呵护,正确引导,为其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和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以使他们健康成长,幸福愉快。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关心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政策,很受学校和家长们欢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也就是在保护孩子们的宝贵童趣。广电部明确规定,涉案、凶杀、暴力内容的影视剧一律要放在黄金时间之后,这期间要多放孩子们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影视剧,目的就是为了不要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污染,不让和平友爱的童趣被野蛮的打打杀杀所取代,保护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孩子不受负面影响。

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也从实际出发,去掉“见义勇为”的要求,因为不论从心智、体力、情趣、社会经验方方面面来看,这都不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们心地单纯,天真稚气,学习之余,最适合于做游戏、看动画片、逛动物园、玩玩具,所以,扑山火、斗歹徒的事,还是留给责无旁贷的大人们去干吧。

还有关于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规定,各地图书馆、博物馆一律免费向孩子们开放的规定,以及深圳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列出监护人偷看日记要处分的条款等等,都是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嬉戏、生活,充分释放他们可爱的童趣。

我们希望孩子们有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舒心地玩,可劲儿地乐,在笑声中长大,在欢乐中成才。

陪留守儿童过“六一”

文/李爱华

那天,我刚进家门,十岁的儿子怀里抱着一辆遥控赛车就迎了上来。“妈妈,这是爸爸给我快递的节日礼物。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会给我什么礼物呢?”

我是一位小学老师,老公异地上班,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平日里我既要上班,又要独自照顾儿子,记忆中,已经很久没有陪他一起出去玩了。想到这儿,我有些内疚,忍不住对儿子说:“豪豪,对不起,妈妈陪你的时间太少了。‘六一’那天,妈妈陪你出去玩一天,你看怎么样?”儿子一听,立即欢呼起来。

我正要征求他去哪儿玩时,儿子忽然沉默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低着头,幽幽地说:“妈妈,我们班上的张晓雨好可怜呀!他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他跟着他爷爷奶奶过。”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满脸凄楚的小男孩,他的身后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我的心一片濡湿,为了那个小男孩,也为了我善良的儿子。

我们这个小城位置偏僻,大型企业不多,外出打工人员不少,有一批留守儿童。我们常说“金色的童年”,无疑,童年应该充满了欢笑和快乐。可是,没有父母在身边呵护的儿童,他们的童年一定少了许多的欢乐和笑声,多了几许的期盼和泪水。我们无法阻止他们的父母丢下他们出去打工,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给他们一些我们能够做到的。

下午,我把我的想法说给校长听,校长略一思忖,为难地说:“李老师,你的提议很好。只是,带着这些留守儿童出去爬山。你一个人能照顾过来吗?”岂料,校长的话刚落,办公室里的其他几个老师说,我们一起去吧。

这在我们学校是史无前例的。在征求留守儿童的意见时,除两名留守儿童身体不适之外,我们一共收到了全校71名留守儿童的愿望——希望老师陪他们过“六一”。甚至,有些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也要跟着我们一起去。

第二天,出乎我们意料,竟然来了100多个学生,还增加了四位家长。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先去了郊外的小河边,孩子们洗了脸,我们稍作休息之后,又去爬山……大家你追我赶,嘻嘻哈哈的笑声感染了林中的鸟儿,也跟着唱起了婉转的歌儿。远远望去,他们都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天使,谁能猜到他们大都是留守儿童呢。

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让我感到由衷地欣慰,我决定:来年,我还要陪留守儿童过“六一”。

留守之心

文/卢豪杰

在现在的社会中,相信有许多人都是有爸爸妈妈陪伴在一起的,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那些没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的感受吗?

在今天下午第二节课的时候,来到了排练关于留守儿童关心的场地,播放屏幕上的留守儿童时,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小时候,家里并不是很富有,就连上学也要向人借钱,所以我的爸爸妈妈为了维持生计只好将我托付给了我奶奶,然后去打工。每一次爸爸妈妈回来之后,就便又回到了工地里工作,此时,我多么的希望这几天能变得漫长,不那么的短暂,但还是没用,爸爸妈妈一走,我总会忍不住红了眼眶,到了晚上就躲在被窝里痛哭,直到睡着。所以幸福才会美好,因为它很短暂。我那时总希望,爸爸妈妈能多陪陪我抱一抱我。

