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赞美牡丹的经典散文

2023/01/02好文章

赞美牡丹的经典散文(精选18篇)

秋游狮子山

文/唐钰倩

10月4日,是我满12周岁的快乐日子,也是妈妈的难日。今天,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武定爬狮子山。

狮子山在滇中北部,距昆明88公里,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鲜花四季盛开,终年绿荫蔽日,有滇中绿色明珠之称。主峰海拔2452米,以形似卧状的雄狮而得名。据史料记载,狮子山明朝初年就誉满全滇,游人蜂至。这里自然风光秀甲滇中,佛教文化底蕴深厚,牡丹花冠盖西南,是云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们从昆明出发,9点半便到达了狮子山,一路向上走,路过很多景点,有正续禅寺、别有天、八戒守寺、还有天在上……各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平平玉湖、狮伏龙潜、牡丹观赏园。

平面玉湖,在狮子山的顶端,像一根骨头。湖水非常清澈,以至可以看到湖底高低错落的石头,像一颗颗蓝宝石镶嵌在大地之上。一阵微风吹过,湖水微波荡漾泛起一朵朵涟漪。湖水和碧蓝的天空相连,已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湖。没有一根水草,没有一片树叶,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垃圾袋。湖水里时不时有几条小鱼游过,非常美丽。

狮伏龙潜,这是“狮子”的头,这里有一大面石墙,天然形成了狮子的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还有一条很明显的鬃毛,和它的胡子。看起来就如一头雄壮的狮子,立在云南的武定县。

牡丹观赏园,这个季节没有牡丹花,但我为什么向大家介绍呢?因为虽然没有牡丹,但是这里的周围种了许多菊花,远远望去就像是花的海洋。红的像火、黄的像金、白的像雪、粉的像霞……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鲜美娇媚。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好看极了。微风抚过,菊花不住地向我点头。菊花虽然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月季的娇艳妩媚,没有百合的高贵优雅,但它那迎风斗霜的精神,冰心玉洁的品质,是我最喜爱的。

这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国庆节最快乐的一天,突然我诗性大发,写下了一首诗。

西南边陲一狮吼,闻吼寻迹登山来。绿树成荫如鬃毛,万草千花笑盈盈。碧湖映日水清清,泉水哗哗向东流。山路再苦心欢喜,家庭幸福父母和。

美的厚度在哪里

文/蒋勋

这个城市有多少被你遗忘的角落?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一个画家受命去画他的城市,表现其中的繁华。画家画了1600多个人,各式各样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官家的轿子出来,前面有人举着上写“肃静回避”的牌子,一个小孩在路中间玩,***妈怕他被马踩到,惊惶地把他抱起。如果是你受命拍一个纪录片,你能不能拍出这个画面?

还有一个画面,出现在画卷快结束的地方。一个做大官的人进城,前有开道车,后有随护。城门口有一群叫花子,其中有一个没有腿,做官的人回头看了他一眼。看到这个地方,我觉得这个画家真了不起。我的学生问我:你觉得那个做官的人后来给乞丐钱了吗,我说我不知道,我觉得一个画家能画出大官跟乞丐的对视就很了不起了。

好几年前,我路过天安门广场,在长安街上看到一个画面:那一定是一个乡下来的妇人,因为只有下田劳动的人才会有那么粗壮的骨骼。她喂孩子吃奶,毫不遮掩,孩子吃饱了,奶汁还很多,她就让奶滴到长安街上。我觉得那个身体好动人:她跟那个土地是在一起的。我问自己:T台上的美跟这个妇人的美,哪一个能让我记忆更久?

美不仅仅是华服名模,甚至不仅仅是清风明月、巴赫贝多芬,要看到美,我们首先要看到生命存活的艰难。

唐朝人喜欢画牡丹。我曾在二月间到日本皇宫里看过牡丹,全部用草围着,上面还撑一把伞,因为牡丹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凋零。宋朝以后发现牡丹的美不能体现生命顽强的竞争力,就开始画梅花。王冕的《南枝春早》成了传世名作。如果说唐朝创造了牡丹的美,宋朝发现梅花的美,我们这个时代用花来象征,可以找到什么?

唐的文化、宋的文化为什么有厚度?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心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面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果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去都没看到。

《牡丹亭》之美

文/李卫东

平时在家我老爸喜欢看戏,我也跟着了解一些。我对那些打打杀杀的戏不太感兴趣,喜欢看才子佳人的爱情戏,尤其是《牡丹亭》。该剧讲述了一个少女怀春,由梦而死,因情而生的故事。

杜丽娘是个大家闺秀,在封建礼教无孔不入的时代,爱情自然也难逃一劫。深锁闺房的杜丽娘只有在美好的梦境里面才能宣泄一下自己的情感,编织出一个心思神往的爱情场面。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那场,柳梦梅光彩照人的服饰映衬着桃花粉面,平常暗淡的眼神里那时闪耀着幸福、美好的光芒,含情脉脉的眼神泛起阵阵涟漪,把内心澎湃的爱情表露无遗。可是美好最终只是个梦。难道就只能这样任青春流逝、相思成泪吗?当然不是啦,很多古代的戏曲里面将神话手法派上了用场,这才引出柳梦梅这个痴情小生前来圆这份姻缘。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漂亮的服装、优美的唱词。古人那些服装都很讲究,不但颜色搭配协调、针织刺绣美观。还能通过服饰可以看出人物的身份。杜丽娘的父亲是个官吏,他的穿着处处体现了一个封建家长的威严。戏中的唱词在演员婉转、动听的演绎中显得更加凝练、传神。也许只有几个字的一句唱却把当时人物的心情表露无遗。比现在的流行歌曲、比长篇大段的说一件故事高明了许多。古典戏曲重写意而不是写实。在不大的舞台上展现所有的故事情节,一会儿是千军万马,一会儿拜堂成亲,而且舞台也那么简单。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通过艺术加工、抓住每个场景的特征来表现。比如一个牵马的动作就表示后面跟着一匹马,不像国外满舞台道具乱飞。写意的表现方式可以给观众想象的空间,需要把你融入到戏里去,这也许就是吸引人的地方吧。写意的唱词也是很有诗意的。

多看些古典戏剧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艺术感觉、有助于陶冶情操。所以我们要了解戏曲,学会欣赏戏剧。

依然冰心凝雪魂

文/北雪情思

多情的雪花去了又来,还在惦记那美丽的姐妹,水天一色旷远苍茫间,突兀定格“八女投江”群雕刚毅身姿,愈发撼人心魄,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悲壮岁月,仿佛从缓缓流淌的牡丹江水奔腾而出。沉郁顿挫间,“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那悲壮激昂的《露营之歌》又在耳畔回响。

如火如荼的艰难岁月清晰浮现在眼前,崇山峻岭间,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西征妇女团女战士,低声吟唱着李兆麟将军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创作的歌曲,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穿行在鸟兽麇集,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砥砺坚韧的的斗志。在一个严霜雪寒的拂晓,与日伪军熊谷部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畔展开激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妇女团指导员冷云毅然带领女战士,奋勇与日伪军浴血奋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冷云等8位女战士宁死不屈。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稚嫩的花蕊还在含苞待放,就血染冰河,永赴国难,用生命绽开最美的绚烂。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表现了中华儿女壮烈的英雄气概,谱写了“八女投江”瑰丽诗篇。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悲愤地写下:“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今深情缅怀化作柔情飘洒的雪花,轻轻抚慰乌斯浑河畔东岸八女投江纪念啤,也轻轻告慰牡丹江畔英烈群雕。奔腾的雪浪花裹挟着不屈坚贞气节,似乎还在诉说那难忘的峥嵘岁月。英魂有知,可以笑慰故里了。

魂兮归来,冰心可鉴。

牡丹绣片

文/小马

我是在一家小小的旧货店找到它的,昏暗的灯光下,店里弥漫着一种遥远的尘封的泥土味道。那味道使人头昏昏,人恹恹,几乎连走路的步伐都迟钝了下来。

然后我看到了它,一块绣片,牡丹的绣片。惊鸿一瞥之下,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一块布片也有气质,它应该有我熟悉的一种气质吧。

在用水把它轻轻泡洗过以后,显出了更加清晰的模样。这是块毛麻质地的红色布料,有着厚重敦实的手感。有些地方有了微微的磨损,露出夹层棉布青黛的底色。

那红又不似是正红,带点朱红的味道。经过了岁月的消磨,愈发显得大气而凝重,有一种高贵而内敛的气息。

在这样的朱红上绣怎样的五彩缤纷都容易变成艳俗的闹剧。好像一场热闹的婚宴,那样的热闹终究要散去的,该回哪儿的回哪儿去,反正谁也不会记得谁。

可它偏偏在这朱红的底子上绣了单单一色的蓝色图案。从头到尾,所有的牡丹,花枝,甚至是花间的蝴蝶,布边的云纹,都只用了一个——蓝色。

就仿佛周日的弄堂街景里,走出来的一个满身素雅的美人儿,淡妆婀娜,脚不沾尘的走过去,不由得你不记得她。

而这牡丹的蓝,又是有层次的。从花心开始,从浅到深,从深到浅,波浪一样的一层层渐变过去,那最浅的蓝,几乎浅成了银白。

高处不胜寒,音节越拔越高,直逼云霄。就在那浅蓝浅到快没了气息的时候,忽又用最深的蓝色提了下神,把它拉回到凡尘,妥妥贴贴的勾勒出了深蓝的花心和枝蔓。

任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牡丹花下面,远远的是两朵荷花,那是风中之荷,恣意的招展。

没有水,却有水波荡漾的感觉。

花上起舞的蝴蝶,也用了同样的渐变蓝色,不着一丝额外的笔墨。蝶在风中轻摇着翅膀,舞姿翩翩,满怀留恋的频频回首,似与荷有着默契的同样的舞步。

花蝶一处,蝶是花的魂,花是蝶的影。

整个构图,有主有次,有头有尾,有衔接,有呼应。既兼顾到边边角角的细节,又不多余。

好象一个完整的戏剧场景,桌桌椅椅,藤条几案,都安排得合合理理,神清气爽。

闪亮的丝线和粗燥的底布纹路形成对比,所有的蓝色花型在朱红背景的衬托下,妖娆而素雅,恬淡而多情。

那么美,却美得那么安静。

我在灯下慢慢想它原来的模样。

它也许本是一块轿子的门帘,艳阳下,遮住轿子里娇羞的新娘子。乡间田埂上,吹吹打打的唢呐声中,调皮的新娘子用脚尖挑起的是这块朱红吧,牡丹花映着花季女子憧憬着未来的脸。

它或许是一位老妪在暮年里为自己绣出的自传吧。曾经的繁华旧梦,倾城的容颜,最后变成了遗世独立的莲。那共舞的蝶是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吗?在爱人翩然离去后,她是否在这一针一线中诉说她的思念?

我与它在灯下凝视,有故人相逢般的喜悦。我轻轻用手抚摸那点点凸起的结子针绣出的花芯,抚摸蝶须上绣出的音乐一般跳跃的花纹。心里只有崇敬和感动。

只有轻轻说一声:“呵,原来你在这儿。”

苔花

文/苏磊

花有千般娇柔,柳有万种妩媚。“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有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有人喜欢隐逸归真的九华;有人喜欢清秀脱俗的碧莲,而我却对平凡寻常的苔花情有独钟。

大多数的佳卉丽蕊都被请进景苑、花圃,它们不必再忍受室外的雨打风吹,也无需担心因养料不足而花容失色。在这里,一切的生活用度,自有花匠筹谋打点。花儿们怡然自得,无忧无虑地生长着。相较于温室诸芳生活的舒心惬意,苔花的境遇实在可怜。没有阳光的温柔抚慰、没有厚土的孕育滋养,更没有花匠的无微照顾,苔花孑然一身地远离俗世尘嚣,独自在山间林野过着攀岩附石,依树傍枝的寄居生活。