在乡下,村里的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而在老家的隔壁,住着一位留守儿童,他和他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叫刘清,因为是我邻居,我们都非常的熟。每一次他的爸爸妈妈回来,都会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送给他,但是每次爸爸妈妈要走,他就会躲在我家,不忍看着他们走。有一次我看到了他的日记本。上面写道:爸爸妈妈我不要玩具,我不要华丽的生活,我只想你们留在我的身边,陪着我,不离开我,这才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每一次,留守儿童会看着别人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而他们只能流着羡慕的泪水,每一次,留守儿童都会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可以留下来,对他们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礼物,所以他们不需要漂亮的衣服,不需要有趣的玩具,不需要舒服的生活,他们只想自己的爸爸妈妈能留下来,多陪陪他们一下,多抱他们一下,多关心他们一下,这才是他们所希望的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留守儿童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流下泪水,这是为什么,他们只想要见下自己的妈妈。

为了留守儿童们,大家不要轻视他们,要关照他们,不要让他们感到孤单!

巧敲“边鼓”

文/龚军民

新学期伊始,学校就开展了《书香雅韵·走进经典》读书活动。活动之一就是年级的图书漂流活动。恰逢学校班主任成长节中,对班主任也提出了与孩子同读好书的要求。教师读儿童的书,也必能以儿童的视角、儿童的思想感受儿童的心灵。于是,我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这本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虽然还只是一个顽皮的捣蛋鬼少年,但是其身上却有着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优秀品德。他正直诚实,遇到困难镇定自若,冷静分析,并积极解决问题。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书中写到的不少东西也是不可取的,与现行学校教育相悖,例如“打仗恋爱忙得汤姆不亦乐乎”、汤姆“还爱打架和抽烟”……

其实,孩子还小,缺少一些是非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正确汲取书的营养,消除一些不良影响呢?我决定利用班队课,和学生聊聊汤姆,聊聊喜欢,聊聊抽烟这些话题。

课上,我首先问孩子喜欢汤姆吗?喜欢他的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喜欢汤姆的天真活泼,喜欢他的勇敢,喜欢他的敢于大胆尝试……“是呀,汤姆对于我们来说,富于冒险和创新精神。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接着我的话锋一转:“我经常听有同学告诉我,我们班级的同学和其他班级的同学谈谁喜欢谁?和你们喜欢汤姆是不是很相似。”“相似。”

我又和孩子们顺着话题,谈下去:“我们平时说的喜欢,哪怕是男女同学间的喜欢,都可以解释为许多种,如佩服别人成绩好或有才华,如别人脾气温和,想和她呆在一起,诸如此类,都叫喜欢。拥有这种感情是美好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像汤姆那样为了喜欢女孩就荒废学业谈恋爱,成吗?”孩子们回答:“不行的,我们还小。”我说:“是呀,这就是我们不能学习汤姆的地方。同时,老师想告诉你们,我们对某人的喜欢是正常的,但把它扩大化,传纸条,写信,或拿别人的喜欢到处说,唯恐天下不知,这就居心不良,不正常了。你们说是吗?”孩子们点点头……

走进汤姆这个人物,再走出汤姆这个人物,让孩子们懂得读书如何带着自己的观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想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

又是一年儿童节

文/殷芷涵

盼望着,盼望着,我最喜欢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近了,这是我成长的里程碑,今年“六·一”一过,我就只有明年最后一个“六·一”了,心里有一种不安,我快要成为大孩子了,是不是不能像现在这样淘气了?哎!美好的童年就快要离我而去了,有点小忧伤。

以前每年的“六·一”都是三部曲,吃零食,展才艺,看动漫。当然,对于我这个标准的“吃货”来说,吃零食当然是必不可少滴!but,大家放松地去吃,去玩,去疯还是很开心的。同学们看到这里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有点小激动。

时光在悄悄流逝,我们不想长大,我们只想一直停留在懵懂无知的童年。但时光不如我所愿,我依然在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往少年的路上迈进。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仍然会想念我的小学生活,会想起每一个充满乐趣的“六·一”儿童节。我希望这仅有的属于我的两个儿童节都能与众不同,我期待,我更会珍惜。为我们的节日欢呼吧!啦啦啦啦啦……

最后,大家祝我这个“小疯子”吃喝玩乐得开心吧!“六·一”那天,我特别企盼老师可以让我们“窜班”,这样我就可以看到更多精彩的节目,玩到更多的小游戏,得到更多的小奖品。让我们高喊“六·一”节快乐吧!同学们,让我们嗨起来吧!