生于幽僻阴暗的环境,苔花听不到游蜂戏蝶吟唱的绵绵情歌,也难以目睹百花怒放,争奇斗艳。宋代词人施岳在《解语花·云容冱雪》中写道:“花解语,因甚无言,心事应难表。”这首词作者本是借喻梅花的沉默,抒发心中的无限情思。今番我引用咏梅之词,来描写苔花,并未有不妥之处。唐代张九龄《感遇》诗云:“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苔花虽说不受花界待见,毕竟还算是一株绿植,所以它是有思绪情感的。只不过我并未看到苔花因为孤独寂寥,像梨花一般雨聚云愁,泪满娇腮。恰恰相反,在层峦叠嶂的山岩间,到处蔓延着蓊郁青葱的绿意。看来石头的倔强与旷达已充盈进苔花的血液,它化悲悯为坚韧,与逆境顽强抗争。

苏麟《断句》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有些花草的确占据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自打它们破土而出,身上就笼罩了一层傲气,特别是因诗人李正封的这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而获得文宗皇帝恩赐“国色天香”,一跃成为花魁的牡丹。自李唐来,上至庙堂,下至民间,无人不爱牡丹。朝廷的官衣服制也绣上牡丹图样,并以紫红为尊,且有“贵紫贱白”之说。不仅如此,一代文豪刘禹锡为牡丹作诗题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得到皇家的青睐,又有无数文人墨客的歌咏,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牡丹的“殊荣”是苔花遥不可及的,然而它却没有因为出身卑微而自惭形秽。

在清冷的角落,尽管无处寻觅聆听花语的知音,苔花依然沁芳吐蕊,将一袭香芬飘向远方。苔花身处逆境,乐观豁达的胸襟,终于得到了清代大才子袁枚的赏识。袁枚怀才不遇,仕途失意。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他,在远避红尘的世外,偶然间看到这遍布于石上素雅清新的米粒苔花,如何不令他豁然开朗?他为苔花顽强的生命力所倾倒,随即写下:“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物我两境,情景交融。袁枚终于有了倾诉衷肠的对象,苔花也找到了辩音识曲的子期。同是沦落天涯,袁枚与苔花相见恨晚。他们默默相对,用无声的心语传递着彼此的情感。许久许久,袁才子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与苔花一揖作别。袁枚的脚步是轻快洒脱的,他一扫愁烦,重拾自信。袁枚的精神力量源于渺小柔弱的苔花,正是它不怕艰辛,迎难而上的执着,才使袁枚感触至深。

出身寒微,又遇挫折,这些不应该成为追逐梦想的阻遏。只要我们像苔花一样,始终坚忍不拔,定会披荆斩棘,迎来璀璨如星的亮丽人生……

清供图

文/陈嘉瑞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它蕴含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给节日平添祥和喜庆的气氛。清中后期,“岁朝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行,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这一风气在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尤为兴盛,许多画家都创作过“岁朝图”,有代表性的就有李鳝、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其中,任伯年的天竹、齐白石的万年青都堪称佳作。“岁朝图”中,多福多寿的佛手,多子多孙的石榴,年年有余的鲤鱼、莲藕,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鹊,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画家笔下常见的吉物。

清时吴县画家沈俊,善写花卉翎毛,设色雅静,风韵不凡,他的《岁朝清供图》画的是柏结子,梅破蕊,茶瓶清供,晓窗迎新。画外自题曰:“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胜旧年。”很有祈福纳祥之意。

郑板桥一年岁尾过市,偶见元人李萌一幅《岁朝图》,心内窃喜,虽“几于破烂不堪”,但他慧眼识珠,果断买下,重新装裱以后,悬挂于书斋岁朝清赏,聊以自娱。同时赋七言一首以抒其意:“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独到的眼光,识得三百年珍宝,于鉴古的同时迎新,也是别有情趣。

清乾隆年间有进士黄钺者,幼年孤贫,后经一番仕途拼搏,官至尚书。黄钺工诗善画,尤长画梅。一岁除夕夜与妻话忆三十年前蛰居古桑书屋时,“百钱买春,便可足岁,殊有食贫居贱之乐。”因作《岁朝图》并赋一绝抒感:“佳果名花伴岁寒,尊前无复旧时酸。须知一饭皆君赐,画与山妻稚子看。”以示“幼子童孙俾览之,无望寒士家风也。”官做大了,尚能抚今追昔,勉妻教子,保持风节,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近代画家赵云壑的《岁朝清供图》中,但见炭盆熊熊,红烛高照,梅花笑,茶正开,牡丹呈艳,水仙展容,一派富贵吉祥之气。画旁一诗遣兴:“百事安排度年华,静瓶插了老梅花。满堂富贵多欢喜,阳羡砂壶饮清茶。”现代画家郑师玄的“岁朝图”画了牡丹腊梅同一瓶,诗曰:“斗室春生气自温,唐花瓶配水仙盆。莫将看作寻常物,元日都从吉日论。”算是道尽了清供画的本意。

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他的“岁朝图”多有变化,最大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他的《缶庐别存》有一段曰:“乙丑除夕,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凡岁朝图多画牡丹,以富贵名也。予穷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贵花必不相称,故写梅取有出世姿,写菊取有傲霜骨,读书短檠,我家长物也,此是缶庐中冷淡生活。”此话写于1889年。而他1915年的“岁朝清供图”中,仍不见牡丹形象,其实吴氏生活已经有极大改善,但仍不画牡丹,更显其富贵不移初志的高雅人格与画品。

汪曾祺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几案上,题款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应该说是“岁朝清供”的正宗了。

窑变

文/王秋珍

陈成的砖雕手艺,方圆百里无人不晓。

自小,他就爱玩泥巴。如今,他把泥巴玩出了全新的花样。陈成拿着泥巴切、勾、削、剔,不多久,一幅栩栩如生的牡丹图就出现在青砖上。牡丹代表富贵,陈成的牡丹砖雕很受人欢迎。

梅小雪是陈成的帮手。

几个月前,她背着画架来小窑素描写生,居然就赖着不走了。

她很勤快,又有悟性,马上成了陈成的得力干将。烧制砖雕,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产生窑变。烧不透,砖雕着色发红;烧过头,砖雕会碎裂。成品烧制完成后要封窑、放水。放水的速度与节奏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弄不好,砖雕就会前功尽弃。窑顶炙热难耐,根本不是女孩子待的地方,但梅小雪从来不退却。

陈成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砖雕出了窑,他又开始新一轮的雕刻。那天,梅小雪发现,陈成最拿手的牡丹不见了,一块块青砖胚子上,刻着造型优雅的梅。

梅小雪正入神,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传来:“梅,我爱你。你可以永远留下来吗?”