串梧桐叶

文/孙鹏航

梧桐叶儿落平川,儿童拾之用线串,

拿回家去烧锅灶,小儿亦知生活艰。

每到秋天,秋风扫落满地梧桐叶时,儿童便开始了串梧桐叶之活动。

由于梧桐树叶大而厚,是做饭烧锅的好东西,人们便喜欢将其收集起来,作为灶下燃料,儿童们因年龄太小,挎不动提篮,抡不动小耙,便用麻线串桐叶。

串桐叶须找一纳鞋底针锥之针,再串一根纳鞋底之麻绳。儿童拿着,穿行于梧桐树下,每看到一桐叶,即用针扎过串入麻绳,渐串渐多,直至麻线串满,即再换一根麻绳继续串下去。

昔时之穷苦农民,锅上锅下,同样艰难,儿童串一天树叶,大约可得一小提篮梧桐叶,足可供三四口人家一顿饭之烧草。由此一小事可以看出:昔时人们生计之艰难。小孩子通过串梧桐叶之活动,也培养了从小知道谋生之难,为以后走上人生路打下坚实之基础。

一条孔雀羽毛的花裙子

文/沈博森

上小学时,有一年,我们班来了一个从东北回老家来的插班女生,老师很喜欢这个一身洋气的名字叫韵的女生。

过了一段时间正好赶上儿童节,能歌善舞的韵被老师选中表演节目。那天她穿了一条有着孔雀羽毛图案的花裙子,绛紫色透着一层薄纱图案,把她打扮得像个仙子一样。这是我们这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家门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的漂亮服装,让我们知道除了粗布衣服以外,还有这种质地的裙装。

这个儿童节使我们大开了眼界,看到了我们之外,还有另一个不同的天地。它带给我们的这种美的记忆,一辈子在脑海里也是抹不掉的。

第二年的儿童节,韵又穿了一件花裙子,那种美依然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视网膜,仿佛现在的影星走红地毯一样,每一次亮相都惊艳无比,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媛媛的儿童节

媛媛,一个三岁的小女孩,爷爷是身家过亿的富商,父亲是公司副总。端午节,媛媛到异地姥姥家过节。这年端午节和“六一”儿童节重合,姥姥对外孙女说,今天是你的节日,姥姥带你上街,给你买一件礼物,买你最喜欢的东西,你想要什么?媛媛没接话茬。

商场里的货品琳琅满目,姥姥领着外孙女楼上楼下地转。姥姥想到,去年夏天,自己在偏远山村生活的妹妹带着她的孙女来城里,逛街时,给她买了一件不到百元的白色连衣裙,小女孩高兴得手舞足蹈。后来听妹妹说,就是这么件连衣裙,孙女整个夏天穿在身上,晚上睡觉就枕在枕下,到了天凉时季,她才恋恋不舍地将它叠得整整齐齐放进箱里。

姥姥把外孙女带到服装柜台,对她说,这么多漂亮的裙子,你看看,喜欢哪件,姥姥给你买。姥姥心里盘算,外孙女家生活条件好,要买就买一两千块高档的。女孩目光懒懒地朝成排的衣裙略作扫视,说了句,我不喜欢裙子。姥姥想了想说,那就给你买双好看的凉鞋。女孩马上接口,说,我不喜欢鞋子。姥姥有点犯难,说,要不咱们去看看玩具?

玩具专柜前,姥姥问媛媛喜欢不喜欢脚踏滑轮车?媛媛说,我家有。姥姥问,要不买辆电动小汽车?女孩摇摇头,我家有,有两辆呢。

姥姥带外孙女走出了商场,商场门前的空场上摆放着一排可以摇摆、可以升降、可以旋转的电动玩具,造型有喜洋洋、有黑猫警长、有战斗飞机,只要投入一块钱硬币,就可以乘坐一两分钟。许多小朋友爬上爬下,玩得兴高采烈。姥姥问媛媛,是不是也坐上一坐?媛媛没兴趣,说,我不想玩。姥姥想起来了,媛媛家的庭院中曾经置放过许多这类电动玩具,她早就玩得兴味索然了。

姥姥不晓得怎样才能使宝贝外孙女在这个一年只有一次的儿童节欢喜快乐。她想,物质刺激的快乐在媛媛身上已经难觅踪迹了,小小年纪,就丧失了这么多的快乐的体验,是不是有些悲哀?过多的钱,充分的欲望满足,反倒让人离幸福渐去渐远了。

姥姥把媛媛抱到自行车后架上的小坐椅上,小坐椅是专门为外孙女准备的。回家的路上,媛媛显得异常欢快,随着车速的不断加快,媛媛不禁心花怒放起来,嘴里催促着,姥姥,快点儿,快点儿。到家了,媛媛不肯下车,非让姥姥继续带她兜风。

太开心了!有生以来,她不曾坐过没有铁罩子扣着的如此敞亮如此拉风的车。

丁香月

文/译者肖毛

最先在五月登场的是轻薄的桃花,但五月属于紫丁香。当桃花在风雨中悲叹红颜,丁香却沉着地从绿心里拈出四个指头,什么都不说。可你绝不会无动于衷。看,满城荡漾紫海。品,心头萦回苦香。走,香气永远在前面。停,苦涩始终在身边。

到了六月,另一种花叶细小的紫丁香会继续陪伴你。等到六月下半,白丁香又会以它那赛过茉莉的馥郁温暖我们的心灵。是的,世界还有香,生活还有美,在这个时代。

不过,与花落相同,花开也是悲剧。花朵极盛时,就是衰亡的开始,人生诸事皆如此。可我不悲观,因为凡事都有这种结果。

一天下午,去书摊买书时,发现有辆汽车的车身上贴着一张大广告:“玛丽亚妇产医院”。这个名字很时髦,却不太吉利。玛丽亚的儿子是耶稣,他生在马厩里。妇产医院=马厩?按照《圣经》的暗示,耶稣恐怕是个私生子,后来又被献给上帝,给玛丽亚心中留下痛苦。更可怕的是,耶稣后来被钉在十字架上,受尽侮辱和折磨——哪个母亲希望孩子将来会有这种结局?尽管如此,我想,这家医院的生意大概也挺红火,因为喜剧往往诞生在悲剧之中。什么都可以相互转化,只除了记忆。

记忆是一头犟牛,只走在自己认定的路上,决不肯回头。记忆是一匹黑猫,除了月亮女神,谁也不懂它的心。记忆是一朵丁香,在太阳下微笑的时候,心头也蕴含着苦涩。记忆是一枝箭,执著地射向昨天,从不会停歇。当你拥有记忆,或者说,当记忆拥有你,你将再也留不住童年。这样也好,反正童年就像“六·一”,充满谎言和伤害。

虐待本该是一种罪,但他们却把它叫做爱。

一天傍晚,我去书摊买书,看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狠狠地踢一个小男孩的屁股。有女人来劝解,他瞪起眼睛,转过身子,拳头几乎砸在劝架人身上。最后,在他的推搡下,男孩哭着离开。当时,感觉满街都是哭声,仿佛全中国的男孩一起哭泣。

为什么?一个女人告诉我,那个男孩看到一本旧漫画书,刚翻几下,那个男子便出现了。

“那本书我才卖一块钱!不让买也行,干吗打孩子呀?我从没见过这样当爸爸的!”

当然,这只是件小事。还有别的花样呢——受父母所迫,忍气吞声地弹奏钢琴的女孩;为某些人民教师凌辱,跳楼或者堕胎的男孩或女孩;因学习成绩不好,被父母打骂的孩子……

不把儿童当人,因为他们也不算是人。不给儿童平等,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叫平等。

“六·一”只不过是一块遮羞布。

救救儿童?假如他们已经不可救药,又怎能救得了儿童?