她迎接着他窑火一样的目光,心像小鹿一样跳了起来。

她摇摇头,又点点头,跑开了。

就在前几天,父亲在电话里催她:“你去争取一个人放水,让整窑砖雕发生窑变作废。”

“您的女儿和他发生了窑变,但整窑变成了珍品。爸,我爱他。您和他爸的过节,也该翻过去了。”

妖艳于外,清净于心

文/澌涵毓

牡丹花开了,那是去年赶集时在集市上,我偶然遇见的盆栽牡丹。在我小小的卧室内,总喜欢摆置一些盆栽观赏,不过一直以来没有碰到心仪的牡丹花。还记得当时卖花的老大爷讲述了许多,说盆栽牡丹成活率很低,再三叮嘱生长期间一定要经常松土,盆内一定不能积水,以免烂根落叶,想必也是一个惜花之人。当清风吹过,整个小屋流着牡丹花香,内心总是美滋滋的,目光沉落在盛开的牡丹花瓣中,傻傻地发笑。有时一呆就是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有时候,看到窗前这朵落寞的粉红牡丹,总会莫名地落泪。

周末闲暇时分,总喜欢手里拿个小勺子在园子里一瓢瓢细心地浇着水。粉红的牡丹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闪烁着莹莹的光泽。美,当暗淡的瞳孔在无心中触碰到它时,我只能这样概括。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总会不由自主地沉醉,同时感到眼前一亮,瞳孔闪动出的光足以晴朗阴霾凄冷的心空。

它以妖冶的姿态尽情地展示着与生俱来的美艳,似乎所有的哀愁在绽放的那一瞬间都悄然散去。有人说,我更像是亦静亦纯的塘中睡莲。在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微波中静谧地沉思,似乎与这牡丹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人总是很奇怪,在不同的个性和气质里才真正懂得欣赏—一种超越了偏见的透彻。在自由随意的接触中,心一点点靠近,一点点交融。

或许沉湎于自己的古典情怀太久了,固执地守着自己所谓的“清净“,在轻纱遮掩里始终走不出在自己的小小世界,有时候总感觉不合时宜,比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慢一拍。当第一次触碰到那一点都不内敛的时尚美时,那个“小山重叠金明天,鬓云欲度香腮雪”的女子仿佛从花中走出,“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艳丽的面妆与华丽的服饰衬托下女子雍容的神态。自己一度拒绝的奢华之美此刻是那么地契合那个时代的气质,一刹那填充自己的单一的色调。当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静谧中交融,更有一种味在咸酸之外、声在宫商之外的境界。

静静地欣赏牡丹不同的美,它妖艳的美丽在某一瞬间带给了我莫名的震撼,同时这样的品质又是那么诱人。在牡丹的娇艳里,在牡丹的芬芳里,我不喧哗的浮躁心境在目光的沉落的一瞬间寻找到了更深的清净,这是自己寻觅许久却未曾真切感受到的感觉。在它张扬的恣意里我仿佛读懂了它深藏的静谧心思。安然散发点滴的暗香。沉醉其间,宛若短笛里轻轻流出清静的流水,极柔,极完美,多么像看到《簪花仕女图》的第一印象,云髻、金簪、长裙、纱衣、体态在朴实的笔端勾勒出雍容的气度。艳丽的色彩依然无法隐藏她们素雅清净的心,悠然自得的闲散漫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蝴蝶、丹顶鹤、玲珑石等有形的载体在一丝不苟的笔法里将雍容华贵外表下洁净的人格外在化。

千年之后,一切浮华随时光剥落。当我们在简洁而遒劲的长线条里解读,浓丽丰肥的风姿神韵已凝成一种文化。透过历史的烟云,繁华落尽,唯有牡丹花开依旧,于从容与淡定之中吟咏着“妖艳于外,清净于心”的诗性智慧。

最美四月天

文/山谷悠兰

四月的天气,春光明媚,太阳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尤其是那些美丽的花儿,竞相开放,走到哪儿都能闻到花香。本来这样的日子就让人喜欢,尤其是看了民国才女林徽因的那句:“你是最美的四月天”。四月,更在我的心里增加了浪漫的色彩和无与伦比的美,让我更加的迷恋四月天。

四月的风,吹在人身上,很暖和,不像三月,吹在身上感觉真是春寒料峭啊。风儿漫过田野,高山,丘陵,田野上草绿了,花开了,走到野外,到处都是一片绿色和花的海洋。高山也换上了新装,五彩斑斓,更漂亮了。春姑娘把大地描绘成一幅幅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归路。

四月的雨,是人们所盼望的:“春雨贵如油”。这时候的农作物和植物都需要雨水,这些精灵们,飘飘洒洒的来到人间,送给人们最珍贵的礼物,正像杜甫所写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田野里的麦子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疯长起来,一夜之间就变了样。那些杨树柳树不再是一点鹅黄色的嫩芽,已经是一片翠绿了,苹果树,桃树上都结了小小的果子,看起来是那样瘦小,那样可爱。而路边的樱花正是灿烂,满树的花儿,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站在樱花树下,欣赏着樱花的美,常常忘记了时间。四月的雨,给人们带了了丰收的希望,雨后的花儿更艳,草儿更青,庄稼长得更茂盛。

四月的花儿更美,迎春花和梅花已经隐居,田野里开的正旺的是油菜花,金灿灿的,和绿色麦苗交相辉映。月季花开了,红的黄的白的都有,微风中带来一股清香。郁金香也是蠢蠢欲动,开出了小骨朵儿,看起来是那样弱不禁风,又是那样别致有风味。而我最喜欢的是芍药和牡丹花,也许是小时候,《聊斋》看多了,总认为它们就是仙子,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的神仙,尤其是对牡丹花更有一种特殊的热爱。好多人都说牡丹是大富大贵的象征,而我不这样看,记得读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镜花缘》,其中就有写牡丹花的,说是在唐朝,牡丹主要生长在开封,唐朝的女皇帝武则天有一天喝醉了酒到御花园去赏花,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之际,百花凋谢,则天趁着酒意,就下了一道圣旨,要求所有的花必须在明日开放。酒醒后,则天也有点后悔,违反时令,如果百花不开,岂不让群臣笑话。第二天,她忐忑不安的去御花园赏花,没想到,百花开放,唯有牡丹还是老样子,则天大怒,把牡丹发配到洛阳,从此洛阳的牡丹名扬天下。看了这个故事,我很敬佩牡丹,它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精神让我佩服。它开出的花也是那样千娇百媚,让我心醉,四月的牡丹花成了我心中最美的花。