五月为什么又香又苦?问题的答案,就在丁香的紫海中飘荡。

六一儿童节让诗歌陪伴我们,共同寻回那萦绕在心头的童年

文/在黄石

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阳光。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六月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六月的儿童欢天喜的,六月的阳光灿烂无比。六月是孩童茁壮成长的季节,也是我们重返儿时岁月的载体。

六一儿童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青年作家、诗人彭书锦的诗歌,带领我们一起回到儿时的岁月,让我们回顾童年的美好,共同拥抱六月。

《萦绕在心头的童年》
作者:彭书锦

六月的夏花绽放在阳光下
无数花瓣,在微风轻扬中
在最娇艳的日子里
——纷飞!
盼来了一年之中属于我们的
最欢喜的日子,在这天
我们跟朋友嬉笑打闹
并询问他们得到了多少恩赐
在这天,粉红的花朵贴上我的脸庞
以及那向日葵的微笑
别致的红妆,即将展示
在那梦想高飞,童真烂漫的舞台
这是我们可以高呼“节日”
它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着浪花
激起层层波动,穿上云端
那飞扬的花瓣,降落
躺在浪花上,睡在泥土里
乘着海风,架着快马
——来到我的跟前
这是属于我们的“节日”

(原载于2022年6月1日《台湾好报》副刊《西子湾》)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孩童,他天真、可爱、无邪、纯洁,一直萦绕在外面心头。六月的夏花恰似六月的我们,在这百花绽放、在这娇艳的日子里,随着清风飘飞在天空中。

儿时,我们是多么期盼儿童节的到来啊。我们在这天收获礼物、收获友谊。还记得我们的六一汇演,那初装粉在我们的脸庞,我们即将登上舞台,这是梦想的舞台,青春的舞台!

而今,这一幕幕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一遍又一遍地拍打着我们的记忆,让我们悸动、感怀。那美好的记忆就像一朵花瓣,刚开始在空中旋舞,而后降落,“躺在浪花上,睡在泥土里”。

今天,它又“乘着海风,架着快马”来到我们的跟前,向我们心灵深处的孩童诉说着烂漫的故事。

青年作家、诗人彭书锦一直致力于用诗歌塑造和传播美好,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青年一代的青春活力与精彩篇章,彰显着现代社会的文化自信。

读彭书锦的诗,如见夏花,心灵得到滋润,如沐清风,心田得到安憩;他的诗,更能够使广大人民激发起向上向善的动力,更加爱上生活。

四岁儿童的诗歌

文/王凯利

“诗言志,歌咏怀”。诗歌历来是人们抒发胸臆,表达情感的一种文体。多少年来,失意者以诗感叹,得志者用歌兴奋,雄才大略者指点江山,才子佳人们情意缠绵。在我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千古佳句,为后人久久传唱。

现实生活中,四五岁的幼童有没有诗歌呢?那种天籁之声传达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我的外孙女翘翘,满三岁以来就常常自吟自唱,颇为得意。去年“五一”傍晚,正是行星伴月的好天象。我领她外出散步,她抬头望月,大声朗读:“月亮月亮跟我走,我俩做个好朋友……”这份睹物生情,斗胆说,不是与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有同感吗?可以猜测,她要抒发的是独生子女对玩伴的渴求,对朋友的呼唤。

一天,随姥姥、妈妈游历过桃花盛开的花海之后,翘翘兴奋地朗诵:“桃花谁最美,大地生是谁,谁最小桃花,桃花浇水回。”这首“童体诗”虽词句牵强,似文理不通,但她却充分注意了音节韵律,牢牢把握了主题立意。

又一天,在姥姥给她讲完故事,准备入睡时,她朗声吟道:“小鸟小鸟飞不高,蜜蜂来了把它抱,轻轻放在鸟巢里,小鸟小鸟睡着了。”这是孩子将要入睡时的一种环境感受,她把自己喻作小鸟,抒发了彼情彼景中的想象和情思。而触景生情不正是诗歌创作的灵感之源吗?

诸如此类的“童体诗”,翘翘“创作”了十余首。我想,孩子有如此的诗情和兴趣,源自她对唐诗宋词的朗读背诵。孩子自两岁多至今,在家人的辅导下,能熟练地背诵唐诗和毛主席诗词多首。诗歌的优美韵律对幼童的影响是深远的。

由此,我联想到,随着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大量应用,阅读纸质书籍的人少了,刷微博、玩微信的“低头族”多了,“片段性阅读”和“浅阅读”已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当前,国家提倡“建设书香社会”,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四岁儿童的诗歌,启示我们在建设书香社会中,更要加强对少年儿童读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这是关乎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