四月的草,绿得是滴滴欲翠,柔软的似地毯,躺在上面,软绵绵的,看着天上的云彩,听着远处传来的鸟叫,闻着淡淡的花香,心儿醉了。四月的水,是清亮清亮的,河边的树木,花草倒映在水中,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四月更是出游的好时候,气候温和,不冷不热,春天的景色随处可见,站到高山之巅,更是美不胜收。

说不完四月的美,道不完四月的好,而最美的四月天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心中有爱,任何时候都是最美的四月天!

把牡丹请回家

文/刘瑞娟

我一直有个想法:在家里种几株牡丹。搞园林研究的专家同学听了我的话笑着摇头说:“你闲害性命呢,养不活。”

路遇卖牡丹的老乡,那些牡丹种植在田地里,挖牡丹的老乡先用铁锨在牡丹根部的周围铲出一个“圈”,然后再一挖,牡丹就连根儿带着一个大土球从田地中分离开来。他们介绍:回到家把这牡丹带土放到花盆里,浇足水,不需要缓苗,过几天就开花了。我心动了,一下子买了五株。

小心翼翼地把牡丹抱回家后,我急忙开车去花卉市场买花盆。花盆买到,我更犯愁了,土到哪里弄呢?要把这五个直径六十厘米的花盆装满,需要不少土。我们这些住商品房小区的年轻人家里都没有铁锨,无奈之下我只好给住在附近村子里的朋友打电话求助。

恰巧这朋友家养了几只大鹅,朋友的父亲铲来几锨鹅粪,和着土搅拌了,这下连上好的花肥也有了!

我气喘吁吁地把两袋土搬到家,填土放花浇水,一切安排停当,才发觉自己腰腿酸软,大汗淋漓,满身鹅粪味儿。于是我洗了手,剥了两个柚子,把柚子皮撕成小块放到了花盆里,以便吸除花盆里的粪味儿,然后才安安心心给自己洗了个热水澡。

今天清晨,我拉开窗帘,牡丹开花了!这朵白色的花是单瓣荷花形的,花儿不大,有一枚鸡蛋大小,但打开窗户,一缕清风吹拂进来,阳光、花香、清风,足够让人陶醉了。

我带着惊喜在网上晒花,搞园艺研究的专家同学立刻发来了信息:你还真的在牡丹花开时节种牡丹呀?开完花以后,你得把它们齐根剪了,根部积蓄了力量,明年春天或许还能再发芽……

看着阳光下的牡丹,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贪婪地品味着这浓郁的花香,心中油然涌出几句感慨:贪恋牡丹几分色,暮春学做园艺人,换来花香一缕缕,赢得关爱一分分,期待明年花开时,把酒品茶话牡丹。

春天的牡丹花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走在牡丹园的旁边,现在这儿只有一树树牡丹的枝条在寒冷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虽然这儿只有安静又寒冷,我却能感觉到牡丹的美丽。我又想起了她。

那遥远的冬天,天朦朦亮,她静静地走了,她带着自己还未出生的几个月大的孩子走了。那天早晨,我正在家里睡觉,被院子后面的哭声惊醒了,母亲告诉我她走了,我们都流下眼泪,那么美丽而又让人喜欢的人忽然间消失了,而且是两个人一起走了。

我记得人们送她走的那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哭,大人小孩的脸上都流着眼泪,哭声连成一片,她只有六岁的儿子哭成了一个泪人,她的母亲哭着要去到地里送她,人们拦着她的母亲,她不放心自己年轻的女儿一个人走,她哭得都站不起来,母亲的旁边是她泪流满面的哥哥。那悲伤的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她是那儿的一个大家族中第二个儿媳妇,那个家族有大大深深的院子,院子中有一棵棵高而大的树,那个深深的院子让小时候的我觉得总是走不到头,也许因为我每一次只是站在他们家的门口往里看看。

大家族里有许多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女儿已经出嫁,家里有许多个儿媳,再加上孙子、孙女,是一个有几十个人的大家族,在所有的儿媳之中,她是最漂亮的一个,那深深的院子里经常传出她的笑声。

小时候我和母亲在白杨树下玩耍,白杨树在风中“哗啦啦、哗啦啦”地唱着歌,她从远处走过来,穿着漂亮的白底的小碎花上衣,很美丽。老远就笑着对母亲说:“你家的小姑娘变成小公主了”我听了很高兴,因为那天我穿着开满灿烂的小花的连衣裙。

那年的春天,我们几个女孩在她说的地方,找到了美丽的牡丹园,那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最美丽的花了,那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跑去看牡丹。

有一次,远远地就看见她带着自己的儿子,远处她就笑着对母亲说:“明年送你们一个学生,你看是不是个好学生?”母亲说着:“一看就是个好学生”她又笑着对儿子说:“好好上学,老师都夸你是个好学生”,她的儿子点着头,回答着她的母亲。她的儿子和她一样皮肤白白的,也长得很英俊,很像她的丈夫。

她的丈夫在离我们那儿不远的地方上班,他不太说话。听别人说她的丈夫对她很好,偶尔有时候两个人吵起来,她总是赢的,因为她嘴快,她丈夫说不过她,有时候急了,她丈夫要动手时,她会抱起孩子当盾牌,还说着:“打呀,打呀,你怎么不打了?”她的丈夫只好认输,让着她。

每次轮到她做饭时,她做的饭总是变着花样,做着各种着美味的饭菜,大家都喜欢吃,家里有的小孩还板着手指头,算着轮她做饭的时间。

有一次她和母亲她们经过一片豆角地,豆角地的看管者是一个六亲不认的伙子,每一个经过豆角地的人,每次经过经过豆角地的人都尽可能的远远地从地的旁边走。而那天天气很热,她对大家说:“吃豆角去。”她就直接在地里吃起甜甜的豆角,正当大家刚刚吃了几个豆角时,那个看管豆角的人从远处气势汹汹地赶来了,别的人赶快离开,而她却仍然吃着豆角说着:“豆角豆角不打掌,过去过来让人踏;豆角豆角打个掌,过去过来让人尝,” 她笑着对那个板着脸的小伙子说着,“天太热了,尝尝你们的豆角,原来真的很甜。”,那个气势汹汹往日总是经常吓得过路人跑的小伙子,一声也没吭,只是站在旁边看着她们说说笑笑地离开。

他的儿子爱吃糖和别的麻花一类的好吃的,在那个大家族里,过去这些物以稀为贵的东西都是在她的公公婆婆哪里存放,每次儿子总是不敢去要,她就朝着公公婆婆的那边屋子笑着大声说:“你爷爷奶奶那儿有糖,让他们给你一点;你到爷爷奶奶那儿去拿根麻花。”每次儿子总是欢欢喜喜的带着好吃的回来。公公婆婆即使有点儿不愿意,因为有她的话也只好给了。

那年的冬天她得病了,一种像感冒的病,她带病撑着做饭,有的人看见她红肿着脸,晕头晕脑地走着。最后她觉得越来越不行了,对婆婆说想去丈夫那儿看病。婆婆却说:“大家子过日的,还能谁想干啥就干啥。”她没有吭声地回到屋里,第二天她躺在床上再也起不了,她的婆婆才着急了,他们将她送到她丈夫那儿的医院去了,可到医院时已经晚了,她的出血热病已经耽误了,她在去一样的当天晚上不行了,她和丈夫来不及说一句话,只能静静地看着她曾经多么需要的丈夫,她想抓住丈夫的手,让他拉她过那条可怕的河,可她一丝劲儿也没有,那条河将她和儿子带走了,也许那时她没有考虑自己,只是悲伤还未出生的儿子,往日总是先听见笑声再见人的她却要带着这样的悲痛离开。

她死后不久,那个深深大大的院子的人们散了,院子里只有高而大的树,和那永远也走不到头的深深地院子。他们各自搬到自己的新家居住,丈夫、妻子和儿女们住在一起,他们各自在享受着自己的天伦之乐。每家的院子里都种上女主人喜欢的树,女主人喜欢的花儿。

她的丈夫也搬了新家,院子里也种上了树,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树,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我在寻找着牡丹的影子,我希望在院子里看到牡丹,她曾经那么喜欢的牡丹。可我的眼前只有她像牡丹一样美丽的身影,我却看不见牡丹的影子。幼小的我想告诉她的丈夫应该在院子种上一片牡丹,种上那种淡粉淡粉的牡丹,因为她很喜欢,可我却没有那个胆儿。之后稍稍大一点儿,我告诉自己,她丈夫的心理一定种着一片牡丹园,里面盛开着那种淡粉淡粉重重叠叠的美丽的牡丹。

之后她的丈夫又娶了一个新娘,他们结婚时,我还去看了,我看见她的丈夫在笑,那个新娘任何一点都不如她,当时的我很奇怪他为什么要结婚,他的妻子曾经是那样的美丽而又可爱?为什么不带着儿子自己过,他难道不怕她伤心吗?他难道不怕儿子伤心吗?那天别人都在说笑着,我却不能像去看别人的结婚一样也跑来跑去,开心的吃着喜糖,我只记得那天自己很伤心,我的眼前总是出现她美丽的身影,她的可爱的笑。

又过了几年,快过年了,人们都忙碌着,她的婆婆在大年初一死的,也许她内心的自责已经超过了她的承受力,也许她觉得自己应该去照顾她和自己的孙子去。她专门选在大年初一这一天走,去给自己的孙子送去新年的衣服和温暖。

牡丹的枝条静静地待在寒冷的风中,虽然褐色的枝条和旁边别的枝条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可我却能不断地想起她往日美丽,就像她一样,虽然离开我们多少年了,可我却总是想起她的笑声、她的美丽。我想那周围曾经认识她的人也会和我一样,忘不了她的笑声,忘不了她的美丽。

月光下的牡丹丛

文/李红都

从没有在月光下亲近过牡丹,若非因了灯会的诱惑,我是断然想不起在晚上观赏牡丹的。

那天,吃罢了晚饭,我披一片星光走进了西苑公园。虽然不知道花灯设在哪里,但循着灯光一路找去,迎新接福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灯、卡通灯便闪着亮、放着七彩的光一个个地映入了我的眼帘。不远处的湖面上,静静地浮着几架彩灯和一只彩船,倒映在水面上随波荡漾着斑斓的光,把漆黑的夜景点缀得如诗如梦。

晚风携着一阵阵牡丹特有的芳香吹了过来,猛然想起,何不就着这彩灯的光亮去欣赏一番月光下的牡丹?

循着香气,很容易便找到了一大片的牡丹。月色如水,洗净了它们白天的张狂和浮躁,在远处彩灯飘渺的映射下,很有那么种慵懒的美丽。阳光下的牡丹雍容华贵,有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距离美。而此时,在如水的月色下,牡丹带着洗净铅华后的自然和亲切,带着一点点的困倦,透着不胜娇羞的妩媚,让你不由地生出一种怜香惜玉的情愫。

这片牡丹丛和常见的不一样,它的周围没有栅栏,我忍不住轻轻地走进花丛,花儿在晚风的吹拂下,像坐在沙发上打盹的佳人,左右轻晃着身子,毫不设防地蹭着我的衣角,让我真想亲吻一下它的娇容,却又惟恐惊醒了它的美梦。

轻轻的,我俯下身来嗅起它的香气,那种清凉的馥郁便如丝般的滑进肺里、泌入心脾。这是一种有些湿润的香味,与阳光下牡丹那种招蜂引蝶的浓香大不相同。

静静的,我守着这片牡丹,在朦胧的月光下注视着它们,那份喜悦,那份柔情让我联想起昨夜自己就着帘外映射进来的月光,久久地端详着身边的爱人和孩子酣睡时的情景,多少有那么一点点陌生,却又分明是那样得熟悉和亲切。

很想把这种陌生却又亲切的感觉储蓄入记忆,我轻轻地举起相机、调好光焦,按下了快门。月光下的这一片牡丹便携着清凉的夜色一起走进了我的心里。

牡丹的顽强

文/张建强

我打小喜欢侍弄花草,院子里凡是有土的地方,都被我种上小花。一天,我在路旁发现一株被遗弃的植物,虽然只有几枝光秃秃的枯干,但盘根错节的根非常发达。我用指甲掐一下枝条,还有绿色,说明它还没有完全枯死。我又动了恻隐之心。我没有征得父母同意,擅自把堂屋前的地砖揭起几块,挖了一个很深的坑,算是为这株不知名的“弃婴”安了家。

让我惊奇的是,不多日,那干枯的枝条上真的萌发了新芽。新芽和香椿芽极其相似,红中透紫,紫中泛绿,嫩嫩的,很可爱。于是,我每天都会驻足观赏。又过了数日,枝头齐刷刷地冒出粉色花蕾。直到此时,我才恍然明白,原来这是一株牡丹。以前,我虽然在报纸上目睹过牡丹的芳容,但牡丹的枝叶到底长啥样,我还真没有见过。牡丹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弥漫整个院子,让人心旷神怡,引得左邻右舍都争先恐后来我家赏花。那几年,春天一到,我们家就成了村里的“国花园”。

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墙皮脱落。一天,一块一米见方的墙皮,正好把那株牡丹掩埋得严严实实。我伤心极了,拼命地挥起铁锨,铲去墙皮,但那株牡丹已被砸得粉身碎骨了。母亲说,根还在,等到开春,牡丹还会重新长出来。我清楚,母亲是在安慰我……

第二年春天,奇迹真的发生了,牡丹又发出了新芽。我喜极而泣,劫后重生的牡丹,开得更加娇艳。

后来,我升学、参加工作离开了家乡,那株顽强的牡丹也因村里搬迁早已不复存在,但它从未在我的心田消失。我常想,人生如这命运多舛的牡丹,正因经历磨砺,才日久弥坚。

收拾收拾春天

文/萧风

我这狼狈的日子,这么悄然地来到了五月份,不得不说时光如梭,来不及我一个回应。幸运的是,我这漫无目的生活节奏,终于能在此刻,收拾心情,静下心,伏案写字。

看着周围的人,短袖短裤;阳光越来越烈,草儿越来越绿,我还以为夏天已经到了,夏天就怎么给人一个措手不及的降临。原来不是,是夏天有心了,给人们一个适应就时段,一个缓冲的机会,因为现在是五月,是春天的最后一个月。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着希望的季节,如此生机盎然的季节,这么能错过对他的描述,对她的思意。

有人说,春天的到来,是春雨的开始,这不禁让我想到是一首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的,春雨,轻轻地、细细地、很温柔,像是一位美少女,带给你甜密的问候,我喜欢春雨,他不像夏雨,那么粗暴,那么野蛮,还会伤人。其实,比起春雨,春风也不逊色,我反而想问,是春雨先来还是春风先到呢,这我就不得而知了,此时要我说,也是说不出来的,因为之前的日子,浑浑噩噩的,所谓的风,所谓的雨,都不曾留意。只能到来年,才能圆这个答案了吧。不过春风该算是春雨的好友,彼此形影不离,不管是哪一方的临近,他们都能感到对方的存在。他们很相似,都很温柔,春风轻拂,如同妈妈的手,妩摸着你,是否会让你感到一丝丝的凉意、轻爽。

春天来了,不仅是春雨和春风,她就像是魔法师,能把冰河点化,让失去灵动的河水,重新“叮咚、叮咚”唱出对春的迎接,对春的感激。小河旁的柳树,弯弯下垂,她想说,水啊,你好不容易复苏,让我洗洗脸好吗。这时,草儿破土而出,似乎被春风叫醒,干枯的荒野,会被换上新装,呈一片绿意,他们彼此都在诉说着对春的眷念。这时,窗外潜入了几声“叽、叽”的声音,原来是鸟儿,我不知道是什么鸟,我没有去探头观察,只是另一种小生灵,在我心田上窜动,那就是——小燕子,小燕子匆匆从南方赶过来,给春道个喜,给春添上一份热闹,他们时而低空滞留,或是低空一掠,想表达对大地的崇敬,给草儿一个深深的吻。他们三五成群,与春风嬉戏,涤荡着欢快的弦律……

春天到了,不只是小燕子、草儿的专属,还有花,怎么能少了这位美丽的姑娘呢,朵朵含苞欲放,大大的脸蛋,像是小女孩可爱的脸,笑起来是那么的触动人心。白色冬季刚过,春天好似不舍,给春留了些白色的花,那就是玉兰花,玉兰花的花朵是白色,其枝节高大,气质不凡,在春天里,神采奕奕。也有“千干万蕊,不叶而花,当其盛时,可称玉树”的诗句赞美她的气质。当然了,其他花也不认输,一齐争艳绽放。众所周知,牡丹也是春天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国色天香”说的就是牡丹,牡丹就是春天的骄傲,赞颂牡丹的诗句很多,我所知“洛阳花甚多种,而独名牡丹曰花”可以得知,其艳丽是多么的凌人,压倒群芳。牡丹有“和平,幸福,富足”的象征,我想,牡丹我独之爱也。

你看,春天有这么多伙伴,像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欢笑着、嬉戏着、欢闹着,我想这才叫做大地回春。

昙华寺之春

文/陶铠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来到昙华寺公园。

一进公园,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盆盆娇艳欲滴的牡丹花,真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每朵花都在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来看看我吧!来看看我吧!”牡丹花的花瓣重重叠叠,开放得大气、富贵。紫红色的牡丹光彩照人,粉红色的牡丹美丽无比,像一位位仙女绽开了笑容,粉白色的牡丹在阳光的照射下,白白嫩嫩,娇羞可爱。在一些无名小花的陪衬下,朵朵牡丹花更像王后一样高贵。

再往里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还是花的海洋:火红的茶花开得正艳,多情的仙客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好像是在给茶花姑娘伴舞,白玉兰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是洁白如雪,再看那一株紫红玉兰,亭亭玉立,傲气十足。而那些虽然花型小,却开得热闹红艳的木瓜花,因为家族庞大的原因,早已张扬得不行,引得无数的游人穿行其间,想与它留下合影。

百花争艳的春天来了,它把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们,奉献给世界。我爱春天的美丽,更爱它的无私。

醉花阴

文/方舟

牡丹花又开了。女儿说,周六我们去植物园赏牡丹。我答应着:“去就去吧!反正整个春天我们都生活在鲜花里,逢花必看,成了花痴了。”

植物园是个花的世界。前不久樱花盛开,我们刚刚去过,那灿烂的一幕还生动地留在心头;再朝前是海棠花—-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等,红得醉人,那是宝鸡的市花;再朝前是桃花,这里的碧桃花多彩多姿在全省是有了名的;再朝前是玉兰花,红白蓝三色,庄重而高贵;再朝前就是连翘花和迎春花了,都是一色米黄,在那连绵几百米的假山脚下像是奔流的瀑布。如今牡丹花又开了,那该是一个什么景象呢?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说的是洛阳。每年的四月,洛阳的牡丹花会就会如期开幕,洛阳的各个公园、街巷的两旁,全是盛开的花朵和如流的人群,那是何等气象啊!我们市的牡丹园面积、规模以及参观的人流自然和洛阳不能相比。但我们这里人人爱花,个个都是花的粉丝,尤其偏爱牡丹,不少人“爱牡成癖”,所以在一年一度的春季赏花节上,人们赏花的热度、深度,一点也不比那些大城市差,或许更胜一筹呢!

我们是开着车来的,快到植物园时,就听女儿说:“每次来看花最头疼的就是停车”。果真如此,植物园门前长达近两公里的地方,尽被车辆和人流占满,我们只好把车远远地停在一个小区的门口。

时值中午,公园内已是人山人海,扶老携幼的家人,抱孩子的年轻夫妇,手执照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把百余亩大的一个牡丹园挤得满满的,花园中间的各个小道上都是奔泻的人流。那盛开的牡丹,红黄蓝白紫各色,在丽日的映照下千娇百媚,流光溢彩。我打开照相机,贪婪地为这些花朵,为女儿一家,为可爱的小孙女,拍下了无数张留影。

“别光顾照相呀!你看前面,那些场面说的、画的、唱的,全是牡丹啊!”一个朋友走过来对我说。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啊!真是,那牡丹园的东园、北园和西园的回廊里、树荫下,全都挤满了人,还不断地传来热烈的掌声。

“话说古代有一个牡丹的粉丝,名叫常大用。”这是一个老人在游廊上说《聊斋》,“此人酷爱牡丹的国色天香,日夜留连于牡丹园中,目注口咏,作诗百首,歌颂牡丹之娇美。园中两株名为葛巾和玉版的牡丹为之感动,化为两个绝色美女嫁给了大用弟兄两个,演出了一场爱恨情仇的悲喜剧。”人们被老人生动的说讲所吸引,纷纷欢呼叫好。接着就有不少人在园内说着笑着寻找葛巾、玉版。葛巾在中园里找到了,不过标牌上写的是“假葛巾紫”,霎时这里成了照相的焦点;玉版没有找到,只好由南园里的“凤丹白”代替了。

在园中一片浓郁的树荫下,一个绘画专业人员摆下了画案,在现场写真。她用线条勾画了亭亭玉立的两株牡丹,着色之后,一株为花形硕大、花瓣纷繁的红牡丹,一株为花形清瘦、花瓣较少的绿牡丹。旁边一位中年书法家捉笔题款曰:“红玉耀彩辉,绿竹润廉洁”。此时,在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位胡须飘白的老者说:“此画大有深意,卖给我好吗?”女画家笑着说:“这画不卖,老先生若喜欢送你好了!”那老者走到画案前卷起画纸说:“我不客气了,不过润笔费还是要给的。”随手撂下二百元钱扬长而去,任那位画家怎么呼唤也没有回头。

此时,西园中隐隐传来悠扬的歌声。喜爱音乐的小孙女拉着妈妈要去听歌。那里一个女青年正在音乐的伴奏下,高唱《牡丹之歌》,那高亢的频率,优美的歌词,迎来了人们的一片赞誉之声。小孙女竟随着音乐的节奏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那稚嫩的小手,粉白的脸蛋,陶醉的神态,在满园鲜花的映照下,显得煞是可爱。一对年轻夫妇走来夸赞说:这才是“百花丛中最鲜艳”的花朵啊!

两个多小时过去,游兴犹未尽,而红日已西垂。回程的路上,心尚留在牡丹园中,默仿李清照的词作《醉花阴》,反其意为词一首,以记今日之盛:

怜香心结何时解?疯狂赏花节。清明连谷雨,梅樱灿烂,牡丹妖冶。 倾城围观竞踊跃,畏春去芳歇。老幼共欢悦,人流奔泻,花娇情更切。

牡丹花的自述

文/彭程子夏

你知道“国色天香”指的是谁吗?那你还知道“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主带笑看”形容的又是谁吗?没错,就是我——牡丹花。

小主人特别喜欢我,有时给我水喝,有时带我到阳台上享受阳光浴,还常常对着我发呆呢!我不是小家碧玉,也不是大家闺秀,我是花中之王。瞧!我那红艳艳的花朵足足有小碗那么大。层层叠叠的花瓣簇拥在一起,直叫人惊奇我怎么积蓄了那么多热情。那是因为你不知道,我积蓄了一个秋天,一个冬天,还经历了一个春天的努力,现在,我当然要轰轰烈烈的迸发出来,让我的花朵纵情开放,宏伟而壮丽;让我的花瓣吸足营养,肥硕而优雅。让人们面对我时,除了赞叹,膜拜,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每年4月,我们牡丹家族那丰富的花容,绚丽的色彩,在百花中争艳斗丽。有水红的,有粉红的,娇滴滴的,还有深红的,紫红的。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红的“黑牡丹”了,因为它红得太深了,就像紫黑色的了,所以叫黑牡丹。而我穿着红艳艳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这就是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